微商年终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5 11:57:19

微商年终总结

微商年终总结篇1

8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在官方网站上发出声明,正告微软公司要严格遵守中国法律,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阻碍案件调查,保证案件调查的客观公正。

工商总局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此前的多年调查中,工商总局几未使用过“正告”一词。

六天前的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组织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福建、湖北、江苏、重庆、河北等九省市近百名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对微软的调查是反垄断法颁布六年来,工商总局首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

风暴核心的微软选择了沉默。在了一份寥寥数字的公开回应“将积极解答政府部门可能有的任何疑问”之后,微软公司拒绝了《财经》记者进一步的采访需求。 调查始末

去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调查已经开始。一位接近国家工商总局的行业人士透露,微软曾要求撤销调查,但是工商总局在初步取证之后,还是正式立案调查了。这也是7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微软进行突击执法的背景所在。

国家工商总局披露的消息显示,总局先后约谈了微软公司和有关企业,微软公司就总局关注的问题提交了报告。期间,相关企业也不断向总局反映情况。国家工商总局认为,经过前期核查不能消除微软公司上述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嫌疑。

8月4日,微软全球副总裁Mary Snapp到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就此事接受第一次调查询问。按照惯例,这样的询问和调查,还将有数次。

本次调查中的核心问题,是微软公司没有完全公开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因而造成兼容性问题。此外还有微软的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

例如, Office办公软件是中国用户的主要文档编辑软件,因此,其他企业开发的办公软件,如果要发展用户,就须与Office兼容,但有软件企业指出,微软经常变换Office办公软件端口,导致其他办公软件无法兼容。

而对于其涉嫌搭售的指控,则指微软利用Windows的垄断市场地位搭售其他软件的行为,例如浏览器、播放软件和即时通讯工具。

对于微软而言,这并非新指控。

早在199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软件非法捆绑销售。1998年10月,这一指控被正式立案。2000年11月,微软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妥协:微软同意个人电脑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视窗桌面、公开视窗软件部分源代码以使微软的竞争者也能够在视窗操作系统上编写应用程序。

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孔宏德向《财经》记者表示,下一阶段工商总局的调点应是微软在中国的商业模式是否根据欧盟和美国案件的和解结果做了相应调整。

从工商总局执法调查的流程来看,一个完整的反垄断调查案需要五个过程:初步立案、初步调查、正式立案、正式调查及出台调查结果。而此案目前处于初步调查阶段。

孔宏德预测,在正式立案和正式调查之后,如果微软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与美国和欧盟类似,就有相关的案例可以参照,否则国家工商总局还须独立定论。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反垄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勇亦向《财经》记者表示,按照正常的应对方式,微软会在中国的反垄断法框架内寻求对企业最有利的解决方案,但“积极主动配合调查会增加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可能”。 角力焦点

近年来,尽管在移动战略上有所失利,公司增长速度放缓,但微软依旧是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里的翘楚。

微软2014财年四季报显示,前三财季,微软营收达230.38亿美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净利润46.12亿美元。在全球几大科技公司中,这一成绩仅次于苹果,远高于谷歌和亚马逊。

软件服务又是微软收入和利润主力。从微软的营收结构看,单纯的商业授权达到了48%,这其中包括Windows许可、面向企业的Office等,其他商业产品主要由该公司新兴业务构成,如云服务等。

据不完全统计,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97%。

但微软也在全球各地陷入反垄断诉讼泥潭。2000年时,微软甚至险遭美国政府分拆,最终幸运地逃过一劫。此后微软调整了它的商业模式,但世界各国对微软的反垄断诉讼依旧此起彼伏。

在中国,社会上对于微软的质疑之声已甚嚣尘上。微软今年初宣布停止为Windows XP操作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系统更新和安全补丁,导致国内近2亿台电脑面临安全风险。同时微软还提高了Windows 8操作系统售价,一度被舆论质疑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借鉴以往经验,微软应对各国反垄断审查的主要方式是“花钱消灾”。2006年3月24日,欧盟对微软处以2.8亿欧元罚款,原因是微软并未遵守2004年欧盟对微软反垄断做出的裁决。裁决要求微软在120天之内完整披露这些相关信息,使微软的竞争对手能够有条件生产出与Windows操作系统兼容的软件。

同时,委员会还要求微软在裁决决定出台的90天之内生产出不包括Windows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的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使两项产品实现剥离。

2007年10月,在对之前所有相关登记在案的证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后,欧盟委员会再次指出,微软没有履行信息披露和整改责任,仍未达到裁决要求。因此在2008年2月,欧盟再次向微软处以8.99亿欧元罚金,这一数额相当于微软当年利润的10%。

2013年3月,微软又因未履行反垄断协议的承诺被欧盟反垄断机构处以5.6亿欧元罚单。

在韩国、日本,微软同样深陷反垄断泥淖,但其解决方式如出一辙:斥巨资保护商业模式――先是付清高额罚款,然后努力争取新一轮的反垄断谈判。有人认为,这是微软成功的关键所在。

中国政府针对微软的调查刚刚开始,微软是否会如法炮制?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志松认为,作为一个成熟的跨国企业,微软应对反垄断调查,国内外恐怕不会有太大差异。

但他亦同时强调,中国政府正在转变反垄断执法思路,反垄断调查的结果不仅是罚款,如果某一商业模式违反反垄断法,则必须改变。

事实上,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反垄断机构,对微软的执法思路均十分一致。1997年至2006年十年期间,微软支付了高额罚款之后并未达到“消灾”目的,各国政府均在艰难的调查和反调查拉锯战中坚持“恢复正常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之原则。美国司法部甚至打出了“推动创新”的口号,得到广泛认同。

微软在中国遭遇的反垄断调查目前未有进一步信息。但可以确定,迫使微软必须做出改变的因素很有可能并不仅是中国反垄断执法的空前强硬,中国产业和企业在IT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崛起亦是重大变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正在筹备联合80余家企业组成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联盟,集体抗议微软利用Windows垄断地位搭售其他软件的行为。

微商年终总结篇2

并购未了事

在过去的一年里,微软、IBM、甲骨文、微软、思科、谷歌、SAP等IT巨头纷纷对云计算相关企业进行了并购。谷歌125亿美元“迎娶”移动终端摩托罗拉,甲骨文15亿美元收购云计算服务商RightNow,VMware收购云计算PPT服务商slideRocket,IBM宣布4.4亿美元收购软件商DemandTec,思杰买等重大事件。根据安永事务所的统计,2011年全球IT并购金额中,云计算相关的并购在金额上一直处于前列。

值得关注度的是,各大公司的并购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微软的并购注重“云+端”的结合,IBM的云并购与该公司的商业分析战略重点相辅相成,SAP的saaS并购提升了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甲骨文的云并购在强化自身的同时也遏制了竞争对手,思科的并购拓展了云业务,而谷歌的并购则深化和扩展了云服务能力。

数据显示,微软在2011年收购了3家公司,除了85亿美元收购Skype外,还包括视频搜索公司Videosurf和Prodiance软件公司。Skype是2011年IT业的第三大收购,微软CEO鲍尔默2011年来中国做“创新是微软的DNA”演讲时就表示过,收购Skype不仅强化了微软在沟通解决方案上的能力,也为微软未来云计算的技术和服务做了铺垫。微软在云计算上的战略是“云+端”,而Skype能够影响的“端”非常多,除了传统的PC端以外,在手机视频聊天方面,Skype还有希望胜过苹果的FaceTime,同时XBOX和Kinect与Skype整合后可以让微软的游戏平台更酷。

在上述趋势下,云计算快速发展促使产业链条开始活跃起来,其中传统硬件巨头并购软件服务商交易正日趋活跃,IBM、AMD等巨头纷纷收购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小公司。微软与诺基亚RIM合作不断,惠普、VMware也在紧盯市场准备并购。弥漫的硝烟尚未散去,2012年新一波的收购将再次席卷而来!尽管仍然有许多未定的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每个ICT厂商都想在云时代获得新的机会。

微软+的延长线

在云计算的名义下,究竟微软的身前和身后有多少+?在云端计算联盟里,会加上惠普、思杰;在云应用中,又会加上台湾中华电信、太极、畅捷通……每一个联盟都有其不同的商业目标,最终微软联盟圈子将形成怎样的生态系统?而这又将给微软带来怎样的商业契机?

早在2010年,惠普和微软曾联合宣布,共同投资2.5亿美元进行云计算合作,开发云计算技术,与甲骨文和IBM等一站式科技企业展开竞争。当时微软和惠普曾表示,将部署多个项目,借此帮助企业减少数据中心的部署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双方还承诺共同销售惠普的硬件和微软的软件产品。这一交易再次表明,科技企业正在进行深度整合,以便将不同的产品的供应商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减轻企业用户的负担,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亲自对产品进行组装和测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合作的期限是3年,这也意味着到今年年底,微软和HP之间针对云计算或将会有一个新的变动。

而微软与桌面虚拟化专家思杰的合作则更倾向于专利授权与市场开拓。2010年12月,思杰宣布和微软达成合作协议,思杰在未来5年内将基于Windows平台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接入解决方案,并为“Longhom”Windows服务器带来更佳的接入功能。通过这次合作,双方授权使用彼此的技术专利,加强了在新技术方面的合作以推动Windows终端服务器的整体延伸性。值得一提的是,思杰还获得了微软Windows服务器版本的源代码,这意味着将推动其虚拟化战略从桌面进一步向数据中心推进。

微商年终总结篇3

其实,X小姐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生活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几拍,当4G时代悄然来到时,她才刚刚享受到3G的便利。微信成为她享受3G生活的开始:文字、语音、视频,还可以扫码掌握商品信息,兴致正浓,她却听说这样一个消息,微信,要收费了!

你是扫码控吗?

X小姐喜欢简单的生活,一向对各类手机软件没有太大兴趣,觉得那就是为了让人们打法无聊的时间,微信自然也不例外。但禁不住朋友们一次次的推荐,她登上微信了,庞大的熟人或陌生人的圈子让她发现自己落后的已经不止几拍了。

让X小姐更没想到的是,2011年她的闺蜜就已经开通了微信,那时候微信还没有绑定QQ和手机号码,周围玩微信的人还寥寥无几,于是没事儿的时候闺蜜就一个人在微信上吐吐槽。也就是那一年,腾讯的研发团队一共为微信了45个不同终端的版本,平均1.15周一个。1.0版本的微信打出的口号是“能发照片的免费短信”,后来研发团队又埋头优化程序,改进包括收发信息速度、流量节省等产品细节,新增语音对讲功能,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微信成了多款软件的结合体。

闺蜜说,其实微信就是让自己的朋友圈换了个聊天的平台,但X小姐发现,微信不只是转移聊天平台那么简单。与微信相伴而火的是如今随处可见的二维码。杂志上、报纸上、广告牌上,甚至是餐馆点餐的单子上,到处都有二维码的身影。一次坐地铁,抬头看到一句广告语,大意是说,别光顾着拍照,挡了别人的路。“咔咔咔”拍的就是二维码。

还记得在电影《I Do》里,唐微微要前男友王洋偿还曾经欠她的东西,在某网店的广告牌前,王洋用手机扫了一下上面的二维码。随后的情景就是唐微微收到网店给她送来的一箱一箱的东西。二维码有何用?一个小方块,里面似乎藏着太多的秘密,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商品的很多信息,或者直接跳转到商品的网页,方便商品的购买。

回想一下,你最近有这样的习惯吗?见码就扫,如果你不幸中招,那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标准的“扫码控”了。还好,X小姐是那种可以“禁得住诱惑”的人,否则“扫码控”的结局比“淘宝控”好不到哪去。但有一点X小姐倒喜欢,扫二维码,看新闻。

还没来得及“摇一摇”、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的人,X小姐的本月流量便已经消耗殆尽了,正当她享受着微信畅聊带来的乐趣时,另一个“噩耗”传来,据说微信要收费了;这就像刚刚习惯了网上浏览电子杂志,却蹦出一个页面,“请输入您的银行卡号”,这多少让人有点扫兴。闺蜜的一句话倒是宽慰了她,微信不像电话那样方便,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用,没有微信,还有手机。微信是不会替代电话的。

今天的免费是为了明天的收费?

微信会不会替代电话倒不是X小姐最担心的事,因为在网络不能像电话信号那样几乎无缝隙覆盖的时候,微信替代短信或电话还是比较遥远的。她关心的是,为什么会传出微信收费的消息呢?微信会收费吗?细究之下,原来是中移动、中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不满微信绕过自己、抢占他们的数据流量,要向微信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

大概腾讯的微信研发团队也没想到,这个原本为了防止微博跃过QQ而研发出的微信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X小姐至今还记得蛇年新春过后,一位朋友的QQ签名是这样写的:“今年怎么拜年?微信!”

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与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在蛇年新春期间发送的各种拜年信息中,有68.1%的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的,有11.1%的信息是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的。短信依然是拜年问候中的“王者”,但是用户的迁移却正在慢慢发生着,而且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3月19日,工信部了《1、2月全国电信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短信业务量达到1576.1亿条,同比增长0.7%,明显低于2012年同期的7.6%,微信对短信替代作用明显。就在微信纷纷议论外界的发展时,腾讯也宣布,截至今年1月微信用户数量已达3亿。自2011年1月面世至今,微信完成3亿用户的积累,用时仅仅两年。

这种发展速度超出了腾讯研发团队的预期,也让中移动、中联通、中国电信这三大电信运营商感到了威胁,于是微信要收费的消息开始甚嚣尘上,就连工信部部长都说,运营商向微信收费的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微信提升了用户使用的流量,却挤占了电信运营商的自有业务及网络的信令资源。“信令”这个名词也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走进普通人的视野里。

所谓信令资源,就是控制这项业务发生的信息系统。如果把运营商的网络比作一条高速公路,每一项业务就是一辆汽车,不同的应用对数据流量的使用,就相当于不同车型的载重量,载重越多的车收的过路费越多。而信令则是这条高速公路上的红绿灯、路标,控制着车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可以走、按什么方向走、以什么速率走。独立电信分析师尚斌称,当终端发送的信令请求超过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各项信令资源,就好比红绿灯不停的超负荷闪烁,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网络瘫痪。

同为使用电信运营商数据流量、却绕过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产品,QQ也曾遭遇类似的尴尬。中国移动曾就QQ对中国移动2G网络信令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中国移动广东的一些地区为例,QQ在GSM网络上的信令占用达到50%以上,而该地区中国移动网络在繁忙的时候,信令达到90%,因此,在QQ的影响下,网络负载甚至瘫痪的可能性非常高,用户打不出电话、发不出短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后来经过中国移动与腾讯的沟通,QQ占用通信网络信令的情况有所缓解和修复。不过,这个矛盾在微信时代进一步加剧了。有数据显示,微信给中国移动贡献了10%的流量,却占用了60%的信令。

日前,坊间有消息称,运营商已经请工信部约谈腾讯,并拟向腾讯收取带宽租赁费。尽管这次事件最终被腾讯公开辟谣,马化腾甚至还亲自出面明确表示:微信将不会收费,此外,腾讯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合作的空间会更大。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随后也回应称,只要处理得当,两者可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2012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越也直接“敲打”腾讯——“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案例的不少,如果没有沟通,没有相互合作的好机制,所提供的服务就不能长久,不能优质。”

微商年终总结篇4

来自某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多家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不良率都在增加,预计不良率达到7%,而银监会曾给出的上线是5%。针对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从2013年下半年到目前为止,近一年时间不良率只升不降,这对银行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小微企业经营困境凸显

在政府、企业、银行三股力量的推动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从经济贡献度来看,小微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4年3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尽管占经济比重持续上升,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因此,政府在推动小微企业融资上可谓不遗余力,比如要求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不良率的容忍度要提高。

但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小微企业经营困境凸显。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继大量P2P平台被曝“跑路”后,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是担保公司“失联”,从而引发担保信任危机爆发。

银行处于两难困境

银行业内资深人士分析,从担保公司危机到P2P“跑路”,背后折射的是小微企业生存之困。但政策却一再释放出对小微企业的利好,要求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其实银行的风险在进一步加大。

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小微企业虽然贷款利率较高,但从风险收益平衡的角度以及银行内部问责制度来看,依然会非常谨慎地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出现不良贷款的风险更大,而且当前绝大部分银行的小微贷款不良率已经连续数月持续攀升。

对商业银行来说,小微企业从风险和收益匹配的角度来看,终究难以比肩大中型企业。除小微企业风险高以外,小微企业基本难以给银行提供较多的结算存款,中间业务贡献也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始终处于一个走钢丝的、追求多方面平衡的状态,既要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又不得不睁大眼睛防范随时可能到来的坏账风险,同时还要从小微企业身上获得足以补偿风险的收益。

微商年终总结篇5

野蛮生长的中国电商行业早就是一个丛林。我们只是不知道,各据一方的兽中之王们手中是不是也有一份类似的友商灭绝计划?

阿里

如同007总要对付恶棍,大侠必须消灭魔头一样,以电商领袖自居的阿里注定要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用互联网精神对传统零售业态进行再造,这个霸业必须分两步走,首先是收服传统零售企业,虽然这是在“剥离中间环节,还利于消费者”的名义下完成,但所用的手段并不总是光明正大。

阿里广告历来有拿传统零售业开涮的传统,沦为试衣间的命运当然并不美妙,结果是天猫的旗舰店越开越多,这是流量+营销的威力。万达王健林发起的亿元赌约可以视为传统实体的一次反击,但随着王健林的退出以及阿里成功IPO,无疾而终的赌约其实已有结局。

相比玩笑般的赌约,阿里对互联网友商才是真枪实弹。2013年,天猫和淘宝的活跃买家达到2.31亿,卖家突破800万,2480亿的交易额远超eBay和Amazon,稳居全球第一,但阿里并不手软,一向说话得体的马云骨子里却有对友商的睥睨和不屑。记得在某次小范围研讨会上,马云略带讥讽地说:“那家号称盈利千亿的企业是互联网公司吗?”也许某友商的UED确实不够互联网,但Marketing一定是啊。

2013年的“双十一”,天猫的销售额虽然再攀新高,却越来越难以阻遏后来者无节操的跟进和复制,特别是当两个主要对手都拥有IPO之后的超级体量时。早在2013年的“双十一”时,天猫的系列视频广告便在狠戳传统零售的时候,没忘用“二狗”的昵称恶搞一把友商,而对手的反击迅速且犀利。

如今的阿里高处不胜寒,越来越陷入自己创造的传奇负累之中,营销盛宴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人们只接受新的神话。于是今年的“双十一”,阿里突掷律师函,直接将这场博弈拉入了另一个次元。

三年前已经注册的商标第一次投入实战,是向来推崇“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分享和责任”的马云变了,还是电商行业变了?其实什么都没变,看似无往不胜的阿里早该居安思危了,一方面传统企业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学得很快,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友商们更加咄咄逼人,马云对此心知肚明,未来的阿里如果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攻击性,人们不应感到奇怪。

京东

由电商创造的“双十一”游戏从最初的相顾欣然升级到如今的全面驳火,有京东的一份功劳。今年更是如此,马云一边悠闲地欣赏火箭屠戮湖人,一边用商标大棒将京东打得眼冒金星,原以为这会是“鸾铃响处,马到中军,直取上将首级”的突然袭击,却没想到对手早就枕戈待旦,很配合地“闻鸡起舞”了。

3C起家的京东虽然转型为全品类电商,骨子里却有传统渠道的基因,所以并不如阿里那般对线下实体有着强烈的排异反应。2013年,中国电商总交易额达到9.9万亿元,在这个市场中,己之所得,必为他人之失,自营和第三方网店合体的京东要做另类的电商霸主,眼中必然只有阿里。

马云的菜鸟网络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京东坚持布局物流倒是初有所成,虽然留下的亏损需要多年填补,但到底有了呛人的资本。所以当2013年的“双十一”阿里仍然浅斟低唱时,后者已经准备了一套极具传播性的猛料在互联网上恶搞对手的软肋。

这一组重口味广告直接对飚阿里,很黄很暴力的创意充满了挑衅的意味,这大概让阿里始料不及,今年的京东一面散发公开信,一面用“同是低价,买一真的!”系列广告直击淘宝C2C的软肋。

京东的生猛再次证明了电商没友商的事实,去年亏损4亿美元,未来几年还打算继续亏下去的京东,淡定的要用Amazon模式击败阿里的eBay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刘强东必须保持整个公司的高成长性并证明其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与坐拥40倍市盈率、市值5倍于京东的阿里PK。

再去争论商标案的孰是孰非毫无意义,谁是真小人,谁是伪君子并不重要,这就是一场商业竞争,两家同为上市公司、同样要对投资人负责的企业,谁也不会拥有高出他人的道德制高点。

By the way,你们的口袋中不都有一份友商灭绝计划吗?就别装善男信女了!

微商

在天猫和阿里领衔的这场友商灭绝大赛上,有一个姗姗来迟却谁也无法忽视的后来者――微商,刚刚召开的微商大会和腾讯领投3亿美元的消息让微店和口袋购物的创始人王珂想不红都难。

在王珂的成功故事中,有几个创业者深以为然的经典桥段。口袋购物脱胎于淘宝,却藏身于微信朋友圈,这让马云极为窝火。王珂用上佳的口才描述了马云的应变和心路历程,先是封杀,接着收编,两计不受,便转而向投资圈打招呼,要求大家不给口袋购物投资。

故事的结尾是王珂与马化腾促膝谈心,推杯换盏之际,仅3分钟便搞定了这笔惊世交易,这一段的精妙是王珂的矜持、马化腾的求贤若渴,都跃然纸上,有机会大家找出来看看。

没有尿点的故事+二马的豪华背景组+一大堆无法求证的数据,构成了口袋购物的核心竞争力,在微店的狂欢以及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中,真正骑虎难下的是腾讯。在微信的几次升级中,逐次排除了接力微博变身自媒体信息平台等几个重大转型,明确了以企业公众号为核心,打通移动支付,连接O2O的发展脉胳,但对于电商腾讯始终没想明白。

一方面,腾讯希望用购物功能接入京东正面挑战阿里,另一方面,对篷勃发展、风生水起的朋友圈电商又不能不有所触动,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对口袋购物的投资说明腾讯不会放过任何使阿里难堪的机会,但又要将这个不受控制草根电商初级形态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当然,腾讯尽管在关键时刻力挺口袋购物,还是用拍拍微店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招。

无论微商如何变形,它所依托的传播载体仍然是微信自媒体,只不过自媒体的语言才华被用于包装产品而非内容,自媒体达人终于在被微信边缘化的媒体生态里找到了自己的新位置。

以微店为核心的口袋购物的快速发展,说明这是一个极具破坏性的寄生物种,它在颠覆电商产业的同时,也摧毁了朋友圈的原始生态,至少在目前看来,它是最有希望完成友商灭绝计划的电商模式。

至于微信的死活,其实对微商并不重要,一个宿主衰亡就会有一个新的宿主代替,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马云曾说:中国互联网还有十年的好光景。像微店这样拼命透支朋友圈信任背书的全民皆商、状若癫狂的商业模式,还有几年的好光景,只怕谁也说不清楚。

微商年终总结篇6

微商界圈内有一个很知名的90后美女微商打造的suco美容会馆,其中分别有两只非常优秀的团队橘子团队和护花女神团队。橘子的团队创始人,是一名90后的女孩,她的名字曾雪,也在去年成为百度风云年度热门人物,最为外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小小的年纪就带领逾2000人的微商团队,这些团队大多都是以学生为主,现在已经单月销售过千万流水,她也一举成为成都及国内微商界有名的“微创业明星”及“公益之星”。引爆大众视线的还是她去年8月回母校捐助3.3万元资助10名同级同学上大学的事迹,此举受到全国几十家报纸、电视和几百家网络媒体争相报道。而她的搭档护花女神团队的创始人刘三姐,真名刘霞,最初是一名西班牙语翻译,曾为世界小姐和大使馆做过翻译;她的微商团队个个都有名媛风范、都是美丽达人;她一直走的是国际化道路,凭借较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一些摸索出来的营销方式,基于她熟悉的进出口贸易体系,让微商团队除遍布全国外,甚至延伸至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她通过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100种微信引流办法》《如何让你的赚钱比你多》《刘三姐帮你痛点微营销》《实践和执行力最重要》等等,打造专业微商培训,全面助力橘子团队的培训体系发展。她们两位姐妹花也联手打造了suco微商学院,让诸多的微商女孩获得收获。

听听这对生意和生活上的好搭档、好闺蜜、姐妹花、都是怎么评价对方的吧。刘三姐和笔者介绍到:“我眼中的小曾雪,是个了不起的小妮子,她在我生活中就是一个小小医生,总是在我完全没有力气拼搏都时候叫醒我,给我注射一剂鸡血,是个满满正能量的孩子,17岁休学创业,一个人扛着压力和队团队的责任,常常累到凌晨三四点都还在想方案和策划,我一直觉得她小小的身体里有大大的能量”。而曾雪妹妹则和笔者介绍到:“姐姐,虽然小小身材,但是对于问题思考,生意经让我不得不佩服。因为她之前做西班牙翻译所以见的世面多。所以是我的小老师傅,我生活上有时候心情不好或者迷茫也是姐姐帮我。她是天秤座,我是双子座,她分析利弊我决策,因为她做事情分析的多,我果断,所以我们合作几乎一拍即合。不仅是事业上的搭档更是成长的指导师,因为我16岁出来创业很多为人处事她都在教我。遇到问题总是帮我分析,让我避开很多弯路。我们一直是姐妹,我们会好好努力的。”这对姐妹花真是纯真可爱,互相之间都很珍惜对方,这种真挚的感情羡煞旁人啊。

谈到从事微商的经历,刘三姐向笔者介绍说:那时候还在翻译公司,有一次遇到一个老板,带他去参观欧盟的展销会,他问了我一句:“妹妹,你说要怎么样才能在外国人面前显得很洋气?”。当时,我说某总,你是问我在洋人面前如何显得洋气吗?当时,显然我已泪如雨下,为了不再做老板们的小跟班,我更加努力的做微商,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我对每个顾客都像朋友,甚至有时候我当她们的微信夜话聊天站,渐渐的很多客人变成了朋友,朋友带来了新的客人,很多时候我自己扛着七八包的包裹下楼,都还在回复消息,这样大概要跑10来趟,刚开始做生意时候没有仓库,我就把床拆了(那时候时合住的单间)睡在床垫上房间里全是货。有时候真的不知道房间里哪里还有放脚对地方,后来生意好了我辞掉了在大家看来光鲜轻松的工作,放弃西班牙语。对我来说,好比放弃我坚持了4年的梦,有各种不舍。但为了做好微商,带好团队,我不得不放,因为每一个来做我的妹子,都是信任我把自己的梦想托付给我,扛起这些梦想,是我的责任。后来,我开始做起来面膜一步一步的,从零售带着转型批发。我想过了,一味对做杂货无法实现深度发展,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加强培训,教她们营销策划,教她们运营。终于,你看到了今天的,我的团队,她们个个全都很努力,这里面有宝妈、有学生、有老师、有公务员,甚至连经常帮我送快递的快递哥都是我的团队的了。就这样我打出了独属自己的微商个人品牌,也因此成功打造出月流水600万的佳绩,并且即将突破800万。据悉手下王牌经销商超过10人月入过10万,不少人半年买房买车。

而曾雪的微商故事则更富有戏剧性,这个在高中成绩前五的“学霸”毅然休学创业,并非经济原因。相反,父母经商,家境殷实,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及追随内心理想的驱动下,曾雪踏上创业路。开始仅仅是她跟很多不自信的女孩一样都需要减肥,幸运的找到了减肥药代购,结果真的瘦了16斤,就觉得神奇,开始想办法做微商代购赚钱,通过我自己看书学习和总结,经常的和其他女孩子交流,让她从一个月赚1200到12000,在别的女孩都在拼命的读大学的时候,她已经在大学市场,凭借自己的能力被邀请到大学公开演讲。之后因为产品好,回头的客户咨询多,转介绍的也多,流水做的越来越大了,她还毫无保留和刘三姐一起,开始橘子微商培训,教她的商如何区分假货,教她们如何微营销,获得了广泛好评。最终她们决定要抓住重点,打造一个品牌,因为没有满18岁,注册不了公司。所以她们决定一个新品牌SUCO,中文名绅妍蔻,至少绅妍蔻的原料萃取国内是没有的,而它也不含任何铅汞,由于产品的高品质和橘子团队的营销实力,一直取得很好的销量。

微商年终总结篇7

热词:移动出版 全民阅读 盈利模式 微传播

本文所讲的“移动出版”是指将图书、报纸、杂志等内容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后,经过互联网、无线网以及传输设备进行传播,并通过各种移动终端来阅读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手机出版,平板电脑出版和其他移动终端出版。2014-2015年是移动出版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年份。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移动互联的世界。这一阶段移动出版的发展无疑将人们向移动互联网世界更推进了一步。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都为以后的移动出版发展铺平了道路。具体来说,与往年比较呈现出不同特点:政策层面获得利好消息、移动终端不断扩展、各方布局移动阅读、赢利模式成熟、微传播重构出版各环节等。

一、政策不断利好,移动出版助力全民阅读

2014-2015年的一年里,政府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和引导着移动出版,为移动出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铺垫道路。从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中有关移动出版项目的增加,到政府管理部门推出《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起草有关网络文学编辑和编审的管理办法,规范网络文学内容市场,再到总理连续两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无不透露出政府扶植引导网络出版内容,注重人们精神发展的努力。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移动出版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将电子书籍传送到人们手中,已经成为实现全民阅读的主要方式。根据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5.79亿人,比2014年增加了5450万人。这意味着即使不计算平板电脑用户数量,作为移动出版最主要载体的手机用户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未来随着数字内容市场的不断规范与成熟,依靠大数据分析系统,移动出版一定能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优质内容传输到读者手中,并成为用户实现随时、随地阅读的主要方式,使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更有操作性。

二、“互联网+”时代到来,移动终端不断扩展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互联网+娱乐产生网络游戏;互联网+零售产生电子商务;互联网+媒体产生了网络媒体;互联网+手机产生了智能手机等。其实,移动出版本身也是互联网+手机生产+出版物的结果,并且是未来提升出版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效率的主要手段。通过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将使我们周围使用的一切都智能化,也都成了移动终端,这样势必为移动出版创造巨大的需求市场,使我们的阅读载体不是仅仅停留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譬如最近几年关注比较多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而这些终端最终都会成为移动出版的终端。并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出版服务商可将人们在不同移动终端对不同内容的需求提供给使用者,这将大大增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市场渠道和空间,为移动出版带来崭新的未来。

三、网络巨头齐聚移动阅读,竞争日趋白热化

在移动阅读领域,从来不缺乏竞争者,但从2014年起这种竞争更加白热化,无论是对数字内容资源的争夺、入口的争夺,还是人才资源的争夺。从年初的百度整合纵横中文网、多酷书城和91熊猫看书筹建百度文学移动阅读平台上线,到中国移动2亿元补贴手机阅读品牌“和阅读”的计划开始,新一轮的竞争拉开序幕。网易等传统PC互联网巨头已在移动阅读领域实现布局,还有豆瓣等独立厂商均发力于移动阅读。2015年3月,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阅文集团准备重整“文学帝国”,打算投入上亿资金用于非网络文学内容的采购,并打算在移动阅读App推广上投入大量资源,力争使阅文集团成为登录用户最多、数字阅读内容最丰富的移动阅读App。同时,以亚马逊、当当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凭借其各自拥有的移动阅读硬件及软件,积累了大量的内容资源和用户资源,他们布局移动阅读的努力不可小觑。此外,对优秀编辑人员和编审的争夺也是一种趋势,从近年来传统出版业优秀编辑、出版人才的流失状况以及网络公司大量的媒体人的涌入便可略知一二。

四、赢利模式趋于成熟,企业探索更加主动

不同于互联网出版,移动出版的赢利模式从一开始就比较清晰,并且借助这一成熟的赢利模式许多从事移动出版的企业获得了成功。以中文在数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经过数年在移动出版领域的探索,2015年1月21日,中文在线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发行3000万股,成为国内“数字出版第一股”。如今(2015年3月26日)市值已经达到90.22亿人民币。在中文在线的营收中大部分是移动出版的贡献,所以说,这一民营数字出版企业的成功标志着以其为代表的移动出版赢利模式的成熟。在新闻出版企业中,不乏依靠成熟的赢利模式获得移动出版收入的例子,并且他们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越来越主动,由以前的内容运营完全交给运营商转变为承包运营商的几个阅读频道,自己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变化确定运营内容。浙江大学出版社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就通过增加内容运营自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2014年,通过对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人文江湖”品牌工作室和“人文精选包”以及天翼阅读“人文传记包”的运营,进一步拓展了移动出版的收入规模。成为全国移动出版收入较高的几家出版社之一。

五、微传播方式兴起,出版各环节被重构

微商年终总结篇8

媒体影响力升级

媒体是这个数字化媒体平台的核心,也是新浪不可变革的核心。

把时间迅速拉回15年前,彼时的新浪已经开始酝酿自身媒体影响力。在1998年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中,新浪整合媒体报道资源,首次尝试24小时连续报道,让网民第一时间了解新的动态和局势变化。随后新浪在大事件报道上,如美国9.11事件、神舟五号发射等等事件中,充分发挥着门户作为主流媒体作用,通过媒体运作制造稀缺价值内容,获得主流网民关注,也赢得了丰厚的品牌广告投入。

热点事件一直是品牌关注的焦点,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新浪将品牌需求融入到媒体内容中,帮助品牌提升读者对于其认知度及企业形象塑造。作为内容和营销的承载媒体,新浪也在不断对媒体进行改变,它已经不仅仅是门户。

新浪微博作为当前社会化媒体重要代表,社会和营销作用越发得到提升。今年8月一场司法庭审,新闻当事人济南中院的官方微博成为了内容源头,让用户和媒体在同一时间,同步获得相同信息,带给公民群体全新参与体验,多视角了解事件全貌,可谓带来数字媒体里程碑上,又记了一笔。

其实,微博拉近了媒体与用户的距离,创造品牌与受众充分“亲密接触”环境,凸显互联网媒体价值。同时,新浪博客、视频、移动APP等媒体形态,也让新浪产生更多更丰富内容源,进一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新浪商业运营副总裁王雅娟表示:“新浪的商业营销思路,是以倒推模式,依托现有新浪媒体、品牌影响力和营销产品资源,为广告主提供营销服务。”

多形态营销服务

然而,对于新浪的媒体属性,似乎很多人在认知上,对它进行了分割,门户、微博营销价值被单独拎出来计算,这在新浪商业运营总经理戴杰看来,是对新浪的误解。“很多人往往在主观上将新浪网、新浪微博界定为两个概念,其实它们是同属于大新浪范畴中的。”王雅娟也表示,新浪微博人群同样融合在打新浪网平台下,对互联网用户形成更完整覆盖。

这个大范畴在数字化媒体平台上。在媒体碎片化时代,新浪通过电脑屏幕及移动终端屏幕横跨门户、视频、微博、移动端四大产品线全面服务用户,形成“双平台+多终端”媒体优势,让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通过不同入口获取实时新闻,也为品牌提供更多用户沟通机会。举例来说,当品牌依托新浪媒体影响力开展营销时,并不仅局限在一个区域内,而是以全媒体传播形式,与更多媒体内容相结合传播,形成媒体互补,覆盖广告主想要影响主流网民群体,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营销关系链。

新浪首席运营官兼联席总裁杜红表示:“媒体平台化的丰富实现,不仅仅依靠网络产品和技术驱动,同时媒体丰富性需要足够媒体运营经验和强大媒体影响力相结合。”不同的媒体形态之间,用户需求和场景的差异化,需要媒体平台具有不同的运营维度。对于新浪,透过门户、微博等多种媒体形态、多终端、多产品用户覆盖,组成不同团队实现商业化营销探索,对经验数据进行积累筛选挖掘。依托新浪网与新浪微博覆盖中国近80%网民,与媒体影响力和媒体运营经验融合,为品牌提供营销服务,推动新浪数字化媒体平台发展。

数字生态链建设

新浪的媒体转型变化,是用户越发睿智发展的结果。

随着网民上网行为的深入,他们已经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创造者和传播者,碎片化媒体下,他们对于信息需求更为个性化、多元化。因而,更好把握消费者需求,将其与品牌营销目的相结合,也推动新浪必须不断变革。“新浪为睿智用户而变,企业与睿智用户之间,只有一个新浪的距离。”新浪北区销售总经理周全这样阐述新浪的作用。

通过全面升级营销平台,新浪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门户与微博双平台多终端战略布局,打破与传统媒体平台界限,让企业与用户之间建立多元联系,可以说新浪为用户和企业提供了一个多项选择题。而想要保证答案正确,数据分析怎么能够缺少。

说到新浪的数据基础,怎好不提它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作为国内主要的社会化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为阿里的战略合作,打通户浏览行为、社交数据、购物行为等内容,透过数据挖掘,建立完整营销分析体系,描绘网民的营销形象,并将数据反馈到生态链上相关合作伙伴,优化企业营销决策,提升推广效率。

王雅娟告诉记者,不同品牌广告主互联网营销投放存在一定差异,新浪在尽可能满足其数字营销多项选择同时,借助人群覆盖和大数据优势,对用户形成数据围绕,进而开展新浪全平台营销选择。其实,在新浪正在构建的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品牌、数据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互动,提升新浪媒体的影响力、洞察力和推动力,构建一个互联网营销生态链,让媒体形态更加多元化。

媒体平台化进行中

“15年来新浪一直在改变。”杜红告诉记者:“从最初的体育论坛到新闻频道到综合网站、门户、多终端平台,新浪已经不是一家门户网站,而是新的媒体形态。”在杜红的眼中,未来的数字化媒体平台方向,是丰富、立体、开放,这从上面新浪转型介绍中,也可看到。

对于媒体而言,优质的内容是发展的根本。如今高品质内容来源随着互联网变化而变,尤其是自媒体的快速崛起,为互联网提供更为丰富内容素材,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内容传播方式也越发丰富,视频、图片、文字等多样化展现形式,也提升了用户对于内容阅读的兴趣,让品牌在不同终端、时间、场景下,融合新浪丰富内容,对消费者实现影响。

微商年终总结篇9

4月25日,源自北京的连锁折扣百货商上品折扣在杭州下沙开业了它的第11家门店,也是上品折扣京外的第一个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上品折扣下沙店将腾讯微信的Logo与自己的Logo并列置于门面上,而它的正式名字是“上品折扣微信体验店”。

相对于传统零售商,上品折扣相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它不仅仅将微信这个国民级应用融入到自己的业务流程中,甚至更极端地尝试改变传统零售百货商场的购物方式和体验。

在这里,没有收银台,消费者不用拿着店员开的小票排队结账,而只需使用微信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曾经由百货公司迈向超级市场的变革,上品折扣试图通过微信塑造新的百货商场形态、培养消费者新的消费和支付习惯。

上品折扣主打折扣商品,涉及服饰、鞋帽、箱包等众多品类。每个商品都有自己的二维码,用户用微信扫描商品二维码,商品信息就会集中到“上品折扣杭州”这个微信公众号内的虚拟购物车中,最终消费者以微信支付来对订单付款。没有服务员来开票,也不用去收银台来交费,消费者可以迅速完成交易过程。

消费者如果购买多个商品,可以多次扫描各个商品的二维码,最终支付后可以选择在服务台集中取货或选择快递送货到家。

如果当天没有考虑付款,那么在次日早上8点系统刷新前可随时支付完成购买。

除了可以在店内边逛边扫码购物,所有有商品信息和二维码的展示媒介,实际上都可以成为上品折扣的橱窗,比如店内的电视大屏幕和店外橱窗,地铁、公交站的广告牌,学校周边餐厅餐桌广告以及发放的海报等。

在购物的过程中,消费者也可以将商品信息在购买前分享给其他朋友,让朋友帮助决策或者远程购买。商品折扣店内也会举办微秒杀活动,在整点时刻,消费者扫描电视屏幕上的二维码就能以极低的价格抢购到打折商品。

“在店内用微信购物,你说他是算线上还是线下交易呢?”上品折扣总裁李炎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说,消费者在店内、店外购物都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相当于消除了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交易的区分。“在前一年,线上、线下商业两个阵营,彼此像是死敌。实际上线上要连接线下商业,线下商业也需要网络和移动端来串联,去发现消费者到底最喜欢什么,满足他们对商品的全方位需求。”

上品折扣这样的“全渠道销售”模式要求多种渠道之间互联互通,最终能归结到一个管理系统。事实上,当下与微信合作建立“未来店铺”概念店,也源于上品折扣有很好的变革基础。

在电子商务刚开始兴盛时,上品折扣就尝试开设淘宝店来试水电商。那时有消费者在淘宝要购买时,电商销售的员工与门店里的员工要拿着对讲机沟通,看店里是否还有存货可以出售,有的话淘宝客服才可以给消费者下单。上品折扣由此产生单品管理的需求。

早在6年前,上品折扣就建立起单品管理系统,如今每个门店内上百万个SKU(库存量单位)都能在系统中进行管理,各个渠道价格统一,无论从哪个渠道卖出,都可以在系统中查出库存的相应减少。

而此前,上品折扣早已建立信息化的基础,并且出现尝试新形态的雏形。比如,北京店的店员持有Pad终端来辅助消费者购买,消费者可以通过Pad刷带有商品信息的IC卡集中结账,或者使用支付宝当面进行移动支付,而不用去交款台,取代了手写小票的过程。上品折扣也实现了网上网下商品同价,用户在网上购买某个商品可以到上品折扣门店提货,单品管理系统也能同时调整库存,反映到网站上。

去年11月,上品折扣开始与微信进行合作,尝试将微信支付引入到交易环节。

事实上,上品折扣在支付环节上最早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合作。在今年春节前后,他们根据自己在华东的扩张发展计划,开始启动与微信的深度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支付层面,更要开始探索新模式。

“上品折扣微信店相当于我们联合打造的‘样板间’。”腾讯微信负责该项目的运营总监Lilian对《财经天下》周刊记者说,“我们在打造一个Powered By 微信的能力,微信除了在产品技术上提供开放接口,还提供了策略支持。”未来,其他传统零售业同行可以参照这个“样板间”,结合自己的情况将微信O2O融入到业务中。

面对微信在移动电商和O2O领域的发展,巨头阿里巴巴最近也动作频繁,比如投资银泰百货,去年下半年着力推广移动通讯应用来往,在今年3月8日打造淘宝生活节,拉动线下商业的O2O化……

然而相比微信,支付宝钱包与淘宝手机版在使用场景、每日使用时间和频率方面仍难以追上,而大力开发的移动通讯应用来往也改变了最初的产品方向。

微商年终总结篇10

面膜营销风靡微信圈,有两个关键因素主导。一是微信用户急剧膨胀。中国社科院的 《2014年新媒体蓝皮书》指出,目前微信用户已达6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调查显示,使用率最高的人群为24岁以下,占比33.7%。收入结构中占比最高的是月收入3000元至5000元的中产阶层,占比32.0%。从微信的用户结构看,主体为社会大众消费主体,消费潜力较大,适宜开展普适性的大众营销活动。

从企业公布的数字看,掘金面膜的大军规模甚至不止于此。2014年微信销量最大之一的面膜品牌俏十岁官方表示,俏十岁的微商有两三百万人,十几位官方合作伙伴购买俏十岁的货品后,再进行分销,几乎每个官方合作伙伴下面对接经营的“微商”就有几万人,有很多个人微商,一个人就有好几万个。据有的微商公开的业绩,单月流水竟可达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一个个创富神话释放了大众对微商美好未来的想象。

但是,纸面上的繁华掩盖不了背后的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面膜等微商究竟是“微营销”还是“微传销”。3月,腾讯官方微信账号“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称“借助公众账号,利用微信关系链发展下线分销,以此盈利或诱导用户关注”的模式大多具有欺诈等非法性质,微信接到了用户的大量投诉。依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一旦发现这样的公众号,将永久封号处理。微信官方还特别指出,一种是通过分销模式依据下线的销售业绩提成,另一种是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这些模式,都是微商难以绕开的。微信官方表态,无疑会给微商的发财梦巨大的震动。

为什么是面膜

一般来说,微商销售的品类要具备三个特点:经常使用而重复购买,便于物流快递以及略有特点。面膜品类恰恰非常适合在微信上销售。

首先,面膜市场保有量巨大。从2003年开始,面膜行业每年都保持着30%的增长率,到了2013年,面膜市场规模达到160亿,市场渗透率接近45%,成为很多女性的护肤首选。并且,面膜是名副其实的“快消品”,其他护肤品一瓶能用几个月,而面膜则一次使用一张,一般面膜为10片一盒,按照一周消耗2-3片的频率计算,一盒面膜的使用周期也就1个月左右。微商是基于情感的熟人营销,可以直接销售的潜在顾客不多,只有面膜这种有着巨大需求并且消耗迅速的产品才能快速增加销售额。

其次,面膜很容易包装特点:排毒的、美白的、嫩肤的、补水的、冰镇的……自然成为微商首选的品类。

此外,相比其他品类,面膜的门槛显得非常“平易近人”。面膜在微商渠道爆发,得益于它的低门槛,对新创面膜品牌商来说,注册一个听上去像外国品牌的商标,在阿里巴巴上选一家化妆品OEM厂家,最后再选一家包材供应商,一个“高大上”的面膜品牌在30天内就诞生了。对于中小微商来说,面膜库存占地小,快递运输也不像液体化妆品受到很多限制,只要有一部手机,每天转发品牌商提供的素材,就可以开启微商之路。所以,面膜成为中小微商创业的首选。

面膜还很容易成为暴利产品。曾在国产化妆品工厂供职,现在是生活化营销联合创始人的曹瑞鑫表示,面膜的构成主要有基布、精华、锡膜袋、外盒四部分,精华的成本直接决定了面膜的成本,而精华每公斤成本从10元钱到1000元不等,每片面膜的精华含量一般在20毫升――30毫升,也就是每公斤精华可以生产30片-50片面膜。再加上面膜工艺简单,只需要几万元,就有代工厂可以按照要求OEM(贴牌生产)面膜产品。

此外,在很多企业看来,国家对微商渠道没有收税,微信也未收取后台费用,这也是造成新面膜品牌更倾向于微商渠道销售的客观原因。

韩后董事副总裁肖荣鲈经表示:“微商渠道说得形象一点有点像广州话说的‘走鬼’,也就是摆地摊的。微商渠道的运营成本很低,吸引了很多人参与进来,而且这个市场目标规模已经渐成气候,一个‘走鬼’一天可能只卖出几件货,但一百万个‘走鬼’产生的销售,就是很大的生意了。”

“微商”的传销阴影

什么是传销?虽然我国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简单点说,不以商品而以发展下线作为盈利模式的商业行为都可以视为传销。判断传销行为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志就在于是否具有金字塔式的人员组织结构。

作家慕容雪村在专题报道《慕容雪村卧底传销23天》中,描述传销培训“一群人挤在狭小的屋子里,大声地呼喊着‘我要发财,科学致富’的口号”。然而微商中的传销与传统传销手段并不相同,一切活动都围绕着网络展开,上线和下线甚至没有见过面。微商传销的隐蔽性让们身处骗局之中,却又没有一点察觉。

相比传统的传销,微商传销手段更加温和,更加隐秘。在腾讯《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中,从第一个“分销模式依据下线销售业绩提成”的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传销模式的本质,而第二个案例“以许诺收益等方式诱导用户滚动发展人员”的迷惑性就大得多。拉用户入会就能获得商家的现金抵用券,如果想获得“VIP服务”再额外交钱,VIP用户享有更多的特权(或分成)。这样的行为可以轻易地被伪装成商家正常的营销活动,让用户不易察觉,在迷迷糊糊中就掏了钱,还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那些想做微商的人,大多有快速发财的心理。想快速发财,又缺少鉴别力,自然容易被忽悠,很快便加入微营销大军,做起别人的下线,从野心勃勃的销售者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使用者。胜利者总是那些身处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更多下线只能充当别人的炮灰。

去年12月31日,香港上市公司数字王国以2.5亿元收购刘嘉玲创立仅仅3个月的公司嘉玲国际51%的股权,看中的就是在朋友圈野蛮生长的嘉玲面膜以及面膜上特有的嘉玲肖像和名字带来的附加值。

嘉玲面膜的销售模式与传销模式非常相似。其主要以发展一级、二级、特约三个级别的为主,只要拿货数量达到规定的标准,想做哪一级都行。嘉玲面膜的拿货价格表显示,一级、二级、特约拿货的数量分别不少于1088盒、204盒、10盒,级别越高,拿货价格越低,这三个级别的拿货价分别为73元、85元、120元,而嘉玲面膜在终端的零售价为一盒198元(一盒6片)。

在价格体系上,每个都被告诫不能乱价,嘉玲面膜总就在微信上对3名违规的点名警告,因他们违规在淘宝以及其他零售店渠道售卖产品。但一位透露,如果非要拿到实体店售卖,可以先在微信上以的身份拿货,再去实体店零售。

嘉玲面膜在全国共有25个总,他们给已经得到授权的各级提供“简单培训以及销售技巧”。

有下级微商接受采访时是这么形容面膜的层级的:“我的货都是从朋友那里拿的,她就是我的上级。朋友的货则是从她的朋友那里拿的,她还有上级。不同的级别,拿货价也不同。因为货都是从朋友那里拿的,所以不担心是假货。”“总公司的货只给总,其余的商要批货都是一级一级的,只能从自己的上级那里拿货。大的商拿货都是一次几十万地拿。”“公司有时还会在微信上做一些培训,教你怎么推销,以及一些护肤知识。”“因为拿货太多,要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卖那么多出去很难,所以你要不断发展自己的,让从自己手里拿货帮你卖。这样你才能卖得多,赚得也更多。”

冯建军是化妆品市场营销专家。他表示:“无店铺经营,多层次分销,部分微商实际上是变相的传销。国家规定直销的分销不可以超过3次,超过了就有传销的嫌疑。在这种模式下,一个面膜微商品牌,首先会在全国招15个战略合作伙伴,在下面设一级、二级、三级,有的还会再加一个天使。这种模式很类似传销中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那些总代、一代、二代,他们手中往往没有产品销售,只做分销;塔基则是那些在一线销售的三代和特约或天使,这些品牌一旦质量或营销出了问题,往往会积压大量产品。”

实际上,除了一些面膜电商在微信上开店直营外,相当一部分面膜商采用层层模式(即微商)。由于产品高定价,利润空间看上去足够大,于是二级又招三级,三级又招四级,如此循环下去可以到五级以上。可是,各级花高价进回来的面膜能卖给谁呢?这种“高定价+多层级”最终只能造成各级囤货,各级自我消化产品,很难推动终端销售。同时,多层级制度,必然带来市场价格混乱,各级为了出货,只能低价抛售。很多面膜的利润基本上被中间渠道的大小微商消化,越是上端越有可能赚钱,越是下端越有可能成为不得已的消费者。

此外,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产品真假混杂、营销干扰朋友圈等负面影响也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