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课程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17

微商课程总结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1

1、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特点

从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质来看,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与知识面都很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相对较多。目前我国高校中几乎所有与财经和管理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这一课程,而这一课程也使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起到一种铺垫和推进作用。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从理论体系上看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围绕价格理论展开,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主要为消费者和单个的生产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学科由消费者、生产者、分配等相关理论构成。而从现代微观经济学发展来看,其发展出许多经济学派和经济理论,这些理论有的互相联系,有的却互相对立。因此在教学过程对不同学派的基本理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不同的鉴别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具体的教学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目前高校中的微观经济学教学较为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鉴别分析,取长补短。其次是微观经济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即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区别。而目前很多教材都在理论背景阐述上较为欠缺,有时会使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介绍不同理论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现代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们所注意到的,在后文中笔者将一一阐述。

2、学生学习需求

大部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求职意向都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职业经理人等,因此学生专业素质的高低对他们寻求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都会起到很大作用。从学生素质来看,由于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会招很多文科生,这部分学生在人文素养上基本没有问题,很多学生的问题都出现在数学学习上。而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需求上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掌握经济学专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课时往往会认真听讲,但在课后不会复习。高校的教师授课模式与传统中学授课模式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学生的预习与复习需求往往难以满足,这也成为高校授课模式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微课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后,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需求方面的很多问题。

二、微课相关内容分析

1、微课的基本概念

微课从字面意思看就是微小的课,即微型课程,最初由美国的学者在2008年提出,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微型课程的相关理念,但微课的最终理论体系成熟在2008年。根据美国的微型课程理念,微型课程就是在联系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的核心提炼总结,将教学过程上传到网络之上,帮助学习者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在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而在社会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微课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中应用,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传播,便于学习者的重复学习。

2、微课的基本特征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因此其就具有微型的特点,即教学时间段,内容短小精悍。从我国现代教育模式结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课堂基本上每节课控制在45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0分钟。但从微课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的微课时间最长不过二十分钟。有的老教师会对此产生质疑,只有传统课堂一半不到的时间内学生是否真的可以学习到知识。但是根据科学表明,人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弱。因此二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看似缩短了教学实践,但这二十分钟基本上讲述的都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因此对于学生加强理解知识点以及增强记忆力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二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或者比较难的知识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更加具有侧重点。而便利的存储方式可以方便学生随身携带,加快知识的传播速度,拓宽知识的传播面。从微课自身的特质来看,微课资源具有半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特征。微课教学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将所有知识一一讲述,而是有针对性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整合,形成模块化的资源包,学生和教师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学习。同时微课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活态性,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有时不同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都有可能对课程的讲述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修改,这就说明微课也具有半结构化的特征。

三、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现状

1、发展现状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的理念来源于国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也逐步推广开来。从目前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在一些工商管理类专业中一是作为一种实践课程,供学生选修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引进了微课课程教学,但在学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课只是作为一种试点型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开展,学生选修微课课程基本上只是为了体验微课的教学过程,感受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因此目前很多高校之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面,有时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微课教学,通过微课教学中不同的思路和讲解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相关重难点。

2、存在的问题

微课引进高校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在真正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微课在中国高校之中的发展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很多教育工作者仍旧认为微课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型教学方式存在,尤其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这门课程本身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内容中的重难点都有很多,很多人甚至学生自己都认为这种看似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推广开来,很难在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尤其是在视频的录制中,所选取的都是优秀的教师以及重要的课程内容来录制,因此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微课推广存在的最大问题。其次,微课制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视频的录制,而这些视频构成了微课资源的最主要部分。但从目前微课资源储备量来看,很多资源都是很久之前录制,并没有及时的更新。在内容上只有部分重要内容有资源供人们下载,很多学生、教师即使想要使用微课资源,却无法下载使用,因此微课资源的匮乏也是目前微课教学模式推广所存在的一大问题。

四、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课程微课教学模式发展措施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文科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但从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来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仍需注意到。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从微课的组成整体来看,微课教学模式推广的基础是微课资源的建设。但从国内微课教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其起步相对于国外较晚。而在工商管理管理专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本身这门课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国外经济学家的一些理论,国内教材在总结吸收国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编纂而成,因此这门课的重难点有很多。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应当培养专门的微课资源建设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共同构建一个完善而丰富的微课资源平台,将资源平台构建在网络上,供学生、老师等下载学习。其次,微课资源以及微课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互联网,因此应当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高校在进行微课教学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微课资源平台的构建。高校中应当组织专门的人员,搭建适合的网络平台,将微课资源传到网络上,及时更新,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同时,最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需要培养专门的微课人才。很多高校中微课课程的教学过程都由本课程的教师直接进行。本课程的教师虽然在课程教学上没有问题,但这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微课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仅由教师的讲解构成,还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对相关资源的维护更新,尤其是对一些影像资源的制作、编辑等,乃至相关网站的日常维护,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来进行操作。针对这一点,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微课教学团队,将优秀的教师和相关技术人员都纳入其中,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为高校微课教学模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2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开花,全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商人才的电子商务能力也相应提出更高的要求。网店客服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涉及消费心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这些课程奠定了基础。当前的网店客服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引入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网店客服是一门新兴起的课程,它起源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目前,关于网店客服课程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尚不丰富,教师在面授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课程重点、难点与考点知识的讲解,而其网络学习也以在学习平台提供讲稿、布置作业以及进行简单的测评为侧重点,有时可能会对“课堂迁移”的放任自学型课程形态予以采用。电子商务的网店客服岗位群通常包括售前、售中与售后岗位,虽然这些岗位在企业架构中处于最低层,却是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通过该岗位的工作,能够直接与快速地熟悉企业的文化与定位,对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加以掌握,因而属于所有电商的首要岗位,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网店客服采用的简单“混合”式课程形态只是将网上学习视作面授课程的一种辅助与课堂延伸形式,对课程教学中人这一主体存在的认知差异性与能动性特征有所忽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的一体化设计还很欠缺,学生面授课程出勤率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资源的利用率亦十分低。这种浅层次的“混合”形态已经对网店课程的开放式教学以及学生的深层次自主学习产生抑制作用。在网店客服翻转课堂中,对以视频为核心建构的微课教学模式加以应用,可以更大范围地对学生把握“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的职业成长路径及按需选择学习的要求予以满足,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强化已有知识,因而可以成为以往混合式网店客服课堂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拓展资源。在手机等移动数码产品以及无线网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以微课为基础的移动式在线学习将会得到更多师生的关注,其势必会发展为一种新型且极为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学生可以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课程安排,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由基层至高层的学习路径,针对“见习客服”“初级客服”“客服专员”“资深客服”“客服经理”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与要求看,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何种学习资源,并根据自身的兴趣与学习特点所在,进行专题化与模块化的学习,强化训练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教师来说,充分发挥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教学变革,可以使教师将以往的“混合”式网店客服课程形态转化为微课程教学,为其电商认知、网店软件管理、网店客户服务、网店美工、视觉设计、网店推广、多平台经营、网店实战等多样化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与呈现提供优质的帮助,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记录,使教师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掌握学生对网店客服课程各子模块的具体学习情况,在学生遇到难题之时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微课程与翻转课堂还能够将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拓展至网络空间中,这样一来,师生的交互时间增多,效果势必会得到大幅度增强,使辅导教师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学方法。而且针对任意一个专题化的重难点,都可以寻求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来进行一对一的解答,并通过视频这一直观的形式呈献给学生观看。例如:针对网店美工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拍摄器材使用、图片基本处理、景物拍摄以及宝贝内页制作等的教学;针对网店客户服务模块,可以指定教师进行客户销售、售后问题处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的教学。这样可以实现对教师资源的集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最终在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与实践成绩。

3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商市场对客户服务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学校以往的混合式课堂形态对学生传授的网店客服理论与实践及其相关知识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学生毕业后以客服职位的快速晋升为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与电商发展及客户服务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教学目标分析网店客服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部分。其中,知识目标的内容为了解网店客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能够知晓网店客服在网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了解网店客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够掌握网店客服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当中。技能目标为能够有效地处理订单,能够较好地管理客户,能够运用网店客服知识处理交易纠纷。情感目标为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有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形成主动为客户服务的习惯。教学资源设计网店客服的教学资源包括预设性教学资源、形成性教学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以及泛化性教学资源。其中,预设性教学资源指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求,事先制作或设定好的,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的资源;形成性资源指教学环节由学生的困惑、感受以及见解等动态生成的资源;关联性教学资源指针对教学目标,具有明确搜索范围的资源;泛化性教学资源则是指在网络平台中广泛存在的各类资源。预设性教学资源是经过优选组合而形成的,因而是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进行网店客服课程预设性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需要制定科学、系统且个性化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予以明确,提出对沟通客户能力、应急问题应对能力、客服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此外还要进行一体化教学方案的编写,设计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完成之后,便需将其应用于PPT式微课形式、视频微课程、电子学案微课程以及导图式微课程中,或者放置到云平台、QQ平台和Moodel平台等课前学习平台上,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针对性以及相互之间学习与交流积极性等的提高。教学过程设计网店客服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知识点总结、布置任务、课上指导和课堂总结这四个环节。以如何排除买家购物疑问这一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网店客服工作的沟通技巧及网购客户购物心理需求分析等知识,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网店客服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娴熟地运用到实践中,考验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教学法,将常见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按照自由结合的形式进行分组,将任务细化到每个成员身上,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进行讨论互动,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在课堂总结环节中,教师可让学生就讨论结果进行汇报,通过组与组进行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反馈学生网店客服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应试教育下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网店客服课程教学实现对诊断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采用,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以便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

4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发生在教室外,课前通过运用视频、图片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梳理知识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和锻炼各种能力,感受团队合作力量的平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引领学生将知识层层深化,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通过课堂内容方式的颠倒改变,使师生角色关系转变,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有利于知识的消化。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着差异性。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统一的课堂授课模式,教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从属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过分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忽略了接受知识能力弱的学生。这就导致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造成他们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导致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不足,不愿意在课后主动进行学习。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视频,对于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与优秀学生或者教师进行交流,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5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态,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微课程突破传统学习条件的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成为新一轮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在网店客服教学中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宋卫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江梅.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5(3):61-62,66.

[2]李志宏,林珍平,李如姣,等.产教融合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客服”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88-92.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微课;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创新,如今微课作为一种数字化信息的网络教学模式,开始在国内外流行开来,微课是指一种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如今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微课是指以网络视频为教学平台,记录课程教学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片段,形成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可以针对某一重点知识做突出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重点知识点的了解。如今微课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的应用还不广泛,需要我们正确的将微课应用到国际贸易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利用信息网络培养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使国际贸易的课程教学更加完善。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和微课的特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特点。1.较强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实务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同时它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交换以及国际商品流通过程的学科。在这之中包含着许多的国际贸易术语需要学生掌握,同时还需要学生懂得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履行和违约处理等各项的全过程,例如:国际贸易磋商、报关、投保、租船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操作,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与国际贸易法律密切联系。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到许多的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规范,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国际贸易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更加的适应和完善国际贸易交易的流程和规范。在这之中包括众多的国际贸易法律条文,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条例被规范着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并受到认可,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要熟练的掌握这些法律条文。3.强烈的涉外性质。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不同,在国际贸易中一般都是涉外贸易,商品货物的合作商一般都是外国的贸易商,因此在进行贸易的每一个环节,如合用的签订、货物的咨询和了解、单据的填写、银行结算等,这些环节都需要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掌握熟练的英语,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中,英语的教学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二)微课的特点。微课作为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独有的特征和优势,它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还能帮助老师完善知识的教学和讲解,其具体的特点有:1.目的性。微课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教材课程的某一重点知识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讲解,因此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和针对性。2.教育性。微课教学以网络视频为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知识,并为日常的课程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具有强大的教育性特征。3.趣味性。微课教学可以将知识通过语言、故事、图片、动态视频等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视听享受,可以充分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共享性微课通过网络在线教学打破了学生听课的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许多的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查找,因此具有强大的共享性特征。

二、如何把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实践中

从我国总体的教育课程发展来看,微课的利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应用,现在主要应用在数学、物理等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应用上还不广泛,需要我们综合前面所提到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微课的特点和独特优势,具体的分析如何将微课教学应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1.在前期准备中的应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实践理论也比较多,不仅要学习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也要掌握充分的商品交易、报关、合同签订、货物运输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的应用上,首先在前期的准备中应该对课程教学的总体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把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难点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并制作视频,应该保证知识点的短小精炼。也就是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要重视选题的重要性,不仅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法律中,因为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比较精炼,所以老师可以将典型案例引入到微课中,然后总结案例中涉及到的国际贸易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2.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该将微课引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因为国际贸易实务课大都以实践为主,所以现在各大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都相继设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因此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时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例如在进行进出口成交和合同签订的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包含总体的签订流程,可以以任务漫画或者实际案例为基础,充分的告诉学生实际签订合同的场景和过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具了解,并且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反复的进行观看。3.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掌握,因为微课的共享性特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在线观看。老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微课视频中进行展现。如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如“ETA”、“G.S.P.”、“NOVCC”等,老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这些词汇进行统一讲解。从而方便学生的了解和掌握。

三、结语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为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就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而新型的“微课”教学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它与国家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相互承接,因此有效的将微课教学引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丹,孙智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商情,2012,(1):40.

[2]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微电影;趋势;教学引导;教学思路

目前国内对微电影的关注度颇高,微电影的创作群体也呈增长趋势,其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微电影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各种微电影网站建立,形成微电影的平台,集中了相对优势的微电影资源;诸多的微电影节成立并相继持续举办,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片电影的评选盛典,亦是专业或非专业创作群体的作品得到认可的有效途径。针对现今微电影发展的热度,在尾随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微电影已然呈现出的某些特征,极有可能持续呈现或强化呈现,未受关注的特征,也有可能被微电影平台吸收并成为完善其发展的一个部分。从教学的角度思考,总结微电影现阶段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及时抓住微电影平台中的前沿脉搏,是训练并指引学生短片创作的优势路径。目前,微电影已经呈现出的明显特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运作,即微电影和广告的结合形成的以宣传产品或品牌理念为导向的短片作品;二是自由创作,即自由群体为主导的不受商业驱动的短片创作,在主题选择和影片风格上较为多样化。这两类都得到了网络传播和电影节评选的双方关注,形成微电影平台上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在这个框架之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得以从微电影创作本身及社会认可两方面探查。其自身形态的变化和市场、受众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微电影发展趋势中的众多特征都从以上因素中展开。

一、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优势,从自身角度来讲,其更注重对传统电影的优质因素进行吸收。传统电影的制作讲究画面、声音、特技等,因此制作周期较长,视听感受效果较好,适宜在大屏幕放映。微电影的制作改变了以往拍摄电影短片的方式,及时吸收新科技的元素,采取了制作大片的架势,声画效果精良。从某些品牌商拍摄的微电影,如康师傅、诺基亚等,可以看出,由于有着充足的经费支撑,这类微电影的视听效果良好。即使是学生制作的微电影,也往往采用高清设备,追求声画效果。随着学习电影制作的人越来越多,对国外相关书籍的翻译增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电影作品的品质得以提升。所以,精良的声画效果是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得以强化的一个特征。第二个趋势可以总结为电影姿态。一方面基于视听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业界对微电影认可的模式。现今流行的较具有权威性的审视方式即通过微电影节的举办评定作品的成绩。以北京国际微电影节为例,从结构上看,该项目基本遵循了常规电影节的模式,其各种奖项的设置呈现出电影姿态。所以,业界对微电影的认知,并不局限于短片和学生这样的关键词,而是把微电影当成电影进行的赏评。有的微电影节在奖项设定中增加了“创意奖”“传播奖”“人气奖”等不同于传统电影短片评审的奖项,此类奖项有助于体现出微电影某些方面的特质。不过现今人们对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认知观念会在主观感受上产生不同的倾向,因此在电影短片的荣誉认证中往往不设立此类奖项。但“电影姿态”的这个趋势在微电影发展过程中会有持续呈现,其变化有待于人们对微电影认知观念的转变。这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观影习惯,更是受众对电影短片概念的更迭。过往对电影短片的认知,往往界定在未能够正式走向电影拍摄岗位的电影从业人员的习作,以此证明自身拍摄电影的能力,并借助这样的短片作品,敲开电影生涯的大门。所以,过往的大学生创作的短片,尤其在技术设备的限制下而形成的质朴的声画效果,会比较容易得到观看者的谅解和接受。微电影的兴起和繁荣将这种局面逐渐打破,最重要的改变是认知和习惯。微电影的创作已不仅局限在专业人士的范畴,门槛的拓宽使得微电影的创作走向了自娱自乐的媒体环境。也就是说,对于微电影作品的赏析和认可,一方面可以有着权威的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创作群体的自我欣赏。而随着平板客户端的普及,微电影的传播路径又增加了一个更显自由的层面。诸多APP如魔力视频,都会设有微电影频道,形成一个类似传统的电视频道的平台,观众可以在这个平台里自由点播。这对刺激微电影的平民化创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平台里,准入门槛依旧很低,但传播力量却很强大。所以,媒体环境的宽松包容了这种自娱自乐的精神,也成为微电影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重要趋势。而微电影节的系统化、常态化将会成为微电影发展的第四个趋势。目前的微电影节很多,各地、各高校以占据半壁江山的姿态纷纷举办微电影节,所以微电影节的权威性荡然无存。但随着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以及主办方是否能坚持在微电影节评比的路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以维持电影节的运作,将会形成部分微电影节的常态化发展,进而系统地、有序地循环,将微电影节提升到一个高度,使之更具有权威性,甚至面向国际。与此相悖论的是微电影究竟能够生存多久的问题。作为时代潮流中的一分子,微电影的兴盛实则和微博等此类新兴事物密不可分。微电影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随着潮流演变而调整自身状态,还要结合电影及电影短片的特质。现今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微电影的“微”性究竟如何定义。除去动画微电影、广告微电影这两种因传统收视习惯形成的长度限制,其余类型的微电影创作都会出现30分钟以上的作品,所以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区分度不明显,“微”特征和电影短片交融混杂。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微电影和电影短片的关系更像是同一事物的外形和内涵,微电影是该事物的外在形态,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包装存在,而电影短片则是沿袭了传统电影创作技法的实质内容。这个问题值得思考的一面就是,微电影的发展趋势之五———回归电影短片的本体,微时代的终结。当人们对各种“微”事物失去兴趣之后,微电影的市场活力悄然下降,这个时候会有一个新的名词取代微电影,但微电影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除非微电影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形成不同于电影短片的独特气质,从而在电影的范畴内稳步扎根,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而延续生存。鉴于和电影短片的密切关系,微电影作品中剧情片占据了主导优势。以宣传某产品为主的微电影、或以动画形式表现的微电影等,都倾向于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唤起受众对作品的情感认同。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微电影节在作品类型的引导上,并没完全照搬传统电影短片的评审模式,对作品类型加以强调。所以,纪录片和实验片在微电影创作中较不受关注,尤以实验片最为突出。实验片的创作实际上是有难度的,这需要对电影的学习和认知达到较深的程度。但是,实验片对电影风格的开发,对固有形态的突破是有先锋作用的。而微电影的传播平台实际上给实验片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互联网的掩护使得实验性的微电影能够得到相对自由的表达,甚至可以有大胆的尝试。以实验片为主导的、在电影风格、形式、题材等多方面产生突破性发展的微电影极有可能成为微电影的独特气质,进而逐渐形成微电影不同于电影短片的发展空间,形成微电影发展的第六个趋势。

二、趋势引导下的学生创作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线开放课程;线上线下

一、“国际贸易实务”在线开放课程情况

由团队创建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2019年江西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于2019年2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在江西省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课中应用。“国际贸易实务”在线开放课程包含多元的功能模块,主要有课程目录、课程标准和教案、微课、项目导入、授课课件、模块测试、案例库、项目测试、项目拓展、考核系统、活动系统、讨论区等模块。在教学资源与内容方面,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创建线上资源:教学视频91个,166个任务点,测验习题总数845道,知识能力拓展,电子文档等供学生在网络上查阅、学习。课程上线后已提供给34个班级用于教学,包括国贸、商英、市场营销、电商等10多个专业,服务学生近1000多人。

二、基于SPOC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基于SPOC模式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讲授,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强化个体实践为中心、以信息交流为中心,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团队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资源丰富,而SPOC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服务线上教学,也可以辅助线下教学。既可以引入微课、短视频,也可以加入在线视频等,共享别人优质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可把自己的资源提供给其他老师使用,发挥这些资源的最大效用。

(二)教学方式的混合性

基于SPOC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是由线上和线下教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和要素进行重组,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实现了线上虚拟环境与课堂物理环境相融合、在线学习资源与纸质教材相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融合。

(三)教学过程的数据化

在学生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和统计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课堂报告、学情统计、学生成绩和学习监控,形成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SPOC教学模式运用在“国际贸易实务”在线开放课程中的过程

教学团队运用Spoc教学模式,在学校2019级和2020级的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电商等专业,共20多个班级中开展“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线上采用教学团队自己创建的“国际贸易实务”在线开放课程,线下采用纸质教材课题教学,共同完成授课,具体流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活动第一,制作视频脚本、PPT课件和录制视频。在制作教学视频前,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一份视频课程的脚本。视频课程的时间如果太长不利于学生的自学,所以一般要精简到5~15分钟。设计脚本的过程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挑选出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解剖,对于一般性内容,可以通过给学生参考文件的形式让学生自学。针对“贸易术语”这个知识点,我们把传统章节的5部分内容打散,改造成10个小知识点(见表1)。最后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我们采用了“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上传视频、动画、参考资料、测试等。学生在自学预习阶段,观看完视频后可以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模块练习,之后教师可以查看统计数据,针对错题、难题进行讲解。第二,针对此次线上教学大部分同学没有教材的情况,我们把教材转化为电子文档,插入每个对应的知识点,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配合查看教材。第三,线上教学开课之前,会提前给学生线上学习通知,包括对学生自主预习项目提出具体要求,还有微师在线上课时间和渠道。为了让学生收到具体通知准时上课,会分别在班级QQ群和学习通.2.学生活动首先,以学生身份在电脑或手机上注册,通过邀请码加入教师创建的班级;其次,按照教师在班级里的“通知”,课前自主学习,从网络课堂中点击对应的教学视频和PPT课件,学习完成后,完成学习通里教师留下的模块练习,来测试自学的情况。自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学习,同时针对疑难问题,还可利用“消息”与老师进行交流(见表2)。

(二)课中研学

课中,教师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课堂讲授。讲授过程中可以运用超星学习通组织学生开展签到、选人随堂练习、主题讨论、抢答、问卷、分组、投票等课堂活动(见表3)。具体如下:1.教师活动第一,问题引入。根据重点难点和学生线上学习时提出的疑问,在课堂上用问题引出线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思考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第二,合作探究。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这对营造学习氛围和提升学生主体地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个性化指导教师针对知识点“突击”抽查个别学生,再进行点对点“答疑”,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讨论的结果。第四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案例自主完成相关任务,教师指导答疑,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第五,任务展示。各小组通过录制的视频展示任务并讨论和互评。2.学生活动课堂上自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针对教师发出的投票、问卷、测试等给予回答提交;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并总结;组成小组,分配组内任务,完成小组任务,小组合作、讨论,与教师沟通交流;展示小组作品,接受其他组的提问,教师评议。3.教学设计说明课堂教学除了采用提问教学法,还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模式,自主探索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模式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课后练学

1.教师活动第一,反馈评价: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传至线上空间,每个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而教师则给出综合性评价,并展示一些优秀学习成果,供学生学习和借鉴;第二,教学总结:解答重点问题,并上传至线上供学生复习查阅。2.学生活动第一,完成作业并提交;第二,为组内成员、其他组作品打分;第三,浏览课堂相关资源,扩展知识。3.教学设计说明课后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些实时热点供学生讨论,拓展相关知识点(见表4)。

四、“3+2+3”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授课,总结了“3+2+3”的教学模式,具体阐述如下:第一个“3”代表教学的三个方面:前期分析和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开课前,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团队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也有所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选取教学内容和要在哪种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同时,要设计好课程目标、制作在线开放课程的微课、上传教学资源、做好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按照“任务驱动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外贸业务员的业务工作任务为背景,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思路,以国际贸易实务工作流程为主线,分析各阶段所需的知识、能力及对素质的要求。把内容相关程度比较高的知识模块进行有效的整合,精心设置了12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设有项目目标、模块目标、任务目标、知识点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第二个“2”代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线下学习”主要是传统的集体面授式,当然也包括针对个别专题开展讲座。这种面面相传的方式能直接观察到在课上学生是否理解、有什么疑问,而且“线下学习”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来说也能够约束他们,让教学更有效。“线上学习”主要是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在学习活动中和学习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线上学习”的最大优势就是从以教师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学生可以在低成本的考虑下,依其弹性学习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与兴趣,自主安排课程进度。例如,学生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安排好预习,更深入地参与课堂课外活动、复习、完成作业、参加考核测评等。第三个“3”代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各自有不同的活动。“课前”教师要完成开发课程、上传资源、学习任务等工作,学生要完成从注册到进入课程的过程,完成打卡点到,了解学习计划,以及完成部分线上微课的学习;“课中”教师要根据在线人数和线上活动数据情况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课件、分组讨论、线上选人、抢答、投票、课堂随练等活动组织教学,将重点难点和学生提出的疑问解决。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教师交流、与同学互相交流来完成学习。“课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评阅作业、组织线上考核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加线上拓展、参加测试等方式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拓展自己的学习范围。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资源丰富,但仍然需要更新

此次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多样化,能满足在线教学要求,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例如,结合此次疫情,可以以防疫物资出口为背景,以国际贸易流程为基础,介绍类似口罩出口过程中涉及的国贸知识点。那么针对课程内容,有些知识点就需要更新,重新调整政策。而微视频不能马上录制,重新做出调整,教师只能在教学时强调新旧版本的区别。这是视频资源需要更新的部分。

(二)教学方法多元,但仍然需要创新

线上教学教师采用的教法应与常规状态下的方法有所区别,加之受限于师生难以面对面,所以当时采用直播方式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超星学习通有直播功能,但碍于上课时画面太过卡顿,所以改用微师作为新的直播平台。由于此平台笔者之前也没有用过,很多功能是边使用边摸索,好在平台的教学功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对于线上教学,学生刚开始热情度很高,不管是预习时通过自主学习微视频方式学习知识点,还是教学中加入微师直播学习,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较高,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强。但后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鲜劲过去,学生会觉得线上学习的学习量很大,而且有时会和平时生活产生冲突,所以后期完成率就会慢慢下降。这时教师就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例如,后期有时会让学生针对某个知识点制作PPT并讲解,学生对于角色的互换非常感兴趣。或者针对他们感兴趣的商品,从国际贸易角度调查它们的出口政策、HS编码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促进他们参与,不设定具体提交时间,只要在学期末前提交即以。

(三)教学过程完整,但仍然需要革新

从“3+2+3”教学模式来看,教学过程完整,但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从视频的录制、、直播授课到登记分数、批阅作业等,教师都要针对学生一个个地进行操作,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需要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和革新。

参考文献:

[1]易智沅.翻转课堂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230-231.

[2]关睿.新冠肺炎疫情下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本科“中级西班牙语”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0(6):181-182.

[3]黄翔.“互联网+课程思政”在高职国贸专业中的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1):24-26.

[4]许青青.基于职教云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基本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科教导刊,2020(11):4-6.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6

微信营销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模式来看,微信营销具有成本低、开店快、精准营销的特点。大学生参与微信营销具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大学生时间灵活,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思维灵活,且微信营销多面对的是年轻人群,所以在营销内容的选择上更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就目前发展来看,微信营销出现了两个难题,一是腾讯官方展开的雷霆行动给朋友圈假货、代购行为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支付宝、付款等字眼被设为敏感词汇,在微信中难以使用;二是微信营销的同行竞争激烈,多数人赚取的只是的差价,利润少,有时甚至会出现滞销。为此,部分大学生放弃了微信营销的创业手段。那么,微信营销到底存在哪些弊端,大学生利用微信营销创业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呢?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依次展开分析。

二、大学生微商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监管力度不够

就目前对于微信营销的相关数据来看,其负面消息的主要针对点就是假货,而假货出现的源泉就是对于微商市场并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管体系。微商是一种代卖代销的关系,对于货物的源头没有人真正去追究,从而导致货源不能得到认可。我国目前尚且不存在能够解决该现象的具体法律。

(二)好友屏蔽频繁

微商的商品宣传多出现于朋友圈,消息初期可能会受到朋友们的关注,但是一旦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就会导致被屏蔽现象。随之而来的将是失去朋友间的沟通,更严重者会被列入黑名单。这不但会影响微店铺的运用,也会使大学生失去自己的人际网。

(三)对学习影响较大

微商创业从表面上看在时间上比较灵活,但实际在对客户的咨询和需求方面需要做到及时解决,所以会占据大量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在校学习产生影响。笔者发现,在对五位在校生进行调查中,上课时间收到客户咨询的占据29%,上课与客户互动的占据41%,由此可知,大学生创业活动会对其在校学习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大学生微商创业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正确领导

国家鼓励全民创业活动,近几年社会上也开始出现了创业的热潮,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以便推动和激发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意愿。对于教育机构和组织,对该类政策应予积极响应,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掌握微商创业的基本知识和运营技巧,并对学生的爱好、个性相匹配,帮助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让自己的店铺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保证监管的有效性

作为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应该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重视,并使国家政策与该行业的发展相呼应。对于微商的有效管控和约束,是保障微信商铺环境健康安全的基础。此外,长效的机制也是目前微商行业发展所急需的,打击违法行为、净化运营环境是重中之重。

(三)端正自身价值观

大学生在选择微商创业时,应该自主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保证不销售假货,对于来路不明的货物不予接受。作为微商创业人,创业之前应该先立身,只有保证自身诚信才能够得到朋友圈的信任,为未来的持续性运营打下基础。

(四)正确的产品定位

在微信经营前,应该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明确微信市场中的销售热点和销售瓶颈,对于已经泛滥的商品要尽可能地避开,打造有特色的微店铺。对朋友圈中的需求属性予以把控,将新颖性作为运营的主要特色。此外,的产品要从客户的角度选择,价格相对实惠的产品将是最大的卖点,将薄利多销作为运营的主要手段。

四、总结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7

一、微信课程群移动学习的保障因素

1.受众保障。目前,“90后”和“00”后构成了在校大学生主体,对于年轻的新生代来说,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希望及时获取营销领域前沿的知识和资讯,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这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大量的受众基础。2.硬件保障。移动学习是基于智能手机等规模较小的移动通信设备协助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灵活性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1]。目前,超过95%的在校大学生都拥有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这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硬件支持。3.技术保障。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即时通信软件[2]。据腾讯公司统计,2019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11.12亿。微信的即时通信和良好的使用体验使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微信平台的技术支持使移动学习更具有切实可行性,使移动学习应用开发更加便捷高效,给现代教育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二、微信课程群移动学习设计

1.课前预习阶段。首先按教学班建立《市场营销学》课程微信群。每次课前两天将即将讲授的理论重难点在课程群中简要介绍,以便学生提前预习。针对将要讲授的知识点,教师筛选后通过课程群向学生推送与之相关的前沿营销案例或热点营销话题,内容以营销类公众号里的文章或网络优质视频为主。学生可以在课前利用空余时间浏览资料,完成课程预习。这些推送的资料与将要讲授的营销知识点紧密相关,可以延展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针对推送的资料设计相应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微信群里讨论发言。2.课上辅助阶段。微信课程群在课上教学阶段更突出其辅助功能,为授课环节提供支持,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课上为保证听课效果,虽然不主张让学生过多使用智能手机,但可适度使用,增强师生互动环节。《市场营销学》每个教学班都在百人左右,采用人工点名会占用课上过多时间,出于对教学管理效率的考虑,学生加入课程群后,统一按照学号+姓名命名昵称。课上采用微信自拍点名,要求学生限时发送以课堂PPT为背景的自拍照到课程微信群中,本人正脸或手持学生卡都可。这种方式除具有签到功能外,还能够让教师熟悉班级学生,便于日后师生更好地交流。为检验学生听课效果,课上进行提问或随堂小测验,题目围绕当堂知识点,相对简单,学生将答案在微信群中提交,结果即时统计。课上如没有认真听讲,解答就会出现问题,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课上专心听讲。签到记录和课堂测验记录都将在期末折算成平时成绩。3.课后巩固阶段。在课后,教师在微信群中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便于学生检验课上学习效果,也为期末考试积累复习资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可通过微信群随时交流,进行讨论答疑,有效地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扩展阅读营销资讯并在课程群中分享学习资源。学生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价值的营销资讯推送到微信群中,一方面增加了整个课程群的信息储备,扩大了知识的受益面,让学生享受到了移动学习的方便;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案例点评和表扬,及时肯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最终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三、微信课程群移动学习的收效

1.课余学习自由度加大。《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课程,由于课时量有限,为确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程教学以课上教师讲授为主,课上用于学生思考讨论和教师答疑的时间非常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课程教学实施效果不明显。微信课程群的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机会和自由度,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习。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通过微信课程群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3]。2.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市场营销理论体系融合了经济学、行为学、社会学和现代管理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严谨学科[4],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学习过程中要避免学生跳跃随意地获取知识。在教师精心筛选组织下,《市场营销学》微信课程群有序地推送信息和资源,帮助学生对理论体系进行有序学习。学生可根据课程兴趣和需求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探索,通过网络搜寻相关资料,寻找答案,也可以通过微信课程群提出问题,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解答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3.师生交流互动增加。大学师生关系相对比较淡薄,师生交流主要集中在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与教师及时进行交流,采用微信课程群的移动学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在微信课程群中,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在即时交流互动过程中,彼此分享,共同学习。微信课程群作为群成员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师生交往的便利性和快捷性。4.双语教学资源扩充。在《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过程中,英文教材虽然系统严谨,但对于初学市场营销学的学生来讲,阅读理解难度较大。教材内容偏理论化,相对枯燥,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双语教学的深度和进度。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与营销相关的中英文文章、视频,里面涉及学者理论介绍、营销人员访谈、营销热点问题讨论等。这些时效性和趣味性强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微信课程群进行推送,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和整合,学生阅读和浏览后达到对教科书理论学习的辅助作用。

四、微信课程群移动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合理有序布置学习任务。不论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巩固扩展,都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移动学习的内容、时间和数量。在内容上,教师一方面要按照课程进度顺序推送信息、布置作业;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众多,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要严格筛选出高水平的学习资料推荐给学生。在时间上,注意提前安排,以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学习内容。在数量上,要考虑到其他专业课平行学习,尽量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避免出现敷衍情绪。2.建立移动学习评价与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学生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要建立学习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微信课程群中并实施。评价与激励机制要将学生在微信课程群中的参与度和学习行为进行量化,例如提问、问答问题、推送学习资料等,最终转化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到期末总成绩中,这样既是对学生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的肯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对移动学习进行监控与引导。微信课程群的移动学习是在管理更松弛的环境下,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的碎片化学习,学生大多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对课程的喜好程度投入时间和精力[5],个体存在差异,但为了确保总体学习效果,教师要对移动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评价与引导,确保学生整体学习的系统性和课程总体教学效果。

五、总结

基于微信课程群的移动学习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总结经验,进一步探索移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发挥课程群作用,促进《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华.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自主学习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154-156.

[2]宋朝霞.基于微信的双语教学研究和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5,(32):198-199.

[3]薛哲,周爱珠.基于微信APP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营销,2018,(06):186-187.

[4]侯岩,刘大为,刘忠敏,吴晓妍.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66-268.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得到推广并卓有成效。1996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师MaureenJ.Lade和GlennJ.Platt在“微观经济学原理”课程中实践了“翻转课堂”设想。2011年,美国一名业余教师SalmanKhan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上传到YouTube上,结果点击量激增,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1]。在美国,翻转课堂从萌芽到成型已有20余年的发展期,它以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专注基于项目的学习与交流讨论、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强的特点备受师生欢迎。我国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已有10余年,且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

1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不同学者在翻转课堂的实际应用中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各有侧重,本文就翻转课堂内涵研究的相关文献,针对学习形式,总结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内外的对比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在课前的预多是无目的性的;在课中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主要以知识灌输为主,让学生做练习;课后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复习和了解性预习。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可以通过慕课视频、微课等多媒体资源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自行调整学习进度;课中学生进行知识内化,针对课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针对性辅导下完成作业;课后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1]。

2“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介绍

目前,绝大多数课程都适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作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导论课,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更新、行业前沿案例的要求较高。本文将混合式教学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专题项目汇报、互动讨论,教师通过课中知识回顾、答疑、重难点讲授与总结,进而形成教学过程闭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1课程性质和课程作用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是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核心课程、考试课,计划学时为64学时。“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网络营销”“电商运营管理”等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该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专业(职业)的启蒙及导入性课程,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电子商务行业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2.2教学目标和课程考核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行业状况及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商务所涉及的商务交易模式、安全体系、支付体系、物流配送体系等技术与系统内容,掌握基础业务处理流程和操作技能。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教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找到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该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实验和作业,期末成绩为期末笔试成绩。

3“电子商务概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实践的方式(每组6~8人)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学项目包括电商新闻分析、电商专题汇报、电商专题讨论、电子交易实验、专题讲座5部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通过小组PPT演讲汇报、实践实验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对行业的兴趣及专业的思维方式。

3.2课堂流程

每一堂课均设置考勤、课程回顾、新课导入、电商新闻汇报、专题汇报、师生互动点评、学生打分、重难点讲授、课堂总结、课后作业布置环节。“电子商务概论”翻转课堂利用“i博导”作为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重庆大学邵兵家教授主讲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电子商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作业、测试,提供在课堂前后自主学习的资源。在“i博导”课程平台上,每个班级可单独开设学习页面,学生可以在上面完成考勤、互动、线上投票评分、视频观看、作业和测验、成绩管理等。

3.3教学效果评价

3.3.1线上课程成绩分析“i博导”平台数据显示,某班级“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线上测试成绩在90~100分的学生占比约93%,学习完全部视频课程的学生占比约96%,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高。3.3.2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效果对比分析针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笔者对某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结果如表1所示。

3.4教学反思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总体上在课程教学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此,应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促使学生课下主动、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高效结合,以学情分析为基础,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心理认知特点,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相长。

4结语

通过将翻转课堂应用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及课程特点,依托“i博导”在线平台及其他课程资源如微课、线上资源、信息化软件,对翻转课堂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方面进行革新。实践表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专业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启蒙与开发。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如何促进全员高质量参与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9

“微专业”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由在线教育慕课平台EDX首次提出,主要是指慕课平台根据就业需求向平台学习者提供关于某一专业的专项课程体系,学习者学习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就能够获得由慕课平台所颁发专业认证的一种培养模式。[1]2015年初,网易云课堂以MOOCS形式上线了一个全新的“微专业”板块。百科全科显示,微专业需要提炼某岗位的核心技能,以高效集中快速的方式,通过5~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学习者快速就业、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微专业模式的出现,是依托大智移云的用户网络体验背景,它顺应时展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对口的技能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作为一种补充和完善传统学习模式的新生事物出现在生于“网络时代”的学生面前。它用“所学即所用”的务实理念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及企业需求脱节”问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剖析

1.传统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错位”。笼统来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人才,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就拿直播营销来说,它将产品选择、推销话术、广告策划和客户服务等营销环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反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是接触过分门别类的理论知识,未能触碰到市场端真实的运营场景,并没有践行“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的理念。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或毕业生技能操作能力认可度不高,认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还是有些滞后。市场营销微专业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弱化这种“错位”,正是有了企业的加盟,更有底气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工匠精神的养成,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社会输送更精准的人才。2.重理论,实践教学难以落地。目前高职教育的自身办学特色还未完全被挖掘,课程设置及上课形式和本科的运作模式差不多,没有体现国家所要求的分层次培养人才初衷。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还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助力,师生无法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环节。二是具有“双师型”实力的专业教师不多,难以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走出去”学习企业的操作模式,将前沿的专业动态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市场营销微专业的运作可以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为高职层次的教育注入活力。3.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采用的是“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组合形式,其中拓展课也没有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置,最后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都是“千人一面”,人人可以找寻营销类工作,但又无从下手具体的业务。市场营销微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多设置一些方向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营销课程,如房地产策划、连锁经营、酒店管理等方向。也可加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不同企业共同打造定制化的“微专业”,让学生继续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打通学生和某类企业双向选择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过程中,极力促成企业导师的云端授课,企业可以提前物色满意的在校生,提高学校就业率的同时可以同步减少企业的跳槽率,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有力体现。

三、高职市场营销微专业构建思路

市场营销微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和第5学期,市营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市营类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再来选修市场营销微专业,会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更快。其中第4学期的微专业课程如果和原有专业课程有一致,可以学分互认,鼓励学生积极报读微专业课程。第4学期修满微专业学分,可以获得微专业证书。学生有此证书,可以更有优势进入校企合作的对口企业,特别是参与微课程设计等与校方有深度合作的的企业就业。第5学期,学生在跟岗实习的同时,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微专业课程,既能助力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又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当然,非市营专业的学生也可选修市场营销微专业,同步完成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可以减少学生转专业的成本,又能取得类似第二学位的证书。毕业找工时,相当于拿着双证(毕业证和微专业证),为自己的就业打通了另外一个就业领域方向。1.校企共商微专业课程体系。微专业的设置是为了精准与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对接,能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而不至于“回炉再造”,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地想当然进行微专业课程体系的拟想,需要对应企业方的参与,共同讨论研究确定出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运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大智移云”的背景优势,充分发挥微专业的“所学即所用”的优势,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更有信心走进企业,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技术技能要求。目前,通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接触和交流,初步判断出市场营销微专业的课程可以围绕以下8门课程开展:《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直播营销》、《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推销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服务营销》。2.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打造。师资队伍建设是市场营销微专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走出特色之路的关键。各大培训平台推出的微专业,的确有行业专家和精英的加盟,但课程体系有些“拔高”,需要校外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并肩作战”才能酝酿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接地气的微专业课程体系和推进方案。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挂职学习锻炼,洞悉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技术;平时的教学可以借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打磨出一支有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加盟校内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和云课堂授课,培养一批有教学水平的专家。启用“双导师”育人机制,实现双向交流,相互学习,为市场营销微专业的推进保驾护航。师资队伍的打造,除了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的参与,校内专业教师的助力,还可以充分听取政府机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如省就业促进会,让他们来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指导教育。3.教学过程对接企业项目。从前期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到后期课程推进行业专家及企业人士的加盟,每个环节都透射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痕迹。为了便于学生能更加快速地了解企业及认知专业知识,可以将企业项目依据时间节点嫁接到某门课程中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真实水平又能为企业项目出谋划策。学生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微专业课程线上学习得分和企业项目完成情况得分两部分组成。企业项目引进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优化课程内容,让课程任务更能贴近企业的真实场景;又能水到渠成地促成校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稳定的实习就业的窗口。

总结:

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借助“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优势,高职院校相继开展线上教学,极力整合最优资源,培养学生自律自觉的线上学习习惯。同时,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传统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脱节”,正在找寻“架桥”方式。而新生事物“微专业”的诞生,自带“正当其时,十分必要”的光环,犹如星星之火照亮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的前进方向,共同找寻一条培养企业所需精准人才的道路。作为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微专业的实战技能和就业资本的本质,体现出受社会认可的“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安排、学分的认定及证书发放管理等方面,还需要慎重考量,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造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定制培养体系的良性“微专业”生态圈。

引用出处

[1]王宇.慕课微专业分析及其对我国慕课建设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23-30,79-80.

[2]陈龙,王楠,冯丽丽.地方高校“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1,23(2):152-155.

[3]蔡先晖.高等学校构建“银行客户管理”微专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8):174-175.

[4]蒋求名,孙丽娟,王磊.高职院校“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241-243.

[5]杨楚欣.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微专业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20):217-218.

[6]金贵朝,温怀德,黄玉峰.跨境电商“微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人才培养,2018,(8):91-92.

微商课程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社会责任;微课;案例教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自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如何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判断人民是否过上小康生活最为直接生动的标准。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2017年10月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又用了一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再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社会意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前提,更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1]。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高校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自2002年获批以来,至今已有超过150所高校增设了该专业[2],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食品人才教育的重视与决心。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集合了食品化学、食品卫生与检验检疫、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构与感官等多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面广、学习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从教师及学生两个层面对当前本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角度探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以求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达到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食品行业从业人才的目标。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师自身。纵观当下的本科教学,教师的主要症结是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教学过程,无法让学生思考、动手和表达,无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满满的获得感,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自身问题是何所致?首先,大多高校教师缺乏教学理论和方法。目前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近半为青年教师,他们多为在某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博士毕业生,特别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工科青年教师,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并未得到系统有效的教学技能训练,入职后也缺少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训,导致他们在从教过程中边教边学,时感力不从心,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时间和精力投入有限。当下本科院校科研任务繁重,部分年长、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科研能力较弱,为应付学校的考核,需花大量时间及精力申请项目、撰写论文,而忽视了他们擅长的教学;青年教师受家庭、经济、晋升等方面的压力,从发挥个人优势的角度考虑,往往将大量时间投入熟悉的学术研究,安排在教学课程设计、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时间非常有限。再次,传统教学与网络更新速度的矛盾。现今的教学方法仍主要是教师课前查阅资料备课、现场PPT讲解授课,但各种信息日新月异,教师每一轮授课都要花费较多精力搜集、总结最新知识点;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国内不良食品安全事件时有曝光、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快速发展的经济所形成的利益风气也不免时常触及社会道德底线,造成教师备课时应考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1.2学生分析。目前,在读的大学本科生几乎均为“90后”甚至“00后”,这批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为优渥、从小接触网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有鲜明的特征[3]。第一,多为独生子女,群居经验少,关注自我,心理承受力较弱,个性化明显。第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干劲足但持久力差,追求新鲜事物却保持自傲姿态,各种矛盾心理集于一身。第三,受社会功利主义影响,注重利益最大化,崇尚回报,存在把个人理想和责任道德视为交易的倾向。另外,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除了各门功课的课前预习,课后经常还要花大量时间准备各种PPT,或者进行团队协作完成某项作业。比如我们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除每日上课外,还要做大量检测类、分析类实验,外加实验报告或者论文的写作,甚至到人群中做调查,导致他们的课业质量下降;另外,有不少学生还参加了各种社团和培训班,占用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上课时无精打采。

2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模式研究

2.1创新教学设计。2.1.1课程承前启后的设计。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时,应注意一门课每个章节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甚至要考虑学生整个培养计划中每门专业课内容的互补性。例如,“食品品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安排在整个本科专业教学的前段时期,基于它的某些章节可能与“食品营养学”“食品检验学”等课程内容有交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每章应设计成相互联系、相互依托,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认识;二是应从食品品质评价与控制的角度,设计与其他课程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免使学生有重复咀嚼旧知识的感受。2.1.21+1+X的上课模式。实行1名资深教师+1名青年教师+X个研究生助教的教学模式。2名教师与X个研究生形成教学小组,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在为学生授课的同时,也为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技能、树立教学风貌;有干劲的青年教师在协助授课之余,也可助长年长教学的教学热情;外加X个研究生协助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减轻因人手和精力不足带来的压力,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备课,亦给研究提供教学实践机会。2.1.3开启微课学习时代。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听课10分钟后开始走神,45分钟的课堂学生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提出微课教学,即教师在一节课的设计中应更换3-4次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微”代表简洁、浓缩和高效,当下有流行的微博、微信、微视频,教师在上课时应紧跟潮流,采用“微课程”教学,将复杂的理论拆分,以一个个案例、话题串联,形成生动而不枯燥的精美教学设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要点加深了印象。2.2改革教学手段。2.2.1深入的研究式教学。教师对学生的作用主要是启蒙和引导,而不是主导式地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思考。食品质量与安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从事教学。例如,针对某类食品的生产过程,提出可能产生质量问题的关键点,启发学生去分析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2.2.2生动的实验点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理论课往往有些枯燥乏味,特别是一些法律法规、生产标准、管理制度、品质及安全评价体系等的授课时,更是知识结构复杂、内容抽象。若在课堂上辅以几分钟的小实验,既能增加课堂气氛,又可促进知识的吸收。例如,在讲解食品的流动性时,为了解释爬杆效应和阐述哪些食品有此现象,可专门在课堂内演示不同流体食品的特性,生动且易理解。2.2.3启发性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始于1871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克利斯托夫•L•朗戴尔提出,至今已广为应用,尤其是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长期使用案例教学,培养了大批能人智士[4]。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描述,特别是有针对性地讲述过去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的讨论,对作为一个未来食品从业者应具备何种职业道德进行深入思考。从教学的角度,案例教学法着眼点在于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从学生的角度,案例教学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理解知识要点,紧跟时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3重视教学效果。2.3.1减压式全过程考核。为了改变学生“平时学习玩为主,考前努力绝对过”的不良学习习惯[5],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提出减压式全过程考核,即在平时加强专业训练、课后作业从简且课堂反馈修正、期末成绩综合计算。例如,一门专业理论课的总成绩分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50%。期末成绩为最终的考卷或提交论文的成绩,平时成绩计算则包括考勤10%,作业10%,课堂互动10%,随堂小测验20%等。该考核方式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例,特别是借鉴国外一课多考的模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专业内容记忆深刻,不在期末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而且不布置繁重的作业,可采用微博式作业,并在课堂请学生讲解、教师点评。2.3.2问卷式课后反馈。除了课程的考核成绩可以量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外,课后的学生反馈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询问课代表、学习委员或者其他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看法或需要改进之处;亦可做一份简单的问卷,在课间由全体学生填写反馈。在期末结束后,随机找几位成绩分布在不同级别的学生,做进一步的问卷式调查。收到学生的反馈后,教师应当及时整理、反思、调整,在不断的交流与总结中提高教学技能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晨,江洁,胡文忠,姜爱丽,邹宇.“食品安全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1):94-96.

[2]肖贵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轻纺,2010(1):36-41.

[3]辛颖.9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181-182.

[4]葛武鹏,李志成,张静,郭春锋,胡攀攀.基于案例教学的食品工程硕士实操技能培养的教改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3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