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安全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1 22:35:22

石油安全总结

石油安全总结篇1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同时,石油行业也是国家严格管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中油销售滁州市金达有限公司是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批发、零售经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排名安徽省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的省内第三大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也是华东地区成品油批发、零售的主要成员之一。

   

在公司的十年发展中,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管理理念,坚持从强化安全教育入手,全面构建责任网络体系,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引入科学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将安全工作提高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切实强化安全管理基础,顺利实现了安全管理“等级事故为零”的目标。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

   

公司创办初期,就成立了安委会,设立了安全监督部,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专职人员抓安全工作。公司每年都签订三级《安全管理责任状》。即:总经理与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副总经理与安监部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安监部经理与各部门,各站、库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管理纳入公司各部门年终考核指标。职能管理部门做到年初有计划,周、月有检查、有总结,年终有考评。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组织,健全消防组织,使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消防管理网络,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具体抓安全,公司职能部门及各站、库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模式。公司每座油库和加油站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义务消防队,每个班组都设专职安全员。公司现有义务消防队52个,义务消防员626名。义务消防员活动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军事化,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公司先后建立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加油站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油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干部夜间巡查制度》、《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等二十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层层贯彻落实。各职能部门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职责,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制度。

   

通过全面运行国际石油企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的系统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风险控制的意识,切实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员工自觉地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制定完善了控制程序并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水平。

   

加大投入,重在防范,奠定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加油站及油库的建设上,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的专业技术标准要求,就高不就低,购置最好的设备,建设最完善的防范网络。我经常对公司安监部、工程部、财务部说:“安全投入没有量的限制,该投入的就投入,就高不就低,宁愿多花一万元,不能少花一块钱。” 在明光石油化工库的建设中,安全设施的投入就达到210万元。消防用水管线、泡沫管线是输油管线的5倍。库区消防系统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移动式泡沫炮和固定式消防水炮,消防水源采用贮水量为12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与之相配套的消防泵房也是一流的安全设施,有备用消防电源、泡沫泵和消防取水泵,所有油罐均采用世界一流的耐高温、防腐蚀的新型纳米技术,每个罐区均采用“两井一池”处理污水,且设有独立的防火堤和环状的消防车道;铁道栈桥和水运码头消防安全设施与库区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安全网络。公司拥有的加油站点多面广,但在安全投入上从不忽视,所有加油站都按照中国石油的规范、标准,配置灭火器、石棉毯、消防锹、消防沙、消防水带等,在消防设施上首先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安全防范一靠财力投入,二靠人员管理。公司安全监督部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和3台专用车,专抓安全检查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各个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船都配备专职安全员,全公司专司安全工作的人数达到8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5%,真正做到了投入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安全文化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从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不断发展。公司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公司所有新员工,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所有特殊工种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员工安全受训率达100%。共7页,当前第1页1

   

安全教育是公司在岗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公司每季度对加油站站长、班长、安全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再培训;每年还积极配合市安全监管局、市消防支队走上街头、广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邀请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人员,分期、分批对公司员工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安全和消防部门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安全周”、“安全生产月”等,举办全员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接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每年“5•13”安全生产警示日期间,公司组织职工举行安全生产宣誓活动和千人签名活动。每年六月份,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职工广泛参与,使广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加强与安监、消防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借助“外力”,进一步抓实抓好公司安全文化工作。我们经常邀请安监、消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公司来检查指导工作,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八一”节和春节期间,我

们都主动到消防部门去慰问人民子弟兵,并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多次参加安监、消防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活动,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又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还要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同时,要进行创新,避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在这方面,我公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员工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要求每个部门至少要表演一个与安全有关的文艺节目,由专业人员创作、公司员工自己表演,并进行节目评比、奖励,员工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在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公司员工表演的小品《模范丈夫》、集体舞《情系安全》等文艺节目,受到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被选送到全市安全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演出,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些形式,我们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必须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宣传教育,贴近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作出了一些努力,但也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同时,石油行业也是国家严格管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中油销售滁州市金达有限公司是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批发、零售经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排名安徽省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的省内第三大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也是华东地区成品油批发、零售的主要成员之一。

   

在公司的十年发展中,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管理理念,坚持从强化安全教育入手,全面构建责任网络体系,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引入科学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将安全工作提高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切实强化安全管理基础,顺利实现了安全管理“等级事故为零”的目标。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

   

公司创办初期,就成立了安委会,设立了安全监督部,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专职人员抓安全工作。公司每年都签订三级《安全管理责任状》。即:总经理与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副总经理与安监部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安监部经理与各部门,各站、库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管理纳入公司各部门年终考核指标。职能管理部门做到年初有计划,周、月有检查、有总结,年终有考评。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组织,健全消防组织,使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消防管理网络,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具体抓安全,公司职能部门及各站、库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模式。公司每座油库和加油站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义务消防队,每个班组都设专职安全员。公司现有义务消防队52个,义务消防员626名。义务消防员活动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军事化,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公司先后建立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加油站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油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干部夜间巡查制度》、《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等二十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层层贯彻落实。各职能部门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职责,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制度。共7页,当前第2页2

   

通过全面运行国际石油企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一以“风险管理”为核文 秘 家 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的系统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风险控制的意识,切实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员工自觉地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制定完善了控制程序并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水平。

   

加大投入,重在防范,奠定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加油站及油库的建设上,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的专业技术标准要求,就高不就低,购置最好的设备,建设最完善的防范网络。我经常对公司安监部、工程部、财务部说:“安全投入没有量的限制,该投入的就投入,就高不就低,宁愿多花一万元,不能少花一块钱。” 在明光石油化工库的建设中,安全设施的投入就达到210万元。消防用水管线、泡沫管线是输油管线的5倍。库区消防系统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移动式泡沫炮和固定式消防水炮,消防水源采用贮水量为12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与之相配套的消防泵房也是一流的安全设施,有备用消防电源、泡沫泵和消防取水泵,所有油罐均采用世界一流的耐高温、防腐蚀的新型纳米技术,每个罐区均采用“两井一池”处理污水,且设有独立的防火堤和环状的消防车道;铁道栈桥和水运码头消防安全设施与库区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安全网络。公司拥有的加油站点多面广,但在安全投入上从不忽视,所有加油站都按照中国石油的规范、标准,配置灭火器、石棉毯、消防锹、消防沙、消防水带等,在消防设施上首先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安全防范一靠财力投入,二靠人员管理。公司安全监督部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和3台专用车,专抓安全检查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各个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船都配备专职安全员,全公司专司安全工作的人数达到8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5%,真正做到了投入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安全文化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从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

的不断发展。公司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公司所有新员工,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所有特殊工种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员工安全受训率达100%。

   

安全教育是公司在岗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公司每季度对加油站站长、班长、安全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再培训;每年还积极配合市安全监管局、市消防支队走上街头、广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邀请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人员,分期、分批对公司员工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安全和消防部门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安全周”、“安全生产月”等,举办全员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接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每年“5•13”安全生产警示日期间,公司组织职工举行安全生产宣誓活动和千人签名活动。每年六月份,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职工广泛参与,使广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加强与安监、消防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借助“外力”,进一步抓实抓好公司安全文化工作。我们经常邀请安监、消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公司来检查指导工作,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八一”节和春节期间,我们都主动到消防部门去慰问人民子弟兵,并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多次参加安监、消防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活动,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又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还要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同时,要进行创新,避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在这方面,我公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员工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要求每个部门至少要表演一个与安全有关的文艺节目,由专业人员创作、公司员工自己表演,并进行节目评比、奖励,员工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在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公司员工表演的小品《模范丈夫》、集体舞《情系安全》等文艺节目,受到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被选送到全市安全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演出,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些形式,我们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共7页,当前第3页3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必须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宣传教育,贴近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作出了一些努力,但也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同时,石油行业也是国家严格管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中油销售滁州市金达有限公司是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批发、零售经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排名安徽省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的省内第三大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也是华东地区成品油批发、零售的主要成员之一。

   

在公司的十年发展中,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管理理念,坚持从强化安全教育入手,全面构建责任网络体系,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引入科学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将安全工作提高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切实强化安全管理基础,顺利实现了安全管理“等级事故为零”的目标。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

   

公司创办初期,就成立了安委会,设立了安全监督部,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专职人员抓安全工作。公司每年都签订三级《安全管理责任状》。即:总经理与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副总经理与安监部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安监部经理与各部门,各站、库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管理纳入公司各部门年终考核指标。职能管理部门做到年初有计划,周、月有检查、有总结,年终有考评。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组织,健全消防组织,使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消防管理网络,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具体抓安全,公司职能部门及各站、库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模式。公司每座油库和加油站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义务消防队,每个班组都设专职安全员。公司现有义务消防队52个,义务消防员626名。义务消防员活动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军事化,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公司先后建立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加油站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油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干部夜间巡查制度》、《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等二十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层层贯彻落实。各职能部门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职责,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制度。

   

通过全面运行国际石油企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的系统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风险控制的意识,切实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员工自觉地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制定完善了控制程序并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水平。

   

加大投入,重在防范,奠定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加油站及油库的建设上,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的专业技术标准要求,就高不就低,购置最好的设备,建设最完善的防范网络。我经常对公司安监部、工程部、财务部说:

“安全投入没有量的限制,该投入的就投入,就高不就低,宁愿多花一万元,不能少花一块钱。” 在明光石油化工库的建设中,安全设施的投入就达到210万元。消防用水管线、泡沫管线是输油管线的5倍。库区消防系统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移动式泡沫炮和固定式消防水炮,消防水源采用贮水量为12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与之相配套的消防泵房也是一流的安全设施,有备用消防电源、泡沫泵和消防取水泵,所有油罐均采用世界一流的耐高温、防腐蚀的新型纳米技术,每个罐区均采用“两井一池”处理污水,且设有独立的防火堤和环状的消防车道;铁道栈桥和水运码头消防安全设施与库区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安全网络。公司拥有的加油站点多面广,但在安全投入上从不忽视,所有加油站都按照中国石油的规范、标准,配置灭火器、石棉毯、消防锹、消防沙、消防水带等,在消防设施上首先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安全防范一靠财力投入,二靠人员管理。公司安全监督部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和3台专用车,专抓安全检查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各个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船都配备专职安全员,全公司专司安全工作的人数达到8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5%,真正做到了投入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安全文化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从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不断发展。公司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公司所有新员工,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所有特殊工种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员工安全受训率达100%。共7页,当前第4页4

   

安全教育是公司在岗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公司每季度对加油站站长、班长、安全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再培训;每年还积极配合市安全监管局、市消防支队走上街头、广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邀请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人员,分期、分批对公司员工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安全和消防部门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安全周”、“安全生产月”等,举办全员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接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每年“5•13”安全生产警示日期间,公司组织职工举行安全生产宣誓活动和千人签名活动。每年六月份,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职工广泛参与,使广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加强与安监、消防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借助“外力”,进一步抓实抓好公司安全文化工作。我们经常邀请安监、消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公司来检查指导工作,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八一”节和春节期间,我们都主动到消防部门去慰问人民子弟兵,并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多次参加安监、消防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活动,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又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还要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同时,要进行创新,避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在这方面,我公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员工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要求每个部门至少要表演一个与安全有关的文艺节目,由专业人员创作、公司员工自己表演,并进行节目评比、奖励,员工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在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公司员工表演的小品《模范丈夫》、集体舞《情系安全》等文艺节目,受到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被选送到全市安全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演出,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些形式,我们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必须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宣传教育,贴近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作出了一些努力,但也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同时,石油行业也是国家严格管理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中油销售滁州市金达有限公司是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批发、零售经营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年来的发展,目前公司已初具规模,成为排名安徽省中石油、中石化之后的省内第三大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也是华东地区成品油批发、零售的主要成员之一。

   

在公司的十年发展中,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管理理念,坚持从强化安全教育入手,全面构建责任网络体系,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引入科学化管理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将安全工作提高到企业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切实强化安全管理基础,顺利实现了安全管理“等级事故为零”的目标。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认真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制

   

公司创办初期,就成立了安委会,设立了安全监督部,有专门的领导班子和专职人员抓安全工作。公司每年都签订三级《安全管理责任状》。即:总经理与分管副总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副总经理与安监部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安监部经理与各部门,各站、库经理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管理纳入公司各部门年终考核指标。职能管理部门做到年初有计划,周、月有检查、有

总结,年终有考评。公司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安全组织,健全消防组织,使公司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消防管理网络,建立以总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分管副总经理具体抓安全,公司职能部门及各站、库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主体,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模式。公司每座油库和加油站都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相应的义务消防队,每个班组都设专职安全员。公司现有义务消防队52个,义务消防员626名。义务消防员活动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军事化,并定期组织演练,增强应对事故的处置能力。公司先后建立了《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防火安全检查制度》、《加油站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油库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干部夜间巡查制度》、《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等二十多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层层贯彻落实。各职能部门还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安全职责,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 制度。共7页,当前第5页5

   

通过全面运行国际石油企业通行的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对这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的系统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员工风险控制的意识,切实实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员工自觉地识别身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制定完善了控制程序并定期开展演练,切实提高了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水平。

   

加大投入,重在防范,奠定安全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加油站及油库的建设上,公司严格按照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的专业技术标准要求,就高不就低,购置最好的设备,建设最完善的防范网络。我经常对公司安监部、工程部、财务部说:“安全投入没有量的限制,该投入的就投入,就高不就低,宁愿多花一万元,不能少花一块钱。” 在明光石油化工库的建设中,安全设施的投入就达到210万元。消防用水管线、泡沫管线是输油管线的5倍。库区消防系统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移动式泡沫炮和固定式消防水炮,消防水源采用贮水量为12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与之相配套的消防泵房也是一流的安全设施,有备用消防电源、泡沫泵和消防取水泵,所有油罐均采用世界一流的耐高温、防腐蚀的新型纳米技术,每个罐区均采用“两井一池”处理污水,且设有独立的防火堤和环状的消防车道;铁道栈桥和水运码头消防安全设施与库区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安全网络。公司拥有的加油站点多面广,但在安全投入上从不忽视,所有加油站都按照中国石油的规范、标准,配置灭火器、石棉毯、消防锹、消防沙、消防水带等,在消防设施上首先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安全防范一靠财力投入,二靠人员管理。公司安全监督部配备了10名工作人员和3台专用车,专抓安全检查和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各个油库、加油站、油罐车、油船都配备专职安全员,全公司专司安全工作的人数达到86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5%,真正做到了投入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安全文化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人是决定性因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行为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从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不断发展。公司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岗位,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从更深层次理解各自岗位安全的内涵。公司所有新员工,都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所有特殊工种和管理人员,都必须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员工安全受训率达100%。

   

安全教育是公司在岗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公司每季度对加油站站长、班长、安全员等进行安全知识再培训;每年还积极配合市安全监管局、市消防支队走上街头、广场,进行安全宣传活动,邀请市消防支队防火监督人员,分期、分批对公司员工进行消防理论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参加省、市安全和消防部门的专业培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安全周”、“安全生产月”等,举办全员安全知识考试、安全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接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在每年“5•13”安全生产警示日期间,公司组织职工举行安全生产宣誓活动和千人签名活动。每年六月份,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职工广泛参与,使广大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加强与安监、消防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借助“外力”,进一步抓实抓好公司安全文化工作。我们经常邀请安监、消防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到我公司来检查指导工作,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八一”节和春节期间,我们都主动到消防部门去慰问人民子弟兵,并与他们开展联欢活动。多次参加安监、消防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文艺汇演活动,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素质,又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还要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同时,要进行创新,避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在这方面,我公司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公司员工春节联欢晚会上,我们要求每个部门至少要表演一个与安全有关的文艺节目,由专业人员创作、公司员工自己表演,并进行节目评比、奖励,员工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在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公司员工表演的小品《模范丈夫》、集体舞《情系安全》等文艺节目,受到有关部门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并被选送到全市安全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演出,获得一等奖。通过这些形式,我们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共7页,当前第6页6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必须贴近企业管理,贴近宣传教育,贴近企业文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摸索,作出了一些努力,但也只是刚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石油安全总结篇2

一、领导重视,精心安排,广泛发动

二 、 大造声势,宣传手段行之有效

活动初始,在油库大门挂横幅一个,在库内显眼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利用“我要安全“活动专栏张贴活动实施细则及相关知识,使每位员工每次进入油库都能看到。在活动的中制作“百日安全无事故”黑板报一期,对活动进行引导、总结。及时采取各种宣传方法手段,营造一个轰轰烈烈的“强意识、查隐患、保安全”活动的氛围,提高全体员工对活动的认识,激发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真抓实干,做好冬防工作

组织全员进行冬季油库防火、防冻等安全专项检查并进行了防范部署,切实做好防火、防爆、防静电、防冻、防凝、防滑、防煤气中毒等工作,确保不发生油库设备损坏、人员伤害等安全事故。

具体做了以下防范工作:

1、对输油管线、膨胀管、消防管线、消防栓、炮,放尽积水,油罐排污阀门保温包扎,防止冻胀管线、阀门。

2、对油罐呼吸阀门进行擦拭,防止冻凝,确保活动灵活。并要求在每次接卸、输转等作业前都要进行检查。

3、对库区静电接地装置进行数据测量,更换部分锈蚀的螺丝垫片,确保完好有效。

4、对消防泵房设备进行防冻保暖工作,内燃机更换防冻液,电瓶充电,确保启动灵敏迅速。

5、部署加强对露天输油管线的巡视检查,防止冻缩断裂和冻坏阀门。

6、对消防道以外的杂草、落叶进行清理,清除易燃引火杂物。

7、备足木锨、扫把等应急物品,以备及时清理发货场地、罐区等作业区域的积雪,防止打滑、摔伤。

8、进行员工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员工防范技能,确保不发生中毒、触电、滑跌、摔伤等事故。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防中毒》、《办公楼火灾》应急演练。

四、加强学习,提高安全意识,消除事故隐患

开展“禁令”学习和“六个一”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标准化操作规范的学习,提高全员的责任感和操作技能。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对照《2009年Xx配送中心重大危害控制及改进措施清单》中的项目,进行重新审核和学习,对发生改变的隐患项目,及时修订防范措施,新的重大隐患,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五、加强预案培训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

石油安全总结篇3

1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尤其是海外石油资源的需求呈迅猛增长之势。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影响因素。如果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能源的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供求总量矛盾不太突出,但结构严重失衡。基于资源禀赋特点和建国初期所制订的经济建设路线,中国能源供应几十年来一直采取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方针,从而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能源消费呈不断增长之势,并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导致中国能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在现阶段,中国国内能源供求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国内石油供应不足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

2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

中国目前石油最终可采储量较低,人均占有量只有1Ot,居世界第41位;油气剩余可采储量多年没有较大的提高,占世界比重很低,而且储采比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中国东部高产油田因开采难度增加,成本攀高,大都已进人开采中晚期,因此,中国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年左右不可能实现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国内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对外石油依存度不断提高,使得石油供应安全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3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制约

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产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的贡献不相称。中国必须依托大国外交、经济合作和一定优势的海权,在全球范围参与石油竞争,确保在海外石油市场份额及其石油运输的安全。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赏中国一如既往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公共问题所作的巨大贡献,但中国对能源需求进口的正常商业行为常常被过分“政治化”。因此,不管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中国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际石油供求态势大体平衡,除非受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等非商业性的剧烈争夺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全球石油供应链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全球石油供求总量能够平衡是一回事,能否以在合理的价格波幅内实现连续充分的供给则又是一回事。虽然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很小,但是因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会使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增大人们预测油价走势的难度,动摇石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扭曲世界石油市场格局,阻碍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石油”有所抬头,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一致的,也是大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某些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行为表示”高度关注”和”忧虑”,甚至明里暗里挤压中国的海外油气拓展空间,应该说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这种论调和不负责任的推测,将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对开拓海外石油资源和建立资源保障体系极为不利。对此,必须给予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消除世人的误解和疑虑,为中国石油安全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4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战略

提高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认识要具有国际战略眼光。一方面,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石油作为中国清洁能源中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品种,它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瓶颈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安全之路虽然不可能完全步欧美大量进口海外能源模式之后尘,但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的对外石油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能源缺乏有利有力保障,尤其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保障,其石油安全问题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壮大中国海军力量,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正常的经济贸易手段而获得的正在不断增长的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经济利益。

石油安全总结篇4

关键词:石油工程;安全管理;风险研究

现阶段我国石油行业虽然说正处在稳步发展之中,但是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加,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能够影响油井正常开采的难题,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技术的更新带来的管理上的挑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石油行业的危险性一直是很高的,其实很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都能够带来严重的事故。所以说我们进行相关问题的风险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石油行业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研究的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本身的风险性就很高,在其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自然以及技术等多重因素,所以说要从总体上保证其稳定性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不管是影响正常开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人员的伤亡,后果都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故此对于石油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一定要让其变的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进而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就保证了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稳定性。

2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风险举例

2.1工程技术落后

从油田的确定到石油资源的探测是需要专门的技术作为支撑的,尤其是近些年国际石油局势带来的石油市场的变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行业综合水平的关键因素。我国虽然一直在倡导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却一直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这也就成为了制约石油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未来要想稳定石油工程安全管理中的风险,完善这方面的技术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阶段。

2.2进口来源单一

近些年国内石油资源的消费需求一直在增大,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石油产量却一直没有上升,抛开本身开采技术的因素不讲,这一现状确实导致我们自身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具体来说目前中国石油资源的进口主要依赖的是中东地区,这和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动,很多国家对于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争抢都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所以说单单依靠进口中东地区的原油资源是很难满足国内的需求的,这也就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风险问题。所以说未来石油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果国内石油产量得不到提高,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拓展石油资源的进口来源。

2.3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体制

其实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使得我们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缺少针对性。对于石油工程来说,资金、技术等等风险要做到准确的规避都是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的。所以说相关的政府单位要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状况,制定出这个行业内的细则,对于这部分工作内容要形成政策性的文件。相关的企业如果也要由上而下的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措施,要对每一个岗位上员工的责任划分清楚,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上行下效的风险控制局面。

3降低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降低石油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

降低国内石油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其实是能够降低石油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风险性的。其实对于日本以及德国等工业国家,我国境内分布有非常丰富的石油资源,很多地方因为开采条件的限制都没有进行科学的开采。所以说立足于自身,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科学的开采国内的石油资源,这就是未来石油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指导方针。下一阶段要做的就是根据国内石油资源的分布现状来调整石油的开采战略,要稳定东部油田的开采,在已经开采过的油田之上进行深度开采。要改变老油田的开采现状,通过革新技术来提高产量,推动国内各大油田产业结构的转型。

3.2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

石油工程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对相关的风险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提高风险管理的可靠性。但是当前很多石油企业的管理方并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关的风险管理人才也非常缺乏。这其实也是制约国内石油工程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未来我们应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让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

3.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石油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该确立石油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的是‘设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事后评估’这样的风险管理过程。这一风险管理过程要保证的是上下级的信息能够及时沟通,其次需要强调的是要将整个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这样就能够较为准确的衡量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程度,对于风险管理体系来说这两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去完善的。

4结语

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能够影响到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营,过去对于这部分工作我们一直没有重视,新时期只有完善这部分细节才能够促进国内石油行业更好的发展。上文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的总结。

参考文献:

[1]陈海云,夏熙彬.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06):67.

石油安全总结篇5

一、石油生产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全球石油生产史,我国的石油产业存在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石油的生产安全管理方面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基础薄弱的限制,石油产业生产安全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着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制约着经济社会建设的进程,只有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石油产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具体来讲,石油生产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均未对安全生产问题做到充分的重视,相关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企业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在石油生产中并不鲜见,对石油生产的安全造成隐患。于此同时,企业员工以及其他石油产业中的劳动者安全生产知识匮乏,维权意识不强。因此,石油生产安全方面一旦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物质性挽救为主,对于问题产生的根源未及时理清,对于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往往仅停留于浅层面上,使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不够

就内部监督环境来说,我国目前石油产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石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也缺乏科学、合理、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规范,监督管理力度的缺失也加剧了石油生产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就目前来看,沿用传统安检方法的石油企业不在少数,安全监督方法方式上没有创新使生产安全中的检查检测不能量化处理,因此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有效性便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对于外部监督环境来说,首先,政府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不够,不少安全生产检查只成为走形式甚至不检查监督。其次,媒体对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曝光度不够,民众对于石油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不够知悉,使得石油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缺乏负责石油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队伍

石油生产安全人员既要有较高职业素质,又要有一定专业水平。目前石油生产工作中的管理者普遍重视效益而忽视生产安全,其次部分管理者也因为自身原因无法解决制定安全法规、查处事故隐患、组织应急救援、调查处理事故等专业问题。如此,石油生产安全管理体制的管理缺位的问题也使得石油生产安全管理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加强石油生产安全管理措施的探析

1.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学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深化企业改革,搞好依法治安与深化改革的衔接配合,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保证石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石油生产安全的专门培训、日常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定期开展安全应急演习工作,形成全行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使石油生产处于安全、高效的运转状态。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一人,应高度强化“一把手”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切实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落实,加强HSE管理体系的学习和椎行。同时,建立和完善能涵盖石油生产从项目启动到终端销-害整个环节的系统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检查测评制度,讲安全生产与绩效联系起来,以确保石油生产安全管理到位。

3.吸收和培养石油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石油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是基础。建立管理石油生产安全的专门部门,引进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监管队伍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由于我国石油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生产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还不够成熟,为此应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石油生产安全管理的先进理论和经验,自上而下的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评优评先、树典型等方式带动员工对生产安全知识学习的热情,丰富知识储备,促进我国石油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4.提高生产技术,促进结构调整

我国在保障石油生产安全中,应该转变以往思路,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科学技术研究、鼓励创新,通过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步伐,构建石油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基础。以此改变传统石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管理模式,提升石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科技含量。

三、结束语

石油安全总结篇6

论文关键词:能源 石油安全 潜在问题 决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际油价的飞涨,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从当前的国内外局势来看,中国面临的主要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由于对进口能源产品依赖的日益增加,我国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的措施,通过政府、社会和民间的共同努力,确保在能源安全形势愈发紧张的新世纪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一、前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在经济安全和环境这三大问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逐年增加。据2001年资料统计,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石油占38.5%,天然气占24.7%。因此,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和集中表现。石油安全是指石油进口国应始终处于一种能够以合适的价格和数量连续不断地获得外部石油资源以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态,一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的不断增长,加剧了我国与亚太地区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国际石油资源的竞争,突显出我国石油供应的不安全性。

二、我国石油进口存在的潜在问题

(一)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太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进口的原油中56%来自中东地区,2002年中国原油进口前十中有四个是中东国家分别为(沙特、伊朗、阿曼、也门),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原油来源进口国。2003年仍有50.8%来自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军事局势中,很不稳定,在战争状态下石油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严重影响,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隐患。

(二)石油战略储备偏低

能源储备主要是指一次性能源的储备,以及能源资源的储备。石油储备分为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用,国家只有在石油供应中断等紧急时刻才会动用这一储备。日本、美国等石油消费大国经历了几次石油危机打击之后,经过20年代努力,都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体系。我国石油储备才刚刚开始,尚未真正完善。我国现有石油储备现状难以应对政治、军事等的对抗以及其他重大危机的出现,一旦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大面积冲击,对我国的国防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对策

(一)积极发展节能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

中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价钱平均高40%左右。我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产值能耗即单位能耗创产值低,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美元,日本是中国的15.5倍,法国是中国的9倍,世界的平均产值是中国的4.3倍,从单位产品能耗和产值能耗来看,中国有着巨大的节能潜能。在能源节约中,石油节约应列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石油利用效率明显偏低。2020年这个可持续能源情景分析的结果表明,如果采取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政策,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相比非强化节能情景可减少10%-25%。因此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降低相关领域的石油消耗,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将对保障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发挥巨大作用。

(二)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提高油气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为提高能源自给能力以保障石油安全,我国需着力加强油气资源的战略勘查,以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如果不能通过有效地加强勘探开发来维持必要的国内供应,势必进一步加大石油进口幅度,这将大大增加油气资源供应风险。我国石油资源量大于1021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我国陆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为28%,天然气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左右,远低于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率。

(三)加强国际合作开发国外石油资源以及实现进口多元化

为解决我国日益加剧的国内石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手段多元化进口石油,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到国外投资勘探开发,建立海外石油基地,以增加国内石油供应。中国周边国家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北有俄罗斯,西有中亚和中东,南有东南亚和澳洲,东有南美。资源的分布有利于中国石油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战略应包含多元化买油和多元化采油两个层次。

(四)调整能源结构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0%,天然气与煤炭消费的比例相差不大,其他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比例都较高,而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天然气消费以及核电的消费明显偏低。因此,为了巩固国家的能源安全,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煤电一体化和能源领域多联产系统。

中国是以煤炭能源为主的国家,电力和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电力和煤炭提供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60%-70%,中国的资源特征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以煤为主和电力工业以燃煤火电为主的格局。煤炭是电力发展的基础,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将煤炭转换成电力,是煤炭的各种利用取向中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最好的。

2.大力发展核电。

核电是当今世界上与煤炭、石油并驾齐驱的支柱能源之一,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的特性。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是降低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以及石油消耗以优化电力结构的重要举措。

四、小结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节能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勘探,提高油气供应安全性;加强国际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洁净煤技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核电,发展各种替代能源技术,并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和发展多联产系统。

参考文献

[1]陈新华,能源改变命运中国应对挑战之路,新华出版社,2008.3.

石油安全总结篇7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导致对能源需求特别是海外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不仅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面临一系列严峻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认识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环境,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确保中国海外石油供应安全,对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中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尤其是海外石油资源的需求呈迅猛增长之势。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影响因素。如果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能源的总需求略大于总供给,供求总量矛盾不太突出,但结构严重失衡。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内能源供给总量基本大于需求总量,当时还是能源净出口国。从90年代开始中国能源呈现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态势,且随经济增长缺口逐渐扩大,1992年中国的能源供求缺口为19.14 Mt标准煤,2000年扩大到190 Mt[1],从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在新世纪之初,中国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起来。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总量问题,而是能源结构的矛盾。基于资源禀赋特点和建国初期所制订的经济建设路线,中国能源供应几十年来一直采取完全依靠国内资源的方针,从而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占到75%左右。尽管石油勘探开发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但由于长期实行油品限供与高价政策并大量出口原油以获取外汇,2000年,2000年,中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仅为23.6%,而煤炭的比重高达67%,天然气仅为2.5%,一次电力为6.9%。然而全世界1998年平均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9.9%、煤占27%、天然气占23.1%,一次电力高达23.8%[2]。这表明,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相比,中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多年来在中国的能源构成中,煤一直居主要地位,而石油、天然气等其他烃类能源相对较少,水电等非烃类能源所占比重也比煤少。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能源消费呈不断增长之势,并在世界能源消费增长份额中占有很大比重,导致中国能源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据有关机构统计,200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2.6%,远高于10年来的年平均增长趋势1.4%。可是,同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却增长了l9.7%,而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则低于1%,连续第二年低于经济增长趋势。煤是2002年全球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而中国的煤消费增长高达28%,而世界的煤消费只增长了7%,如果把中国除外,世界煤的消费仅增长了0.6%[3]。在中国,目前消费量最多的是煤、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的常规能源。尽管水电、风力、核电和太阳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但由于资本、技术差别等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它在中国能源的总构成中还不可能担当主要的角色。从能源清洁度、使用价值和开发成本来看,煤、石油、天然气各有优缺点。同煤相比,石油是较清洁的能源;同石油相比,天然气则是更为清洁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在许多方面可以代替煤,但煤却不能完全代替石油和天然气。煤同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相比,是笨重而肮脏的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对交通、生态和地理环境形成极大的压力,并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效率。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大国,国民经济各部门除交通运输之外几乎均以煤为主要燃料。然而,要想用煤能完全代替石油和天然气,必须通过深度加工的代价来开发洁净煤、洁净燃料新技术,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看,这样做短期内未必能够奏效。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中国国内能源供求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清洁高效的能源供不应求,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总产量和品种规格的增长赶不上迅速扩大的需求。在改革开放的头20年,煤一直是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在能源结构中,煤、天然气和水电的供求基本平衡,但煤在能源供求总量中的份额却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对石油需求的迅速增加。因此,洁净煤的问题不解决,就会在以油代煤、以气代煤的过程中,出现和加剧煤的供应过剩,而油气供应不足的矛盾,形成煤在积压、或用于出口的同时又不得不进口大量石油的局面。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国内石油供应不足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

2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还是欧佩克之外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可是从90年代开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石油消费量的急剧上升。1993年石油进口量超过了石油出口量,在数量上成为净进口国;1995年石油进口的金额超过了石油出口的金额,在石油贸易金额上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5位,为156 Mt,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30 Mt,石油与石油产品的进口量为13.93 Mt,相当于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8%;1997年原油进口量达到35.47 Mt;1998年进口原油27.32 Mt,成品油21.74 Mt;1999年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额为46.80 Mt[4]。2002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油品总量为89.75 Mt,其中原油进口64.91 Mt,比2001年增长了15.2%,进口额达到了127.57亿美元;油品进口20.34 Mt,进口额为37.99亿美元[5]。2003年总的石油(包括原油、成品油和LPG)净进口量已经超过100 Mt,10年来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呈直线上升之势。

    中国目前石油最终可采储量较低,人均占有量只有10 t,居世界第41位;油气剩余可采储量多年没有较大的提高,占世界比重很低,而且储采比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加之中国东部高产油田因开采难度增加、成本攀高,大都已进入开采中晚期,因此,中国的石油产量在未来10年左右不可能实现大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特别是耗能较多的第二产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发展(如家庭轿车的增加)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国内对石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供求缺口越来越大,对外石油依存度不断提高,使得石油供应安全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表1 中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年份1981199120012002储量份额,%储采比(中国/世界)石油/109桶19.924.024.018.31.714.8/40.6天然气/109m30.691.001.371.511.046.3/60.7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2002;June,2003)。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分别高达50%和60%;而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的数字更高,分别为65%和76%[6]。根据国内有关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见表2、表3)。日本综合能源调查会下属的国际能源小组委员会则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30 Mt,超过日本而居亚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风云》力作闻名于世、现为美国剑桥能源研究会主席、美国战略能源研究与开发特别研究组主席的丹尼尔·耶金也十分关注亚洲新的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态势。他说:“世界总体石油生产能力的增长必须满足来自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这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主导的需求增长。”[7]尽管国内外有关的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出入(见表4),但对中国石油安全变化趋势的估计却是一致的:即国内原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表2 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与对外依存状况Mt

年份 国内需求量国内产量供需缺口对外依存度,%201030017013043202040018022055205050010040080资料来源:周凤起、周大地主编.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39。

表3 中国天然气中长期供需平衡与对外依存状况108m3

年份 国内需求量国内产量供需缺口对外依存度,%20101 0007003003020202 0001 0001 0005020503 0002 0001 00033资料来源:周凤起、周大地主编.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339。

表4 国内外机构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预测结果比较

预测机构2010年2020年中国能源研究所

46~5255~62国际能源机构(IEA)6076美国能源信息署(EIA)49.765.5欧佩克(OPEC)4552    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应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说,中国未来石油安全问题的出路在“海外”,从发展的眼光看,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它却道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和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石油对外战略或石油国际战略。

3 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制约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石油经济的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全球化意味着石油生产和贸易将向世界各地的市场开放,而石油安全供应是有关石油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石油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将会使原本对世界经济与政治局势影响深远的石油资源主导权的争夺更趋复杂难料。石油作为不可再生的先导资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将会成为21世纪国际争夺与控制的焦点。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以及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中国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日益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相关联。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制约因素。这里主要分析国际环境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制约。

    (1)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可能被挤压

    对于石油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中的战略地位,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专家汉斯·摩根索曾经有一段较为深刻的描述:"谁能把它们(指石油--作者注)加入自己的其他原料来源,谁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资源,并且以同样比例剥夺了对手的资源。在这个意义上,对它们的控制一向是强权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英国,美国,在一段时间里还有法国,在近东从事那种被适当地称为"石油外交”的活动,即建立势力范围,从而在某些地区得以独占石油储藏。“[8]近30年来的世界石油资源较量和斗争史,以及未来世界石油资源格局的演变趋势表明,世界能源生产或消费大国,特别是美、欧、俄等西方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将会继续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甚至不惜通过战争来争夺和控制世界上具有稀缺性、战略性的油气资源。2003年3月的伊拉克战争尽管有着种种理由,但是与1990年的海湾战争一样,它无论如何都是一场与“石油”有关的战争。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并试图建立亲美的伊拉克新政权,是为了达到多重石油战略目标[9],其实质是为实现美国全球石油战略和全球霸权战略奠定基础。

    可以预见的是,多年来一直作为世界石油主要生产和出口地的中东、非洲、拉美、里海-中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必将成为未来世界油气资源争夺最为激烈的主战场。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家大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八成以上,这表明,全球可供勘探开采的油气资源有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中国在海外的石油资源产地大多分布在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所有这些都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国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所作的贡献不相称。中国必须依托大国外交、经济合作和一定优势的海权,在全球范围参与石油竞争,确保在海外石油市场份额及其石油运输的安全。除了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我国南海等石油资源富饶地区参与竞争外,还要参与西非、拉美、东南亚和大洋洲等地的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寻求广泛的海外油气资源来源,以拓宽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空间。

    (2)中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近十年来,亚太地区已成为仅次于北美洲的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北美洲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其石油消费量在世界石油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在1989-1999年下降了0.2%,而此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却由19.9%增加到26.9%,猛增了7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一增长大户[10]。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作为世界经济中的经济强国、大国或增长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都是石油消费大国和净进口国,其国内生产的石油和天然气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巨大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的自给能力很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高(参见表5)。目前,北美消费的石油约为每天2 400万桶,亚太2 000万桶。美国、日本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60%和80%。其中中东原油占进口比重为:美国22%、日本98%、中国44%,其他亚太国家73%[11]。这些国家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日益成为亚太地区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其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以及独特地缘政治经济联系将不可避免地使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美、日等传统消费大国之间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表5 世界部分地区和国家石油进口依存度预测%

年份OECD北美洲欧洲 亚太 中国印度南亚其余国家东亚199754.344.652.588.822.357.487.253.7201063.052.467.291.561.085.295.161.0202070.058.079.092.476.991.696.180.7

注:OECD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

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0(10)。

    中国为实现石油安全目标而采取的“走出去”和“多元化”国际能源战略,在亚太地区遇到的最强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特别是与美、日的油气战略竞争尤为激烈。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其1996出版的并引起全球极大关注和持续争论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个假设,即在2010年中国和越南在南中国海为石油发生战争,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与中国交战。在这个假设中,亨廷顿从文明冲突的视角演绎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卷入一场全球范围的战争。尽管他的分析忽视了文明之间合作、交流、共处的历史和现实,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因而受到世界范围的激烈批评,但他以石油为导火线对大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作的假设,绝非捕风捉影和无稽之谈。他在这场假设的冲突中所分析的中国、美国、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之间的石油利益争夺的具体过程尽管不一定真正发生,但其中涉及的大国特别是亚太石油消费大国之间的斗争是不能回避的。亨廷顿在这个假设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于美国来说,为了维护国际法、抵抗侵略、保卫海洋自由、保证获取南中国海的石油,以及阻止东亚为一个国家所控制,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美国的干预是完全不能忍受的。”[12]这段话背后所反映的美国部分人对中国合理利用世界石油资源的偏见和戒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深思。

    2001年2月,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了经过三年研究得出的报告《21世纪能源地理政治学》。其中写道:“今后20年,亚洲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可能产生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亚洲地区对现有能源储备的争夺可能会激化,演变成各国之间的武装冲突;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日益增强,从而可能促进北京与该地区的一些国家形成军事联系,这将使美国及其盟国感到忧虑。”[13]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国布什政府成立之初即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对美国形成最大威胁,在新世纪中国是美国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战略伙伴,因此防范和遏制中国曾一度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基点。虽然这一政策基点在“9·11”事件后转向了与中国合作反恐层面,但美国政府内心深处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并未消失,为此,美国试图将能源特别是石油作为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尽管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赞赏中国一如既往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公共问题所作的巨大贡献,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对能源需求进口的正常商业行为常常被过分“政治化”。在未来的中美关系中,石油可能成为另一个重大的、影响到双边或多边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14]。因此,不管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在全球化浪潮之中,中国别无选择,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

    (3)全球石油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难以避免

    世界石油供应链是否连续而完整、油价的波动能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仍然具有不确定性,这是未来各国石油安全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国际环境,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石油消费大国所严重关切和担忧的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国际石油供求态势大体平衡,除非受到国际政治、地缘战略等非商业性的剧烈争夺而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全球石油供应链应该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全球石油供求总量能够平衡是一回事,能否以在合理的价格波幅内实现连续充分的供给则又是一回事。虽然发生石油危机的几率很小,但是因政治因素,特别是战争因素--“战争不过是政治关系的一种混合其他手段的延续”[15],会使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出现波动,增大人们预测油价走势的难度,动摇石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扭曲世界石油市场格局,阻碍世界石油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和上涨,不仅将对诸如航空和运输等对石油依赖程度较大的行业产生严重冲击,而且将使整个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如果出现上述风险,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一些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包括中国),经济增长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由于石油不是一种普通商品,而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和战略物资,其全球供应链和价格形成机制除了受市场经济规律影响外,往往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制约,以致于石油价格在某种情况下常常表现为所谓的“政治价格”。从1973年世界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到2003年美英等国再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30年间,世界石油价格经历了多次暴涨和暴跌,其中几次石油价格的暴涨都是由政治事件引起的。2004年5月初,国际原油价格上升到每桶40美元,创下自1990年10月海湾战争以来的新高,其重要原因之一仍然是政治因素所致--以伊拉克为中心中东产油区的地缘政治风险在增大。

    (4)“中国石油威胁论”有所抬头,中国公平合理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竞争受到少数大国的误解

    近年来,中国能源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增加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相一致的,也是大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某些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进口量和海外油气资源的拓展行为表示"高度关注"和"忧虑",甚至明里暗里挤压中国的海外油气拓展空间,应该说不是什么正常的现象。美国美中防务委员会在2002年早些时候呈交给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在世界能源市场上正面临来自中国日益有力的竞争[16];同年6月美国安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Frank J. Gaffney 在众议院国际委员会的证词中指出,中国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已构成对美国能源安全的威胁和挑战,美国与中国争夺能源供应方面的竞争会更加激烈[17]。日本也有人认为中国未来大量进口石油将引起世界石油市场的混乱,为了维护石油安全,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手段,从而威胁地区稳定与安全。

    近年来,美、俄、日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意无意地干扰、排挤中国石油企业的对海外石油开发权公平竞争的几个实例[18],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2年12月中国石油集团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部分股权“搁浅”:中国石油应俄方有关部门邀请,原定于2002年12月18日参加俄斯拉夫石油公司部分股权的公开招标。然而,就在招标的前一天,俄国家杜马投票对1993年私有化条例做出补充,把在私有化过程中不允许国有股份超过25%的公司参与私有化这一规定的适用对象扩大到外国的法人和自然人,中国石油只得宣布退出竞标。原计划2003年底开工的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从俄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因日本的多次介入(力促建一条通向太平洋沿岸纳霍德卡的“安纳线”)而至今“去向不明”:由于日本对俄许以“重金”和美日关于“安大线”不利于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蛊惑,俄方在时而“安大线”、时而“安纳线”、时而又二线合一为“折中线”的几个方案中摇摆不定,致使原定2003年3月做出最终决定的事,一推再推至9月,至今未能定夺。此外,2003年5月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欲购买英国天然气集团在哈萨克斯坦里海北部油田的股份,由于现有股东“行使”优先收购权而先后“惜败”。

    所有这些事件的发生尽管是多种因素使然,但“中国石油威胁论”及其夸大其词的数据推测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种论调和不负责任的推测,将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对开拓海外石油资源和建立资源保障体系极为不利。对此,必须给予高度警觉和重视,并通过一切必要手段,消除世人的误解和疑虑,为中国石油安全的"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4 实现中国石油安全的国际战略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内外环境和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保障中国石油安全需从多方面研究并采取相应综合性对策。如在国内,可采取诸如进行石油储备立法和加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和有关海域油气资源勘探的力度、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等。这里主要从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国际环境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实施中国石油安全的基本国际战略。

    (1)提高对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认识要具有国际战略眼光

    一方面,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在新世纪,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需求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2003年初,中国地质科学院发表报告说,除了煤之外,后20年中国实现现代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总量的2~5倍。报告指出,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到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500 Mt原油和1 000×108 m3天然气,分别占国内消费量的70%和50%[19]。如前所述,尽管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从长远来看有赖于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在煤、油气消费增长的同时,要逐步增加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洁净高效能源的比重,但是在近20年左右,石油作为中国清洁能源中需求增长最快而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品种,它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瓶颈和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安全之路虽然不可能完全步欧美大量进口海外能源模式之后尘,但中国的能源安全绝不可能关起门来实现。

    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快海军建设,以期通过一定的制海权维护在石油的安全供应。马汉曾经说过:“商业影响需要通过在各地部署的海军来得以存在。”[19]这对我们认识石油这种国际政治色彩浓厚的战略商品具有重要启示。事实上,欧美通过大量进口海外石油来确保国内能源安全的前提是它们拥有强大的制海权。对于中国这样的对外石油依存度较高的大国来说,能源缺乏有利有力保障,尤其是缺乏海军对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保障,其石油安全问题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在世界产油区,“中国目前缺乏军事能力”,特别是“没有必要的海军能力和长距离空军能力”[20]。“目前中国海军力量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线使得中国的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21]相对于海外能源进口的增长步伐来说,中国为维护这一能源利益的军事自卫手段仍然严重滞后。15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史表明:军事、尤其是海上军事斗争是大国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终极手段;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中国必须为此有所计划,并早作准备,壮大中国海军力量,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以确保在国际市场上通过正常的经济贸易手段而获得的正在不断增长的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经济利益。

    (2)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石油经营战略,参与国际石油市场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跨国经营,不是基于目前中国大量进口石油、国内石油供应紧缺情况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21世纪中国石油能源战略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即使未来国产石油大幅增加,中国也应该拥有足够的作为战略物资和优质能源的石油,以使石油供应在较长时期内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近10年来,尽管中国在26个国家开展了油气田合作项目,在7个国家获得了份额油,2002年整个中国石油企业拿到的海外份额油估计为20 Mt,占中国原油产量的12%左右[22]。但是,中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尚不足4%。目前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和中国石化三大石油公司都在继续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争得更多的海外石油份额。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在海外寻找石油项目中“撞车”,为此,三方可以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合力,合作对外;或者与外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增强在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同时,还必须制订适合中国国情和自身条件的“走出去”具体策略,比如采取“远近并举、难易并进,由小到大、以小博大,跨国收购,多元多向”等策略。

    鉴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势及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今后中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参与度、影响度都将大大提高。中国不仅现在和未来是石油消费大国,而且必将成为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并将在国际石油贸易、石油金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3]。中国绝不只是世界能源市场上一个纯粹而被动的消费大国或进口大国,中国的石油企业也要像国际石油公司一样成为实力雄厚的大跨国公司。现在是中国对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地位及作用作出准确判断的时候了。随着石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在世界石油勘探开发、石油供应、石油投资等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将在建立国际石油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充当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修改者和执行者,从而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3)政府和企业都要努力为参与海外油气资源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由于海外石油开发与贸易竞争激烈,加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时间不长,经验也不丰富,因此,要提高中国石油企业进军海外石油市场的成功率,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中国政府应为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外交、法律、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由于石油的特殊的战略价值,在当代社会,一国要想获得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不能没有充足、稳定、价格合理的石油供应。对于高度依赖国外石油资源的国家来说,必然别无选择地要卷入与石油有关的国际事务中去;对外依赖程度越高,对威胁的感觉就会越强烈,其对外战略中的'油味'就会越重。”“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石油既是各国政治外交的争夺对象,又是达到政治外交目的的手段。”[24]因此,中国在开展国际政治活动和制定对外政策时,一定要考虑石油安全因素,要通过多边外交、首脑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区域外交和大国间外交等多种外交手段,为中国石油安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政府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制度,调整国家现行税收、信贷和外汇政策,设立海外油气风险勘探专项基金,鼓励石油企业进行国际融资,"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和油气市场竞争。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与油气生产国、消费国和国际能源组织的沟通协调,为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创造宽松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海外有关油气田所在国的投资环境的研究,包括充分认识和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投资环境世界排位以及政治外交倾向甚至寡头政治和黑恶社会势力(如俄罗斯寡头政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等,达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多方应对。

    (4)实现多元化石油战略,确保中国能源安全最快的实现

    首先,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中东特别是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石油进口国特别是石油进口大国都不能不同它打交道。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从中东地区进口。但是,作为“世界油库”的中东,却是当今世界最为动荡的地区,其石油供应往往受到宗教、民族、边界和其他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东和平进程并未加快,而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以暴制暴恐成恶性循环。因此,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在中东有很大的风险。实施石油进口地域多元化,就是要从以进口中东石油为主转向逐步扩大进口非洲、拉美、中亚、俄罗斯及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石油,以分散进口风险。其次,实施石油生产及种类多元化。如实施国内和国外生产相结合战略以加强我国石油产业;确定可调整的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比率以稳定国内油市;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上游企业石油开采生产率和扩大石化及相关产业部门生产规模,以增强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第三,实施石油战略结构多元化。该战略由生产、贸易、金融(建石油开发基金、增强中国石油公司国际融资和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合作、经营管理等各种要素单元组成。国际石油政治和经济发展史表明,多元化石油战略是实现进口国石油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来说,多元化石油战略势在必行。

    (5)确立合作型石油安全新观念,建立多边油气合作安全机制

    石油安全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石油净进口国,不论是强国大国,如美国、日本、中国,还是中小国家,如以色列、韩国等国,都面临着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足够石油的问题。因此,石油安全是集体安全,而不是单个国家的安全。只不过,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更为紧迫。当今世界,石油安全问题不可能游离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之外而单独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它只能通过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或竞争下的合作,在彼此相容、交融和整体平衡的利益中实现。

    石油安全问题实质上并不是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是世界石油资源如何合理有效配置的问题。上个世纪世界国际石油格局的变化和调整,以及大国能源政策的演进的历史表明,“竞争下的合作”将是21世纪世界石油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在海外能源竞争应该避免发生国际冲突,要与各国在石油领域共同合作或实现竞争下的合作。这样的合作乃是各方实现能源安全过程中“多赢”良策。目前,中国特别要加强与俄罗斯、中亚各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建立石油安全战略联盟;还应在上海五国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油气合作开发和能源经贸关系;也可以在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朝鲜等国之间“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等,以期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使中东、中亚产油区避免成为东亚冲突的根源,而成为走向合作的桥梁。

    致谢:本文的修改得到上海石油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瞿国华先生的真诚指导和无私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 李文彦.2l世纪前期我国能源战略的若干问题.经济地理,2000,(1):8

3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3)

4 安维华.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西亚非洲,2001,(1):13

5 吴磊.伊拉克战争对我国石油安全的影响.国际论坛,2003,(4):30

6 IEA, 2001 Annual Energy Outlook Projections To 2002,Washington D.C.,2002.153

7 [美]丹尼尔·耶金.全球能源安全.国际经济评论,2003,(5、6):47

8 [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58

9 戴德铮、舒先林.石油开弓 一石五鸟--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目标剖析.中国石油企业,2003,(6)

10 张文木.中国能源安全与政策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5):12

11 宿景祥等.国际石油的战略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3,(2):47

12[美]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66

13吕建中、冯连勇.“9·11”事件后的世界石油形势透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4

14 David Plott, “The quest for energy to grow”,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une 20,2002

15[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柳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1

16 常泽鲲、李新华.美国"倒萨"的战略意图.西亚非洲,2003,(3):13

17 车长波等.世界石油资源格局及应对策略.天然气经济,2003,(3):11

18 舒先林.中俄关系中的能源因素.国际论坛,2003,(4);朱兴珊.莫畏"里海"遮望眼.中国石油企业,2003,(6)

19[美]马汉.海权论.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1.259

20 Jonathan Rynhold,“China cautious new pragmatism in the Middle East”, Survial,38(3),1996.111

21 刘新华、秦仪.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现代国际关系,2002,(12):27

22 瞿国华.我国石油能源战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天然气经济,2003,(3):13

石油安全总结篇8

一、能源危机下我国石油产业面临的问题

石油是经济的命脉。目前,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10.25%,居工业各行业首位,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约占30%。保障石油储备是维系能源和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我国虽然已经建立石油储备,但作为主要石油进口大国,并不能缓解当前的石油危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石油供应的风险逐步增大。首先,表现在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近10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而同期生产增长率只有1.67%,差额部分只能通过进口解决。1993年我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对国外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已从1994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31.6%,预计未来20~3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逐步上升为50%~60%。2002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7,000万吨,达到7,180万吨,其中原油进口量为6,220万吨。其次,表现在石油进口地区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2002年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占进口总量的49%,抗风险能力低。第三,原油运输途径和方式单一,环节繁杂。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运原油约占进口原油总量的64%,而马六甲海峡也是不稳定地段,航路拥挤、海盗猖獗。原油进口环节较多、耗时较长,从寻找卖方到原油转输,再到炼油厂一般需要2.5个月时间。第四,防范石油市场价格风险能力弱,已造成相当规模的成本增加和机会损失。近年来我国因油价变化剧烈已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

21世纪前30年,我国仍将处于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届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万亿美元,以美国1950年完成工业化时单位产值能耗0.514kg美元计算,即使石油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保持不变,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也将达到4.8亿吨,而未来我国石油的国内供给能力仅有1.8亿~2.0亿吨,需求缺口巨大,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以上,到2020年有可能达到60%,如果石油储备不足,我国的石油安全和经济安全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履行社会责任

参考美、日等国成熟的储备体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能源结构和供需等具体情况,应对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基本构想做进一步完善。

(一)从储备模式的角度。国家战略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战略储备为主,从企业储备起步。当前,我国既面临着一旦国外供应渠道中断造成的危机,又被动地承受着国际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起的大幅度石油价格波动。因此,我国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的目的是既要防范石油供应中断这样的突发危机,又要降低油价波动造成的经济损失。实现这两大目标必须相应地扩大国家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石油储备体制不能效仿美国的自由市场型,而应以国家储备为主,企业储备也要在政府法规和计划监控指导下进行。

(二)从储备规模的角度。随着石油进口依存度提高而逐步扩大。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其成员国应保证相当于至少9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紧急石油储备。世界各国的石油储备规模各不相同,主要与石油进口依存度和石油占能源结构比重相关,大多数国家储备规模都超过了90天净进口量。我国当前的石油进口依存度比美国、日本等国家要低30%~70%,石油占能源结构比例也比美国、日本等国家低10%~20%,近期储备规模可小于上述国家,但到2020年前后我国这两项指标将与美国相近,那时我国石油储备规模即使达不到韩国现状水平也至少应达到3个月消费量。此外,我国于1996年同IE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开始进行能源数据信息与能源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今后我国应争取加入IEA,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联合行动,降低风险。

(三)从储备方式的角度。储备品种以原油为主,布局由集中到分散。石油储备对象主要分为资源储备和实物储备两大类。我国已发现油田的油藏地质构造比较复杂,采收难度大,特别是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有效控制难度大,所以不宜采取资源储备。实物储备又分为原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两种。我国石油储备品种的扩大应以原油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原油加工能力充裕,而原油供应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成品油在长期储存中易变质,需要定期更换。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原则上不储备石油制品,企业储备主要应对市场变化且周转相对较快,可适当储备一定比例的成品油。

石油储备基地必须是一个进出畅通、使用方便的储运分配系统,因此其布局不是孤立的,要与炼油厂、输油管线、转运站有机结合,还要考虑地理环境、运行成本等因素。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9.4%、27.5%和17.1%,其余为西北、华北和西南。我国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上运输,较大的原油接卸码头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地区,如黄岛、镇海、茂名、岙山以及广州、大连等,同时企业现有的石油储备设施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储备基地建设可先集中在东南沿海,今后随着原油进口渠道的扩展,可在东北、西北建立储备基地。

三、石油储备体系保障措施

要实现上述设想,必须做到:

(一)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是国际石油储备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石油储备法”,明确石油储备的法律地位,即明确石油储备的目的、目标、规模、体制、管理、资金、方式、计划、预算、布局与动用等问题,使我国石油储备建设的全过程有章可循,依法实施,有法律保障。

(二)建立油气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及时反映市场供需状况的油气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和全社会油气库存统计体系,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石油储备体系的完善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资金措施可采取多渠道方式。国家战略储备的建设与管理、维护费用可由政府财政拨款投入,而购油费用可通过征收燃油税,其中拨出一部分作为石油储备基金,专门用于购油。企业储备费用自负,但政府可给予低息贷款与加快折旧等优惠。

石油安全总结篇9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业 石化 安全 环保 资源

石化是石油化学工业的简称,也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石油化学工业的支持,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石油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除了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许多行业和领域都离不开石油化工如,建筑业、轻工业、纺织业、电子产业、航天航空、运输、道路桥梁工程等。石油化学工业是运用化学手段和其他工艺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进行处理加工,获得石油产品(汽油、煤油、柴油油、沥青、石蜡、液化石油气等),而且还能够得到一些稀有元素如,铀、砷、锑、铋等。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全国石油和石油产品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我国对石油的处理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石油化学工业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污染和安全问题。这需要我们要节约石油资源,提高石油化学工业对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处理工艺和手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情况的出现。

1 石化安全与环保现状分析

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资源利用率不断增高,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石油化学工业安全与环保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反思。

1.1 石化安全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不同于轻工业、冶金、加工、零件生产等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运作和发展是伴随着可燃性气体、液体、有毒元素等物质的,所以安全问题就更加容易发生,值得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1.1.1大型火灾和爆炸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主要对石油和天然气用化学手段进行处理和加工获取石油产品,而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是依然以爆破的气体或者液体,而且化学反应中很大多伴有发热或者产生火星等现象,这就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的事故发生。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发生的重大事故也比较多如,1979年吉林液化石油气厂由于球罐爆裂,导致了火灾的发生,死伤严重,并且经济损失达六百万。1984年大连石化公司由于可燃性气体泄漏,发生空间爆炸,人员伤亡总素达百人。近些年来仍然有一些化工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对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1.1.2化学事故问题

石油化学工业中大多都是利用化学工艺和原理对石油等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提取人们所需要的燃烧油或者石油附属产品等。但是石油中含有很多的有毒元素,会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参与各种化学反应的元素也有许多有毒元素,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化学事故的产生。2000年的时候,相关调查显示全世界化工企业由于化学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最多的国家为中国,死亡人数136人。

1.2 环保问题

1.2.1爆炸和火灾产生大气污染

石油化学工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原材料大多都是可燃性的,但是有很多有毒元素存在石油中,石化爆炸和火灾发生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或者温室气体,这些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石油化学工业中的爆炸和火灾蔓延速度较快,而且破坏力较大,扑救较为困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还可能对人产生威胁。

1.2.2泄漏问题导致污染事故发生

现在石油化学工业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泄漏问题,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问题,最为严重的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污染问题。石化中有毒气体或者可燃性气体的泄漏,能够导致空气质量较低,一旦爆炸或者燃烧产生的有毒性气体对大气层造成破坏。石化中液体泄漏,如果泄漏到河流之中,会产生严重的水污染,而且人们没有较好的扑救措施。

2 石化安全与环保重要性

石化安全与环保是现代石油化学工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环境问题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石化安全与环保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其能够使用到质量较高的石油产品。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不会因为石化事故被进一步污染和破坏。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减少企业和国家的经济损失,能够使石油资源不被浪费,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我国石油工业走上良性发展路线,而且能够让我国石化企业在国际中有良好的形象,在让我国人民对化工企业有更多的信任。

石化安全与环保能够使石化企业创造更多的福利和效益,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促进我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3 结束语

石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和人民提供石油产品,使各行各业正常运行。石油化学工业在保持生产效益和生产工艺的同时,还应该充分重视安全和环保问题,切实做好生产安全,把污染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石惟理.石化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读本[TQ].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02.01

[2] 邹长军.石油化工工艺学[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0.01

石油安全总结篇10

关键词:国际石油贸易 能源安全 策略

随着发展的加快,能源的供给也急剧上升,我们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加,由于牵涉到石油进口问题,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也在加剧,石油短缺已成为了限制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当今世界石油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严峻环境,为了保证本国石油安全,必须针对世界石油贸易市场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在竞争激烈的能源争夺市场站稳脚,并且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

一、国际石油贸易主要特点

从近几年石油市场来看,石油的价格一直维持着不断增长的态势,油价的飙升加剧了石油消费国的经济负担,同时诱发石油进口国的成本型通货膨胀,严重的更是会威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供需矛盾早已不在是推动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一方面造成了油价的猛增。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分布在国家中也是不均等的,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国家间的能源掠夺战,进而又抬高了油价。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在中东、拉菲、北美和中南美等地区,原油贸易的流向基本是由中东、非洲等地流向北美、欧洲和亚洲。目前来看,国际石油市场已形成了石油资源政治化、石油外交军事化、石油产品金融化等特点。石油争夺更是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各国间的关系也伴随着石油问题变得僵化。[1]

二、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核心就是石油短缺。因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所以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能源消费也变得更多。90年代以来,中国变成了能源供大于求的状态,需要进口能源满足发展需要,能源安全形式变得严峻起来。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是能源总量问题而是能源结构矛盾问题,由于进入新世纪,中国的能源消费呈现不断增长之势,并在世界能源增长份额中占很大比重,导致中国能源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现阶段主要表现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不应求,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总量和规格的增长赶不上需求量的上升,从之前的煤的大量开采到现在煤资源的匮乏,也一方面促使了石油的急剧需求量。中国是唯一一个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基本除了交通运输外,国民经济均靠煤作为主要能源物质。但煤资源的有限给中国的发展出了个难题。所以,必须寻求新的能源代替煤的使用,但短期内却仍旧很难实现,所以依然不得不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发展,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给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

三、我国能源安全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快发展和建立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保障本国能源安全。通过发展石油储备体系不仅能稳定石油市场价格,还能增加政府财政资金,对石油的禁运和投机起到一定震慑作用。随着石油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建立相应的石油储备措施及其有必要,中国在这方面相对美国及其他国家来说做得不够,仍需要加强。[3]

(二)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就是不断提升本国能源供应能力。积极有效的寻求多种资源,多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资源,提升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进口石油的量,保障能源安全。只有多开发新的能源,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才能实现持续性发展。现如今中国的能源种类过于单一,这就加大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性,一旦进口国切断能源供给,那么中国的能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有必要自主开发新的能源代替石油,降低能源安全危险系数。

(三)减少资源单一化风险,建立多渠道资源供应体系。目前来看石油输入来源主要是中东地区,所以我们应该加大与其他地区石油生产国的合作,降低中东地区石油进口量所占的比重,使原油来源更加多样化,减少石油供应中的风险性。

(四)加强能源法制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能源立法工作,促进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不仅可以降低能源的非法开采率,还能通过法律限制降低能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立相应的能源约束法可以限制能源的过度开采,缓解能源压力。

(五)壮大中国的跨国公司,为国际能源交易服务。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有必要建立石油方面的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石油的勘测和开发。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任由他国控制石油贸易,造成能源安全危机。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在跨国公司建立上的经验,不断建立起自己国家的跨国公司,并在国际交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六)积极推行能源节约制,缓解能源短缺压力。我国是人口大国,又是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同时还是能源浪费现象严重的国家,只有时刻保持能源危机意识,节约现有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减缓能源危机的产生。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全国性的开展节约能源的活动,增强人们自觉节约能源的意识。在生产生活中淘汰相对耗能极大的体制,建立新的节约型体系。[3]

四、总结

石油问题一直是国际上的热门问题,它关系着许多像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国的发展问题。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走高,这给石油进口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上的影响,石油的价格高了,一方面是原油国家故意抬高价格谋求利润,一方面是其他国家干预石油贸易,造成石油价格的垄断。无论是哪方面的原因,都给中国能源安全造成了威胁。所以我们必须针对现在国际石油交易的走向更改本国的能源安全保障策略,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关于国际间的合作也要加强,改善国际间关系有助于强化贸易中中国的地位,实现公平客观的交易环境,并且加强与他国的合作能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不被侵犯。

参考文献:

[1]李文彦.21世纪前期我国能源战略的若干问题[J].经济地理.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