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01:58:16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我区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国家试点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学生32277名,其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1所,食堂供餐全覆盖,受益学生31258名。

我区逐步探索从企业供餐到食堂供餐,从食材自行采购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从2018年开始,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执行“4+3”模式(中央财政补助4元,学生自筹3元),每人每天两荤一素一汤一米饭,财政补助4元全部用于大宗食材米、油、肉招标采购。2019年秋学期,公办学校“4+3”全部用于食材招标采购。2020年秋学期开始,公民办学校“4+3”全部用于食材招标采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机制。高规格成立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局、区市监局、卫健委、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协调会商机制;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形成了教育部门全力以赴,领导组成员单位、乡镇街、学校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教育主管、部门联动、学校主体、校长负责”的管理体系。

(二)加强源头把控。针对学校点多面广,食品采购渠道多、乱、杂,食品质量、安全、运输等环节管控困难,从安全保障、便于管理的实际出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有食材全部统一招标采购,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的四统一模式,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溯源管理。建立教师轮流参与食材验收制度。建立食材定期不定期抽检机制,食材抽检纳入市场局抽检计划,其检测经费由中标企业承担。确保全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师生健康。

(三)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国库集中支付。所有学校(含民办)学生、教职工自缴餐费全部缴存财政专户,实行国库统一管理、统一支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杜绝学校坐收坐支,严守资金红线。建立食堂用工劳务派遣制。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用工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合理规避相关责任。

(四)强化供餐管理。实行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长是食品安全具体负责人,建立由校长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管理人员组成的食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堂管理,明确工作职责。着力打造“云监管”平台。全区各学段公民办学校一体化,全部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打造“透明厨房”,开启“视频厨房”模式,后厨“阳光操作”,建立手机APP,实现食堂食品安全全面化、网络化、动态化监管全覆盖。全力打造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规范操作管理。一是狠抓环节管控。严格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票索证和查验制度。食材出入库、教师陪餐、食品留样,餐饮用具清洗消毒等溯源追查。二是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对无健康证的坚决清退,做到安全上岗。三是严把校园、食堂入口关,严审资质,严明公开招标程序,阳光操作。四是严格食堂卫生管理,食堂25米范围内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无异味;就餐大厅和操作间空中无蛛网,地面整洁,操作间及保管室防鼠、防蟑螂、防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防护措施到位。四是成立膳食委员会。成立由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学校定期举办“学校食堂开放日”活动,邀请膳食委员会成员对学校食堂进行实地考察、体验、评议;建立由区领导、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学校校长组成的微信、QQ群,要求学校在群里上传每天中午的菜品,接受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全面监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营养办综合协调、学校各司其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食品安全网络,切实保障学校食堂食品安全。

(六)突显督查检查。一是学校严格落实“每日一检查、每周一小结”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二是区教育局按照局领导联系学校工作制度,每年不少于4次入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三是联合区市监局、区卫健委每学期定时不定时地对校园周边环境、食堂和超市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意见书,督查限期整改到位。

(七)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主题实践、爱粮节粮、感恩教育等活动,办节约食堂、树光盘典范,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二是大力加强中小学生优良习惯养成教育,每年3月、9月养成教育活动月期间,集中组织开展“讲卫生、保安全”专题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三是通过邀请专家上食品安全课、召开主题班队会、发放宣传活页、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

(八)强化业务培训。每学期举行一期全区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食堂分管校长、食堂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会,安排部署食堂相关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和财务等相关知识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全区学校食堂管理水平,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三、典型经验与做法

一是食材统一公开招标采购。我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坚持公民办一体化管理,执行“4+3”模式(中央财政补助4元,学生自筹3元),各校(含民办)营养餐所有食材全部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实行“统招、统购、统配、统送”的四统一模式,切实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溯源管理。2018年以来,统一招标采购:大米2519955.25公斤,油315312.7升,猪肉约1123621.75公斤,鸡肉约506769.05公斤,牛肉约395312.7公斤,禽蛋+蔬菜每生每天250克。

二是建立食堂用工劳务派遣制。全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用工全部实行劳务派遣制,由食堂工人和劳务公司签订用人合同,合理规避相关责任。

三是创新宣传方式。跟联通公司合作,利用大数据微信数睿广告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区教育民生宣传简报,累计曝光106196次,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明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公办学校食堂教师看护费用。以实际在校就餐学生数为依据,午餐看护费按每人每天15元(含午间餐费)计算。该项经费列入民生工程配套预算。

五是全区“互联网+明厨亮灶”各学段公民办学校全覆盖。

四、工作建议

一是明确机构及编制。我区学生营养办挂靠在学生资助中心,无编制无人员,工作人员均为兼职担任。建议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学生营养办机构及人员编制。

二是定期调整膳食补助标准。受经济发展和肺炎疫情影响,食材价格上涨飞快,国家补助4元标准低,学生吃得饱但吃不好。建议每两年提高一次中央膳食补助标准,每次提升一元,保障学生吃得好、吃得营养。

三是合理分担地方财政压力。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均为贫困地区,加之食堂工人工资等相关配套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使得地方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建议将营养膳食补助滚存结余资金由地方政府重新安排,专项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确保食品安全。继续狠抓食堂供餐环境、餐具消毒关、采购索证关、验收入库关、烹饪加工关、留样试尝关、废弃油脂去向关;加强餐供饭菜质量、营养搭配等环节的监管;全力推进净菜集中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中做好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供餐“黑名单”制,完善供餐、食品原材料供应企业(单位)准入和退出机制;发挥膳食委员会作用,确保膳食委员会有效运转。

二是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勾选工作,实现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实际受益学生人数等情况的动态监管,高标准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让学生们饮食更加丰富,营养搭配更加合理,确保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进一步强化宣传,实施“营养改善”,而不是“免费午餐”。

三是强化培训。联合区市监局、卫健委等举办由各校校长、分管校长及食堂工作人员参加的全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及财务管理工作培训班,增强学校食堂“两个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推动学校食堂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做好宣传。加强节粮爱粮宣传,持续开展光盘行动,培养学会节粮爱粮意识;加强“食育”文化教育,继续开展“光盘行动,我在行动”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一月一主题”活动,调动学校积极性;拓展宣传载体,通过网络、电视、微信、QQ等多种形式宣传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社会满意度。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2

我省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在4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区)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其他64个县(区)继续实施“蛋奶工程”。目前,“营养计划”和“蛋奶工程”已覆盖学生249.4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61%。

赵正永指出,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和蛋奶工程是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和国家长远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好这项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他强调,县级政府作为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要对本辖区内的营养餐改善工作负总责,学校要落实校长负责制,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各自工作,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要把确保营养餐食品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严格规范管理,学校食堂、配送中心及配送车辆等要实行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决不允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举一反三,切实抓好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对于校车一定要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要切实规范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朱静芝代表省政府对实施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正确认识营养改善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到位、学校生活设施改善、“营养计划”与“蛋奶工程”并轨实施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等重点工作,确保营养改善工作有序推进。

省教育厅、财政厅、农业厅、卫生厅、审计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作了发言。

省级相关部门、团省委、省妇联、西咸新区的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各县(市、区)、各试点学校的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3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篇【一】

一、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完善了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机制

1、开学初,学校认真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学校成立了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食品采购供应加工、食品安全监督、营养餐发放、数据统计和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负责营养餐工程实施管理,负责每天的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落实了学生营养餐食品分发人员、库房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职责,把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2、建立了营养餐财务管理制度、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餐厅卫生管理制度、烹调加工管理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堂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厨房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食堂粗加工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供应制度、师生用餐制度、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投毒措施、食堂就餐人员须知、食堂卫生基本要求等管理制度,健全了营养餐采购、留样、班主任领取和学生用餐四类台账,规范了营养餐操作、加工、分发食用和采购流程。

x、每周对营养餐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和学生的领取使用情况开展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整改。

二、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

1、自x月1日起自x月x日,我校学生的营养餐实施定点采购蛋奶,向学生提供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x月x日至x月x日,由于我校食堂设施不到位,我校对x公里以外的1x0名学生进行提供完整午餐,x月x日至20日,我校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又对学生进行牛奶加鸡蛋加面包的供餐模式。自x月21 日起,我校对全校2xx名学生实施提供完整午餐,截止目前,各环节运行平稳。

2、学校明确了专人保管和验收人员,对每天采购的食品进行验收登记后由保管人员保管,发现异常食品拒绝接收,落实了食品出入库记录和索证制度。

x、学生每天食用营养餐x0分钟前由食品检验员、监督员先尝当日所发营养餐食品,确认无异常现象后再由各班主任领取到班级发放,并由班主任监护、指导学生食用,并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在外买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不适。

x、食品管理人员每天对所发食品留样保存x8小时。

x、营养餐工程分管人员每天营养餐时间到各班巡视、检查学生食用情况和班主任对食用的记录情况。

x、由于我校食堂工人只有2人,工作量大,学校决定早上第三节课没课的老师全到食堂帮忙,午餐时全体老师行动全力做好此项工作,得到了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积极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从下饭盒到食堂午餐后的清洗,都组织学生进行。

三、加强营养餐工程经费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营养餐工程经费零利润的相关规定,每周向学生公示一周采购的营养餐品种、数量、价格和学生领食用人次。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每天对营养餐实行实名制发放,并由学生签字,每周汇集成册入档,真正做到日清,月结,配合做好上级的检查、审计工作和校务公开。至今为止,上级专项资金能够按时下发,有效的保证了工作的开展。

四、切实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校长为营养餐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食品安全监督员余胜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督,严禁变质、腐烂、被污染、过期、没食品安检合格证的食品进入校园;食品验货人把好质量关,食品采购员蒋勃严格按要求主要负责食品的采购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工人工作量大,厨房切菜设备不到位。

2、由于营养餐的实施,从基础设施到日常运行都大大加重了学校财务压力。

x、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晨会、班会、校会以及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

x、即使调整营养餐菜谱,提高食品质量,尽可能让每生能吃完每日x元的营养餐。

x、加强对学生的用餐管理,监督学生按时吃完。

营养改善计划自查报告篇【二】

自20**年4月5日开始,我校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刘延东国务委员讲话精神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实行营养改善计划,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秀庄学校在近四年的办学历程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过几次表彰,引起了社会关注,2010年被评为山区办学先进单位,2011年获综合评估山区类第二名,2012年荣获初中办学水平提升先进单位,逐步呈现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是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校园内文化氛围浓郁,教研氛围浓厚。二是管理上注重流程化系统化,教学上实行三查四考一表彰,德育上实行日查周评月总结,教研上严格规范三块五步教学流程操作的同时,积极学习五寨县第三小学引进的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二、多举措落实营养改善计划

1. 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在实行计划之前即根据《五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东秀庄联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试行)》,同时制定了《东秀庄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的食堂管理完善了卫生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餐具消毒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计划的实施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2012年4月5日实施计划之后,在县督导室和教育局营养办的监督、领导下,将制度上墙,并成立监督小组接受家长、教师、学生的监督。今年又成立了营养膳食委员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营养地调配学生饮食。

2. 严格管理,确保3元钱全部吃到学生嘴里

每学期一开学,后勤主任与会计即制定营养改善计划食谱(附件一),食谱以十天为一个周期详细明确地计划出住宿生和走读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调配方案,此后一周严格按本方案采购食品,十天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调控资金的分配。每次采购,采购员必须向供货商索要票据,票据由校长审批后记入营养餐专帐;所采购食品由营养餐检验员检验,检验合格后两人在《入库单》上签字入库。食品原料出库时由事务点清数量,查验质量后交给食品加工员,监督员在旁监督认为无误无质量问题在《学生膳食逐日登记表》上签字。食品加工员还必须把好最后一关,加工过程中发现食品原料有问题(如鸡蛋开裂,牛奶破损等)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学生每天享受营养餐情况都记录在了《营养餐就餐签字表》上,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监督3元钱最终是否吃到学生嘴里。以上形成的档案由检验员专门负责管理。

3. 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出健康

在教育局营养办的统一领导下,我校营养餐以水果、肉、蛋、奶为主,牛奶由蒙牛集团五寨县商尹巧花配送,鸡蛋由杨可庄养鸡厂配送,猪肉由五寨县远东公司配送,水果由五寨县鑫海源副食水果门市配送,其中蒙牛商和远东公司是营养餐中标单位,杨可庄鸡厂、水果门市是我校的食品指定采购点,这些单位厂商都有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齐全,资质完备,诚信度高。

每年年初,学校食堂首先检审《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到县医院体检,办《健康证》,一切齐备后开灶。食品原料储存在专库中专人负责,食品加工人员不得带病作业,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餐具每星期由专人消一次毒,并做好记录。总之,学校对食品的采购、储存、加工、食用都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4. 不断改进,逐步改善学生营养

2012年上学期我校营养餐肉食以鲜猪肉为主,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不太爱吃有点肥油的猪肉,于是我们以上瘦肉为主,如今又改为排骨,学生偏爱排骨,且排骨的营养价值又高于鲜肉。水果也以加苹果为主,同时尽量结合时令,采购梨、菠萝、香蕉、桔子等,尽学校所能合理调配,让学生吃出营养。

5. 积极宣传,让国家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家长对营养改善计划非常期待,因为之前他们已通过电视对这一惠民政策有所了解,为了让家长更深刻地了解计划,在计划实施之初,我校分别召开了初中、小学家长会,专门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家政策,宣读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使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只要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均可享受营养补助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按照全年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生每年600元,且此资金必须全部吃到学生嘴里,不得挪作他用,也不能从中核减运费、加工费等。今年教育局营养办又给每位学生免费下发了制作精美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宣传资料,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深悉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三、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的良好社会反响

营养餐的实施改善了学校伙食,学生伙食标准由原来的生均每天小学8元提高到了11元,初中10元提高到了13元,学校伙食高于农村普通家庭日常生活水平,因而学生乐于住校、上灶,去年5月份张卓玉厅长来我校调研营养餐时问一位三年级小学生想不想家?学校吃得好还是家里好?小家伙很高兴地回答:不想,学校好。之后东秀庄本村的十几个走读生也申请住校,农村的人很直白也很朴实地说为学校吃得好了。去年冬天我校组织了九年级、初中和小学三次家长会,所提意见没有一条涉及学校伙食的。今年中考体育测试,32名考生,5名49分,44-48分26名,1名35分,充分证明我校学生体质的强健,虽然这不能全归功于营养餐,但与营养餐的实施肯定有极大的关系。

四、关于营养改善计划的一点建议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及任务

(一)在年春季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范围内启动实施“计划”工程。

(二)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安全。

(三)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到嘴里、吃到肚里。

(四)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监测评估,保证每一个学生吃出健康、吃出营养。

(五)制定出中长期全县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建设规模、资金需求、解决渠道)、食堂厨具的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及食品原料采购地等规划。

(六)建立县、乡、校三级实施“计划”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三、主要内容

(一)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承担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

(二)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50天计算),中央、省、县财政按湘财预〔〕146号文件规定比例分担。

(三)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

(四)做好营养餐专项资金与“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按照各自的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改善就餐条件。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

四、实施对象

全县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含县城)。

五、实施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考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进程、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切实掌握本地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数据准确,资金管理到位。

(二)安全营养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严把安全关,认真检查食品供给定点企业证件,做好食品安全卫生监控,确保食品生产、流通、食用的安全卫生。

(三)学生自愿原则。实施营养餐工作,要广泛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引导工作,确保学生在自愿原则下,接受营养餐工作实施。

六、工作措施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安全风险高,同时农村学校现有基础条件和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相关部门和有关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成立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成立由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财政、发改、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物价、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教育部门要把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该工作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改部门要把此项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物价部门应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农业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工商部门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及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中小学校长、食堂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监察、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公开、透明。宣传部门负责整个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有关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好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把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和相关管理责任。要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在本学校确定供餐模式、配餐食谱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二)创新供餐机制,规范操作流程。从实际出发,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供餐模式包括学校食堂供餐,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

学校食堂供餐的管理。学校食堂应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营利”要求,合理控制伙食价格,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不得在食堂提取任何费用;学校食堂实行三种供餐方式:

一是包餐制,即全体学生统一伙食费标准,由学校食堂提供统一饭菜,一般适用于小学。

二是自购制,即饭菜品种、数量由学生自由选购,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

三是蒸饭制,即由学生自备米菜,由学校统一蒸饭,主要适用于一些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实行蒸饭制的学校食堂不得收取费用。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购买供餐服务的管理。各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餐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轮流更替和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对提供学生用餐的供餐企业、单位集体食堂等,相关职能部门先期要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作为确定供餐模式的首要条件,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采取校外供餐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校外供餐者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备案。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县级校外供餐推荐名单之列的企业和单位集体食堂严禁从事学生供餐和原辅材料供应业务。

托餐机构的管理。学校对托餐机构应进行认真筛选,通过综合评价,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经学生家长委员会同意,报县教育局复核、备案,并予以公示后,方可允许办理相关手续。托餐机构须向餐饮服务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其他有关证件),并在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取得工商营业执照或相关证件,同时办齐有关手续后,方可提供托餐服务;学校、家长委员会、托餐机构三方应签订协议,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托餐机构必须严格遵照有关操作规范,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有权对托餐机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校外供餐退出机制。校外供餐名单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

一是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签约人无故更换的。

二是出现违反供餐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餐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餐食谱、供餐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条件等。

三是供餐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餐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四是供餐期间对就餐学生进行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餐或服务态度恶劣、有打骂(体罚)学生等行为,情节较为严重者。五是在协议供餐时间内连续停止供餐3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餐情况者。六是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

(三)建立学生实名制管理,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结合现有学籍管理平台,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建立实名制学生及用餐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督促有关学校、供餐单位或个人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四)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监评制度,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成立青少年营养指导专家组,负责对学校(企业和个人)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组织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制定营养餐实施标准和供餐内容,统计分析营养餐实施成效,指导学校做好营养供餐等工作。

二是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以校为单位,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调查,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成绩、体质、体能等指标及膳食营养摄入状况,并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密切跟踪调查学生营养改善状况,为营养改善工作绩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在解决“吃得饱”的基础上,各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营养状况,根据本地专家组制定的营养标准,选择蛋、奶、肉和其他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作为主要(或必须)供餐内容,建立定时、定量供给制度,保证学生每餐的营养摄入量,提高学生营养水平。

(五)完善安全机制,确保饮食安全。

一是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岗位责任制,强化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就餐等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任务到位,责任到人。

二是食堂从业人员(包括临时性的工作人员)应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每年进行健康检查。食堂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掌握有关营养知识,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有关法规要求和行业规范。

三是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四是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供餐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根据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必要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六)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就餐条件。目前我县农村学校食堂设施严重缺乏、老化严重,卫生条件差。缺乏保障卫生的消毒和清洗设备,即便有,也大多已经损坏,不能正常使用;教师和孩子们营养知识普遍匮乏,厨房工作人员营养膳食观念落后,孩子们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不合理。今后对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统筹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各种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优先建设。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依托,逐步实施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

(七)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问责制度,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县监察局、审计局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工作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工作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县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督促各有关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工作监督小组。同时学校、县教育局、食安办、工商局都要设立监督检查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成立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家庭(个人)托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召开各相关部门协调会,部署有关工作;做好学生营养食品从生食到熟食的相关费用的测算;摸清符合政策的农村义务学校学生的总人数,完成对有关校长的业务培训。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5

平顶山市教育局

问:主持人好!我是XX报社(电视台)记者XXX,我想请问发言人的问题是:我市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又有怎样的打算?

答:感谢记者朋友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下面我代表市教育局谈一谈营养改善计划在我市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下一步的打算。

我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营养改善计划因覆盖面广、涉及环节多,而且是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基础条件比较差,管理能力比较弱,又没有先例可循,实施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范管理问题。个别学校责任落实不到位,食材质量得不到保证,资金管理不严,影响了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二是食品安全问题。营养改善计划食品采购链条长、环节多,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有限;工勤人员配备不标准,临聘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专业营养膳食知识,也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隐患。三是我市农村地区学校点多面广、交通不便,个别学校食堂简陋,食堂供餐受到局限。

营养改善计划是事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营养健康、事关教育扶贫攻坚、关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事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工程。为确保营养改善计划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好的惠及孩子,让人民群众有切实的获得感。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让学生吃得营养又安全”的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狠抓关键点,着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抓牢两个责任。抓牢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主体责任,明确局长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主管校长的直接责任、食品安全员的具体责任,建立完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中心校、试点学校和学生家长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责任制,纳入各级纪委监督范围,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二是抓紧“两个安全”。抓紧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两条线。完善并严格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食堂管理、实名制管理、信息公开公示、安全应急预案、食品安全监管、食堂建设等制度,以高标准严要求促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借助互联网、公示栏等促进食堂原料储存、食品加工、供餐、食材价格、带量食谱、受助学生名单等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严格按照实名制系统管理要求操作,对计划受益人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据实拨款,坚决防止虚报、冒领专项资金行为。

三是抓好两个转变。努力让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从多元供餐到食堂供餐转变。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不是中央包打天下,也不是教育一家单打独斗,靠得是政府、社会、家庭一起努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村学生膳食营养进行指导,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不断丰富营养改善计划内涵,膳食结构更加优化;要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学生的就餐环境,2018年秋季开学前,努力让所有中小学食堂通过达标验收,因地制宜探索适当的食堂供餐模式,努力让学校食堂供餐实现全覆盖。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6

2月29日上午,在通海县里山中心小学举行启动仪式,杨洋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玉溪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责任书》,下发了《玉溪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从3月1日起,“计划”在玉溪市全面实施。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玉溪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计划”落实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市、县政府及时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由16个单位、部门组成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县教育局设立了办公室,统一领导和部署“计划”的实施。同时,组建了营养专家组。

各县区、各部门、各学校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计划”实施工作。

二、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计划”按时在全市范围全面实施

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今年3月1日起,玉溪市对八县1区城区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进行营养补助。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654所学校(其中小学573所、初中80所、特殊学校1所)242 065名学生,每人每天得到3元钱的营养补助,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每人每年可获得补助600元,全市每年需补助的资金1.45亿元全部列入市、县预算,由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按5∶5比例承担。

经过多方征询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完善,市政府印发了《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月28日前,市级财政预拨资金900万元,每县区各100万元。各县区也积极筹措、预拨资金,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截至4月16日,8县1区配套资金共1 339.27万元。

各县区和相关学校根据各自不同情况,制定“计划”实施的具体方案,确定供餐模式,并按照卫生、营养、可口的标准,突出地方口味特色,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营养供餐种类。

目前,“计划”在全市农村学校顺利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除红塔区采取由百信集团统一供餐外,其余八县均采取“学校先试,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再作规范。”的做法,切实推进“计划”实施,不折不扣地把这件好事、实事办好,办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三、抓好督促检查,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计划”实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3月1日起全市范围全面实施;二是确保学生吃得有营养;三是确保食品安全,让学生吃得放心,3月1日当天,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世华率督查组,并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在不通知县、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前提下,先后到峨山县塔甸中心小学、河外小学,江川县的安化乡中心小学等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明察暗访,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各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深入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进行督查、调研,与校领导一起研究解决发现问题,把“计划”实施工作做细做实,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3月14日,红塔区召开“计划”工作现场会,邀请媒体记者、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参加,释疑解惑,让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全面、正确地了解“计划”的实施情况和营养餐搭配的合理性、食品的安全性。

3月14日至20日,市教育局领导率队分5组赴各县、区,采取听、看、查、访等形式,深入农村中小学校督查、调研。对实施“计划”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详细了解,认真询问和查阅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和档案资料,同学校领导和部分教职员工、学生进行了交流、座谈,现场提问、现场解答、现场分析研究改进完善措施。

4月11日,市教育局副局长迟万昌率基教科、安全科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峨山县大龙潭中小学、塔甸中心小学等农村中小学,对“计划”实施中的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督查调研,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4月1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高劲松对玉溪市“计划”实施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营养餐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牢固树立营养餐既要营养,更要安全的思想,务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

4月18日至19日,杨洋副市长率教育、卫生、疾控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深入峨山、华宁、红塔区的农村中小学,对实施营养餐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建立营养餐既营养又安全的长效机制,确保这一重大惠民工程实施好。

为推进“计划”的有序开展,市营养办结合工作进展,及时编印工作简报,通报、上报“计划”的宣传、实施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及时。

四、广泛宣传惠民政策,使“计划”实施家喻户晓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计划”实施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宣传科学营养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推进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良好氛围。“计划”实施前,市教育局加强与市级新闻媒体联系,加强“计划”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

市教育局利用召开媒体见面会的时机,向应邀到会的国家、省、市近30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介绍玉溪市“计划”实施情况,并组织他们深入各县区学校进行采访报道。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玉溪市“计划”实施工作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作了全方位的报道。

各县区、各相关学校也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宣传工作,使“计划”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让广大家长和学生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五、认真谋划做好下步工作

1.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把普及学生营养知识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生营养知识咨询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教学等主渠道教育和相关学科的渗透教育,辅以校园媒体、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合理膳食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营养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学生营养科普知识,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安排家庭饮食,发挥家庭在学生营养改善中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严格“计划”资金的财务审核监管,每月定期公示,期末向全体师生公布账目。此外,各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监督委员会,对学校食堂、供餐单位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增加学生营养上。

3.开展营养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食品加工以及营养知识、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会同卫生、食品监管等部门,有计划地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培养一批专(兼)职公共营养师和学生营养指导员,根据学生身体、年龄与心理、生理发育等特点和要素,对食堂菜谱进行合理安排和搭配,增加学校食堂食物的花色品种,均衡营养配置,为学生营养改善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7

如何科学配伍、均衡营养、活化细胞,让食用“禾良神”活性营养餐的人从根本上拥有健康呢?笔者通过山东省青岛天昶乐粮食加工厂总经理苏健平女士的介绍找到了答案。

精挑细选

营养均衡易吸收告别高血压

近二十年前,“禾良神”活性营养餐的研发人郝昆仑先生发现患了高血压,便到处寻求良方,找遍大江南北,答案只有一个,没有根治之法,需要终身服药。不是医生、不懂药的他,却知道五谷杂粮等食物有 “药性”,于是,他便从可以药食两用的植物种子、根、茎入手,根据荞麦、枸杞、茴香、茯苓、灵芝、山药、香菇、山药等68种以上活性植物的作用和属性,按“君、臣、佐使”科学配伍,应用了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细胞学及中医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研发的新型产品――“禾良神”活性营养早餐。该产品采取现代高科技破壁制作工艺与传统制作工艺相结合的特殊生产流程,保留了食物完好的生物结构及活性成分,在相互协同作用下,营养成分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用,郝先生的高血压竟然不治而愈了,体重从168斤减至142斤,腰围从3.2尺减至2.6尺,身体各指标恢复正常。

提高免疫

预防流感增强恢复五脏功能

眼下,H1N1甲型流感正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怎样预防甲流的传播,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除了专家指导我们的一些生活小常识外,我们又能怎样将甲流严控于体外,吃出真正的健康呢?

苏总介绍说:“只要认真食用禾良神早餐,流感会离你远远的,吃出真真正正的健康。” “禾良神”活性食粮系列产品。因为有这样的特性而备受追捧: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高营养、富含强效抗氧化成分活性VE;1000余种活性酶,能清除自由基、恢复自身的清洁功能、营养身体的60兆亿细胞再生、合成骨质补钙、恢复五脏功能、清肺润肺,增强肾循环(提高男士、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调理脾胃、改善便秘,清理毒素和垃圾、疏通微循环、营养神经末梢、调理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修复身体组织和器官功能;自动改善偏食、挑食、食欲不振的毛病;有利于身体大脑和整个身体发育,帮助中老年人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抑制老年性多发症、改善老年人的老年特征;禾良神早餐还可以让皮肤细腻、饱满靓丽、有效改善青春痘皮肤,强效抗病毒,使乙肝转阴。

提高抵抗力、免疫力、恢复身体最原始的再生本能。有生命的草本植物,均是阳性食物,用食物的阳来修复、补充人的阳气、肾气一旺、气化周行,体内多余脂肪经过气化大部分转换能量和肌肉,多余部分通过大便排出体外。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等问题迎刃而解。气化之理,确是奥妙无穷,不经亲身食用不能领悟其中道理和奥妙,认真食用者均能体会到彻底排除多余血脂和毒素,重获健康,从此远离疾病。

口耳相传

食用方便效果明显成为佳话

“禾良神”营养食粮问世的消息因其神奇的效果不胫而走,食用者口耳相传,在青岛等地传为佳话。苏总向笔者介绍了一位在某省司法厅工作的“禾良神”受益者的情况:现年50岁的她,患更年期综合症、17年的失眠症、20年的胃肠炎、健忘征,体重只有80斤……食用“禾良神”套餐一年,睡眠质量高了,胃肠功能恢复正常了,不再怕吃生、凉食物了,身材也像年轻人一样标准了。用这位女士自己的话说:“浑身也有劲儿了,也不拿东忘西了,心情一天比一天好了,医院体检报告各指标也正常了……”像这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苏健平总经理特别告诉笔者,禾良神食量早餐每天最好不少于40克,做早餐食用,也可做晚餐或三餐的稀饭,多食有益,是量到则质变的道理。据统计,食用禾良神食粮早餐,效果明显者占70%,食用一周期效果明显者占20%,食用一周期效果缓慢者占10%,好转反映者占100%。

服务完善

年终可享受厂家10%的返利

“禾良神”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呢?苏总说:“各级商由厂方直接供货,全国统一价格体系;产品区域编码,严格市场纪律,保障物流安全;全国统一策划营销方案并推广。”厂家承诺:区域独家,年末奖励,多销多奖,确保商的丰厚利润,以省、地级市、县级市为单位进行招商;向各级商提供全套正规的经营手续;以严格的价格管理体系和多种成功的市场保护措施,确保经销商的市场与利益。我们还将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提品业务资料;协助经销商进行业务拓展;如产品有质量问题、销售问题、促销问题,保证第一时间给予答复;帮助商寻找市场症结,创造更好的市场销售。

青岛天昶乐粮食加工厂

地址: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

厂办公室:青岛市夏庄路140号

联系人:苏健平

电话:0532-88771696

13506422670 15092237698

工行:622200 380310 1463279

户名:郝昆仑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8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用力肺活量及第1 s用力呼气容积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机体抵抗能力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营养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整体机能衰退,抵抗力差,对外界刺激及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预后。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呼吸康复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在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2月~2007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1]及美国胸科学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共同制定的2004年copd诊断治疗指南中提出的营养支持治疗条件[2]:(1)体重指数(bmi)<21 kg·m2。(2)6 mo内体重下降>10%或者1 mo内下降5%。(3)脱脂物质(ffm)指数下降:男性<16 kg·m2,女性<15 kg·m2。共入组71例,其中男52例,女19例;农村61例,城市10例;年龄55 a~83 a,平均年龄(69±13) a。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4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营养支持治疗。

1.2.2 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改变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增加鱼类及水果的摄取;吞咽困难的患者采用鼻饲管给予胃肠道营养;不能耐受胃肠道营养的重症患者,给予静脉支持治疗。采用hamisbenedit公式计算患者基础代谢消耗(bee):男:bee(kj·d-1)=[66.47+5.0×身高(cm)+13.75×体重(kg)-6.76×年龄(a)]×4;女:bee(kj·d-1)=[65.51+1.85×身高(cm)+9.56×体重(kg)-4.68×年龄(a)]×4。copd患者每日能量需求(kj·d-1)=bee×c×1.1×1.3,其中c为校正系数:男1.16,女1.19。

1.2.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肺功能自动分析仪测定患者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分别为5例,20例,9例,总有效率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25,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显示,治疗组治疗后fev1及fv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营养不良是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为copd患者机体能量需求与饮食摄取不平衡,导致患者脂肪减少、肌肉萎缩及内脏蛋白减少,其中肌肉萎缩最为明显。因为copd患者呼吸道阻力增加,肺弹性降低,呼吸肌负荷增加,耗氧量增加,使基础代谢率增高;另外由于胸闷、气喘致吞咽困难,以及长期服药、焦虑等特有症状影响食欲,造成营养不良。最终导致患者fev1、fec等显著降低。 我们给予copd患者人血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营养支持,并辅以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给予低碳水化合物等对症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显示,加营养支持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表明营养支持治疗是呼吸衰竭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脂肪乳具有较低的呼吸商,因而对患者更为有利[3]。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应尽早给予胃肠道营养支持治疗,以有助于保持肠道ph值平衡,抑制细菌生长,减少胃肠道出血,增加胃肠运动,从而有助于恢复为胃肠道的完整性,并保持胃肠道的屏障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组塞性肺疾病疹疗指南(2007年修定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2] 周敏,徐永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2):104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9

2013年5月,启动于两年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到了接受检阅的时刻。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又称“免费午餐”,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起,先在广西、河北等地进行供餐试验,论证营养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终于,高层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为全国680个贫困县、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里的2300万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用于免费午餐。

2012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正式接受政府委托,对供餐计划进行评估。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由非盈利组织对政府的重大民生项目进行公开的绩效评估。评估持续了半年。其结论表明:“免费午餐”可以大大改善贫困地区学童的营养状况,促进身体和智力发育,有助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但项目的可持续性亟需更有力的制度保障。

评估结果还显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项目成效。报告明确提出,应把保障学生基本营养放到与普及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营养改善计划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对农村儿童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持与保障作用。正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所说:“儿童贫困将导致其未来人力资本巨大损失,形成贫困代际传递。”

160亿元财政补贴,能否改变2300万贫困孩子的命运?

为了评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成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历时近半年,对项目覆盖的680个贫困县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研,并于2013年5月中旬完成了调研报告。

6年前,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第一次来到广西都安、百色的时候,眼前的场景令他们惊讶:寄宿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每日两餐,都是白米饭加上盐水黄豆,顿顿、日日如此。学生的维生素摄入含量奇低,普遍营养不良。

这绝不是个案。

基金会随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广西、河北的十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展开供餐试验,论证营养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最终得到中央政策的支持。

2008年,中国提高了农村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以期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

然而,这笔资金并没有彻底改变孩子们的境遇。为评估政府投资效果,2010年,基金会又选择了四个部级贫困县开展调研。结果令人遗憾。接受调查的学生中,72%的人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其中每天都会有饥饿感的高达三分之一。

此轮调研的结果,经过传统媒体、微博的而为社会广知,并形成新一轮民间行动。“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得到公众广泛支持。民间合力,推动政府出台正式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面向全国680个贫困县、10万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里的2300万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

这笔钱到底用得怎么样?

2012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正式接受政府委托,再一次对供餐计划进行评估。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由非盈利组织对政府的重大民生项目展开公开的绩效评估。

结果可喜。调研结果显示,孩子们的饥饿感已有大幅度下降,以前实行两餐制的农村学校,已经全部改为三餐制,其中有超过1300万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天天吃到肉。贫困地区学生的低身高与低体重比率有明显下降,家长与学生对营养改善计划的满意度均超过95%。

但项目的落实仍有不足。评估报告发现,有超过45%的学校采用采购成品加餐或课间加餐的形式,其营养效益不足食堂供午餐的三分之一;23.23%的学校还不具备食堂供餐的硬件条件。配套资金不到位,教师激励机制不足,长效监督机制仍待建立,更是普遍问题。

民间评估,仅是中国公共决策追求效取强化监督的第一步。学生营养改善,也仅是儿童发展早期干预的第一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指出,投资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乃是阻断贫困代际转移、弥合城乡鸿沟、扭转社会失衡最有效的方式。包括贫困地区母婴营养干预、学前早期教育与信息技术普及等一系列议题,仍待进入公共议题。

官民合作的决策、监管机制,基于科学试验与量化评估的政策执行方式,当以营养校餐为始。

被忽视的儿童贫困

儿童营养干预,早已是国际反贫困领域的热点议题,但在2006年前,中国却少有本土机构关注中国儿童的营养问题。

“说来也奇怪,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人注意到。”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回忆,很多家长的态度总是,“给你白面馒头吃,还觉得亏了?”一些地方官员也不觉得是个问题,“我小时候还不是这么过来的?”直到去中西部地区寄宿制学校推广,过去被掩藏在各家各户的儿童饮食、营养问题,才集中暴露出来。

彼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正在准备一本名为《在发展中消除贫困》的报告。学者们查阅了大量国际学术文献,发现多家机构的研究均显示儿童营养对于反贫困的重要性。世界银行即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智力障碍、劳动能力丧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投资儿童营养,是从根本上减少贫困的路径。

基金会的学者们前往美国预算与优先政策中心(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参访时,看到该中心也正在对美国校餐补贴政策的调整进行论证研究。这让基金会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究竟怎么样?

当时,中国学界仅有对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研究。基金会决定自行调研,以获得一手数据。

2006年底,他们首先在广西抽取了四所寄宿制学校进行测评,发现孩子们的饮食根本不能维持健康生长的基本要求――如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4%~6%,维生素C的摄入量为零。尽管只是黄豆米饭,一个孩子的食品支出,却占到了当地人均纯收入的60%。

“上个世纪80年代常见的、一家人轮着穿一条裤子的贫困景象,确实已经很少见了。”卢迈感叹,现在的贫困,是营养的贫困,“孩子一年到头吃不到一两次肉,发育迟缓、普遍贫血。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贫困地区的孩子还这样,不应该。”

营养的贫困,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长期从事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研究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cott Rozelle对此有专门阐述:中国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人才支持社会经济的转型。在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只有40%的人上过高中。除了高学费门槛,在中国竞争激烈的教育体制下,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不上高中。老师素质差、设备简陋、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都是原因,孩子的营养健康问题更是核心。

Rozelle带领的团队――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在中国西部地区的调研,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发现一致。2008年,REAP在陕西抽样了4000个学生,39%的学生贫血,正源于没有肉吃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贫血的结果便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阻碍智力发育。此外,11%的孩子近视,但每20个孩子里只有一个有条件戴眼镜;还有40%的孩子有寄生虫感染。“吃不好,视力不好,自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Rozelle表示。REAP由此成为致力推动中国营养改善计划的团队之一。

在民间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长期被忽视的营养问题,终于进入了公共议题。

民间试验官民互动

在绝大多数学者看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干预外部性极强,由政府介入推广实施,乃是国际共识。世界银行估计营养改善措施的效益为成本的5倍到200倍,呼吁世界各国将营养定位为发展的中心问题。

各个国家推进营养干预计划采取了不同路径。卢迈介绍,英国在“二战”前,为了保障征兵有合格、充足的兵源,在学校推广营养餐;很多发展中国家,则是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帮助下,利用国际援助的资金,陆续开展校餐供应。

印度较为特殊。包括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内的一批知名学者联合发起了一项公益诉讼,要求政府对大量营养不良人口负责,最终通过法院指令明确政府向学生提供午餐的责任。到2005年,印度的校园供餐计划覆盖了95万所学校里的1.3亿学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校餐项目。

对于中国,卢迈认为,更为现实的路径乃是通过试点、试验,总结经验后在全国推开。“试点、试验,应该说是中国公共决策的一大特色和法宝。”卢迈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推进农村改革即采取了设立试验区的方式。“中国区域间差异非常大。即便是一个人人认为有必要的项目,也要来通过试点来看到底怎么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决定,通过试验的方式,向政府和社会证明营养干预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2007年开始,基金会启动了“贫困地区寄宿制小学学生营养改善项目”,在南北各选择一个试验县。参与试验的学校被分为试点组和对照组,控制诸多变量,测算营养补贴投入后的变化值,以量化社会政策带来的投入产出。

这一试验在2009年7月结题,证实营养干预的效果非常明显。从体质、体能、学习成绩、心理测试各方面来看,试点组都好于对照组。如在身高一项,营养干预即带来1.4厘米的身高差别,血红蛋白增加了15.1%,肺活量的增长则是对照组的2倍。

早在课题正式结束前,即试验进行一年后的2008年3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便根据第一年的测评结果撰写了第一份报告,通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呈时任总理。批示:“要增加政府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的补助力度,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这件事关系国家的未来,也是扶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8年起,中国提高了农村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并实现对西部地区的全覆盖。据官方统计,2007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三年累计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补”支出为95.5亿元;201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一补”支出总额已超过100亿元。

卢迈在2009年1月的一份总结中乐观地写道:“学龄儿童营养问题有望得到根本的解决。”

持续发力

在政府资金大规模注入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项目亦到期,准备撤出试点地区。

然而,2009年10月,在基金会召集的第一届“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却传出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

“在广西都安,国家的补贴发下来后,政府直接补给了家长。连我们赞助的食堂也停办,又退回到了2007年以前。”卢迈意识到,对于政府下发的数十亿元资金,需要有一个评估和监督。

2010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又选择了青海、云南、广西和宁夏的四个部级贫困县,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学校供餐情况、“一补”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得出的结论令人难堪。

受调查的学生中,72%的人上课期间有饥饿感,其中每天都会有饥饿感的高达三分之一。吃不饱,遑论营养。在宁夏西吉、广西都安、云南寻甸,寄宿学生每日摄入热量仅为专家推荐量的62%、66%和68%,钙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入低于20%;广西都安县寄宿生的维生素C的摄入量几乎为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12%的孩子发育迟缓,学校男女寄宿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10公斤和7公斤,身高分别低11厘米和9厘米。

在“一补”的落实上,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未落实,尤其是在学生人数较多的地区,地方政府负担重,食堂运营、管理经费无从解决,食堂要么停办,要么外包,由学生交费支持;二是补贴覆盖面窄且瞄准机制不足,仅有寄宿生有补贴,走读生仍然只能白带干粮。基金会认为,“仅有‘一补’政策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这份调研报告,首先由财新《新世纪》报道(详见本刊2011年第8期封面报道“营养的贫困”),大量传统媒体、新媒体跟进,反响强烈。诸多公益团队纷纷行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募集午餐、修建厨房。

社会公众对政策调整的吁求声高,相关的研讨会、调研报告也轮番召开。2011年5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西部农村学校供餐机制国际研讨会”,会后基金会再次向决策层递送建议书。这份凝聚多个公益组织、国内外学者共识的建议提出,保障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乃是政府的责任,且应当形成普惠制的政策。与此同时,REAP团队也通过中科院的渠道,递交了一系列政策简报。不同团队的意见,都得到了上层的批示。

2011年11月,中国政府宣布正式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投入160亿元,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680个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每人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此外,中央财政还在2011年到2013年,安排300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学校的食堂建设。

第三方评估

中央政策的最终出台,被看做官民互动的典范。公众的注意力,也随即转移到对这160亿元的监督上。

这笔钱究竟能否落到实处,让孩子们吃进嘴里?

2011年下半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继续对四省贫困县的学校供餐和学生营养进行跟踪调研,发现寄宿小学生身体状况仍然不良,但有所改善,学校的供餐机制则改观明显。广西取消了直补家长的做法,资金大多补贴食堂,而食堂建设也明显提速,地方政府陆续加大投入,为学校配备专职食堂工作人员、制订菜谱、建立资金监督机制。

此外,在安利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长期关注农村教育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也对中西部五省市的供餐情况进行调研,认为政府和民间等多渠道资源缺乏整合,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到2012年,中国政府的营养改善计划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参考英国的“校餐信任”项目,认为有必要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

对于政策评估,中国政府实际上并不陌生。卢迈介绍,一些财政投资项目,尤其是早期世界银行的很多项目,都对执行方有一定的考评。不过,很多时候的评估,多是总结经验教训,对于项目的具体效果,少有量化的产出。据了解,中国的预算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财政,预算绩效试点对全部公共财政支出的覆盖率并不高。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始与全国学生营养办商议评估一事。卢迈介绍,从政府角度来说,很希望能就160亿元的投入产出、2300万学生的受益情况拿出具体的数据,向公众展示说明,得到理解和认可。

卢迈也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面谈此事。袁贵仁认为,教育部并不适合出面来进行评估和评优,由第三方进行测评,确实是最为恰当的方式。

基金会因此正式接受了政府委托,前后进行了两轮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最终对20个试点省的478个试点县进行测评。

经过一年半的运转,“营养改善计划”显然已经逐步走上正轨。评估报告显示,食堂供餐已成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供餐形式,六成地区开始新建食堂,未建食堂的学校里,也有近77%的试点县提交了规划资料;监管方面,有97.70%的县完成了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并投入运行;食材的供应更是刺激了当地消费,提高了农民收入。

不过,供餐形式不科学、出资责任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餐饮搭配与“营养膳食”仍有差距,“营养改善计划”还算不上运转成熟。

这一系列工作,从理论上来说本应由政府购买服务,但资金均由基金会自行负担。卢迈解释,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保证了民间评估的独立性。民间为政府打分、评优,本身“也体现出了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营养之外

根据此次评估,供餐形式的转变仍是大问题。调研中,有超过45%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采用采购成品加餐或课间加餐形式。以3元膳食补助为参考标准,采购成品加餐形式的营养效益不足食堂供午餐形式的三分之一。

卢迈透露,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加大财政投入,为试点贫困县的农村学校都建起食堂。

毫无疑问,随着“营养改善计划”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投入将越来越多。在不少前期推动营养干预政策的公益组织看来,这并不代表着营养问题上的“国进民退”。卢迈认为,政府投资有―个过程,政府资金暂未覆盖之处,均是民间机构的行动空间;而在政府投资之外,民间组织还可继续做加法,进一步提高营养改善的质量。

安利公益基金会的“春苗营养计划”即着眼于当前贫困地区“有米无锅”的现实。基金会秘书长彭翔介绍,当前“春苗厨房”的试点地区有90%与政府“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县重合。政府提供了膳食补贴和厨房的基础建设,作为民间组织,“春苗厨房”便补充提供厨具设施,与政府合力,提高营养干预的质量。

即便以后政府的资金得以覆盖这部分费用,“我们也是高高兴兴地退出,将重心转到其他地方。”彭翔举例,在农村营养教育、卫生安全用水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社会支持的地方,“公益组织要走在政府前面,拾漏补缺。”

营养餐,仅仅是儿童早期干预工作的一部分。卢迈介绍,健康与教育是儿童发展的两个核心领域,贫困家庭儿童不仅营养不足,也缺乏合理的看护。除了学生营养干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在同时开展孕妇和婴幼儿的营养干预、农村儿童的学前教育等项目,并继续希望推动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基金会建议中国设立“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包括为孕妇发放营养片、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发放营养包;在有10个以上3岁至5岁儿童的村庄设立公办的山村幼儿园、以幼教志愿者“送教进村”的方式开展早期教育;办好农村中小学的食堂,满足学生基本营养需求。

这些都需要政府持续的资金投入。基金会测算,根据物价水平,以每生每天补助4元计算,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规划需增加经费48亿元;孕妇和婴幼儿营养干预需增加60亿元;在早期教育方面,以平均每个儿童每年1000元的标准计算,共需90亿元。总计“规划”增加财政支出将近200亿元。

不仅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REAP团队也继续为农村教育呼吁。其实施的项目,包括为农村贫困儿童配备近视眼镜,帮助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掌握电脑信息技术,通过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降低贫困地区初高中生的辍学率等。

相较于财政资金在其他民生方面的投入,各国的实践早已证明,早期干预和人力资本投入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的投资。“我们不能再耽搁这一代人。”卢迈说。

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总结篇10

"十一五期间人才队伍发展概况一。

(一)人才队伍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时健全完善人才队伍管理,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浓厚氛围,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2005年底,全县各类人才总量达人,其中:党政人才人,专业技术人才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人(含有高级职称的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其他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人.与2000年相比,全县人才总量增加了人,年均增幅%.现人才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1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年龄老化。除公检法司机关外,其他县直党政机关现有人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5~50岁的占%40~45岁的占%而35岁以下的仅占%.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占%其中高龄教师占%.县直党政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占%科员只占%.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教育和卫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总数的%而农业种养殖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各类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比较缺乏,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家规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仅人,大专以上文化学历的只有人,分别占总数的%和%满足不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3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全县尊重人才,激励人才积极发挥作用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不活,分配上仍然存在"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卫生医疗单位和教育事业单位局部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工作责任心不强.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以服从服务于县域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发人才资源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培养实用人才和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为重点,以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和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为动力,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紧紧抓住引进,培养,用好人才资源三个环节,着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稳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人才总量达到万名,年均增长%每年增长名,基本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明显加大,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不时增强;人才结构逐步优化,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的行业,产业分布相对合理;工作机制不时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建立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2015年,全县党政人才队伍数量总体稳定为名.素质明显提高,结构明显改善,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达到%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达到%以上.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业务素质达到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要求.--2015年,全县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提高到%以上,45岁以下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接近∶∶;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控制在%以内,适度增加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培养一批具有全市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培养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学科技术带头人,科技教育拔尖人才,专业文艺人才;培养一批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守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2015年,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名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普遍提高,管理现代企业,抵御风险,化解矛盾,驾驭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优秀现代企业家明显增多.--2015年,全县各类技能人才达到名.城乡新生劳动力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比例达到%以上.符合规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均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或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合格率达到%以上,培训后的再就业率达到%以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培训率达到%以上.有守业愿望人员能得到相应的培训,守业胜利率达到%以上.--2015年,农业农村实用人才达到名.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使每个村至少有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性人才总量达到名以上,农产品经营人才达到名以上,种养能手达到名以上,加工,建筑等能工巧匠达到名以上.

(三)主要任务1.不时扩大人才规模.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偏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人才开发利用步伐,挖掘外地人才资源潜力,合理有效地利用外地人才资源.同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使人才的总量,质量逐步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大力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切实加强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的人才配置监管,重点培育一批青年人才,逐步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人才过分集中,分布不均,年龄老化的现状.根据各行业工作的特点,统筹开展各行业人才工作,不时优化各类人才的合理分布,以满足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3.切实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以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三支,两批"队伍一起抓,从整体上提高我县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不时提高党政人才的依法执政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领头军;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特别要培养一批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能力建设,重点培养一批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和乡村科技人员.切实加强务工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4.进一步发明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人才工作政策,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盘活现有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逐步形成人人可以成才,人人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各类优秀人才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县级人才市场建设,努力开拓农村人才市场,培育城乡一体化人才服务体系.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发明合理,有序,规范的人才流动环境;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努力为人才构建和谐,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

"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主要措施三。

(一)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主线。提升执政能力.以不时提高党政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水平为核心,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办好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能力建设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力争用五年时间对所有公务员轮训一遍,真正能让干部学以致用.鼓励公务员在职学历教育,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考,民主推荐等方式扩充科级后备干部队伍.积极实施公务员的初任,任职,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重视女干部,青年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坚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挂和外派锻炼.建立健全选派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对一些工作任务较轻,科级干部较多的单位,每年3月底前,由县委组织部依照自己申请,单位同意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情况安排名科级干部到其他单位挂职锻炼1-2年,挂职锻炼人员的工资及年度奖金由原单位负责,其他福利待遇由挂职单位负责.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短期学习培训和进修.全面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超越100%继续教育与自己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工资晋升,年度考核等挂钩.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考察交流,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学科技术带头人.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围绕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与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抓好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培养.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4.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大力支持中等职业教育,有计划地培养各类紧缺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岗位成才,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5.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升致富能力.根据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以及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的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既懂经营,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二)以吸纳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主动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组织,人事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人才引进,培养的具体政策,创新引才,聚才的良好政策环境,疏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发明良好的环境.7.发挥外地优势产业吸引人才.发挥我县经济发展相对优势,结合我县锻,铸造产业聚集的特点,有计划,成批量地引进人才.以培养和发展人才机制为载体,优化产业集聚功能,改变引才思路和方式,关注中西部人才走向,通过人才交流会,洽谈会,有计划,有方法地引进各类急需人才.8.积极推行人才柔性引进.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为,重其所酬"招才引智新理念,采取聘用,借用,咨询,讲课,兼职,合作交流,人才租赁等形式灵活引进人才智力资源,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注重发挥籍在外人士的引导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网,为我县企业联系与利用高级技术人才和最新技术建立联系渠道,为籍专家,学者报效家乡和回乡投资守业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