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20:12:20

研究生教学总结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1

20__年,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学院讨论制定了“某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办法”,“某学院关于对在读研究生予以再次奖励的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成立了“某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某大学某学院学位分委会”、“某大学某学院研究生复试领导小组、复试专家组”、“某大学某学院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领导小组、面试专家组”、“某学院20__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小组、保密小组”等机构。为我院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和管理等工规范化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证。

二、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经济管理学科共有30名教师(包括20__年新增遴选导师和院外导师)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其中,企业管理学科点21人,产业经济学科点9人。导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学历层次分布为:博士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2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占导师总数的73。年龄结构为:平均年龄43岁;35岁及以下者3人,35~45岁者16人,45岁以上者11人。年龄和学历结构如表1所示。学术梯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在学位几个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治学严谨、为人正派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队伍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有能力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表1经济、理学科研究生导师信息统计表

类别

分类

人数

比例

备注

职称

教授

12

40

其中企业管理7名,产业经济学5名

副教授

18

60

其中企业管理14名,产业经济学4名

学科

企业管理

21

70

产业经济学

9

30

部门

经管学院

23

77

其它部门

7

23

年龄

小于35岁

3

10

35~45岁

16

53

大于45岁

11

37

学历

博士

5

17

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人

硕士(含双学士)

12

40

含在读博士5人,双学士2人

学士及其它

13

43

三、招生与推免工作

20__年我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中,共有22人上线,经过复试实际录取17名(包括2名校内保送生)。加上20__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12名,目前我院共有在籍硕士研究生29名。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推免、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经过综合测评,20__年我院共有118名应届本科生取得推免20__年硕士研究生资格,经过面试专家组面试,最终有17 人获得推免名额。其中,有1人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接收,2人被中国科技大学接收,其余14人被我校接收。

四、培养管理

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某学院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依靠并配合导师把质量意识融入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如认真审查并严格执行研究生培养计划;重视公共课的教学效果;坚持中期检查制度;强调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学术性、应用性和开题报告等。20__年度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意见征集

10月17日,办公室就我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进行了意见征集。本次意见征集共设计了两个表格,分别为《研究生意见征集表》和《关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意见调查表》,前者调查对象为我院全体研究生,征集他们对导师、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见;后者调查对象为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征集他们对研究生的意见。

(二)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研讨会

11月4日下午,我院召开了企业管理研究生导师座谈会,就我院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学校研究生处领导及全体研究生导师出席了此次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一方面加强了导师们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让导师们了解到了目前我院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研究生学风建设会

11月24日下午,我院召开了全体研究生学风班风建设会议。会议主要根据回收的《研究生意见征集表》和《关于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意见调查表》的反馈信息,对我院研究生在学风、班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提出了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同时,会上学院领导还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科研实践的具体措施,表达了学院对研究生教育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的态度,希望研究生在学院提供优越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安心学习,踏实研究。

(四)20__级研究生开题报告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对20__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十分重视。对于参加开题的研究生,我院按照其研究方向的相似性,分成三组进行开题,为此专门成立了三个开题报告审核小组进行开题审核,审核小组成员全部由我院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教师构成。同时,为了体现开题报告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开题过程中,我院实行研究生导师本人回避制度。

五、教学工作

20__年度,我院共开设研究生课程21门,由18名任课教师主讲。课程开设情况如为:上半学期3门>文秘站:<,下半学期18门;学位课程7门,专业选修课程14门;20__级课程18门,20__级课程3门。18名任课教师中,院内教师17人,院外教师1人;教授3人,副教授14人,讲师1人;学历层次分布: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6人,占任课教师总数的89。根据回收的《研究生意见征集表》,大多数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良好,研究生们对大多数任课教师的授课较为满意。

六、学科建设

20__年度,我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新增硕士点的申报工作;另一方面,整合科研资源,凝练研究方向,形成了企业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两个学科团队。具体工作有:

(一)硕士点申报

20__年上半年,我院在已有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的情况下,积极组织申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三个硕士点。“产业经济学”硕士点有望获准布点。

(二)培养方案制定修订

12月上旬,我院召开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研讨会,主要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产业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两项工作展开了讨论。12月中旬,又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了再次修订、完善。

七、学术环境建设

我院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的学术环境的建设,在学术环境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教育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条件。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院今年先后购买了30余台(套)先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设了三个研究生专用教室,其中有两个已安装固定多媒体和投影设备,同时专门建设了研究生实验室(有35台电脑等设备,宽带网络满足了研究生随时查阅、下载国内外文献的需要),供研究生使用;另外,学院拥有国内外学术期刊147中,今年新购图书2680册,新购了“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和“ERP”软件。为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在学术环境软件建设方面,我院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主办、承办高质量的学术会议。20__年度,我院主办了2次省级学术会议;共有四十多名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学术会议18场次,其中,国际会议3场次,部级相学术会议8场次。参加学术会议的级别分布如图2所示。我院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报告、讲座,以开阔学术视野,增加学术氛围。20__年度共开展学术讲座32次,其中邀请校外知名学者做报告4次,院内教授、副教授做报告28次。另外,根据培养方案要求,我院20__级企业管理研究生于11月下旬开展了学术报告系列活动。为了鼓励本学院研究生勤奋学习,创新进取,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学院制订了《某学院关于对在读研究生予以再次奖励的暂行规定》。

图220__年度某学院参加学术会议统计图

八、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在培养管理方面,今后要着重加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我院取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时间较短,在籍研究生数量较少的情况,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今后要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并不断充实新的师资力量。我院还有一部分硕士生导师未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的科研课题,导致一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无研究课题支撑,缺乏前沿性和创新性。

(三)在学科建设方面,在建设好已有硕士点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争取新增硕士点有大的突破。同时,要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学科特色。

(四)在学术环境建设方面,今后主要加强学术软环境的建设,比如多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多和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等。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2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xx”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2、在集体生活和教育活动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魉悸罚�芯啃纬裳��哦泳�瘛⒑献髂芰Φ耐揪丁⒎椒ā?

3、在实践活动中,精选、开发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活动,形成东风小学必要的活动系例。

四、研究对象:东风小学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原则、策略

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调查法。

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合作性原则。

策略;全员参与,主题研究,案例教育,滚动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佟岳

组员:全体干部,刘长荣、段景明

2、加强校科研室建设

使教科室成为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育理论的宣传站,科研骨干的培训站,课题的研究中心,指导中心和管理中心。

教科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成果的扩展工作。

3、培训队伍

1)、学习主体教育理论及有关2 1世纪教育四个支柱的论述,特别是关于合作方面的论述,转变观念。

2)、自我总结“xx”期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生活的实例,加以完善,申报自己的研究课题。

4、成立三个子课题组(与主要研究内容相对应),分别课题领导小组成员为组长

合作生活研究组: 王桂芝

合作活动研究组: 德育:范玉霞

艺术:郝文敏

体育:张振义

科技:张春旺

学科:刘学德

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做为顾问,以校研究实践为主,上下结合。

使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努力实现方案式的工作计划,研究式的工作过程,小结式的工作检查和成果式的工作实效。在整体活动上每学期要进行有主题的研究活动l0次以上。

5、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坚持每学期一小结,每学年一总结。全体教师都要围绕自己的课题进行总结,分学习、生活、活动三个组进行研讨,总结推广典型案例,进

行个案研究。

6、组织教师个人教育思想专题研讨活动。

7、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申报制度。

(包括案例、论文、小结等)营造一种科研的氛围。

八、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9、2棗2019、12 学习理论,总结:“xx”经验教训,撰写文献综述和课题论证报告。制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Photoshop课程;实施步骤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春风扑面的形势下,我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却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由此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的结果。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仅为初中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诸多原因造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学科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适合Photoshop教学法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计准备

1.设计研究课题

课题设计是指在授课前期学科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题目,它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课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课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摒弃“本本主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即将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设计时要充分与学生生活背景、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合理、适当的处理后设定为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能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课题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中,据此做适当的处理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顺利完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是为学生拟订研究计划。教师依据课题内容把重、难点有序地融入研究计划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据可依地开展实践研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力促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科研型的中职师范生。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拓展研究。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其作用如下:

(1)将课题研究计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利于实践研究的开展。

(2)提高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改变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后做枯燥等待的现象。针对同一内容,学生的研究时间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研究内容后,可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独立开展下一环节的实践研究,或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研究,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计划书的拓展研究内容为可选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本内容的研究,反之,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后可独立开展拓展研究部分的内容,总结交流过程中通过展示拓展研究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4)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完成研究内容后,请学生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并填写研究结果,在完善了科研过程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上开展研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制作步骤

出示研究课题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内容的制作步骤,使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建构一个整体的过程框架,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加以梳理。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可使用谈话法、提问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作步骤,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

2.研究制作方法

学生对制作步骤有了整体建构后,即可开始分步研究制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再适时引导讲解。

3.实践理论验证

师生共同研究了作品制作方法后,由学生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依据计划书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巡回辅导。经过长时间观察分析发现,在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当中又分为两种性格的学生,即外向型和内敛型。外向型学生表现为热情大方,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讲解制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升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身师范性和示范性;内敛型的学生较为深沉,自己做完后喜欢静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教师安排下一环节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其参照下发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开展下一步骤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实现分层次教学。

4.总结研究结果

在反复实践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研究结果的填写,用以再现知识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的填写,提高学生的总结梳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5.创新研究交流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4

作者简介:

张俊峰(1981-),男,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空间钢结构非线性研究,(E-mail)。

摘要:文章对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报考与招生、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实践地点、实践类别、实践基地、学位论文等内容,考核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效果和研究论文情况。通过调查和考核,分析了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1-0041-04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要从科学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方面创新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教育部决定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而且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1] 。2009年9月,教育部决定2010年在保证研究生总招生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从以往安排的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10%的比例安排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之中,并计划用5年时间,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的比例调整为1∶1[2] 。

教育部的这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形式,如何在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突出工程特色,成为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3-5] 。从2009年开始,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2009级学生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培养。2011年招收的第一届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已顺利毕业,文章阐述了近两年来关于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和毕业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思路,内容涉及报考与招生、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等。

一、 报考与招生

据统计,首届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报考的是科学学位,后来在科学学位招满的情况下,调剂到专业学位。而研究生导师在填写招生计划时约有34%的导师不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招生时约有80%以上的导师首先考虑

招三年制的科学学位研究生,个别教授和副教授在招不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情况下,甚至放弃当年招收研究生的指标。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都还不了解,从观念上还没有接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生不愿意上,导师不愿意招[6] 。从2011年的报考情况看,也只有5名学生报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研究生总招生人数6%,情况稍有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二、 指导教师

郑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有教授22名,副教授18名,高级工程师1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9名;校外合作导师29名,均为高级工程师。

(一) 校内导师情况

2009年招收的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指导教师15人,其中有教授7人(1人为博士生导师,其余均为硕士生导师),有4位教授每人分别指导了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余每人指导1名;另外还有5名副教授,1名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博士)。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内导师职称比例分布如图1所示,2009年指导专业学位的导师情况见表1。

第一,教授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为11人,约占当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8%,教授中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占教授总人数的55%,比其他职称都高,这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更愿意选择教授作为其研究生导师;(2)教授的科研项目较多,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完成这些课题;(3)相对而言,教授和研究院、设计院、企业交流更多,可以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实践场所。

第二,讲师(博士)中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占讲师总数的50%,也比较高。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5位副教授,其中两位是年轻博士,从中也可以看出,年轻博士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很高,这归结为两个原因:其一,由于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名额在减少,相对于教授,年轻博士招到科学学位研究生的机会要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愿意招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其二,年轻博士观念转换快,能很快理解教育部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政策,并积极进行实践。

第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内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占其总人数的比例低,虽然在随后的调查中有一部分高级工程师作为合作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但总体来看导师积极性不高。

(二)校外导师情况

对2009年招收的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导师进行了调查,在研究生实践基地中,约有60%的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在校外导师的管理上存在缺失,学校对校外导师无法进行约束,缺乏研究生培养方面必要的管理措施。

第二,由于工作原因,校外导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仍需加强与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的沟通和协调。

第三,通过与研究生管理人员、校内导师和研究生的沟通,校外导师虽然已逐渐熟悉了研究生培养方法,但他们对研究生培养特点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

三、 实践环节

(一)实践地点

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地点的调查显示,有3名在郑州市以外,约占总人数的16%;16名位于郑州市,约占总人数的84%。学生的实践地点比较单一,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也反映出这个问题,这样导致学生参与复杂工程的机会少,实践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实践类别

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的有14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占总数的74%。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2人,复合地基与基坑支护工程3人,工程结构鉴定加固1人,道路桥梁工程1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人,桩基检测1人,工程项目管理5人。

没有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其中,施工技术与管理1人,道路与桥梁工程3人,建筑材料检测1人。

从实践类别可以看出,直接参与施工现场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没有直接参与工程现场但参与工程设计管理等实践活动的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实践技术类别比较广泛。

(三)实践单位

学校签订的实践基地共11个,包括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化工部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河南省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河南省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相关实践基地协议并挂牌。

通过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显示,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共10人,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53%;在其他单位的有9人,占总人数的47%。这9人分别在7个单位实习,其中有交通规划、勘察专业的设计院和公司、铁路通道类的咨询公司、加固公司,也有基础工程检测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

在签订的实践基地实习的10名研究生中,分布在4个实践单位,其中有6人集中在一个单位,签订的11个实践单位实际参与培养的占实践基地总数的36%。

以上调查说明如下问题。

第一,实践基地虽然签订并挂牌,但还没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靠、便利的平台,有一半以上的实践基地还没有参与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第二,

实践基地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还需要细化,与实践基地单位的合作还很松散,虽然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地基基础和建筑工程,但仍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去这些实践单位。通过了解发现,与实践基地的签订是基于学校合作的层面,而研究生的培养是基于导师开展的,一些导师与这些单位并没有合作和来往,导致不能与这些单位联合培养,只好自己再联系其它单位。

第三,实习基地单位覆盖面不够。校内导师的横向项目以及研究方向很多,而签订的实践基地涉及的专业面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建设,如加固类、道路桥梁类等。增大实习基地覆盖面既可以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又能保证签订的实践单位有足够的能力来参与培养。

(四)实践效果

笔者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内容进行了调查,对实践情况进行了考核。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共14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74%,有差异的有5人,约占专业学位研究生总数的26%。而从考核的结果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所从事的实习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相符的研究生,考核结果比较好。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1)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校外导师从时间和精力上还不能很好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能从专业深度上系统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3)实践基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导师还不能为自己的研究生找到合适的实践基地,因此培养效果不理想。

四、 学位论文

(一)论文审核

为了准确把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情况,学院组织了5名各个专业方向的校内专家集中对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进行了第一轮盲审,基本情况如下。

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但约有26%的论文存在研究内容缺乏创新,研究深度不够,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53%左右的论文写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使用不当,参考文献及索引不规范,图表表达不规范,论文出现比较明显的错别字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导师要求不严格等问题。

论文形式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约占论文总数的79%,其余约21%的论文涉及调研报告、项目管理和结构设计。这说明学位论文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学位论文思路还没有完全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转变过来。

论文研究深度不一。约有30%的论文与实践结合得很好,论文比较系统、研究深入,但10%左右的论文深度不够,反映出学位论文考核标准不具体,执行不严格,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因此,研究生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考核和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的考核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论文评阅

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都被返回并要求对盲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修改后参加论文评阅。答辩前共送出了40份评阅书(2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由3位评阅专家盲审,其余论文均为2位评阅专家),评阅成绩为优的共6份,占评阅总数的15%;评阅成绩为良的数量最多,共33份,占评阅总数的82.5%;评阅成绩为一般的为1份,占评阅总数的2.5%。

(三)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来自校内外的5名专家组成,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均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95份答辩成绩如下:优共30份,约占31.6%;良共55份,约占57.9%;一般共10份,约占10.5%。从19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评阅结果与答辩成绩可以看出以下问题。

第一,评阅结果与毕业答辩结果大体相符。成绩为良的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优,有少部分研究生的论文和答辩成绩一般,与学院组织的第一轮盲审结果也基本一致。

第二,论文完成后,部分学生对答辩很重视,进行了认真准备,答辩结果比较理想,而有少部分学生论文没有完成得很好,也没有认真准备,答辩成绩一般。毕业答辩环节虽然是研究生对毕业论文的汇报,但却是研究生考核的重要环节之一,应严格考核、加强管理。

五、 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2009年招收的首批19名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培养全过程调查,分析了在报考与招生、校内外指导教师、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观念上还没有被学生和导师所理解与接受,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宣传和引导。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还需要积极鼓励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来,不断加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广度与深度,设法让优秀的校外导师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学位论文应结合实际工程,但同时也应注意选题的深度,加强学位论文的考核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关键,对加强毕业答辩管理和监督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EB/OL]. (2009-03-21)[ 2009-03-26].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编制 201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的通知[EB/OL]. (2009-09-03)[2009-03-14].edu.省略/kaoyan/2009-09-14/1745218890.shtml.

[3] 李忠, 熊玲, 陈小平. 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2):8-12.

[4] 马永红, 赵世奎, 李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跟踪研究思考[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1(1):74-77.

[5] 张东海, 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11,32(2):83-90.

[6] 赵军, 张猛, 王建强,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2):140-144.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ZHANG Jun-feng, ZHAO Jun, WANG Jian-qiang, CHEN Huai, GE Su-ju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P. R. China)

Abstract: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5

一、抓实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研保证。因此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抓实课题研究,努力推广科研经验,服务于学校教学。

1.切实做好“轻负高效”课题总结,及时推广科研经验。

根据期初工作安排,我校在12月中旬举行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为了使我校这一研究了近两年的课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并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教科室主要做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编辑《二中教育》,促进科研经验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总结“轻负高效”课题的研究成果,教科室从两年来的教师科研论文中精心选择了对教育教学有较好指导作用的四十多篇论文进行汇编,及时总结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另外,教科室还在《二中教育》中增添了“精品教案”“教育随笔”两个栏目,编辑教师的一些优秀教案和心得体会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二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贴近我校的课题研究,为“轻负高效”课题的结题提供了一本理论和实践兼容、图文并茂的一手资料。

第二,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轻负高效”教学特色。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继续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教导处积极合作,先后开展多次科研活动。例如,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教研组在“轻负高效”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组织“轻负高效”的论文、教案与具体案例的评比;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积极磨课,开设公开课,相互学习提高;精心组织教师上好课题结题的示范课,以此来推动广大教师对“轻负高效”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扩大本课题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使“轻负高效”的理念能够扎根于教师的心灵,使教师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科研。这些教科研活动为促进我校“轻负高效”的教学特色鲜明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三,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为了弄清“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教科室分别设计了“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教师调查问卷”和“昆山市第二中学‘轻负高效’课题研究学生调查问卷”,先后发放170份教师调查问卷和300份学生调查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统一认识,并且广大师生对“轻负高效”的认识正确,75%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用“轻负高效”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教学效率也比较高。

第四,及时总结推广,促进特色的形成。12月中旬,我校举行了《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验收活动,教科室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从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结题的资料汇总,从课题研究的制度管理到过程管理的原始资料的搜集,从问卷调查到反映课题成果的《二中教育》的汇编,资料详实,获得了到场专家和领导的好评,课题研究的成果极其意义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证。本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为我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着手“十一五”课题,落实部署有条不紊。

本学期我校顺利通过了苏州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申报,并着手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部署等工作。为了推动我校“轻负高效”教学特色的鲜明化,“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对“中学课堂有效教学”作深入研究,拟在课堂教学的模式方法、分层教育的策略方法和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研究,为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经验指导,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再作新的贡献。本学期着重撰写了课题的研究方案,举行了课题的开题论证和申报汇总工作,规范课题申报手续,抓好中青年教科研队伍,鼓励老年教师积极参与,这样就使广大教师都有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支扎实的教科研队伍。

3.稳步推进“聆听”课题,拓展聆听渠道

本学期在积极做好教育科研各项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新教育实验”——聆听窗外声音的研究。学校结合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后组织武警中队官兵、检察院领导、退休老教师、上海苏州心理专家来校开展多方面的讲座,为学生带来了许多窗外的声音,拓宽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和知识面。还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加强学校与社区、街道、派出所、检察院的联系等活动,丰富学生聆听的内涵;同时还通过参观、访问、观看录象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模范教师、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我校师生聆听的内涵,更拓展了聆听的渠道,使我校师生拓展了眼界,开阔了思维,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上的保证。

二、抓好教科研论文的评选工作,为教师服务

本学期继续积极做好教师的教科研优秀论文的送评工作,鼓励教师平撰写教学反思,先后组织三十多篇教科研论文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论文评选;根据反馈的获奖信息,我校有十多篇论文获奖,成绩喜人。另外,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途径帮助教师发表文章。这些工作一方面为我校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提供了帮助,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把感性的教学事例转化成理性的经验总结,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教科研成果显著,促进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扎实细致,稳扎稳打,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主要表现在我校“十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报告在今年的苏州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人被评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人被续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本学期我校共有四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或者获奖;昆山市科技项目《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并获得好评。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食品酶学;食品科学;研究生

0 引言

《酶学原理》是以《食品酶学》为基础而为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开始的高级课程。《酶学原理》是对《食品酶学》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由于《食品酶学》课程在知识安排上的重要性[1]。《酶学原理》综合了生物化学、蛋白质工程、生物信息学、化工原理的知识和研究进展。本课程为研究生开展食品相关酶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手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开拓交叉学科的科学问题研究,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研究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酶学原理》是我校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的学位课,曾用名《食品酶学》。多年的授课经验不仅注重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条理性,更加关注了课程的重点内容、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手段、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改变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教学内容重点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研究生的有关酶学方面的科研兴趣。在评价环节,让同学们参与到理论和实际科研中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教学老师做好总体指导,提高总体教学水平和效果。

总体上,学生缺少对食品行业的总体认识[2],本课程以酶学原理为契机,带动食品行业的总体情况的介绍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所以本课程也从大的方面来激发学生对细微的酶学作用原理进行探索。本文以介绍《酶学原理》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实施方式等内容为基础,举例说明理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案例,最后介绍评价方式。本文希望对《酶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起到推动作用。

1 课程安排与实施

《酶学原理》总课程安排为36学时。课程内容力求避免与其它专业基础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并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表1列出了主要教学内容,从酶的历史、酶的结构、酶催化机理和活性中心的进化、酶学的研究方法、酶源的获得和固定化、催化动力学、酶反应工程、到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课程结合了多本教材和文献内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而且主次分明[3-6]。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利用互动环节体现出重点内容。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展示酶的分子结构,让同学们从多角度观察酶的活性中心和支撑结果。而且球棍模型展示酶高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在酶活性中心的进化部分,利用动画展示酶活性中的进化类型和进化前后的变化,形象的将分子的微观结构展现给同学们。而且切合实际的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在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身边的食品讲起,深入浅出的引起同学们对食品用酶的兴趣,最后结合目前酶学发展的趋势说明酶制剂工业在我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拓展学生对有关酶知识的知识面。

由表1可以看出课程安排将全部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部分结束时都有小结。在小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5~6名同学为一组),每组同学必须提出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演示、讲解。最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汇总,将不懂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 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研究生教学课程是为了学生理解基础知识。《酶学原理》以最基础的酶学作用机制为重点,辅助以应用。这种知识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便于发现科学问题,形成新颖的想法,开展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

第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自己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课题中酶相关的种类,利用酶的原因,并且向其它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兴趣研究工作。在学生确定比较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后,要及时介绍研究的背景、难点、重点,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推荐合适的有关专题的文献、报告等。学生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专题讨论、酶学实验的设计来探究一下前沿性的课题,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

第二种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社会上有关酶的热点问题。例如,“禽流感病毒中涉及的酶是什么种类?”,“水果榨汁过程中需要哪些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然后课下探索,查阅相关文献,明白食品工艺、食品组分的变化,找出满意的结果。

第三种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列出多个专题,学生分组后分别对某一专题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内部不断查阅文献、沟通交流,最后形成一个答案。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加入到多个讨论的专题中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结果,供其他组同学提问。这个方式首先是利用自我学习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然后利用交流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3 教学结果的评价

目前研究生课程多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7]。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总是存在抄袭的现象,这样就加大了教师考核的难度。本课程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利用这种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概念的掌握、观点的剖析,或者从酶学方面分析食品问题。最后的评分也是综合课题小结发言、专题总结、问题提问、考试试卷。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课堂发言、考勤、课堂提问,专题总结),强化了课堂提问表现和课堂学习能力的部分。课堂表现主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启发下参与课堂专题讨论的程度和效果。课后专题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激发理论教学和研究教学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找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原理和技术。《酶学原理》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围绕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多《酶学原理》的教学进行规划,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9):188-190.

[2]吴伟.食品酶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77-177.

[3]Bommarius, A.S. Riebel-Bommarius B.R. Biocatalysi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4.

[4]Whitehurst, R.J. Van Oort M. Enzymes in food technology[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5.

[5]Aehle, W., Enzymes in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s[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7.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7

实施“引、研、结、用”教学法,便于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行为的取向上有所选择和侧重。方法研究的过程,是将教学中无意识的经验和行为进行有意识的提炼,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的取舍。其实质就是力求通过教师深入的“教”促进学生最优化的“学”。

一、引――研究“引入、引领、引导”的策略

以“讲”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常常有教师念这样的“苦经”:辛辛苦苦准备课,满腔热忱上讲台,但学生听课时却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厌倦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以讲解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师越体会不到付出后的喜悦和快乐,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体会不到做教师的幸福。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促使学生自主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教师只有巧妙的“引”,学生才能更深入有效的“研”、精炼准确的“结”、灵活多角度的“用”。“引”的技巧最能反映和锻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效的“引”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趣味性

初中生自制力、自我调控能力较弱,而兴趣在左右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上又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最好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经验、体会和身边素材入手,了解学生的兴奋点,找准知识研究的切入点,从中发现问题或引出问题,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愉快地进入到物理学习情境中。

2.递进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准方向及切入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策略。教学中尤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搭建好每一个适合学生的学习台阶,使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有效。

3.简洁性

只有简洁的“引”,课堂才能紧张、和谐、流畅和高效。

4.深入性

只有深入的“引”,学生才能在“深”处探究,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发现,才能培养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

5.示范性

师生配合的默契度,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做题的规范性等方面,都需要教师严谨、细心的示范引领。

二、研――经历“研读、研究、实践”的过程

自主深入有效的“研”是学生整体学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导学案、实验、媒体等素材,进行独立研读、实验研究、合作研讨、实践拓展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不断体会、感悟和发现。要关注学生的习惯、态度和情感,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独立研读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实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搜集、处理信息等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研究获得物理体验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拓展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物理知识,实现物理和生活的有效链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和帮助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研”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

三、结――提升“深化、总结、评价”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质疑、讨论、更正、归纳、总结等多种形式,深化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形成概念、公式、规律、原理等,引导学生构建起物理知识体系。学习形式可以是自编习题、设计知识网络图、讨论评价、学生自结、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评价及学生互评等;内容上可以有过程总结、课时总结、单元总结、系统总结、学习反思等。这样的训练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升总结归纳能力,促进学生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整合多种信息资源,调整学习行为,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学生深化总结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好示范、点拨、更正和规范,更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和方法指导,从而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够准确严密地“自结”,并在自我提升中增强自信心。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8

关 键 词:研究性教学 钢琴小课 高师教学

传统的钢琴小课授课模式主要是以一对一这种教学形式,作为培养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在钢琴小课授课的方式上,自然沿用了这一模式。首先,以钢琴专业为主项考进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钢琴演奏上已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需要高校为其配备高水平的专业钢琴教师进行单独授课,以满足其知识的渴知度。其次,一周一课时的高师钢琴专业教学计划,决定了只有采用一对一的模式才能完成既定的学期教学任务。总之,无论是历史的习惯性角度,还是现实的必要性角度,都决定了一对一钢琴教学模式在高师教学领域存在的合理性。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在当今各所高校已经把创新理念融入教学的这一大方针下,人才的培养也就转向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再加上大学的精神就是学术与创新。因此高师钢琴教学一定要在一对一的模式中注入新的生命基因,使钢琴教学不再停留于培养“钢琴匠”,而是要培养出“能弹(技能演奏)、能谈(知识传授)、能探”(知识探究)的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本文所要论及的这一新生命基因就是一对一模式下的教学相长的“研究性教学”。

一、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研究性教学”的中心词是“教学”。无论是何种教学,都离不开教与学这个浑然一体的过程。在提出钢琴一对一小课“研究性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学习的目的性。以笔者所在的高校音乐系学生为例,学生作为未来的师资,他们在钢琴学习的目的性上是很强的。首先,这些学生希望通过钢琴小课,能系统地学习各时代的钢琴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从而更好地建构自己音乐领域的知识体系,最终为毕业后能胜任普通音乐教师积累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次,有些学生在钢琴上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想在专业上得到更深程度的提高,以期能承担毕业后在各级各类学校的钢琴教学任务。笔者按照这两大主要目的来考察钢琴教学,发现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教师更多采用“教师选曲——学生课后练习——针对该曲的课堂教学——学生课后复习——针对该曲的第二次课堂教学——再一轮的复习”这一钢琴模式,而这一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高师钢琴小课学生的学习需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学曲目量受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主导地位的过度强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二是学生并不能通过钢琴课的学习掌握有关钢琴的系统知识,对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较不利;最后,单一的一对一授课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素质全面的音乐教师,也就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灵活思辨,必须在传统的模式中加入新的因素,而这一新因素又必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对话效应,能使教学的两大主体融合在一起,从而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共同努力。笔者认为,“研究”一词最能有效地概括这一新因素,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多个个体可以组成一个集体,在这一集体中,每个个体同时又成为了主体,当这些主体同时具备了积极性、持久性时,双方都可以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目标。简言之,我们必须为高师钢琴小课教学注入新的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

二、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方向及方式方法

何谓高师钢琴小课中的“研究性教学”?我们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对此,笔者在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1.“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突破“教师教——学生弹”的模式,把理论课教学中惯用的“研究”词汇转移到“学生弹”中,最终把学生培养成“能弹、能谈、能探”的合格的音乐师资。2.在“研究”的过程中,由教师设计并安排课时,把决定要研究的内容分批次加入到钢琴课中去,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论来指导钢琴小课教学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最终达到应有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方式方法:首先,研究的内容要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期总过程,每节课进行研究的内容要适量;其次,研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再次,研究的方案一定要制订计划;最后要提出注意的是,研究的地位最终还是居次的,切不可本末倒置(从研究的内容出发决定钢琴教学的内容)。3.笔者认为,钢琴艺术史和钢琴教学法是两大块可首要选择加入研究的内容,因为它们在钢琴教学中的贯穿可以解决学生的两大实际需要,即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和成为合格教师的需要。当然,还有其他可加入研究的内容,如各种音乐基础理论和音乐美学、音乐评论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具体方案

在高校的教学中,对于在钢琴小课中所需研究的内容,笔者设定了一些具体的方案。

首先,笔者设定了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1.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前提是教师给学生制订的钢琴学习学年计划。不管小课学生的程度如何,都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2.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参与人员是钢琴教师与学生。3.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地点在小课琴房。4.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时间应穿插在钢琴教学中,占用课时10%的时间。5.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是探讨交流。6.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辅助手段,是在课后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网进行信息查询、图书浏览,并聆听音响资料。7.研究性教学的评价标准共分为四顶。A—优秀,学生可以就所学的曲子进行发散性的研究总结,具体总结内容不限,要求脱稿,表达清晰流畅、条理清楚。总结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B—良好,学生可以就所学的曲子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总结,总结涉及的内容单一,要求脱稿,表达较清晰流畅,条理较清楚。总结时间不少于10分钟。C—及格,(转第49页)(接第50页)学生可以就所学的曲子进行简单的研究总结,总结至少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可看稿,表达流畅,思路清晰。总结时间不少于5分钟。D—不及格,学生缺乏总结的能力,或在总结时思路混乱,总结少于两分钟。

其次,笔者设定了两个教学案例。案例一: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二的小课学生,在第一学期的第1—3课时中,教师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九首以及肖邦《E大调练习曲》OP.10—3。钢琴教师在指导其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加入以下研究性的教学内容。1.针对巴赫《三部创意曲》第九首,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巴洛克音乐中的“情感论”、巴洛克音乐中单一情绪和音乐主题的关系、巴洛克音乐中“音画法”的作曲技术等;针对巴赫《三部创意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钢琴演奏时手的姿势、巴赫对钢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手指练习操的具体运用等。2.针对肖邦《E大调练习曲》OP.10—3,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浪漫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浪漫主义运动对个人的强调等;针对肖邦《E大调练习曲》OP.10—3,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浪漫主义下半叶的现代钢琴制造业的发展、钢琴技术与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技术”的关系等。

案例二:我们的教学对象同样是大二的小课学生,在第二学期的第4—7课时中,教师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以及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OP.14,钢琴教师在指导其演奏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加入以下研究性的教学内容。1.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巴赫音乐语言的宗教性、世俗性、民间性,巴洛克音乐中的基础低音、巴洛克音乐中旋律运动的不间断性等;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钢琴演奏中如何进行句法划分整体布局,连奏、断奏、跳音奏法的区别等。2.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OP.14,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情感中的古典性、明澈性、高雅性、质朴性,浪漫主义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社会民主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等;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OP.14,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在演奏歌唱性旋律时的速度把握及自由节奏的运用,如何获得柔和、圆润的唱音音色等。

结语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也正朝着令人振奋的方向发展,本文所提及的“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因此,它承载了高校钢琴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希望。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来说,我们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特别是培养能够秉承高校本质的学生,因为一个能进行独立研究、具有发散型思维的钢琴专业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如果我们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出更多具有研究性思维的学生,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就会出现新的发展契机,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迈克尔·L·马克著,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邹爱民、马东风等译.音乐教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9

一、要引导学生发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需要更多解决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解决各种各样的物理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压强》时,我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准备一个小圆桌的模型、一些沙子和砖块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学生:①把圆桌正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沙中的深度。②在圆桌上放上砖块并正面朝上地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沙中的深度。③把圆桌反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深度。④把放有砖块的圆桌反面朝上放在沙堆上,测量桌脚陷入深度。这时,我提出问题:“通过这四次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得出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是影响压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师正确地引导下,促使学生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发现和掌握研究方法,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要引导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学会总结研究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教授《物态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要求全班学生分组总结“物态变化”的研究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及应用,进行物理方法的划分、对比、归纳。在探讨中总结以下几种《物态变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比较法的运用。如比较刻度及使用方法的异同点、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2)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情况。这种方法也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中运用了。(3)图表法的运用。通过列表了解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分析不同晶体的熔点。(4)实验方法的运用。如测量不同温度的水,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及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各种物态变化及相应的热量吸收与放出,引导学生总结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学习与方法相结合,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的能力,在总结教学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通过专题复习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研究生教学总结篇10

一、 加强培训、开展学习,努力营造科研氛围。

1、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理论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学校坚持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2、注重反思 总结教学规律

当前,教师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二、开展多种活动、提升教师的理念。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培养科研骨干 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要发展,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使其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因此,我校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积极认真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加强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开展专题研讨,总结阶段成果,提高研究深度,在理论总结上力争档次,求提高;在实践中开展实验情况阶段性总结,务求认真落实。我们通过开展校级课题研讨汇报活动,查看资料、方案总结、听观摩课、展示实验成果等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