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15:38:46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1

记得我刚开始做健康教育专职护士时,我不停地在想,他们会喜欢我吗?他们愿意听我的讲解吗?我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吗?带着种种的疑问,我忐忑不安的来到1床佟大爷的床前:您好,佟大爷,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黄亚梅,是呼吸科健康教育专职护士,拟定于明日为你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今日晚餐您需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夜间12:00以后就勿再进食和饮水,明日清晨将有专人护送您到纤维支气管镜……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随时向我询问,好吗?力不从心的我迅速的与大爷告别,逃一般地离开了病房。我对自己今天的表现非常的不满意,如果要评分的话,我只能给自己50分,我,还需继续努力啊!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佟大爷的床前,亲切的向他问好,大爷非常高兴地告诉我:纤维支气管镜已经做了,虽然有些不适应,但因为我提前告诉他术中的注意事项,所以手术还是进行的很顺利,而且他对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希望我多去看他。一瞬间,我所有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我利用休息时间去肿瘤科取经,到医院图书馆下载资料,回到家后,在网上查阅相关知识直到深夜。“既然做一件事,就要尽力地将他做好”这是我们护士长经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为了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努力,加油!

在短短的一个月中,我和病人交上了朋友,今天是我做健康教育专职护士的最后一天了,我却没有如释负重的感觉,1床的马阿姨仍拒绝超声雾化吸入,18床的黄婆婆骶尾部压疮时好时坏,10床杜大爷的痰液粘稠难以咳出等等,这些都我急需解决的事情。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2

2017年,总工会积极深化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将干部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调整完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在干部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使该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单位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工作,为认真实施全县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配合我县“五城同创”创卫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顺利落实。

二、制定计划,落实责任

根据县政府“五城同创”相关文件和县爱卫办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干部职工的医疗卫生意识,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健康领导小组制定了2017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同时向干部职工提出了实施健康教育总的要求,安排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和工作目标。

三、广泛宣传,强化学习

1、组织干部经常性地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学习,提倡健康生活和健康行为,提倡无烟少酒,减少疾病发生,保证全体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医疗保险等社会活动,为干部职工购买医疗保险,妥善处理好职工就医住院等突发性的问题,稳定了干部队伍。

2、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安排布置学习内容,并认真组织学习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通过认真学习和了解,干部职工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达90%以上,同时普遍掌握了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方法,了解了常见疾病如中风、高血压、肝炎等的一般症状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前兆有了深刻认识。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行为习惯,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传染性疾病。

3、共组织了2次健康教育宣传讲座,1次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测评,并及时更新健康教育专栏。内容涵盖了保健、禁烟、义务献血、疾病防治等,普及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观念,提高干部防病治病的能力,认真开展工作,通过用各种渠道的宣传和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根据县爱卫办的统一安排,集中开展了以灭鼠、灭蚊蝇为主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购买了各类药物,对办公场所大楼进行了彻底的灭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干部职工的健康。

5、今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

羽毛球、兵乓球等健康向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对促进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把健康教育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将继续关心干部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县“五城同创”工作的胜利贡献一份心力。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心理健康教育 调研 现状 对策 建议

abstract: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existed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yunn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gave some suggestions on ways to improve the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vestigation status quo strategies suggestions

1.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

为全面了解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促进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研究课题组认真编制包括领导管理、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内容的调查问卷,在云南各高职院校中开展了相关调研,2009年9月,课题组召开会议,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全面的了解到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情况。wWW.133229.coM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对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设置了专业机构、解决了必须的工作场地,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多数学校都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运用网络、组织各种活动等渠道积极开展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各学校在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办公设施的配置、经费的投入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云南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机构设置不规范,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调查中我们发现,机构设置不规范和经费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机构设置不规范,有的是独立机构,有的归属学生处,有的隶属社科部,有的归属不明确,有工作任务临时抓差;多数高职院校虽然都建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并未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没有设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没有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导致工作条件,硬件配置非常有限,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同时有适宜的心理品质——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坚忍、耐心、宽容、助人、责任感和探索人生的兴趣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调研中我们看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只有12.5%的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师生比达到上级要求,41.7%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兼职人员完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62.5%每年只能接受10学时以上的专业学习培训,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缺口较大,师资队伍学习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2.3 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有限,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目前我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开课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教材使用和课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情况见下表。

总体上看,目前各学校没有形成主体课程、兴趣课程、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影响了课堂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4 科研工作重视不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的开展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对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科研的氛围,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非常有限,科研工作现状与本课院校差距很大。调查显示,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专业人员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3.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制定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与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只有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中,同时建立奖优罚劣的配套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才会落到实处,才有制度的保障,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更加规范、更加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

3.2 加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进程。

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已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差距很大。目前云南一些高职高专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没有专业专职人员,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工作场地和必要的条件,工作流于形式,满足于完成上级检查,其工作水平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广大学生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促进云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然选择是走专业化之路,这是进一步规范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满足高职高专学生健康成才需要的现实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实际需要。

3.3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5555”服务机制。

建立起“5555”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具体为: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依次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依次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依次为: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依次为: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4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素质优秀、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业队伍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按照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但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任,专职专业人员数量与上级文件要求的师生比差距很大,从业人员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入口关、使用关、提高关,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5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渠道,它可以通过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调动自身的心理机能进行自我疏导、自我教育,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改善心理行为,提升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省高职院校中只有37.5%的学校以必修课的方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在教材的使用,课时的安排上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形成包主干课程和兴趣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意义重大。

3.6 加强科研工作,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渠道。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中58.3%的学校没有把心理健康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普遍存在科研学术氛围不浓的情况,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要把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列入科研计划中,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办法激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探索日常教育与管理的新思路、总结好的经验,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把科研、教研和实际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科研和教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王建中、金宏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4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半结构式访谈和文献分析法。

调查工具采用自编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校领导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心理教师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班主任问卷》,问卷由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题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负责供稿。

2.研究目的

摸清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开展状况;了解理事学校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和评价;探索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途径;挖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总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原因。

3.研究对象

(1)理事单位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研究对象为主管全校工作的正校长或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长1人。

(2)理事单位心理教师的工作调查。研究对象为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人,专职心理教师数量多于1人的,由学校指定主要的1人来回答;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由负责主要工作的兼职教师1人填写。没有心理教师的学校不填写心理教师卷。(注释:心理专职1教师: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担任的主要工作是上心理健康课以及进行心理辅导为标志,并且不承担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心理兼职2教师:在校以承担其他学科教学或工作为主,同时承担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

(3)理事单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学校班主任,由学校随机指定1人即可。

所有填答问卷者均为自愿参加。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发放及回收问卷(2009年10月1日~10月30日)

(1)理事会秘书处将《校领导问卷》、《心理教师问卷》和《班主任问卷》寄至各理事单位(2009年9月25日前);

(2)回收问卷(2009年10月30日前)。

(3)问卷回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2512室,邮编:100089,陈虹收。

(4)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发送至:(2009年10月15日~2010年01月30日)。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及汇总先进经验(2009年11月01日~2010年01月30日)

汇总问卷数据;汇总理事单位先进经验;选拔先进单位。

第三阶段:公布理事单位先进学校名单及先进经验(2010年1月~12月)

课题组: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课题组组长、理事会秘书长);舒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编辑,副组长);吴文庆、王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秘书处主任、副主任)。

联系电话:010-82563556,83724720,13581524145

联系电邮: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96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 企业职工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的维护, 职工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1, 2]。为了解企业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本文根据对某企业内部员工对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对企业内部的健康知识普及的紧要性做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根据本疾控中心 2014年 1月~2015年 12月对某机械加工企业 400名职工进行调查资料, 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其中男 257名, 女 143名;年龄最小22岁, 最大 65岁, 平均年龄 (34.84±10.34)岁, 其中一线职工 274名, 管理层员工 106名, 行政层员工 20名。

1. 2 研究方法 该企业自2015年1月起对内部员工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及宣传, 教育方法如进行一次全企业的健康教育会议, 由各个小组进行一次内部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方法如制作板报、企业内刊等, 对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健康知识、行为、问题做幽默、清晰、直白的讲解和解说, 并设置有奖问答题等活动来提高职工对健康教育宣传的参与感。问卷调查以匿名方式作答, 主要包括卫生知识、健康知识、职业卫生三大部分。①卫生知识主要包括:不能在公共场合吐痰、吸烟,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 不可暴饮暴食, 不可食用长时间放置的食物, 不可过度饮酒、酗酒, 了解食物的日常储存方法等。②健康知识主要包括:对传染病的预防及认知知识、老鼠、蚊子、蟑螂、苍蝇等病媒生物对疾病的传播与预防知识、不良生活习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影响等。③职业卫生知识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法律、法规内容、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和现场毒物报警装置的使用等。对比教育活动开展前后企业职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以及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教育前, 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 回收328份, 回收率为 82%, 有效率为 82%;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 (65.24±2.69)分, 133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 占33.25%。教育后, 共发放份调查问卷 400份, 回收388份, 回收率为 97%, 有效率为 97%;400名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平均评分为 (86.83±2.14)分, 394名对健康教育有明确需求, 占98.50%。健康教育后员工对健康知识、行为的认知程度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优于健康教育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学生 心

理健康教育 EAP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25-02

一、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主要存在的

心理问题

高明曾在2012年对565名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大学生常模差异显著,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这3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总的来说,高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适应能力不强。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企业生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但在实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对企业的管理不满意、生活不适应、同事关系不和谐等问题经常抱怨,没有主动去适应环境,有的学生甚至动不动就离岗,给学校和企业造成极坏影响。

2.人际关系处理不善。很多学生性格单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经验,在工作中处理不好与领导、同事或客户的关系,甚至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不知如何处理人际冲突,缺乏沟通能力。

3.情绪困扰。在高度竞争的企业环境中,当常规的情绪调节方法失效后,学生可能会面临情绪失控而又无人帮助的情况。

4.自我认知偏差。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只想到实习单位做领导和管理工作,不愿去基层一线做具体的工作。但是在领导、在学历高的人面前,或是遇到困难时,又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

问题

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院2010级顶岗实习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该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上可以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却对顶岗实习学生帮助甚少,而大三学生的危机事件又往往发生在企业实习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顶岗实习这一阶段变成了一个真空期。

1.理论研究薄弱,参考经验缺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查找中国知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探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论文不到10篇。

2.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度不够。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存在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投入不均匀的情况。大一新生入校后开展新生心理普查、排查及后期跟踪,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而对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极为有限。虽然每年“5.25”心理活动月要求各年级学生参加,但仍然是以大一学生为主,针对二、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心理的教育也仅限于几次讲座,缺少系统跟踪和个性化的服务。朱易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为:“对大一新生过分关注,对大二年级适当关照,对大三毕业生放任自流”。

3.职业教育的开放度不够,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均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学管理部门缺乏沟通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者既不了解顶岗实习学生,也不了解企业,大部分的工作局限于“课堂、活动、咨询”这个狭窄范围,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产生众多心理问题,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又无法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EAP的具体应用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以下简称EAP)是美国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企业界所推行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精神福利支持项目,旨在帮助员工解决心理、行为与健康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员工的人际关系,强化工作中的团队精神,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组织管理效能的双重目标。据1995年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的资料称:美国对EAP每投入1美元,便会得到5~7美元的收入。

(一)EAP在高职生顶岗实习阶段的执行模式

常见的EAP执行模式有内部模式、外部模式、联合模式、混合模式4种。高职院校可采用混合模式,即顶岗实习单位有EAP服务的,学生就享用该单位的EAP服务;顶岗实习单位没有EAP服务的,由学校向这部分学生提供EAP服务。可见,学校是提供EAP服务的主体。

(二)EAP服务的实施方案

EAP的实施类似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针对的对象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服务的时间从顶岗实习开始持续到毕业。

1.心理状况调查。通过问卷、面谈、小组座谈等形式评估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是组织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是工作环境的问题还是企业软环境的问题,向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内部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丰富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消除问题的诱因。

顶岗实习学生到岗的两周内就要安排心理状况调查。对于顶岗实习较为集中的企业安排各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教师开展此项工作,开展的形式可以是集中完成调查问卷,也可以是小组座谈;对于较为分散的情况安排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同学负责完成,主要是通过QQ等网络工具获取相关信息;针对联系不上或无法完成调查的学生要特别注明原因是什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是校内EAP服务的总牵头人,要负责统和各个顶岗实习点的调查结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健康状况数据库,分析原因并向学校、企业提出意见,同时向各顶岗实习点反馈情况并安排进一步工作。

2.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各顶岗实习点的调查结果,通过宣传手册、海报、自助卡片、网络、讲座、微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

关于职业心理的教育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就要开展,甚至是新生一入学就开展,校企双方必须及时地将学生所选择专业方向的专业特点、教学方法、技能训练手段、培养理念,以及整个教育流程全部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适应问题、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问题,可制作成微博推送到学生手机上或制作成宣传手册等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上。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用担心、焦虑,当自己无法解决的时候要及时向别人寻求帮助,并留下咨询电话或网络咨询方式。

3.教育培训。对于顶岗实习学生较为集中的地方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团体活动、素质拓展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调节职业心态等知识,能够调节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热情,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是各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心理自助组织的成员,甚至是企业的员工。

4.心理咨询。通过电话、网络或者团体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顶岗实习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因为顶岗实习学生大部分在外地的特殊性,目前主要开展的咨询方式是电话及网络咨询,学校要建立好免费的电话热线和网络咨询平台,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不仅要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要还懂得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和技术。

5.效果评估及总结。学校要做好EAP工作阶段性结果的调查反馈和总结,帮助学校或者企业了解EAP实施效果,并根据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和调整方案。这一工作尤为重要,只有让学校和企业看到EAP的效用,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这项服务。学校也要发挥辐射地方的功能,帮助我国更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EAP服务的投入是值得的,EAP通过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管理。

(三)EAP服务的原则

1.预防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EAP服务的对象为全体顶岗实习学生,以发展性、建设性、教育性和预防性为主。这一点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一致。

2.学校、家长和企业三者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综合导致的。学校要争取学生家长和企业的支持,顶岗实习并非学校唱独角戏,而是学校、家长和企业三者互相联动的一个过程。只有学校教师,家长和企业三方面相互关注和配合,共同管理、教育、帮助学生,才能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创造的价值和意义。

3.解决普遍与特殊问题相结合的原

则。因为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不同,顶岗实习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但是由于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相同的,这就让EAP服务要关注他们的共性,也即普遍性。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要将普遍与特殊问题相结合,才能在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其自身问题。

总之,把企业的EAP福利运用到高职顶岗实习学生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入职后遇到的问题,提高人际交往技能,进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获得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认同,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值得在高职教育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高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8)

[2]朱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索[J].文教资料,2010(34)

[3]吴玲玲.DK公司员工援助计划

(EAP)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2013JGB337)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7

201X年度,在市健康教育所和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区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大局,认真组织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稳步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健康素养知识技能,加强控烟宣传等,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巩固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

加强全区健康教育网络管理,巩固和完善以区健康教育所为中心、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全区健康教育工作顺利有效开展。强化医疗机构、街道、社区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职责,确保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落实措施,推动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经费保障。

财政预算的健康教育工作经费5万元按时到位

,确保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章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健康中国行-201X年XX区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XX区中小学校入学、幼儿园入园新生体检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等。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 区健康教育所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专干组成督查组,定期深入各街道、社区、学校、公共场所、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网吧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督办函,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三、认真履职,健康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一是健康教育宣传栏进一步规范,宣传阵地得到巩固。

各单位、学校、街道、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公共场所等设置的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每两个月定期更换宣传栏内容,主要宣传吸烟有害健康、合理用药、传染病防治、常见慢性病防治、饮食卫生等。同时结合区帮扶工作,重点加强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及无人管理小区健康教育宣传栏规范性制作、按时上墙等的督查指导。 二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卫生防病重点,利用卫生宣传日、宣传周和送卫生下乡、健康教育知识及健康体检进学校等活动,广泛开展对各种传染病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6万份,健康教育处方8万份,宣传画2600余张(册),悬挂横幅40条,展出宣传展板200块,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80场次,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300多次,学生健康体检人次近16000人次。三是认真抓好控烟工作。扎实开展公共场所、医疗机构控烟工作,将工作人员戒烟、不在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吸烟、宣传烟草危害知识、劝阻吸烟和提供戒烟服务等。 同时通过大众媒体传播活动,带动其他行业主动参与控烟,自觉远离烟草。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键康;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策

[中图分类号] R39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121-05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数约占高等教育学生的半数。90后高职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既具备许多带有大学生共性的心理特征,又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同龄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他们个性特点突出,有些叛逆;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大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价值观念现实,行为的功利性较强;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的依赖;交往方式多样,人际关系淡漠[1-2]。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大学生们承受着来自学业、经济、情感、人际交往、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目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已被广泛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决定其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丰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全覆盖网络测评方式,选取云南省某高职院校2012年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共15个学院参与本次测查,其中,文科学院4个,工科学院11个,总学生数4540名,其中,男2718名,占59.9%,女1822名,占40.1%。单亲家庭学生172名。

1.2 研究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又称90项症状清单(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在精神科和心理健康门诊的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该量表是以德若伽提斯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54)为基础,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SCL-90量表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按“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分成5个等级,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一周内的真实感受从0~4分记分。90个项目中包括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另外有7个项目未归入任何因子,而是作为附加因子来考虑,主要是反映饮食和睡眠等障碍。与其他的自评量表(如SDS、SAS等)相比,SCL-90量表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等优点。SCL-90作为一种适用面广、包含病理、心理症状项目多的自评量表,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本次测查以学院为单位进行集中测试,参加测查学生4540名,有效提交问卷4513人,有效率为99.4%。

1.2.2 大学生人格问卷 大学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检查表。调查表是由1966年参加全日本大学保健管理协会的日本大学生心理咨询员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是为了解学生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问卷。UPI在日本大学生中应用广泛,1991年传入我国,1993年由清华大学主持召开中国UPI应用课题研究,对该问卷进行系统的修订。UPI问卷第一类心理健康状况很差、需要重点关注人群的筛选标准为:①UPI总分在25分以上者;②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中至少同时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④明确提出心理咨询要求者。UPI问卷第二类筛选标准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UPI总分在20~

1.2.3 数据处理方法 相关数据通过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大学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情况

SCL-90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两项,即总分和因子分。按照全国常模结果,每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标准,总分超过160分,或者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者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就考虑筛选为阳性,需做进一步测查。一般认为,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则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次4513名施测学生中,有心理困扰的学生为1271名,占参加测查学生总数的28.16%,其中,有中、重度心理困扰的学生为183名,占参加测查学生总数的4.05%。本次普查的总体情况、各因子得分情况、量表10大症状排行详细统计情况见表1~3。

2.2 高职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测试情况

UPI问卷表明,在4517名大学生中,有807人(17.87%)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一类重点关注人员;另外有1455人(32.21%)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二类次重点关注人员;其他2255人(49.92%)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属于三类非重点关注人员。三类人员的分布、各阳性因子的人员分布、问卷10大问题排行情况见表4~6。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问卷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情况良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多重因素影响,存在诸多心理困惑,需要引起关注。这些困惑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辅导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SCL-90量表调查显示,学生中、重度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等因子上,提示90后新生承受了来自社会、家庭、他人、自身给予的各种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从而出现焦虑、抑郁、敌对等症状,可见人际关系不和谐、情感困扰、人格障碍、学业困扰和适应不良等是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经过与河北旅游职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教育学院、天津5所高职院校等一些使用SCL-90和UPI筛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在同一标准下的一类筛选率或中、重度心理问题学生比例无显著差异[3-5]。

3.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

根据本研究调查结果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品质。

3.2.1 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成专业的性质或专业的状态,即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要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的职业,同时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学术地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极不平衡,与历经20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笔者曾进行过相关调查,了解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没有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治疗室、情绪宣泄室、心理测量室等专门的工作场地和必要的工作条件,有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今还是空白[4]。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和工作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走专业化之路是必然选择,以实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和管理运行的规范化、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咨询辅导的专业化、场地和设施设备建设的标准化。

3.2.2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拥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数量足够、成员稳定的专兼职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咨询、辅导和团体活动训练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辅助开展相关工作。笔者调研发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兼职完成,拥有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院校不多,专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上级文件要求和学生需要差距很大,教师专业学习提高的机会也有很大局限性[5]。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建设,按照素质高、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加大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

3.2.3 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机制,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训练、咨询辅导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使有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能够及早预防、发现,并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笔者了解到目前一些院校践行的五级塔形工作模式、五级目标体系、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五位一体工作方式有较好的实际效果,值得借鉴学习和推广[6]。五级塔形工作模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心理健康观察员;五级目标体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困扰疏导、心理障碍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寝室-班级-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分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五位一体工作方式: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辅导、治疗控制、危机干预。

3.2.4 重视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以把“5.25”等活动作为契机,制作宣传栏、黑板报、横幅等开展不同主题、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比如,制作生动有趣的心理健康宣传资料、举办精彩的专家心理讲座、开展人性化的现场心理咨询、组织经典心理电影赏析、开展主题签名、组织户外素质拓展训练、心理沙龙、心理健康游戏活动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利用网络、邮件、飞信、电话、信件、QQ群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紧密关注学生心理动态,进行正面引导,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等契机,开展各类文、体、娱、公益活动,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获得认同感、自信心、成就感,让学生释放激情,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宣泄负面情绪,健康快乐成长[7]。

3.2.5 加强课程建设,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可以通过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调动学生自身的心理功能,激发自身潜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疏导和自我教育,从而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改善自我的心理行为,提升个体的心理品质。因此,课堂教学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应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表演式及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并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3.2.6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总目标。心理素质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培养和提升离不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而心理知识又要通过足够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感悟才能内化为心理意识、心理素质。因此,通过构建心理素质体验式教学体系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于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意义重大。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基础 ,通过营造实际的、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再现、还原一个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发展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17世纪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指出:“一切知识都不应根据书本的权威去给予,而应实际指证给感官与心智,得到它们的认可”。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实施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暴露出的重理论、轻体验,重形式、轻效果,重说教、轻行为的弊端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具备相应资源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们可根据教学模块设计户外团体心理素质训练方案,把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教室以外。通过充分参与活动训练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内在的潜能,树立其自信心;在体验训练中让学生克服自身惰性,磨练自己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发展健康人格;在体验中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体验中还可以使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困惑,认识到团体的作用和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和参与意识。

3.2.7 建立规范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针对不同需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训练的优势 为避免校园内心理问题造成危机事件的发生,一定要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关心、关爱问题学生,并针对不同需要,发挥团体辅导训练的优势。比如,针对适应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问题、压力管理和情绪控制问题、考试焦虑和学习障碍问题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团体活动训练方案,利用团体产生的动力来激发学生的激情,开发学生的潜能,改变不良状况,促使学生在团体活动训练中通过启发不断地观察、学习、体验和感悟,从而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改善自我,实现自我。在不同类型的团体活动训练中要把获得经验和体验作为活动支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指导价值、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价值作为重点,突出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等心理特征,鼓励学生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感悟。在团辅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使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更接近学生的心理世界。

总之,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高职学生面临更多的适应、学习、情感、人际交往、挫折、经济、就业等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舒缓压力,克服负面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心理矛盾冲突,避免极端异常行为发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加强相关的研究,结合实际寻找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S].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

[2] 张国成,王云彪.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应对――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12-14.

[3] 袁明锋,钟永淑.“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50-51.

[4] 李志宏.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125-128.

[5] 李志宏,鲁克诚.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09,(10):34-35.

[6] 李志宏,陈子祥,杨杰,等.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27-230.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改革 创新

[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 ),男,河南周口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02-02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新课改的推进,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以及大量的精品课程不断出现,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对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其设置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课程效果的有效发挥。现阶段,因高职教育存在着学制相对较短的现实特点,他们大多数通过“2+1”模式(在校学习两年加上顶岗实习一年)培养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非常短,学习任务较重,从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当前教育界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本上是面向普通本科高校学生进行的,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实心理特点不相符,使得改革的实效性相对较低。鉴于此,笔者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指出其中存在问题以及关键点,提出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为和普通本科的理论教育进行区分,高职教育更多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仅仅是在教材上注明属于高职院校专用,在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等方面,和普通本科院校大同小异,并未真正反映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因此,也就很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课程实践创新薄弱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样存在平时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环节,例如学生的心理咨询、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剧表演以及心理沙龙等诸多形式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然而,上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普通本科院校所开展的活动没有太大差异,不仅形式、方法、手段类似,而且未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专业实践进行指导的创新性。

(二)教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大部分为“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专业文凭,还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他们一方面应承担心理健康理论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应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提升。然而,在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里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设为公共课,仅仅是从理论上对高职学生开展心理知识传授活动。所以,他们并未真正发挥“双师”的实际功能,这种单纯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未充分反映出心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操作性,从而没有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进行正确定位,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三)内容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不相符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设置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要是依据专业课程状况来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设置,一定要凸显实践在课程安排里面的比重,这样才会真正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相符合。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部分为理论教学,没有或者只有较少的实践机会;同时,其课程内容大部分是心理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这样的理论是不能和其他专业理论一样可以直接将其在实践中应用,利用其将实践问题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里面,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以及相关要求。

(四)课程改革的整体性研究缺乏

尽管一些教师探讨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他们仅仅是对该课程的某些细小环节实施的理论探讨,他们对课程的改革的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弱,未从深层次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理清的关键问题

(一)课程设置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地参与各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不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之后,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所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作为研究者,我们首先要理清的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不要在现有基础上,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地参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更有效地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素质。

(二)教材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涉及的内容,是不是能够与高职生对该课程的需求相符合,再就是其内容是不是存在着非常强的实用性,以及是不是能够给不同专业高职生的社会生存以及发展带来指导作用,也就是一定要细致深入论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阐明对高职学生成才成长最有帮助意义的理论。

(三)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是实施心理健康教师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不是完全胜任,心理健康课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应该如何设计。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优化对策

(一)设计符合不同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

按照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虽然已经是在结合了许多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后完成编写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易于理解掌握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其教学内容大部分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只有很少的内容涉及行业心理健康范畴,造成学生无法从行业心理健康需要的视角下分析学习,教材内容具有相对较差的针对性。鉴于这个原因,各高职院校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在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与发展问题、不同专业对应的行业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探讨之后,撰写出行业心理健康讲义、编写出与各个专业相符合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二)编写与专业、行业结合的专业心理教材

努力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习、行业工作等心理结合起来,编写专业心理学教材。如前所述,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之后,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不仅是各专业学生、各行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各具特点,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德育心理以及各行业员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等的特点和规律也各具特点,而且,这些心理特点和规律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各高职院校除了要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编写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还要组织力量对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德育心理以及各行业员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等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编写出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把两方面教学内容整合成为专业心理学教材,其中既有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内容,也有该专业对应的行业员工的角色心理、工作心理、心理健康的内容等。这样的教材,既体现了系统性,也实现了针对性,将对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例如,学校的商务文秘专业学生,他们毕业之后一般到企业以及政府单位负责文秘相关工作,这样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探讨企业以及政府单位文秘相关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心理,以及自己需要拥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等内容,利用课程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该类行业领域工作者的心理知识,这样有助于其毕业后可以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使其能够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从事自己的工作,最终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尝试将专业心理课设为学校专业必修课

尝试着将专业心理课设置成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若是编写出专业心理学教材,就可以尝试着把它当作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来设置,打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设置为公共课的局面。这样,学生就不仅能够学习包含一般常识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还一定要获得专业心理学课程的相应学分。同时,在教学方面,将更能借鉴专业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将变得更富有灵活性,更能够促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通过多措施提升心理教师团队的总体实力

促使现有的公共课心理健康教师转变成专业心理学教师,充实心理学教师队伍,提升专业心理学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三个途径:

1.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和挂职锻炼活动。通过此途径促使公共课心理健康教师转变成专业心理学教师。学校要以编写专业心理学教材为契机,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入相关专业师生当中去,深入该专业对应行业员工当中去,开展调研和挂职锻炼,全面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借此把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改造”成既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又熟悉专业行业心理的专业心理学教师。

2.转岗培训或引进人才。通过此途径充实专业心理学教师队伍。把公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转变成专业心理学课程之后,各高职院校心理学教师队伍需要不同程度的扩充。要扩充队伍:第一,通过动员现有在职教师转岗培训,充实心理学教师队伍。第二,通过引进人才来充实。人才既可引进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也可外聘行业领域熟悉心理学的相关专家,他们专门负责给广大学生传授行业心理学相关理论,利用他们在生产一线的亲身经验,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可靠的行业心理相关理论。

3.多措并举。通过此途径提升心理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继续组织心理学教师深入专业师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研究和挂职锻炼,了解专业发展和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在校学生、实习学生和行业员工的心理变化情况。二是组织心理学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校培等培训活动,帮助他们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和提高教学水平。三是鼓励学校心理学教师和行业工作者,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和员工心理课题研究,促进彼此专业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将此工作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支撑点来抓。要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系统推进此项改革工程,以实现促进学生掌握专业学习心理、行业工作心理和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技能,大幅度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品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观念与行为[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0(9).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篇10

【论文摘 要】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心理教育的方式问题。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要提质增效,由规模发展向质量内涵发展转轨,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但总有许多高职院校更多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其质量效益不高、受众面不广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其实施方式单一狭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多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式主要局限在心理咨询、讲座、选修课渠道,加之这些方式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时常不通畅、质量效益得不到保证。如心理咨询在场所布置、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等方面尚不完备,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工作是有名无实的。又如,选修课方面,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但并未把选修课纳入必修课的管理,学生出勤率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随意性相对较大,其质量大打折扣。

其次,实施方式的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处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盲区。通过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是在其本身质量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其受众也相当有限,绝大多数学生也不能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这种情况与高职院校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是分不开的。

结合这些实际情况,顺应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要进一步增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扩大其受众面,必须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用系统思维统领其工作开展,又好又快地开发出相对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完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学校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心理辅导网站、热线电话等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宣传,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的意识,帮助他们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他们能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并懂得当靠自身不能解决心理危机时如何寻求帮助。

2.高水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应大力培养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门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积极开展对从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的方法、心理危机的干预等,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高职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哪类个性特点的高职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怎样救助等。学校应制订培训计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有较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与学生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在高职学生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3.心理健康档案完备化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校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还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对这些可能发生或正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春萍、刘峰.高校心理健康课参与式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