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9 21:22:39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工作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增加院前急救设施,加强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如车载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

2009年将是我科一个新的起点,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急诊设备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技术有待加强等。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科职工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好地促进两个效益双赢。

想知关于更多护理工作计划方面的资料,请继续阅读:手术室护理工作计划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优化方法、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65-02

前言

随着医院急诊室的工作量不断扩大,急诊室的护理服务流程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的需求,急症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得到解决,例如在区域功能方面的划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与能力比较低,操作技能欠缺完善等等。在本文中探讨了如何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进行优化以及优化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急诊观察区域以及输液区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22人,其中有主管护师6人,护师有3人,护士有13人;本科学历以上的有5人,大专学历的有12人,中专学历的有5人。根据统计急诊观察区域平均每天接收的患者有235人左右,门诊输液区平均每天输液的病患者有100左右。

2、研究方法

(1)准备工作:

通过急诊观察室的全体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后确定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流程的方法,采取的评价标准是患者的满意度、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病人的投诉率等,统计对象选择在每天上午十点后登记的前2例病人,对患者从登记到开始接受护理服务的时间作为患者等候护理服务的时间,抽选统计对象的时间段有两个,一个是当年的1月-6月,另一个是7月-12月,在这两个时间段抽取的患者的人数分别是300人与260人。在每个月的10号、20号以及30号通过调查表来统计病患者的满意程度,每次发放调查表的数量为10份,在两个时间段所发放的调查表一共有360份,回收率100%。在调查表中,涉及到了急诊观察室的服务态度、流程、技术、环境、健康教育护理、护理失误发生、解决问题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的内容。

(2)优化急诊观察室的功能划分与布局。

目前的急诊观察室存在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的问题。护理人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功能出现混淆;护理环境比较嘈杂、秩序出现混乱――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以下的措施来解决:首先,把急诊观察区域和急诊输液区域在布局方面进行清楚的划分,分开对患者进行接诊,以免两者出现混乱;其二,急诊室的护理人员应当在安排班次的时候分开进行排班;第三,每个不同的区域应当在各自区域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第四,在每个入口以及通道都摆放好明确的指示牌,在急诊室通道的墙上可以布置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宣传画以及摆设绿色植物;最后可以为患者准备一些便民的措施,例如电视、饮水机、一次性杯子等等。

(3)优化急诊观察室的排班模式。

首先,改变传统排班模式,从急诊观察室每天接收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上班班次。对中班、夜班以及节假日的班次增加工作人员,确保每个班次都有2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护理,并且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在休息时间内保持通讯畅通,以便为突发事件做支援。然后,以护理人员各自的工作能力与经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安排分组,以此达到护理小组优缺点互补的护理模式,并且从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出发考虑,培养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4)优化输液流程。

首先应当对登记以及收药流程进行优化。在排队方式上,应当改变原本的急诊输液患者与观察区域的患者共同排队的方式,应当分开为急诊输液患者排成一队,急诊观察区域患者排成一队,采取双通道排队的模式。对于负责登记的办公人员应当安排办公班的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的人员,而总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辅助的人员。负责急诊观察区域登记的是办公班的护理人员,负责门诊输液患者登记的是总务的护理人员。其二,优化配药以及输液的流程。在急诊室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负责一半的观察床位,每个班次每个小组需要有两名护理人员,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配药,并且核对好输液袋上的信息;另一名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管理病人,包括对患者进行输液、加药以及巡视观察等方面的工作。

3、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

二、研究的结果

1、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观察室病人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患者的满意程度:

优化措施实施前: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5-4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27min,病人的满意率为75%;

优化措施实施后:等待护理服务的时间是3-25min,平均等待时间是10min,病人的满意率为95%。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2、比较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急诊室病患者的投诉次数:

优化措施实施前: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5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0次;

优化措施实施后: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失误的次数为0次,接收到的护理投诉次数有1次。

上述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急诊观察室的护理服务流程的优化之后,改变了优化措施实施之前的问题,营造了整洁有序温馨的急诊室护理环境,缓解了急诊室病人的焦虑情绪,加强了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的全程性以及有效性,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了患者等候输液的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由此可见急诊室优化护理流程措施的实施为医院的管理创新带来了一种新方式。该种新方式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以及其人文关怀的服务宗旨。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帅丽,李寒梅,江锦平. 优化输液流程及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观察[J]. 上海医药. 2011(03)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急诊;护理管理;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护理效果

急诊抢救的时效性对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及时有效给予施救,能够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1-2]。虽然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患者过程中也是以小组形式对患者施救,但在抢救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缺乏明确性、有序性,往往影响到抢救效果[3]。为了提高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采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院急诊科从事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共19人,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8.9±4.8)岁,工作时间3个月~22年,平均工龄(9.6±3.6)年。本科及以上16名,专科及以下学历共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和主管护师7名、护师11名和护士1名。本急诊科抢救室主任医师5名及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及住院医师各4人。

1.2方法

1.2.1组建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小组根据本急诊科抢救室人员数量对其进行优化护理分组(自2015年1月开始),根据优化原则共划分出5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包括5名护理人员,在5个护理人员中设立组长(从事急诊共超过10年、急诊抢救等护理经验丰富、对急诊操作熟练),每组组长管理各组医护人员,组长以下分为副组长1人(其工作经验丰富并熟练操作急救设备、急诊工作不低于5年)、低年资护士2人(工作经验丰富、急诊工作不低于3年)、轮转护士1人(工作经验前丰富、工作时间为1~3年)。护理小组成立后,在急诊护理工作中5个小组,每个小组在值班时间内上下协作,做好自己岗位的工作。

1.2.2提高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下小组成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及协作能力在护理小组的5名成员中均要接受抢救室相关的急救理论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根据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制定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先培训后考核,护理小组5名成员均考核合格。根据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特点和抢救流程,对护理小组成员的职责、岗位、流程进行划分,护理小组成员进行协作抢救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护理小组成员的护理技能和协作能力,避免抢救过程中出现岗位不明确、抢救无序等缺陷。

1.2.3优化护理小组管理模式下的抢救实施过程5人组成的护理小组做到确定岗位、抢救程序中位置、抢救流程及协作配合程序,协助并配合急诊医生的诊断和抢救。护理小组组长起到小组指挥作用,站在患者床尾,对护理小组抢救过程中的整个护理程序进行指导和监督;副组长在患者头侧管理对患者实施呼吸复苏;1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右侧负责心电监护的实施和观察、心脏复苏的实施及观察;1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左侧,管理静脉通道的建立、药物输入及观察;1名护理人员在患者床尾对抢救过程进行记录;急诊医生负责整个抢救过程、下达医嘱及协作整个抢救过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和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及护理整体素质满意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每项调查表满分分别为100分,分为满意(80~10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低于60分)。满意和一般满意所占百分比为满意率,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调查50例患者。比较优化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率和均数比较分别采用卡方和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等满意情况比较见表1。

2.2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抢救时间等比较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在救治疾病时要体现救治的时效性,也即是在单位时间内抢救的成功率越高越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对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目的是提高抢救患者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效果和效率[1]。在优化护理分组模式下,年资高、经验丰富、职称高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在抢救护理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副组长直接参与抢救护理过程;其余护理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实施护理干预内容。优化护理分组模式能够有效的调配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避免传统抢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无序性、延迟性[6]。本文结果显示,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低于实施前,说明优化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能够缩短抢救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时间,能够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能够切实体现抢救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效果和抢救效率。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形成管理向心力。需要实施急诊抢救的患者会有不同的护理需求,针对患者不同的护理需求,护理分组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能够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满意程度[6]。

本文结果显示,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护理技术满意率和护理整体素质满意率分别高于实施前,说明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过程中的整体护理素质,提高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程度。所以,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病例抢救时效性,提高急诊护理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任莹 芦良花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

参考文献

[1]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4(5):53-55.

[2]夏利.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3,29:159-161.

[3]赵树娟,孙晔,张华.PDCA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构建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14,6(5):17-19.

[4]杨巧华,魏彩第,张敬伟,等.团队管理模式在强化急救护士法律意识及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6(4):389-392.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培训;监控

项目管理是一种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计划管理办法[1]。项目管理要经过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结束5个过程[2],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项目的盲目性,减少项目中种种失误带来的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项目管理开始应用于医院管理领域[3],但目前尚数初级阶段的探索。系统、完善的项目管理(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资源等)能保证团队准时、优质地完成工作,可以帮助医院处理需要跨领域解决的复杂问题,并实现更高的运营效率。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急诊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应急能力[4]。本研究将我院将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管理为导向,业务单元为支撑,成功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某2家市级医院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60名,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护龄0~3年,平均1.5年;文化程度:本科28名,大专32名,以文化程度为基准分层随机抽样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有本科14名、大专16名。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低年护士培训法,试验组采取项目管理引入后的培训方法。两组在年龄、护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现状调研

为掌握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基础,项目组制定了急诊技能测评表,采用模型操作和临床实践的方法对60名护士进行了基础测评,测评内容涉及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8个方面,并将他们的培训初始成绩进行记录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现状:(1)低年资护士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尤其体现在病情观察方面;(2)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标准操作流程和实际临床工作脱节,手卫生和标准流程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3)教学计划的质量在教学执行中,对培训的课程时间、课件准备、教学质量、教学互动等没有监控,仅有阶段性的考试和出勤率统计的作为终末考核,导致教学管理未在过程中与时俱进;(4)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互动少,难以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1.3培训改进措施

将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试验组中,针对培训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1.3.1成立讲师团队,确定讲师考核制度

由门急诊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拔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有讲课经验及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组长或护士担任讲师,作为团队骨干[5]。并从课件质量、授课技巧、个人资历等因素对讲师进行选拔,最终形成了一个由10名讲师组成的团队。门急诊科护士长作为总管组长、急诊科护士长作为质量控制组长,5名专业组长负责专科知识和操作的讲师,3名基础讲师作为急诊基础知识的讲师,并负责低年资护士培训需求的收集。培训项目为期一年,按季度分为4个阶段,科护士长将每季度按照无记名的方式,由试验组对讲师进行评价。最佳讲师将得到科室的奖金鼓励和成为晋升岗位的加分点。每月均有相应的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医院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培训,有科室交流和互动的活动会,有属于护士长的“急诊科故事”的故事会时间。各项学习和活动细化到每一周,每月月初护士长将在科室公告栏公示本月学习安排。各位讲师也将提前2周上交次月教学课件,由护士长对教学思路和内容进行把控,并对教学课件进行批示和书写有关建议责令教师修改课件。课件一经确定,将由讲师将课件上传至试验组的共享网络平台,供其预习和复习。

1.3.2制定教学计划

为期一年的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项目分为3个阶段进行培训,每一阶段均设立清晰的教学目标,培训组长实时对教学计划实施进行监察和调控,并在每项培训子项目末对试验组进行技能测评。第1阶段,观察室危重患者急救:为期6个月,观察室是低年资护士工作的初级场所。通过讲师授课帮助低年资护士认识观察区环境,熟悉观察区的布局和工作流程(观察区输液流程、病情发生变化的应急处置流程、护理记录书写保存流程等);明确观察区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范围;学习基本的护理相关制度;掌握观察区监测仪器和抢救设备的使用;掌握观察区抢救车药品的数量、疗效、使用方法。通过现场演练和实况练习,运用领悟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的知识和技巧。第2阶段,院内急救:为期4个月,在掌握了急诊急救的基础理论知识后,过渡到第二阶段,讲师通过操作演练、临床工作实践、科室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熟悉急诊科抢救区与观察区的相同内容,并熟悉抢救区的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及沟通技巧;掌握抢救区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心电除颤仪、转运呼吸机、简易呼吸球囊、洗胃机、心肺复苏机。掌握急诊科重大危急病种的抢救流程,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外伤;掌握需医护配合的专科操作流程和技巧,如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洗胃术的医护配合;熟悉抢救器械包的名称,包内物品的数量,要求及使用后的终末处置流程,如清创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包等。第3阶段,院前急救:讲师通过跟班带教、现场实施的方式帮助低年资护士掌握院前急救原则、出诊救护的药物品种、疗效;掌握急诊患者的入院处理流程和安全转运;掌握现场的紧急情况处置,如骨折的止血、包扎、固定。讲师通过投诉案例分析,帮助低年资护士理解急诊科工作需掌握的沟通技巧,和患者家属完成有效沟通。

1.3.3教学课堂管理

低年资护士培训共分为急诊观察室、院内、院前3个阶段,过程监督将贯穿理论授课和情景模拟。(1)课程提醒:在试验组中选择1名作为班长,负责每1次课程的课前提醒,告知每1名护士课程时间及地点。(2)课堂签到:急诊每一堂课程的均有参加护士名单,课前及课后各签名1次,不允许代签。(3)教学监督:讲师对课时和课程质量做到慎独,教学组长也将对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旁听或抽查。

1.4教学成果评价

在培训期间,于每一阶段末及每个培训子项目末采用笔试、口头测试、情景测试、小组测试、自我报告、讲师考评等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的护士进行相关指标的评估,并相应调整下一阶段培训内容[6]。经过为期一年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项目管理组制定了3个维度的考核标准,即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的比较;临床护理工作能力的比较;患者、医师对低年资护士的满意度的比较。并由护理部对两组进行能力测评。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急救能力和临床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和表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5%;试验组医师满意度为94%,对照组为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项目管理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的整体工作能力

护理管理人员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的保证[7]。急诊科完好的医护配合,可使急诊科的急救能力提升,增强科室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保证急诊科的安全,规避风险。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辨识出急诊传统培训的问题现状,设立培训计划的预期目标,成立经验丰富的讲师团队,采取系统的培训改进措施,并对培训过程实时进行质量监控,不断采取纠错措施,使目标如期保质完成。本研究将项目管理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避免了传统培训的弊端,改正了仅对结果分析再采取措施的滞后思维。经过此次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试验组的观察室急救能力、院内急救能力、院外急救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工作能力方面,试验组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应急处置、院感防护、风险规避也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试验组的患者和医师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护士和急诊医师也实现了更好的配合,急诊科的整体急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行业,是值得探索和实践的。

3.2项目管理的应用有利于急诊护理团队的建设

项目管理这项新兴管理模式在护理行业的应用,对管理层和低年资护士都是一项挑战。项目管理与护理常用的品管圈管理模式相比,基于PDCA的科学工作程序[8-9],更强调系统性的规划和实施以及全程的监控。此次项目管理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中,让管理层扩宽了管理思维,也对低年资护士采取了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利于低年资护士尽快提高急救能力,充实急诊科的护理团队的人才建设[10]。

作者:邵洁 黄丽 段俊 单位: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鸿雁,辛原原,王建生,等.浅议项目管理方法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3):4-5.

[2]宁宁,陈佳丽,朱红,等.项目管理理论在医院护理创新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32-35.

[3]LooR.Projectmanagement:acorecompetencyforprofessionalnursesandnursesmanagers[J].JNursesStaffDev,2003,19(4):187-193.

[4]吴妙桓,郭剑虹,郑瑞琪,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81-84.

[5]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对低年资护士培训体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89-591.

[6]白妙春,王岩,陈海花.“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高学农,杨蓉,刘红菊,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5):8-10.

[8]罗静兰,陈伟菊,何金爱.PDCA法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7):645-646.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有30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6.72±5.28)岁。其中又分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及以上者22名,中专学历者8名。本院于2015年8月开始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当中,本次对照组对象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PDCA循环模式应用前的急诊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4例,女46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7.48±6.5)岁。而观察组对象则从PDCA循环模式应用后至2016年8月期间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6例,女44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24±5.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为PDCA循环护理模式,本院急诊科PDCA循环护理管理内容如下[3]:1.2.1计划阶段:由副主任护师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并细分为护理管理、安全、文件、技能、服务五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全过程进行考核。由组长组织对全员护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护理考核评定标准、实行计划、培训计划等,全部护理人员即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1.2.2执行阶段:邀请各科室护理组组长对PDCA循环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操作培训,传授其管理经验,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服务意识,并将制定的考核制度让人员熟记,按此标准进行操作。另外质控小组对护理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组长对全组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由PDCA循环管理小组组长带领成员梳理一遍急诊护理流程,使原本盲目、混乱、被动的传护理过程转变为自我定位、分工明确、主动参与的新护理模式。1.2.3检查阶段:为了客观了解、评价计划执行阶段的效果,管理组长每月不定期组织单项质控小组对所负责的单项内容进行检查,遇到不符合要求者当即指出,并做出指导,并追踪整改效果。护士长每日对各岗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服务意识进行抽查,当场做出指导。每月管理小组对个人护理效果作出评价。1.2.4总结阶段:每月召开月度总结会议,护理人员针对上月出现的问题,以及下月实行计划作出个人陈述。会议上全体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上个月经验总结,修改制定出下个月实行计划。

1.3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10~9分为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6.0%,两组在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通过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使得各项护理工作能在制定计划、有效实施、监督检查,总结改进中不断进行有序循环,能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急诊护理水平[4]。所以急诊护理能够一直处于上升改进状态,使得护理管理落到实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效率、心态都会有所提高[5]。

本研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表示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融洽了医患关系,对急诊救治过程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更便于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融洽医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英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王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13-114.

[2]白召婵,王卫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34):3234-3234.

[3]尹玲,陈先红,谭丽君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122-123.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6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医院新形象

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配合医院等级提升复审,我和急诊部的其他三位护士长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整理、修订和完善了《十院急诊危重症管理制度》、《急诊危重症护理管理制度》、《急诊护理技术规范及操作流程》、《急诊护士技能培训资料》和急诊护士技能考核本,这不但规范了急诊病区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还大大的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观能动性。

为有效减少高危药物的用药错误,降低护理工作失误和不良事件发生;急诊部积极推行“三元色标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即用红、黄、绿三元色来标识药物的危险度、环境洁净度、不同治疗方法等,以此表达风险的高低,警示护士及病人。通过使用三元色标识我们有效地避免了病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保障了病人安全;如我们在补液室的用“三元色”分区及配套的地标和椅套使患者一目了然所属的区域;eicu三元色的消毒用抹布分类使患者周边的用物洁污分开。在今年的检查中我们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我常常主动与护士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她们的想法、收集她们的意见,理解她们的烦恼,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等,使她们感到遇事有商量、能解决可信任的宽松环境,来激发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发挥她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她们顺理成章地富有情感的主动自愿地去对待病人和家属,为病人,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今年我常常帮护理人员代班;护士家里有什么事情都要和我说,我还上门为他们解决家庭矛盾,今年急诊区护士们称我为“知心大姐”。

同时,我还要通过岗位绩效考核,开展病区优秀护士的评比等活动,来增加她们的工作压力,来挖掘她们的潜质,使她们能真正成为工作的骨干。首先印制了“急诊护士人员资质手册”,并发放到每位护士手上,使她们知道在自己这个团队里自己身居的位置及上升空间及努力方向,使之有不断向上的奋斗目标;

同时试运行了急诊科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法:即通过:本人工作量、表扬人次、护理缺陷和不良投诉进行月度评排行榜,评选“业务能手”、“星级明星”。等方法进行综合考核,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全年进行岗位绩效考核三次,评选出的优秀护士9人,给予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大大的刺激了整个急诊病区的护理人员,出现了人人争当业务能手,人人争当标兵的热潮,使我区的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新的形势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地、不断地学习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为此,急诊病区将护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列入护理工作之首;

今年初我们几名护士长和急诊部护理部起草制定了急诊护士培训教育五年计划,明确了培训目标、内容和步骤,建立了XX-XX年、XX-XX年护士的培训手册,并印发到人手一册。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重视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帮助她们尽快熟悉环境及规章制度,较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对低年资护士应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培训,对高年资、中级护理人员进行带教指导、组织管理、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护士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学习等,建立不同层次护士的绩效考核目标,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达到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要求。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今年举行的几次培训教育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如3月15-17举办的首届“急救护理短训班”,全院36人年轻骨干获得了“初级证书”,纳入急救人员资源库;

7月1日“侵权责任法”颁布后,我们开展了学习活动,认真解读和学习了新的法律,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护士利益的措施。如:eicu设计了集吸氧翻身病情记录于一体的“危重病人记录单”等,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病人;11月我病区还专门组织举行了全区护士“心肺复苏”就地应急救援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大大的提高了护士们现在救急的专业技能。

我还时常跟急诊病室的护士们说,自己要主动向护理专家、主任以及周边护理前辈请教、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组织管理水平,沟通协调能力,认真学习、寻找自己弱点,为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积累丰富的知识。

四、立足本职岗位,迎接新的挑战

今年我在围绕本院持续质量改进、提供满意服务,开展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上尽力自己的微薄之力;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带领全体护理人员还根据公司的安排做好了上级机关对我病区的检查工作。

1、完成了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对我院的护理质量检查工作,急诊室在评比中获得了满分而受到嘉奖;

2、在“文明医院复查”检查中,急诊室也完全达标,为我院荣获”文明医院”尽了力;

3、在8月27-28日在医院等级复审的预审中,急诊室圆满的完成了两场现场急救模拟演练,获得了好评。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7

人们常常对已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到理论高度,肯定已取得的成绩,指出应汲取的教训,以便今后做得更好。今天小编整理了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20--年的年终岁尾。20--年,是我在急诊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们在旧急诊楼里摸爬滚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急诊科专属的大楼里,届时,我们的工作环境就会有很好的改善,科室业务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我们肩负着“120”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辖区内“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全年门急诊量、累计收住院人次、急诊抢救与往年同期对照均有显著增长,为医院各病区及辅助检查科室输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各科室的“两个效益”的增长,提高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团结和谐氛围

在20--年度,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各种医疗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养,力争文明行医,优质服务,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和谐相处、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医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应急抢救能力

急诊科护士始终以“质量管理年标准”、“全国医疗万里行”检查标准为准绳,加强急诊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建设,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严防差错、医患纠纷等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照医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定期对急救队员进行业务学习及急救技术的培训,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认真钻研业务,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从而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电除颤、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对科室医疗和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质控、培训、考核、督导,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们坚决服从“120”指挥中心的调度,做到随时出诊、迅速出车、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功能状态,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辖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强科室护理管理,做好急诊工作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诊抢救工作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四、加强科室对外宣传,树立医院窗口形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其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和反映出医院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形象。“120”是救死扶伤的生命救护者,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绿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时候,做为一名急诊科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我们时时刻刻注重树形象、抓内涵,为医院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奉献出了一份光和热。

五、实践与思考并重,20__年度工作反思

回顾20__年,我们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意识到在急诊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诊工作中进一步改进,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具体问题和改善思路如下:

1、急诊科就医环境简陋,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差,患者满意度低,急待搬迁后加以改善。

2、急诊科医护人员应急急救经验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对抢救室仪器设备的熟练掌握,如呼吸机、除颤仪等,关键时刻及时跟进,还需要加强专科培训、进修学习,以提高整体抢救水平。

3、急诊急救工作中缺乏灵活性,要时刻注意和患者、家属进行医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发病原因,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今后需加强沟通交流技巧的培训。

4、要熟练掌握急诊危重症的监护和抢救流程,如急腹症、昏迷、休克、中毒等,对昏迷患者,第一时间开放气道、吸氧,在实施紧急救护的同时,及时通知医生抢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对光反射、是否颈项强直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脚乱。

5、掌握常用急诊抢救药品的用法和用量,严格执行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制度,注意患者过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药安全。

6、注意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具备整体观和全局观,在急诊患者病情尚未稳定前,一定要加强巡视和沟通,尽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实力范围内,以便及时观察和急救。

7、当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或接诊的患者较多时,切记及时向上级汇报,组织抢救,分解危难,做好分诊分流,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希望医院在新的一年加以考虑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继续教育及待遇问题,以促进急诊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此我们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共创医院和谐美好明天。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20__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2021急诊科个人工作总结

一、积极开展中医急危重症业务技术培训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急诊科中医药人员的人才优势,运用中医药疗法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此我们急诊科制定好科室发展计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人才梯队不断满足专科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制定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

制定并不断完善常见病及特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提高中医治疗率。开展了针刺疗法、耳穴压豆、拔罐疗法、中药灌肠、中药湿覆、红外线治疗;制定了急诊科常见病临床路径。我科中医甲级病历率100%,辩证论证优良率≥92%,中成药辩证使用率≥92%,中医治疗率≥92%,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4%,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2%,急重症中医治疗率≥90%,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率≥5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二、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科室业务的管理

重点落实医疗管理核心制度。如病历书写制度、处方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医嘱制度、会诊制度、转诊制度、转院转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三级质控网络管理,确保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和考评指标,每月进行集中检查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我科通过科早会、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等形式,反复强调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师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临床医师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范,及时、全面、正确地书写病历及各种记录。为确保医疗安全,防范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进一步强调了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急诊科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顶、推、拖现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我科开展了免费医学咨询、饮水供应、轮椅供应、简化就诊环节等便民措施。

急诊科主动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费用查询,为住院患者提供住院费用清单。严格医疗收费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扎实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护士长根据“医院管理年活动”要求,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护理文书,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努力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了对每一位护士的“三基三严”教育,重点加强对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感控医师每月对急诊科住院病区的住院病人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月底病案统计。

我们不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因此科内组织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急救水平。为适应现代医疗市场的发展,今年我科把发展院前急救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抓,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小组24小时待命,5分钟安排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平战结合; 门急诊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发病率开始下降;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交流更加频繁,新发传染病和突发传染病仍随时可能在全球大流行。因此,建立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队伍和公共卫生应急医院很有必要。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型肺炎大流行,2004年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因运而生。

1 平战结合的门急诊建设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占地33.3公顷,总建筑面积9.0228万平方米,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作为2004年一号工程,投资建成的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一体的重大工程,是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雅的环境、高水准的硬软件设备为战时应对上海市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坚强的支撑作用。但是在没有突发传染病的时期,如何利用好这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门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部门。平时要充分利用好医院的设备,人才技术资源,在传染病病源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要开展多学科的医疗技术服务。以传染病专科门诊为特色,做精做细专科,突出传染病专科特长。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发展综合实力,作大作强综合。这样才能留住人才,锻炼医护人员队伍,使传染病医院建设能可持续发展。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事关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大批量伤病员来院就诊时.医院接触伤病员最早的部门就是门急诊,因此,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后勤保障快速救治通道和管理体系时.加强门急诊的应急管理是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后勤保障任务的关键一环。我院门急诊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专门成立了应急指挥协调中心、综合救治专家指导组.构建了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立体救治体系。对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职工熟悉平时的门急诊流程和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疫情医院将立即停止或减少对非传染病患者的收治腾出专门病区应对突发事件。例如2009年突发H1N1疫情时,迅速调整门急诊流程,来自全市的H1N1患者可迅速通过急救绿色通道进入专科病房。

3 特殊门诊(区)管理

我院按照不同病种化分呼吸道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艾滋病门诊、肝病特色门诊,有明确的清洁、半污染、污染三区域划分和合理的人流、物流通道。实行首诊负责制;健全、完整的患者登记、统计报告、传报制度。

对发热、结核、肠道、艾滋病患者诊治做到五不出门(区),接诊做到患者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对救护车送我院已确诊的甲级传染病患者走绿色通道直接进病区减少污染机会。

4 肝病特色门诊

肝病特色门诊为我院的特色。设在门诊核心区域。派出医院医德医风端正、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医师出诊。随着大专科的发展,逐渐形成多个特色综合门诊,如中西医结合肝病、孕妇肝病、小儿肝病、肝胆外科等,发展专病特色门诊。专病特色门诊管理要做到“三定一优”,即固定出诊时间,固定诊室,固定出诊人员,保证优质服务。为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搭建了一个窗口和平台。

5 非感染综合门诊

常态时期,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病源较少,为了培训锻炼医护人员有精湛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设置内科、外科、小儿科、妇科、五官科、中医科、保健科为员工及非传染病患者在有隔离防护措施的条件下提供服务,临床服务设置和仪器设备为专用,避免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方便医院员工及周边社区居民就诊。

6 优化服务流程

门急诊既是其医疗质量的综合体现。又是其诊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更是衡量其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预约门诊服务是解决目前患者对就医“三常一短”现象的较好措施之一,目前我院采取的预约服务方式为加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管理公司预约平台、接诊医生直接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门诊分诊台有专人护师负责预约信息的处理,通知约诊专家预约门诊量,使专家有充足的工作准备,预约的患者均能得到满意的诊治,专家如有坐诊时间的变更分诊台护师随时告知预约患者,给患者重新选择的机会,节省了患者时间,减少了门诊候诊区人员拥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合理配置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努力构建集平战功能于一体.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性门急诊服务流程。为战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服务居民创造平台。相关科室随时做好防范工作,既要加强自我保护,也要使就诊患者相对隔离,并确保传染病患者及时收入院,专病专治,尽量缩短就诊时间,避免交叉感染。我院门诊服务流程设计在充分满足平时患者就诊需求的情况下.在门诊大厅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诊绿色通道,楼前广场场地宽阔,交通便利。车辆进出各病区道路通畅,当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大批量伤病员及时送来我院直接转入各病区。加强平战结合门急诊管理,在扩大非传染病源的同时优化服务流程杜绝院内交叉感染。

总之,从维护传染病医院门诊急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除了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苏义,石平,易学明,等.平战结合的门急诊服务[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5): 23-24.

[2]吕占秀,周先志,张伟平,赵春惠主编 现代传染病医院管理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5-19.

[3]苏义,刘俊麟,王媛,等.以人为本的现代化门诊模式构想[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1): 74—76.

[4]万文,陈英耀,陈敏生,等.我院现行门急诊服务流程的情景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 29(6): 34-36.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实践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05-022010年1月卫生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知,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第三次工作例会中指出,“要把优质护理服务做出一个品牌工程,不懈怠、不停滞,在巩固成绩的同时,锐意进取,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推动优质护理持续、健康、深入发展”[1]。我院作为卫生部第一批试点医院率先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急诊急救部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结合自身的特殊性,于2010年7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经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我科为我院的重点科室,承担着省内外各类急诊急救工作,连续10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工作具有急、突发事件频发、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多学科性、工作风险性大、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全科有25名护士,年龄25~47岁,平均(30±4.7)岁,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6名,大专17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4名,护士15名。

1.2实施方法

1.2.1明确急诊急救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急诊急救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急救绿色生命通道”内涵建设,确保“急救绿色生命通道”畅通无阻,实行特色护理服务模式,改善急救护理服务,规范急救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1.2.2 提出优质护理模式

1.2.2.1 “四位一体”急救医疗服务模式: “四位一体”急救医疗服务模式,是以“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危重症监护专业学科救治”为一体的急救一体化救治服务体系。院前急救以现场急救为主,院内急救以急诊科抢救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监护以重症监护室的后续抢救治疗为主,专业救治以创伤和中毒等专科病房救治为主。

1.2.2.2 “四级三区”急诊就诊模式: 根据卫生部对急诊患者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要求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急诊患者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患者,即病情随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如:心脏骤停,呼吸停止,严重呼吸窘迫,急性意识障碍、严重休克、严重创伤等。二级是危重患者,即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出现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患者相应处置及治疗。如: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严重疼痛等。三级是急症患者,即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患者就诊。如:发热、闭合性骨折、腹痛等。四级是非急症患者,即患者来诊时的急性症状相对较轻,其临床判断与诊疗所需急诊医疗资源较少的患者。如:普通感冒、轻微擦伤等。根据急诊患者分级,将急诊就诊划分为红区、黄区和绿区三大区域,红区为抢救医疗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患者抢救;黄区为诊断医疗区,适用于三级患者的诊疗处置,原则上按照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诊时间、先后顺序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患者诊疗,如有病情变化时可调整就诊顺序。绿区适用于四级患者就诊处置。

1.2.2.3 区域责任制护理服务模式: 三区域护理人员负责相应区域所有患者的病情评估、抢救配合、治疗处置、护理落实、健康教育及院前现场急救、接诊、安全转运检查等各项工作。

1.2.3 优质护理管理方法

1.2.3.1推行24小时护士长负责制: 设立副护士长24小时负责制,保证每班均有副护士长在岗,根据实时工作量动态调配护理岗位,及时组织指挥院前出诊、院内抢救工作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及时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解决和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1.2.3.2 特殊患者抢救管理制度: 针对暂无家属、无名氏等特殊危重症患者,秉承“生命至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 完善危重患者无障碍收治流程实行区域责任人负责制,所有抢救、检查、住院、治疗等,均由专人负责,并实行先抢救后收费,先入院后办手续等,由领班护士长签字记账。同时上报院办、保卫处,加强与各科室协调配合,积极联系家属。保证特殊危重患者的安全。

1.2.4软硬件的改造

1.2.4.1改善基础服务设施: ①急诊大厅和三大区域的标牌采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所有标示标牌均使用灯箱。增加饮水机、水杯、电视、公用电话、发放急救知识小册子、自动取款机、收费价格查询、自动售货机,应用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温馨提示、健康教育内容、常见急救小知识、急诊就诊流程、服务范围及等候时间等。②扩建候诊区,摆放绿色植物,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扩建抢救医疗区、建立抢救后患者的等待区,实行开放式分诊,配备高度适宜的分诊台及安全的分诊候诊椅。③在抢救区、诊断区、注射室、检查台增加隔帘。抢救室安装电动感应门,制定抢救室进出管理制度,安排家属进入候诊区等候,适时告之抢救进展。

1.2.4.2 建立急诊信息化系统: ①实行急诊患者“一卡通服务”,患者基本信息只需询问一次后录入电脑,此后医务人员只需刷患者“就诊卡”即可得知患者基本信息,实行检查结果的网络直报及医嘱的实时传输。②完善急救通讯信息网络,建立院前急救——120指挥系统调度——院内救治的双向预警机制,通过信息传递,便于院内有针对性地、快速做好抢救准备。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院内急救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快捷、无缝隙的连接。

1.2.5 优质护理实践: ①护士使用规范语言和手势。②红黄绿三区护士根据病情于就诊前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及相应辅助检查,实施急救措施、确保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减少患者等待时间。③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强化主动服务。④走进社区,延伸急救护理服务。开展“省医健康大使计划”, 开展社区公益急救培训服务。

1.2.6 评价方法: 实施前抽取2010年5月-6月资料,实施后抽取2011年5月-6月资料。①病人满意度:每月20-30(或31)日,由白班副护士长在三区随机选择已经诊治完毕的病人或家属,在自愿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调查。调查表为我院护理部设计,内容包括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文明用语、病房环境、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知识的指导等共14项,调查表得分≥90分为满意,≤89分为不满意。调查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②抢救成功率。根据红区危重患者抢救记录进行分析,抢救成功率=期内危重病人抢救成活人数/同期危重病人抢救总数×100%[2]③诊断医疗区患者等候时间:医生病例记录就诊时间-分诊护士记录就诊时间,由白班副护士长记录。④诊断医疗区患者就诊时间:从医生问诊开始到处置完毕的时间,由白班副护士长记录。

1.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英文版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X2检验,t检验,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主题。最初在我院病房开展。我科在认真学习和领悟活动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急诊工作的特殊性,从环境到人员进行了细致大胆务实的改进。经过1年多的实践,实施前后病人满意率、抢救成功率提高(见表1)。诊断医疗区患者等候时间和就诊时间缩短(见表2),其中病人满意率提高最为明显(由90%上升至97.5%),证明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让广大患者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随着护理工作量的增加,必然会给原本工作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急诊护士带来更多压力。为使优质护理工程持续健康的发展,科学设立护理岗位、科学使用护理人员,通过实施工作量化、技术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并与绩效挂钩[3],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参考文献

[1]郝希山. 优质护理服务引领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5-6.

急诊优质护理工作计划篇10

2011年,医院按照事业部职代会和党委工作部署,在事业部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标准化建设和对标工作,美化诊疗环境,理顺工作流程,狠抓增收节支,强化应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做全社区卫生服务,作准做强体检服务,做优做细住院服务,开展病人选医生和优质护理服务以及健康宣教等便民服务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    单位基本情况

根据事业部改革制度需要和医院实际情况,医院设有综合办、医务办、医疗部、体检部四个部门。截止2011 年11月,员工171人,其中:合同化员工88人(内退4人),兴塔员工34人。

二、截止11工作量完成情况

全院住院患者1603人次,出院1600人次,床位使用率88.52%,手术66人次;组织院内危重病人抢救21人次,抢救成功率98%;门诊就诊34932人次;员工健康体检8583人次,乙方体检2123人次,合同工体检3255人次;药品处方34544张,其中医保处方26968张,总金额5243358.45元。归档上架病案合格率100%,甲级病历率95%。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以下,事故差错率为0。前线卫生所接诊15517人次。完成小区3780户社区居民的健康建档工作;走进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502人次,回访583人次,收集50岁以上慢病病人的信息资料326份;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做心电图2098人次;为油田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理疗按摩,肢体功能训练指导91人次。转往周边医院130人次,急诊接诊1333人次,开展健康教育16场1532人,开展应急演练19次,为油田单位讲课9次,参加演练8次。                                                                                                                             

工作量对比表

 

床位数

(张)

入院人数(人)

出院人数(人)

床位使用率(%)

手术人数(人)

门诊人数(人)

体检人数

2009年

72

1867

1898

73.59

128

38354

15041

2010年

60

1560

1548

78.00

82

40394

14007

2011年

50

1603

1600

88.52

66

34932

13961

2011年医院主要工作量完成情况

 

2011年计划

2011年1-11 实际

预算完成%

住院人数

1250

1603

 128.24

床位使用率

75%

88.52%

118.02

手术人数

60

66

110.00

门诊人数

28000

34932

124.57

体检人数

14000

13961

99.72

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拓展医疗服务内涵。结合医院实际,开展中医养生业务,引进**残联扩展康复理疗项目。目前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建档502人次,回访583人次,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做心电图2098人次. 同时医院为油田行动不便的10位患者提供每月2次免费进行理疗按摩,肢体功能训练指导,完成91人次。开展儿童健**健咨询工作,为油田550名儿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入户进行新生儿访视42次;开展干部保健工作,建档40人份,一对一专人服务62人次;开展中医康复理疗4952人次;完成计划外免疫甲肝、乙肝等疫苗注射3956人次,计划内免疫注射1320人次。完成油田517名儿童的脊髓灰质炎糖丸996人次。

(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诊疗水平。2011年结合油田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发病情况,结合医院实际,采取长期性、专业性及短期培训的形式,回来后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学习效果。开展送外培训---已安排二名医生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进修。安排5名医师参加**举办为期2个月全脱产的全科医师培训学习。12·名医师参加疆内业务学习,4名护士到疆内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我院与273、**人民医院等本地医院达成初步协议,遇危重症、疑难病请专家会诊,促进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开展每月医护人员医疗护理理论知识培训1次---组织完成全院医护人员业务学习11次—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脂肪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职业听力结果分析及诊断注意事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多重风险因素控制管理及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职业健康体检的注意事项、临床心电图诊断分析、眩晕诊治新进展、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要点和宫颈癌的防治等。完成医院医护人员季度理论考核。制定院前急救计划,拟定各种急救的抢救程序,每月组织相关人员到基地小区进行院前急救培训1次--完成院内应急演练11次—创伤病人的急救处理、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硫化氢中毒、颅脑外伤、溺水、中暑的急救等。

(三)大力开展便民服务,真情服务小区居民。利用休息日开展糖尿病、高压压、高血脂健康宣教活动,免费测血糖、血压及发放知识手册812人次。参加矿区“学雷锋服务一条街”活动,我院青年志愿者开展了免费测血糖、测血型、测血压以及肛肠疾病咨询、用药咨询等活动。共测血糖100人次,测血型64人次,测血压150人次,发放安全用药宣传资料、肛肠疾病治疗及家庭保健宣传册等宣传单共计86余份。完成元宵节社火活动、“三.八”国际妇女节趣味运动会、环孔雀河徒步、油田矿区退管站员工参观前线、矿区文艺广场活动、油田篮球邀请赛、羽毛球、足球比赛等保健出诊服务工作22人次。安排医务人员及救护车护送油田高危产妇、癌症病人和危重患者到**诊治6次。安排一名医务人员为集团公司领导进行健**健。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医院医务人员到石油一中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用耳及怎样保护听力;3月18日是全国护肝日,安排医务人员为退管站员工进行保肝、护肝知识讲座。“5.19”世界肝病日,安排医务人员到天然气事业部宣讲保肝护肝健康知识。

实施与**残联康复中心合作—在住院部六楼开设3间康复诊室,开展推拿、刮痧、温炙、针灸、拔罐、中草药外敷、足疗等理疗项目。3月24日安排4名医护人员完成**卫生局组织的第16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的宣传咨询活动。每月邀请**援疆医疗专家来医院坐诊,对96名患者进行一对一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答难解疑。

帮助油田患者办理转院130人次,联系外院核磁检查26人次,碎石4人,检验348人,请**人民医院专家会诊40次,请二七三医院专家会诊24次。完成门诊临时性输液1209人次,夜间急诊1179人次,完成合同工体检3255人次。

(四)加强医护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加强医院病房管理,要求每位住院患者均填写住院病人离院责任书及医患沟通记录单。为加强工作人员对医院各项制度的落实,每日到各科室跟踪检查,发现不足予以现场整改。开展每日科室的面对面交接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查房,尤其对新岗位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完成医院综合病区业务查房—急性冠脉综合症、小儿支气管肺炎、糖尿病等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健康宣教。

开展病人选医生活动,医院门诊和综合病区开展就诊病人3天、出院患者7天内电话回访服务工作,目前此项工作正常运行,并受到患者的好评。医院安排专人负责医院病案的三级质控工作,开展每月全院医护人员病历、处方、护理文书检查及各科室满意度调查工作。结合“5.12”国际护士节开展“患者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十佳医务工作者评比及病历、处方、护理文书质量评优活动。开展矿区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医院护理岗位理论、操作竞赛。进一步完善医院8个科室医护质量工作的考核细则,及服务满意度调查内容;根据州疾控中心要求,随时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各项传染病的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及预防院内感染工作,五月启动肠道传染病门诊工作。认真学习医保新文件并及时传达及宣传,同时及时与州医保沟通解决每月的反馈问题,配合完成**社保局的两次检查。完成医院医护人员传染病防治理论知识考试,上报传染病22人;安排8名专家参加**卫生局组织的医疗事故鉴定会;完成2011年自治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开展工作。开展医院物资、药品规范管理和效能自检自查工作。为油田员工及家属开展药品个性化服务。完成医院医疗废物自检自查工作,并将检查及整改结果上报**卫生局。完成2011年度医院科研评审立项工作,全院各科室共申报16项,经院科技委员会评审确定13项为2011年院科研项目;完成医院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职业病健康检查、诊断机构资质年审和续展审核工作。完成全院4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和考核工作;完成2011年医院55名医师定期考核资料的准备并上报**卫生局,同时组织完成19名医师定期考核理论和操作考试。

(七)不断美化体检环境,优化流程和服务反馈。目前,完成油田甲方体检8583人次,乙方单位及其他零星体检2123人次,外签体检协议15份。年度体检回访单位15个,员工回访率100%。完成2011年度甲方和乙方单位职业健康体检分析评价报告10份,单位健康体检总结报告30份,员工健康体检反馈报告56份。实行电子信息和书面信息双反馈机制,向40岁以上的员工以书面反馈信方式向其反馈体检结果600余封。

(八)前线医疗服务

前线医疗点1-11月共接诊15517人次,宣教人数11532人次,专题讲课82场次,协助作业区食堂卫生检查422次,参与作业区抢险演练22次,出诊102人次,协助作业区饮食服务人员体检抽血65人次。其中轮南点抢救车祸1起,救治危重伤员10人次;塔中点抢救车祸5起,救治伤员10人次。为了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前线医疗部于8月增加了回访跟踪服务,回访约3560人次,既提高了医生自身的业务,又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2011年9月、10月、11月中旬在全探区范围内开展两轮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活动,针对前线人员多,分散较大等特点前线医疗部积极响应,紧急部署,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安排前线各医疗点制定好发苗服苗计划,第一轮服苗人员14000人,第二轮已领取疫苗14000人份,服苗正在进行中。

四、存在问题

(一)社区卫生服务方面。服务软件系统需尽快解决,无社区工作软件将制约社区工作的开展,目前重复、无效工作较多。同时需强化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儿童智力筛查、儿保等知识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需进一步加强**残联在医院的行医管理。

(二)体检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水平,建立医院、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健康防护体系,体检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部分岗位人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体检专业技术水平,还需加强外部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技术交流。

(三)设备管理方面。本地乃至疆内缺乏完善的医疗设备维修专业队伍,我院设备管理人员只有一名,各种医疗设备已达400多台,成为资产重点,大型设备维修保养有合同支持,小型设备维修保养却难以为继,整体设备维修工作还需进一步规范。

(四)绿色**服务方面。 因受医保政策限制,必须逐级转诊,很难按照患者的意愿和要求进行转诊到患者指定医院。**设保队转院率也有明确规定,超过定额后可能对医院回收医保资金带来影响。

五、2012年工作设想

1. 强化基础医护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利用持续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活动,大力实施全过程优质服务,继续强化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内培、外训计划,针对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医护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行为规范管理,在保证医护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同时,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计划今年将通过外培方式送外进修5-8人,通过邀请专家坐诊10人次以上,员工自我内部培训1000人次。启动全科医生培训,力争三年内重点岗位60%的人员考取资格,持证上岗,全面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2. 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编制预算,突出长期发展规划、近期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项目以及突发事件的预算,提高预算符合率。同时加强三级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意识,加强药品、设备耗材以及后勤物资的源头采购环节管理,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和创新创效活动。要按照事业部要求,认真分解经营管理指标,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规范管理,重点加强创收、节支环节管理,明确创收增长点和节支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要在体检、医疗和前线服务项目上下功夫,细化预算,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加强设备资产管理,理顺维修保养流程,责任到人,建立奖惩机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全面提高收入成本比。还要进一步降低可控成本措施进行研究,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3.以绿色**为建设重点,切实提升优质服务效果

一是急患者所急,切实加强绿色**建设,不断提升医院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在基地,坚持急诊24小时轮流值班作业,配备技术全面的医护力量和急诊救护器械,对小区随时出现的急诊患者做到随时出诊、随时抢救,继续开通小区急诊绿色**电话,设置24小时急救车辆,建立临床科室与门诊的互援机制和特殊情况下向州市医院的转送、会诊制度,提高对基地患者的突发病情的救急能力。

在前线,各作业区除强化值班医生护士的应急和日常救治能力培养、培训考核外,我们将充分依托各作业区周边的实力医疗机构建立联系,落实互动救援机制,为前线患者转诊提供绿色**。充分发挥轮南与塔中的医疗应急救援支撑能力,做好应急救治、抢险工作。

对外转诊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自治区各大医院的互动,继续商谈签订上转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的紧急接收、接治协议,同时积极依托北京等办事处,做好患者的及时转诊住院工作。

4.以强化“三基”为重点,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一是要深入落实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进一步理顺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工作界面,分清职责,明细标准,规范流程,健全考核办法,切实强化对工作管理落实效果的考核。

二是全面推行五型班组和七型机关的创建活动,力争明年年底100%的班组初验达标,全面提升单元管理水平。

三是要抓好队伍建设工作。首先是要抓好对科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结合规范化管理要求,重点抓好对部门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工作考核的培训。同时要增加工商管理知识及医疗法律法规、增强执行力等方面上知识培训,切实提高科以上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

四是要抓好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及医疗规范的培训。加大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急救方案的演练,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坚持自学、院内每月一次的内培,每月一次的应急演练和就近到**等医院随班学习等方式,切实增强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同时要加强年轻医生的培养帮带工作。

五是加强对党群干部和党员骨干队伍的培训教育。着重加强党纪、法规、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加强理想、宗旨和世界观的教育,以达到强化党员角色意识的目的。

六是坚持开展每年一个季度的岗位技术大练兵和每年一次的技能大比武活动,切实提高员工的岗位技术水平。

七是是坚持外请专家开展专项坐诊帯扶和知识讲座,病例诊疗、手术观摩等活动,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少量外派技术骨干到内地医院进行提升、深造学习。

5、以强化平安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逐级负责和一把手负责制,加**全生产责任追究。首先,完善和落实各类规章制度,构建医院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两周一次院长现场办公;每月一次行政大查房,对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进行检查并公示。设立HSE专项基金,实行当月考核,年终兑现,杜绝各种医疗安全漏洞和管理漏洞,为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坚持开展分级分岗的定期安全审核活动,以医院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和要害把关责任追究机制,开展好每年4次的安全应急演练和消防练习。再次,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技能学习,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操作技能。继续强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反违章禁令”,使每位员工熟记安全禁令,并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应用于工作岗位,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管理,继续落实“三防”、“四防”工作措施,达到员工无违法犯罪、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杜绝医院内部综治事件出现。进一步规范车辆、物品停放管理工作,完善监控系统,搞好矛盾纠纷调节化解工作。

6、以强化和谐稳定建设为目标,切实加强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帮助员工进一步认清油田及矿区发展形势,引导员工认识“成本与市场”、“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切实将广大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油田的大局和医院的发展目标上来。深入开展“党员集中教育月”活动,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党内七项制度。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引导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完成2009年全年工作任务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清正廉洁之风。

首先要落实廉政责任制度,及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领导人员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和廉洁谈话等制度。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月”活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其次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加强对医院药品采购招投标过程的监督,防止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