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14:26:19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1

1 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及分类

1.1 文字处理技术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字表现形式凸显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是以“非黑即白”的演化模式表现现有文字,在技术上主要以点阵、向量以及曲线,字体分为点阵模式,点阵包括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文字排序结构按照字体模式把单个结构进行解体。向量主要是以字体的笔画顺序连接而成,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文字处理技术上,向量技术主要对文字平面设计进行处理,文字内的横和竖的排列关系都是按照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向量模式进行配比的,假设没有合适的向量关系,就使文字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观念,没有整体性的方向感。曲线技术处理文字的效果主要是显示文字整体的量化性,使文字整个笔画连续起来,这样才能保证文字在后期处理效果上,显现出的不只是流线形的整体美感,而更重要的是文字能够在显示屏幕上正确地表示出来,这样才是文字最终的处理技术。

1.2 文字处理技术之点阵字

文字点阵字处理技术是采用0和1点阵的图形来描述文字像素效果,点化成面、面化成体,这种拼凑的技术效果在文字处理上显得尤为重要。点阵式利用电平之间的跳变,画出文字的点阵符型。假设在处理文字“周”的点阵结构上,在电平跳变模式上打出0和1像素的包含点,在外边框进行电平0的跳变,在半包围结构内进行1的跳变,像素点化成型模式便能根据不同的电平点进行处理,这样在后期打印排版时节省搜索像素的时间,通过0和1像素分配点的不同对文字进行整体控制,加大了文字的分辨率,根据800×624点像素的分辨率对文字进行识别,文字在组合上不会出现因识别率低造成不能识别的现象。但这种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弊端,数据流量大,在文字整体边缘模式易产生锯齿,文字在组合上不能进行有效地旋转和移相。

1个像素点含有2个字节数,每个字节含有的信息数据量为8bit,这样在集成像素点空间数据流量上就增大了存储空间。产生锯齿是由于像素点排布均匀造成的,文字集成的像素点比较多,计算机在扫描过程中对2um范围内的空白处,都进行了像素点的集成,造成在后期曲线成型上出现的锯齿较多。文字的旋转和移相,文字的旋转需要点阵模板的转换,转换过程中使像素点的电平发生突变,0电平会因为瞬时的转置,造成在像素点的偏移,该位置处不会出现像素点,产生局部化的空白。变形是根据点阵字相位的偏移进行集成的像素,变形时需要把文字进行放大或缩小,在放大过程中,会把像素从中心点位置处向边缘化扩张,使点阵图的偏置随着偏移量的变化变大,假设文字在放大过程中,由于点阵图偏移量的变化幅度控制在0.4um~0.6um范围内,点阵图对应的像素点便会扩大至原来的2.5倍。点阵图的缩小也是这样进行的。

1.3 文字处理技术之向量字

向量字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有向线段来描述文字的轮廓,每个文字的组成部分都包含有笔画的结构部分,假设文字结构没有笔画结构,整体效果便会显得很复杂化,加大后期文字简化的难度。向量处理的文字技术采用多线段的方式拼凑文字的结构,每个文字都是由多个线段构成,并且线段分为有向线段和无向线段,有向线段在文字处理技术上被广泛采用,在有向线段处理的技术上添加了矢量协议,保证整体线段的构造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文字轮廓上还有具体的坐标点。假设处理问题“量”字的结构模型时,向量的有向线段会把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结构,每部分结构含有向量的有效值不一样。上半部分为“曰”,该字整体结构为全包围结构,在矢量线段处理上,上下线段在数值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左上点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标记坐标原点,进行矢量线段的绘制,设左上点的坐标为(0,0),右上角的坐标值变为(2,0),便能拼凑出上半部分的整体结构。再统计左半边的坐标数值,分为负半轴结构,表示的坐标点为(0,-2),这样便能有效地确定出左半边的字画结构。通过这种模式的描绘与计算,设计下半部分结构根据坐标值序号之间的连接,便能很快把整个字体的模式有效地折射在坐标轴上。

向量字段文字的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文件信息量少,与点阵式相比,不用进行文字的打点。而是采用整体绘制的方式,占用整体的信息量少,对于一般的笔画数,含有的信息量为4bit,整个文字包含的信息量与点阵式的像素点相差甚多。向量采用的是整体结构,流程简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便可操作。但从复杂角度进行分析,向量的弯曲度很难掌控,线段弯曲程度与折线的条数有关,折线的条数越多,则弯曲程度的复杂性就越大,使文字在整体表现效果上很难达到平整的自然过渡。假设计算机文字向量处理技术在某字段弯曲部分的笔画数较多,存有折线的复杂性较大;向量在集成点处存有的字节片段较多,弯曲程度加大。

1.4 文字处理技术之曲线字

曲线文字处理技术采用的是正交曲线的变化关系,在一次线性代数关系式中y=kx+b与二次线性代数式y=ax EMBED Equation.3+bx+c中未知函数变化的幅度不一致,在后期字模成型的样本也不一致。假设利用曲线文字处理技术在处理“图”字时,首先利用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对轮廓线进行描绘,确定文字各点的不同位置。再利用二次曲线函数关系式y=axEMBED Equation.3+bx+c对内轮廓线的精确度进行细致化的调整,统一对各部分的线型关系进行规划。这种处理技术精确度高,采用不同的线性函数关系对文字的内外轮廓线进行统一调整,这样在无极倍数上可扩大无限次。并且,这种文字处理技术的印刷度高,一次可成形多个版本的字体,通过调节函数内外轮廓的对比度进行放大和缩小。假设对字体模式的变换中对一次函数y=kx+b中,k的取值进行变化,通过调节幅值的变等关系,使轮廓幅度的误差降值6%左右。

2 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对 人类文化的影响

文字处理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确立了不同的感官字体。通过处理技术中点阵字、向量字以及曲线字的演进,在产生文字边沿的锯齿、信息量的大小以及整体的外观形象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例如,文字边沿的锯齿的磨合,早期利用点阵字的处理技术,由于像素点偏振集中性强,使在文字的外边沿产生大量的像素集成点,在后期点成线的规划阶段时,各个像素点模糊性强,不能连成有效的整体部分。后来利用曲线式文字的处理技术,为文字处理的过渡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曲线成型的文字字模接近完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 OM,欢迎您的光临美的饱和度,利用一次曲线成型看轮廓,利用二次曲线对文字内部的勾画进行合理的调整,使文字整体的美观感受接近理想状态。原有文字处理技术出现的误差率非常大,并且文字成型版块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印刷处理上,文字的轮廓与内部结构之间的结构几乎相连,造成文字的辨别率差。

由于现有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处理文字的技术被淘汰,采用现代化计算机处理技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传统印刷处理上还是采用的是人工印刷,效率低、辨别率差、整体美感达不到人类的要求标准。但采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这种现象有大幅度的改善,其中包括文字的字样、辨识率、流线性、字符模块的版面都具有人性化的设置,字样包括宋体、楷体、微软雅黑、仿宋等,满足人们在计算机上处理文字的要求。

3 结语

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字处理技术的演化包括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革对文字处理技术都具有积极的一面。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技术满足了人类对字样的分析标准,扩宽了用户文字种类使用上的范围,对各种字体的字号、模块也可随意调整,这样的文字处理技术将会带来更多的发展前景。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2

一、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在已有的正方观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假设和部分会计原则产生冲击。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具有特殊性和短暂性。例如有观点提出,虚拟公司的临时性和构成不确定性冲击了会计主体假设。对于虚拟公司的运行管理,往往更关注关联各方主体的利益分配和费用分摊,为虚拟公司本身划定主体进行核算,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要。另外,非虚拟公司的经济组织,其组织规模和构成也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也会中止经营,只是较为平稳罢了。wwW.lw881.com真正将虚拟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开展核算,大多是特殊要求下的个案处理,事实上很少能见到以虚拟公司为会计主体的财务会计报告。

还有观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联机实时报告,冲击了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由于经济业务运行总要持续一定时间,会计信息系统对其的反映,总会产生时间差,会计信息系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实时报告误差较大,必须依靠会计分期报告来加以修正。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此外,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从未改变哪个国家业已确定的会计要素,也未改变会计程序和会计循环。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仍建立在复式记账法基础上,会计科目仍作为会计信息系统输入的基本经济数据元。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未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本质影响。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存储与输出分离方法对会计记录与报告“工艺”产生深层影响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会计软件,具体功能各异,但大多以账务处理模块为核心。并且账务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逻辑模型是趋同的,基本上以记账凭证文件和科目余额文件为数据存储元文件,按照手工环境下的会计账簿惯例性格式或者使用者特殊要求,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会计信息[2].计账簿数据文件是非元性数据,往往以临时文件形式存储,存储的数据与记账凭证文件相比,不具全面性,一般不是数据备份的对象文件。会计账簿具有非常强的“虚拟化”特征。这种模式得到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的认同,现已形成共识。

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流程有多种,其中科目汇总表处理流程似乎和上述计算机处理流程相同。仔细分辨,发现区别很大,执行上述计算机数据处理流程的会计软件,能够生成和手工环境下的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生成的总账相同的总账。严格讲,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数据处理逻辑模型与任何一种手工环境下的账务处理程序都不同。

进一步分析,发现二者在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关系上存在根本性差异。对于手工环境会计处理“工艺”,数据存储与信息输出是一体化的,二者无法分离,只要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一种信息格式,手工环境下的会计系统就要按照这种格式存储数据。一种会计信息输出格式必然决定一种会计信息存储格式,造成数据重复存储。会计信息格式越多,重复存储现象越严重。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按照数据库理论,数据存储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方式实现;数据输出根据应用要求,以外模式/模式映像和外模式/应用映像方式实现。二者有关联,但可以相互分离[3].上述计算机账务处理逻辑模型就是按照这种模式关系设计的,实现了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相互分离。会计数据按照唯一的结构存储,根据用户的多种应用要求,会计信息以多种方式输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账务处理层面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相互分离,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会计“工艺”的深层影响,也是根本影响。

数据存储和信息输出分离对传统会计簿记理论影响的一些具体表现如下:

1.会计账户类别的减少。传统的会计理论,将明细分类账账簿格式分为三大类,即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如果会计主体有外贸行为,上述分类要在引入非本位币后进行扩展。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会计软件,如用友、安易等软件,一般在初始化模块中,将账户格式(或称为科目格式)分为四种,即三栏式、复币式、数量金额式,数量复币式。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少了多栏式。会计软件并没有抛弃多栏账,而是将其列入账簿输出格式类别。之所以这样作,是考虑到多栏账与三栏账不同,仅涉及到输出格式的变化,并未引起存储格式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外模式/模式映像方式加以实现。会计软件初始化,本质上是解决数据存储问题,只需解决模式定义问题,无需解决外模式定义问题。至于账簿信息输出,是外模式或者用户应用问题,亦无需在初始化阶段定义。

2.跨月记账的出现。所谓跨月记账,指在不结账前提下,非序时的进行记账,如先记3月账,然后再补记2月或者1月账。在会计实务中,能够让本月末的账项调整工作和下月初的收付款业务并行处理,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这种方式在手工环境情况下根本无法做到,究其原因,手工环境记账必须通过序时手段记录,以保证信息以序时方式输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下,由于数据存储与输出是相互分离,可以先用非序时手段存储记账凭证,后用序时手段输出账簿信息。

3.辅助核算数据的平行登记。目前市场主流会计软件,一般均提供往来、部门、项目等辅助核算功能。辅助核算功能,在会计实务中极有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支持会计管理工作。但手工环境处理以会计科目为元数字,会计科目是层次型数据,随经济业务与之共生的部门等辅助数据,与科目是平行关系,二者存在结构性差异,无法一体化登记并一体化输出,只能通过登记备查账进行规范化处理,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实际工作往往通过半平行半层次的混合方式处理,以缩减工作量,结果却使信息输出的独立性大打折扣,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会计管理功能的发挥。

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由于会计数据与信息输出可以分离,可以通过宽口径的模式定义,将会计科目层次特征数据和往来、部门、项目等平行特征数据以捆帮方式,平行存储在计算机文件中。然后根据管理需要,分别输出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等分类信息。并且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灵活性,可以打破原有的层次关系逆向输出,以“会计科目——往来(部门、项目)”层次或者“往来(部门、项目)——会计科目”方式输出,以满足个性化的管理需求,有力支持了会计管理活动。

4.记账凭证类型与记账凭证电子格式的分离。在手工环境下,分步进行记账工作,对记账凭证进行分类,将特定的记账凭证格式与相应的记账凭证类型相对应,以减少记账凭证的积压和等待时间,流畅流程,提高效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下,记账工作可以采用实时或者批处理方式进行,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积压问题。单从这一点,记账凭证分类已无必要。为了保留传统会计工作习惯,主流软件仍设计了记账凭证分类功能。但在处理方式上发生变化,认为不同格式的记账凭证,会计数据属性没有区别,不涉及存储格式变化,仅涉及输出界面的变化。记账凭证类型是模式和外模式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是应用问题。记账凭证电子格式与相应记账凭证类型可以是多对一关系。同一个类型的记账凭证,可根据用户习惯灵活加以选择,可以套用多种电子格式。

5.记账凭证可转化为普通日记账。我国账务处理程序与西方有所不同,从登记记账凭证开始账务处理程序,目前主流会计软件也是按照这种模式设计的。但现在很多主流软件按照存储与输出分离的原理,已经设计了以表格形式查询记账凭证的功能,表格形式的记账凭证实际上就是普通日记账。

综上所述,计算机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都源于数据存储结构与信息输出形式的分离化处理。已经成为计算机会计不能简单模仿手工会计的理论基础。由于分离关系的多样性,使得各种会计软件功能上的微观差异较大,对会计软件的通用性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及时加以规范。建议有关部门跟踪这种变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现有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并在适当的时候,出台“计算机会计具体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

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导言10.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3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应用

伴随着办公自动化深入性建设,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其中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效果。办公自动化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理论角度对于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企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将重点放在办公效率提升上面,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企业建设内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办公效率的提升。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工作,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信息,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办公效率也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型发展趋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成本的需求,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效率。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企业在现代化建设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性作用。

2 k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作用及应用

2.1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作用

2.1.1 改善企业办公环境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内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办公整体环境,推动办公智能化及现代化建设,企业对于人力资源上面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办公自动化在信息整合及分析上面所具有的能力,最大程度提高为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于工作效率及质量的需求。

2.1.2 提高办公信息化处理性能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内应用,信息搜索效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企业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是还应用原有信息搜索方法,无法充分利用企业在信息资源,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信息搜索效率及精确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数据库,逐渐推动信息规范化及标准化管理。

2.1.3 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这样企业在管理上面所需要的成本也就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对于办公流程进行简化,办公区域也能够得到有效拓宽.

2.2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之后,所具有的优势展现在多个层面上面,技术应用在不同方面,所起到的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体背景之下,企业在办公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较大挑战,提高信息处理质量与效率对于企业运营而言十分关键。企业为了能够提高办公效率与质量,应该提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视程度,例如wed.2.0软件在应用之后,能够有效对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内容及有关服务进行提升,整个办公安全系数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2.2.1 文字处理技术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文字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文字处理上面效率与质量相对而言较高,文字编辑也更加便捷,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文字处理上面所具有的优势,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办公效率与质量。文字处理应该是办公自动化内的基础性内容,文字处理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到针对性软件,在应用编辑软件之后,文字格式及编辑效率较高,整个文章内容也能够得到有效美化。

2.2.2 数据处理技术

办公自动化建设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质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之后,就需要能够对于数据有效处理。企业在每天办公中都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对于数据信息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电子表格在应用过程中办公效率显著提高。数字表格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展示更加直观及形象,直观展现出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3 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趋势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内应用,可是说是企业办公自动化建设的主要发展趋势,企业办公逐渐趋于无线办公建设。网络技术在企业办公内应用,能够有效对于办公流程进行简化,企业信息安全水平也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移动设备与计算机技术在共同应用之后,移动办公自动化发展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内应用,其中视频技术也会成为主要趋势之一。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对于数据进行压缩,进而让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工作人员通过开展视频会议进行企业运营建设,这样企业工作效率及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将办公交互目标落实。与此同时,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内全面应用,办公智能化建设变成现实。

4 结论

简而言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建设内所起到的作用越加重要,只有提高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视程度,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优势,推动办公自动化建设进程。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于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应用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伟.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20):180-181.

[2]周丽丽.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15):54.

[3]常学洲,朱之红.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2014(02):93-94.

[4]邱亚琴,翟廷举.试析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信息化处理技术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6(03):43-44.

[5]徐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5(15):6.

作者简介

闫岩(1979-),女,辽宁省抚顺市人。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4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审计;内部控制

一、绪论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也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物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型网络化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作为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处理过程的改变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对操作权限的限制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工作影响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前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审计和会计面临巨变环境的一致性,特别是两者的联系,使会计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直接导致审计的重大变革。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一)审计线索的改变

由于会计实行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的审计线索在电算化系统中将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手工系统中,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为了能有效地审计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审计需求,要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有些系统中的暂存文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要被删掉。如果审计需要查这些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询。

(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改变

国际上近代的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会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手工会计系统原有的内容控制已不能适应电子数据处理的新特点,不能有效地降低电算化会计系统特有的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表的第3号审计准则概论指出:“如果客户在其会计系统中使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无论应用是简单的带是复杂的,审计员都要充分地了解整个系统,使得能识别和评价系统的基本会计控制的特点。在包括较复杂的电子数据处理应用的情况下,审计员在执行必要的审计方案中将要就应用专业化的电子数据处理的专门知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内部控制变化了,审计人员必然研究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掌握其审查方法。对程序控制,审计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对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影响,并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三)审计内容的改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却发生了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则计算机只会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有关会计事项,系统就可能被人不知鬼不觉地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企业的财物。系统的处理是否合规、合法、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直接关系。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当一个系统已经完成并投用后,再对它进行改进,比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进行困难得多,费用昂贵得多。因此,除要对投用后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处,还应提倡在系统的设计、开发阶段,应有审计人员参与进行事前和事中的审计。

(四)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线索内容控制、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高了。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因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进行审计;不懂得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识别和审其内部控制;不懂得使有计算机而无法对计算机进行审查或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会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会计从手工处理到电算化处理,表面上看是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变化,但实质上它影响了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手工会计系统下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最初起源于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的范围得到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手段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时省力;在数据传输方面,更方便;账簿的概念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点。

(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各有关人员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规定了操作密码设置及操作流程中的具体实施细则。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保证了有关设备的保养,确定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在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都作了规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规定了档案内容,保管人员及权限,管理方法及要点等。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幺艳.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2006(1).

2、卲春.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6(3).

3、孙红侠.浅谈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1).

4、刘全贵,杨敏.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山东机械,2005(6).

5、唐文化.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6、房琳琳.试论财务软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J].现代会计,2001(3).

7、仲晓峰等.中国软件企业的融资机制[J].国际财务与会计,2000(6).

8、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S].1994-06-30.

9、杨秀荣.网络会计的发展规律及前景[J].人大复印资料(经济类),2003.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5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09-01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背景时代已经到来,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平时所应用的技术软件都于大数据有着重要的关系。大数据可以做好网络计算机信息的处理与管理工作,只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保证计算机信息的处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大数据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概述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实现了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中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数量也逐渐增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管理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社会的发展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大数据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对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存储、使用,满足计算机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大数据具有规模较大结构多样化,可以对视频、文字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将其中的信息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供给计算机用户使用。在这个大数据的背景时代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将原有的处理方式创新、完善,提高信息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做好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应用工作,保证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通过统一的形式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个企业的办公管理中,可以满足计算机用户的使用需求,并提高信息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2]。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在这个大数据的背景时代下,大数据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数据信息的使用安全,并数据信息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大数据时代下常见的计算机处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数据获取技术

EEP WEB数据获取技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的动态变化体现出来,保证数据信息的科学性与稳定性[3]。另外,该技术在实际使用期间有着分布性和访问特殊的特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数据信息,之后再将数据信息整合,只有这才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质量。

(二)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

GFS技术在实际应用期间可以将计算机数据信息通过分布式的形式进行存储。而GFS技术在实际使用期g是以BIM技术为基础进行操作,并通过行列混合的形式进行存储,只有这样才能数据信息的使用量,提高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时间。总之,该数据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减少计算机用户对数据信息的查询时间,将计算机中的磁盘进行合理利用,减少数据信息在磁盘中的占据比例,减少磁盘空间。另外,该激素和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数据信息的存储与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三)数据高校检索技术

在这个大数据的背景时代下,要想做好海量数据的检索工作就可以通过BIGTABLE技术进行操作。该技术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按照指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根据检索出来的结果将数据结构以一个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计算机用户使用需求[4]。另外,在使用该技术时,还可以将检索出来的数据信息中副本创作出对应的检索印表,供给计算机用户观看,方便工作人员观看。该技术还可以将数据信息中最优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

(四)信息数据的挖掘技术

在数据计算机数据挖掘期间,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形式进行数据挖掘。另外在对数据挖掘期间还可以通过排序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全方面分析、检索,并将数据信息中的本文特征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挖掘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信息处理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各个领域快速发展。现阶段,为苹果计算机网络架构主要以软硬件设备为主,具有较高的局限性[5]。其在实际应用期间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并逐渐朝着云计算技术发展。

总结:在这个大数据的背景时代下,大数据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信息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满足计算机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冶栋玉,曹娟.浅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6,(04):112.

[2] 严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3] 张轲.“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01):126-127.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6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理论;会计事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财会电算化是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事务中,并对电子计算机加以利用的会计信息系统。财会电算化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以后,已经日臻成熟,财会电算化的应用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大大地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财会电算化作为会计理论的重要部分,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事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一)改变了会计核算手段和环境,对会计理论结构造成影响。会计电算化的使用不仅会对会计工作产生影响,也会对核算手段和工作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计算机对会计的影响是电子计算机对现代科学影响的一部分内容。许多学科在计算机的影响下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在许多研究方法中,都会运用计算机来完成计算研究,计算机能为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便捷条件。财会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和会计结合的产物,财会电算化的出现给会计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内容,对会计理论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手工记账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可靠性较差,在信息开发和处理方面还打不到一定的要求。而在财会电算化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为会计处理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

(二)促进会计职能的发展。财会电算化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的内在职能增加,财会电算化的使用,使会计核算和信息分析工作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可以利用财会电算化来完成手工无法完成的工作。使会计人员能够利用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经营管理,更好的完成会计工作。财会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方法,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改善了会计核算质量,是会计核算的内容扩大。财会电算化可以增加会计的监督职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会计的自身发展促使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增加,使会计在决策、考核、计划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扩大了会计对象。传统的手工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工序比较复杂且处理的能力有限,手工处理不能有效地将经济信息进行综合。财会电算化的应用使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使会计信息和经济信息充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为经济活动服务。财会电算化的使用,有效地扩大了会计的对象,使会计对象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财会电算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核算流程的影响。在会计实务中,传统的核算方法是利用手工进行的,根据原始凭证来记账和登记,这种方式工序复杂,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在使用财会电算化以后,从记账凭证到凭证输入都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由于财务电算化不需要编制科目汇总表,也不用进行账目核对,只需要输入正确凭证并进行控制。财会电算化不仅能够减少会计人员的负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改善会计核算流程。

(二)对核算质量的影响。财务电算化在企业应用中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信息的及时性、可比性和真实性等都会受到财务电算化的影响,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所有程序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能够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整,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三)对会计方法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通过对财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使会计核算和信息分析工作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利用计算机的特点来处理手工记账不能解决的问题,财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会计工作。

(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在传统的手工方式下,会计信息受到各种制度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财务电算化的引用改变了内部控制形式,传统的手工控制措施已经不能再次利用;财务电算化改变了内部控制的内容,这种形式使内部控制和会计工作的内容增多;财务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内部控制的重点,更加注重对人员处理、数据输入、信息输入等方面的控制。

三、财会电算化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对办法

在许多企业和单位中,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财会电算化缺乏一定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财会电算化的重要性,这就会影响财会电算化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政府应该做好财会电算化的推广工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服务财会电算化;在会计电算化使用的过程中,许多人员对电算化技术不能很好的运用,这就需要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使财会电算化工作能够有效开展。

四、总结

财会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改变了原有手工会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财会电算化的利用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会计工作作出最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财会电算化的分析,了解到财会电算化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有所应用。财务电算化的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也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智光.浅谈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理论的冲击[J].交通财会,2001(5).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7

一、 电子文件的特征

电子文件在某些特征上与纸质文件有很大的区别。要管理好电子文件就必须了解其的特征。综合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电子文件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

1、 电子文件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中产生和处理的,其信息形态是数字化的,人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由文字、图形等构成的电子形态只不过是电子文件的某种输出形式而已。而在计算机内部,无论是传输还是存储等处理,电子文件均是以数字编码的形式存在的。

计算机录入汉字的方法有多种,首先是输入时对汉字进行计算机的外码转换。可以用汉语拼音等外码录入汉字。计算机接收了其个别汉字外码之后,接着把外码代表的汉字用计算机内码记录下来。计算机内码是以16位二进制数字表示的。计算机内进行文件信息的存储、传输等处理就是对这些内码的处理。只有当需要将文件输出时,才将其汉字内码所对应的字形点阵。也就是字模,以及众多字模按格式组成文章在屏幕或打印机上输出。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文件信息数据还可以包括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

电子文件从一个载体复制到另一个载体,实质上是在计算机内进行信号的传输处理。只要技术方法得当,就可以完全恢复到与原信号一样。

2、 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各种处理均是在计算机等设备的支持下完成的,离开计算机等设备,电子文件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其对设备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字编码,二是硬件,三是软件,四是技术设备更新,五是加密。

电子文件的运作、管理是建立在一套标准化体系之上的,其严格程度和对系统性的要求,均远远超过纸质文件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和熟悉电子文件的标准化体系,是保证电子文件妥善归档的重要前提。

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标准化问题解决得好一些,但对记录载体的交换问题仍然很多。出于安全保密上的考虑还常常通过特殊的软、硬设备人为地进行复杂而独特的编码加密或信息拆分处理,使需要保密的电子文件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读取。计算机更新换代很快,常常只能隔代兼容,对于需要长期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来说,设备依赖性造成的问题会更加严重。

3、 电子文件的非直读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数字编码记录于载体上肉眼无法分辨,例如一张容量可达600MB-4000MB的光盘,刻写激光斑点的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毫米,可存35万张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见光盘上的记录痕迹,也不可能读懂那些小点表示的是什么。另外,载体上的数字信息往往进行了压缩编码、加密等处理,即使有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是不能读取其内容的。以上种种因素均决定了电子文件载体的非直读性。

4、 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其信息存储于载体上的位置及分布情况,纸质文件的信息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是一致的,而且是直观的。电子文件的信息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往往是不一致的,同一份子文件中的正文、图形、批示、附件等可以不要载体上连续存放,甚至可以存放在不同载体上,而不影响其正常地显示输出。在电子文件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其物理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而其逻辑结构却可以保持不变。电子文件的逻辑结构通常也是需要专门的信息予以描述,当然这些信息可能是隐含的,无特殊需要而不显示出来。正是由于这种原因,电子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之间关系是很复杂的。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如何保持其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复杂关系,是保证电子文件不被坡坏而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之一。

元素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对于纸质文件来说,元数据往往直接体现在其形态上,如一份印好的文件,纸上的文字、图形排列及格式等。电子文件的这种元数据必须特意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此外,纸质文件由于在传递和处理过程中离不开行政部门的实际往来和人工办理各种手续,由其生成和运作的背景信息也就自然地记录在文件上了。电子文件的运作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行政背景关系的信息可能存放在其他地方。如不特意提供或补充这些元数据或背景信息,就可能给电子文件的运作和归档带来问题。

5、 电子文件的存放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化的,甚至可以从一个载体转换到另一个载体,其内容信息却不发生任何变化。同样,还可以通过网络传给远方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者。在一些对保密有特殊要求的网络中,还采取把电子文件分解后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传递,存放在不同地点的不同设备上,只是在需要时临时把文件装配起来。这些情况,不仅造成电子文件与载体的分离性,也使长期处于共享计算机网络资源环境的使用者淡漠了对电子文件存储于哪台计算机、哪个载体以及什么位置的关系。这个特征给电子文件的保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档案学的基本理论。上个世纪40年代初, 在美国出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1950年8月,英国罗吉尔。艾利斯教授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文件生命划分的“三阶段理论”(即文件的现行、休眠或暂时保存、销毁或永久保存),标志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诞生。此后,经过欧美国家的一些档案学者的进一步探索,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得到定型,并为国际档案界所接受。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电子文件开始大量涌现。由于电子文件具有与纸质文件许多不同的特点,于是档案学界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连续性理论来支持电子文件管理。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过渡

一、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不仅缩短了财务数据处理的时间,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一方面其为财务部门配置的网络设备,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促进了相关软件行业的成长,为会计信息化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软件基础。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还未实现其他部门的充分融合,缺少信息共享的机制等,由此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就成了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技术为手段,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为理论基础,对企业经济过程进行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记录、反映、核算和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的经济活动。它是由计算机系统、会计系统、程序系统与会计人员等组成的人机结合的信息系统。

2、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学发展的新阶段,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坚实丰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除会计的基本理论外,还吸取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基本理论,是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它把会计人员和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同时它又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主要是紧急结合企业管理系统目标的控制优化出发,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的加工、传递、存储和利用,把核算和管理结合为一体,有效地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使企业获得最佳效益。其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职能,实现对再生产过程和经济效益的预决策控制。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特性,再借助于现代经济数学方法,可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分析,进行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及会计分析。由于能实时采集、传输、处理经济活动中任何一时间断面的经济数据,可连续取得经济活动中的动态、静态信息,将其与预测、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将结果反馈于经济活动过程,以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正常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事中控制、事前预决策,这是手工会计系统完全无法实现的,从而真正实现了会计管理职能。最后具有全新的工作程式。传统会计工作程式是:收集原始凭证或制作原始凭证,分析业务性质,根据会计制度和记账规则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计算成本、结账、编制报表等。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式是: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直接进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经业务性质识别、分类后,生成会计凭证记录,输出记账凭证,经审核后,生成会计主文件数据库,可据此输出成本、报表等资料。在这种工作程式下,会计工作组织机构也相应地改变了,手工会计系统内部工作岗位已变为数据录入、审核及系统维护等新的岗位。内部控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1、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对现有的会计处理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分析和储存,同时给用户提供会计信息核算和信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主要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简言之,会计信息化就是以会计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同理,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人事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生产信息系统是以生产数据为处理对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2、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首先是数据处理更加便捷,主要操作是输入记账凭证,其他的记账、结账和编制财务报表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只要输入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一定是正确的,不必进行相互核对,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其次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要求较高。会计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管理信息系统其他任何子系统的数据都要求更准确,例如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之间、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之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都必须完全相等,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额。最后数据结构较为复杂。会计信息化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五个方面进行的,这五个方面又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既有呈现层次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又有呈现网状结构的数据内容。数据的增减又呈现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所以数据结构十分复杂。

三、会计电算化现存不足分析

(一)知识结构合理性不足

当前,很多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还严重不足,即便是有的会计人员具备的知识与理论能服务于手工核算工作的开展,但是电算化对其的要求则要求更高,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会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设备的运维技术知识。但是很多会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然而在计算机技术知识方面则十分缺乏,所以在计算机处理中往往难以完成各种会计核算任务。而且在会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虽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知识,但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又相对低下,而这就使得双方的沟通和协调不当,即便是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升级的今天,其会计功能始终徘徊不前。

(二)保密意识差

安全性问题是会计核算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如果硬件存在故障,软件被病毒供给之后,各种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而且随着数据资料在存储介质方面的变化,加上资料没有及时的打印或备份,只要发生故障,就可能因此导致损失较为严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自身的保密意识较差,例如在操作权限设置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在操作管理方面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防毒、防黑客方面的工作不足,经常会导致系统崩溃以及网络瘫痪的情况出现。

(三)软件技术水平低

当前,有的数据库系统在功能上面难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会计软件方面,虽然很多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选用了数据库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往往属于小型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其不仅功能薄弱,而且主要服务的是单客户,所以对于多用户的并发使用显然不足,加上其功能的单一性导致了其自身的适应性较差。而且很多会计软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所以专业的企业会计软件很少,而企业又在不断的发展,企业在软件技术方面的投资不足势必会导致整个软件技术水平低下。

(四)政策法规滞后

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是手工核算,而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不管是账户设置,还是账户登记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会计工作的组织与会计系统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和方法均发生了变化,所以应结合会计电算化特点,完善当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因为财务会计制度滞后已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四、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途径

(一)提高综合素质

为确保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应加强对其的培养,强化信息化教育方面,鼓励高校设立有关信息化的专业,培养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人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积极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早日建立起技术硬、素质高,符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此外,还要注意人才的层次的培养以及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

(二)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既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又需要企业的领导和管理者决策上的支持。因此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社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企业领导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充分发挥财务软件的功能,加强对员工全面的信息化的培训,使得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出有用的信息。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既需要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又需要企业贯彻信息化理念,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数据在企业内外部间共享、流通,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职能。因此企业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财务、生产一体化,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四)完善企业整体的信息化系统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综合企业人、物、财的情况,制定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一步一步稳定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着手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并梳理出今后企业的管理发展方向,按照实务与效益互利、先局部后总体的原则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这样才能优化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前面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加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功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而且合理配置了财务资源,对于降低企业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信息处理能力、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同信息职能间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也成为了可能,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深入研究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积极迎接新的挑战,才能为企业的继续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凯新.“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年第29期

[2]武鹏熙.“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3年第08期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9

 

关键词: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翻译 人工智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于此同时人们在快速信息检索、语言翻译、语音控制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将自然语言处理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文本、语音等方面已成为目前应用研究的一个关键。论文将从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基础出发,系统的论述它在语音和文本方面的广泛应用。  

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简介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产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它是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来对自然语言进行加工处理的一项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由于计算机严密规范的逻辑特性与自然语言的灵活多变使得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较复杂。通过多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处理过程可归纳为:语言形式化描述、处理算法设计、处理算法实现和评估。其中,语言形式化描述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自身规律进行研究,进而采用数学的方法将其描述出来,以便于计算机处理,也可认为是对自然语言进行数学建模。处理的算法设计就是将数学形式化描述的语言变换为计算机可操作、控制的对象。处理算法实现和评估就是通过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将算法实现出来,并对其性能和功能进行评估。它主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学(主要是建模)、统计学、语言学等多个方面。  

三、智能应用  

通过多年的研究,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它主要被应用于文本和语音两个方面。  

(一)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在文本方面的智能应用  

在文本方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主要应用在语言翻译、字符识别、文本信息过滤、信息检索与重组等方面。其中,语言自动翻译是一个十分重要并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项目。它涉及到计算机技术、数学建模技术、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等多个方面的学科。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在多个方面提升了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如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语言形态分析与歧义分析对翻译技术来说十分重要,可以很好的处理翻译中的多意现象和歧义问题,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字符识别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前景,它是模式识别的一个分支。字符识别的主要过程可分为预处理、识别以及后期处理。目前,字符识别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效果良好,但还存在识别不准确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就出在合理性上,其中后期处理就涉及到采用词义或语料库等对识别结果进行合理性验证,通过该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识别不准确的问题,当出现识别不准确、出现多个识别结果时可以通过合理性验证技术高效的过滤掉异常选项,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识别。目前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文本方面应用最广的就是文本检索。通过采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一方面能快速分析用户输入信息并进行准确理解为检索提供更加准确的关键词,并且可以扩展检索输入的范围,让其不仅仅局限在文本输入方面,如采用语音输入或基于图像的输入;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让用户获取的是更加有效、准确的信息而不是海量的信息源(如许多网页)。因为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文本重组技术相结合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检索的效果,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准确性。当然,还可以提高检索的效率。目前,在中文全文检索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效果良好。  

如果能进一步的研究自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将能实现信息的自动获取与重组,这样将能实现自动摘要生成、智能文本生成、文件自动分类与自动整理。若能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能实现文学规律探索、自动程序设计、智能决策等诸多方面的应用。这样可以减轻人类的工作强度,让我们从繁琐的基础工作中走出来,拥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从而能更加有效的推动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信息处理论文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管理意识

计算机在当前已得到了普及,不论是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还是生产与工作中都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传递信息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对大公司来说更是这样,其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更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在这种处境下,信息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丢失、泄露。接下来笔者将详细阐述信息管理技术。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概述

1.1计算机应用技术

使用计算机技术通常要以了解相关设备和程序为前提,只有在大致掌握其运行原理的情况下,才能精简计算机的使用流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如下三个特性。(1)易于使用。计算机的使用十分人性化,这也是相关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原因[1]。(2)整合需求。计算机在实际运用中会根据实际运用场景而产生不同的要求,各种各样的需求可以通过该技术满足。(3)信息共享性。计算机很大程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传递和使用资讯的频率极大,这对公司信息流通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2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行为旨在挖掘并使用信息[2]。计算机的普及标志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的使用和社会发展联系十分紧密,也对社会资源的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信息管理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性,这样才能根据实际运用满足具体需求。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对信息流通的限制将越来越小,各公司需要更敏锐捕捉市场信息,信息的读取和分析也会变得更加困难。同时,随着信息总量不断增加,各种理论的应用越发成熟,掌握信息对各公司来说越来越重要。

2计算机技术支持下信息管理手段应用的特性和优势

2.1特性

国内金融市场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猛,计算机技术也取得巨大的突破,计算机的功能也从原始的数值计算变成了如今的资讯传输和分析。计算机相关设备和程序易于操作,不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在公司工作中都可以很大程度提升效率。并且计算机软件有很强的兼容性,其运行环境支持各种语言的编写,能最大程度满足各种运用场景的要求。

2.2优势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信息管理有诸多便利,具体表现在下面几点:(1)简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休闲娱乐方面也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需求,广受好评;(2)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处理行为可以最大程度节省人力资源,达到降低公司运营成本的目的;(3)计算机技术在实现信息传递的同时,也能很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核心资料泄漏和丢失。

3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3.1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在形式不会局限在一种,存在多种传播方式。计算机对图文、语音或者视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解读,然后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非常广。

3.2存储方式的数字化

存储信息是记录信息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记录信息的方式[3]。各种信息以电磁或者光的形式进行传播、记录,这使得人们能更快进行信息传播和存储,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快。

4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所具有的价值

大量事实表明,只有在足够了解信息管理运行原理的前提下,才能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迈入信息时代后,信息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是满足人们需要的大趋势,其所能带来的优势将超乎想象。目前,已有部分意识超前的企业在公司内部将两者进行初步结合,所获取的优势十分可观。部分高校为了更方便存储和使用图书馆资源,也做了类似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二者整合在当前只止步于少数学校和少数企业,并没能得到更多的推广,可见仍有问题有待解决。这对我国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在科研方面需要不断向内挖掘、向外延伸,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的优势,让两者进一步互相渗透,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

5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5.1构建完备的管理系统

在公司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无法离开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和解读信息,使原本杂乱的信息更便于使用。在此环节,所能获取的信息种类和信息总量是基础条件,工作人员若能恰当处理可以为公司带来十分可观的收益,也能很好展现个人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但工作本身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处理过程中发生失误,就无法保障数据整理质量。在这一环节,完备的管理系统也必不可少,该系统支持各种运行环境,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将搜集到的信息按种类划分,视频、文字类信息占主体,而对这类信息的管理则更侧重于传输、存储的稳定性,尽可能避免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发生损耗或丢失,如果发生了类似的事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5.2强化人员信息管理意识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将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因此,人们在读取信息时也会形成自己的偏好,集中表现如下:人们对信息价值的判定会产生很大的区别,人们对不同类型信息的感知灵敏度也会有所不同。鉴于这点,人们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管理观念,对信息价值尽可能作出符合自身情况的客观判定,更好处理相关信息。且在管理机制的设立中要明确岗位划分,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员工之间的行为互不干涉、互不冲突,这样才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

5.3切实提高信息质量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论是种类还是总量都极大增加。在信息传播和读取过程中,重复冗余的信息在所难免。这一状况的发生会增加信息管理的工作量,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明确关键信息,延缓工作进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最终使得工作成果并不理想。所以资讯的初步筛选必不可少,尽可能删除繁杂无用的信息资源,让信息库更为精简有效。

6结语

总的来说,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互相渗透,可以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等各层面的需求,加快社会发展进程。所以,就国内发展现状来说,只有切实提高计算机相关技术,充分发挥其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翟晓旭.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优化整合[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4):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