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2:18:28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1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之后,我们也应当对最后的毕业论文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在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特将自己在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写成本文,供将要着手进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适于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这与一些“纯”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探讨研究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既关注组织机构,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管理”、“技术”两门包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既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又有“管理经济学”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

目录

众所周知,撰写毕业论文是各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在毕业之前最后的一项学习任务。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综合使用在学

院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讨论实践中的话题。它主要考查大家掌握知识、结合实际和表达的能力。 ............... 1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 2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所需资料

在确定了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核心。既然本专业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师”,那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在论文的“系统分析”内容部分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呢?因此,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准确分析一个单位的工作与业务,

就必须搜集该单位的相关工作资料,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规章及单据、报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材料可以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个单位,准确做出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将来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时,系统分析部分也是评委们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资料收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分析阶段。在后面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中,相关的资料也会为你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相关的参考书会成为重要的依据,书中汇集了众多程序方面的智慧成果,可以从中借鉴,丰富自己的信息系统。

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

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要用术语(不要用俗语)。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要有图号(按章编号:章-号)和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表号(按章编号:章-号)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文档

“软件=文档+程序集”——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软件,包括文档和程序两个部分,那么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学来讲,应当重点着手准备哪一部分呢?综合本专业的特点,同学们应当着重书写文档部分。

如前所述,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系统的分析能力,分析的成果就是文件——分析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必须准确表达绘制出来,它们可以说是单位工作的“照片”,是下一段论文设计、实施的基础,也是最后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绘制得“天衣无缝”,确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准确、布局合理、命名规范。否则,对于你的毕业论文成绩来讲“后果是严重的”。对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要强调大家多多关注文档,是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想尽早尽快地着手进行最后的程序开发,不注意前面的文档撰写。对此必须明确: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人的作坊式生产(黑客除外)。而这个开发软件的集体,包括分析、设计、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所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分析人员”,即要分析出系统应当“做什么”( What to do),写出文档。至于“怎么做”(How to do)那是程序员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这一点,就对这里所说的“着重文档”有所理解了。

整篇计算机毕业论文文档篇幅规模不能太低,基本上不能少于6000字,否则不容易将一个系统描述清楚,更不用说准确设计、实施了。这也是

前文提到“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定规模”的原因。

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络

在整个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对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进行交流、探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正、改进论文,确保文章的质量。

一些同学因为是业余学习,平日里工作繁忙,有时无法按时在约定的日期与指导教师见面,为此应采用其他方法与老师联络,如电话、传真、E-mail等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参加老师约定的见面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确保自己的毕业论文沿着合格正确的方向进行。

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论文成绩是很有发言权的,其中包括你平日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成绩。因此,不要给指导教师留下你对毕业论文漠不关心的印象。

比如个别学生只是在最后论文答辩的那一天才来见一见老师交毕业论文,这样的做法应当竭力避免。

正文结构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正文一般有8个部分,一般要求6千字。

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

2、需求分析。从用户角度来看,软件有哪些功能,处理那些数据和性能等;

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从专业角度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

4、具体的实现过程(用的控件、技巧和方法),从系统中截取图(少量);

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网站的特点)

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7、致谢;

8、参考文献。

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零碎提醒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2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有8个部分。1、概述或引言。这个部分相当于大纲,一般要求4-5千字,主要是对软件开发背景,使用的软件工具、环境,最后达到的效果,自我在里面的贡献等;2、需求分析。软件有哪些功能、模块,用的什么工具等;3、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主要是对里面每一部分的详细论述,使用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使用。详细的模块分析或遇到的难点是怎样解决的等;4、具体的实现过程;5、测试。介绍自己开发软件实际达到的效果;6、总结。介绍自己开发软件的体会,或自己开发的成果使用情况,有什么评价,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7、致谢;8、参考文献。另外,还可以加一个“附录”部分。正文只能有一个中心,其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例如有重要的代码、图表,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需要解释的等都可以放在附录部分。

案例1:《家装工程预算软件的开放》1、概述;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数据库设计;5、软件功能的实现;6、结论及改进;7、致谢;8、参考文献。

案例2:《经纬中天无线短信增值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放》1、引言;2、需求分析;3、设计方案论证和主要技术介绍;4、系统设计;5、编码实现;6、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7、结束语;8、致谢;9、参考文献。

答辩程序

答辩现场会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最核心部分的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达到优、良,个别考生没有通过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论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别人的软件为自己所用,老师一提问就能发现破绽;2、考生论得太简单,达不到工作量。这就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要求去作论文。

零碎提醒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体、实际,不能吹成通用的;

自考生考过全部课程后,最好能寻求实践机会。可以去应聘公司,真正参与一个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

论文不要上网抄,一定要自己做;

引用资料要有脚注;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3

 

毕业设计是所有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通过该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初步掌握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在设计态度、工程思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锻炼和提高,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毕业设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素质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学术水平和指导设计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1].尤其对于工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预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思想重视不够, 投入精力不足

 

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 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实习、顶岗或长升本(接本)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 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工作或接本为主, 而不是做毕业设计。

 

1.2 选题不恰当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 论文) 的前提, 我院制订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了选题的基本原则。

 

尽管如此, 但是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表现在:(1) 论文题目大多由指导教师给定,学生并不感兴趣, 因此更谈不上对题目的意义有比较深入的思考; (2) 论文题目与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一致。例如有的学生是软件方向的, 但指导教师指定的题目却是硬件方向的等等, 对于所用到的一些技术学生知之甚少; (3) 论文选题陈旧,图书管理系统题、学生管理系统等类似的题已经做了多少年了, 每年都在做, 又没有发展, 毫无创新性可言; (4) 选题脱离社会实践, 所使用的技术属于基本已经淘汰的技术, 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1.3 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指导强度大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 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而随着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扩招, 高校引入了大批的年轻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 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充满活力, 敢想敢干, 不足之处在于他们多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实际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不足, 而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 没有这些实践体会, 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 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 毕业设计过程缺乏监督

 

一般按惯例, 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见面两次, 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学生找工作、升本(接本)等特殊情况的影响, 很难坚持下来。学生缺乏主动性, 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 因此使得毕业设计的过程缺乏监督。

 

1.5 论文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我校对论文抄袭现象处置甚严, 这也是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 然而, 部分学生报着侥幸和偷懒心理, 往往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 重新组织加工, 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甚至一字不改, 原文照搬。

 

总的说来,目前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少了一点“规矩”,即使有规矩也是“老规矩”。对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及时的改革。

 

2.毕业设计(论文)的定位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一门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该专业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工程领域,是一个纵向较深,横向较广的复合性、综合性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接受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需能力的基本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首先具有教学与教育功能,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设计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强化工程意识,进行工程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经济意识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质,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检验。其次,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科研服务的社会功能。随着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的拓宽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评价,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怎样主动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使指导教师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管理人员知道怎样抓住实质问题管理到位,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有关应对措施

 

3.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如何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教育界关注的话题。笔者陋见, 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 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 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 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笔者今年指导的几个学生中, 也有个别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设计时敷衍了事, 做好毕业设计,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 从而端正了态度, 主动性大大提高。

 

3.2 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专题讲座

 

由于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毕业设计, 所以对如何进入状态, 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如何查阅资料, 如何分阶段完成, 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 如何对毕业论文的章节规划、内容安排和格式规范等知识缺乏认识, 因此在毕业设计之前有必要做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3 选题是关键, 鼓励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核心, 正确、恰当地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 应首先把好选题关。在我系首先原则上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少数课题比较大时, 可以分成几个小课题, 但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完成自己的课题,防止学生互相“帮忙”的发生。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经过教研室讨论、教研室主任审核、系主任批准。对于一些过易、任务过轻或所使用的是一些过时技术的题, 坚决要求进行重选。通过这些做法,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质量, 学生也反映良好。

 

开展学生毕业设计的一种新做法, 是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 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 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 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一方面, 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际工程设计和科研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 任务明确, 要求具体, 时间性强, 能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 便于用人单位和学生较早互相了解, 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早地进人工作角色。我系目前对于这种新的指导方式正进行尝试和摸索,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很受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2]

 

3.4 过程管理很重要

 

开题报告完成以后, 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 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 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 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3]

 

3.5 如何杜绝论文抄袭现象

 

论文抄袭是学术界十分不齿的行为,应当给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学生大多都是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一旦养成了抄袭的坏毛病,则日后对己对人都贻害无穷。一方面,应当将“对毕业论文抄袭进行严厉惩罚”写入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规范当中去,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可通过耐心教导,击溃学生的侥幸心理,让学生明白,抄袭的论文是无所遁形的。

 

3.6 改善评判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由两部分来衡量:

 

一是设计成果的质量, 包括软件的功能、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界面等部分组成, 可通过现场演示和答辩来评分;

 

二是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课题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分别按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评审评分标准采用“结构分”进行评定,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30%,评阅教师成绩占30%,答辩小组成绩占 40%

 

(1)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根据指导教师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工作量、工作态度、技术方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论文)质量、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

 

(2)评阅教师评阅成绩

 

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由两位熟悉相应课题内容的教师(可以是外聘教师)进行评阅,评阅评分标准从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学生工作水平以及论文撰写规范共同确定,每位评阅教师必须单独填写评阅表。

 

(3)答辩

 

成绩主要由答辩小组根据答辩评审评分标准从学生的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回答问题以及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中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85分)、良好(75分一84分)、中等(66 分一74分)、及格(60分一65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级分评定,其中优秀比例控制在 20%以内。[4]

 

总之,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扩招、学生就业、升本(或接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思想重视,重点在于制度保证,只有学校、教师、学生都加以重视, 做好各项制度保证, 才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水平。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4

在经过凡年的努力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之后,我们也应当对最后的毕业论文予以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在课程学习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特将自己在撰写计算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体会写成本文,供将要着手进行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的同学参考。

一、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着重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专业。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若按当前人才职位来讲,就是“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同学们对此应有准确的认识,和自己所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当符合这个角色定位。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适于进行“系统分析”的目的,这与一些“纯”计算机专业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探讨研究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也就是说既关注组织机构,又研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管理”、“技术”两门包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的专业课程中既有“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工具”,又有“管理经济学”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特点要求。

一般的讲,计算机毕业论文要求同学们做的工作是:运用生命周期方法(sdlc)开发建设一个信息系统。选题可自主决定。

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应满足这样的要求:

探讨管理信息系统(mis)学术领域内的课题

选题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展开论述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了解的内容,可以说是“了解什么就写什么”

尽量不要选择他人写过多次的题目

一般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是让同学们选择某一企业、机构等等,对其中的实际工作和业务进行分析,建设开发出一个适用于此单位的信息系统,由此生成的文档、程序就是你的计算机毕业论文。所以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上原则,选定适合自己的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与指导老师商讨后,最终确定选题。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所需资料

在确定了计算机毕业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了。此时收集相关的参考材料十分重要。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就是“分析单位、建设系统”。无论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参考材料来提供信息。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系统分析”是绝对的重点,也可以说是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核心。既然本专业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师”,那么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在论文的“系统分析”内容部分马马虎虎、漏洞百出呢?因此,为了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准确分析一个单位的工作与业务,就必须搜集该单位的相关工作资料,比如相关工作流程、制度、规章及单据、报表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材料可以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这个单位,准确做出分析。

由于“系统分析”是全文的重点,将来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时,系统分析部分也是评委们关注和考查的重点,因此这部分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资料收集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系统分析阶段。在后面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中,相关的资料也会为你的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有用的信息。比如在进行程序设计时,相关的参考书会成为重要的依据,书中汇集了众多程序方面的智慧成果,可以从中借鉴,丰富自己的信息系统。

三、计算机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用词准确

计算机毕业论文属于科技论文。文章应具备自己既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这样便于统一交流。从结构上看,整篇文章包括内容提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在正文中,应注意一些公认的格式规范,比如“图”的名称要写在图的下方,“表”的名称要写在表的上方,即“图下表上”原则;应注意一张图或表与其名称不能分开在两页上,应当保证整张图、表及名称打印在同一页;注意各段落开头空两格,行距要适当等等。

计算机毕业论文的用语应当准确规范。例如“数据流图”(dfd)不要写成“数据流程图”,这样的“笔误”会暴露出你概念不清。在答辩评委审阅时,看到你在文中连基本的格式、概念都不懂,十有八九会影响成绩。因此请同学们记住:书写毕业论文,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咬文嚼字”的过程。

四、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文档

“软件=文档+程序”——根据这个公式,同学们开发的信息系统——一个软件,包括文档和程序两个部分,那么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学来讲,应当重点着手准备哪一部分呢?综合本专业的特点,同学们应当着重书写文档部分。

如前所述,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主要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系统的分析能力,分析的成果就是文件——分析报告。特别重要的是其中的“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必须准确表达绘制出来,它们可以说是单位工作的“照片”,是下一段论文设计、实施的基础,也是最后论文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绘制得“天衣无缝”,确保图例符号正确、逐层分解准确、布局合理、命名规范。否则,对于你的毕业论文成绩来讲“后果是严重的”。对此同学们要特别注意。

之所以要强调大家多多关注文档,是因为总有一些同学几乎是“出自本能地”想尽早尽快地着手进行最后的程序开发,不注意前面的文档撰写。对此必须明确:现代的软件开发是一个集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两个人的作坊式生产(黑客除外)。而这个开发软件的集体,包括分析、设计、维护、管理等各方面的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所应当承担的角色是“分析人员”,即要分析出系统应当“做什么”( what to do),写出文档。至于“怎么做”(how to do)那是程序员的事情,而不是你的主要任务。明确了这一点,就对这里所说的“着重文档”有所理解了。

整篇计算机毕业论文文档篇幅规模不能太低,基本上不能少于15000字,否则不容易将一个系统描述清楚,更不用说准确设计、实施了。这也是前文提到“计算机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定规模”的原因。

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络

在整个计算机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联系,对自己毕业论文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进行交流、探讨,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修正、改进论文,确保文章的质量。

一些同学因为是业余学习,平日里工作繁忙,有时无法按时在约定的日期与指导教师见面,为此应采用其他方法与老师联络,如电话、传真、e-mail等等。而且要尽可能地参加老师约定的见面会。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探讨,确保自己的毕业论文沿着合格正确的方向进行。

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论文成绩是很有发言权的,其中包括你平日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成绩。因此,不要给指导教师留下你对毕业论文漠不关心的印象。

比如个别学生只是在最后论文答辩的那一天才来见一见老师交毕业论文,这样的做法应当竭力避免。

六、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

计算机毕业论文答辩,是面对面与评委们的交流,是评委们对同学们毕业论文的认定与评价,主要考核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说明能力。

同学们在参加答辩之前,应确保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按要求装订毕业论文、列写答辩提纲、制作展示挂图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参加答辩作好物质上的准备。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5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阶段,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查。因此做好本科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工程素质,对毕业生以后的就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二、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大体可以分为:理论、软件和硬件。实际上学生的毕业设计多是做软件或硬件的,做理论的不多,即使做理论也要求结合实际问题来进行编程验证。设计涉及的方面一般有:网页设计;网页编程;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络设计、搭建、调试和维护;网络安全;单片机及自动控制等。这些设计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包括软件开发方法、算法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如何通过这样的训练来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师资短缺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过快等因素的出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下降,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毕业设计就难以得到提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设计的选题不够合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质量的先决条件。每年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做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学生之所以选这些系统来做,也是因为这些系统的实现从技术上来讲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系统的实现方法在许多计算机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源代码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已经成型的论文也颇多,到时候学生可以把界面一换,就成了自己做的系统,把别人的论文稍加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论文。但这些题目毫无创新性可言,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帮助不大。

2.学生思想重视不够,投入精力不足

学生大多认为毕业设计仅是一种形式,对自己的正常毕业以及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没有丝毫影响,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和公司面试,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精力甚微。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往往都是临近答辩时,才匆匆忙忙,东拼西凑,草草完成,甚至出现严重的抄袭想象。以这种心态和这样的方式写出来的论文,质量当然也就难以得到保障。

3.指导教师的选择不当和责任感不强

由于计算机专业发展比较晚,具有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十分稀缺,计算机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没有这些实践体会,就很难理解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技术如何应用到生产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的目的认识不足,责任心欠缺,对学生疏于指导。学生本来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不足,再加上指导老师疏于管理,毕业设计质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4.对毕业设计的监管有所欠缺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监管不够到位,对指导老师的要求不够明确。检查是大多基于学生和指导老师填写的各种表格和文档,指导老师没有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起到监管和指导的作用,因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随之任之。这种方法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起不到监控的作用。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取决于指导老师的评定和答辩。由于本科生数量过多,答辩任务很重,导致答辩的时候,把关不严。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侥幸心理,觉得不好好做毕业设计也能通过。如此欠缺的监管制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自然不佳。

三、提高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毕业设计可以反映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解决。

1.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选择。第一,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第二,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第四,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第五,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选择自己实践中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

提高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措施应当是加强学生教育,使学生引起重视。其实多数高校和指导教师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都深有体会,但具体实施起来总觉得效果不如想象中好,关键是在于“循循善诱”几个字。要经过耐心教导,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任务,也是为了对自己四年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是对个人责任心的一次考验,从而端正了态度,主动性大大提高。在毕业设计之前做一些专门针对毕业设计如何开展的专题讲座。

3.加强过程监控,改革评价体系

通常学院对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所作的工作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监控。如果学生不是自己做的毕业设计,又在答辩前熟悉了别人给设计的东西,单从答辩环节有时很难看出。开题报告完成以后,就进入了漫长的实际设计过程。要增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机制,防止学生偷懒。其一,要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其二,可引入现在一些软件公司常用的做法,要求学生写周报,让学生每周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果或碰到的困难做一次记录。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时报佛脚,不做设计只写论文的情况发生,又使学生的整个设计过程都有案可查,增加了对毕业设计评分的合理性和公正性。这种过程监控实际上既对学生加强了管理,也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指导的力度。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需求分析报告的质量、系统设计报告的质量和中期检查的结果等均列入毕业设计评价之内。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6

1.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但仍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求。对于本科毕业论文,主要会用到Office办公软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PPT,Internet文献数据库,以及文献管理软件等。虽然各高校一般都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介绍MicrosoftWindows、Office软件、Internet的使用,但所授内容还不能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的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毕业生往往感到Word文档的编排非常的麻烦,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也给指导老师增添了不少指导负担。同样,Excel、PowerPoint、Internet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软件知识在已有课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如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1.2 计算机硬件设施不足

计算机资源不足严重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利用的计算机资源主要有三种:自有计算机,学校计算机,网吧计算机。对自有计算机而言,虽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电脑的拥有率已达到50%左右,但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电脑拥有率依然很低。对学校计算机而言,虽然各学校都建立有计算机房,但相比于庞大的学生群体,学校计算机依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且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学使用,学生的使用有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不得不求助于网吧,而网吧一般不安装OFFICE办公软件,更不会安装如AutoCAD这种专业软件,也无法访问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此同时,毕业论文的撰写时间比较集中,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完成,特别是临近答辩的几天里,几千毕业生需要计算机修订论文,计算机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因而,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常遇到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的情况。

1.3 计算机使用缺乏指导

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缺乏足够的指导。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大而教师数量增加缓慢,导致师生比偏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几千名学生的教学工作,往往由十多名教师来完成,师生比甚至高达1:250,很难说学生可以充分得到教师的指导在毕业论文进行阶段,也同样遇到师生比过高的问题,经常遇到一个老师同时指导十几名学生的现象,教师指导任务重,很难保证指导质量。

2.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计算机应用需求

2.1 WORD大型文档编排

毕业论文是一种较长的文档,编排难度相对较大般而言,毕业论文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页数一般在10页以上,编排的版式几乎与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书籍类似。这对于平时很少利用Word软件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重新学习Word的编排技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容易出现论文排版上的各种问题。

目前,文档编排软件很多,但一般采用Mi-crosoftWord完成.对于Word排版问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页面设置;②文字格式的设置;③样式的应用;④分节的设置;⑤页眉页脚的设置;⑥图表的绘制;⑦公式的录入;⑧自动生成目录。

2.2 Excel表、图与统计分析

对于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都会涉及插入图表,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除文科类论文较少涉及图表知识外,理工科、农科、医学等学科的大部分毕业论文,都会涉及图表的制作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图表的制作很是陌生,甚至不知道标准的图表要求是什么,因而做出来的图表不仅不美观,而且也不符合要求。Excel还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可靠,但不少同学不知道Excel具有统计学功能,更不会使用。他们往往采用手算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分析,耗时耗力,而且还容易出错。

图表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采用Excel,也可以采用更为专业的软件,如Origin制图、Sigmaplot制图、SAS统计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但以Excel更为方便。对于Execl图表与统计,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Excel表格的制作(特别是三线表的制作);②Excel图表的制作;③Excel函数与公式;④Excel统计分析工具。除此之外,也可以介绍Origin、Sigmaplot、SAS、SPSS等软件的使用。

文档演示毕业论文答辩时,_般采用PPT展示其研究课题。答辩过程主要包含两部分,学生陈述和老师提问。学生的自主陈述过程,不仅需要其精彩的陈述,更需要映衬陈述的多媒体展示。目前,大多数学生往往直接将论文内容粘贴到PPT当中,却不知如何精简和美化,结果导致PPT臃肿,条理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导致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PPT制作的技巧。

对于PPT的制作,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整体结构设计;②页面布局设计;③色彩搭配设计;④演讲内容提炼;⑤媒体元素设置;⑥动态效果设置;⑦播放策略。

2.4 INTERNET文献检索

Internet是获取科技信息非常方便的渠道。毕业论文的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他人研究成果的继续。因而在研究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文献资料主要分为两种资料: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是以期刊论文、会议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最先展示出来的,而这部分资料目前基本都被相关数据库所收录,存储在数据服务器上。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到所需要的资料。

对于Internet文献检索,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中文期刊数据库;②主要英文期刊数据库;③其它类型数据库(如: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等);④检索策略;⑤检索技巧。

2.5 ENDNOTE文献管理

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根据撰写需要,要对参考文献进行插入、移动、删除等各种管理操作。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般在20篇左右,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可达100篇以上,对于如此多的文献,如果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出错。通过专业的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参考文献进行处理。文献管理类软件有多种,如:医学文献王、风^-express、Endnote、Referencemanager、Notefirst等。不同软件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重点推荐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当然像Notefrst这种推出时间较短的国内免费软件,也有不错的口碑。

以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为例,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①参考文献格式标准;②创建End-note图书馆;③文献信息录入;④Word中使用文献格式模板设置;⑥高级应用。

3.本科毕业论文实践中的计算机应用指导

3.1 加强计算机教育课程建设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引入相关计算机教育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将Office办公软件引入到课程中,并要达到一定的应用水准。在《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中,可以引入Excel和SAS等软件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可以引入Internet的使用,数据库查询和Endnote软件等知识。在其它专业课程中,凡涉及到计算机内容的,也要尽可能进行上机训练,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讲解毕业论文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软件知识。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因此,学生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知识,并立即加以应用。除了现场的讲座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网上学习平台,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查询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

3.3 加强计算机硬件建设

加大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计算机机房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效率。根据学校人数和计算机使用的实际情况,合理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房的建设,增加计算机的台套数。其次,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适当延长计算机房的使用时间,提高计算机房的利用效率,减少计算机的非学习性占用。

3.4 加强指导老师的指导职责

制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考核体系,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督促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学校层次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的全面工作,同时要对计算机应用指导工作提出明确统_的要求,学院则有必要对学校的规定做出具体的安排和实施办法。

4.小结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本科四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大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计算机等课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大学生知识融合、实践应用、解决工程问题和自主发挥的一个主要时段,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缩小融合社会差距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1传统毕业设计评分模式

传统的毕业设计评分模式是学生通过毕业答辩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综合分给定成绩。这种做法的最大缺陷是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过程没有一个合理的、相对量化的、客观真实的评价,特别缺少过程评价。因此,建立一种新的、更加全面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而新建立的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不足。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冶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冶金工程本科专业的师资大多是由冶金机械专业和从其他院校新招募来的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和钢铁冶金专业的青年教师。这对于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如何进行融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如何有效开展冶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我们专业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和思考的问题。

2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自己多年来在校指导大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内学者已经发表的一些文献资料[1,2],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评价大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需要构建一个毕业设计多维度评价积分体系,主要由指导教师、交叉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评定的分值,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累积后获得的综合成绩。

2.1评分标准

无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交叉指导教师和毕业答辩教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评分子项的含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是客观评价的基本保障,为此编制了评分标准细则,详细规定各细目的权重系数、具体考查要点和评分标准。这样评价教师有了统一的标准,使不同答辩小组的同学获得的成绩差异性较小。

2.2指导教师评价

指导教师和学生平时见面交流最多,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功底、日常工作基本态度、出勤率、图形实际表达能力、外语翻译的知识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毕业设计日志、完成任务的基本态度和质量有着较全面的了解。因此,针对这些内容加以评价。相对文献[1]的评价标准降低了整个成绩的占比。

2.3交叉指导老师评价

交叉指导老师设立的原因是:师资大多是由冶金机械专业、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及钢铁冶金专业的青年教师。这对于指导学生掌握有关冶金工程方面的毕业设计不够全面。采用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交叉指导,会更好地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的优势,对毕业设计会有良好的全面的指导作用。如甲乙两个设计小组,一个由冶金机械专业的教师指导,另一个由钢铁冶金专业的教师指导,两组搭配,交叉指导。因此,交叉指导老师评价内容和指导老师评价内容相类似。

2.4评阅教师评价

评阅教师看到的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最终结果,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写出评语。主要对照学生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来看其完成情况、计算说明书分析论证的正确性、计算机及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无独立见解和工程背景、说明书中图表公式的规范性、图面质量和图形表达能力、毕业设计日志书写的认真程度等进行评价。

2.5答辩教师评价

答辩教师在毕业设计答辩时,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说明书的基本介绍、就其语言表达能力、说明书图表公式的规范性、图面质量和正确性、在答辩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有无独立见解和工程实用价值、以及综合训练(理论结合实际、文献资料收集与应用、计算机绘图技术、计算机商业软件使用情况(三维建模、数值模拟、曲线回归等)、手工绘图水平、成本核算等)情况等加以评价。基于上述看法,分别设计出了各评价教师对不同子项的评价成绩占比。关于指导教师和交叉指导教师的打分内容应该更加具体。评阅教师打分点为:毕业设计整体完成情况,计算的正确性,独立完成情况,计算机能力和翻译能力,文字语言表述能力及其排版的规范性等内容。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为:能用计算机进行绘制二维图或三维图、实验数据曲线回归、建模等操作;使用计算机对设计说明书进行文档录入、表格绘制和排版打印等能力。综上所述,考虑评价教师的侧重和所处角色,成绩评价教师所占权重比例为:指导教师占比25%、交叉指导教师25%、评阅教师占比20%,答辩教师占比30%,这四部分成绩为学生毕业设计综合成绩。

3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2015年~2018年期间在冶金工程专业2011级~2014级九个班的应用实践,建立了毕业设计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尽管冶金工程专业和其他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略有不同,不仅有工艺计算,而且也有大量的工程图纸的绘制,但毕业设计评价的标准大体相当。2)本次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体系中增加了交叉指导教师评价内容,不仅可以发挥不同专业教师的特长,而且增加了成绩评价的多样性和公平性。3)在指导教师、交叉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价子项里增加了毕业设计日志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做毕业设计日志可以锻炼他们整体规划能力、记事表述能力、方案设计正确记录能力、草图绘制能力、督促定期完成阶段性任务的能力、以及说明书里无法体现的过程记录。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虽然涉及原料工艺、炼铁工艺、炼钢工艺以及对应的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将其按照上述细目分类进行评价,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公平。

参考文献:

[1]叶爱芳,龙红明,李家新,王平,樊友奇.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冶金教育,2011,16(3):57-59.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770-03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各学科之中,计算机专业已连续几年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之一;而2012年“就业报告”中计算机类部分专业已被列为就业红牌警告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形势业已异常严峻。虽然2009-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在逐年上升,但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高职高专专业中,计算机专业是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不过,高职高专毕业生中2010届较2009届薪资增长较快的职业前两位是计算机程序员(月增幅33%)和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师、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也是200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薪资较高的职业之一。[1]这些数据一方面反映出近十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专业人数增量较大,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加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另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应当看到,高职院校计算机人才与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该文结合计算机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从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并就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特性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微观层面界定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考虑人才的高等层次、职业能力、技术类型、就业的基层性和一线性等。[2]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基本素养,体现在职业技能、继续学习能力、理解交流能力、意志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时,要考虑其以下特性:

1.1 社会的适应性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在各学科中最快,特别是硬件的更新和软件的应用领域。IT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的开发经验、进入企业马上或是稍加指导就能独立工作。普通中小型非IT企业不会因为某个小系统或技术升级而引进新的人才。因此,要求所选用的人才一专多能。这要求针对性地培养高职生在计算机应用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适应工作的专业技能,能达到初次就业。

1.2 行业的服务性

在大部分企业中,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系统应用,都要求从业者除了要考虑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因素外,更多地需要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管理和经济等因素。了解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贯彻面向最终用户的原则,建立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操作简单直观,易于学习掌握。这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有效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写程序这项工作可以由技术蓝领担任。

1.3 行为的自律性

IT职业者掌握着公司大量的技术资料和信息,有机会接触客户的内部信息甚至个人隐私等,如果职业道德素质差,将对公司及客户造成危害。为此,IT员工应遵守职业道德,运用各种自主、自律手段,实现自我管理,为公司及客户保密。这要求毕业生对公司忠诚、对工作敬业。

1.4团队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信息快速膨胀,IT技术飞速发展,个人作坊式的操作已无法满足现代软硬件的推陈出新。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须由各层面分工不同的人员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最终形成集体的结晶。这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从业的实践锻炼,一个人的职业基本素养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和保证。[3]

2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据调查,毕业三年的高职学生普遍认为母校对事业和生活帮助最大的前3位活动是基础知识面的扩展、人生观的建立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9%的毕业生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4]可见,加强教学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已经成为毕业生对教学最主要的需求。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水平远低于岗位工作要求的水平。在沟通能力、积极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能力等方面都未达到岗位要求的满意度。具体表现为:

1) 知识面狭窄,责任心较差,不能吃苦耐劳,职业素养“内在性”欠佳。

高职学生由于职业基本素养“内在性”欠佳,导致在就业市场、工作岗位中在同等条件下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职业素养“内在性”的提高。毕业生责任感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和配合意识,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够,缺乏应有的诚信,参加工作随意毁约现象普遍存在(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44%),造成了部分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持排斥态度。

2) 专业理论不扎实,实践技能相对欠缺,经验不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虽然现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把实习实训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但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或因经费、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无法提供满足教学所需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造成学生所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培养目标存有差距,在就业时体现不出实际动手能力的优势。而部分学生存在混文凭的想法,既不加强理论课的学习,也不认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造成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都弱。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实力,或是初次就业后很快遭淘汰。[5]

3 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质量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情况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生差距缩小,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半年后的就业率和月薪增长上强于本科生的表现。[6]这主要在于高职高专重在技能方面的培养,且多为紧缺型人才。可见,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依然有很多就业机会,只是从事相应职业的门槛变高。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最好能一专多能,有实际操作项目的经验。要满足这些要求,除了学生自身努力外,还需要高职院校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3.1 立足市场,细化计算机专业及方向

高职院校应整体规划专业发展,在设置专业时紧密联系企业和职业界(尤其是生源萎缩的计算机专业),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明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针对一定职业范围及就业岗位需要,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以本岗位所具备的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以满足社会和产业界对培养对象的基本要求。[7]如中华英才网、智联等招聘网站,网络工程师等相关职位常年处于招聘热门职位;一些IT公司在诸如底层图像素材制作、电子地图制作等方面,也需要操作技能相对较强的高职毕业生。我院现在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并将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细分为动漫方向和虚拟现实方向,将计算机信息管理细化为软件开发方向。毕业生可分别从事动画、广告、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合成等;游戏美术动画设计、影视制作、虚拟现实制作等;软件开发与设计;网页设计及创意、网站开发及维护等工作。当然,专业细化固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专“精”于一个方向,但不可忽略学生“一专多能”的培养。

3.2 立足职业素养培养,建立“三级三线”课程体系

结合目前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打破以往的学科壁垒,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以“三级三线”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素养渗透三级课程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企业实践三线,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如继续学习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必修的方法论课、工具课来进行。方法论课程有政治理论等,工具课有外语、计算机应用、数学等基础课程。表达交流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写作、演讲等人文选修课和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加以进行。开设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及心理咨询等活动,增强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8]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园隐性课程,也可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经常性的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可行的、需团队共同完成的任务,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紧跟社会需求开设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的第一职业能力,因为这代表的是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质量和初入职场的忠诚度。选用课程时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突出主干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按“双证”的标准组织教学,建立实用、适用、高效的课程体系。[9]例如我院在计算机专业动漫方向开设Photoshop、Maya、影视后期等课程;虚拟现实方向开设动画运动规律、数字合成与特效技术、三维基础、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软件开发方向开设SQL数据库、JAVA等课程。在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仿真、模拟实验,让学生有工程环境的体验。有些实践课程尤其需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的,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学制要根据专业特点加以设置,不单是“2+1”(在校学习两年,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可以是“1.5+0.5+0.5+0.5”(在校学习一年半,然后在企业和学校间交替进行顶岗和学习半年)的形式。当然,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在顶岗实习形式的基础上加以扩充。

3.3 更新观念,提升专业素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师资队伍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教学所需,大部分教师和企业联系较少,新知识、新工艺掌握不够,多数教师实践动手能力达不到发展要求,体现在实践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上驾驭能力不理想。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知识水平也要不断地更新提高,不断加强教学反思。高职院校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进修,使教师能够紧跟知识更新和社会需求的步伐。高职院校要积极关注IT行业发展和市场实际,选派教师到知名院校和企业中学习、实践,深入到产品开发和研究第一线,学习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档次。

第二,出台政策,鼓励社会上IT行业优秀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

第三,在区域相关企业中选择一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客座教师队伍,以解决某方面师资紧缺的需要。

以上做法,可以降低办学成本,促进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了解最新技术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3.4加大实验设施的投入,充分利用区域公共实训基地

强化专业技能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但由于经费不足,以及缺乏与行业、企业经常性合作、沟通的机制,使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场所、设备短缺。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各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建设了若干个由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区域共享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这些基地既能承担学生生产实习的任务,又面向社会、企业开放,校企共同参与、资源共享,部分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训条件差、实训工位不足的问题。[10]如我院与宁夏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建共管,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通过引企入校、吸引相关企业进行投资等方式,与学院方面共建实验、实训室,在满足实践教学的同时,学生也能亲历工作场景,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非常有利。

3.5创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1]

在目前已达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主动寻求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已达成合作意向的校企之间,合作事项也多为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深入合作。

高职院校可从政策层面、经济层面、运行层面努力开拓新的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如我院与上海大数集团公司、南京汉恩游戏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等企业联系紧密,就形成了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一是由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二是采用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教学、基地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三是进行订单式培养,根据院校与企业签订的用人协议,培养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这样培养的学生将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4 结束语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与院校和教师的教育观密不可分。计算机专业领域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学习,才能使教育教学紧跟社会需求。以上所做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与探索,仅仅是开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来改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使高职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 闫志谦等.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措施的研究[J].大家,2011(16).

[3] 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4]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 钟贞魁.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

[6] 麦克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 叶署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6).

[8] 谭镜星.论高职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9] 魏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9(11).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9

 

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除了改革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更关键的一步就是加强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它是高校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应用已成为毕业设计的组成部分。

 

1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

 

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1]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达到国家教育部确立的基本目标,除常规的计算机教学之外,在毕业设计中加强计算机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技能,从专业应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非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具体分三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应用软件。意图在于形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技术的公共基础和专业领域的应用基础。选修课开设流行软件知识和使用,以扩大和延伸学生计算机知识及技术的应用能力空间,并跟随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潮流。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毕业设计中计算机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做法目前还很不平衡,在毕业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2.1 只注重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而将计算机应用简单化

 

毕业设计以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为主,而计算机的应用仅是图表文档处理等。这种毕业设计虽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但由于计算机应用与专业实践的结合程度低,学生在这方面收获不大,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尽管学生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但这种应用能力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未能在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应用中得到深化、拓宽和提高,一旦学生走上专业工作岗位仍需要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势必延长其进入“角色”的时间。

 

2.2 过分强调计算机的应用而忽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

 

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内容、时间安排、设计成果等,都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为主,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所占的比重较低,且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也属于浅层次的。如以计算机为手段对专业知识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包括图片显示、多媒体演示等,没有涉及所学专业的结构设计、计算等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毕业设计从形式到内容更像是计算机在某一方面的应用技能训练。由于没有得到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以上两种毕业设计方式都存在片面性:前者沿用多年一贯的传统毕业设计形式,与计算机应用结合不够,不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后者喧宾夺主,把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简单化,偏离了毕业设计的初衷。究其原因,都是未能把握好在毕业设计中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相结合的尺度。我们认为,要提高毕业设计的效果,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目的,体现时代赋予毕业设计的新内涵,必须做到毕业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必须坚持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原则。

 

3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紧密配合计算机应用进行毕业设计

 

基于对毕业设计中把握计算机应用尺度的认识,我们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搞好毕业设计,做到毕业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我们围绕毕业设计的主题,积极寻找设计内容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点,把握计算机应用在毕业设计中的尺度。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科学选题

 

毕业设计的课题应能使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换句话说,设计应尽可能包括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综合运用。并且紧密结合计算机应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训练。在去年我校的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设计中,从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应用电子专业的特点,此次毕业设计将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的应用设计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计算机应用作为设计内容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从应用实例中抽选出多个设计题目,经过筛选,最终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是“传感器探头及信号转换电路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根据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中所学的传感器原理和综合电路知识,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传感器探头及信号转换电路设计、调试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产品开发意识之目的。该设计内容充实,专业知识覆盖面宽,且涉及基于Multisim 2001仿真软件和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即“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工具Protel-Nexar 2004的使用。

 

3.2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考虑到毕业设计的需要,我们根据学生对Protel和Multisim这两个应用软件掌握的程度,在毕业设计之前,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举办了应用软件短期辅导班。在通过教师毕业设计前的辅导,同学上机操作练习,熟练掌握这两个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该学习班深受同学欢迎,大家对学习应用软件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该学习班的举办对毕业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参加学习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表现突出,他们不仅利用应用软件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3.3 指导方法的改进

 

本次毕业设计任务较重,若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内(共12周)完成全部设计任务,并开模、组装与调试,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们在毕业设计中突出重点,注重设计思路、设计框架的完整性,对某些细节问题或重复性的设计计算内容不作要求。具体做法是把电路原理图设计、元器件技术参数的计算、位号设计、印制版电路图和组装平面图等作为重点内容,而气敏、热敏、光敏、湿敏、压敏探头的选择和开模与制作等省略,从而节省了时间,确保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

 

4 计算机应用在毕业设计中的主要体现

 

4.1 编程计算元器件技术参数可视化

 

设计当中所需要元器件种类和数目相当多,元器件技术参数的计算复杂,计算量大、重复计算多,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耗费大量时间,且计算累积误差较大。利用VB语言按照理论要求编程计算设计当中所有需要元器件的参数,通过编程计算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计算精度,对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处理更为形象直观。

 

4.2 计算机辅助设计

 

Multisim 2001仿真软件和Protel是应用电子专业的常用应用软件。根据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结构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一般特点,考虑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电气领域的现实状况,目前应用电子专业学生(本、专科)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层次,侧重在“使用”计算机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层次上的培养[2]。因此我们要求全体同学都熟练掌握这两个软件的使用。设计中用Multisim 2001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及计算机仿真实验。对于Protel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学生们有一定基础,通过毕业设计实践,使大家进一步熟悉 Protel的基本绘制电路图命令,并能操作绘图仪等设备,提高运用EDA工具Protel进行电路板图设计的能力,满足今后从事工程设计的需要。

 

4.3 多媒体科研汇报、设计原理和设计说明书演示

 

PowerPoint软件较易掌握,设计组的同学都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进行设计成果汇报。毕业答辩时,计算机演示与口头陈述相结合,生动形象,效果好,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机技术在科研汇报中应用的优越性。一些掌握了多媒体软件应用的同学还将毕业设计中较抽象的设计原理:非电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原理、信号的探测和转换,运用二维动画软件flash转化为直观新颖的动画,以增强设计的效果。同时将文字和插图等多媒体信息做成具有超链接功能的说明文档,使得评阅者对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查阅变得有趣生动。

 

5 毕业设计效果分析

 

从毕业设计的实践来看,此次毕业设计选题、定位适宜,时间安排合理,毕业设计和计算机的应用既相互渗透,又彼此独立;既突出了毕业设计的主题,又充分体现了计算机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2周紧张有序的工作,学生如期完成设计任务。毕业答辩时,每人提交的成果设计说明书、电路设计图、元件清单和具有计算功能的程序以及多媒体幻灯片报告,经考核评比,该设计组获校优秀毕业设计组。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传感器探头及信号转换电路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锻炼了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设计中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方法

我国的高校教育逐步普遍化,导致毕业生人数骤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和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速度不均衡有较大关系,印象因素也有很多,有部分社会经济原因,也有部分社会性质原因。有相关调查表明,目前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水平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毕业生的就业和行业发展需求之间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计算机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现代社会科技水平发展迅速,计算机专业中的各项分类也更为细致化。当代的计算机专业并非只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演化而来的深化培养。计算机专业就业趋势分布不平衡,软件设计、IT工程等行业的毕业生的毕业前景较好,但是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明确,导致每年有大批量毕业生面对就业局面非常迷茫。

(二)高校教学内容不符合行业发展现况计算机行业是一门对从业人员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综合型行业,因此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就要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极度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这也就造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难以适应该行业的发展现况。

(三)计算机企业的人员招聘要求较高计算机行业对工作人员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也较高。丰富的工作经验意味着从业者有较多工作经历,能够轻松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员工一入职就可以适应工作,可以让计算机企业减少培训员工付出的精力。因此,相关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工作时,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员工,这也加剧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解决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对自己进行充分了解,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敢于在实践中正视自身的缺陷,树立坚定的信念,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勇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接受教育期间,要稳固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理论和生活实际结合使用,灵活变通,这样就能感受到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可以积极参与专业水平较高的培训提升教学中去,学习更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技能,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技多不压身,在未来进行就业选择的时候让就业单位看到自己的优势所在。

(二)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但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去。例如一些学生团体活动、计算机志愿者活动、计算机社团等。大学生可以在这样的实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还培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行动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方位的进行自我提升。部分高校会在寒暑假组织假期研习活动,大学生应当抓住机会,从中进行提炼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感受到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环境和工作氛围,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进行自我完善。学会在实习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

(三)学校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完成毕业指导工作其一,高校应当认识到当前教学内容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学科内容调整,以满足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的市场发展趋势带动整体发展,因此高校应当了解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市场,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减少无用的理论课程,增加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其二,高校应当完善学校的毕业指导工作,建立全面的培训机制。部分高校对于毕业生的毕业指导工作不重视,毕业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不强、指导态度敷衍散漫,无法解决毕业生的就业迷茫问题。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这一问题,让具备专业职业素养的教师来进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找准就业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三,高校应当健全大学生毕业生的培训机制。因为大学生接收到的学习内容多为理论知识,但实际上,就业单位对计算机行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工作了解步入社会后的工作情况,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理想,避免产生就业迷茫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