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1:55:16

创新对策

创新对策范文篇1

关键词:视觉;思维;设计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信息技术获得有序发展,视觉传达各项工作相应改变。个性化设计逐渐成为现阶段社会的主要设计方法。在设计时,融合新颖素材,加强设计创新,积极迎合人们设计需求,强调传达内容,以独特设计手法赢得人们认可。在独特设计中,以视觉思维为起点,积极开展创新设计工作,具有行业发展重要意义。

一、视觉思维的设计概述

(一)设计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具体指以多种艺术方式,改变特定资料的表现形式,向目标群体传达信息,对目标群体形成视觉引导。[1]或者说:视觉传达设计方法,主要利用具有视觉效应的代码、符号等因素,确保视觉设计、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在视觉传达实践中,较为关键的两个设计要素为“视觉符号”“视觉传达”。其中,视觉符号是以人们视觉接收信息为主,比如广告、图标等;视觉传达是人们观看视觉符号后,给予信息反馈、信息认可、信息解读的过程,侧重于人们对传达资料的处理结果。视觉思维强调人们在接受传达资料后,深入分析传达信息的视觉意象,分别从信息处理、资料分类、资源整合等多个角度,进行传达内容的高效处理,表现出一定思考、信息处理的主观过程。人们在实际接收视觉资料后,大脑层反馈出相应的视觉意象,在诸多意象的帮助下,准确把握设计者的创作初心。

(二)设计标准

2020年,各高校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给出了全新的专业培养标准,专业能力建设有:艺术感知、物质审美、包装设计、品牌设计等。专业学习内容有广告设计、包装装潢、标志设计、商业摄影、网页设计等。专业课程:装饰图形创作,预计96课时,学习花卉、风景、动物、人物四类主体的写生、变化、造型、色彩等设计方法;Photoshop,要求学员具有较强团队协作、设计创新意识。此软件的操作方法、界面功能、区域选法、图层设计等操作技能,设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商标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掌握商标含义,明确徽标、标识、商标三类设计的差别;广告设计,掌握广告概论,学习广告构成要素,赏析成功广告案例,明确广告设计方国际公关法,准确操作平衡、强化、对比等设计技巧;字体设计,数量进行各类字体设计,比如汉字、外文等。在视觉特效设计中,为达到水晶球的“动态”视觉效果,可使用“CCSphere”工具,进行数轴旋转参数的设计,在设计参数时,需保障参数填写的标准性,比如“time×200”,表示水晶球在画面中旋转时间200s;横轴参数为“0x+0.0°”,表示水平方向不做旋转处理;竖向轴参数为“3x+74.5°”,表示在横轴3x对应的竖轴点,进行74.5度的顺时针旋转;顺时针旋转的设计,在render选项,设计参数为“inside”。

二、视觉思维的设计理念

(一)视觉为设计立足点

在视觉传达期间,“视觉”是较为关键的设计起点,在创新设计方法时,应以视觉为初始点,锁定创新设计的具体方向。[2]人们在细致观察图像内容时,对有思想、有内涵的画面形成思考过程,尤其在传达资料与记忆图画形成匹配时,会加深人们对传达资料的思考深度。如果人们观看的图画,表现出思维陌生性,难以激发人们对图画的高度关注。在实践研究中得出:人们在鉴赏艺术创作时,会对作品形成整体认知,继而关注画面视觉的核心内容,逐一欣赏整部作品的艺术手法。视觉中心的新颖设计,是以人们侧重关注点为主体,具有较强的信息传达能力。

(二)准确把握设计比例与规格

画面比例是强调整体设计的分配合理性,侧重于整体画面与局部要素的协调性。一般情况下,在比例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以生活事物为参照,加强物品设计的视觉效果,还原生活艺术美。因此,比例设计法,成为视觉传达中美学创作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整体与部分位置的设计分配

视觉传达是以部分要素、整体框架为主体,在作业观察时,依据作品关键素材进行四维组别划分,继而采取资源整合、类别划分等形式,高效处理相关素材,有意识地进行素材残缺资源的完善,形成完整的视觉设计效果。因此,在视觉传达创作中,设计人员应加强整体画面的设计协调性,侧重于局部位置的设计优化,合理划分设计要素,逐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视觉思维的创新设计思路

(一)开展逆向思维设计练习

逆向思维创作时,融合较多的“求异”素材,要求设计人员以生活常见事物为思考点,进行反向设计练习,尝试引导人们跳出原有的视觉认知,促使人们对传达内容开展反向思考,具有较高的设计效应。如果在艺术创作中尚未融合创新要素,难以带给人们深刻的创作内涵。设计人员可借助具有反向思考的素材,采取色彩强烈对比的形式,完成创作。设计人员在参与反向思维创作练习时,以一般思维为起点,有效开展逆向思维训练,从创作练习、思维训练各环节中探索创作路径;设计人员以对照资料为视角,加强整体布局的统一性,有效变动资料中的主观、客观因素,产出的设计成品,传达的视觉效果,具有一定视觉冲击的独特性。例如,在《瀑布》作品中,设计人员埃夏尔融合逆向思考素材,以透视错觉视角,进行部分素材的创作,增强瀑布整体设计的动态性。此种画面设计,冲破一般设计方法,以较强的空间冲突设计手法,获取人们对创作的高度关注。

(二)融合发散思维理念

当人们思考时,以相同问题为中心,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开展问题思考,整体思维表现出多维性、扩散性,可称为发散思维。此种思维模式,是视觉创作的关键方式。设计人员在创作视觉产品时,应仔细分析每个思维要点,积极开拓创新路径,从中选出最优设计方案。[3]因此,思维要素的叠加与累积,间接增加精致作品的创作可能性。思维开拓、艺术联想,是作品创新设计的关键。设计人员以发散型思维为视角,开展作品创作,能够提升设计思维和创作能力,以更为变通的视角、设计更灵活、素材搭配更流畅的形式,获取视觉设计产品。发散思维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角度,便于设计人员给出多种设计方案。例如,在杨颖宣传德芙巧克力时,设计人员为凸显巧克力的丝滑口感,以巧克力为设计素材,将其进行多倍放大,融合“丝带”的顺滑视觉效应,以巧克力色进行视觉设计,达到产品宣传目标。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发散性使用“丝带”物体,以强化“巧克力”口感的传达效果,极具视觉传达创作新颖性。

(三)拓宽联想空间

当大脑对特定物质进行无限制、无规律方向的思考时,称为思维联想。在进行事物联想时,区别于事物想象。想象过程表现出无依据、无方向等特点。联想思考含有特定的创作事物,对其进行有效的、理性的设计思考与创作判断,结合特定主体与其他物体含有的共同特点,加以关联思考。联想时,共同特点表现出差异性,含有因果、相似、接近、对照等多种关联类型,联想结果表现出发生的合理性、事物特点的归纳性等特点。[4]在视觉创作中,联想设计具有多见性,比如商标符号,苹果农作物与手机品牌的关联,建立人们的联想体系,在商标设计时,采取“吃苹果”的动态图视觉传达形式,让人们形成联想,激发人们尝试使用苹果产品的主动性,发挥出视觉联想信息传达的积极作用。

四、思维导图视觉创新实践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发散型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以图像为思维发散的主要方式,借助图像引导人们开展思考,具有思维引导的高效性。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思考的引导型策略,能够深度加工思维信息,提升思维发散效果。发散思维的整体流程,是大脑问题形成、问题思考、对策形成的整个过程。思维导图能够有效梳理关联素材,兼具思维发散、思维关联两种视觉传达的设计理念,有效增强设计人员创造性。

(二)思维导图创作方法与技巧

思维导图创作时,需要前期确定核心思考内容,以数字1为例,结合数字1特点关联其特点,进行思维发散与关联。优先想到的数字1关联要素为:计算方法、数量定义等,此类关键词作为一级导图内容,继而想到数字1的数学含义、数学用法等,作为二级导图要素。导图级别中,并未设有限制,结合人们对特定思考主体的关联与发展需求,进行无限制思考与关联延伸。设计人员在进行思维导图创作时,尽可能地保证设计新颖性,借助色彩、图片等要素,提升导图设计的充实性,增加导图设计含有的个性化要素,形成较强的视觉效果。由于人们在处理图片、色彩时,能够给出更快速的思维反应。因此,思维导图的设计应融合新思想,以此提升视觉传达质量。思维导图创作效应,主要表现在图形传达的样式。以特定主题为中心,进行发散与关联创作。在视觉创作中,充分利用曲线、色彩、要素外观、词汇等设计要素,形成极具视觉传达能效的导图。思维导图的结构,取自于生活景象,比如树干、雪花等。

(三)视觉传达路径

1.提升思维发散性思维导图创作时,积极融合了思维创造的各种方法,包括要素关联、资源整合、素材挪用等,作为视觉传达创作的主要形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思维思考的有效工具,在逻辑、形象、视觉创造等方面,表现出思维活动的多样性,以此保障思维创作的新颖性。比如,思维导图的初期过程,是以大脑素材处理为基础进行思考模拟,融合图片、色彩等要素,以视觉角度感知思考过程,有效提取物象特征,达到形象创作目标。2.记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健康为中心,进行导图创作时,一级关联词有:睡眠质量、饮食结构、每周运动时间等。睡眠的二级关联词:睡眠时间、起夜次数等。饮食的二级关联词:蔬菜、瓜果等。运动时间的二级关联词:球类、走步、器材、舞蹈等。结合各二级关联词,进行三级关联词的联想。比如,蔬菜的三级关联词:茼蒿、油菜等。如果单从“健康”为发散思考,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联想诸多素材,由此体现出思维导图的思维训练辅助功能。因此,在视觉创作中,可使用思维导图,深入进行记忆资源的加工与处理,围绕特定主题,设定多级关联素材,为视觉思维发展创设有利条件。3.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视觉创作方法,是围绕特定主题,高效开展思维处理,形成全新的思维观点。头脑风暴的思维处理方法:在头脑关联的多种情境中,并未对各类观点形成级别设定,给予各类观点多种认可、支持,促使多种观点在大脑中思考。在思考初期,并未设定过多条件与规则,有助于思考发散更具自由性,获得思考观点更具新颖性。比如,李宁商标设计时,主要以L、N两个字母为设计素材,在多种观点视觉设计中,对L与N进行多种处理,最终选定“√”为商标,取决于L翻转向右旋转45°、N字母对称部分的右上角,取两个字母的共同点,作为商标符号,是视觉传达中头脑风暴的代表性设计。此商标符号表现出简约、正确等理念,成功去除了L与N两个字母写法的局限性,打破思维束缚,以更自由的字母旋转、字母截取形式,提取字母共同的图像素材,作为商标符号,极具视觉传达内涵。4.以标志设计为例,分析思维导图的视觉传达方法H企业概况。牛街油坊的主营业务为食品榨油,以绿色食品、健康饮食为思想,为人们生产具有较强健康性的食用油产品,以此保证人们食用油的饮食安全。H企业的经营理念为“家用油、爱传递”。思维发散。设计人员对H企业进行商标设计时,全面获取牛街油坊的各项资料,形成初期思维导图。导图中以“油”为中心点,一级关键词有:“老字号”、“绿色工艺”、“安全食品”、“真材料”。其中,“真材料”的二级关键词有:色泽、信念、时间等。“信念”的三级关键词为:童真、未来、道路、成长等。“安全”的二级关键词有:防御危险、守护健康、保护环境、饮食管理。其中,抵御危险的二级关键词有:危险防控、细菌消除。危险防控的三级关键词:人为、意外。人为危险预防的四级关键词:利益、统计。由此确定:商标设计时,应包括“真素材”、“安全管理”两类素材,以“爱传递”为中心。视觉传达设计方案。方案一:以家庭、油滴为初级素材,以鸟巢关联于家庭,借助大鸟、小鸟类别家庭组成,构建成长与爱传递的视觉框架图,充分诠释“家用油、爱传递”的文化理念。商标方案一,以鸟巢为背景,添加两种小鸟,鸟巢配色为黄色,关联于油的颜色,在鸟巢外添加多个树叶,传达健康与绿色的用油理念;方案二:以勾画简笔房时,引入心形素材,将“爱心”图旋转180度,传达牛街油品的“爱传递”入千万家的思想。同时以“爱心”倒图构建房图时,引入伊斯兰堡顶设计思想,增强图表视觉传达的文化色彩。在房屋中心区,添加油滴图片,整体线条色彩设计为“绿色”,以此从色彩视角传达食用油的健康性;方案三:进行健康与绿色的深度联想,以叶子与油滴进行外形关联,以一片绿叶、一滴黄色油进行叠加设计,叠加区展示油品过滤与加工的严格性,传达牛街油坊产品的健康性、绿色性。三种商标设计各具特点,方案一引用“鸟巢”设计;方案二添加了爱丁堡建筑特点;方案三关联于“绿叶”。综合对比:方案一兼具“健康用油”与“家庭守护”两个传达思想;方案二集中表达“爱传递”;方案三特别强调油品“健康”性。商家可结合自身视觉传达需求,选择商标设计方案,以获取优异的市场效应,发挥视觉传达作用。

五、总结

综上所述,视觉创新是迎合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设计人员应积极开展思维训练工作、融合全新的设计思想,增加自身设计阅历,从多个视角完善视觉思维的设计体系,把握时代热点设计内容,产出适应人们艺术需求的设计作品,逐渐形成全新的艺术效果,确保作品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云歌.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艺术品鉴,2021(02):152-153.

[2]张雪丹.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青春岁月,2021(2):48-49.

[3]黄功翔.视觉传达设计中有关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对策[J].艺术品鉴,2021(01):65-66.

创新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新常态下;服务营销;创新;策略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仅要有质量好的产品,同时还要有较好的附加服务。企业既要重视产品的研发,重视产品的质量的提升,也需要能够树立服务营销理念,能够通过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营销服务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重要举措。企业要能够在新常态下进行服务营销的创新,要通过有效的服务营销创新策略,有效占有市场,把握竞争主动权。

一、服务营销的概念

服务营销指的是在营销过程中,为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以此赢得客户良好的评价,赢得良好的企业口碑,以这种方式吸引顾客,维系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从而达到营销的目标,这种营销理念就称为服务营销理念。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了解客户需要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列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客户需要,开展营销活动,实现营销目的。在新常态下企业必须要深化营销管理,要优化营销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服务营销就成为企业深化营销管理的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在新常态下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二、新常态下开展服务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市场已经进入到过剩的买方市场,并且这种市场状况将长期保持。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消费需求已经从低端消费向高品质的消费转变。消费者现在不仅关注商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也更多地关注商品的服务问题,满意和不满意已经成为顾客购买商品的重要标准。在这种新常态下,企业不仅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需要注意产品服务,要能够以优质的服务得到顾客的满意。企业要能够把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作为营销工作开展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实现营销的目标。在新常态下,企业创新服务营销模式对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优质的服务是现代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在新形势下,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能够取得差异优势的只能是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所提供的商品质量大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商家提供的服务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的水平,就能够吸引消费者进行再次购买商品的欲望,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提高服务质量是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

2、服务营销是全面深入履行现代营销观念的有效途径。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已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营销观念是在以产品生产为基础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以产品的推销为中心的销售观念。现在营销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基础上的,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现代营销观念中,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营销策略、营销活动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因为,目前产品实体本身所具有的营销功能在在不断下降,而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附加利益正在不断上升,提供服务的多少与提供服务的质量的高低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此,服务营销是全面深入履行现代营销观念的有效方式。

3、通过提供良好的营销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针对客户需要提供良好的营销服务的企业都能够积极寻找现存的和潜在顾客对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企业通过与消费者的及时沟通,虚心接受反馈信息可以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市场反馈信息,能够根据信息,优化产品,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加利润。

4、服务营销能够促进企业组织变革。服务营销能够促进企业组织变革。要有效推行服务营销模式,企业内部需要建立起与生产销售等并列的服务部门,这些部门所承担的服务功能能够贯穿于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能够超出传统的服务范围,提供的服务更为丰富。服务理念得到有效发展,并贯穿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中,从产品的设计,到生产,到产品的销售,产品的售后都需要贯穿服务理念,这种服务理念能够应用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策略中。要能够把服务营销思想理念应用到产品生命的周期的各个环节,通过不同的服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有效满足消费者需要,提升销售效果。

三、企业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服务营销的理念认识不清。目前,很多企业对服务营销的理念认识不清楚,认识不深刻。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尚短,传统的营销观念对我国企业有很深的影响。虽然,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已经认识到营销理念需要发生改变,但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对服务营销的认识和理解还是不够深刻。现在依然有很多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但不是很重视服务。这种认识制约了企业对服务营销的有效认知,企业对服务营销理念和重要性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

2、提供的服务存在趋同性情况。很多企业不对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不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的需求情况,个性消费情况,而只是一味地模仿,为消费者提供内容相同,品质类似的营销服务模式,这种情况就是服务趋同情况。其实,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不同的,消费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同样的消费群体在不同的时期其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也是不同的。

3、营销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不规范。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所感知的服务质量就应该是企业设置营销服务质量的标准,但现在很多企业所提供的营销服务质量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难以使消费者满意。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员工情绪和感受不够重视,导致员工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就会影响到员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质量,导致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四、新常态下服务营销的创新对策

1、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作为企业必须要能够树立正确的服务营销理念,才能真正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要认识到在新常态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服务营销就是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目标而开展的营销活动。这种活动更多地关注的是消费者接受服务的满意度。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产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能够以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指导思想,选择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活动。

2、打造特色服务营销模式。开展服务营销策略主要是为了能够得到消费者的满意,从而提升营销效果,实现企业有效的盈利。作为企业必须要能够打造特色服务营销模式。企业要准确定位市场,企业要定位自己的市场,找对自己的消费群体,根据消费者的情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要建立个性化的服务营销文化,以服务营销文化影响营销人员,提升营销人员的个人素养。同时以这种服务营销文化有效指导服务营销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有特色的服务营销文化对于提升营销效果,开发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提升服务质量。在服务营销中,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有效开展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能够积极发挥员工能力,动员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对于营销服务而言,这种服务摸不着看不到,但消费者可以从员工行为和态度中对企业进行评价,对企业营销服务进行评价。因此,提升员工素养就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关心员工,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和激情。

4、加强人才管理。企业提供的营销服务质量的高低与人才有重要关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也必须要能够通过高效的人才管理作为保障。因此,企业加强人才管理是很重要的。首先,企业需要把好进人关,能够把素质高的人才招聘到企业中来,把素质差的人员,关在企业大门之外。其次,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培养员工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服务的关键。企业要能够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提升员工素养,保障服务营销的有效落实。最后,要能够引导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使员工能够认同企业文化,这对于提升员工素养也有着重要作用。总之,在新常态下企业开展服务营销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要研究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要树立服务意识,能够创新服务营销策略,有效开展服务营销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企业的深化发展。

作者:高雅 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创新对策范文篇3

一、我市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民营创新型企业16家,其中省级试点企业1家,省级培育企业5家,市级示范企业1家,市级试点企业3家,市级培育企业6家。从企业主打产品看: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饮料加工业7家,占44%;机械制造3家,占19%;制药1家,占6%;纺织1家,占6%;基地、园区建设4家,占25%。

(二)企业产品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创新型企业虽近几年有较快发展,但产品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在16家企业中,从事纺织、蚕丝、茶叶、食品、基地等劳动密集型企业12家,占总数的75%。这些企业中,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工艺落后,企业产品仅属于初级产品或半成品,有的甚至是对原材料进行简单归类、整理和包装,缺乏精深加工,缺乏特色,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缺乏优质名牌产品。在发展中,由于企业设备落后,低起点运作,产品的技术标准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难以集中开发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只能实现低水平一般产品的生产,市场占有率低,市场影响力弱。从企业近年主打产品看,少有国、省认可的著名品牌。

3、质量控管不到位。由于质量检查手段落后,质量观念淡薄,质检人员缺乏,甚至有些企业无质量管理机构,企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全程监控,从而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4、产品更新周期长。由于企业资金有限,科技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薄弱,使得企业产品缺乏特色和创新,产品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导致产品占领市场能力弱、份额小。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企业运行资金不足。现有企业中,资金来源不是依靠资本市场或风险投资,主要靠个人的积累,以及向朋友和社会借款。同时,民营创新型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没有足够的资产用于贷款抵押,银行融资十分困难,有的依靠借入高成本的短期资金,产品创新风险很高。据调查,现有企业中,90%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30%企业资金严重不足,较小的创业资本,使企业开拓市场和产品创新十分困难。

2、科技人才缺乏。据调查,现有企业中,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的比例达到15%有2家,占企业总数的13%;达到10%有3家,占企业总数的19%;68%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职工总数的10%。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的企业仅有2家,占企业总数13%,近90%的企业没有中高级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由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且大部分技术人员属兼职性质,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导致95%的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产品创新缺乏平台。有的不注意走自主发展的道路,难以吸纳高层次技术人才,人才进不来、留不住、人才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的产品创新依赖程度高。

3、缺乏产品创新的宏观控制。宏观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业绩。一些民营创新型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新产品质量监控和新产品营销方面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不以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忽视产品创新的市场调研、对市场发展趋势判断失误、对未来的市场发展了解甚少、新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等,导致一些企业只注重眼前效益,忽视了新产品的研发和促销,缺乏促销战略的制订,造成创新的新产品大量积压,企业难以在产品创新中受益。

4、承受产品创新风险的能力弱。民营企业规模较小,资产总额少,资金筹措困难,一般只能进行单一产品的创新活动,缺少必要的后续替代产品的研发创新。一旦某一产品创新失败,企业无法从替代产品的创新中得到补偿,使得企业承担产品创新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

二、我市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的优势

(一)民营创新型企业发展环境极大改善

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中小型企业实现产品创新和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关于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关方面举办了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民营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产品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民营创新型企业机制灵活、办事效率高

企业的成长没有或很少受到体制的约束,用人机制灵活多样,决策机制快速高效,不受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思想开放,思维灵敏,机制灵活。

(三)民营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意识强

民营创新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对严峻的资金筹措问题,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等。狭窄的生存空间迫使民营企业的成长必须勇于冒险、锐意开拓走产品创新之路,走别人没有走的路,用不断的产品创新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三、我市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的对策

(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实现产品创新

采取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对规模大、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可同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签订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协议、许可证等方式实现产品创新。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可与中小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之间合作,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

(二)把握市场需求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企业产品创新成功的前提,是企业创造开发的新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新产品只有被市场接受后才完成产品创新的使命。因此,在产品创新中采用合作方式进行产品创新,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降低了企业产品创新风险与成本。

(三)谋划好创新产品营销战略

企业在产品创新之后,要把制定其相应的营销战略放在首位。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努力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要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战略,加强企业形象营销、顾客满意战略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塑造企业及其产品形象,以顾客满意为宗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形成企业良好的产品信誉。要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市场阵地,为创新产品寻找更广阔的空间,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范围。

(四)加强对民营创新型企业产品创新的扶持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企业产品创新的主体作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落实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实行政府优先采购,针对产品创新的开发,对企业依托科技检测中心、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科研活动的测试检测费用通过协调进行适当减免等,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增强企业的内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提高民营创新型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的产品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对策范文篇4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要点是: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低的国家或地区,按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区)际分工和国(区)际贸易都可得到实际利益。即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与地区没必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选择生产优势最大的产品进行生产;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国家或地区也不能什么都不生产,可选择不利程度最小的产品进行生产。这个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和地区所客观参与的分工并从中获利问题。

在当代,科技不断发展,知识越来越密集,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之间的交易为特点。冈纳.缪尔达尔曾说过:“贸易所起的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一种有利于富裕的和进步的地区(以及国家)而不利于欠发达国家的倾向”。穷国从贸易中获取的利益不仅少于富国,而且穷国变得更穷,假如因为富国变得更富的话。而且,自由贸易本身甚至会有助于使不发达地区以及国家的停滞永久存在。

可见,作为短期策略,比较优势理论是可行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奉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导向政策,极可能导致技术上落后,经济上受压制,那么缪尔达尔的话未必不会出现。

在综合国力竞争愈来愈体现为科技竞争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表现在科技竞争方面。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发展中国家进行赢利的国际贸易的可靠保证。

2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崛起实例分析

韩国,在结合间接引资、产业提升政策的情况下,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政府主导型市场机制下,推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韩国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们要注意到,韩国,在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同时,通过引进外资,实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产业,这样反过来又有利于出口。1960年韩国的出口构成中,初级产品占64.4%,将近40年之后的1999年,这个比例下降到2.7%,而制造产品已经达到91.5%,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复杂产品已经占总出口的62.7%,远远超出简单产品的比重。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韩国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出口进口带来的。他们在进口商品的同时,进口技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培养各种技术人才,然后进行产品的升级,再出口。从而将短期的贸易利益长期化。这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中心问题:走自主创新之路。

3技术创新的特征

3.1风险性

技术创新是一个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随机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和结果不存在简单的正相关关系。据统计,大约有90%的创新最终在进入市场之前夭折,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3.2在技术方面的首创性

首创性是自主创新追求的目标。新技术成果具有独占性,在技术开发的竞争中,真正法律上的成功者只有一个。在同一市场中,非首创性的自主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自主创新项目必须将技术上的首创性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才有可望获得成功。

3.3社会溢出效应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投入大量的科学技术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需要社会上众多人群的共同努力,才能生产出新的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而且创新成果不局限于一国一地范围内传播和共享,重要的创新将迅速扩散到全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

3.4在知识和能力支持下的内在性

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支持。自主创新不仅是内生的且创新持续过程也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推进的。另一方面,自主创新过程也为创新者本身提供了积累知识和能力的良好环境。

3.5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上的显著性

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新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获取超额利润。我国许多产业尽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失去了许多应得的利益。

4自主创新的对策

4.1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鼓励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把知识产权战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要切实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把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到科技、经济、文化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增强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

4.2通过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注重运用政府采购手段来促进自主创新,扶持本国产业发展。如《购买美国产品法》规定,凡是使用纳税人的钱采购商品,必须优先购买纳税人所办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当本国企业不能满足需要时才允许进口。在日本,对社会公众有利害关系的招投标项目,一定要有行业协会的推荐,其用意在于支持和鼓励采购本国产品。但在我国,目前对使用进口设备实行减免税,而对购买国产设备缺乏激励政策,这是一种逆向调节,不利于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措施。

促进引进与创新协同发展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妥善处理好引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把吸引外资与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高起点引进技术,重点引进专利技术、软件和必要的关键设备,加强对关键性、战略性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切实把自主创新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

依据现有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在全社会投入的比重:充分发挥担保贷款、风险投资、债券证券市场等的功能,加大支持创新的融资力度: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优化投入结构,确定合理的资金投向,改变过去投入偏重产业链下游的做法,加大对产业链上游的投入。根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有效选择创新投入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加强对创新资金投入的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3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科技资源公共平台,为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实事求是的创业风尚,逐步形成以创新为荣、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文化氛围。

创新对策范文篇5

关键词:动物;养殖技术;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的动物养殖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引入的动物养殖品种更加的多样性了,同时动物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在市场、政策以及资金等各类因素的制约下,我国的动物养殖技术却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动物养殖的技术研究工作在实践领域也还没有得到全方位的推广和应用。所以,现阶段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程度还是偏低的,动物养殖的整体质量也并没有得到保障。要想真正的促进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其市场化程度,那么各地的动物养殖企业就应清醒的分析现阶段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

1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1动物养殖技术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在我国的动物养殖行业中,大部分专家学者对其的研究工作还都停留在理论的研究领域,并且很多人也都提出了相应的动物养殖技术的理论,而这些研究知识对动物养殖技术却都在进行一些一般性的描述,常见的内容有动物产品以及动物养殖情况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对于这项技术却都还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进行实验类型的研究,理论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完全的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1.2养殖过程中缺乏政府支持和专业人员的指导

要想真正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那么就必须有实验基地以及资金的支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大部分的动物养殖企业却还都不具备动物养殖技术研究的实力和资金,所以,当地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就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现阶段,各地政府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动物养殖技术创新研究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对其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没有推行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当出现了重大的动物疫情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诊断和防治工作也没有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种种因素对于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无法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我国动物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1.3动物养殖专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

动物养殖技术要想得到创新发展,那么就必须有专业技术较强的专业人员作为支持,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专业化发展进程是十分缓慢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是很少的,而从事动物养殖工作的人员也都还不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没有专业化的理论水平,同时也没有及时的吸收先进的动物养殖技术,那么就无法充分的保证动物养殖的质量,加大了动物养殖的风险。有一些专业的动物养殖人员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的技术能力,但是政府和企业却没有给他们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正是由于工资福利问题,这些专业人员就经常会出现流动和跳槽的问题。动物养殖企业也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养殖人员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那么就无法及时的解决动物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2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对策

2.1科学的选择动物的品种,降低动物养殖的风险

要想做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那么动物养殖的企业就必须能够更加科学的选择动物的品种,在选择时应充分的考虑到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情况、生物状况以及地理地质条件等因素,并应结合市场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动物品种,尽可能的不养殖那些不熟悉的动物品种,从而降低养殖的成本。另外,还应进一步的提升动物养殖技术的自动化和科技化,真正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集约化发展,对于那些较为珍贵的动物品种,应专门的为它们配置保险,保证动物养殖技术的安全性,从而降低动物养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2.2综合提升动物养殖技术,做好动物疾病的监测预防工作

为了真正的实现我国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市场化发展,那么对于动物养殖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就应通过各类渠道来获得资金支持,建议采用公司加上农户的双重模式来实现技术的有效运用,另外,还应进一步的提升动物养殖专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出现了各类问题,应鼓励员工对其进行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在人员和资金等方面为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对动物养殖技术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及时的吸收先进的管理观念,实行健全的质量检测制度,并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养殖安全防御系统,从而促进动物疾病预防技术的良性发展。作为保证动物产品合格的基础,疾病预防技术也是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改进现有的免疫接种方法,并完善现有的动物饲养管理方式,提升整个兽群的健康水平,做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风险防御工作,促进动物临床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动物养殖的整体环境。

2.3借助于市场来促进技术的创新,真正的建立“产、学、研”的养殖模式

对于我国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现阶段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借助于市场来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运用。首先,当地的企业应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不断的完善人们对动物产品的认识,引入各种类型的动物产品,并不断的提升动物产品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所养殖的动物产品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并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健康发展。其次,动物养殖企业还是全面的考虑到市场的整体需求和发展前景,推动养殖技术的市场化发展,重点创新动物养殖工作中的多方面应用技术,并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促进动物养殖技术的发展。最后,应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动物养殖的模式,通过生产和实践来促进养殖技术的发展,并逐步的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应重点提高动物新产品的研发技术,进一步的降低动物养殖的风险和运行成本,企业应重点提升自身的疾病防治能力,保证动物的养殖质量,实现动物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物质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的满足,那么现阶段的动物养殖技术就也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了。面对着动物养殖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动物养殖企业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创新对策,有效的控制养殖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从而推动动物养殖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锡海.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学研究,2015.

创新对策范文篇6

关键词:内审视角;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当前阶段,财务审计有利于加强医院合法合规经营管理,能有效发现问题、纠偏整改,规避经营风险,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也能进一步落地实施医疗体系改革工作。但是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开展现状来看,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技能较低、审查体系不完善、审计介入时间点靠后、问题追责力度不够等。所以,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工作是当前面临的一项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理论和问题提出

依照审计署中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来看,内部审计是指对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真实性以及效益进行监督和评价的管理活动,在提高单位经济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重点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并且和国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论述的内部审计概念相符,具体要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凸显出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地位,加强风险监督控制。其二,强调了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理念,降低风险出现概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其三,优化内部审计工作任务,明确基本目标,将内部审计对医院组织架构产生的作用体现出来,采取内部审核和评价方式对医院财务会计活动进行严格规范,以此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对于我国公立医院来讲,不管是公共资产还是资源等,都应当将非营利性特征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开展医学教育、疾病预防和突发性公共卫生医疗事件救援的过程中,必须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在我国卫生系统颁布的内部审计文件中要求,当年收入超出3000万元或者是300张病床的医疗机构,必须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专业性审计人员。虽然公立医院实施财务审计工作的时间较早一些,可是从审计实务方面看出,并没有全面执行审计组织结构、审计职能地位和职责等一系列问题,基于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理念中,要想确保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合法性,就必须大力创新内部审计工作。

二、对于医院财务审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医院自我检查意识有待增强,内部审计趋于形式化

许多公立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没有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得不到保障,内审工作的开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规避审计的情况。审计评价体系建立不完善,这是造成审计整改实施效果不突出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是成立内部审计机构期间,按照相关要求应制定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审工作,这将在医院人力资源本来就紧缺的情况下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从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探究,内审人员掌握的知识和业务能力等决定了审计水平的高低,由于医院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审计工作实施期间难度较大,不利于获取准确的审计数据。除此之外,由于审计问责不足也不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在审计工作实施期间,相关领导人员的责任追究具备谨慎性特征,所以就面临着问题循环出现的现象。公立医院对于财务收支和预算管理等自查自纠工作,自视问题不清楚,解决问题不彻底,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实施难度。

(二)采取的财务审计方式较为滞后

现阶段,公立医院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依旧采取以往单一的差错和纠错等方式,显然,此种方式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性组织,首要任务是体现公益性,医院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效益,促使医院得到长久更好的发展。对此,要想扭转该项局面,必须摒弃以往单一模式,避免只是重视事后审计,而是把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全面落实到财务审计环节中,动态性的监督单位财务管理,对经济效益进行动态性评估,确保医院资产保值增值。

三、基于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

(一)合理调整财务审计时间点,对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评估

其一,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期间,一般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方式,此种类型的审计方式不合理,难以对医院财务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基于此,就需要合理调整财务审计时间点,将事后审计更改成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所谓事前审计,主要是指审计医院财务投资预算以及经济活动的时点要提前,前期就应主动介入,为后期投资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依据。事中审计表现适时判断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及时将错误的财务信息进行改正,以免发生医院财务决策不良误差。事后审计,表现为对医院完结的经济活动加以分析,评估医院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期间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整改和追踪。其二,对于医院财务审计机构来讲,应当做好各项重点投资项目的全面跟踪审计工作,具体涉及到项目工程投资设计、勘察、概算、预算、施工进度、决算等。进一步了解到医院财务情况,对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问题进行评估,以此确保投资项目顺利开展。另外,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也是必须重点了解和掌握的,将医院资金应用于合理的规划建设中。

(二)做好财务信息预警体系的完善工作

当前,要想促使公立医院财务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关键在于创建健全的财务信息预警体系,该项体系产生的作用极高,既能够抑制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提前为财务审计扫除各项难题。例如,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今天,公立医院所需的医疗器械设备和药品类型规格数目逐渐增多,这要求设备、物资、药品等管理部门对库存数、各科室常规领用数、每天消耗数、即将采购数做到信息化管理,建立管理台账清单,建立信息预警体系,确保资金被合理使用。

(三)进一步提升医院器械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安全性

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是公立医院主要经济活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医院管理层必须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动态性地监督和控制,对于药品、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来讲,内部审计都必须提前介入。在进行大型设备采购的时候,应调研市场需求、群众患病率、设备使用率、投资回收期等数据指标,充分分析评估设备产生的效益,引进资质信誉好、专业性强并且性能良好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对医院经济业务项目有着针对性把控,确保医疗资产的安全性,使资产被合理应用。

(四)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公立医院应成立独立的内审职能部门,加深内部审计机构职能的健全力度,引进或培养专业性强并且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需确保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要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深对各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遵循审计准则要求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建议有依据可以遵循,以此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使其在审计工作中产生更高的效果。在审计工作开展期间,避免内部审计在财务收支方面受到不良的约束,控制问题期间,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以及事后完善,最终确保内审越来越具备完善性。

(五)增强管理层的审计理念

内审工作是否有成效,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存在关联的,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医院财务管理合规合法性至关重要,决定医院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医院领导务必将内审工作当成一项主体工作来看待,来亲自抓。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审方案,增强审计检查的严谨性,督促整改落实措施,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特别是整改后的工作,应结合整改期间的问题特征以及计划等要点来落实审计检查跟踪工作,为有关业务科室工作检查提供依据,促使审计整改工作进一步落实,防止问题反弹。

四、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形成和发展趋势

当前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自身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和各项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医院的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公立医院要想达到战略目的,就需要推动医院各方面稳定持续发展,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改变运营模式背景下创新财务审计策略,以此降低公立医院经营风险。在公立医院运营期间,收入支出经济活动与医院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财务审计核查来讲,当对该项审计体系进行完善,有利于公立医院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提升经济水平。医院财务审计水平伴随着内审人员自身水平增强而进一步提高,医院应加强内审人员的培养,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信息化水平等,通过财务审计,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选择最佳方案,帮助公立医院进行有效决策,推动医院进一步运行。

五、结语

从以上论述来看,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内部审计视角入手,加大公立医院财务审计的创新力度,在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开展内部管理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财务审计体系,优化和创新审计理念,加强财务审计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延伸以及拓展财务审计领域,增强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保持医院财务收入平衡,并且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加深各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在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财务审计目标,促使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工作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晶.基于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45-146.

[2]安晓菲.内审视角探究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创新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9(20):182+188.

创新对策范文篇7

一、技术对策:革新审计技术手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一)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和要求,开发新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知识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审计的目标、对象、方法、技术、实务、审计准则和依据、评价标准、审计人员和审计理论等产生重大变化。审计目标由揭露会计错弊转向包括揭露错弊、指出其根源与后果的多元化目标了发展;就地审计方式将逐步消失;审计主体和客体只需在约定时间通过媒体见面进行审计,否则事过境迁,无案可查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审计重点将由原来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边境证向系统分析、设计过程等。未来的审计将成为数据库的审计,审计师的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采集、保存和确保数据库的程序上。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革新审计技术手段。审计作为一项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客观上要求彩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在知识经济社会,审计处理手段由手工操作进步到电算化处理,已不公是一种要求,也日益成为现实。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相当多的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和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共识,由“利用计算机审计”代替“绕过计算机审计”和“穿过计算机审计”已成必然。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这也给我们的会计核算和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无纸贸易成为现实,如何加强对这种审计线索电子化或无书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审计,是新时期给人们审计工作者提出的挑战;另一方面,众多“网上公司”、“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的涌现,出现了会计上所谓的“虚拟主体”,这种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就是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如何对这种“虚拟主体”进行审计,又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内控制度。国际上近代审计都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即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和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更和转移,再加上未来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的发展,必然引起内控制度复杂化,产生新的审计风险。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全新的内控制度,制定更为周密的审计计划,开发更科学的测试内控制度的技术,以适应这变化。

二、业务对策:拓展审计领域,审计服务广泛化和国际化

(一)拓展审计服务领域。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物质资源生产、销售和]分配领域,在审计系统中,审计处理的对象也主要是会计核算提供的物质资源的价值。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的服务对象、会计处理对象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1)会计对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势必拉动审计的重点由物质经济下重视存货等的审计向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审计转变;

(2)知识经济是多元经济,它不公要求审计越来越多地处理与物资源有关的业务,还要处理与非物质资源有关的业务,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提示的要求越来越高;

(3)信息流动将影响审计人员的所有方面,包括如何和何时产生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信息、提炼信息、传输信息、报告信息以及解释信息;

(4)审计咨询、公证服务将会得到很在发展;

(5)以服务为主导的三次产业、以信息为主导的四次产业的审计问题也成为审计的新领域。

(二)在力开展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审计及管理咨询业务。知识产权具有无形、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五大特点,我们在对知识产权进行审计时,应从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使用、创新等方面生产方式手,审查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

管理咨询是一种知识性活动,业务覆盖面广,包括设计会计制度、担任会计顾问、财务诊断与经济分析、经济财会政策法规咨询、企业策划、投资评估、经营预测等,可以说几乎包揽了企业所有的商务活动。因而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其服务面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决策支持功能。

(三)审计市场国际化。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复杂化和高级化,社会各方面对审计公证服务的要求也琥来越强,审计的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宽。经济活动的日益国际化对审计服务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准许国外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审计市场,承认国外会计公司的注册资格和身份,参与国内会计审计师事务所也要积极走出国门,进军国阳光会计市场,承揽跨国公司及其外国公司的审计业务。对此,首先要解决国际间会计、审计师注册资格的相互认可问题,其次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规范及质量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使会计这一通用的“国际经济语言”在世界范围风的流通成为可能。

三、人才对策: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意识迎接知识经济,人才是关键,审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必须有一大批掌握丰富知识和先进科技的审计人才。

(一)更新审计监督观念,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助推器”作用。审计监督对宏观经济管理和微观经济管理均能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在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促进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中的起着“助推器”作用。其一,审计监督的重点要实现从重有形资产的审计到重无形资产的审计、重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审计转变;其二,加大传统工业改造的审计力度,通过审计揭示其存在的弊端;其三,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促进其快速成长和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在不可避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审计通过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监督力度,可以及时遏制我国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消极因素。

(二)加强舆论宣传,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竞争观念。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科技,谁就在历史进展中掌握主动权、优先权。目前审计人的认识还相当贫乏,认为知识经济还很遥远,更谈不上如何迎接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因此,应提高审计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知识经济的竞争观念,培养敏捷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意识,积极探索适应知识经济灵活、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方法。

创新对策范文篇8

1.墨守成规观念制约管理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由于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无探索精神而导致创造性思维障碍,如管理中缺发乏实验新观念的资源与支持;功能性的“缺乏远见”的思维方式;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抵制变化墨守成规;对创新采取消极态度及眼罩式思维方式,制约了管理创新的进度,使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萎缩沉沦。

2.盲目创新裹胁了管理创新的初衷。许多创新成果不切合企业经营实际,而是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辞藻、纸上谈兵的文章、故弄玄虚的技法来博取“功名”;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刻意“创新”,摒弃了传统、移植或嫁接的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拼凑一些看似先进,实则落后或无法运行的方法称之为“创新”等等,这些伪创新势必影响我国管理创新活动的顺利发展,裹胁了管理创新的初衷。

3.配套措施不全使创新成果运行困难造成短命。许多已获奖优秀成果,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经营运行过程中的不协调而无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成果运行困难或难以维持而短命。

4.宣传推广不力导致了管理创新的资源浪费。获奖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创新成果的经验交流欠缺,导致常有相似内容的成果出现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管理创新成功的对策研究

论文毕业论文

1.正确的创新观念是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在环境不断变化中,企业的衰退首先开始于企业的领导集团。这种衰退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集团只面对过去,而不面向未来;只习惯于常规决策,而不敢面对挑战性问题;只愿意同持传统观念的人在一起工作,而不愿意接受具有新思想、新文化的人。领导集团陈旧的观念,必然会或早或晚、或快或慢地导致整个企业的衰退直至倒闭。所以必须更新企业领导集团沉旧的观念结构和管理行为。第一,企业领导集团要努力开阔视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管理信息和动态并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第二,要有超前意识。企业领导集团要积极参与创新,全力营造一个适合于创新的气氛和环境,激励全企业员工的参与意识。第三,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明确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行企业发展的两个驱动轮缺一不可,必须协作运行,甚至有时管理创新创造的效益要大于技术创新。所以建立奖励机制时不可厚此薄彼。特别是管理创新的启动者往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并要承担比技术创新大得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设计出一个合理、明确和及时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创新行为。第四,要建立管理创新的预算计划。因管理创新过程中,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对重大管理创新立项课题,建立可行性分析和批复制度,确保课题经费的及时到位,促进管理创新课题的顺利完成,以利创出更大的效益。

2.正确理解管理创新的内涵,处理好创新与应用的关系。管理创新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矛盾,从人员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技法、管理程序、管理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重组,采取继承、学习、借鉴、开拓和创新的办法,创造出一套适合本企业运行的管理方法。要明确,“创新”不一定非要赶时髦,不一定非要带上流行名词的帽子,只要它是从实践中来,又可以回到实践中去。我们就应该承认它,鼓励它,哪怕它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做法和理念。创新如此,应用更应如此,从目前来看,有的单位不具备创新的内外部条件,应用成熟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仍是十分必要的管理进步的捷径。因此我们不能一哄而上,一提倡创新企业就必须都创新成果,而成熟和优秀的应用成果就“低人一等”变成一无是处。要提倡“简约、朴实”也是一种美,要明确衡量成果的唯一尺度是成果的效益,而不是成果的复杂或时髦的程度,所以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状况来确立管理课题,正确认识应用与创新的关系,明确应用与创新是知识发展内部矛盾的表现。

3.明确创新程序,完善配套方案。在创新方案的运行中,如何保证创新的成功和生命力,本文认为建立完善的创新配套方案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内外部沟通交流,与内外部环境相融洽,不断接受和采纳外部新构思。其次要将创新看成是整个企业的任务:建立有效的交叉职能联结;从创新的早期阶段开始,企业所有部门都要一体化地参与创新。同时要配备关键人物,包括有影响的项目倡导者和管理守门人,保证创新方案的顺利进行。

4.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巩固和推广工作。在我的管理创新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管理成果。如邯钢的“成本倒逼法”、由于企业的宣传到位,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到了家喻户晓,掀起了全国企业学习邯钢的活动,为许多企业管理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优秀成果,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中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到位,未引起企业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足够重视,而成为昙花一现,导致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开发创新成果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优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宣传工作,并要稳扎稳打,做到发现一个,宣传一个,推广一个,充分挖掘每一个优秀成果的潜力,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尽量避免管理上的重复探索,避免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服务”意识,增强与各专业管理口的沟通。对成果的实施进行系统内和系统外的跟踪调研,争取各专业管理口的支持和领导的支持,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成果的宣传力度,提高成果的影响力,起到典型引路,学习推广的良好效果。

三、结论

社会在发展,市场在发展,企业也要发展。而发展中就会出现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新问题。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敢冒险的精神向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挑战。在激烈竞争中,谁胜谁负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企业在经历了“生产管理型”向“经营管理型”的转型后,适时转向“创新管理型”,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更好地发挥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甚至消费者的创新积极性,才能取得企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传益:知识经济与创新管理.《党的生活》,2002.9

[2]赵志莉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河南社会科学》,2002.5

创新对策范文篇9

关键词:苏州;产业创新集群;挑战;对策

发展和壮大产业创新集群是推动城市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其显著特征就是城市本身的产业形成“创新集聚”效应,区域之间的产业创新集群的外溢扩散。当前许多产业集群正在“智改数转”,推进传统模仿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实现转型升级,有助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产业的兴盛在于不断创新,如果不居安思危地持续注入“创新”元素,把“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上升到对城市和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激发其“创新”内生动力,将会丧失现有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机遇。

1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和特征

1.1产业创新集群的内涵

产业创新集群是集聚互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与研发机构以及服务机构的产业集群,实行分工协作,能带动区域和行业创新,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主要特点是“创新”,主体是“创新企业”和“人才集聚”。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前提,密集应用大量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1],以知识创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产品为特征,且在“赢利模式”和“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的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除创新程度高和知识技术密集外,它是“产业集群”经过不断升级迭代后的现代产业集群。在产业创新集群中,除创新型企业外,还应包含创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和金融机构等,它们在政府政策主导下,通过市场主体调节,银行业提供养分与土壤,形成协同成长和互相交融的“共生共长”创新集群。

1.2产业创新集群的特征

1)必须具有持续不断创新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家和创新型人才,它们可能是上游的供应商,或者是下游的用户企业,也可能是相关产业链中的企业。2)高新技术产业,或是知识技术密集产业,也包括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传统型产业。3)在产业群中始终应该有“商业模式”和“赢利模式”的自主创新,也有“组织架构”与“营销体系”的不断创新,以及在产业创新集群的内部或周围,具有许多高校、研发机构、行业协会、银行业、市场要素和国内外品牌产品等资源要素。4)必须要有一种促进创新创业的机制体制,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及具有包容失败的宽松环境。

2苏州打造产业创新集群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苏州十分重视产业转型与升级改造,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万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聚4100家创新型企业,产值破3000亿元。目前苏州正在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和主赛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相互融合,培育新市场,开拓产业新增长点,“十四五”期间将投入千亿元资金,以强链、补链和固链的形式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以数字经济产业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和引领产业转移升级[2],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发展。苏州正在谋划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苏州经济具有GDP总量高和企业发展潜力大、人才集聚多和创新支撑好等优势,但仔细分析仍然面临如下挑战:苏州产业集群中仍然存在许多传统产业,它们正在或加快转型升级。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与上海相比,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较少,也缺少像百度、腾讯和阿里这样的数字平台型企业[3],因此需要坚65持不懈地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苏州也缺乏拼多多、小红书和喜马拉雅等新型知名平台。因此,应加快推进在线经济发展,精准把控“数字经济”与“创新集群”之间互相促进、共生共长的关系,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新动能。

2.1科技创新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苏州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42.55亿元、R&D研发经费750亿元、发明专利授数9909件,少于深圳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460.79亿元、R&D研发经费1510.81亿元、发明专利授数31138件。产业集群内模仿较多,缺乏创新,造成产品相似度高;定价策略与营销模式相似,导致产品低质低价竞争;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缺乏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创新人才;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机制不健全,在创新力不足的前提下,自主独立研发能力不强;没有长远发展远景规划,产业集群缺少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2数字经济场景缺乏,产品研发和品牌创新力不足

目前苏州“卡脖子”技术清单中,集成电路、芯片涉及面最广,特别是数字经济发展是“卡脖子”技术最为集中的环节。2021—2023年苏州计划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与2021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8000亿元相比还有差距。苏州数字经济试验场景的某些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基础设施仍需要大量投入,一些产业创新集群亟需顶层设计,以便吸引大量创新主体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内企业仍处在产业价值链利润中低端,代加工企业的产业价值链附加值较低,处在整个价值链低端,造成制造业大而不强。

2.3产业链较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软件

2020年苏州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值1148.42亿元,与2020年无锡软件和集成电路产值1350亿元相比有较大差距。苏州在设计、制造和封装等产业链重点环节中,封装占据了65%左右,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投入力度尚需加强。苏州产业集群内产业链正在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集群内企业零部件或产品同质竞争程度太强,友好协作较少,没能在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优化整合与发力,没有充分发挥真正的产业集群效应。工业互联网处在应用层,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软件[4],也没有把工业互联网延伸到全产业链,在推动数字赋能涵盖全产业链、全生产要素和全生命周期,实现价值链环节的全闭环运行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2.4协同推进产业创新不足,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存在短板

苏州政、行、企、校、研五方主体互动合作太少。2020年苏州财政科技投入219.62亿元,研发投入超750亿元,而同时期的上海,财政科技投入406.20亿元,研发投入1600亿元,上海拥有3大国际科创中心和4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科学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的数量占全国的32%,相比之下,苏州差距较大。苏州许多产业集群企业仍然停留在独立创新阶段,没有实现多方主体联合创新。

3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对策与举措

精耕细作新经济,必定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聚焦产业创新集群主战场,潜心研究创新集群与数字经济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数字化知识技术为产业创新集群的关键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产业创新集群的创新动能。

3.1加强源头创新资源导入,集聚创新要素开展前沿研发

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产业创新集群,关键要素是“创新”,对于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必定在全球分工中始终处于劣势,其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力不强,产品缺乏自主创新。因此,对于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应加强创新源头导入,集聚顶尖科学家、原始创新技术等要素,促进开展“原始创新”研发,在重大科技前沿上实现突破。同时也须加快原创品牌的原始创新,在高精尖零部件上实现国内产品替代,有效推进传统产业集群(模仿型、劳动密集型)向产业创新集群全面升级换代,加速关键节点突破,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产业价值链上游产业集群融入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虽然是以企业为主体,但集群中也包含高校、研发机构、金融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等要素机构,主体与机构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实现政、行、企、校、金的共生共长和整体创新。产业创新集群应该集聚顶尖创新人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主体,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开展前沿研发。制定以5G技术为基础,万物感知、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联的数字技术创新研发计划,建立围绕5G技术增强演进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在产业创新集群的引领和主导上发力,集聚万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借鉴国外汽车、航空产业创新集群做法,鼓励企业主体深耕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专精特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3.2搭建数字经济发展试验场景,实施自主创新品牌战略

建设全新的数字经济试验场景,以数字经济试验场景重塑企业创新主体、科研院所和顶尖人才的一体化体系,改进企业要素配置方式,实现企业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优化。数字经济场景既是新技术又是聚合器,它将创造大量新机会,吸引各种创新企业集聚,苏州政府应加快顶层设计,高水平和高标准地规划设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适应数字化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数据存储、生产运输与加工基础设施设备,满足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整合和重组来实施“苏州自主品牌创新工程”计划,秉承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协同理念,鼓励苏州品牌企业走向国际,积极培育“沙钢”“恒力”“亨通”和“波司登”等大批苏州品牌,同时推进由品牌代工生产模式向自主产品设计和营销模式转变,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品牌效应。

3.3创新数字时代新业态,促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生,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抢抓“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关键期,苏州将动态投入1000多亿元资金,支持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以数字经济激发传统制造业,以现有数字技术为支撑,与数字经济平台头部企业百度、腾讯和阿里开展合作,共同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与制造产业。如昆山手提电脑产业创新集群,按照零部件去招商引资,围绕手提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和原材料,获得系列化的产品对接,就是按照产业链条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所有的零部件企业既专又精,可以达到完善产业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4逐步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机制

加大研发投入与产业化转换,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机制。一家企业力量毕竟有限,在创新集群赋能苏州制造业态势下,充分利用政府推动创新集群和协同创新来实现跨越发展。1)加快自主创新与政策体系的系统化。通过自主创新与政策体系的深度融合,解决创新政策滞后的难题,通过滚动修订科技政策,调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普惠式政策鼓励机制。2)增强科技政策对创新的内生驱动。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否促进科技创新,关键看能否找到创新的动力来源,是不是从激发创新者的内生动力入手,使科技政策真正起到促进创新机制完善、激发创新动能、凸显创新主体、孵化创新产业、优化创新环境的政策导向作用。3)借力外生驱动推进科技创新。从苏州市某区或某县级市的产业创新集群入手,探索性地进行科技政策创新试点,逐步加大科研投入,改革科研管理机制体制,再将科技政策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借助科技知识产权政策普及和优化人才评价和创新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配套,迫使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研发上加大投入,在基础前沿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的外生动力。

4结语

数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深刻重塑着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因此,要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行业领域互通互联[5]。在新一轮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抢抓机遇,发展与壮大产业创新集群,不断催生科技创新新模式,实现前沿技术和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是提升苏州区域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促使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结合,培育出崭新的苏州创新模式“数字制造”[6]。通过数字技术、工业互联互通技术来实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和绿色制造的重要手段,也是苏州培育和发展产业创新集群的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杨震宇,史占中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绩效与路径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2]刘然,郝大江.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1(2):81-82+82.

[3]王世文.如何打造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N].苏州日报,2022-01-08(2).

[4]林赛燕.协同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N].经济日报,2021-09-15(11).

[5]白丽,杜兰馨.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1(14):154-156+155.

创新对策范文篇10

1.1关于体系。长久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模式属于简单的是设计师自己做,但是较难的设计大多都是直接照搬其他国家的成果,因此我国工业设计从来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更别说创新体系了而众所周知,要发展一个产业,或者提升一项技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体系设计跟上来。因此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创设未完成,直接导致了我国工业设计创新在我国没有得到良好发展。1.2关于模仿。曾经有戏言称,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模仿,并且有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模仿技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在工业设计方面做得十分不足,对于其他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设计的依赖太过于明显,以导致中国丧失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只能流于模仿。再者,产品设计的模仿,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一个习惯于照搬别人设计的国家,是无法发展创新型工业的。1.3关于动力。显然,工业设计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利润。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利润越高,投入越大。而在我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创新型的产品并不会比其他的产品,得到更多的利润,却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和更多的精力,因此在我国,工业设计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1.4关于文化。文化对于设计的意义,大概就等同于,绘画的灵感对于画家的作用。一个设计必然是脱胎于某种文化的,如果没有文化底蕴,那么设计就会变得单薄。而目前中国的工业产品设计正是如此,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有着许许多多特色的文化可以应用于设计,然而在当前的现状下,我国工业产品设计仍然未将中国文化融入进去,从而导致工业产品设计的底蕴不丰富。

2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目前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体系未确立。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应当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优秀作品展示机制,工业设计产品专利保护机制等等,从一个创新产品设计者的培养,到具体产品的产生,再到专利保护进行全面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纳入一个全新的体系中,既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者,吸纳更多的人才,又能够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到推广和保护,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然而糟糕的是,我国的工业设计创新是没有体系可言的,管理散漫,人才稀少,作品保护机制也并未得到确立。在这样的现状下,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创新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2.2设计人才不足。第二是设计人才不足的问题。一个行业的兴起与领导者和引领时尚的风流人物,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个好的榜样,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们去学习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进行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的尝试,从而使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创新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讨论,为它吸纳新的活力。而在我国当前的现状下,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工业产品设计创新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影响了我国产品设计欣欣向荣的氛围的形成。2.3设计文化底蕴不足。一个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背后所反映的文化,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能够深刻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色,让别人一眼看到这个国家的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反映在产品中,也能够给人愉悦的艺术感受。然而在我国,多年的悠久文化并被很好的利用,产品文化底蕴单薄,造型单一等等问题,都反映了设计者的不用心和文化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3加强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办法和措施

3.1国家推动,将工业设计创新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一个国家的工业设计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因为产品的工业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和品牌树立程度,好的工业设计会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设立一个标杆,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在工业设计方面是具有优越性的。而不好的工业设计则会带来相反的效果,不仅会给其他国家留下不好的影响,还从侧面反映了国家不重视工业设计发展和创新的问题,会影响国际形象的确立。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把工业设计创新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从而推动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对于这一点,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立法上进行宣传。将关于工业设计创新的摘要:步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创新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已经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而当前的现状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经济,教育,文化或者是科技创新。每时每刻世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都需要与时俱进,不可以固步自封。尤其是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在世界的发展和我国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在我国,工业设计仍然保持着以前的旧体制和不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完全与时代接轨,十分不利于工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找出工业与科技,时代进行结合的未来的发展之道。关键词:创新;工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发展之道相关问题写进法律,例如工业设计创新产品的专利问题,可以写进与专利有关的法律中,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宣传,使每一位普通民众都了解到工业设计创新的重要性和受法律保护性。第二,政策上进行指导。除了立法的宣传之外,国家还需要通过具体政策的颁布来告诉设计者们,他们应该怎样做,为他们确立一个指导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只有将立法与政策都贯彻落实,才能够让工业设计创新与国际一起发展。3.2产业发展,为创新制定蓝图。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最后还是为了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而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同样也会为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制定一个美好的蓝图,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不妨换位思考,即首先发展设计产业,再拉动产业设计创新发展。通过一个产业雄厚的实力,吸引人才到这个行业中来,同时花大力气去将工业设计创新的未来蓝图通过产业实力一点点实现。3.3平台创建,交换优质资源。对于工业产品设计创新来说,优质的资源和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创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将所涉及的优质资源放在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换,是十分可行的。对于平台的创建,笔者有以下建议:第一,利用当地的龙头企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龙头企业,他们掌握着最优质的资源,同时拥有着第一手专业数据和信息,因此,由每一个地区的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一个数据分享的平台,进行信息交换,是有利于地方平台的创建的。第二,以中央为单位,将每一个地区的龙头企业联合起来,创建一个全国性的,跨地界的资源分享平台将每一个地区最先进的设计资料,进行全国性的分享,能够使每一个地方,都了解最新局势,从而制定合适的战略,带动全国工业产品设计的全面发展。3.4人才培养,榜样的力量。众所周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拉动力,一个专业技术人才,抵得上十个技术职工,因为他们是用脑工作,用知识工作,同时也是用创意和专业工作。因此,人才培养也是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发展中所不能够忽视的一部分。关于人才培养,笔者的建议是,从源头抓起,企业在最开始招人的时候,就要进行严格的考试和培训,确保每一个进入体系的设计者,都拥有着与之工作相匹配的专业能力。然后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定期的培训和观察,并制定相应的淘汰和奖励策略,时时鞭策着设计者们。

近些年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形成为创造大国的关键时期。因此,工业产品设计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真正将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落到实处,就要既从宏观上,国家调控上进行大致的规定,又要从微观上,从个人上,对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理把控。

参考文献

[1]王会丽.浅谈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现状与对策[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41(14):33,38.

[2]颜如冰.试论我国工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