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质量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1 00:48:45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1

1、“十”期间是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新阶段

党的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时期。党的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到年前是本市抓住筹办“世博会”机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促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十”期间,在本市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的进程中,区要以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为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经济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生活大提高。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测试为手段,对质量(包括产品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认证、安全监察等)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活动。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是现代化建设、发展市场经济、加快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市、区二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下,质量技监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必将得到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2、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给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入世”后,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贸易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百姓生活,直接影响着各级政府部门管理经济、贸易、监督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运行机制及工作方式。在加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应按照WTO规则及国际通行做法,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从总体上讲,要为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服务;从具体方面考虑,实施技术监督的重点应在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相关领域,以市场准入制度为主的监督管理;服务的重点是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帮促企业强化标准、计量技术基础,运用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产品与产品结构,增创名牌优品,掌握和运用贸易技术规则,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构筑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立,让百姓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消费,享受到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因此加入WTO后给质量技术监督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新机遇。“十”期间质量技术监督任务艰巨、大有作为。

3、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实践“”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正确依法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责的基础和保障。国务院于年3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切实贯彻,做到五年有计划、年度有安排。为此,在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新一轮发展中,必须全面正确执行《纲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依法正确履行质量技术监督各项职责,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造福于民。

4、提高市场监督水平,要求加快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取得新进展。

信用是一种无形资源,能产生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有形财富。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基础条件之一。为保障的市场经济走向健康、成熟和国际化,市政府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建立个人和企业的市社会信用体系的诚信系统。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工作,2003年,市委提出推进本市社会保障体系、社会诚信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三大体系建设的任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参与该体系的建设,及时准确提供有关企业相应的监管信息,并发挥该体系的功能,促进职能工作科学、规范,提高对市场、对企业的监管水平。

5、对照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当前存在以下主要差距、问题,需今后努力解决。

――统一领导、综合管理全区质量工作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级质量责任制和质量奖励(激励)制度应予重点加强,充分发挥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对质量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督查功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区质量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一些管理部门和企业中,质量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不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质量工作的措施难以到位;有关质量技术投入不足,技术管理基础薄弱,企业中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质量检验不完善不严格、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质量竞争力低下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变。

――“科教兴区”、“质量振兴”、“名牌战略”的宣传、政策引导和组织实施的力度、广度、深度有待强化。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企业建立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产品质量认证、争创市级名牌中国名牌产品以及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等方面的进程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影响了我区整体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

――近几年来,私营、个体、合作等小型企业及外省市注册的企业快速增加,其中有些企业单纯追求利润、经营管理粗放、质量法制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基础差、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技术力量与质量检测能力贪乏的情况不为鲜见少见。注册、实体在区外的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成为盲点、难点;甚至有些企业规避行政部门依法管理、质量诚信度差,个体户、私营企业中进货渠道与帐目无记录情况较普遍,违法违规行为难以查实处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任务繁重、力量不足。全区现有锅炉872台、压力容器2175台、电梯334台、起重机械407台、游乐设施18台、压力管道83367米、气瓶11万多只。特种设备数量每年以约20%以上递增。但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的小型锅炉约占60%,在服务行业(如浴室等)、五小企业(小化工、小服装厂等)中尤为突出;一些压力容器陈旧、缺乏技术资料,有些企业经营者和使用、操作者安全意识差,忽视、轻视管理,无证、违章使用、改造,未经检验合格使用等情况较突出。因此消除安全隐患、极需强化管理、检查、整治并实施长效管理。目前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管理网络队伍和行政管理及技术检验力量难以适应。

――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随着履行法定职责的扩展和划入,质量技监系统人员不断充实、技术检测机构的检测装备逐步得到改善,经过多年共同努力,初步形成基本适应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但存在着以下难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主要问题:一是人员的观念更新、工作思路拓展、管理机制与工作方式的创新不快;二是人员的数量及专业业务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高不快;三是作为技术保障和支撑的技术检测机构需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提高检测装备水平,提升检测能级,充实相关人员、提高人员的科技档次,深化改革和管理创新、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四是全局系统(局机关和三所)的电子信息化建设进展滞后;五是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因经费无财政预算拨款,自收自支几乎没有结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发展能力。

二、发展方针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积极应对我国入世的影响,把握好举办世博会和未来二十年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增强区综合经济实力这一主线,按照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法制化的要求,从有利于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眼,进一步贯彻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标准化、计量为基础,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发挥技术基础、保障服务功能,切实把握工作的关键抓手和切入点,推进科教兴区、质量兴区,营造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构筑社会诚信体系,在为区快速度、高水平、可持续、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中,质量技术监督事业与时俱进跃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

1、基本形成与国际通告做法相一致、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与检验、标准化、计量测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检测体系,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基础作用和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在实行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全面加强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等技术基础工作,促进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本区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达到21世纪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十”期间,10项以上产品获名牌称号、3项以上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产品、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3、建立监督抽查、质量监管、专项整治、质量执法相结合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到“十”期末,在市、区二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本区产品抽样合格率达85%以上。实施与WTO相适应的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取证管理与证后监管,做到区内基本消灭无证生产。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的监管跟踪检查及行业性区域性突出质量问题专项整治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在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领域内强化质量监管和执法,基本遏制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势头。

4、标准化工作实现“四个加快、二个推进”。加快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统一管理的全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面向市场、反应快速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广泛参与、透明度高的标准化工作运作模式。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推进标准化在农业服务行业、信息化、社会公共建设与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到“十”期末,辖区内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9%以上;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高新技术及创汇型企业的产品普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率达85%以上);创建的区内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达区级验收合格90%以上,市级60%,部级20%。

5、计量管理工作实现“二个强化、三个提高”。强化对涉及国家利益、公众交易、健康安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计量器具的计量法制管理;强化对涉及公益利益、企业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的监督管理。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数据公正性、提高企业计量行为的诚信度、提高全社会的计量法制意识。“十”期间,计量标准器具受检率达100%,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的计量器具受检率分别达到98%以上,抽查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合格率达90%以上。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以“力争杜绝特大事故,遏止重大事故,控制严重事故,降低一般事故”为目标要求,实现“健全全区管理网络体系、推行二项安全责任制、三种责任到位、三个提高”。在全区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和各级责任制;在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各级安全责任到位、行政部门安全监察与管理职责到位、设备安全检验工作到位;提高特种设备的受检率、合格率、安全运行水平。在用特种设备定检率达100%、外检率达100%;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达100%、新上岗人员培训率达100%;司炉工管理人员、压力容器管理人员的培训达98%以上。

7、加强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区计量质量检测所、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简称“三所”)的基础建设,检测实验室、网络信息化、队伍人才三项建设有新突破上新台阶,提高检测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技术保障能级、拓展检测服务领域。实施“五优工程”:优势的项目、优秀的管理、优质的服务、优化的队伍和优美的环境取得新进展;形成与质量技术监督相适应的技术检测保障,与技术机构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技术检测服务能力。食品、农产品、涂料质量检验成为本市郊区各质检所中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项目。

8、加快质量技监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化管理。局机关计算机房建设完善公务网、内部局域网和接入互联网三大网络设备;计算机电脑和辅助设备等硬件配置逐步达到人均1台(套),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网络办公环境,通过信息化应用,规范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9、以严格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为主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依法履行好质量技术监督职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十”期间,各级工作人员无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行政执法错案率为零、行政复议案件复议决定撤销率为零、行政诉讼案败诉率为零。

10、实施人才高地建设战略,在引进招聘、在职培训管理考核、奖惩激励、选拔任用等方面,创新人事管理工作机制,实现队伍人员的素质高水平,结构高优化、流动高活力、能力高适应,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懂管理、业务精,具有开拓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质量技监队伍。

四、主要措施与任务

1、进一步健全全区质量工作网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区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区质量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检查,研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有关质量工作重大政策,增强对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质量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强化各级质量工作责任与考核,完善质量奖励制定并定期实施奖励。

2、以建设责任型、法制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要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上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管理方式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步伐,为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创造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为企业和公众提供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简便、真诚的服务,强化安全健康领域监管,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实施品牌、名牌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区”、“质量兴业”活动,实施“扶优扶强”和开通质量技监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管理技术创新、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提升企业质量工作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实力。在全区深入开展质量法制、质量知识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活动,增强全社会关注质量、促进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业主)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和科学质量观,在生产经营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4、实施“金质工程”,开展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服务活动。加大对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和监督抽查结果质量好的产品和企业的宣传力度,以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实施打假执法责任制,充分发挥“区打假办”作用,建立打假执法信息网络,开辟打假维权的快速通道。以地方街道、社区、商店、超市为区域(单位),开展无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商品的示范区(店)活动。多种形式开展“扶优治劣”增强实效。

5、改进管理工作方式,推进质量监管实现两个转变:由单一的依法监管转变为引导企业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舆论监督四管齐下的监督模式;由单纯的事后监督查处转变到以生产领域为主、狠抓源头,以监管、查处与帮助整改、服务提高相结合,促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的动态管理。

6、改进监管工作方法,严格监管措施、增强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有效性。完善实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各项工作规范,严格许可证的受理、审查、取证后续监管环节,确保获证产品质量持续合格;从本区实际出发,建立健全质量监督重点产品目录,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抽查规定,规范对抽查产品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措施,并执行到位;严格无证查处、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7、制订并实施“十”期间采用国际标准五年计划,推动一批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加大标准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宣贯和监督实施的力度,达到宣贯一项(系列)标准,推动一类行业贯标、提高一批企业质量水平;加强标准化岗位人员培训,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广泛参与、标准化行政部门快速反应、高水准服务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加强标准化资料库建设,切实做好有关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信息和有关应对措施、建议快速告知相关行业、企业,帮助企业超越“壁垒”、促进出口;以物流信息为重点积极推动现代化物流标准化应用与建设。

8、按照建设农业现代化目标,围绕农产品的品种、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推进具有特色的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完善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品种质量标准和生产操作技术规范。推进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出口农产品、优质种源、植树造林绿化等各类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和验收;加大相关农业标准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和向广大农户养殖户示范推广工作,提高农产品及加工的质量水平,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

9、拓展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以商业、旅游业、社区等为重点,加强食品标签、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等强制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监督,开展有关商品经营管理、服务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计量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引导、示范、推广工作;在社会公共建设和管理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准化的推广应用,提高衣食住行等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10、强化计量法制管理:严格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含授权机构)的监督检查与管理,确保其在资质范围内规范开展检定、校准,出具公正的检定测试数据;严格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考核发证、复查换证和证后监管,从源头管好计量器具;按医疗单位、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制配场所、餐饮业、超市大卖场大商业等行业特点、地域分布,严格实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和检定周期内的突击性抽查暗访及专项整治活动,使计量管理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1、对涉及公众利益的计量行为和商品量,实施政府监管为主,引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点抓好集贸市场、加油站、超市大卖场中电子秤、公平秤、加油机和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处罚违法行为;深入开展创建示范市场、“双信”加油站活动,强化企业自律计量行为;广泛开展计量进社区宣传活动、向公众公布计量诚信情况、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参与计量监督。

12、分类管理工业计量。重点抓好涉及安全、环境监测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管理;指导、帮助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计量管理体系,推行向社会承诺其产品净含量符合国家规定的“C”标志;加强企业计量管理培训和指导,帮促企业建立以确保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检验为重点、适应本单位生产经营的计量管理体系,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计量行为诚信度。

13、通过巡查、回访、年度审查、监督抽查等手段,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分级,确定监管频次,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一般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培训,受培训率达到100%;加强对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检查,持证(健康合格证)达到100%。同时严把准入关,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生产加工大米、小麦粉、醋等28类食品的企业都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

14、落实各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分管人员,社区(行政村)巡视人员,在用设备单位专管人员,建立健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分层次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设备专业知识基础等培训学习考核,全面提高管理网络人员素质,并制定各级人员职责,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书。

15、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留隐患”工作方针。下移工作重心,以特种设备现场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普查整治、专项检查、执法查处、长效管理。严格各类许可“入口关”;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取缔技术含量低、安全系数差、污染严重的小型汽水两用锅炉,整治“五小企业”中压力容器;严格事故调查处理追究责任人员;完成在用压力管道的检验。实施事前监管与事后执法相结合、监察检查与服务指导相结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专用网页,对各单位特种设备的自查自报、管理检查、安全监察信息建立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并将不良记录信息输入本市社会诚信体系。

16、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全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层层签约、责任到人。严格各单位建立健全每台特种设备自购买(出厂)起的原始技术资料,直到报废(或转让)前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管理资料(设备档案)。使用单位有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及安全运行(使用)管理制度;设备应严格凭有效的检验合格证使用;人员严格凭培训考核合格瓷资质上岗;操作(使用)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范规定;制造单位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出厂检验把关。

17、围绕提升技术检测能级,加快检测所、特种所(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建设步伐,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的改造、扩项、升级等投入力度,更新、添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检测精确、快速简便、先进实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逐步淘汰传统、陈旧、落后设备;区计量质量检测所要对食品、农产品、涂料三类产品检测设备在原有特色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凸显优势,为进行国家(级)实验室认可创造条件并加强化工产品检测设备与实验室建设,适应区产业发展需要。加快“两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业务办公自动化、工作程序规范化、检测管理工作信息化处理,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加强与市局和各区县检测所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18、围绕实施技术检测“五优工程”,以深化改革、创新争先为主线,加强队伍人员管理和检测业务管理。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从单纯的人事管理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引进人才与在职培养并举,考核、淘汰与聘用激励相结合,着力解决缺乏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和高技术检测仪器操作与管理人才及检测业务管理人才的难题,提高中高级技术职务人员的比例。“十”期末,区计量质量检测所人员中,大专以上占总人数75%以上,研究生占总人数10%以上;技术专业人员占总人数80%,中级技术职务人员、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总人数比例45%、15%。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人员中,高级工程师达2―3人,工程师达5―6人,具有检验师资格人员占检验人员的50%。

19、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与市局、区政府(信息委、财政局)联系,争取支持、指导,按照市局统一规划和区局分级建设管理原则,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既符合质监政务要求又满足本区政府行政需要的网络体系,制定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加强各级人员培训,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服务、行政管理、执法办案等方面加强应用,实现工作程序规范化、电子化,建立各类行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库并动态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按照市社会诚信体系组成要求,各科室依据职能及时准确地将代码(新证及变化信息)、企业各类取证信息和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企业监管信息传输到市局信息中心。

20、以全面正确执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抓手,以实施《行政许可证》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行政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深入开展行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项行政纪律,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各项制度建设,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公开、推行行政管理(许可、监管)责任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监督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坚决制止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七禁止”规定(禁止乱发牌证、禁止乱办班、禁止乱收费、禁止乱评比、禁止乱执法、禁止乱许可、禁止乱摊派)。严格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错案责任和行政管理中失职、失察、渎职责任,切实提高公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

21、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把好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招聘)关;对各级人员实施管理、执法、技能资格(质)证、复合型人才的在职继续学习培训;继续推行全员年度工作目标绩效管理的公开评议考核与末位处置、科室人员双向选择任用、中层干部推荐比较审议聘任、后备领导干部择优培养、考察、公开竞选等人事工作运行制度,不断优化队伍人员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适应事业发展。

五、重点项目安排

1、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包括局机关、下属三个所的办公室,计量质量检测实验室,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等,含经费);

2、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含局机关、三个所,含经费);

3、区WTO/TBT应对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含经费);

4、新五年(2006―)区采用国际标准实施计划;

5、新五年(2006―)区农业标准化实施计划(含经费);

6、区主管部门、各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巡查专用车辆配置(含经费);

7、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专题调研;

8、化学工业区(漕泾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前景与建立计量公正站可行性专题调研;

9、区百姓家庭应用天然气前景调研与建立检定天然气表计量标准装置可行性调研;

10、引进设备中标准化和非法定计量单位情况调研与应对措施分析;

11、区计量质量检测所食品、农产品、涂料检验能力扩项升级与申办部级实验室认可;

12、人员:特种所从现有18人增至20―30人;食品所、检测所在现有人基础增加高工或研究生的紧缺人才;

13、常规性专项经费预计:(列入区财政拨款)

(1)区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费每年10万元以上

(2)技术检测装备费:特种所每年10―20万元、检测所每年35~50万元。

六.政策建议(工作建议)

1、制定区质量奖管理办法(含质量奖的分类、等级奖励办法),每2―3年颁发一次;

2、制定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成效显著的企业(个人)奖励办法;

3、举办区名、特、优、新产品(含农产品、工业品)展示展销推介会(宜结合质量月活动举办);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2

围绕“基础提升年”这一主题,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作风务实的人才队伍,为质监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进一步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二、进一步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2、继续推行轮岗交流,全面锻炼队伍。根据《漳州市质监系统“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和近两年实施轮岗交流的经验,落实市局机关业务科长和市局直属所所长,市、县两级行政机关内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期3-6个月。同时,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有培养潜力的干部到省局、省所以上单位交流挂职锻炼。

3、加强引导鼓励,继续抓好学历提升教育。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丰富知识、改善结构”的原则,引导大家按照规范干部在职学历、学位管理的要求,积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年内引导和督促24名大专以下学历的干部职工、32名大专学历的干部职工参加或完成继续教育学习,鼓励5名干部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修订完善奖励机制,出台《漳州市质监系统学历提升教育奖励措施》,对经过批准参加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继续教育的人员,时间上予以保证,学费上予以倾斜,并将干部提拔使用与学历要求挂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1、严把招聘关口,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招聘高素质人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加强各环节管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等方面的描述,强调砼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水利水电;砼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砼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砼大坝为主体的枢纽工程,各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0-70%。作为承包单位的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砼工程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纵观整个砼工程施工,涉及砂石骨料制备、砼拌和、砼运输、钢筋模板、浇筑仓面作业、温度控制和接缝灌浆等诸多环节。在各环节施工中加强计划、技术、质量、成本四方面的管理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成本控制不严格等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计划管理是前提及依据

1.1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

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最后计划一经制定以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和防止不平衡,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技术管理是关键

2.1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质量管理是保证

3.1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

[1] [2]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砼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从质量控制的总体而言,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成本管理是手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的信誉哪里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一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砼工程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工时、机械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等,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在成本中反映,运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就可以对上述这些方面起组织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现象

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即使干出很多的工程量,成本居高不下,还是无效益而言。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砼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砼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砼大坝为主体的枢纽工程,各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0-70%。作为承包单位的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砼工程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纵观整个砼工程施工,涉及砂石骨料制备、砼拌和、砼运输、钢筋模板、浇筑仓面作业、温度控制和接缝灌浆等诸多环节。在各环节施工中加强计划、技术、质量、成本四方面的管理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成本控制不严格等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计划管理是前提及依据

1.1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

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最后计划一经制定以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和防止不平衡,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技术管理是关键

2.1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质量管理是保证

3.1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

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砼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从质量控制的总体而言,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4.成本管理是手段

4.1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的信誉哪里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一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砼工程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工时、机械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等,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在成本中反映,运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就可以对上述这些方面起组织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4.2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现象

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即使干出很多的工程量,成本居高不下,还是无效益而言。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5

1.在厂长领导下,主管工厂的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领导总师办、研究所(含试制车间)、工艺科,总管全厂技术系统。

2.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支持工程技术人员正确行使职权,协助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

3.组织编制企业长远和近期技术发展规划,制定科研规划、技术改造规划,负责科研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技术改造计划实施中的技术工作。

4.领导有关部门制定技术攻关计划和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及质量改进措施计划,组织解决产品质量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质量管理的技术业务指导,协助厂长督促检查各项质量规划的实施。

5.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领导编制新产品试制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综合计划,定期主持召开生产技术准备会议,检查督促并组织确保新产品计划和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实现,以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6.负责审批科研、新品及技术革新和工艺等的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总图、工作图设计及产品技术条件、关键件的工艺规程、专机设计总图,主持厂内各种技术鉴定会议。

7.领导年度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并负责组织,做到专款专用,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8.组织做好设备管理、节能技术、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技术工作。

9.负责建立健全全厂技术管理、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管理等规章制度,协调技术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及时组织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和重大技术问题。

10.审批全厂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的推广计划,组织科技、革新成果的鉴定,审查技术改进奖励方案,负责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领导科技情报档案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标准、部颁标准,组织审批工厂标准,组织编制技术服务资料(包括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宣传和技术问题解答等)。

11.领导科技外事活动,负责组织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合资、合作生产项目。

12.组织主持技术工作例会并督促检查和考核例会决议执行情况,保证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工作的完成。

职权:

1.对工厂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有决策权。

2.受厂长委托有权,代表工厂签订技术经济合同。

3.有权组织制定技术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责任制的建立、修改。

4.对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技术准备综合计划、引进技术、年度技术措施和设备修理、更新计划有审定权。

5.对不执行技术管理制度、违反技术规范的行为有权制止。

6.对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使用、调动、晋升、调资、奖励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聘用,应事先征求总工程师的意见。

7.对技术任务书、工艺平面布置和设计总图及技术标准有审批权。

职责:

1.对未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工作方面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决定负责。

2.对由于领导不力、预见性不足,未进行可行性分析、价值分析,导致新产品开发技术工作(包括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缺乏竞争能力或技术决策失误造成工厂重大经济损失负责。

3.对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计划、生产技术准备综合计划、设备进口、技术引进、非标准设计和技措计划,未按计划完成负责。

4.对未能协调工厂技术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混乱,技术文件不完整准确、归档不及时,造成工作被动负责。

5.对引进设备与技术未能及时组织消化投产,造成重大损失负责。

6.对科技外事活动有失国格、人格,失、泄国家机密及使工厂形象受到影响造成重大损失负责。

7.对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解决不及时,影响产品质量或造成重大人身、设备等事故,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负责。

8.对推行产品质量升级规划、tqc计划和质量措施计划完不成,造成产品质量事故负责。

9.对代表工厂签订的协议或合同,出现差错、失误,造成工厂经济损失负责。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计划一经制定以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

一、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

(一)目前施工的三峡大坝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钢筋连接中使用了带肋钢筋套简连接技术。技术改造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二)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任务感,充分发挥质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检验制度。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八个字。

(三)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在技术交底时,要贯彻上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了解仓号的体形变化,有无特殊部位;钢筋、管路等的布设,应满足施工规范、规程及工艺标准;材料、设备的要求,有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

二、混凝土施工管理的措施及应用

(一)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就是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

基础工作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

1、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做好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应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的要求。

2、建立质量责任制。

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方面决策的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3、统一计量单位。

计量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工作。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

4、提高职工的素质。

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

(二)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 ”,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三)进行成本预测。

对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控制不严格的现象,要做好事前控制。首先进行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就是在某项工程开始之前,对该工程全面进行成本预算。根据确定的成本目标确定计划期内工程的成本,需要抓好定额管理。降低成本途径是多方面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开发集体智慧,挖掘潜力,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成本预测的目的是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即确定成本降低率,为编制降低成本计划确定方向,分析和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

(四)提高企业的信誉。

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的信誉,重要的一条就是靠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

三、总结

在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计划、技术、质量、成本管理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加强哪一方面的管理都会最终归结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来。生产管理要以人为本,在努力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同时,要努力改善生产现场的劳动作业环境,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才得以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常 勤 王长江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2013(22)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Construction management;Measures

近几年国家把水利建设作为安民兴邦的大事予以高度重视,水利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成本控制不严格等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体制问题 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中项目管理的贵、权、利未能到位,项目管理责任制还未完善,约束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开展,大大限制了项目部管理职能的履行,使许多项目的管理与项目管理科学的要求相距甚远。 1.2目标管理问题 目标管理不严肃,主要表现如: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安全管理凭经验、少科学、缺系统管理;进度工期控制更是合同约定是一套、现场施工又一套,随意性大而缺乏严谨的计划、缺乏系统的控制手段,签订合同时对工期的承诺为迎合业主的要求而不管科学性,实施时缺乏有效措施而放任自流。1.3人员素质问题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1.4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安排与监督,自主性、规范性管理少、应付性大,从而使目前为数不少的施工项目现场管理很乱不堪。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2.1计划管理1)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2)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最后计划一经制定以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和防止不平衡,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2技术管理是关键 1)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2)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2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2)质量控制。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砼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从质量控制的总体而言,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2.3加强成本控制 施工生产环节必须根据项目施工生产组织的特点和管理需要,按可控性原则合理划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以此作为成本费用归集考核的对象。必须对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性原则二次分解到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作为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考核和奖惩的标准。必须定期对各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执行责任成本的情况进行分析、考核与奖惩,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和档案库。对建设各方单位违规及不良行为,给予记载建档和公布,并在有关单位资质审查、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审查、项目经理及其它相关资格人的资格审核等方面,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确保规范行为的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建立对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众多,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参与制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重视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地消除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8

辽宁省调兵山市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妇产科,辽宁调兵山 112700

[摘要]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策,其可以改善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以及资源紧缺的问题。在应用计划生育技术时,相关人员需要遵循一定规划,还要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这样才能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更好的推广。我国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规范比较关注,并制定了相关规范以及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还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思想与素质,管理人员也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热情。

[

关键词 ] 计划生育;技术规范;优质服务

[中图分类号] R9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88-02

我国领导人在建国以来,就制定了有关技术生育政策与技术,并对这些技术有着规范性要求,还定期对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还不断的改进医疗技术,使节育技术更加安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有利于保障接收节育者的身体健康与安全。

1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沿革

计划生育政策是在1964年提出的,这项政策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数量过多的现状,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提出这项要求后,需要制定出有效的规章制度,还要提高手术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节育的安全性。所以,国家领导人员在同年出台了相关常规政策,对节育技术的操作进行了规范。在此后的几年中,我国卫生部也对技术生育技术开展了研讨会,并在常规政策的基础上,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补充、修订与完善,这也使得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更加统一、规范,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1]。

1973年出台的有关计划生育常规政策内容更加丰富,其包括人流手术、放置节育环、输精管结扎等多项节育技术,还提出了有关节育术后的建议,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出现。1978年出版的常规政策,对内容编排的顺序进行了调整与扩充,还增加了手术仪器的型号,对手术进行了详细记录。1984年出版的常规政策,增加了多项节育技术,通过注射引产可以提高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该政策还对农村基层手术细节进行了规范性要求,对术前检查为阳性的患者,需增加愈后护理工作,在手术的过程中,还对手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手术台的无菌环境,服务人员还要做好记录工作,这样可以为技术改进提供可参考的经验。我国领导人对计划生育工作比较重视,卫生部也了有关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护理的通知,对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保证受术者的健康,还要在计划生育执行的过程中做好三关工作,保证节育手术的安全性[2]。

2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技术与服务问题

在调查计划生育技术规范性与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我国有的地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各项技术与设施较为落后,而且手术的条件比较差,相关消毒与隔离效果并没有达到要求,而且计划生育的技术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一情况在经济较为落后的乡镇地区比较常见,一些乡级服务站基础设施配备不足,而且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缺乏相关资质,这不利于提高我国计划生育医疗水平,而且有的机构缺乏急救设备,人员配备不齐,结构也不够合理,还有的地区人员素质比较低,具有手术资质的技术人员较少[3]。

为了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更好的落实,服务人员必须提高服务水平,还要做好术前检查工作以及术后护理工作,从而尽快实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使人们可以更加了解这一手术的具体内容。在节育手术后,要做好生殖器感染防治工作,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所以,服务人员也利用无菌技术,保证手术环境的规范性,从而保证计划生育工作更好的展开。在有的地区,为了促进知情选择优质服务项目的落实,在手术前需要对受术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这有助于保证受术者术后更快的痊愈。我国各个医疗部门对女性受术者进行妇科检查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幅度不大,有的乡镇机构,由于设备简陋,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对手术者进行辅助检查,而且无菌操作与节育技术并不规范[4]。

我国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有两项工作薄弱环节:一项是消毒灭菌管理;另一项是服务记录工作,这两项工作也是衡量该地区计划生育技术规范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些服务机构中,消毒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而且在手术的过程中,缺乏紫外线灯、高压消毒等基础设施,其各项指标都没有达到规划标准。服务记录包括病史记录、术前检查、术后观察等多项内容,有的地区在服务记录工作中存在缺项或漏填等问题。服务记录是规范计划生育技术规范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可以优化手术与服务流程。通过对比还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区的技术差异,有助于提高计划生育机构的技术以及服务水平,实现统一、规范、标准化管理[5]。

3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性探索

计划生育工作从开展到现在已有50多年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一致在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行改进与提升,不同的省、市,自治区也根据各自的情况,改进与优化了服务标准以及规范,还建立了统一的诊治制度以及抢救预案制度,服务人员通过考核结果,提高了技术服务管理水平,使服务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还能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管理与约束。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计划生育时,加强了对并发症的管理,还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与灭菌标准,使得我国对并发症的控制水平逐渐提高,有效的保证了受术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的服务机构在计划生育指导方案中,引进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制,还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技术管理方法进行优化,编订了《质量手册》等文件,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服务质量,还可以避免技术不达标等问题的出现。在对计划生育技术进行规范时,需要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还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与素质,从而为受术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使计划生育工作可以更好的落实与推广。计划生育工作在执行多年时间后,相关部门也总结了一定经验,相关管理制度也越来越完善,通过实际案例,可以使参考依据更具有说服力,还可以使计划生育技术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对计划生育技术领域的探索,有着积极影响的推动作用[7]。

4计划生育技术规范完善与服务优质化

应遵循以下原则制定技术服务规范: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并解决贯彻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制定出的指南公布于众只能起到有限的影响,能否真正应用于实际工作”。“若要将指南真正应用于临床应通过系统、审核和反馈等办法来加强指南的执行,必须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工作”。专家建议,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指南要求在制定我国的临床应用指南时,总结一套基于我国数据及循证医学原则的方法。要规范咨询服务、术前检查操作过程和对规范传达实施及更新的过程控制,明确开展技术服务的条件,探讨和考虑接受服务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好不同生理时期服务对象的避孕节育工作,合理应用国家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与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8]。

质量保证体系高质量的服务的基础,必须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经过各方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在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各级计划生育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对技术规范的认识不断提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技术指南体系将会更加完善与适用,从而在技术上指导和支持各级各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生殖健康全程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5结语

计划生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是在结合我国目前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解决我国人口过盛、资源紧缺等问题。全国各地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不断的探索有效的工作形式,并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是在技术的可操作性上仍有一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与优化,使计划生育技术更加规范。该文作者对我国计划生育技术以及服务水平进行了介绍,还对计划生育技术的不断探索过程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以及服务水平,推动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可以更加顺利的开展。

[

参考文献]

[1]张华,陈良安.浅析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13):211-212.

[2]王玲,李剑文.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安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研究[J].中外医疗,2014(22):71-72,75.

[3]王秀梅.探究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353.

[4]钟甲萍.2009~2011年钦州市钦北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状况分析[J].包头医学,2013(2):115-116.

[5]那孜拉,王菊红.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2(9):91-92.

[6]倪萌.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管理规范问题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2(13).

[7]周忠,孙开庆.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5).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9

【摘要】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国家的命运。为此提升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技术及其质量是很有必要的。全国各地也都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出台和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很多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家规定的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而还必须进一步提升农村计划生育技术及质量,从而更好更快的达到国家的规范要求,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现状及问题提升技术及质量的建议

引言

针对我国计划生育技术和服务质量的这一重点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机关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来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村的广大干部群众也都接受了这项基本国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今农村计划生育的发展现状与国家规范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各地区也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举措,来全面提升计划生育技术及其服务质量。

一、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综合实力弱,没有参与社会竞争

我国从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开始,基础就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不齐全,规模相当的小。尤其是在农村,技术服务机构很不完善,医院的规模和相关部门与现在的医院有着天壤之别,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严重的不齐全。县一级的计生服务站主要从事结扎、引产等工作,所配备的技术设备和医疗人员都比镇一级的要好的多。、乡镇一级的计生服务站能有一些必需的医疗设备就很不错了,其中一些计生机构还是没有手术资格的。技术力量相当薄弱,主要体现在技术人员人数少和素质能力差。一个乡镇能够配备两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就很不错了,虽然有些乡镇的计生技术服务站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技术还不够的成熟,无法独自进行相关的服务工作。如果这些人员在基层得不到锻炼,就没有真正体现其价值。

2、管理体制不科学,不能形成竞争实力

近几年来,乡镇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迅速,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有了统一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乡镇计生服务站实行的是乡镇地方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开展计生服务工作有了经济保障。但这种模式只是一种短期行为,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比如因服务站人员得不到相应的技术培训,从而影响到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3、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受限

我国一直以来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但没有重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这就使得计生机构发展的相当缓慢,没有真正的纳入国家公共服务体系,这就是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的一种体现。最近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农村计生服务机构的建设,使得农村计生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

二、提升计划生育技术及服务质量的建议

1、强化扶持,纳入管理,融入公共服务体系

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长期依靠人口计生行政机构的管理,部门色彩浓厚,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了很多限制。随着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不断完善,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这就需要重新定位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地位。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作为第二大服务机构,纳入到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行列;二是将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机构能够顺利的运行;三是解决计生技术服务机构的人员的编制问题,将其纳入事业编制,保证队伍的稳定;四是使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享有医疗服务所产生费用报销的待遇,使得从业人员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本职工作。

2、专业规划,严格标准,创建规范服务站所

进一步加强基层计生技术服务站建设,就是要在农村建立计生技术服务站。在建设基层计生技术服务站的过程中,所有服务站的设备都要规范化,技术人员的配置也需要合理化,根据相应的技术要求确定人员数量,合理的安排各个岗位的人员。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强质量管理,使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更大程度满足育龄群众的需求。当然在这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完善专业规划,确保计生技术服务站建设的科学规范。

3、创新理念,明确责任,提供准确服务信息

基层计生技术服务站由县计生服务站(或指导站)统一管理,其工作人员均由县计生服务站(或指导站)统筹安排。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由站长统筹安排本镇乡的技术服务工作,对站内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监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升计生技术服务的质量。另外加强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信息网站数据,及时对计生服务网站反馈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即时反馈,同时上传本站所掌握的数据,加强与其他站所的联系,确保流动人口计生技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4、紧跟时代,开拓创新,创建特色计生服务

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注重培养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优势,打造计生技术的特色服务。积极主动的实行上门服务,全程服务,优质服务,尽量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计生技术需要。积极探索,开展计划生育家庭保健服务,不断扩大服务的人群。拓宽服务人群主要是指把老人、青少年和儿童都纳入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范围内。其次还要拓宽服务的领域,除了开展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咨询外,还要将家庭保健,少儿身心健康等服务内容纳入其中。各计生服务站可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广大群众更高层次的需求,综合利用现有的条件,创建有鲜明特色的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殖健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更高层次的技术服务需求,相关的部门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在规范基层计生服务站所的基础上,注重科学合理配备人员,不断提升农村计划生育技术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探索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为保障群众健康尽一分力,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俞琴,任春明;农村计划生育引发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纵横,2010]

技术质量工作计划篇10

    (1)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为重点,丰富科普宣传 内容 ,把宣传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提高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积极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扩大计划生育服务领域,把技术服务从单纯的落实节育措施拓展到避孕节育全程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生殖保健服务。(3)建立 科学 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标准。(4)改进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和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宣传 教育 科学管理和综合服务相统一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我们的服务范围很广:从青春期到退出生育年龄的全过程。也就是说 要做好优质服务,我们有很大的市场,如何去做,怎样做好?从青春期青少年教育开始,青年人选择对象不仅要求对方学历长相,还应当首先选择无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的人做配偶;婚后必须认识怎样才能生个健康的宝宝?首先做五项病原检测,如果正常,在准备怀孕之前3个月就开始口服福施福或叶酸;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逐步进入更年期,如何帮助育龄妇女顺利渡过更年期,我们有好多这方面的光盘、书籍,可以经常组织育龄妇女 学习 。(5)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 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工作。 

    2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现状 

    根据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 方法 “两个转变”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要积极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 网络 ,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展孕情管理、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检查、计划生育手术、避孕药具发放及跟踪随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逐年提高。但随着 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党和国家对计划生育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要求也提高了,对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的要求也大大增加。计划生育系统技术服务起步晚,无论是服务阵地还是技术力量、服务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笔者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多年,经常下基层为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优生优育知识咨询、发放避孕药具及各种宣传资料等,而真正愿意来接受服务的妇女并不多,约占应接受人数的60%~70%。群众对我们所服务的内容了解不深;到站检率很低;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不太感兴趣。这些情况表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现状并不乐观。 

    3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存在的 问题  

    3.1 老百姓不了解,不满意,不信任 具体哪些是免费项目不了解(四术免费),对免费服务的质量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既然是免费的服务就不会有好的质量。也有人认为计划生育查体的目的不外乎是要发现计划外妊娠的妇女,而不是诊治疾病,即便是健康检查,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不可能发现什么病,更不可能 治疗 什么病;对免费发放的宣传资料也持相似的态度,认为可能是些无关痛痒的资料,不会有什么实用价值。另外,担心避孕药具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有没有致癌作用、会不会发胖、对夫妻性生活质量有没有 影响 等。都持有怀疑态度。的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场所少,网点不够,服务网络不健全;人手不足,技术力量薄弱;过去我们的技术服务主要是放环、查环查孕、结扎和药具管理,也就是说现有的计划生育技术力量设备及服务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 

    3.2 发放渠道不畅通,不便利,宣传服务不到位 主要是指避孕药具,当然这些基层搞的比较好。但是有的部门避孕药具的发放渠道仍不畅通,有些单位没有做到送药具上门,单位职工在非上班时间又没办法领到避孕药具。不知道去哪里领取避孕药具,特别是下岗职工说自己经常去保健品商店去购买避孕药具,我们县药管站每年到市里提取足量的避孕药具,如果我们服务人员不提供服务,宣传不到位,育龄妇女不知道去哪里领取(免费的药具),这些药具有效期三年,如果不及时发放就会过期失效,造成浪费。这一项就靠我们去宣传服务。集中查体时,在 农村 育龄妇女因 交通 不便,或因农忙走不开,或把接受服务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那么到站检查率必然很低。

3.3 担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不愿意接受我们为她们提供的上门服务 过去我们乡镇技术人员非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员较多,学历偏低。根据现状我们不断组织技术人员到上级 医院 进修学习,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函授等方式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使她们的 理论 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近几年各乡镇服务站充实了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数人,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计划生育工作本身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大。(1)日常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性工作的比重大于服务性工作,在群众的心目中计划生育工作者与育龄群众的关系仍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差距仍然较大,对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兴趣不大;(2)每年2次的查体对她们,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育龄妇女意义不大,因为她们接受的卫生保健水平较高、项目较全。

    3.4 担心现有服务设备的精良程度不高,服务不完善 过去乡镇的服务设备比较简陋,使用时间较长,更新换代不及时;我们县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能带到基层服务的设备不可能是大型的和功能优良的,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灵敏度不高,影响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吸引力。服务场所不固定,影响了服务质量。对非婚育龄人员服务范围没有重视。大多数人主观认为,非婚人群不是我们服务范围,没有主动提供避孕药具的义务,甚至被歧视;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规定了对未婚女青年的服务禁区。既然杜绝不了非婚青年这种性行为,你就给他提供市场服务。在公共场所安装自动取套机,这样可以达到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效果,也是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内容。

    4 思考与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职业意识 计划生育宣传 教育 工作是“三为主”方针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宣传教育工作的成败,直接 影响 着人们婚育观念转变快慢,直接关系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易与难。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文艺、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借助有较强影响力的宣传工具经常开办一些贴近群众、贴近 社会 、贴近生活的计划生育政策专栏、生殖健康专栏,走村入户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变“要她服务为她要服务”。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 尚不发达、旧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地方推行计划生育,如果没有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没有深入细致的思想 政治 工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符合事物 发展 的客观 规律 。国家倡导,群众自愿,是群众依据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通过避孕节育合理的、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生育。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加以启发和引导,用 科学 、文明、进步的生育文化和婚育观念,取代传统落后的生育文化和生育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2.7亿多家庭的国家里推行计划生育,必须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作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在全方位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走在 时代 的前面。只有宣传教育走在前面,才能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