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2 10:01:12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1

一、系统技术支持基础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网络建设,建成了基于光纤通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覆盖所有单位、办公场所、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部分35千伏变电站、60余个乡镇供电所。公司到市区单位(包括城效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千兆,到其它4个县支公司的主干通道为百兆,各支公司到供电所的通道最少为两兆。为形成一个先进、完整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硬件系统采用小型机集群、硬件冗余结构、安全备份、安全防御等技术,建成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的硬件平台系统,业务岗位统一配置了WINDOWS终端。软件系统采用三层结构设计,数据库采用ORACLE9i,数据访问中间件采用BEATUXDO,客户端应用基于DELPHI开发,三层体系结构合理地将数据存储、应用处理和结果展示分开,三个层次从逻辑上相互分离,从而使其应用系统不但具备了系统稳定、安全和处理能力高等特性,同时拥有开放式系统成本低、维护量小、可扩展性强、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二、系统业务功能实现

系统采取了全集中的技术方案,建立了基于小型机双机集群、ORACLE9i数据库的数据中心,健全了规范的业务功能,实现了集中管理、规范服务的应用需求;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自助和人工服务,从而使公司营销自动化系统成为贯穿三层、覆盖八方、业务齐全、功能强大的营销管理模式。

实现的功能遍及:业扩报装、计量管理、电费核算、收费帐务、检查稽查、线损管理、客户服务、银电联网等八大业务。具体有:

1、业扩报装

主要功能有:业务受理、勘察管理、审批管理、收费管理、工程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装表、送电、归档、报表查询等。业务受理项目有:新装增容、故障换表、销户、移表、更明或过户受理、分户、并户、迁址,减容、暂停、暂换、暂拆、恢复、改压受理等。

业扩报装主要通过工作流程控制来实现业务流转和传递。能实现对业扩报装环节实时监控,准确、快捷、透明、高效。

2、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主要功能有:计量资产管理、计量计划管理、计量库房管理、修校管理(检定)、计量外勤管理、质检、关口表管理、计量综合管理、查询、报表等。涵盖了计量电能表、互感器的资产建档、维护、停用、报废、封印管理、失压仪管理、计量参数管理等所有业务。

通过资产管理和库房管理、计划管理来实现对计量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实现了计量资产管理条码化。

3、电费核算

电费核算主要功能有:电量电费计算、电费审核,抄算异常管理、电费辅助管理、表卡单据管理、电价标准信息等;支持多种抄表方式:如人工抄表、抄表器现场抄表、远程抄表等多种抄表方式,充分发挥了科技手段的优势,提高了抄表核算效率,降低了核算差错率。能够实时查询用电企业、供电所、县支公司的售电量、应收电费、实收电费、欠费等信息,详细查询所有客户的申请信息、合同、档案、电费交纳情况,对重点客户电力消费加强监控。

4、收费帐务

收费帐务的主要功能有:支持多种收费方式(坐收、走收、银行代扣、联网代收、托收5种收费方式),通过现金、支票,收取电费、费,自动进行帐务处理;电费发行后,自动形成电费应收帐;收费后,自动形成实收帐,制作打印凭证;月末自动形成会计信息,自动生成营销业务报表等。下一步与远光财务软件接口后,电费财务将更加适应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5、检查稽查

用电检查稽查的主要功能有:用电检查稽查计划管理;客户设备管理;用电客户工程管理;违章窃电、违约用电处理;客户停送电联系人管理;双电源管理;用电检查档案管理;客户运行管理;进网作业、施工资质管理等。

通过系统监督电价执行情况、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等业务流程的处理时间,进行统计,并检查出超时限的流程、工作段、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进一步强化监督职能。

6、线损管理

线损管理主要功能有:基础资料管理、数据采集、线损关系注册、线损统计分析、输配电设备损耗统计、业务规则、关口点计量管理、电量平衡、线损异常分析、传递、降损效益分析、线损比较分析、线损报表、查询等。覆盖了所有涉及线损统计、分析的内容。

7、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主要功能有:为客户提供了电话、语音、传真、Internet、短信等多种服务手段,实现95598服务电话、咨询、查询、报装、报修、投诉、举报、限电信息,停电信息、公共信息查询、电力法规、政策宣传、用电常识介绍等。

8、银电联网

主要功能有现金交费、储蓄付费、对帐管理等。可以区分普通用户、预付费用户,进行电费查询、电费清单打印、批量代扣,实现当日交费对帐、发票使用记录对帐等业务。

目前该公司与工行的银电联网系统已投入运行,实现了电量电费信息的网上实时传递、银行代收电费、电费异地缴纳及银行的电子对帐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缴费。营销自动化系统与农业银行的联网接口正在开发,与建设银行的联网接口已基本具备条件。

三、系统运行效果

该公司通过多年持续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和人才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晋城模式”。坚强的硬件装备、优越网络环境和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有力地支撑了公司营销技术创新,大大加速了营销业务管理创新进程。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营销管理技术装备创新

在营销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原有的营销技术装备:负荷管理系统、远程预付费系统。关口电量采集系统、低压抄表系统、电费核算系统等基础装备,发挥其原始数据全、覆盖范围广泛的优势,(负荷管理系统全市电网覆盖面达到75%,远程预付费系统大客户覆盖面积超过90%,地对县关口点采集范围覆盖面95%,一户一表终端客户达到20000户,新增客户进入营销自动化系统的比例100%)结合营销自动化系统的高端配置,(服务器采用IBM小型机双机热备,业务终端配备Windows终端,营销数据通过基于光纤的网络无障碍传输)用新系统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对基础资料进行兼容、整合、分析、处理,达到现有营销装备兼容并蓄,既避免用新弃旧造成的浪费,又实现了营销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营销管理装备创新,成为全省营销装备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

2、营销管理高层软件应用创新

以往的营销管理软件多是Windows单机版本,有些甚至是DOS的低级版本,远远落伍于时代;而新的营销自动化系统软件采用基于网络服务器的高级版本,三层架构的设计理念,是当今最先进的高层应用软件,与以往的软件系统不可同日而语。营销自动化系统运行后,与以往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系统软件登陆自动同步更新,维护简便;②专业沟通由工作信息流传递来实现,避免了人工干扰,系统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快速、准确、安全、闭环,全程信息一致,不会发生信息传递误差;③流程记录清晰完整;④系统提醒监督到位。通过系统软件创新,所有使用单位均采用同一套程序、同一套数据、同一套流程,实现“软件平台统一,系统功能设置数据代码格式统一”之目的。

以上两项技术创新成果是下面五项管理创新的基础与技术支撑。

3、营销管理机构创新

在手工管理时期,各单位营销机构各具“特色”,由于本系统是以地市集中,采用“五统一”模式,所以规范各单位营销机构、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成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组织措施,为此,公司以泽电人字[2004]36号文下发了《关于规范市场营销机构及岗位设置的通知》,对营销管理机构设置、岗位标准统一规范,①确定了支公司用电所的机构和岗位设置;②明确了客户服务中心和营业站的前台岗位配置;③成立了以支公司单位的“帐务中心”,负责支公司的电费帐务处理,所有在支公司立户的用电客户分户明细帐全部自动生成。同时在分公司级设立帐务监管中心,负责对支公司的电费帐务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帐务中心的成立,取消营业所的收费账户,使原来手工记帐无法明细到具体收费项目的情况根本改变。可以及时反映用电客户、基层单位的交费、欠费情况及整体回收率,加快电费资金的流动,有效地避免欠费,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④调整了计量中心职能,实现校验与安装分离;⑤增设稽查检查中心,进一步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通过机构创新,实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统一”之目的。

4、营销管理制度标准创新

营销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原有的营销操作方式,也使以前的一些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出现了不适应。该公司结合ISO9000贯标工作和流程优化,对所有营销管理业务进行细致深刻的梳理,在规范营销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制定营销自动化系统管理办法和工作标准,编制了16种管理办法。42种工作标准,通过贯标和业务流程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精简业务环节,明确了岗位职责,流程时限。通过营销管理制度标准创新,实现营销自动化系统“工作标准统一”之目的。

5、营销业务操作规范创新

原来该公司使用着三个版本的单机版电费核算软件,每个版本的电费算法都不相同,致使相同类型的客户在不同的支公司出现不同的核算结果,在客户法律意识提高的今天,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而新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在电费核算功能方面,采用统一的算法、统一的变电器损耗,计算更加准确,彻底杜绝了同一客户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核算结果的现象。截至7月底,该公司所有营销部门统一使用本系统,规范了各单位的营销业务行为,避免了过去多种系统造成的信息不一现象。目前系统已经正常运行7个月,运行效果良好。通过业务规范创新,实现了“营销业务流程统一”之目的。

6、营销自动化系统应用创新

功能涵盖广泛,营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以往的营销系统只是部分营销业务的实现,或是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信息各自为政,数据出处不一,资源共享困难,给日常管理造成很大不便。现在运行的营销自动化系统功能包含了从业务扩充开始到、电费回收、用电监督的营销全过程业务,同时兼具客户服务的咨询查询、投诉举报、客户回访等功能。我们拓展的工商银行代收电费功能,方便了客户,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流程重组,使业务功能覆盖营销管理的四个层面(客户服务层、营销业务层、质量监督层、分析决策层)。实现了信息的一口维护,无障碍共享,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快捷、准确,为经营分析和管理带来了极大便利。

网络延伸三层,营销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营销管理的最基层单位是营业站和供电所,只有把他们的营销业务全部纳入营销自动化系统规范管理,将每个用户的电费等信息清晰记录在系统中,才能真实掌握客户的实际情况,以便分析客户下一步需求,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依据。我们利用公司已有的光纤资源优势,进一步将网络延伸至了全部营业站和大部分供电所,形成了分公司、支公司、营业站(供电所)三层管理模式。目前已在所有营业站和部分供电所安装使用了营销自动化系统。系统的实施,使得营销数据更加真实准确,实现了内部业务过程流转和服务的透明化,方便了对各层次营销工作的监督。从而实现“优化重组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督能力,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水平”之目的。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2

1.1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档案事业若想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就应当不断强化其社会功能,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争取与社会经济实现同步发展,而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实现共同进步。由此可知,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有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顺利实现,维护社会的稳定高效运行。

1.2创新是档案部门发展的原动力

近午来,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档案基础业务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得到加强;档案部门进步适应了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拓宽,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逐步增强,但是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档案管理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使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墨守成规,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立卷、归档、转递、借阅等。要解决这些新问题,真正使档案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才能开创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2.新时代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途径

2.1档案管理的安全技术创新

2.1.1操作安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档案信息管理操作安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在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注重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数据处理操作的安全性,及时进行电脑杀毒、电脑资料备份等操作,以免电脑感染病毒后重要的文件资料丢失,而给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就文件资料备份方面来看,可以将档案信息备份于服务器中,也可以刻录成光盘进行备份,减少信息还原失败的可能性。

2.1.2信息内容安全。通常情况下社会群体通过浏览网页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为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性,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以杀毒软件进行重复杀毒后方可以电子邮件形式进行发送,并且以网页形式档案信息之前,应当以专门的过滤系统来对网页进行过滤扫描,以免出现网络黑客等而威胁档案信息内容安全。当前档案管理过程中,大多以文件扫描的方式来对文件进行录入,但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极易造成人为的档案信息内容泄露,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且极易出现原文件遭受非法窃取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并逐步完善档案查阅制度和存储制度,定期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查阅档案信息内容的人员及查阅时间、地点、方式等要素进行准确且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发生问题后能够有据可循,切实保障档案信息内容安全。

2.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在新时展环境下,档案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强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是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档案管理人员、信息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增强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其档案管理信息素养,通过多元活动的开展,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忠诚度,鼓励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促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2.3建立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更具特殊性,在对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转变了以往纸质档案文件的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关。因此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结合政府各机构的资源情况,对各机构的实际作业需求进行系统化分析,进而开展档案管理策略规划,对政府各机构现状进行积极整合,争取为政府机构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以各阶段档案管理实际效果以及策略规划的实际应用情况来对档案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效果。

就宏观层面来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档案事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不足,难以与社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在此种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强化创新意识,拓宽档案管理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总体效率,从而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推进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作者:耿聪 单位: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王宏霞.如何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6(01).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3

针对水利技术的创新以及水利方面的管理,相关部门必须秉持科学的发展观,并坚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从而将对水利科技的创新与管理工作计入日常议事议程,并建立相应的干部成效考核机制,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严格落实。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还应结合水利工程的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以及发展规划,以此更好地推动水利科技工作。最后,作为领导,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以民族的方式制定各项决策,从而确保各项决策制定的合理性。

2引入生产新技术

我国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引进,且由此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而在发展的同时,亦应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亦可由设备引进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减少废水废渣的产生,并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加大对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并将各项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到实处,使人们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进而主动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队伍中,从而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

3加强合作交流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科技的创新并加强对水利方面的管理。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必须秉持科学的发展观,并以科技合作为先导,以此扩大水利国际合作的交流范围,从而有利于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方针的贯彻与落实。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还将有利于我国由国际中汲取先进的治水理念与经验,继而对我国当前所秉持的治水理念予以进一步的完善;其次则是鼓励现有知识产权走出国门,从而让更多的国内人才能可在国际中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从而提升我国水利技术于国际间的影响力。在此则是积极联系与治水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农林业、气象环保等各项资源,以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升我国的水利管理能力。最后则是结合各种先进的水利科技,从而形成协同作战,上下联动的发展趋势。

4强化水利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但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与居民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加之不少城镇缺乏完善的污水排放设施以及相关部门疏于监管,进而导致废水超标排放的现象极为常见,这将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并积极引进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以切实提升各单位及企业的废水处理能力,从而确保水质安全。4.1加强水利组织管理。任何行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法律以及规章制度的约束,水利管理亦是如此。对此,不同地区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以维护各项管理工作的整张开展。此外,针对大型湖泊工程,应由当地政府为主导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以确保水利组织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4.2加强水利技术管理。针对水利技术方面管理,既要在不断完善中寻求突破,亦应在水利调度方面进行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以确保水利技术人员各项工作的严格落实,进而有利于排水、用水等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如针对农业方面所使用的灌溉用水也应对灌溉技术予以改进,如此方能充分发挥水利相关工程的优势,进而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如针对我国最新引进的RTK技术,其所采用的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便能用于测量水利地形与放样等工作中。此外,该技术的强大测绘功能还具有极高的定位精准度,以此确保了各项数学的可靠性,继而有利于水利工程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达到了节省企业资金的目的。

总之,水利管理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不仅是发挥水利工程重要作用的前提与保障,更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对水利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继而通过不断的努力与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水利管理能力,继而推动我国水利管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付颖秋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张金红,郑国锋.浅析如何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与企业,2012,(6):73.

[2]边丽娜.水利技术创新的分析与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视界,2012,(23):400.

[3]李亮.水利技术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9):175.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4

一、知识管理应用到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必要性

1.强化企业知识运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以及个体了解信息的路径逐渐增加且更为便利。但同时,企业在管理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和信息不准确等问题,这些复杂并具有消极性的信息对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可以尝试引入公司管理系统,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通过企业官方或者数据库建立知识共享途径。这样一来,员工就可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内部交流,实现同事间的知识共享,进而产生具有碰撞性、创新性的企业知识资源和良好的企业文化。2.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应在发展中及时找到适应客户和市场环境的知识资源。同时,在企业内部落实知识共享方针,增加知识利用率,进而有效降低技术革新成本。就知识管理而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企业将知识导入到企业管理中,通过分享知识、创造品质进行知识营销,提高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经营增加效益;其二,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知识的共享和利用,有效防止企业创新技术过程中的重复开发,促使企业创新成本的进一步降低。3.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失败,之后的反馈对企业改进创新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通过失败事例积累经验,吸收创新失败的教训,进而对经验进行合理整合,增加自身的知识量。同时,要科学的利用知识管理将反馈结果加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计划参考,切实控制技术创新前期较易出现的各种问题。众所周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而运用知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不明确要素所产生的风险,还能有效避免企业技术创新人员能力欠缺时产生的风险。总而言之,海量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得到丰富的成果。

二、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知识资产价值的重视程度不足。一家企业对知识资产价值重视程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家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上限。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知识资产产生的价值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而这种在思想意识层面的薄弱现象对多数企业的知识资产价值呈现的效果都具有反向影响。一方面,在企业管理中,如果知识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就会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知识只有少数员工掌握,而随着企业员工流动性的增加,知识资源也会逐渐流失;另一方面,对员工个人来说,知识的共享有利于个人发展,其对于自身在企业的进步和晋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导致多数掌握重要知识的员工不愿分享知识,而这种现象必然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严重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进行技术创新工作的主动性。2.知识管理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在企业运营中,将企业知识扩展到市场中,有利于企业实现知识的增值。说起来,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逐渐发掘出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呼吁员工自发进行知识分享,进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但在当前,多数企业在知识管理层面普遍缺乏合理性,导致企业难以实现知识量的增长。在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团队,导致其无法及时将市场中的新知识和新的管理方式渗透到自身的技术创新工作中,导致本企业难以实现知识营销,致使知识管理技术逐渐与社会脱节。3.企业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奖励制度不完善。完善、合理和科学的知识共享奖励制度本质上是要发掘员工自身掌握的知识量,其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可以起到正向影响,可以促使企业员工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员工,进而分散到整个企业中。而且,企业在建立相关的知识反馈制度后,在为员工提供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有效利用。但就目前而言,部分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针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奖励制度尚不完善,并不能充分发掘出员工所掌握的隐性知识。而就企业发展而言,如果企业对知识共享的奖励机制没有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就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阻碍,不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4.企业缺乏专业的知识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如果知识管理系统中存在停滞不前的知识,这就是管理系统操作失败的体现。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其应该是一种人机共同交流合作的环境,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实现企业知识的共享和交流,知识就会如同网络平台中包含的无效和复杂的信息一样,无法呈现出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现象显然对企业未来的技术创新有着消极影响,如开发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或者技术创新时出现决议错误等。尤其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本身的知识掌握量就比较大,整合难度也相对较高,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团队对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科学操作,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无法充分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失败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三、知识管理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化路径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5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主要是将知识整理、分享、储存和应用,从而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将正确的知识在正确的时间内传给需要此知识的员工,为他们做决策时提供资料依据。知识共享对竞争力的提升和工作价值的创造有直接影响。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让企业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迅速地反应并且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知识管理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若是一个企业没有进行知识管理,那么它在激烈的竞争时代中,将无法继续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企业将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创造性。这一行为就是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时,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三)知识管理和企业技术创新两者的关系

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就表现在企业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中,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是共同存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知识转化的过程,知识管理就是对这个过程进行管理。而技术创新必须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才能实行。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知识管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知识共享和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两个目标,而技术创新是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只有有了知识管理的支持,技术创新才能进行。

(二)知识管理是动力源泉

知识与其他资料不同,在企业内,众多情况下它属于私有产物,从人的特性来说,人是不希望将自己特有的知识、技术分享给其他人的,若是有了知识管理,那么就会鼓励员工们分享自己的知识,在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分类,让参加技术创新的员工获得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参与者的兴致,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给予他们创新的动力。

(三)知识管理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速度

技术创新主要是获取知识、利用知识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存储量和结构对技术创新的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若是想要提高创新的速度和能力,就需要建立一个共享和保存知识的机构。运用科学的信息技术,让进行技术创新的人员在需要知识时能够准确、方便的获取。

(四)知识管理可以降低在技术创新中的风险

每一项创新活动都是有风险的,有可能创新结果达不到公司所预期的结果,技术创新也是如此,在创新过程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因素,充满了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新产品开发的难度等带来的。但是知识管理对这种情况可以有效的降低。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在创新时依照这些信息设计创新方案,减少企业在进行创新设计时的缺陷。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进行创新的人员首先要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进行分析、识别等,然后建立一个吸收知识和储存知识的机构,在需要知识时获取,这样一来,就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五)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需要知识管理予以保持

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得到了竞争优势,那么其他的企业就会紧跟而来,虽然此企业采取了保密手段,但是也避免不了其他企业的效仿,因此就需要用知识管理来保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通过发现、发展新的知识用来进行技术创新,这样一来,就可以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对知识要加强管理,让后续的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轻松、准确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三、应用知识管理解决人员流失对企业的影响的方法

每个部门的人员流失对此部门甚至企业都有影响,也会在无意中增加企业管理的难度,其中信息管理部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信息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信息是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仅可以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产品、服务和环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管理若是想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就要将信息作为一个需要开发的资源。企业的财富是信息,核心是信息活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对信息的传播、采集等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更好进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信息部门人员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1.信息部门人才流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人才流失会产生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招聘新人员所需要的招聘成本、培训成本等,另一方面指的是为了招聘人员而产生的广告费、面试、笔试等费用。国外的研究报告曾经表明,重新招聘的人员代替原有的人员所需要的费用是维系原有人员的2.8倍。间接成本指的是离职人员离职前夕会心不在焉从而影响到了工作绩效。

2.不利于内部团结

员工在离职时,会影响到其他的成员,对其他成员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会带动片区的人员一起离职。若是离职的人员在其他公司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哪怕从未有过辞职想法的在职人员也会想要辞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3.影响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十分宝贵的财富,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企业影响有利于公司产品的销售以及对外合作。而公司人员的频繁跳槽,定然是因为对企业某一方面的不满意,这样一来,往往让外界认为企业的经营存在问题或者是企业的发展波动太大,因此对企业的形象十分不利。

4.带走老客户

在跳槽到新公司之后,IT人员也会将以前公司的IT技术带到新公司,因此,导致了前公司技术的泄漏,对前公司的发展十分不利。员工跳槽后,会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和老客户转移到新的公司,因为客户习惯和老合作人进行合作,客户是不会关心自己的老合作人在哪家公司工作的。

(三)知识管理解决人员流失的方法

1.良好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对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的士气得到激发,可以激励员工团结合作的精神,给员工带来活力,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更能为企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2.提高员工满意度

让员工参与到不同的工作中,不仅可以对员工的适应性进行考察,还能挖掘员工的潜力。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主要是避免员工对某个工作产生疲惫,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做的时间太长后就会厌倦,因此轮换岗位制度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能让员工在变化工作的角色之中得到快乐,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3.晋升制度

想要留住员工,就要有好的晋升制度,让员工有奋斗目标。一个好的晋升体制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晋升的方式,尊重员工的意愿,从而减少员工的流失。

4.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开发活动需要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考虑,企业的职业生涯开发就是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然后建立适合员工发展的制度,对员工进行有关的培训,为员工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样一来,员工在企业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因为企业是根据员工的情况而制定的职业生涯开发,所以企业在发展中,员工也能够适应,也就不会因为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脚步而离职。而企业的效益在员工的努力下也会越来越好。

四、激励员工支持知识管理的方法

(一)通过绩效管理的方式促进知识创造能力的提升企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然后用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员工对知识进行创新。在公司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实现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企业文化。

(二)进行薪酬改革,让知识体现价值与员工交流、沟通,听取员工的建议,对薪酬评定方式进行改革。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员工就会全心全意地为公司工作。对于薪酬水平的评价因素可以根据员工所拥有的知识量以及员工能够为企业创造的新知识的价值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激励员工对知识进行创造。

五、结束语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技术创新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最新管理思想与方法,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概念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但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仅一小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应用效果尚不明显。2006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关注并实施知识管理。据06年、07年知识管理调查显示:国内53%的企业表示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在增加,并取得一定成效。[1]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和工具,在企业管理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知识管理呢,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当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主导经济形态,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终会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知识管理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1)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还必须迎接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成功主要来源于更有效、更快速地获取管理和传播信息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首先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分类,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信息有序化,使技术创新过程流程化,省去大量整理、查阅资料和调研过程,减少纸张的流转和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便于每个参与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和熟悉现有的技术和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通过共享企业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防止重复劳动和重复错误,使创新各个阶段紧密有序,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2]2)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创新知识的稳定性,减少一些因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损失。知识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而知识的主体是人,如果大量的隐性知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没有被挖掘,这些人员一旦流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而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提供新的途径,将技术创新人员的知识综合管理,将个人的隐性知识变为企业的显性知识共享,从而增强企业创新知识的稳定性,减少一些因人员流动而带来的知识损失。3)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规避。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内部无法预测的因素,任何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是具有风险的,创新成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创新投入可能随着失败而付之东流,所以对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地规避,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可实现不同系统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使创新人员能方便、迅速而广泛地获取信息以及与客户的互动沟通,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吸取经验和教训,快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及时根据市场反馈信息对技术创新方案作出调整,减少或杜绝重复性的错误,少走弯路,有效地缩减间接创新时间,减少技术创新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有效规避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2]4)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一个企业,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就失去了竞争力,就无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存活。而企业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决定于企业对知识拥有的质与量,也就是企业创新人员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他们既需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又需要通过与别人的合作交流学习其他人的知识。知识管理正是为广大创新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了一条畅通无阻的信息流通与反馈渠道,使每个参与者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便于调动创新者的积极能动性,创建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5)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反馈的监控。技术创新是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存在失败的可能。知识管理的实施,使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的产出都反馈到技术创新系统当中来,一方面,创新人员可以很快得到新的成功或失败的知识信息,为以后的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借鉴,通过每一个阶段反馈信息的分布,相应调整创新战略,引领市场潮流;另一方面,运用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技术创新各个阶段的数据整理成数据库,不断完善企业创新系统,增加企业知识储备。[2]

二、知识管理在工业企业推广应用的障碍

1)体制陈旧,缺乏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我国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推动也只是一时冲动或迫于上级部门的压力,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管理对组织的作用,在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上也有所保留,因此也就很难在企业内真正实现。2)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半途而废。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极强的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设到系统运行、改进,再到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让很多急于求成的企业管理者失去了信心,推进工作逐渐搁置,导致知识管理工作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不仅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失败告终。3)传统的价值观念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周所众知,企业的知识资源有相当一部分是储存在技术人员大脑中的隐性知识,而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将隐性知识变为可共享的显性知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部分技术人员错误地认为他所创造的隐性知识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企业的,一旦奉献出来被别人利用,自己将会处于被动状态,正是这一错误的认识,阻碍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推进。4)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成为制约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存在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一系列问题,他们从根本上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对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望而生畏,认为对企业知识进行管理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甚至认为知识共享会侵犯个人利益,这种情况下推动知识管理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5)信息化建设落后,不能为知识管理提供基础保障。我国信息化建设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对内部和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较为滞后,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映迟钝,不能为有效的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供保障。

三、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建议

1)确立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传统的企业管理和控制的重心是在企业的有形资产,忽视对知识资源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树立知识资源是最重要资源的观念,不然就无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只有树立知识管理观念,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为知识管理创立和实施提供保障。2)完善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市场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当数量且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而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员不仅有获得知识的渴望,而且希望创新成果和知识得到尊重。因此,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建立起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创新人员的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使其感受到企业对技术创新贡献的认同,由此产生主人翁责任感,自愿将存储在大脑中的隐性知识奉献给企业,从而调动创新人员的积极性。3)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引导,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资金匮乏成为一些企业不愿开展知识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由于知识管理所产生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重了企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政府部门应当引导企业,并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推进知识管理的实施,让企业从知识管理中尝到甜头,这样企业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甘心情愿地加大知识管理建设投入力度,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4)营造有利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良好氛围。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环境的改善,要建立创造和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产生于交流的过程中,越交流、越共享,产生的新知识就越多。所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然而然地共享知识的环境是开展知识管理的基本条件。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把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企业知识管理顺利实施,才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财经:理论版》2012年第3期浅谈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轨迹与趋势陈立耘,黄晓东,叶勤松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3M公司;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一、3M公司的简介

3M公司的全称是明尼苏达矿业与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随着3M公司规模的扩大,其总部设在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市。3M公司的产品多元化,并且跨越多个行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中较为少见的多元化生产公司。3M公司在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其产品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3M公司全球共有8万多雇员,其中包括7900位研发人员。3M最有特色不仅仅是它的多元化经营策略,还有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家公司所涉及的行业很广泛,以其技术人员及研发水平为核心,进行创新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时3M经营和产品的特色。它第一个自主生产的产品是砂纸,之后开始建立起各种规模的实验室,在通过各行各业的创新人员的必然或偶然的发明生产各类产品,并高度推崇人员的创新精神及技术的创新发展。3M创新的文化氛围,对人员创新能力及创新技术的重视使3M公司的产品能够不断的跟随时代的发展而进步,3M的实验室中吸收了各行业的科学家及工程师,为公司产品及技术的退出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二、3M公司的技术创新类型

3M公司的技术创新类型被分为三类。类型A的发展目标是新产品或者开辟新的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发明产品后再开发客户需求的方式,其特征是现有解决的方法后寻求问题。与类型A不同的是,类型B是根据客户的新需求,通过新产品或者市场的开发满足客户,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类型C是为了商品的持续存在,通过对产品细节或者部门功能的开发、市场的发掘,延长当前产品的寿命周期,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B和C都是典型的通过发现问题载寻找解决方法。三种创新类型的产品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的情况,有各自不同的客户关系或者工作方向,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三、3M公司的技术创新文化和机制

(一)3M公司的技术创新文化。3M企业的文化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中包含宽容与自由。宽容和自由是让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科学家及工程师,而是每一名普通的员工都能够随时的进行创新性的思考,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并利用公司的各种实验室资源进行证明和研究。公司早期的总裁Mc.Knight说过:给有前途的人提供机会,支持他们,让他们成长。3M公司支持员工的创意创新的想法。工程师Silver发明了便利贴,这对3M公司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它开始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将创新提升到公司的战略层面上。从这以后,3M公司给所有的员工15%的自由工作时间,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资源任意的在喜欢的场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公司现有生产产品种类及公司研发领域的限制,这个规则给3M公司带来了很多技术创新型产品。“只有不断容忍误差,才能进行创新”是3M公司长久以来的座右铭。在3M 公司中,各种研发与实验室的实验常常失败,然而,3M企业坚持失败与错误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经验,没有大量失败的实验,就无法真正研究出新技术、新产品。其执行管理人员总结出了企业发展的一条规律:必须创新,企业才会有出路。3M公司在其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开设有几十个研究所,研发人员可以利用公司的资源自主研发试验,尽管有过很多失败,但更多成功的专利和产品也在此诞生。(二)3M公司的技术创新机制。3M公司总裁麦克奈特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充分授权”的管理方式改革公司的组织结构。它理解起来很简单,3M企业的每个项目部门或者大区域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其中包括销售、人事、财务、生产等部门,这些较为独立的部门都有较大的自立权,甚至拥有自身的实验室,能够进行自身的发明、创新及技术的研发。较为特别的是,各个独立的部门也必须自负盈亏。其独立研发的产品需要部门独立的进行销售及市场开发计划,完成商品的销售活动。3M公司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将文化、管理、制度等组合成为彼此配合、共同促进进步的机制。3M公司的总部还会设立创新奖或者研发共享奖等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为了获得这种全公司性质的荣誉或者额外的奖励,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普通的员工都会随时保持好奇心,以期望能够发明或者发现某种未能解决的现象或者实验,并进一步进行研发活动。

四、展望与不足

3M公司的技术创新文化技术创新机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竞争模式发生变化的时代中,其核心文化依然历久弥新,足以支撑这个企业持久的发展。其以产品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精神,能够促使其应对互联网给金融、经济及竞争模式带来的改变,以专利技术为核心发展的企业其生命周期往往大于单纯的生产或零售企业。3M公司的一套文化管理机制进一步配合了其对技术及产品创新的追求,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宽松、学术的氛围,发挥了文化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增幅作用。3M公司的产品研发及发展涉及较多的行业及领域,产品种类众多,然而真正能够长久存在,作为主打核心产品的并不多。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很多产业会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逐渐消失或者失去其原有的规模市场。通过对3M百年发展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3M企业可以针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针对某一种产品进行重点投资与开发;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发生转移的互联网时代,3M公司应将其资金及研发方向撤出非重点领域,集中在少数前途远大的重点行业、领域中,才能够进一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未来的互联网竞争时代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贺宝成.3M公司创新管理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23(6):144-145.

[2]李思琦,李朋波,李雪.市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变革路径构建:基于3M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2):75-81.

[3]张以彬,洪江涛,冯树冻,刘寒冰.精益生产实践中提前期绩效的改进与实证—以3M中国工厂为例[J].现代生产管理,2014,31(4):26-33.

[4]朱朝晖,陈劲.3M公司之全球创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2):21-27.

[5]Deng,Dart.HowdoesstrategicorientationmatterinChinesefirms?,AsiaPacicManagement,2005(3):17-23.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8

1当前水利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1.1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水利发展是我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三大产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农业发展中的地位,理应在农业发展中得到高的重视,但就目前来说很多农业发展领域中人们对水利技术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没有得到人的时时关注。这导致用于农业发展的水利技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更新,进而导致水利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发挥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地区直接忽视。农田水利技术的应用,致使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有部分地区虽然对水利技术发展新动态给予了重视,也对水利技术进行了创新,但在水利技术操作方面还不熟练,导致水资源被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

1.2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提高,使城市化建设力度越来越大,相应的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水资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问题。水资源污染及浪费无疑是增加了水利管理难度,这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即副作用,故城市化发展给水利技术管理带来了负作用。

1.3水利管理相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

我国水利技术虽然已经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得到了完善与革新,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也建立起来了相应的水利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水利事业进步,为人们的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关于水利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制度仍然还不够完善,导致水利管理工作得到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水利技术深化创新及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给水利事业发展与进步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2水利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分析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人们对水利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要求水利技术要具有自动化功能,还要求水利技术具有信息智能化功能,能够在水利工程应用中发挥智能管理作用,使水利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而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现时代水利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信息电子技术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使水利技术进入了改革阶段,如可以利用GIS技术来提高水利信息准确性,使水利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更多信息,为水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导人的决策提供帮助,更能够为个人灾害提供预防参考,以做好灾害前的准备工作。实现信息化后的水利技术多数都被应用于水利工程防汛预案的制定,因为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洪水预警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洪水预警将防洪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以便于洪水及暴雨来临之前做好防洪准备,从而减少因洪水导致的经济损失。就目前来说水利技术创新过程中除了应用到了GIS技术以外,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到了RTK技术,RTK技术实质上就是实时动态系统,将之与计算机结合使用,并利用动态测量方法和静态测量方法,就能够将所计算出来参数精准度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RTK技术与GPS技术相比,数据测量的精准度更高,可精准到厘米级,并且RTK技术还能够提供实时反馈信息及准确反馈信息服务,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已经在水利工程建设及水利技术创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3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关系分析

①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是相互相应、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在水利事业发展中水利技术与水利管理能力的同步的,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影响也一样;②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高均是促进水利事业的关键,是水利事业发展的两个方面,即创新水利技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均能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③水利技术是水利管理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深化水利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水利管理能力提高。

4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4.1积极引进新的生产技术

①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更新农村水利建设备和技术,进而满足工农业发展需求,推动农业发展;②要引进新了化肥及农药生产技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因为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故需要引进先进的化肥及农药生产技术,降低化学物质排放,从而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最终推动水利事业长远性发展。

4.2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

具体完善措施见表1。例如,某市区在5月出现了暴雨天气,因排水设施不完善,导致道路上的积水未能及时排出,致使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对此,在6月,当地某水利公司在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对该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低下排水系统进行了改进,使该城市在污水处理能力、水资源质量及水利管理能力均得到了有效提高(见图2)。

4.3强化水利管理

4.3.1强化水利组织管理

①水利管理应该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做到有法可依;②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水利管理队伍,水利管理人员按照管理制度,对日常的水利工作进行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分部门进行管理,确保水利事业的顺利发展。

4.3.2强化水利技术管理

将RTK技术引进水利工作中,因为该技术具有较强的测绘功能,不但可以在水利工作中对地形进行测量,还能进行放样等工作。此外RTK技术还具有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水利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结语

不管在那个国家,水利都是国家生产力、经济及城市化发展的命脉,故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关注的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是一共周期长、施工要求高、施工成本高的过程,所以不管是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还是水利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等,难度都非常大,也就是水利管理难度非常大,这就要求水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的水利管理能力。而深化水利技术创新则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上文就目前的水利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

作者:梁侠 单位:阳江市市区水库管护中心

参考文献

[1]徐树铨.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水利水电技术,2014,45(12):20~21.

[2]王兴伟.深化水利技术发展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5):205.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9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许多事实表明,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尽管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对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作为外因,只有通过诱导、唤起、驱动而转化成内因,才能实现其动力效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要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和外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驱动力的各要素之和。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相对竞争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之前,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净收益和创新收益的滞后期进行预测,另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风险和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估价,只有能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取得较高预期收益,又因风险适度、能力较强而能有较大成功概率的创新活动,对企业就会有较大的激励力量。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创新动力要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中,在相同的创新动力作用下,有的企业进行了创新,而有的企业却没有创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否富有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至关重要。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支柱。

3.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与个人主体行为目标关联较密切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因为个人主体参与技术创新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而能够帮助个人主体实现这一目的的动力要素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个人主体的创新行为实施恰当的、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能够充分地调动个人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必将导致自身的创新活动失去动力和活力。

4.企业文化。除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以外,在企业内部动力因素中,企业文化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个人主体的行为目标不仅包含着利益目标,还包含着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而在创新实践中长期积淀和形成的企业创新文化,会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使全体员工普遍地认同和崇尚创新,并将创新成功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活动。可以说,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5.企业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与企业所拥有的各类专门人才的业务、专业技术水平有必然的联系。能够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配套、起点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6.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指: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在决定未来的技术创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些历史因素包括:最初市场、技术管理、制度、规则、消费者预期等等。在它们的作用之下,技术创新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进而导致成功的创新和采用新的技术取决于现有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历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赞同”采用现有的技术而“反对”采用新的技术。采用现有技术的收益递增导致创新锁定于现有的非优的、低效率的技术,并阻止采用好的、优越的、可替换的技术,并最终造成技术创新的低效率。

多数情况下路径依赖是技术创新的阻力,因此,需要企业进行路径创新,以积极正确的态度,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创新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放弃眼前既得利益,采用打破现有技术创新路径,进行路径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所发生的推动作用,包括产权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政府动力机制和科技动力机制等几方面。

1.政府政策因素。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体系,加强政府的财政、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新产品税,加大R&D投入,以及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观是强大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政府行为会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市场驱动因素。市场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等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市场过程也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组织的过程: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方向刺激促使企业产生获取超额利益的预期,逆向刺激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市场产生的正向拉力与逆向压力与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结合,是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基本动力。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激励是通过市场体系要素、市场竞争、市场结构与市场规则等变量进行的。

3.科技驱动因素。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品寿命周期变短,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其不断发展。

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是促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动力。技术发明和发现具有转化为现实财富的潜力。当科学和技术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出现主动创造需求的情形,从而推动创新主体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完成创新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周期较长,可是一旦成功,将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4.产权动力因素。产权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有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实物的拥有权,无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非实物形态的信息、知识等的拥有权。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要进行物质资本(有形)的投入和智力、知识资本(无形)的投入,创新的结果就形成了新产品和新知识。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必须从法律上确立私有产权的地位,通过股票赠与、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员工持股和专利制度的建设来保护企业家和技术发明人的创新所得,对于一大部分未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而言,更应加快建立产权制度,创新产权激励的条件。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持续的创新动力手段,因为它使资产所有者与资产发生最直接的经济关系,资产所有者因此成为资产能否增值的最直接的当事人,产权的法律性、持久性又会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技术创新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动力。

5.产业集群因素。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互相进行合作创新,而且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当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的氛围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大大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外部动力要素与内部动力要素的相互关系

除了在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之间、企业内部的动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外,企业外部动力要素与企业内部动力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方式概括为: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来自于产业集群内市场的需求引力和竞争压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来自于政府政策行为的支持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企业利益驱动力,成为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对利益驱动力具有感应与放大作用,它能够直接驱动企业主体从事创新,并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间接驱动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则最终保障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成功的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技术、市场、政府、环境,激发出新的创新需求。而利润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总之,诸动力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产生了技术创新活动,而技术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诸因素,引发新的创新需求;新一轮创新又会推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就是在内外部动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创新活动呈螺旋上升地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劲,徐学军.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科研管理,2006

2.张宗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路径依赖.中国工业经济,2000

技术创新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技术管理

主席指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则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技术创新与管理则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何突破技术发展瓶颈,解决技术创新与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是当下民营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2018年民营企业贡献了70%的技术创新成果。可见,民营企业也逐步意识到技术创新与管理的重要性,并纷纷投身于技术创新事业中。特别对于汽车空调行业来说,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在不断变化,因此技术创新与管理是汽车空调企业应当予以重视的方面。本文的研究在于分析民营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技术创新理论首次由熊彼特提出,他认为创新是将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实现前所未有的新结合,他还认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创新不仅包含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而且包含新供应来源和新组织形式。技术创新在不同的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同,自身定位也不同。本质上来看,技术创新是不停的运转机制,不仅限于技术变革、工艺优化等内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既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推进创新策略。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战略管理的概念来源与军事术语。战略管理理论分为三类,其中目标战略理论认为,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是第一位的,企业的各项工作应服务于目标。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同样适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延续传统模式,而是应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即借助技术创新实现企业不断发展。

(二)文献综述

从现有研究来看,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多集中于技术创新的应用、路径等内容,一般专注于企业或者相关组织技术水平的提升研究。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来看,王玉珠(2020)分析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建议。陈灿(2020)基于实证研究,对浙江制造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最大的影响因素是融资环境。其他的文献主要从各省实际出发,指出技术创新对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及发展现状。由此可见,现有研究并未全面分析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难题,也未与技术管理相结合思考民企发展问题,而这正是本文将要解决的问题。

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重要性

(一)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第一,外部发展环境变化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要想抓住发展机遇,民营企业就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从国内环境来看,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升级,追求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第二,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产品设计与创新也是技术管理的内容。从产品设计到设备更新等均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产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研究谢建泉的设计与创新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产品的创新则依赖于技术创新与管理,依托技术优势实现产品更新,同时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总之,抓住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主线,民营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增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技术创新与管理则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民营企业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但是也面临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势缺乏。由此可见,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应随着市场等因素的变化不断提升。以汽车空调行业为例,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汽车空调行业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消费升级,汽车空调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制冷等基本要求,还需要满足其净化空气等比较个性化的需求。这就需要汽车空调企业利用技术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借此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链完善与发展的需要

从产业发展来看,上下游企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发展具有相互带动作用。处于同一产业中的企业,一些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催生关联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例如,随着环保标准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这也引发了汽车空调的技术创新与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空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汽车空调企业只有走技术创新之路,才能解决现有技术难题,并追随汽车行业发展的步伐,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完善。

(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民营企业也不例外。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包含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且包含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竞争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而技术创新与管理则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重点在于核心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技术管理则包含设备更新、技术人员水平提升等诸多方面,二者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正因为如此,从我国整体上来看,民营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近年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总之,技术创新与管理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中的难题

随着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但是在技术创新与管理中仍然面临难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则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缺乏资金、评审机制和标准不足、人才问题等都是民营企业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基础薄弱,创新意识不足

民营企业发展之初,很多依靠技术模仿或者购买的方式获取所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缺乏成为主要问题。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意识到企业核心技术缺乏的问题,并大力支持企业核心技术研发,但是由于技术基础薄弱,仍然有很多民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高。这直接导致民营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民营企业还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民营企业来说,法人就是其主要决策者,如果法人缺乏技术创新与管理意识,则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造成民营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这也导致企业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缺乏技术创新意识,仅以完整基本工作为目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此外,还存在技术创新投入多回报少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对市场进行误判,从而导致技术的利用率不高,而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缺少必要资金支撑

从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来看,主要来源是商业银行,其次是民间借贷,还有股权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为了破除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我国制定了多项优惠措施,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尚需时日。从民营企业融资的目的来看,维持正常运营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是主要用途,技术创新与管理仅占据较小比例。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还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缺少资金的支持,则民营企业在技术投入上就十分有限,很难实现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即使研发出新技术,也可能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另外,融资成本较高也是导致技术创新资金缺乏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由于需要支付较高成本完成融资,因此会将主要资金用于自身运营,对技术的投入就会随之降低。这与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也存在关联,融资环境的恶化必然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提升企业融资成本,最终民营企业很难获得技术投入所需资金。

(三)评审机制和标准需要优化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评审机制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属于外部问题。评审机制不健全,导致相关评审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评定不及时、不客观,最终民营企业无法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也无法实现产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压力,也容易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评审机制的健全对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来说至关重要。从标准来看,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但可能超越现有行业等标准,这时无法取得相关认证,不利于对技术成果的保护,同样会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这主要是由于行业、技术等标准可能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并且标准的更新和修订需要经过相当长的论证过程。要破解相关标准难题,则需政府部门及时更新相关标准,并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支持。

(四)技术型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驱动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型创新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型人才缺乏的情况,这必然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及管理水平。从原因来看,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民营企业对技术型人才不重视,导致人才流失等问题出现,这也是企业自身技术基础薄弱和技术成果有限的原因。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很多硕博人才更倾向于国有企业或者科研院所。因为一些民营企业以自身运营和扩大经营规模为主要发展目标,对技术的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对技术型人才的吸引力有限。无论如何,民营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并实现良好的技术管理,应当着眼于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建议

本文主要从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出发,通过分析民营企业存在的难题,提出相应建议。未来,民营企业应专注于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强化技术基础,提升创新意识

第一,通过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强化技术基础。技术管理不仅涉及产品的优化和设备更新,而且涉及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以汽车空调企业为例,应当依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注重基础技术的完善,不应仅仅依靠技术复制和购买,应当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技术基础强化并非一蹴而就,而应稳步推进、筑牢根基。第二,创新意识提升不可忽视。民营企业要营造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突破固化思维的束缚,推动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充分发挥带动作用,才能激发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外,民营企业还应对技术创新机制进行完善,通过技术成果保护、激励措施等强化全员创新意识和动力。

(二)开拓融资渠道,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资金

第一,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应拓宽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从商业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得融资的同时,还应借助股权融资、拆借等多样化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融资渠道是民营企业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第二,针对融资成本高的问题,企业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近些年,国家出台了诸多利于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包括减税降费等,民营企业应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并通过合法合规方式享受优惠政策,缓解自身资金难题。此外,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多样化融资组合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第三,加大技术投入,强化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基础条件。民营企业获得资金后,除了基本运营方面的资金,还需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与管理,具体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分配。资金是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三)完善评审机制和标准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也需要外部条件的完善。评审机制和标准的完善,不仅标志着我国技术创新环境的优化,也是我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我国应逐步完善技术成果的评审机制,优化评审细节和流程,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等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只有评审机制完善了,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才能更有积极性,并推进产业化发展。标准方面,我国应当对行业、技术等标准进行及时更新,依据行业和技术发展变化对现行标准进行修订,避免出现技术成果突破标准的情况,这也可以有效避免技术成果浪费闲置现象。总之,民营企业在完善内部技术创新与管理的同时,国家也应当给予必要的外部支持。

(四)制定技术创新人才管理策略

第一,加强校企联动,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的流动性。高校应了解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并据此优化学生培养方案;企业也可以委托高校为自身培养创新人才,毕业后直接就业,这样有利于形成双赢局面。逐步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为企业输送专业性技术人才,发挥技术创新与管理才能。第二,民营企业应公平地享受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最近几年,地方政府纷纷制定人才引进战略,民营企业也应借助,引进自身所需技术创新人才,从而提升技术管理水平。第三,民营企业内部制定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战略。民营企业应从内部发力,从技术创新人才待遇、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避免出现人才流失,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与环境,从而完成组织内部技术创新与管理的目标。

五、结语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看到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与管理中存在的难题,有企业内部因素,如技术基础薄弱、创新意识不足、资金不足和技术人才缺乏,也有外部因素,如评审机制和标准不健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提出民营企业应做到:第一,强化技术基础,提升创新意识。第二,开拓融资渠道,为技术创新提供必要资金。第三,完善评审机制和标准。第四,制定技术创新人才管理策略。民营企业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应遵循稳步推进和自觉积极性原则,从而实现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葛锐.GLD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马建军.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其实践应用研究———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案例与实践(第2版)》[J].食品科技,2020,45(06):372-373.

[3]陈灿.浙江制造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商论,2020(11):128-130+148.

[4]黄国强.汽车空调行业与技术发展趋势解析[J].制冷与空调,2018,18(08):12-15.

[5]本报评论员.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N].开封日报,20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