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质量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6 20:04:06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1

我国关于ABET的认证,是以备忘录的形式存在的,是一种双向认可的中间步骤。共有十个国家的相关组织是以这样形式进行的,我国的相关组织机构是中国科技协会。虽然我国现在还不能成为和美国一样的互相承认ABET鉴定结果的国家,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会加入到与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互认定的鉴定阶段。目前,有12个国家实现了与美国互相承认鉴定结果,这是我国ABET认证发展的方向。ABET学科评审鉴定的理念是证明该学科是否能够达到满足社会需要、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共有9个标准和一个附加标准。9个标准分别为:学生、学科教育目标、学科结果、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师资力量、条件设施、各方支持、学科标准。附加标准为:课程规划、师资简历、实验室及设备、院校概况等内容。这些标准评定的结果就是学科教育目标是否合理、学科教育过程是否科学、学科教育结果是否有效。所以,基于ABET认证的角度来思考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思考学科的建设、目标的设定和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面向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工业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较快适应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工艺管理与技术支持、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生产计划调度管理、采购与物资管理等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供应链和物资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等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思路可以依照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首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来确定工业工程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的职业特点分析出其所应当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得出具体的专业能力。根据专业能力的具体指标,归纳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刚刚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担任的职业岗位有:工业工程师、质量技术监督员、生产计划调度员、采购与物资管理员。工业工程师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工作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方法、设计与改进运营程序、设计与改进操作方法、现场布置、分析工作定额、成本核算等。质量技术监督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体系认证、生产许可证认证、调节质量纠纷、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制定质量技术法规、监督质量技术法规、实施质量技术法规等。生产计划调度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编制生产计划、调整更新生产计划、控制订单、跟进生产进度、协调生产问题、保证生产进行、评估生产能力、编制相关报告、报表等。采购与物资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认定供方资格、建立采购供应体系、价格信息收集、价格和质量管理、保证采购物资质量、提高采购供应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制订物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库存、提供物资保障等。

这四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包括:生产过程的规划、管理与改进;产品质量的控制、检验和分析;生产计划的编制、调整与协调;生产现场的规划与设计;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管理、建立与维护。通过对这5个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得到所需的具体能力指标。生产过程规划、管理与改进的职业能力指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能力;工程项目、工艺过程的研究与规划能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评估与实施能力;工作定额标准、劳动定额标准的分析、测定、改进、制定与评价能力;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职能分析和岗位职务的设计与评价能力等。产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分析的职业能力指标为:质量与可靠性的规划与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行业或企业标准的研究与实施能力;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教育能力;质量与可靠性检验能力;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建立和健全质量工作需要的各项标准与制度能力;明确质量检验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指导检验人员实施检验能力;处理用户产品质量投诉、采购原材料质量问题能力;对质量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的能力;做好产品检验记录和标识,组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档案能力;针对质量薄弱环节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能力。生产计划编制、调整与协调的职业能力指标为:编制年度、季度、月份生产作业计划能力;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控制能力;现场调度与协调生产作业和跨作业区作业能力;协调技术、物料、设备、安全等保障生产的相关事宜能力;评估生产能力,编制相关报告,并提出解决意见的能力。生产现场的规划与设计的职业能力指标为:工程项目的选址与设计能力;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改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方法或对现有作业方法提出改进意见能力;工艺程序、流程程序、布置路径分析能力;设施规划能力;设施选址及其评价能力;设施布置规划与物流分析能力仓库规划能力。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建立与维护的职业能力指标为:制定和完善公司采购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能力;采购合同及相关资料管理能力;联系协调物料接收及物料检验工作能力;了解采购原材料、设备、日常用品的功能和价格能力;供应商开发及供应商关系维护能力;组织收集、整理供应市场信息,建立与完善供应商档案能力;采购物资市场价格信息收集与价格趋势分析能力。

3结语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22-03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继续增长,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及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全国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 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09%,全年国家安排了3 99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 129项“863”计划课题。昆明市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6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46%,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1.74%,全年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9项,项目经费支出29.19亿元,其中市级科技资金投入1.08亿元。

科技计划项目作为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和项目预期成果的绩效,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立项、检查、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并使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逐步形成以目标为导向,向管理要绩效的管理需求,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改变以往“重立项、轻绩效”的问题,如何构建高效、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绩效,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成为了当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又成为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一、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项目质量是以项目为主体,通过实施管理工作,以确保项目达到或超出项目预期效果,满足项目实施需求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只是体系指南》将项目质量管理概括为三个主要过程,即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同时指出,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了保证项目满足其目标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它涵盖了“全而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这些活动决定着质量的政策、目标、责任,并在质量体系中凭借质量计划编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提高等措施决定着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对质量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质量责任的履行”。

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要求

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本身就属于“项目”的范畴,管理活动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可以对科技活动运用现代项目的方式加以组织和管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是一系列相互连接、互相影响的管理活动,一般包括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的过程管理,并囊括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科技成果的管理等专门性管理。

一方面,科技计划项目是财政资金对科技事业发展投入的重要手段,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必然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和质量评估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项目的质量和效果进行管理和控制。科学研究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特殊性和科技计划的政策性导向,决定了科技计划项目本身的衡量标准不适用一般性产品和项目的评价标准,质量管理通过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预期目标、计划方案、执行过程、项目成效等有计划和目的的有效管理,确保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平,取得一定的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中,大多注重项目技术研究,而忽视项目的管理。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不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几乎都将责任归咎于项目自身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问题,并不充分考虑项目管理的环节问题。因此,项目质量管理应当成为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管理避免管理过程失控,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执行的成功率。

三、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

早在2001年国家科技部以第5号令的形式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目的在于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效率。2003年昆明市也出台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成效,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07年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昆明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取得新突破。近些年来,昆明市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管理办法,使得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质量大幅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效益。

目前,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主要是采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辅助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能对应的相应处室负责对项目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开展工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授权直属事业单位,在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项目申报受理、评估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全过程辅助管理,定期向科技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励企业主动创新,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研发能力,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证明,此种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获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由于在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尽完善,因而一定程度地影响了科技计划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四、质量管理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一)质量计划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计划是为达到项目预期目标和标准,对如何达到这些目标和标准所做的计划与安排。从广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政策文件、规划纲要等,从狭义的角度看,质量计划包括了具体的计划、方案等。

科技计划项目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推动某领域或某类科技发展而设立的相关科技计划,各类企事业单位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申报,并获得科技计划立项支持的项目资助的科技发展计划。GB/T19000-2008定义了“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各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政策文件,就成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质量计划。

昆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高位统筹、精准发力,力图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2016年3月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面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科技计划项目与资金管理改革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按照“存量统筹、增量倾斜”的思路,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统筹力度,构建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和更加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实施意见》是昆明市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订了质量计划,即将要出台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统一的市级科技计划体系,并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遵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来布局优化科技计划,研发活动突出创新导向,公益性科研聚焦全市重大需求,市场导向类科技计划突出企业主体,重大专项突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竞争力目标导向,再造市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框架体系。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中央到省、市围绕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质量计划,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各层次、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二)质量保证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项目质量保证工作是一种事前性和预防性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项目质量保障是在执行项目质量计划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经常性的项目质量评估、项目质量核查与项目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计划完成而开展的系统性的和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指南、申报受理、专家评审、立项签约、中期检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中,通过质量保证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效益性。从制定年度申报指南开始,一直到评估验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评估评审、项目追踪管理机制,对立项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在过程管理中进行中期评估和检查,对项目的实施进度掌握明确,项目验收结题后开展年度绩效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成果评价机制,从科技成果实用性、有效性及创新性进行综合考察评价然后给予相应的科技奖励,促进科技成果的鉴定、转化及推广激发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质量控制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质量控制是监控特定的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的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随时掌握项目的实际过程,若出现项目的执行与计划(质量标准)相背离时,管理部门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消除由此产生的令人不满意的结果。

在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对管理过程的监控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一是开发使用项目管理系统,通过总体规划、系统集成、深化应用,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梳理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推进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了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二是开发使用科技专家库,涵盖省、市级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3 000余人,专家库建成并投入使用三年多来。截至目前,专家库已为全市各类项目咨询和评审活动服务3 000多次,服务项目2 000余项次,很大程度上为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评审及验收工作创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提高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推动专业机构规范化,对下属具备科研管理能力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造,将具体项目的日常管理委托给具备条件的专业机构。2016年,昆明市科技局下属6家科研事业单位均已通过ISO9001认证,100余名科技管理工作者取得科技评估师资格认证,为承接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

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对稳步提高,在昆明地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开发工作的要求。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3

1水利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很重要的材料,使用种类繁多,也需要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和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根据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性特点和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常见质量问题主要有裂缝、冻胀、冲磨空蚀、碳化等。由于工程自身因素和工作条件的差异,这几类质量问题对混凝土的危害程度也互不相同。

1.1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是材料的不连续现象,属于物理性质量问题,是混凝土耐久性的首要影响因素。裂缝的出现,多数在施工期就存在,有的虽然在施工期以后,也多在运行初期5~10年以内产生,不是由于运行期长,工程老化,而是早期的问题。裂缝的存在直接导致混凝土抗拉性能的降低,还会引导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造成钢筋锈蚀,甚至破坏混凝土结构。

1.2冻胀

一般认为,在温度正负交替过程中,混凝土微孔中的水成为结冰或过冷的水,体积膨胀产生冻胀压力,过冷的水迁移产生渗透压力,当两者的附加作用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遭受破坏,所以冻胀破坏是一种物理性破坏。

1.3冲磨及空蚀

冲磨主要是水流中的泥沙作用,我国河流多泥沙,与高速水流一起运动时磨蚀直接接触或临近的混凝土。空蚀是泄水建筑物工作中水流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混凝土局部受到不规则的挤压变形而产生的破坏。因此,冲磨和空蚀都属于物理性质量问题。

1.4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断透过混凝土中未完全充水的粗毛细孔,扩散到混凝土内部充水的毛细孔中,与其中的空隙液所溶解的氢氧化钙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碳酸盐或其他物质,使混凝土孔溶液的PH值小于10,钢筋的钝化膜被破坏,钢筋发生锈蚀。

2水利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2.1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计划目标作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2.2在实际工作中,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2.3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日计划。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再次,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最后,计划一经制定,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保持计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1建立科学的质检指标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计划目标作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3.2加强施工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

3.3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计划统计;管理;施工企业

计划工作是对未来工作、工期的一种合理安排,最终达到工程质量可控、效益最优的目的。统计工作是对计划工作阶段性检验的一种手段,使工程进度数据化、直观化,为项目管理的数据分析以及计划人员经验积累提供可靠依据。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显示屏”,它直接展示了企业经营的成败与得失。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越来越凸显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施工企业计划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对计划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人认为计划工作就是年初下达一个生产经营计划了事,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数字可以随时变动,马虎对付,把工作简单化。重经营、重施工、轻视计划统计工作的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对计划统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够,企业计划统计工作处在边缘化状态。

1.2计划统计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有的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岗位定编少,人员配备不齐,力量薄弱,业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常常出现每到月底、季末和年底工作量集中时,临时抓差,应付差事一样报送报表,上报的资料不及时也不准确。不重视计划统计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人员身兼数职,变动频繁,缺乏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的质量。

1.3计划统计工作方法落后、分析能力不强

目前普遍存在计划编制简单,统计分析能力不强,分析面不宽,深度不够,对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多,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的程度不够。工作还停在原先的水平上,缺乏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踪检查和分析调整,对工程完成情况心中无数。年初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年底统计完成百分比就完事,对计划执行过程不跟踪、不检查,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根据当年承揽任务额和产值完成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习惯于简单的数字说明,而缺少系统的深层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少,对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缺乏动态的反馈、评价、分析、监督、预测,使计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1.4计划统计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对工程项目来说,承揽任务统计、编制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统计是不同的管理阶段,但存在承揽任务统计、下达施工生产计划、完成产值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整体,没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施工企业计划统计工作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加强企业决策者对计划统计工作观念的转变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统计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重要,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做出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有其科学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又是通过对事实、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的。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全面计划、从严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级领导要从思想上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政府统计的基础。要切实提高对计划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计划统计工作管理,将过去那种单纯为上级部门提供数据、报送报表的封闭式服务方式转变为既要为上级部门提供统计信息,更要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提供服务的方式,计划统计工作要面向市场,把工作重点和服务重心放在为企业管理服务之上。

2.2建立完善的计划统计管理体系

计划统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整个决策层通过对业主合同要求、项目的期望目标、施工环境、劳务队伍施工能力、区域材料供应能力、交通设施以及施工存在的潜在风险等各种内、外部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项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的分解,以及对类似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所确定的。为保证计划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项目需建立完善的生产计划统计管理体制,用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理念制定生产计划,通过优化措施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项目安排施工生产的重要依据。

2.3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数据质量

建立台账是计划统计工作人员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证,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账。报表的填写应真实、完整、清晰、工整、符合规范要求。报表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所建立的台账,台账各项数据应来源于本单位的原始纪录,原始记录应与财务相关科目数据一致,报表、台账、原始记录也应一致。台账格式要规范,更新要及时准确,填写要认真,指标数据相互要衔接。既要保证上级单位的上报要求,又要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切实注重计划统计数据质量,以提高数据准确性为核心,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突出日常管理,重点解决好原始记录不全、统计台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等问题,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坚决杜绝“以权扰数,以数谋私”,数出有据,经得起推敲,从而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真正成为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2.4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计划统计工作是一项较为艰苦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它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纪律意识和责任心都有较高的要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看重责任,更新观念,摒弃教条主义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禁锢和束缚,加强对计划统计新方法和新知识的学习掌握,将最新科学发展成果运用于计划统计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计划统计人员学习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要支持计划统计人员参加各类业务会议,加强互动交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努力把计划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忠诚的服务精神、合理的知识结构、勤勉的工作作风、高超的业务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

2.5加强计划统计分析工作

计划统计分析是计划统计工作的升华阶段,是最终出成效、出成果的阶段。要发挥信息、咨询、监督作用,以“有为”争“有位”,提高自己的地位,抓好计划统计分析这个环节。要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把自己从“数字搬运工”造就为“高级参谋”和“经济专家”,每个季度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半年针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年度对企业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是业主和施工单位共同追求的目标,计划统计则为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工程建设完成情况提供最直接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发挥着预警作用,是管理者决策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5

质量兴县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我局质量兴县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快提质增效步伐,取得良好成效。

一、提高认识,统筹协调,把质量兴县工作纳入科技工作计划安排

质量兴县关系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质增效是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必由之路。为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质量兴县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围绕落实质量兴县科技工作目标责任书任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确定由分管科技管理的一名副局长主抓这一工作,将业务工作挂靠到科管股承办,并制定了科技局质量兴县工作计划。使质量兴县工作纳入全局科技计划安排,确保了有关任务指标的完成。

二、重视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及引进应用,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围绕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应用作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来抓,县列科技项目20项,其中涉及提高种子质量的达10项,先后组织开展了马铃薯良种引进推广、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甜玉米种植试验、红三叶引种栽培示范推广、文冠果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无公害蔬菜基地品种引进及标准化栽培,黑麦草引种栽培试验,冬油菜新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推广,黄芪种子选育等试验示范工作。涉及全县粮油、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畜草、林果等7大类15个作物,支持科技三项费18.3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提高我县农作物品种的品质、产量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

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是确保我县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中的引导示范作用,以中药材产业为重点,在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取得《黄芪gap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和依托县农技推广机构、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共同开展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示范推广多亩。同时,通过资金支持,组织县种子管理站开展农用物种子质量监测和县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制定,有效带动了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应用。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通过产学研结合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同业交流、跨行业协作和开拓市场活动,为科技创新找寻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展科技成果推介活动2次。推动了双垄沟全膜覆盖、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网室脱毒种薯繁育、无公害农药施用、舍饲圈养、胚胎移植等新技术20余项,推动了科技与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7月份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科技部门邀请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20多专家参加大会,举办了中药材 产业技术高端论坛,县上在陇原中天布展了中药材科技成果和新产品大型展示推介活动。8月份又在我县召开了全省技术市场研讨会和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高新技术引进应用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效灵公司和县农技中心科技人员分别研究开发出了《中药材加工一种连续提取装置》和《种类食用菌菌渣高效生态化和良性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一种低成本、分期分批出菇新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技术专利,已申报国家专利保护,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五、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作用。按照《甘肃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结合全县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创建新型科研开发体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本地特色优势,重点围绕马铃薯、优质小杂粮、肉制品、中药材等主导产品,指导协调甘肃旱作农业资源研究开发中心、县中药材研究所、腊肉标准化生产协会等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3项,并全部申报了国家、省级科技项目计划,真正起到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特色产业的作用。二是科技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几年来,县科技局积极联系协调,帮助企业向国家省上申报科技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促进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先后帮助惠森药业发展公司、甘肃华腾石油机械公司等企业向国家省上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陇原中天生物工程集团承担的《县地道中药材产业化开发过渡期工程》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项目,国家配套资金__万元,甘肃惠森药业发展公司、甘肃华腾石油机械公司分别承担实施的《蒙古黄芪优质品种选育与规范化种源基地建设》和《磨机节能降耗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两个项目列入省科技支撑计划,分别获得扶持资金12万元、15万元,由中铝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承担的《大型复杂面截面铝合金型村反向挤压生产关键技术研究》、《超薄高质量、高性能啤酒标用铝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两个项目以及甘肃效灵生物开发公司承担的《定西道地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新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列入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分别获扶持资金80万元、60万元、40万元,几年来,共计争取到位资金324万元。三是企业科技进步扶持资金不断加大。今年,县上专门拿出科技三项费103万元,对科技发展能力较强的甘肃效灵生物开发公司、甘肃陇原中天科技集团、恒利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企业扶持,有力的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成份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促进了中药材加工由简单的切片加工到包装系列产品,再到提取液成品药生产的转变,促进了企业产品上档升级。

六、加强科 普宣传力度,为质量兴县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科研院所; 成本控制; 核心; 竞争力。

1 引言。

1999 年国家启动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推动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帷幕。

科研院所从计划体制下的封闭运行到市场环境中的开放竞争,经历了机制改革、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革。由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转为从市场中找任务,科研院所获得了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科研院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思维方式,在市场的规则下思考发展问题; 转变组织方式,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转变工作方式,以适应市场变化的节奏。

如何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市场竞争的胜势,是科研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具有科研院所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看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而后有的放矢。

2 科研院所的核心竞争力。

2. 1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1) 内部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多项技能、技术和功能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的、独立的技能或技术。产品、技术、专利、品牌、实物资产、质量、生产率等等单独来说都不是核心竞争力,从抽象的意义上说,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独特的能力,具有更多人文层面上的内涵: ( a) 延展性。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母本,具有溢出效应,企业可以通过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b) 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并随之变化,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演变是客观必然的,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有可能演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

( 2) 外部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a)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客户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b) 差异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或通过努力很快建立起来的。

( c) 不可交易性。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与这个企业相伴而生,无法像企业的其它资产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交易。

2. 2 科研院所的优势。

( 1) 人才优势。

德鲁克说: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

科研院所人才济济,研发人员比例高,据科技部对 4728 家县以上部门属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统计结果分析,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 59. 3%( 科学家工程师占 39. 6%) ,高级职称占 24. 6%,中级职称占 35. 26%,远高于科技型企业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 20%的标准。

( 2) 研究能力强、成果多。

科研院所拥有一流的试验仪器,是我国科研的主要力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为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了保障。多年来科研院所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占其中的绝大部分,可以说成果的含金量很高。

2. 3 科研院所的劣势。

( 1) 产品意识淡薄。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科研院所长期游离于市场之外,经营理念是“研究—应用—市场”,存在着脱离市场选课题,关起门来搞科研的倾向,科研人员则习惯于做“课题”而不是做产品,结果是搞出来的成果学术价值高,市场成熟度低,转化成本高,投资风险大,因此科研院所善长于将钱变为“成果”,而不善长于将“成果”变成产品,或者变成钱。

当面对市场竞争时,当所有的竞争通过“产品”来承载时,我们的产品很难对市场产生吸引力,曾经的优势近乎成为资源的浪费。

( 2) 成本意识淡薄。

科研院所普遍采用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方法上是按项目或课题组核算,采购等成本的控制实际上交给了设计师,院所层面上成本控制的目标仅仅是某个课题组的支出是否超出该课题的经费,而忽略了核心的目标—控制产品的成本,时间上是事后核算。这导致了科研人员不重视产品开发的前期策划,在材料选型上不惜工本,在方案设计上不关注制造成本,重复采购、随意更改设计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3 应对措施。

3. 1 变优势为核心竞争力。

研究院所有技术的积淀,有核心技术。只要改变思路,变研究出成果,再找市场为先研究市场再研发产品,为核心技术找个出口,优势就变会变成核心竞争力:

( 1) 做好产品策划工作。

产品策划的关键任务就是要在自己的产品中加入令人无法抗拒的功能,或者更高明一些,创造出客户需要但是还未曾想过的产品。

其次应对产品实现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策划,强调相关过程、产品、特性和资源的相互协调和整体优化,在各阶段进行完善。

还应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进行策划,找到功能、质量、成本的平衡点。

在项目策划的具体实践中,若对策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策划水平不高,策划措施得不到系统落实,以及缺乏动态的策划管理等,就会导致策划对研制工作的指导性不强,影响策划实施的有效性,使得策划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 2) 设计高质量的产品。

对于产品研发团队,设计师质量意识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是企业成本控制的起点,高性能的产品是设计出来的,低成本的产品也是设计出来的。要使全体设计师团队成员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产品设计中形成的质量问题,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造成的损失远远高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而这种损失通常是容易被忽视的,所以明确对所设计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是降低成本的根本所在。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由项目质量师牵头,会同项目负责人、设计师、工艺师一起对问题进行会诊,逆推可能的原因,然后由设计师进行验证,务必要排除设计的问题。待问题解决之后,还应总结质量问题造成了什么样的损失,为什么会出现了这样的质量问题,以后该如何避免。通过一次次亲身体会质量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给设计师本人带来的巨大压力,让所有团队成员对质量问题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

( 3) 不断完善制度。

好的产品靠设计,好的质量靠管理,好的管理在制度。完善的制度不仅是对设计师日常设计行为的约束,更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如果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章可循,那么设计师的决策就能减少失误; 如果产品每一级移交都按规定进行并通过了相关测试和验收,那么交付用户的产品质量就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每一次的经验总结,都应当及时地补充到制度中去,变成后来者规避错误的准则。

不断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也是培养队伍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 4) 做好过程记录。

过程记录是分析、纠偏、实施控制的基础。

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把数据的传递、处理和利用都集中在内部网络平台中进行数据管理,科研生产过程中用产品结构树数据文档来记录设计、生产过程中质量活动; 产品的装入关系; 按层级关系进行管理,并组成树状结构。装入关系表中的“产品序列号”是构建树状结构的核心,通过序列号将质量数据进行关联,按产品项目分类建立层级关系的可视化结构,称之为“结构树”。

结构树是对质量数据与产品实物组成关系的真实反映,成为梳理产品质量数据的一条线索。

只有当各分部件组成整机时,才能最终确定真正的装入关系,因此,结构树是层层装入关系进行叠加后,并由后端工序向前级工序进行关联的过程。

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

( a) 产品质量数据包括: 外购件批次信息、产品加工信息、装配记录、调试/试验过程质量记录、最终检验中产生的记录等。

( b) 数据的采集在产品质量数据管理中建立整机、分部件、元器件、关重件等保证多工序同步采集质量数据。

( c) 采用产品结构树清晰和完整的展现出整机产品的各组成部分在每道工序的质量信息,实现质量信息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使信息的敏感度迅速得到提升。促使部门之间紧密联系,也让管理管理幅度得到扩展。

( d) 通过信息归口管理,保证质量记录填写规范、准确,避免了科研生产环节中数据录入的多样性、随意性。

3. 2 变劣势为优势。

加强运营控制来降低成本,变事后算帐为事前控制。首先应明确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并采取有差别的目标成本控制办法,另一方面要动态分析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贡献毛利,以此计算出每一种产品、每一个订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为企业运营及发展战略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

( 1) 控制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在产品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采购成本的降低,使企业可以用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参与竞争,对企业提高利润和提升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采购物品的质量是为了杜绝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入科研生产现场。有资料统计,产品质量问题,有近20%是由于不合格的采购物资造成的。

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的材料质量的优劣。由此可见,采购控制是企业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 2) 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实时控制成本。

成本实时控制首先要从设计做起,一是策划,在方案设计时就要将功能实现与制造成本同步考虑,列出各实现环节的控制要求; 二是执行,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各控制点上统计数据,实时分析、控制。

对数据管理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 ( a) 数据的真实性; ( b) 传递的及时性; ( c) 分析反馈的时效性。

4 结束语。

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科研院所在市场竞争中追求的永恒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局限一时的举措,需要系统性的工具和方法,对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7

市区房屋土地管理局是区政府主管全区房屋、土地、住宅建设和矿产资源的职能部门。

一、职能调整

增加的职能:组织编制本区中、长期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四高”优秀小区的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的指导和推进;贯彻国家住宅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对本区范围内的住宅建设、发展、小区的配套管理、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负责全区住宅建设配套费的征收、管理、使用工作;负责对本区批准建设用地的新建住宅进行审核、综合验收,对审核合格的新建住宅颁发《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负责本区矿产资源等矿权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房屋、土地、矿产资源、住宅建设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以及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制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本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制定本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等中长期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区配套建设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和用途管制;按权限办理本区土地划拨、征用、农用地转用等各类建设用地的审批和管理;按规定组织实施本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储备的管理;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四)负责本区年度土地开发利用计划、住宅建设、施工及配套设施计划等的编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负责对本区住宅设计标准以及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编制住宅竣工配套计划、新建住宅绿化建设计划,组织、协调全区住宅区配套设施建设。

(五)负责本区房屋、土地的权籍管理和专业测绘,并根据委托的权限依法核实和确认房地产权属,办理房地产登记发证。

(六)组织本区住宅基地详细规划方案的审核;会同区有关部门对住宅相关项目扩大初步设计进行审批;负责全区住宅项目规划的审核。

(七)负责“四高”优秀小区的质量监督、建设管理工作;负责本区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许可证审批;协同有关部门对住宅开发企业、工程监理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或备案。

(八)贯彻国家住宅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广住宅科技成果,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九)负责本区房地产市场的行业管理,包括预售、销售的登记管理和交易、租赁、交换、经纪、信息的管理;负责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资质管理。

(十)负责本区物业管理的行业管理,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资质管理;指导、协调、监督业主委员会的运作以及房屋维修基金的管理、使用。

(十一)负责本区各类房屋的使用、修缮、拆迁、改造、保留保护的行政管理。

(十二)负责本区住房制度改革的组织实施包括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租金调整以及私房落政、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

(十三)负责本区房屋、土地、房改等有关资金的收缴和管理;负责本区住宅建设配套工程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十四)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本区房屋、土地、住宅建设发展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对授权范围内的各种违章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依法处理各种房地产的权属纠纷;负责有关行政诉讼应诉工作。

(十五)负责本区房屋、土地、住宅建设发展等方面的综合统计、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管理等工作。

(十六)承担区政府和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区房屋土地管理局设15个职能科(室),即: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纪检监察室、执法监督科、财务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综合规划管理科、房地产市场管理科、房地产权籍管理科、物业管理科、房改工作科、房屋拆迁管理科、住宅配套管理科、住宅计划管理科、矿产资源管理科。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党政事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对外联络和公务文电处理、文稿审核及重要文件的起草;负责有关决定、决议及领导批办事项的督办;负责各类信息的综合、编发、上报和新闻宣传;负责会议、活动以及、局机关安全保卫等工作;负责后勤行政工作的协调管理;负责房地文书、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立卷、归档管理工作;负责编制局域信息化建设等中长期规划,并指导监督实施;协调管理局系统“一门式”业务办文工作。

人员编制3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

(二)组织人事科

负责局属各单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所属党组织、领导班子的考核和党员发展工作;负责机关、直属各单位干部的选拨、培养、考核、使用、奖惩、人事调配及人才交流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福利的管理工作;负责局系统离、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的机构改革工作;负责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关公务员队伍制度建设、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工作及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负责机关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及各事业单位年度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和经济责任书的制定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局组团和人员的出国(境)管理工作。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三)纪检监察室

负责机关、局属单位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负责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行政监察,调处违反行政案件;协助做好局系统政风建设工作,落实政务公开;负责局属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

人员编制1名,设主任1名。

(四)执法监督科

负责检查、监督房地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受理房地违法案件的检查、控告,并负责调查处理,依法作出处罚决定;负责对房屋、土地的利用、保护和各类房屋建设用地以及房地产市场进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权属纠纷的侵权行为,协助司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房屋、土地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发生的纠纷案件。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

(五)财务科

负责编制局年度预、决算并指导实施;负责局资金管理和直属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局系统房地资金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指导工作;参与房改资金管理;负责各项规费及有关资金的征管、收缴以及房地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立项申报和物价收费管理工作;负责局系统房屋租金管理及直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外汇管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集团购买力管理工作;负责局系统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负责住宅建设配套费管理;负责土地出让金的征收。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六)土地利用管理科

负责编制年度用地计划,并分解下达、组织实施、检查督促;负责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征用、划拨、集体土地(含农民建房用地)的使用以及临时用地的统一管理;负责对建设用地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全区土地有偿使用管理审批;负责土地招标拍卖挂牌计划的制定及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七)综合规划管理科

负责组织编制和修编区、镇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各镇编制和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负责报批;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负责监督管理;负责本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的总量控制与用途管制;负责本区建设项目的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查。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八)房地产市场管理科

负责房地产开发企业工商登记后的备案管理、资质管理及其开发经营活动的管理;负责房地产经纪、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资格管理及其经营活动的管理;负责商品房、存量房的转让、交换、租赁以及房屋建设工程转让等房地产交易管理;负责房地转让、租赁价格及成交价格申报的管理;负责房地产固定市场行政管理及各类房地产展销的业务指导;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商品房计划及组织商品房综合验收和质量评比、参与组织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的汇总;负责落实私房政策的实施和“”前私房遗留问题的处理指导、协调各镇私房落政工作;负责落政房源经费的统筹安排;负责宗教房产的管理;负责商品住宅维修基金管理。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九)房地产权籍管理科

负责全区城乡房屋土地的房籍、地籍和权属管理;指导和协调房地产登记发证工作;负责全区房籍地籍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协调处理全区房屋土地权籍矛盾和纠纷。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十)物业管理科

负责全区物业管理的行业管理,包括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管理、指导、协调、监督业主委员会的运作以及房屋维修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负责编制全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年度和中长期计划及全区旧住房成套改造、保护保留性改造的行政管理;负责对系统自管单位、区授权房屋经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直管公房维修计划落实情况的管理、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和防汛、防台、查险解危工作的安全技术管理。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十一)房改工作科

负责对住房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测算;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房改的政策、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负责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公有住房出售、公有住房租金的实施管理;负责拟订本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编制本区廉租住房工作的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协调廉租办的工作。

人员编制1名,设科长1名

(十二)房屋拆迁管理科

负责全区各类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包括拆迁项目的审核、拆迁许可证的核发和拆迁总量的控制;负责拆迁单位的资格审核、发证、资质复查;负责临时过渡居民回搬工作的检查、督促,负责拆迁纠纷的裁决。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十三)住宅配套管理科

负责全区新建住宅配套项目的征询、审定、可行性论证;负责全区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公建配套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作质量的检查与监督;全区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申请审核、交付使用前的综合验收及《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许可证》的核发工作;督促住宅建设单位发放“两书”,并严格按“两书”规定,履行承诺责任;对擅自交付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组织住宅建设立功竞赛活动;负责全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推进;承担住宅建设“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承担市、区住宅建设实事项目建设工作。

人员编制3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十四)住宅计划管理科

组织编制本区中、长期住宅建设发展规划;负责“四高”优秀小区的质量监督、建设管理工作;负责本区城镇和中心村住宅建设的指导和推进;负责住宅各类报表的编制汇总;负责组织全区住宅及相关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负责全区住宅开发项目的配套费征收。

人员编制2名,设科长1名、副科长1名。

(十五)矿产资源管理科

负责本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管理,并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对地质资料汇总保管和利用的监督管理;调处矿产权属纠纷。

人员编制1名,设科长1名。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8

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最高的产出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达到该目标,就需要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指人、财、物、技术、设备等)进行有效充分、合理、科学的利用。物资管理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地抓管理,抓成本。物资供应部门是管物的机构,它的本质却是管钱,物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物资管理以其运行质量、流通速度、有效管理和降低成本成为现代企业增加效益的“第三利润源泉”。

企业物资管理应从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输送等计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设计,并形成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动和运输等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从事物资供应和采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合理配置流动资金,来确保企业生产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生产计划的完成。受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意识的影响,一些现代生产型企业尚未认识到物资管理与企业整体工作的紧密相关性,企业物资管理跟不上,供应链难以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针对现代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现代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情况的调查了解,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认为,企业在物资供应、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定额消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影响企业的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和生产任务来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导致盲目采购,物资积压或短缺。物资积压使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备成本增加,资金占用过多,资金利用率较低;物资短缺使供不应求,影响生产,两者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采购存在风险

采购过程中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方面存在许多风险,如合同欺诈、供应商乱抬价、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延期交货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三)物资库存管理工作薄弱,清仓工作滞后,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

1.物资验收入库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手续进行检查验收。

2.物资养护没有根据物资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分别加以妥善保管。仓库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管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对库存物资品种、规格不清楚;对每份合同需要的原料品种、数量计算不准,使之原料剩余,长期堆放不用,造成浪费。

3.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不能及时对账和盘库。物资明细账出现差错,没有能认真地查找原因与及时处理、长期堆积,造成物资长期账物不符,影响了差异的正常分配,从而影响当期损益的真实性。

4.预验入库物资长期挂账,不开票结算造成虚假成本嫌疑,人为调节利润。

(四)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监控无依据,管理上漏洞多,生产用料浪费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五)企业的财务人员观念陈旧,会计参与管理的意识差,不能从记账、算账、报账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内不了解生产过程,对外不了解市场行情。这种状况导致核算不规范,财务分析滞后,盈亏找不出原因,成本管理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六)经济行为的不规范

企业对物资采购的执行过程缺乏监控,让素质偏低的采购人员盲目采购;违纪、违法进人情货;在采购中捞好处,吃回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既造成材料质差价高,又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与安全。

二、现代生产型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建议

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采购、运输、仓储、保管、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工作环节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将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和企业的效益。现代生产型企业要实现规范与科学的物资管理,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图1)。

针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和物资管理流程的复杂性,笔者认为,现代生产型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健全企业物资管理体系。

(一)编制好企业物资供应计划

物资供应计划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计划是在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 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的计划,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供应计划主要包括,计划期物资需用量;计划期末的合理储备量;计划期初的库存量;计划期的物资采购量。

物资采购量(申请量) = 物资需要量+ 期末储备量- 期初库存量

通过加强物资供应计划的编制工作,让生产、管理等部门对仓库物资的储存现状有个全面了解,从而杜绝盲目采购。

(二)按计划做好物资采购工作

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出一批即敬业爱厂,又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高素质采购人员,以采购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物资采购的质量,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

2.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客户档案,并根据其资信程度、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供货价格、供货质量、售后服务、协作关系等实行分类管理。选择信誉好、配合能力好、价格适宜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及时供应。

3.控制价格。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质比三家、货比三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重大设备、大型配件、生产工艺需要的关键材料,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实行高质量、 低价格、 讲效率的最佳方案。一般采购制定“比价管理”制度,避免盲目选择供应商造成损失,杜绝暗箱操作。物资采购较多的企业成立价格管理部门,赋予其采购的审批权和付款审批权,有效地将采购的审批和采购的执行、采购的执行和付款的审批等不相容职务分离开来,能够保证物资采购在数量、价格上的合理性,杜绝吃回扣现象。

4.合理确定采购量。采购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5.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强化物资储备管理,降低材料存储成本

物资储备管理是企业保证正常生产的必要手段。为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必须做好仓储管理工作, 使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科学化、条理化、规范化。其具体措施为:

1.物资验收入库必须严格按采购计划对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严格检查、验收,质量不合格的物资予以退货。

2.仓储物资储存过程中要采取良好的保养手段, 以科学的方法做好物资保养工作。对仓库中的物资要根据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体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分别加以妥善保管,并有相应的保管养护手段, 确保在库物资的质量和价值。

3.严格财务制度,完善物资进出库的各种手续, 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 保证仓库中物资的种类与数量和账目相符。

4.搞好物资储备定额管理。在存货管理上讲效益,需要合理的确定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存货总成本最低。需要控制的存货成本有: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同时需要正确地制定合理的储备定额。储备过多,会占用大量资金及保管费用;储备过少,会影响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5.建立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管理台账。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财务上采取一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对使用周期长的建立领用后续管理台账,提高其使用效率,降低成本。

6.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四)加强对生产用料的控制

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数量的多少是影响材料成本的决定因素。为做到生产用料的准确与科学,应强化以下工作。

1.加强物资定额管理,坚持生产技术与物资管理相结合,由生产技术人员依据原有的材料消耗定额标准,结合生产工艺、技术,对材料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

2.要严格执行定额消耗管理。对生产部门的领料要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实施超定额领料层层审批制度,力争把超额领料控制在零,真正体现以销定产,以产定耗的管理原则。

3.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对闲置报废,经鉴定可修复使用的材料,应立项攻关修复,使之再利用到生产上,提高材料的综合利用率。

4.强化内部制度,杜绝制订定额的人员与生产部门携手舞弊,加强仓库、单位的保安措施,防止多领材料,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让物资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把物资计划、采购、仓储、配送、供应商等的管理纳入网络管理之中,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改善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在物资系统内部, 实现物资原始数据的录入、处理、储存和输出,完成物资的计划管理、仓库管理和统计分析; 在物资系统外部,通过接口与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连接,实现数据共享。这些物资管理方面的信息,对协助企业领导决策,加强物资使用监督和财务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六)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认真履行管理职能

1.加大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主管部门要认真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制定可操作的物资供应管理考核制度,同时要结合实际,适时修订、完善、健全已有的物流管理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要认真检查,重点是查处越权采购、无计划采购和私自处理报废、废旧物资,以及黑库、假出库等问题。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9

1用市场经济观念指导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1.1资金使用上要树立市场经济观点

(l)实验室建设是科研院所最主要的基本建设项目,目前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部委用自有资金对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交通部对直属科研院所实验室建设投资,每个科研院所平均每年约数百万元,占到实验室建设投资总额的95%以上,大额度的投资款项是科研院所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如自筹、借贷)所解决的。因此,从决策者到具体实施人员都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用好国家给予的投资。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面临转制,国家无偿拨款会越来越少,要把无偿拨款当做有偿贷款来使用,在使用上讲求投入产出比,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2)实验室建设中,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造价。由于实验室专业性强,其中的设备多为非标设计、制造,要求技术工艺先进,控制不严容易导致造价提高。此外,要从国外进口的专用科研仪器,因要求仪器功能先进性,而被迫接受其昂贵的价格等,因此,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对项目设计、制造采取招投标制度。

1.2实验室项目选择应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具有远见性由于近年来科技发展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不断出现,水运交通是多学科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产业,在实验室项目选择上不仅要方向目的明确,起点高,而且必须具有远见性,可行性及超前意识,否则难免形成设计时先进、竣工后落后的局面。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考虑,要考虑研究重点、主攻方向及各专业间结构比例关系,把实验室建成成果转化、培养人才的基地。

1.3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相脱节的情况,将建设与使用结合起来,寻找建设与使用的结合点,使实验室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使用形成一条流畅的连线。实验室项目的规划建设、开发使用按科研项目对待,可采用项目组的形式,按照市场需求引进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先进的技术条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新产品,使实验室成为科研成果、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不断探索新的建设管理模式,保证实验室的后续发展和充实提高。

1.4开拓融资渠道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始终是主渠道,但政府投入不足却是当前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投入机制也会发生变化,国家的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服务。科研院所,特别是应用型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建设,要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局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探索与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实验室的方法,其成果与效益共享,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抓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建设项目在经过科学论证慎重的决策之后,也就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实验室建设的独特性、复杂性,给人的感觉是无章可循,其实它与一般的工程项目也有共性,关键要抓好组织管理工作,把握控制要点,对建设过程的设计准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投资、进度、质量控制。

2.1控制要点

(l)投资控制通过投资控制使项目的实际总投资小于或等于该项目的计划投资,将资金按实验室投资组成,按项目实施阶段、按时间、按子项目等详细划分切块,用循环控制理论为指导,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2)进度控制抓进度控制,首先对实验室建设各阶段制定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实验室进度总计划、项目设计计划、工程采购工作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系统安装调试计划、竣工验收计划。制定计划之后要严格按照不同阶段进度计划及合同条款执行,重点抓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3)质量控制实行质量控制,首先应确定项目各阶段的质量要求及评定标准,重点抓好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方案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一定要通过严格规范的审查程序,审查过程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广泛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施工阶段要检查材料、配件及仪器设备的质量、严格施工质量监督,把好中间验收,施工验收关.

2.2具体实施方法

2.2.1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侧重于投资、质量控制

(l)设计准备阶段中的投资控制编制投资规划,其中包括投资总目标的论证和总投资的分解.收集类似项目、市场信息等与投资控制有关的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实验室设计方案竞赛选出效果好且在资金控制范围内的方案。从投资控制角度考虑项目的合同。

(2)设计准备阶段中的质量控制确定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及评定标准。确定设计方案比较(竞赛)的有关质量方面的评选原则。对多个可能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对设计任务书中的技术问题、技术数据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分析审核,审核该方案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2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侧重于投资、质量控制。

(l)设计阶段中的投资控制编制本阶段投资控制详细计划。对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投资跟踪,在各设计阶段完成时比较投资计划值和根据设计所需要的投资值,若有偏离,采取纠偏措施。在设计进展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寻求设计挖潜的可能性。

(2)设计阶段中的质量控制在设计进展过程中深入到各工种,审核设计质量要求,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

2.2.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要严格进行投资、进度、质量控制。

(l)施工阶段中的投资控制工程项目以招投标方式选择承包方或制造商。在合同书中以合同价的计算、调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奖惩办法等条款约束承包方或制造商,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落实投资控制人员、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进行工程计量,审核竣工决算。对技术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着重考虑其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2)施工阶段中的质量控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审核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检查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仪器、设备及配件的来源、质量,未达到合同中规定的验收标准不准使用。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施工方法,一是否按开工前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施工阶段中的进度控制在合同中明确工程竣工验收日期或设备的交货日期,及违约责任。根据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进度计划及合同条款、规范等,对工程进度实施严格管理。

2.2.4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在整体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经济效益、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评估和总结项目建设工作经验的重要工作,是试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l)制定竣工验收的具体要求、依据和范围。

(2)严格按照验收程序、验收依据对项目进行验收,不能草率行事,不走过场。

(3)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整改后并通过验收合格方可付规定的款项。

3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实验室的独特性,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而设计方案,这就决定了科研人员(个人、群体)既是方案的设计者、方案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实验室的使用者。因设计方案中不确定因素及与施工方案有差距,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验室建设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必须使实验室建设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建立项目负责制,引进工程承包方式,科研人员以项目组形式进行工程、设计任务承包,可采用的方式有平行承发包、设计/施工总包、工程项目总承包,以合同方式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权、利,科研人员通过承包工程设计任务达到创收目的。引进股份制,对与市场结合紧密,经过后续开发和市场运作可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验室,可以将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科研人员的知识技术作为股份的一部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产科质量工作计划篇10

  医院护士长个人计划1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工作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谨护士长工作计划,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医院护士长个人计划2

  众所周知,病区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病区护士长工作计划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以下是爱医人才网整理的病区护士长工作计划内容。

  病区护士长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在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病区护理行政及业务管理。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实施病区的科学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科学排班;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仪器、设备、药品、布类、家具管理;护理员、卫生员的业务管理等。均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

  三、督促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四、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参与重点患者的床头交班;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突出辨证施护,并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及措施落实情况。

  五、随同科主任查房,参加科内会议及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

  六、组织落实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技术训练,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七、组织本病区的护理查房与护理会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

  八、负责护理实习生及进修人员的管理。并选派素质好、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九、定期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中药、饮食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病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医院护士长个人计划3

  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有许多的收获,更有许多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及护理部的要求,现制定20××年护理计划:

  一、继续加强细节管理及护理人员的层级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20××年将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采取责任组长竞争上岗制,把各项质量控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充分发挥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检查,增加科室各班人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规范科室管理。

  二、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拓展服务内涵,增加经济收入。

  制定助产士培训计划,着重培训助产士对产程的观察及对难产的判断,护理文书中增加临产观察记录,以详细记录整个产程的进展,从而提高助产士对产程异常的观察及处理能力,同时将针对科室常见病及危重病的护理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对危重患者及时组织护理查房;对新业务、新技术加强培训,严格准入制度,以提高全科室的理论及操作能力。

  三、严格消毒隔离,预防医院感染

  1、产房及新生儿室管理:产房及新生儿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助产班人员实行每周轮班制,责任组长负责制及护士长总负责的方式做好全面质控工作。严格消毒隔离及物品交接管理,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监测工作。通过检查与督导,全面提高产房、新生儿室的管理,完成各项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

  2、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严格消毒灭菌。并做好各项登记工作。

  3、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母婴同室和发热患者的病室每日行空气消毒,患者出院当日做好终末消毒处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严格实习带教

  实习带教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将对实习生、进修生实行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放手不放眼,加强劳动纪律的管理,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转科考试,并对实习同学进行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调查,评选年度最满意带教老师。

  五、晨会护理交班采取脱稿交班的方式,以提高护士对患者“十知道”的掌握及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增加优质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继续免费为新生宝宝提供出生第一步的脚印,做好产后乳房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改进服务质量,为患者家属提供一个满意的医疗环境。

  七、加强医疗设备、急救药械的管理,责任到人

  将各区域放置的设备分给专人负责管理、保养,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每台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实现医疗设备的最大经济化;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专人分管、定点放置、定期消毒、定期检查检查维修,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八、加强健康宣教及产后访视。

  在20xx科室将自录“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科教片,在病房进行播放,同时日常工作做到入室有宣教,治疗、护理随时有指导,利用一切机会做好宣教工作。由接生助产士负责在产后15-40天打电话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母乳喂养情况及督促产妇产后42天来院复诊及计划生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