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5:29:24

产科护理

产科护理范文篇1

1实施办法

1.1改善服务环境设立温馨病室,室内设施齐全。房间内张贴温馨提示,卡通宝贝图画,备有产妇餐随时送餐。24h供应热水,让环境适合产妇待产、分娩、产后康复,使产妇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1.2实施人性化服务(1)产妇入院后护士与其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根据产妇所处的产前、产时和产后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护理计划内容,同时护士给予产妇解释、示范并进行具体指导。(2)当产妇进入产程有专职的助产士与家属共同参与全程的陪护,给予心理支持,严密观察产程进展,监护胎儿宫内安全。指导孕妇宫缩时可深呼吸,宫缩缓解时给以全身放松,助产士帮助产妇并教会家属配合按摩子宫,缓解疼痛,使产妇及家属在助产士的指导下轻松安全地完成分娩过程,增加自然分娩的成功率。(3)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产妇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对乳汁淤积者,责任护士立即给予指导,让家属和产妇亲自动手热敷、按摩乳房、挤奶,并督促产妇增加新生儿的哺乳次数,尽快消除乳胀。

1.3重视健康教育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使孕产妇及家属均随时了解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知识,让其对分娩有更多的了解。设计多种健康教育处方和图文,免费提供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让孕产妇及家属全面掌握围产期各种保健知识,教会产妇如何掌握有关知识和配合助产士的工作。

1.4开展产科远程服务教会产妇及家属为新生儿抚触,设立新生儿游泳。开展亲子服务。产后电话回访,提供咨询电话,开放“网络妈妈”产后上门探视,指导产妇形体训练,教其育婴知识,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也使围产医学从分娩、产后护理扩展到了整个围产期。

产科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干预;孕妇;分娩

产妇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其往往产生焦虑、害怕等情绪,一旦无法获得有效的改善,不利于分娩的进行[1]。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为产妇开展全面综合的护理服务,改善产妇焦急、害怕等情绪,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抽选60例产妇进行探讨,选择优质护理,获得了良好效果,整理归纳包括。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医院2017年1月至10月妇产科接收的120例孕妇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实验组年龄20-45岁;参考组年龄22-45岁。经过分析两组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参考组开展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2.1环境干预。产妇住院后,创建清洁卫生,优质的病室环境。护士每日按时对被褥消毒,保证其清洁。病房里有必备物品陈例:暖水壶等。随时观察产妇的情况,同时为产妇及家人讲解医院的环境,使其消除陌生感,创建温馨舒适的治疗氛围。1.2.2心理干预。产妇住院过程中,护士须对其开展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引导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对其相关检查,给予全面科学的监管与防护。此外,护士还需为产妇与家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与治疗方法、手术效果等,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术前,护士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改善焦虑害怕心理,使其确保放松平稳的心态进行手术。术后,护士应该备好供氧治疗仪,必要时,方便产妇及时吸氧。切口必须及时的消毒,避免感染。此外,严格监测产妇的生命征,随时掌握其身体情况。1.2.3饮食搭配。根据产妇的身体状态以及饮食爱好,制定健康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其补充足够的营养需求。告知产妇不许挑食偏食,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且告知选择合适的体位,建议产妇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其身体康复,有效避免伤口黏连,确保切口的干燥卫生,增强舒适度。病室勤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流通,为其提供优质的治疗环境,改善睡眠质量[2],有利于促进身体的康复。1.2.4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加强健康知识宣教,让其全面认识到病因、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等,此外,告知其有关治疗的禁忌事项,护士能够随时全面了解产妇的临床症状,及时给予科学的治疗。1.3疗效判定。分析所有产妇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并发症等情况。总100分。1.4数据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c2检验。(P<0.05)为准,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对比价值。

2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妇产科皆为女性患者,疾病对于身心的损害较为严重,所以,加强护理干预,非常关键[3]。该报告中,参考组选择基础护理方法;实验组选择优质护理方法,经过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并发症等情况,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充分的说明了优质护理促进提高护理满意度,并且减少了不良护理时间改善预后,对产妇具有显著的使用价值。优质护理模式属于一种以患者为出发点,加强基本护理,认真执行护理责任制,不断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进而有效增强护理工作质量[4]。属于一种现代新型的护理方式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成效。其宗旨即为满足患者需要,确保其生命安全,增强舒适度,维持稳定的心理情绪,获得患者及家人的理解,进而加快身体康复。其包括以下优点:①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②进行心理干预,给予精神支持与安慰,确保其平稳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预后,积极和患者交流,构建和谐的相处模式;③科学合理搭配饮食,形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确保机体所需营养,提高抵抗力,改善预后;④开展功能训练,引导患者术后初期下床活动,促进身体恢复;⑤护士开展护理工作时,保护个人隐私,增强其信任感,构建和谐护患模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中选择优质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成效,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确保临床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萍.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5):218-219.

[2]符宇,甘芳.健康教育和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7(18):3095-3096.

[3]邓琼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妇产科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恢复情况的影响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1(4):608-610.

产科护理范文篇3

1.1护理人员的问题

1.1.1护理质量的问题产科工作繁琐、周转率极高、产妇与新生儿均需观察与护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病人来住院的时间、人数、病情都难以预料,这给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晚夜班的护理人员一人当班时更为紧张。

1.1.2未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如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制度。未能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的异常情况。

1.1.3专业知识缺乏及实际操作能力差如产妇及家属提问不能正确作出回答及解释,静脉穿刺操作不能一次成功。判断能力差、有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如遇急、危重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抢救。

1.1.4护理沟通技术欠缺①说话语气生硬、面无表情、缺乏耐心、敷衍了事,使产妇及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缺乏医德,服务态度差,无同情心。②各项护理操作前未作解释,暴露性操作前未作任何遮掩工作,使产妇认为工作人员不尊重他人隐私权。⑧沟通缺乏技巧,不能把握有利时机,讲话不注意分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护理文书质量不过关

1.2.1护理记录不及时、缺项、漏项、书写时存在乱涂、乱刮、乱画现象。

1.2.2护理文书记录不真实、不整洁、内容公式化。

1.2.3急、危、重症患者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客观、重点不突出,与医生在医疗文件书写时内容不一致。

1.2.4医学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无自我保护意识。

1.3管理者工作的强制化,对护理人员工作缺乏赞同与认可

在我国,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与收入相对不平衡。

1.4医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1.4.1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交待的病情与解释不一致,导致患者及陪扩人员的不信任。

1.4.2由于医生与护士技术上的差别以及询问病史地点、时间不同,导致医疗文件书写内容刁二一致。

1.5产妇及家属的原因

1.5.1家属对医疗护理与医疗环境期望太高,对产妇及新生√L发生的一些问题(包括生理现象)过于紧张。1.5.2个别家属及产妇素质较差,缺少社会道德,不尊重医护人员,甚至乱骂、污辱护理人员。

1.5.3语言、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使护理纠纷埋下隐患。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质量

2.1.1病人多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制排班,适当增添班次,使护理人员做到忙而不乱、急而不燥。推广实行整体护理模式,把握有利沟通时机,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2.1.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三查八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1.3严格护理文书书写制度,遵照《湖南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实施,做到举证有据,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2.1.4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各项学习,邀请权威专家、教授讲授专科知识,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管理方案。每年选派技术职称高、有责任心、上进心的优秀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对新调入、刚分配的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实行优化考核制度。

2.2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化要求,使每个护士从根本上认识到护理文书的书写是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有利证据,也是保护自我的根本措施。

2.3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重视护理工作,关心护士,对优秀事迹及优秀个人加以适当奖励,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病人有预见性,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可能满足其需求,以尽可能化解医疗纠纷的隐患。

2.4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工作为前提,顾全大局,相互谅解,相互配合。

总结护患纠纷不仅影响了护患关系的和谐,也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和工作上的不愉快:对医院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护理纠纷的及时预防与解决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产科护理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该院妇产科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妇产科进行柔性管理,将其设置为观察组;2014年1—6月妇产科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30例护理人员接受传统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30例护理人员接受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方式为:①行政方式,依靠医院内部行政组织权威,通过下达命令以及下达指示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2]。②思想教育,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宣传、沟通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观察组进行柔性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方式为。1.2.1以人文护理为主,加强素质建设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与掌握新技术并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学习,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建设。强调以人文护理为主,以此实现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3]。1.2.2民主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决策,在讨论问题时实施“群言堂”,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各抒己见[4]。另外,在科室内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护理人员营造比较宽松的舆论环境,遵循互相尊重原则以及公平原则,让大家有平台和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发表与工作相关的意见,提出自己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以及护理管理的建议,管理人员要积极采纳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2.3组织行为管理当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要科学理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不能主观臆断,以此避免不公现象出现[5]。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时,护理管理人员应该对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进行了解,对整个事件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找出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再采取相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追究当事人责任。1.2.4人力资源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人员要对妇产科的每一个护理人员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性格特点等,再根据妇产科的实际工作结合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安排工作,尽量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另外,在安排工作是要优化人力资源,将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与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安排在一起工作,以此达到互补效果,让新来的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工作。最后,要合理排班,安排护理人员轮流休息,缓解护理人人员工作压力,保证护理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1.2.5激励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开展柔性管理,对表现优、认真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激励,以此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常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有:目标鼓励、榜样鼓励以及褒奖激励等[6]。1.3评价指标。采用该院自制护理质量考核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考量;采用该院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1.4统计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最后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房管理效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为(95.34±3.87)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36±1.27)分,护理人员考核评分为(90.42±3.8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78.91±4.25)分、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0.38±2.46),护理人员考核评分为(63.31±2.49)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39例患者中有23例表示非常满意,14例比较满意,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有17例表示非常满意,15例比较满意,7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2.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柔性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是在研究护理人员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的前提下,应用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将组织意识转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妇产科工作内容十分繁杂,护理人员每天要面对众多繁杂的工作,工作负荷与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工作中经常产生疲惫感,严重影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正常工作,导致妇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传统的妇产科护理管理方式比较僵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性。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柔性管理逐渐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7]。柔性管理组织妇产科护理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8]。柔性管理中的民主管理能够让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都参与到护理管理中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能够让护理人员更加积极的工作。柔性管理中的组织行为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应对不事件的能力,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事件发生率。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以此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激励管理主要是提升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此提升护理质量。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质量为(95.34±3.87)、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36±1.27),护理人员考核优秀率为(90.42±3.8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柔性管理效果理想。综上所述,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地提升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娟.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7):221-222.

[2]李海荣,万芙蓉,蔡莉,等.互动管理模式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0):94-95.

[3]赵立娟.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2015,37(15):2390-2391.

[4]孟昭林.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245-246.

[5]可可托木古丽•孜亚汗.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26,132.

[6]余龙英.柔性管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179-181.

[7]李正梅,谷剑涛.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183-184.

产科护理范文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一家县市级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产科一病区设置床位45张,实际开放60张;开放产床10张,每年收治孕产妇住院人次约为4530例。目前共有护理人员15名,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2.7±4.9)岁;护龄2~28年,平均护龄(11.6±3.7)年;妇产科护龄1~19年,平均护龄(7.1±3.2)年;文化程度: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学历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3名。

1.2护理方法

建立产科护理管理组,由病区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管理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员为3名具有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责任心和沟通协调能力的、中级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负责管理组的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1.2.1完善制度。管理小组对产科病区护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意见。按照医院管理年的具体要求,制定符合本院产科病区护理实际情况的护理管理方案,主要是产科护理的安全防范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规程、人员岗位职责制度、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定期检查整改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方案等。医院给予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尽量满足人员岗位充足;各职能科室和后勤部门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为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帮助。

1.2.2人员培训。按照护理部的统一部署,组织病区全体护理人员参加各项培训,特别是三基培训、产科护理常规、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和抢救应急处理流程的学习,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丰富专业知识、较强的岗位职责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注重护理安全教育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观念,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2]。改变护理人员以往被动服务的陈旧观念,转变思想认识,加强主及性优质护理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产科的优质服务品牌,提高患者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分级管理。护士长负责整个病区的优质护理的领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产科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和工作能力,以及病区床位的配置情况,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分成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共分成3个责任小组,每个层次护士承担相应的职责。由管理组成员任组长,领导数名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对护士长负责;护士长根据各小组的护理综合考评得分,对各小组长进行绩效考核。各责任组长负责本小组孕产妇的治疗、病情观察、生活指导、康复护理和健康宣教护理工作等融为一体,落实整体护理制度,为所负责的孕产妇提供全程、安全、人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

1.2.4落实措施。各责任小组实行责任包干制,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各班次护理人员各负其职,互不干扰和重叠,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在遇到紧急抢救和应急处理的时候,根据预先制定的抢救流程,服务从统一调度,互相协作和支持。责任护士对本组的患者全面负责,完成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特殊用药和治疗,以及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和产褥期保健等相关知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助理护士负责接待和评估新入院孕产妇,介绍病区的环境、规章制度、床位医生,对患者进行一般的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导,负责本组患者的巡视和健康宣教工作,患者出院时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好出院的指导工作,为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温馨的、延伸性护理服务。

1.2.5督促整改。责任组长每天督检查本组各班次的工作情况,对发现的护理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防范措施。每天召集本组的护理人员对本组的各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做得较好的护士和服务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虚心听取和采纳护士的良好建议和意见,提高本组的护理质量。若发现较大的护理问题和隐患,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确保产科的护理安全。护士长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工作进行督查,进行护理三基考核,查找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用产科病区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了解病区的护理质量水平,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作出适当的修订。将检查评比的结果跟绩效工资和晋升晋级挂钩,奖优惩劣。

1.3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产科病区2014年度开展护理管理前和2015年度开展护理管理活动后的各项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在三基考核评分、护理安全隐患率、差错事故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稍有不慎即可导致护理纠纷,甚至引发医疗事故是医院整体质量管理的重点[3]。为了配合医院管理年的要求,提高产科护理的质量,从2015年度开始,我院产科病区开展了以优质护理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护理管理活动。我们建立健全产科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完善考核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和操作技术水平,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观念,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产科护理整体素质;改变护理人员传统陈旧的服务理念,认识到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目标,加强主动性服务意识;实行分级管理和责任包干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产科基础护理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对产科急危重症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切实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查找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将产科风险降到最低,减少和避免产科差错事故的发生。开展微笑和贴心服务,着重对自然分娩、产科异常、围产期保健和乳母喂养等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对出院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和延伸性服务,重视产褥期保健和产后康复锻炼等宣教,不断改善护患关系,使产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

作者:马红云 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产科

参考文献:

[1]贺云.护理管理对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服务的评价.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4):5077,5080.

产科护理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等组实验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0例)以及对照组(2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27.7±2.3)岁,本组患者中初产妇166例、经产妇74例,阴道分娩105例、剖宫产1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6.9±2.5)岁,本组患者中初产妇163例、经产妇77例,阴道分娩108例、剖宫产13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在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上无差异(P>0.05)。同时我院产科护理人员为30名女性,学历大专及以上者25人、中专者5人,职称为初级者18人、中级8人、高级4人;年龄≤30岁21人、31~40岁8人、>40岁1人。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常规产科护理管理模式完成护理管理,包括病情观察、危急护理、病房管理、护理监督、解决护理问题等常规内容。观察组则在产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具体如下:①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针对患者、工作人员以及探访人员,护理人员应该将每日产科收治的常见危重症患者设为重点监控对象,例如宫外孕、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有自杀倾向者等;同时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护理队伍中学历较低、能力较差、经验有所欠缺的护理人员,依据护理人员的实际能力安排护理工作;探访人员中有携带危险物品者、精神异常者、酗酒严重者、神志不清者、不遵守探视制度者等也都是产科管理中的重点风险管理内容。②风险预防: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产科每日工作内容、岗位、要求、标准以及后果等制定重点基础护理指标以及专职护理质量指标,如重点基础护理指标包括药物使用不当、药液注射外渗、输血不良反应、医源性皮肤损伤等,专职护理质量指标则包括产后出血、产后乳房胀痛、产后阴道分娩潴留等;同时管理人员依据上述指标设定相应岗位、责任的护理人员,包括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岗位护士、专职护士等多项护理岗位,划定其岗位内容、职责、标准、奖惩等具体内容,要求管理人员切实做好对上述岗位护士的管理,确保相关护士能够执行医嘱,完成各项重点基础护理指标以及专职护理质量指标的预防护理措施,统筹规划做好应急预案。③风险处理:管理人员应该确保护理人员依据查房制度做好病房巡视、护理,确保巡查护士、岗位护士、责任护士以及专职护士在具体的护理岗位上依据护理标准完成相关护理内容,若仍然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管理人员应该立即落实风险事件报告制度,在风险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刻填写《风险事件报告单》,针对风险事件的人、机、物、环、法等5个方面确定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解决方法、预后效果、警惕内容,分享风险事件的经验和教训,纠正相关人员的行为偏差。管理人员每月应该汇总当月风险事件的发生总次数,针对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人、物进行整改、奖惩、教育,避免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

1.3观察指标

[3-4]:使用我院自行设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测定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6.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分别为(x-±s)以及(%),数据检验方式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则二者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好183例、好52例、不好5例,护理满意度97.9%;对照组患者非常好120例、好88例、不好32例,护理满意度86.7%,对比差异显著(P<0.05)。2.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产后出血2例、乳房胀痛3例、药物使用不当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2.5%;对照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产后出血7例、乳房胀痛14例、药物使用不当3例、阴道分娩潴留7例,风险事件发生率12.9%,对比差异显著(P<0.05)。3讨论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间接、直接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损、造成患者伤残甚至是死亡结果的可能性,其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严重性以及多发性等多项特性[5]。护理风险可能发生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每一项环节,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院护理水平、提高护理安全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产科是医院众多科室中护理风险非常高的科室,其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不仅影响到患者自身安全,还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以及后续成长造成影响,做好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是产科整体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内容[6]。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扩大到患者、护理人员、探访人员等多个方面,针对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因素进行整体、综合、统筹的分析与归纳,针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因素制定岗位护理标准、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提高风险事件预防程度的同时也更加有效、及时的解决风险事件。医院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心态以及能力,以护理人员为基础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医院应该定期展开护理人员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的培训,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医护交流,更好的完成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护理等多项护理内容,充分尊重患者治疗、护理意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医患交流顺畅、护理人员护理高效,充分降低产科护理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且降低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丹 孙雪榕 徐雪莹 单位:吉林省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苏丽杰,于奎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1):3553-3554.

[2]骆绮云,陈向红,张少璇.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J].当代医学,2012,18(12):133-134.

[3]贾慧琴.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163-164.

[4]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产科护理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共计12名,均在我院妇产科工作,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5±5.9)岁;工龄14个月~18年,平均(8.6±1.2)年;学历组成:大专11名,本科1名。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前),年龄19~42岁,平均(33.6±4.5)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9例,阴道炎58例,盆腔炎36例,子宫肌瘤15例,人工流产36例,剖宫产46例。选取2016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40例(实施分层管理后),年龄18~44岁,平均(33.8±4.7)岁;疾病类型:宫颈炎48例,阴道炎54例,盆腔炎37例,子宫肌瘤17例,人工流产35例,剖宫产4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从2016年1月开始,该院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具体措施为:①明确分级方法:首先建立妇产科护理工作各项制度、操作流程、标准及应急预案等,为分层管理制定制度及考核标准。采取N0-N4分级原则,结合妇产科护士入科时间、工龄、综合能力分成5个层级,其中N0级第一阶段为3个月试用期人员(该院无此阶段护士),第二阶段为工作时间为4~12个月且无护士职业证书;N1级为1~5年注册护士,中专及以上学历,N2级为5年以上注册护士或1~5年护师,中专以上学历,N3级为5年以上护师或专科护士,大专或以上学历,N4级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大专或以上学历。建立护士分级管理档案,从业务知识、教学、操作能力、科研等各方面对各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加以明确。②分组:根据护理人员情况将之划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1名N3~N4级护士担任组长,将不同层级护士尽量平均分配到两个组内,5名不同层级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组别固定,由其在制定工作时间内对患者负责,展开整体护理。其中N1级护士辅助护理并跟着学习,接受上级护士的培训;N2护士负责为N1级护士培训、为病情轻的患者提供护理;N3级护士为年轻护士展开业务培训与教育,为重症患者展开护理;N4级护士全面把握护理工作,及时为其他护士提供帮助与指导。③培训:结合妇产科护理工作特征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护理部组织展开操作训练、专科讲课及护理查房。科室内应用“一对一”方式对护士分层培训,由上一层级护士负责对相邻下一层级护士培训。培训内容完全根据《四川省护士技术操作》中相应内容展开,包括临床护理工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沟通交流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应急处理能力、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所需的专业照顾、协助治疗、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能力;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训,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等。④适时调整:为护士制定合理、个性化的培训方法,定期展开医师、患者关于护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护士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职业伤害事件情况。②根据医院评审标准,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由护理部统一展开考核,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③利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情况,根据调查问卷得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以满意、基本满意人数占比统计护理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分析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240例患者中,5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锐器伤2例,跌倒1例,用药错误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1%;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240例患者中,2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1例为输液渗漏,1例为不良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0.8%;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P=0.048)。

2.2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质量评分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75.6±3.4)分,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89.8±5.9)分,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6,P=0.021)。

2.3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分层管理前(P<0.05)。见表1。3讨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且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面广而任务繁重,如何对护理人员合理、科学的配置,促使妇产科护理正常运作、促进学科发展,是妇产科护理管理人员均需认真思索的问题[3]。传统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方式为单一包干制,然而因为不同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一旦护理中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部分缺少临床经验、或试用期的年轻护士可能会出现慌乱、盲目的现象,无法确保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极易造成护患纠纷。近年来,护士分层管理护士在妇产科护理中逐步得到应用,且有效减轻了初级护士的工作难度,减少了盲目护理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性,确保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实施。分层管理是采取N0~N4分级原则,结合妇产科护士入科时间、工龄、综合能力将之分成5个层级,并对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制定了上级护士培训下级护士、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带年轻护士的培训机制,不仅能确保高年资护士的临床专业知识、技术操作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还可为低年资护士提供一线的护理指导与培训[4-5],可迅速、稳妥地提高低年级护士的工作能力,同时还能让高层级护士获得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另外,由于各层级护士均需承担老师、学生的双重角色[6],护士不仅需接受上一层级护士的培训,还需为下一层级护士提供业务指导,这有利于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其主观能动性[7],有助于护士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综合护理能力。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还可促进妇产科护理人员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协作,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促使管理效率提高,有助于妇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该研究发现,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改善(P<0.05)。可见,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丁戈 单位:德阳第五医院妇产科

[参考文献]

[1]谭新姣,杨智慧.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3):111-112.

[2]苏丽杰,于奎花.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31):3553-3554.

[3]唐梅.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四川医学,2014,35(3):403-404.

[4]李凤英.以人为本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6):163-165.

[5]孙勤,种慧梅,董亚丽.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9(6):625-626.

产科护理范文篇8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该院产科接受治疗护理的158例产妇开展品管圈活动,作为该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该次参与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该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时签定了知情同意书,此次效果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与批准。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的产妇年龄在20~39岁,平均年龄(26.7±6.3)岁,怀孕次数为1~3次,该次品管圈分成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小组,各小组的成员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组成员在所负责的品管圈小组内临床经验丰富。

1.2方法

在该次研究之前该院产科护理工作未应用过品管圈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措施在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进行了以下调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各小组成立前,组织产科所有护理人员接受品管圈知识的培训学习,使其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积极主动参与本活动。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体情况和技能专项,由护士长将其合理分配到孕产妇护理、新生儿护理、健康宣教3个品管圈小组内,每个品管圈小组均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4名护士,各组自由选出圈长,2名主管护师作为该品管圈小组的督导。各小组根据所负责的项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产科护理资料并分析护理缺陷,辨别潜在的风险和质量影响因素,根据组内讨论等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组活动(1)孕产妇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4]:经调查,在产妇身份识别有偏差、临产孕妇的送房时机不准、孕产妇隐私保护不良等为常见问题,原因主要是护士技术不熟、责任感不强等。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视频次,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状态,看准送房时机;②完善产妇信息的查对,要求护士严格核对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识别错误,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充分尊重并保护孕产妇隐私;③在使用催产素时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并掌握孕产妇生产进程,避免胎儿宫内窘迫;④注意产后产妇的身体恢复,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后指导,帮助孕产妇解决问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对工作进行总结,小组每15d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时分析不足。全员探讨,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并研讨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将成功经验加入到标准化的管理。(2)新生儿护理品管圈小组活动[5]:新生儿手圈、胸牌时常脱落是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组内讨论,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与孕产妇和家属对手圈、胸牌重视程度不够、护士没有将手圈系紧、手圈本身质量不稳定有关,整改措施:①与本院采购科沟通,购买质量过关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对护士的培训力度,标准规范的为新生儿佩戴手圈,同时增佩足圈,双重保险;③强调手圈和胸牌对新生儿的重要性,不可随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损或脱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组活动[5]:部分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不确切,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品管圈小组:①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编制“孕产妇健康宣教资料”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改进,上交护理部,由其组织审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径表”;②组织组员学习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及业务,并能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同孕产妇的沟通;③为保证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对“健康教育路径表”中的内容、作用为孕产妇进行详细的讲解,争取孕产妇的积极配合;责任护士要根据要求,严格对孕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性的教育并适时评价。品管圈每半个月调查孕妇及家属对宣教内容的掌握,认真总结分析,并对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改进实施方式等,确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新生儿手圈和胸牌丢失情况、孕产妇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情况、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满意度情况。

1.4统计方法

将该次实验结果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孕产妇满意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见表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为2.53%,胸牌丢失率为1.27%和,均明显低于实施前,见表2。

3讨论

由于产科需求的特殊,要求医疗护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此,较一般的护理更有难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会更加严格,对于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求则会更全面、具体。品管圈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产科不仅仅是因为其能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对工作中问题的自我查找、分析、组间讨论、制定方案、积极实施,并取得效果,这一系列活动都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7]。品管圈活动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强调了团队的整体意识,提高凝聚力。从该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孕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很大地改善了护理过程中的缺陷,护理流程更加顺畅自然,孕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默契的联系、气氛融洽,医护人员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馈,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质量,是医护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种有效途径,临床效果显著。但还应重视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不断调整优化品管圈的实际适用条件,使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发挥最优效果。

作者:袁碧波 单位: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陈孝芳.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吴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25-826.

[5]万志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41(12):164.

产科护理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妇产科收治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系统随机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4.49±3.67)岁;研究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24.88±3.59)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妇产科护理管理方式,研究组所有患者则应用安全文化理念基础的优化管理方式,具体如下:①安全文化理念宣教。妇产科护士长及相关负责人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安全文化理念的宣教和培训,切实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讨论并发言,提出妇产科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操作项目细致名列。②制定安全护理管理计划。针对前期培训和宣教过程中提出的问题,针对风险项目和护理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措施,确定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明确医院护理的流程和规范,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安全意识[2]。安全护理计划制定之后,要求护理人员熟记计划内容,在后期实施过程中按照预定的护理目标实施护理。③护理实施和监督。按照既定的护理计划全面落实,并且有经验资深、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护理工作人员展开监督,重视妇产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则及产科护理流程展开护理。针对风险护理项目,应该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发生问题时及时沟通解决,让妇产科患者的生命健康得以有效保证。④定期总结和完善。针对前一时期的护理实施状况进行总结,集体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好的方面要持续保持,不好的方面则应该找出具体的原因,并且加以完善,调整护理方案。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清楚认知自身的护理职责,积极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和问题,并且尊重患者隐私,得到患者的支持和信任。1.3判断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展开调查,该问卷经过我院妇产科专家、医院管理者以及多名经验资深的护士长共同制定审核完成,问卷内容包括我院妇产科综合性护理内容,最终满意度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标准,计算总满意率;对两组患者对应的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考核评价,统计并分析评价结果。1.4统计方法。该次数据均录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非常满意61例,满意19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97.56%;对照组非常满意58例,满意18例,不满意6例,总满意率92.68%;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对应护理人员不同阶段安全意识提升评价结果见表2,护理干预实施前期,两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评价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实施中期、后期,两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均有提升,研究组安全护理意识提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医院较为特殊的科室,主要接诊的患者为女性和婴儿,因此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是医院整体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医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寻找有效的方式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促进妇产科患者的治疗和预后[3]。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应该分阶段进行,并且护理过程中安全文化理念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实际护理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有计划的实施护理计划[4]。首先应该针对妇产科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之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且做好安全护理的宣教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意识,在具体实施阶段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并且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修改和完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5]。在不断的总结和完善中进行护理管理,能够发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更多风险问题,对于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重大的意义。妇产科护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繁琐,且护理服务的对象均为女性,在实际护理实施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的家庭及个人情况。众多女性由于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不愿意配合医生,说出自身的实际状况,甚至部分患者会拒绝接受某一类检查,从而增加了诊疗的难度,由此妇产科发生医患纠纷的概率较高。基于此,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将安全护理理念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首要因素是十分必要的,在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切实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安全文化理念实施的目的在于切实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促进患者的预后和恢复。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系统化的安全护理管理,能够及时预防和清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并且在风险发生时能够积极应对,将损失降到最低。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实际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关系良好,在诊断和治疗实施之前,护理人员均与患者有效沟通,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两组患者对应护理人员不同阶段安全意识提升评价对比,护理干预实施中期、后期,两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均有提升,研究组安全护理意识提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证实,安全文化理念应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管理意识,促进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杰.分析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安全文化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6):220.

[2]张肖霞,张研.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7(13):151-153.

[3]可可托木古丽•孜亚汗.护理安全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26,132.

[4]潘水华,陶西梅.分析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8):250,252.

产科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家庭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

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减少产妇痛苦,而且可以提高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1]。家庭化护理模式属于新型的护理服务,该模式以产妇为中心,针对产妇身体、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综合需要,为产妇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探讨产科护理中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医院对产妇采取了家庭化护理服务,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医院产科的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年龄22~34岁;孕周37~42周。观察组年龄23~35岁;孕周36~42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产妇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家庭化护理管理。(1)产科病房的家庭化布置:为了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为产妇布置家庭化产科病房,配置日常家具、家电,如24h热水器、电冰箱、饮水机、电视机、微波炉等,使产科病房家庭化,同时在护理上结合产妇身心需要给予其人性化、家庭化的护理服务,满足其身心需要,让产妇感觉置身家中,降低其陌生、不适感[2]。(2)产前健康教育:产前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状况,采用多样化方式实施健康教育,耐心讲解分娩过程、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方法等,让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的相关知识,产生良好的安全感。同时密切关注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产妇放松心情,减轻心理负担。(3)分娩指导:临产时在责任护理的同时让家属陪同,给产妇以支持、鼓励和安慰,减少产妇紧张、惊慌等心理。(4)产后育婴技术指导:产后或剖腹产术后对产妇及家属实施相关的育婴技术教育,在家属的帮助下,协助产妇完成母亲角色的转变,掌握正确合理的育婴方法[3]。1.3观察指标。(1)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焦虑及抑郁程度,继而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2)采用问卷方式,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产科护理中实施有效的护理,不仅能保障母婴安全,而且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4]。常规护理模式更多地注重片段式治疗,往往忽视整体,已无法满足目前产科护理的需求。家庭化护理模式作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产妇为中心,针对产妇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综合需要,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产科护理实施家庭化护理,通过为病房进行家庭化布置、产前健康教育、分娩指导和产后育婴技术指导等护理服务,让产妇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能感受到家庭的鼓励和支持,在获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产妇的身心护理,及时纠正产妇的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化护理模式对产科护理具较高的影响意义,护理效果令人十分满意。综上所述,家庭化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改善产妇负面情绪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淑燕.实施“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70-71.

[2]黄丽娟,赖峥菲,潘粤健,等.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5):217-218.

[3]曲星华.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12-13.

[4]贾琳丽.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14):211-212.

[5]俞红.家庭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