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3 23:31:18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管理措施

一、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管理评价

1 医疗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评价

(1)理论论证

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拓展新技术、新业务,近年来我国医院开始投入相当数额的资金购置医疗设备,且购置的医疗设备必须满足技术先进、各项行政指标合格的要求。但并非所有医疗设备都能为医院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医疗设备购置前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的研究论证,以确保医院投资恰当,避免资金浪费。一则确立设备购置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医院设备管理职能;二则据临床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购置计划,先由设备技术部门提供参考数据,再按照分工和职责的不同,由临床使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仓库财务管理人员等分别开展市场调查、资料搜集工作;三则综合分析不同渠道收集来的投资项目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有关信息,预测设备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情况。

(2)筹措资金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尤其是需要医院自筹资金购买时,医院须先从自身发展出发,合理安排资金分配和运转状况,即先参考医院发展要求和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流向。如果要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其资金可由医院自筹,或者依靠政府财政部门拨款,或者分期付款,或者以合作方式引进,或者延期付款,或者贷款引进,或者有偿使用设备商的消耗材料,然后无偿使用设备。鉴于医院医疗设备大多需要金额较多、价值较高,为使之效益最大化,则医院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即加速折旧法,对医疗设备进行折旧,具体核算公式为:年折旧额=(设备价值一设备已折旧额)×年折旧率,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2 医疗设备购置过程的经济效益评价

医疗设备投资属中长期投资,投资前财务评价指标的核算必须有相应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最优决策项目。评价医疗设备所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于净现值、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几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则表现为对购置设备项目财务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比如,在购置医疗设备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2、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经营期的一半、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该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即具备财务可行性,可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进行财务投资。

3 医疗设备购置后的效益跟踪评价

效益评价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一项基本职能和工具,为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监管,医院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和评价工作也应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据财务经济管理理论,医院在项目效益评价指标配合下,采取量、本、利等经济核算方法,分析医疗设备库存中所存在问题,找出现有医疗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益评价所涉及的公式有,使用率=(每月实际完成诊治病例÷定额病例数)×100%,利润率=(每月单项设备的总收入一每月单项设备的总支出)÷设备原值,每百元医疗设备所产生医疗收入=单项设备实现收入÷单项设备原值×100%。其中,使用率计算时,定额病例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确定;利润率计算时,一旦设备超过折旧年限,利润率公式中分母就必须以设备残值(设备原值的20%)予以计算。

二、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管理重点

1 医疗设备运行成本

据现代财务会计管理要求,设备运行成本即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其主要包括:

(1)人员费

医院向医疗设备使用及管理科室人员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用等。

(2)折旧费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针对各类设备功能、价格的不同,医院应制定出不同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由此计算出每月分摊的折旧费。

(3)维修费

该设备当月实际发生的维修费、购置配件费用以及年保修费用的月平均数。

(4)材料消耗费用

该设备当月实际发生的消耗卫生材料费用和购置各种办公用品费用等支出。

(5)管理费

人均分摊数与总人数相乘结果即管理费。

(6)公务费

办公费、公杂费、邮电费、差旅费都是常见的公务费种类。

2 大型医疗设备实施单向管理

全成本核算是较多大型医院常用的核算方式,比如将大型医疗设备涉及的各项成本和收入均纳入核算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医院以不同科室为核算单位的方法,如CT、CR、DSA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均划归放射科,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医院成本统一核算,又对医疗设备管理不利,则应予以调整和改正。根据大型医疗设备的自身特点,医院应建立跟踪考核、单机核算制度,即对其实行单机核算和单项管理模式,严格考核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提高设备使用率、收益率和完好率。

三、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问题及对策

1 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问题

(1)会计实务繁杂

医疗设备仓库管理在成本计算上较为简单,整个过程只须明晰耗品入库记录、耗品出库记录、期末耗品库存,既期末耗品余额量=期初耗品余额量+本期耗品入库量一本期耗品发出量。但医疗设备仓库管理具备较多独特特征,比如入库记录牵涉全国各地多个厂家,出库记录又涉及多个科室和部门,在库耗品种类、规格等也尤为繁多,使得医疗设备财务管理显得十分繁琐,整个操作过程十分庞杂,一时间,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投资回收周期、效益分析评估论证等一系列管理问题随之产生

(2)会计人员欠缺

社会经济日益进步,现代医学技术进步神速,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如科学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于是,医院开始对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管理,比如由专门的财会人员具体实施,医院对此类人员的设置编制方面由医疗器械部门负责、业务方面由财务部门管理。但医疗设备仓库财务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好的医疗设备仓库财务管理模式,向医院医疗设备装备规划、立项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医院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得出准确数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十分欠缺。

2 加强医疗设备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据《医院会计制度》相关内容,医院应对医疗设备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编制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设备维修规定及计划。在规章制度范围内,确立设备修购基金提取率。经常或定期清查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常用设备归口、分级管理,尤其是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的医疗设备,应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划分设备管理权限和责任,将管理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或使用科室,建立健全设备安全和有效使用的保证制度。

(2)严格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以核算耗费和补偿的具体形式对相关对象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在一定标准指导下,对医疗设备进行计价,以正确计算修购基金,并及时核算设备减增变动详情和实际占用价值。计算医疗设备价值,有利于医院管好、用好设备,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医院服务质量,还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一般来讲,设备计价标准主要有原始价值、重量安全价值和净值,原始价值又称历史成本,即单位购入价,其常由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利息等支出;重量安全价值又称现时重量成本,即在现有生产技术和市场状况下,重新购置相同全新设备所需全部支出;净值又称折余价值,即设备原始价值重量减去设备折合修购基金后的差额。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2

目的:优化医院资产管理系统,使医院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有序。方法:在以往资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设二级库管理、物资计划申报、精细化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等功能模块来解决以往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优化了医院资产的管理和资源的配置,解决了以往资产管理系统的一些弊病。结论:医院资产管理系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开发,并且为进一步开发做出统筹规划。

关键词

资产管理;二级库;物资计划申报;溢库;关联计费

三甲大型医院基本都有着十几或几十个专业科室部门,旗下资产可达数亿甚至数十亿。医疗科室所需物资耗材、药品种类繁多,所以医院资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总体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尤其专业临床科室注重于新技术引进或者先进仪器的购置,而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往往忽略了经济效益。物资器械保存不当,医院资产流失,医疗器械购置与报废失衡等问题是传统资产管理的突出弊病。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医院资产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系统的优化与升级已迫在眉睫[1]。

1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本系统委托开发医院是一所三甲综合型医院,在与医院进行沟通后,通过需求分析,在以往医院资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库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模块。系统可分为设备信息维护、仓库管理、二级库管理、信息查询和物资决策管理五大模块。

2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对医院的资产管理系统开发和后期数据整合时,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对开发过程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数据录入与维护也使用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2.1科室溢库问题

系统进行数据维护时经常发生“溢库”问题。溢库就是本应该已经使用消耗的物品比账面库存多了,产生了溢出。举个例子,10ml的注射器的使用本应是一次一支,但为了更快捷的完成工作,医护人员本来用10支注射器完成的工作,用一支就完成了。虽然这本身并没有影响药品的使用效用,但是对于库存的管理造成了溢库的问题。当进行科室的盘点时就会发现账面和实际库存不符的情况,这时支出和收入就不能对等了。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规范各个科室护士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医院的要求规范医护行为,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然后,为防止溢库物资的流失,需要定期进行溢库物资的重新入库操作。

2.2乱计费现象

乱计费现象归结于药品收费条目不清,收费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药品器械的价格条目因为制定不规范,同一价格的药品物资共享同一个价格条码。这会造成当科室人员进行收费时,只要计费价格正确即可随意确定收费条目的问题。如,同价格但规格型号不同的10ml和5ml注射器,在计费时会出现只计费10ml注射器的情况。当科室盘点时,10ml注射器账面超出实际库存成百上千支,而5ml注射器的库存根本没有记录使用过。针对这种计费混乱现象,采用严格区分物资药品条码,对药品物资计费关联库存处理和约束科室物资使用权利处理。通过对物资制定唯一的价格条码并且严格规范收费人员按照相应规章制度进行收费操作,可以有效地遏制乱收费情况的发生。关联库存就是计费与物资一一对照相连。当科室进行计费时,相应的库存中就扣除一个对应物资,令二者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约束科室物资使用权限就是根据以往科室使用物资经验,把每个科室用到的常用物资提供申报计划权限,而用不到的物资就屏蔽掉。这样既能有效避免计费混乱问题,又能减少繁琐的收费条目检索,提高了工作效率。

2.3缺乏统一的规范制度

传统管理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形成规范的制度。资产管理人员缺少统一的管理操作规程,致使资产的管理混乱无需;缺少相关责任落实制度,没有合理的奖励惩处机制;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无法确保资产的合理使用。针对这些情况,医院必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要求进行医疗操作,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及管理流程优化,充分优化配置医院资产,防止医院资产的流失和不合理使用等情况,利用方便灵活定期的物资盘点以有效防止物资管理混乱和资产流失等弊端[2]。

3系统改进

为了改善以往传统物资系统管理模式上的弊端,特别优化和增加了几项相关模块。包括物资的出库入库,物资的计划申报,二级库管理和物资决策管理等模块。

3.1物资入库、出库

物资入库(出库)可分为医院仓库入库(出库)、入库退库(出库退库)和科室二级库(二级库是各个门诊科室用于储存本科室使用的医疗物品的仓库)入库(退库)、入库退库(出库退库)。其中入库(出库)退库是指医疗器械采购入库后,进行退换货的退货行为。二级库是为了方便专业科室医疗物品的使用而创建的科室小仓库。对于医院仓库的物资调拨情况,不同医院有着各自的协调办法。小型医院由于其规模较小,科室数量不多,物品易于运输分配,故而这类医院采取科室每天领取使用医用物资的方式。但是三甲医院基本都是大型综合类医院,各种科室配备齐全且数量众多。为了方便科室的医疗使用,其医用物资采取月领的方式,即科室估算出一个月该科室所要使用的医用物资量,一次性从医院仓库中领取,然后放到本科室的二级库中进行储存。这样不仅方便了日常用度的方便,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级库的出库是科室对于医用物资的调拨使用,科室每天使用的物资量就是二级库的出库量。具体流程操作如图2所示。

3.2物资计划申报

物资计划申报分为科室二级库对于医疗器械物资购置和领取的申报和医院仓库对于医疗器械物资购置的申报。当医院将要进行医疗器械物资的购置时,首先由需求部门或者科室向医院仓库提出计划申报。然后,再由医院仓库进行采购汇总,进一步向医院领导进行统一申报。申报通过后,由医院采购办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二级库作为科室的仓库存在,管理是由护士长与科室主任共同负责。这就使护士系统与医生系统可以相互协调,统一调配本科室的物资耗材。当二级库向医院仓库申请物资时,首先由护士长根据本科室具体医用器械物资使用情况做出评估预算,制作成报表,在系统中提交,再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的报表计划再提交到仓库管理处。物资申报计划的创建有效地规范了申请流程,明确了责任人。科室护士长与主任一起保障申报计划的完成,从而使医院器械物资的购置和使用更具规范性。

3.3二级库管理

二级库的管理模块是针对医院特有的资产管理模式而进行的优化升级。二级库的管理主要分物参考文献资申领,计费与物资对照,科室物资入库和出库,科室物资细化管理,科室盘点查询和科室借用等模块。功能流程图如图4所示。物资申领包括二级库向仓库的申领和科室医务人员向二级库申领两类。这两种不同的申领对象得到的物资是一一对应的。只有从仓库拿到的物资,科室医务人员才能从二级库进行调配使用,保证了账目的清晰和管理的方便。计费与物资对照功能可以规范科室人员的收费、计费行为。计费问题不仅是医院物资管理的重要问题,也是病人支付医药费的凭据。当今医用HIS已经广泛应用于医院医疗事业。物资计费问题可以与医院HIS相结合,医生在HIS上下医嘱用药,护士根据医嘱来对病人进行用药和计费,将HIS中计费的器械药品直接与物资库相连。当科室或者门诊在HIS中进行扣费时,相应的二级库中也减去相对应的物资,做到计费与实物紧密结合,大大改善乱收费和收费不明等问题。科室物资入库和出库操作由护士长和科室主任协同管理。护士长做好相应科室物资财产的出入库管理,并且由科室主任进行监督把关,实行双责任制,共同管理科室财产安全。科室物资细化管理功能不但可以降低物资仓库的储存成本,而且还可以规范物资的放置存储。该功能通过对物资的种类、存储数量、使用周期和资源占用等情况进行细化管理,强化物资的存储安全,保证物资库存量的足够,以最小的维护消耗来更好地管理二级库的物资[3]。科室盘点查询是定期对科室所持有的物资进行盘点清理,以确保资产账目清晰明确,是一种保证资产信息系统健康有序运行的有效手段。科室借用是针对相关科室需要进行物资的租借行为。物资计划申报领取和病人转科室可能会造成物资消耗量大于预期和特定的医疗物品本科室没库存的问题,为了能继续进行对病人的医疗就要向相邻或者相关科室进行借用。所以科室之间的借用必须明确记录,以便进行相关计费或者归还操作。

3.4资产决策管理

资产决策管理是为医用物资器械的购置和使用处置等行为制定合理操作标准。决策功能主要包括:最优供应商选择决策、最优库存数量决策、最优使用质量决策和购入价格预测。可以通过建模来分别计算得出最优的决策选择。所选用的建模方法有:资产库存数量控制模型,基于时间序列的资产购入价格趋势预测模型,基于贝叶斯的资产购入决策模型,基于关联规则的固定资产供应商选择决策模型。该决策功能的实施会大大节省医院相关医疗经费的使用,便于医院领导在资产采购时做出更好的采购判断,对于医院财产的合理运用有更合理、更优化的数据信息指导。

4资产信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该资产管理系统的先期开发与优化完成,就其以后升级优化的进一步方向已初步确立。总体分为以下两点。

4.1综合信息化平台的创建

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方式变革已日渐深远。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也慢慢成熟。这种不断发展的医疗信息化革命给医院资产信息化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整合提供了契机。所以,下一步的资产系统开发步骤就是与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建立信息化共享的医院数字化平台[4]。

4.2建立数据决策管理平台

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只是把资产的管理方式进行了优化,大大改善了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弊端,但是面对繁杂的数据资源,如何挖掘利用其中深藏的信息是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对资产信息系统数据库数据进行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处理,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资产决策制度。通过用科学理性的决策分析方式,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及发展提供最优的决策支持。

作者:童刚 王鲁兴 董一鸿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飞,韦健,蔡晓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一体化策略研究与应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65-66.

[2]杨琦.浅析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22):19-21.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医院;后勤物资;管理

医院后勤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临床服务的质量, 如果管理不善, 还极易导致浪费现象, 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1]。新时期, 如何对后勤物资实施科学、规范以及量化管理, 是医院现代化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2]。本文就当前医院后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当前我国医院后勤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1 后勤物资采购存在缺陷 就当前来说, 我国医院对后勤物资中的采购环节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 造成了物资在数量、种类、时间包括经费等各个方面总是漏洞百出。和其他企业不同, 医院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物资采购对于正常业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旦临时急用物品出现缺失, 那么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与此同时采购物资的质量安全也亟待提高。

1. 2 物资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医院后勤物资除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外, 还存在适用对象繁多的特点,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给物资管理带来了困难, 造成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一旦物资出现损坏也很难及时发现, 浪费问题十分严重。

1. 3 仓库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物资购买前通常会做出详细的考察、论证以及决策, 但是一旦买回来放到仓库之后, 就往往出现了疏于管理的问题。一方面, 当前物资仓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造成医院物资仓库管理缺乏保障, 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物资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 由于医院未能加强监督控制管理, 未能够对物资仓库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监督, 也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 新时期提高医院后勤物资管理水平策略分析

2. 1 加强医院物资采购管理 首先, 应当编制详细的医疗物资采购清单。一般建议应以月为单位, 同时根据各个科室的申购计划单汇总和医院现有的库存量作为编制依据。对采购清单核查时, 重点应当关注是否有和医院医疗活动不相关的物品放到了申购上, 以避免发生盲目采购问题, 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 应当采取科室负责制。对于医院每一个科室新增物资品种而提出的申购要求, 应当通过物管科来实施汇总, 然后由院领导审批后才能够实施具体的采购。如果发现其申请采购的物资属于严重浪费的, 则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对于科室及相关负责人追究一定的责任。再次, 应当建立健全医院物资采购的监查制度。为了确保医院物资采购行为能够得到有力的规范, 必须实施外部监管, 以此同时还应当建立定期审计制度, 通过这种方式来对物资需求的计划申报、采购渠道的选择以及质检、价格等各个采购环节来进行审计监督, 以避免腐败问题的出现。

2. 2 加强医院物资分类管理 物资分类是确保物资管理有序、合理的一个基本前提, 在管理时可以根据物资价值转换形式经后勤物资划分为医疗设备、药品以及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多个类别, 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来说, 设备主要有医疗仪器、设备以及制剂设备等多种类型, 对医疗设备应当从设备采购审批、维护保养以及资产处置等多个方面入手, 以保证其采购和使用均能够满足本院医疗需求;药品则主要分为中药和西药这两个大类, 其中中药主要有饮片、丹、丸以及膏等, 西药则主要包括片剂、针剂以及粉剂等, 在管理时应当主要从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以及药品保管等几个方面入手, 以确保药品质量, 使其能够满足医疗用药需求。

2. 3 加强医院物资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中始终坚持金额管理和实耗实销的基本原则, 严格核实各科室和各业务项目所消耗的相应的物资数量。除此之外, 医院物资的发放还应当结合具体的人员数、实际工作量以及物资价格等相关因素来进行。举例来说, 医疗材料定额管理应当根据门诊情况、住院床日以及住院人数等多个因素来制定消耗定额指标;对于低值易耗品以及小型医疗器械的定额管理上, 应当严格贯彻 “以旧换新”的制度;对于医院办公用品的定额管理主要是通过限额发放制度来进行, 同时还应当加大对其使用合理性的监督力度, 避免出现浪费用品的现象。一旦发现科室存在超出物资消耗定额的现象, 则需要追究科室责任人的责任, 实施一定的惩罚, 反过来, 则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

2. 4 加强医院物资仓库管理

2. 4. 1 应当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同时在清查的过程中应当辅助严格的核查措施, 无论是物资的数量、价值、购入时间, 还是规格型号、使用期限等都应当做出如实、仔细的登记, 并且责任落实到人, 开展跟踪检查, 以提高清查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4. 2 应当确保账实相符, 以避免物资流失。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物资仓库当中存放的各类物资的价值, 确保其能够高效利用, 防止发生浪费的问题, 医院还应建立健全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对于库存物资对账以及库存物资交接情况做出详细的说明。

2. 4. 3 必须制定完善的库存物资报废制度, 通过这种方法来明确物资仓库中各类物资当前所发生的损耗情况, 同时在年终时做出仔细的折算, 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当严把物资报废审批关, 以防止物资出现不必要的浪费。

2. 4. 4 应当建立健全物资有偿使用调剂制度。当医院库存内的物资已经达到某一特定限量后, 则应当禁止在对该类物资进行采购, 对于部分发生滞销问题的物资则应当给予及时的使用或清理处理, 如果物资发生了大量积压, 则需要由医院统一实施调剂使用。

3 小结

做好医院后勤物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以及稳定发展, 也是衡量医院管理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3]。新时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的规模日益壮大, 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大量引进和广大患者需求的日益变化, 我国医院后勤物资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求医院必须直面后勤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医院物资分类管理、医院物资定额管理、医院物资仓库管理, 向着现代化管理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张亮.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财经界(学术版), 2010(02):75-76.

[2] 刘来生, 叶锋.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02):76-77.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卫生材料; 管理; 必要性; 问题; 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41

[中图分类号] F272;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66- 02

卫生材料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或者植入的各种医疗用材料。主要包括:手术用特殊材料、介入诊疗用特殊材料、手术用一次性卫生材料、一般诊疗用卫生材料等。

1 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必要性

卫生材料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活动的物资保障和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使用的卫生材料逐渐增多,在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耗费的卫生材料占医院各种消耗的比重逐渐增多。对卫生材料的采购、销售、使用全过程的管理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点之一。医院须建立一套从采购、备货、供货、验收、使用到出入库、财务结算和收费的卫生材料一体化管理流程,来降低了医院的周转资金,进一步降低病人费用,减少医院资源浪费。

2 卫生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卫生材料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由于人员的缺少或人员分工不合理,未作到不相容职位分离,不能使相关岗位形成相互牵制关系,以防止贪污舞弊风险和有效制止浪费行为。另一方面因业务流程控制设计和审批程序不够完善,相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或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影响了执行效果。

(2) 卫生材料计划采购管理效果不佳。卫生材料价格随市场行情的变化不断更新,卫生材料数量、品种随临床需要、新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更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办公室应及时作好计划采购管理,一方面若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卫材价格涨跌脉搏,了解临床使用相关信息,就不能根据历年消耗记录,结合当前工作量,编制合理的季度、月度计划,实行按计划批量采购,使医院获得最佳经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医院相关的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或相关人员认识不足,使相关采购程序流入形式或采购审批手续不全,无计划采购或采购计划执行效果不佳。

(3) 卫生材料验收入库控制不够健全。由于卫生材料种类和数量繁多、规格复杂、用途多样,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卫生材料的使用部门较多,部分材料更是专业性较强,部分卫生材料验收存储直接送入使用部门,如检验材料直接送于检验科,由检验人员直接签收材料并使用,植入材料多放于手术室,先使用后再由手术科室报器械科办理出入库手续等,造成设备科仓管人员事后只办理书面手续,对材料的出入库控制实际缺失。

(4) 卫生材料收费存在少用多收、人情漏收。卫生材料消耗过程中,分为可收费卫生材料和不可收费卫生材料,按规定允许单独计价收费的卫生材料一般价值相对较高,如骨科钢板、人工髋关节等;不可收费卫生材料一般价值较低,属于在医疗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耗费的材料。如纱布、绷带、酒精、棉球等。医院对可单独收费的卫生材料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价格政策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由于医院信息管理的落后,实际管理中医院一般只控制到设备科仓库一级库房管理,卫生材料出库到临床科室后缺少监控,易造成影响病人就医成本少用多收费或人情漏收费。

(5)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难以满足管理需要 。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管理工作,医院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HIS),对卫生材料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目前,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仍无法满足管理上的需要,管理信息不能随着耗材的流转而实现动态管理,表现在:① 科室领出耗材后的管理信息没有跟上,仍停留在设备科库房一级;② 高值耗材收费系统没有和医院信息系统相连,无法监控材料是否用到患者身上,是否有漏收费;③ 可收费和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没有分别管理,信息较为粗糙,难以满足管理上的需要。

3 加强卫生材料管理的措施

(1) 完善卫生材料的内部控制制度。卫生材料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加强管理,准确核算存货“进、销、存”情况,保证其安全和完整,提高卫生材料会计核算信息质量,通过确定控制目标、设置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控制的范围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采购审批控制、采购预算(计划)控制、采购管理控制、采购量控制、验收入库控制、限制接触控制、盘点核对控制等。具体包括存货采购、验收、领用、销售和结存等环节。重点主要是采购计划编制、申请采购、授权批准、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仓储保管、出库、盘点核对、处置等关键环节,防止存货的缺货、积压、被盗、损毁和流失方面。关键控制点在于采购付款、验收入库和销售收入等。

(2) 实行计划采购,统一核算。医院物资管理部门必须实行“统一计划,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的管理机制。对卫生材料采购,实行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计划,由物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一采购,有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结算的办法。统一入账,统一管理,及时掌握存货数量和价值。为保障卫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材料质量,要认真审核供应商资质,对常用和贵重卫生材料执行招标采购,根据历年消耗记录,结合当前工作量,按存货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确定需购入的最佳卫生材料计划采购量,经济进货量,经济进货批次,按计划采购,尽量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

(3) 加强卫生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卫生材料入库前,由验收部门检验签章,与仓库管理人员共同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中发现与采购合同或采购计划有出入,应及时告知采购及财务部门,拒绝签收及付款。对于验收合格的材料,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入库后要分类存放,便于领用和发放。发放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于过期失效的材料要及时清理防止流入科室,查明原因,报经批准后方可报废,对人为损失要追究其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对于即将过期材料的要上报采购部门进行退换货。

(4) 定期核查卫生材料。清产核资的目的,一方面减少库存的压力,另一反面能够随时了解资产占用,使用情况。卫生材料核查通常采用实地盘点方法。在每次进行清查盘点前,应将已经收发的卫生材料数量全部登记入账,并准备盘点清册。盘点时,应在盘点清册上逐一登记各种卫生材料账面结存数量和实存数量,并进行核对。对账实不符的物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根据清查结果编制“存货盘点报告单”作为存货清查的原始凭证,达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5)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财务管理以及物价管理系统紧密结合,应用于卫生材料的管理和服务中,实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这也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科仓库建立信息化“一级库”,各使用科室建立信息化管理“二级库”,实现材料收费的品种化和量化管理。在程序开发中对卫生材料实行可收费材料和耗用材料管理,设计科室领用卫生材料的“二级库房”制度,即科室通过网络向设备仓库领用卫生材料,储存在“二级库房”中,当病人实际耗用某卫生材料后,再从“二级库房”里调出该卫生材料,自动核减该卫生材料或按物价信息收费系统设定好的零售价向病人收费。具体程序如下:科室从仓库领取的一次性可收费的材料,形成科室“二级仓库”,病人记费只能从“二级库”提取收费数据;科室医嘱记费和护士站特殊记费,一次性材料只能从“二级库”中的品种选择;实现材料的品种化管理;科室“二级库”里材料的数量,随着记费而减少,直到数量变成零为止,超出材料的总量自动停止记账;实现一次性材料的量化管理。在“二级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下,科室没有领取的材料,不进入收费系统,记费材料数量也不超出领用数量。杜绝了多记、漏记现象,保障了病人和医院的利益。将卫生材料从购入到领用、使用、盘存实现全过程监管,建立卫生材料从入到销的完整监控。

(6) 加强物价信息系统管理。所有卫生材料在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和收费系统中设定卫生材料价格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卫生材料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卫生材料收费目录由医院物价科统一管理,变更需经有关人员办理申请批示手续,限制其他部门对材料收费目录的微机管理权限,除物价人员外,只能查看,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任意添加和修改。医院建立电子触摸屏等病人材料费用信息查询系统,实行“一日清单”等病人告知制度,提高医院材料收费的透明度,使病人和医生等人全员参与到收费行为监督过程,提高收费行为的规范化,杜绝多记、漏记现象,保障了病人和医院的利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财务规划司. 医院财务和会计实务[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医院;物资管理;流程

一般来说,医院的物资供应部门内部分别由办公库、医疗库、采购部、信息部四个基础部分组成。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内部管理工作,既可以借鉴其他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流程,也可以总结经验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笔者认为,具体管理与流程如下:

一、采购部的计划管理与流程

首先,医院的采购部人员应持证上岗。这是因为医院临床是一个特殊的技术群体,而采购部的工作就是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特殊的技术生产资料。所以,与之相适应,采购部人员应持证上岗。其次,非专业采购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认知传导高端技术或更新技术信息的能力滞后,导致经销商与临床直接先行接触洽谈,使得物资供应部门由主动管理变为被动管理,失去控制购入成本价格的主动权。非专业采购员应该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物资供应部门应对采购部规范管理制度,业务工作按其流程规范如下:(1)审核经销商权,“三证”资质与时效,杜绝挂靠户头,采购合同备案管理。(2)每月拟定办公库或医疗库存物资采购计划,对采购物资的数量与用量、库存与补仓、长期价格与临时价格、备用金量、借支量等都应列入拟定计划,对价格变动的物资应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征询临床意见,分析成本影响,申报备案。(3)拟定采购计划时应控制库存量,减少积压,降低风险,减小浪费,拟定医用氧计划,检查瓶装氧气压力是否达标,氧阀是否安全,跟踪氧瓶管理等。(4)采购员应现场验收入库物资,并在送货单上签名提交库管,记录了解库管、临床对物资发放与使用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主任或经销商;对医保患者的植入性耗材应与医保、物价部门取得信息联系,方能提供使用。(5)对招标或一次性购入的物资,询价采购,将供方价格和质量进行成本优劣分析,对质量有保证、价格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一、二家或独家商,可采用单一采购来源的方式。(6)对设备或医疗耗材试剂等招标时,拟订可行性报告选择有竞争力的经销商,不能搞“一招就灵”,采用竞争采购价格。(7)临时购进及时销账,当月还清借支与挂账。

二、信息部的信息管理与流程

要求信息部人员持证上岗。(1)电算化管理,建立设备与耗材资料信息管理档案,分类编码档案柜,档案资料装订成册,(2)上网查询经销商资质、委托授权、产品产地、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其他医院使用相关产品的收益与亏损风险信息。(3)对采购部拟定的购入可行性报告,作出动态分析报告。如:临床专科用途与周期使用率、成本核算、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资金收益、资金抗风险能力、售后维修费用等,以及周边社区人口、年龄结构基本等情况。(4)对使用了一年以的固定资产设备,制定设备编码实行“三级保养”,建立长期跟踪使用信息档案,分析经济效益的递增或递减,维修费大于或小于经济收益的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每月控制管理内部汽车油品的消耗量,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信息,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商伙伴。(5)对一次性采购的物资或耗材,记录临床与病种档案信息,备案经销商资质与联系方式,便于二次购入提供快捷信息。(6)关注其他同行医院购入新设备的动态信息,了解每年的医展会新动态与新型产品的走向趋势,提取新高端技术信息输送采购部。(7)年底月终对入出库的变动成本的金额数量,作出的动态比较分析报告;对临时购进领用的物资进行边际效益分析;提前做好每年医用氧,锅炉等年审工作的准备。

三、仓储部的仓储管理与流程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6

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监督管理,指导我市经营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活动,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业务的经营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符合本要求的规定。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三条 经营企业应建立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信息系统应能记录至少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记录项目和内容,采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并具有信息查询和交换等功能,能接受药品监管部门网络监管。系统应能对设置的经营流程进行质量控制,采购、验收、贮存、销售、出入库、退(换)货应在系统中形成内嵌式结构,对相关经营活动进行判断。

第四条 经营企业应具有支持系统正常运行的终端机或服务器,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固定接入互联网的方式;具有可实现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的局域网或互联网;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业务票据生成、打印和管理功能。

第五条 系统的数据维护与保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各操作岗位人员须通过用户名、密码等身份确认方式登录系统,在权限范围内处理业务数据,未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不得修改任何质量管理相关数据信息,修改数据的原因和过程在系统中应予以记录;

(二)操作人员姓名的记录应根据专有用户名及密码自动生成,系统操作、数据记录的日期和时间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得采用手工编辑、菜单选择等方式录入;

(三)系统记录和数据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按日备份。

第三章 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系统功能要求

第六条 系统应具有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控制功能,数据至少应包括《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内容。供货单位、购货单位、产品基本信息等相关内容。

第七条 系统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应与对应的供货单位、购货单位以及购销医疗器械资质合法性、有效性相关联,与供货单位或购货单位的经营范围相对应,由系统进行自动跟踪、识别与控制。

第八条 系统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应由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审核、确认、更新、维护,更新时间由系统自动生成,其他岗位人员只能按规定的权限查询、使用,不能修改任何内容。

第九条 系统应具有对近失效的质量管理基础数据进行提示、预警的功能;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失效时,系统应能自动锁定与该数据相关的业务功能。

第十条 采购订单应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生成。系统对各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能够自动识别、审核。

采购订单确认后,系统应自动生成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至少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批号/序列号、注册证号、生产企业、供货企业、供货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数量、单价、金额、购货日期等。

第十一条 系统应在采购记录的基础上生成查验记录,记录应至少包括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到货数量、到货日期、查验合格数量、查验结果、查验人员姓名、查验日期等内容,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查验记录。

查验需要冷藏、冷冻的医疗器械,记录还应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过程温度、运输时间、到货温度等内容。

第十二条 系统应当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及库存记录生成销售订单,拒绝生成任何无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或无有效库存数据支持的销售订单。系统应具有对购货单位资质进行自动识别、审核功能。

第十三条 销售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应至少包括医疗器械名称、规格、型号、注册证号、数量、单价、金额、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使用期限或失效日期、销售日期、生产企业名称、购货企业的名称、购货企业地址及联系方式。

第十四条 系统应当将确认后的销售数据传输至仓储部门提示出库及复核。复核人员完成出库复核操作后,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复核记录。

第十五条 经营企业在系统中处理销后退回医疗器械时,系统应能调出与之对应的销售记录;退回医疗器械实物与原记录信息不符或退回数量超出原销售数量时,系统拒绝退回操作;系统不支持对原始销售数据的任何更改。

第十六条 系统应具有对库存医疗器械失效期自动跟踪、控制功能、近失效期预警提示、到失效期自动锁定功能。系统应具有对疑似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锁定、控制功能。

第十七条 经营植入类产品的经营企业,系统应具备自动采集记录植介入类医疗器械基本信息(至少包括医疗器械名称、生产企业、规格、型号、批号/序列号)和记录入库、出库、销售流向的功能。

第四章 零售企业系统功能要求

第十八条 系统应具有质量管理基础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应包括供货单位、经营品种资质等相关内容。

第十九条 系统应具有与结算系统、开票系统对接,自动打印每笔销售票据功能。

第二十条 系统应具有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对医疗器械有效期进行跟踪,实现近效期预警提示、超有效期自动锁定功能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

提供贮存、配送服务技术要求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监督管理,促进我市医疗器械流通行业发展,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第二条 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以下简称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应当符合本技术要求。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三条 企业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企业应当为注册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法人企业,所持有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的经营范围、库房应包含所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类别和库房地址。

(二)企业应当建立与所提供贮存、配送服务业务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和相关记录。

(三)企业应当配备与所提供贮存、配送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收货、查验、上架、检查、拣选、复核、包装、运输、送货等岗位的人员,并明确各岗位职责。

(四)企业应当配备与提供贮存、配送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章 仓储及运输设备设施

第四条 企业应当具有与贮存医疗器械要求和规模相适应的仓储设施设备,库房地面平整光滑、进行硬化处理;常温库温度为0℃~30℃,贮存有特殊温湿度要求的医疗器械时,还应当具有与其贮存要求和规模相适应的恒温库(15℃~25℃)、冷藏库(2℃~8℃)、冷冻库(-15℃~-25℃)。

第五条 企业贮存医疗器械的货位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贮存植介入类医疗器械(类代号为Ⅲ-6821、Ⅲ-6846、Ⅲ-6863、Ⅲ-6877)的,拆零拣选货位应不少于5000个。

(二)贮存一次性无菌耗材类医疗器械(类代号为Ⅲ-6815、Ⅲ-6845、Ⅲ-6864、Ⅲ-6865、Ⅲ-6866)的,托盘货位应不少于20xx个,托盘货架间高度不小于1.5米,托盘规格应符合国标《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1996)。

(三)贮存需冷藏、冷冻保存医疗器械的,冷藏库容积不小于1000立方米,冷冻库容积不小于50立方米。

(四)贮存上述类别以外其它类医疗器械的,托盘货位不少于1000个,拆零拣选货位不少于5000个。

第六条 仓储设备设施主要由入库管理设备、货物信息自动识别设备、货架系统、装卸搬运及输送设备、分拣及出库设备、环境监测及控制设备、运输车辆及设备构成,具体要求如下:

(一)入库管理设备。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条码编制、打印设备及计算机信息管理设备,在入库医疗器械无有效自动识别标签时对其进行赋码,实现入库医疗器械信息自动采集和贮存、配送过程追溯。

(二)货物信息自动识别设备。医疗器械入库、出库、分拣、检查、盘存、出库复核等环节应当使用电子识别系统管理(对于植入类医疗器械应能识别和记录产品序列号),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条码和射频识别设备,实现对医疗器械贮存、配送环节的全程追溯。

(三)货架系统。包括托盘货架、隔板货架及其他货架(如自动化立体货架、流利式货架等)。

(四)装卸搬运及输送设备。包括推车、叉车(手动、电动)及其他设备(如堆垛机、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应覆盖存储区、拣选作业区等作业环节。

(五)分拣及出库设备。可以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DPS)、手持终端(RF)拣货系统等设备进行分拣。采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DPS)的,电子标签数量应与拆零拣选业务相适应,应能实现对每个拣选货位的操作指示。

(六)环境监测及控制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库房温湿度自动监测、记录、报警以及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恒温库、冷藏库、冷冻库)、物流作业摄像监控设备, 以达到对仓储条件和物流作业过程的监控和记录功能。恒温库、冷藏库、冷冻库中每个独立空间至少配备2个温湿度监测探头,能够实时采集记录库房温湿度情况,并配备备用温度调控设备。

(七)运输车辆及设备。企业应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应配备卫星定位系统(GPS),可实现对车辆运输监控。企业应根据运输医疗器械的数量、路程、运输时间、储存要求,选择适合的运储车辆。冷藏运输车辆应能够对运输医疗器械在途温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冷藏箱(保温箱)应配备移动温湿度监测仪,实时采集、记录运输医疗器械在途温度数据,并具备温度外显的功能。

采取外包方式进行运输的企业,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承运方进行质量体系考核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第七条 企业应建立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应具备库房温湿度监测,恒温库、冷藏库、冷冻库、冷藏车温湿度监控,一般仓储作业区视频监控,仓储设备控制以及异常状况报警功能。

常温库应至少每隔3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湿度数据;恒温库、冷藏库、冷冻库应至少每隔10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湿度数据;冷藏车应至少每隔5分钟自动记录一次实时温度数据;当监测的温湿度值超出规定范围时,应当至少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实时温湿度数据。

第八条 贮存冷链医疗器械的企业应配备备用供电设备或采用双路供电,具备突发情况下的电力保障功能。

第四章 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

第九条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应当由仓库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 组成,冷链运输医疗器械的,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还应包括冷链运输追溯系统(CCTS)。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应能对医疗器械的贮存、配送全环节质量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对相关数据可进行收集、记录、查询。数据采集应完整、及时、准确,并可制作相关统计报表。

第十条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中各岗位人员需经过身份确认、设定操作权限,指定专门部门负责平台数据的维护和保存,未经授权不能更改任何数据。

第十一条 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应能实现委托方与被委托方之间收货、查验、库存、发货等数据同步交换。

第十二条 企业仓库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委托方企业、医疗器械资质维护及自动跟踪、识别控制功能;

(二)自动生成收货、查验、检查、发货、复核等工作记录功能;

(三)入库时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医疗器械基本信息,并根据医疗器械贮存条件自动分配货位功能;

(四)医疗器械收货、查验、上架、贮存、检查、拣选、复核、包装等各环节质量状况进行实时判断和控制功能;

(五)通过与原始出库信息(收货单位、生产企业、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批号/序列号等)相符性比对,控制退回医疗器械退库操作功能。

第十三条 企业运输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运输车辆、运输医疗器械、承运人员、调度分配、送达状况等信息进行追踪管理的功能,追踪记录数据包括:车号、司机姓名、订单、收货单位、医疗器械名称、数量、批号/序列号、发货时间和到货时间。

第十四条 企业冷链运输追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一)医疗器械运输过程中温度进行监测、记录、保存、查询功能;

(二)医疗器械运输过程中异常温度进行自动报警功能;

(三)医疗器械运输环节温度进行统计功能,并根据统计结果汇总形成温度曲线;

(四)可供委托方查询医疗器械运输过程温度功能。

第十五条 企业应具备独立的服务器,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存储记录各类数据,按日备份,备份数据分别存放于两个独立存储空间,防止数据损坏和丢失。

第六章 质量管理文件及记录

第十九条 企业应按照部门设置和岗位职责建立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质量管理文件,应当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委托方资质审核管理规定;

(二)委托方外部审核管理规定;

(三)医疗器械收货、查验、入库、贮存、检查、出库、复核、配送、运输、退回环节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

(四)受托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规定;

(五)委托、受托双方质量协议及相关文件。

第二十条 企业应按照质量管理文件建立工作记录,记录医疗器械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批号/序列号、生产日期、货主、使用期限或者失效日期等基本信息,还应当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一)医疗器械收货记录。依据委托方确认的收货指令收货,收货完成后生成收货记录,记录应当包括收货日期、供货单位名称、包装单位、数量、收货结论、收货人员姓名等内容。

(二)医疗器械查验记录。依据双方确认的查验标准,对医疗器械到货后的外观、包装、标签以及合格证明文件等内容进行查验,根据查验结果生成查验记录,记录应当包括查验日期、供货单位名称、注册证编号或备案凭证编号、到货数量、查验合格数量、查验结果、查验处理措施、查验人员姓名等内容。

(三)医疗器械贮存检查记录。依据双方确认的检查计划对贮存的医疗器械进行定期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形成贮存检查记录,记录至少应当包括检查日期、货位号、货位数量、质量状况、处理意见、检查人员姓名等内容。

(四)医疗器械发货记录和复核记录。依据委托方确认的发货指令形成发货记录,记录至少包括委托方名称、发货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等内容;依据发货记录拣选、复核,形成出库复核记录,记录应当包括出库日期、货单号、出库数量、复核人员姓名及发货记录的内容。

(五)医疗器械运输记录。依据委托方确认的配送指令配送至收货单位,至少记录货单号、货物数量、运输工具、发运时间、收货单位、收货地址、收货人员姓名等内容,并由收货单位确认。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医院后勤仓库人员;二大方面;管理

        仓库作为存放物品的场所,它不仅是用来摆放各种物品而且还具有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各种功能[1]。不恰当的医院后勤仓库管理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 给医院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本着“保证物品供给,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宗旨,为便于医院后勤仓库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确保采购物品的质量、更好完成采购、仓库保管、出入库记账等一条龙服务,对满足临床第一线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2 大方面,旨在提高加强医院后勤仓库管理的认识,做好后勤仓库服务工作。

        1  健全制度,创新后勤工作服务理念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使科室人员明确制度、行为及工作职责,使遵守制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工作由他律变为自律[2]。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在工作中要树立“有作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服务理念和“节俭治库”方针,加强学习,明确服务方向,激发主人翁责任感[3],,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提高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素质。

        2  执行程序,提高后勤仓库管理专业水平

        2.1  日常工作管理

        2.1.1  严格按医院后勤仓库管理规程进行日常操作,仓管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物品的性质、用途分明别类建立相应合理的明细账簿、卡片和台账。

        2.1.2  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核查工作。后勤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各类库存物品定期进行检查盘点,并做到账、物、卡三者一致;对当日发生的工作业务必须及时逐笔录入,做到日清日结,确保物品进出及结存数据的正确无误。如有变动及时向总务科主任反映,以便及时调整。

        2.1.3  根椐仓库库存情况合理做计划来确定采购数量,并严格控制各类物品的库存量,逐步实行零库存。

        2.2  入库工作管理 

        2.2.1  物品进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凭送货单办理入库手续;杜绝只见发票不见实物或边办理入库边办理出库的现象。

        2.2.2  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查点物品的数量、规格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除应急特殊情况外,先给物品后补办相关手续)。 

        2.2.3  收物单的填开必须正确完整,供应单位名称应填写全称并与发票单位一致。收料单上必须有保管员及经手人签字,并且字迹清楚。每批物品入库合计金额必须与发票上的金额一致。

        2.2.4  对于在物品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物品供应。

       2.3  出库工作管理

        2.3.1  严格执行物品发出的“先进先出”原则。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物品出库时必须办理出库手续,避免浪费,限额发放或收回再用。如我院各种会议与培训学习和工作调研会较多,采取方法:领用纸巾、矿泉水和购置水果,会议结束后,由会议召集的科室工作人员负责收回,统计数目交给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再用。据2010 年统计节省了约3000 元。

        2.3.2  领物人员必须持有主管领导鉴字的领物单,方可领取。领料员和仓库保管员应核对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核对正确后方可发放物品;仓管员应开具领物单,经领物人签字,登记入卡、入帐。

        2.4  其他工作管理

        2.4.1  严格执行月结制度,以保物品核算的正确性。

        2.4.2  库存物品清查盘点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发现物品失少或质量上的问题(如损坏等),应及时用书面的形式向总务科主任汇报。

        2.4.3  合理化布局、提高库容积率。充分利用空间,以适应各类物品的贮存,便于进、出库,节省人力、物力而提高工作效率。

        2.4.4  加强安全意识,必须做好防火、防损、防水、防盗工作。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该管理方法,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完善“物品管理对保管的素质要求认真贯彻仓库保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4]”的目标,要爱护国家财产,热爱本职工作树立高度责任感同时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工作条例”管理方法;二是树立“医院物资市场化管理,是现代医院制度的必然要求[3]”运作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采用多渠道、多手段,达到既节约成本,又突出专业服务的目的,既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又可以减少资金、人员、场地的占用;同时更能减少物资积压,杜绝物资的浪费,大大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钺.医疗设备仓库管理[j].医疗装备,2008,21(8):34-35.

[2]  张颖.增强管理学培训提高护理管理能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7.

[3]  赵成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思路与方法[j].现代医院,2007,(2).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零库存思想;医疗物资管理;成本降低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2

一、零库存思想

零库存思想是在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为了减少库存积压而实施的准时制生产,整体基于拉式生产和单元化生产的看板管理。而简单来阐述零库存理论就是:以现代化管理手段为工具,为了降低仓储的成本,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不断减少库存容量,甚至使库存为零的一种思想,在物资管理上就是即进即用,不做积压。

零库存思想由于其出色的经济效益,在西方广泛传播,我国在零库存方面尚未有深入的研究,直至最近才被我国本土崛起的跨国公司采用而接受,比较典型的有海尔公司的“零距离—零库存”战略。

二、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1.零库存管理模式的优点

仓储的费用开支浩繁,包括仓库租赁费、管理费、管理员工资等等各项费用,而零库存省去了这些费用,大大降低了物资管理的成本。

同时如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由于消费潮流的变向或者是新技术的出现,很容易造成库存的货物积压。在医疗物资上具体则表现为医疗卫生政策的变动,包括药品目录的更新,药品分类的变动等等都可能使得大量的药品囤积在仓库造成损失。而零库存解决了这一问题,即入即出的管理既满足了当时的需求,又规避了上述出现的风险。

另外,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零库存思想下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根据马克思的流通思想,货币转化为商品,必须再次转化为货币才能进行再生产。而库存量的大小标志着当时没有进入下一个由商品变为货币的商品量的多寡。库存的商品具有价值,而这些商品的价值却没有实现。减少了库存量,就有更多的流动资金进行周转,机构的运行也将更加灵活。

最后,保管及发送不当、盗窃等原因造成的库存物资的非正常损失在零库存思想下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避免。

2.零库存管理模式的缺点

首先,零库存管理模式最大的困扰是缺货的问题。连续性生产企业很可能因为上游产业链生产的意外停顿而陷于生产停滞的窘境,同时批发零售业也会在某种商品紧俏时因囤货不足而失去良机。例如, 2011年的两场自然灾害重创了PC产业,而硬盘产业则是受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无论是3月份日本大地震还是泰国的洪水,一时间令硬盘厂商的产能减少了一半。一夜之间硬盘的售价全线上涨,原本三四百元的1TB容量机械硬盘至少需要六七百元,售价翻倍。高额的涨价使得一些电脑组装厂商的生产成本暴涨,但电脑整机的价格由于面向终端用户,无法大规模提价,使得很多厂商蒙受了巨额的亏损。与此相对的是,前期许多硬盘的中间销售商由于市场不景气积压的大量硬盘在这期间以高价售出,利润颇丰。

其实,经济损失还在其次,由于缺货造成的违约才是最可怕的,信誉损失之后,客户会倾向于选择拥有持续供货能力的单位来进行合作。客户的流失将直接导致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

三、零库存思想在医疗物资管理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的,零库存思想主要被生产与销售企业所采用,那么这种新颖的管理模式是否可以被医疗物资管理所采用呢?

在医疗物资的货源上进行分析,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疗药品器械的生产体系,许多基础类药物已经达到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同时,在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各种医疗物资的需求是相对稳定的,那么这样就为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创造了先决的条件。

那么零库存模式自身的缺点会不会限制其本身在医疗物资管理方面的应用呢?

医疗行业属于民生工程,其机构运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与以获取利润的商业不同。其整个行业的调控不仅仅以市场为准绳,医疗物资的上游生产链发生断裂的可能性极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的强大调控能力也可以确保医疗物资的稳定供应。因此,经济上是否损失,在医疗物资管理中考量度并不是很大。而在信誉损失上,患者就医是按照医院的具体安排进行的,并没有合同之说,医院完全有时间上的回旋来安排医疗物资的使用。

因此,综上所述,零库存管理在医疗物资管理上具有理论的可行性。那么实际上的可能性呢?直接实行零库存是否可行?

四、零库存管理在医疗物资管理中的实际可行性

医疗物资的购置包括采购和储存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采购方面的账面预算一般是远远超出库存方面的费用的:仓储费用是固定的,包括人员成本、仓库维修管理费用、仓库租赁费用等,而在采购方面交通费、食宿费、通信费和出差补助等都会随着出差地点和出差时间的长短出现很大的浮动。零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运行的成本,因此不能把实行零库存简单地理解为不加任何管理和限制的自主购置,如果没有了仓库运行费用,而各研究单位的采购费用又大幅度上升,也就失去了进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因此,若要实行零库存管理模式,必须要对整个医疗物资的购置流程进行规划,将医疗单位的物资管理进行整合,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只有将采购费用和零库存管理通盘考虑,才能将零库存管理模式真正引入医疗物资的日常管理中来。

1.集中采购模式

传统的医疗物资采购模式包括临床试用、设备科议价、采购、正式使用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该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医疗物资的成本偏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院可以选择集中采购模式,如图2所示,具体过程包括:首先对于各种医疗器械,从卫生局招标中标目录中选用供应商;其次对供应商进行考察,使每种器械都有三家以上供应商投标,且每家供应商必须提供《生产企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保证供应商的合法性和可靠性;最后,从中标的供应商中选取最终的供应商,选取原则:首先考虑生产厂商,然后是一级商,尽量减少价格昂贵的二三级商,从而保证的最低的采购成本。

2.零库存医疗物资管理模式

医疗物资均存在贮存量的问题,贮存太少无法满足医疗需求,贮存太多则会造成贮存费过高,资金严重积压等问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库存越少越好,有些医疗器械如输液管、注射器、急用药品等是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的,因为缺货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损失。然而有些物资如人工关节等不会给治疗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生命危害,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治疗,同时在医学上这个延缓期是可以接受的。两种医疗物资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前者称作不允许缺货医疗物资管理方式,后者称作允许缺货医疗物资管理方式,分别如图3,4所示。

图3显示了不允许缺货医疗物资的管理模型,假设采购费、每天器材的贮存费、单位时间需求量r均已知,图中T表示一个采购周期,Q表示一次采购量,A表示单个采购周期内的累计贮存量,r表示需求量(已知)。该模型的目标是寻找最优的T和Q,使每天的平均费用最少。通过建模,求导得 。

图4显示了允许缺货医疗物资的管理模型,假设采购费、每天器材的贮存费、单位时间需求量仍不变,分别为、和r,对于允许缺货管理模型,增加了每天缺货费用。图中A、B分别代表贮存量和缺货量,T1时刻物资用完,采购周期仍为T,采购量仍为Q,模型的目标仍然是寻找最优的T,Q使每天的平均费用最少。通过建模计算得。

3.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零库存

如上所述,笔者从零库存的设计方案出发,提出了集中采购模式和用零库存思想管理医疗物资的方法。为了使零库存在医疗物资管理中的作用最大化,还应充分结合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实用性和高效性特点。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图书馆、高校、企业、机构部门等人员、物资管理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零库存是基于对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整体规划,是建立在整个相关流程信息化管理基础上的一种库存模式。因此,只有将信息管理系统融入到零库存医疗物资管理方式中,才能将零库存思想的优势和效率发挥到最大。

五、结论

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疗物资管理上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在卫生领域的推行还需要各种摸索。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采购思路,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与零库存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为现代化医疗管理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积极运用网络信息化的便利条件,对采购和仓储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健全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将这一新颖的管理模式真正的引入我国,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杨丽峰.加强医院医疗物资管理的几点意见[J].现代医院,2009(02).

[2]李小啸.零库存在军事医学科研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海军医学杂志,2005(06).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数据仓库;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881-02

Data Warehouse System in Order to Rais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Hospitals

LI Yi-ming

(Ta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Feicheng Specialist Mining Area,Tai'an 27161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is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 warehouse i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hospital management in decision-making an effective way and focus on six areas from the data warehouse system introduced in the medical field.

Key words: data warehouse; hospitals; financial management

1 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

近几年来,在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我国医院本着面向临床、方便病人、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的原则,普遍实施了医院信息系统,并在系统应用上下功夫.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使医院管理上了一个台阶。首先是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优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人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水平。第二是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医院管理正规有序、收费透明合理、看病方便快捷、使病人真正得到了实惠,使医院的公众信任度增大,也改善了医务人员的社会形象。第三是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实现了信息采集储存与传输虚用手段的自动化,信息综合分类与加工处理方式的集约化,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提高了管理层次.增大了管理深度;在卫生经济管理中,客观、直观地反映了各项经济活动.使成本效益关系更加明晰,并且综合反映了卫生经济和保障效能,促进了全面管理质量的提高。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虽然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些系统大都停留在实现现有业务的数字化,远未达到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的水平。主要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目前医院信息系统提供的报表和数据沿袭了手工操作方式,无法体现各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

2) 数据来源单一,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落后,综合性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管理的功能较弱,不能提供完整的系统数据分析和决策提示。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在传统的报表或数据中找不到答案。一方面不能从传统的报表或数据中获得重要的统计信息或发展趋势分析预测。另一方面,现有的数据处理方式是进行简单的运算,不能对数据所包含的内在相关性信息进行提取。由于无法获得医院全面的、及时的、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目前医院决策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验性的色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如何向深层次数据利用、如何在更高层次上为医院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是我国医院下一步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建设数据仓库是进行数据深层次利用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医院管理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2 建立数据仓库是提高医院管理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医院数字化建设从系统功能上可划分为兰个层次,依次分别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决策信息系统。其中每个层次又可以划分为多个业务领域。(附数据库的具体设计如下:)

数据库的具体设计:

1) 医生表(doctor)

用来存储医生的个人信息,其中“password”字段在记录插入时与“did”字段相同,因此医生在第一次登录后应该及时地更改自己的密码。如表1所示。

2) 医生最大可预约数量表

本表存储了医生每天可预约的最大数量,在逻辑层中暂时不提供对其的修改操作,中能在管理员添加医生帐户时输入。以did字段与doctor表建立关系。如表2所示。

3) 医生当前可预约数量表(currappointment)

本表存储了医生当前可预约的数量信息,结构和初始数据与appointment表相同,在逻辑层中提供了对该表的修改方法,即医生的可预约数量要与患者的预约和取消预约操作相联系。如表3所示。

我国医院普遍实施 “军字一号”工程和不少医院已经实施的医学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PACS)、医学检验系统(LIs)、心电监护等临床信息系统都是面向联机事务处理(ON 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简称OLTP)的,就是业务屡和管理层。其主要目的是让大量的日常事务电子化.并在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为病人服务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人们希望计算机能更多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制定等领域,新的软件技术一联机分析技术O―LAP(ON 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就是专门设计用于支持这种复杂的数据分析操作的。如果说以前决策失误的原因是由于数据的匾乏。到了现在,则很可能是源于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不够。而数据仓库是一种管理技术,它将分布在企业网络中不同站点的业务数据集成到一起,为决策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有效的数据分析,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为了提高分析和决策的效率和有效性,必须把分析型数据从事务处理环境中提取出来,按照决策支持系统(DSS)处理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建立单独的分析处理环境,数据仓库正是为了构建这种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技术。数据仓库为决策支持系统开辟了一种新途径。随着数据仓库的广泛应用,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运而生。

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是企业级的多维信息查询、OLAP在线分析处理、数据挖掘和预测等功能。具体对医院决策者来讲,数据仓库可以提供以下主要功能。

1) 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比如可以分析门住院病人疾病、地区、年龄,职业以及性别等分布,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找出哪段时间、哪些人、进行了哪些检查治疗、治疗效果如何等,为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预防提供依据。可以通过分析门诊病人的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以及取药等时间分布,为医院制定科学合理的门诊就医流程提供依据。

2) 辅助决策功能。当医院发现药品比例过高时,可以按时间段和医生分析哪些医生在哪段时间内药品超过了合理比例,主要开了哪些药品,从而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当医院手术间很忙时,可以通过分析各手术间进行手术的时间分布,看是否可以适当调整手术安排时间来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或是需要增加手术间。

3) 提高科研能力。医院科研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来挖掘各种信息资料,加强这些信息资料后续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可以为医学科研、技术层面总结更多各种疾病的救治经验,以及寻找和总结救治过程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4) 提高医院预测能力。预测准确的高低也是衡量决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它除了可以采集来自医院本身的数据,还可以采集医院外部的数据,如本地区的人群分布、职业分布、饮食习惯和医疗资源配置等,通过多方的数据采集和科学的数学模型来进行预测,从而对医院的决策提供依据。

3 数据仓库建设对提高财务管理的作用

我院是一所展开床位560张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前几年医院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累计了大量的数据。如何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来提高医院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水平是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这样医院的管理和决策将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但医院的数字化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挺高。我院数据仓库将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3.1 病人构成分析

该功能可以分析医院门住院病人的各种构成,如病人的来源分布、职业分布、身份分布、年龄分布等,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从而能增加门诊量和住院收容量。

3.2 病人就诊时间分析

该功能可以分析门诊病人从挂号到离开医院各个就医环节的时间分布,分析出病人的就医瓶颈,以便能针对这些瓶颈采取措施来减少病人的排队时间,提高病人的就诊质量。

3.3 病人费用构成分析

病人费用由药品、检查、治疗、化验、手术等构成。该功能可以分析整个医院、各个科室乃至每个医生的病人费用构成,如发现药品比例过高,可以层层分析是哪个科室、哪个医生乃至哪个药品导致药品比例过高,从而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控制药品比例。

3.4 同期费用对比分析

该功能可以对整个医院或科室同期的各种费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医院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原因。也可以把费用与门诊量或收容量进行对比分析,更能发现医院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3.5 单病种分析

该功能可以对单病种进行分析,包括对单病种的费用、住院天数、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以便医生能及时总结经验,找出最佳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即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又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同时医院也增加了经济效益。

3.6 成本效益分析

该功能可以把各个不同系统如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等的数据汇总到数据仓库,然后对医院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便能真正把握医院经营状况,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当然,数据仓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系统,其功能远远不只这些,像医保病人分析、免费病人分析、医院各种科学预测等。在此就不进行详细介绍。随着医院的发展,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必将在医院的管理和决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磊.基于数据仓库的医院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学,2006.

[2] 胡雪琴,周昌乐,顾超.数据仓库在中医临床信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 .

医疗设备仓库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商业智能系统;数据仓库;ETL

随着我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药房也基本摆脱过去的手工操作方式,实现了药品采购、出入库、调拨、盘点和药房摆药等作业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房软件系统经过近十年的运行和不断的升级改造已完全满足了药房日常运行,并且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对于管理者而言,这些软件仅提供操作层面的支持,软件自身所附带的统计功能并不能为其提供系统的、精确的、全面的信息,从而无法给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致使在医疗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当今,药房管理仍然沿袭传统的经验式的管理方法。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的数据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促进药房管理由传统的经验型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科学型的转变,做到优化药品配置,控制合理用药,提升服务能力已成为管理者在突破管理瓶颈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药房商业智能系统应用概述

商业智能确切的说是一种解决方案,其关键是从各业务系统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和装载(Extract-Transform-Load,ETL),合并到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时信息变为辅助决策的知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数据支持。药房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目标是面向药房管理者和医院医疗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通过整合分析HIS数据库的药库、门诊药房、中心药房、医院下设的门诊部以及为兵服务巡诊药品的出入库数据,各科室病人的处方用药和医嘱摆药数据,最终以报表形式呈现给药房管理者以及医院管理人员,以便其及时准确地掌握药房的业务运行情况和各科室的用药情况,从而加强对药房人员和医疗人员业务过程的监管,并实施科学的行政干预[1]。

2构建数据仓库

2.1概述 利用MySQL构建和管理数据仓库,并选择自底向上的开发模式,以时间作为划分数据仓库的粒度。综合考虑每个主题域的需求、硬件的容量和处理能力、数据源的数据量,确定采用三重粒度设计方案,即日基础数据、按月汇总数据、按年汇总数据。数据仓库中的事实数据表和维度表的连接方式我们选用了星型架构。

2.2数据仓库主题的设计 我院数据仓库以出库药品分析,入库药品分析,药品使用情况分析为主题。根据每个主题需求,建立相应的事实数据表和维度表。

2.2.1出库药品分析主题 以出库单据号、出库时间、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出库药房名称、出库数量、金额、供应商等为字段构建入库药品分析的事实数据表,用于研究分析药品去向、数量、金额等方面的数据。药品基本信息字典、供应商信息字典、科室信息字典等作为维度表。

2.2.2入库药品分析主题 以入库单据号、入库时间、药品名称、规格、批号、入库房名称、入库数量、金额、供应商等为字段构建入库药品分析的事实数据表,用于研究分析药品来源、数量、金额等方面的数据。药品基本信息字典、供应商信息字典等作为维度表。

2.2.3药品使用情况分析主题 以日期、药品名称、规格、使用科室、患者病案号、住院次数、诊断、药品使用数量、金额等字段构建药品使用情况分析的事实数据表。用于研究分析基于科室、医生、病种的药品使用情况。以科室信息字典、用户信息字典等作为维度表。

2.3数据处理 数据是数据仓库的实体,原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ETL转化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ETL规则设计和实施在整个数据仓库的建立过程中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约占整个项目的60%~80%。本系统使用KETTLE ETL工具集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在Windows的计划任务中配置了ETL任务计划,并在抽取过程中采用主动读取方式,于每晚23:00运行ETL脚本,完成数据的ETL工作。

由于数据源不仅包括从医院本部业务系统中读取的相关表还包括从各个下设门诊点的独立数据库中导出的EXCEL文件。因此,对于不同的数据源采用不同的抽取方式以提高抽取效率。由于医院本部业务系统中数据量较大,采用时间戳增量抽取方式,首先以业务系统中的日期字段作为时间戳,再将系统时间与抽取源表的时间戳字段的值进行比较决定抽取哪些数据。其余则均采用全表删除插入方式。为了对不同源的数据和问题数据进行一致性处理和清洗、转换操作以便将合格的数据装入数据仓库以及尽量减少数据抽取过程对业务系统的影响,在数据仓库中建立了数据准备区,以存放原始抽取表、转换中间表、临时表、数据清理和转换的过程以及ETL日志表等,且转换中间表与数据仓库中的目标表具有相同的架构。经过转换后的数据将装载入数据仓库,通过构建多维模型,从不同维度对每一个事实数据进行分析[2]。

3业务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1概述 使用安迅公司的智能解决方案BIRT iHub工具对数据仓库进行联机分析, 支持从不同角度快速灵活地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复杂查询和多维分析,并为使用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报表和图表。在服务器端安装Tomcat Web服务器软件,使得客户端能够通过浏览网页方式获得所需的各类数据[3]。

3.2药品出、入库分析 药品出入库分析包括药品入库分析、出库分析和库存分析。分别从药品出、入库的品种、数量、金额、来源、去向等多角度精细化分析药库出入库状况,以药品出库数据来指导药品采购、发放、调拨等药库日常行为,以达到科学预测药品投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药品损耗、优化各类药品配置等目的。如从药理维度上实现多层次结构分析,用饼图展现;从时间维度上(年、季、月、日)进行趋势分析,用折线图、曲线图或柱状图表现(如图1);从时间维度上(季、月、日)进行同比、环比的比较分析,用柱状图比较本期和上期及去年同期的值(如图2);

3.3用药分析 用药分析包括处方用药指标分析(如图3),医嘱用药指标分析如(图4),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等等功能,从时间(年、月、日),机构(医院、科室、医生)、病种等维度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用药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将情况反馈给科室医生,通过一定的行政干涉,使得高档贵重药品的盲目使用和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等现象得以有效控制,达到合理用药、融洽易患关系的目的。

4讨论

目前我院的商业智能系统应用于药房的监测管理,在提高药房管理水平、优化药品配置、控制合理用药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医院信息化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医院的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将来借助药房的应用经验将继续深化商业智能系统在医院其它方面如: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经济收入管理等的应用[4]。

参考文献:

[1]王觅也,黄勇,毕永东,等.医院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82-84.

[2]李晓华,张晓祥.住院病人医疗信息商业智能系统开发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34(9):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