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0 15:09:16

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篇1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法 课程教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67-02

现代职业教育要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即学即用、收获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本文试从行动导向教学的历史背景着手,剖析行动导向教学的涵义和具体实施方法,对行动导向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达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历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上个世纪80年达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新思潮。1996年,在德国一次州文化部长的联席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目的就是要职业院校按企业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教学,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学科体系,实施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使职业教育成效显著提高,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行动教学法的先驱,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的传统教育,探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教育,致力于职业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教学做合一”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教学论,含义极其丰富。陶行知有言:“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理;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极富职业教育理念,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我国职院教育的一座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对中国教育乃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深刻体会、认真学习和努力践行。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原则、特征与意义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评价而言,有这几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个先进教育观念、一种新思潮、一个改革新名词等。其实,无论如何翻译、如何理解、如何评价,其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就是“教学做”是以“做”为中心的。

(一)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教学做合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改变师生教与学的分割状况,改变学生死读书、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与做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校的教学进程、教学组织方式要按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要用职业领域代替学习领域,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确定学习领域及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才能把职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自主性。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学习活动,即自主性;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的自主分析与决策,并把零碎的认识在实践中提升、组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目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交流或交际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他们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再适应过去单向灌输的旧的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行为的引导或咨询,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双向传递和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再是靠分数维系而是靠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励。相对于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教育者必须首先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性工作项目;(2)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具有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的产品或方案;(3)为了完成项目,需要学生手脑并用,迫使学生自主学习,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

(四)行动导向教学的意义。职业教育的目标包含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而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训练过程,在训练或者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恰恰是高职学生的最佳认知途径。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原则,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相结合,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按照一个工作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动静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轻松地收获。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形式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组合,具体包括:

(一)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以会议的形式将一部分人召集在一起,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分析归纳,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预案,会议主持人不对其正确性或科学性做任何评价,任由参会者自由辩论从而产生思维碰撞最终形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头脑风暴法使参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是一种集开发、创造、创新于一体的“群体思维”方法,是一种依靠集体开发创造的模式。

(二)文本引导法。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特别是项目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的工作。为帮助和引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把讲授和演示的材料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即能够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和独自实施工作过程的学习引导材料,供学生学习和决策时参考。这些引导性的材料就被称作引导文,这种教学方法称为文本引导法。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学生为主角、情景与现实完全融合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对工作者角色和管理者角色的扮演,使他们能够在模拟工作环境下,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体验某种具体的生活或工作,感受自身角色的内涵、体验其他角色处境,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起到桥梁的作用。

(四)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一种特定职业环境下,给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该环境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在模拟教学中可以提供许多重复的机会,既可重复利用资源、节约成本又随时可以进行过程评价的机会。模拟教学法可分为模拟设备即虚拟教学和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技术岗位的工作通常在模拟工厂或虚拟设备进行,管理岗位通常在模拟软件或模拟公司等中进行,成本较低。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或情景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景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种独特认知和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特别适合应用于故障处理类的课程,在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六)卡片展示法。卡片展示法是由学生或教师填写有关卡片的内容,把所有写好的卡片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横向排列、展示在全体与会者面前,通过添加、移动、更换卡片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卡片展示法借用类比关系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从而产生新观念,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克服语言表达不便于信息储存和黑板文字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不便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且一目了然。

(七)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基于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要求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扩展出许多二级关键词,再以这些关键词为中心,扩展出更多层次的关键词,运用图文并茂和人类在记忆、阅读、思维方面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法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八)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他们独立地寻找资料、制订具体实施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不再是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项目引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营造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良性竞争的范围。

四、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知识与任务的承接关系。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要理清教学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从教学过程中能找到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的清晰脉络。其次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即形成一种工作和任务的意识,理论和实践的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即课程内容要以项目来开发并需要有相应教材的支持,教学过程需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来实现。

(二)明确师生角色关系。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担任行为引导、过程调控、总结评估的角色;学生负责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成果展示;不是靠教师的严厉和分数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靠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三)明确行动导向教学的三个导向。具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从实验导向性、问题导向性、项目导向性等三个层面分别设计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形式。

实验导向即通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发现问题,从中引出知识点和引导学习过程。问题导向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从中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项目导向则是行动引导的最高境界,项目导向即以某一项目的完成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创新思维。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学生手脑并用,行知结合,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经济发展需要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适应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条件,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项目化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5(4)

[2]陈勇.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专业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4)

行动导向教学篇2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何才能实现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呢?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能力本位基本教学原则

行动导向型教学原则是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材。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他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由专业关键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组成。专业关键能力是人们在全球化经济中所必需要具备的,有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它是从事各专业工作都应具有的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则是适应某一行业相关工种业务和技术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2、社会能力:是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团队活动及社会的交往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3、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材、提高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在自行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1、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设置了哪些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对员工有哪些基本要求。

职业和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对岗位进行分析,列出设置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来确定操作领域。再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列出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并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3、确定学习领域:(专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确定操作领域,确定这一职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就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针对这一职业可以确定若干个学习领域。

确定学习情景:(课程需要设立哪些项目)

针对某一操作领域和学习领域,找出其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学习情景。学习情境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模块、一个案例、一个任务、一个情境。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结构:

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步骤和技术。即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咨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操作方案;决策,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讨论、分析、确定方案;实施,学生根据操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检查,教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评价,教师和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分数,讨论和反思学习过程,实现学习迁移。

几种主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1、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

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篇3

通过对企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职业调查及在校所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得数据确定发动机课的教学模式,根据理论与实践统一原则,根据汽修专业需要培养的作为生产、服务、管理、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结合发动机课本的内容设置,实现课本知识与工作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将课本运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构建为八个项目。针对项目教师做好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

二、教学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发动机课的课堂实施过程大致分为设计教学任务、制定项目分析案例、组建学习小组、行动学习、总结反思和形成评价六个阶段。其中,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在这个行动学习循环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研究并适当指导。

(一)设计教学任务

这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成功设计教学任务,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1.该任务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主动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如何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何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并能适应团队工作?2.认真研究任务内容和过程,充分准备在任务中可能会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疑问。3.布置任务时,如何使任务的介绍具有吸引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如项目《汽缸体检修》一课中,设计教学任务:一分析排气管排气的颜色;二分析故障原因;三汽缸体检修使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四量缸的步骤;五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汽缸体的磨损形式;六确定维修方法。先从观察视频开始,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撰写教案和任务指导手册,准备工具: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工具箱、量缸表、螺旋千分尺。

(二)制订项目分析案例

这是行动学习课堂实施的基础阶段,教师制订项目要贴切,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如要学习汽缸体的结构、各部分作用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汽缸体检修》,采取视频“排气管冒蓝烟”激发学生兴趣,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客户将车开到修理厂说:自己的车油耗增大,动力不足,加速无力,排气管还开始冒蓝烟,请维修师傅帮忙给检查修理一下。经初步诊断是汽缸体发生故障,从而引出项目———汽缸体的检修。如要学习活塞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故障现象和检修方法,则制订项目《活塞环选配》,采取视频“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提出问题:活塞环的工作环境、活塞环的可能作用、活塞环可能发生的故障。再采取情景案例法引出任务:一辆轿车发动机着车时,伴随有“啪、啪”的钝哑金属敲击声,加速时,响声加大,单缸断火后响声减弱但不消失。经初步诊断是活塞环响,从而引出项目———活塞环的选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借助资料和网络完成。

(三)组建学习小组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将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准备环节。各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过程,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达到任务目标。

(四)行动学习过程

行动学习是行动导向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行动学习由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实施小组行动方案、课堂成果展示、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五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1.制定小组行动方案。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行动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如在项目《气门间隙的调整》中,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完成气门间隙的理论知识的整理、故障原因和分析的工作。学生进行首次分工完成资料查询和工单填写。2.课堂实施。包括课堂展示、经验交流、评估改进环节。如在项目《空气流量计的检修》中,学生在课堂上要动手完成项目要求,并验证自己的方案。①教师指导,学生演练。教师让学生找出自认为方案最佳的一组来进行实车操作,其他学生观摩,同时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有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操作结束后,请其他学生对这组学生的操作过程给予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由操作的同学总结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教师对本次操作进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最后学生对故障诊断计划进行整理修订。②虚拟练习,攻克难点。空气流量计的故障原因较多,可采用虚拟软件练习。教师设置的故障由易到难,让学生系统学习空气流量计的相关故障,尽快熟悉故障诊断流程,攻克难点。③实车练习,技能提升。学生熟悉了故障诊断流程后就可进行实车练习。实车练习由各组组长负责,按培训要求组织。教师只负责监督。④检查:考查学习效果。技能比武,检查效果。教师在车辆上设置故障,进行比赛,组内学生确定好分工,不同组进行监督并作详细记录。给学生发放评估单,让学生根据评估单的内容对操作的同学进行检查打分。教师巡视时予以详细记录,以便后期点评。

(五)总结反思

找出优点和不足,激发学习动力。首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找出他人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六)形成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中取得的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展示或汇报,通过展示和汇报,表扬和鼓励学生,让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价学生的工作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型的学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用方法去维修操作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后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教学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为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17-01

中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学校学习,不仅要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还要为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严重缺乏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尤其是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的现象。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在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成为必然的选择。

1.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粉笔+课本",教学法是"知识导向",知识的传递方式是单向的,"单纯的知识传授+单项技能练习",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内容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学生参与程度较弱,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思考,注重认知教学目标的实现,其结果往往表现为要学生学,激励手段以分数为主,是外在的激励,质量控制是单一的。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

2.行动导向教学法优势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的教学组织过程,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的脑、手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主要表现在:

2.1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并多以小组进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焕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大胆展现个人才华和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培养了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负有责任心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直接感受与间接知识获得、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提高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以适应社会需求。

2.2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主持人与协调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替代了按照外部规定完成给定任务的"部分行动"模式,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而且在行动前能对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预测,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目标地去影响行动的结果。让学生"在行动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中的难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教育观念,符合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突出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特色,从教学方法上弥补了中职学生在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上的不足。但就目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校的应用情况来看并不十分乐观,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和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思想上,对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不够,在教学上,没有以行动为导向的教材。在管理上,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如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头管理的机制。在学习环境上,没有配套的让学生真正"在行动中学习"的学习环境,在师资力量上,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对于目前大多数教师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挑战。 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学中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中的建议

4.1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创建一套与本校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确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目标。

4.2在教学上,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对现有的部分教材进行调整,使之成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的依据和基础 。

行动导向教学篇5

[关键词]高职物流教学 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7-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通过将学习目标、内容以及手段等因素重新搭配组建,构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教学氛围,将教与学的教学过程看做是一种相互交往的过程,希望通过此过程能够改变学生的知识及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行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培养人才上对于能力和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受到各国高职教育的推崇。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法,它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构建而成的,比如说案例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等。主要目的就是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教学地位转换为积极、独立的状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宗旨更偏好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学习对象,养成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竞争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物流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就是将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环境以模式手法重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学内容,这是短期内有效地提升学生认识能力的一种手法。模式教学法可以带给受教育者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更为关键的是还能够给予巩固知识及评价的机会。这种新的教学手法,突破了传统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方便受教育者更好地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案例作为教学出发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便为今后职业需求做铺垫。在研究分析过程中,经过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去寻找相应的解决方式和途径,培养了学生自主应用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传导者,有责任去搜集充足适当的教学材料,如果没有符合所教的案例可以自己去撰写,并将其内容主旨体现出来。

(三)实物演示法

实物演示法是指教师采用有关实物、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会大量涉及到运输、存储及搬运等工具,通过实物展示法,在实际场景中将其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实物展示过程中的物品可以通过学校订做或购买,也可以跟一些企业借用或者去企业实地进行参观、操作。如果实在无法进行实物展示,那么可以鼓励学生去制作简单的模型,将有参考价值的模型供大家欣赏,这样不光满足了学生认识模型的需求,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高职物理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材料编写方面

传统的教学材料不适合应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材进行重新编写,而且尽量去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这就需要物流方面的专家、教师等相关人士共同编写。教师对学生的特点较为熟悉,物流专家对于岗位要求更为了解可以提出实际的意见,通过多方合作以便编撰适合当前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高职物理教学教材。

(二)提高教师素质和注意角色转换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物理教师在思想意识和行动方面都要注意角色转变,应当将学习重心放在学生身上,以协调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独自提出、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同时各高职物理院校还应当通过多途径、多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高素质的物流岗位能力为学生提供行动导向。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篇6

关键词: 行动导向法 高职教育 英语听说教学

1.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方式不断变革的过程中,现代人除了要掌握快速变化和不断深入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是发现、评估和促进这些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了,该方法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德国兴起的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理念和方法,简单来说,行动导向法就是“在做中学”,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方法在很多国家都存在,在英语区国家被称为Action Learning,在德国语区国家被称为HandelnLemen。上世纪70年代末,德国职业教育界呼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64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和1969年颁布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和1972年颁布的《企业基本法》从法律层面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土壤,而同时期的项目教学方式在企业的职工培训中的大量成功应用给了职业教育界新的启示。1997年,16个州的文化和教育部长联席会议颁布了新的职业教育“框架教学计划”(类似于我国的教学大纲)。该计划指出:职业学校要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独立地制订工作计划并独立地实施和评价该计划。目前,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流发展趋势。

2.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缺乏基本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发音不准确,听不懂地道的美式英语或英式英语,用英语与人交流更无从谈起。面对这种现状,可以找出以下三种原因。

2.1“听不懂”,“说不出”。

中学时期忙于应试,学生对英语的听说不够重视,缺少练习听说的环境,基础比较差。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没有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听力的一些技巧没能掌握,听不懂,自然说不出,学习自信心备受打击,学习也就没有了兴趣。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老师播放的三分钟以内的对话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然而对于长达五分钟或更长的内容,能获取到的有效信息很少。此外,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现象很严重,当课堂进行到跟读、模仿等阶段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选择做旁观者。大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听力有所提高。英语专业80%的同学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的同学能通过六级考试。但是说的能力还是很薄弱的,对于一些发挥性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

2.2教学评估手段单一。

当前的主要教学评估手段形式较为单一,无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评价,面向学生的评估手段目前仍然以考试为主,存在很强的应试性。教师一方面需要完成书本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应付考试,如果教师面对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班级里往往就有七八十个学生,数量太多,因此,教师不是很愿意在课堂上耐心地启发学生,而是一味地灌输备考的相关知识,由于考试中针对听说的测评不是很多,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

2.3教学因素。

听力教材中对英语的联音,即“同化”、“缩音”、“连读”和“省音”等介绍不够详尽,学生缺乏音位能力和信息处理技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够了解,听力教学与口语教学脱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听不懂英语,口语表达受到很大限制。还有一大弊端就是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及对课堂信息的预知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教师往往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听说训练。其结果常常是一小部分学生只言片语,而大多数学生则沉默不语,课堂上的僵持局面迫使教师又回到了最初听力主导的课堂模式上。究其原因,以往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对课堂掌控的力度不够。首先,教师应该走出一个误区,即认为英语视听说课程用不着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只要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就全靠师生的配合和临场发挥。其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语言学习的感知倾向,充分利用教材出版社和网络所提供的教辅资料,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任务的时间配比,以及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最大限度地化文本资料为学生实际的听说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能必须从“教”和“授”转变为“引”和“导”,必须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

绝大部分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英语交流,但是质量不高。语法有错误,发音不准,意思表达不完整。这说明,在高职的英语听说教学中,我们仍存在问题。迫切需要找到一个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3.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职英语教学

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统一。

若分析其本质特征,从角色上看,“行动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看,“行动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以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为依据,综合各科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看,“行动导向”立足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去思维和探索,评价和检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行动导向”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职业活动的实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角色,在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老师可以将英语听说的教学内容中设计的问题提前交给学生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参与到从信息收集、计划制订、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对每一个具体环节都会有所了解,并从中提高能力。

在每一个英语听说单元开始前,教师可以利用好视听说教材的导入部分(Lead in),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等以小组(Pair work,Group work)形式完成开口说的任务。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大多时候局限于三尺见方的讲台。“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了。他们并不满足于只听不做,而是期待参与甚至主导课堂。因此,教师要想掌控视听说课堂,就应该缩短讲台上的时间,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地转换于授业者、演讲者、领导者、参与者这几种角色之间,教授、激励、指导、协助学生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更替,这样才能多方位地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效果与应用价值

4.1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4.2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积极参加者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大胆展现个人才华和发表各自的见解。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模式转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语言学习者个体学习感知模式差异的研究。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感知倾向后,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内及课外的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即“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最突出的学习感知倾向来教授新的知识和技能,而后通过学生第二显著的学习感知倾向来指导学生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一来,学习者就能更容易地进行学习,而且记住和掌握的也更多。”(Kate Kinsella)(Joy M.Reid,2002)

4.3具有跨学科的教学特点,不是以完整的学科系统施教,而是注重相关学科的互相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发展思维技能。

4.4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发挥参与性与建立自信心特点的同时,团队(小组)的自豪感及胜利喜悦使内聚力得以加强。

4.5教师模仿伙伴、咨询员、朋友、主持人等角色得以充分展现,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一体化”的新要求,既要掌握英语专业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该专业领域的娴熟技能。

4.6创造了一种培养组织能力的环境,学生的团队活动和教师的组织学习都突出了一种“以学为本,以学论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关注别人的观点,复述他人的关键词,与他人共同讨论并完善及加深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行动导向教学篇7

一、选择项目,接受任务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和选择是整个实施过程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以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为导向,设计任务模块,实施项目教学。任务必须根据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设计,这样既坚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信心,又能引起他们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导游专业教学中的导游迎接服务,在将来导游服务工作中就是经常用到的基本技能。

2.任务和项目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1)以活动为线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和优化,对教学内容的取舍,以职业活动的需求为标准,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分层次渗透到一个个活动之中。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把与活动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学习。

(2)把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展开,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以及职业能力设计任务模块,设计单元实训任务和综合实训任务。

(3)结合教学内容将整体项目细化、拆分成多项任务。所有模块拆分、细化到每个章节当中,“由易到难”逐步导人,在完成每次任务的过程中,职业能力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3.学生的学习方法。

释疑式学习法――是指运用所学的方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法历经两千多年,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在于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造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可能性。实践证明,分析问题的单一思路是不科学的。学习者在现代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扮演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要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释“疑”。这种学习方法的培养要发挥两个积极性。

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自觉学习,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释疑的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案例解析对培养学生的释疑意识很有好处。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在考核中增加测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释疑式学习法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原理的掌握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者必须在完成一些知识的学习后,才能充当解决问题者的角色。它改变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地位,使学生由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者变为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积极探索者。在激发自己的成就感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活学活用知识的目的。释疑式学习方法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释疑的角色,而把学生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主体。

二、获取信息,制定计划

1.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资源和经验,给出资料的搜索途径,节省相应的教学时间。学生可以去学校图书馆、省、市图书馆查阅资料;去新华书店查找专业新书目;到相关场景进行参观;去学校图书馆查阅电教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整、可操作的项目工作计划,包括:学习小组制定计划;学生自己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学生将所做的工作计划交给实习指导教师审阅,并与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内容上的商讨,从中获得合理的指导意见,来改进和完善自己工作计划安排。若是以小组工作的形式,计划中则要确定谁做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时完成等内容。

3.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是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提供现实中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抓住或发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让理论和实践得以结合,达到为实践行为做准备的目的。其教学程序如下:

(1)恰当的案例选择: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但并不是所有相关的案例都可以作为案例进行讨论的,篇幅既不能过于短小,主题又不能过于暴露,还不能过于陈旧。找不到合适、恰当的案例,教学目的将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对这一环节应给予高度重视。首先由教师或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来列举实例。

(2)有效地课堂讨论: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处理案例和案例中问题。但是,课堂有效的讨论更是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此阶段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3)展示:在这个环节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表述。

(4)全面的评价:评价包括对案例本身的评价、对案例讨论结果的评价和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特别是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肯定为主,应对又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对各组同学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实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实例本身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究。教师通过导入实例,给出简单的提示性思考建议,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对实例进行分析,分解出所引用的知识和技能,引出理论概念。通过实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把感悟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如在导游政策与法规教学中经常采用此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迁移性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行动体验,实施计划

1.以典型的职业活动的工作情境为导向,模拟职业环境,实施情境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知识与能力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实现融合。

2.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的小游戏,把一些知识点巧妙地放到游戏中,往往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更加投入,热情更高,记忆也更深刻,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会团队协作和竞争,把胜利的自豪感渗透到课堂当中,使教学的情境既有时效性,又有真实性。

3.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让学习者在人造的或实际的情境或环境里,如在模拟实验室里,也可以到实际景点,去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如《模拟导游》课就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现场或模拟导游讲解。其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场景:在这个环节需要教师提出要求,学校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际景点或旅行社。

(2)观察:此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际景点或旅行社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程序。

(3)模拟:学生分小组进行工作程序的模拟训练,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

行动导向教学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36-0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业教育中的应用起源于德国,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誉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锐利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对提高任职教育院校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条件

1.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独立、自主地设计学习内容并完成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具有以下4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由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向教师与学生双向合作教学转变,由学生单一的学习向脑、心、手并用转变,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由行动构成学习的起始点,其流程如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循环。

1.2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传统的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导向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为中心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思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教师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将来的职业活动有直接联系,因此对学生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

1.3 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条件

(1)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量很大,需要准备各种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引导的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参与技术、思维技术和评价技术。

(2)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场所应是理实一体化场所。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很高,教学场所应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场所面积要大,能够容纳一个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

2 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被广泛使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它以项目带动教学。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通过小组和大班讨论,学习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第一阶段――介绍案例,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分析案例,通过小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经过大班辩论做出决策;第三阶段――围绕选定的解决方案,交换意见,根据具体的资源条件制定行动计划,并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和评判,为实施行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预案。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第一阶段――提出任务,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通过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实施任务,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并尝试协作学习,分组完成任务;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交流该组任务完成情况;第四阶段――巩固拓展,教师点拨,巩固拓展知识与技能;第五阶段――总结评价,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学生自我点评和小组相互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完成的工作任务成果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

3 结语

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而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脱节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因此通过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故士官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应在行动导向教学方面做些研究并付诸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岗位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行动导向教学篇9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任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0-01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任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前,任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军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任职教育是指使受训对象获得特定军事任职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针对任职教育这一特点,我们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即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之应用于任职教育实践中,对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现代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脑、心、手主动进行学习,自行获取知识与技能, 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突出培养学生技术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同时,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能力为本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模拟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实习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1、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模拟出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通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学生在仿真的环境和身份中,完成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鉴和使用部队相关岗位的设置和岗位任务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模拟情景和角色,如将班级按照编制分成区队、分队和组,并选出对应的管理者,即区队长、分队长、组长。按照实际的教学任务,在这个高仿真的环境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角色,行使各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技能,更熟悉了职业环境,岗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引领学生对隐藏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最终使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其中,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专业知识。

3、采用实习教学法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习,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在实习后进行讲评。任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实习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实际工作获取直接经验,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提高某种职业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只对学生的发言和行为做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新范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能够使学生的军事岗位任职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是适应任职教育教学的。同时,任职教育按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注重教法研究,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随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任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对军队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 松,建筑专业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求知导刊,2014年第10期

[2] 葛丽萍,李燕,基于行为导向的IT职业英语教学策略应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S3期

(上接第9页)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教师要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出其不足之处,督促他们予以改进。在学习中,细细观察,找出进步的地方,哪怕极其微小,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觉得老师也关心他们,自己也能做好,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成绩会逐渐提高。对“尖子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同时给予耐心帮助,通过努力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总之,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就要积极推行课改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已变得更迫切;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真正把素质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篇10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 ——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由引导文来加强对实际任务介绍的理解,包括所谓的引导问题。参与者在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参与者通过所提供的媒介和引导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参与者获取知识并计划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做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