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对策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4:17:45

行动对策

行动对策范文篇1

关键词:中国文人园林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士大夫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名士”,如“竹林七贤”,他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其行动则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处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早期的山水诗文也大量涌现于文坛。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既然成为社会的风尚,为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当时文人的园林其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文人园林的萌芽

隋、唐时期,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就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唐代园林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的发展趋向也是十分明显的,皇亲贵族、世家官僚的园林偏于豪华;而一般文人官僚的则重

在清新雅致。后者似乎较多地受到社会上的称道而居于主导地位,其间的消长变化足以说明文人园林早在唐代即已呈现萌芽状态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辋川别业等,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园文人有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文人官僚开发园林、参与造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这对于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文人园林的发展、成熟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个七百七十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改朝换代、政治经济形势的更迭变化,园林的发展包括文人园林的发展当然也有相应的起伏波折。宏观的说,它呈现为马鞍形的两个阶段,或者说高潮:两宋是第一个高潮,明中叶到清初是第二个高潮。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继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首先,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然而,宋代却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处于隋唐鼎盛之后的衰弱之始。宋王朝从建国之初的澶渊之变历靖康之难,最后南渡江左,偏安于半壁河山,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政策换来暂时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乡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则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终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的困扰中。宋人的诗词中多见于此类感喟之情。这于盛唐文学中常见的杖剑远游,气吞山河的豪情和开辟异域、立功边塞的气概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忧患意识固然能够激发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匡复河山的行动,同时也相反地导致了人们沉溺于享乐、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又成为这种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的生活浮荡、侈糜和病态的繁华。因此,园林的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

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园林的建筑、观赏花卉和树木的栽培技术、叠石技艺的水平等大为提高,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的保证,也是当时园林艺术水平成熟的标志。第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高。科举取士制度更为完善,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并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第四,宋代诗词虽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规划设计的精致则又过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画受到社会上的重视已达到了最高水平,因而达到了绘画与文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确立了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两宋的园林作为成熟前期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总结了上代的成就,开启了后世的先河。到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基本上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明永乐以后才逐渐进入成熟前期园林发展的第二高潮阶段。明中叶以后,元代那种自由放逸、各出心裁的写意画风又呈现灿烂光辉。文人画风靡画坛成独霸之势,并达到了绘画、诗文和书法三者的高度融合。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的比过去更为普遍,园林艺术的创作,相应地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1.由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摹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意为主的趋向。2.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犹如绘画中的题款,意境信息的传达得以直接借助于文学、语言而大大增加信息量。园林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切地融合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一方面是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而促成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商贾由于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请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势必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化的色彩。市井气与书卷气结合的结果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从而出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由于此类园林的大量营造,这种变体风格又必然会成为一股社会力量而影响及于当时的民间造园艺术。这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明末

清初的扬州园林便是文人园林风格与它的变体并行发展的典型局面。

清初,康熙帝南巡江南,深慕江南园林风物之美,归来后即聘江南文士叶洮和江南造园家张然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首次把江南园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同时也把文人趣味渗入宫廷造园艺术,为后者注入新鲜血液,在园林的皇家气氛中平添了几分雅意清新的韵致。当时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如避暑山庄等。

行动对策范文篇2

关键词:中国文人园林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士大夫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名士”,如“竹林七贤”,他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其行动则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处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早期的山水诗文也大量涌现于文坛。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既然成为社会的风尚,为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当时文人的园林其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文人园林的萌芽

隋、唐时期,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就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唐代园林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的发展趋向也是十分明显的,皇亲贵族、世家官僚的园林偏于豪华;而一般文人官僚的则重

在清新雅致。后者似乎较多地受到社会上的称道而居于主导地位,其间的消长变化足以说明文人园林早在唐代即已呈现萌芽状态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辋川别业等,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园文人有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文人官僚开发园林、参与造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这对于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文人园林的发展、成熟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个七百七十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改朝换代、政治经济形势的更迭变化,园林的发展包括文人园林的发展当然也有相应的起伏波折。宏观的说,它呈现为马鞍形的两个阶段,或者说高潮:两宋是第一个高潮,明中叶到清初是第二个高潮。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继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首先,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然而,宋代却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处于隋唐鼎盛之后的衰弱之始。宋王朝从建国之初的澶渊之变历靖康之难,最后南渡江左,偏安于半壁河山,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政策换来暂时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乡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则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终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的困扰中。宋人的诗词中多见于此类感喟之情。这于盛唐文学中常见的杖剑远游,气吞山河的豪情和开辟异域、立功边塞的气概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忧患意识固然能够激发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匡复河山的行动,同时也相反地导致了人们沉溺于享乐、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又成为这种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的生活浮荡、侈糜和病态的繁华。因此,园林的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园林的建筑、观赏花卉和树木的栽培技术、叠石技艺的水平等大为提高,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的保证,也是当时园林艺术水平成熟的标志。第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朝

代都高。科举取士制度更为完善,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并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第四,宋代诗词虽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规划设计的精致则又过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画受到社会上的重视已达到了最高水平,因而达到了绘画与文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确立了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两宋的园林作为成熟前期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总结了上代的成就,开启了后世的先河。到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基本上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明永乐以后才逐渐进入成熟前期园林发展的第二高潮阶段。明中叶以后,元代那种自由放逸、各出心裁的写意画风又呈现灿烂光辉。文人画风靡画坛成独霸之势,并达到了绘画、诗文和书法三者的高度融合。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的比过去更为普遍,园林艺术的创作,相应地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1.由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摹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意为主的趋向。2.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犹如绘画中的题款,意境信息的传达得以直接借助于文学、语言而大大增加信息量。园林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切地融合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一方面是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而促成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商贾由于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请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势必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化的色彩。市井气与书卷气结合的结果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从而出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由于此类园林的大量营造,这种变体风格又必然会成为一股社会力量而影响及于当时的民间造园艺术。这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明末

清初的扬州园林便是文人园林风格与它的变体并行发展的典型局面。

清初,康熙帝南巡江南,深慕江南园林风物之美,归来后即聘江南文士叶洮和江南造园家张然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首次把江南园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同时也把文人趣味渗入宫廷造园艺术,为后者注入新鲜血液,在园林的皇家气氛中平添了几分雅意清新的韵致。当时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如避暑山庄等。

行动对策范文篇3

关键词:中国文人园林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士大夫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名士”,如“竹林七贤”,他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其行动则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处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早期的山水诗文也大量涌现于文坛。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既然成为社会的风尚,为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当时文人的园林其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文人园林的萌芽

隋、唐时期,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就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唐代园林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的发展趋向也是十分明显的,皇亲贵族、世家官僚的园林偏于豪华;而一般文人官僚的则重

在清新雅致。后者似乎较多地受到社会上的称道而居于主导地位,其间的消长变化足以说明文人园林早在唐代即已呈现萌芽状态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辋川别业等,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园文人有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文人官僚开发园林、参与造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这对于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文人园林的发展、成熟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个七百七十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改朝换代、政治经济形势的更迭变化,园林的发展包括文人园林的发展当然也有相应的起伏波折。宏观的说,它呈现为马鞍形的两个阶段,或者说高潮:两宋是第一个高潮,明中叶到清初是第二个高潮。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为突出。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继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首先,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庄园经济几乎绝迹。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然而,宋代却又是一个国势羸弱的朝代,处于隋唐鼎盛之后的衰弱之始。宋王朝从建国之初的澶渊之变历靖康之难,最后南渡江左,偏安于半壁河山,以割地赔款的屈辱政策换来暂时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乡经济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则无论统治阶级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终处于国破家亡的忧患意识的困扰中。宋人的诗词中多见于此类感喟之情。这于盛唐文学中常见的杖剑远游,气吞山河的豪情和开辟异域、立功边塞的气概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社会的忧患意识固然能够激发有志之士的奋发图强、匡复河山的行动,同时也相反地导致了人们沉溺于享乐、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经济发达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状况又成为这种心理普遍滋长的温床,终于形成了宫廷和社会的生活浮荡、侈糜和病态的繁华。因此,园林的大量修建,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较之隋

唐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城乡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园林的建筑、观赏花卉和树木的栽培技术、叠石技艺的水平等大为提高,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术的保证,也是当时园林艺术水平成熟的标志。第三,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高。科举取士制度更为完善,文官执政可说是宋代政治的特色,并成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民间的士流园林更进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园林”的兴起。第四,宋代诗词虽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澜壮阔的气度,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规划设计的精致则又过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画受到社会上的重视已达到了最高水平,因而达到了绘画与文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确立了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对于文人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士流园林兴盛和文人广泛参与园林规划设计,在园林中熔铸诗画意趣比之唐代就更为自觉,同时也开始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两宋的园林作为成熟前期的第一个高潮阶段,总结了上代的成就,开启了后世的先河。到元代,蒙古族政权不到一百年的短暂统治,民族矛盾尖锐,明初战乱甫定,经济有待复苏,造园活动基本上处于迟滞的低潮状态。明永乐以后才逐渐进入成熟前期园林发展的第二高潮阶段。明中叶以后,元代那种自由放逸、各出心裁的写意画风又呈现灿烂光辉。文人画风靡画坛成独霸之势,并达到了绘画、诗文和书法三者的高度融合。文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的比过去更为普遍,园林艺术的创作,相应地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1.由以往的全景山水缩移摹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意为主的趋向。2.景题、匾额、对联在园林中普遍使用犹如绘画中的题款,意境信息的传达得以直接借助于文学、语言而大大增加信息量。园林意境的蕴藉更为深远,园林艺术比以往更密切地融合诗文、绘画趣味从而赋予园林本身以更浓郁的诗情画意。一方面是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而促成文人园林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商贾由于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请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势必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化的色彩。市井气与书卷气结合的结果冲淡了市民园林的流俗性质,从而出现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由于此类园林的大量营造,这种变体风格又必然会成为一股社会力量而影响及于当时的民间造园艺术。这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明末

清初的扬州园林便是文人园林风格与它的变体并行发展的典型局面。

清初,康熙帝南巡江南,深慕江南园林风物之美,归来后即聘江南文士叶洮和江南造园家张然参与畅春园的规划设计,首次把江南园林民间造园技艺引进宫廷,同时也把文人趣味渗入宫廷造园艺术,为后者注入新鲜血液,在园林的皇家气氛中平添了几分雅意清新的韵致。当时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如避暑山庄等。

行动对策范文篇4

关键词: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困境;对策

1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1.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预算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开展的一定时期内的系统性经营活动的模拟,它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管理体系、编制预算、配置资源、过程控制、分析改善、绩效考核等,促使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及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预算管理嵌入到企业各领域、层次和环节中,贯穿于企业价值的每个经营活动,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1.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重要性。(1)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产品是管理服务,不需要复杂的产品设计及销售环节,相对生产企业在环节方面相对简单,但也有其自身复杂的特点:第一,人力成本管控要求高。物业管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物业管理运营中涉及的专业业务包括工程方面、安全方面、清洁方面、绿化方面、品质管理方面、客服服务等,覆盖面广,进而造成人力成本管控要求高;第二,物资采购品种多。物业管理虽不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但是由于业务类型复杂,使得物资采购品种多样、零星杂碎;第三,项目经营模式多样。多数物业管理企业管理项目多,地域分布分散,各管理项目业态不同、客户群体不同,物业经营模式也不同。基于以上自身特点,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从体系建立、模板设计到执行分析、绩效考核等方面,具体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复杂的。(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物业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因此物业管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是相对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资源价格日益上涨,物业管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在这种背景下,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是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企业的资金流、实物流、业务流、信息流、人力流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体;促进物业管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避免盲目发展;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服务。

2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战略目标、行动计划与预算不匹配。编制的预算与未来经营活动是脱节的。一方面,企业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不匹配。企业战略目标前瞻性不够或下达力度不够,造成行动计划频繁调整,或行动计划制定人找不到计划制。定依据而盲目制定计划;另一方面,行动计划与预算不匹配。预算没有与经营业务紧密关联,导致预算编制远离实际,进而产生许多超预算或预算外事项。2.2只注重编制,不注重实施与控制企业耗时费力编完预算后,置之高阁,没有建立有效地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或者企业虽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包含预算分析和反馈环节,但因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脱节,预算科目和财务核算科目口径不一致,无法取得同口径比对数据,全面预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2.3缺乏有效地考评激励机制。企业预算执行偏差率很大,没有完成预算,或超额完成预算,并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或者企业虽设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案,但预算颗粒度较粗,没有把部门的业绩指标、个人收入和预算达成率挂钩,激励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或者企业虽设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但未按照执行结果进行奖惩。以上现象大大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4管理手段落后。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预算编制、复核、审查、过程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主要靠人工完成,数据量大、工作强度高,员工耗费的精力太大,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会受一定的影响,同时数据关联度不够,历史数据抓取困难,因此工作效率低下,协同能力差。

3完善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3.1企业战略目标、行动计划与预算相匹配是预算管理的前提。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战略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制的预算才具有指导性。(1)企业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匹配。企业高层应将企业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明确每个管理项目在企业发展中的定位及下一年经营目标;各管理中层应带领全体成员,根据企业高层下达的战略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战略目标自上而下,行动计划自下而上,通过多次沟通协调达到目标与计划的匹配。例如企业如果追求差异化战略,那它必须有提升品质的行动计划;如果追求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它必须有降低成本的行动计划。(2)行动计划与预算匹配。企业预算编制应以各管理部门的年度经营计划为基准,各预算编制部门应根据行动计划研究多种行动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配置合适的资源;企业应将计划分解到各个层次,每个月份,定时定人定格式,明确的时间进度表,明确的责任划分,明确的科目定义等。例如:外地培训,必须明确出差人、出差时间、出差地点、参加培训的内容,培训差旅费是计入培训费还是计入差旅费要作定义等。3.2实施与控制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预算的价值并不仅在于它的计划职能,还在于它能帮助管理者进行控制。严密的过程控制举措是预算顺利执行和企业快速反应的重要保障。(1)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建立联系。财务部应设置详细的预算明细级科目,设计科目设置规则,确保各项经济业务与预算科目一一对应。同时做好预算编制培训工作,科目设置规则每个员工人手一份,确保每个预算编制人员清楚每个科目对应的经营活动内容、填写规则方法等;同时为了方便抓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数据,财务部应根据预算明细级科目更新财务核算明细级科目,使两者口径一致。(2)健全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全面预算应被看成是一个控制工具,预算的数字不仅是事前的计划,同时也是事中和事后进行控制和纠正的基础。预算支出管控。预算内审批事项应执行正常的流程控制,由预算执行审批相关人员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进行逐级审批控制,审批的重点是采购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预算外或超预算审批事项应执行额外的审批流程,由归口职能部门负责落实和核查支出的必要性,报企业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审批的重点是支出的必要性及最低支出金额,预算外或超预算审批事项应严格控制防范风险。预算收入管控。物业管理企业的当期物业费收入的催收,应严格按合同约定执行,以确保当期物业费收缴率及物业费收入按时间节点完成预算指标;对于历史欠费,物业管理企业应依据企业清欠催缴制度开展清欠工作,针对业主欠费时间长短及金额大小不同,采取不同的催缴方式。清欠时物业管理企业应注意催收证据的收集及主张权利的时间限制等。(3)预算管控预警。为了确保预算目标的达成,物业管理企业应将指标管理提前到进度管理环节,建立预算管控预警系统,对不利偏差进行事前控制和预防。在执行过程中,通过编制季度滚动预算的方式,在月份内按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微调,全年指标不动,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运营情况,提前考虑应对措施,在后期业务中进行弥补,或减少不利偏差,选择替代方案,确保目标达成。例如:当物业收入或利润因客观原因预计达不到预算目标时,可提前考虑提供物业特约服务(家政服务、生活服务等)来增加收入。(4)预算分析与差异改善。财务部应定期将预算与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发现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各业务部门应对不利差异产生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或方案;财务部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及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改善措施或方案,编制预算管理报表及预算分析报告上报企业管理层;企业管理层核准后,财务部应负责跟进改善措施或方案的执行情况。3.3考评激励是预算管理的灵魂。物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成本占比在70%以上,因此人员绩效考评激励更有实际意义。(1)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企业应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指标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绩效考评目标应当具有针对性,每个人要明确,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全体员工目标一致;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过程及结果应有完整的记录。通过考核和评比,及时指出职工的不足及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从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增长,必须有创新。物业管理企业应积极营造人人可创新的环境,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激发全员的斗志,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的生命共同体。创新奖励措施必须事先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兑现奖励的流程简单具体,奖励的原则是范围广、频率高、尺度松。除了金钱奖励之外,还应该有表扬、提升职位等多种形式。3.4信息系统是预算管理的保障。全面预算从编制、动态管理、执行到考核和监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企业要想准确、高效的实施全面预算,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化和数据化的今天,借助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人工效率低、协同差等问题全部解决。同时数据处理、挖掘能力配上数据建模能力,趋势分析会越来越精准,实时预警机制会发挥越来越强作用。

4结语

物业管理企业应当明确战略目标,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健全预算实施与控制机制,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激发全员斗志,关注利益创造,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同时物业管理企业应将预算编制与财务核算建立联系,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兴华.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和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18(02).

[2]秦红桂.浅析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11).

行动对策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切实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法制秩序,进一步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取得成效,市安委会成立“安全生产执法行动”领导小组。

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安监局局长*

成员:市安委会成员单位分管领导

下设办公室和14个执法行动专项指导组,具体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全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办公室主任由市安监局张加华局长兼任,14个专项行动指导组负责人由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担任。

14个执法行动专项指导组:

1、道路交通指导组:由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2、建筑施工指导组:由市建管局组织实施

3、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指导组:由市安监局组织实施

4、非煤矿山、船舶钢构指导组:由市安监局组织实施

5、内河水上交通和道路客货运输指导组:由市交通局组织实施

6、消防指导组:由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组织实施

7、渔业船舶指导组:由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

8、特种设备指导组:由南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实施

9、国土资源指导组: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

10、电力指导组:由市发改委组织实施

11、水利指导组:由市水利局组织实施

12、农业机械指导组:由市农机局组织实施

13、工商管理指导组:由南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组织实施

14、液化石油气管理指导组:由市建设局组织实施

三、主要任务

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要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非煤矿山、道路客货运输、船舶钢构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对以下行为坚决打击或查处:

(一)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二)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小化工、砖瓦厂应关未关或关闭计划不落实的;

(三)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四)瞒报事故的;

(五)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六)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七)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八)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四、行动步骤

全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贯穿于“安全生产年”活动之中,与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推进。同时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规律,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计划准备阶段(5月初)

1、制定方案。各镇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和本方案的要求,结合2008年“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并于5月中旬前报市安委会办公室。

2、宣传发动。通过各种载体,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宣传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目的、要求和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各镇区、各部门和人民群众参与并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查找问题。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将整改计划和措施融入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开展动员教育,切实提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能力和水平。

(二)排查整治阶段(5月至8月)

1、全面排查。由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逐一登记,建档立案,逐级上报。

2、依法打击。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边查边打击,从严从快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法问题,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3、加强指导。各专项指导组对本行业(领域)内的执法行动及时实施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在执法行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执法行动专项指导组办公室要及时收集和掌握执法行动进展情况,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切实形成打击合力。

4、社会监督。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动员和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三)督促检查阶段(9月)

1、阶段总结。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在检查行业(领域)开展执法行动情况的基础上,对前阶段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行认真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密切结合起来,对影响本地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治本之策。工作总结和对策措施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2、检查督促。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领导小组组成督查组,对各镇区、各有关部门执法行动开展情况实施全面检查,并在各镇区、各部门和单位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搞好全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阶段性工作总结,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对策措施,上报南通市安委办。

3、突出重点。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国庆期间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和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不发生因非法违法生产等行为引发的重大事故。

(四)巩固提高阶段(10月至12月)

1、完善措施。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在巩固前阶段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查处和打击治理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非法生产、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

2、健全机制。市各有关部门针对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政府监管监察以及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

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总结于11月中旬前报市安委会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打击非法违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执法行动专项指导组组织实施。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地、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要建立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的工作机构,搞好组织协调,要明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督促相关部门从实际出发,针对本行业领域存在的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和治理,并加强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二)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全面深入开展排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理。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坚决关闭。对于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进行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企业,要在媒体上公布,并在安全生产许可、安全资格证书等证照发放,以及项目审批、信贷等方面予以制裁和限制。

(三)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要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决查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要落实事故查处结案报备制度、重特大事故约谈制度、现场会制度和通报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四)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社会监督。各镇区、各有关部门都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方便群众投诉。对于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要搞好新闻舆论宣传,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也要及时曝光一批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促进企业增强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举报电话:86549500。

(五)坚持统筹兼顾,确保相互促进。要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年”的其他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使“三项行动”相互促进、协调推进;通过深入开展执法行动,为加强“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提供动力,通过加强“三项建设”,为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奠定坚实基础。

行动对策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原则,按照两个《通知》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世博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主要任务

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突出抓好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燃气、地下空间、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民爆物品、船舶、冶金、有色以及各区县、市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确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执法,着重打击或查处以下行为: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

3.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4.瞒报事故的;

5.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6.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7.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8.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职责分工

本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由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区县安委会办公室指导协调。市级层面重点行业(领域)的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道路交通: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市交通港口局

水上交通:**海事局、市交通港口局

铁路交通:**铁路局

民用航空:民航华东管理局

危险化学品、船舶、冶金、有色:市安全监管局

建筑施工:市建设交通委、市安全监管局

燃气:市建设交通委

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市消防局、市安全监管局

特种设备:市质量技监局

地下空间:市民防办

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市农委

民爆物品:市经济信息化委

市规划国土、工商、文广影视、卫生、教育、旅游、水务、环保、国资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行动。

三、工作步骤

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要贯穿各区县、市有关部门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与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推进。同时,结合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进一步细化方案,开展自查自纠(5月15日前)

1.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两个《通知》和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年“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完善措施。

2.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执法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搞好自查自纠,针对安全生产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推进执法行动(5月至9月)

1.由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辖区范围和本行业(领域)的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建档立案,逐级上报。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边查边打击,从严从快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法问题,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2.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密切结合起来,对影响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的对策措施,制定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治本之策。

3.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9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国庆**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三)深化执法行动,巩固扩大成果(10月至12月)

1.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的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治理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以及非法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2.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总结,针对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政府监管监察以及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

四、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各区县政府要建立主管领导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经济信息化、行政监察、公安、建设、工商、质量技监、民防、消防、规划、文广影视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强化联合执法。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针对本行业(领域)存在的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和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在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违章搭建的建筑、非法设立的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燃气、地下空间、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民爆物品、船舶、冶金、有色等重点行业(领域)、近年来事故多发的行业(领域)开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理。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关闭、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对于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力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责任追究,坚决惩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以及失职渎职行为,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意义和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进行举报。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总结宣传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也要及时曝光一批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形成强大舆论声势,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创造良好氛围。

(四)统筹兼顾,加强检查。要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使“三项行动”相互促进、协调推进;统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等“三项建设”,为扎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年”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是一项关系安全生产全局的重要工作,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健康深入进行。要在“五一”、汛期、“十一”、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组织开展检查,确保执法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认真研究,及时总结。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进展情况,明确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的部门,及时上报、反馈有关信息。要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注意分析把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着力从法制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促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9月底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全国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安委会办公室将结合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专项督查前,对各区县、市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情况进行检查。

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按照以下时间节点,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

1.4月底前,报送本区县、本部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实施方案;

2.每月月底前,报送本区县、本部门当月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开展情况和执法统计表;

行动对策范文篇7

【关键词】行动研究;翻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Abstract:Actionresearchisakindsystematicretrospectiveprobingactivity.Inthispaper,aseriesof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aimingatthepoorperformanceofEnglishtranslationbycollegestudents,aretrospectionontheinadequateeffectoftheactionresearchhasbeendoneandthedirectionforfutureeffortshasbeenpointedout.

Keywords:actionresearch;translationability;CollegeEnglishTeaching

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必须“培养学生听、说、写、译的能力”。而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能力培养重要性的问题,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已著文指出[1,2]。新四级考试题型的改革也增添了翻译题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对学完大学英语教材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翻译能力不容乐观。笔者所教班级的翻译能力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一学期学生翻译的平均分只有6.019分(总分为15)。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学生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终于从近年来非常受到重视的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教学模式中得到了启发。

一、教学行动研究的原理与过程

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3]。它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直接参与和开展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分析、反思等环节。McNiff(1988)将这种教学行动研究分为五个具体的步骤:第一、发现教学中的一个问题;第二、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第三、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第四、调查并收集数据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第五、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确定教学问题,以便进行下一轮研究[4]。其实行动研究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再一次兴起之后,开始应用于教学理论中。我们注意到尽管目前翻译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而学生的翻译能力也亟待提高,但未见将行动研究运用于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上的文献发表。

二、大学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并明确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翻译水平非常低,在学完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之后的期末考试汉译英中(试题由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题库中抽调出来),学生的翻译题成绩平均分只有6.019分,及格率仅有16.7%,是所有题型中最差的一项。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翻译能力相差甚远。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了导致学生翻译能力差的大致假设:1、学生在学习中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而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2、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3、教师上课偏重语法词汇的讲解,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4、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翻译练习;5、课外翻译练习太少。为了验证以上假设并查明学生翻译能力差的真正原因,笔者于第二学期开学初对所教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药学院药事管理2005和人力资源2005班的同学,共131人,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15份。通过数据分析表明(文中所有数据由SPSS13.0处理),学生翻译能力存在问题并非是认为翻译不重要,问卷显示89.5%的同学认为翻译比较重要,但我们发现关于在课堂上认为能掌握一定翻译技能的同学却只占49.9%,能进行课外翻译练习的同学也只占28.7%。由此可见,造成翻译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学生翻译技巧的贫乏,第二、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翻译技能的指导,第三、学生翻译练习太少。

(二)对策及行动研究计划

基于以上翻译能力的问题,笔者采取了如下对策:

第一、加强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可对翻译却无从下手,主要是不了解中英文语言结构的差异,缺乏翻译技巧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第二、进行适当的翻译练习。翻译是一种实践,而技巧只有在课堂内外付诸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大量的翻译练习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第三、推荐课外书目并进行课外翻译指导。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且目前大学英语并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程,因此必须让学生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翻译练习。

在制定对策之后,笔者依此制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就翻译练习和翻译技巧的讲解方面,从实验学期的第二周开始,每次精读课上对语言点的讲解时,先出示汉语例句,再对其进行翻译。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翻译的练习,还可以适当地就出现的翻译问题进行相关的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同时每周给学生留下适当的翻译练习,要求学生独立自觉地完成,老师将抽改部分作业,并在下次课上就易犯的错误进行讲解,其他学生的作业则分配给各个小组进行批改和讨论。在第五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同时从第四周开始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班上同学分成16组,除了批改和讨论翻译作业之外,每组同学分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资料,将其翻译成英文,或翻译成中文,并可画上插图,形式自由多样。期间老师将对各组进行指导。在第8周各组交换作品,并提出修改意见。第9周各组修改自己的作品。第10周各组上交自己的作品,学生和老师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作品作为ClassTranslation的成果。从11周开始以同样的安排开始进行第二轮ClassTranslation活动。研究结束时,即第18周再次对学生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集反馈,此次收回有效问卷共122份。

三、行动研究后的反思

1.学生学习效果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翻译成绩明显提高(见表1),此次考试学生平均从先前的6.019分提到了9.373分,及格率也提到了67.9%。考试试卷依旧是从题库抽出,改卷也仍然采取流水作业,且教师不改自己所教班级。表1翻译成绩比较(略)

我们再从开学初和第18周对学生进行的同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也可以看出,此次行动研究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在12个问题中,差异有显著性的问题共有8个(见表2)。表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略)

(1)翻译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方面

翻译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往往让学生对翻译无从下手,即使勉强译出,也是让人看不懂的怪怪的单词堆砌,因为“过于直译”和“死译”正是缺乏翻译方法和技巧所导致的[5]。由此可见方法和技巧的把握对提高翻译能力非常重要。从问卷调查中“认为在课堂上掌握了一定翻译技巧”的平均分由2.74增长到3.48中可看出,在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指导上,笔者在课堂上采取先出示汉语句子,再对其进行翻译,并以此渗透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讲解的方法有一定的成效。而这种教学方法也与张美平在其论文中指出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减少讲解知识点的时间,腾出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6]的主张是相一致的。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学生喜欢这种讲解语言点的方式,在访谈中学生说:“这种方法很好,一方面可以帮助记住文章中语言点,以前印象就没那么深刻;另一方面又可以知道怎么做翻译。”,“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到中文和英文有这么大的差别。”在关于是否喜欢“多点语言点传授”方面,第二次问卷学生明显意识到我们的精读课堂除了学习语言点之外,还应多一些技巧的训练。研究结束时的问卷调查显示(见表2),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在翻译时逐渐学会开始考虑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开始进行词汇转性的思考及面对长句翻译也有了一定的对策。

但通过访谈学生,笔者发现尽管学生对翻译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但基础较差的学生认为这些技巧对他们作用不大,因为词汇量是他们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翻译确实是包含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综合能力,需要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由于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够,即使掌握了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并不显著。

(2)翻译练习方面

翻译是一种实践,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付诸于实践,翻译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在精读课堂上,先出示汉语再一起翻译成英语的做法让大部分同学得到了翻译练习的机会,但由于一起上课的学生过多,再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无法督促所有的学生均能思考、练习。因此适当的课外翻译练习自然必不可少。为了更好地做好课外练习,我们把全班分成16个小组,一方面可以一起批改和讨论其他组员的翻译错误;另外我们也在第四周开始了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

在实施计划时,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课外练习的检查和监督。由于活动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的投入很不均衡。很多小组的任务都是由个别或者几个学生单独完成。我们从问卷调查中也能看出,学生在课外的翻译练习很少。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有些同学认为“课堂上的例句难度太大,给予思考的时间也太少,只有一小部分基础好的同学能够翻译出来”。也有同学提出:“希望多举一些与实际、与我们专业更紧密相关的句子。”关于课外的ClassTranslation的活动,很多同学认为“时间不够”,“专业课太忙,选修课也多,加上还有学生社团活动等”。而且这又不是考试,不少同学都是随便对付一下。而对作业的批改和讨论,很多同学认为“讨论根本没法开展”,因为这么多人很难聚在一起,只能是各人分到作业独自帮看一下,也有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儿。

当然由于每次课还是留下了课外练习,而且组织了课外翻译活动,学生在课外对翻译练习的投入还是有所增加。通过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关于“做课外练习”这一项选择“1从不”“2偶尔”的人明显从71.3%减少到29.6%。这说明课外练习的指导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教师自身收获

教学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施计划时增加了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解决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给我们带来自我的肯定。正如陈向明所说:“参与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在教学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7]。通过此次行动研究,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与实际紧密结合,要尽可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通过访谈学生提出希望能多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句”,体现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应尽可能与其专业相结合的需求。这一做法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的医学和环保专业等早已存在[8]。这就对我们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药学院的英语教师必须对医药英语有所涉及。

第二、进行教学行动研究时,活动应尽可能有趣多样。比如此次在课外练习这一方面活动就过于单一,导致一些对此活动无兴趣的同学便放弃了练习的机会。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对简单电影对话的翻译、或现场翻译学生发言等的活动。

第三、行动研究的手段要尽可能丰富。此次研究,笔者使用了问卷、教学日志、访谈、观察、分析试卷等多种手段。虽然在数据整理方面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大量信息的收集,使我们对学生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各个侧面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活动研究的计划设计要合理、实事求是。活动计划的设计是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划方案必须为解决问题而置,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

通过此次行动研究,可以说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且还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和交流。教师的这种能够不断了解教学效果并进行改正的教学态度也给学生留下了积极的影响。

基金项目:2006年广东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蔡基刚.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中国翻译,2003,(1).

[2]文军.论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4]McNiff,J.ActionResearch:PrinciplesandPractice[M].MacmillanEducation,1988.6-7.

[5]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2,(6):52-52.

[6]张美平.翻译技能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2005,(2):32-35.

行动对策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安全发展原则,按照两个《通知》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世博会的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二、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主要任务

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突出抓好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燃气、地下空间、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民爆物品、船舶、冶金、有色以及各区县、市有关部门结合实际确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执法,着重打击或查处以下行为: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生产、经营、建设的;

2.关闭取缔后又擅自生产、经营、建设的;

3.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4.瞒报事故的;

5.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6.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7.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8.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二)职责分工

本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由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市、区县安委会办公室指导协调。市级层面重点行业(领域)的主要职责分工如下:

道路交通: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市交通港口局

水上交通:*海事局、市交通港口局

铁路交通:*铁路局

民用航空:民航华东管理局

危险化学品、船舶、冶金、有色:市安全监管局

建筑施工:市建设交通委、市安全监管局

燃气:市建设交通委

消防、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市消防局、市安全监管局

特种设备:市质量技监局

地下空间:市民防办

渔业船舶、农业机械:市农委

民爆物品:市经济信息化委

市规划国土、工商、文广影视、卫生、教育、旅游、水务、环保、国资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组织或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执法行动。

三、工作步骤

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要贯穿各区县、市有关部门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与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推进。同时,结合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进一步细化方案,开展自查自纠(5月15日前)

1.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两个《通知》和本方案的要求,结合20*年“隐患治理年”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方案,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完善措施。

2.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执法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搞好自查自纠,针对安全生产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督促检查,全面推进执法行动(5月至9月)

1.由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对辖区范围和本行业(领域)的企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要逐一登记,建档立案,逐级上报。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边查边打击,从严从快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法问题,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2.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同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密切结合起来,对影响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的对策措施,制定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治本之策。

3.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9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国庆6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三)深化执法行动,巩固扩大成果(10月至12月)

1.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的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治理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以及非法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违规行为。

2.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总结,针对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政府监管监察以及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健全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

四、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本区县、本行业(领域)工作重点、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各区县政府要建立主管领导负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监管、经济信息化、行政监察、公安、建设、工商、质量技监、民防、消防、规划、文广影视等部门的配合协作,强化联合执法。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针对本行业(领域)存在的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和治理,确保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严格执法。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全面部署、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在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违章搭建的建筑、非法设立的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烟花爆竹、燃气、地下空间、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民爆物品、船舶、冶金、有色等重点行业(领域)、近年来事故多发的行业(领域)开展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执法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理。该停产整顿的,坚决停产整顿;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关闭、取缔的,坚决关闭、取缔。对于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要加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力度。坚持“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处各种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责任追究,坚决惩处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以及失职渎职行为,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意义和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进行举报。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总结宣传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也要及时曝光一批非法违法生产企业,形成强大舆论声势,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创造良好氛围。

(四)统筹兼顾,加强检查。要把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其他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使“三项行动”相互促进、协调推进;统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与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等“三项建设”,为扎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年”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是一项关系安全生产全局的重要工作,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健康深入进行。要在“*”、汛期、“*”、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和关键节点组织开展检查,确保执法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认真研究,及时总结。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进展情况,明确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的部门,及时上报、反馈有关信息。要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注意分析把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规律,着力从法制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促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9月底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全国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市安委会办公室将结合上半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专项督查前,对各区县、市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情况进行检查。

各区县政府、市有关部门按照以下时间节点,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报送相关材料:

1.4月底前,报送本区县、本部门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实施方案;

2.每月月底前,报送本区县、本部门当月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开展情况和执法统计表;

行动对策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加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和维护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促进全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任务

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要在重要区域、地段坚决打击或查处以下行为:

一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二虚报事故的;

三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整治的;

四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五拒不执行安全监察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

六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三、行动步骤

一计划准备阶段5月底以前。结合本单位科室安全生产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动员教育,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提高开展安全生产执法行动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动员和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设立举报箱、电子信箱和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

二排查整治阶段6-8月。组织对本单位科室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进行认真清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梳理登记,建档立案,切实做到边查边纠、边查边改、边查边打击,从严从快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法问题。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

三督促检查阶段9-10月。各单位科室要对前一阶段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行认真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影响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制定遏制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治本之策,工作总结和对策措施于9月中旬前报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结合国庆期间组织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和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确保不发生因非法违法生产等行为引发的死亡事故。

四巩固提高阶段11-12月。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在巩固前一阶段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查处和打击治理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科室要结合本部门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二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单位科室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行为,要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着力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三加大查处力度,严肃责任追究。要严格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坚决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严格落实事故查处结案报备制度、事故约谈制度、事故现场会制度和事故通报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四加强舆论引导,强化社会监督。各单位科室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方便群众投诉。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也要及时曝光一批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促进安全生产法制意识的增强。

行动对策范文篇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有效指导和促进当前工作,更好地推动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二、课题申报

1、申报范围:各申报单位可重点参考《*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围绕本单位、本系统和本行业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实际开展研究,也可大胆创新,提供更广范围、更高质量的原创性研究课题。

2、申报步骤:各申报单位要按照团省委下发开展课题研究申报的通知,于*年2月15日前填报《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见附件2),申报全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年度立项课题;团省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全省申请立项的课题进行评审,并于2月底之前将课题立项通知下发给各申报单位;各申报单位于6月底前将课题研究成果上报团省委参加评审。优秀成果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分别颁发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课题研究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全省各级团干部,关心共青团工作、对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有研究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可为课题研究负责人,进行研究课题申报。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共青团组织应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

2、要充分发动基层,注重吸收理论界、社科界从事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参与课题研究。各课题研究组在组织研究过程中要力求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真正使理论研究成果有针对性、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3、各申报单位申报的《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申请书》均一式两份,同时将申请书电子文档通过邮件发送到团省委宣传部邮箱(邮箱地址:)。申报工作咨询联络:团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办公室:

四、*年度安徽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重点范围

1、农村青年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相适应的共青团的工作方式研究

3、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4、青少年媒体素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文化建设研究

6、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策略研究

7、青年创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8、共青团组织青少年参与生态安徽建设的策略研究

9、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10、高职院校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11、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及对策研究

12、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13、青年统战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4、青年外事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5、村级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6、中小企业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7、高校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8、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乡镇团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1、城市社区团建现状及对策研究

22、团员意识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

23、违法犯罪青少年教育挽救对策研究

24、流动团员管理状况及对策研究

25、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6、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监测机制研究

27、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应对机制研究

28、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9、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30、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31、中学共青团工作项目体系建设研究

32、市场经济背景下“青年中心”建设研究

33、外出务工青年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34、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35、共青团与青年NGO组织合作模式研究

36、安徽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37、安徽青年运动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