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教育十篇

时间:2023-03-14 00:59:11

基础医学教育

基础医学教育篇1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SWOT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

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法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

中医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创建节约型医学实验室的有效途径探讨

内分泌代谢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提高八年制实习生外科临床实践能力的体会

提高军队医院创伤急救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医学院校留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全英文教学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初探

医学英语用词分析及教学启示

网络资源辅助生物化学双语课堂教学的思考

妇产科学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药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网络模拟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学视频制作法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

通过早期科研训练培养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

指导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的探讨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艺术

临床医学本科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框架介绍法在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几种不同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基于TBL方法的局部解剖学教改方案

加强病理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学科联系的探索

病理生理学课堂授课质量问卷调查分析

医学生物化学绪论教学的探讨

辩证思维法在生物化学糖代谢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探讨

PBL教学法在卫生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卫生毒理学试题库建设的探索

综合性大学人体健康与疾病公选课教学初探

药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成果

运用兴趣性语言提高医学生记忆能力的体会

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浅析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提高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PBL教学法在机能学实验课中的应用与评价

医学生探索性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骨髓象检查课堂设计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输血方向专业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CBL与PBL教学模式在肿瘤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索

五步课堂三步课后教学在无菌技术操作中的应用

职业病误诊误治防范对策选修课的教学法研究

留学生组织学全英实验教学的体会

中医院校境外班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误区、困境与对策

医学留学生普外科学教学初探

医学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网络教学在神经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显微互动系统对病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思考

加强病理生理学素材库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基础医学教育篇2

2.激发成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学习兴趣的体会徐维祯,王燕,李迪,谷鸿喜

3.提高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质量的体会秦娣,卢春,QINDi,LUChun

4.生理学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叶红伟,李正红,关宿东,高琴

5.改革医学影像学专业病理学教学的设想与尝试张琼,甘怀勇,刘德纯

6.导入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李明凯,罗晓星

7.CBS与LBL在解剖学教学中的结合应用探索潘学兵,涂腊根,林小珊,叶坤棠,钟翠芬

8.如何保持解剖学授课激情的探讨冯宇鹏,张富兴,李辉,李云庆

9.点面式和PBL教学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韩彦龙,孙凯,卜晓波,宋洁,王春涛,邓代千

10.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衔接探讨傅奕,周晓霞,朱网娣,FUYi,ZHOUXiao-xia,ZHUWang-di

11.八年制学员卫生毒理学教学体会陈宏莉,柏桦,张伟,王钊,彭洁,海春旭

12.问题教学法在自由基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秦绪军,柏桦,刘瑞,王钊,彭洁,海春旭

13.积极开展航空疾病教学,丰富军事医学教学内容罗勇军,周其全

14.集体备课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中的作用张海锋,李嘉,冯娜,刘文冲,迟素敏,周京军,王跃民,裴建明

15.精品课程建设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及体会郑敏化,张瑞,冯蕾,秦鸿雁,韩骅

16.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陈志瑾,丛延广,胡晓梅,黎庶,朱军民,熊坤,饶贤才

17.医学细胞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何志颖,訾晓渊,朱海英,谢东甫,苏娟,胡以平

18.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王晓霞,解军,张悦红,程牛亮

19.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体会付晓红,彭家和,何凤田

20.探究式学习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初探金凤,徐尚福,邓江,李利生,高杨,陆远富,聂晶,杨丹莉

21.临床免疫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郭术俊,钱中清,马华

22.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危晓莉,林海燕,姚根有,WEIXiao-li,LINHai-yan,YAOGen-you

23.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探讨张海元,夏鹏,何小兵,班静

24.诊断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与思考范爱华

25.七年制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实践与思考杨宇,孙欣,吴江

26.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徐鉷,闫小龙,李小飞,汪健

27.肿瘤学临床教学的探索李多杰,李红伟,彭开桂,沈学明,江浩

28.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思考包杰,曾方银,张鹏,熊石龙,郑磊,王前

29.病例分析试题的改革与探索邓宏军,,罗志刚,汤永红,宁文锋

30.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双语实验教学探索与思考陈金铃,朱丹丹,秦永伟,段义农

31.医学留学生病理学教学初探龚晓萌

32.生物化学专业英语教育初探郑君芳,李硕,贺俊崎,ZHENGJun-fang,LIShuo,HEJun-qi

33.病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甘怀勇,张琼,刘德纯

34.我校人体解剖学教师的职称学历及学缘初探熊克仁,侯良芹

35.青年教员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罗教华,舒为群,陈济安,邱志群,曾惠,黄玉晶

36.医学教育后期回归基础的研究探索王秀国,潘模英,朱志红,WANGXiu-guo,PANMo-ying,ZHUZhi-hong

1.病例导入法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王雪梅,方强,夏惠,WANGXue-mei,FANGQiang,XIAHui

2.将科研融入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马长艳,刘丽,MAChang-yan,LIULi

3.组织学与胚胎学双向互动式整体思辨教学改革分析袁新初,周乾毅,张伟,程桂荣,袁世锦

4.护理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体会许朝进,张军明,雷亚宁

5.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王爽,赵亮,周军,丁彦青

6.以系统科研培训为体系,开展生理学第二课堂活动夏建霞,易维京,熊加祥,胡志安

7.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生理学教学模式白晓洁

8.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包金风,马行,邢淑华,BAOJin-feng,MAXing,XINGShu-hua

9.八年制医学生医学统计学PBL教学法的实践张彦琦,王文昌,刘岭,伍亚舟,易东

10.山西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分析研究汤艳,陈培刚,秦小兵,闫慧锋

11.学导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翟爱霞,李玉军,付英梅,考文萍,钟照华,张凤民

12.药理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任平,蔡飞,欧阳昌汉,闵清,吴基良

13.改革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田元新,谢宝平,刘利红,张勇

14.医用有机化学分子模型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张建,孙体健

15.武汉大学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建设的探讨与实践李湘东,唐志佼,孙理华,LIXiang-dong,TANGZhi-jiao,SUNLi-hua

16.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探讨杨艺,隋建峰

17.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徐莉春,贺珍,许爱芹,张美荣,邵继红,覃朝晖

18.病理学研究生临床病理技能培养的探索和体会史永华,顾霞,SHIYong-hua,GUXia

19.提高进修生肾脏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实践和体会黄云剑,赵景宏,聂凌,卫静,张璟

20.牙体牙髓病学实训课教学模式优化与实践林媛,余擎,邝容,吕海鹏,孙汉堂,倪龙兴

21.素质教育下的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探讨赵彬

22.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实习医师带教中的应用司文,王文杰,王铁军,牛国盛,江坤,吴瑞岳

23.医学寄生虫学的过渡-浸没式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彭鸿娟,杜华,王春梅,陈晓光

24.病理学全英文教学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刘凯珊,LIUKai-shan

25.对南亚留学生生物化学全英语实验教学的探索周静华

26.南亚医学留学生卫生学教学探索吴冬梅,倪春辉,张绮,张正东

27.研究生单克隆抗体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丁天兵,扈国栋

28.药用植物学双语教学初探晁志,梁镇标,宋建武,张宏伟,刘传明,陈兴兴,马骥

29.基础医学双语教学分级模式的构建向丽,王光西,叶迎春,XIANGLi,WANGGuang-xi,YEYing-chun

30.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高彩荣,郭相杰,孙俊红

31.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体会陈卫强,黄亚渝,梁蓉,丁杰,欧阳海峰,郭长存,刘娜,程何祥

32.实验诊断学数码互动虚拟教室系统的建立洪俊,李艳,HONGJun,LIYan

33.多媒体教学在临床检验脱落细胞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苗小艳,贾莉

34.临床医生课件制作体会王江,耿召华,李楠,高峰,祝善俊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焦炳华,冯伟华,黄才国,缪明永,王梁华,黄平,钱峥,何军,许金廉

2.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相结合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赵芳芳,刘勇,刘婷婷,闵红林

3.微生物学及免疫基础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张宏方,环诚,张怡敏,李卫中

4.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周书林,高锡银,唐小牛

5.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的探讨柴立辉,刘瑞敏,刘峰涛,白慧玲,马远方

6.建构主义理论在神经科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王曦

7.细胞与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余晓玲,蒋建利,陈志南

8.诊断病理学特色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考与构建杨景,郭乔楠,卞修武

9.在生理学教学中注意大学生的科研素质训练李珍,王烈成,LIZhen,WANGLie-cheng

10.改革生理学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盛慧,倪鑫

11.创建优质课程,促进生理学精品学科发展刘亚莉,周京军,李嘉,迟素敏,裴建明

12.医学生物化学中多元教学模式的实践殷冬梅,沈勤

13.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申强,李建伟,李囡囡

14.医学院校分析化学课程体系重构的设想张莉,张惠静,郝敦玲

15.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辩证思想的应用王莉,王龙,李争卫

16.案例教学法在卫生法学教学中的应用程景民,覃凯,李佳,薛贝

17.公共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初探何崚,黄丽仪,黄树林,HELing,HUANGLi-yi,HUANGShu-lin

18.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兴趣孙海明,张学龙,徐丽丹,陈峰,白静,傅松滨

19.改革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冯蕾,秦鸿雁,郑敏化,张萍,梁亮,魏亚宁,韩骅

20.精选医学细胞与遗传学实验项目,深化教学改革韩彦龙,宋洁,卜晓波

21.提高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张淑苗,毕辉,殷玥,李娟,郭海涛,裴建明

22.牵张反射模型的制作张咏梅,祁友键

23.药物化学实验境内外学生分流教学改革的探索郭嘉亮,孙平华,陈卫民,GUOJia-liang,SUNPing-hua,CHENWei-min

24.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的创新教学探讨汪应灵,晁淑军,刘振岭

25.消化内科医师加强医学分子生物学继续教育探讨刘娜,张鹏,杨艳,张宏博

26.内分泌研究生教学中引入心理学课程的探索吴静,吴良燕

27.以教学评估为契机提高骨科学教学质量于哲,郑联合,周勇,郭照江,范清宇

28.NCCN指南在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吴德华,董忠谊,罗何三,王剑,邹金金,曾钦

基础医学教育篇3

关键词:渗透性德育;基础医学;教学;原则;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1-02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医学人才,就成为了我国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院校与教师应当意识到,若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只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具备良好医德。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关的院校及教师应当将医学教学与德育工作开展相结合,并且着重在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中采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方式,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

一、渗透性德育的概述

渗透性德育是德育工作开展中的一个主要分支,其具体内容与德育教育、教学的主要过程有很大关系。渗透性德育一般指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恰当的德育工作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优秀品德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渗透性德育在开展过程中是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有很强的潜移默化性质。

渗透性德育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结合性强。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结合性强,主要指的是渗透性德育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两者联系比较紧密,渗透性德育不能脱离教学单独开展。

第二,情境丰富。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情境,教师会利用这些情景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领会和理解优秀的道德情感,以此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

第三,隐蔽性明显。渗透性德育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相比,隐蔽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挖掘相关教材内部蕴含的教育性,以此设计渗透性德育的开展策略。渗透性德育的开展,不像传统德育工作,各因素体现比较明显,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挖掘深层次的德育内容。

二、开展渗透性德育的主要原则

1.科学性。教师若想在教学中开展渗透性德育工作,一定要重视科学性原则,由于渗透性德育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因此,只有保证渗透性德育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其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在渗透性德育的开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忽视学科教学任务,更不能将学科教学变为德育教学,导致教学工作出现严重的颠倒、混乱。教师还应注意,在开展神渗透性德育的过程中,要使德育工作的内容紧扣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保证渗透性德育的主要观点清晰、准确。只有保证渗透性德育开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其最终的开展效果。

2.渐进性。渐进性也是渗透性德育的开展原则之一,教师应当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习情况、不同素质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渗透性德育工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情况,还要确保渗透性德育的开展与学生个人的认知规律相符,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渗透性德育。

3.情感性。该原则也是渗透性德育开展的主要原则,教师在渗透性德育工作中应当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融入其中,以此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学生的个人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动。教师只有在渗透性德育工作融入个人的真情实感,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渗透性德育工作中与学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学生也会紧跟教师的德育教学思路,以此保证渗透性德育开展质量。

三、渗透性德育如何与基础医学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对渗透性德育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原则进行了分析与理解之后,就可以将其与基础医学教学相结合。一般来说,两者之间的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渗透。相关教师应对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从中寻找合适的渗透点,以此开展渗透性德育工作。在基础医学的理论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一些重要医学理论的发现背景、具体的研究与发现过程、医学家与科学家当时是如何进行推理分析的以及重要医学理论最终是如何得以完善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针对重要的医学理论介绍其具体的医学实验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教师这样的讲解方式,就可以明白,任何重要医学理论的提出与发展,都不是医学家与科学家凭空虚构的,是需要不断观察、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的。这样,教师以此为渗透点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学生就会具有较强的德育理念,对于渗透性德育的后续开展奠定基础。

某医学院教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除了在理论教学中寻找渗透点开展渗透性德育,还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渗透性德育的教育工作。在实验教学中,该教师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操作,以此树立个人科学、独立、自主的实验态度。在此基础上,该教师还要求学生积极、实事求是地去面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并且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实现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在实验课中感受到了渗透性德育教育的力量,对于实验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自身追求医学真理的动力。

2.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渗透。基础医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大班理论教学与小班实验教学。基础医学的课程教学一般都是由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构成的,这些理论主要来自于医学家的实验。因此,在大班理论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应当将渗透性德育融合进去,多向学生宣传医学家在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团结精神,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等。教师通过对医学家的具体事例进行阐述,可以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爱国情与医学学习相结合。学生会在渗透性德育教育中领悟到,个人的理想是由不同的目标构成的,若想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就需要在当下努力完成个人学业。当下的学习,除了是为自己学习,更是为了国家学习,为发展国家的医疗事业而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医疗事业发展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除了要有爱国情之外,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认识到个人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在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中,学生的分工不同、付出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对于实验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实验操作中,会因为某些问题而与其他人产生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与渗透性德育的开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中,学生会经常与其他同学、教师等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当在渗透性德育的相关内容中加入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渗透性德育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自己在面对问题时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提高个人交际能力,这对于其德育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帮助及现实意义。

3.教学评价方面的渗透。在基础医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评价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把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能使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评价一般可以分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寻找渗透性德育工作开展的基本点。某医学院校教师为了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工作,在教学评价中寻找到了合适的渗透点。该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指导学生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如个人可以承受的压力、学习方面的失败等。在确定好评价指标之后,该教师帮每一个学生找到其具体的失败原因,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解答其心中疑惑。

4.师生关系中的渗透。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教师还应在师生关系中找寻渗透点。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多都会将自己的教师作为榜样,教师提出的观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在师生交往与师生关系中开展渗透性德育教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当具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风范,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使命感,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品德、品质。学生在教师长期的引导与带动下,才会具备较好的道德情操,成为态度端正、作风先进的学习者,这就保证了渗透性德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与教育效果。

结语:

基础医学教育篇4

基础医学不仅理论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实验实训教学是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短腿”和“不足”,已成为制约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利用Internet技术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实训平台十分必要和重要。

1.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主干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护理学等。上述主干课程每门课都有实验实训内容,一般医科大学教学大纲对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都有明确的比例规定。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教学大纲也对实验实训课有明确的规定,实验实训课占相当的比例,因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其毕业生在理论上要达到各医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而且要求其毕业生在实践上也要达到各医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在职在岗医学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如护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她们中有的已经在临床护理岗位上工作多年,有一定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再提高,而且迫切需要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医院升级和个人技术职务升级的需要。同时,经过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指导下级开展护理工作的能力,规范自己和下级的护理操作。鉴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我们不仅要培养理论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实用型人才,这样,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实验实训就更加重要了。但是,目前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难以“个别的”、“自主的”到学校实验室完成实验,如护理专业的学生,她们有的工作繁忙,还要上大小夜班;有的家庭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在时间上的确存在困难,难以适应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二是一般的基础医学远程教育院校都缺乏实验实训基地,缺乏实验实训的设备和器材。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主干课程较多,实验实训内容也相对较多,购置繁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器材所需资金太大,一般讲是不现实的,目前我国开设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院校基本上都没有基础医学各相关课程的实验室。三是远程教育院校也缺乏基础医学各相关课程实验实训的老师。现有的状况是,开设基础医学远程教育院校的教师,或是自有的,或是外聘的,其中外聘的专家教授所占比例较大,其理论和实验教学水平较高,但实验实训准备、实验实训管理的人员几乎为零,实验实训教室更是缺乏,因为远程教育院校的教师数量受编制和资金条件的限制,不仅如此,其实验实训教室更是缺乏。

所以,我们说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短腿”和“不足”是实验实训教学,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采取措施,研讨适应基础医学远程教育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VirtualLaberabry)的概念最早由美国Vir-ginia大学的WilliamWolf教授于1989年提出,能够提供给实验者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操作、技术交流的平台,具有灵活、安全、低成本等特点[1]。在国内,目前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已有起步,少数高校在有的专业建立了虚拟实验室,例如,清华大学的虚拟汽车发动机检测实验室,华中理工大学的虚拟工程测试实验室。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虚拟实验室已有了长足发展,比如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MBL虚拟化学实验室,就很有代表性。这就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构建虚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奠定了基础,并有了可借鉴的样板。对于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育,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基础医学远程教育构建虚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运用Internet技术进行远程实验实训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2.升级改造现有校园网络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2.1升级改造校园网络

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是在院校校园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的要求是服务器高并发处理能力,TPMC至少75000,而且要具备高稳定性,365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能力,同时做到高容错能力,如多机群集,单机故障无缝切换到其它群集节点,并具备强扩展性,如CPU数量扩充、内存容量扩充、硬盘容量扩充,以保持快速的响应能力。数据库采用双机集群方式,应用数据库采用双机软件集群和负载均衡,以避免因硬件和软件原因所造成的事故,也可以采用数据访问中间件等技术,以保护数据核心库。

2.2系统设计框架

基础医学本科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采用三层体系架构,核心应用系统架构采用JAVA+Oralce10gRAC,以JAVA为开发语言,利用IBM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6中间件的群集和Oracle10gRAC数据库群集,以确保应用系统的高性能和高扩展性;客户端用浏览器访问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读取数据,再返回给客户端,从而避免了后台数据库的危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确保各子系统的独立性,使系统具有灵活的结构、良好的扩展性和很强的适用性,一般是运用Jsp、Servlet、EJB等开发技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的[2]。

2.3建立平台管理系统

构建基础医学远程教育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一般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建立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系统[3]。原则上可设四大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该模块对整个实验实训教学平台进行数据的初始化,同时实施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并分配相应的权限;基本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系统所能提供的实验实训项目的基本信息、实验教师的基本信息等;实验实训教师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实验实训项目管理,虚拟实验实训软件上传、实验实训资料的管理等,该模块内容较多,应分为若干个子模块;实验实训学生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学生注册管理、学生课程管理、学生实验实训管理,该模块内容也较多,也应分为若干个子模块。

3.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内容上要精化优化实现资源共享

基础医学教育篇5

1.1大课教学与小课辅导相辅相承

在基础医学(临床前)阶段,杨璐琳医学院的理论课主要有两种方式:大课(Lecture)和辅导课(Tutorial),每个学时1小时。大课教学时,一个阶梯教室的学生人数可达到300人(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教学方法;辅导课上,一位教师带领10余位学生,以PBL或CBL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不同学科,实习课有所不同,如生理学课上,教师利用仿真人模拟教学,用基础医学原理解释临床疾病;病理学课上,教师给每位学生不同的病案资料,让学生先思考、发言,教师做评论、总结。从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临床前课程的讲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辅导课上,教师提问、点拨,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发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在解剖系的陈列室,学生们不但可以看到正常的人体器官标本,还可以看到少量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照片及其显微病理照片;在生理学的辅导课上,利用模拟人(Simulator)Harvey,教授让学生们先听正常的心音,并用手模拟节奏变化,进行评论,然后让学生们听典型肺动脉瓣狭窄时出现的杂音,用手模拟节奏变化,与正常心音进行对比。教授讲解完毕后退到旁边,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强烈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持续2小时的课程没有学生走神、打磕睡。在操作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未来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人性化的校园设施相结合

信息技术部为师生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支持。每次大课都进行同步录像,并于当天上传到校园网,高效更新网页。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收看教学录像或下载MP3,反复学习。第二,医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拓展知识面。上网端口遍布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区,方便学生随时上网查询资料。信息技术部实时统计各教学部门使用网络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如果某部门不经常使用校园网,信息技术部就会派人了解情况,再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从而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同时,校园中的桌椅大多数相对而设,学生们可以围座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3医德、医风教育融于学科教学

从进校开始,就在日常教学中和风细雨地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新加坡把儒家道德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其德育教育的“忠”包括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3]。利用模拟人Harvey作为教具时,教授告诉学生们,你们要把Harvey看作真正的病人,今后5年的学习都要依靠它。所以,温和地对待它,轻巧地体检。然后他先示范,再让学生们模仿。这样,既保护了教具,又使学生学会仁爱地对待病人。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教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性化、责任心和利他主义等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对待医学工作的正确态度。

2.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

杨璐琳医学教育部以Bloom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为评价指南,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向下一学年的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如,一年级老师向二年级老师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应任课老师就会关注学习成就较低的学生,促进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进步。在具体操作时,多种评价工具综合应用。例如,日常进行的多项选择题、小组讨论、轮流课堂陈述与微型临床考试(MiniCex,miniclinicalexamination)、实习技能定向观察、基于病例的讨论等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10月27日,国立大学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评定的世界前五十所临床、临床前、卫生大学(Top50Clinical,Pre-ClinicalandHealthUniversities)。如今,每年都有2000余名新加坡本地高中毕业生和800余名海外学生竞争仅300个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精挑细选,保证了生源质量。

3.教师培训及信息交流

每过一段时间,医学教育部主持教师培训和讨论会,向老师们介绍最新的医学教育动态,及时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教育部根据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实行针对性调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5年前,教师们普遍使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与医院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把教学模拟中心按医院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4.思考与启发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社会,开拓进取的国民精神促使新加坡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虽然国立大学已经是亚州著名学府,仍坚持以开放、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策略。十年前,他们的教学模式强调全面出击,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门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反思和研究,他们转而推进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他们开放的、勇于改革的理念,让国立大学不断进步。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源于苏联,为建立、建全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医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2010年12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世卫组织与美国总统艾滋病救济紧急计划(PEPFAR)联合举办的关于彻底改革医学、护理和助产教育协商会的开幕词中提到:“真正站在第一线的卫生人员如果接受的是过时的、只适用于20世纪的教育和培训,我们就无法打赢本世纪独特的卫生战役”。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潜能转变为实际价值。云南地处西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民风民俗相近,容易得到周边国家国民的认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将吸引留学生到云南就学,同时也将推动我们的医学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既坚持中国医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引入世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与国际医学教育平稳接轨。

(1)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开放、重视能力及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近十年来,世界著名医科大学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解决具体问题,并侧重多学科团队学习。在低年级引入临床医学教育并把基础医学的学习延续到临床学年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大趋势。以系统问题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多学科教学单位合作教学。

(2)课后PBL学习,课堂轮流陈述。由于大班制理论课教学,学生数量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因此,每个大班随机选择一个小班布置PBL任务,要求学生协作学习并把分工情况上报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到课堂上轮流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并回答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亚洲学生勤奋好学,职业期望值高的特点。通过抽样小班的示范作用,刺激全班大多数同学思考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3)把德育贯穿于基础课。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实力还有所欠缺,不可能完全照搬杨璐琳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条件。例如,在动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动物福利;在微生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灭菌培养基的制作程序,让学生们体会教师的辛勤劳动。点滴灌输培养医学生的爱心,产生对未来卫生服务的热忱。

基础医学教育篇6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而与本学科所联系的科学精神、文化传承、道德规范、法律知识等却被忽略掉了。在此,我就医学类大专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利用介绍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更是纷繁复杂,各式各样。在教学中,当提到未来的生物计算机将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它的处理速度将达到当今最快计算机速度的上百万倍,耗电量却仅为现在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的时候。同学们都惊叹不已,无不感叹科学技术的伟大。接下来又对光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进行了简介,同学们对计算机科学就更加的肃然起敬。

另外,作为目前世界各国主要研究的智能计算机的发展,同学们的思绪更是如天马行空,充满了神奇的科幻色彩。有的同学憧憬着,以后我们都不用工作,让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各项工作,我们闲着好吃好玩就行;有的同学想象着,以后买一台飞行机器人,可以载着我们遨游太空等等。接下来提出一个问题,当机器人的智能超过人类或者机器人中病毒怎么办?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沉思,思考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隐患之间的矛盾。自然而然的引导着学生进入了哲学范畴的思考当中,事物的两面性是客观存在的。

二、将计算机学科与医学类学科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学生们主动的、积极的想要学习、掌握它。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是医学生们第一个学期就开设的课程,在学生们的潜意识里,医学类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就是和初、高中的计算机课程一样。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就大打折扣。因此,作为医学院校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将计算机学科和医学类学科紧密的结合起来。

目前,各级各类医院都已经采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进行管理,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医疗手段。作为医学生就应该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医院工作的需要。从门诊部的挂号、缴费、药品管理系统到各科医生工作站、医院办公室管理系统,再到住院部内、外、妇、儿等科室的护士站,手术室管理系统等等,向学生们展示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传授知识案例演示强化练习。在强化计算机操作练习的过程中,经常是教师给出具体的操作要求,例如将某些文字设置为某某格式,制作一个N行M列的表格等等,这些操作要求其实就是一些操作步骤。这样的话,学生们只要“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即可顺利完成练习任务。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了,但却缺乏了应有的思考过程。如果将教学过程变更为:教师传授知识案例演示布置作业资料查询与收集完成作业。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寻求知识,自主思考问题,甚至于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最终来完成作业。并且将学习场所从固定的教室或机房拓展到图书馆、实验室、医院等地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网络应用是强大的综合素质教育阵地

计算机网络应用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可以玩游戏、听音乐、发微博、美化自己的QQ空间等等。同时,计算机网络应用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最理想阵地。当下国内的网络空间充满的各种谩骂、烦躁、虚假信息、道德缺失、违法犯罪活动等不理智的言行,使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犹如雾霾笼罩。计算机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的对学生开展法律常识、文明言行、理智评论、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净化网络空间的队伍里来,还我们一个干净、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让正能量在网络中发出耀眼的光辉,驱散“有毒的雾霾”。

基础医学教育篇7

1.新颖的教学理念和过程控制

1.1 大课教学与小课辅导相辅相承

在基础医学(临床前)阶段,杨璐琳医学院的理论课主要有两种方式:大课(Lecture)和辅导课(Tutorial),每个学时1小时。大课教学时,一个阶梯教室的学生人数可达到300人(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生),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教学方法;辅导课上,一位教师带领10余位学生,以PBL或CBL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根据不同学科,实习课有所不同,如生理学课上,教师利用仿真人模拟教学,用基础医学原理解释临床疾病;病理学课上,教师给每位学生不同的病案资料,让学生先思考、发言,教师做评论、总结。

从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临床知识,培养临床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临床前课程的讲授与临床病例相结合,辅导课上,教师提问、点拨,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发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如,在解剖系的陈列室,学生们不但可以看到正常的人体器官标本,还可以看到少量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照片及其显微病理照片;在生理学的辅导课上,利用模拟人(Simulator)Harvey,教授让学生们先听正常的心音,并用手模拟节奏变化,进行评论,然后让学生们听典型肺动脉瓣狭窄时出现的杂音,用手模拟节奏变化,与正常心音进行对比。教授讲解完毕后退到旁边,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让学生们学会合作。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强烈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持续2小时的课程没有学生走神、打磕睡。在操作中不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未来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 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人性化的校园设施相结合

信息技术部为师生提供了完备的信息支持。每次大课都进行同步录像,并于当天上传到校园网,高效更新网页。学生课后可以及时收看教学录像或下载MP3,反复学习。第二,医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拓展知识面。上网端口遍布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区,方便学生随时上网查询资料。信息技术部实时统计各教学部门使用网络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如果某部门不经常使用校园网,信息技术部就会派人了解情况,再根据反馈意见及时改进。从而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同时,校园中的桌椅大多数相对而设,学生们可以围座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3 医德、医风教育融于学科教学

从进校开始,就在日常教学中和风细雨地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新加坡把儒家道德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其德育教育的“忠”包括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3]。利用模拟人Harvey作为教具时,教授告诉学生们,你们要把Harvey看作真正的病人,今后5年的学习都要依靠它。所以,温和地对待它,轻巧地体检。然后他先示范,再让学生们模仿。这样,既保护了教具,又使学生学会仁爱地对待病人。培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教授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人性化、责任心和利他主义等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对待医学工作的正确态度。

2.灵活多样的评价工具

杨璐琳医学教育部以Bloom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法为评价指南,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形成性评价实时反馈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向下一学年的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如,一年级老师向二年级老师反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应任课老师就会关注学习成就较低的学生,促进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进步。在具体操作时,多种评价工具综合应用。例如,日常进行的多项选择题、小组讨论、轮流课堂陈述与微型临床考试(MiniCex,mini clinical examination)、实习技能定向观察、基于病例的讨论等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10月27日,国立大学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评定的世界前五十所临床、临床前、卫生大学(Top 50 Clinical,Pre-Clinical and Health Universities)。如今,每年都有2000余名新加坡本地高中毕业生和800余名海外学生竞争仅300个学习机会,学校可以精挑细选,保证了生源质量。

3.教师培训及信息交流

每过一段时间,医学教育部主持教师培训和讨论会,向老师们介绍最新的医学教育动态,及时把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教育部根据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实行针对性调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5年前,教师们普遍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而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尝试为学生提供与医院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把教学模拟中心按医院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4.思考与启发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和谐社会,开拓进取的国民精神促使新加坡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虽然国立大学已经是亚州著名学府,仍坚持以开放、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教育策略。十年前,他们的教学模式强调全面出击,课程设置要求学生掌握每一门医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反思和研究,他们转而推进目标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他们开放的、勇于改革的理念,让国立大学不断进步。

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源于苏联,为建立、建全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医学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2010年12月1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世卫组织与美国总统艾滋病救济紧急计划(PEPFAR)联合举办的关于彻底改革医学、护理和助产教育协商会的开幕词中提到:“真正站在第一线的卫生人员如果接受的是过时的、只适用于20世纪的教育和培训,我们就无法打赢本世纪独特的卫生战役”。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把潜能转变为实际价值。云南地处西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民风民俗相近,容易得到周边国家国民的认同。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改革,将吸引留学生到云南就学,同时也将推动我们的医学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既坚持中国医学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也要与时俱进,引入世界最新教育研究成果,与国际医学教育平稳接轨。

(1)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的、开放、重视能力及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近十年来,世界著名医科大学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解决具体问题,并侧重多学科团队学习。在低年级引入临床医学教育并把基础医学的学习延续到临床学年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大趋势。以系统问题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多学科教学单位合作教学。

(2)课后PBL学习,课堂轮流陈述。由于大班制理论课教学,学生数量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因此,每个大班随机选择一个小班布置PBL任务,要求学生协作学习并把分工情况上报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到课堂上轮流介绍自己负责的部分并回答全班同学提出的问题。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亚洲学生勤奋好学,职业期望值高的特点。通过抽样小班的示范作用,刺激全班大多数同学思考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3)把德育贯穿于基础课。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实力还有所欠缺,不可能完全照搬杨璐琳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们的教学条件。例如,在动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动物福利;在微生物实验前,给学生们讲灭菌培养基的制作程序,让学生们体会教师的辛勤劳动。点滴灌输培养医学生的爱心,产生对未来卫生服务的热忱。

基础医学教育篇8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现状

1.学生知识结构零散,实践能力较差。目前,院校教师都已经认识到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单纯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必须将理论讲解和上机操作相互结合。但目前的授课方式仍以菜单命令方法的讲述为主,学生的大量时间仍花在死记硬背上,对教师布置的上机题目学生可以顺利完成,但稍微变换一下题目要求,学生立刻一头雾水,可谓“形聚而神散”。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学习的知识较为单一,未真正深入实际,一旦面临具体任务,往往无从下手,更谈不上创新性和探索性。

2.高年级教育不重视计算机课程。纵观现今医学计算机教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首先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系统基本技巧、OFFICE、网络技术基础等),再者是高级编程语言。基础课程多在一年级开展,新生在热烈的兴趣驱使下,上手很快。但进入高年级后,随着专业课比重的加大,学生不再巩固计算机课程,上机操作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少,日复一日,在毕业前后已基本将之前所学的知识遗忘殆尽,计算机教育成为阶段性工程,没有实质性效果。另一方面,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例如C语言、VB等,教学目的一般是为了应付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没有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3.专业课任务繁重,计算机学时受到严重挤压。医学类高职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类专业课负担很重,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自由时间不多。为了响应素质教育要求,不少学科的学时受到严重削减,尤其是计算机教学这类辅助类课程,教学学时被严重压缩,但教学任务丝毫没减少,还要保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这使得计算机教学重新回到应试教育的不良轨道上,重分数,轻实践。

4.学生自学能力一般。高职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庭,受限于地域经济,相比本科生和城市生源,信息素养偏低。平时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也缺乏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基本素养,自学能力一般。

二、对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的改进建议

1.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总理曾指出,职业教育应该以“做中教,做中学”为宗旨。国外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近八成得益于亲身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发挥才能,缩短适应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划分基础课程为八个小单元,每个单元设置一些任务,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工作任务中。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举例说明,在设计医院职工胸卡时,运用到word邮件合并功能;利用word排版功能设计健康报表。教学过程不再割裂理论和实践,而是将它们有机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伴随讲解、演示和随堂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小组讨论贯穿始末,“教、学、做”三位一体。

2.开设体现职业特征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应凸显计算机知识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知识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事先做好调研,了解医学岗位对计算机的需求,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将医学专业软件、办公软件、系统维护方法和常见故障排除纳入教学计划,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学校可与某些大型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利用医院管理系统进行日常事务处理,这些环节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者,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选修课,要注意创新性和兴趣性,如网页制作、微机维护、3D图形处理、Flash制作等。学校也可以定期举行计算机技能大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学有所得。当然,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教师也要不断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构建在线网络课程平台。网络教学极大地推动了高效现代化教育,引领了新一期教育改革。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教授课程,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改善教学质量。学校可在校园网上设计专业精品课程,便于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未能及时消化新内容,可在校园网上查看电子教案、视频教程、实训项目等,查漏补缺。其次,可借助网络构建在线测评系统,遇到问题可通过实时通讯软件或E-mail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网络教育平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安排时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时压缩的问题。

当然,由于大专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需要计算机教师多加引导,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防止学生沉迷网络,这也是网络教学应特别注意规避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蔡庆华,江健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基础医学教育篇9

论文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中医基础理论》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几年的尝试实践,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好。

    《中医基础理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好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由于中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不仅文辞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思维模式与方法、概念体系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这就使得初学中医者常常产生畏难情绪,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教与学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蕴涵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为实现新教育观念提供了技术、方法和认知工具,支撑着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2003年以来,笔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建立了新型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通过对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等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的变革。其模式如图1。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表现形态于一体,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通过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集成性处理,创设由师生共享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及时反馈、引导,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既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得以发扬,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相辅相成、取长补短、相得益彰。2003年起,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中医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件内容和使用方法,并开展了“多媒体演示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的课堂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遇到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通过多媒体投影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或影像演示出来,便于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加深其印象。《中医基础理论》的各个章节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是阴阳五行、经络、六淫等章节,若充分运用多媒体,则可以通过大量图片、动画和录像将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勤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不仅能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前后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连贯起来,使学生对整个《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逻辑框架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2网络远程教学模式

    是指基于英特网(internet)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邮件、bbs等进行教学的形式,利用网络可以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网络教学是21世纪教学的主题。其模式如图2。 

 

    网络远程教学模式是在具备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一定的学习目标,由网络获取信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选择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通过与教师、学生的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学校引进的网络教学平台,2005年我们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①《中医基础理论》全部教学课件及部分教学录像已应用于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库、模拟试卷等均已上网,方便了学生学习。③建立了在线网络论坛、公开了教师电子信箱,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术讨论,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模式

    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建立虚拟情境,仿真现实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的形式。其模式如图3。

    虚拟情境教学可用于真实实验无法实现或者表现不清楚的教学中,从而达到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效果,可大量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现代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把舌诊、脉诊、阴虚、阳虚等中医学临床中的抽象症状和体征以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对动态的过程、瞬间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格分析,使得教学摆脱了以往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和挂图方式,学生既可以进入中医学微观世界,也可以进人中医学宏观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例如,对于血液循行的讲授,可制作血液循行的多媒体课件,仿真人体血液循行。过去这些内容在讲课中是非常抽象的,现在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学片、中的三维图像或视频影像来表现,这样教师讲解时会省时省力,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掌握。虚拟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让学生如临其境,融入其中去感受、体验现实生活。

基础医学教育篇10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               

3.如何提高本科生基础医学课程的课堂注意力 

4.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促进基础医学实验设计课程建设 

5.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6.基础医学师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7.长学制医学生基础医学教育PBL教学体会与实践 

8.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 

9.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 

10.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改革初探 

11.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思考 

12.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3.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评价的分析  

14.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5.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基础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会与反思 优先出

17.网络环境下PBL模式在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18.用创新思维引领基础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以循环、消化系统整合课程为例 

19.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讨

20.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考试试题分析 

21.高校扩招对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22.基础医学教育改革与实践 

23.改革与构建基础医学实验课体系的思考 

24.基础医学教师走向临床的建议 

25.创新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优

26.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7.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28.PBL教学在基础医学免疫与感染模块教学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优

29.编写基础医学PBL案例的体会 

30.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3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初探 

32.八年制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现状调查与分析 优

33.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34.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优

35.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的讨论 

36.地方本科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37.理工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教学模式探讨 

38.以“运动系统”为例探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39.临床实践渗透于基础医学教育与培养大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研究 

40.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的探索与实践 

41.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4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效果分析 

43.基础医学实验的构建及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44.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综合考试的问题及对策 

45.以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思考

46.临床医学生培养目标分析与基础医学教育阶段考核评价方法思考 

47.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的实践与体会 

48.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的整合与实践 

49.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国际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50.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 

5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2.基础医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53.高等医学院校创建基础医学实验平台的探索 

54.提高基础医学学科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探讨 

55.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56.在医学院校非临床专业中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57.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58.基础医学与临床结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59.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在非临床医学专业应用中的体会 

60.提高基础医学英语阅读能力探讨 

61.基础医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价值 

62.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践  

63.在高校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讨 

64.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探讨 

65.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66.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一体化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  

67.以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68.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69.PBL教学法在我国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70.数码互动系统在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的应用 

71.情景式模拟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72.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对接问题的研究 

73.基础医学教学方法的浅析与改革思考 

74.构建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5.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76.“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77.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  

78.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9.TBL模式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探讨 

80.某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优

81.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在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体会 

82.基础医学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实验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8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84.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 

85.现代医学教学理念:比利时基础医学教学分析 

86.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探 优先出

87.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8.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模式的整合与教学设想 

89.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90.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建设与效果评价 

9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2.关于我国基础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93.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94.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 

95.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96.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 

97.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98.改革基础医学教育理念,促进转化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