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术十篇

时间:2023-04-08 13:11:07

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篇1

【关键词】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分析

前言

为了实现数控机床的有效运行,需要对数控车床的操作技术展开分析,以找到其中的不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促进现实数控车床的具体应用,在这一环节下,实现数控车床操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日常产品的加工。数控车床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日常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这是从该设备的长远规划来看的,从短期看,数控机床设备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它需要一定专业素质的操作人员,其规范操作与良好的职业操守对于实际操作是很有必要的,数控车床操作技术对于操作员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其要具备数控机床使用的各种技能,并且还要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能够有效把握数控机床的日常操作流程,有效控制数控机床的环节进程,这需要操作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进行科学,合理、安全的操作。为了更好的实现数控车床的具体操作,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一、关于数控车床的定义、性能以及具体操作的分析

一般来说数控机床经历了一个比较长远的过程,最早时期的数控机床,我们称之为NC机床,它是依靠硬件组合来实现数控功能的,一般情况下,它有逻辑元件、记忆元件进行随机逻辑电路的组装,它是一种固定硬件结构,被当时的使用者称作硬件数控装置,这种技术的使用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数控技术开始崛起,比如CNC机床,它就是我们目前传播范围较广的现代数控机床,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日常工程的具体操作,这种数控技术需要应用计算机系统以及数控设备本身的操作系统,实现微处理器以及专用微机具体操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存储器内的系统程序来进行逻辑控制,促进一系列数控功能的实现,在此过程中,通过设备与接口的有效连接,实现日常操作的具体使用。

在日常操作中,操作员的自身素质要过硬,这样才能熟悉操作数控设备,实现工件的加工效率与质量,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机床操作系统进行深入了解,熟悉其操作面板的具体应用,有效进行日常机床操作,比如手动连续进给、手动输入以及开关机等,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要按照具体的技术要求,进行具体操作,确保数控机床操作过程的规范有效,促进各个操作环节的紧密相扣,有利于整个数控系统相关环节的有效配合加工。一般来说,要按照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进行工件的加工范围测定,实现数控系统与操作设备的有效配合,有利于配置良好的数控系统,来促进日常工件的生产。在具体环节中,我们要根据数控设备的类型,来进行数控系统的选择,立足于整体,来进行综合利用。

在日常操作中,为了有效实现工件加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削参数,如果切削参数不恰当,就容易导致工件报废,进而不利于实现企业的成本效益。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切削参数的具体选择,注意其具体配件的选择,特别是工件装夹环节的选择,它与切削量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二、关于车床的安全操作问题

再有保证数控机床正确的操作技术,才能确保日常工件的具体加工,操作人员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数控机床操作,以此实现工件加工的效率质量。

1.在数控机床开始运行时,需要检查其各个环节,确保其安全灵活性。及时排除不正常的数控机床现象,确保油、气、电灯等环节的正常化,确保其各个设备部分的有效性、合理性。在加工工件之前,需要及时清理机床工作面,对其上面摆放的东西进行清理,不允许与工件加工无关的东西存在。输入数控加工程序后,要进行反复的校对,确保其正确无误性,按照日常数控操作的具体环节进行行为规范,确保工件坐标系等的准确性,来实现数控技术的总体运行。

2.在工件安装之前,需要进行设定程序的运行,以确保该程序的有效进行,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稳定,检验其刀具长度以及夹具的安装是否符合设备程序的标准,在此环节中,要严格按照数控机床操作标准,进行具体安装,确保前后环节的规范性,确保工件及其夹具的规范性,确保刀具的合理安装, 注意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夹具之间的间隙问题。一切操作流程都要按照操作计划进行,避免出现工件加工报废或者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出现,避免不合理操作。

3.在数控机床的具体运行中,操作人员要注意操作好数控机床系统平面,通过操作平面的有效信息,进行有效的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们运用坐标显示的信息,进行刀具运动的方位的具体判定,进行位移量数量、轨迹的具体判定;要及时查看缓冲寄存器以及工作寄存器显示,在此环节中,及时了解此程序的各个环节的状态,有利于此环节实际操作以及下一个程序的操作。通过操作系统平面的主程序与子程序,我们也可以观察其中执行程序的具体内容及位置,如果要对此程序进行修改,那就要认真做好个规划,以确保这一环节的正确进行。

三、关于良好操作习惯的养成分析

数控机床是一种需要良好操作的大型设备,需要我们熟悉它的具体流程,以方面就是我们的日常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数控操作的规则制度,培养自己的素质,工作责任。在此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操作步骤的规范,以确保日常数控机床的有效操作。

1.按照数控机床操作程序进行相关环节运作,操作人员要按照标准进行穿戴,及时清理数控区域的卫生,保持工作环节的整洁。

2.数控机床开机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细节的检验,确保其准备工作的良好。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确保供油功能的良好,保证油的质量,及时检查相关设备的细节,比如螺丝是否松动、是否扭紧。并且在机床操作的时候,要进行设备罩盖的界定,确保各种工具的位置摆放,确保其正确使用。在此过程中,要进行适用刀具的准备,以有效应对不良事故,并及时清查机床原点等,确保刀具参数符合操作规范标准。

3.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其设备环节的正常运转,确保其正常工作流程的运行。在此过程中,要根据数控机床的加工能力,进行工件的合理加工。确保工件夹紧的合理强度,在此过程中,要反复检验相关程序,以确保整体数控操作系统的有效循环,有利于数控车床的日常加工。

四、结语

根据上文所说,数控车床是一种高效率的机械设备,但再优秀的设备也离不开日常的保养维护,离不开正确的操作技术,以及良好职业素质的操作人员,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几点。

参考文献

[1]王荣青.浅谈数控车床操作安全的若干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7(3):120.

[2]孙莉,孟俊焕.浅析数控车床操作安全及防护[J].山东农机,2005(8):18.

操作技术篇2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静脉输液工具及穿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为提高临床输液护理的质量、提高静脉输液安全以及降低静脉输液中的相关并发症,文章对遵循静脉治疗评估流程,严格执行输液实践标准,主动采取职业防护措施,降低输液治疗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静脉输液技术是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全和满意度。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中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建立血管通路是医疗处置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成为临床日常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由于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存在的隐患、风险和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或引发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另外在输液过程中对护士带来的职业暴露危害也不容忽视。因此静}输液治疗的技术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并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作为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项操作技术,而且要不断探索与革新,才能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下面将我们多年来总结掌握的静脉输液方法和操作技术介绍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静脉输液药的配置

配置静脉输液药前,必须认真、仔细核对所用的药品,经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置,配置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税硕"制度,避免输液反应发生。

2.如何进行排气

排气时把滴壶下端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药液流人滴管1/3时关闭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溢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药液呈滴状流下,绝不能呈线状流下。因呈线状压力大,可将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静脉输液血管的选择

A、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的人,血管比较好选,输液能顺利进行。B、年老体弱以及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血管较细小表浅、皮肤下脂肪少、弹性差、皮肤松弛,穿刺比较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时要快、要稳、要准,宁浅勿深。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s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要对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可自然放松,放松优于握拳。放松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特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住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3~0.550cm处进针,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慢慢进入少许,用3条胶布固定(目前都使用合格的输液贴)。C、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短时间内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剌过的血管输液会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也不会减慢。我们通过上百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它不良反应。

4.拔针的手法及按压时间

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瘀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瘀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静脉穿刺时,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往往不在同一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及皮下脂肪厚度有关。因此,在拔针按压时需将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同时按压。拔针时将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在血管上,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1-2cm,使皮肤针眼及血管针眼同时被压(简称直压法),用直压法,棉签顶端超过皮肤针眼1-2cm,可使两个针眼同时受压,防止了局部皮肤及皮下出血。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瘀血等。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简称上下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5.建议

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标准,使输液治疗程序化,规范化,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系统培训,使临床与理论有机结合。建立监控、信息收集,反馈制度,每月或每季度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据统计,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而静脉输液治疗不仅是一项护理技术操作,更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为了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剌,减少静脉输液的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都应该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临床护士在静脉输液实际操作中有好多小环节,许多可行性经验对静脉输液操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波.小铮脉穿刺新法.实用护理条志1995,11(7):31

[2]吕炳华,曾臻,李林恒.握拳与手放松对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彩响.山西护理杂志,1997,11(4)

操作技术篇3

■ 信息技术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

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这四个阶段,能够突破技术学习的重难点,辅助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定向阶段

快速定向:在劳技课的实践活动中,操作定向是指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要求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此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准确地传递有关操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方法、操作要求、操作结果等。如在六年级上册《金属丝晾衣架的制作》中,简单的步骤示意图能够将制作金属丝晾衣架的操作顺序呈现给学生,排除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知道做什么与怎么做。

精确定向:如在学习金工锉与台钳的使用方法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右手握锉柄,用力方向与锉的方向一致,左手握住锉头处,锉的方向与工件成45度角,还要保持锉成水平状态。示范的过程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操作的要点多且要同时完成动作,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教师在演示讲解后可以将多个要点以一张静止的示意图来进行总结,用图片来强化正确的操作方法。

分层定向:在六年级上册《缎带绣多层玫瑰》一课中,影响玫瑰花绣制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绣制方法可以绣制出效果不同的玫瑰花。因此学生的操作定向是不同的,不同的构思会使学生建立起不同的操作定向。下表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构思缎带绣玫瑰花的形态,选择相应的绣制方法,建立不同的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阶段

如在锁针的针法教学中,锁针的操作是由插针、绕线、拉线三个基本动作组成的,除了可以将锁针的分解动作以静止图片展示外,还可以将连续的动作画面(动画或视频)循环播放,使学生在模仿中掌握技术要领。在钩针、毛衣针、锯、锉等工具使用的操作技能学习中,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分解动作图和连续的运动画面无疑是突破技术难点的最有效的工具。

2.操作整合阶段

当学生对分解的各个操作环节逐渐掌握后,应该帮助他们将分解的各个操作环节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操作流程。如学习锁针针法时,学生最初的操作可能是跟着示范一边默念“插针、绕线、拉线”,一边完成每一个分解动作,经过一段练习后,就可以逐渐脱离示范,最后把示范中的三个分解动作当作一个连续的动作来完成,此时也就完成了操作整合。

3.操作熟练阶段

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为了使操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在练习中要不断变更条件,改进执行方式,提高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学习单线吉祥结的编制方法,随着学生操作逐渐定型,给出吉祥结鞭炮的效果图,引导学生增加吉祥结的编制层数,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操作越来越连贯,最终达到操作熟练。

■ 信息技术应用于操作实践的技巧

第一,各种信息资源应经过筛选加工,选择对促进操作技能形成有效的资源,保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精炼、准确、科学。

操作技术篇4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上机操作考试 技巧问题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会议和闽教[2001]基45号文精神,今年,我省率先将中学信息技术课列入高中会考科目,这是省教育厅为普及我省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举措,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不同中学的开设程度不一样,如何充分做好中学信息技术课会考前的准备工作,将是中学广大考生和计算机教师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在中学称为计算机课,信息技术课会考内容、命题范围仍执行原省教委实施的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2001年是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开考的第二年,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在考试中比较头疼的是上机考试的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上机考试技巧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巧,二是考试软件的使用技巧,如果考生能够掌握这些技巧,则他们在上机考试时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失误或错误,争取考出较好成绩;而科任教师若能透切地分析、研究这些技巧问题,则他们在教学中则能更好地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有限的课时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会考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因此,结合两年来福建省中学生计算等级考试(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一级windows)上机考试的情况,作者把主要问题分两个方面作个介绍。wWw.133229.COm

一、考试基本问题

在上机考试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较多,但主要应抓住下列4个问题:

1.有关考生文件夹问题

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考试系统将根据考生的登录用户名和准考证号形成一个唯一的考生文件夹,该文件夹是在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内,例如:k:\ks01\22000101,其中k:是服务器的c:\k_driver文件夹映射在工作站上的驱动器,ks01为用户名,22000101为考生准考证号,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明确考生文件夹的位置,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考生文件夹,这是上机考试时非常关键的一点,因为考生的大部分操作是在该文件夹内完成的,而考试评分系统将根据该文件夹的内容变化进行评分的。同时必须告诫考生不得随意删除或移动该文件夹的内容,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试系统对该考生评不出分数。

2.有关存盘问题

考试系统共分三种题型,即windows基本操作题,文字录入题和word97字处理题。操作题共5小题,考生在答题时当场即完成存盘,所以不必也无法再进行存盘;对录入题,考生一进入录入题后,考试系统将自动在考生文件夹内建立一个type02.txt的文本文件,并能在考生录入文字时完成即时存盘,因此考生也无需再进行存盘。考试中需要存盘的是字处理题,该题分两小题,考生做完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存盘便可以,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应保存在考生文件夹内,如k:\ks01\22000101。同时应特别强调,考生在考试时间到时若字处理题未存盘,考试系统就会自动"死机"(假死),此时,考生应要求监考人员采用延时口令帮助存盘。

3.考试期间不得重新启动

考试系统一般有十套题组合,有的考生抽到难题后想重新抽取简单的题,于是就自行重新启动,然后重新登录(注意:也可能不是该考生的准考证号),这是考务规则所不允许的。考试系统只允许考生登录一次,若重新登录需二次登录口令,但题目还是原来的题目,并且系统将返回到退出考试系统前的状态。因此当考生明白这一点后,就会明白重新启动捞不到什么好处,不仅会浪费重新登录考试系统的时间,反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4.有关时间分配问题

上机考试时间30分钟,考生登录考试系统后系统自动进入倒计时,除文字录入题限时12分钟外,操作题与字处理题没有时间限定。从考生考试情况看,由于大部分考生打字速度较慢,因此建议不要把录入题留到最后做,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录入文字时系统的总时间已到,而录入题在总分占了20分。同时,如有可能要求考生应留有一定的时间来验证答题情况。

二、考试技巧问题

由于不同的考生在操作计算机时有各自的习惯,或者说考生对考试系统的训练时间较少,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若能掌握住考试时的关键问题,便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失误或错误,同时也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效率。

1.系统资源的使用

在windows95中有两个管理系统资源的程序组,它们是"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 ,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资源管理器"的左部能显示出系统的树形文件夹结构。在登录考试系统后,当前窗口是考试窗口,操作题题目显示在窗口内,这时打开"资源管理器"(右击"开始"按钮),则当前窗口为"资源管理器",同时考试题目恰好能全部出现在屏幕上(在当前窗口背部);而如果打开"我的电脑",则当前窗口为"我的电脑",但考试题目却看不到,因为考试窗口已经最小化。因此做操作题时,建议考生使用"资源管理器",而不要采用"我的电脑"。但考生如果习惯使用"我的电脑",则可参考下一点技巧,也可达到答题时能同时在屏幕显示考试题目。

2."横向平铺窗口"的使用

使用"横向平铺窗口"的目的同样是为了答题时能在屏幕上显示出考试题目。此功能主要是针对字处理第二题w02.doc而言,因为该题是一道制表及填表题,考生必须边看题边做答,(注:字处理第一道w01.doc题目已在该文档中,答题时不必看考试窗口),使用"横向平铺窗口"前应只保留考试窗口和w02.doc文档两个窗口,其余窗口必须关闭,然后在任务栏空白处右击,选择"横向平铺窗口",通过适当调整w02.doc窗口高度后,则两个窗口则一上一下出现在屏幕上,考生便可边看题边作答,并随意地在两窗口切换。

3.备份考生文件夹

考生由于考试时过于紧张或者把题目作错、搞乱,甚至误删了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这种情况在考试中时常发生,其结果轻者导致该道题目得零分,重者导致系统无法对该考生进行评分,严重地影响了考生的成绩。而考试系统由于没有备份考生文件夹的重要内容和考题,因此建议考生在进行考试之前在自己的工作站作个备份,以防万一急需时便可快速恢复,具体操作这里不做详细介绍。

操作技术篇5

目前,国内外有为数众多的DL还没有实现连接,形成“联邦服务”的机制。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的机构、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建造的,所以它们使用的都是不同的、不可互操作的技术,这也构成了形成联邦数字图书馆的最大障碍。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出现了各种实现DL之间互操作的方案。其中基于元数据收集(metadata harvesting)的OAI-PMH方案由于实现的简单性和易用性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假设随着采用OAI-PMH技术的DL的增多,怎样才能连接不同的DL,建立一个高效的联邦数字图书馆,使它能够通过统一的接口收集异构的、急速增长的OAI-PMH数据呢?网格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本文在OAI-PMH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网格技术,提出一个全新的DL互操作框架――数字图书馆网格(DL Grid)。

一、OAI-PMH技术

目前国内外存在的大量的DL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联邦式的服务,用户可能要访问多个DL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形成联邦式数字图书馆的最大障碍是不同DL间的互操作问题,OAI-PMH通过元数据收割来解决DL之间的互操作问题。许多以前的DL采用“分布式检索”来实现DL之间的互操作。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节点较少时(如小于20个)的情况,对于互联网上大规模的节点之间(如大于100)却显得效率低下。OAI-PMH的最新版本2.0定义了元数据交互时通用的格式,这种交互是独立于底层数据库的。

OAI-PMH是一个比其他互操作技术更简单的批量元数据传输协议,其他更具体的功能则要借助其他技术。理解OAI-PMH的关键是理解OAI-PMH中DP(Data Provider,数据提供者)和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的区别。DP是一个数据仓储,向SP提供元数据。SP利用DP提供的元数据提供增值服务,SP向用户提供服务,DP向SP提供元数据,一个SP可以从多个DP收割元数据,而实际上,一个DL既可以是DP也可以是SP。OAI-PMH对用户是完全透明的,它定义了SP和DP之间的交互作用。

二、DL Grid体系结构

OA I-PMH是利用Harvesting概念建立的典型元数据采集框架,它为DL的互操作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分布式搜索无法解决的一个规模问题。而网格技术关注大规模的资源共享,革新的应用,以及在某些事例上高性能的需求,它强调多机构之间大规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使用,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网格和OAI-PMH的架构,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网格的三层DL互操作框架。过去OAI-PMH只是将DP和SP直接相连,简单地在http上实现元数据的采集,而本文提出的框架中,采集(harvester)节点通过网格收集DP的元数据。为增强收集和索引的动态性能,加快元数据的更新速度,在DL Grid体系结构中引入三类网格服务节点:采集调度服务节点、元数据采集节点和元数据收集/传送节点。本文提出的三层DL Grid从下到上依次分为资源层、网格服务层和服务层。

1.资源层

资源层由异构的DL构成,是整个DL Grid系统的信息提供者,也就是OAI-PMH中的DP。它将DL的相关信息提供给采集调度服务,并且向元数据采集节点提供符合OAI-PMH标准的Dublin Core标准元数据,或者其他任何可以编码成XML文档格式的元数据。

2.网格服务层

网格服务层是DL Grid的核心,它利用网格技术实现资源层中元数据发现、采集、组织、存储等功能,并向服务层提供透明、统一的接口。

(1)采集调度服务节点。该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存储一个配置文件,其中存储所有被收集的DP的列表;检查元数据收集节点上的软件版本是否一致、可用,如果某个元数据收集节点的软件不可用,则通过采集调度服务节点向其传送可用的软件压缩包;将收集元数据的任务分配给元数据收集节点并配置参数,再根据参数对收集工作进行跟踪。

(2)元数据收集节点。这类节点从采集调度服务节点处接受任务,获得DP的地址,从DP处采集元数据。采集完成后,通知采集调度服务,领取新任务,并接受采集调度节点的命令将收集的元数据传送给元数据收集/传送节点。

(3)元数据收集/传送节点。该节点的功能是收集元数据收集节点的元数据,并把它们分配到不同的索引和收集节点。

3.服务层

服务层集成收集来的元数据,通过向用户提供统一的联邦搜索服务,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等增值服务。该层由以下节点构成:

(1)索引和搜索集群节点。该节点存储下层元数据采集/传送服务节点传来的元数据,并对其进行重新索引或增量索引;按照联邦搜索节点的要求,利用索引执行搜索任务,并返回结果。

(2)联邦搜索节点。该节点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搜索界面,将用户的搜索请求分配给索引和搜索集群节点,并整合搜索结果提交给用户。

三、实现DL Grid的关键问题

1.元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

良好地表示、存储、访问和使用海量资源信息是DL Grid运行的基本前提。在DL Grid中,资源及其提供者是分布的。在DL Grid计算中,需要建立灵活的、可扩展的信息服务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应当保证资源信息提供者的广泛分布性和加入或离开服务的动态性,避免由于单个信息服务实体的失败导致其他资源信息服务不能正常提供服务。

2.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是DL Grid研究必须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网格计算的目标是分解一个应用为几个子任务。由于应用程序分解的任务之间往往包含优先约束关系,对这样的任务进行调度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任务管理完成任务提交、查询、为任务指定所需资源、删除任务并监测任务的运行状态。任务调度的作用是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实现负载平衡,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安全控制

DL Grid所要实现的安全服务主要包含两项基本内容:对资源使用的安全认证和对资源操作的权限控制。安全认证要实现提供给资源使用者及其所要求的资源之间一套能够识别并确认对方身份的机制;权限控制则要求做到能够将资源使用者对该资源的权限明确地映射成该资源在其拥有者本地的操作权限。对于DL Grid中的安全服务,它应该实现下面的功能:

(1)一次性的身份认证。资源的使用者应能在第一次身份认证被确认后就获得对资源相应的操作权限,在释放该资源的控制权之前,使用者对于该资源的各种操作(请求、使用、释放、内部通讯)都不需要再次通过身份认证。

(2)对用户信用信息的保护。这里的用户信用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密码等信息,对这类信息的保护需要注意到存储时的保护以及在网络传输时的加密保护措施。

4.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设计影响用户使用DL Grid的效率。如何保证用户使用网格资源和构建问题解决(如统一检索、网上咨询)的效率和易用性,使用户界面达到与平台无关、与地理位置无关、安全、易用等目标,是设计DL Grid用户界面应考虑的问题。

操作技术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操作实践 理论讲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我们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这门课不仅仅需要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动手实践操作。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上好操作实践课,有效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针对学生操作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这点至关重要。

邓小平曾经讲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这有力证明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而且都作为了学校的考查学科;高中有信息技术基础学科和选修学科,学生在高二时通过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才能得到学分。不管是哪个年级,信息技术课程都有大部分的实践操作课,学生必须在机房自己上机实践才能完成。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组织好操作实践课,如何引导学生完成上机操作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一、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锁住学生的屏幕

现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只是引导者,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我们教师不应该通过控制学生的屏幕来控制学生的操作,曾经有前辈告诫过我:“通过控制学生屏幕来控制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位好老师。”到机房上课,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欲望一定非常的强烈。这时,如果我们教师一味地去控制学生、抑制学生的话,学生的抵触情绪一定很高,教师的课程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愿意去聆听。所以操作实践课上,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任务之后,教师要留出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自由发挥操作的时间,这样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学有所用。至于理论讲解部分内容,我们教师应该让理论结合实践,尽量让空洞无味的理论知识跟我们身边的实际相结合,争取能通过实践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才能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不是通过控制住学生的屏幕来控制学生。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信息技术教师所讲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那有限的知识,还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在我们家庭越来越普遍,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大大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了解越来越多,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身边找事例,学生容易理解。

二、操作实践课要调控好理论讲解和操作实践的时间

虽然是在机房上操作实践课,但是实践课必须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那么一节课上,学生的操作时间和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时间要合理分配好。究竟怎么分配,要具体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根据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实践内容的多少来决定。

比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搜索引擎学会到因特网上查找信息。学生看到题目的时候 一定很兴奋,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能够学会如何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节课上,我们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足够的时间去查找网络上自己需要的内容,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减少尽量减少,比如我们只需要讲解搜索引擎的两种分类,让学生自己操作摸索出两种类型的区别,至于两种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等我们可以留到下节课在教室理论讲解。

三、要充分利用机房的多媒体环境

现在的机房资源都非常丰富,包括我们这样的农村高中。在机房里,除了局域网之外,还有液晶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丰富多彩,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在布置课堂操作任务的时候,可以用投影仪的形式出现,或者在电子白板上出现,这样学生可以边看题目边操作,这样就节约了教师统一讲解的时间。

还以《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为例,搜索引擎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电子白板呈现出来,教师不需要讲解过多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后再来总结理解。这样比教师先讲再操作的效果要好。

四、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

学生到机房上操作实践课的良好习惯是应该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慢慢养成的,我们教师在学生充满期待的第一节课上就要明确一些要求。比如,学生到达机房的时间,进入机房要自动穿鞋套等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明确学生要做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在学生中才有说服力。

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上,学生所想学到的就是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操作,能找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所以我们教师布置给学生操作的任务不能仅仅是让学生模仿教师一些简单的操作,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无味,学生在心理上就会抵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只能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并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教师在布置实践操作的任务上,要精心设计,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在操作上的兴趣。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学到的知识都是很简单的,我们重点还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提交作业的好习惯

操作技术篇7

【关键词】还原技术 计算机应用 操作系统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我国的不断普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也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渴望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物理化和器件变化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在内部储存和外部设备上也在不断变革。由于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操作系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破坏,所以就要维护好计算机在操作系统上的正确运行。

1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在用户对计算机的需求上

在个人用户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上进行分析,有些用户对计算机的需求量大,比如在计算机上网、U盘、办公、玩网络游戏,听歌、看视频等娱乐方式上时,在操作上增加了对计算机的频率,相对应的,发生计算机操作故障的频率也就越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计算机能够合理的运行,操作者就需要维护计算机硬盘上的数据,如果一旦发生严重的故障问题,就需要对计算机的操作数据进行马上恢复,所以在进行还原操作系统的初始数据备份时,就要使用合适的软件进行还原。

1.2 在计算机的应用环境上

计算机处于不同的环境中时,所使用的还原技术也不相同。对于较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例如在网吧、教学机房、办公室等,这些场合由于计算机的数量多,运行率大的影响,在进行初始安装计算机的过程中,他们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是相同的,而且在每台计算机进行操作时,都会还原初始安装时的状态。主要是由于在关闭计算机的同时,已经删除了操作者在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和修改的数据。在这种发生的条件下,就需要硬件还原系统来支持。主要是由于计算机的生产厂家在进行产品的整和汇聚上,将备份、还原、传输、发射以及接受等具有各种功能汇聚到硬件的芯片中,然后再插入到计算机的主板上,这样有效的避免了计算机硬件在应用中发生的故障情况。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重新启动操作系统,就会自动恢复到原始的操作状态中去。使用者也可以对保护中的还原盘选择接受,这样不但可以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有效的进行了初始化以及优化作用,而且还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在维护上的运用。这种设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机不死机的现象,特别是在网吧或是公共场合,也为人们保护了一定的隐私行为。

1.3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上

目前,计算机的机损以及系统中的操作系统主要有Windows、DOS、XENIX、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但最常用的为Windows、DOS系统。例如在软件还原系统中的GHOST软件的应用,它主要就包含Windows和DOS两个版本,Windows在还原与分区上只能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而DOS在备份还原中,只能在DOS环境中运行。由于DOS版本的GHOST软件在备份中脱离了Windows的操作系统,所以这样的版本系统实现了很高的稳定性。实际上,有的操作系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由于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在计算机中主要负责管理计算机中的各种资源,并及时对硬件功能进行补充;操作系统还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界面使用;而且在进行设备的管理上,控制了设备系统在输入、输出上的分配管理,有效的进行了文件与作业的共同管理。

2 还原技术的方式

2.1 软件还原方式

计算机还原软件在发明与应用上的方式很多,目前最有现代应用意义是GHOST。它作为一种备份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要实现更高级的系统来支持,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程度比较大。由于计算机本身高低不同,导致GHOST在应用时产生不稳定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人员利用GHOST系统在原有的软件还原方式上进行创新,根据相同的原理和设计思想发明的“还原精灵”,这种新型的还原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它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硬件设备的帮助,不仅能够防止计算机硬盘受到病毒的严重侵害,清除已经被破坏的程序,而且还能避免因为系统故障发生的数据丢失,能够恢复已经被删除的资料。它是计算机软件版本中的硬件工具,如今在电子行业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2.2 硬件还原方式

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硬件设备主要是在具有一定还原功能的软件基础上,通过使用芯片或是插接卡的形式使用的一种硬件系统。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还原技术,一种为主板的集成型,另一种为独立的网卡型。主板的集成型硬件还原技术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的主机板上,在生产计算机过程中就已经将它集中到了具有还原功能的软件上,它一般在知名的计算机整机生产商上能够看到。独立的网卡型还原技术主要是将具有还原功能的芯片集成到独立的网卡上,使硬件还原卡在计算机主板插入后能够即可使用操作。

3 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3.1 软件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针对不同的硬盘在进行备份还原中对格式的分区进行区分,在GHOST软件版本中每个系统只能应用在自己的运行环境中,但由于GHOST软件可以脱离操作系统进行备份,所以它的还原稳定性较高。GHOST在进行硬盘克隆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建立分区的情况下,要注意大小适宜,如果建立的分区比较大,就会出现浪费内存的现象,如果建立的分区过小,软件所需要的内存就不能支撑起整个程序的运行情况,导致计算机在运行中越来越慢。在建立文件系统的过程中,就要注意使用NTFS格式,因为它的使用能够促进计算机在运行中保持有效的良好性和稳定性。在创建系统时,一定要先检查计算机是否遭受了病毒的入侵,具体程序可以先在计算机软件上使用优化大师进行系统优化,认真检查程序补丁是否齐全、软件的数据是否完好;然后再清理注册表中已经存在的垃圾信息,进行磁盘的彻底清理,这样有效的保证了在克隆后的系统内容保持完好的状态。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非必须软件尽量避免安装和卸载程序,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大映像文件在出现中降低次数,而且也能使系统更快的恢复。如果在各种硬件环境中出现克隆的映像文件,在系统安装时,就要将全部的硬件资料马上卸载掉,以保证母计算机与子计算机之间的稳定运行。

3.2 硬件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

硬件还原技术主要是在独立网卡与主板集成两种方式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运行方式和还原技术都比较相同,但在硬件系统上,他们存在各自的特点和差异。硬件还原技术它是一种专业的还原能力,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启动之前,它的工作过程中就已经取得了主动权,在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操作中,操作者只是对硬盘的虚拟形式进行操作,并不能破坏硬件的本身。而且对于这两种硬件还原技术,他们在运行加载驱动方法上与一些引导方式是比较相似的,例如在DOS中对病毒进行引导的方式,具体方法首先在终端上,对位于BIOS中的INT13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在相同的时间内,还要保存或者隐藏引导区、中断向量表以及FAI信息等数据,其次还要替换最初的中断向量表,FAI数据将被保存在临时存储区块中,使数据在修改的程序上更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保存在空磁盘中已经被修改的数据。

4 结论

随着我国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各大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受到病毒软件的攻击也越来越严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能安全、有效的运行。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企业的经济影响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所以,为了实现我国的科技水平能够更快的发展,提升计算机人员的专业水平,就要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还原技术做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凯.刍议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运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12:26-27.

[2]陈怀霞.浅谈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02:106+108.

[3]李新宇.还原技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维护中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90.

作者简介

宋小芹(1983-),女,河南省开封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操作技术篇8

[关键词] 无菌技术;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72-01

1 无菌技术的概念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并正确运用无菌技术及其相关规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2 医务人员在无菌操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保持无菌操作环境的清洁,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并减少走动。(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前应衣帽整齐、剪指甲、洗手,需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包内或无菌容器内,一经取出未用完,不得放回无菌包内或无菌容器内。(4)无菌包外应注明包内物品的名称及灭菌日期,无菌包应放在清洁、干燥、存放在固定的地方,保存期7-14天,过期受潮重新灭菌,污染后应重新清洁灭菌。(5)取用无菌物品需使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持物镊,未经消毒的用物、手臂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跨越无菌区,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与无菌区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手、前臂应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6)一切无菌操作均应使用无菌物品,禁用未经灭菌或疑污染的物品。(7)一份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一次。

3 无菌技术操作过程中违规的原因分析 (1)某些医务人员平时工作不能按照一个医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出现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认真改变自己的弱点和毛病,平时不注重自身修养。工作中都特别随意。(2)没有一种为医学事业献身精神,不能实现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无菌技术的知识不能完善和推动其进展。(3)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文化素养知识欠缺,不去钻研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很随意的使用无菌物品进行操作。(4)对无菌技术的概念理解不清楚,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操作过程中离开无菌区回来后不更换衣物、手套等继续操作。(5)不能保持个人的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缺乏同情心和感知力。总之由于个人素质的缺陷,使得其在工作中不能很好的进行无菌操作而违反操作常规。(6)无菌观念不强:没有很好的掌握无菌区、非无菌区、清洁区、无菌物品、污染物品等的真正概念操作过程中应付、马虎、不求甚解,不能按照操作原则进行。不做手卫生清理,消毒,随意打开无菌包,不按操作原则操作并且不考虑物品的效期、高压结果是否达标、一次性物品是否过期、包装是否完好、是不是三无产品,对伤口换药不分场所环境等都是违背无菌操作的原因。(7)无菌操作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无菌操作的环境、条件不能达到清洁无菌,不注意个人手卫生,着装不整,病人不是集中在无菌的换药室进行换药或下闭式引流管,而是在病房、处置室、办公室等地方进行换药和下胸腔闭式引流管。这些地方有些环境、空气,没有达到消毒效果,有可能造成操作部位的感染。另外,对于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消毒、灭菌不够彻底,无菌物品的打开包装的时间过期或者没有标识,却继续使用。这些都是违背无菌操作的因素。(8)操作者责任心不强。

有些医务人员对于打开的无菌溶液、无菌包不注明开启的时间、日期也不按原折痕包好,其他工作人员在使用时无所考证,责任心不强的人马虎使用。消毒液浸泡的无菌物品,不检验消毒的效果,没有做细菌培养便使用,结果却是没有达到无菌。消毒液浸泡过的器械原则上用于人体操作都要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消毒液后再使用,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图简便,嫌麻烦把那些必要的程序省略,结果违背操作原则,有些就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病人应该知情的医疗、护理行为,工作人员一定要告知到位,并耐心的做好解释,例如,手术后病人换药的纱布有时因为出汗、胶布不粘或污染等原因而脱落,应该通知工作人员重新换药,不能再次使用污染的敷料、绷带等,否则就有可能使伤口造成感染。

4 保持无菌状态的条件

4.1 环境的无菌性 无菌操作的环境在操作前后均要进行消毒,用含有效氯1500/L消毒液20-30mL/m2进行喷雾,密闭30分钟后进行开窗通风换气,或者用紫外线消毒一个小时。如果为无菌手术室,密闭30分钟后再启动层流净化装置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不合格者查找原因,达到标准为止。对于病区内的处置室,换药室每天除地面消毒外早晚要紫外线照射各一小时并做好记录。定期做细菌培养并达标。

4.2 器械的无菌性 器械的无菌至关重要,正确的消毒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重复使用的器械在清洗前要用含有效氯2000/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刷洗干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热水烫过后进行高压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繁琐劳动,也有效地防止了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显然对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及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一次性医疗用品引入医院后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用于手术中与人体组织、血液相接处,有的还要植入体内,所以一次性用品质量的优劣、无菌状况如何是人命关天的重大问题,为此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4.3 对医务人员的要求 所有参加无菌操作的人员必须更换无菌衣帽专用鞋,戴好口罩,帽子无菌手套要检查好,如果破损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操作过程中,接触了污染物品、病人的污染物,要从新更换无菌服和手套,以及相应的设备。对于接触的传染病人,医务人员保持无菌操作的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

5 无菌操作中易发生的差错

5.1 手术中的物品污染未被足够的重视,器械物品等污染后未做更换 手术者的手臂触碰到有菌部位也不去重新消毒、更换手套,而是继续操作。污染的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迸溅到无菌部位也未作彻底的消毒处理并继续进行操作。手术过程中需要添加的器械、物品不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等等都是无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5.2 防止无菌操作中差错发生的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牢记既往的教训,总结经验,提出警示,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岗位守则,提高对差错的防范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个人素质、职业道德、无菌观念、健康的职业心理等,使工作人员时刻牢记无菌原则的宗旨,力求在工作中不发生任何的差错。

5.3 减少无菌操作中污染的措施 对于手术废弃物的处理原则;分类收集、分别处理、防止扩散、坚决焚烧的原则。将手术中摘除的病人的病变组织、医疗废弃物、具有传染性的液态废弃物、消耗性废弃物、塑料橡胶类的医疗废弃物,统一无害化处理后进行焚烧。不能焚烧的液态废弃物要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再倒入下水道。

操作技术篇9

【关键词】门式起重机 稳钩技术 操作原理

起重机稳钩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追钩,门式起重机稳钩的操作就是吊臂咀带动着吊钩运动,然后吊臂咀停下运动而吊钩继续运动,吊钩就会受到运动冲力和反向拉力等时停止摇摆,如果这时进行稳钩操作,就是把吊臂在吊钩停下来的那个瞬间与吊钩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得吊钩静止的操作。这个操作看似简单,但是需要操作人员对稳钩的原理和操作技术有着比较熟悉的了解,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双重的研究有利于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起重机的具体操作研究。

1稳钩操作的原理分析

门式起重机的稳钩主要针对的是起重机的吊钩,稳钩的主要目的是分散或消除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从而能够使吊钩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可以保证起重机在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当吊物发生摆动的时候,要想办法使吊物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应通过对大小车的控制来达到这一平衡吊物的效果,这就是操作人员对稳钩操作的最基本的技能,而之所以要对大小车进行控制,是因为产生吊物不稳的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大车或小车运行机构起动时,由于这一个过程是突然由静止转变成运动状态的,大车起动时回产生横向地摆动,小车则会产生纵向地摆动,如果是一起起动,就会产生斜向摆动。

当稳钩操作时,摇摆的幅度大但是末向回摆的瞬间,要把车要跟着吊钩的摇摆方向。当吊钩和钢丝绳拉成垂直的位置的时候,此时吊钩或者吊物会受到两个平衡力的作用,就会重新平衡下来,保持车速和吊物的速度相同然后一起向前运动,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对于起重机稳钩的方式有很多,而且各有各的操作要领和技巧,有运动时的稳钩,还有原地稳钩,就是当吊物在原地的时候,对吊钩摆动的幅度进行适当吊证,减少钢丝绳的倾斜度,这种方法不仅在吊物在原地时能够运用,就是在起重机运动地时候,也同样适用,称为启动稳钩。

2稳钩的操作要领

2.1动车和运行时稳钩操作

有些突发的情况会导致起重机突然地加速前进或突然推挡,吊物跟不上起重机的前进速度而发生摇摆,通过对起重机原理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关操作建议,可以将大车或者小车的控制器手柄推回零位,等到吊物向前超过了垂直的位置,然后及时跟上吊物的垂直位置,这样的方法对于门式起重机的操作人员的起重机操作熟练度要求很高。要不停地使起重机能够跟上吊钩的摆动,有时候需要不止一次地对起重机进行减速加速操作来配合吊物的摆动,因此门式起重机稳钩操作是一个对起重机整体操作都要进行熟练掌握,不然就会影响稳钩的效率。

2.2停车时稳钩操作

能够在停车的一瞬间就快速地将吊物停在规定的位置上,就是停车稳钩了。在运动时甚至在启动时保证了吊物的稳定,车随着吊物进行了准确地运动,在停车的一瞬间,也不敢保证吊物就一定能够稳定停在指定位置,停车地过急过慢或者停车位置地偏差都会造成吊物的摆动,如果没有适当地稳钩操作,还可能造成吊物的下降,不仅是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是起重机操作人员的操作的不当后果。

为了使吊物在停车的一刻稳定在指定的位置,应减少吊物随着起重机运动的惯性摆动,在距离起重机停车位置之前,就把起重机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使起重机慢慢移动到指定位置,当起重机到达指定位置时,吊物也随之稳定下来,平稳地停在指定的位置。

2.3综合摆动时稳钩技术

在大车小车一起突然起动时,由于快速地加速,突然地运动,吊物往往会产生圆弧形摆动,这时既可以用分别控制大小车,分开来解决各自造成摆动的方法,也可以同时进行大小车的操作,一起控制吊物摆动。这不仅是对起重机操作人员个人的素质要求,还需要起重机的操作人员的互相有着默契地配合,才能够实现门式起重机之间在操作中熟练得进行任何配合,达到起重机最高效的利用。

3结语

随着门式起重机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门式起重机的技术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起重机吊物的稳定性要求也越发得严格,因此了解起重机的稳钩技巧对于准确地进行操作有着很大的帮助。现在也有很多的门式起重机的研发者在进行对起重机稳钩数字化操作的研究,那样会使得稳钩的操作变得简单许多,在数字化操作实现之前,人工如果掌握熟悉的技术也会对起重机操作自如,提高起重机操作安全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操作技术篇10

关键词:食品卫生 微生物检验 无菌操作 保护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b)-0040-02

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对食品中的菌落总数、致病菌、霉菌、大肠菌群及酵母菌等繁殖情况进行测定,对被测食品的卫生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卫生、安全的食品生产提供依据。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分布,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及糖等也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也因此在检验中检验的准确性极容易受到干扰,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在采样、取样及检验等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

1 无菌操作及注意事项

所谓无菌,指的是环境中不存在保证生命活动的营养细胞的状态。而无菌操作则是采用无菌器材进行植物组织、细胞传代、细胞接种等培养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无菌范围,在微生物检验中,无菌操作是重要的理念,只有在检测设备、培养菌无菌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样品不被污染,检验的结果才能更准确。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无菌操作理解为安全操作。

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食品微生物检验相关标准,对于一般的检验样品要在干净的区域内进行,包含实验室、工作台等,而对于病原微生物分离工作则需要在生物二级实验室进行。要保证无菌室的清洁,定期对墙壁、桌面、台面等进行消毒,在使用之前,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对实验室沉降菌定期进行计数,对微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进行检查,在无菌室内尽量减少走到,禁止在无菌室内谈笑。(2)进入无菌室前,检验人员要洗手,在缓冲室更换工作衣、鞋、帽等,无菌室外的工作衣、鞋、帽等严格禁止进入无菌室。(3)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打开样品时,检验人员要与样品保持一定距离,没有经过消毒的物体不能接触样品,样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采用无菌工具取样,检验人员的手臂不能放置在样品上方,取出的样品不能再放回原处。操作要慢,速度不能过快,接种用具在使用前和使用后都必须精要灼烧灭菌,吸管不能直接用嘴吸。(4)在开启袋口、瓶口之前,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对液体培养物接种时,不能使菌液溅在其它器皿或工作台上,防止污染,如果不小心溅到,用酒精棉球灼烧灭菌,最后用消毒液擦干净。带有菌液的玻片或吸管,最后要在消毒液中消毒。(5)无菌物品应该分类放置,定期检查,不能和没有灭菌的物品混放。

2 无菌操作技术

2.1 显微镜技术

由于微生物非常小,肉眼很难观察,因此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光学显微镜是实验室微生物形态观察的常用仪器。在使用显微镜技术使,染色、涂片等技术必不可少,不管是染色还是涂片时,都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一旦玻片受到污染,观察的结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无菌操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平板培养物进行实验室观察时,通常不进行开盖观察,可以对检验结果进行开盖检查,例如在移植培养或取样涂片时,可以适度开缝,但是不能完全揭开;第二,进行涂片时,玻片必须用架子夹持,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玻片,避免细菌感染;第三,用过的玻片要进行消毒处理。

2.2 无菌操作技术

进行微生物检验时,菌种的接种、分离及移植等操作必须排除杂菌干扰,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培养体。这就需要一个无杂菌污染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内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操作的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无菌接种可以在酒精灯旁进行,如果要求比较严格,可以在无菌室内配合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工作台进行操作。

无菌操作技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无菌环境、无菌器材及无菌操作。首先,无菌环境。这是相对而言的,在无菌室内,一般可以提供无菌环境,但是需要生物安全柜等隔离设备,对有害悬浮微粒进行隔离,从而保证样品、环境及操作人员的安全。在无菌室布置时,要合理布局,满足操作安全、方便及成本适中等要求。对于生物安全柜而言,容易消毒灭菌、体积小、可移动,但是在操作中不是很方便,对一般接种操作比较适用,如致病菌检验接种操作;而超净工作台在目前经常使用,其无菌状态主要通过超细过滤无菌空气实现的。其次,无菌器材。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无菌器材可分为:器材灭菌与器材消毒。对于器材灭菌而言,只要是在检验过程中使用到的器材,除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的,都要进行灭菌处理,如稀释剂、培养基、玻璃器皿、乳胶头及胶管等,对于金属器材的灭菌,要先用包装纸包裹后再进行;对于器材消毒而言,只要是针对检验中使用的不能用灭菌处理的器材,则要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工作服、天平、试管架等,一般采用化学药品喷洒、擦拭或熏蒸等方法。最后,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在上文已经分析过,在此不作具体说明。

2.3 纯种分离技术

为了对食品微生物的种群进行鉴定,则要进行分离,获取某一菌株的纯培养物,这个过程称之为微生物分离和纯化。为了获取某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通常按照该微生物的特性,设计适合的培养条件与培养基,使该微生物进行生长与繁殖,或者是加入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因素,从而淘汰掉其它杂菌。通过各种稀释法,最终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此时还不能保证一定属于纯培养,还需要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使用比较多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混合倒平板法、稀释摇管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单细胞分离法、液体培养基分离法等。其中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混合倒平板法及稀释涂布平板法是最长用的三种分离纯化方法,不需要其他设备,而且分离的效果非常好。

2.4 纯种培养技术

检验中,从一个器皿到另外一个培养容器中,经常采用接种环接种的方法进行,因为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污染物,一旦器皿打开,环境中的污染物就有可能对器皿内的培养物或培养基造成污染,所以,进行菌种移接时,必须要在无菌环境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微生物实验及严重,接种以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如果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污染,那么检验的结果也就失去意义,对下一环节的操作也会带来影响。由此可见,尽可能的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杂菌污染外,还要对各种无菌操作技术熟练的掌握。

3 结语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的存在,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必须要注重无菌操作,防止杂菌的混入,在进行分离、接种等操作时,也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实际上,人工无菌环境并非真正的无菌,这只是相对而言的,绝对的无菌是不存在的。所以,在检验的过程中为了不受其它微生物的污染,无菌操作就非常重要了,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对无菌操作技术熟练的掌握。

参考文献

[1] 张小娟.食品微生物检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4).

[2] 李庆华.微生物检验中的无菌操作[J].食品安全导刊,2008(3).

[3] 陈冬菊,赵立芹.初探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几点因素[J].中外健康文摘,2011(10).

[4] 王燕玲,彭辉,郑雅楠.浅谈生物检验无菌操作技术[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