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政策十篇

时间:2023-04-02 21:10:43

融资政策

融资政策篇1

一、关于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政策的调整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不仅具有企业融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而且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有积极作用与重要影响。

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结构中,由于强调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股必须占控股地位,同时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作出了禁止国有股上市流通的规定。不仅如此,在股份中还设置了法人股,其中有属于发起人的法人股和募集的法人股,也不准上市流通(只有少数法人股在CTAQ系统和NET系统流通)。此外,又设置了内部职工股(事实上是给职工的一种福利性安排),上市三年内也不许流通。这样,如果不考虑B股的情况,在公司上市后三年内,能在市场上流通的就只是向公众募集的那一部分。根据证监会的资料,1998年全国上市公司的总股份中可流通的股份(包括A股、B股和H股)仅占34.11%。这种股份结构,特别是国有股、法人股和职工内部股的长期不流通,不仅使这几种股票与公众募集股处于同股不同价(前者按票面价或原始价,后者按市场价)的非公平状态,而且60%以上的股份不流通,也使证券市场特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资源(资产)重组功能严重受损,还使国家因国有股、法人股的不上市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因此,无论是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解决国有企业资金困难,还是从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等角度来看,配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改变国有股、法人股乃至职工内部股的僵化不流通局面,都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政策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今年8月8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准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上市公司投资证券二级市场的股票以后,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也更不合时宜了。

二、关于财政性融资政策问题

国家的财政性、政策性融资,是一个牵延性强、牵涉面较广的大问题,许多方面都与资本市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就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解决,显得尤为突出:

──政策性银行的融资政策有待改革和改进。就当前情况看,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是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进出口银行。他们分别承担着具体的社会目标,不实行公司化体制而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是真正的国有金融机构。然而,由于受制于国家的财政困难,财政拨付的资本金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向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来筹措资金,筹资成本较高,故而严重影响了其政策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商业银行市场化的后腿。有鉴于此,可考虑让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资本市场,以国家信用为后盾,通过市场化的渠道筹措资金。这样做,一则可降低筹资成本;二则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三则也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发行专项建设国债。一方面可减轻国家财政的债务压力,提高投资效果,同时可收到更好更大的政策扩张效应。所谓专项建设国债,简而言之,就是将此类国债的发行,以及项目投资、项目经营和还本付息等活动,建立在运用这些国债所形成的资产及其收益上,并最终以(国有)资产转让和经营收益,作为还本付息的财产基础和资金来源。这种做法,能收到刺激经济、减少财政债务负担、提高投资的资本化(资本金)程度、增加国有资产比重和控制力、优化经济和产业产品结构等多重功效。事实上,除了某些所谓“纯公共产品”之外,现有的许多财政性投资对象(如公路、铁路、机场等),都可考虑和试行这种筹投资形式。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发行了大量的转向建设国债,用于满足某些公共事业、公共工程和大型项目的贷款需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适时调整国债的发行范围和发行对象。考虑到银行较大的存贷差规模,我国近两年的国债发行都是以商业银行为主要发行对象。今后似应部分地转向城乡居民。这样做,一则可加大启动社会资金的力度;再则,对于那些具有投资意愿的居民群体来说,也不会产生对其消费的“排挤效应”。

三、关于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问题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具有高风险和高利润同时,并存着不确定性。从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风险投资的发展如无政府的参与和积极推动是不行的。其中包括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制定与引导,对产、学、研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匹配的组织与推动,以及政府除了在基础研究阶段给予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外,还往往需要通过设立“孵化器”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来支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风险投资提供充分的选择余地。此外,市场环境、资本市场和中介组织则是风险资本运作的必要条件。可见,风险投资既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健全有直接关系,又与政府的相关经济政策,特别是与财税政策有着紧密关联,而且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领域或重要方面。

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通常是从不同的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并将这些资金投入新兴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都以股权的方式投资到众多的高科技企业,通常是参股于企业,而不对企业实行控股,投资额一般占公司股份的15—20%,待项目成功,企业获利增加后再将投资收回。风险资本获利一般通过这样四种办法:一是低价获得公司的股票作为报偿,如果新创企业成功上市,这些股票就会大幅增值,风险投资家就能获得巨大的投资回报;二是目标企业未上市,通过协议的方式被另外的企业收购兼并,并从这种兼并中获利;三是风险基金本身的上市与回赎;四是对基金股份的回购。由此可见,这些活动本身就既以完善的资本市场为依托,又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扩大资本市场空间或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这种投资方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中十分盛行。风险投资帮助很多新创网络公司通过经营上的难关,并成功地发行原始股。在美国,今年第2季度,仅新创网络企业就获得38亿美元投资,而投入科技企业的风险资本高达60亿美元,占所有风险投资金额的90%。在我国,随着科技进步步伐的日渐加快,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蓬勃生长,作为高科技产业化推进器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以及它对资本市场的意义,也将越来越为世人和投资者所关注与青睐。

四、关于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税制与税政问题

这方面涉及到的问题很多,不可能在此一一列举。如就其中的突出问题来看,以下两点似应首先予以重视和研究解决:

──尽快研究解决股份

融资政策篇2

关键词:货币政策冲击;所有权性质;信贷融资约束;企业投资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在不断增加,货币政策逐渐成为政府平抑经济短期波动的重要政策工具。同时,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比较依赖持续的高投资拉动,而除了政府投资之外,投资行为的另一个重要主体便是企业,因此,研究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应该是理解宏观投资特征的基础。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投资行为也是决定企业未来增长和企业价值的重要决策之一。

然而,以往文献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面,而较少有文献直接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Fazzari等(1988)等均指出了企业内部现金流对投资具有显著的作用,而Abel和Blanchard(1986)则探讨了销售收入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Lang等(1996)考察了企业的负债水平对投资的影响效果。国内方面,姜国华、饶品贵(2011)基于对国内财务和会计领域研究的回顾,也指出国内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对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而对于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

关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企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和传导渠道,早期的利率传导渠道或新古典传导渠道(Neoclassical Transmission Channel)认为,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Jorgensen,1963)。需要注意的是,新古典渠道下,利率一方面会影响企业外部借贷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内部资本的机会成本,因此,该渠道没有区分企业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的差异。Bernanke和Gertler(1995)则进一步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资本市场往往是不完美的,从而企业的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往往存在成本上的差异,即存在外部融资溢价。而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进而对不同企业和部门产生不同的作用,他们将这一作用机制称为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Credit Channel)。

国内文献对于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和中观层面,而基于微观层面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刘金全(2002),王立勇、张代强和刘(2010)等分析了货币政策对宏观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冲击效果。闫红波和王国林(2008)则从行业层面探讨了货币政策冲击的行业异质性效果。王先柱、毛中根和刘洪玉(2011)则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内文献对于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文献并没有进一步探讨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具体作用机制和传导渠道。因此,本章将重点从微观层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冲击和异质性作用效果。

二、 理论分析和假说

1.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企业正式融资影响企业投资的渠道包括了新古典传导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新古典传导渠道下,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包括机会成本),从而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但是新古典传导渠道并没有区分企业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的差异。然而,考虑资本市场并非完美,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企业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的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即存在外部融资溢价,基于此,信贷渠道则认为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而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产生异质性的作用,这就使得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冲击存在着一种放大效应。

为了检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本文借鉴Rajan 和Zingales(1998)的方法,构建衡量外部融资依赖度(FD)的指标,其具体计算方法如(1)式所示:

FD=■(1)

其中,调整后的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存货的减少+应收账款的减少+应付账款的增加,资本支出采用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度量。同时,为了消除企业层面内生性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定义行业层面的外部融资依赖度,即根据每一年每个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中位数作为当年该行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度量。此外,考虑到FD指标数值规模较大,本文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到[0,1]的区间。

Rajan和Zingales(1998)指出,行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EFD)实际上反映了该行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状况。而企业所在行业的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也表明企业对外部融资溢价变动的风险敞口越大。同时,在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机制下,货币政策变动会对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产生影响,从而,如果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存在,那么,货币政策对于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内的企业的冲击应该更加明显: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投资降低幅度应该更大,而货币政策宽松时,企业投资行为增加幅度也更大。基于此,得出假说1:

H1:货币政策冲击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越大。

2. 融资约束与货币政策异质性作用。同时,以往研究表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民营上市企业比国有上市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信贷融资约束,并且当货币政策紧缩时,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会进一步加重(叶康涛、祝继高,2009)。基于此,本章也进一步区分企业的所有权性质,考虑到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对货币政策的变动会更加敏感,因此,如果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存在,那么货币政策变动对民营企业投资的冲击应该比对国有企业的冲击更为明显:即货币政策紧缩时,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民营企业的投资下降的越明显,相反,货币政策宽松时,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民营企业的投资上升的也越明显。然而,货币政策对于不同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国有企业的投资的作用应该无显著差异。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假说2:

H2:基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冲击对民营企业投资的作用显著大于国有企业。

三、 模型、变量及样本

基于以往文献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Hubbard et al.,1993;Lang et al.,1996),本文使用的企业投资的基本实证模型如(2)式所示,

Investit=?琢0+?茁1Stateit-1+?茁2Cashflowit-1+?茁3Tobinqit-1+?茁4Sizeit-1+?茁5Leverit-1+?茁6SEOit-1+?滋j+?酌t+?着it(2)

其中,下标i,j,t分别表示企业、行业、年份,α和β为估计参数,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说,在实证模型(2)式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引入货币政策与外部融资依赖度的交互作用,得到(3)式:

Investit=?琢0+?籽1FDjt-1*MPt+?籽2FDjt-1+?茁1Stateit-1+?茁2Cashflowit-1+?茁3Tobinqit-1+?茁4Sizeit-1+?茁5Leverit-1+?茁6SEOit-1+?滋j+?酌t+?着it(3)

其中,MP和FD分别表示货币政策和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度量,本文使用的货币政策度量主要为加权贷款利率的变动(DRate)。为本文主要关注的估计参数,反映了货币政策通过外部融资依赖度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的大小。其他变量含义与(2)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3)式中没有直接引入货币政策的单独项,这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单独项的信息涵盖在了时间固定效应中。

本文采用的样本为2003年~2013年我国全部A股上市企业数据,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剔除了金融类和ST的上市企业。同时,由于公司上市前后企业可能存在盈余操纵行为,并且企业获取IPO融资也会对其投融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同样剔除企业上市后前两年的观测。宏观层面货币政策变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人民银行。此外,对于所有企业层面的连续变量,采用Winsorize的方法对首尾1%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极端值的影响。

四、 实证结果分析

表2给出了企业投资行为以及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估计。列(1)给出了实证模型(2)式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State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国有企业的投资率水平整体上要低于民营企业,Cashflow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现金流的增加会促进企业投资的增加,同时Tobinq的作用同样为正且显著,反映投资机会越好,企业投资也越多。Size的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而Lever的作用显著为负,与Lang等(1999)的结果一致。高负债率一方面可能通过强制企业还本付息,可以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了投资不足,因为大部分投资回报会由债权人获取。此外,企业增发配股(SEO)对投资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表2的列(2)基于加权贷款利率变动(DRate)度量了货币政策,并检验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投资作用的信贷传导渠道(实证模型(3)式)。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度量(MP)与外部融资依赖度(FD)的交互项系数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的投资受到货币政策变动的冲击的确越大。具体而言,货币政策紧缩时(贷款利率上升),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投资下降的越明显,相反,货币政策宽松时(贷款利率下降),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的投资上升的越明显。因此,假说1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假说2,表2中列(3)和列(4)进一步区分了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比较货币政策对国有和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差异可以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民营企业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也越严重。而国有企业投资对货币政策冲击并不敏感。这一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对民营企业的作用更加显著,而对国有企业冲击则较小,支持了假说2。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制在以往文献(尤其是国内文献)中鲜有讨论,基于此,本文探讨了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和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的新古典作用渠道认为利率变动会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而信贷渠道进一步考虑了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异,并指出货币政策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从而对企业投资的作用存在放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的投资冲击越大,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作用的信贷渠道的确存在。而考虑到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更为严重,即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溢价对货币政策冲击更加敏感,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民营企业投资行为的冲击比国有企业也更大。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日益频繁,然而,信贷市场结构的扭曲导致民营企业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更严重,这显然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减少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干预,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当前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工业行业产能普遍过剩,经济增速不断下滑的背景下,理顺市场扭曲,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更加重大。

参考文献:

[1] 姜国华,饶品贵.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J].会计研究,2011,(3):9-18.

[2]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3):43-51.

[3] 王立勇,张代强,刘.开放经济下我国非线性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9):4- 16.

[4] 王先柱,毛中根,刘洪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来自房地产市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9):42-53.

[5] 闫红波,王国林.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5):17-30.

[6] 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1):22-28.

[7] Abel, A., Blanchard, O.Investment and sal- es: Some empirical evidence[R].NBER Working papers,1986.

[8] Bernanke, B.,Gertler, M.Inside the black box: The 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4):27-48.

[9] Lang, L.Ofek, E.and Stulz, R.Leverage, investment and firm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6,40(1):3-29.

[10] Rajan, R.Zingales, L.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3):559-586.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号:201122G008);复旦大学2013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融资政策篇3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财政政策

 

一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

新增就业的75%进入到了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占全国60%,交纳税金占50%。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66%,研发产品的80%(1)。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其发展。2000年在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中小企业融资形势虽然有所好转,总体上看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大于50%,但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例始终徘徊在30%以下。(2)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种。所谓内源融资,就是指企业将自身的储蓄不断地转化为企业投资的过程。而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散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据有关统计,在目前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当中,利用企业自有的积累资金占比48.41%,商业银行贷款占比38.89%,发行股票债券占比2.38%,其他占比不足13%。(3)从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上看金融论文,它有着低成本﹑高收益﹑抗风险的优点。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积累少的情况。在外源融资方式当中,商业银行贷款是其首选。2009年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当年全国信贷规模出现超常规增长,仅一季度新增贷款就达到4.58万亿元。但是,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却并没有大量流入占中小企业。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这里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活跃的地区之一。仅深圳一地,就有2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到了企业总数的99%以上论文格式范文。而当地中小企业所获得的信贷比例还不到30%。(4)另外,从其他的直接融资渠道上来看,主要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方式。目前只有少数国有大型企业能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而在股票市场上,虽然在2004年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但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几百家中小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由此可见,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很多。从内源融资上看,造成中小企业自我积累少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较低,自有资金来源有限;其次,现行税制使中小企业税负负担较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占销售收入的6.81%,高于6.65%的全国平均水平(5);三是中小企业折旧费过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低折旧率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很少考虑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带来的无形损耗,造成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更新时缺少足够的资金等。

从外源融资来看,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商业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公开融资等形式。但目前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也并不畅通。从商业银行贷款上看,贷款的形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但是,由于众多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不高,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都比较少;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加之一些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不乏恶意逃废债者,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普遍偏低。因此,在向商业银申请贷款时,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并且,中小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需要。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公开融资方面金融论文,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而利用发行股票筹资的方式上,对于企业同样有资格限制。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较小,因为股票市场主要是面向大中企业筹资而设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范围。

三 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各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普遍面临的问题。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外因素在短期内还会存在,而且单纯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还很难解决。因此,需要各级政府综合利用各种财政政策,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其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扩大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资金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首先,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规模,使其对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央财政陆续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主要包括: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和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等。但是这些财政扶持资金存在着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资金规模小且分散,缺乏统一的政策协调。除了加大对于这些基金的投入以外,需要对其进行整合,发挥合力,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要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财政资金的惠及领域将由个别领域和个体性优惠向区域性﹑群体性﹑普惠性方向转换。财政资金的支持对象,要由对于单一企业或者项目的直接支持,向间接支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扩大财政支持中小企业的范围。由于企业的发展周期经历了创业﹑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因此,要用财政资金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扶植政策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普惠性和群体性的基础之上,要对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开拓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1)

第三,增强财政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的作用,必须要让其他方面的资金加入进来。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导致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的风险较大。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提升功能,防范风险和改善环境三个方面做出努力论文格式范文。增加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投入,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建立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体系金融论文,促进财政支持路径的集中化与系统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对于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信用风险,实现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的可持续性。(3)通过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放大作用,引领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等来加入,进而保证为企业筹措资金渠道的畅通。

(二)加强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这是增加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目前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应该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切实增加企业的积累。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方面,要统一规范对于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现出企业平等税负,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惠及中小企业的增值税政策,把增值税的起征点从个人扩大到企业纳税人,扩大一般纳税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小规模纳税人的范围,并且进一步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率。在中小企业的所得税方面,政府要着眼于促进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增加。对于增加自有资金的中小企业给予在税收减免和税率优惠方面的照顾;对于中小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资本再投资的,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返还投资中已缴纳的所得税的部分,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再投资;放宽中小企业税前列支费用的列支标准,对于不违法金融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可以列入到税前列支的范围内;缩短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允许实现加速折旧,支持中小企业加快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对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纳税服务,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成本。(6)

(三)利用财政补贴和政府采购政策,增加中小企业收入

增加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的形式和额度,扩大对于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增加中小企业的收入,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对中小企业财政补贴的主要形式包括:1 就业补贴,对于提供就业岗位较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较多的财政补贴 2 研发补贴,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方向,确定创新领域,对在该领域当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补贴 3 出口补贴,加大对于生产出口产品的中小企业进行补贴,扩大其出口规模 4创业投资补贴,对于处在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政府对其投资者给予一定比例股金的创业补偿,增加企业的资本金5贴息贷款,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政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金融论文,承担其利息部分或者全部。对于超过市场利率的部分,政府可以予以补贴。(1)

其次,政府可以完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操作性制度。第一,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中标份额和范围,给予中小企业竞争价格优惠,招标文件给予中小企业政策倾斜。第二,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准入门槛,其主要措施包括: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资格条件;实行项目拆分,对一些可以拆分的大宗政府采购项目适当拆分、化整为零,变成若干中小企业可以承担的小型项目;鼓励联合投标,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明确对中小企业投标联合体的评审细则,促使中小企业形成竞争合力,以弥补中小企业资质条件的相对不足,分散中小企业各方成本和采购人的风险;减少资金压力,对中小企业的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收取,适当降低标准和数额,或以动产、不动产为抵押方式收取。第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培训指导和宣传。提高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中的竞争意识﹑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第四,建立政府采购扶植中小企业信息平台。第五,解决中小企业采用政府采购的实际困难。第六,加强政府采购的监督和监管考核工作等。(7)

(1)杨林 彭彦彦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 2010(11):26~30

(2)齐晶 浅议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09(7):106~123

(3)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10(31):2~34

(4)央视经济频道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EB/OLJ〕 finance.cctv.com/special/qyrz/01/2009-06-01

(5)俞继东 中小企业高税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院报 2008(4):44~45

(6)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的思考李文斌〔J〕 商业会计 2010(17):7~8

(7)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采购任重道远吴小明〔N〕 中国财经报 2009-06-24

作者姓名:李鹏

出生日期:1977年2月2日

性别:男

学历: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金融理论

工作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融资政策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政府支持;多元融资;青岛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8-0014-02

尽管处于金融危机背景下,但青岛市的中小企业还是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促进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市场竞争活力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青岛市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起步较晚,青岛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已成为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青岛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 300亿元,同比增长15%,占青岛市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出口额185亿美元,增长26.7%,占青岛市的56%。截至2008年末,青岛市民营企业注册29.2万户,注册资本金2 337亿元,同比增长2%和12.7%。

2.中小企业的社会贡献度不断提高。2008年,中小企业实现税收288.6亿元,同比增长21%,占青岛市税收的31%。中小企业对青岛市地方财政贡献达到45%,吸纳的就业人员占青岛市75%以上。

3.中小企业创新性显著增强。2008年,中小企业在机电、纺织服装、化工橡胶、农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五大优势产业方面,主营收入同比均增长25%以上。依靠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以在线环保监测仪、工业臭氧发生器、空调变频控制器、激光切割机等为代表,拥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产品,成为推动优质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的亮点。

二、目前青岛市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金融业信贷供应不足。由于银行风险意识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少,加上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明显,经营状况不理想,融资难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存在贷款成本问题,商业银行仍然偏重于重点项目和大企业。根据2008年青岛市工、农、中、建等22家商业银行数据表明,青岛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850亿元,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5.4%。另一方面,目前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太少,其自身资金实力又太弱,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2.担保能力不强。尽管最近两年来青岛市担保业务发展迅猛,但总体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担保业整体实力弱。由于担保金规模偏小,有些担保公司运作又不规范,银行不认可,业务空置率高。即使银行与之合作,银行给予的放大倍率也偏低,一般处于3―5倍之间,而成熟的担保效应一般能达到10倍左右。(2)担保制度不完善。由于起步晚,青岛市的担保业还处于制度完善阶段。2008年才开始引入对担保业的风险补助机制,财政资金才开始进入。而对于各担保公司来言,多数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担保资金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他们在开展业务时也较为谨慎。

3.政府财政支持范围太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目前的环境下他们几乎不能享受到政策优惠,因此对于那些能够促进就业的中小企业进行政策资金补助或优惠也是刻不容缓。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

青岛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些财政金融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最近三年,已逐渐勾勒出一个财金支持体系的雏形。

(一)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1.逐步完善政策措施。早在2005年青岛就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创建了优质环境。2007年又出台了《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办法》在财政、金融、担保、直接融资等方面规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设施,提出在市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而且要求各区市也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置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科目。在技术创新领域,允许中小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允许中小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其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2.加强财政资金引导。2008年开始青岛市财政出资5 000万元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融资担保、产业升级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其中2009年就有3 0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占专项资金的60%以上。

3.注重提升服务水平。2008年,青岛市还实施了《青岛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体系》,并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联盟中的中小企业可优先得到投融资服务。2009年6月,又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减轻企业负担。在落实国家停收取消100项、山东省停收取消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青岛又暂停(减半)征收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了9项经营性收费标准,取消和停止收取3项经营性收费项目,减少涉企收费4亿多元。

(二)建立统借统还平台,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服务

为解决信贷条件不足、贷款额度在2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题,以政府出资增信、组团担保、统一借款、统一还款为手段,开展了统借统还平台建设。 由青岛市经贸委委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联合国开行青岛市分行,并组织协调银联等担保公司组团共同参加,完成了担保组团和机制设立。

2009年,青岛市首次对担保公司进行了奖励,推动了担保公司增资扩股、积极开展组团担保和集合贷款等担保业务。截至2009年10月底,青岛市法人担保机构达到87家,新增担保机构 32 家,1 亿元以上担保机构达到 27家,已为 800 多家企业担保贷款担保25亿元,远远超过2008年全年担保额。担保业务品种扩大到股权、林权、设备等动产抵押以及贸易融资等。

(三)建立融资对接平台,为融资各方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化融资服务

1.为实现网上融资定期对接和日常对接相结合,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部门、银行、担保、中小企业等资源优势,开展了网上融资对接平台建设。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通过启动《青岛市中小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计划3年内将完成1 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制。采用政府买单、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和评价,将评级企业信用信息录入到青岛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录入青岛市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3.实施产业链融资,帮助产业龙头企业为配套中小企业及时回笼货款。在全国首次创新性地建立了大企业、银行、政府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发挥大企业优势,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大企业加快对在其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的资金结算进度。利用大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产业链融资新渠道。仅2009年1至10月份,中小企业就利用产业链融资130 亿元。

4.开展还贷周转金试点,扶持中小企业解决流动资金暂时困难。出台了还贷周转金支持政策,组织协调国有投融资机构和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还贷周转金试点。

四、完善财政政策支持的相关建议

(一)扩大财政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支持

政府应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增资,并设立专门的基金,如创业基金、技术创新基金、信用担保基金等,作为一种引导性基金,充分利用基金的调控功能,通过基金的投向引导中小企业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多元融资组合体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中小企业网,做好政府、银行、担保与投资公司、中小企业等多方的沟通交流对接,做好相关融资、发展等方面的服务培训工作。

(二)增强财政对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支持力度

1.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对于下岗职工自己创业的或吸收下岗职工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的新办企业,可直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发展壮大。

2.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可以采取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于符合国家政策的中小企业给予扶持。

3.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基金、新产品开发基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

4.加大担保风险补助力度,引导更多的担保公司开展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在重点领域设立政府参与或互的担保公司,以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互信。成立担保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增强担保实力。

5.政府采购中对中小企业给予适当的倾斜。允许中小企业组成承包团的形式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一部分产品和零部件。

(三)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通过引导创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私募融资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市场中介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或进入中小企业板进行融资等方式,打造高效的直接融资服务体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索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具体包括:股权质押贷款融资、企业债融资、信托融资、杠杆收购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融资模式。

(四)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及优化资金监管模式

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需要工商、税务、财政、监察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需要优化的服务体系来贯彻实行,因此责任分解、贯彻落实相当重要。同时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都需要有相关的跟踪监管机制,而这也是政府支持体系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青岛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9).

[2] 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2007).

融资政策篇5

1.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

2.投入要素是计划安排;

3.没有投资责任约束。

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投资与筹资体制有了大的变革,是全国投资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全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框架的影响。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后迈开步伐的。其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为起步和试点阶段,国家对财政投资实行“拨改贷”。

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86年,重点是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是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国发[1988]45号文)为标志,提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必须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政府投资范围、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

第四阶段,从1993年起到现在,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指针,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旧体制,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许多为公路建设筹集资金的好办法,扩大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加速公路发展步伐。许多省市对公路建设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不少新路子。主要归纳如下:

(1)改革公路投资方式,对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桥梁、隧道实行有偿使用,并建立相应风险约束机制。

(2)拓宽公路建设投资、融资渠道,除向银行借款、贷款修路筑桥外,还积极引进外资,以及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3)出售现有收费公路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包括出售给外商),以获得的收入再投入新路建设,滚动发展。

(4)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原有公路(含国道、省道)作价入股与他人(包括外商)合作组建法人股份公司,利用外资改建旧路或修建新路。

(5)选择经济。效益前景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经过明晰产权关系后,成立股份制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在金融市场融资。

(6)地方政府将公路建设与土地开发相结合,指定出让公路沿线或某些特定地区的土地开发使用权等条件,与他人(包括外商)合作,建设公路,即所谓“以地换路”。

(7)少数地方政府将某些交通规费使用权(如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客货运附加费等)交给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用于建设公路或偿还借款。

(8)许多省市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完善公路建设要素(资金、劳务、物资、技术、信息)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完成公路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我国公路建设投资与融资操作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交通建设成就巨大,已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公路建设投资与融资管理体制。各地政府结合当地特点,创造了很多很好的解决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有效办法。

1.加快公路产权制度改革,利用公路产权融资。

登姆塞茨认为,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导引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的内在化的激励。公路基础设施是公共物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基于此,我们就可以通过确认公路基础设施产权,然后在产权交易市场交易,将它的外部收益内部化。具体来讲,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公路和桥梁,按照相关法律组建公司,该公司的主业就是经营一条或多条相对独立的公路或桥梁,这就需要搞好产权界定,核实每一个企业的法人财产占用量,为理顺产权关系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尽快全面推行公路基础设施的产权交易。而要顺利地实现公路基础设施产权交易,就需要培育好市场主体,从而使价格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通过确认公路产权,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进行融资。首先,可以出售公路的经营权,取得相应收入再投入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部已经于1996年对公路经营权转让作出了相关政策规定,但在具体操作当中,在遵守相关法规的情况下,可以在具体操作方式上予以创新。如河南省平顶山市1997年1月由平顶山中亚路桥公司与香港路劲基建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平顶山路劲许南公路(襄城叶县段)开发有限公司”,将全路段总长80公里(其中襄城段36公里叶县段44公里)作价4.4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出资50%,中方以路产作为股份,港方出资2.2亿元人民币以港币(以当日牌价为准)支付,该路段共设置两个通行费收费站,以收取通行费的方式回收投资,每年收取的通行费扣除合作公司费用开支和公路养护费用及其国家规定的税费外,其余部分按合作协议商定的比例分成。又如广东省怀集县公路工程公司把水谷线怀集段34公里的经营权,以300万美元卖给香港恰富(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营15年,并将回收的资金投入四连线的改造。其次,可以以旧路作价入股,组建合资公司。如广东省高要县公路发展公司为了把国道324线高要段24.2公里改建成超二级标准公路,高要县把旧路折价2 000多万元入股,由肇庆市公路局、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三方组成有限公司,负责对该路进行改造以及负责新路的经营和管理。

2.在特许制下组建特许公司,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融资政策篇6

关键词:中外 水利 投融资 政策

水利投融资政策是指在水利建设领域投资、融资、补偿等政策与法规的总称,它可以分解成水利投资政策、融资政策和补偿政策三个部分。因而,考察外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可从三个视角进行分析。

一、美国、日本的水利投融资政策

1美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

(1)投资政策:一是明确投资主体及其事权的划分。美国水利项目的建设与开发的投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各私人部门和居民,政府占据了绝对重要的投资主体地位,水利项目60%以上投资均源于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按职责管辖范围,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大河及跨州河流的治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中小河流的治理。二是按水利事权的划分实施投资主体分摊投资。比如防洪工程,70年代以后联邦政府负担65%,地方负担35%。三是不同的时期,投资重点选择不同。如本世纪70年代,美国对西部地区确立环境和生态保护为水利建设的首要目标,其投入占建设资金比重超过80%。

(2)融资政策:一是广辟融资渠道,主要有美国各级政府财政拨款、联邦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建立政府基金、向受益区征税、项目业主自筹资金、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等。二是资金融通方式与使用结构多样化。美国水利资金的融资方式表现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政府财政性资金虽然在水利资金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只有少部分财政性资金具有无偿性,而大部分财政性资金则通过市场化贷给非公益性水利项目有偿使用。从水利资金使用结构来看,它随不同的建设时期和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有所不同,防洪工程较多地依靠政府拨款,而水利和城镇供水项目较多地依靠发行债券。

(3)补偿政策:美国十分重视水利项目的运营成本的补偿,以保持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和改善生态等公益性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或向保护区内征收的地产税开支;以供水和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费用由管理单位通过征收水(电)费补偿并自负盈亏;灌溉工程在使用期限内,其运行管理费由地方政府支付,对于水利工程的折旧费,实施严格提取,并专门用于水利项目的更新改造和再投资。

2日本的水利投融资政策

(1)投资政策:根据不同工程实施投资分摊的政策。日本的水利资金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地方政府、农民和项目业主,国家和地方政府仅对水利公益事业进行大量投入,而把水利非公益事业推向市场,由项目业主负担,政府提供一定的补助。尽管如此,日本的水利资金投入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水利投资一直在各类公益事业中占据首位。

(2)融资政策:实施多元化的融资。日本水利资金融资渠道主要有: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自筹和接受捐赠款项等。

(3)补偿政策:实施分摊补偿政策。日本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偿一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一半以上(50%~80%),农民负担一部分(20%~50%)。对于水利工程的折旧,专门用于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

二、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现状和问题

1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现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水利部门是严格的执行计划性水利投融资政策,在投资方面,表现出“国家出钱+农民出力”的投入结构体系。在融资方面,由政府高度统一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水利的投资融资政策开始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政策体制靠近。为了建立起“三多”的投融资政策,国家先后制定了《水利产业政策》、对水管单位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并推向市场、水价政策的调整、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对水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缺乏合理的政企分工。在《水利产业政策》中,明确确立了甲、乙两类项目,然而在实际中存在大量综合利用多功能的水利工程,其既有非经营性资产、又有经营性资产,既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对这类项目,《水利产业政策》并无明确定义,这无疑增加了政策标准的难度。因为政企分工不明,所以使水管单位还需承担公益型水利事业的管理和维护责任,而相关的费用又不能获得足够的补偿。

二是缺乏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的激励政策。作为经营性的水利项目,供水和水电项目是能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的,但现有政策的吸引力显然不够。如供水工程的水价仍按国务院1985年制定的标准执行,农业、生活用水采用保本或微利水价,工业用水水价的利润率为4%~6%,这种价格无疑偏低。由于价格关系没有理顺,很难吸引非政府投资者的投资。同时,现行水价格也不利于水利项目通过资本的自我积累求得可持续发展。

三是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措施不完善。目前我国水利建设基金主要采取从各项政府性基金提取一定比例(3%)的方式,而不是采取对终端使用者“价外加价”或“价外加费”的办法。从实际执行来看,这种方式有其局限性,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四是割裂的管理体制制约了水利发展,如城镇供水实行的是上、下游割裂的管理体制,上游水资源开发由水利部门负责,下游的自来水工程由建设部门负责,这种割裂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三、中外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异同

1中外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共性

一是政府充当水利物品投融资的主要角色。二是注重水利项目的区分和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投资的分摊,各国政府为了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充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入水利建设领域。三是广泛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各国为了减轻政府财政紧张的困难,努力发动全社会的资金力量投入水利建设。四是注重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中外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差异

一是各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体现的投资重点不同。二是资金使用效率或方式的不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除了纯公益性水利项目政府的财政资金是无偿使用外,其余财政资金一般都实施有偿使用,称为财政资金的市场化配置。而在我国现行水价被体制或人为的扭曲,使得部分水利项目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许多工程项目老化失修,并且我国大部分财政资金均属于无偿性投入使用,由于资金使用主体并没有偿还的压力,因而也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积极性。三是水利投融资政策的法制保障不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法制贯穿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四是利用外资的程度与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紧缺十分重视利用外资;而发达国家由于本身的资金实力雄厚,利用外资并不是水利资金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五是市场经济国家还严格区分财政无偿性资金和其他有偿性资金的投入方向,一般把财政无偿性资金配置于纯公益性项目,而把其他有偿性水利资金配置于非公益性项目,并通过收费、税的形式加以偿还。而在我国,这种配置还不十分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四、健全和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思考

1国外“政策”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1)水利投融资政策要上升到法制的高度。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许多方面仅靠政策规定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尤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部门和地区间利益存在冲突而未能有效协调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轨道上来,因而,对水利投融资政策中的某些环节和某些内容通过立法予以明确就显得十分必要。

(2)必须明确投资主体与受益主体的权责利。对不同性质的水利项目,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项目法人主体和受益主体以及投资者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3)建立财政的投入和补偿机制。政府对水利的财政投入应该是水利资金投入的主渠道,但是,政府财政性投入必须灵活多样化:首先,水利要与其他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水利的财政性投入要有一个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保证。其次,财政资金无偿投入与有偿使用相结合,对纯水利公益物品只能是财政无偿性的方式投入,但对非公共物品也有必要给予财政支持,但支持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最后,改变财政补偿机制。逐步将部分供水按市场加以配置,使水价有大幅度提高,国家对水利设施的补偿转向对困难人口实行用水补贴,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

(4)积极创新多种融资方式。多采取间接融资方式,即鼓励水利项目业主上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政府出面发行水利建设债券,并以其收益、收费和政府财政性补助资金还本付息。

(5)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法人责任制是水利实体有效运行的关键。对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水利资产要进行严格区分。公益性的水利资产政策授权水管主体进行社会性的运营与管理,其产权一般属于国家,政府财政对资产运营成本予以补偿。但对经营性水利资产,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晰水利资产的产权,并将法人财产权授予水管单位,使水管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市场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水利产业的发展。

2.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建议

(1)健全水利的投资机制。一是划清水利项目的类属,明确市场与政府以及各级政府投资分摊比例。二是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包括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补偿机制和财政信贷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水平必须保持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平的协同性,从而需要水利财政投入稳定增长。

(2)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一是调整水利融资政策,遵循水利项目不同的投资分工制度,形成新的有效率的水利融资政策。二是改善融资环境,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三是创造新的融资方式,鼓励有实力的水管单位上市发行股票、债券,扩大资本金和经营规模。四是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3)培育规范化的水利市场主体。一是转变水管主体的性质与职能,建立水利经营管理的法人实体。二是加快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现有水利资产实现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的分属,然后将水利资产的法人财产权赋予给水利经济实体,使水利经济实体真正承担起保值增值的责任。

融资政策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税收政策

一、前言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应该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运行中,离不开融资,可是融资问题却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采取有效的税收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更好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融资方式以确保企业经济的有效运行,但是融资现状不够理想,具体能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从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看融资现状。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再到成熟,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资金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企业若是缺乏资金,将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由于中小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其往往会选择融资方式以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其一,内源融资成为我国较多中小企业融资的选择之一,因其具有成本低和效益高的优势,所以对成立初期和发展时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是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中小企业倘若长期坚持仅依靠内源融资,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其二,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的融资,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次,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看融资现状。其一,具有阶段性特点,中小企业从创立之初到成熟期阶段,对融资需求逐渐增大,而融资风险却逐渐降低,在成熟期以后,企业的融资需求逐渐减少,而融资风险却逐渐增大。其二,中小企业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其融资方式也有所差别。总之,融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经济支持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有效调整税收政策可以较好的减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时所面临的压力,因此,我国政府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调整。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实现内源融资有不利的作用。中小企业通过内源融资方式所获取的资金支持,主要表现在留存收益和折旧方面,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方面,并没有给予中小企业更大程度的优惠。我国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以及应纳税所得额少于六万元的中小企业有较好的税收政策优惠,但是对于不属于这两种情况的中小企业而言,没有任何的优惠政策。其次,税收政策的实施没有更好带动企业的外源融资。其一,我国小额贷款单位没有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所以贷款单位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比较不利于自身发展。其二,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有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对风险投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三,我国税收政策对融资租赁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租赁时得到较少的优惠政策或者没有享受到优惠。最后,我国税收政策缺乏对信用担保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虽然我国对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但是其政策体系仍然不够完善,进而导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仍遇阻碍。

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建议

第一,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完善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税收政策。首先,扩大我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范围,以促进更多类型企业可以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加强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能力。最后,加大政策优惠力度以及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第二,积极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税收政策,具体表现为:鼓励风险投资;对债券融资给予优惠;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业务办理;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的政策;减少民间借贷的束缚。第三,促进我国担保机构的更好发展,要积极给予担保机构减免税收的政策,与此同时,加强对我国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第四,增大我国中小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以加强对其他中小企业的扶持。第五,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制定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而有效调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第六,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有利的税收环境。第七,采取税收政策时要兼顾公平,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要一视同仁,进而给予中小企业以合理的政策,尽可能的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五、结论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所以要确保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尽管我国采取了一些有效的税收政策以尽可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但是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总而言之,我国应正确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而通过有效借鉴其它国家的措施,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桔林.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

融资政策篇8

关键词:融资担保行业;税收政策;建议

一、前言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中小微型企业在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容易受到其自身经营发展水平和信用水平的影响,无法充分有效的实现融资目标,由此融资担保机构应运而生,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重要的融资支持。

二、融资担保行业业务的特点

融资担保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中小微型企业和“三农”融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良好的效果,能够推进这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增强整个行业发展的水平。全面分析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业务特点,将能够为切实有效强化业务发展效果,为实施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条件。

(一)准公共产品属性

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保障正常运行活动顺利开展,同时“三农”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有资金作为设备支持,而这些方面运行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些融资困难的问题,影响到具体项目策略的实施效果[1]。这其中发挥融资担保行业的优势和作用,将能够更好的支持企业融资工作,保证“三农”问题的良好实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融资担保服务于社会的角度来看,其具有着十分明显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建设,推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二)融资担保的风险较高、收益却低

融资担保机构在给众多对象提供良好服务的过程中,多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信用不够良好,且融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这就导致实际经营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应的给融资担保机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法保证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关系。同时融资担保机构承担着较高的社会使命,需要良好缓解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因而整个融资担保行业的收费情况受到了国家限制,其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收益,将会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情况。

三、融资担保行业的税收政策实施建议

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对当前社会众多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该项政策的试点范围也逐渐扩展到了生活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以及房地产业等多个方面。融资担保行业实际发展过程中,随着国内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实施,整个行业的税负呈现出了普遍上升的趋势。面对融资担保行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税负问题,国家财政税务部门需要充分关注到融资担保整个行业发展中的相关情况,推行一些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更为良好的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一)给融资担保机构提供金融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融资担保行业起步较晚,并且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这其中涉及到了较多方面的问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环节中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合理的问题。同时社会各界和众多部门在融资担保机构职能方面认识不够统一,无法充分有效保障融资担保行业的税收活动有序开展。良好应对当前融资担保机构出现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需要良好明确融资担保的社会属性,即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属性,从而使得这些融资担保机构都能够享受到金融行业税收的一些优惠政策,进而良好减轻融资担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国内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资金在利息收入方面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这就给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当前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金融租赁、证券公司以及信用合作社和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而融资担保同样承担着资金担保业务风险,并且接受各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却不被纳入到金融机构范围内,无法享受同等的优惠政策,将无法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优势和作用。

(二)改进和优化融资担保行业税收政策

当前融资担保行业普遍反映营改增税收政策实施之后,还面临着更高的税收负担,这样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不符合国家税收制度改革的初衷。发挥政府的合理调控作用,通过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更好的介入到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并且给众多的企业和单位提供良好的支持。税收政策的优惠性具有良好的普遍性,能更好的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更好的调控企业和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融资担保实际发展过程中,国家为了起到有效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出台过融资担保机构免征增值税和允许风险准备金所得税税前扣除这两项政策,能够起到一定的效用,减轻融资担保机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了更好的强化融资担保行业的整体发展效果,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和行业的具体变化情况,科学有效的优化和创新调整税收政策。

融资政策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外源融资;税收政策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具有效益高、融资成本低的优点,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数据显示,内源融资约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90.5%,但内源融资易受企业利润数额的影响,因此内源融资比重太高会增加短期资金短缺的风险。当前,中小企业允许通过私募发售或公开市场发售来实行股权融资。与公开发售股票相比,私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更广、门槛更低,是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有直接扶持、鼓励金融结构投资及税收优惠政策三种。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但存在的问题却是不容小觑的。对此,下文予以详细论述,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但现行税收中却也存在一系列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利的因素。

(一)内源融资税收政策的不足

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优惠力度小。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是25%,但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征缴20%的企业所得税;对于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且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仅计企业所得的50%,同时征缴20%的企业所得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征缴15%的企业所得税,且研究费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据此可知,那些不符合条件且又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依然缴付与大企业无异的企业所得税。现折旧方式对中小企业自由资金的积累不利。《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指出:唯有以下两类方可列为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产品更新换代过快的固定资产、高腐蚀且强震动条件下的固定资产,以及对轻工、纺织、机械、汽车等四个领域重点行业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自行建造),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对四个领域重点行业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含)的,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全额扣除;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允许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而对于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固定资产,则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详见表1。数据显示,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存活寿命为2.5年,因此以上折旧方法会使多数中小企业多缴付企业所得税,同时也会降低企业时下的净利润及增加中小企业起步2-3年的内源融资难度。

(二)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不足

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现行的税收政策主要在利息税前扣除上存在问题,即税法规定:对于非金融企业之间借款的利息支出,按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算得的数额的超出部分不可扣除。很显然,此项规定会对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外源融资产生不利影响。从金融结构的角度来看,国家对资金供应方并未给予多大的税收支持,即:未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税收优惠。当前,国家几乎未对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任何税收优惠。除隶属国家扶贫基金会的小额贷款公司享有较低的税收优惠之外,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均需缴付企业所得税25%及营业税、附加5.56%,同时贷款专项准备金不能按贷款的风险比例计提或税前扣除。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保障,因此上述规定定会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投资机构的税收优惠不足。表2为2012年国家创业风险投资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分布。结合表2可知,国家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此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企业的股息收入被重复征税,并也无法享受投资抵扣的优惠。

二、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的建议

(一)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

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是指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此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扩大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现行税法中,小型微利企业分为工业类中小企业、其他类中小企业两种。对此,税法应重划小型微利企业为科技类、服务类、工业类、农牧类及其他,同时扩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定义范围;按国家规定标准来重新界定小型微利企业的范围;按中小企业所属行业设置高低档次的税率,以使税收政策更具差异性和针对性。

2、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从前文可知,直线法计提折旧不利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此,应采取以下改进办法:对于拥有较多机器设备的中小企业,允许其在发展初期加速折旧计提固定资产,直至进入成熟期之后,再按直线法对新购入的机器设备计提折旧。

3、实行增值税税收优惠《增值税暂行条例》(2009年1月1日)将商业企业与工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降至3%。小规模纳税人不符合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条件,因此所承担的税负依然较重。调查数据显示,小规模商业企业增值税的税负高出一般纳税人1-2%,但此类企业却能为数以万计人提供就业岗位。因此,国家应降低小规模商业企业纳税人的征收率,以体现税负公平。

(二)外源融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

外源融资税收政策具体从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收益上来完善,即政府向金融机构给予风险赔偿,以激发中小企业的服务热情。以税收政策促风险投资。风险资本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风险投资机构税收政策的完善既能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困境,又能促使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风险投资机构税收政策的完善建议有:为风险投资提供阶段性支持,即对向未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超过2年的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对风险机构初期投资的补偿;按投资年限设递增式抵扣额或递减式税率;不同风险投资机构均享受相同的税收优惠。激励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难从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风险过大。对此,政府应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以平衡风险与利益,即政府可向贷款给国家扶持类中小企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对于中小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按比例扣除当前银行需缴付的营业税,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激励商业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健全融资租赁税收政策。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的完善应紧紧围绕以下两点: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负;增强融资租赁的积极作用。此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在税法上允许承租人加速折旧,即允许融资租赁加速折旧,同时按固定资产的分类采取程度不一的折旧方法;税前扣除承租方的坏账准备金,即在会计制度及税法上统一规定承租人坏账准备金的处理办法,即坏账准备金计提之后均可税前扣除。

三、结束语

《第一财经日报》指出:中小企业的分类信息指数在2013年第一季度呈涨少跌多的格局,即宏观信息指数较上季度上涨3.17%,融资信息指数、投资信息指数及运营信息指数分别下跌14.02%、11.87%、7.31%。可见,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不乐观,且亟待改善。对此,本文分别从内、外源融资方面浅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以供同行借鉴。

作者:李健瑛 单位:四川正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金春良.宏观调控政策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融资困局及其对策分析——以无锡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08:129-132

[2]张芬.促进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03:165-166

[3]王士伟.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融资政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0:88-91

融资政策篇10

【关键词】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风险 对策

从2008年我国实施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率增长迅猛,同比增长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据数据显示,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总负债近1万亿元,截止2009年则上升到5万亿元。投融资平台负债的迅猛增长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政府的还款能力和政策制度容易使投融资平台产生风险。因此,如何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使其可以服务好当地经济金融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对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简介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模

据统计,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已近万家,总资产高达9万亿。在初期建立的投融资平台大部分是省级政府级别。2008年以后,重心转移至市县区级别,该级别投融资平台近五千家。经过2009年的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开始减少,贷款规模也在监管政策下有所下降。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特点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有着以下特点:它的投资者是政府,政府在两者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它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法人;它的职责是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融资;地方政府会承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全部或部分责任。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类型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分为三大类:经营性政府融资平台,这类项目投建后依靠自身经营收取利益,因此风险相对较小;半经营性政府融资平台,这类平台承建的项目为半公益性,一般为地方财政收入和经营收入;非经营性政府融资平台,这类平台的主要目的为取得社会效益,没有经营性收入。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分可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发生,1992—1997年,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为投融资平台设立奠定了基础;1997年国家出台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这是平台发展的推广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始于2004年,它的显著性标志是国务院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从2010年至今是规范清理阶段,国家相继出台政策以确保平台规范发展。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

(一)投融资平台还款压力较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建项目的还款计划是经审核列入政府预算的,这么一来,地方政府成为贷款的最终还款人。银行之所以敢向实力并不强劲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放贷款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担保,因此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所形成的还款压力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难避免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日俱增的在各地涌现,各地建设项目相继启动,这些项目在贷款使用的情况上缺少统一规划,使得重复建设很难避免。这样不仅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的负担,难以避免的重复建设也使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很多。

(三)地方政府信用将受到空前质疑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是地方财政注入或国有资金注入,虽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自有资金不多,但银行依然愿意把钱贷给平台公司,这是银行大量借贷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逻辑,这样的逻辑也许符合中国现实的国情,但这也较大的影响了各级地方政府的信用。

(四)投融资平台所处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地方政府实行的是平衡预算,1994年后地方政府采用了贷款、建设、卖地和还贷的资金链循环模式,任何一个程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这一模式破产。随着国家银行信贷的缩紧破坏了模式中的“贷款”环节,导致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可能出现放缓的结果,更甚是停滞的风险。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深化体制改革健全财政体制

在坚持分税制原则基础下,合理划分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职责,调节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按照经济效率和税种属性原则,进一步核实政府的财政收入,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逐渐健全地方税体系,还可考虑对有稳定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允许发行地方债券,来确保地方政府能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二)完善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要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一方面要将经济发展、民众幸福指数等指标纳入到绩效评估中;另一方面也要将地方政府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中,这一绩效评估体系要保持在地方合理竞争激励基础上,从而真正地将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落实到实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利贡献。

(三)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是政府和百姓所需。要明确投融资产权,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投融资平台成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要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便于银行和相关部门监督决策;要拓宽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实施多元化发展,为拓展民间资本进入城镇领域范围营造良好环境。

(四)银行强化自身管理加强风险防控

对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银行早已意识到,严格控制投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保障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来降低风险。对已发放的贷款,银行和相关部门要落实调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合理利用到项目中。各家银行也要实行多元化战略发展,有利于提高银行本身的防控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邹晓峰,等.地方投融资体系建设的基本方向和政府角色定位[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