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建设十篇

时间:2023-03-14 19:06:50

融资平台建设

融资平台建设篇1

【关键词】社会保障房;融资平台;直接融资;银行贷款

一、搭建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并没有多少资金进行保障房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房的建设资金就会出现很大缺口。当前我国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向银行借贷,也不允许发行地方债券,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市场化融资的体制通道。这种情况下,地方可以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搭建社会保障房建设融资平台。关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定义国内尚无定论,一般来说所谓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授权进行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的建设开发、经营管理和对外融资活动,主要以经营收入、公共设施收费和财政资金等作为还款来源的企(事)业法人机构。2009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设立合规的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央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由此,融资平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肯定,国内融资平台发展步入高潮。社会保障建设融资平台的的先期资金可以由以下渠道筹集:(1)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2)按规定计提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和公积金增值收益,(3)省财政增收的部分收入,各地方政府可以相应的增加资本金的注入,融资平台建立之后,可以充分利用其独立法人的地位,采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多元融资方式为社会保障房的建设筹集资金。

二、利用融资平台进行融资

1.利用融资平台进行间接融资。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银行贷款仍然是保障房建设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根据银监会的一项数据统计,在2010年度的保障房建设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便达到了2220亿元,在当年总计约7500亿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中占到了近30%的比例。社会保障房中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可以采取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经济适用房销售之后很快可以归还贷款银行的本金和利息。但是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周期和资金回笼期很长。相比较银行存款等资金来源的短期化趋势,信贷结构长期化让商业银行面对很大的流动性风险。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其贷款具有利率低、周期长、额度大等特点,可以作为项目的资本金使用。政府可以以财政收入来贴现贴息向政策性银行进行贷款。

2.通过融资平台进行直接融资。允许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债券等来扩大融资的渠道,鼓励融资平台进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可以尝试使用公司债券、产权交易融资、股权融资等多渠道融资。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融资平台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调整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降低整个平台的风险。其次,融资平台进入资本市场后,市场中的投资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投资者,会对公司的运行形成约束和监督,促进融资平台的规范运营。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首先降低上市的门槛,使得更多的融资平台可以上市融资。其次,完善场外交易市场,使得不能在主板上市的企业债券、票据也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流转和交易,提高资产配置的效率。改革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全国范围的统一标准和信息共享,方便融资平台通过产权交易等方式融资,使得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形成多元化融资。

三、当前融资平台存在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但是现在很多融资平台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构建社会保障房融资平台时,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正视现有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在社会保障房建设融资平台中出现类似问题。(1)融资平台设立过多且运作不规范。首先,融资平台设置层级过低且过多。其次,融资平台自身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2)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过于单一,银行贷款比例过高。2003年银行贷款占全国城建投资资金的31.1%,2005年为30.8%。这种不恰当的结构把过多的财政风险转移给了银行。(3)融资平台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披露机制,在政府背景遮盖下,银行和投资者往往不能了解融资平台的财力和基本的风险情况。

四、监管措施,确保融资平台顺利运行

1.市场化运作,确保融资平台负债率。严格授信制度,首先是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要有授权制度,对全国城市实行名单管理,不搞遍地开,防止社会保障房建设融资平台过多设置层次过低。平台成立之初,落实资本金,防止出现虚假注资的现象,为融资平台的良好运行打下基础。在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中,进行市场化运作,严格控制成本。在融资平台的运行中做到三条:一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50%左右,实现净资产与负债的平衡;二公司必须保证现金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现金流的良性周转;三是公司在接受政府部门下达的具体投资建设任务时,要坚持经济规律和市场原则。如果平台入不敷出,以借债为生,负债率会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既不利于平台运作也不利于监管。(下转第80页)

(上接第43页)对于平台建设项目出现暂时亏损的,政府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其一,在相应时间内调整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公租房租金,“以时间换空间”弥补损失;其二,对于廉租房建设经营,租金收入不足以弥补建设成本,政府要每年根据亏损数目给予相应的补贴;其三,以经营性收入弥补公益性亏损。

2.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社会保障房建设周期长,收益稳定,对于一些追求稳定、长期、安全的资金有很大吸引力。政府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将这些资本引导到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中来。融资平台可以采取合资、合作、BOT等方式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租赁房项目,弥补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实现建设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BOT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进行投融资,具体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建成后,经政府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资产交付政府;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向投资人分期支付资金。通过BOT方式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可以使得短期内融入更多的资金进行保障房的建设,使得更多家庭尽快得到住房。

3.赋予地方政府相应财权、发债券。地方政府负债过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提高了中央财政的收入比重。但是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并没有明确的分工,1995~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46.9%,但却承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73.6%。我国一直不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其直接原因是出于地方债务风险的考虑。2009在金融危机后,中央代地方发债2000亿,并纳入地方预算,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方式在建设社会保障房中完全可以应用,由各省、市级政府量力而行地制定地方政府发债计划,由中央政府统筹审批,将所筹集的资金完全用于社会保障房中的建设中,可以做到专款专用。

社会保障房的建设是一项关系民生的伟大工程,资金不足是其中一大难题。构建融资平台是有效途径,但是现在地方融资平台也曝露出不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伪存精,使融资平台技能发挥作用,又少出问题,尽早完成社会保障房的建设,使更多人早日获得自己的住房。

参考文献

[1]住建部.负责人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N].光明日报.2011(3)

[2]詹向阳.辩证看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J].中国金融.2010(7)

融资平台建设篇2

关键词: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运行

所谓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政府投资设立的,依托政府资金、资源和信用,承担政府主导的项目建设投融资任务的国有企业。其定位是:发展战略和决策强调政府主导,战略目标是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运作方式是采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机制,依托政府资源,以重大项目为载体有效集聚市场要素,投入地方建设,放大政府投资效应。

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资方向多集中于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对地方经济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性领域。平台可以结合政府资源,运用金融、资本市场融资杠杆,集合巨额资金投入区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使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争取产业投资政策支持,获取重大支柱产业项目立项,通过平台进行项目孵化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引进大企业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由平台承担土地资源的储备、整理和开发,科学规划,高水平策划,控制关键要素的供给,提高开发利用效益;以地方财政作为支撑,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集聚各种资金、资本进入本地区,促进地区金融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已经成为各地区政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一、强化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

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政府进行投融资活动的主体,全国各地大手笔搭建平台、规范化管理运营、多渠道开展融资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必须创新投融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运作各类资源,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必须科学谋划,合理确定赢利模式,确保平台有收入、有利润,形成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融资职能;必须规范运营,建立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平台企业监管,确保平台主体明晰,运转协调,安全高效。因此,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下大功夫改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努力打造强势平台,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支持和促进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

1.做大做好现有平台。对大厂建司要继续大力支持其开展融资活动,完善公司机构建设和体制机制,发挥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努力包装谋划融资项目,促使其不断提高融资能力。

2.强力培育新平台。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财政部门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代表政府依法对国有资产行使管理权和处置权,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政府授权下,利用现有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量土地、城镇基础设施,重新搭建一个集资产经营、商业融资于一体的资产投融资平台,逐步建立起政府性投资项目投融资、土地收储项目投融资、经营性国有资产投融资、经营性公益类项目投融资等投融资平台,提升其综合融资能力。一要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构。政府授权财政部门依托国有存量土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注册大厂发展投资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化经营的方式,组建一个集政策研究、项目包装、市场开发、资本经营、商业融资于一体的投融资机构,公司机构设置要按照《公司法》要求,保持机构的完整性。二要充实熟悉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员。公司经营管理人员要熟悉项目、财务、金融等相关业务知识,尽力保持管理人员工作的连续性。公司更要聘任一些懂得投融资业务的专业人员,参与投融资业务,研究资本经营,探索项目开发。三要做大做足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严格清理国有资产,力争将政府全部存量土地、闲置资产移交发展投资公司管理,不断增加发展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强发展投资公司的融资能力,便于扩大融资规模。

3.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投融资平台建设要建立政府决策管理、企业独立经营、项目市场运作、财政补贴防范、资产良性循环的经营机制。坚持政企分开,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平台在融资、管理、使用方面的责权利,支持其作为投融资的统一主体开展各类融资。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借用管还、信贷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和融资平台有机联动、风险共担的防范机制。

二、政府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

1.申请银行贷款。以大厂发展投资公司为承债主体,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通过银行贷款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全县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其他重点领域。

2.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系全县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大厂发展投资公司代表县政府和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管理上述项目的国有股权,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3.进行重点项目的前期开发。发挥重点项目“孵化器”的作用,先期投入资金对重点项目进行前期开发。项目成熟后,以转让项目开发权或获取项目参股收益的方式收回前期开发成本。

三、投融资平台建设的主要措施

1.整合政府投资资源,增强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县政府通过划转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和提供专项补贴资金等方式,增强发展投资公司盈利能力,扩大现金流量,使发展投资公司的盈利性资产规模符合有关金融机构的授信要求。首先,划转存量国有资产。将县政府所持有的存量土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股权全部委托发展投资公司代为持有。其次,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根据县政府批准的国有资本金年度补充计划,发展投资公司将当年一定数额的收益转为国有资本金,绝大部分上缴县财政。三是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县财政从2009年开始,5年内每年为发展投资公司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县政府对发展投资公司国有资本金的增量投入。四是提供专项补贴资金。对发展投资公司因承担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任务和其他纯公益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任务而发生的政策性亏损,县政府每年安排资金进行补贴。

2.加强投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提高投融资管理水平。大厂发展投资公司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一是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按照“政府主导、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资本运作、资产管理上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二是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继续深化以按贡献分配为核心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科学制订管理流程,健全和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风险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过失责任追究机制。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速度型到效益型的转变,加强财务管理,建立财务成本约束机制,通过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和自身盈利能力,提高国有资本金的自我补充能力。四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支熟悉法律、金融和资本运作的团队,为投融资平台的成功运作提供保障。五是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和法律职业资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余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5).

[2] 刘峰.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研究[J].建筑经济,2007,(2).

融资平台建设篇3

为适应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债券融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债券融资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融资是企业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开展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企业跨跃式发展的良好平台。债券融资的成本低、规模大、期限长、资金使用灵活。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有利于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瓶颈制约,有效降低财务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储蓄转化为长期投资,增强我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十二五”期间,我省项目建设力度和融资需求明显加大,扩大直接融资的要求十分迫切,企业债券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好资本市场的功能,切实增强债券融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二、积极培育债券发行主体

(二)做好债券发行后备企业筛选工作。企业是债券发行的主体。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对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掌握当地优质企业的相关情况,建立债券融资后备企业资源库,切实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营稳定、业绩优良、市场信誉好的企业遴选出来,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同时,还要通过企业申报、相关部门推荐等方式,及时充实后备企业资源库。

(三)加强优势行业发债主体培育。围绕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积极推进钢铁、汽车、有色、石化、纺织、装备、船舶、轻工、物流等传统优势行业的发债资源挖掘和整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着力推动我省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物育种和新能源等行业重点企业的发债融资工作。积极拓展企业债券发行范围,在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择优培育一批发债企业。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发动和主体培育,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积极搭建债券融资平台,提升企业债券融资能力,借助外力发展壮大自己。

(四)加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各地要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原则,逐步建立程序科学、运作规范、监管严格,责、权、利相统一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有效整合资产、资源、资金、资本,着力构建一批有经济实力、运转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建立统筹运营、有效偿债、风险防控、“借、用、还”良性循环的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运营规范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进一步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放大政府投融资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五)推进上市公司创新发展。各地要引导上市公司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市场发展需要,更新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重视企业信用形象,牢固树立信用意识,切实加强信用管理,为可转债、公司债发行创造有利条件。

三、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六)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大力支持符合发债条件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暂时达不到发债条件的,要按照行业性质相近,产业链条密切的原则进行整合改组,积极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提高债券融资能力。推进产业类债券发行工作。围绕十大产业调整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着力推动我省传统优势行业和一批重点企业的发债融资工作。积极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引导和鼓励各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搭建平台,按照“统一冠名、统一申报、统一利率、统一担保、统一评级、统一发行、分别负债”的方式,组织申报发行集合债券。通过引导和培育,切实使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七)积极推进可转债、公司债发行。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上市公司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确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募投项目,支持符合发债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公司债融资,扩大债券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改善我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结构。

(八)积极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充分发挥债券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深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的了解和重视,引导和鼓励企业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债券品种,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债券融资。帮助和支持债券发行人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的各项要求,做好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和中介服务工作。

四、切实做好债券融资的组织保障工作

(九)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债券融资工作的领导,建立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分行、证监局、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地税局等部门参加的省债券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省债券融资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审定全省推进债券融资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沟通协调债券融资工作的重大问题,综合研判全省债券融资工作形势和动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扎实推进债券融资工作。

(十)明确部门职责。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明确分工。政府管理金融的机构负责券商、担保、资信评级、省内金融机构的综合协调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企业债券融资工作的宣传、指导、推介,企业债券发行材料的审核、转报工作;人民银行分行负责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指导、推介工作;证监局负责可转债、公司债的宣传、指导、推介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为地方投融资平台资产整合提供相关服务,指导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按要求出具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及综合财力统计表,研究制定支持债券融资的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地税部门负责研究支持债券融资的税收优惠政策;国资监管机构负责所监管企业发债的组织和推进工作,协调所监管企业发债的担保事项,协调所属国有综合性担保机构为发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提供担保和再担保;经信部门负责省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协调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发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再担保;科技部门负责科技型企业发债的组织和推进工作。

(十一)加强沟通协调。债券发行各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实施的策划和核准、备案等工作,使募投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符合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规定。根据拟申报企业的具体情况,积极指导帮助其落实担保方式和担保单位。注重完善抵押、担保、偿债方案,着力提高债券信用等级。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债券发行的情况和问题,提出有利于上级部门完善制度设计、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的建议。

(十二)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各地要积极为企业与券商、会计、律师、资产评估、担保等中介机构的合作牵线搭桥。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从融资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等方面给予企业指导,引导企业少走弯路,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保障债券发行合法合规。积极引进国内外经验丰富、管理规范的债券承销机构及熟悉债券市场运作的高级人才,辅导拟发债企业,为债券融资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配套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比照规定的企业上市支持政策,减免债券融资后备企业在资产整合重组中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的交易税费和其他费用,在各类政策性资金安排时予以倾斜支持和优先安排。对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债券融资后备企业投资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地方贴息贷款和科技扶持资金。债券融资后备企业在筹备发债过程中的审计、资信评级、担保、公证等中介收费按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下限收取。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对出现担保损失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补偿。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省政府设立债券融资奖励扶持资金,对债券融资企业和中介机构给予适当奖励。具体实施办法由债券融资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拟定,报省政府审定后实施。以上奖励和优惠政策从2011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试行。各市、州、县人民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安排奖励扶持资金,推进债券融资工作跨越式发展。

融资平台建设篇4

    [关键词]美元危机宏观经济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滨海新区

    天津滨海新区实行金融“先行先试”的特殊优惠政策,意在推动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同时,为我国金融领域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和谐发展”新模式、新道路,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经验。

    一、世界经济的重要变化和美元

    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目前世界面临爆发金融危机的巨大危险,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关系将遇到空前挑战。而这一切变化源于美国长期向世界注入美元国际本位货币,以及2000年后欧元国际本位货币类似美元的急速扩张。

    (一)国际本位货币美元和欧元扩张的规模和速度

    美元曾经面临崩溃,其停止兑换黄金挽救了美元的霸主地位,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承诺兑换黄金,美元的支柱就是它的黄金储备。1971年,美元危机迫使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之后,各国央行持有的美元储备便不能在美国兑换黄金,而只能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替代黄金成了支撑美元国际货币的支柱,只要有足够的债券、股票以及其他金融资产,就足可以替代黄金以应付来自境外美元回流的压力。境外美元的支柱虚拟化了,美元流往境外也就不再有约束。这加剧了美国经常项目的赤字化,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从1982年的55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6年的8000多亿美元。24年间增长了大约143倍。任何国家的GDP和实际资产都不会有这样的增长速度。美国现在持有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不到1000亿美元,而且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

    观察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从1982年开始,美国通过经常项目的持续逆差总共向外输出了5.2万亿美元,累计形成了3.1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另据统计,欧洲个人和非官方机构手中持有近3万亿美元储备资产,日本国内非官方机构和个人就持有近2.4万亿美元储备资产,是日本央行手中8000多亿储备资产的3倍。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非官方外汇头寸大约2400亿美元。此外,石油输出国、韩国、台湾省、香港特区以及拉美国家都有大量美元储备资产。在美元本位制的世界货币格局中,各国外汇资产大约65%以上是美元资产。按照美国财政部的数据,2006年底美国外债总额总计已约有12.3万亿美元(境外美国居民持有),而美国2006年的名义GDP不过13万亿美元,美国国内的全部现金M1不过1.3万亿美元,M2不过7万亿美元。这些全球化的美元金融资产交易因大量投机活动而生成风险。世界并非因失去了黄金而变得疯狂,实在是因为被过多地注入美元虚拟资产而变得风雨飘摇。

    2000年以后,第二大国际本位货币欧元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其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比例迅速从最初的大约18%,上升到2006年的25%。美元和欧元加在一起占世界官方外汇储备的90%(日元和英镑加在一起占大约6%,其余货币的比例很小)。正是国际两大本位货币的高速增长导致了世界性的流动性膨胀。

    (二)美元的国际流动机制与经济虚拟化

    认识流动性膨胀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但可以显示出流动性膨胀的真实规模,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当代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规则。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是用美元支付的,因此当中国出口1000亿美元商品到美国的时候,相应也会有1000亿美元流入中国。如果中国顺差1000亿美元而且全部结汇,按汇率1美元兑换7.5人民币计算,国内将会增加7500亿人民币。一般情况下,央行会为对冲流动性而发行央行票据,假定为4000亿人民币。于是我们就多了4000亿人民币的央行票据和3500亿人民币的现金。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之后,美元现汇便会流到外汇储备局手中。当外汇储备局购买美元债券的时候,美元现汇流回美国。于是中国人手中的流动性价值就获得了双重存在。美国央行也会采取对冲的方法,减少回流美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但是流动性没有减少,美国最终也只能靠增大国内虚拟经济的规模来占用大量回流的美元现金。最终多数流回美国的美元一部分会聚集到各类基金机构和银行中,作为投资和贷款再次前往亚洲、拉美和美国境外的其他地方,另一部分会聚集到政府和美国居民手中,通过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再次流出美国,全球流动性膨胀将继续进行。

    考察美元流动的机制,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在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每一美元经常项目的逆差,将导致世界扩张大致两到三倍的流动性,这其中还不包括银行乘数扩大的货币量。这造成了国际性的流动性膨胀,同时直接导致了贸易顺差国(比如中国①)通货的增加,增加了顺差国资产价格和物价水平的上涨,传统意义上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已经转型。第二,在黄金非货币化条件下,货币缺乏退出的缺口,越是靠发行债券等金融资产来对冲货币,就越是会导致经济的虚拟化。发行票据等短期金融资产的方法来对冲流动性,本质上是创造出流动性较弱的虚拟资产来代替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这会使得广义虚拟资产进一步膨胀,但货币和票据等虚拟资产不会凭空蒸发和消失,“流动性替代”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还可能会导致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膨胀,故流动性的加速度扩张将导致虚拟经济以更高的速度膨胀,因为现金流过后留下的虚拟资产将会累计起来,不会自行消失。例如中国累计起来的1.5万亿美元外汇资产,除非中国人自己做亏了,或者美元资产和美元贬值使得它们越来越少,否则是不会消失的。

    (三)美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动荡已经不可避免

    大量美元(现在还有欧元)进入经济领域之后,短期可以靠各种对冲办法减少流动性,中期可以靠流往国外减少国内膨胀的流动性(仅对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货币),但从长期来讲,如果实体经济不够强大,长期累计起来的流动性的唯一解决途径就是贬值。根据美国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截至2006年底非美国居民持有美元金融资产的存量已经达到16.3万亿美元,而2006年美国GDP不过13.2万亿美元。美国通过债务经济不断消费世界各地的产品和资源,而各国得到的仅仅是美元和美元资产储备,美国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美元危机不可避免。理由如下:

    1.美元支柱的虚拟化。自从美元不再兑换黄金之后,美元的直接支持就是国际投资者对美国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国长期债券)的信任,即对美元资产的信任。美元面临的风险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而是演变为国际投资者对美元的信任风险。

    2.美国实体经济的退化。美国GDP占世界总量比例已从战后的50%下降到现在的近25%(当然这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比例)。但是美国制造业GDP占其总量GDP的比例却从战后50年代的25%下降到现在的12%左右,而其地产、金融等服务占比却从50年代的10% 左右上升到现在的21%。显然,支撑美元最终购买力的美国实体经济正在不断被削弱。正常条件下,美国境外大量美元储备的对应物不仅仅是美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而且也是各国在国际间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以及美国提供的大量国际性虚拟资产。但是如果有一天,某种投机活动引起的事件突然使得国际投资者对美元丧失信心,就会形成抛售美元金融资产的狂潮,这时美元的购买力就必须用美国自己的实体经济来衡量和支撑。美元的根本风险就在这里。

    3.美国“次贷危机”成为美元危机的导火索。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流动性膨胀而不是流动性的短缺,因为按照信贷资金放出的顺序,风险小、收益最安全稳定的最优先获得贷款,依次是信用级别逐渐降低,风险不断增高,当次级贷款市场发展起来的时候,到了最低收入阶层都可以获得大量贷款的地步,显然美国次级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是流动性充分膨胀。现在美联储除去注入美元流动性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可想,而从根源上来讲次贷危机不是美元流动性过少,而是人们不再信任美元资产,并对美元未来逐步丧失信心所致。美国人靠自己根本不可能度过这次危机。笔者认为美元的全面危机即将爆发。

    4.国际投机基金规模巨大。国际个体和机构对冲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这些金融大鳄的单个“体重”早已超过百亿美元,它们已经长大,不会再仅仅盯住泰铢那样的小货币,而是要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市场上获得营养。此外,国际上经营外汇储备资产的主权财富基金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它们的行为也具有越来越大的投机性,而且越是在危机四伏的时期,它们为了自保,越是要抛售弱势货币及其资产。因此投机者对美元的信心越来越成为美元潜在的支持力量,一旦投机者开始对美元投机,就可能引发全面危机。

    5.美国没有调控和平准美元汇率的力量。任何货币在其汇率大幅度下跌时,其当局都会干预汇率,用持有的黄金或外汇购进本币。这就需要足够的外汇和黄金储备。美国全部黄金和外汇加在一起,不足1000亿美元,同巨大的境外美元和美元资产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因此美国自己无力直接干预美元汇率。目前美国靠调节利息率,来调节美元资产收益与其他国家资产收益的关系,调节资金流入和流出,以便维持美元汇率。但前提是人们只对资产收益短期变动感兴趣。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美元和美元资产收益长期历史走势是加速下跌的时候,这种基础就动摇了。美元汇率一年多以来已经跌去了10%,且由于欧元的加速崛起,美元汇率的跌速正在加快。

    6.美国解决美元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寻求国际支持。美元危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寻求欧洲、亚洲实体经济强大的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美元,购买美元资产以便支撑美元汇率。可能这不过是时间问题,经过谈判,一定会有国家出来支持美元。因为美元完全崩溃将导致全世界减少8000亿美元的需求,而中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每100亿美元的就业人数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损失外部需求,中国经济也会进入衰退。在此情况下,美国和中国都面临巨大的困境①,也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中美可以谈判和合作一起来解决问题,中国可以适当输出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来支撑美元资产及美元汇率,这将缓解目前美国面临的最大危险,同时也将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平稳增长和缓解国内高涨的流动性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取得双赢。

    自然,欧盟、日本也可以用大量本国货币购进美元支撑美元汇率,但是目前来看,欧洲内部政治上不统一,经济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考虑到其在国际本位货币的份额,发展的空间已经有限。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日元在国际市场疲软(升值潜力有限)。在美元危机中受害最大的将是美国和中国,中美本着互惠的原则是最有可能一起合作的。所以,美元跌势和人民币升势中孕育着新的世界和谐稳定的重大机会,也孕育着中国真正成为大国,美国保持住其地位不再进一步衰落的机会,其相互合作将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我国持续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资金持续流入,外汇储备已经增至15000亿美元。我国的资本项目一直没有放开,这一方面导致国内因外汇占款增加的人民币流动性不断膨胀,房地产和其他金融资产价格上升,直到物价全面上涨;另一方面招致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强,升值预期又会导致资金持续进入国内市场,形成恶性循环。

    (一)国内以“堵”为主的应对策略辩析

    目前的情况本质上是人民币只进不出造成的,资本市场不开放就实际上并没有躲开外部资金的冲击。“堵”的政策的结果不是堵住外部冲击,而只是堵住了人民币泻出的渠道。中国既然参与市场经济就不能长期采取只堵不疏的政策。

    “堵”的政策不行,“推和挡”的政策也不行,“推和档”就是不让美元和其他外汇进来,或者鼓励美元流出,以减少外汇兑换人民币的政策。这种政策不能根本改变人民币在国内因膨胀而贬值,在国际则因供给几乎为零(没有放开)而持续升值的状况。唯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路是人民币的向外输出。必须打开人民币流往境外的出口,这样才是“疏导”的政策,只有输出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才可以既减轻国内流动性膨胀的压力,只有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人民币供给,才能产生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压力。

    (二)日本和德国的历史经验

    目前中国由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引致的流动性膨胀,很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和前西德面临的情况。因为政策选择的不同,日本走上泡沫经济道路,而西德则平稳增长直到以马克为基础创造出新的国际硬通货“欧元”。这个经验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通过国际收支账户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一方面使得日本国内资金充斥,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为日后泡沫经济埋下祸根;另一方面持续顺差导致日元升值压力不断增强。日本当时采取的是“堵”和“推挡”美元流入的政策,其政策思路中不是积极向外疏导日元,而是设法挡住和向外输出美元。由于政策的失误,使得日本在其经济黄金增长期日元在国际上的供应量偏少①,没有压制住日元升值的趋势,而日元升值后严重打击日本的出口,导致日本国内实体经济衰退。日本国内资金充斥的状况因日元流出日本的数量不够,而没有得到缓解,形成泡沫经济。

    而前西德则是将其经济黄金增长期累计下来的大量外汇储备当作平准基金,主要目标是调节马克的汇率。同时这段时间德国积极采取向外“疏导”马克流动性的政策,通过资本账户持续逆差向外输出马克(1972~1980年德国累计向外输出了近681亿美元的马克②)。这种“疏导”政策有如下好处:第一,马克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大幅度增加,大大降低了马克升值压力;第二,马克输出国外导致国内流动性膨胀的压力大幅度减轻;第三,用缓慢升值的马克购买外国资产会避免用正在贬值美元购买的损失。第四,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政策使得马克迅速成为国际硬通货,马克占世界官方外汇总储备的比例曾一度达到18%。

    今天中国走到了同样的历史关口,日德两国应对本币升值压力和推进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抓住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升值预期的这一黄金时期,顺势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向外流出,采取积极向外“疏导”人民币流动性的政策,否则中国经济有可能和日本一样,最终导致泡沫化。

    (三)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

    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国际市场人民币的供给,而要改变目前国内的流动性膨胀,也需要为人民币打开国际化通道。但是,目前完全放开资本项目向外输出人民币金融资产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内是有很大争议的,因此,有步骤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选择合适的地区(类似于当年建立经济特区一样,圈定一个区域先行先试)建立人民币金融资产向外输出的交易平台,才是目前可行的解决办法。

    三、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新思路

    ——人民币金融资产对外输出平台

    对待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先行先试”,必须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局出发,才能找到正确有效的试验点及方法,认识上要“内外兼顾”,政策上要“内外双修”。目前以美元危机为趋势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国立即选择一个区域来向境外输出人民币和人民币金融资产。当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与滨海新区金融试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金融建设若能从此方面着手和展开,一定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空间。

    (一)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滨海新区金融建设的关系

    对于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现有研究的观点主要是强调吸引资金流入,对金融资产向外输出同滨海新区金融发展的理念和关系却少有论述。实际上,金融资产流入与金融资产流出作为同一事物(金融性质的资产③),都是通过金融市场、金融要素等进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探寻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区域金融建设的关系。

    现有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方式不外乎四种:一是内部转移式(in—in),即资金经此区域在境内金融市场的存入和贷出;二是贷放式(in—out),即资金由境内经此区域向境外移动;三是筹资形式(out—in),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内移动;四是外部移动式(out—out),即资金来自境外经此区域向境外移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资金流动都离不开入(in)和出(out)的两个通道,任何一个渠道的缺失都会导致资金流动的失败,所以从理论上看,区域金融必须在同时具有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功能,才能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也必然同时具有资金流入和流出两个通道,现在我们强调的是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是贷放(in—out)功能,即人民币和人民币金融资产由境内经滨海新区向境外移动,以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为基础来完善整个滨海新区的金融建设。

    笔者认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功能与滨海新区“先行先试”金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必然会在国内局部地区出现人民币金融资产向外输出的现象,而金融资产输出需要国内一些地区金融体系和金融要素的支持,如果滨海新区金融“先行先试”能够定位于此,则恰好可以提供这种支持;另一方面,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的加深和加强反过来会通过刺激金融功能的深化来影响和带动滨海新区金融要素的建设,从而促进滨海新区金融的全面发展。

    (二)搭建滨海新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的目标与试验措施

    笔者认为滨海新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必须完成如下中间目标:第一,向非居民即境外私人、政府和非官方机构提供人民币,同时非居民在此地可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股票等虚拟资产,面向非居民和中国居民发行,这个措施可以大幅度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第二,主要向非居民提供以人民币计价的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比如债券、股票以及其它金融衍生品,本国居民也可以在此另立一个传统账户交易,这主要是想为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足够的人民币国际虚拟资产来实行交易和价值贮藏。在这个设计下,滨海新区作为向外输出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平台,其最终目标是向外输出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滨海新区搭建人民币金融资产输出平台的具体方案,笔者设计为:

    1.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此中心经营以人民币币种为主(包括其它币种,比如美元、欧元)的货币业务,包括基本的人民币存款和清算业务、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以及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交易主体严格限制为非居民。由中国人民银行派驻金融机构或其他商业银行与其对接人民币和外汇业务。这样就可以建立起国内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基地,滨海新区应该为此作出努力。

    2.建立虚拟资产的国际化交易平台。这个平台必须以较大力度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市场的规模、深度和广度,同时推进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市场建设,为流出境外的人民币提供足够的人民币国际虚拟资产来实行交易和价值贮藏。其最终目的是尽快形成一个能够与美元证券和欧元证券相抗衡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这对于在条件成熟时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这个平台也将是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和物价水平平稳的一个重要的抗投机冲击缓冲带。

    3.建立与滨海新区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规模相匹配的人民币外汇交易市场,同时拨出一部分外汇储备设立人民币汇率的平准基金机构。由于受到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影响,这一外汇交易市场应该受到一定规则的限制,比如,规定参与交易者必须是人民币证券市场的交易者,而参与交易的额度受其在滨海新区虚拟资产平台的交易额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这一市场不会对央行的国内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造成太大的冲击。

    4.应大力鼓励和推动外贸企业与境外贸易伙伴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甚至可以先行先试由中国人民银行补贴针对外贸企业的人民币汇率调期服务,即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未来人民币收入按事先约定的汇率兑换为外币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推动有关企业在滨海新区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外贸。

    滨海新区对上述金融开放举措先行先试,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如何防范国际投机热钱对人民币的冲击。笔者认为,只要调控措施得当,风险完全可以控制。对于滨海新区承担的金融开放风险可以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的国际接口的进出量控制。其干预的基本力量是巨量的外汇储备,15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可以在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汇率下支持9万多亿的境外人民币资产;第二道防线是国内虚拟经济的规范化和滨海新区虚拟资产国际化交易平台的调控。虚拟经济是挡在外部冲击与本国实体经济(及人民生活)之间的缓冲器。它吸收外部资金的潜力是其流动性储备池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调整好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保持随时调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能力;第三道防线是对呆坏账的防范和及时处理,以避免可能的金融危机。

    [参考文献]

    [1]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报告[R]. 深圳:第四届中国虚拟经济研讨会, 2006,(10).

    [2] 刘骏民,张云. 虚拟经济视野的流动性膨胀困境与应对[J]. 改革. 2008,(1).

融资平台建设篇5

关键词: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作用 规范发展 体制改革

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工作开展以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认识逐渐深化,意见也逐渐统一。欧债和美债危机发生之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再次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一、客观评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一是准确认识融资平台债务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关于融资平台的问题,争论很多,从研究结果来看,仍然认为政府债务不等于平台债务,也不能认为平台债务都需要政府兜底。因为有些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是属于有经营性收入的,不是政府兜底。审计署的报告也说明了这点。

据审计署报告,在整个融资平台的5万亿当中,完全属于公司债务占20.5%,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占63.1%,有担保责任的占16.4%。地方政府债务只有不到一半是通过融资平台进行举借的,融资平台只占47%的直接负债,其他为地方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等主体的债务。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到2010年底,政府债务总额10.72万亿,融资平台债务5万亿,而地方政府应承担偿债责任的融资平台债务(不含担保债务)为3.1万亿。

地方政府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关系示意图

2010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中各举债主体债务构成

二是不宜过分夸大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这一点无论从审计署的报告和学者的研究,以及政府有关报告当中,都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率低于警戒线。至2010年底,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加上或有债务,总债务率为70.45%,低于100%的警戒线。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可能承担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2010年的逾期债务率分别为2.23%和1.28%。除一般预算收入外,地方政府还有土地出让、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股权资产等收入来源。“十五”时期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1973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37.1%,“十一五”时期前四年为22862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22.2%。

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集中发生在金融危机时期,高增长但具有暂时性。1998年和2009年债务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48.20%和61.92%,2010年的债务余额比上年增长18.86%,增速下降43.06个百分点,这说明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从中长期来看,地方经济持续增长、财力不断增强,债务风险可控。1998年以来,除了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以外,政府性债务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率

三是正确认识融资平台的积极作用。一些地方的平台的确存在问题,但不应因此否定其积极作用。目前融资平台的问题是一个前进中和发展中的问题,需要靠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来推动解决。

第一,融资平台在中国目前还会继续存在下去。根据最近国务院(〔2011〕45号)文件和各方面情况来看,保障性住房和水利项目仍然要靠融资平台来推动。融资平台是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新,虽然当前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率比较高的问题,但是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它的积极作用仍然很大。它改变了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缺陷,开辟了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融资平台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的其他变相负债融资,增加了它的显性负债。地方政府性债务起始于1979年。融资平台未创立前,全国所有省级政府、90.1%的市级政府、86.5%的县级政府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举借债务。1988年投资改革,就相应成立投资公司,即平台的前身。1998年融资平台创立后,以平台为依托筹措资金,其他变通、隐性甚至非法的融资方式得到有效抑制。

第三,有利于推动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很多地方平台公司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如投资控股性公司,并推动相关项目的市场化、企业化规范运作,比政府直接负债运作更有效。

第四,有助于夯实地方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基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业务用于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土地开发(收储)和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形成大量优质资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生改善。而通过这次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融资平台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对我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一是性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消费性债务;而我国政府依托平台形成的债务是建设性、资本性债务。二是作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寅吃卯粮”,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则是为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增加长期资本,增强发展后劲而形成的债务。三是发展阶段不同,欧美是发达国家,处于低增长阶段,高消费、低储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债务越滚越大;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快,债务率动态下降。四是风险情况不同,2010年,美国国债负担率为91.6%,日本为220.3%,德国、英国分别为80%和77.2%,高于欧盟60%的控制水平;而我国总体公共部门债务负担率50%左右,低于60%预警线,且95%来源于内债,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总之,虽然两者都是政府债务,但是由于国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政府拥有的资源不同,中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债务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债务总体可控,不像欧洲目前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债务问题,有可能引起第二次经济探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面临信用降级的影响。因此,我们当前做好债务预警体系,防止我国信用被降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直接负债运作更有效。

第四,有助于夯实地方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基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70%以上业务用于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土地开发(收储)和保障性住房等建设,形成大量优质资产,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促进民生改善。而通过这次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融资平台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通过对我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一是性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消费性债务;而我国政府依托平台形成的债务是建设性、资本性债务。二是作用不同,欧美政府债务是“寅吃卯粮”,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则是为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增加长期资本,增强发展后劲而形成的债务。三是发展阶段不同,欧美是发达国家,处于低增长阶段,高消费、低储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债务越滚越大;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快,债务率动态下降。四是风险情况不同,2010年,美国国债负担率为91.6%,日本为220.3%,德国、英国分别为80%和77.2%,高于欧盟60%的控制水平;而我国总体公共部门债务负担率50%左右,低于60%预警线,且95%来源于内债,处于总量风险可控的安全区。总之,虽然两者都是政府债务,但是由于国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政府拥有的资源不同,中国政府债务与欧美发达国家债务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债务总体可控,不像欧洲目前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债务问题,有可能引起第二次经济探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面临信用降级的影响。因此,我们当前做好债务预警体系,防止我国信用被降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存入我的阅览室

二、融资平台规范发展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一是促进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第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平台的目的应是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资金筹措问题。融资平台规范发展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一脉相承。在这里还是要强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准公益和经营性项目应该根据发展阶段不同,有不同主体。经营项目应该由市场做,准公益项目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做,纯公益项目由政府财政资金来做。因此,融资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政府基础设施,特别是准公益项目(现在包括保障性住房)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对政府融资平台应该采取合理的治理结构,包括目前的资金的注入以及强化借用管还的配套机制,以及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机制。主要包括:政资、政企、政事分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化运作,还本付息;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安排项目,不干预平台运营;建立健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行政性治理向公司制治理转变;弱化政府信用,强化公司信用;构建“借、用、管、还”相匹配,“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投融资管理机制。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6]《治理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瞭望2011年第10期) 蟆⒄路挚⒄嬲氖谐≈魈澹谐俗鳎贡靖断ⅲ徽男谐鲎嗜酥霸鸢才畔钅浚桓稍て教ㄔ擞唤⒔∪诓糠ㄈ酥卫斫峁梗迪中姓灾卫硐蚬局浦卫碜洌蝗趸庞茫炕拘庞茫还菇ā敖琛⒂谩⒐堋⒒埂毕嗥ヅ洌熬霾摺⒐芾怼⒅葱小⒓喽健毕喾掷氲耐度谧使芾砘啤br>

第三,增强造血功能。注入优质资产,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和未来良好预期,增强融资能力;推行市场化运作,准市场化考核;对企业运作进行真实考核;建立补偿机制,让项目有收益,提高平台投资建设的积极性。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资本金、偿还能力等风险指标的监控;跟踪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建立平台贷款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平台授信的审批管理;加强对方政府债务率控制,强调阳光负债。

二是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体系。通过这次规范,如能建立起债务预警和控制机制,将对于融资平台的发展具有较大的裨益。

第一,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明确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融资是其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经济活动,具有政策性、非盈利性的内在属性。政府直接出资的领域应逐渐减少。

第二,健全财务制度。适当上移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务职责,委托市、县政府承办的事务,足额安排专项拨款,不留缺口。省直管县,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重心向省政府上移。建立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适度提高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和资源税;逐步扩大不动产税的征收范围;实现藏富于县,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税种收入应主要留给县级政府。

第三,完善信贷融资。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服务体系,中央、省级政府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对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担保损失实行补偿。

第四,创新融资模式。在这方面,财政部最近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同意在上海、浙江、广东和深圳试点市政债。这四个试点省市的市政债余额不超过229亿元,定价是按照以最新的国债以及市场定价最后确定。因此,虽然政府对市政债设定了总额,设定了定价,设定了发行地区,但是我觉得能够把市政债的方式推动起来,使现在政府融资阳光操作有一个重要的起点和良好开端。再就是对存量融资平台发行信贷证券资产化,这件事情如果可以逐渐推开的话,对存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阳光化以及利用市场手段来操作有很大好处。再就是政府采购法下的BOT、TOT等模式,以及建立信托和产业基金模式。总的来讲,在中国环境下面,还是建议能够推动市政债券和ABS融资方式,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也可以让大家共享改革成果,推动个人财产性政性收入的增长,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补充。

第五,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本进行运作。有些准公益项目应适时对外开放,包括水务系统、燃气系统。经营性基础设施优先考虑利用民间资本,政府扶持,合理定价。建立基础设施价费机制和投资补偿机制。利用投资补助、贴息、价格、利率、税收等,规范引资行为,防止地方政府“甩包袱”。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健全项目融资的政府保证制度,对政府权利做出必要限制,明确提前收回项目的条件、程序及补偿标准。

第六,实行阳光化融资,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试编政府资产负债表。先立法,后发债,强化债券发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提高政府债务透明度。公开政府债务、财政状况,将平台投融资活动纳入公共财政资产负债表,定期向上级政府报告借款融资及使用情况。

第七,强化债务监管。主要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债务管理体系。根据东、中、西不同发展阶段建立债务体系;通过立法约束地方政府借债行为避免过度举债,防止债务风险向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转移。另外,建立地方政府预算机制,规范投资预算计划、投资来源与投资使用安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研究》(城市建设2011年第6期);

[3]《融资平台整肃升级》(余杭国资2010年第7期);

[4]《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1期);

[5]《破解融资平台难题》(证券之星2010年第12期);

融资平台建设篇6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11 ― 02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生产状况

近年以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国家农业战略部署,制定了我省的农产品战略规划。目前我省中低产田面积占1.04亿亩,江、河、湖引水、14处大中型灌区和综合治理工程、喷灌设施颇具完善。现在我省有农业类科研院所31个,农业类大学2个和4‰科技人员,科技力量雄厚,我省目标是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农产品丰富如马铃薯、亚麻、甜菜、烤烟的栽培与蚕丝、蜂蜜加工等。蔬菜、瓜果生产已实现大面积棚室化,不论在然然夏季还是在隆冬之季,都可以吃到鲜果、鲜蔬。另外,水产品、畜产品的养殖也得到飞速发展。

2.生鲜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需求,对生鲜食品需求逐步上升(35%-42%左右),其催生了我省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且鲜活农产品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省现有基础条件看,不利因素颇多,如信息程度较低,很难保障其高效的物流运输;对于野、鲜等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抑制了产品的消费;生产基地一般处于农村或市郊,加工条件相对落后;鲜活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比较集中的规模优势。这些问题形成了制约因素,同时也为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增量空间。

3.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情况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冬季鲜活农产品自给不足,夏季供给过旺。作为人口大省,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都会外销,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省物流业必须提高鲜活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水平来满足日益增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而现阶段,我省技术上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鲜活农产品在低温环境下冷藏及温度的自动化控制还尚未普及,分层分级加工包装的冷链技术未广泛应用,而这方面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的注入及平台的助力。

4.生鲜农产品物流交通设施状况

黑龙江省海陆空运输的地理位置存在有一定优势。海―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海及东北亚枢纽之一;空―以太平机场为代表,现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航空港,便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顺畅;路―较完善的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网,利于鲜活农产品在城区内及城区间的流通。但鲜活农产品主要产区在郊区或县镇及以下农村,而县域交通设施不够健全,下边的农村则更为落后,影响了鲜活农产品城市与农村间的运输效率。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状况

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迅猛,急需金融服务推波助澜。《2014-2018年中国物流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2001年规模接近400亿元,2013发展到约5000亿元,年均成长速度25%。可见我国未来物流金融市场空间巨大,保守估计至少在万亿元以上,然而其中约有16万亿元由于受到某种因素限制,不能成为信贷资金,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依旧很难,其中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的融资状况更为难。为此各种形式的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融资平台应运产生。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更需要融资平台的推动发展。如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是提供农融资担保,再担保等,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平台,全力化解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然而诸如这样的平台在我省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且'断链'现象频发

就目前的状况看,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冷链的使用率不容乐观,大部分为常温流通状态,这样一年中就会有近1/4的农产品腐烂变质使其流通率大打折扣。另外,一些生鲜农产品虽采用冷链物流方式,但链首、链中、链尾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的断链现象,严重影响了流通质量。如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实现了冷链,但在前端采摘后得不到预冷,或在初级加工中低温处理不足;有的虽然前端得到保证,但缺乏仓储冷藏;还有的在批发或销售环节没有冷藏条件等。

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低

从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市场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企业较少(我国占比也仅为27%)。据调查黑龙江省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由经销商自己操作,即使第三方冷链更为专业,也很难占居物流市场重要份额。况且我省为数不多的冷链企业综合实力还较薄弱,服务标准尚不统一,还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化不足较严重,这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进步与发展。

3.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低

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首先要提升冷链物流的物力、人力的服务能力。物力是指冷链物流专业化设备,同时对储运环境的温湿度有很高的要求,高于我们平时生活食品低温冷藏的要求,很难掌控。所以,发展冷链物流要以先进的设备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保鲜、温控)为等依托。设备的研发应用直接关系到冷链物流的运行效果和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如果冷链物流还继续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效果,将会严重阻碍了我省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速度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和风险,大部分物流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运营网络构建、信息系统建设与完善等的资金的需求,因此融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提高效率的必要途径。但从目前情况看,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普遍融资困难。就农产品物流集散交通枢纽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看,其本身存在公益性且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等问题,其投资主体仍以政府为主,民间、民营及外商的资金引入较少。另外,农产品物流规模小、还款保障能力有限、抵押物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管理和制度等客观原因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而生鲜农产品的易损性使其物流融资更加雪上加霜。

三、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建议

(一)黑龙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

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思路是借助我省物流产业集群已有系统资源,通过建立与多个与生鲜农产品流通相关单位间的系统接口,实现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信息的共享共用与物流资源整合。具体框架如下:

1.融资业务子系统:是平台的核心层,也是起始操作层。其主要功能如下:

2.物流平台操作系统:该子系统为平台的物流操作层,包括如下功能:方案咨询―为企业提供全程物流解决与选择方案服务;动态跟踪―企业根据动态信息及时的进行还款等业务操作针,反之银行也同样;GPS跟踪―对装载质押物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增值信息服务及可视化监控;预警―对质押物的出库动态预警;协同―平台将实时动态信息整合后反馈,使各物流商间能协同作业发展

3.客户系统:其是平台的基础层,主要程序是将所有生鲜农产品链上企业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维护和管理;平台可根据其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单证信息资源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平台实施保障

1.平台组织保障

政府部门需要组建一组织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统一指导、监督和协调,使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商,及供应链上需求企业、银行等能有效沟通和协调,统一服务。协商在融资物流平台规划和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平台能快速实施和推广。

2.平台环境保障

本平台是一个集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组织机构及政府、银行等金融部门的综合信息。首先,需要获得平台上各单位的认可和授权。其次在平台运营初期,可以物流企业为试点单位,之后再迅速建立起平台与政府、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单位及银行等机构的数据接口,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以融资物流为核心的高效运行的平台。

3.平台培训保障

平台培训保障主要是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协作训练。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4.平台制度保障

首先统一标准:当务之急要统一标准即数据标准、平台各类服务标准、物流融资业务运作流程等标准。其次建立操作规范:为了保证链上各相关方的利益,生鲜农产品物流群融资平台需要建立业务操作规范、流程操作守则和预警机制,并要求平台各方严格按规范操作。最后制定监督制度: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因情况复杂,会出现大量诸多问题,这需要设立监督机构不定期讨论、例会、公告、检查融资及协作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念延辉.物流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构建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07).

〔2〕冯琳.基于农超对接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3,(12).

融资平台建设篇7

【关键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推广应用 思考

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依托互联网为应收账款融资交易中的债权人、债务人和资金提供方等参与机构提供信息合作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企业和应收账款参与到融资中来,盘活应收账款存量,提高市场效率,推动应收账款业务的创新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本文通过平台在湖北黄石市建设和推广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探索对政、银、企关系带来的变化,提出了加强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的具体建议。

一、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对政、银、企关系带来的变化

(一)平台成为政府及部门认可的企业融资工具

黄石市政府、国资委、经信委以及政府集中采购中心等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通过听取人民银行工作汇报、参加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座谈会等,已就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作用和意义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将进一步盘活全市应收账款存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规模,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创新。

(二)平台成为各金融机构收集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客户的信用资源

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开展前,各金融机构一般采取分散、一对一等方式寻找应收账款融资需求客户。随着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不断深入,各金融机构可通过平台按批次、批量集中采集持有“优质”应收账款且有融资需求中小企业客户信息,进而进一步拓展各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三)平台成为有应收账款融资需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据人民银行黄石中心支行对全市50户有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企业调查统计,100%的企业认为应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合作服务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100%的企业认为应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合作服务对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有帮助;62%的企业认为应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合作服务能帮助企业完成应收账款融资业务;72%的企业认为应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合作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仍然存在困难。

(四)平台成为基层央行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的有效手段

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具有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规模”功能和作用,必然成为基层央行贯彻落实总、分行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精神的首先金融服务手段。

二、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平台业务运营较高层级法律规范

尽管中征登记公司制定了主要包括《合作备忘录》、《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信息合作主协议》、《应收账款质押/转让登记委托协议》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信息合作业务规则》在内的平台运营相关法律文件,但是这些法律文件属于一般性规范文件,法律层次较低。同时,平台尚未制订相关较为全面的监管、统计分析、退出机制、风险救济以及失信惩戒等法律规范,不足以支持平台在全国广泛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法律保障,需要制订更高层次法律文件如部门规章对平台运营进行较为全面的法律规范,才能保障平台业务的有序开展。

(二)企业应收账款精准确认存在一定难度

一是部分债务企业不愿意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债务企业确认应收账款行为带给自身益处短期内不明显,使部分债务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积极性不高。同时,债务企业在平台上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后,还要在资金提供方与债权企业线下交易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再次确认并签发相关法律性文件。在这一确认行为过程中,资金提供方为保障资金安全往往要求债务企业对应收账款对应贸易真实性进行精准确认,导致部分债务企业规定确认应收账款须经董事会批准、董事长签字认可,人为提高确认应收账款门槛。二是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企业确认应收账款受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制约。各证券交易所制订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信息,特别是关联方交易信息时间不得早于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时间。按照这一要求,上市公司作为债务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时,须先行或同时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信息披露。这一规定要求,使这些债务企业既感觉程序繁琐,又担心过多应收账款信息社会披露影响公司自身“资金形象”。三是存在债务企业随意确认应收账款风险。由于缺乏对债务企业确认应收账款监管、惩戒(仅限于取消平台参与资格)等较全面的法律规范,使债务企业随意确认应收账款如变造应收账款、假造应收账款等成为可能,进而将进一步误导资金提供方与债权方线下交易。

(三)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加大了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难度

一是行业信贷准入政策调整将使相关应收账款融资达成交易客户数量和融资量萎缩。部分银行将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参与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调整为限制类,同时要求参与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交易的债务企业必须是世界500强企业或者是总行级重点客户。短时间内该行相关应收账款融资达成交易客户数量和融资量便由先前的72户和余额近12亿元,萎缩至目前的19户和余额3.5亿元。二是信贷门槛调高将使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达成交易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银行增加要求债权企业提供足额抵押、担保等作为第二还款来源保证,同时要求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信贷期限不能长于合同赊销期限或按税票签发日起不超过180天,显然增加了相关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达成交易难度。三是强化应收账款确认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债务企业确认应收账款工作难度。部分银行增加要求债务企业在对应收账款进行确认时必须提供应收账款对应合同号、对应还款来源和对应还款账号并进行法律公证,实际上是要求债务企业对资金提供方第一还款来源进行确认,势必进一步增加了债务企业确认应收账款工作难度。

(四)缺乏政府及其部门相关配套政策支持

一是尚未建立促进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的政府及其部门工作机制。政府及其部门尚未建立指导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推动大型工商企业为配套中小微企业或涉农主体应收账款质押提供债权确认服务,为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申请人和应收账款债务人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等整体联动、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尚未出台促进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优惠政策。政府及其部门尚未出台相关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降低业务门槛,减少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申请人融资成本的政策措施,也没有出台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相关财政贷款贴息政策等优惠政策。三是尚未建立促进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风险补偿机制。没有建立专业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也没有出台引导保险、担保行业积极降低金融机构发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的政策措施。

(五)成本控制成为平台各参与机构的隐忧

目前,平台各参与机构仅需一次性投入注册费用100元,即可享受平台信息合作服务。然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应收账款融资信息合作主协议》第九条规定中征登记公司有权今后就平台的服务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平台各参与机构普遍担心随着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不断深入,将实行平台业务逐笔收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三、意见与建议

(一)人民银行总行要出台相关平台业务运营较全面的法律规范

目前,在人民银行总行已出台《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登记业务进行规范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平台业务相关管理制度,对平台业务功能、业务流程以及监管、统计分析、退出机制、风险救济以及失信惩戒等进行全面地明确和规范。由于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相关平台业务运营法律规范属于部门规章,还能够对违反平台业务操作规定的机构参与者和平台维护工作人员设定行政处罚追责项目,从而切实保证平台运营过程中防范风险,保障平台业务的有序开展。

(二)政府及其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支持力度

政府要加强对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的领导,牵头组织全市各部门、金融部门以及企业等建立齐抓共管、协调统一的促进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机制;通过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制订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实施方案以及设立平台融资风险担保基金等,引导和调动各平台参与机构使用平台服务积极性;通过健全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努力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平台参与者开展平台业务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信用信息;还应利用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机构等多重手段,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政策引导与支持

宏观层面上,人民银行要发挥经济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改善我国企业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大环境,革新企业融资制度,从而使银行业务从贷款批发业务逐步转向面对中小企业的零售业务,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微观层面上,要适时出台指导意见或管理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实践平台业务,合理防范风险,提升业务水平。

(四)各金融机构要加快依托平台服务的金融产品创新进程

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应积极提高信贷产品创新效率,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开发依托平台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系列新产品,进一步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增强自身的金融竞争力。同时,要在建立和落实较为完善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资产评估等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努力促进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不断发展。

(五)各企业应重视和维护自身信用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当进一步树立信用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升信用信息披露水平,靠自身资信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同时,应深化对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认识,改善应收账款管理,提供合格的应收账款单据等授信申请资料,以便获得金融信贷资金。

参考文献

[1]《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

融资平台建设篇8

高校资助工作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挥资助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将合格的大学生输送到社会、回报社会,这才是我们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学院一直坚持以生为本,多维度、多层面协调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问题,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资助育人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一、相互融合、润物无声,打造资助育人教育平台

将资助育人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将实践内容与学生专业训练相结合,将专业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入助学当中,使贫困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如在学院建康药房,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参与药店的建立与管理,协助药店选择、分类、药品货架的选择、药品的储存与保管,并负责药房的卫生;建立医学基础课实训勤工岗,安排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各专业实训实验室,既帮助老师做好学生实训实验准备等工作,又能锻炼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

将资助育人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学院围绕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资助管理中心于每年6月组织所有参加生源地贷款的毕业生进行还款确认仪式,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毕业生离校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诚信教育宣传片,举办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开展诚信书法比赛,组织同学们积极参加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组织的“助学,筑梦,铸人”的征文活动。

将资助育人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各二级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感恩。中西医结合学院“思父母、爱健康”三行诗大赛,通过三行诗表达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卫管与基础学院老师,带着学生来到浦口区敬老院开展关于“孝道”的主题班会,班级的贫困生代表发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对父母、学校、国家的感恩;临床与护理学院同学,将自己的感谢化为实际的行动,每个月坚持去老山3次,每次上下山5个小时,做老山的守护者,捡拾老山的垃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将资助育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院积极将资助育人工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志愿服务相结合。学院接受省慈善总会资助启动“爱心助学超市”项目。该项目从物品采购、货品摆放到超市管理全部由贫困生承担,学生们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学院药学院贫困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手工制作药用香囊、精油皂并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学院的贫困生资助,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体会到了回报他人的快乐。学院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期,组织贫困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孩子们不求回报、克服困难,真正用自己一技之长来回馈社会。

二、榜样先行,运用新媒体,打造资助育人宣传平台

利用微信、微电影传播正能量。学院通过“感动建康先?M人物”“自强之星”“励志之星”等项目的评比,积极表彰一批优秀贫困生,形成良性学习氛围。此外,运用新媒体,利用微信平台资助信息,同时将受助学生成才典型推送到公众平台,获得了很大的点击量。利用学院贫困生原型拍摄微电影在学院广泛传播,并将原型邀请到“励志成长典型报告会”,她的励志故事感动了学院很多贫困生,形成朋辈引航,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队伍,注重科研,打造资助育人保障平台

1.专兼职资助管理人员是主力军。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挂靠学生工作处,全面负责学院的各项奖助项目评定。由学工处副处长担任中心主任,资助管理中心配有专职资助工作人员。同时,各二级学院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根据各系学生人数的不同,配备专职资助工作人员。专兼职的足额配备,为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2.班主任和学生“资助信息员”是重要补充。学院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级的资助工作,包括贫困生的认定、奖助学金的评比与发放、贫困学生的谈心谈话等。学院首次引入“班级资助信息员”制度,在每个班级制定一名学生资助信息员,定期向班主任、辅导员反馈班级学生的生活情况,特别是关注由于突发事件致贫致困的学生,真正从全方位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3.学院教职工是有力后备军。学院教职工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责。当学院突发学生重大疾病事件,全院教职工纷纷解囊相助,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般,师生踊跃捐款。除了在职的教职工,离退休老师们也心系贫困学生。学院关工委设立“爱心基金”,专门资助学院的贫困生。受助学生承诺会用好这笔爱心捐款,继续奋力前行,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刻苦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回报母校、回报每一位帮助她们的人。

4.加强研究,注重科研,提升队伍水平。学院专兼职资助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一直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不断深化学习过程中,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老师们积极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生资助专项课题,发表资助论文。此外,老师们在自己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不忘传帮带,资助辅导员带领着部分贫困生组建资助课题组,对学院曾经受到过资助的毕业生们进行跟踪调查,顺利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学院受资助优秀毕业生现状调查及档案建立。这一课题不仅对于学院资助工作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科研能力。

四、精准帮扶,全程关注,打造资助育人特色平台

根据国家精准扶贫的指导思想,学院将精准帮扶落到实处。针对贫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条件差、社会资源少、心理较敏感等特点,学院对部分贫困生进行全程精准帮扶。学院对于贫困学生的帮扶不仅仅停留在入学时或每次发放奖助学金的时候,学院启动“全程关注、精准帮扶”的方案,从经济支持、重要节点帮扶、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五个方面,对于贫困学生进行在校三年的全程关注与帮扶。

从“绿色通道”开启贫困生全程帮扶工作。经绿色通道的贫困生,根据学生的家庭困难程度,学院给特困学生发放了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为特困学生减免了学费,使学生一进校便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时对全体特困学生安排了“一对一”帮扶老师。学院近两年来始终坚持对于孤儿、父母双残等特殊困难学生的帮助,一入校就指定帮扶老师。

“节点帮扶”温暖人心。学院秋季学期开学一般正值中秋佳节,为了让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学子在祥和愉悦的节日氛围中欢度佳节,感受到家的温暖,学院在新生报到现场为每一位学生发放月饼券和餐券。学院除了按照常规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发放日用品,保障他们生活所需以外,每年还特别关注残疾学生这个群体。学院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爱心信封”,信封中包括购物券一张,以解决同学们的生活需求;购书卡一张,以鼓励同学们励志图强;通讯充值卡一张,以提醒同学们常联系家人、学会感恩。学院已经坚持多年在中秋节、端午节为全体在校生发放节日礼品。拿到学校的贴心“礼物”,家长们纷纷表示,把孩子放在学校过中秋很是放心。在三九寒冬和新年来临之际,学院为孤儿和残疾学生送去温暖,每位同学发放冲锋衣一件。学院领导为每一位同学发放衣物并与每一位学生交谈,询问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学们均表示日后将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感恩社会。

“学业帮扶”“心理辅导”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针对部分贫困生在心理、人际交往、学业、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的各类问题,学院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各二级学院通过班主任和班级资助信息员随时掌握贫困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广泛征求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意见,确定“学业帮扶”对象。每一个?Ы汤鲜υ诔醪搅私獍锓龆韵蟮难?习情况报告和原因分析后都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对帮扶对象进行学业指导,形成帮扶工作记录。在新生心理筛查工作一结束,学院就将其中的贫困生进行重点关注,确定重点帮扶对象,除了让班主任们进行常规的心理辅导外,还指定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学校给予他们的阳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融资平台建设篇9

关键词:南宁市开发区政府 投融资平台公司 运作

1、南宁市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南宁市三大开发区融资平台公司而言,也存在资产质量较差;经营收入不高;偿债能力不强;债务透明度不高,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融资问题突出、隐蔽性强,融资成本高,蕴含新的风险隐患;公共财政收入不高,债务偿还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等问题,具体如下所述:

1.1经营收入不高

当前由于项目建设主体市场化观念不强、项目运作市场化程度不高、职能部门市场化管理不到位,特别是资源市场化进程过慢,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发展不快,跟不上发展需要。加上平台主体实力不强,投融资能力明显不足。南宁市现有投融资平台规模不大,资产不实,整体实力不强,导致其实际经营收入不高。

1.2债务透明度不高

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了政府信息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要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

信息。但就当前南宁市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和运行实践看,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透明度较低,包括财务管理不透明、地方政府债务缺乏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

1.3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投融资体制不够完善。南宁市投融资主体有事业单位、企业法人、临时机构,还有常设部门,项目法人公司组建滞后,市场化投融资“借、用、管、还”的责任主体不清晰,项目建设实行分散式管理,难以形成投融资运营合力。

1.4投融资途径单一

当前,南宁市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放大效益不够突出。方式单一、产品缺少多样性、过多依赖土地收益是南宁市投融资的突出特点,许多外地已开展的低成本、高额度、灵活多样的企业债券、收费权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投融资方式,南宁市涉猎较少。

2、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管理

2.1提升南宁市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资质及实力

2.1.1做大做强现有平台

通过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内具备经营条件的资产及项目划入,将其打造成一个集融资、投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对城投集团现有土地实行资产置换,将市供热集团的资产注入,并赋予其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和市政建设相关的特许经营权。开发区合力公司本着立足开发区服务开发区的原则,将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注入,将其规模做大。

2.1.2加大力度培育搭建新平台

利用现有优良国企资源,依托市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搭建工业资产投融资平台,参与国有及集体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利用南宁市第三产业的优势,配合专项资金使用,搭建第三产业投融资平台。还可以通过利用现有文化资产和具有较高投资回报的文化产业组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为全市文体等社会事业建设筹集资金,有目的指导和扶持条件成熟的区、县(市)建立投融资平台,为地方投资建设筹集资金。

2.1.3加大力度开展非纯公益性投融资项目

以提升城市内部功能、关系老百姓基本生活、有收益的项目为重点,即上马一批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等提升城市内部功能、关系老百姓基本生活的项目,这些项目基本都是有一定收益的非纯公益性项目,大大增强其现金流。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区特色园区的合作领域,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区街经济,并以平台为依托在新农村建设、中小企业等社会“瓶颈”领域全面展开合作。重点支持县域经济,粮食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农业资源开发,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教育和医疗等解决人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的项目,使之成为全面支持南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1.4挖掘潜力,以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

为解决财政可支配财力不足的难题,开发区在充分利用好区、市各项补助资金的同时,还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至2013年经开区累计利用社会资金20亿多元对开发区的道路、排水、标准厂房、总部基地等进行投入建设,仅2013年社会投资就达到8.5亿元。由此可见,可以通过吸收民间资本,来缓解本级财政的资金压力,促进南宁市城市建设。

2.2实现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信息公开

2.2.1加强平台公司信息披露

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平台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范围,包括平台的资本金状况、负债规模、承担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项目贷款情况、项目担保情况以及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等。应通过信息披露来强化投资者以及放贷银行对平台的监督,增加地方

投融资平台贷款使用的透明度,完善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控制机制。

2.2.2加强开发区政府债务管理

推进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开发区政府应加强债务管理。首先,全面摸清开发区政府债务的“家底”。债务“家底”不仅仅是账面上的银行贷款数据,还应包括信托、BT(建设-移交)、集资等方式所形成的债务。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本级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及支出进行分析及评估,对平台公司的收入来源、偿债能力以及平台的运营能力等进行量化分析,合理设定预警目标;及时跟踪平台公司项目建设进度、资本金到位情况、贷款资金使用和偿债资金专户管理情况,及时形成相关风险评估报告,从而形成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再次,将由政府作为债务主体的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债务,政府应积极履行债务主体的职责,将债务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并严格实施,既能防范风险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新增债务。

2.3建立健全的投融资平台管理机制

2.3.1构建政府和投融资平台的风险联动防范机制

投融资平台建设要建立落实政府决策管理、企业独立经营、项目市场运作、财政补贴防范、资产良性循环的经营机制。坚持政企分开,以地铁等重点项目为载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平台在融资、管理、使用方面的责权利,支持其作为投融资的统一主体开展各类融资。建立健全融资平台借用管还、信贷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建立政府和融资平台有机联动、风险共担的防范机制。

2.3.2合理划分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职责

为了进一步推进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应合理划分政府与投融资平台的职责,实现市场化与政策性相结合的科学的投融资体系。政府投融资行为具有政策性、非营利性的属性,对于投资期限长、金额大、无收益但社会效益明显的基础性、公益性项目,须明确政府为建设债务主体,以后用公共财政收入来偿还贷款。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合理设定投融资规模,防止出现偿债风险;同时,还要探索建立以公共服务、民生、经济增长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政绩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地方政府基本建设预算和绩效考评制度。对于收益性项目,应以投融资平台为建设债务主体,应尊重平台公司在项目选择上的自,对现有平台应剥离其非营利性项目,将其所承担的公益性项目还贷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为其真正落实贷款资金,将其推向市场抢项目、抢资金、抢利润,增强公司独立性、竞争性。

2.4促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2.4.1强化平台建设,提高筹融资协调能力

通过整合国有土地、房屋资金等良性资产、加大资金投入、收购储备国有土地等资源,不断拓展投融资平台的经营业务范围,逐渐形成了一个融资、开发、经营、建设的有机整体,大大提升了筹融资的能力。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筹融资工作的领导,可以成立以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工业、建设、融资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的筹融资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做好项目融资前期工作,根据开发区发展需要及时搜集整理最新的项目资料进行信贷可研制作,对成熟信贷项目进行包装,使筹融资工作得到有力推进。

2.4.2丰富投融资渠道

推进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应鼓励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和采用项目融资、信托融资、资产租赁融资等多种方式,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项目如市政道路、标准厂房项目,应积极开展企业债券发行工作,以债券资金来保障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与银行项目贷款相比,具有如下几个优点:期限较长,债券一般年限为7-10年;金额较大,每支债券一般约为10亿元;利率较低;可信用担保,若发行债券主体的信用评级、债务评级达AA,无需落实实物抵押。发行企业债券需考核发行主体三项主要指标:净资产、总收入、净利润。作为开发区政府,应从资产注入、支持平台公司参与投资经营性项目,充实平台公司资产、收入、利润,增强平台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性。商业开发性项目,应鼓励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开发主体,采用项目贷款、信托融资等方式筹融资,并以项目收益偿还贷款,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平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既是基础设施配套又具有一定经营性的项目如保障房项目,开发区政府可委托平台公司作为建设主体,并给于一定的项目资本金,扶持平台公司将项目启动形成资产及收益后,政府再将当初投入的项目资本金所形成的产权逐步转让给平台公司,这样既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取得社会效益,也让企业得到资产及收入。除此以外,也要鼓励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入股平台公司,采用多种有效模式,增加平台公司经营的灵活性,更好地增强平台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言,要想推进南宁市开发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作,首先必须改变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单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和政府信用融资的局限,逐步拓宽融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比重,进而打造财务结构稳健,具有充裕资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政府投融资平台,推进南宁市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黄良杰.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J].改革与战略,2011,(06):20-21.

[2]卢捷.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业务风险状况调查[J].扬州金融调研,2011,(54):145-147.

融资平台建设篇10

【关键词】融资平台;风险;现状

0.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的产生,给我国金融界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快速的复苏,我国于2008年末提出了关于“4万亿”的投资正新规划,在4万亿的投资规划中,中央财政承担1.18亿元,剩余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出资[1]。在金融振兴的规划中,,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监会了一项关于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该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以拓宽融资方式的方法,尽快复苏经济建设[2]。因此,在中央财政大力推举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日益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该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经济金融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高度性问题。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应从宏观上把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态度和方向。

1.融资平台的定义

根据相关的文件指出,融资平台主要是由政府和其他部门对相应的资产设立方式,能够承担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可以独立拥有的经济实体的法人。从融资平台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融资平台的主体和发起者是具有官办性质的主体。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看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投资项目而建设的。在融资平台运作的过程中,搭建一个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地方政府通过财政不提的方式为其进行担保,确保该公司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可见,融资平台在某一种意义上而言就是一种与政府相关连的负债,实行的是间接的政府融资方式。对于融资平台建设的分类主要存在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自负盈亏的经营性组织,另一种是非经营性质的组织机构。这两种就是常见的融资平台主体。

2.融资平台的融资现状

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融资平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时,其中存在的风险还是不容忽视的。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000多家。在这些平台公司不断建设的过程中,其规模和运作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和不规范的现象,不合理和不规范现象的存是的平台公司的发展更为缓慢。笔者认为,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以下几点:

2.1出贷不实

融资平台公司在设立的开始阶段就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具体的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为出贷不实。公司的注册资金在平台公司设立的过程中,多次辗转于不同公司的资金周转[3]。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甚至有的公司组成联合性质的公司挪用银行的资本金。虽然有的融资平台公司在实际注册的过程中使用公益性质、政府部门的办公楼作为资本金,但是在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手续。

2.2主体定位模糊

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普遍都是政府直接或者是间接地进行融资,融资平台公司的负责人多为政府部门的领导者。在融资平台从事相关事宜时,主要是受政府的委托。虽然融资平台公司在注册成立时是以公司的名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普遍都是政府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使得融资公司在运行的过程中既不像正规的公司,又不是政府机关。融资平台公司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主题定位存有极大的模糊性。

2.3资金使用问题

在一般性质的公司中,政府部门对其进行融资,所获取的资金通过公司的层层下拨运用于公司的项目建设中,即资金的借款人和资金使用者的主体不具有同一性。但是,在实际融资平台公司的操作中,监管部门很难弄清楚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使得在资金挪用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借款人和使用人难以进行明确的区分。

2.4过度负债问题

在金融行业内部,金融机构由于存在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不会根据融资平台公司的信息进行相应的评估。金融机构主要是根据政府财政收支的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融资。由于多重因素的存在,导致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形。

3.对融资平台融资的相关建议

融资平台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多种因素,使得其发展虽迅速,但发展的有效性却始终落后。针对这种情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方面着手:

3.1做好相应的规范和清理工作

在融资平台公司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公司的清理规范工作。在公司成立之时,根据相应的文件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公司性质明确,公司组织机构清晰,才更有利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具有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应不承担融资的任务,准公益性质的融资平台公司,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将融资业务脱离公司的发展。公司的经营规模应始终符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将有效的措施运用于公司实际的操作中,使得融资平台公司在阳光下运行,化解各种具有潜在性的风险。

3.2引导地方政府融资有序健康的发展

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关于平台公司隐性的负债情形,融资平台应当引导融资市场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政府融资平台朝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主要由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引领财税改革。其次,适当拓宽地方政府融资的渠道。再次,转变政府与之相应的职能。最后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融资由许健康的发展。

4.结语

融资平台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融资平台建设是金融行业发挥在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资平台公司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弊端性逐渐的暴露出来。通过对融资平台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只有从根本上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够促进融资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祁永忠,栾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治理[J].理论探索,2012,10(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