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十篇

时间:2023-03-23 07:42:06

田径训练

田径训练篇1

摘要 本文从田径的运动特征、力量训练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对田径运动的专门化训练、超负荷训练心得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 田径运动 训练

田径或称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

一、田径的运动特征

(一)与生活密切相关

走、跑、跳、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技能,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对学习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自然动作规范,有助于正确地,较快地掌握田径运动技术。

(二)具有广泛性

田径运动具有个体性,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田径运动除接力跑外,都是以个人为单位参加比赛的运动项目,团体成绩和名次大都是由个人成绩和名次及接力跑成绩的名次的计分相加决定的。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它包括五大类的很多单项,是任何大型运动会中比赛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人也最多。

(三)简易可行

参加田径运动很少受到条件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在平原、田野、草地、小道、公路、河滩、沙地、丘陵、上岗、公园等较宽安全的地带从事田径运动。基层田径比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任何坚固、均质、可以承受跑鞋鞋钉的地面均可用于田径竞赛”。使用简易的场地器材和设备也可举行基层田径运动会。

(四)促进身心健康

田径运动中各单项和全能项目,对人体形态,主要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机能等有不同的要求,运动员要从个人实际和特点出发,选择运动项目,掌握具有个人特点的先进、合理的运动技术。

二、专门化训练原则

专门化训练原则指运动员的训练要根据专项的特点安排训练,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因为任何的力量训练都有它的目的性。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在训练之前决定发展什么特点的力量,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如何控制,然后组织实施训练计划。专门化训练原则应用于如下几点:肌肉的动作、功能系统、运动速度。

(一)肌肉和动作

力量训练是发展肌肉的,动作要与专项相衔接。例如大多数田径项目都涉及支撑运动,它们也许是双支撑运动(如链球)或者是单支撑运动(如短跑)。所以,要知道在力量训练中主动肌是处于静止状态(如短跑),还是积极地参与活动(如大多数投掷项目)。

(二)功能系统

力量训练也许被设计来提高机体的功能系统,从而提高专项成绩。例如举重、投掷、100米以内的短跑项目都是以磷酸元供能系统供能为主。

有氧供能系统——用蛋白质、碳氢化合物和脂肪供能,在较小强度下运动,没有乳酸产生,运动能持续到力竭。如运动强度高,会导致乳酸产生,从而限制运动成绩的提高。5000米以上项目都是有氧供能系统供能。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仔细地考虑哪种供能系统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例如我们知道跑200米将动员磷酸能供能系统和乳酸供能系统,因为我们制定训练计划既要提高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储备,同时又要提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

(三)动作速度

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获得不同的速度素质,例如,慢跑训练不可能使一名运动员成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短跑运动员不得不进行速度训练。这一原则在力量训练中同样适用。

三、超负荷训练原则

人体力量训练具有适应性:肌肉变大、骨骼变粗、神经系统变得更灵敏、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能量储备增加等等。问题是一旦机体适应给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对机体的刺激性将减少,换句话说,训练一段时间后,为了能够再次取得训练效果,必须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这就是超负荷训练原则。

大量的训练方法已经被采用,使力量训练增加了难度。在这时应考虑超负荷训练,在进行超负荷训练时要明白这样做是否与专项相结合(例如投铅球重复数百次后,运动员感觉到疲劳,动作就会变形)。

增加阻力:增加重量将使练习重力再次增加。缺点是为确保安全,只能缓慢地增加重量,而且增加重量的同时很难缩短完成练习的时间。

增加数量:通过增加练习次数(例如用重复练习10次取代以前练习8次),这将增大练习难度,缺点是在一个极点后,太多的重复练习也许发展了其他的供能系统,从而带来副作用。

改变间歇时间:通过改变练习的间歇时间,练习的难度标准也发生改变。假如不允许运动员在两组之间休息足够时间,那么练习的难度将增大;假如允许运动员在两组间休息足够时间,那么运动员就可以很容易举起更大重量。

田径训练篇2

关键词:小学;田径队;建设;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143-0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竞技运动已经成为衡量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学校体育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普遍关注。学校田径队工作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晴雨表,是展示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抓好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就是在深化体育教学与课程教学的延伸。抓好课外田径队的训练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在田径训练上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田径人才。通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我对学校课余田径训练队的组建和训练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取得学校领导、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支持,协调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俗话说:牡丹虽好,还得绿叶扶持。要想搞好田径队训练单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是不足的,还必须取得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支持。田径队的训练,必然会影响学校早读、晚修课。大部分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好动,调皮,不能踏实地参与文化课学习,因此班主任老师会担心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队训练后耽误学习成绩,影响班级总体学习水平。因此对于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需要体育教练员及时和班主任配合对其进行教育;经常和队员进行交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帮助学生协调好训练和学习关系,尽量把训练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利用体育课宣传体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巨大作用,广播宣传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利用校内板报和校园网表扬在区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通过舆论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树立了为校争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经过这样细致的工作,我们的训练才能够得到学校领导老师、班主任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够保证训练的质量。

二、做好选材工作

组建学校田径训练队首先应做好选材工作。韩愈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运动员的选材是运动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挑选到适合从事某类运动项目的苗子,体育教练员才有可能成功地对其进行在一定目标下的专业训练,进而完成后续的一系列训练、竞赛任务,实现运动训练目标。因此,运动员选材被视为运动训练的起始点。所以在组建田径队之前,体育教练员应在充分研究和认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遗传特征的基础上,把具有田径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选,进行科学的训练,才有可能获得较佳的运动竞技能力。但在学校体育训练中,也不能只单单片面注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其实在田径运动上有潜力的学生很多,经过科学的训练他们都有可能成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田径运动的学生,训练时肯投入,爱钻研,在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很快就会取得质的飞跃。而反过来,一些很有天赋的队员,训练态度不认真,不肯认真投入训练的队员,也往往难以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三、制定科学、周密、符合实际情况的训练计划,加强体育教练员专业学习

体育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训练计划。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及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学期、月、季、周等训练计划,还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文化、身体特长合理安排训练手段、方式、运动量、密度等内容,科学、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保证训练时间按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水平,为参加各种比赛做好准备。另外体育教师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充电”学习,不断钻研。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要做一名研究型体育教练员,在训练中处处留心,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善于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手段。教师的训练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队员的运动成绩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四、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广泛性

田径项目不像球类等其他运动项目那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容易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训练。田径训练是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只有经过不断的重复训练,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田径训练枯燥乏味,常常一个动作反复练习,而且内容单一,重复较多。这样的机械性训练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产生退缩放弃的想法。如何留住学生,让他们继续参与田径队的训练?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增强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和内容的广泛性,将枯燥的训练变成快乐的游戏去吸引学生,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展示、鼓励等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另外,虽然是学校田径队的训练,也可以随时增加一些球类等练习、活动。这种练习会对田径练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利于队员运动能力的提高。例如,队员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篮球锻炼后,往往学生的奔跑、弹跳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五、队员自觉刻苦训练的精神

田径训练篇3

一、基础工作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已将业余训练工作列入学校目标管理内容,并指派余贤方副校长主管全校体育工作,设立体育教研组,按要求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和运动队教练,我组共有体育教师八名,全组成员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工作有条不紊,确保了学校体育工作顺利运作。其中程银儿、王银存、周斌、唐栋组成了校田径教练组,分别负责短跑组、跨跳组、投掷组和中长跑组的训练工作。

学校在每学期初根据实际情况能适当添置训练器材,以保证田径训练顺利进行,并能妥善解决体育教师训练补贴费,每人每月80元,保证学生有一定竞赛经费,市运会中学生得一分奖励五元。同时,学校鼓励体育教师进行业务进修和田径教练培训。

二、业余训练工作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学年度学校给予了优惠政策选拔吸纳外学区的优秀苗子来我校训练就读,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每学期初,各教练员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并建立运动员个人档案,确保了课余训练的“四定”(定人、定时间、定内容、定场地器材),运动队还设立了两个以上年龄梯队,做好各年龄段的衔接工作,每周训练五次(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3:50—5:20左右,保证了训练质量和效果。教练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四配合做好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教学、教育工作,确保运动员无违纪和文化课不及格现象,而且在训队员中汪旭东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各教练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训练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三、竞赛成绩

XX年4月我校学生陈浩定、盛建杰代表奉化市队参加宁波市田径运动会,其中陈浩定获跳远第一名,跳高第二名,4*100米第三名,盛建杰获400米第六名, XX年11月奉化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五名。奉化市级个人单项第一名2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2个。

四、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田径训练篇4

【关键词】 室内 田径训练 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描述贵州地区的地理气候特征是“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也就是说贵州地区大多天气是雨多、旱少。这样气候常常给田径训练带来了不少麻烦,无疑增加了在室内训练的时间。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室内条件开展田径训练呢?就此谈谈在室内进行业余田径训练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利用天花板开展田径训练的方法

1.1 蹲跳起。在天花板上固定(用螺栓、绳、网兜等)若干不同高度的悬挂物(废弃的篮、排球等),然后根据个人能力站在相应的悬挂物下,双脚左右开立,双脚平行,屈膝下深蹲,两臂自然后摆,接着两腿迅速蹬伸,使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同时两臂迅速有力地向上摆动,最后用脚尖蹬离地面向上跳起,用头或手连续触及上方的悬挂物。落地时要缓冲,每组练习完毕,注意放松脚部肌肉。一般情况下,可安排6~8组,每组8~12次,组间休息2~3分钟。

1.2 助跑摸高。在天花板上悬挂若干不同高度的标记(木牌),用颜色或数字代表高度。采用3~5步助跑单、双脚起跳摸高的方法,练习弹跳力和协调性。在下落过程中,上体稍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避免受伤。一般情况下,可安排3~5组,每组5~10次,组间休息2~3分钟。

2 利用楼梯台阶进行田径训练的方法

2.1 跑跳台阶。选择合适的楼梯台阶,进行多次1~2级台阶的快速跑跳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腿部肌肉力量及踝、膝、髋的柔韧性,持续练习对有氧耐力训练有很好的效果。练习时,应注意安全意识,禁止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2.2 爬台阶。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和身体素质的水平高低,采取每次1~2级台阶的“推小车”向上爬台阶练习,能有效地增强手臂和背肌的力量。熟练后,可用双手同时用力推地爬上台阶,增加难度,也可以利用台阶做不同难度的俯卧撑,增强上肢和腰腹力量。

3 利用墙壁开展田径训练的方法

合理利用室内墙壁,可以进行手指推墙、靠墙倒立臂屈伸、扶墙快速高抬腿、扶墙负重(人)深(半)蹲起、对墙掷实心球等练习,发展运动员上肢和腿部的力量。

在一定高度的墙角固定单杠,进行引体向上、悬垂举腿或负重悬垂举腿等力量练习,练习时注意不要大幅度向后晃动,向上抬腿时只需有控制地缓慢抬起,必要时可由教练员或队友顶住下背部,以防止身体前后晃动。

靠墙设置一些斜面(木板要牢固)进行各种仰卧起坐(负重)练习,以提高运动员的腰腹力量;也可以进行各种高、低姿俯卧撑练习,来加强上肢和躯干的力量。

在墙壁上固定好橡皮带,练习者两脚并拢,以躯干(背部)为支点仰卧于垫子上,两脚脚踝分别系上橡皮带。练习时,运动员进行交替高抬膝,高度尽量能达到自己的腹部之上。为防止身体移动,可两手抓住体侧固定物体或头顶前队友的脚踝。在进行交替高抬膝时,可交换节奏先快后慢或先慢后快,持续快节奏地进行腰腹爆发力训练,持续(定时或定量)慢节奏进行腰腹肌耐久力训练。

4 室内进行田径训练的注意事项

4.1 由于室内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较差,练习者的活动引起室内污染比室外严重。因此,训练前要进行洒水和打扫,训练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但不能有“穿堂风”,避免引起感冒和身体不适。

4.2 训练要有“头”有“尾”,每次训练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机能,使全身进入工作状态,防止运动损伤;训练结束后,要进行放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提高锻炼与训练效果。

4.3 练习过程中要有安全意识,安排队员之间互相保护和帮助。室内空间一般比较狭小,要注意练习场地周围尽量不要放置边角锐利的障碍物,以免碰伤。教练员要合理组织,保证队员之间的距离,防止相互碰撞而受伤。

4.4 运动员在做各种跳跃练习时,要穿有弹性的运动鞋,以避免长时间在坚硬地面跑跳造成运动员腰、膝、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可以在地面铺上海绵垫、棕垫或草垫等,能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4.5 为了避免长时间在室内练习使运动员感到单调、枯燥、乏味,可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特点,在不改变训练性质和效果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如各种适合训练内容的游戏或竞赛等),使运动员在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下进行练习,这样容易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训练效果的提高。

4.6 训练要结合周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水平进行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还可以将一些不同的训练项目进行有机的组合,不仅使运动员的上、下肢和躯干等不同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的发展,还能节约休息时间。

参考文献

1 高林.业务运动训练的特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

田径训练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而田径作为一项历史十分悠久的运动,可有效促进他们思维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体质状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组织他们训练,并掌握好田径训练的强度与训练量,只有采用恰当的训练方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现阶段,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在社会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田径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不高,教师对田径运动了解不够完善,制定的方案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很难实现科学化与合理化,影响训练效果。(2)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在无形中为初中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平常参加的田径训练较少,在训练中很难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及训练量。(3)教师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自身对田径训练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师来获取。但是不少教师的田径专业素质较差,采用的训练方法传统落后,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不协调,影响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体育教学优化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

1.完善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体系

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过程中,完善的训练体系是提升训练质量的关键保障,所以,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共同商讨、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田径训练体系,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协调。(1)学校应真正关注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调整好文化课学习与田径训练的时间,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冲突,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2)初中体育教师应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计划,在课堂上严格执行,保证计划得以贯彻落实。(3)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田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保证可以胜任田径教学。在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与田径相关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田径训练方案,并科学设计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内容,不断分析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训练效果。

2.协调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协调、比例科学。田径运动对最终训练结果要求较高,只有训练过程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才能促使学生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平常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时,应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关注高负荷、高强度的训练模式,还应注重训练量,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化。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田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能够有效训练他们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和意志力,可有效提升其田径成绩。另外,教师应将田径训练强度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遵循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专项训练的强度和力度适当降低,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专项训练与普通训练相融合。

3.提升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科学性

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初中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情况,科学安排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提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前提,提高他们的田径水平。假如初中生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大,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现象;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过小,则又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即使他们长期训练,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同时,初中体育教师应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范围,并按照这一科学体系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先引领他们进行力量训练,然后逐步提升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提高速度,最终提高训练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稳定性,保证学生每天都能够参与一定的训练,让他们的身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刻准备进行田径训练。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制订科学的田径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方式与内容,保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性,组织他们参加田径训练,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训练效果,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2015(14):131.

田径训练篇6

关键词:高校;训练;体能;要点;解析

目前,田径在受众眼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基础的一类项目,也是一项传统体能训练运动,其中包括了走跑、跳跃、投掷等肢体运动,所以,运动员们身体各个部位的体力水平都会影响最终的比赛结果。目前,在高校的体育课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而且教学手段老套,没有趣味,同时老师总是处于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结果让体育课这么本该具有热情和激情的课程,也成了学生们为修学分而不得不完成的一项任务。如何运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体能训练缺陷是当务之急。

1 体能训练的作用

体能训练最能反映学生的身体水平,也是看到学生身体机能层次最直接的办法。所以体能训练不仅仅在田径比赛中有重要的意义,也在其他体育项目中有重要的作用。在田径项目中,体能训练是其中的重点,其方法是对运动的训练和耐力这两方面进行考察,因此,对田径项目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被要求得更加严格。

通过有计划性的体能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形体得到重塑,并且因为具有很好的体能,在训练中也能从常规训练更加顺利得转向专项训练,在整体上提高了田径项目运动员的体能基准线。

依靠于目前科技的飞速进步,在目前的测试方法中发现:身体机能的强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大有很大程度上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体能训练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心理能量。所以,为了让学生内心更加强大,高校体育教师更加应该考察学生的体能训练成效。

2 当前的体能训练现状

尽管当前我们国家在各大赛事上都有田径项目的多个奖项,但和其他国家相比,在体能训练上我们仍然还是差一个档次,这其实是一个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中国文化不主张个人意志的伸张,而心理的强度也影响着身体的强度,所以中国这种文化在身体的表现上也显得谦虚谨慎而不是昂首挺拔,进而国家和每个公民对身体的训练就没有强烈的意识,少了这些本质的东西,在结果上自然也毫无起色。

应群训练项目的要求,对学生的训练要求和体能需求也是不同的,训练模式和办法更是不相同。但一些教师没能理解田径竞赛的项群特点,让中国的体能训练持续落后,只关心专项素养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全方位素养的提高,导致运动员心理不平衡,进而导致比赛失利,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延长他们的寿命。

3 解决方案

3.1 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一项课程,但是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往往对其失望,单调乏味的锻炼让其丧失激情,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理念上突破常规,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方法来实施教学。在目前自主创新的理念的影响下,老师需要知道怎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改变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在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变。在体能训练中,根据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等特征,可选择一些有挑战性、游戏性、内容新颖的训练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110米跨栏是田径项目中的核心项目,很多学生对该动作并没有进行很好地理解,所以在训练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这时候老师可以编一段绕口令,通过这个方法来帮助学生实施体能训练,进而让学生接受。

又比如在长跑等耐力活动的训练中,需要创造一些独特的场景。通过把很多设施变成类似于“烽火台”和“古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征服欲望,从而充满激情地训练。

通过对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改变,继而让学能够在整个环节中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如可以把蛙跳动作改成鸭子走路,可能会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受曾经失去的童真,并让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培养起对体能训练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保持精彩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环境中都富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们做符合自己年龄段的事情是非常有创意的。

体育运动其实一直都是游戏,学生们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完成体育训练,不仅可以让体育训练更加饱满,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让学生对该体育运动的印象极为深刻,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做和他们的年龄相匹配的事情,所以受到学生的强烈欢迎。

如在跑步时,老师可以通过变化体能训练的内容,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相互进行追逐和接力,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耐力跑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天性,还能让学生有很高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速度,还不会使其产生疲劳的感觉。

3.3 教学评价多样化

从以往的传统评价方法中跳出来,根据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和其状态来考察学生的水平。同时,在成绩上标记老师本人的名字,从而让老师自身的人格为其成绩背书,而且要在评价的过程中多采取表扬的态度,人们都会在表扬进步,而不是在批评中进步。俗话说,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在真正的赞赏中获得自身的动力,展现运动的魅力。不能以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要通过他们的进步和态度的转变给其打分。

同时,在教学中可运用附加分的方法,对进步特别快的同学给予额外的奖励,让强者更强,弱者也有目标。

3.4 完善训练体制

中国目前的田径项目锻炼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要完善相应的训练体制,在训练时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充分识别那些有天赋的学生,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训练。目前,随着地球村概念的渐渐实现,在体育竞技上,由以前的全面型变成了现在的专一型。通过专项的体能训练,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自己擅长的一领域,同时专项的体能训练也是比赛成绩的保证。

4 结语

体能训练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训练体系,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一步登天,也不能操之过急。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对个体布置不同的训练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宏亮.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0):207.

[2] 张燕波.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J].运动,2015(21):95-96.

[3] 邓万先.高职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职业岗位针对性[J].体育教学,2014,34(8):51-52.

[4] 徐诗清.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6):236.

田径训练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田径训练篇8

摘要:体育运动在我国一直受人民喜爱,其中田径运动是体育的基础。由于我国人民的体质原因,我国的田径运动不太发达,在田径训练的教学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和调查法研究一下田径运动的训练教学。

关键词:田径;训练;教学;问题前言

田径运动又称为田径,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一般是以高度和距离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的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比赛项目叫做径赛。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构成,还有一些全能的作何比赛。田径比赛具体的项目有:短距离跑步比赛、长跑、跨栏跑、障碍跑、接力跑、马拉松、竞走、跳高、撑杆跳、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铁饼、链球、标枪等。

1.田径训练的特点

田径运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田径运动和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走、跑、还是跳、投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的技能,是田径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田径运动和这些自然地动作相连,这些动作的正确和规范有作于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第二,田径运动是一项广泛的运动。田径运动有着自己的个性,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田径运动一般都是个人参加的项目,只有接力是一个例外。但是团体的成绩还是有每个人的成绩相加,田径运动是大型的运动会参加人数最多,项目最多的一个类别,他和射击、游泳是奥运会的三大项目,常言道:“得田径者得的天下”。所以,田径运动实质上是一个需要团结性的运动。第三,田径运动受到的限制比较少,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田径运动。需要的场地简单,无论是在小道、运动场、马路、还是在海滩、山地、甚至是沙漠、森林,都可以举行比赛。第四,田径运动中各种单项的比赛还是接力式的比赛,都可以到达锻炼身体,减肥,锻炼意志的作用,都对人民有许多好处,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有着许多的好处,能偶强身健体,增加个头。

青少年的田径训练对于我国的田径运动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的特点,第一,青少年的田径训练目的明确,主要的目的就是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不断地提高身体的素质。第二,田径训练的阶段性特别强,由于青少年一直在成长,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地增加训练的强度。第三,青少年的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超过身体的负荷,不然会伤害身体,一生痛苦。

2.田径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在田径训练的教学中应该处于主体的地位,但是教师常常忽视了注意点,他们的训练的内容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兴趣,不遵守学生的发展的规律,内容老旧,多数是以前的内容。没有把田径和其他的项目联系在一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田径项目的训练无聊枯燥,内容更是单一,几乎每年都是一样的内容,现在的学生本来就怕苦怕累,内容引不起兴趣,学生训练的效果一定不会很好。

2.2缺少田径运动的文化教学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不单单是竞技那么简单,它包含着文化和美的欣赏。教师常常忽视了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在训练中没有对田径作用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田径的作用和价值认识的不到位,学生不能认识到田径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益处,不理解田径的历史,不理解田径的作用,不理解田径的美。不能对田径产生兴趣,所以,田径教学的效果不高。

2.3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的科技发达,教师爷应该与时俱进,但是田径训练教学还是以过去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简单,单一,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提高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没有得以发挥,激发不出学生的热情。有些老师对于现代的可以一是没有认识到科技手段的重要性,二是有的老师还不会使用现代的可以教学手段。

2.4训练的时间不多

现在的学生再训练之余还要上文化课,在两重压力之下,训练的时间更是不多,影响训练的效果。无论是专业体校还是普通高校的体育专业,都有一定的文化课程,而且要求不低。因此,学生们对于训练的时间自然不够。

2.5训练的负荷太重

现在的学生训练的时间不多,学生又常常的偷懒,训练的方式也是单一,所以,教师们在训练的时候喜欢使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的科目,不仅单调,而且教师们对于学生的体力一旦估计不足,学生的训练的负荷就会加重,如果弄不好,会伤害学生的身体。

3.对田径训练教学的对策

3.1增加田径运动的的宣传

对于田径运动训练的无聊和枯燥,学生们都比较不喜欢,要加大力度宣传田径运动的好处。田径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的项目,能够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的机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而且田径运动的场地要求简单,在学校也易于实行。

3.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过去的教学方法老旧还没有效果,现在可以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第一,选用科学的训练计划。好的训练计划是训练教学成功的一半。高质量的训练计划能够增加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计划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要求,其一是遵守学生的负荷限度。训练计划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的情况来制定,不能不考虑学生身体接受训练的程度,以免伤害学生的身体。其二是考虑学生的训练的目的,分为日常的体能训练,比赛前的突击训练,赛后的恢复训练。其三是,训练的计划要遵守一些原则,比如:差异化原则,激励原则,周期性原则等。第二,一定要项采用专项的方法,田径训练是非常消耗体力的,不同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不能混为一谈。在训练时一定要实打实的训练,不能是摆摆花架子。比如,在训练跨栏的跑步的时候,一般的都要求训练跨栏的动作,要求一定要高,实际上,跨栏动作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是双臂的摆动一定要协调,其二是一定要消除恐惧的心理,跨栏比赛中,因为心里恐惧跨栏失败的比比皆是。而不是简单的调的高就会过去了。第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田径训练教学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对于动作的要求严格,必须熟悉的掌握动作的技巧和要领。但是,一般的讲解对于复杂的动作起不到多少作用,所以,多媒体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用多媒体重复播放所学的动作,可以清晰的讲解出动作的精髓。还可以采用慢动作的分解,来演示出动作的发生,方便了教师演示动作快,学生看不清的现象。

3.3调整田径训练内容

田径训练的目标应经从培育一个运动员变为培养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体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也不应该是简单的体能和技术的训练,还应该加上人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田径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更好地了解田径这项运动,能够对田径的兴趣更加的浓厚,起到更好地训练效果。对于训练的内容应该加以更新,不能年年是一套,应该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及时的更新训练的内容,把最新的知识都运用到训练教学的内容里。

3.4完善田径训练的制度

教师应该把训练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的制度完美的结合,满足田径训练的目的。田径训练的目的无不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生的身体的素质。教师在田径训练中一定要丰富田径训练知识,不光是如何提高训练效果的知识,还要知道如何搭配营养知识,提高运动员的营养,损伤治疗知识,防止受伤留下后遗症。

4.结束语

在田径运动的训练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田径训练的特点,来开展田径训练教学的活动,把握住高质量田径训练的教学方法,增加训练的内容,使用科学现代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得田径训练教学可以顺利完美的进行,提高田径训练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骆向红.简析高中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13-08-25

[2]张宇.简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运动,2013-11-20

[3]杨磊.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价值工程,2012-06-08

田径训练篇9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1)

摘 要:体能训练对运动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但关系到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也关系到运动员的耐力、意志力等方面。田径运动被成为“运动之源”,而体能训练则是竞赛项目的关键,无论是最原始身体训练的自然积蓄,还是后来的重复训练、组合训练,这些都是竞赛项目的的经验凝结而成,在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中,体能训练体系越来越完善。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田径;体能训练;内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089-03

田径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体能训练的支撑,田径项目是载体,通过田径项目才能彰显体能训练的价值,两者互为基础。在实际的竞赛和训练中两者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受到历史、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田径体能训练发达国家落后,这不但体现在理论研究上,也表现在实践探索上。田径运动项目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能,现代的田径竞赛对运动员自身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人体极限的探索逐渐成为潮流。因此,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在阐述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今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对田径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所帮助。

1 体能训练的概念

要理解体能训练的概念,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方面就是体能的内涵,另一个方面就是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把握田径体能训练的真谛。如下,分别对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1.1 体能训练的内涵

体能包括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先天的主要来自于遗传,后天的则需要经过锻炼获得,体能不但具有适应外界环境而改变的能力,还具有新陈代谢潜在的力量。我们所说的体能主要侧重于人的运动体能,以竞技运动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将体能训练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项体能训练,另一种是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所谓的一般体能训练采取的手段往往是非专项的训练方法,通过较为普遍的方式来增强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机体的综合素质也需要一般体能训练作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机体各个运动机制得以完善。而专项体能训练,也就是为了提高专项素质而设置的训练方法、练习方式,这种方法对机体专项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将机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使运动员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1.2 田径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田径项目是较为重要的运动项目,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加强田径体能训练对运动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 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竞赛项目难以避免的,无论是训练或是比赛,运动损伤都可能发生,一旦出现损伤不轻则影响运动员的训练,重则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与运动生涯。而通过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增强,行动能力能够较大提升,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损伤的发生,在诸多的素质里面力量素质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很多运动损伤还是由于平衡能力差造成的,而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平衡能力,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在应激或是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避免由于这方面能力欠缺造成的损伤,诸如之类,柔性性、反应能力等素质的提升,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

1.2.2 优化身体形态

通过科学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能够得以改善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减少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为其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基础。通过多方面的体能训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得以改善,自身的耐力、速度、力量得到了充分锻炼,器官的坚韧、伸张程度也会得到明显改善,适应比赛而锻炼的身体特殊形态,也使其能够接近人体极限,取得更好的成绩。

1.2.3 增加身体负荷

田径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体能、爆发力、速度,而这都需要大量、科学的体能训练才能实现。如果不能时刻超越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使自身的运动负荷能力提升,才能为大负荷输出限定基础,为田径竞赛打下基础。

1.2.4 提高心理素质

竞技类项目难免会带给运动员较大的心理负担,在激烈的氛围下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而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能不但是提供能量,足够的体能训练还能带给运动员信心,使其在运动中得以正常或超长发挥。

2 田径运动体能训练的现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体能训练的概念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为此,就需要把握当前田径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

对专项训练的内涵,很多运动员并不能清晰地认知,这也是很多运动员瓶颈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对专项体能训练的认知,导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匮乏,往往局限于一般训练,在达到既定目标之后没有转入专项训练,造成了高水平停滞不前的情况,导致运动员的潜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挖掘。大量的实践证明,专项训练重要性无可比拟,体能训练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具有动态性、阶段性特征。在最初训练的时候,应该以一般训练为主,待运动员达到高水平锻炼阶段之后,则将重点聚焦在专项训练上,这样才能使运动员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在专项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练员要加强对专项训练的理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精准的把握专项训练的强度,才能真正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达到理想的训练目的。

2.2 利用训练方法较为闭塞与刻板

就既往的经验来看,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思想交流比较少,不能根据运动员个性差异采取最为合适的训练方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因为田径运动项目较多,各个田径运动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的田径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一致。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存在,导致不同田径项目体能训练的交流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一些成功的经、先进训练方法难以得到普及;还有很多教练与运动员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对自己的经验、体能训练方法敝履自珍,导致各方的信息越来越闭塞,思想越来越狭隘,导致在大型比赛中难以占据优势。因材施教是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运动员在身体、性格、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此,其学习和训练存在较大的差异,教练只有对运动员进行区分对待,才能真正挖掘运动员的潜力,然而现在很多教练的训练方法较为刻板,不能满足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

2.3 理解体能训练内涵存在障碍

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体能训练上还较为落后,这一状况随着我国成为奥委会一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先进的理论逐步深入到我国。在田径训练上,体能训练的作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我国的很多学者和运动员还是没有深刻理解体能训练的内涵,有的认为体能是衡量体质的标志,有的认为体能表现在灵敏、平衡、速度、力量等上面。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部分田径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还不到位,这样就导致了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难以把握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频度,难以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

2.4 创新体能训练的能力比较低

国外在体能训练方法上早就开始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诸如鲍勃·霍夫曼于上世纪60年代为了提高速度训练的效率,就对机构神经系统反应进行了研究。体能训练并不是单一的训练方法,其包容了多种训练模式,诸如在耐力训练中可以将长跑与短跑结合。我国的体能训练一直较为单调,往往一味模仿和引进国外的一些训练内容,难以打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不能根据自身的锻炼内容、特点,对自己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创新。

3 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提高创新能力

田径运动包括很多项目,如体操、跳水等项目都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的技巧性。很多人认为高水平技术人才才能创新,实际上这未免过于偏激,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创新,还包括思路创新、理论创新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突破、破旧立新就是创新。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采取多变、灵活的训练方式,诸如健身器械要配备齐全,让运动员能够全面锻炼欠缺的肢体部位,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引入运动项目,逐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新陈代谢。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开发田径运动员的潜力。

3.2 加强交流学习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个别省市外,很多地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全运会上,而对一些世界大赛的准备稍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训练不足,难以提高整体的竞技实力。鉴于此,在体能训练上,应该加强与国内强队、国际强队的交流学习,注重借鉴国内外比赛、训练时候的成功经验,诸如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中长跑经验等。

3.3 注重专项体能训练

要取得田径竞赛的胜利,体能是基础,是运动员的硬性条件,为了取得更高水平的体能,就需要在一般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专项体能训练。只有在体能素质达到一定高度后,选择与运动项目技术相符合的专项训练,协调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为了取得更好地专项体能训练效果,需要从如下方面着手:其一,提高理论认知水平,运动员要区分一般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加强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论的了解,并将其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其二,积极组织培训与讲座,为了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专项体能训练,应该聘请专家、著名教练等进行指导。

3.4 结合科研与训练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科研探索逐渐引入到田径体能训练领域,在实际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在一起,加强两者多方位的接触和联系。实践训练需要科研提供理论支持,大量的训练经验也可以为科研提供素材,如此科研和训练都可以得到升级。诸如外国进口的图像软件可以对运动员的运动进行纠正,通过调查分析得到更加科学的生理生化指标,这些都可以在实际的训练中作为改善运动员身体的依据,进而对运动员的训练、饮食进行调整。将科研与训练结合可以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充分挖掘科学技术、体能训练理论的作用,实现“科技兴体”的目标。

3.5 优化训练方法

田径运动项目较多,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导致体能训练的方法差异性则更大。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只注重自己所处的项目,很少互相交流,很少关注其他项目中的经验和先进训练方法。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比赛竞争,各方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绝对不会把自己独到的训练优势与别人分享,甚至大部分运动员把自己的训练方法视为取胜的秘密武器,更为保密。这样就导致了信息是越来越闭塞,在大型的比赛中处于被动的位置,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具体来说,在训练方法上应该注意如下两点:其一,注重融合,兼收并蓄,田径运动包括诸多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存在差异,这也就决定了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专项体能训练上。在体能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该百家争鸣,吸收各项目体能训练的精粹,融为一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其二,因人制宜,符合个性。运动员的身体、个性、思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单一的训练方法难以有效地调动运动的潜力,为此,教练员应该加深对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的了解,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个性,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使其在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总结

体能训练对田径运动员而言是基础性的,只有不断提升田径体能训练的效果,才能挖掘田径运动员的潜力,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本文对体能训练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提升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焱磊。如何提高田径中长跑训练中的效率[J]。科技信息,2012(23)。

(2)孙莹莹。关于小学业余田径训练的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3)唐继龙,范安辉。由近年我国田径运动成绩看我国田径运动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

(4)方水泉。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04)。

(5)王芳芳。中学生田径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33)。

田径训练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学;田径训练;业务水平;教练员

中学课余田径作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处于被动发展的局面。本文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不利因素进行调查,为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提供参考。

一、结果与分析

1.高等院校扩招

现在高等院校扩招与课余田径训练有很大的冲突,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扩招对课余田径训练的冲击是极大的。中学生上高等院校深造的几率大大提高。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放弃运动训练,把课余田径训练看成是阻碍将来走向理想大学的绊脚石,选择了专攻文化学习,这对课余田径训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学校只注重中考升学率

虽然我国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是这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倾向。相当多的学校还依然将“升学率”作为学校的生命线,而很少关注课余田径训练。致使课余田径训练受到严重的冲击。

3.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教育观念、训练方法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中学课余训练的教练大都是中学教师,他们的训练水平一般或是较差,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的结合程度不高,而课余田径训练又不同于体育教学,它应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和原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否则,影响的不但是运动成绩,更残酷的是埋没了许多有运动天赋的人才。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再加上进修机会较少,知识陈旧,高水平训练的经验不足,实战经验少。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教练员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

4.比赛中弄虚作假

现在许多学校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过于看重比赛的成绩,但是又不抓好自己学校的课余田径训练,往往将运动员年龄改小,以大打小,或者到专业运动学校借专业运动员来替学校打比赛。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名次,但是这样做严重挫伤了其他学校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导致课余田径训练难以继续开展。

5.生源的减少

随着县城民办初中的增多,许多学生都选择到一些名气比较大的、升学率比较高的学校就读,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生源急剧减少,那么可供挑选的体育苗子也就相应的减少。

二、推动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对策

1.培养学生对课余田径训练的兴趣

在课余田径训练中,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训练难度的加大,训练的新鲜感会逐渐消失,从而影响训练的热情。因此,在训练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热情,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应用合理的训练方法,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训练内容应丰富、活泼、有趣味性,能使每个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像品尝一杯浓香的咖啡一样,体验到苦中有乐,在艰苦的训练中品尝到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对训练保持长久的热情和持续不断的运动欲望。

2.增加经费投入

课余田径训练是竞技田径的基础,经费是课余田径训练的保证,是关系到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基础。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训练、比赛。由于在传统模式下体委和教委都没有投入的动力。因此,充分开发中学潜在体育市场的潜力,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的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力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田径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财源。

3.加强教练员的培养

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发展的当务之急。由于现在从事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尽管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学历、职称都比较合理,但运动训练和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中有些人有运动训练的经历,但工作以后,他们与运动训练基本隔绝,因此,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从知识结构上满足训练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创新需要。同时,可成立一个以热心田径事业一线体育教师为主的田径专项教研组,由各县区体育、教育部门领导负责本区学校田径训练的工作,定期组织教学训练研讨,经验交流,组织竞赛活动等,进而带动各区田径运动的开展。

4.协调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

由于中学生运动员在学校里肩负着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双重任务,同时面临着提升文化成绩上大学和参加课余田径训练取得优异体育成绩的选择。然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常忽略文化学习,学校管理力度不够,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关注中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学生运动员由升学考试带来的沉重的学业负担并能够形成一套有利于运动员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相互提高的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办法,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成.我国高校办高水平田径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235-238.

[2]刘绍曾,等.对我国学校课余训练现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