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会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21:54:16

田径运动会作文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1

关键词:高校田径运动会;校园文化;推动作用

1引言

作为体育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运动蕴含着重大的文化理念,是体育运动和体育文化现象的综合体.在现代高校校园中,田径运动会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重要的校园活动之一,并且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平台和空间,以独特的形式丰富了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高校发展中,田径运动会提现了高校自身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且反应了广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面貌.田径运动会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广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水平,并且促进学生自身道德品质的成长和完善,同时更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工作落实的重要一环内容,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个重要体现.都在现阶段高校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中,田径运动会活动的举办和开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了高校内部校园活动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开展要更加关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需求,融入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特点

高校田径运动会相对于其他运动会来说,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性特点,这和高校本身的属性和社会角色有着密切的联系.田径运动本身可以对参与者的精神与意志品质进行良好的培养,这符合当前高校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需求.田径运动会的举办和召开,其既满足大学生的身心成长需求,同时也教育和培养了大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奋斗意识.高校田径运动会在举办的过程中,融入了对学生体能、技能、职能以及各个学科领域的内涵,并且也涵盖了技术、战术、思维、社交等多方面的因素.高校的田径文化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性特点,并且呈现包容之态,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田径运动中,艺术性和审美性已经成为了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形和神的融合,是技巧折射的艺术投影,是现代田径运动文化的重要承载.

3高校田径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田径运动本身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运动项目来说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并且已经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历程.田径运动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田径运动项目中,对于参与者的速度、力量、协调能力、耐力以及弹跳等都可以实现提高和发展.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活动中,自身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相关运动会等竞争活动举办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得到意志品质和精神的锻炼.第二,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田径活动本身较为丰富,并且学生自身的参与度也能得到和好的保证.大学生本身对于体育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他们拥有享受体育带来乐趣的权利和需求,他们是体育运动的主体,同时也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实践者.田径活动的开展,可以给予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让大学生感受来自体育运动的乐趣,通过对学生体育运动过程的指导和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和运动技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上终身体育的道路上,让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学生这一群体在大学期间面临着一定的学习方面和就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和释放,那么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田径运动的参与和开展,为学生在学习之外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活动空间,学生在田径文化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良好的活动气氛,在享受田径运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能更好地对情绪进行调节,放松紧张的心情,展示和提升自我,得到精神上良好的体验.第三,田径运动可以更好地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打造良好的高校体育运动氛围.田径运动种类丰富,并且很多活动的内容和项目为不同爱好和能力的人群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并一改传统体育运动模式的刻板与不足.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爱好和身体特点,对于活动内容进行选择,灵活地实现自主性锻炼和运动.田径项目之间也存在较强的互动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相互合作和竞争,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调节能力.田径运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选择空间,这已经成为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之外的一个重要内容.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田径运动会活动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高校田径运动会本身组织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呈现了人文化理念确实,缺乏足够的文化发展内涵的特点.在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田径项目的教学方式相对传统,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关运动会举办的过程中,有关项目设计和安排上重视对学生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内容,但是整体运动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视.在田径教学活动中,高校的以人为本理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推广,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技能的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终身教育依然停留在口号上.高校内部田径运动会举办和发展过程中,田径文化也逐渐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很多田径运动会的举办,让大学生对于田径运动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让大学生田径运动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提高.现阶段,高校内部田径文化活动已经实现了从学校到班级,从网络到现实等多个层面上的布局,整个文化建设分为相对完善.但是,纵观现阶段田径运动参与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田径运动参与人员的数量正在呈现下降的趋势,运动会中很多项目都在逐渐消失,整体田径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限制和阻碍,相关田径人才较为匮乏.另外,很多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足够的投入,很多设施和器材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级别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数量的增加,高校内部的运动设施的发展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很多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也不能得到很好地保证.久而久之,场地条件和器材方面的限制,也对于田径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进而也影响了田径运动会活动的开展和发展.

5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田径运动会对校园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5.1加强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田径运动会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着良好的基础组织保障和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高校内部相关场馆和运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校园田径运动有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营造良好的田径运动氛围,让广大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当中,形成田径运动意识和习惯.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传统,对于田径设施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例如,在相关体育场所和运动场地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有关田径运动明星和为国争光的运动员的画像等,给予大学生良好的激励.在校园的宣传栏布置写有田径锻炼价值、练习方法等内容的体育宣传画报.学校的宣传媒体应经常广泛地宣传田径的知识、名人名言、体育信息动态等.通过积极开展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强投入可以更好地改进广大大学生的运动观念,并且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田径运动会活动中,给予田径运动会活动开展以全面的基础和支持,这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前提.

5.2打造良好的田径文化活动模式

在高校田径运动会活动开展之外,我们也要积极地打造一个良好的田径文化活动模式,为高校田径运动文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大学生课外生活中,社团活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田径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社团、俱乐部等进行开展,将学生主观积极性进行全面的调动,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小到大,以小团体为单位,稳扎稳打,在学生群体中逐渐普及田径运动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田径运动文化.田径文化的发展中,通过俱乐部等形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集中田径爱好者,并且在培养学生良好身心素质的基础上,也可以更好地选拔一些优秀的体育人才,充实田径队伍的人才储备.针对于校园的具体情况,田径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要遵循一定的特点,并结合校园的具体特点,制定具有特色化的田径竞赛的制度和体系,让广大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其中,这也是校园特色文化发展构建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学校也要定期组织田径运动专业人员开展相关的讲座交流活动,让学生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不断加深,打造有质量、有内容有特色的田径教育课,让学生可以对田径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与意识.

5.3改进和发展田径运动会

高校田径运动会活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实践,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整个运动会的内容和项目安排上已经较为科学和全面.针对于新时期新的发展需求,田径运动会的改进和发展上,应该更好的融入人文关怀,在运动会比赛项目中适当的增加一些合作性和娱乐性较强的项目,例如师生传球、师生接力、跳绳接力、托球赛跑、男女混合接力等新颖的项目.这些项目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参与者自身技巧水平的提高,这是新时期高校新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奖项的设置上,运动会组织者要考虑到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于一些取得成绩,表现较好的学生固然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但是对一些虽然没有取得较好名次但是有着明显提高的学生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信心和兴趣.另外,随着高校扩招活动的不断开展和体育特长生数量的增加,田径运动会参与者中,体育特招生本身占据着很多的有利条件.体育特招生本身已经经历过专业的长期训练,在比赛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名次.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田径运动会的开展效果,使得很多项目都成为了体育特长生的表现场地.很多普通学生在与体育特长生同场竞技的过程中,很容易会落败,进而影响他们的运动信心,同时这也难以体现运动会的比赛公平性.针对于这种情况和问题,在田径运动会开展的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分组,将比赛小组氛围特长生小组和普通生小组,从而更好地提高运动会竞争的公平性.这种公平性从另一方面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这也需要田径运动会组织者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5.4加强田径运动会的宣传和引导

田径运动会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作为重要的支撑.教师要真正的参与到宣传活动中,让广大大学生了解田径运动文化,对于田径运动活动有着一个更加正确的认知.相关体育教师在开展自身工作的过程中,其本身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对于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和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对于田径教学的内容进行逐步的创新和改进,打造一个良好的田径体育运动教育体系和氛围.通过积极开展教育和宣传引导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田径运动当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意识,积极地协助高校田径运动会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实现对田径运动文化的传播.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内部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田径运动会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田径文化推广和发展的关键阵地.针对于现阶段高校田径运动会活动开展中的不足,高校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真正的将高校田径运动会的效用进行全面的发挥,创新思路,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参考文献:

〔1〕章龙飞.浅谈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开展现状及其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2〕景会峰.高校田径运动会看台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延安大学为例[J].电子制作,2015(09).

〔3〕刘永辉.浅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9).

〔4〕许微,陈凤英.大学生主观健康水平及其与体育运动质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5(09).

〔5〕林伟刚,张爱萍,贾宏.高校田径运动会存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

〔6〕王萌.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2

在这周星期四,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冬季田径运动会。

早上,同学们早早的来到学校,大家心里特高兴,有说有笑,有的手里还拿着啦啦棒,要好好庆祝这次运动会,也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加油助威。内操场上,只见有的同学在跑步,有的在追逐,有的在跳远……这次田径运动会的项目有:二十五米往返跑、五十米跑、一百米跑、二百米跑、四百米跑、接力赛、掷实心球和拔河比赛。这些项目中,最令人兴奋的是五十米跑和拔河比赛了。

九点钟,运动会正式开始了。运动员们都按比赛的程序参加各自的比赛项目,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到比赛场地为自已的班级加油。十点多钟,令人兴奋的五十米跑拉开了序幕。轮到我们六年级三班与六年级一班、六年级二班比赛了。只见三名运动员脱去了外衣,在赛道前做好了准备动作,跃跃欲试,只等裁判发令。我们六年级啦啦队的情绪高涨,手里高高地举着啦啦棒,屏住了呼吸,也在等待裁判那神圣的发令。只听见“各就各位”、“预备”、“跑”,三位运动会员就像离弦的箭,冲出了起点。他们的双臂不停地摆动,像骏马一样向前奔去,随着“加油!加油!”呐喊声,六年级一班的运动员领先了,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了。突然,他脚下一滑,摔倒了,他很痛苦的摸着腿。同学们的目光都投向了他,他摸了摸腿,毅然地站了起来,咬紧牙关,一拐一拐地走过了终点。这时,全场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下午,拔河比赛要开始了,我们班与六年级二班比赛。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在老师那里报名,老师选了二十个“大力士”,十个男生,十个女生。没有选中的同学脸上露出沮丧的神情,但随即拿起自己的啦啦棒,好给自己班加油助威。赛场上,只见四十个“大力士”拿着同一根大绳子,绳子中间系着一要根红领巾,裁判站在中间,两个班主任教师不停地给队员们交待,观战的同学在两边焦急地等待,有的用手还不停地指点着。随着裁判的发令,两边的队员都使劲地往自己这边拉,有的脸都憋红了,像发烧一样,啦啦队可迈力了,手中用力挥舞着啦啦棒,口中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只见大绳子中间的红领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经过几个回合,最终我们班赢得了胜利,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经过运动员的奋力拼搏,这次冬季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2012年的运动会悄然而去,2013年的田径运动会缓缓而来。今年的田径运动会,该报名什么呢?

我想了想,报了个托球跑和200米,那时我还是2年级的小学生,一听见李老师说这次运动会有好多老师,领导来参观,校长整天让我们练习“三字谣”我们整个下午都得练习,一听校长说的话,我们无时无刻都得练习,我特别不想练习。

到了运动会那天,下着雨,我们都快冻死了,我们一起讨论,这是什么天气了,冻得我们瑟瑟发抖,呀,终于表演完了,我们都赶紧跑下去,穿上衣服,来看表演节目,呀!真精彩呀!我们看着看着就鼓鼓掌。我们还吃了东西呢。

今年的田径运动会结束了,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田径运动会吧!

三年级:森蝶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4

2004年10月29日早晨,太阳刚刚露出赤红的笑脸,我们班的同学们就兴高采烈地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向体育场出发,参加偃师第一实验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

运动会的项目真多,有长跑、铅球、垒球、跳高、跳远、接力……

比赛开始了,体育场上顿时热闹起来。体育场东边的跑道上是跑100米的,只见运动员们像一只只疾奔的小鹿,快速地在跑道上你追我赶,努力拼搏。体育场上的同学挥动着手,高喊着:“加油!加油!”帮他们呐喊助威。我们班的杨佩英跑了第二名。

接下来的是激烈的1500米长跑比赛了!每个运动员都活力十足,做好了准备运动,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比赛。“嘭”的一声,枪声响了。1500米的比赛已经开始了。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面不改容,你追我赶,胜负难分,不到最后冲刺的一刻也不知道谁胜谁负。有的运动员在比赛途中摔倒了,不灰心,站起来,继续前进;有的输了,不生气,奋斗起来,下次再努力!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观众们都在为运动员加油,喊得声嘶力竭。有的运动员跑完以后,大家都跑过去扶住他,递水、治疗、问寒问暖……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这就是伟大的关爱。整个体育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比赛持续了两天,工夫是不负有心人的,在这次运动会中,每个班都取得了好成绩。

这次运动会在领导的宣布下结束了,在沸腾声中结束了。在运动会当中,大家都感到充实和有意义。期待着下一届运动会的到来。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5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易受天气、节假日等客观因素影响;赛前、赛中、赛后工作存在不足;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动因较积极;比赛项目赛程设置存在局限性;奖惩实施需制度化;加大其他比赛项目与田径运动会的互补性。建议根据现状制定、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田径运动会 现状。

学校运动会(简称校运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重要措施。但近年来传统形式的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越来越遭到大学生的冷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的积极性逐年降低。针对这种情况,各院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具有针对性的改变传统的固有模式,让学校田径运动会成为学生积极参加,乐于参与的运动盛会。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改革发展之路。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依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要求,以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40余篇,以了解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并对其进行了充分分析与利用,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本研究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本次调查通过亲自发放与回收、委托专人发放与回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492份。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了整理与统计,发放与回收问卷情况(见表1)。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对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借助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部分统计结果进行重复运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研究结论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二、现状与分析

(一)田径运动会筹备的系统性

举办一届田径运动会的周期与其他比赛项目相比时间跨度较大。以我院田径运动会举办为例,从学期初的竞赛规程的制定,到比赛结束后的成绩统计、汇总和公布,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就要求承办单位、参赛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整个周期内要做大量细致、周到的赛前准备工作、赛中实施工作和赛后总结工作。从历届田径运动会开展过程可以看出,筹备工作的系统性对成功的举办一届田径运动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田径运动会举行时间的选择性

由于客观原因,我院从2006年开始至今,把原来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改为了春季田径运动会,在近九届春季田径运动会举行的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阴雨天气,其中一届被迫延期,两届压缩赛程。研究结果表明,举行田径运动会的时间选择要结合多方因素,通盘考虑,慎重制定举行时间。

2.赛前工作的细致性

田径运动会的举行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涉及到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保证田径运动会的正常开展,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对田径运动会的准备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各参赛单位在赛前的准备工作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比赛的进程和比赛结果。赛事组织单位和参赛单位赛前准备工作的细致性是保障田径运动会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3.赛中执行的规范性

田径运动会的顺利举行,与比赛期间各单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密不可分,有效规范的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是保证田径运动会公平、公正、公开、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无序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比赛组织应向综合性大型田径比赛学习,尽可能的在组织比赛过程中提高规范性,以保证比赛安全有序的进行。

4.赛后工作的完善性

田径运动会赛后要及时对参赛单位的成绩进行核对、汇总、公示;对获奖运动员及时颁发奖品、荣誉证书;赛后对比赛器材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场地器材的安全和完备;针对性的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及时进行总结,保证田径运动会的完整性,也为下一届田径运动会的顺利召开提供参考,逐步完善田径运动会的组织过程。

(二)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的积极性

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是各高校每年必办的一项重大活动,体现了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学校领导和相关系部、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但近年来传统形式的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越来越遭到大学生的冷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的积极性逐年降低。这不得不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不能将田径运动会流于形式,而应积极究其原因,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把朝气蓬勃的大学生重新“请”回本属于他们的田径赛场。

1.学生参赛动因多样性

大学生参加田径运动会的动因呈现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参赛的动因是积极的,但也不能忽视少部分学生不积极参赛动因这一现象的存在,应在选拔参赛队员的工作中引起重视。

2.项目设置对学生参赛的局限性

传统田径运动会多年来一直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校运动会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受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项目设置上局限于跑、跳、投的形式。此外,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出现了体育特长生的身影,田径运动会已然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令普通学生望而却步。研究结果表明,田径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3.学生裁判员的参与性

组织一次完整的田径运动会需要大量的裁判工作人员参与,各校仅靠现有的体育老师不足以完成比赛的裁判工作,必须借助学生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田径运动会的比赛任务。研究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参与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工作持积极态度,赛事组织部门应以此为契机,扩大田径知识的普及,使更多的学生会比赛,会欣赏比赛,乐意参与田径比赛。

4.赛程设置的技巧性

比赛赛程的设置对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我院近九届田径运动会都是安排在周四、周五,其中三次是安排在五一长假之前,这样安排的初衷是积极的,可以让参赛的学生有一个好的休息时间。调查显示,运动会之前是学生请假、旷课的高峰期。运动会赛场上只有运动员、裁判员和少的可怜的观众。出现这种情况和运动会赛程的合理安排有很大的关系,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赛事组织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

5.奖惩实施的实效性

体育运动的口号是公平、公正、公开,体现的是平等竞争,对参加比赛获得名次和坚持完比赛的同学及时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针对田径运动会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竞争应及时发现,不姑息、不包庇,严肃处理。使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的是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运动会,以此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会的热情。

(三)田径运动会与体育节的互补性

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健康建设与发展,仅仅依靠举办田径运动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与田径运动会形成互补。我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体育竞赛活动对学生全面教育的重要性,自200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届体育节,先后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拔河、踢毽子、趣味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学生参与面大的各类体育活动,与田径运动会一起,组成一部内容丰富、喜闻乐见、学生乐意参与的体育“大篷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易受天气、节假日等客观因素影响;赛前宣传、组织、训练工作有待加强;赛中组织存在疏漏,需要提高规范性;赛后成绩公告、场地器材安全检查、赛后小结要及时、细致,保证田径运动会的完整性;学生参赛动因较积极向上,呈现多样性;比赛项目设置存在局限性;学生参与运动会裁判工作积极主动;赛程设置可进一步优化;奖惩实施需制度化,体现实效性;加大其他比赛项目与田径运动会的互补性。

(二)建议

高职院校田径运动会的筹备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尽量克服因天气、节假日等客观因素对运动会、日常教学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赛事组织者应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各参赛单位的联系,如设置专门的联络员、借助现代网络工具创建专门的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将相关信息通知到每个参赛单位,使参赛单位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积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参照大型田径比赛的组织工作,规范比赛过程,尽量避免影响比赛的不利因素出现;加强赛后成绩的核对与公布,实事求是,不推诿、不拖拉;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状况,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场地器材的完整性;做好赛后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合理处理,避免争议;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参加、参与田径运动会的全过程;比赛项目设置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努力做到受众面广;加大田径运动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田径运动,使学生会比赛、会欣赏比赛;赛程的设置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避免因运动会的举行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参加比赛获得名次和坚持完比赛的同学及时进行精神、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因自身努力而带来的成就感、自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对田径运动会比赛过程中出现的不公平竞争应及时发现,不姑息、不包庇,严肃处理,体现体育运动的平等竞争,树立积极向上的诚信价值观;告别单一的比赛形式,开展以体育节形式的多样性、综合性赛事组合,使田径运动会融入其中,形成互补性的校园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方晔.高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研究[J].体育教育.2013(76).

[2] 皇甫姣.宁波市高校校运会开展现状调研[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6

关键词:田径;竞赛;规则;演变

一、田径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田径运动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劳动,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在和大自然以及飞禽走兽的斗争中,需要有快速的奔跑,敏捷的跳跃和准确的投掷等本领,并逐渐形成了走、跑、跳、投等多种技能。为了生存和强大,人们又有意识地进行走、跑、跳、投的练习,以至逐渐形成了这些项目的比赛形式。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中就已经有了田径项目,虽然只是短跑比赛,但是也可以认为是最早的田径竞赛,到了公元前648,田径项目逐步完善,增加了跳跃、投标枪、掷铁饼、摔跤等比赛项目。田径运动包括男女竟走、跑跃、投掷四十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跳跃、投掷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竟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田径运动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1896年在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田径的走、跑、跳跃、投掷的上些项目,被列为大会的主要项目。至今已举行的各届奥运会上,田径运动都是主要比赛项目之一。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促使田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和改进训练方法的动力。生理学家和有经验的教练员们曾预言在田径运动成绩的最高界限,但过去和这些预言,一个个都被运动员的实践所冲破,历史奥运会中都出现了可观的被纪录的项目数,这说明田径运动成绩永无顶峰,这也是田径项目受人喜欢之所在。

田径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是经外国传教士于本世纪初带入的,当时只在教会创办的学校之间开展后来,才逐渐扩展到各级国立、私立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田径运动得到迅速普及,技术水平提高很快。21世纪,要把我国建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提高田径运动水平的任务十分重要而又艰巨。

二、我国田径竞赛规则演变历程

1.初创及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是从建国到1965年,1951年2月,我国出版了第一本田径赛规则――《田径赛规则》,是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审定,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这在我国的田径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第一本田径赛规则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1952年2月,刘汉明著的《田径赛裁判法》出版,在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方面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举办全国性田径比赛的需要。1956年出版的《田径赛规则》中,跳栏被正式改为跨栏,且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的号码有了统一的规定,同年,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田径运动评分表》,这为大众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化参考。这一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田径竞赛规则也由混乱无序的状态逐渐向规范化转变,规则的制定主要是出于简单的公平意义,确保运动员在相对公平状态下完成田径比赛。致1958年,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步起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随着运动比赛的丰富,田径竞赛的国际化,田径规则也得到不断的细化与完善。从1959年到1961年先后出版了三次《田径赛规则》,都对部分项目提出了更为详细与科学的风速要求。1959年,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并先后四次召开全国田径运动会,这促使我国的田径竞赛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人们对田径比赛整体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田径规则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与修订,田径竞赛规则也随着人们认知水平与竞赛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与规范。

2.曲折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从1966年到1989年。1966到1976这十年间,我国经历了巨大的震荡,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全面倒退,田径运动也是如此,处于倒退状态,在1972年至1975年期间,有3个版本的《田径竞赛规则》问世,但是期间全国的体育整体水平处于相对倒退状态,田径比赛减少,多是表演性质,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水平几乎没有明确的要求,田径规则只是一纸空文。结束后,经济社会发展重新步入正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体育开始与国际体育接轨,1978年10月5日,国际田联恢复了中国田径协会的合法席位后,我国的田径竞赛规则也与国际田联制定的规则日趋同步。1981年《田径竞赛规则》与《田径全能运动评分表》合并为一册,较1978年的版本修订的内容多达22条。这一时期的田径比赛项目不断地细化、补充和丰富,规则也随之更新与修订,其变化规模与频率加大,促使我国的田径竞赛规则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3.与国际接轨时期

1990年至今,1991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行,引起了广大田径工作者的若干思考,1992年年出版的《田径竞赛规则》大不同于之前的版本,其在以国际田径规则为蓝本的基础上,做了适合国内田径发展的改动与补充,这对促使我国的《田径竞赛规则》以及中国田径裁判队伍日益向国际化与科学化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002年出版的《田径竞赛规则》是我国田协以国际田协的《国际田联手册》为蓝本制定的,此规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规则的修改力度最大的一次,修订与改动部分达到近70条。在2008年的《田径竞赛规则》出版发行后,我国开始将《田径竞赛规则》的发行时间由4年改为2年,与《国际田联手册》同步发行,不断借鉴国际田联规则,并合理地融入到国内田径竞赛规则中。

三、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田径运动的影响

1.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推动了田径项目的技术发展

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推动了田径项目的技术发展。以竞走项目为例,田径运动发展以来,田径竞赛规则对竞走的定义也多次改变,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竞走技术。由于竞赛规则中对竞走定义的不断修改,竞走技术逐渐演变,从高步频快节奏,适中步幅,变为大步直腿走,再到高重心、大步幅高步频技术。所谓合理的竞走技术,就是在符合竞走定义的前提下走得更快更经济的竞走技术,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代竞走技术日趋完善。在田径竞赛规则的不断演变下,田径项目中的跑、投、跳技术动作都得到了不断地发展,零抢跑的实施,提高了对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要求,在起跑时,运动员必须更加集中注意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规则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三级跳远技术的由来也是三级跳远规则不断变化的过程。开始人们采用过“爱尔兰式”和“希腊式”,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竞争,事实证明“苏格兰式”可以使人跳得更远。现代三级跳远的规则和顺序就是在“苏格兰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则的改变,调整了投掷项目的有效投掷区角度。缩小了铅球,铁饼、链球洛地区标志线内沿延长线的夹角。这就要求运动员提高对投掷器械的控制能力,增强了运动员

运动感觉的敏锐性、投掷动作的准确性,增强了运动员对出手角度与方向、出手时机的把握,同时,对运动员身体蹬地、转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保证了田径比赛的公平公正原则

竞赛规则是田径场地上的法律性文件,也是公平竞赛的重要保证。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在执行规则过程中,发现竞赛规则中的疏忽和不严密,及时修改。比如径赛项目的运动员排序、抽签和录取、规则规定的改变,保正了裁判员在比赛过程中公正执裁。田径竞赛规则对国际技术代表、国际技术官员、裁判长、抗议和上诉等条款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完善,严密了裁判工作人员组织,进一步明确了职责范围,从而保证了田径裁判工作的质量。多年来,在田径规则中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通过对田径规则的多次修改,大大提高了裁判工作的精确度。从人工计时到电子计时,在当今的田径比赛中,径赛项目出现运动员成绩相等,可以精确到1‰秒。并且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始,就使用终点摄影胶片帮助终点裁判员判定比赛名次。为了对运动员赛后全面控制,赛后及时组织运动员领奖和接受兴奋剂检查,有秩序地领取衣物&,增设了“赛后控制中心”,使比赛更加公正、准确。

3.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训练方法革新

20世纪60年代塑胶跑道出现后,田径竞赛规则就规定部级以上的比赛必须在塑胶跑道上进行,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规划塑胶跑道制造与使用。提高了运动员弯道跑的难度,运动员只有通过改进弯道跑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因此,场地的改变促进了田径运动训练方法革新。科学的进步促进运动技术、运动成绩提高,使得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提升,也使竞赛更加激烈。每一次竞赛规则的革新都伴随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比赛成绩大幅度提高。

竞赛规则是田径竞赛的法律文件,是运动员科学训练的基础,是裁判员执法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升!,田径竞赛规则的演变和竞赛规则在文字上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保证了比赛公平、公正进行,促进了田径运动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苏.田径竞赛规则演变与田径运动发展的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 刘晓晨.我国田径竞赛规则演变历程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7

【关键词】我国青少年 田径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61-02

一、问题提出

田径运动是奥运会上影响最大、金牌总数最多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不仅直接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田径在北京奥运会上47块金牌的分量使得田径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而在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只取得了两枚铜牌,可见我国田径的后备人才培养也就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现代社会缺少了田径,就缺少了活力;田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虽然现代田径运动中国进入仅有百年多的历史,但是中国的田径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仅有几个项目冲出亚洲,这是中国田径界的最大悲哀,也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的方向。中国田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田径界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也是几代中国田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一直追寻的问题。经过科学研究认为,中国田径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着重就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下探讨,因为现代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水平和素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田径未来的走向。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

三、讨论与分析

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青少年田径训练系统性存在问题

传统的田径后备人才训练是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国外优秀的田径运动技术、训练思想、训练方法与手段、管理体制已经大步走进国门,对中国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田径运动的训练体制开始有了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①小学――中学――大学――职业队――国家队。②少体校――体校――青年队――体工队――国家队的训练模式。其中,模式①目前刚刚有所起色;模式②基本上占据大部分江山。众所周知,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国家上场参加世界大赛的田径后备人才是在训运动员的百分之几,田径后备人才的成才率不高是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存在问题。没有一套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也是影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系统性问题的症结所在。

2.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文化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

田径不仅仅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其深刻的内涵体现在田径比赛与欣赏过程中,运动员创造出的动态美感,陶冶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欲望,促进人类的交流,并不断地创造出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但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田径发展史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没有文化素质的田径后备人才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前途的,中国的田径运动实践证明,中国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金牌总数第一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着力进行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3.田径教练员素质与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除了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再到国家队几乎都是田径后备人才退役后改行而成的。因此,经验训练是中国田径运动训练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影响中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尽管,中国田协每年都进行田径教练员各个级别的上岗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提高的教练员有几个?短期培训只能解决方法和手段问题,而长期培养才能解决训练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风格的形成问题。一名田径教练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实力与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06年辽宁省省运会上,就因为某代表队在比赛前期给青少年使用违禁药物导致该代表队被禁止参赛。这也是教练员在培养青少年问题上没有考虑运动员以后的发展,只要求在当时为自己取得成绩,而使运动员从生理、心理和身体上遭到了破坏。因此,提高田径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与执教能力,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长远作用。

四、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发展对策的理论探索

1.早期专项化训练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

世界田径运动发展表明,早期专项化是田径运动快速发展的一条成功之路。但是,早期专项化训练必须同时要与文化素质教育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创新思维;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体育道德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文化的理解、创新、表现和守法;才能使田径后备人才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对田径运动的理解和表现美与创造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田径文化应该理解为人类的田径运动实践活动及其一切成果,它一方面对象化为田径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另一方面又主体化为田径后备人才身心结构中的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等)。因此,田径运动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将田径文化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成果,以象征性的符号系统,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工具性操作和主动性构建,内化在心理层面,积淀与身心组织之中,从而形成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实践证明,田径运动训练与文化素质教育脱节,就会出现田径后备人才的盲目、盲动等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触犯国家法律。

2.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田径界积极引进了一批国外教练员,确实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经验和训练方法。但是我们不能照葫芦画瓢,一味地搞拿来主义;要想发展,就应该创新,就应该按照中国青少年的特点,大胆地扬弃,摸索出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技、战术特色,从小就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田径运动的技、战术特点,给世界一个惊喜。

3.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

调查表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大、中、小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田径项目教学的比重十分微小,连最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尽管把田径列为必修课程,但是各学校真正上田径的几乎寥寥无几,导致大纲中对田径运动教学要求的系统性难以体现,谈何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因此,在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田径运动技能的系统培养,才是真正提高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4.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

没有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谈何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训练体制?那么,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首先应该进行大、中、小学校系统地进行田径运动课程体系的建设,扎扎实实地进行青少年田径运动的理论、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教学,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才能为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奠定基础。这里也要明确,建立健全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不仅要建立体制,也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既要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田径裁判员,也要培养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田径教练。否则,建立健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四级学校田径联赛体制,只能成为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五、结论与建议

1.结 论

传统的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少年田径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创造奥运辉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举国体制”作用下的业余体校(县区)、体校(地市、省)、省运动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相继出现了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种)、中学到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第三种)和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第四种)。研究已经发现前两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较多。第三种优势明显,第四种正在摸索发展。

那么,把青少年田径俱乐部发展成真正能够为国家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职业化模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探索和理论的总结,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课题组认为,这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大有前途的。问题是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的矛盾需要协调和解决,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的投入还不是很大和很多,还需要积极的引导。欧洲人100多年前办到的事,中国人现在已经能够办到,只不过还需要些时间。中国田径期待着雄踞世界田坛,傲视欧美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2.建 议

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正在改革,尤其是中国社会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田径运动起步晚于欧美,但是发展较快。通过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认为目前存在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可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态势,并且各有优势,各有千秋。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将把体育的重点转移到全民健身上来,举国体制下的“金字塔”还能够存活多久,值得思考。那么,解决矛盾,扬长补短,将四种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经验和优势组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社会力量办和大中学校办为主导,实行“体教结合”应该是体育和教育部门培养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共同职责,也是今后优秀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大事所趋。

参考文献

1 冯建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J].体育科学,2005.25(2):3

2 刘 明等.我国田径运动水平相对落后的原因及发展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59~61

3 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84~87

4 薛春林等.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3.23(5):92~95

5 张贵敏.我国田径运动的困境与出路[C].2003全国田径理论研究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培训班讲稿汇编,2003.4

6 王 健等.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C].体育软科学研究成果汇编(1997~1998),1999.6:112~121

7 孙 岩等.我国业余体育训练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3):113~114

8 曹 .全视角审视传统体育校[N].中国体育报,2005.8.24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8

关键词:田径运动训练;管理模式

一、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田径运动队的组成

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余训练的田径运动队主要由两大类学生组成:从在校普通大学生中选拔出体育基础好,专项技术突出的学生,形成以参加省高校比赛为主要参赛目标的课余代表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从体校或体育试点中学等选的体育尖子生,经高考文化达到相应标准后入校组成的田径运动队,其参赛目标是全国大学生比赛。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形势下,校代表队的两种组队形式,前者是基础,代表着一个学校体育工作发展的总体水平,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为促进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上层次、上水平所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对学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乃至整个学校的经济实力的综合反映,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二)田径运动队的生源

生源的质量是最终决定田径运动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拥有好的生源,田径运动水平起点就高,再经过入队后的进一步训练,所能达到的田径运动水平预期也就会更高。这对于一般只有四到五年训练期的普通高校田径运动队而言就更为重要。

校田径运动队的生源由于组队目的和参赛目标的不同,决定了选择方式和要求的不同。为参加省内比赛而组建的普通学生队主要从本校有一定体育基础的普通大学生中选拔队员。因此,学校体育行政部门应该主动与学校招生部门积极配合,在每年度的招生工作中,充分利用国家的招生政策,结合本校田径运动项目开展的布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入学。

掌握住这部分学生,再由各项目组教练员负责从校内普通生中遴选有一定田径运动基础的学生组成各田径运动队,开展课余训练。对于学校重点建设的田径运动队,可以根据部分较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入学的情况,重点建设和投入。

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部分高校高水平队采用招收退役田径运动员或挂靠体工队现役田径运动员的做法,在短期内提高田径运动队成绩。采用这种方式短期内效果明显,但缺乏持久性。这种做法并不是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初衷。真正最终达到建设我国高校使之成为高水平田径运动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还是要以此为契机培养出自己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田径运动员。

(三)训练方式

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时间为下午第七节课和第八节课,平时一个星期集中训练五次,赛前一个月进行强化训练,每天都进行训练。重点田径运动队全年训练,平时利用每天下午第七节课和第八节课的时间进行训练,训练采用课的形式,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属必修课,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学生属选修课,每学期为五个学分,这样,就避免了训练时间同选课的冲突,既提高了训练水平,又保证了训练质量。

二、训练管理

(一)训练管理的必要性

科学的训练管理是决定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多出优秀田径运动员和快出成绩的重要保证,只有对训练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才能充分调动教练员,田径运动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出优异的田径运动成绩。

目前,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不平衡,管理不配套的情况较为严重。在训练管理上管理松散,不能坚持长年训练和系统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缺乏长远目标管理,把比赛作为训练的惟一目的,田径运动员参加完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就不再系统训练了,或者停止训练,不管其是否有发展前途,都是如此。由于训练管理跟不上,导致了训练的系统性不如业余体校,训练管理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不如业余体校。现行的管理模式无法调动教练员、田径运动员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和提高。

(二)加强训练管理的措施

1、教练员的管理。训练过程是通过教练员和田径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的相互配合完成的,教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教练员的训练水平高低,决定着田径运动员的成绩高低。因此,抓好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管理,是课余田径运动队训练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在课余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的缺乏有效管理,教练员事业心不强,敬业精神不够,训练水平不高等问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改善。(1)教练员的聘任。我国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教练员绝大多数是由体育教师兼任。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根据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及思想作风,择优聘任,下达任务。各队教练员上岗之初把训练大纲、训练计划的书面的形式上报体育学院备案。学院定期检查教练员的工作,对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教练员予以解聘。(2)教练员的学习。学习提高方法主要有:派出去深造(国内);系统自学;科学研究;参加大型比赛;院校交流,请进来,走出去听课、看课等。(3)教练员的工作量。鉴于目前高校教练员多为兼职的现状,在教练员训练工作量的统计管理上加大政策倾向。对于重点队教练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其训练课按课时计入该教师教学工作量,并相应减少其承担的普通体育课的教学任务,逐步向专职教练员过渡。

2、田径运动员的管理。(1)统一训练时间管理。体育学院与教务处协调,把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确定在上午和下午的第五节和第六节进行,下午的第七节和第八节为统一训练时间。(2)奖勤罚懒,合理淘汰。每学年对田径运动队进行一次调整,从思想和田径运动成绩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奖罚及时兑现。在各级比赛上获得好成绩者,按规定给予奖励,同时,在院校报刊及广播中进行宣传表彰,对于违反纪律的田径运动员按规定及时处理。(3)正确处理好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普通高校课余训练代表队,应该是以学为主兼顾课余训练。从根本上说两者是统一的,前者是中心和主要任务,后者应是从属地位。对文化课成绩较差的队员要加强学习辅导,因比赛耽误了学习,要及时同教师联系安排补课。对于学习不认真,表现不好,考试多门不及格的田径运动员,坚决按学籍管理条例处理。不搞特殊化,全面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的专门人才。

(三)田径运动成绩的指标化管理

高校特招田径运动员入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本校田径运动水平,在较高层次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为校争光。因此,田径运动员入校后对他们的各项管理都要与其田径运动成绩挂钩。作为各队教练员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运动员训练出勤率要与训练补助挂钩。参加省或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者,可获得文化课程系数的奖励,从而减少田径运动员训练、竞赛和学习的冲突所造成文化课跟不上的现象。对于没能参加代表队的田径运动员,文化课程不乘系数,按普通生对待。

对于在本科阶段学习成绩优秀又能在省和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可采用保送攻读研究生的方式延长其在大学阶段的田径运动寿命。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均采用了这一方法。

三、课余训练的经费来源

(一)经费来源的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余训练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经费划拨,纳入体育院、系部的专业维持费用统一计划,归口管理。

调研发现,普通高校对于重点建设的队伍大都拥有自己的专项经费,经费数额多少不等。一般由体育学院根据本年度训练竞赛工作的安排情况,向学校申报专项经费,专款专用。

(二)经费来源的新渠道

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必将引起整个体育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重大的变化,其中也必定涉及到各个具体竞技体育田径运动项目,使各竞技体育田径运动项目的管理运作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

普通高校各田径运动队应立足于自身建设,提高田径运动水平,更新办队观念,依托市场,积极吸引效益好的企业介入高校体育,组建具有造血功能的俱乐部,以改变过去单一由学校承担经费的局面,广开门路,扩大财源。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课余田径运动队的训练目前以一般训练和重点训练两种形式出现,在二者的划分上有明显的区别。随着高校经济实力的提高,高校体育师资科研力量的增强,二者将逐步走向统一。

教练员管理应从人事制度上创造条件,使教练员由兼职向专职过渡,改变现有的教练员任命制,逐步向聘任制转变。

在特招学生的管理上要在训练竞赛与学习考试之间为田径运动员设置较为灵活的标准,用田径运动成绩作为调控的依据。

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经费来源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国家教育经费的行政拨款,但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必将成为现实,以改变过去单一由学校承担经费的局面。

总之,科学化管理、训练是普通高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必由之路,立足于高校课余田径运动队建设和发展这一主题,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课余田径运动训练队的特点,认真总结田径运动队管理的规律,从而使高校田径运动队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参考文献:

1、曾小松.我国高校高水径运动队管理体系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

2、詹建国.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9

摘 要 田径运动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对锻炼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一些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自身特点,改革完善田径教学模式,发挥田径体育项目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田径教学 改革 发展

田径运动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最基本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一直以来,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里的体育运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传统的田径体育运动则遭受到了冷落。田径教学如今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一些高职院校如今普遍开展自由选修体育课,学生大都数选择的是热门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健美操等,选择田径项目的少之又少,对田径教学来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必须要针对自身情况进行必要的改革,发展田径教育,从而发挥田径运动对学生的培养锻炼作用。

一、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现状

伴随着一些新进体育项目的冲击,田径运动在高职院校中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也逐渐地凸显出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每年都会举行田径运动会,各个院系各个班级都会有学生参加,然而这也是一年仅有的一次田径项目的运动会,往往只有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开展期间才能看到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活跃氛围。平时,很多高职院校基本看不到学生做田径运动的身影,由于其他体育运动的发展,导致学校对田径运动教学的不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对田径运动教学的开展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想上则上,学校从不强求,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引导。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也慢慢变淡,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田径运动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不完善,教学模式落后

田径运动本身的趣味性相对来说不足,高职院校在进行田径运动教学时,没有注重用恰当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如今大都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技术训练,强调竞技色彩,忽视了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健康快乐体育理念的培养。近年来,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有了改进,但田径教材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内容依旧是传统的几门田径项目,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兴趣。并且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目标过为单一,注重技术与达标,忽视了田径运动应有的锻炼作用, 教学目的的弊端导致学生对田径体育课毫无热情甚至产生了厌恶情绪。

二、高职院校田径教学新思路研究

田径运动是传统的学生体育项目,如何使其在培养学生体育意志,锻炼学生身心素质上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则需要高职院校对自身的教学法进行必要的改进,现针对上文所述高职田径教学的弊端,提出几条改进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方法。

(一)完善田径运动设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设施落后,没有按照高校体育建设要求,导致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首先学校需加大力度对体育器材,体育厂进行完善建设,让老师在田径教学时能够有激情,有能量。同时学生在上田径课时能够保持兴趣。另外,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完善,比如,在田径场中安置喇叭,在上课或者锻炼时,可根据需要用广播来促进学生锻炼,比如可用扩音器放一些有激情,促人奋发向上的歌曲,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融入到田径运动中,感受到田径运动的快乐。完善田径运动设施是发展田径教学的第一步,学校必须要保持重视。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合如今学生发展的需要。田径教学应该侧重的是信念培养,而不是单单的技术锻炼培养。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锻炼学生身心健康作为田径教学的发展目标,而田径项目技术的锻炼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然后教会其正确地锻炼方法和练习方法,促使其养成良好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改进,比如,在讲学课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形象地介绍各个技术要点,利用理论讲解与实践训练的良好结合。

(三)快乐教学,激发学生运动锻炼兴趣

田径教学的新思路,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础,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之上发展教学模式。所谓快乐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寓教于乐,让学生累并快乐着,保持良好的向上的课堂氛围,发挥田径教学应有的作用。实施快乐教学有很多种方法,例如,游戏比赛法,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一些趣味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趣味性和娱乐性,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当中,热情参与从而能够起到锻炼培养作用。此外,竞赛法教学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比赛的方式,给学生制造上课的激情与动力,例如在实践课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让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热情。针对如今高职学生的特点,只有让其保持激情动力,保持新鲜感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对于田径教学,快乐教学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田径运动如今成为了校园里的体育冷门项目。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田径教学模式的现状,其自身有必要对田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优化,本文针对如今的田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的思路,以求能给广大师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田径运动会作文篇10

关键词:田径运动

欣赏

教育意义

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章程第一条,田径运动定义为:“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现代田径运动的分类不同,大多数把田径运动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五大类。国际田联承认的世界田径记录已有150余项。随着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的竞赛频繁,交流增多,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不断加深。在以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培养意志品质为目的的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中,田径运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田径项目是奥运会的基础项目,奖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是奥运会中最有看点的项目,比赛竞争激烈,胜负的不确定因素多,这些都增加了田径运动的魅力。

1 大学生欣赏田径比赛的现状

由上表可以看出,自1992年至今,我国的田径选手在奥运会上共夺得了5枚金牌,尽管与美国和俄罗斯等田径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国的田径运动水平已经开始呈现逐年提高的态势,尤其是刘翔在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中所演绎的冠军场面更是打破了我国男子田径比赛零的突破,自此,中国人开始关心田径了,上千万中国大学生的眼球也被吸引了过来,以下就对大学生对田径比赛的欣赏现状作一个分析:

1.1 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大学生最喜欢欣赏田径和游泳运动的占10.7%,而最喜欢球类运动的占53.9%,喜欢艺术表现类的占18.2%,(数据引自于王薇薇,徐国芳《大学生参与体育欣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从数据上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热衷于田径比赛的人数还很少,比例还很低,也就是说田径比赛在我国还不属于大众欣赏项目,特别是对大学生来讲。

1.2 在课余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得知大多数大学生欣赏体育比赛的途径为电视和网络,很少有人去现场欣赏比赛。并且去现场欣赏比赛的这个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去欣赏球类或者其他项目,欣赏田径比赛的寥寥无几。

1.3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对学生进行过关于“欣赏田径比赛的动机”的访问调查,绝大部分的田径比赛欣赏者是为了观看刘翔的比赛;同时在去年的上海大奖赛上,世界各国高手云集,然而,如果当天没有刘翔的比赛的话,到现场观看的观众屈指可数,但是如果有刘翔比赛的话,整个赛场立即爆满,人们就是为了去欣赏刘翔的风采。可见,目前很多大学生对田径比赛了解、认知、欣赏上的知识还只停留在外在形式上,停留在看热闹上。

通过上面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欣赏田径比赛的人数不多,到现场欣赏的更少,而且他们只是为了欣赏明星,并没有理解田径运动的真正含义,没有发现田径运动的真正魅力,没有意识到田径运动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介绍田径运动欣赏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大学生田径欣赏水平。

2 田径欣赏的基本内容

2.1 从技术角度欣赏

田径运动技术是指人们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运动能力,创造运动项目成绩的方法。它包括完成动作时运动员身体的姿势、方向、幅度、距离、节奏、速度以及力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的运动学和力学特征。在高水平的田径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形成的动作定型,有的已经接近了完美的境界。例如短跑项目中的快速有力的起跑技术、高速放松的途中跑技术、撞线的一刹那;跨栏跑的过栏技术和栏间节奏;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跳高中的过杆技术;跳远、三级跳远中的空中动作等等。这些都是精彩之处,能使大学生达到一种精神为之一震的感觉,而且回味深长,高水平运动员技术的经济性、实效性、完整性以及动作节奏是从技术角度欣赏的重要内容。

2.2 从战术角度欣赏

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或取得优异成绩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是在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智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竞技方式。很多大学生认为田径项目就是看谁跑得快,谁跳得高,谁投得远,还用什么战术吗?其实不然,战术在田径比赛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预赛排名第三,次赛排名第二,复赛排名第四,决赛夺冠. 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根据不同的比赛强度发挥不同的实力,刘翔采用了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和心理战术的综合运用才取得了冠军;非洲选手在中长跑中的优势使得他们有资格采取人海战术:用人数上的优势“包围”对手、轮流领跑节省体力、控制比赛节奏等等,他们也是技术加战术的双重运用才能在中长跑的领域里一直占据着霸主的地位。接力跑中运动员棒次的分配;中长跑、竞走中的跟随战术和提前冲刺;田赛项目中的免跳、免投;甚至一些影响对手情绪和心情的犯规战术:如抢跑等;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中既是比技术比体能又是比战术比智能。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学生们在欣赏田径比赛时也应该注重运动员对战术的制定和实施.

转贴于 2.3 从运动员的角度欣赏

田径运动是体能主导类项目,包括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它是人类体质、身体机能的较量,是人类超越自我的不断追求,和生理极限的不断挑战。它最根本的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1912年国际田联有了第一个男子100米世界记录,是由Donald Lippincott创造的,成绩是10.60秒;1968年Jim Hines以9.95秒成为第一个跑进10秒的人;2005年Asafa Powell以9.77秒成为现今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从1912—2005,93年的时间,男子100米的成绩提高了0.83秒,平均每年提高的幅度还不到0.01秒。马拉松全长42.195千米,保罗.塔格特在2003年以2:04:55小时的成绩创造了世界最好成绩。鲍威尔跳远跳了8.95米;索托马约尔跳高跳了2.45米;刘翔12.88秒完成了110米栏……

这些是人类的极限吗?肯定不是。也许这些记录马上就会被刷新,也许几十年才能被刷新,但他们早晚会被刷新的,因为我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大学生们对运动员超人的运动能力而由衷的赞叹,由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扩展到其他方面,他的性格、爱好、样貌、风度等都会吸引大学生。甚至作为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了解他们的成长和训练的艰辛,从而得到启发获得鼓舞。

2.4 从文化的角度欣赏

田径运动不仅仅是激烈的竞争,同样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技术、战术角度来欣赏体育比赛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之主要是是洋溢的外在美,那么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就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内在美。王军霞、邢慧娜夺冠后身披国旗绕场慢跑,那一刻她是最美丽的;王丽萍走过终点举双手向大家挥舞,那一刻她是最美丽的;刘翔身披国旗跳上领奖台那一刻他是最美丽的。大学生们受到运动员获得胜利时自豪感、成功感的感染,心灵上也会受到撞击,精神上受到震撼。

2.5 从体育精神的角度欣赏

田径运动可以说是最接近原始的,最能激发人类前潜能的,最能体现运动员意志品质的项目。在田径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运动员连续的试投、试跳犯规,但他们没有急噪,而是在查找原因,回想动作,自我暗示,树立信心。有些在跑到半程的时候就出现意外或者伤病,他们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取得好的成绩,但仍然坚持到达终点。运动员们在场上是对手,他们会拼尽全力战胜对方,可场下是朋友,他们会开心的交谈,热情的拥抱。他们搀扶受伤的同伴,他们安慰失误的队友,他们尊重执法的裁判,他们战胜所有的困难。大学生在比赛之余应对这些细节上的观察,体会真正的体育精神,领略到竞争的真正意义。

3 田径欣赏的意义

3.1 通过欣赏田径比赛培养爱国热情

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素质较高的人群,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正确的确立,大学期间正是他们树立“三观”的时候。体育运动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运动本身了,它的内涵已经扩大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层面了,每到重大的体育赛事中我国运动员夺得奖牌时,国人内心的激动是溢于言表的。特别是刘翔在雅典奥运赛场上夺冠的时刻,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热血沸腾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田径比赛是体育运动之母,是奥运会上的“重头戏”,很多人都把田径项目的强弱当成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标尺,因此,只有田径运动强大了,才识真正的体育强国。同样,我们才能在高手如林的激烈比赛中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2 通过欣赏田径比赛磨练意志品质

田径运动的训练过程是相对枯燥和艰苦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克服种种艰难。然而,比赛是无情的,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带伤上跑道,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跑鞋脱落仍坚持跑完全程的场面,相信看到这些,没有人会不为之感动,这就是田径运动的魅力,这就是田径运动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到最后;无论有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有敢于面对和不曲不挠的精神。

3.3 通过欣赏田径比赛激发锻炼身体的热情

田径运动是力与美的结合,运动员,特别是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肢体动作呈现出来的美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瞬间。从古至今,人类就一直被田径的美所倾倒,从古希腊掷铁饼者的力量之美到今天短跑名将刘易斯的速度之美;从西方撑杆跳之父布伯卡的舒展之美到“东方神鹿”王军霞的坚韧之美……无不让我们激发出投入体育锻炼的热情。通过体育锻炼,大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还有健全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

4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欣赏田径比赛无论是从欣赏人数上还是从欣赏水平上看,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一是没有理解欣赏田径运动的真正意义,二是不懂得欣赏田径运动的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意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同时向学生传授欣赏田径运动的方法,多创造学生欣赏田径运动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学生踊跃地投入到欣赏田径运动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