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1:26:07

田径教学论文

田径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

1现阶段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实际的中职田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在深深地影响着大部分体育教师,使其认为田径课程存在的意义就是比赛和竞争,然而这种观念在现在看来是片面的,田径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最重大的教学意义还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基本掌握相关体育技能,而不是仅仅以竞技为主要目的。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失误就会导致课程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甚至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1.2理论教学不够完善:有部分体育教师对中职学生抱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其文化基础不是很扎实,不能很好地了解并掌握田径教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田径运动的理论教学时没有认真讲解动作技术要点,而是流于形式,机械重复课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向学生传授最为重要的发力部位等技术要点,而田径运动最为重要的就是动作要点的理解和掌握,这就使得中职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动作原理等,从而影响课程的正常教学,有违最初的教学初衷。1.3教学方法不具创新性:在实际的中职田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可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进行田径教学,不能实现田径教学的真正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懒于进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和创新,因此就会造成教学过程枯燥无趣、简单乏味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中职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使其对田径运动产生抵触心理。

2加强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提高教师对理论教学的重视性:第一,体育教师要对中职学生的田径理论教学重视起来。中职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项目是跑步、跳远、跳高(投掷)等,这些教学项目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理论性,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尽量减少受伤的风险,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田径技术要点分析的时候,可以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进行动作的讲解如多媒体教学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实现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目标;第二,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做好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专业设置和个人的身体素质等,在进行体育田径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学生的活动量,灵活改变田径教学的教学环节,适当加入一些日常简易健身动作,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体育竞技比赛规则来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教学方法,还有一些疾病的预防方法等都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下,给学生灌输一种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改变体育田径教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传统观念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坚持健身和运动,发挥好田径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2.2重视学生在体育田径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中职教学要紧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中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教学环节中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制定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健康的指导理念,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设计课程的具体环节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突出学生的重要地位,要彻底改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据主体地位的局面,实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终身运动的良好生活习惯,还要在明确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妥善平衡每一节课的教学难度,鼓励学生掌握新的体育技能,提高综合体育素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2.3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中职田径教学的教学目标: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和其他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区别,体育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实际职业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这是中职体育田径教学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由于不同职业之间对身体素质有着不同程度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之前就要对学生的职业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根据不同的工种的职业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安排。这样人性化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习惯,在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中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完成教学目标。2.4改变旧有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旧有的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田径课程的讲解。在进行课程模式的设置上时,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喜好和身体素质,采用更为有趣的形式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教授,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田径教学有关的游戏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中职体育田径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中职田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变革教学方式,改进旧有的田径教育方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田径教学的教育水平,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一份贡献,使得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作者:牛毅 单位:太原市财贸学校

参考文献

[1]黄小慧.提高中职体育田径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

田径教学论文篇2

(1)实验区中学田径场地情况调查从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实验区4所学校中共有4块田径场地。200米以上田径场的占有率为100%;其中标准400米田径场地占有率为25.00%,有1所高中田径场材质为炭渣场地,其余中学均为塑胶场地,塑胶场地占有率占总体的75.00%。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场地和器械陈旧失修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的学校虽然器材多些,但是学生在校人数更多,人均可练习器材较少,加之器材年久失修,可用的却不多。

(2)实验区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相关器材设施情况由调查结果可知,在对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常用的器材调查中发现,中学拥有田径教学相关设备和设施的情况是不够的。这些简单适用,更常见的设备基本上学校配备,如块,接力棒,障碍,铅球,垫子和其他基本能满足需求的田径教学;和一些,如:教学挂图,脱板、支柱、杠铃和联合训练的设备如田径教学设施的配置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

2、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情况研究

(1)教学时数情况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实际完成的时数均达到要求。似乎在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的小时完成田径教学的基本保障体系。通过反馈和评估问卷,学校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田径更好的内容。

(2)教学方法情况在调查中发现,80.43%目前在实验中学田径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完整的教学方法以掌握运动技术、分解方法,解释和示范教学方法,等等,以提高他们的性能或提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质量,仍然存在在传统体育田径教学往往只注重研究法律和被忽视的研究研究方法,严重影响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确定。

(3)教学内容情况为了得到更详细的理解地区中学生的田径教学内容偏好,我们去跑步、跳跃、投掷、游戏、健身类五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在类游戏教学内容比较高,量的77.56%,不喜欢投掷项目偏好较低或非常不喜欢占总数的38.33%,据项群田径教学内容的分类方法增强体质和提高的主要因素基本体育技能类别,不难发现,从内容分类的学生更高的健身的内容基本内容的喜好,和喜好低技能的更多内容。

3、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体育教师主要以本科和专科学历为主,女教师相对较少,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相对不足,且陈旧。实验区中学田径教学实际完成的时数普遍达到要求,但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体育游戏类教学内容的喜好度较高,对投掷类项目喜好度较低,学生喜好较高的内容基本为体能类内容,而喜好较低的内容多为技能类内容。

(2)建议

田径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田径教学大纲;北京体育大学;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32―03

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办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前身是莫斯科列宁中央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俄罗斯国立体育研究院,去年再次更名为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学科一直是该校的基础学科,在田径学科的发展上众多的世界田径权威人士、学者、教练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校田径教学大纲为培养田径专业的高水平专业学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该校的田径教学大纲与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教学大纲有何区别?所采用的相关教材有何异同?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专门性的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藉此找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改进、完善的方方面面,并推动北京体育大学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体育院校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田径教材;2)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田径教材;3)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师,体育系1996级(32人)、1997级(35人)和运动系1999级(17人)、2001级(18人)田径专项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两种问卷,其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田径专项学生的田径普修课、必修课、专项训练、技术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田径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田径专项开设各门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及重要程度的评价。对目前教学计划的改进建议等。学生问卷1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教师问卷13份,回收率90%,有效率100%。

1.2.2访谈法 本人利用在莫斯科访问学者身份对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的主管教学副校长扎哈罗夫・安德列教授田径教研室主任耶夫盖尼・耶纳盖维奇教授等数位专家进行了专门访谈。

1.2.3文献资料法 我们查阅了自北京体育大学(以下简称北体大)建校以来的有关教学文件、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原名苏联莫斯科国立中央体育学院、俄罗斯国立体育研究院)(以下简称俄体大)。

1.2.4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处理和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对调查结果和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

2.1.1俄体大体育系田径普修课大纲非田径专项学生要通过5个学期230学时的学习(表1)。

2.1.2俄体大体育系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专项田径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培养未来的田径专项教师及田径专门人才。该大纲包括三个部分:1)理论方法部分,2)技术课实践部分,3)教学实习部分。为此,田径专项学生要通过8个学期506学时的学习(表2)。

与非田径专项大纲相比,课时多了276学时,在理论、技术及实习个环节都有增加。其中,实习部分在每个学期都有安排,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练,可以达到学以致用。2.1.3俄体大运动系田径专项学生田径教学大纲 运动训练专业主要是培养教练员,田径教学大纲主要是培养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中高等院校的田径教师一教练员。

课程设置贯穿4a,学时总计900学时。课程设置广泛、细致,明显较体育教育专业深入、丰富,学时总量比体育教育专业多了将近400学时(表3)。

2.2北京体育大学1999教学计划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专业学科类与术科类课程比例调整有增加学科类学时,降低术科类学时的趋势(表4)。

但是,北体大不论是体育教育还是运动训练专业1999届毕业生本反映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技术水平降低,用人单位反映强烈,严重影响就业。其原因从表5中可体现出来(1995级学生专项训练时数只有410学时,为历史最少)。

2.3北京体育大学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

2.3.1总学时上的差异 在学时总数上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明显高于北京体育大学(表6~8)。说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非常重视本校学生田径理论与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

2.3.2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差异 对于田径专项的学生,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的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上大大多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学习3a田径课,理论课时数跟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相差无几(128对100学时),但技术实践课学时却相差甚远,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较北京体育大学多了342学时(表6、7);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学院的田径专项学生课时总数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在总数上少了672学时(表8)。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学院田径专项学的田径理论课时只有56学时,难怪学生感觉所学知识太少,不能应付在实践操作过程面临的各种理论问题,另外技术实践、实习课也只有64学时,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考核方式不同 北京体育大学对于田径专项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采用闭卷、作业的形式,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则通过口试与答辩的形式;技术水平考试,北京体育大学采用等级标准作为最后训练专项成绩,即教育学院学生必须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运动学院学生必须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则每学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单项及全能比赛,并在比赛中达到相应的标准。也就是说,北京体育大学采用是目标考核,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采用的是阶段性考核。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两者相结合。但我们注意到,北京体育大学在专项成绩考核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即学生一旦达到专项标准,就容易丧失继续训练的动力,如果学生自制力差的话,很难对学生进行管理。

2.4北京体育大学与俄罗斯体育旅游大学田径教学大纲适用教材的比较经比较我们发现在1989年以后,两所学校都先后出版了田径教材,具体情况见表9。北京体育大学的1990年版《田径》相对内容简单,不能满足田径专项学生的需要,北京体育大学1997年出版的《田径基础和中级教程》是在学校进行学期分流改革时的产物,《基础教程》针对非田径专项学生较为适用,但对田径专项学生来讲稍显肤浅,《中级教程》基本可以满足田径专项学生一、二年级理论教学,但不能

满足高年级学生专项深入学习的需要。

俄罗斯体育大学1989年版的《田径运动》属于层次很高的田径教材,特别在田径训练方面优势突出,其内容涉及田径运动员多年训练,数据全面、翔实,十分珍贵,2003年版田径教材则在编排上有所变化,相对于老版本教材而言,主要增加了一些当今比较关注的内容(如女子田径)。

针对两所学校的田径教材情况,我们认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材自成体系,由浅入深,如果借助一些课外读物,基本可以满足学生不断深化学习的需要,俄罗斯体育大学教材少,但内容全面,更密切联系实践,特别是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是一个毕业后要成为教练员的田径专项学生不可或缺的经典教材。

另外俄罗斯还有众多田径专著,特别是各个田径项目的专著,其作者均为世界知名田径教练员、学者,对于田径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进修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也有许多藏书,但来自于田径实践的中国自己的专著还是相当匮乏,不利于田径学生的深化学习。

2.5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1999教学计划实施中的问题1999教学计划实施至今有5 a,我们进行了跟踪调查,根据实施信息的反馈情况分析,仍有一些环节亟待改进:

1)100%的田径学生及教师认为田径普修课时数太少,特别是教练员专业学生所学项目仅为短跑、跳远和铅球3个项目。87.5%的学生希望增加普修课时间。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普修课只是一般性了解。如此以来,不利于对学生“多能”的培养;

2)经调查,100%运动系学生入校前就具有二级运动员证书。但目前的情况是,运动系田径专项学生的考核标准降低,学生只要达到2个以上二级运动员等级或相当于一级运动员水平,即可毕业,使大部分运动系学生在一入校就失去了继续训练的动力,训练兴趣大大降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没有专项训练,长此以往,“一专”不专;

3)即便是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90%的学生在入学前曾经从事过某一个项目的业余训练,平均在3a以上,其中59.4%的学生在入学前已达到二级水平。虽然体育系田径专项训练由2a增加到3a,但多数学生在2a内就可达到二级标准,一旦达标即缺乏继续训练的动力(学校取消了体育系校代表队资格)。鉴于学校的硬性规定,学生只能应付,训练效果较差(表10)。

2.6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改革的方向 学时总数在下降,但对于术科(如田径)专项的学生来讲还是应掌握一定的专项技术,但问题是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术,是否仅限于传统的、正规的几项运动,运动技术掌握到什么程度?专项训练对于学生深化理解自己的专项有着特殊的意义,不是靠掌握简单的理论就可以取代的。在目前训练学时锐减的背景下,可以以出早操的形式增加训练时间,以弥补训练时间的不足。当然不应把田径的某一个项目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把田径视为一个整体对待。在训练中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北体大田径课程设置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突出教学、教练的作用,学练结合。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学生现在培养模式偏重理论,俄罗斯体育大学偏重理论一实践结合型。2)与俄罗斯体育学相比,北京体育大学田径课程的学时太少,且呈现递减的趋势,北京体育大学1999教学计划难以保证田径术科教学时数的要求。3)北体大社体与体教专业在应聘方向上区别不大,两专业培养目标在实际操作上看不出本质区别。4)北体大社体专业学生没有专项,专项技术能力较弱,应聘工作岗位时缺乏竞争力,体教专业(田径)专项学生训练学时偏少,运动系专业学生虽大纲在学时上保证了专项训练,但俱乐部达标标准降低,训练缺乏动力,长此以往,“一专”不专。5)俄体育大学实习按学年分阶段进行,且基本结合学习内容;北体大田径学生实习时间相当集中,一般在大三下半学期一次性实习两个月。

田径教学论文篇4

摘要田径素有“运动之母”的美称,但商丘师院公体田径开展的并不理想,经调查分析,枯燥无味,没兴趣是主要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必须通过长期的科学锻炼得来,田径能发展人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灵敏、耐力等基本素质,希望本文研究能为后期同类研究做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体田径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商丘师院公体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他们参与田径运动的行为、态度等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共600份,得出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8%,问卷经过专家审核,问题内容和结构设计合理,对回收问卷通过分半信度检验,r= 0.89,信度较高。

2.访谈法

对商丘师院多名老师和学生进行现场访谈,取得宝贵资料。

3.文献资料法

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供理论依据。

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用.spss19.0进行数理统计。

二、结果分析

(一)公体学生对田径的认知情况

能区分辨认各类田径项目的学生占59.1%,能讲述田径起源和意义的占33.9 %,能深刻认识田径功能的占16.2%,知道田径特点的占20.4%,基本掌握两项田径技能的占23.8%,精通多项田径技能的学生占1.7%。可见,学生对田径的基础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甚浅,公体学生对田径认识不足是影响学校田径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田径课开展的有关情况

1.学生对田径课态度

85.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枯燥无味,88.2%的认为学校田径教学设备差,仅7%的学生喜欢上田径课,兴趣是第一老师,多数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没兴趣则就没有动力去学[1],必然制约了田径课的教学,影响田径授课内容的完成。田径场地器材的不完善,会阻碍学校田径课有效进行,从而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学生体育选修课情况

学生进行体育课选修时,受欢迎的项目依次为:健美操、武术、篮球、排球、其它、田径。学生中选球类和健美操的较多,而选田径的居然为0,这种现象居然发生 “运动之母”身上,大大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常言道:“田径苦,体操难,大球小球都好玩”,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因而更要开展好田径课,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3.田径教师资源

原来从事田径教学的有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5%,现在任田径教学的为0,因为没有学生选择田径课,故田径老师开始带其它其它项目,如篮球等,当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篮球班的教学质量。76%的老师认为学校教学设备差,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田径的一重要原因,可以看出学校并不是没有田径专业的老师,而是学校田径设备差,学生不喜欢田径课,选田径专选的人数少甚至0等原因,造成老师不喜欢教田径课,不开设田径教学班。

4.课外田径比赛情况

课外田径活动是田径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田径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意识和兴趣,学校课外田径运动是学校田径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2],但师院近三年内春季运动会开过两次,其它田径赛事未开过,这表明,学校课外田径发展薄弱,则会导致学校田径的开展大打折扣。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田径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学生对田径的认识程度,学校师资的合理配备,学校课外田径比赛的开展情况,学校器材设备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使学生对田径产生消极态度,导致学校田径运动开展不乐观。

(二)对策

1.加强学生的田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教育

学生对田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非常薄弱,学生根本就不能深刻的认识田径运动,只知道一些基本特点,对它的功能和意义不能深入理解,学生不懂田径知识,不知道它的好处,则不能对他们产生动机,会影响兴趣的激发,学生对田径技能的掌握十分薄弱,人们不能科学的进行动,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会对田径运动失去希望。学生只知道从田径运动的表面特征来看待田径,不深入了解就不知道它蕴涵的好处,就行不成学习它的动机,也就谈不上田径运动的良好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田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教育,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动机。

2.加强学校田径设施的配备

学校田径设施配备不合理,一个学校的田径设施是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保障,田径技术的学习需要借助田径器材,场地这个媒介,如果田径设备配备不够齐全,不够合理,就会导致在田径运动过程中出现阻力,阻止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因此,学校应加强学校田径设备的配备。

3.加强学校田径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有学生想选田径课,但人数过少,田径课未被开设,学校田径教师发生转向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教育就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实施,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田径教师在田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途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田径教学过程中没了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学校田径教学活动也不能有效的开展,田径课是学生田径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课不能有效的开展则影响学校田径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加以重视田径课的开设,加强学校田径师资力量建设。

4.加强学校教学模式的创新

公体学生对田径课有着不好的态度和看法,认为田径课枯燥乏味。从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看,田径运动具有单一的、循环性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负荷量也比较大,因此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是行不通的,应当采取新颖的教学模式,如田径运动项目上穿插一些具有辅质的综合性的游戏,田径教学技术与教学器材的合理配合等,其实,田径运动自身也具有极强趣味性的潜力,如刘翔上海举行的一次跨栏比赛,观众竟超出20万人,可见,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的潜力,观赏的价值。而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传统认识方面存在着问题,使田径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学校田径教学的新模式教育,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

5.加强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

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是田径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田径运动比赛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全面的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田径意识和兴趣的重要因素。学校课外田径运动是学校田径运动发展重要因素,学校课外田径比赛较少会阻碍田径运动的发展,学校组织的田径运动比赛次数较少,因此,学校应加强课外田径运动比赛活动。

参考文献:

[1] 李广国.田径运动与奥林匹克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2):34-36.

[2] 黄向东.田径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232-235.

田径教学论文篇5

Abstract: The author thoroughly conducted a careful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by adopting the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e conclusions are that the contest model of track and field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will help students form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overcome bad athletics behavior, improve their sports skills, promote students to master deep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f track and field, improve students'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referee capacity and enhance the class cohesion and so 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竞赛模式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track and field course;teaching contest model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16-05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运行体制的变革,社会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较多的用人单位更加偏重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这势必给高等体育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从我国现有田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等体育院校的田径教学基本还停留在技术教学水平,还比较孤立地游弋于田径运动的浅层,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脱节,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笔者查阅大量资料与咨询部分田径教学专家,结果表明:体育竞赛是最切合实际、最充分的实践活动,是体育教学核心的实践方法,是检验体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形式,也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为此,本研究根据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自身发展规律,进行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探索研究,努力促进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四结合”,即田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习效果相结合,旨在运用田径竞赛的形式来开展田径教学,将“竞赛元素”渗入田径教学活动中,充分彰显“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教学理念,以竞赛形式巩固学生的田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田径教学竞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田径教学实践的机会,可以在教学比赛的实训中实现田径教学的基本目的,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促进田径课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16个班的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为研究对象,共450人,其中1-13班为男生班,共379人,14-16班为女生班,共71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并查阅有关田径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以及推广应用情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确保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就本研究的相关问题,例如:田径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田径教学竞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等,利用全国体育理论研讨会和全国体育学院田径锦标赛的机会,亲自走访与咨询了14所高等体育专业院校从事田径教学与训练一线教师和资深教师,教师的职称结构及人数见表1所示。

1.2.3 问卷调查法

在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4位专家的指导下,筛选11个原始指标,向沈阳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21位教师进行两次问卷咨询,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两次问卷内容评定的效度较高。利用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通过相关系数计算问卷的信度系数r=0.918,通过显著性检验,

p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3.0软件对实施前后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为实验提供客观依据。

2 高等体育院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概念界定

田径课程教学竞赛不是传统竞技运动的比赛,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进行的体育比赛赛事,而田径运动竞赛通常指一般的田径运动竞技比赛活动,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比赛。两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教学方法与实践方法,后者是为取得输赢的体育赛事。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分为课内教学竞赛和课外教学竞赛,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任课教师的主导下,根据田径各个项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竞赛方式,内容是个人或集体之间的比赛;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是指利用学生的课余锻炼时间,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田径教学项目紧密相关的一系列的田径竞赛活动,内容是单项或者多项技能竞赛。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构成田径教学的完整性,前者是以竞赛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与补充,在学生田径技能习得与掌握的基础上,以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田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运用的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是指在田径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田径课程教学目的与标准的要求,以田径项目竞赛为教学手段,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相互比赛。

2.2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关于开展课程实训改革试点活动的通知》(沈体院发[2013]14号)的文件精神和教务处本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提出并实施的,凸显以竞赛促进田径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把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打破现有田径课堂时间的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预习、学习、复习的空间,改变目前田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运用和田径教学发展的瓶颈等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学习田径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能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的内容与形式

根据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规定,本研究从田径项目设置、田径场馆的客观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比学赶超”的体育精神,精心选择田径课程教学竞赛内容与形式,均匀分布在田径教学的不同学期与不断教学阶段。为了保证田径课程教学竞赛的开展与实施,在新学期伊始,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开展了田径裁判知识的培训工作,制定了田径裁判晋级制度,定期举行田径裁判等级考试,适时参加学院、省、市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田径竞赛知识,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

2.4 田娇纬炭文谕饨萄Ь喝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2.4.1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以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杠杆功能,把田径课程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紧密结合。为此,针对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教学大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特别是考试考核方法进行了微调,并根据田径教研室承接的田径比赛活动,制定了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计划表。见表2所示。

田径课程课内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田径必修课共160学时,安排在二、三学期,在课内教学过程中引入竞赛内容,营造比赛氛围,培养学生“比学赶帮超”的体育精神。首先在理论课上普及田径裁判知识。其次,在实践课上,准备活动部分可以采用“比赛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基本部分应根据各个项目特点以及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采用竞赛的手段,开展班级内部的比赛,个别项目可以在技术进程的后两节课举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在比赛活动中,任课教师与学生骨干担任裁判角色,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轮换担任裁判工作。教师在竞赛活动中立足“主导”地位,肩负起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做到积极施教、应变有术、引导有法。最后,单项结业考试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考核,采用分组轮换体验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角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田径课程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设计:①强化“早操”教学辅助手段,达到补充学时,弥补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第一、四、五、六学期在校期间出现田径课程“真空”状态。每周3次课,8-10周为一周期,教学总学时达480学时。早操活动内容以开展竞技性比赛游戏和复习巩固课内学习的项目为主,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目的是保持体能锻炼,夯实田径基本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②每个单项结业后,利用早操与课余时间举行单项技能大赛,由各班班长与任课教师设定方案,担任评委工作。③每学期定期组织、安排学生1-4田径项目的“通级竞赛”活动,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学生的通级竞赛成绩情况由田径教研室存档,开展项目:100米、跳高、跳远、铅球、跨栏、标枪、铁饼、中长跑。④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期末,开展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田径“五项全能”结业竞赛考试,要求全体学生参加,由田径教研室统一安排。五项全能内容:跳高、跳远、铅球、跨栏、男1500米/女800米。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田径竞赛等级裁判晋升培训与考试工作,参加学院、省、市、企事业运动会裁判工作,增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考核方法:为了能够激励学生课内外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热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整个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与进步程度,采取了课内与课外考核有机结合的方法(见图2所示)。课内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理论成绩、技术评定与达标: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参与教学竞赛活动表现等;理论成绩包括田径裁判知识与基本知识等;技术评定与达标主要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参考国家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相关规定。课外教学竞赛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技能竞赛、通级竞赛以及五项全能达标:平时成绩包括早操出勤率、参与课余竞赛活动情况以及裁判实习效果等;技能成绩主要参考所举行的各个单项技能竞赛成绩;通级竞赛考核主要根据学生通级水平(两项通三级或者一项达到二级水平)评定成绩,五项全能达标赛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纳入学生的年终结业成绩。

2.4.2 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的保障体系

为了提高学生、教师重视程度和保证田径教学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教学主管院长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宏观掌控到具体实践实训层面的指导,教务处、督导组、体育教育学院的领导进行监督指导,田径教研室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担任课内与课外教学竞赛活动的专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田径部级裁判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裁判能力。同时,为保证早操实践竞赛活动的顺利实施,每班配备一名“代课小教师”,都是田径方向的研究生和田径院队的骨干队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对“代课小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见图3所示。

3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实施效果分析

3.1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由于田径教学引入“竞赛元素”,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紧密相结合,给田径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学生转变了对田径教学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对田径的意识程度,如表3所示,认为田径知识、技术、技能得到较大提高的学生比例由实施前26.9%上升到实施后的92.6%,认为能丰富身体锻炼方法的学生百分比由实施前的19.3%上升到实施后的91.7%,认为田径教学竞赛模式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自我认知、调节能力的学生人数都比实施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表4可以看出,不太喜欢与非常不喜欢田径教学的人数逐渐在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向着良性方向变化。这都说明了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学习价值观念。

3.2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田径认知及态度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学生参与田径的行为也发生质的变化。从表5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出勤率情况统计表可以看出,在实施第一学期,由于学生的前经验、习惯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参与田径行为的积极性不高,旷课、迟到以及请假频频出现,随着田径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与深化,学生对田径课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请假、旷课以及迟到总人次从120、368、108明显下降到24、70、19。这说明竞赛模式的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培养了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3.3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出发点就是通过竞赛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对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水平的学生,颁发相应运动员等级的荣誉证书。灵活的竞争与激励措施极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从表6可以看出,在一学年共举行的六次田径竞赛活动,除因伤、病等事假外,其余学生全部参与各单项技能大赛,每次比赛,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达到了二级或者三级运动员等级标准。

3.4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的影响

在田径教学竞赛模式实施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技g的探究与竞赛实践活动的机会,加深对田径知识与技术的理解与掌握。见表7所示,自从2014级实施教学竞赛模式后,无论是从理论考试的及格率上比较,还是从技评测试合格率上进行比较,2014级学生的成绩都明显高于2013级学生,尤其是技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说明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能给大多数学生带来知识与技术上的提高,让大多数学生受益。

3.5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学生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的影响

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实施始终以早操课与课堂教学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辅线来开展教育教学田径裁判实践工作,除参与学院内部田径竞赛活动裁判工作外,多次带领学生通过承担、组织辽宁省、市、地区各企业、系统及大中专院校的各种田径裁判工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在实施期间,体育教育专业2014级有400多名学生陆续参加了全国体育院校田径锦标赛、辽宁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辽宁省全民健身运动会、沈阳市中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共有200多名学生荣获优秀裁判员的称号。

3.6 实施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对班级内部凝聚力的影响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除了开展课外竞赛活动外,变革了课内外竞赛内容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长跑比赛和接力赛,例如:以班级为单位20人团队1000米技能赛和 20人×50米迎面接力赛,主要目的是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①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②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克服了学生不良的田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④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与掌握田径知识与技术。⑤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赛组织与裁判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⑥田径课程课内外教学竞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发挥班级团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4.2 建议

①需要相关的人员来调控,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②需要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将身体素质和学生参与体育比赛的成绩和早操分别列入田径学生田径成绩考试内容,使之成为长效机制。③需要进一步改革田径理论考试方式,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建设新型的田径理论考试试题库,做到以考代学,学考结合,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奔腾.“体育教学竞赛”概念的提出[J].体育教育,2014(6):111.

[2]李清,邬燕红.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及实施效果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9):58-62.

[3]孙美,王永强.比赛教学法在篮球专选课中的应用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9):75-76.

[4]李杰凯.沈阳体育学院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3.

[5]练文.比赛教学法对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职业圈,2007(22):88-89.

田径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67-1一、影响高中田径教学的主要因素

1.学生因素

高中班级人数多、文化学习的压力、学生运动能力的差异、运动观念的缺乏及怕晒怕脏等班级环境、社会观念及学生因素都有可能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田径教学与文化课一样同为枯燥而繁琐的学习内容,却因为在空旷的场地上,学生便可以松懈自身的学习状态;同时,在露天的环境下学习,热浪或寒风等恶劣天气条件极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常以慵懒散漫的状态对待田径课。

2.教学因素

由于新课改强调的是学生自主选择性,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兴趣,部分学校采取了减少田径教学比重以增加其他教学课时的教学手段,也就是学校只有在临近校运会前才开设田径课。可想而知,这样的田径教学内容必然突出技术性,结果是学生主体在逐渐突出的时候,另一方面却让田径教学越来越不能突出其自身价值,导致田径课在学校体育中逐渐失去应有地位。

3.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敬业精神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如今,田径课普遍存在教学教法单一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到重视程度、年龄及待遇等方面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后时期出现怠慢,这是非常不利于田径教学发展的。

二、对改进高中田径教学的思考

1.丰富教学内容,求简求趣求均衡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最枯燥的,而田径的基础又是所有教学内容中最为繁琐和枯燥的,成绩也不易提高,学生感觉不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以及盼头,必然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对待田径课。因此,与其让学生学习系统的技术性知识而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如通过易学多动的内容去发展学生的田径基础及身体素质,同时可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利用“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竞赛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主体部分上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跑动,来引导学生了解田径的动作要领,认真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

2.穿插实用理论,灌输健身价值

田径作为一种平衡身体素质协调发展的运动项目,经常练习可提高四肢骨骼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是一种对塑造形体极为有利的健身项目。传统教学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分离,即理论课为理论课,实践课为实践课,体育教育者认为灌输理论知识必须依托理论课堂才能让学生学习到体育的理论知识。然而结果正好相反,高中生文化学习压力大,一旦在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只会给学生创造写作业的机会而忽视体育理论,更甚者当作补眠的好机会。因此,以单纯的理论形式让学生认知田径价值是不可行的。在有计划的田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需求,向学生讲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健身方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让学生能感受到田径的实效性。再者,利用课后小结以及平时的聊天来宣传健身方法,以抓住学生爱美之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锻炼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喜欢田径运动。

3.提升教师敬业精神及责任心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素养,即除了具备和提升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加强敬业精神及责任心的素质培养。学生以教师为榜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爱岗要敬业、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在广阔的空间面对众多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精神,声音洪亮,以生动的讲解、优美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田径运动时常要开展教学比赛,个人运动能力好与坏往往会很明显的展露出来。优秀的学生通常教师都比较喜欢,然而人各有异,除了对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之外,普通生与差生也需要体育教师的关心和热爱,这样有助于增加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由消极转为积极参与。总之,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敬业精神及责任心的修养,这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还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三、结论和建议

1.在新课改时期,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练习次数,淡化技术,以最简单和最有乐趣的教学方式逐渐让学生在练习中享受田径项目的价值,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田径教学论文篇7

摘 要 核心力量训练在现代田径训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山东体育学院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实际操作的过程由于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不高。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及实际操作效果;山东体育学院学生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了解程度较低,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关键词 山东体育学院 核心力量训练 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课核心力量训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的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以60%-80%为主,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提示我院田径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和力量训练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促进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观点分析

1.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的重要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较为重要。这就跟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和对核心力量的认识程度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

表3是天津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区别的认识程度。山东体育学院有个别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存在一定的误区。

(三)山东体育学院主体核心力量训练主客观因素分析

如上表所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影响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的客观因素中,认为主要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较少,其次是场地器材不够,最后是训练方法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部分教师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2.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涵盖的关节、肌肉以及以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且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少,且较为单一;3.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和学习的途径较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并不集中,以学术论文最为常见;4.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总体情况一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我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开展的水平,提高我院田径专业学生成绩。

(二)建议

1.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2.建议山东体育学院加强适应核心力量训练的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购置;3.建议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定更多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4.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参考文献:

田径教学论文篇8

摘 要 田径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普遍受到冷落,造成了场地设施的闲置和师资的浪费。除了其项目本身特点的制约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田径教学依然遵循着竞技体育的模式,背离了学生的真正需求。要提高学生选择田径项目的兴趣,就要在教学中突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重视田径文化的传播;并建立更加符合高校田径选项课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 田径 选项课 冷落

近年来,随着体育选项课在各高校的普及实施,许多新兴的体育项目也逐渐进入了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中,并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参加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多。但是作为学校传统体育运动之一的田径项目,则是少有人问津,而另一方面,在大众群体的健身手段中,跑步却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然而,当我们把田径项目移植到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中时,为什么反而遭受大学生的冷落呢?

一、原因分析

(一)田径运动本身的特点

首先,田径的技术动作结构大致分为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两种,虽然比较单调,但是需要参与者反复地模仿、练习、巩固,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而此过程既缺乏像球类运动中那样的多变性和娱乐性,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甚至身体间的接触与对抗也很少,从而使练习者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其次,田径又是一项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对参与者的要求较为严格,不仅需要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能够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怕吃苦的精神。这对于多数身体条件一般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道极难逾越的障碍,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进行选项的兴趣。

(二)田径教学的观念陈旧,竞技化明显

当前,高校田径选项课的教学仍然延续着竞技项目的教学模式,只重视跑、跳、投等项目技术动作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至于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则是完全遵照竞赛规则实施的,也依然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考核只是单纯通过一些直接测量的数据,如时间、高度、远度等硬性指标来反映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而这些成绩过于片面,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形成了“运动成绩最终决定体育分数”的现象。造成很多学生由于担心自己的身体素质差,通不过考试,而不敢选择田径选项课。

二、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多数高校都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田径场地,其中一部分还是塑胶场地。与之相比,在教学现场很少能够看到学生专门从事田径内容的学习,田径场地往往被其他项目的教学所占用。另据调查,在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中,35岁以上年龄段教师具有的专项特长是以三大球、武术、田径为主。而由于田径已渐渐远离选项课,大量富有教学经验的田径教师不得不改教自己不擅长的项目。无形中,教学的各种资源就被浪费闲置,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学生对田径选项课的兴趣

(一)重新诠释田径教学的观念

随着“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我们对普通高校开设田径课程在整个健康教育的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应该进行再认识。如果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教育功能,那么,它的作用就很难被其它项目所替代。相反,如果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偏离了这一方向,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将失去其地位,而逐渐会被削弱,甚至消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还原田径运动最基本的功能——“健身性”,而削弱其“竞技性”。

(二)改变现有田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田径运动的健身效能

为了使田径选项课的健身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教材内容应体现出基础性、竞争性、实效性、渐进性;教学手段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多样性。将健身走、健身跑、健身跳、健身投作为整个教材的主线,采用变化多样、趣味丰富、能够体现出相互竞争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

1.健身走:它是体育健身中最简单易行的运动,它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运动医学博士赖维所说“轻快的散步20分钟,就可将脉搏的速度提高70%,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田径课中可采用的方法有:摆臂步行法、前交叉步走、侧交叉步走、弓步走、弹性步走、直腿走、退步走、竞走等。

2.健身跑:该健身方法是以增进人体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为目的。田径课中可采用的方法有:慢速放松跑、变换节奏跑、匀速跑、定时跑、走跑交替、跑跑交替、追逐跑、变向跑等。

3.健身跳:该跳跃不同于竞技运动的跳跃,其内容与形式要具有一定娱乐性、趣味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协调性及基本跳跃能力。该跳跃分高度跳和远度跳两大类。其中又分别包括原地跳与助跑跳。田径课中可采用方法有:直腿跳、跳深、负重跳、跨步跳、多级跳、跳绳、障碍跳、跳台阶,及各种组合性的跳跃等。

4.健身投:该项目是以全面发展锻炼者身体素质,提高机能活动能力为目的,并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它可分为准度类与远度类。田径课中可采用方法有:投篮球、定点投垒球、实心球、单手原地及行进间推实心球、双手前、后、侧抛实心球、跪投实心球、仰卧投实心球及快速投篮球及实心球等。

这种健身练习并不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及高强度,而是以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均衡发展为原则,以培养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和健身习惯为目的,并不断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将田径运动的竞技形式科学地转变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这也是当前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增加体育健身理论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内容

现行体育课教学大纲在理论知识的安排和学时上较以前有所增加,体育理论教学逐步被各高校所重视。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缺乏科学指导自身进行锻炼的能力;2.不能自觉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3.参与身体练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强,只是被动的在体育课学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使田径选项课更加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在田径选项课的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体育健身理论和卫生保健知识方面的内容,使技能学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系统、完整的传授给学生科学进行健身锻炼方法。让学生通过田径选项课的教学,全面完整地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并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田径运动的重要性,最终获得自己设计运动处方、预防运动损伤、评价身体状况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重视田径文化的传播

在我国传统的田径课程教学中,一直把技术动作的传授作为重点,而缺少对田径文化的传播。田径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田径运动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积累了多个时代更迭的印记,使其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特性。教师应把田径文化的诸多方面穿插在教学中,以提升田径选项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例如:每一个田径项目的产生、发展,都有许多传奇、动人的故事;田径技术动作的肢体表现形式,如运动的节律、肢体的力量、动作的幅度、运动轨迹曲线的完美等,可以给人美的享受;现代高科技在运动器材、场地、服装方面的使用。

(五)建立更加符合高校田径选项课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目前,田径选项课的考核坚决不能再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应以能全面反映学生在进行田径课程学习之后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其中包括:1.学生在进行各项健身锻炼后各项素质提高的幅度大小。2.学生合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去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大小。3.各项生理机能水平的稳定性及适应能力的高低等。在考核中应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相结合。所谓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学习前后各项素质的成绩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结论。而间接测量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理论知识、学习态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能力、个体特征等)。因此,在田径选项课的考核中形式应多样化,增强开放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及个体的创造性(单独制订健身计划及锻炼中自我调整与自我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田径选项课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真实,不至于成为学生在学习时的一种生理与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冯传诚.新课程标准下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17-119.

田径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 田径 现状 发展方向

引言

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也都有所提升。从教育创新改革开始,体育课程逐渐向多角度,全面性发展。另一方面健美操,网球,羽毛球多种项目逐渐进入到高校体育教学范畴中,传统体育项目田径运动却开始不再受到关注。这些项目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田径运动发展完善,在高校中,田径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危机。

一、目前大学田径教学现状

现在大学田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就是教师现状,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部分,是组织教学的领导人员,适领导田径教学的重要组成。在田径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田径锻炼中来,使得运动效应完全发挥,进而实现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强化身体素质,这是大学体育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是现在一些高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责任感不强,田径运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低,老师不认真,教学效果自然就低,这样田径课程就会越来越被学生所忽视。

其次是学生现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属于接收环节,假如接收不积极,田径课程开展就会变得被动。现在大学体育课都采取选项制度,逐渐出现了双选性教学和组织教学制度,各种俱乐部的出现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力,使得选择田径项目逐渐被忽视。一般大学生觉得进行田径运动锻炼,消耗力量大,没有趣味,这样就会使得田径教学越来越不能吸引学生。

再有就是社会现状,社会发展进步,文化需求逐渐提升,社会大众对体育产业的投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但是体育项目形式多,田径运动却不像其他项目一样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随着健身操,体操,健美操,网球,羽毛球等多个项目的日渐发展,传统田径项目发展日趋下降。很多年轻人因为受到现今社会潮流的影响,多喜欢时尚,现代感强的运行项目,一味的追求兴趣锻炼,不能依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选择。这样,大学生体力下降,身体素质降低。

最后就是教学内容现状,经过很多调查研究,总结出在田径运动中教学内容是最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锻炼积极性的关键。现在大学田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重复性强。像铅球,跳远等项目在学生过去的学习阶段就学习过,到了大学还依然重复同样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大学田径教学的发展方向

首先就是要确定田径教学目的意义

教师首先要明确田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意义,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效果。不管何种体育项目,田径项目都是其运动的基础。田径运动能够锻炼身体力量,提升速度,强化耐力,提升灵敏和柔韧度,这些素质的锻炼和提升能够帮助其他体育项目有所发展和进步,但要注意的是要在运动中避免身体损伤。

其次是要加强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探索认识的主动性。当学生对田径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项运动中,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感情。兴趣的发展是要随着所针对事物的变化而改变的,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恬静锻炼的兴趣,可以将田径课和游戏相结合,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学习锻炼的兴趣。

再次就是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促进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中的关键,体育教学中,游戏是比较好的一种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式。体育课堂游戏不仅包含了体育锻炼,还加入了灵活多样的游戏内容,一方面锻炼体质,另一方面开发智力,可以深层次的提升教学意义。

然后就是加强学生的体育赏析能力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体育活动在社会范围内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逐渐增多。体育锻炼活动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体育竞赛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以在大学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赏析水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力和美的融合,并且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欲望,加强课程教学效果。

最后就是将理论实践相融合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重视体育实践,忽视体育理论的掌握,这是大学体育教师的共通问题。在进行田径项目的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是提升促进田径项目发展的基础。相对于体育实践,理论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掌握田径锻炼的目的意义,这样帮助学生掌握田径知识,加强技术培养,了解比赛规则,明确裁判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身体机能特点和锻炼重点,这样能使学生加强对田径运动的了解程度,实现田径运动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效果。

三、结论

作为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项目不仅能够保证各种运动顺利进行,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但是,社会日渐发展,田径运动的基本意义和效用却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反之还受到了一定的冷落。各大高校针对这些现状,总结原因,研究田径教学的重点和方法,找出适合现今教学环境的田径运动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基础,加强学生田径项目运动能力,提升大学生身体技能素质,锻炼其德育水平,最终实现田径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昌林.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月

[2施文忠,陈诺娜.普通高校田径课程的现状与教改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2月

[3]董亚玲,张振丰.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5月

田径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高校 田径教学 现状 对策

前言

田径运动是体育项目中最古老的一种运动形式,它能有效的发展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一系列身体素质,以增强体质,获得基本的运动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培养意志品质。然而长期以来,普通高校大多数所测试的项目大部分都是田径项目。作为基础课的内容,一般设有短跑、中长跑、铅球、立定跳远等几个达标项目,而田径选项课多以短跑、跨栏、跳远、跳高、标枪、铁饼等技术性较强的项目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把田径运动看作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同时受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教学目的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甚至偏重于运动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上课时情绪低落,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导致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很多困境。

一、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许多文章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当地的高校学生和教师为参考对象:对我国普通高校的田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例如王平调查分析得出有63.3%的教师认为田径教学可以用其他选项课的素质练习代替,而33.3%的教师认为不能用素质练习代替;有50%的教师赞同取消田径教学,而赞同保留田径教学并对其进行改革的教师有43.4%。通过问卷了解到30所高校田径教学的情况:正常进行田径教学的学校只有16.7%,而不进行田径教学或因选田径课的人数不足而停开的学校占83.3%。[1]这种现象表明:大多数教师只看到了传统田径教学的不足和弊端,认为其他运动中的素质训练可以代替田径教学,而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王平对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到喜欢田径课的学生只有10.9%。有51.1%的学生不喜欢田径课,有36.1%的学生不喜欢田径课但喜欢参加田径运动,不喜欢田径课也不参加田径运动的学生只有9.7%;69.8%的学生认为田径课枯燥无味,只有14.2%的学生认为田径课有趣味;认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很大的有19.7%,田径运动健身价值可用其它运动项目代替的学生有83.4%,还有11.7%的学生认为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不大,同意保留田径课的学生有23.6%,同意取消田径课的学生有85.2%。[1]可以得出:大多数高校学生不喜欢田径课,认为田径教学枯燥无味,引不起他们的兴趣;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不如其他的运动项目,感觉田径运动太累,所以对田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产生原因

1.田径项目的内容枯燥、单调,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周涛、邱宗忠指出:田径教材内容多而杂,上课模式呆板,站队时间长,练习次数少。每个单项教学课时过少,教师只能追求教学进度而没有更多时间进行细致的辅导,使学生学得匆忙、粗浅。缺乏像球类运动中那样的多变性和娱乐性,也缺少在练习过程中队员之间有配合、交流,运动情景变化多。[2]可以看出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田径在趣味性方面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组织更难,学生的兴趣不高,参与性很低。

2. 社会环境、社会观念的影响使价值取向的改变

王平在文中指出:传统的观念使人们很自然地将田径教学与竞技性的田径运动联系到一起,而忽视了高校田径课与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区别。[1]所以在田径课中大部学生对田径的项目不感兴趣,特别是耐久跑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出情绪低落,练习劲头不高,没有信心和毅力完成练习,对跨栏课没有胆量和勇气,对投掷项目没有兴趣和能力。加之现在大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脱离现实寻找自我、追求运动时尚(如:体育舞蹈、健身操、网球等)不重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对费力气的运动难以承受,对休闲娱乐活动表现极大的兴趣。

3.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的模式、内容、方法过于陈旧,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许多高校教学实践还是采用老方法,老模式,长期坚持变化不大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其思维模式,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周天华指出:在教师主体论的影响下,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多数教学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忽视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16]

然而现行田径教学的考核方法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定量化指标过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考察。致使许多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很难通过考试,而放弃选修田径课。

4.高校科研改革没有充分与教学实践相互结合

董亚玲,张振丰指出:高校理论研究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教学实践中还是采用老方法,老模式,理论和实践有距离,实际教学中的步伐太慢,理论研究束之高阁,有些研究没有起到指导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的科研也只是为了晋升职称。[9]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导致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不能充分的应用到课堂上去,阻碍了田径教学的改革步伐,面临的困境以让没有得到改变。

三、 建议与对策

1.突破田径教学的传统方法,将田径运动的竞技性与教学方法、手段的趣味性相结合

王平指出:要变传统以竞技为主的技术教学方法为以健身为主的娱乐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方法、形式作适当改进,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可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趣味性并不是要否定竞技性,而是将竞技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取消竞技性的田径运动,其趣味性也会大大降低。[1]这说明了可以充分利用田径本身的竞技性,以比赛的形式组织田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竞争的欲望,同时将一些项目改变成趣味游戏进行教学。从而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2. 改变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将竞技项目改为现在健身项目

朱亚男、李同灵研究指出: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的双重属性,包括了走、跑、跳、投等人体运动的自然动作,因此它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全面健身价值,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自然适应能力的基础健身项目。[14]对竞技运动跑、跳、投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使其降低技术难度,增加一些趣味性,会使田径课焕发新的生命力。

3..建立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评价应是综合的,考核内容应该多元化、考核方式应该多样化,特别应包括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因为高校体育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教师教学工作的着重点就不应该是技术教学,而是培育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具备实施自我健身的能力。田径教学考核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评价应围绕态度养成、兴趣的培养、习惯形成来进行,而且要淡化技术要求和考核分数的意义。让学生从田径学习中体会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改革创新意识

田径教学改革从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内容、手段、方法的改变,而实质上这种改变是教师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影响田径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它制约着田径教学改革的进程,决定着田径教学改革进程。田径教学的实施还是要看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所以学校必须采取措施,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突破自己,让田径教学改革充分体现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王平.对当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75-77

[2]周涛,邱宗忠.对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湖北体育科技,2007,6:707-708

[3]冯晓劲.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39-41

[4]冯国敏.对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4:11-12

[5]陈春华.对我国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现状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S4:326

[6] 王寿东,杜坤,李耀蕾.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201

[7]郑雅蕊,孙璞等.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85-87

[8]易昌林.高校田径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79-81

[9]董亚玲,张振丰.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96

[10]邹旋东.高校田径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6:43-61

[11]黄松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6:96-98

[12]庄伟.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8-110

[13]刘争春,胡俊英.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85-86

[14]朱亚男,李同灵.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47-49

[15]刘艳华.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16]周天华.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0-82

[17]辛静,梁建平.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69-70

[18]杜吉生,席凯强等.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