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09:47:01

田径教育

田径教育范文篇1

1.初中田径教材单元内容拓展方法程序

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只考虑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传统的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型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选择、拓展与开发中应避免上述问题,要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提高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拓展、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学习动机,真正做到为课程服务、为学生服务。基于田径运动的特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是改革和拓展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举措。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下面是以娱乐、游戏为主题的单元内容拓展与开发设计的方法程序。

步骤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跑、跳、投项目,选择、收集学生喜欢的游戏、娱乐素材。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

步骤2:对娱乐、游戏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与相关的田径运动技术相结合,拓展开发出新运动项目。如“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等。

步骤3:确立单元主题,并对上述“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的练习进行方法的改进与充实,形成主题,将多种运动及相关方法、方式融于其中。

步骤4:设计多种游戏、娱乐形式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上述“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练习方法、动作变化等的方法指导,创设多种变化的形式。

2.初中田径教材单元方案设计方法程序

初中田径教材拓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为依据,以课堂实践为阵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使得拓展的教材内容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适应,并符合本校实际。因此在教材拓展与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性的重组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使其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设计合理的拓展与开发的方法程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构建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验,根据相关拓展要素,改变原来单纯的按项目构建的田径单元,构建出“力量类、速度类、灵巧类、耐力类”等新型的“发展”单元。

3.初中田径教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论中,教学结构包括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理论意义上的结构指教师、学生及教材三要素的组合关系,实践意义上的教学结构指教学过程中有关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的纵向结构和构成现实教学活动各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系的横向结构。本着教学实践过程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出发,设计初中田径教学的教学结构(亦为中学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构建提供借鉴)。

田径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能力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田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效地把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

1.1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定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1.2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1.3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2.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2.1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田径教学能力是体育师资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在现今的考试中,我们仍存在着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评。学生的教学能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才能得以提高。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中,要合理确定实践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比重。转变田径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大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而体育课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把提高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很重要的。

2.2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现代人要适应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否则,必然会落后,而被逐渐加快发展的社会淘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田径教学力求适应体育大市场,发挥其锻炼、健身、教学和竞赛的作用,立足基础教育,丰富其运动内容形式,把民族的、本土的运动项目融入到田径课堂中,为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高自身能力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临的工作对象复杂且富于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能力则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然途径。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学习内容。目前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从而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的岗位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经历,所以,完善田径运动教学是很重要的。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技术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

3.2丰富拓展教学内容,适应社会新形势。由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比较宽松,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设计几项教学内容,供教师和大学生根据课堂情况进行选择,以满足实现学习目标的需要。在田径课内容的设计中,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得繁荣发展。]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通体育院校体育育专业是培养合格标准,面向现代化的全面、系统、新型的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同时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有实战的空间去发挥和探索,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促使学生在课前要去翻阅大量的资料,不断地提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和自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指导性。教学大纲是指导一线教学的重要文件,体育院校本科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也同样需要从教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以实现教学能力形成的。鉴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对教育实践课可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实习、见习等多种教学模式,适当调整田径课教学计划,在技术课教学前安排基本理论课讲解,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同技术课的紧密结合。将教育实践课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促进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及个性能力的发展。

面对当今社会的转型,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体育教师人才需求标准的转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质量与社会的不相适应性,体育院校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能力,为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教师做好一切工作。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

田径教育范文篇3

新课标对于国家课程的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是最普遍的课程,但是不管是在普通的田径课程教学还是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教学,这些都存在有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以新课标的角度去发现这些所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提出教学改革思路。

2新课标内容简介

2.1新课改的原因、依据。如今的中国现代教育根本没有跟上社会与时展的步伐。在课程方面种类非常少,并且很多课程学科等还是照以前旧时代的内容体系一样,丝毫没有创新融入新的内容,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对于现代进步内容的掌握,脱离了学生的经验与社会实际。在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创新引入或者创造出新的更适于学生与老师的学习教学方法,很多的学校在课程的考核过程中也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2.2新课改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纲要》提出了很多项的目标去保证新课改的落实,并且也为新课标的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其中包含有:必须在新时期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并且课程的结构也要包含有很多的特征、特性,还有在新时期的课程内容里面必须包含有当今时代的内容,跟紧时代的步伐;另外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上面也得进行改善,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评价的时候不能用不正确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必须完善考核评价的体系,最后对于课程的管理制度等必须非常严格。2.3课程类型调整。新课改对于课程的类型进行了调整,以前与现在的课程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学校中学校课程的学科课程占比非常重,很多的学校都进行了分科教学,所以在综合课的重视程度上远不及分科课程,还有很多学校只重视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对于学生可以选修的课程相当不重视等问题。本次的课程结构调整将逐步改善中国很多学校对于学校课程类型的不足,课程结构类型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改善这些局面,并且逐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2.4课程内容调整。第一、整体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小学综合课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第二、高中分科为主,在基础普遍发展的前提下实行个性发展;第三、因为学生实践能力太差,所以从小学直到高中都要有实践的课程,并且必须要学的;第四、农村中学的课程在完成必须的基础教育情况下,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本地各方面相结合的课程。

3新课标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3.1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田径是基础体育项目,也多次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研究,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重视并且将改革研究的内容,纳入到田径教学的整个体系之中。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在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都着重对于项目的竞技性、掌握技术动作等方面,在教学中新兴的田径教学课程与大众化简单易学的田径健身项目很少,很少在教学中引用现代优秀可靠的教学技术方法。3.2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国家与地方等都对田径的各个方面非常重视,政府也出台了许多的计划。但是在底下的很多学校对于自己学校的目标定位都非常不明确,很多的学校目标定位都是局限于学生的田径运动技术培养,田径理论知识的普及,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田径项目的兴趣与田径项目的其它方面,并且由新课标可知现在应重视田径的健身运动属性。3.3学习考核评价存在不足。传统的评价方式非常不足,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技术技能”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技术技能好就是每一方面都好,还有过于强调理论上的知识,造成很多学生认为技术不行但在最后考核的时候有理论高分均衡,并且很多也只是对基础动作与技术的考察,很少有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运用的考核。

4新课标视域下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4.1丰富教学内容、方法。在教学内容中除了基本的田径运动基础之外还应注重于实用这一部分,技术课除了注重基本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明确对重难点与非重难点进行区别对待,也必须有新课标下现在田径运动的健身方法,在理论课上的时候充分的对于现代的教学技术方式方法进行利用,对于田径的教学各项进行改正。4.2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其它方面的培养,不能只注重竞技运动技术的指导,为了去帮学校争取一些荣誉或着培养出优秀运动员来打响名声,现在更应注重的是田径运动的教学实践与健身性,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并且贯彻新课标下田径运动健身的属性,还有就是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4.3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比如说,学生也可以进行互评与自评,在每月定期让学生进行一个互评与自评,让他们自己总结自己的学习效率与别人的学习态度与完成度,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在最后因为跟老师关系好受老师重视,消极学习,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互相鼓励。

5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着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考核评价方法不完善等不足方面进行改正,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每一项任务,在具体的实施中必须贯彻,通过找出这些问题提出改革的思路以此来对以前乃至现在的基础教育进行改正,这也是对国家新课改的支持。

作者:王江琼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克宁.实施新课标形式下田径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9,5(43).

[2]赵琦.对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1,12(16).

田径教育范文篇4

本文通过对宁波地区教师和学生进行有关田径教学内容方面的问卷调查,说明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

一、关于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的调查的结果分析

1.教师对田径教学内容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比较判断的调查统计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35.7%的教师认为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较好,50.6%的教师认为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可以相互借鉴,只有13.7%的教师认为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较好。数据表明,教师反对田径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类,提倡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或对两者进行有机整合,这为我们对未来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分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学生对田径教学内容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比较判断的调查统计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51.6%的学生认为在田径教学内容分类问题上应充分借鉴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的优点,赞成按运动项目分类和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的学生分占18.0%和12.4%,还有18.0%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这反映出学生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上述问题较难进行理性的思考,但从感性上,多数学生认为应充分借鉴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四大类分类的优点,并进行有机的整合。

调查的结果显示师生们对以往太过竞技化的田径教学内容很反感,希望突出田径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希望打破田径教学内容体系的旧格局,对现有田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田径教学对人们生活、健身的意义。

二、现状调查表明中学田径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全面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田径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和任务,还是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鼓励学生参与田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协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情意性、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不够。教学内容重视田径项目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其健身属性;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运动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师生普遍认为传统中学田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难以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与学生田径认知、学习能力水平的一致性,难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工作、学习服务。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依然具有浓厚的竞技色彩,与时代对教育、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终身体育观念也相脱节。

三、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

在中学田径教学这一模块中,教学内容以学生身体的全面实践活动为核心,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锻炼,提高体能与技能,促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健身知识与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因此,以走、跑、跳、投四大类运动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较为合理。

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构建,应以“健康第一”“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面向全体学生”“为终身体育服务”作为基本思想。

关于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可以采取以下两点策略。

1.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游戏化、趣味化、简易化)

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只考虑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传统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型中学田径教学内容在选择和开发上,应极力避免上述问题,要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把内容的可接受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情趣,激发学习动机,真正做到为课程服务、为学生服务。基于田径运动的特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田径运动项目游戏化、趣味化、简易化是改革和开发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举措。

2.教学内容的可拓展性(实用化、生活化)

田径教育范文篇5

田径运动一直是各项运动开展的基础,被誉为“运动之母”。田径运动的健身与教育功能有不可替代之作用。高校田径教学对青年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具有其他运动项目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和价值,这种特殊性是由田径项目的本质属性和教学对象(学生)的特性所决定的。

健身功能是田径运动的本质功能,具有特殊的锻炼价值。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项目可有效的发展学生的五大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手段。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还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助于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竞争意识的优良品质;培养健身意识、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实现“终身体育”的健康目标。田径教学是发展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田径健身练习,能够起到发展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作用,为大学生进行各项体育运动和体育娱乐休闲打下良好的基础。田径运动实质是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田径中的慢跑、快走就是最好的健身运动内容和形式,也是大众健身最主要的锻炼方式。由于田径运动的动作简单性、易学性、对称性而且锻炼时不需要经费,所以一般性的田径锻炼不受人数、年龄、性别、场地、器材的影响,是高校大学生理想的健身项目,也是促进学生健康的理想运动载体。因此,高校应广泛开展田径教学和田径运动,尤其对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说,田径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田径考评体系欠缺科学性、合理性

高校田径运动的传统评价方法通常是量化考评,片面强调“量化比不量化好”。通过直接测量的数据(例如时问、高度、远度),即硬性指标来反映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而这些数据成绩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种运用统~标准“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既是应试教育的体现,也致使考试成为大学生的负担。再者,考评体系缺乏弹性机制,教学训练的一致性要求较多,灵活性较少,很难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也不符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要求。体育成绩差的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能照顾到个性的差异而加以区分对待。如此一来,对不少高校学生来说,参与田径体育课活动已经失去了应有的轻松和乐趣。

2.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根据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如何科学运用田径运动来进行健身的教学。高校田径教学没有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3.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田径课教学的开展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基础课,还是选修课,都侧重以技术教学为主,而忽视健身教学。传统的田径课教学过分追求竞技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仅重视跑、跳、投等技术动作的教学,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对各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以适应和接受,掌握运动技术比较困难,从而影响田径课的教学质量,限制了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

三、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体育理论教学,认识田径的重要作用

受技术教育的影响,体育课教学一直轻视或放弃体育知识的传授,学生未能接受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就会对田径教学及田径运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因此,高校应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和方法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正确认识田径教学及田径运动与提高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增进健康的关系。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要通过理论课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田径课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学好田径课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并养成长期坚持田径运动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在锻炼和健身的过程中,要使练习的方法多样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在保留原来项目主要特点的同时,将原有的项目进行适当的改变和拓展,适当降低难度,增加田径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可以在田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增加一些体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放宽规定,对场地和器材也不必有严格的要求,使趣味性和竞技性融为一体。也可以将音乐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结合音乐进行一些跑跳等方面的练习。此外,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气氛,随时与球类、体操、武术等其他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这还将充分体现田径运动的基础作用。要充分利用田径运动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运动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并在学习锻炼的过程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

在田径教学中,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兴趣是激发人做好某件事情的动力,并使人克服困难向指定目标奋进,在田径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气氛,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示范要准确优美,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学方法要经常变革,切忌单一,应根据田径项目的特点,选用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练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通过互帮互学积极参与到学、练活动之中。在练习时,教师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传授技术动作时,教师应积极为其创造示范机会及时进行语言或非语言反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

4.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田径文化的认识

在田径教学中要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田径运动的历文化,使学生全面了解田径运动的实质,让学生感觉到田径一切运动的基础,讲清楚田径运动的锻炼价值。此外还要养学生欣赏田径运动的能力,使学生在欣赏高水平的田径赛中体会到短跑的速度与精确、长跑的耐力和战术、投掷的量与美、跳高的腾飞与舒展等。可将田径知识、技术、战术及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并且要鼓学生将田径课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教师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田径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了解田径的文和历史,体会到田径运动的乐趣,形成对田径的良好感觉。此外,在目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径体育教师要具有坚实宽的体育理论知识,熟悉田径运动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展趋势;要善于了解体育运动发展的动向,以及学生的运动求。其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田径教学教材的发能力,通过田径教学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组织管能力等。

田径教育范文篇6

1.田径运动与田径课程的联系和区别

田径运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包含了竞走、跑步、跳远、投掷等多项内容,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其项目内容更加的多样,不仅涵盖了许多的运动项目,还逐步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而本文所述的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是指一门将田径运动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科目,课程的设置应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由此可见,田径项目与田径课程具备不同的特点,但是又具有相关性。两者的相关性在于:田径课程的内容是以田径运动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所制定的,高校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教育和培养的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但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区别,田径运动和田径课程的培养目标不同,前者的目标具有较大的竞技性,后者则侧重于对学生身体和素质的培养[1]。根据此,我们也可看出田径运动,具有两方面的特点,即竞技性特点和锻炼性特点,两种特点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2.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定位和内容体系的问题

2.1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定位。田径课程的定位,就是指田径课堂为谁而设置?也就是所要教育的对象是谁?此外,还需明确学生接受了田径课堂教育后,有什么实际的应用效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田径课堂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所要教授的课程内容就很可能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与学生的实际发展不相符合,教学内容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作用,这不仅浪费了教学时间,还浪费了教学资源,而未达到实际的效果。只有明确了田径课堂的定位,才可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田径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才可以得到发展。大学在进行专业田径运动课堂教学时,还需明确自身的定位[2]。如,此大学进行此项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那么学生就需要具备对中小学实施田径运行教学的能力,可以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锻炼,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基于此,大学的体育教师,就需从众多的田径运动内容中,找出中小学体育教师所要具备的田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等,进而展开教学。2.2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意义。生活的富足,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也逐步的养成了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田径运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锻炼项目。随着运动时间的加长,人们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越加的全面。首先,田径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锻炼,且对场地的要求也不甚严格,局限性非常的少。这也是田径运动成为体育教育项目的主要一方面。田径运动中所包含的竞走、跑步、跳远、投掷等内容,均可作为教育的内容,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塑造完美品格素质的主要途径。总之,田径课程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3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体系建设。大学在进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时,首先需明确课程的定位,进而建设完善的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在传统的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按照田径运动的内容进行教学,竞技性较强,这显然与高校学生的发展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我们还需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对大学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内容体系,符合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的需求。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要求的“青少年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才可以为祖国和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才可以促使民族走向昌盛,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由此来看,大学在进行田径运动课堂教育时,还需建设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促使学生科学的掌握田径锻炼的方法,掌握相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自身的素养,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析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3.1教学内容趋向于竞技性。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了教育的改革,大学体育教育也开始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改变,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在是锻炼学生的身体,而是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尽管如此,很多大学在进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时,与田径运动无法进行区分,使教学内容过于倾向竞技性,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脱离,阻滞了高校学生的发展。3.2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纵观大学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管是针对任何发展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总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单一、刻板,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质量较差[3]。3.3大学田径运动课程教师的整体素养偏低。虽然,新课改理念,逐步的深入了各个教育阶段,但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体育技能的教育仍然占据着教学的主要地位。由此可见,现今大学的田径运动课程教师,综合素养普遍偏低,教师队伍的结构也不合理。大学还需综合考虑教师的年龄、学历等各方面,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有效的落实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

4.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4.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想。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师就需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本文认为可从优化考核制度、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几方面入手。首先,大学的体育教师应与时俱进,多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现代化教学,在教授学生田径技能的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4]。其次,要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对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考虑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内容,并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2考虑社会的发展情况,对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大学进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换句话说,大学的教育要以社会的发展形势为基础。大学在进行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改革时,还需考虑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多融入野外生活等具有娱乐性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从多种渠道掌握技能和方法,满足自身的需求。4.3深化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认识。本文认为,要想有效的落实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改革,我们还需加大对教育的研究力度,认真的分析体育教学的情况,对教学的观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促使大学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更具现代化、科技化、实用化。例如,将教学学科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到田径运动技能教学中,以取代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单一示范的教学方式。同时,对田径运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还需重视对田径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找出符合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内容[5]。但是在对基础技术进行分析时,我们需重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基本技能需具有完整性,且是最主要的技术。二是,要在考虑运动生物力学的基础上,对运动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确定。三是,如果此项基本技术,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不能掌握的技术,就要及时的对内容进行更换。

参考文献:

[1]乌卫星.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1):158-159.

[2]张驰.研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0):143-144.

[3]李鹏伟.研究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教学改革[J].俪人:教师,2016(3):263-263.

[4]龙亚军.新时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分析[J].西部皮革,2016,38(16):234-234.

田径教育范文篇7

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特点及建议

(一)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主要特点1.特殊性。随着田径类项目的不断完善和田径自身的发展,竞技性也是随之而产生的,其实不然,任何在游戏和娱乐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一些竞争性的成分,但是与田径类项目相比,田径了项目更加注重身体的素质培养和动作技能水平的提升,加上自身特有的规则形状,其竞技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田径类项目作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忽视了作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田径类项目的竞技性与高水平田径运动竞技性不同,从而使田径类体育运动难以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展开,也不利于人们对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全面的客观的认识。2.多样性。在中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中,把以往教材的田径项目改作了田径类项目,由此可见,田径类项目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内容上的完善,这样可以实现田径运动和田径竞技性的有机结合,在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健康教育的接轨,而且可以摆脱很多在田径项目上的限制,体育教学上能够自由发挥,不受理论和专业化的束缚,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二)发挥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合理建议1.正确认识和理解田径类项目竞技性。从竞技性的发展来看,它的是伴随着田径类项目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如果一味地对田径类项目的竞技性进行否定,无疑是对田径类项目的否定。只有站在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的角度才能对田径类项目的竞技性进行清醒正确的认识,不应该单纯的将提升学生健康的旗号打出,抹杀竞技性。要从分遵从体育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对学生进行健康素质教育才能有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2.强化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他们成才。通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项目竞技性进行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塑造,充分培养中学生的竞争择优意识和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竞技性与娱乐健康性的有效结合,加强娱乐性可以提高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健康型,可以很好地落实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使学校对中学生的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类项目竞技性的发展

自现代教育事业发展以来,中学体育课程中竞技性运动的项目和观念逐渐呈现淡化的趋势,竞技性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在发生改变。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田径类项目的界定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行了更为全面和透彻的解释。认为田径类的运动不仅仅存在竞技性,更应该存在健身性。从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在中学体育的教育上能有如此的认识,确实是体育教育事业一大进步,而且这种态势正呈良好的趋势发展,不仅将田径类项目的重要地位在中学体育课程中加以确立,而且延伸出多个与之相关的运动,如户外运动、越野活动等,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作者:王艳霞工作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第一中学

田径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演变现状功能改革

1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的演变

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田径球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欧美体育,开始由基督教的传教和办学活动经过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传入我国。

进入20世纪,各类学校开设的体育课中普遍开始采用了田径运动项目作为教材,不同规模校际之间的田径运动比赛不断增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径课在学校体育的发展[1]经整理见表1。

表1田径课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

时间名称田径课所占课时数

1956年

1978年

1987年

1992年

2000年

2002年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6%

27.6%

28.1%

20.5%

14%

从表1中不难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并在全国中、小学试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将田径运动项目列为基本教材,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6%;在1978年试行的《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也把田径列为基本教材,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7.6%;在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依然把田径列为基本教材,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8.1%;1992年试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把田径运动项目列到基本部分,其时数占体育课总时数的20.5%;在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把田径运动列为了必修课,其时数占课时总时数的14%,为各项目之首;2002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中水平四规定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水平五规定较为熟练的掌握一两项田径运动技能[2],这些都说明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新课标下田径运动教学的现状

2.1田径运动趣味性不强,影响田径教学的开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3]。”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师安排课程内容的依据见表2

表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师安排内容的依据调查表

依据学生的兴趣安全负荷其他总计

人数201510550

百分比40%30%20%10%100%

从表2中分析得知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这确实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并且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而田径运动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趣味性不强,某些器械项目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甚至有时学生对某些田径技能的学习还会产生心理障碍,因而放弃了田径教学。

2.2家长、学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短期功利行为,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深入开展

一所学校如果“三大球”突出,那么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而田径教学和训练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就投资方面来说,学生选择球类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购置器材,投资额小,家长没意见,领导更没意见,而田径类项目,只能由学校投资,无形中增加了学校的开资,学校领导也不愿意;就比赛所占用的时间来说,学校组织球类竞赛不会占用教学时间,而召开依次田径运动会,则会占用一部分教学时间,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也是有难度的。因此,造成田径教学不能深入开展。

2.3校园安全问题,对田径教学开展有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项运动都可能产生运动损伤,同样,田径运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调查的所有中学中,在田径课上都出现过学生受伤的现象,影响了田径教学的开展,见表3和表4。

表3中学体育教师开设田径课的状况调查表

程度不开设偶尔开设经常开设总数

人数15201550

百分比30%40%30%100%

表4田径课不开设或偶尔开设的原因调查表

原因害怕学生不喜欢害怕出现教学事故场地器材问题其他总数

人数17312050

百分比34%62%4%0%100%

从表3分析得知,中学体育教师有30%不开设田径课,40%偶尔开设,这说明田径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不容乐观。在问及原因时,从表4中不难看出,62%的教师害怕出现教学事故。因此,使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课中所占的课时越来越少。

因此,由于田径尤其是使用器械类竞技类强的项目难度偏大和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中的田径运动的内容和地位正悄然发生变化。在加上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使许多技术难度大,学生不想学教师又难教的田径项目有淡出体育课堂的势头。

3新课标实施后学生体质的现状

为了说明学生体质水平,便在一中学随机抽了30名男同学和女同学作了1500米测试,测试成绩见表5。

表51500米测试成绩表

性别平均时间平均速度

男8.00分2.5米/秒

女9分31秒3.1米/秒

从表5中分析得知,男同学跑完1500米平均用时8分,每秒只跑3.1米,女同学跑完1500米平均用时9分31秒,每秒只跑2.5米,也就比走路的速度稍快一点。

并且教育部公布2002年学生体质检测报告[4]: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除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素质的下降幅度明显。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0年相比有75%的年龄组呈下降趋势,7-18岁男生平均下降1.75厘米、女生平均下降1.00厘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女)水平与2000年相比,7-12岁小学女生、13-18岁中学女生、19-22岁大学生分别平均下降2.8次、3.7次、3.4次。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7-18岁男女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68毫升、78毫升。19-22岁大学生的情况与中小学生的情况基本相同。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2002年检测结果显示:学生中的肥胖检出率,在2000年比1995年上升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其中,7-18岁城市男生由1995年的3.98%上升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乡村男生由1995年的0.9%上升为2000年的2.74%和2002年的4.48%。乡村女生由1995年的1.97%上升为2000年的2.43%和2002年的4.27%。这一切表明新课标实施后学生的体质并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这总体说明体育课教学没有开展好,没有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而田径运动比其他项目更能针对性的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如长跑可以锻炼心肺功能;铅球可以增强上肢力量;跳远可以增加下肢力量……。

4田径运动的功能

4.1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

首先,当进入发达社会以后,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已从原始社会时依靠走、跑、跳、投获取生活资料和延伸生命中解脱出来,但人类永远不会摆脱依靠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技能去提高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投等动作,田径运动成为很多项目的基础;再次,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也越能起积极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种竞技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

4.2田径运动特殊的健身功能

田径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既能全面、又能重点地锻炼身体。田径运动既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敏程度,又能提高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并且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局部练习以达到平衡发展和矫正某些畸形的目的,这些特点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

4.3田径运动的心理拓展功能

4.3.1改善情绪状态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中学生都担负着家人、学校、老师的期望,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适当的进行田径运动,如每天坚持晨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使学生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缓解压力,从而降低心理压力,使学生的情绪得以稳定。

4.3.2消除心理疲劳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重,上大学成为他们的唯一目标,所以每天都是学习,心理的疲劳程度逐渐加深,这时参加田径运动,如定向越野,不仅可以锻炼独立生存能力,而且可以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放松心情,消除心理疲劳。

4.3.3培养意志品质

学生在进行耐久跑时,需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在跑了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极点”,这就需要每一个学生用意志去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跑完后,充分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的意志更加坚韧。

4.3.4有助于人交往与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大多喜欢与人交流,在文化课的教学过程中,这种交流是受一定限制的,而在田径运动中就方便多了。如在接力赛中,不仅培养了学生默契的配合,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交流,提高了交际能力。

4.3.5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竞技含量高的田径运动项目后,自信心得到了逐步提高,找出了克服困难、战胜困境的方法,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强信心,增强才干,.培养调节和控制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能力。因此,通过田径运动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田径运动,可以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进一步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以及与身心发展的关系。

5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课程中的改革

5.1淡化竞技性,增强实用性

目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田径内容如跨栏、背越式跳高等,大多从田径竞技沿袭而来,技术动作是田径竞技比赛动作的低难度再现。由于田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而相对课时较少,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田径很难学会,更不用说学好。因此,田径运动的地位呈现逐渐衰退趋势是不难理解的。

其次,田径运动中有大量简单易练,实用性强的内容:如50米跑、立定跳远等练习,这些练习如果设立得当,很容易在体育课中开展,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另外,对竞技性的内容进行改造,淡化竞技性,提高实用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如采用单足连续三级跳、三级蛙跳跳远等。在这些练习中不仅有效增强了腿部力量,,而且保证安全性。

5.2适宜难度,适宜负荷

田径课的内容应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和生理、心理承受能力把学生分为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保健组进行设计,项目的内容、规划、难度、负荷要科学合理,不要过于追求技术动作的规范和高难度。练习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完成,运动负荷过大,学生易产生不良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在以后练习中就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运动技术的难度要适宜,运动负荷要以中等强度为主,把田径健身项目的技术难度控制在健身者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5.3增加田径内容的趣味性,重新吸收学生的视线

要让学生喜欢田径,教师应精心选择田径内容,提高动作的趣味性。实际上,田径中有很多项目略微变化是非常有趣的,如在投掷场地上画出1-9个方格,方格中写出数字,投中哪个数字就得多少分,还可以把目标挂在树上,把靶贴在墙上,用实心球、垒球投掷,以达到投准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创设丰富的情景,如短跑—追赶猎物、跳高、跳远—采果子、跨沟坎等等。以激发人类的本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只要下工夫挖掘,开发田径中的趣味性,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从而就能使学生热爱田径并从中受益。

5.4保持健身性,开发拓展性

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强,并且其心理拓展价值也应引起高度关注,由于田径运动的许多动作难度和危险性都不大,这对练习者克服困难,建立信心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田径运动具有明显的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例如,当学生做跨越式跳高时,完成了这一动作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技术问题,而应该是心理问题。练习者只有在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担心等心理障碍后,才有勇气跳过去。因此,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开发田径运动的心理拓展价值,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5田径运动器材改造的安全性

在田径运动项目的设计中,器材的改造能使练习者消除不安全感,如“软式跨栏”跨栏器械的改进设计要能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包括器材材料的选用和场地距离的变化,都要保证学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练习,使跨栏项目能让更多的普通学生所接受。

5.6加强教师监管力度,避免出现教学事故

任何运动都可能出现损伤,如足球运动中骨折,篮球运动中脚踝损伤也经常出现,田径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并不应该归咎于田径运动,而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监管力度不够或教学组织不合理。因此,只要加强监管力度和合理组织教学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田径课出现教学事故。

6结论

6.1田径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6.2田径运动经过合理改革,提高趣味性依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3田径运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具有其他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范文吧.网址:.

[3]名师网.网址:.

[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址:.

[5]孙庆杰.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体育院校普修教材.田径运动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宋淑珍.让学生喜欢田径课.体育教学,2003年第四期:26—27.

[8]韩英灵.对新课标下田径教学的思考.体育教学,2004年第五期:4—6.

[9]尹天安刘晓华.谈学生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体育教学,2003第4期:24

[10]方勇光.体育游戏教学的另类思考.体育教学,2003年第4期:29

[11]徐有安.田径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学,2003年第4期:28—29

[12]廖志锦.新课标背景下中学田径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6—7

[13]罗宏斌.领会新课标实质上好田径课.体育教学,2004年第5期:8—9

田径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安全问题;改革策略

教师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指导和教育,是通过组织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加健康。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学科,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受伤的案例屡见不鲜。田径教学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重视,并能充分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出解决安全问题的建议,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1]

一、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安全问题

(一)田径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存在问题。体育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活动,让学生利用运动锻炼体能和磨炼意志,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场地的问题或教学观念的原因,田径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只有立定跳远、实心球、短跑等几个固定内容,没有创新教学内容。单调的课堂活动经常会让学生感受厌烦,学生不愿意进行田径运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二)在田径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实现高效的田径教学,不能一味要求学生进行锻炼和学习,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安排,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田径教学的关联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无法形成体系,影响了田径教学的效果。同时,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知识或技能学习,忽视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评价。

二、中学体育田径教学安全问题的改革策略

(一)根据田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在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不少的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给田径教学造成极大的阻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教学规划,促进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作为田径课程的主要负责人,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田径运动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加强重视,根据田径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素质教育不断实施的今天,体育教师也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补充,与时俱进,并能根据教学实际对自身教育方式进行改进。如,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让教师通过及时的培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课程高效进行。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激励,包括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促使教师在体育教学岗位中不断发展进步。(二)田径课堂内容,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一般的体育田径课程包括跑步和立定跳远等。这些内容比较简单枯燥,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要丰富田径教学的各种内容,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2]教师在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如,开展短跑教学时可从过去蹲踞式起跑方式上,增加站立侧向起跑和卧撑式起跑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跳远的内容,给学生加上跳板跳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分组,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实现对田径教学的创新。(三)田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如今的体育田径教学中,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需要完善对学生在田径学习中的考核评价方式,既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指导。教师在中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短跑的评价,需要对学生相关技能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但不能是最终成绩,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评价,从而有效提高田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彩萍.田径类项目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新审视[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

田径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校;田径训练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田径运动作为我国一项体育运动,具有较悠久的历史,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教育部对田径事业较为重视,但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教育课程与现实情况背道而驰。传统课程与设施无法提高学生兴趣。为此,需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对传统田径训练教学实施全面革新,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创新,这对高校田径训练教学来说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田径训练的优势

1.1领会动作技术要领。有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对动作要求相对比较高,并且还还要求熟练掌握一些技术要领,达到熟练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田径训练质量。我国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这就使在对一些技术要领进行讲解期间,不能将其清楚的表达,甚至较多的动作技术要领不能通过传统训练方式对其进行示范。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较好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的方式,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清晰的讲解出来,以此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比如,教师在讲解“背越式跳高”动作环节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方式,把起跳、空中转体以及收退等动作进行播放,学生可以通过慢镜头播放对该动作进行仔细观看,以此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其要领。1.2增强学生训练兴趣及主体意识。在进行高校田径训练的过程中,硬件设施在教学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田径训练对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能够有效提高田径训练水平。但是,较多高校田径训练教学中,硬件设施相对较为缺乏,比如训练场地、设施落后,这在较大程度上使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受到较大的影响[2]。同时,目前我国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对田径训练要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枯燥无味,无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能够在将不同训练过程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并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这对高校田径训练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绝对优势。1.3训练知识的有效更新。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教师自身的授课热情也相对较低,一些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全方位指导,致使丧失了学习热情,这就无法使更新学生知识储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田径训练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以此体现出教学的生动性,能够对训练要领实施有效剖析。此外,较为重要的是,教师还能够在多媒体网络中寻找教材中没有的训练技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更新,以此对学生的田径知识视野进行有效的扩展。1.4规范教学示范步骤。多媒体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对具体训练示范步骤进行有效的规范,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能够对复杂示范内容实现暂停、跳跃播放,使学生能够对不懂的环节进行重复性学习,以此达到针对性学习的目的,从而对训练示范过程中具体动作要领进行有效的学习,这对教学示范步骤具有较好的规范性作用[3]。较多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具体示范进行模仿,一些细节动作不到位。学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训练环节中,通过对视频的反复播放,对具体要领进行反复揣摩,使学生一对一进行多媒体课件对话学习,以此使教学示范步骤进行有效的规范。

2.多媒体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2.1开发高校田径训练课件。高校田径训练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有较大的区别,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体力与精力,并且对学生自身技能要求也比较高,田径训练的目标就是挖掘学生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潜力。此外,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课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要求:(1)根据田径训练特点与多媒体技术特点,与其他一些领域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营养学等,以此使之进行深入的渗透;(2)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教学特点构建体育多媒体课件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优化与完善,以此使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相系统化方向发展,这对高校田径训练课件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4]。2.2多媒体课件与其他训练方法的结合。多媒体课件实质上是对田径训练基础知识的辅助性教学,不能将其作为训练实践来看待。所以,教师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训练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全面提高田径训练水平。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差异性,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采取针对性的训练,这在较大程度上可有效提高学生训练期间的自主性与积极性[5]。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训练环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训练方法对具体环节进行演示,以此达到实践的目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将多媒体课件与其他训练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可全面提高训练质量。2.3调整结构,改变评价标准。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内容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并且与学生技能的提升有较大的关系,并且教学内容与我国教育环境、人文环境等有较大的关联性,同时高校还肩负着向社会输送大批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所以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人文环境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确保教学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田径训练教学中考试是其主要是考核方式,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但是,此种考核方式很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会在短时间内忘记。为此,需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并且还能够丰富学生评价标准[6]。2.4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创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开发实质上是对理论知识的一种展示与学习,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难达到实践的目的。为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将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以及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差距,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较大不同,教师在进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缩短此种差异,并且还应在田径训练教学中将训练中抽象的理论以及动作采用形象、系统的方式进行阐述,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比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田径训练内容实施分解的过程中,应阐明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完全掌握田径运动中的精髓,为田径训练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5改进教学评价。高校田径训练自身的体育结构较为严密,与高校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等有较大的关联,其实质是向社会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在进行田径训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结构设施的过程中,适应时代要求,以此对教学评价进行有效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目前教学结构实施有效的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进行全面完善,将理论、体育文化以及实践能力等融入到教学结构中,以此使教学结构更加立体;(2)目前,高校田径训练教学中,考试是主要的考核方式,但是较多学生为了满足考试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应付的心态,这在较大程度上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并且对学习成果也起到较好的衡量[7]。为此,高校应当对目前评价方式实施有效的革新,出了单一的考核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的考核,以此使高校田径训练教学评价标准更具有参考性。2.6多媒体实验的开展。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在进行多媒体实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现代研究中的一些研究方法,在传统研究方法的运用过程中,主要通过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学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计算机技术。在进行多媒体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是两组在对实验的控制方面很难清晰介绍,并且没有实验过程就很难得到真实的实验数据。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对两组实施有效的对比,以此使多媒体实验进行全面的开展。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教学中,田径训练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是高校教学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但是,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出现一些客观问题,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此,需要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对教学实施有效的革新,为田径训练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祥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田径训练中的策略探讨[J].体育时空,2017,(8):85-86.

[2]王燕桐.高校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8,(2):101-102.

[3]迟凤超.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田径,2018,

(4):25-26.[4]黄庆忠.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田径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运动精品,2018,(06):14-15.

[5]刘刚.对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长江丛刊,2018,(18):14-15.

[6]冯宝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作用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