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训练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0:46:38

田径训练论文

田径训练论文篇1

体育教师是田径运动队训练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田径队优异的运动成绩的创造,离不开优秀的体育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田径运动队的成绩优劣。

1.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善于学习和知识储备。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力除了自身在大学学习的一些相关课程以外,工作以后更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去钻研在教学和训练中的难题,善于总结自己的训练优秀经验,并要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思想,及时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库,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2.加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做个科研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上述能力在个人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中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亲自动手中锻炼;在组织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这个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外,而且还能及时与实践相联系,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一些问题,这个就要求我们去分析问题,通过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体育教师科研水平越高,渗透到训练中去的科研成果越多,运动员的成绩提高的就越快。教师在坚持以训练为主的同时应该从事相关的理论研究,“训练”与“科研”结合在一起,可以更自觉地钻研理论,及时掌握训练信息,不断丰富学识,不断提高训练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对于业余训练来说,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是能够承担田径项目业余训练的体育教师。教师是指导业余训练的核心,在合理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应提倡“一盘棋”的协作精神,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训练指导质量;学校应对那些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又取得了显著训练成绩的教师,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予以适当地奖励。

4.教育相关部门、体育局或学校方面应加强体育教师建设。制定“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采用继续进修、集体学习交流,校体育组内以老带新、相互促进,加强教研、教改、科研等活动推行等措施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各校体育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校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明确了本职工作,树立强烈的责任心,要有吃苦奉献精神。关心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对女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尤其要注意,关心运动员的学习,帮助运动员协调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问题,有全心全意为训练服务的思想。

二、充分发挥队员在业余训练中的主体作用

1.发挥训练中的群体效应与尖子的作用。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组以后,同一训练小组之内的队员在水平上是会参差不齐的,每个队员都会有自已的长短处,也会有自己的不足。一定要通过分析既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短处,使每个队员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训练目标,教练员在每一次训练课中应根据每个队员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为了在训练过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要培养和树立“尖子”运动员,使“尖子”运动员成为全队的“带头羊”,成为全队技术和良好作风的榜样。

2.加强比赛模式与自信心的训练不少参加训练的队员,开始阶段训练成绩都比较容易提高,当训练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专项成绩往往因经验的缺乏或者是自信心的不足等,成绩的提高就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且在比赛中常常容易造成直接的技术错误。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引进比赛模式和进行提高自信心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增强训练方法科学性,提高训练质量

1.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保证训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的进行。体育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根据校田径运动场地设施情况、选手实际能力状况、区体育部门的体育工作安排和未来阶段武汉天气影响等因素,制定好完整的训练计划,包括多年的、阶段的、周以及课时训练计划以保证训练系统地,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2.掌握教科书上的训练原则,注意个体特点,切忌死搬硬套。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运动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动机激励原则,直观教学原则。训练中应该遵守这些原则,但是必须做到“以运动员为本”,从他们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训练改革和创新,任何脱离运动员实际和死搬硬套的做法都会受到惩罚,例如刘翔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就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运动员。

3.结合专项优选训练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率。学生本身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为了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训练效益,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深入研究本专项的技术特点、供能特点,真正把握专项的本质,在选择训练手段时,要做到实用、集中、有效,不搞“花架子”;以铅球投掷技术为例,后滑步技术是教练员狠抓的一个动作环节,往往教练员上来就是练习滑步技术,但对初中的运动员来说,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际上,铅球运动员最重要的任务是练好最佳出手姿势,因为滑步所产生的动量对最终投掷成绩的贡献只占10%-15%。因此,训练铅球投掷技术必须从出手动作开始练习,接下来是侧身滑步,最后才是后滑步。第二,查阅和搜集国内外资料,及时了解专项的发展趋势、动态和最新训练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运动员的实际,定身量做地设计和优选训练手段。第三,在训练中要以比赛的强度或超过比赛的强度完成练习。例如孙海平指导,根据跨栏的技术要求,为刘翔量身定做了一套抗阻练习,每一个手段都是为了改进专项某一环节的技术,提高某一环节的能力而设计的,练习的强度达到或超过了比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戴健,张林,马志和,刘炜.江、浙、沪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1):13-16.

[2]赵振.21世纪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5,2.

田径训练论文篇2

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的现状。结果显示:闻喜县3所中学的田径特长生存在男女比例不协调;其动机主要是考大学;训练次数、时间较少,内容单一;受伤比例较高;训练设施不足以满足田径特长生训练的需要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调查研究

一、前言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中学田径特长生的训练,它不仅是学生升入大学的一条途径,也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田径特长生可以激发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良好体育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全面地了解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客观科学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在田径特长生训练的相应建议,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闻喜县高中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并且阅读了相关资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对闻喜县中学40名田径特长生、闻喜县第二中学44名田径特长生、东镇中学27名田径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累计发放问卷111份,回收111份,回收率100%,有效108份,有效率97%

3.访谈法

对于3所学校田径队的教练和队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4.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统计出的数据,运用数据分析法和Excel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并加以处理,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田径特长生训练现状分析

1.田径特长生训练次数情况

经过调查,早上和中午都有进行训练,早上训练的时间明显比下午少。在下午有2所学校每周训练4次,有1所学校每周训练3次,每周训练5次以上的学校没有。可得出这样的周训练次数对刚刚加入田径队的队员仍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不能保证训练的连贯性,对训练的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增加训练次数和增强队员的训练能力是必要的。

2.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时间

早晨期间,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1小时以下的学校有1所,单次训练时间为1~2小时的学校有2所,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学校有0所。可看出在早上的训练中竟有一所学校的训练时间不足1小时。除了准备活动时间之后,队员的训练时间几乎所剩无几。因此应适当的加长早上的训练时间,才能让田径特长生的成绩得到提高。

在下午,田径特长生单次训练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学校有0所,单次训练时间在1~2小时的学校有2所,而单次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学校有1所。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次数对运动成绩的好坏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应该提高学生单位时间的训练质量,保证队员充足的训练时间并合理安排,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进行训练。

3.田径特长生训练内容

3所学校的训练内容均有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训练的练习。因为这些训练内容在提高田径特长生w育素质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它在每支田径队的训练任务上都是最重要的。对于灵敏素质、力量素质的训练有两所学校,而只有一所学校开展了柔韧素质和平衡能力方面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内容对于田径特长生来说过于单一,所以学校也应注重灵敏、力量、柔韧、平衡方面的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而且由于每支训练队的男女队员差别,所以教练员在安排训练任务时也应有一些差别。

(二)田径队训练设施情况分析

通过运用专家访谈法,在3所学校各找了一名体育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到闻喜县中学和闻喜县第二中学是以田径场为主要场地来进行队员的训练,而东镇中学是以为篮球场作为训练场地,其场地面积并不大。这样的训练条件是满足不了训练队员的训练需求的。因为田径这项运动是在力量、速度、爆发力等条件的结合下进行的。所以进行田径训练必须满足的要求是一块长度达到400m的跑道、一块铅球场地、一块跳远坑以及进行专项训练的场地。只有把基本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才能使队员有高度的积极性进行训练,这样才能使训练效率以及训练成绩能够有所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闻喜县3所中学的田径特长生男女比例不协调,男性队员比例远远大于女性队员;田径特长生参加训练的动机主要是考大学;以及学校训练次数、时间较少;田径特长生的训练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创新性和娱乐性;3所学校田径特长生的受伤比例几乎达到了总人数的30%,这一状况对田径训练影响很不好;学校的训练场地以及训练设施不是特别理想,这也很难保证田径训练的正常进行。

(二)建议

田径特长生在训练时可以分别组建男、女两支训练队,以便于教练员安排训练任务;在安排训练任务时,多一点创新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的喜欢体育运动,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训练;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的支持,为田径特长生的训练提供更多的场地和器材。教师也可以亲手制作一些训练器具。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2-67.

[2]原鹏程.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2(4):28-32.

[3]王永存.齐齐哈尔市中学体育特长生训练调查与分析[J].科学导刊(上月刊).2012:13-15.

[4]王宏涛,李素芳.关于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的再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6-58.

[5]黄小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J].知识窗(教师版).2011(7):42-48.

[6]李鸿江.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8-64.

[7]王海明.包头市高中体育特长生学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8]范晔.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培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田径训练论文篇3

关键词: 田径训练 普通高中 现状分析 对策

1.引言

田径,亦称之为“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能有效地、全面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对其他各项运动技术发展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已成为体育强国,然而在其他运动项目蒸蒸日上之时,田径运动成绩已大大落后,不符合体育强国的要求。在学校体育课中,田径项目只能靠行政手段维持。本文探讨现阶段田径运动在常熟市众多高中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寻找促进田径运动在高中发展的对策,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在增强中学生体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2.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2.1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特点

周全宝在“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问题与解决策略”中指出,在以高考为目标的教育体制下,课余训练管理和观念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表现为目前高中竞技体育成绩萎靡不振,逐年下滑。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是输送后备体育人才的主渠道。我们一定要权衡思考高中阶段影响体育课余训练的矛盾和冲突,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阻碍课余训练的不利因素,促进学校课余训练正常稳步发展。说明高中校田径训练工作仍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丁启文在“课余田径训练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指出提高体育教师的指导训练水平的建议:建立轮训学习制度,研究制定全面贯彻训练大纲的实施细则,定期贯彻落实,地、市田径课余训练指导小组在有关部门领导下,负责进行指导训练,贯彻检查大纲落实情况,及时反映训练中的问题,研究对策,等等。根据以上所述,教师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欲望,但对于高中校而言,高中校的田径教练员没有相对系统、科学的培训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中校田径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2.2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

从整体来看,我国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基本较为简单,系统性相对较弱。运动员在高中期间的训练,随着教练员、训练模式和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状态。我国高中校田径训练场地器材不能满足,组织教学存在困难。在现在高考模式下,学生的文化学习必须保证,训练基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训练,训练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在田径训练中,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3.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现状

3.1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特点

根据走访调查统计,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基本由1~2名教练员和10名左右运动员组成。运动员多数水平一般,运动等级为二级的很少,基本是三级或以下。各高中校的教练员大多是田径专项教师,少数为其他专项教师。

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比赛期和停滞期。

(1)比赛期。比赛期是各高中校在参加省内和县市类田径比赛前几个月开始进入常规训练,少数是前几周开始训练的,为了完成相应的比赛任务而进行系统训练。由教练员安排统一训练计划,运动员根据计划按时参加训练,完成相应的训练要求。这一阶段运动员的训练质量高,能达到相应的运动水平。比赛期多为夏秋季。

(2)停滞期。停滞期是各高中校在无比赛任务学期期间,教练员没有安排运动员统一训练的计划,由运动员自主完成训练,但只有少数有远期目标的运动员能训练,大多数运动员基本不训练。停滞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处于停滞甚至下降状态,一般为冬季和春季。

3.2常熟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模式

根据调查和统计,常熟市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训练大都采用集训和课余时间相结合的模式。教练在安排好训练计划后,运动员基本能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较为自由,训练状态不严谨。

4.常熟市各高中校田径训练的综合水平

4.1近三年常熟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各高中校团体总分排名

通过对近三年常熟各高中校在田径运动会上的团体总分分析,市中、王淦昌中学、浒浦高级中学每年成绩基本在前三名。通过调查得知,在训练时间方面,前三名的学校都是坚持长期训练的,而其他学校只在比赛前几个月开始集训,有的学校甚至在比赛前几周才开始训练。

通过对教练员学历的调查,发现常熟市市中学校的结构较为合理,教练员梯队建设做得很好。其他学校有的教练员年龄偏大,体力不足;有的偏低,经验不足;有的学历比较低,毕业于大专或中专,工作以后,为了评定职称需要通过成人自考方式取得本科学历,这部分教练基础知识方面略显不足,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发挥优势。总的来说,教练员的梯队建设有待提高。

4.2近三年常熟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前三名的成绩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常熟市高中校学生的田径训练水平,对近三年各单项前三名的成绩进行统计,从统计情况来看,男女生情况类似,为了不重复分析,这里以男生为例。调查中得出,常熟市高中校学生的成绩总体还可以。100米、200米、400米的第一名成绩都为二级运动员水平。尤其是100米、200米,第二名的成绩也为二级运动员水平。而投掷方面的成绩则有逐年下降趋势。

虽然短距离跑成绩比较优秀,但从具体学生来看,基本都是那么几个学生,名次就在他们中间调整。从近三年成绩来看,100米、200米的第一名都被同一人获得。二、三名也存在类似情况。400米、800米的成绩近三年中刑嘉毅获得了四个,一个季军。优秀运动员很少,基本就靠他们几个撑起了比赛的成绩。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高考体育项目测试跑的项目居多,100米、800米是必测项目,高中参加训练比赛的学生,大部分是准备考体育院校的,所以跑的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因为有接力项目,教练一般会选择跑的能力比较强的运动员训练。而投掷项目的运动员在跑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为确保接力这个翻倍得分项目,教练员的训练重心会向跑的方面倾斜。

5.对常熟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选材与动机、目标的研究

5.1运动员的选材

关于运动员选材,科学选材是成功的一半,科学选材加上科学的、合理的训练方法是成才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常熟各高中校的田径运动员选材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1)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殊招生;(2)运动会上的特殊表现;(3)班级体育课上的发现。

5.2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动机与目标

田径运动训练发展是为了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校自身综合水平,为我国田径运动输送后备人才,进一步提高地区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国人的体育运动概念。

研究应从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运动员的管理、学训矛盾等方面结合各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和毕业出路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上加以重视,配合科学的时间分配方法,从而为解决中学田径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常熟高中校的田径训练除了部分准备考体育院校的学生,相对训练动机比较强,目标比较明确。其他同学都是体育老师发掘出来的体育底子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尤其现在取消高考体育特长生,更挫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训练动机不强,更不要提目标。结合常熟市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状况,上述诸多问题出现,阻碍常熟各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在如何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方面,教练员要好好思考。要让学生懂得参与训练不仅是为了比赛。通过训练,可以强身健体,从而以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训练过程是学习一门技术的过程,可以掌握一些锻炼方式、方法,为以后自主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5.3关于常熟高中校田径教练员综合素质的研究

教练员综合素质高低影响田径运动队整体水平,且起到关键作用。在教练员来源上,常熟各高中校现有教练人员大多毕业于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体育系,他们很多缺乏深入研究学习和再提高的机会,整体教练水平不高,不具备专业性。主要职责是体育教学和管理。由于受带队经历不足、自身运动实践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在体育训练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掌握的理论知识深度不够,实践经验较少且缺乏专业性,从而制约高中校训练水平提高与发展,田径运动水平发展停滞。

5.4训练时间安排

通过调查,前三名学校都是长期训练的,尤其是暑假和寒假训练,很系统。以市中为例,分管校长直接领导,教练员梯队建设很好。寒暑假,学生上午就到学校训练,上下午都有训练计划。平时上课时,早上安排学生自主训练素质方面的内容,傍晚有计划安排学生训练,基本都训练到18点,训练时间比较充分。而其他学校基本都是比赛前突击训练,训练时间不充分。所以各兄弟学校要多交流,学习其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让训练效率更高,成绩更好。

5.5学校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和后勤保障

通过调查,常熟市各高中校在田径训练方面的投入都比较充分,训练器材比较充足。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训练后勤保障工作还有待改善。以我校为例,由于远离市区,吃饭问题无法解决,暑假全天训练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只能训练半天。而常熟市中在市中心,分管校长经常到训练第一线和教练员、学生交流,给他们支持。重视训练资金投入,训练器材等配备很充分。暑假训练时,及时准备解暑物资,让教练员、学生得到及时调整。

6.结论与建议

6.1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运动员学籍管理制度,协调好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关系,教练员要多和任课老师沟通,不仅关心运动员的训练,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6.2田径训练中应注意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练习形式的介绍,不能只注重运动技术方面的教学。训练时间要适当保证,提高训练效率。在田径运动训练组织方面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与制度。科学选取有训练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使其经过几年系统、科学训练,能提高并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6.3学校要实行教练员聘任制,使教练员有较强的责任感,充分激发教练员的动力。教练员应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善于总结,开创训练新理论,改革训练实践。

6.4加强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增进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语言和情感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特征,促进田径运动训练有效发展,提高常熟乃至全国普通高中校田径运动训练的整体水平。

6.5学校要加大田径训练资金投入,配备必需的器械和现代科技仪器。重视后勤保障工作,让训练开展得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

参考文献:

田径训练论文篇4

关键词 田径项目 高中 训练量 训练强度

田径是体育比赛当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比赛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体育发展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田径项目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整体实力偏弱。高中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而且各项身体机能也达到了训练标准,所以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的质量也就成为当前高中体育训练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以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控制为核心对高中田径训练的方式进行论述,为高中田径训练提供参考。

一、创新训练理念

田径的训练理念对田径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练员训练理念不同,所带出来的运动员素质也会大不相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田径训练都是使用传统的训练理念,没有进行创新,在进行训练时,采取降低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保证运动员的持久能力,但是在爆发力方面却是有所欠缺,使得田径训练效率不高。当前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训练理念完全无法满足现代田径训练的要求,所以田径训练理念也要及时创新。在高中田径训练当中,教练应该多借鉴先进的训练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当前的训练方式,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1]。

二、注意适量训练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田径训练也不例外。高中生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各项身体机能都开始逐渐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相比青年人来说,身体还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如何合理控制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就成为高中田径教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不能太小,田径项目中包含有短跑、接力跑等项目,如果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太小,那么根本无法达到训练的预期目标,不仅浪费了训练场地,还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其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也不能太大,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许多组织还未完全成熟,比较脆弱,如果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一旦治愈效果不好留下了后遗症,将对学生未来的运动生涯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高中田径教练在训练学生时,必须要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量,使得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三、保证训练时间

无论是何种体育训练,最为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田径训练也不例外。在田径训练时,最为关键的就是保证每天训练的时间,将田径训练当做日常习惯,坚持下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中的田径训练都很难做到长期坚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高中都只注重文化成绩而忽略体育训练,所以在文化成绩方面管理得比较严格,大量训练的时间被占用,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及文化考试的准备,从而使得田径训练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某些高中田径教练在安排学生训练时太过随意,缺少计划和目标,使得田径训练缺乏稳定性。

(三)某些高中田径教练太过注重赛前突击,而忽略平时训练的质量,在比赛前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训练,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从而保证田径比赛的成绩。当比赛结束以后,训练强度与训练频率都开始下降,赛前那段时间的训练效果也开始逐渐消退,最终回到原点[2]。

针对以上几种问题,首先必须要改变学校对体育训练的看法,让学校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协调好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提高高中田径教练的责任心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田径训练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加强日常训练的质量,在比赛来临前按照计划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微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比赛状态。

四、强调专项训练

在当前的田径比赛中,要想取得耀眼的比赛成绩,就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说田径项目中的跨栏比赛,不仅考验运动员的短程爆发能力,还考验运动员的跨栏技术与心理素质。这些能力是通过多种类型的训练方式所获得的,单一的训练方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所以,要将每一项田径项目进行分解,找出田径训练的要点,开启专项训练模式。比如在短跑项目当中,训练的要点就在于跑步的步法以及爆发力;而长跑项目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体能训练以及呼吸节奏的调节。田径项目的专项训练主要有速度训练、力量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等。高中田径教练在训练学生时,要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找出学生训练中的弱项,然后针对弱项进行专项强化训练[3]。

五、结束语

高中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高中田径训练的质量将影响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水平,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起田径训练,协调好田径训练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田径教练也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观念,积极创新,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保证学生身体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德强,陈旭.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青少年田径训练措施的研究[J].代体育科技.2015,5(11):55+57.

田径训练论文篇5

摘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在总结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新理念,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对于青少年的智力、品德、体育等各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索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应用意义,从而更好的指导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挖掘青少年的竞技潜力,提高我国田径竞技后备人才的水平,促进我国田径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 青少年 田径 训练

20世纪30年代初,苏俄早期的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个重要的理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又译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个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利用,并日益产生巨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身体锻炼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大都应用在理论教学和品德教学上,而在体育的应用还是比较少,对于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应用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对于青少年田径训练中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是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潜在发展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它描述了儿童智力可能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提出,是在处理教学和发展关系问题上的一大突破。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青少年田径训练运用的探究

(一)青少年时期身体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首先是身体方面的变化,全身发育迅速,身体外形变化,表现为身高和体重迅速的增加,骨骼和肌肉增长迅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柔韧性和可塑性比较的强;第二是体内机能变化,表现在心肺容量增大,机体能量代谢增加,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有显着的发展;第三是性器官和的成熟,表现在第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觉醒”。

(二)青少年田径训练中最近发展区的确定

青少年田径训练最近发展区的确定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作用于最近发展区的训练才能达到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才能让教学训练走在发展的前面。青少年田径训练中最近发展区的确定,首先是要测定青少年当前的年龄、身高、体重等各项身体指标和耐力、速度、力量等运动能力,其次要测定的是青少年田径训练在这个年龄段达到的基本成绩,最后根据青少年的普遍的运动成绩推测青少年本人能够达到的潜在水平。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青少年的初始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青少年的潜在水平的测定可以根据我国国民体质测试中的六项身体素质的标准以及历年运动会的比赛成绩,并且根据教师自己的经验以及测试推断得出。

(三)在田径教学训练中引导青少年走向并进入最近发展区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不能采取填鸭式教学,而且很多的学校田径队的教师、教练,在训练中,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套路进行训练或者教学,没有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方法和计划。体育教师、教练应该充分的了解青少年现有的田径发展水平,确定最近发展区,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科学训练方法和系统的训练计划,涉及到青少年本身的各项身体素质、神经类型和愉快的心理参与、人际交往、同伴合作、集体协作、奉献精神、兴趣、耐挫能力以及活动参与中智力的运用等等。

青少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各项训练还要遵循区别对待原则,对于不同的青少年的训练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逐步的引导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走向最近发展区,并且让他们充分的融入,激发自己的潜能。

(四)掌握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训练原则

1.发展性原则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在现有的水平以及未来能够达到水平的这个区间进行合理的教学以及训练,因此要以发展性的观点去看待训练和教学,不要停留在青少年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和能力。要让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用教学去促进青少年田径潜力的挖掘,关注青少年田径的发展水平。

2.问题性原则

首先田径训练本身就是一个枯燥、辛苦但是又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加倍的付出。青少年田径训练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或训练,教师不应该满足学生现有达到的成绩,应该在以科学的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自身对青少年情况的了解,因才制宜,引导他们进入最近发展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及困惑,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问题及困惑,根据教师的自身的经验,运用合理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促进他们尽早的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3.激励性原则

田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训练的项目,青少年又是出于一个叛逆性较强的年龄段,要使他们坚持不懈的训练,这不仅仅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教师或教练适时的激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比从前的自己有多少进步,坚持表扬和鼓励,对青少年的不足要宽容,合理的引导他们不断的进步与发展,避免严厉的批评,以免扼杀他们的积极性。

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一)准确的判定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理论展开训练的最基础是要确定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青少年现有的田径水平与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达到水平的区间段。确定最近发展区后,教师和教练才能有目的性的开始自己的教学和训练,科学的设立训练的计划,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假如错误的判定了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最近发展区,那么对于青少年田径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容易造成过度疲劳或者是潜力开发度不够的现象。

(二)制定完善的计划

完善的计划是达到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对最新发展区理论的一种深层的理解和运用。田径训练是长期的、艰苦的,这就需要教练员制定完善的计划去促使青少年完成每天的训练任务,这个过程中,教练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教学训练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避免教学训练的单一性、片面性,要有创新性、易接受性,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第二是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合理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是引导青少年在田径训练中走向最近发展区的桥梁,激发他们潜能的钥匙。

(三)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本身的素质相对要求较高,要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敢于创造。在自身特长上必须有一定能力,工作要求细致有耐心。在培养学生上要树立发展观,并能正确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因材施教。

四、小结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青少年的田径训练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能够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在田径训练的积极性,有效解决训练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青少年潜力的挖掘;对于教练训练计划的制定以及训练方法、方法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是对于教练自己的素质要求较高,准确判定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的最近发展区,掌握最近发展区训练的各种原则,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方法和手段的选择等,这就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教练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Vygotsky LS. Thinking and speech[A]. Rieber RW. The Collected Works of L.S.Vygotsky[C]. Newyork and London: Plenum Press.1987(Vol.1):375-383.

[2] 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余震球.维果茨基教育论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田径训练论文篇6

关键词:运动训练;投掷;教学;分析

前言

投掷是田径项目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除链球项目为双手持器械外,其它3个项目均为单手投掷。通过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不仅能发展上下肢力量、克服困难的能力、胜任学校教学、训练及各种实践能力的指导,而且还培养他(她)们成为体育文化人和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围绕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田径投掷类项目课程学时和内容,丰富和完善田径课程的教学形式,增加教学内容,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文章针对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更快更好的推进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专职教师33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在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收集整理资料关于投掷类项目及田径教学现状的论文22篇,通过调查了解国内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投掷类教学的现状,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文献资料、遵循有关问卷的基本要求,制定调查的内容。

1.2.3实地调查法

按照拟好的提纲就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现状,实地调查4所具有运动训练专业的专家和田径授课教师,从中掌握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现状等有关问题,为本论文获得第一手材料。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获得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训练专业的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现状

长春市有4所具有运动训练专业的学校,这些学校曾经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体育人才。投掷类项目教学是田径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4个项目。在教学中,由于把投掷看做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同时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竞技性,而忽略了部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投掷类项目教学中科学的把投掷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健身方法、裁判方法等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非常必要的。

2.1.1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项目师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目前长春市4所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项目专职教师共有33名,其中教授5名,占总人数的15.2%;副教授8名,占总人数的24.2%;讲师16人,占总人数的48.5%;助教4人,占总人数的12.1%;教师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在33名教师中,有6人是投掷项目专项毕业的,占总人数的18.2%;各院校田径专职教师能够满足投掷项目教学的需要。

2.1.2运动训练专业投掷场地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目前长春市4所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项目教学的场地共有19个。其中铅球场地9个、铁饼场地5个、标枪场地4个和链球场地1个。其中有一所院校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投掷类项目教学的需求。

2.1.3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方法手段调查与分析

2.1.3.1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掌握运动技术的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课堂技术教学中,把完整动作分为几个小部分进行练习,基本掌握后逐步进行完整技术动作教学,例如:在学习铅球技术时,先学习握持球-最后用力-滑步-完整技术,分解和完整技术充分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技术要领和教学方法。

2.1.3.2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与示范法。运用不同的是,有的教师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目的让学生先明确技术理论知识后在进行示范;有的教师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目的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完整的项目动作后再讲解技术要点,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

2.1.3.3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有技术模仿教学法。在学习某一投掷项目持器械前,先采用徒手模仿练习,例如:在进行完整铁饼技术教学时,可以反复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待熟练后向持器械过渡,它是一种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2.1.3.4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分组教学法。是运用在提高阶段,把学生分为几小组,各组有一名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带领本小组的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练习,教师逐一巡查每一组的提高情况并进行总结,此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

2.1.3.5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常采用的教学指导方法有个别指导法、集体指导法、巡回指导法等。

2.3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考评的情况与分析

投掷项目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比较难掌握和危险性比较大的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考评多数采用技术评定、达标、平时成绩、阶段考评、以及作业等进行综合评价,比较符合现代技术课程考核方法。不仅能评价学生掌握投掷技术和投掷能力情况,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态度、学生本身提高幅度和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价,以减轻个别学生的学习投掷项目的压力,增加学生的信心和提高练习兴趣。

2.4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与分析

调查显示:各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很重视,因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是对理论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是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主要包括教学实践、训练实践、运动会的组织与裁判实践、健身指导等内容。

2.4.1调查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学生的教学实践和训练实践主要体现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现自我授课和训练指导的机会,通过教学实习和训练实践可以把上课中所学的投掷项目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实践机会,教师严格管理、耐心指导,从教案和训练计划的书写、实习过程的讲解、示范、指导、组织、创编与运用都给予详细的指导意见。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

2.4.2调查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学生运动会的组织与裁判实践主要体现在课中和校外。课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在课中进行模拟的投掷类项目裁判实习,同学们可以互换位置,每一个位置的裁判职责、要求和裁判方法都要明确,并能熟练运用后再由有实践经验教师带领,承担企事业和长春市区级以上的裁判任务,主要以学生为主进行运动会的组织编排与裁判实践工作,每次实践各校都能有序进行、教师耐心指导、学生严格管理,让学生在良好的规范操作中成长和提高。

2.4.3调查显示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学生的健身指导在社会上实践的机会较少,因为它受场地器材的限制不能正常的开展,虽然在课中教师都会传授和组织体验一些利用投掷项目进行健身的方法,利用其它健身器材代替投掷类项目的器材,不仅可以减少危险性,而且学生可以创编投掷器材操,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机会。

3.结论

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总体看,4所学校的专职教师配备合理、职称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田径投掷教学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法较多,比较单一,与现代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融合;部分学校投掷场地不足,不能满足投掷教学的需求;学生的考评比较符合现代技术课程考核要求;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需加强。总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重视投掷类项目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能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省体育局项目 项目编号:12/207

项目名称:长春市高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席凯强. 田径投掷项目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11-412

[2]杜吉生等.北京市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89-92

[3]辛静等.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2009(5),69-70

田径训练论文篇7

随着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不仅是发现和培养田径运动竞技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和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影响因素;发展对策

田径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的重点项目之一,具备人才集中的优势,普及面较广。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阶段,是发展运动素质,学习与掌握田径运动技术,提高田径运动能力的关键阶段,重视与加强中学阶段的田径运动训练是提高田径运动整体训练水平的重要环节[1]。然而,学校体育的多样化使一些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应运而生,成为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如球类、韵律操等。田径运动项目因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和练习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们的欢迎,为了推动中学体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大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的力度,本文对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

1.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

1.1 主观因素

1.1.1 教练员的自身素质

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动机可以反映出教练员对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认识和态度,其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各学校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目标的实现。相关调查表明,教练员从事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的首要动机是学校的工作需要,而目前各学校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本校体育教师兼任,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体育教学,但又要带好训练队,工作量大,训练力不从心;存在着项目多,训练经验少,专业素质不适应等问题;多数教师自身钻研不够,业务水平不高,训练方法不科学、不新颖等[2]。

1.1.2 运动员的选材和自身情况

大部分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学生都是以兴趣为前提,参加过各类田径比赛有一定的训练经验和比赛成绩的,往往忽视了一些具有田径项目发展潜能而没有被发现的学生,也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发挥挖掘人才的潜能,使学校田径训练的水平受到影响。而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选择田径训练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升学,其次是兴趣爱好和增强体质,这样的观念也会影响到训练成绩的提高。

1.1.3 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课余田径训练一般安排在早上的早读课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进行,由于中学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负担较重,除了下午的体育活动课外,早读和下午最后一节课学校会安排文化课老师进行辅导,使学生难以取舍,影响正常的训练时间,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不仅影响了训练成绩,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

1.1.4 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长对子女参与课余田径训练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多数家长怕训练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不支持子女参与训练,以致于学生迫于压力对田径训练的兴趣逐渐降低。学校领导对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重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该项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高低。

1.2 客观因素

1.2.1 训练场地器材

训练场地器材是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也是课余田径训练能够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除了部分城市中学能够拥有标准的田径场地和充足的训练器材外,大部分乡镇中学和偏远地区的学校是没有足够的条件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这就造成了学生想训练,但训练难的问题。

1.2.2 训练经费

充足的训练经费是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和有力保证。多数训练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但训练经费不足或没有训练经费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就成为了制约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2.提高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水平的发展对策

2.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力度

相关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根据各学校发挥作用的大小按比例投入配套资金,扶植经费严重短缺的学校,确保专款专用,解决基本的训练设施,以确保课余训练的基本训练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将体育中提取的公益基金按一定比例用于学校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体教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模式。除此以外,通过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办体育,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从而有效改善器材短缺的问题[3]。

2.2 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建立教练员进修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鼓励教练员参加在职培训,提高训练管理水平和体育理论知识水平以及用科学理论指导训练实践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各专业教练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切磋,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目的;实行教练员“专职化”,保证教练员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好训练工作任务,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田径基础训练的科学研究,做到各所中学相互交流,教练员重视课余训练的研究,不断加强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2.3 重视科学选材,建立正确的训练理念

运动员的选材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提高选材的成功率。转变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加强对田径训练项目的宣传,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训练[4]。

2.4 解决好课余田径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正确处理好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制定好课余田径训练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负荷、训练时间和重视训练质量,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体育教师,家长进行多方位的协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成绩两不误,努力实现既定的培养

目标[5]。

2.5 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创造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如改善学生课余田径训练的条件,增加训练经费;改善教练员的待遇,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练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和优化选材办法,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运动会,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次数,让运动员和教练员能够在比赛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运动员竞赛成绩[6]。

总之,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家长多方位协调的“多位一体”的训练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以实现提高课余田径训练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义.城市中学生课余田径训练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66-67。

[2]刘向红.影响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因素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1:22。

[3]李修振.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调查对象[J].2008,9(5):141-142。

[4]陈丽波,于楼成,王亚军.苏、锡、常地区普通中学开展课余田径训练的调查与分析[J].2004,19(4):172-174。

田径训练论文篇8

在现代运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专项化程度高,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年龄也逐渐提前,早期专项化训练逐渐被世界各国发展竞技体育的战略中心。早期专项化训练是由从事训练工作的原苏联专家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从儿童少年开始,以某一运动专项为目标而进行的早期训练。早期专项化训练对于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学者认为“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是运动寿命缩短、伤病增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会影响少儿身体发育、切会造成运动员文化水平过低。”这也就是有些专家学者所说的“早衰”现象。因此,本文就田径快速力量性跳跃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手段等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广大田径教练员提供参考。

一、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的含义及意义

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是指从小开始进行跳跃类项目的专门化基础训练,使运动员打好专项运动能力所需要的各器官系统的技能、运动素质、技术、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基础,为今后专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创造准备性训练。这一概念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早期专项化是基础性训练;二是早期专项化是准备性训练,即是为培养未来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而进行的训练。

每一个运动项目都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少年儿童时期,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正处在旺盛的发展阶段,但这种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二是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即机体在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各种运动素质发展快慢不一的差异,这种规律被称为运动素质的敏感发展期。敏感期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从生理发育方面看,先后顺序是:先远端后近端,先四肢后躯干,先下肢后上肢,也即由足小腿下肢手上肢躯干。二、按敏感期出现的能力先后顺序是:一般竞技能力,一般耐力、速度能力、速度力量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各种心智能力、专项竞技能力、无氧耐力、最大力量、力量耐力。三、男女发育速度差异,在青春期后,女孩的发育加快,超过男孩,呈早熟性趋势,一般相差约1-2年。敏感时期恰是专项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如田径跳跃类项目所需的速度素质和技术动作。在这一时期不根据运动员的敏感期安排训练,就会贻误专项素质发展的大好时机,所以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个人的特点合理安排负荷强度及训练手段。科学的早期专项化训练所下的基础无疑对未来运动技术水平的发展起到直接作用。

二、田径跳跃类项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年龄界限

随着现代田径的迅速发展,世界冠军的年龄明显年轻化,达到世界水平的训练年限也逐渐缩短,因此,跳跃类项目的专项化训练的年龄也需相应提前,开始运动训练阶段8-12岁,进入专项系统训练阶段12-16岁,强化专项化阶段16-18以上。开始运动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培养运动员的田径跳跃类项目的兴趣及基本技术。从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要领来看,可以把开始运动训练阶段的年龄作为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开始年龄。

三、田径跳跃类项目早期专项化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早期专项化训练对培养运动员田径跳跃兴趣,掌握跳跃基本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教练员不加强对训练的调控,必然会造成运动员的伤病增多,严重的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是至关重要的。

(一)早期专项化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运动员的兴趣,正确地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全面发展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通过技术训练推动专项所需的相关身体素质。田径跳远类项目早期专项训练应以学习跳跃的技术为主,在敏感时期,少儿运动员学习技术动作快,能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以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相结合。田径跳跃类项目都是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项目,少儿运动员在早期的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负荷敏感期的特点,即少儿发展速度的“黄金时期”,具体训练可采用短时间的快节奏跑,高频率的摆臂练习,行进间跑,短距离加速跑等。此时的力量素质训练,主要采用一些快速力量训练,要求小强度小负荷,重视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使大小肌肉群平衡发展。

(二)由于少儿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状态,教练员应加强对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对技术、素质训练要严格控制其训练强度每一项目的训练时间不应超过40min,训练负荷应控制在运动可承受负荷的60%―80%之间。

(三)在速度和力量训练中,不应用大强度的力量及力量耐力训练;技术教学应以直观教法为主分解教学为辅作游戏引导少儿跳跃类项目的启蒙训练,培养其浓厚的兴趣。

(四)正确处理少儿田径运动员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早期训练科学化的提出及系统化训练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一)[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7)2:1-6.

[2] 武泉华.浅谈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和早期专项化训练[J].山西科技.2005.3:94,101.

[3] 孔祥宁,岳新坡.关于“早期专项化”理论基础的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2:165-167.

[4] 张纯.浅谈运动员早期的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J].人文论坛.

[5] 徐文娟.对我国少儿田径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可行性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11-513.

[6] 张永胜.运用一元训练理论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J].科技信息.

田径训练论文篇9

摘 要 在高校选项课程开展过程中,田径教学及训练屡屡遭遇开课难的困境。本文基于普通高校教学实际,对高校当前田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高校田径的有效训练策略。

关键词 高校田径训练 问题 对策

通过在校学习训练,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运动竞技以及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普通高校整体田径运动水平,推动高校体育发展是当前高校田径课教学与训练的宗旨所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训练是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综合体育实力的充分体现。

一、普通高校田径课程训练存在的问题

田径运动训练是其他运动项目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并在其他项目的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据研究表明,田径课程质量优劣与学校场地设施、教师水平以及领导管理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一)田径课程项目教学缺乏明确目的,教学内容局限

现阶段国内田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对项目的竞争性与技术性作了过多强调,而未对人类健康与运动技术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对技能、技术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缺乏足够关注。从学生角度来看,运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但是在原教学大纲规定中,普修课堂仅有170个学时,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组织学生训练项目技术水平,难以有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也有所忽视。此外,高校田径教学项目未清晰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也不明确。

(二)高校田径项目教学缺乏丰富的教学手段

当前大部分高校田径教学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如挂图示范、讲解以及反复练习等,教法简单而且重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缺乏足够重视,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与训练状态,难以收到实效。此外也有一部分教师受到教学硬件条件以及自身水平限制,难以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训练时间不足

从现代运动训练研究可知,足量的训练以及恢复时间是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在承担繁重课业的同时又要抽出有限时间进行训练,必然会导致训练与恢复时间受到制约与影响,其训练效果与成绩自然也难如人意。

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田径运动训练健身价值的宣传力度

作为一门综合性、全能性的运动项目,田径为其他运动项目创造了良好前提和基础。田径运动有利于内脏与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因而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应重视利用和发挥田径运动特点。除此之外,田径项目还应具有健身花样、辅助手段、单项项目以及应用层次较多等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田径项目锻炼价值远远要高。

(二)高校田径训练应不断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就体育训练特点角度分析而言,体育训练的内部管理体系必须确保其完整性。因而在田径训练组织与开展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应以其完整体系为依托展开系统性训练,不断提高学生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思想品质以及战术意识。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在教育工作计划内纳入体育训练部分,为体育训练提供一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收到更佳的田径训练效果。

(三)重视科学、合理地开展田径训练,强化训练质量

1.制定科学、完善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科学与完善性对训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并与运动员技能训练水平也有密切关联。日常训练计划是日常田径训练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开始训练活动前,教练应对学生体能特点差异予以了解和掌握,并从课程安排出发,结合具体的训练场地情况,对天气等各类因素影响予以充分考虑,编制出一套合理、科学、完善的课时训练计划、周计划、阶段性计划乃至年度计划等,以此作为日常训练辅助,从而能够针对性的、完整地实现训练目标。

2.遵循教学理论知识,关注学生个体特点,灵活教学。教练应遵循周期性、直观性、不间断性教学原则,合理安排、区别对待,并坚持专项与一般训练相结合,重视学生体能特点差异,着眼于实际情况来调整训练方法,在保护学生身体机能前提下收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四)坚持学习与训练二者的有机结合

在普通高校中,其田径运动员大多出自非体育专业类学生,此类学生学习基础尚可,但大部分运动员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训练导致学生缺乏有效的文化课学习时间所致。基于此,学校应注意对运动员考试相关政策或制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消除训练后顾之忧,做到训练与学习的有机结合。例如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参加补考合格后可按正常考试通过,而不记入补考档案;获得奖项,为学校和系部争光的学生应享有奖学金评定、评干以及评优等政策方面的倾斜等。

三、结语:

高校田径训练教学应严格遵循其自身特点与规律,从而使学生运动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竞技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国家竞技运动项目培养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敏,邓琳.对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探微[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6):66-67.

[2] 马晓平.2000-2010年安徽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中长跑成绩变化与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

田径训练论文篇10

摘要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在我国的训练体制中,地市级体校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要想在短跑项目上有所提高和突破,就要从基层抓起,加强对后备人材的培养,总结出近年来该市短跑成绩下滑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科学、符合该体校田径短跑项目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田径短跑训练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向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国家田径短跑项目更好的发展储备足够的力量。

关键词平顶山市体校短跑训练现状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2.观察法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目前教练员和全队队员正在积极努力备战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在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

表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 专项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苏峰 48岁 男 25年 100m、200m、100米栏 本科 高级 武汉体院

刘海珍 47岁 女 24年 400m、400米栏 本科 国家一级 河南大学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表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

性别 人数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小学 初中 高中

男生 25 13 2 10 13

女生 23 2 15 4 6 13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图1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男、女生运动员等级分布比较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完成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3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超计划完成 完成 没完成

男生 2 ( 8.0%) 19 (76%) 4(16.0%)

女生 5( 21.7%) 17 (73.9%) 1 (4.3%)

所占百分比 14.6% 75.0% 10.4%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调查分析

短跑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注:此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为本人通过对在训运动员中的其中40名运动员访谈得出。

表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周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百分比

速度 短距离

间歇跑 短距离

重复跑 阻力跑

或助力跑 休

息 加速跑 66.7%

力量 上肢力量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50%

专项耐力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33.3%

技术 80米放松跑 起跑、

弯道跑技术 起跑、

途中跑技术 50%

身体素质 协调性练习 腰、腹肌

垫上练习 跳跃练习 跳栏架 66.7%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训练量和强度调查分析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选材现状调查分析

1.短跑选材的总体要求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选材重点和指标调查分析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调查分析

1.优秀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规律。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二)建议

1.建议加强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显友,黄立建.清远市业余体校现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