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衍生品市场十篇

时间:2023-04-03 09:08:17

外汇衍生品市场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1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自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后,中国银行率先于同年4月1日试点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至2003年该业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推行。其后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取得该业务牌照。由于新疆与东亚五国及俄罗斯等过边贸往来历史悠久且是我国外贸重要组成之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全国经历了与上述相同的发展过程。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改成为新疆直至全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节点。之前,新疆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品种随之丰富。

新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目前有以下特点:银行间市场起步晚;无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二、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亦处于此大环境下,因此,该市场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1.品种少,交易量小。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风险增大。央行先后推出远期结售汇、掉期等,但从目前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该交易参与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寡头垄断局面限制了该项衍生品业务的发展;NDF交易的参与者同样限于有巨额人民币进项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该类公司在新疆为数甚少;银行间远期交易与掉期交易始于2005年8月,目前交易尚不活跃。

2.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缺乏关注度与投资的积极性。这与央行控制该领域风险的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但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主体种类缺乏与数量微小进而交易缺乏活跃度的弊端。

3.定价能力弱。在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既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又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对自有资产进行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除香港外内陆尚未出现有竞争力的区域定价中心,这使得全国包括新疆的外汇衍生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三、如何发展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

为使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拓展市场深度,扩大市场广度,提高透明度与流动性。

1.发展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适时推出期权交易。首先,通过不断完善即期交易市场,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即期外汇市场作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状况。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逐步放松头寸限额,以便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其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保值与投资;二是逐步放松对参与主体的限制,允许更多货币市场投资者参与即期外汇交易。其次,结合新疆实际与国际主流趋势,着重培育远期、掉期两大交易品种。通过允许和鼓励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上述两类外汇衍生品交易可有效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此外,掉期交易之所以应予以大力发展是因为它可被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同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这种组合降低了交易成本,常被用于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此外还可通过掉期交易抛补利率平价达到套利的目的。套利机会的出现表明某种货币的定价出现问题,套利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该货币的利率与汇率回至合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讲,掉期交易应大力发展。发展掉期交易还要尽快引入针对该交易的做市商制度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汇率体制改革,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是大势所趋,适时地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积极完善外汇衍生品交易品种,以组建地区性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发挥经济的规模优势,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的同时增强新疆区域金融的活力。

2.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逐步放松外汇管制是人民币汇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将潜在的外汇供求转化为实际的外汇供求,增强市场中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程度,才能促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因此,探索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在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适度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3.建立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市场效率低下或稳定性缺乏的结果。银行间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我国法律环境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范本,尽可能避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与完善外汇市场中介机构组织,规范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成立多家信用评级公司,使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相互授信关系,为更多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顺应国际金融市场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的趋势,设立专业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发挥货币经纪公司在非标准化产品交易及创新以及市场推介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同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及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来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以此带动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胜菊,武玉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中国物价,2010(03).

[3]马千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2).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2

关键词:远期 结售汇 外汇 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7-0055-03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1号),正式推动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又陆续引入了人民币与外币货币掉期及期权等衍生产品,至此除人民币与外币期货外,汇率避险产品品种已基本齐全。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其波动弹性的加大,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等目的,人民币与外币衍生品交易日渐活跃,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 天津市远期结售汇市场发展概况

本文以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为研究时段,剖析天津远期结售汇市场概况。

(一)天津市远期结售汇市场的结构与主体

1. 市场结构。

(1)交易币种。调查期间,天津市远期结售汇交易总体上以美元为主,约占交易总额的85%以上,同时也涉及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等其他币种,但规模和所占比重均不大。这与跨境资金流动中各币种所占比例基本一致。

(2)交易期限。目前远期结售汇的期限选择比较灵活,既可以是标准期限,也可以选择确定的交割日,还可以是择期交易。签约期限从1周到一年不等。调查显示天津市远期结售汇的期限结构没有出现明显分化,分布较为均匀。部分银行以短期交易为主,部分银行以中长期交易为主,这主要取决于企业资金的流转周期(销售账期或结算周期)。

(3)交易性质。调查显示,天津远期结售汇交易绝大部分发生在货物贸易项下,但近期与银行推出的汇率避险产品相配合的资本与金融项下偿还国内外汇贷款远期售汇有所增长。此外,收益和其他转移项下的贸易融资业务利息支出以及服务贸易项下的手续费等相关费用支出也偶有发生,但所占比重不大。

2. 市场主体。

(1)外汇指定银行,即远期产品的供给方。目前在天津共有36家外汇指定银行具备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其中17家具备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资格,1家具备人民币与外币期权业务资格。部分未获资格银行也积极与具备资格银行协商合作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但截至目前天津市地方性商业银行未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包括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

(2)涉外企业,即远期产品的主要需求方。调查显示,各类具有涉外业务的企业均有参与远期结售汇交易。这既包括大型企业,也包括中小型企业,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上看分布较为均匀。但从企业类型上看,远期结售汇市场以贸易型企业为主要参与者,部分制造业企业、能源企业也有较大份额。

(3)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即远期产品的潜在需求方。由于个体工商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仅限于按规定开立的外汇结算账户内个人贸易项下的收付汇资金,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向外汇结算账户划入资金不得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因此个体工商户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随着个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个人经营者外汇避险意识的提高,已成为远期产品的潜在需求者。

(二)远期结售汇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1. 企业叙做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动因。

(1)锁定资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由于远期结售汇业务可以事先约定将来某一日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的汇率,所以对于有未来一段时间收、付外汇业务的企业来说可以起到防范汇率风险,进行货币保值的作用,如可对未来到期的负债锁定财务成本,对未来的贸易项下收汇,锁定收益。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不断深化,汇率变动弹性加大的条件下,规避汇率风险应是企业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主要推动力。

(2)节省开支,搏取收益。金融危机后,企业对外汇市场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远期结售汇产品的需求也由单一避险到多种产品组合转变。与海外代付、贸易融资等产品匹配,同时与人民币对外币掉期、外汇买卖组合的远期结售汇一揽子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节省财务成本,搏取收益。

2. 远期结售汇产品的市场供给。

(1)提供单独的远期结售汇合约。

企业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的结售汇业务。调查显示,在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辖内主要银行均推出了该类产品,并被企业普遍运用。

(2)提供一篮子产品组合。

配合其它利率、汇率产品,利用外币与人民币的利率差,达到节省本币资金的目的。例如以本币质押贷外汇贷款,同时进行远期购汇,到期偿还外汇贷款本息。

二、外在因素对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影响

远期结售汇交易设立初衷是为涉外经济活动提供汇率风险管理工具,那么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汇率波动预期从逻辑上讲是影响远期结售业务开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此外,企业对风险的认知程度、风险偏好都对远期结售汇业务产生重要影响。

(一)跨境资金流动规模

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汇率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与远期结售汇交易的活跃程度应成正相关的关系。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越大,资金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就越强烈,远期结售汇交易就越活跃。反之,则交易低迷。下文用计量的方法,检验天津市跨境资金流动规模是否对远期结售汇交易产生影响(即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数据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天津市跨境收支数据、货物贸易项下跨境收支数据、银行远期结售汇签约数据,检验使用连续变化率,检验结果如下。

企业在取得跨境收入时不是利用远期结售汇等风险管理工具主动屏蔽汇率风险,而是愿意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来回避由办理远期结汇所产生的即、远期价差而带来的损失(对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时期内,银行远期结汇价格往往要差于即期价格)。跨境资金支出的变动率虽然是远期售汇变动的原因,但调查表明多数企业并不是主动规避汇率风险,而是更为看重远期售汇价格优于即期价格所带来的好处(对企业而言,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时期内,银行远期售汇价格往往要优于即期价格)。

(二)汇率波动预期

汇率波动预期与远期结售汇交易活跃度亦成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弹性越大,汇率风险管理需要越强烈,远期结售汇交易越活跃。调查显示,与其它指标相比,企业更关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中间价的变动,将其作为判别未来汇率波动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说,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快速升值的势头时,出口企业客户通常有着更加急迫的结汇需求。

2010年6月启动第二轮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弹性明显加大。如图1所示,变化率为负数的时点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10年9月下旬至10月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中间价连续几个交易日大幅升值,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认为新的一轮升值周期即将到来。收汇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纷纷与银行签署远期结汇协议。

(三)企业风险认知程度及风险偏好

企业风险认知程度及风险偏好是交易主体影响远期结售汇的主观原因。

1. 企业风险认知度。在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提前锁定成本或收益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选择远期结汇来规避市场风险,而一部分对汇率不敏锐的客户就不能看到这一点而选择即期结售汇。客户对汇率的敏锐性直接影响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开展。

2. 企业风险偏好。调查显示,企业总是过于关注保值交易之后的盈亏,而忽略了外汇市场“不确定性”这一最大风险。表现为风险偏好型,过于依赖对市场的判断,不主动规避风险。在人民币升值通道中,更应选择结汇远期规避风险,而市场却以远期售汇为主。公司高管不愿承担避险成本,不愿通过远期业务规避风险,怀有侥幸心理,更倾向于叙做即期结售汇业务。

三、天津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策略

以远期结售汇为代表的外汇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企业开拓海外业务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和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营销方向。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上两方面引导,引导企业善于利用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并获得收益;也要使更多的银行参与到远期市场上来,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

(一)培育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稳健经营的财务观念

人民币汇率双边波动弹性的加大对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建议从多种途径加大汇率避险产品的应用宣传,降低企业汇兑损失。银行可定期举办银企联席会,一方面银行可通过为企业做外汇形势分析,产品介绍培育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风险规避手段;另一方面也拉近了银企距离,切实了解企业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贴近企业需要的,个性化的汇率避险产品。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3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 金融衍生市场 探析

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历程及尝试失败原因

(一)早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外汇期货。1992年6月我国开始试办外汇期货交易。在 1992年7月,上海外汇调剂中心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外汇期货市场,在每周一、二、四、五下午2:30 到 3:30 进行交易。至 1993年2月底,已签订交易标准合约10800多份,交易金额2亿多美元。后深圳外汇经纪中心经批准,也可以办理外汇期货业务。1994年10月,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深圳外汇经纪中心正式成为我国第一家开办代办外汇期货买卖业务的金融机构,保证金比率为5%。在 1995年上半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推出远期外汇交易,并以上海作为模拟试点。但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一直未能推出。1993年6月,为了规范我国外汇期货交易,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外汇期货业务管理试行办法》(翟立荣,2010)。该《办法》对外汇期货经营机构的经营资格、管理、交易等做了规定。199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该《办法》完全失效,予以废止。199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国有企业参与国际货币期货交易失败的教训,曾发出通知明令禁止国内金融机构随意开展境外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并规定今后国内金融机构只有在符合外汇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并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前提下,才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进行避险性境外衍生产品交易。

2.股票指数期货。1993年3月,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推出了深圳股票指数期货,其交易标的物为深证综合指数和深证A股指数,每种标的物均有3、6、9、12月份交割的合约,总共8 种。依照国际惯例建立保证金等各项制度,操作上可以双向下单,既可以先做买单,也可以先做卖单,平仓时由证券公司按成交价格与投资者结算,一个点位的盈亏额为500元。开市之后,由于投资者不了解这一衍生产品,成交清淡,日成交量最高仅百余手。到同年9月份,深圳平安保险公司福田证券部在开通了两天海南深股指数期货后,出现大户联手交易,打压指数的行为,有关机构随即宣布停止交易。有关方面认为在当时开展股指期货交易会加大市场的投机性,不利于培养股民的投资意识和股市的健康发展,故于当年9月底全部平仓停止交易,海南证券交易中心也随之被国家撤销。

3.国债期货。国债期货是目前为止我国发展规模最大的金融期货。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基本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2月至1993年下半年为第一阶段,1993年下半年至1995年5月为国债期货的大规模发展和完结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开办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主要是上海和北京商品交易所,成交量不大,影响面也不广。在第二个阶段,开办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遍及全国,成交量成倍放大,影响范围逐渐增大,参与投资的机构和个人也越来越多。1995年春节开市后,随着各交易所成交量的日益扩大,风波也接踵而来(彭新幸,2010)。当年2月,出现了“327合约违规风波”,在“多逼空”的市场格局下,空方主力万国证券公司违规抛出上千万手合约打压327品种价格。虽然各交易所随后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率、设置涨跌停板制度等措施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上交所仍然风波不断。在如此形势之下,国务院证券委召开紧急会议,于5月17日宣布,从当时的各方面情况看,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二)我国早期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尝试失败的原因

1.原生市场尚不发达。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是基于其合约指向的原生产品的价值的,这就决定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推出和发展,需要有原生产品市场强有力的支撑。上世纪90 年代初期,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刚刚起步,无论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还是外汇市场都远称不上健康和发达,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衍生产品市场,其根基从根本上说也是不坚固的。或流动性不足,或投机过剩这样在原生市场上已经充分显示的问题,只能是在衍生产品市场上加倍的暴露出来。没有合理的市场规模,就不会有合理的市场价格。市场容量很小,加之国债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使得许多大户和机构具备了操纵市场的实力,市场投资氛围浓重,动荡不安。

2.市场参与主体没有避险需求。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核心职能在于为市场主体提供避险工具。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启动,汇率机制也没有改革,利率、汇率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并不剧烈。市场参与主体并没有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主体更多把衍生产品市场当成投机的场所,直接导致了过度投机下市场秩序的丧失,市场剧烈波动,恶性事件频出,最终关闭。

3.监管失败。当时我国的监管水平和监管技术还很低,没有办法有效地对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这样的金融市场的高级形式实施监管。监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没有形成,给投机者许多可乘之机。很多时候,政府选择的是先发展后立法的道路,没有事先参照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法律体系,也给后来的监管工作带来很多的隐患。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4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人民币期货;人民币NDF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000-03

一、引言

衍生金融工具是由现代经济活动需要创造出的新型金融产品,是指其价值依赖于其他金融资产(称作“标的物”)的一类金融产品。最主要的衍生金融工具包括期货合约、远期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在这四种工具基础上产生的复杂衍生工具。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衍生金融工具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其中有一类衍生金融工具,是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市场上市,以中国资产作为其标的物,这类金融工具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就试图通过对芝加哥交易所的人民币期货的解读,来分析这些影响。

二、CME人民币期货

2006年8月28日,芝加哥交易所(CME)正式推出人民币期货和期货期权。CME的人民币期货产品包括对美元、日元、欧元三种。每周交易时间为美国中部时间周日下午5:00至周五下午4:00,每天下午5:00开市,次日下午4:00休市,交易23个小时。由于时差和美国实行夏时制,换算为北京时间,每周交易从周一持续到周六,夏季为上午6:00至次日上午5:00,冬季为上午7:00至次日上午6:00。任何时点上可供交易的合约为将于未来连续13个日历月份以及此后的2个季度周期月份到期的15份合约。

合约规模:100万人民币。属于金额较大的合约,可见CME人民币期货所针对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报价方式:与其他货币期货一样,人民币期货采取一单位人民币折合多少美元的报价方式,如$0.12536/RMB。

最后交易日:合约到期月中第3个周三的倒数第2个营业日。

最小价格波幅:$0.00001/RMB。每份合约最小价格波幅为10美元。

交割方式:现金交割。交割当天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于合约最后交易日下午5:00(北京时间)公布的汇率进行结算。

每日最大价格波动限制:单向期货交易,每份合约的最大波动限制为±600美元;对套利期货交易而言,每份合约的最大波动限制为±100美元。

头寸限制:持有不同月份到期的期货合约净多头或净空头超过6 000份,必须及时向交易所提供能够说明头寸性质的信息;对于当月到期的期货合约,到期前一周内持有的头寸不得超过2 000份。

三、境外人民币NDF远期交易市场和国内银行间远期市场

当前,经营人民币远期交易品种的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境外无本金交割市场,包括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远期市场以及芝加哥交易所交易的人民币期货期权等,属于离岸市场,其参与者主要是花旗、汇丰、渣打等国际性金融机构,也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另一类是国内银行间远期市场及柜台远期结售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境内外金融机构。

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的产生源于规避外汇管制的需要,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提供避险工具。交易品种是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本质上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是一种远期交易品种,其主要特点是到期无须交割本金,一般以可兑换货币结算差价。人民币NDF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香港和新加坡产生,形成初期发展较为缓慢,交易也不活跃。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及以后一段时间,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人民币NDF市场进入发展期。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呼声此起彼伏,NDF市场的交易日渐活跃,参与者队伍不断扩大,除原有的国际大银行外,还吸引了对冲基金等大量机构投资者。据国际清算银行(BIS)估计,2004年人民币NDF日均成交量已经达5亿美元,在亚洲6种主要NDF中排名第三。

国内远期市场是另一个人民币远期交易市场。1997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办法》,为推出人民币远期业务扫清了障碍,并提供了必要的监管依据。两个多月后,中国银行成为境内第一家可以开办外汇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试点银行。然而,此后数年内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发展缓慢。截至2005年初,国内共有7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2005年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推出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品种。作为汇率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银行间外汇市场为银行规避外汇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工具。银行间外汇市场成立之初交易清淡,但这一市场之后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8月31日,共有72家中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获准进行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除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外,还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等一系列国际知名大银行。但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远期结售汇的业务交易量还是一直很小,2005年全国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净额为184亿元。

四、CME交易现状和未来影响分析

目前,CME人民币的期货产品交易并不活跃,交易量远远小于香港、新加坡等地NDF市场,影响力也极为有限,并没有像2006年舆论猜测的对国内人民币定价权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认为CME目前发展较缓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人民币期货作为新兴的货币期货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尚需一定时间。其次,人民币仍属于受管制货币,其汇率的价格变动包括了太多非市场因素(如政府干预)的影响,可能会使投机者面临较大的风险。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美国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凭借CME的丰富经验以及外汇期货这种场内市场的高透明度和高信用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这个市场一旦形成,其规模是相当惊人的,中国外汇市场极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有分析甚至认为,随着CME推出人民币期货,我国可能已经丧失了推出人民币期货期权的最好时机,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将来极有可能决定于境外而非境内。对此,我们认为现在作此判断仍为时过早。必须看到,人民币现在还不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境内和境外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境内的人民币外汇交易仍占实际外汇供求的绝大部分,在这些交易被允许参加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之前,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无论如何都不完整。目前,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仍主要体现在对即期汇率的控制上,例如,无论是境外人民币NDF还是CME的人民币期货,其使用的清算价格必须依据境内即期汇率确定,可见境内即期市场的影响力目前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人民币汇率定价的主导权旁落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随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逐步推进,以及CME人民币期货期权交易的逐渐扩大,境外远期汇率对境内即期汇率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由于CME的规模,影响力以及公开性,透明度等特点,兼具较低的交易费用和较低的买卖点差,中央清算方式,流动性等各种优势,CME极有可能逐渐取代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人民币NDF市场,成为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交易的中心。CME的人民币期货和期权交易将能够更加容易地吸引更多的资金:包括目前在新加坡、香港等地的资金,特别是投机性的资金可能在发生某些特定事件的情况下,参与对人民币汇率的投机交易,反过来影响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决策判断。一旦CME成为人民币衍生工具交易的中心,将使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焦点更加集中,人民币汇率问题将被进一步放大,对汇率预期产生严重影响,并反过来影响进出口和资本流动等实际经济交易。例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由于CME集中交易而放大,或多或少对即期交易产生影响,如中国进出口商会提前收汇结汇而推迟购汇,以及使资本流动加速流入等等。

五、应对CME策略:加快发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

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二是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目前,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应以国内实际的外汇供求和合理的预期为基础,而不应决定于不能完整反映市场供求的境外NDF市场或是CME的期货期权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应该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国内的实际外汇供求以及对汇率的理性预期,取决于基本经济因素的变化,而不应是境外对人民币汇率的非理性预期或是投机活动。因此,当前更加紧迫的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境内外汇市场,更好地使境内实际的外汇供求以及汇率预期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反映,即使一旦放开资本管制,国内需求不会转求境外的NDF市场或是CME,这才是掌握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的关键。而通过成熟的外汇衍生品市场可以为稳定我国经济、促进国际经济活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使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消除因汇率变动对进出动的影响,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通过外汇衍生品市场,债务人可将其全部债务头寸限定在本币范围内,借款人和贷款人可以有效回避汇率风险,从而促进本国居民参与境外融资的活动;对于从事跨国业务的公司而言,外汇衍生品市场在公司管理外汇风险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外汇衍生品市场还能拓展投资渠道,这将有利于优化投资组合、改进资产的风险/收益结构。

而且目前我国尚存的资本账户管制并不构成对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实质性制约。从国际经验看,墨西哥、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也都是在对资本项目管制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了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以巴西为例。尽管巴西实行了资本管制,但巴西商品期货交易所中雷亚尔/美元期货的交易量却超过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相同产品的交易量。

更为重要的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与资本项目开放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在资本流动管制可控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可以为资本项目开放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同时,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深化和广化。

尽管如上所述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可以带来一系列好处,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人民币对外汇衍生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现阶段外汇交易应以风险防范为主,更加实际的做法是稳步的渐进的建立外汇期货市场,不可操之过急,大致可按照以下的原则逐步操作:一是外汇期货交易的监管应由中央银行负责,可以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或中金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二是对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的市场准入可以采取逐步放宽的做法,以避免出现过度的投机:初期只允许外汇指定银行和少数期货经纪公司之间进行期货交易,委托交易最初也可以只允许大机构。三是交易品种为人民币与外汇之间交易,并以人民币作保证金,从而可以避免外汇期货交易与当前外汇管理规定发生冲突。在外汇管制条件下,可以限制进行外汇与人民币的交割,规定只有在发生实际外汇收付的情况下,才允许进行实际交割,否则只能进行人民币保证金的结算。相关的限制应适时放宽,促使期货交易形成规模。

境内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一旦推出,将能够逐步取代境外NDF市场和CME成为人民币汇率的风向标,从而使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形成基础和机制更加合理。这种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例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一个月内,人民银行了关于完善外汇市场和开办掉期业务的两个通知,其后一两周内,境外人民币NDF报价水平逐渐向国内人民币即期汇率靠拢,但由于国内远期结售汇交易并没有因为这两个通知变得活跃,境外NDF市场又重新与即期汇率拉开距离。再如,央行与国内银行首次进行货币掉期交易的消息传入市场后,NDF报价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也立即大幅收窄。显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有更大的影响力。境内期货交易一旦形成规模,这种影响力将得以更好地体现。

六、结语

除了上面介绍的,目前世界市场上以中国资产为标的的衍生品还有新加坡交易所的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新华富时25指数期货(以新华富时25指数为标的,该指数包括25支红筹股及H股股票)、香港恒生H股指数期货以及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E)交易的中国指数期货(指数成分股为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等等。可以看出,这类衍生产品还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货方面,并且数量也不多。这也与中国市场仍在不断完善、不断开放之中有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衍生金融工具还将不断推出,并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将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将中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附录 关于外汇交易中心与CME签订的合作协议

根据2006年3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属的外汇交易中心与CME签订的合作协议,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单位未来将可以通过外汇交易中心来交易CME全球电子交易平台的汇率与利率产品,而外汇交易中心则作为CME的超级清算会员,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便利和清算服务。外汇交易中心与CME的合作仅限于人民币之外的外汇和利率衍生产品的交易,这意味着日后境内的机构通过外汇交易中心来交易CME的产品中,不会包括涉及人民币的各类衍生产品。

所以,CME推出人民币衍生产品主要提供给境外投资者交易的,而外汇交易中心与CME合作的主要目的则是帮助境内银行来买CME的其他汇率和利率衍生产品,并不涉及人民币产品。

根据2006年10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向相关机构下发的《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境外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交易。

所以,境内商业银行还无法交易人民币产品。对于具备CME会员资格的极少数境内商业银行来说,他们至少可以通过其境外分行参与到CME的各类产品交易中,其中可能也会包括人民币的各类产品。

参考文献:

[1]代幼,渝杨莹,.人民币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2]国家外汇管理局省略

[3]潘成夫.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兼论发展我国外汇期货市场[J].新金融,2006,(12).

[4]丁志杰.人民币衍生品面市美国[J].银行家,2006,(9).

[5]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省略/

[6]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省略/wps/wcm/connect/cffex_dev/CFFEX_CN/SiteArea_ShouYe/PAGE_1Shou_ye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5

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主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配置资源功能不断增强。与金融其它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比,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功能的增强。

(一)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起步阶段

1992年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国债期货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并且至今规模最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国债期货的发展提高了国债的流动性、活跃了整个金融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国债的发行,但由于对市场风险以及相关的监管重视不够,国债期货市场发生了以“3.19”、“3.27”国债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的违规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下文暂停全国国债期货交易。5月31日,全国14个国债期货交易所平仓清场完毕,全国国债期货交易暂停。虽然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探索归于失败,但是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奠定了基础。国债期货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当时我国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和市场的在国债期货市场上的作用职能混淆;二是法律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造成了缺乏对市场行为的有效监管和对风险防范的力度不够;三是国债现货市场的规模过小,无法对国债期货市场形成有效的约束。

(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缓慢发展阶段

国债期货的失败教训说明,在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尚未完善、金融市场交易和中介主体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我国大规模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不可行,是存在巨大的风险的。1995年以后,商业银行因为自身业务发展和规避风险的需要,也参与了一些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整体发展缓慢,在1995年到2004年期间仅推出了人民币与外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其它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基本属于停滞状态。2005年汇率改革以后,人民银行扩大了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外汇指定银行范围,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远期结售汇业务市场。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试点和推广丰富了国内企业外汇风险防范的工具和手段,对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品种创新机制。研究和开发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将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健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方面,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004年2月4日,中国银监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进行了规范管理,是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场外金融交易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管理办法。2005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明确了证券交易可以分为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行和交易留下了法律空间。2007年10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了《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基本准则。在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大力推动下,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驶入快车道,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相继推出,产品数量和规模快速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截止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包括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以及利率远期协议等利率衍生产品;人民币与外汇货币掉期业务等外汇衍生产品;权证、股指期货等股权类衍生产品;可转债等证券型衍生产品。

二、对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思考

2008年的次贷危机使我们认识到金融衍生产品所蕴含的巨大风险以及对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巨大破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次级抵押贷款基础上的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放大了风险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活动,次贷可以衍生大量的次级债及其他衍生品,使得次贷市场上的风险在更大范围的金融市场上传播。可以看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如果监管不严或者使用不当,就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因此,在当前全球金融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如何积极、稳妥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是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必须要深刻了解衍生产品的本质

任何一种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都是风险和收益并存。金融衍生产品也不例外。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虚拟资产特性所造成的风险,衍生产品独立于基础金融资产的虚拟特性导致其市场可能会远远超出,甚至脱离基础资产市场,对金融市场运行形成潜在风险。二是交易风险。衍生产品与一般的金融工具的交易风险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三是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所带来的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可以以较少的资金成本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同时也可能面临巨大的亏损。英国兴业银行和法国巴林银行在交易员违规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产生巨大的亏损甚至倒闭就是因为衍生产品的高杠杆性所造成的。我国在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中要深刻了解其风险性的本质特征,将风险防范和控制作为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的首要任务,避免衍生产品所引起的金融风险的扩大和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

(二)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要遵循安全、协调、有序的基本原则

纵观世界各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发形成模式,另一种是以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政府推动和模仿发展模式。由于存在严格的金融管制且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选择的是政府推动和模仿的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模式,政府安排和引导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和交易。从我国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历程看,政府遵循了安全、协调、有序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汲取国债期货的失败教训,以安全性为前提,在金融市场发展以及监管、法律制度等相关条件较为成熟的条件下审慎推出各类金融衍生产品;二是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协调发展,目前利率衍生产品、汇率衍生产品发展迅速,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信用衍生产品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已经逐渐形成种类齐全的衍生产品体系;三是金融衍生产品有序推出。以利率衍生产品为例,在债券远期成功推出的基础上,再推出利率互换和利率远期合约,种类逐渐增多,规模逐渐增大。虽然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相比较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当前国际金融形势发展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应继续按照安全、协调、有序的基本原则,积极推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与金融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金融衍生产品是21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极大的推动了金融创新的进程,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金融创新也是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动力,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都是金融创新的结果。美国次贷危机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创新敲响了警钟,金融衍生产品运用不当或者监管不严都会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我国正在处于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发展的时期,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的关系,注意支持金融创新与加强金融风险控制并重。充分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搞好相关政策法规的配套。审慎建立衍生产品制度和监管机制,防治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增强驾驭风险的能力,避免人为放大金融衍生产品风险。

(四)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必须要与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一致

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中得到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衍生产品的发展必须与金融市场整体的发展程度相一致。国债期货试验失败就是因为脱离了当时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的客观现实。在当时金融市场制度、金融中介以及市场交易主体、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并不适宜金融衍生产品这种高级的金融工具的推出和发展。而利率、汇率衍生产品的成功推出就是选择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以及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间市场作为试点,较好的满足了市场主体规避日益增大的汇率和利率风险的需求。事实证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是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当前应继续推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进程,加强金融市场的制度性建设,加快原生金融工具价格的市场化,建立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金融现货市场,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中国资产证券化:从理论走向实践[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重点课题获奖报告:2005[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外汇衍生品;风险

一、新疆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必要性

(1)新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扩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基础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进一步深入落实,新疆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金融环境也将焕然一新。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部,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分别为:俄罗斯、印度、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为商业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提供良好的地理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新疆近几年的对外贸易增长加快,新疆公民近几年的出国探亲、留学、旅游等涉外的活动愈加频繁,因此,个人的外汇业务也随其逐步增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及涉外活动的增多为新疆商业银行扩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

(2)扩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增加新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

近几年,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进驻新疆的商业银行越来越多,是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共存的局面。与外资银行相比,新疆商业银行的贷款品种相对单一、且雷同性较高,因此,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必须不断创新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融资需求、规避风险的需求,有利于增加新疆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

(3)扩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有利于提高新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外汇衍生品业务的扩展有利于规避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及降低汇率风险,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新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在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利益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使得新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波动和频率较多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的掌握其波动规律,没有合适的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利率风险,因此使商业银行投入较多的成本来规避风险,使商业银行成本增加、收益减少。扩展外汇衍生品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外币资产的汇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快外汇衍生品创新的步伐。

二、新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观念存在误区

目前,在新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中,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占主要的市场份额,全国性中小型商业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银行的份额较低,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只把中间业务作为传统业务的补充和推动,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间业务,而忽略了外汇衍生品业务能够改善资产结构、改善收入结构、转变经营模式等作用。目前,新疆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中,80%的份额主要来自传统的业务,金融衍生品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较低,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收入没有被当做未来利润的增长点而是被当做派生业务来发展。因此,新疆商业银行拓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内在发展动力不足。

(2)金融衍生品业务实际创新能力不强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新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虽然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较快,收入涨幅增加,但仍然以传统业务为主,被作为派生业务来发展,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理想。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品虽然多,但产品创新的能力差,各商业银行新产品的开发途径与方法趋同,产品的组合单调、缺乏系统性,缺乏个性化的处理机制与应变能力,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同时,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上缺少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质量相对落后,这些都影响了新疆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

(3)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

金融衍生品业务作为未来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点,其业务的发展、推广、创新、营销不仅需要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高层次、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顺应金融衍生品业务作为国际性业务的需求,因此,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需要充分掌握金融业务核算、相关国际法、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人才,而新疆商业银行由于观念存在误区,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使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服务和质量相对落后。

三、促进新疆商业银行推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对策建议

(1)树立新的经营新理念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

随着国家政策的向西倾斜及新疆对外贸易的扩大,新疆跨境资金流动迅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新疆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发展外汇衍生品业务的重要性,树立起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金融衍生品业务为辅的永续发展方针,充分利用新疆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新疆商业银行应注重长期的利益并放远眼光,应重视通过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获取长期的利益而不满足于借助存贷利息差获取长期收益的方针,使新疆商业银行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中。

(2)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产品创新,提升银行竞争力

创新是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商业银行的创新体系包括5部分:产品、流程、渠道、服务、管理。新疆商业银行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创新体系时应该以产品创新为龙头,创新产品不仅能扩大商业银行的市场范围,还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求,能起到优化新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作用。新疆商业银行应在规范同业竞争的同时,提高金融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避免同质化、雷同化的现象,提高金融衍生品的质量。对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地区设计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借鉴国外及国内商业银行的成功营销经验,建立营销体系。

(3)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新疆商业银行在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同时应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同时可以高薪聘用金融专家、理财专家、调研评估专家等。

并对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成立专门的金融衍生品营销队伍,有了以上的高素质人员,可以促进中间业务的衍生、维护和持续发展。高素质的人才还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纽带,是双方信息反馈和集中的平台,是推动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赵素萍.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3).

[2]张琳.欠发达地区外汇衍生品业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建议[J].金融纵横,2009(5).

[3]崔桶: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发展现状与拓展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1(12).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新疆商业银行拓展外汇衍生品业务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项目号:12cdyjs015)。

作者简介: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7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商业银行

一、金融衍生产品概述

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产品,它的价值是从其他的基础证券和基础变量的价值衍生而来的,因此成为衍生产品。国际上通常将金融衍生产品归为一种金融合约或金融产品,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合约的基本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金融衍生产品还包括具有远期、期货、掉期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产品。

金融衍生产品也叫衍生工具或衍生证券。国际互换和衍生协会在1994年对金融衍生产品作了具体的定义:衍生产品是有关互换现金流量和旨在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合约到期,交易者所欠对方的金额由基础商品、证券或指数的价格决定。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出现货币资产过剩,将直接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具有核心内容的。金融衍生产品使得经济主体可以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各类资产风险进行独立管理并将风险进行分割和转移,增强了金融体系的弹性与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虚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吸纳实体经济过剩资源,也可以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二、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创新浪潮的冲击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率先推出了英镑等六种外汇期货合约,开创了金融衍生产品的先河。此后金融期货、期权、互换、衍生证券等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兴起,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具有管理风险、杠杆效应等功能,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金融市场上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金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国家对金融市场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从我国企业内部因素看。(1)流动的需要。在经济形势变化加剧的时代,公司和个人更加关心资产的流动性,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设计的,其中,有的创新是为了容易获得现金,有的则是为了把暂时不需要的先行使用出去。(2)降低成本的需要。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为了降低公司的成本,金融市场创造出了股票期权等衍生工具。(3)防范风险的需要。金融创新的核心在于引入非常有效的纷繁管理工具和设计出非常精致的风险管理策略。

2.从外部环境看。金融衍生产品是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它的创新步伐远远快于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监管水平的提升。金融衍生产品的结构日益复杂,各类金融工具类别的区分越来越困难。目前的金融会计制度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大多列入银行表外业务,难以准确计量交易合同的当前价值和奉献头寸。当衍生产品在市场中的风险逐渐积累,投机因素无法得到充分消化,衍生产品价格就会在投机力量的带动下背离基础资产价格,在经济出现过热时加速泡沫的形成和资产价格上涨,在政府调控时有加速泡沫的破裂和资产价格的回落。

3.从环境因素看。(1)价格波动性增强。金融商品的价格(利率、汇率)波动频繁,价格变动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例如,通货膨胀,传统金融结构的衰落与国际协议的破裂,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工业化等。(2)金融理论的推动。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FischerBlack和MyronScholes创立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式(Black-ScholesOptionPricingModel),为各种新型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奠定了基础。(3)法规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巴塞尔协议在银行资本充足性方面达成了共识,而且逐渐演变成各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标准,各商业银行为了拓展业务,规避资本充足性的约束,业务发展存在表内业务表外化的趋势。(4)信息和交易成本降低。科技的进步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市场的交易速度,而且交易的成本也降低了。

三、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现状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要是为了对公、对私提供以外汇衍生产品交易为主,尚没有提供人民币衍生交易。也就是说对衍生产品的交易结构而言,商业银行提供的对公外汇衍生产品与对私衍生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由于对公客户的个体交易金额较大,因而可以为对公客户提供更具有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对私客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往往需要通过聚合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因而为对私客户提供的衍生产品往往更加标准化,期限通常也比对公客户的交易期限短。1.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的类型。2004年,国内对几家商业银行取得银监会批准经营金融衍生产品的资格,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推广个人金融衍生产品的力度,推出了多种外汇理财产品,并逐步形成了各家行的外汇理财品牌。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对私人客户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与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和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基金基本上不会发生损失,收益相对稳定,适合普通的外汇持有者。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最大的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银行不会给客户保本金的承诺,客户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很高的收益,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本金亏本。这类产品门槛相对较高,主要适合那些对外汇市场有很好判断、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客户,适合较为职业的投资者。与利率挂钩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类型:(1)利率递增可提前终止型;(2)目标收益固定、达标即止型;(3)固定利率可提前终止型;(4)“上浮封顶”型;(5)“滚雪球”型;(6)区间挂钩逐日累积计息型;(7)客户可提前终止型。与汇率挂钩的衍生产品类型有:(1)“期权宝”产品;(2)“智汇宝”产品。

2.国内开展金融衍生产品存在的不足。(1)金融衍生产品同质性高,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有限。由于国内商业银行还不能经营股票和商品交易,且国内企业和个人对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认识有限,因此,开展衍生产品交易的基础资产只能是利率和汇率,与国际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结构比较来看,国内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明显偏少,各家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具有高度的同质性。(2)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严重不足。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对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能力,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还不能成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做市商,对于基本的衍生产品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国际大银行进行对冲交易,主要以中间人的方式参与衍生产品交易,实际上是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将产品收益的绝大部分转让给国际大银行。(3)国内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国内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间不长,对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认识正逐步深化,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完善,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

四、金融衍生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近年来震动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和风波似乎都与金融衍生品有关,但金融衍生产品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之中。

1.衍生产品的创新定价和套期保值。比如,新兴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动性差,市场也不稳定,如何开发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回避就是热点之一。开发以多种资产为标的的衍生产品也日益受到关注。

2.信用分析和信用衍生产品的开发。在衍生产品被广泛使用之前,信用分析大多是一个主观过程,或者只简单地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及信用等级评定,但这些都不能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精确描述,同时,随着现代银行越来越多地涉及衍生产品交易,这些传统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失效了。一个重大的创新就是信用衍生合约可以使用期权、远期和互换的形式,但其损益都依赖于一个信用事件,比如,宣布信用等级降级或破产发生。随着信用模型越来越复杂,一级企业对风险管理越来越集中,货款的定价及管理将会从衍生产品研究中获益匪浅。另外,经营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比如,遭到系统崩溃、政策调整和技术失败时的风险管理。这些问题具有挑战性,发生很少以至于很难通过历史数据构造概率分布,但当这些问题发生时,损失非常大,所以,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实践来对这些偶发事件的性质进行分析。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不可急躁冒进而应循序渐进,必须先经历以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为中心的国内经营阶段,在此阶段完善交易规则和监管体系,培育交易主体,积累经验,然后才能逐步开放市场。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增多,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胡斌.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与利率市场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5,(5).

[2]黄小维.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金融产品创新[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3]胡剑平,肖闪.透析商业银行金融衍生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3,(12).

[4]罗熹.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有效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6,(12).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8

【关键词】结构性金融产品 设计 定价 交易系统

一、结构性产品简述

结构性金融产品是合成的投资工具,它用于满足那些在标准的金融市场上不能得到满足的需求。结构性金融产品能够作为直接投资工具的替代品。广义上来说,其实任何的金融产品组合都可以被认为是可以结构性金融产品。常见的结构性产品往往是一个零息债券与期权的组合,将产品的报酬与信用、汇率、利率甚至商品,黄金,石油等连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相联动,以达到保值和获得较高投资报酬率的目的。

Das(2001)把此产品定义为由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合约结合而成的产品。其中的衍生合约包括远期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合约,衍生合约的标的资产包括外汇、利率、股价(股指)、商品(指数)、信用等。根据Das的观点,结构性产品是隐含衍生金融产品的证券。常见的产品形式包括股价联动债券、信用联动债券、结构性存款、投资联接保单、商品联动债券、奇异期权嵌入债券等。

结构性产品家族非常庞大,见下图:

二、结构性产品历史

结构性产品市场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型产品和现代型产品两个阶段。

传统型产品包括可转换证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可交换证券(exchangeable securities)、含有股权认股权证的债务(debt with equity warrant)等。产品结构、交易机制都相对简单。

现代结构性产品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出现爆炸性成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微利时代”的来临使投资者寻找既能在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时能够保证最低收益,又能分享市场上升收益的产品,结构型产品应运而生。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欧洲市场上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发展情况:

可以看到,各个结构性产品都有一定的周期,并且他们的出现与具体的宏观经济以及投资环境密切相关。

近年来,结构性产品市场随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而发展,产品不断多样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Bloomberg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10月底,全球前十大私人银行发行在外的结构性票据总额高达3,280亿美元,可见市场规模之大,美林集团(亚太区)战略总监John Robso估计,五年前,结构性产品对私人银行的收益的贡献为0,到2005年经达到15%-20%。可见结构性产品发展之迅速。

三、结构性产品市场分析

结构性产品市场能够获得如此长足的发展,其背后是有巨大的需求推进的。

对结构性产品需求主要有如下原因:

1.更高的收益率

投资者现在面对对外投资渠道匮乏,股票市场形式不明朗,我国利率又小于国际平均利率的现状,外汇理财产品是相当不错的选择。相对于一般储蓄产品和股票投资而言,它不仅提供了一定收益的保障,也使投资者免受大起大落之苦。

2.降低门槛

通过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可以进入由于自身资信条件限制而无法进入或进入成本过高的衍生交易市场,节约风险管理的成本。

3.规避管制

目前,国内居民向境外投资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币理财产品以境内外汇存款的形式出现,暗含远期、期权和互换等衍生交易,使拥有外汇的个人可以间接进入境外投资中最具风险的投资领域——衍生交易。

以上三点原因在我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推出的“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等理财产品中均有所体现。从收益率来看,这些理财产品要远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同时对资金量要求适中,并且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是的得到控制的。

四、结构性产品设计和交易平台的需要

正是因为结构性产品顺应了市场的需求,银行应当把跟多的精力投放到结构性产品开发上来。如果要不断做大这块蛋糕,就需要一个系统的平台来支撑。

五、结构性产品设计、定价和交易系统

1.获得客户对市场的看法

在设计相应的结构性产品,必须先获得投资者对市场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

(1)投资者愿意进入的市场:投资者愿意进入哪一个市场?是某一个市场,还是愿意同时进入两个市场?

只进入一个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利率市场、信用产品市场。

进入多个市场,比如说Quanto(Quantitaty option),包括对外汇市场加股票市场的投资、或者外汇市场加商品市场、外汇市场加利率市场。

投资者关心所进入市场的某一特定标的资产还是一篮子资产。

(2)投资者投资期限(T)

投资者投资期限有多长?是六个月、一年、两年或者是更长?

(3)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看法

是继续原有的趋势还是会有反转。

是有较大的市场波动,还是在某一较窄区间波动,预期区间的大小。

是单调变化(上升),还是整体平均而言变化(上升)。

各个具体时点的看法,预期上涨下跌的最大幅度。

(4)投资者愿意承担的风险

产品的保本比率(Q)及最低要求收益率(Rmin)。

是100%保本,95%保本,还是不保本。

是否有要求最低收益率>0,还是能够接受零收益率,甚至是负的收益率。

产品的流动性风险:是否有二级市场交易,是否能够向银行质押。

(5)可以进一步分析投资者做投资的原因

如果投资者看法、需求与市场状况的联系,可以为以后设计产品做好铺垫,在投资者提出需求之前设计出产品。

2.结构性产品的设计

结构性产品的几个维度:

(1)对多少个市场进行投资

单一资产类型:是指投资于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利率市场、信用产品市场其中之一的结构性产品。

多种资产混合:投资在超过一种的资产上,比如说Quanto(Quantitaty option),包括对外汇市场加股票市场的投资、或者外汇市场加商品市场、外汇市场加利率市场。

(2)有多少个标的资产

是对单个标的资产还是对一篮子标的资产。

(3)投资策略

单一策略:单纯的多头空头投资策略,或者对于相关性,波动率的看多或者看空。

多重策略:比如对冲基金,多头空头策略加上对波动率的投资

投资组合为基金的基金:不同基金的投资策略不同,基金的基金其策略就更为复杂,比如说ETFs的基金等等。

(3)使用的衍生品

构成结构产品的衍生品可以是普通期权,奇异期权或者是各种期权的组合,比如说区间累计债券(Range Accrual)或者是累股证(Accumulator)等等。

3.设计相应产品

结合个维度以及投资者的看法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产品了。

(1)投资金额约束

以保本型为例,有客户的投资期限和愿意承担的风险来看,能够用于购买衍生品的金额为:可投资衍生品的金额=本金-本金的现值-要求最低收益的现值。

(2)投资产品的选择

根据投资者愿意金融的市场,选择相应的标的资产。比如说客户虽然对姑表市场很感兴趣,但是经验不足,选股能力一般,可以采取沪深300指数作为标的来构造结构性产品。

根据投资者的对未来市场的看法,可以选择相应的衍生品。比如说之前股票市场一直低迷,投资者认为在一两个月之内继续徘徊,一年之后会有反转,出现上扬的情况,这时可以考虑配置期限为一个月的区间累计债券,和期限为一年的欧式看涨期权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合约的设计

包括产品名称,投资金额,交易日期,起效日期,终止日期,以及对产品收益的规定。投资金额可以定在相对衍生品名义本金比较低的水平,这样可以吸引投资者。对于产品收益的规定是有所选的衍生品组合决定的。可以采用收益率形式表示,便于比较。产品的收益率=(所含衍生品份额×一份衍生品因标的资产带来的收益)/投资金额。

(4)定量分析及产品

对于构造出来的结构性产品,其价值就等于一个零息债券再加上衍生品的价格,其价格还需加上管理费用及要求利润。首先要确定要求利润的多少,这个由具体银行的市场策略确定。因此,关键在于衍生品价格的确定。

衍生品价格的确定有几个方法:

向投行购买的价格:为了及时确定价格,需要一个向投行随时要价的即时交易系统。作为投行,需要有一个基于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给出自己衍生报价的即时报价系统。

计算自己对冲所需要的成本。

该衍生品的理论价格:可以采用解析解,二叉树,蒙特卡洛模拟,以及有限差分来定价

各个参数的设定需要对宏观形势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定量分析。

(5)对冲及风险管理

在卖出结构性产品以后,银行需要对其头寸进行对冲。有两种方法:直接向投资银行购买相应的原材料。自己进行Delta、Gamma、Vega、Rho hedge。

就现在而言,银行可以考虑将各个分行售出的结构性产品拆分为原材料,各种原材料之间可能也会对冲一部分,这样可以减少总行向投行购买的原材料所需要的资金。因此需要一个系统,将各分行出售结构性产品分割,并自动判断,生成最终所需要的原材料数目。

目前国内银行尚不具有自己去对冲的能力,因此基本上是向投行直接购买。其价格往往高于自己对冲的成本。但是,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一个对冲和风险管理的系统,来帮助和约束交易员进行对冲交易。

六、结构性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在我国,结构性产品发展刚刚起步。外资银行在2003年开始推出一些外汇结构理财产品。2004年3月《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推出了“汇聚宝”、“汇得盈”、“汇利通”、“汇利丰”理财产品,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了“得利宝”等理财产品,一些境内外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优利账户”、“汇利账户”等理财产品。按产品的收益特点,可分为固定利率型和浮动利率型;按产品的期限,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对应的存款最长期限为一年及以下、一到三年、三年及以上;按产品挂钩条件(联动),可分为与利率挂钩、与汇率挂钩、与商品挂钩、与信用挂钩四大类。

人民币理财产品启动始于2004年9月。2004年9-12月,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达到300亿元。2005年2月1日,建设银行推出20亿规模的“利得盈”人民币理财产品,全国仅3个小时即完成发行。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理财市场可望达到1000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

从欧美市场香港市场的经验来看,我国的结构性产品将很快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银行推出了针对结构性产品的设计、定价、对冲和交易的系统。随着结构性产品的日益普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针对结构性产品系统能够建立,加快各种新产品的创新,使更多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参考文献

[1]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9

关键词: 金融衍生品市场 发展 风险

 

 

一、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金融衍生品,又称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其价值派生于标的资产价格的金融工具。它主要由期权、期货、远期合约和互换交易构成。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在国际货币市场的批判中成长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避险机遇,使金融系统比30年前更加灵活有效,经济自身对金融动荡更具有弹性。”精辟地概括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有规避风险、发现价格、套期保值,以及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功能。从宏观的角度看,金融衍生品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国家总体的金融风险,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有效地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交易效率。 

随着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程度,也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直接竞争。同时金融全球化与自由化使我国金融机构面临日趋严重的金融风险。在竞争和风险的双重作用下,推动金融创新,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就成为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确保我国金融体系适度竞争和稳定的客观需要。 

    二、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路径选择分析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应遵循“适应经济金融改革进程、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由简到繁、风险上由低到高”的总体原则,在深入研究和吸收国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有步骤地发展金融衍生品。 

发达国家最先推出的金融衍生产品一般是外汇类合约,随后是国债类、利率类、股票类、互换类,最后是信用衍生产品。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则纷纷以股指期货作为首选的衍生产品入市。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金融期货交易试点的经验和教训出发,加之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不难找出中国发展金融期货的发展道路——以股指期货为突破口,逐渐发展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产品,发挥后发优势和政府的作用,以遵循强制性演进模式来完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1.股指期货。从当前来看,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沪深300指数业已建立,股指期货可以作为首选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促进股市做空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发展。 

2.国债期货。1995年初春的“3·27”国债事件表明我国的国债期货仍存在一定风险。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确实比1995年时大得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债实行总量管理,造成国债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中长期国债多而短期国债少。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但要达到合理的收益分布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国目前国债交易市场分为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市场参与者也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所以在国债期货推出前可能还要做一些工作。

3.利率期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可能推出利率期货。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存贷款利率的自由浮动,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市场信号来决定参考利率。我国目前已经推出了上海银行间拆放款利率作为参考利率,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汇率期货。汇率期货的推出需要较长时间。虽然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由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但美元在我国外贸、外汇、外债中所占比例仍然非常大,而人民币正在逐步升值。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但是目前距此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5.掉期期货。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外资的进入,在利率掉期和汇率掉期方面的业务必将随之发展,在掉期业务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之后,可研究推出掉期期货。 

    三、 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议 

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场上的投资者才有长期投资的准备和动力,金融衍生品市场才有稳定和高流动性的基础。具体做法:一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如通过修订《证券法》、《公司法》、《破产法》和《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为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二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为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三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引导和调节的作用,而不是行政干预;四是优先发展场内交易,如股指期货和期权、利率期货和期权、汇率期货和期权等,再适度利用场外交易。因为场内交易有严格的监管与交易体系,有保证金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更加安全;四是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发及定价能力。通过自主制定合理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报价,提高国内金融服务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五是建立健全高度协同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市场参与者自控、行业自律、政府监管三方面协作的管理模式,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迅速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同时还应加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国际监管与合作。 

此外还应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防范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通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逐步采用最新的市场风险管理技术及相应模型,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提高管控能力。并且不断推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和复合型金融理论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金融衍生品问题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12期 

外汇衍生品市场篇10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外汇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2-0053-02

1 金融衍生工具的迅猛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也就是人们理论上说的“双边支付协议”。即指在金融基础工具的价值上派生或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工具。现今,金融衍生工具所涵盖的基础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商品、股权和其他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工具从性质上可以概括为两类,即一类是期货,另一类是期权。当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变得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在发展过程中,新的经济问题不断涌现。为解决新问题,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也随之出现。相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本身亦衍生出新的问题和风险,促进了更新一代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一般而言,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迅猛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降低筹资成本和提高筹资效率。金融衍生工具中的利率调整期业务可以有效地降低筹措资金者的筹资成本,而金融衍生工具中的货币调期业务在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周期波动加大,给政府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困难。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效地将风险厌恶者所面临的风险转移给风险喜好者。比如现有的利率调期业务能使某些具有浮动利率的贷款转换成固定利率的贷款,从而摆脱了利率波动的风险。

第三,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金融监管制度的放松等有利条件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发展。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出现,使得投资者运用套期保值、套利和其他风险管理策略的成本费用得以大大降低,受益大大提高,从而也使金融衍生工具供给量大大增加。

第四,最新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等衍生工具的估价模型和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并有了长足的进展,这有利于投资者更为准确地对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估价、风险管理,有利于衍生工具的发行和使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飞速发展。

2 当前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分析

从当前我国的外汇金融资产总量来看,2010年年末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已经高达52159.0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左右。同时,金融机构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81729.39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2010年已达到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和广大企业都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越来越大,对与外汇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从目前外资企业角度来看,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6247.83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65.28%,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已高达1577.23亿美元,若按照现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贸企业每年有约40000多亿元人民币的外汇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当前相关政府监管机构的现有结售汇管理规定已经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由于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相关企业在实践中均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大,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不断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意义重大的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一些以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尤其是从美国以外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效率、成本利润率均有所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以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因此,客观上对外汇型金融衍生产品等具有避险功能的衍生工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今后,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金融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出井喷式的快速增长。

3 企业外汇风险控制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是随着全球化相依相伴的。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是谋求世界最大经济福利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因此只有利用好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机遇,把握好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尤其是与外汇相关的金融衍生工具等,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第一,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树立大局意识,同时紧盯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展开,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之中。国际期货价格必将深刻影响和左右着国内期货价格。同时,国际经济的任何变化也会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此全球经济联为一体,国际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必将更加深刻反映各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当前,我国广大企业要摒弃传统思想,特别是只注重国内市场、价格的观念,必须在思想上紧盯全球市场的发展,行动上主动参与其中。与此同时,要注重学习现有通用的游戏规则,学会运用最新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

第二,迅速筹备风险控制部门。目前,我国企业的传统发展思维根深蒂固,它们当中有风险控制部门的非常少。在风险意识没有树立起来的情况下,风险控制部门的主要地位根本无从说起。同时,对于一些有风控部门的企业,它们也大多将其划入业务部门来管理,因此这种缺乏专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分析、评估、判别、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行动让我国的企业在实践中面临的风险往往比国外的企业多得多。它们很少有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保值增值的活动,也很少有套期保值的简单对冲风险动作。总之,成立风险控制部门刻不容缓。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下,企业利用金融市场来规避实体市场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规避不利的价格波动,同时又在好的市场流动性下发展和壮大自身的经营业务。

第三,有所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现有金融衍生工具重点规避如下风险: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期权。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相关金融机构咨询,达成为其量身定做的规避外汇风险方案。企业针对这些方案确定选择实施后,不定期地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不断地进行方案的改善和优化。另外,还要区分各种工具的优缺点,做到有所不为。我们知道各种金融衍生工具都有其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以选择。比如外汇期货,其优点是成本最低,流动性好,信用风险极低,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它的价格总是在大幅的波动,从而需要不断地随着行情的起落追回信用保证金。

总之,我国企业若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好金融衍生工具,对于外向型的企业而言,更是这样。在不断提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运用好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于企业防范各种风险尤其是外汇风险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