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结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3:19:20

外汇储备结构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1

关键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地不断扩大,对其适度规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比较而言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是否合理的研究则乏善可陈。

外汇储备的结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比例的控制;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特征。

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的比例

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构成。国际储备这四个组成部分各自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是不同的,它们各自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会导致整个国际储备总体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我国国际储备四个组成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平衡的,大部分是外汇储备。我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百分比是1.6%,2001年,我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83亿美元),只占当年国际储备的3.9%。储备头寸占国际储备的比例也很低。

我国的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偏低受到了整个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1976年“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的储备货币职能在继续退化,只是作为一种最后支付手段保留在国家中央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IMF有关的储备资产即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所占的比重在最高时也不过5%左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按市场价格计算,黄金储备所占的比重虽然稍高,但也呈下跌走势。至于外汇储备则不仅所占比重一直最高,且表现为不可逆转的上升势头。在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成为了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与世界的国际储备格局变换是相一致的。这种相一致性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就是合理的,它恰恰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大,我国的人民币还不是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我国的金融地位在世界金融领域中还处于劣势。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主要是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选择。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

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国际储备体系的这种格局说明了:尽管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十几种,特别是欧元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货币的格局。但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所使用的结算货币来看,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支付和计价货币。这样就使得一国(除美国外)的外汇储备中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可以减少因为要把其他货币转换成美元时发生的汇兑损失和手续费用的支出。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可以获得贸易结构对币种组合影响的初步结论。

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

以2005年我国与排序前十位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贸易逆差来源地国家(或地区)为例(见表1)。假定:如果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与我国的交易中使用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从表1中可见,出现贸易逆差产生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所需要的货币可能是新台币、韩元、日元、马元、沙特里亚尔、菲律宾比索、安哥拉宽扎、泰铢、巴西雷亚尔、澳元。其中,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交易货币可能需要转换为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这样,所需要的外汇储备的币种是美元、日元、澳元等。贸易顺差带来外汇收入,这部分外汇收入可能是美元、港币、欧元、英镑、阿联酋迪尔汗、加元等。同理外汇储备币种的来源结构是美元、欧元、英镑、加元等。

以上只是分析了2005年一年的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明外汇储备的币种的具体构成。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等也自然会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占重要的地位。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从支付结算的角度看,尽管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与我国的贸易中较多、较习惯采用美元结算,但这种情况正逐渐发生变化,选用其本币进行结算的会渐渐多起来,所以,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虽然以“美元独大”,但是这种局面也正在发生改变。(三)直接投资的影响

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

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9879亿美元,距1万亿美元呎尺之遥,业内人士称,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美元和美元所表示的资产上,如美国债券和不动产。

对于我国来说,盈利性应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要引起充分考虑的目标,如何实现盈利性,就要考虑各种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组合问题。我国学者易江、李楚霖(1997)将资产组合风险最小化的理论应用于外汇储备安全增值问题的研究,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两种情景下导出实现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并利用实际数据计算出了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储备的最优投资组合,分别是日本(57.7%)、瑞典(19.7%)、比利时(15.63%)、丹麦(4.02%)、中国香港(2.88%)。朱淑珍(2002)利用马克维茨的组合投资理论,以美元为基准,考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的风险收益情况,分析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风险有效边界曲线,同时给出了理论上最优的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建议。宋铁波、陈建国(2001)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得出如下外汇储备的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

由于美元实行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币值因为其国内存在巨大的“双赤字”等不稳定因素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疲软,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收益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得到一个风险程度低、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很必要的。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从外汇储备稳定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

债务管理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外债需用人民币兑换为具体的计价货币进行还本付息,具体的计价货币会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明显的需求,因而成为影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一个因素。从表面经济利益看,外债和外汇储备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一方面是以较高的成本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又以收益较低的外汇储备形式占用了庞大的外汇资源。但是因为两者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作用,因而两者可以共存,当然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研究外债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影响就是要使得这种代价尽可能地降低,这对提高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是有帮助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集聚起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外债。因此,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外债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会影响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目前,我国外债币种构成中以美元债务为主。2005年6月末,美元债务占登记外债余额的66.8%,比2004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14.1%和8.1%。这样,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居多也就可以满足我国到期对外支付的需求。

从外汇储备的职能出发,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充当一国对外举借外债的保证,在外债到期时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这一因素的影响还反映在外债的期限结构上,如果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满足短期外债的偿付需要,那么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与短期外债的货币结构保持一致,避免货币错配可能造成的损失。而我国的外债期限结构中以中长期外债居多,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长期外债所占比例分别为:67.4%、60.2%和54.37%。所以,在选择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应把中长期外债的币种结构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易江,李楚霖.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预测,1997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2

关键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地不断扩大,对其适度规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比较而言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是否合理的研究则乏善可陈。

外汇储备的结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比例的控制;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特征。

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的比例

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构成。国际储备这四个组成部分各自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是不同的,它们各自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会导致整个国际储备总体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我国国际储备四个组成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平衡的,大部分是外汇储备。我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百分比是1.6%,2001年,我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83亿美元),只占当年国际储备的3.9%。储备头寸占国际储备的比例也很低。

我国的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偏低受到了整个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1976年“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的储备货币职能在继续退化,只是作为一种最后支付手段保留在国家中央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IMF有关的储备资产即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所占的比重在最高时也不过5%左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按市场价格计算,黄金储备所占的比重虽然稍高,但也呈下跌走势。至于外汇储备则不仅所占比重一直最高,且表现为不可逆转的上升势头。在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成为了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与世界的国际储备格局变换是相一致的。这种相一致性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就是合理的,它恰恰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大,我国的人民币还不是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我国的金融地位在世界金融领域中还处于劣势。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主要是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选择。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

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国际储备体系的这种格局说明了:尽管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十几种,特别是欧元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货币的格局。但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所使用的结算货币来看,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支付和计价货币。这样就使得一国(除美国外)的外汇储备中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可以减少因为要把其他货币转换成美元时发生的汇兑损失和手续费用的支出。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可以获得贸易结构对币种组合影响的初步结论。

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

以2005年我国与排序前十位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贸易逆差来源地国家(或地区)为例(见表1)。假定:如果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与我国的交易中使用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从表1中可见,出现贸易逆差产生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所需要的货币可能是新台币、韩元、日元、马元、沙特里亚尔、菲律宾比索、安哥拉宽扎、泰铢、巴西雷亚尔、澳元。其中,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交易货币可能需要转换为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这样,所需要的外汇储备的币种是美元、日元、澳元等。贸易顺差带来外汇收入,这部分外汇收入可能是美元、港币、欧元、英镑、阿联酋迪尔汗、加元等。同理外汇储备币种的来源结构是美元、欧元、英镑、加元等。

以上只是分析了2005年一年的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明外汇储备的币种的具体构成。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等也自然会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占重要的地位。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从支付结算的角度看,尽管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与我国的贸易中较多、较习惯采用美元结算,但这种情况正逐渐发生变化,选用其本币进行结算的会渐渐多起来,所以,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虽然以“美元独大”,但是这种局面也正在发生改变。

(三)直接投资的影响

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

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9879亿美元,距1万亿美元呎尺之遥,业内人士称,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美元和美元所表示的资产上,如美国债券和不动产。

对于我国来说,盈利性应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要引起充分考虑的目标,如何实现盈利性,就要考虑各种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组合问题。我国学者易江、李楚霖(1997)将资产组合风险最小化的理论应用于外汇储备安全增值问题的研究,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两种情景下导出实现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并利用实际数据计算出了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储备的最优投资组合,分别是日本(57.7%)、瑞典(19.7%)、比利时(15.63%)、丹麦(4.02%)、中国香港(2.88%)。朱淑珍(2002)利用马克维茨的组合投资理论,以美元为基准,考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的风险收益情况,分析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风险有效边界曲线,同时给出了理论上最优的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建议。宋铁波、陈建国(2001)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得出如下外汇储备的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

由于美元实行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币值因为其国内存在巨大的“双赤字”等不稳定因素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疲软,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收益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得到一个风险程度低、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很必要的。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从外汇储备稳定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

债务管理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外债需用人民币兑换为具体的计价货币进行还本付息,具体的计价货币会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明显的需求,因而成为影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一个因素。从表面经济利益看,外债和外汇储备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一方面是以较高的成本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又以收益较低的外汇储备形式占用了庞大的外汇资源。但是因为两者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作用,因而两者可以共存,当然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研究外债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影响就是要使得这种代价尽可能地降低,这对提高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是有帮助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集聚起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外债。因此,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外债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会影响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目前,我国外债币种构成中以美元债务为主。2005年6月末,美元债务占登记外债余额的66.8%,比2004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14.1%和8.1%。这样,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居多也就可以满足我国到期对外支付的需求。

从外汇储备的职能出发,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充当一国对外举借外债的保证,在外债到期时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这一因素的影响还反映在外债的期限结构上,如果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满足短期外债的偿付需要,那么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与短期外债的货币结构保持一致,避免货币错配可能造成的损失。而我国的外债期限结构中以中长期外债居多,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长期外债所占比例分别为:67.4%、60.2%和54.37%。所以,在选择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应把中长期外债的币种结构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易江,李楚霖.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预测,1997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3

[关键词]Heller—Knight模型Dooley模型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总体规模达8527亿美元。截止至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增长速度高达43.3%。巨额的外汇储备规模及惊人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尤其是外汇币种结构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但从2007年7月起,至2008年2月,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由88.73点跌至83.61点,8个月的贬值幅度为5.77%。与此同时,欧元却持续升值。历史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里,欧元兑美元升值17%,兑日元升值20.4%。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明显变化,如何合理安排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模型做出适当修正,引入相关数据,试图从影响外汇储备的相关因素出发,探究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币种构建情况。

一、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历史发展情况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在金本位时期,黄金充当世界货币,加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黄金—英镑的国际储备体系。199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黄金国际储备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货币当局逐渐改变货币品种单一的货币结构,储备货币走向多元化,此时,美元仍然是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中心,只是其比重有所下降。相应地,其他诸如德国马克、英镑、日元等货币的地位有所上升。1999年欧元的诞生,又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构成了新的威胁。如今,世界已形成以美元、日元和欧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我国也顺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要求,建立了多元化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中国外汇储备1993年仅有201.38亿美元,自1994年外汇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6年11月突破1000亿美元,2000年开始突飞猛进,至2006年,成为世界头号储备国,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也比1999年的15%翻了一番多。我国在1997年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为美元占59%,日元占12%,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分别占16%与12%。随着1999年欧元的启动,我国将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转换为欧元,形成了美元占55%,日元占27%,欧洲货币占6%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1年8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70%以上为美元储备。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浮动汇率制下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必然使我国对过去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做出了调整,构建出新的适应国际局势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二、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确立

传统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理论主要有:资产组合理论、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本文主要利用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来确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并对模型做出了适当的修正。

Heller,Knight(1978)在“Reserve-CurrencyPreferencesofCentralBanks”一文中认为,一国的汇率安排和贸易收支结构是决定储备货币结构的重要因素。

Dooley(1989)认为在决定储备币种分配时,交易成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外汇资产风险和收益率的考虑。Dooley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是由贸易对象、外汇结构和汇率安排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基础,考虑到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必然特别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同时结合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及储备国的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我们最终将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外债结构与规模及各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作为推断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1.我国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即可初步确立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通常以一国的进出口总额来反映对外贸易情况,表1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额及其占我国进出口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在表中,由于台币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它是盯住美元的,因此其比例可并入美元。港币虽是自由货币,但非国际公认的储备货币,而港币又是盯住美元,与美元联动的,所以港币的比例也可并入美元。虽然在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多种硬通货,但美元仍然是主要的结算和计价货币,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尤为如此。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贸易结算也多以美元为主,因此对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例上调至50%~60%。

由于中日的贸易并不是完全由日元结算,所以对日元的比例往下做适当调整,估算为10%~15%。

欧元实行后,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原来各自的货币被统一的货币欧元取代。德国、法国和其他欧元区国家与我国贸易货币统一计为欧元,所以欧元的比例估算为20%~25%。

英国和瑞士可认为是其他储备货币所在国,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其他货币,统一归入其他主要货币,比例约为5%~10%。

因此,从贸易结构这一影响因素出发,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2):

2.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不断增加,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外商投资规模已达694.68亿美元。由于这些投资中很多是采用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的分红是收益也要兑换成相应的货币汇出,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产生影响。表3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各主要储备货币所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将表3中的平均值百分化有:日本36.72%,美国35.94%,英国8.46%,德国10.16%,瑞士2.92%,法国5.80%。则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4):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4

国际货币储备体系的演变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在金本位时期,黄金充当世界货币,加上英国的经济实力,形成了黄金—英镑的国际储备体系。199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黄金国际储备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各国货币当局逐渐改变货币品种单一的货币结构,储备货币走向多元化,此时,美元仍然是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中心,只是其比重有所下降。相应地,其他诸如德国马克、英镑、日元等货币的地位有所上升。1999年欧元的诞生,又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地位构成了新的威胁。如今,世界已形成以美元、日元和欧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体系,我国也顺应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要求,建立了多元化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中国外汇储备1993年仅有201.38亿美元,自1994年外汇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6年11月突破1000亿美元,2000年开始突飞猛进,至2006年,成为世界头号储备国,外汇储备占GDP的比重也比1999年的15%翻了一番多。我国在1997年时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为美元占59%,日元占12%,马克与欧洲货币单位分别占16%与12%。随着1999年欧元的启动,我国将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转换为欧元,形成了美元占55%,日元占27%,欧洲货币占6%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1年8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70%以上为美元储备。高额的外汇储备和浮动汇率制下动荡的国际金融市场必然使我国对过去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做出了调整,构建出新的适应国际局势发展和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二、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确立

传统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理论主要有:资产组合理论、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本文主要利用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来确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因素,并对模型做出了适当的修正。

Heller,Knight(1978)在“Reserve-CurrencyPreferencesofCentralBanks”一文中认为,一国的汇率安排和贸易收支结构是决定储备货币结构的重要因素。

Dooley(1989)认为在决定储备币种分配时,交易成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外汇资产风险和收益率的考虑。Dooley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是由贸易对象、外汇结构和汇率安排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Heller—Knight模型和Dooley模型为基础,考虑到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必然特别强调安全性与流动性,同时结合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及储备国的经济实力等实际情况,我们最终将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外债结构与规模及各储备货币的投资收益作为推断我国当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我国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即可初步确立贸易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影响。通常以一国的进出口总额来反映对外贸易情况,表1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同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进出口额及其占我国进出口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在表中,由于台币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它是盯住美元的,因此其比例可并入美元。港币虽是自由货币,但非国际公认的储备货币,而港币又是盯住美元,与美元联动的,所以港币的比例也可并入美元。虽然在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多种硬通货,但美元仍然是主要的结算和计价货币,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尤为如此。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贸易结算也多以美元为主,因此对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比例上调至50%~60%。

由于中日的贸易并不是完全由日元结算,所以对日元的比例往下做适当调整,估算为10%~15%。

欧元实行后,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原来各自的货币被统一的货币欧元取代。德国、法国和其他欧元区国家与我国贸易货币统一计为欧元,所以欧元的比例估算为20%~25%。

英国和瑞士可认为是其他储备货币所在国,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其他货币,统一归入其他主要货币,比例约为5%~10%。

因此,从贸易结构这一影响因素出发,中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2):

2.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不断增加,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外商投资规模已达694.68亿美元。由于这些投资中很多是采用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的分红是收益也要兑换成相应的货币汇出,因此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产生影响。表3给出了1998年~2006年我国实际利用各主要储备货币所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各比项经过计算得出

将表3中的平均值百分化有:日本36.72%,美国35.94%,英国8.46%,德国10.16%,瑞士2.92%,法国5.80%。则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应为(见表4):

3.各储备国的经济实力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越能保证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人们对该国的信心也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一般以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GDP规模越大,表明货币储备国的经济实力越强,则储备该种储备货币的比例也应该越高。表5列出了1998年~2006年主要储备国的GDP占世界GDP总额的百分比情况。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5

关键词: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出口导向战略;内需主导型增长

2006年1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要“进一步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与资产结构,继续拓宽外汇投资领域,把储备运用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这则公告使得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问题,再次成为政界精英、商界名流和学界专家见仁见智却又各不服气的争论焦点。本文认为,诸多矛盾因素的交织使得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优化面临既有紧迫性更具挑战性的两难选择。本文剖析了两难选择的成因,提炼了简短结论,以期对完善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有所进益。

一、中国外汇结构优化的紧迫性

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一直以国外证券(主要是美国国债)、存款为主要形式,以美元为主要币种,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中占据70%左右的绝对比重。应该说,这是在保证充足性的前提下,综合权衡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理性选择(李南,2006)。然而,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局势的显著变化,彰显了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的紧迫性。

1.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且巨额过剩

2004年、2005年,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分别为6099亿、8189亿美元,规模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2006年2月底,中国以853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85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各国持有外汇储备具有三种动机:(1)满足进口用汇的交易性动机;(2)确保短期外债和到期长期外债偿还、FDI利润汇出的流动性动机;(3)为保证汇率稳定和/或防止资本外逃的干预性动机。基于这三大动机,依据陈德胜等(2005)、孔立平(2006)以及胡智、刘志雄(2006)的研究,本文定义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年进口总额x25%+年末外债余额X30%+FDIX10%)X(1+10%)(后一个10%代表干预性需求)。由此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经历了1993年前的严重不足、1994~2001年的基本适度后,从2002年起出现巨额过剩。2002~2005年的过剩规模(实际储备一适度规模)分别为1379.4亿美元、2149.4亿美元、3672.0亿美元、5379.5亿美元。

规模庞大和巨额过剩意味着外汇储备的充足性无虞。因此,兼顾安全性、流动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机会成本损失(如美国国债的收益率约为3%,国内投资的收益率为8%),就成为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的首要选择。推进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海外投资和并购,或转为国内投资等),也是破题的自然法则。

2.欧元走势趋强、美元持续疲软

2001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向及国际储备币种比例发生变化。“9·11”恐怖袭击后,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的速度减缓(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和海外投资国),流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和欧盟的规模和速度渐增。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从1999年的67.9%持续下降为2003年的63.8%,欧元的比重则从1999年的12.6%持续上升为2003年的19.7%(1MF年度报告,转引自李南,2006)。这些因素及美国孪生赤字(即财政赤字、贸易赤字)日益扩大的共同作用,反映了也增强了美元持续疲软、欧元持续坚挺的汇率走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999年启动之初的1:0.89,一度持续上升为约1:1.90,2006年5月仍稳定在1:1.28的水平。

欧元坚挺、美元疲软意味着持有美元储备越多,储备资产缩水幅度就越大。因而,按照经济实力、币值稳定、交易匹配原则(张文政、许婕颖,2005),适当减持美元,增持欧元,是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优化的题中之义。

3.国际能源、黄金价格稳步上扬

金砖四国(BRIC,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超欧赶美的能源需求,接连不断的自然灾难(如卡特莉娜飓风),国际局势的动荡(伊朗核僵局、朝核危机、非洲产油国的内乱等),证券市场持续四年的低迷以及国际基金的介入,共同推动了近年来国际能源,黄金价格不断攀升。原油价格自2004年逐年腾升,一度突破79美元/桶。每盎司黄金价格,1999年为252美元,2005年10月、2006年4月11日分别突破540美元、600美元,2006年5月11日为721.5美元,为1980年1月(时价850美元)后之新高。

能源、黄金价格的稳步上扬,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机会成本不断增大,凸现了运用外汇储备建立战略储备(如国家决定建立江苏镇海等四个石油储备库)和增加黄金储备(如有学者建议从目前的600吨增至3000吨),以使外汇储备保值增殖的重要性。

二、中国外汇结构优化的挑战性

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紧迫性日渐增强,战略意义日趋提升。然而,储备资产结构优化的现实选择却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外汇储备的结构性矛盾

(1)规模大但稳定性变数增多。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既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必然结果,更是强制结售汇、汇率稳定导向和严格资本管制的体制产物。因此,外汇储备来源既具有强制性或“准全民性”(外汇储备实际包含属于企业和银行的大部分外汇),又具有“被动性”(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被迫从市场大量吸纳美元),总体稳定性不强。2003年以来,货币当局逐步放松了外汇管制,渐次开放了资本项目,稳步改革了人民币汇率形成和决定机制。这些改革举措适时适度,用意深远且极具战略技巧,但无疑会冲击既有的外汇管理体制,增大外汇储备来源与稳定性的变数。

(2)增速快但周期性波动频繁。1992~2005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41.14倍,年均增长33.3%。然而,储备增加额的年度分布和主导来源消长互见,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1993年,外汇储备仅增加17.7亿美元。1994—1997年间、1998—2001年间,年均分别增加296.7亿美元、180.7亿美元。2002年以来,则年均增长1516.8亿美元。从外汇储备的主导来源看,1993~1996年、2001—2004年间,由于债务性储备(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上升或资本流入增速加快,外汇储备增长迅速;而在1997—2000年间,由于债权性储备(经常项目顺差)增加相对较快或资本流入减缓,外汇储备增长则较缓慢。2005年,1608.2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外汇储备增加额(2089.4亿美元)的比重为77%。但若考虑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对进口的制约,以及通过贸易途径、非贸易途径潜入中国豪赌人民币升值的国际“热钱”(韩继云,2005),实际情形可能略显复杂。

(3)外债期限结构出现剧变。2001年前,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的比例一直低于20%,2001年急剧上升至35%,2004年逼近50%,2005年更是创下56%的新高。

上述结构性矛盾表明,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正面临体制转型的不确定性,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或逆转等外在冲击。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恰当的时机、以稳妥的方式优化中国外汇结构。

2.币种多元化的三大困境

(1)替代性货币市场有限。较之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结构脆弱,经济发展的成熟度、稳定度稍逊。因而,作为储备货币,欧元、日元的币值稳定缺乏类似美国的经济实力基础。同时,由于推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两大经济体的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证券(主要是国债)发行规模及收益率均不及美国,无法满足大规模的外汇储备投资需求。此外,大规模的证券币种转换,可能会触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2)减持不当可能导致市场恐慌。1998年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展开了“储备竞赛”,截至2006年2月10日,中、日、韩、印等10国的外汇储备总额达2.7万亿美元(彭博新闻社,2006)。2005年的石油价格飙升还使欧佩克成员国积累了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庞大的外汇储备大多以美元(美国国债、存款)方式持有。一旦减持美元的比例和方式不当,就会出现恐慌性抛售,加速美元危机的到来,造成巨大的储备资产账面损失,最终违背减持美元、使储备资产保值增殖的初衷。

(3)全球经济高度依赖美国经济。由于无与伦比的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及软实力,美国的超级霸权地位和美元的全球霸主优势,至今无国可撼。各国大量持有美元资产,压低了美国的长期利率,助推了美国的低成本高消费和进口增长,进而牵引全球经济增长。减持美元可能会损害美国这架全球经济引擎的稳定性,冲击全球经济。这样,大量持有美元储备成为各国“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的无奈选择。

3.资产多元化的诸多难题

通过资产多元化,即合理配置证券资产、实物资产两者之间及各自内部的构成比例,优化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必须应对和解决诸多难题。

(1)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技术的限制。证券资产多元化,如美元证券多样化,增持欧美市政债券、高等级公司债券,适当持有公司股票等,要求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丰富的技术手段。由于利率、汇率仍处于市场化进程之中,且金融衍生产品及其交易极不发达,中国目前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尚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调整需要。

(2)海外投资和并购障碍重重。2005年,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光荣失败”,美国百事公司收购法国达能公司受挫。2006年,钢铁大王米尔塔收购法国阿塞洛钢铁公司落败,意大利阻止荷兰收购本国银行,日本新日铁公司创立了旨在避免外资收购的“毒丸计划”。这些现象表明,西方国家正涌动着经济爱国主义或企业民粹主义的暗流。因而,海外投资和并购必须破解“国家安全”名义背后的保护主义、反华或恐华情绪与政治阻力。

(3)奇特的“中国因素”制约。2001年以来,国际贸易中浮现了中国人买啥啥涨、卖啥啥跌的奇特“中国因素论”。在黄金、石油、铁矿石等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增加黄金储备量、建立石油等战略储备,有其合理性。但若实施不当,则既会加剧价格飞涨,更易造成价格腾升趋势逆转后的储备资产贬值。例如,按部分学者建议,中国应增持黄金储备2400吨,这是全球金矿一年的产量。一旦黄金价格跌落,增持黄金以使外汇储备保值增殖的目的就会落空。

此外,将外汇转换为人民币,调供国内投资之用,又会加剧投资过度,增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持续上升),是近年来中国货币供应大幅增长、投资增速加快、经济过热威胁加大的主要成因。2005年,广义货币(M2)计划增长15%,实际增长17.5%。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08亿元,同比增长29.8%;银行发放贷款1.26万亿元,是全年目标的一半以上。

三、简短评价和结论

(1)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出现了悖论困境。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但稳定性变数增多,外汇储备增长迅猛但周期性波动频繁,美元持续疲软但美国霸主地位难撼,黄金、能源价格高居不下但“中国因素”短期不易去除,这些矛盾因素的交织使得中国外汇结构的优化,面临既有紧迫性又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两难选择。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6

关键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

截止2005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如果再加上香港的1243亿美元,实际上我国已经以943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居世界榜首。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地不断扩大,对其适度规模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比较而言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是否合理的研究则乏善可陈。

外汇储备的结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比例的控制;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债务管理。本文拟从这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特征。

外汇储备在全部储备中所占的比例

国际储备由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构成。国际储备这四个组成部分各自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都是不同的,它们各自在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会导致整个国际储备总体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我国国际储备四个组成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是很不平衡的,大部分是外汇储备。我国的黄金储备占国际储备的百分比是1.6%,2001年,我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特别提款权(约合83亿美元),只占当年国际储备的3.9%。储备头寸占国际储备的比例也很低。

我国的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偏低受到了整个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1976年“黄金非货币化”后,黄金的储备货币职能在继续退化,只是作为一种最后支付手段保留在国家中央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IMF有关的储备资产即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所占的比重在最高时也不过5%左右,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按市场价格计算,黄金储备所占的比重虽然稍高,但也呈下跌走势。至于外汇储备则不仅所占比重一直最高,且表现为不可逆转的上升势头。在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成为了最主要的储备资产。

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与世界的国际储备格局变换是相一致的。这种相一致性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国际储备格局就是合理的,它恰恰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强大,我国的人民币还不是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我国的金融地位在世界金融领域中还处于劣势。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

外汇储备的结构安排主要是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选择。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

(一)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

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国际储备体系的这种格局说明了:尽管世界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有十几种,特别是欧元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货币的格局。但是,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所使用的结算货币来看,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支付和计价货币。这样就使得一国(除美国外)的外汇储备中持有一定数量的美元可以减少因为要把其他货币转换成美元时发生的汇兑损失和手续费用的支出。

(二)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

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因此,通过考察进出口的来源、去向、数量及交易双方的支付惯例等可以获得贸易结构对币种组合影响的初步结论。

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

以2005年我国与排序前十位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贸易逆差来源地国家(或地区)为例(见表1)。假定:如果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在与我国的交易中使用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

从表1中可见,出现贸易逆差产生对外汇储备的需求所需要的货币可能是新台币、韩元、日元、马元、沙特里亚尔、菲律宾比索、安哥拉宽扎、泰铢、巴西雷亚尔、澳元。其中,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交易货币可能需要转换为其他货币比如,美元。这样,所需要的外汇储备的币种是美元、日元、澳元等。贸易顺差带来外汇收入,这部分外汇收入可能是美元、港币、欧元、英镑、阿联酋迪尔汗、加元等。同理外汇储备币种的来源结构是美元、欧元、英镑、加元等。

以上只是分析了2005年一年的情况,还不能完全说明外汇储备的币种的具体构成。但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看,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目前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等也自然会在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占重要的地位。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也会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从支付结算的角度看,尽管目前仍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与我国的贸易中较多、较习惯采用美元结算,但这种情况正逐渐发生变化,选用其本币进行结算的会渐渐多起来,所以,我国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虽然以“美元独大”,但是这种局面也正在发生改变。(三)直接投资的影响

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储备资产的投资决策

截至2006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9879亿美元,距1万亿美元呎尺之遥,业内人士称,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但我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三都投资在美元和美元所表示的资产上,如美国债券和不动产。

对于我国来说,盈利性应是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中要引起充分考虑的目标,如何实现盈利性,就要考虑各种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组合问题。我国学者易江、李楚霖(1997)将资产组合风险最小化的理论应用于外汇储备安全增值问题的研究,在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两种情景下导出实现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并利用实际数据计算出了不允许卖空条件下储备的最优投资组合,分别是日本(57.7%)、瑞典(19.7%)、比利时(15.63%)、丹麦(4.02%)、中国香港(2.88%)。朱淑珍(2002)利用马克维茨的组合投资理论,以美元为基准,考察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的风险收益情况,分析了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风险有效边界曲线,同时给出了理论上最优的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建议。宋铁波、陈建国(2001)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得出如下外汇储备的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

由于美元实行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币值因为其国内存在巨大的“双赤字”等不稳定因素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疲软,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收益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得到一个风险程度低、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很必要的。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从外汇储备稳定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

债务管理

由于在多数情况下,外债需用人民币兑换为具体的计价货币进行还本付息,具体的计价货币会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明显的需求,因而成为影响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一个因素。从表面经济利益看,外债和外汇储备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一方面是以较高的成本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又以收益较低的外汇储备形式占用了庞大的外汇资源。但是因为两者各自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作用,因而两者可以共存,当然这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研究外债结构对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影响就是要使得这种代价尽可能地降低,这对提高外汇储备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是有帮助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集聚起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同时也积累了较大规模外债。因此,从确保外债的及时还本付息及尽量降低因币种转换带来的交易成本考虑,外债的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会影响到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

目前,我国外债币种构成中以美元债务为主。2005年6月末,美元债务占登记外债余额的66.8%,比2004年末上升1.8个百分点;其次是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14.1%和8.1%。这样,我国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美元居多也就可以满足我国到期对外支付的需求。

从外汇储备的职能出发,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充当一国对外举借外债的保证,在外债到期时不会发生债务危机。这一因素的影响还反映在外债的期限结构上,如果持有外汇储备主要是满足短期外债的偿付需要,那么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与短期外债的货币结构保持一致,避免货币错配可能造成的损失。而我国的外债期限结构中以中长期外债居多,2002年、2003年和2004年中长期外债所占比例分别为:67.4%、60.2%和54.37%。所以,在选择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中应把中长期外债的币种结构考虑在内。

参考文献:

1.易江,李楚霖.外汇储备最优组合的方法.预测,1997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7

关键词:外汇储备规模;结构不平衡;建议

1文献回顾

外汇储备余额及其增长速度的迅速增加,表明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近期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许承明在Frenkel外汇储备需求模型基础上设立动态调整模型,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大多年份处于“相对过剩状态”。时建人,郭恩才等以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重和当年外汇储备与GDP的比重为标准计算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分析结果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王元龙指出: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相当的规模,巨额外汇储备为金融安全增加了保险系数;但同时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不可避免地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同期,有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着另一种观点:刘斌(2000)以货币供应量决定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经济主体外汇需求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量我国外汇适度性的指标及安全界限值,认为: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提高到适度的水平。管于华(2001)建立了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模型,分析结果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远在适度规模标准的下限以下,说明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是偏多而是偏少。

2实证分析

2.1变量的设计选取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进口规模,世界银行在《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写道:足以抵付三个月的进出口额的储备水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性定额。(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外开放程度,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需求旺盛,这必然要求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3)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与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近年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外资的大量流入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4)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虽如此,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GDP、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这此因素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选取了以上6个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

2.2样本数据的收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1994-2006年间,有关原始统计资料:外汇储备(FR)、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差额(IOP)、实际利用外资额(BD)、国家外债余额(DEB)、年均人民币汇价(A),建表如下:

2.3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当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与GDP的高度相关,我们把GDP从模型中剔除,同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双对数模型,不能有负数,所以我们不取1993年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了除去各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多元回归采用的是逐步筛选法(Stepwise)来建立双对数模型:

2.4回归结论

我国外汇储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持续大幅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上述回归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外汇储备对实际利用外资额(BD)与进出口差额(IOP)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63和0.711,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

(2)常数项为负,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前期资本严重不足,外汇储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在模型中显示的就是常数项为负。

参考文献

[1]吴丽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模型与外汇储备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1997,(4).

[2]武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与界定[J].经济研究,1998,(6).

[3]徐剑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模型分析[J].改革与战略,1998,(6).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8

1文献回顾

外汇储备余额及其增长速度的迅速增加,表明我国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以及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然而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成为近期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许承明在Frenkel外汇储备需求模型基础上设立动态调整模型,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大多年份处于“相对过剩状态”。时建人,郭恩才等以外汇储备与进口额的比例,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的比重和当年外汇储备与GDP的比重为标准计算我国的适度外汇储备,分析结果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王元龙指出:我国外汇储备保持了相当的规模,巨额外汇储备为金融安全增加了保险系数;但同时外汇储备过于庞大,不可避免地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同期,有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着另一种观点:刘斌(2000)以货币供应量决定理论为基础,对影响中国经济主体外汇需求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衡量我国外汇适度性的指标及安全界限值,认为: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提高到适度的水平。管于华(2001)建立了外汇储备规模的适度模型,分析结果指出:我国的外汇储备远在适度规模标准的下限以下,说明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是偏多而是偏少。

2实证分析

2.1变量的设计选取

一国外汇储备水平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进口规模,世界银行在《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写道:足以抵付三个月的进出口额的储备水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性定额。(2)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外开放程度,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需求旺盛,这必然要求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3)我国利用外资的情况与对国际收支的调节,近年大量外资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外资的大量流入成为我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4)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与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虽如此,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GDP、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而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这此因素的影响有多大,我们选取了以上6个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分析。

2.2样本数据的收集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1994-2006年间,有关原始统计资料:外汇储备(FR)、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差额(IOP)、实际利用外资额(BD)、国家外债余额(DEB)、年均人民币汇价(A),建表如下:

2.3模型的建立

考虑到当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与GDP的高度相关,我们把GDP从模型中剔除,同时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双对数模型,不能有负数,所以我们不取1993年的数据。另一方面,为了除去各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多元回归采用的是逐步筛选法(Stepwise)来建立双对数模型:

2.4回归结论

我国外汇储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持续大幅增长,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上述回归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外汇储备对实际利用外资额(BD)与进出口差额(IOP)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63和0.711,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

(2)常数项为负,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前期资本严重不足,外汇储备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在模型中显示的就是常数项为负。

参考文献

[1]吴丽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量的模型与外汇储备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1997,(4).

[2]武剑.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分析与界定[J].经济研究,1998,(6).

[3]徐剑明.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模型分析[J].改革与战略,1998,(6).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9

【摘要】本文从经济危机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控二调三转变”的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一是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二是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三是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关键词】外汇储备安全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不断攀升,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形势不景气,但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年增加量均超过4千亿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1316亿美元。近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有密切关系,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一是增大了外汇储备安全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外汇储备无法规避的两种风险。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最为严重,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10次降低利率。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1年期国库券利率持续走低,截至2008年12月22日,收益率降到0.39%。截至2008年10月,美元对人民币已贬值高达9.5%,当时我国外汇储备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仅此汇率风险一项损失就已高达1300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不论是美国国债价值下跌抑或是美元汇率大幅贬值,都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是加大了外汇储备成本。超额外汇储备的存在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成本,有研究表明,向国外进行国债投资比向国内发放贷款所获得利息要少,向国外商业银行借款的利率又比一般的存款利率要高,要多支付利息。超额外汇的巨额存在所造成的少收的利息和多付的利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以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管理

当前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要积极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的措施。具体说来一是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二是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三是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1.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哲学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控制也不能有一个固定数量的额度,而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外汇规模。一方面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非常重要,从国际经济形势的走向来考虑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例如国际经济形式对做为世界工厂的我国没有太多影响,因此商品与服务项目仍将长久保持顺差,那么从总体上分析就不需要增加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我国国情。承前例从国际环境来看不需要增加外汇储备,但考虑到我国进出口规模巨大,季节性影响和大宗商品升值的趋势,需要一些流动性外汇储备来满足需求,那么就可以增加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规模还要考虑外汇资产的成本与收益。开放经济条件下,储备作为一种干预资产可以平衡国际收支、稚定汇率,是一国实现外部均衡的重要手段,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减轻解决内外经济失衡政策的成本。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的是看本国经济是否在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也实现了内部均衡,还要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相对最小。

2.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主要是指调整外汇货币储备结构,因为货币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份额较大,且流通性强,应该是调整的重点。从策略上讲可以逐渐减少美元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并逐渐提高增加欧元比重。根据推测,当前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0%。近年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逐步下降,而欧洲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虽占主导地位,但己经不具有绝对优势。另外,美国的外债及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引起人们对未来美元价值及稳定性的怀疑。欧洲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近年来石头迅猛,欧元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中欧之间政治关系稳定,经济贸易合作更是日益密切,鉴于政治环境的稳定和经济交往的密切,可以预见中欧贸易合作在今后势必会加强。适时地对外汇储备中的增加欧元储备,既能达到分散外汇储备风险,均衡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的目标,又有利于今后中欧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所以从长期来看,以欧元作为首选货币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就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使其作为货币的职能(部分或全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最终演化成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国际货币化既能顺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又可降低金融危机下我国高外汇储备的风险。如果人民币跻身成为国际货币,那么其自身既是一种计价货币又是一种储备货币,我们就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导致外汇占款过多造成的被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内外均衡;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信贷紧缩,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的时期,还能有效地减少因外汇贬值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正被周边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目前中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而人民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中的结算量更是逐年稳步提高,成为与这些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菲律宾,2006年12月1日起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货币。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至此,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3个周边贸易伙伴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高达46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目前还只能说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实现国际化定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参考文献:

外汇储备结构范文篇10

[关键词]外汇储备;汇率风险;顺差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重要的形式,又称国际储备货币,是指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作用是用来平衡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并且是一国对外借款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储备来源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粗略地可分为净出口、国际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外债四块。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我国在1978年之前,外汇储备的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加入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外汇储备量逐年增长。特别是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连年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如图1),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

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截至2007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到1202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57亿美元。至2007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更达13000多亿美元。(如表1)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和我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但在巨额的外汇储备背后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远超出适度规模

我国持有外汇储备具有三种动机:(1)满足进口用汇的交易性动机;(2)确保短期外债和到期长期外债偿还、FDI利润汇出的流动性动机;(3)为保证汇率稳定和/或防止资本外逃的干预性动机。基于这三大动机,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年进口总额×25%+年末外债余×30%+FDI×10%)×(1+10%)(后一个10%代表干预性需求)。由此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经历了1993年前的严重不足、1994~2001年的基本适度后,从2002年起出现巨额过剩。2002~2005年的过剩规模分别为1379.4亿美元、2149.4亿美元、3672.0亿美元、5379.5亿美元。

确定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基本原则有四条:(1)满足一段时期的进口用汇需求。根据经验值,一个国家保持相当于3-4个月的进口总额,或相当于GDP20%的外汇储备较为适宜。(2)保证外债还款的外汇需求,一国的外汇储备应至少满足到期的短期外债需求。(3)满足短期资本流动带来的外汇需求。(4)保证货币政策(包括汇率、利率等)相对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发展。根据上述四条原则判断,我国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已经远超过了适度或最佳规模。以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情况为例: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实际余额(6099亿美元)能满足13个月的进口需求,占我国当年GDP的比例高达38%,是短期外债的5.85倍,均远大于上述经验值。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其机会成本和储备风险也相应增大。

2.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单一,面临极大的汇率风险。

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单一,以美元居多,这种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币种格局主要受到了国际储备体系、我国的贸易结构、资本流动等因素的影响。(1)国际储备体系的影响。目前,国际储备体系中外汇储备是最主要的储备资产,而在外汇储备的结构中美元在所有的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一半以上,在近些年来又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2)对外贸易结构的影响。贸易结构大体上确定了在对外贸易中所使用的币种及其比例。我国尚未实行意愿结售汇,国际收支顺差是外汇储备可靠而直接的来源。其中,经常项目的收支状况对于整个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尤为显著。我国的贸易支付主要是哪一种或者几种货币也就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在进出口贸易中某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会发生对冲,这样,实际对外汇储备构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贸易逆差来源地和贸易顺差来源地所使用的货币。(3)直接投资的影响。资本与金融帐户的顺差也是我国外汇储备重要的来源渠道。由于我国对外投资仍然属于起步阶段,目前在金融帐户中影响较大的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有相当规模,目前,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5600多亿美元。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是采用投资来源国自身的货币,而且将来通过分红取得投资收益时也要兑换为相应的外币汇出。因此,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也会影响到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2005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萨摩亚,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4.37%。在这些直接投资的计价货币的选择中美元依然占有一定优势。

这种以美元为主要货币的格局,非常容易受到汇率风险的影响。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时,我国外汇储备都会随之贬值,造成外汇储备损失。2001年以来,美联储数次降息,美元对欧元贬值12%.如按我国外汇储备60%为美元储备计算,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8月,我国外汇储备已形成530亿美元的损失。

3.我国外汇储备还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

按照IMF外汇储备管理指南,外汇储备达到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目标之后,应着重考虑收益性。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外国政府债券、准政府债券、银行存款等市场规模大、信用级别高的金融资产。据美国财政部统计,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2/3是美元资产,其中约有4500亿美元美国政府部门发行的各种证券和其他长期金融资产,另外还可能持有500亿美元存款和其他短期头寸。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储备具有较好的充足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但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明显不足。我国外汇储备由于主要投资于固定收益类金融债券,这些债券只有4%-5%的名义收益率。如果考虑到美国通货膨胀率和美元贬值,这些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更低。据测算,扣除通货膨胀率和对冲成本(央行票据成本)后,实际收益只有0.7%-1.7%,而同期国内资本平均回报率约在10%以上。因此,提高外汇储备收益已成为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调整的途径

(一)减少供给,降低外汇储备增速是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增速过快的问题,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当然要扩大其使用渠道,不过,应当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总体的安排。需要指出是,扩大外汇需求是一个方面,是解决“流”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源”的问题,减少供给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只有标本兼治、源流相济,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为做到减少供给,我国应完善涉外经济政策,促进协调和均衡发展,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势头。在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外汇储备增长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增长带动、居民储蓄偏好、内需相对不足等因素政府短期内难以有效调控。但如果手段得当,积累外汇储备的政策倾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可以得到有效调控。就我国而言,可供选择的政策手段包括:至少暂时不再将外汇储备增长作为相关部门的一项政绩;扩大对资源性、污染性商品出口征收出口税,提高出口税率;积极增加进口,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能源、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采取鼓励政策;积极利用WTO规则,进一步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对外资实行国民待遇,加快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等。总之,解决外汇储备持续积累及其造成的内外经济失衡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可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外部真实汇率和内部真实汇率等方面入手,全面调整经贸政策。(二)合理选择外汇储备投资方向,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积极研究和慎重选择外汇储备投资方向,确保投资收益。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可能的投资方向包括:1.以部分外汇储备换取海外战略资源,通过扩大资源进口、增加战略储备、“走出去”合作开发等形式,换取石油、天然气、木材等战略资源。2.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建立国际原材料价格稳定基金,用于对冲世界原材料价格波动。主要用于投资于一些基础性、资源性的国际资产,对国际上主要原材料如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生产商进行参股或控股,以获得稳定和持续的原材料进口渠道。3.将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有潜力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金融企业。目前,我国动用了6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注资,支持这些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参照这一模式,扩大对其他金融机构、重要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注资,巩固国家在这些重要领域的控制地位,并获得相应回报。4.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改善国民福利,如用于支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困救贫、修路建桥等,或用于社会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和瘟疫等的应急处理,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国家储备外汇带来的好处。5.将部分外汇储备用于增加官方发展援助,增强我国国际影响,促进共同发展。

(三)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积极组建国家对外投资机构,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效率。在挪威,外汇由挪威央行建的基金投资机构——挪威银行投资管理公司来进行投资。它的投资特点是组合式的,也就是说,资产分配极其分散,除了债券外,在全球的42个不同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的投资,涉及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这样可以把风险降低,达到保值的效果,平均收益率为9%左右。在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投资公司进行长期的固定收益性投资,主要投资方向是购买欧美国家的国债。

今后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应该效法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就是不同职责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目前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出现了由财政部、央行或专门的机构互相协作,共同构成国家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如新加坡、韩国等。在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也有望形成外汇管理局、汇金公司和国家投资公司“三足鼎立”局面。外汇局主要负责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而外汇储备投资部分将交由国家投资公司和汇金公司负责。国家投资公司将负责海外直接投资,其投资对象将主要是:固定收益类、房地产以及海外上市公司股权等权益类投资产品;旨在解决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性问题,为继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打基础。汇金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对本国战略性产业进行控股管理,行使大股东的权力。未来,汇金公司的定位为管理部分外汇储备,专责海内外金融、实体企业两大领域的战略投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投资公司的建立,对中国将十分有利。如果国家投资公司发行人民币债券,将为中国提供新的调控工具。这是因为,从央行角度看,国家投资公司的人民币债券和央行现在发行的央行票据一样,可以起到回收基础货币的作用,这无疑可以在不增加央行资金压力的前提下回收目前过剩的流动性。同时,国家投资公司在财务上与央行是分离的。从央行手中购买外汇后,央行的外汇储备会相应缩减,而这些外汇资金将以资本流出的方式,抵消中国的“双顺差”,这将减弱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相应地,中国的流动性也会减小。

(四)加强币种结构管理,降低汇率风险。由于美元实行的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美元币值因为其国内存在巨大的“双赤字”等不稳定因素近一段时期以来表现疲软,这无疑增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外汇储备资产属于风险资产,针对各种储备资产的不同收益情况和风险程度,进行多样化的组合搭配,得到一个风险程度低、收益率高的投资组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是很必要的。自2003年起,我国政府就开始了外汇储备政策的调整与创新。从外汇储备稳定的储备政策,向稳健与充分利用并重的储备政策调整。有关专家结合我国贸易结构、外债结构、储备货币的风险收益和我国的汇率制度得出如下外汇储备的币种组合:美元(58%~63%)、日元(13%~18%)、欧元(13%~18%)、英镑等其他货币(5%~10%)。

参考文献:

[1]朱淑珍.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风险与收益分析[J].上海金融,2002,(2).

[2]王珍.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