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剧增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22:10:20

外汇储备剧增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1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2、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3、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2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选择各种形式的弹性汇率制度,与此相伴而来的现象是,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量也迅速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储备理论,即一国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将大大减少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悖。同样,我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恢复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10月底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引发了许多的担心和争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另外也使国家承担了过大的外汇风险,等等。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国际间高速流动的前提下,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三、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四、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3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选择各种形式的弹性汇率制度,与此相伴而来的现象是,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量也迅速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储备理论,即一国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将大大减少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悖。同样,我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恢复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10月底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引发了许多的担心和争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另外也使国家承担了过大的外汇风险,等等。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国际间高速流动的前提下,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三、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四、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4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选择各种形式的弹性汇率制度,与此相伴而来的现象是,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量也迅速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储备理论,即一国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将大大减少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悖。同样,我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恢复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10月底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引发了许多的担心和争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另外也使国家承担了过大的外汇风险,等等。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国际间高速流动的前提下,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三、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四、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5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而选择各种形式的弹性汇率制度,与此相伴而来的现象是,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量也迅速增加。这与传统的国际储备理论,即一国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将大大减少其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悖。同样,我国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恢复之后,经济发展迅速,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10月底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多的外汇储备引发了许多的担心和争论,认为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过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另外也使国家承担了过大的外汇风险,等等。本文将对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资本国际间高速流动的前提下,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三、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四、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6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面临着外汇短缺的困难,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小,即使有些年份有少量的增长,这种增长也是非持续的。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汇储备也经历两次高速增长的时期。第一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1997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终于摆脱了十余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高增长。第二次发生在21世纪之初。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恢复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1年开始快速增长;到了2005年底外汇储备余额已累计8188多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90%是在最近10年迅速积累的,并且在最近两年中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速度猛升。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外汇储备剧增是我国长期以来鼓励出口贸易以及吸引外资政策的结果。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许多原材料、机器设备等都依赖进口,而外汇奇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制定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来换取更多的外汇。这一政策解决了外汇短缺的部分问题,也对后来的出口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比如,出口退税政策、关税政策等方面,给予出口企业很多优惠,鼓励其出口;另外,我国多年受内需不足的困扰,大部分的贸易商品都出口国外,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2006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情况了解到,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91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800亿美元,占国际收支顺差中最大比重,对外汇储备增加的贡献率达到65%。在利用外资方面,大开国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由2000年407.15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603.25亿美元。在资本管制方面,我国“宽进严出”的不对称管制结构以及对汇兑的限制使得外汇需求受到了压抑,助长了国际收支的失衡,形成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2.全球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经济失衡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一个原因。“失衡现象是指一国拥有巨额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少数国家。”目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美国贸易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以及其他亚洲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等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作为失衡的一方,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总额达到了空前的7257亿美元,占其GDP的比率由10年前的1.2%骤升至5.8%。而作为失衡的另一方,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主要石油出口国及部分欧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则达到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我国尤受关注,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19亿美元,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1142亿美元。12)在全球收支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因经常项目持续逆差成为全球最大的借债国;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则由于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成为国际债权国。而且中国大量的资本流出不是私人资本流出,而是在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并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官方资本流出,也就是所谓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对外投资。也就说,高额的外汇储备不过是全球收支不平衡在我国的外在表现。

3.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造成的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目前多数学者和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存在升值的空间,尤其在无本金交割外汇远期交易(NDF)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报价为7.53950,两年期报价为7.32230,体现了明显得升值预期。这就进一步刺激国外资本的大量流人,造成短期外债大幅增加,2003年和2004年分别增长38.1%和35.4%,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9.8%和45.63%。此外,大量隐蔽性资本内流也明显增加。2004年流入400多亿美元,达到了最高峰。

投机性的短期资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重要因素。与贸易项下不同,资本流人形成的外汇储备是债务性储备,与对外负债相对应,不仅需要还本、付息或利润汇回,而且由于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只是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虚增”。而这种“虚增”却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种升值的预期更强化了投机资本的进一步流人而推高了外汇储备数量。

4.强制结售汇制度也是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一个原因。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外汇留成制度。并在1999年由中国银行试点了远期结售汇制度,2002年推广到其它三个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又推广至一些股份制银行。2005年8月以前,我国一直采用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没有自主使用外汇的权利。另外,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更没有企业愿意持有外汇而将外汇出售给银行。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银行集聚了大量的外汇敞口风险而无法化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外汇风险在集中到中央银行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

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分析

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在外贸出口、利用外资等外向型经济政策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外汇储备的增加在稳定汇率保持市场信心、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等方面均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

1.从成本一收益的角度看,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和损失。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B•斯蒂格利茨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举例说,发展中国家从美国获取贷款的利率为18%,而以美国国库券形式保存的外汇储备的收益仅为1.75%,其中约16%的高额利差让美国攫取了。另外,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带来一定的汇率风险,例如近两年美元对欧元的贬值又造成我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储备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值的,目前美国经济下滑致使美元贬值,存在外汇储备缩水的可能。

2.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泛滥进而给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冲击。正如上面分析所言,我国的外汇收人集中于中央银行,而央行不得不投放相应数量的人民币,这就使得外汇占款大量增加进而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据计算,我国M:的乘数为4.78,这意味着我国每年货币供应量增加2.6-3.2万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由于外汇储备因素产生。(3)针对我国目前货币投放量过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冲销措施,比如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通过正回购予以冲销、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是定向央行票据加以冲销,但效果都不是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大量的外汇储备已经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带来威胁。

3.外汇储备过多引发货币投机冲击。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外资金尤其是一些投机资金看好我国的经济前景,纷纷涌人国内的股票、房地产等市场,进一步促成了经济发展的泡沫;另外,由于许多学者以及官方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低估,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加剧了投机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发货币投机冲击。

三、我国外汇储备剧增的理性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其特殊的原因,包括沿革经济困难时期的利用外资政策等。另外,当今金融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非储备货币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本国的外汇储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非常高,也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需要外部经济的大力支持,这就决定了汇率稳定以及宏观金融环境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两者的稳定就要求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

1.我国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实质仍是“有管理”的,稳定汇率仍是当前汇率政策的基调,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历史性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改革一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的变化情况来看,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报价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只是在个别交易日受美国官员访华事件的影响汇价有比较大幅度的升值,但仍体现了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渐进性原则。同时,相关部门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在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性,在这个过程中,汇率稳定一直是汇率政策的重心,而且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尽管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仍将存在,人民币汇率也将进一步升值,但可以预见,人民币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这就需要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汇市场进行合理的干预。

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面临着资本外逃的潜在风险,就需要我国货币当局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储备,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保证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同样,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举措。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外汇储备,主要原因在于: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增强自身应对国际收支风险的能力;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从各国的实践来看,外汇储备对国际投机资本外汇活动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投机资本的实质性干预,而更多的体现出一国的经济实力以及“保持信心”的能力,进而通过汇率稳定来避免国内金融市场遭受重创。

2.我国是一个货币错配现象比较严重的国家,这就要求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货币错配是指“在权益的净值或净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对汇率的变动非常敏感时,就出现了所谓的‘货币错配’。从存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是资产负债表(即净值)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从流量的角度看,货币错配则是指损益表(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净值/净收入对汇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货币错配的程度也越严重。”凹简而言之,只要一国存在外汇敞口头寸,且是以外币记值,就一定会存在货币错配的风险,这就需要一国持有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化解货币错配的风险。根据这一定义,我国已属货币错配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7

1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简介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2002年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再创历史新高,达8189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5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又成功跨入一万亿的门槛,余额达13326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双面影响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增强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同时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改革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另外通过外汇储备积累而实现的基础货币供给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也蕴涵着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总量也高达27700亿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种对冲操作还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并非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须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的。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利于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投机资本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纷纷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尽管这种“热钱”的实际流入数额很难估算准确,但从外汇储备增量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顺差之和的差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热钱”大量进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也成为推动房价节节走高的一个重要动因。外汇储备激增还被海外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表现,从而给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实行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要承担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从2002年到现在是美元的贬值期。由于美国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连续会计假帐丑闻,以及股市泡沫引发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美元不断走软,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因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3外汇储备的管理措施建议

从上述影响可见,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显然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调整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价水平。要减轻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盯住单一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以后人民币就处于不断升值过程中。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一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以来汇价不断突破新高,2007年8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5545。

第二、加强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目前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时机加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出口产业,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出口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把出口的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型低价型转变为附加值型品牌型,提高利润回报,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而实现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从一般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飞跃。

第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在确定外汇储备结构时既要考虑收益率,还要考虑灵活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我国的储备结构管理必须注意储备币种和储备资产结构这两个方面:首先要保持多元化的币种储备,采用一篮子货币的方式以分散汇率的压力;其次要根据进口产品和劳务及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的数量、各种货币的比例和品种,还根据汇率变化不定期调整各种币种的比例。

第四、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外汇管制的趋于放松,中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应当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同时应增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外汇储备的投资损益状况,进一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全庚.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

[2]叶蜀君.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3]陈野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4]吴念鲁.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8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转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9

关键词:外汇储备冲销政策储备管理策略

文章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11-027-04

一、引言:外汇储备激增现实及解释

全球外汇储备由1995年1月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9月的4万亿美元,表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特征:规模急剧增加、国家集中度提高、地区分布特征明显等。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短短4年间全球外汇储备增长了91%(约2万亿美元),其增速是1999-2001年增速的3倍多。2005年前5大外汇储备国或地区占全球储备存量的68%,排前两位的中国和日本占2002-2005年全球储备增加额的50%,全球储备存量的40%。排名前101的储备国或地区中有8个来自亚洲,亚洲货币当局(包括日本)储备增加额占全球储备增加的绝大部分。另外,由于油价的上涨,石油输出国组织获得了大量经常项目盈余,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一(见表1)。

全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讨论热点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及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度量。外汇储备激增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出于自我保险的需要;二是受目前的市场环境影响,新兴国家为了维持出口部门国际竞争力、避免本币升值而采取外汇干预的结果,三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金融体系的特征决定的,包括欠发达的金融体系无法将国内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国内储蓄投资的缺口等;其中一和三侧重讲发展中国家储备的增加与金融全球化有一定关系。四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近年来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使一些石油输出国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储备。如果从一国国际收支表组成结构来看(见表2),2000-2005年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储备的增加主要是因为经常项目盈余和净资本流入盈余的“双顺差”所致,而俄罗斯和中东产油国虽然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是由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仍然使这些国家获得了较多的石油美元储备。

外汇储备的增加虽然代表一国的财富规模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但也带来一定的成本和风险,所以二者利益的权衡就存在一个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衡量一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应结合该国经济结构特征,还要考虑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需要。国外衡量外汇储备水平常用的三个指标是,外汇储备/每月进口额(国际经验是一国外汇储备应足以维持3个月的进口需要,被称为拇指规则)、外汇储备/1年内到期的外债总额(代表一国对外短期偿债能力,合适的指标值为1,被称为Guidotti-Greenspan-IMF规则)及外汇储备/GDP指标(该指标的横向比较可比性较差)。按照单一的指标衡量或者加权的指标衡量均显示全球外汇储备(主要是指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过量。国内也有不少文献讨论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规模,如武剑(1998)认为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应为:FR=DF=DF1+DF2+DF3+DF4=a1.Imp+a2Deb+a3.FDI+A,其中Imp表示一国全年贸易进口额,Deb表示一国累计负债余额,FDI表示一国FDI累计净流入,A表示国家干预外汇市场的用汇需求,夏斌(2006)在武剑模型的基础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约为7000亿美元,结论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刘海虹、袁鹰(2005)的研究也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过量。当然以上定量估计我国最优储备规模使用的都是可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且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如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组成(包括外国直接投资、外国股权投资、外国债权投资、银行贷款等)与外汇储备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我国的政治、外交因素和动态调整的需要。精确的最优储备规模难以确定,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和国际经验、外汇储备的历史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确实过多。

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

外汇储备激增和外汇储备的过量会给国内宏观经济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成本,给外汇储备管理和国内货币政策带来挑战。考虑外汇储备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理清外汇储备增加的机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外汇管制的结果,如我国的强制结算制度,在允许范围外的外汇必须强制出售给央行,如果企业或个人的售汇大干用汇就会造成外汇储备的增加;另一类是央行按照汇率目标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结果,经常项目的盈余、国际长短期资本的净流入(包括FDI、股权资本、债权资本和银行贷款等,尤其是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会相应造成汇率升值的压力,为了避免汇率的升值、维持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央行就需要在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两种机制导致的储备增加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取决于央行国内外资产负债或权益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央行的资产由净国内资产和净国外资产(构成外汇储备的内容)组成,负债由国内货币、银行储备、央行自己发行的债券(或票据)等组成,权益由政府注入到央行的资本加上央行自身的收益或损失组成。如果外汇储备的增加,相应的是股权资本的增加(假设股权资本的来源不是来自于政府存款的减少),就不会引起国内货币的扩张;如果储备增加引起国内负债的增加(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非冲销干预),将会引起国内短期利率的下降,银行信贷的扩张,国内通胀压力将会上升。如果储备增加引起的是国内资产的减少,央行的这种干预手段被称为冲销干预。过去的经验表明,一国央行有能力冲销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基础货币的影响。最近几年,在新兴国家,央行的这种冲销干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考虑到一些新兴国家金融系统的不够发达等情况,在央行实行冲销政策(部分冲销)的过程中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和成本,包括:通胀压力、过度投资、资产泡沫、货币政策管理的复杂性、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潜在的资本损失、冲销成本、债券市场的分割、国内银行借贷的资源配置失效等。

从实践结果来看,从2000年1月到2006年5月,印度、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台湾央行净国内信贷和央行非货币性债务的变动抵消了外汇储备变动的85%,俄罗斯该比例是60%,而我国该比例为70%。这说明在国内低通胀环境下,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新兴国家央行有意放松国内货币政策,采取部分冲销的干预政策。具体各国冲销政策实施及效果(见表3)。

外汇储备剧增范文篇10

为了应付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的中央银行及其他政府机构所集中掌握的外汇即外汇储备。同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以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随时动用的款项一起,构成一国的官方储备(储备资产)总额。外汇储备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还经常被用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有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长一段时期,西方国家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其次是英镑,7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德国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国法郎等。在国际储备资产总额中,外汇储备比例不断增高。外汇储备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关系到该国货币汇率的维持和稳定。它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2006年2月底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总额为8537亿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7年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增加额已经接近2006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55%。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截止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比东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的总和还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对环球网记者说,这个数字实际上已经超过了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中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同时,一方面,外汇储备的剧增加大了投机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中国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不断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人民币购进美元,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也引起了外汇储备的剧增。但是中国政府不敢多用外汇,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必须不断抛售人民币购进美元,才能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率,从而有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使国内企业避免遭受人民币过快升值所带来的冲击。

但我们千万不能过于自我陶醉,更不应因此而感到“飘飘然”,以为中国外汇储备真的已经“雄踞世界第一”,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比下去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庆幸来之不易成就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中的某些风险和泡沫,看到这个“第一”同美欧日有着一些“不可比性”。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元外汇储备越多,人间蒸发的资本就越大,经济代价越大,除了跨国公司和国内利益集体捞了好处,吃亏的是中国这个国家和老百姓。

当中国外汇储备迈过1万亿大关,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时,政府更应该忧虑而不是沾沾自喜。

1,中国强制结汇。当本国有着一笔巨额的外币财富时,汇率首先成了巨大的问题。如果投放美元,吸纳RMB,就会加剧RMB升值和美元贬值的压力;如果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换美元,则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汇率和通胀权衡是很重要的。

2,当国库中存储着1万多亿美元时,中国政府如何消化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而实际上,庞大数量的美元都被用去买波音和支援非洲友好兄弟了。托这笔钱的福,教育局下设各高校的公派出国名额都多了很多。

3、损害了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