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1:17:32

外汇

外汇范文篇1

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有喜有忧。庞大的外汇储备,表明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实力的增强。但同时还必须看到,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过多,不仅会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造成宝贵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还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调整我国一贯坚持的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政策,适度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资吸引力的增强是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但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因素对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人民币汇率偏低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这已是被证明的不争事实。但其美中不足的是,当时确定的8.7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实有超跌之嫌。现由有二:一是以1993年12月31日外汇调。剂市场的美元汇价作为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价本身就不合理。因为当时我国仍处于经济过热时期,通货膨胀率高达14%左右,加之人为炒作,外汇调剂市场异常火爆,汇率严重扭曲,尽管中央银行入市干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二是有人曾做过若干商品国内外价格的比较,在一般情况下,用1美元在美国买不到8.7元人民币在国内所购买的商品。正是人民币汇率偏低,加之各种名目的出口补贴,极大地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成为我国国际收支中最大项目——贸易收支——连续10年顺差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

2、过度的引进外资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原因。扩大利用外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性、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片面理解利用外资的含义,不论条件的滥用外资。有些地方为引进外资竟相放宽条件,肆意降低地价,越权减免税赋,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利益。有的部门将引资数量作为考核下级政绩的重要指标,诱使一些单位不择手段、不讲效益,盲目引进外资。

3、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而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中一些迹象也明显反映出国际“热钱”正在悄悄流入国内。从宏观上看,连续4年的贸易顺收大于贸易顺差,其差额不可能都是以前出口未收回的外汇。从微观上看,一些地方出口项下预收货款金额猛增,有的外贸企业转口贸易的收益率高达40%以上,有些居民个人突然收汇、结汇多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元。诸如此类的异常现象,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国际游资正在以各种隐密的方式不断渗入我国。

外汇储备高增长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

1、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维护投资者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4、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在1996年底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我国拥有雄厚的外汇储备确保了我国能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相对稳定,抵御货币兑换所带来的风险,削弱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后,我们的目标便是取消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对国际间正常的汇兑活动和资金流动不予限制,从而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充足的外汇储备使中央银行能有效地调节外汇市场,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使人民币在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1、外汇储备过多,会造成我国外汇资本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成本代价高昂。我国内地外汇储备的结构与日本、中国港台相比有很大差别,后者是以自有储备为主,而我国则借入储备(借入的国际贷款)的比例比较大。过高的借入储备也就表明容易造成外汇资金资源的浪费。因为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资本生产率减去持有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如果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借入大量外债,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又以高价从国外借入资金,其潜在的损失是显然的。同时,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暂时放弃一定量实际资源的使用,从而也就丧失了这些资源投入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借入储备比例过高时,过多的持有外汇储备既不经济,也将影响国内经济的增长。

2、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增加了1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现行比价换算,就有1.3万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市场。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

3、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近两年来,不仅日本、美国等国家正在极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从我国外逃的资金也有回流的迹象,甚至于还有国际“热钱”潜渡中国。人民币升值自然是好事,人民币的坚挺可以提高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促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但人民币的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样会削弱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特别是在目前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大动力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的弱化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而且会影响国内劳动力的就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所以目前人民币不宜大幅升值。从这个角度看,外汇储备也不宜过多。

4、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国际资本迅速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市场的利率与汇率波动十分激烈。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60%—70%是美元资产,近一年多来美元与欧元的汇价跌幅在30%以上,美元汇率的持续走低,使较大比例持有美元的我国外汇储备缩水不可避免。如果按60%为美元储备计算,我国外汇储备中约有2400亿美元正在发生帐面损失,而且近一年多来损失额高达700亿美元之多。这种外汇储备过多导致的赔本生意应引以为诫。

几点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外汇储备既不能过少,也不宜过多,外汇储备规模必须合理适度。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已经相当于2003年全年的外贸进口额,是短期外债余额的15倍,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最合理水平。因此,有必要调整外汇储备的政策取向,彻底摒弃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陈旧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适度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

1、调整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如前所述,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的汇率水平不合理,而造成人民币汇率偏低的根源是其形成机制的扭曲,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过度。要想抑制储备增长过快的势头,减轻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调整传统的鼓励出口政策是理顺汇率形成机制的前提,对各种刺激出口的措施,如出口退税、补贴等,必须先行逐步调整、削减;二是不要对由此可能产生的出口增长减缓反应过度,因为这种增长减缓正是对长期以来出口过快增长的合理回落。

2、改进利用外资工作,减缓外资流入的进度。利用外资应坚持以效益为核心,对收益高、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资项目,我们欢迎。对只想利用我们的资源、市场、转嫁污染,破坏我们环境的外资项目当以拒绝。不能再把引进外资作为考核地方、部门、企业政绩的硬指标,诱使其为功名而引进、为数量而引进,不能再搞不惜一切代价、引进外资就好的项目。要痛下决心转变观念,顺应经济规律,把以牺牲国家、民族工业利益为代价促成的“刺激流外资”变为符合经济规律的“自然流外资”。

3、加强对外汇收支交易背景的审核,严防国际热钱的涌入。全社会都应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度,警惕和阻止国际“热钱”的涌入。各商业银行要认真履行临柜依法审核职责,对无贸易背景的可疑外汇资金流动,拒绝结汇,及时上报。外汇局要加大对可疑外汇资金流动的检查,一经发现“热钱”流入,立即采取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及时予以处理。各企业、单位都要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不能为国际游资流入提供方便,更不能与境外势力共谋非法套利之勾当。

4、动用超额外汇储备,扩大引进国内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国可以在外汇储备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根据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关键技术,如节水、环保、冶金、制药、计算机、精密机床、制导等方面的技术,切实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外汇范文篇2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1994年至1997年,外汇储备累计增长了1187亿美元。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大量流失,我国虽受一定幅度影响,但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只是增长速度大大放慢。2001年全年外汇储备净增466亿美元,年底为2122亿美元。2002年达2864亿美元,增幅为35%。2003年为4032.5亿美元,增幅上升到41%。2004年增至6099亿美元,增幅为51%。2005年底再创历史新高,达8189亿美元,较之1993年底增加了近40倍,比1996年底(亚洲金融危机前)增加5倍。这在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进入2006年以来,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增长的继续推动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至2月底攀升至8536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2007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又成功跨入一万亿的门槛,余额达13326亿美元。

2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双面影响

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它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增强货币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能力,同时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减少改革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另外通过外汇储备积累而实现的基础货币供给对于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也蕴涵着一些消极影响。

第一,加大了央行的对冲操作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央行的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规模扩大,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的成倍扩张,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因而央行需要采取经常性的对冲操作措施。2005年基于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占基础货币总量的90%左右,央行用于对冲操作发行的票据总量也高达27700亿元。如按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1.9%的水平计算,央行每年为“对冲”操作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这种对冲操作还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

第二,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并非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所使然,而是政府鼓励出口、鼓励招商引资等政策因素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必须指出,我国外汇储备激增是在国内居民需求不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的经济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通过大量出口资源类初级产品,付出了高昂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的。这种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仅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向内需主导型模式的转变,还会损害经济增长的后劲,不利于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增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大量涌入,容易引发资产价格泡沫,诱发汇率战和贸易摩擦。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海外投机资本为了从人民币升值中获取利益纷纷投资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尽管这种“热钱”的实际流入数额很难估算准确,但从外汇储备增量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者顺差之和的差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热钱”大量进入增加了央行金融调控的难度,也成为推动房价节节走高的一个重要动因。外汇储备激增还被海外视为人民币被低估的表现,从而给一些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升值和我国实行贸易制裁提供了借口,不利于形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要承担外汇储备损失的风险。从2002年到现在是美元的贬值期。由于美国经常账户和财政双赤字,连续会计假帐丑闻,以及股市泡沫引发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美元不断走软,以美元为主要内容的外汇储备和投资于美国国债的外汇资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因而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3外汇储备的管理措施建议

从上述影响可见,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显然超过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外汇储备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第一、调整汇率形成机制,适度提高人民币汇价水平。要减轻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必须弱化央行干预力度,理顺人民币汇率运行机制,加大汇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入的数量。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盯住单一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以后人民币就处于不断升值过程中。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8:1的心理关口,达到一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以来汇价不断突破新高,2007年8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5545。

第二、加强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利用目前外汇储备比较充足的时机加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出口产业,扶持和培育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促进出口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把出口的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型低价型转变为附加值型品牌型,提高利润回报,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从而实现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最终实现外贸出口增长方式从一般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飞跃。

第三、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在确定外汇储备结构时既要考虑收益率,还要考虑灵活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我国的储备结构管理必须注意储备币种和储备资产结构这两个方面:首先要保持多元化的币种储备,采用一篮子货币的方式以分散汇率的压力;其次要根据进口产品和劳务及其他支付的需要确定币种的数量、各种货币的比例和品种,还根据汇率变化不定期调整各种币种的比例。

第四、建立外汇储备风险管理制度。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外汇管制的趋于放松,中国的货币管理当局应当注重对外汇储备的风险管理,在外汇储备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该框架应当包括运用先进的风险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披露制度等。同时应增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透明度,及时披露外汇储备的投资损益状况,进一步提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全庚.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7).]叶蜀君.国际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3]陈野华.转轨时期中国经济与金融改革回顾与展望[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

[4]吴念鲁.加强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外汇范文篇3

地址:__邮码:__电话:__

贷款方:

地址:__邮码:__电话:__

甲方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其项目已经由_批准,特向乙方申请_万美元(或其他外币)外汇贷款。按照贷款办法和有关规定,业经乙方审查同意,为明确经济责任,特签订本借款合同。

第一条借款金额:甲方确认向乙方借得现汇_万美元(或其他外币),买方信贷_万美元(或其他外币)。

第二条借款期限:现汇_年_月。(从第一次用汇之日起到还清本息止);买方信贷_年_月。按本合同所附的用款计划(略),乙方保证及时提供。如因甲方未按计划用款而造成乙方组织外汇资金的利息损失,甲方按乙方规定支付外汇承担费。

第三条借款利息率为年息:现汇为_%(按中国银行总行公布的浮动利率计息);按_月浮动;买方信贷为_%,按_天计算。在借款期间,每半年计息期应计的利息,如甲方未能支付,甲乙方直接借记甲方借款帐户内,实行复息计算。由于计息增加的贷款额,不占用贷款额度。

第四条借款使用;在引进的技术设备成交后,应将合同副本送交乙方,甲方委托乙方全权办理进口开证,审单付款等事务。甲方保证本合同项下的外汇,不挪作他用,如果发生挪用,其挪用部分,乙方加倍收取利息。第五条借款偿还:甲方在借款期终止日,全部清偿贷款本息。甲方因故不能履行本合同规定归还借款时,由担保单位负责按期归还借款本息的外汇额度的相应等值的人民币(包括延期偿还的罚息)。对逾期未还借的款部分,甲方同意加付_%的罚息。

第六条本合同所附的《用汇、还汇计划》和《还汇(款)保证书》及甲方担保单位出具有保函是本合同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法律上具有与本合同同等的效力。

第七条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借款使用的有关情况、报表、资料,为乙方检查信贷工作提供方便,双方应积极合作,努力促成项目的早日建成投产。

第八条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到期结清本项债权债务时终止。合同正式文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副本_份,送_(有关单位)备案。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外汇范文篇4

(1)长期以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被置于外汇储备功能的首要地位。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外汇储备的首要功能已悄然发生改变。在IMF对外汇储备功能的新表述中,“增强对本币的信心”被放在核心地位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币汇率稳定则退居其次。与其他东亚国家一样,我国将积累外汇储备作为抵御将来危机的缓冲体。在新的储备观下,货币当局虽然知道持有外汇储备存在机会成本,但要考虑避免外汇风险和金融危机,自然认为外汇储备是“多多益善”了。

(2)我国在1994年就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然而,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保持高度的“静态稳定”,实际成了“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2004年IMF的官方统计资料中,把人民币汇率制度归入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一类。1994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的顺差增加,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连年巨额顺差,为了维持美元钉住制,中央银行被迫吸纳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导致外汇储备的高增长。

(3)体制方面的原因,1994年中国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制度之后,外汇储备增长便有了体制基础。在强制结售汇制和对外汇银行头寸进行额度控制下,银行、企业和个人均不能按意愿持有外汇,央行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部分的外汇。外向型企业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外汇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取得相应的人民币,外汇指定银行再将其结算周转外汇余额超过规定上限部分在外汇市场上卖出,中央银行购入这部分外汇后,就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因此,强制结售汇制成了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迅速增加的一个体制性原因。

(4)我国政治环境稳定、市场潜力巨大和外资外贸政策优惠的吸引下,外资规模不断增大,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逐渐成为“世界的工厂”,使得中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这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外国直接投资,持续大额的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也是使得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金融与资本项目顺差产生主要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主要是因为我国引进外资只是单纯的资金流入,真实资源的引进较少。

(5)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资产价格上涨,为热钱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国际游资的不断渗入,对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预期资金套利几率剧增的状况下,我们不能排除国际游资渗入因素对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影响。

(6)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汇率机制受到了国际政治霸权等因素的影响。

(7)过度的引进外资是促使我国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另一原因。

2我国当前高外汇储备的效应分析

2.1正面效应

(1)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一是充足的外汇储备能够提高我国对外融资能力,降低境内机构进入国际市场的融资成本,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寻求更优的投资环境和更大的利润空间;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加速,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三是能够更大程度地满足居民正常用汇需求。

(2)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外汇储备是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的增强,为我国举借外债以及债务的还本付息提供了可靠保证,对维护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信誉,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竞争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外汇储备更是成为信心指标,雄厚的储备是一种财富拥有的象征,在主观、客观上稳固了本币在国际间的信誉,提高了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信心。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东亚周边邻国及地区几乎已经成为和美元无异的“硬通货”。

(3)充足的外汇储备也是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的一个必备条件。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制定长远目标是使人民币的可兑换的货币。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中认为,一国货币的可兑换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的交易进行汇兑限制。二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投资和金融交易进行根本性的汇兑限制。第三阶段是政府推动本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广泛接受的硬通货,从而实同可自由兑换。我国在1996年12月已经成功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而要顺利完成剩余两阶段工作,实现最终目标,外汇储备有一种“定心丸”的效果。

(4)外汇储备是维护本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屏障。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我国中央银行有效干预外汇市场,支持本币汇率。一国所拥有的外汇储备表明了其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本币汇率的能力。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或收购本币来影响外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目的。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资金具有时间不确定、数额巨大的特点,因此,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保证我国能够从容应对突发金融风险,满足有效干预外汇市场、维护本币汇率稳定的需求。这一点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得到了充分体现。

2.2负面效应

(1)我国外汇储备当前收益偏低,甚至已经形成损失。按照美国财政部的统计,2003年7月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72%;2004年12份中国持有美元资产储备占外汇储备的6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在美国债券。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债券的总体平均收益可达5%左右。当美元贬值和美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外汇储备将随之贬值。但是,近年来美元呈现出弱势发展趋势,美元汇率下跌,例如今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也是深受其害: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是——3700多亿美元美国两房债券,5000多亿美元美国国债,2000亿美元中投控制,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国次级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共计1.8万多亿美元。现在去掉分文不值的2000多亿美元美国次级债与3000多亿美元短期债务,中国外汇储备以未平仓价格计算是1.3万多亿美元。一旦平仓,可能剩下的就只有那区区2000多亿美元现金或欧元资产了。

(2)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作为国家财富的外汇储备,它的规模过大也就会使国家财富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高额的外汇储备给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带来了难度。(3)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4)我国外汇储备的持有以及管理带来高额成本支出。保有外汇储备需要付出很高的机会成本。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的观点,一个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当为该国3~6个月的进口额,即相当于年进口额1/4~1/2,这是国家帮助进口商或进口企业在出现不可抗的支付危机中作为最后债权人的保证。如果大大超过这一正常比例,就会形成所谓的“机会成本”。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也需要成本。

(5)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改变了人民币与外汇之间供求关系,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得到强化。巨额的外汇储备还成为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或制裁的口实。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里,人民币汇率连续突破了7.34、7.33、7.32和7.31四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再次向市场传达出人民币将加快升值的步伐。2008年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果然延续了去年年底的涨势,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7.2996元,人民币单日升幅为50个基点,首次突破7.3元关口,为新的一年拉开序幕。

(6)加大了国际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我国外汇储备过高,虽然一部分来源于贸易顺差,但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和出口,亦使得美欧等国“眼红”,不时地制造贸易纠纷,严重困挠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与美国、欧盟之间贸易争端增加。

(7)过多尤其是纯粹的短期投机资本流入将容易导致经济的“泡沫化”,隐含着经济危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很好,但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之处,大量热钱流入我国,流入我国外汇储备,一但我国金融政策变化不当(如调整汇率、利率),暂时沉淀下来热钱便会大捞一把快速撤走,这是比较危险的。它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8)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需要相应的人民币来置换。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外汇储备是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的,其在中央银行帐目上的对应科目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然后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2.3用好“双刃剑”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从金融安全以及更好地发挥国家外汇储备的有效性出发,加强和完善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机制建设,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找到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途径。

要适时调整外资政策,我们应当吸取国际上的经验教训,在引入外资的过程中,以质量为根本,合理的控制引资规模,确保引而有效;需要进一步重视进口,国际贸易是由进出口共同组成的,过大的贸易顺差也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在保证出口的同时,适当扩大进口,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平衡;强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或避免外汇资产营运中的损失,提高收益率;促进官方外汇储备运用的多样化;逐步放宽资本项目的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

多管齐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衰退情况下,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外汇范文篇5

一、目前外汇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境内的外汇流动情况

外汇的流人流出是通过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的,目前我国外汇的流人流出主要部分是通过经常账户下的各项交易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一些项目的交易活动进行的,大部分是通过商品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活动、跨国企业经营与并购等活动进行的。

由于资本项目依然采取强制结售汇制,人世之前企业自由用汇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许多出口企业低报出口数量或低报出口价格,进口企业高报进口数量或高报进口价格,以便企业用汇时可以随时使用,而不受国家购汇的限制。这些外汇剩余常常存放在国外,此时外汇有流出的趋势。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加速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国际资金的流人流出更加畅通,渠道更加多样,监测难度也更大,给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1.我国外汇流人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外汇收入、节约外汇开支、加强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增速加快,截至2008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17969.6亿美元,大约是2000年的十倍,而2008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增幅竟达到创纪录的74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7月4日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为3925.8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对外负债),较2007年底增加189.71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2367.2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66.41亿美元,增长7.56%,占外债余额的60.30%,创有史以来新高。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已出现明显偏高迹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和接受的后果。

2.我国外汇流出情况。外汇流出的情况主要包括外汇转移的渠道、流出外汇的币种、外汇流出的原因、以及流向的领域。从正常情况看,外汇的流出主要是进口支付、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海外并购等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值得重点关注。但是,由于商务部对这方面的历史统计数据不公开,而从所公布数据上看,目前我国外汇流人远大于外汇流出。

3.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目前境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性,具有危险性强、金额较大、流动速度快的特点。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与经常转移;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与贷款,此外热钱还可以通过地下钱庄和境内外商业银行流入中国。由于外汇流人远远大于外汇流出,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人民币出现严重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不断激增,使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供求,通过价格机制作用,外币价格就有下降趋势,本币价格则会有上升压力,这已经从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得到充分印证。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大规模地涌人进来,这就进一步地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而且这种走势明显隐藏着人为因素。

其次,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剧增。众所周知,外汇流人增加得越多,需要投放的本币就越多。而且,外汇流入的增长势头如果持续下去,就会招致货币当局货币独立性的弱化。当人民币升值达到投机套利者的预期值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上就会有大量抛出本币的情况。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市场上抛售本币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这不但造成国内物价的飞速上涨,也会迅速导致本币大幅度对内贬值,进而对外贬值,从而使本币币值失去稳定性,人们持有本币的信心也会一落千丈。本来就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愈加不堪一击,高通胀伴随高利率的现象就会同时发生,本国经济将会遭遇致命的冲击。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占比居高不下,使我国外汇储备值极度缩水,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我国外汇流人大于流出这一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对外高尖端技术产品、技术、劳务的购买。扩大财政对外支出既可以减少由于外汇储备过高而美元贬值带来的储备资产价值的贬损,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经济萎缩的现实问题。

2.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监测机制,尤其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为短期大量国际资本抽逃设置障碍。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进行监督,对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往来通过开户行进行监督检查其资金来源及使用,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可通过其国内开户行进行监督,等等。尤其是对辖区内总体外汇资金的流人流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重点放在外商投资企业、国内进出口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

3.加强国际间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篮子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国加强贸易和货币方面的合作,从而避免由于国内采取紧缩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国内收益相对下降,导致已经流入国内的国际短期资本,尤其是投机性资本以外汇的形式,迅速、大规模的逃离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对冲影响,尤其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4.借鉴美国最近发生次债危机时美联储采取的大型投资银行介入的紧急融资安排,防止在外汇大量撤离时,本币币值波动剧烈,从而利用大型投资银行进行债券的买卖,稳定本币币值的应急性金融安排。

5.调整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即减少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额的比例,避免由于短期内大量外汇抽逃现象的发生。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明显偏高,建议将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中的比例调到国际标准或以下。

6.加强中资银行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既可避免大量外汇资金的流人,又可解决储蓄资金分流难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困境问题,同时对物价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二)微观层面

1.各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外汇流人流出的数额进行有效监测。按季度报表显示的各项统计结果做数字分析,尤其是对外汇资金来源总额、外汇资金运用总额、外汇买卖总额、境内外存放总额的变动分析可以较全面掌握外汇流人流出情况,同时重点监测外汇资金运用项目大于外汇资金来源项目时,关注差额变动情况。如果差额过大,说明短期资本流出大于流人,市场上会出现外汇短缺,本币汇率会有大的下跌。因此,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以此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检测机制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行业危机提供预警和防范机制。

2.鼓励国内企业进口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行业的优秀人才(以外币支付其劳务报酬),并且鼓励有潜力的大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这样既可疏导我国外汇资金流人大于流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企业经营规模,使企业走出国门,为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国来源的多元化原则,而且应按照其货币的稳定程度划分投资国的份额按额度大小的顺序应按欧元区、日本、美国划分份额为宜。目前,美元走势疲软,正经历第二阶段的次级债务危机。这样做可以避免美元进一步贬值给我国外汇流人流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原理,在引资国吸引外资时的具体应用。要实行多样化引资渠道,以规避投资风险一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要分清主次,选择多个投资国。

外汇范文篇6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2013年国际收支报告》,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占GDP比重下降为2%(处于国际上公认的合理区间),资本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2012年为逆差318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比上年增长1.77倍,外汇储备资产增加4327亿美元。说明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仍然严重不平衡,2014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仍是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

二、外汇改革的方向

2013年,在人民币升值以及境内外巨大的利差双重利益驱动下,许多企业想方设法来套利,如利用转口贸易,远期信用证贸易融资,国际租赁的政策优势等方法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存款或者购买理财产品套取无风险利差和汇差,更有甚者,利用虚假贸易出口合同将境外资金转入境内,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对香港的进出口增速达90%以上,其中大量的套利型交易严重扰乱了我国的进出口业务正常发展,导致数据统计的误差(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进出口贸易),外汇当局也面临着巨大的控资金流入压力(因为大量的热钱流入一方面使央行被动的对冲外汇占款而投放超额货币,另一方面引起外汇储备资产进一步攀升),但是我国依靠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未变,如何既保障正当的企业进出口贸易的运行和发展,又严控投机性交易对外汇当局是巨大的挑战。因此,2014年外汇改革的方向应为加大信息化系统建设,在有效监控预警的前提下推出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促进贸易和正常投资的便利化。

三、具体的政策导向

外汇范文篇7

一、目前外汇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境内的外汇流动情况

外汇的流人流出是通过国际收支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的,目前我国外汇的流人流出主要部分是通过经常账户下的各项交易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一些项目的交易活动进行的,大部分是通过商品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活动、跨国企业经营与并购等活动进行的。

由于资本项目依然采取强制结售汇制,人世之前企业自由用汇仍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许多出口企业低报出口数量或低报出口价格,进口企业高报进口数量或高报进口价格,以便企业用汇时可以随时使用,而不受国家购汇的限制。这些外汇剩余常常存放在国外,此时外汇有流出的趋势。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加速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国际资金的流人流出更加畅通,渠道更加多样,监测难度也更大,给金融安全带来极大的挑战。

1.我国外汇流人情况。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外汇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外汇收入、节约外汇开支、加强外汇储备,使得外汇储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增速加快,截至2008年5月,我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到17969.6亿美元,大约是2000年的十倍,而2008年4月中国外汇储备单月增幅竟达到创纪录的74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7月4日公布,截至3月底,中国外债余额为3925.89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对外负债),较2007年底增加189.71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余额为2367.2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66.41亿美元,增长7.56%,占外债余额的60.30%,创有史以来新高。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已出现明显偏高迹象,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危机与金融危机,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和接受的后果。

2.我国外汇流出情况。外汇流出的情况主要包括外汇转移的渠道、流出外汇的币种、外汇流出的原因、以及流向的领域。从正常情况看,外汇的流出主要是进口支付、对外直接投资以及海外并购等方式。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份额较大,值得重点关注。但是,由于商务部对这方面的历史统计数据不公开,而从所公布数据上看,目前我国外汇流人远大于外汇流出。

3.国际资本异常流动。目前境内热钱的投机性、冲击性,具有危险性强、金额较大、流动速度快的特点。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包括经常项目下的贸易、收益与经常转移;资本项目下的FDI、证券投资、贸易信贷与贷款,此外热钱还可以通过地下钱庄和境内外商业银行流入中国。由于外汇流人远远大于外汇流出,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首先,人民币出现严重的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的不断激增,使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供求,通过价格机制作用,外币价格就有下降趋势,本币价格则会有上升压力,这已经从我国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得到充分印证。随着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不断开放,国际资本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没有消除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地、大规模地涌人进来,这就进一步地推动人民币汇率的走高,而且这种走势明显隐藏着人为因素。

其次,人民币外汇占款数量剧增。众所周知,外汇流人增加得越多,需要投放的本币就越多。而且,外汇流入的增长势头如果持续下去,就会招致货币当局货币独立性的弱化。当人民币升值达到投机套利者的预期值的时候,在外汇市场上就会有大量抛出本币的情况。在“羊群效应”的作用下,市场上抛售本币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这不但造成国内物价的飞速上涨,也会迅速导致本币大幅度对内贬值,进而对外贬值,从而使本币币值失去稳定性,人们持有本币的信心也会一落千丈。本来就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愈加不堪一击,高通胀伴随高利率的现象就会同时发生,本国经济将会遭遇致命的冲击。

另外,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在美元不断贬值、美元储备在外汇储备占比居高不下,使我国外汇储备值极度缩水,外汇储备的购买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对我国外汇流人大于流出这一问题必须加以彻底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宏观层面

1.加强对外高尖端技术产品、技术、劳务的购买。扩大财政对外支出既可以减少由于外汇储备过高而美元贬值带来的储备资产价值的贬损,又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货币紧缩政策造成的经济萎缩的现实问题。

2.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监测机制,尤其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为短期大量国际资本抽逃设置障碍。对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来源及使用进行监督,对国内进出口企业的资金往来通过开户行进行监督检查其资金来源及使用,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可通过其国内开户行进行监督,等等。尤其是对辖区内总体外汇资金的流人流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重点放在外商投资企业、国内进出口企业以及商业银行的外币存款。

3.加强国际间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篮子货币中的货币发行国加强贸易和货币方面的合作,从而避免由于国内采取紧缩政策,造成国内经济发展趋缓,国内收益相对下降,导致已经流入国内的国际短期资本,尤其是投机性资本以外汇的形式,迅速、大规模的逃离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的对冲影响,尤其是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

4.借鉴美国最近发生次债危机时美联储采取的大型投资银行介入的紧急融资安排,防止在外汇大量撤离时,本币币值波动剧烈,从而利用大型投资银行进行债券的买卖,稳定本币币值的应急性金融安排。

5.调整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即减少短期外债在外债总额的比例,避免由于短期内大量外汇抽逃现象的发生。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明显偏高,建议将我国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中的比例调到国际标准或以下。

6.加强中资银行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降低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既可避免大量外汇资金的流人,又可解决储蓄资金分流难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困境问题,同时对物价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二)微观层面

1.各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外汇流人流出的数额进行有效监测。按季度报表显示的各项统计结果做数字分析,尤其是对外汇资金来源总额、外汇资金运用总额、外汇买卖总额、境内外存放总额的变动分析可以较全面掌握外汇流人流出情况,同时重点监测外汇资金运用项目大于外汇资金来源项目时,关注差额变动情况。如果差额过大,说明短期资本流出大于流人,市场上会出现外汇短缺,本币汇率会有大的下跌。因此,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以此建立健全外汇资金流人流出的检测机制十分必要,这样就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行业危机提供预警和防范机制。

2.鼓励国内企业进口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先进行业的优秀人才(以外币支付其劳务报酬),并且鼓励有潜力的大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这样既可疏导我国外汇资金流人大于流出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企业经营规模,使企业走出国门,为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外商直接投资国来源的多元化原则,而且应按照其货币的稳定程度划分投资国的份额按额度大小的顺序应按欧元区、日本、美国划分份额为宜。目前,美元走势疲软,正经历第二阶段的次级债务危机。这样做可以避免美元进一步贬值给我国外汇流人流出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原理,在引资国吸引外资时的具体应用。要实行多样化引资渠道,以规避投资风险一样,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也要分清主次,选择多个投资国。

外汇范文篇8

关键词:大数据;外汇;管理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外汇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业务日益增长,外汇大数据电子化建设快速推进,基层外汇局充分运用外汇大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外汇综合管理与监管服务质量与效率。但同时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开始不断呈现,给基层外汇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大数据在外汇管理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大数据能实现数据的分散采集、集中存储和高效处理,正日益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不断被应用到政府部门、金融领域和市场主体监管与服务之中,成为推动依法行政、完善服务与监管的重要力量。(一)大数据建设可以提升外汇业务监管效率。我国外汇改革主要通过简政放权、职能转变,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和主体监管,将大量外汇业务向银行前置。这极大提高外汇交易效率,但也使银行程序性违规激增,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外汇业务真实性矛盾凸现,客观上要求外汇局加快大数据建设来提升主体监管效率。另外,我国对外经济快速发展,外汇数据已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数据仓库,其集中管理和对外服务给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储备,这些为外汇大数据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大数据应用有利于外汇目标任务共享。基层外汇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加速外汇信息共享,有利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现监管目标。一是加速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促进涉外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二是应用大数据能有效降低服务和监管成本,增强外汇服务与监管有效性,提高涉外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实现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二、外汇大数据在基层外汇管理的具体应用

当前,外汇数据信息应用范围较广,有内部应用与外部应用。主要涉及部门有:外汇管理局、外汇承办银行、涉汇主体、相关涉外经济主管部门(工商、商务、税务、海关、招商、大数据局等)。如何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发挥大数据在涉外管理领域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提升宏观审慎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我们与世界经贸往来及金融合作日益密切,如辖区2015年出口国家和地区是21个,到2018年3季度就达到了52个。大数据分析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通过提升外汇大数据应用能力,能快速准确对国际收支形势作出研判与预测,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例如,通过外汇大数据分析能够准确掌握辖区出口产品分类情况及市场占比,便于政府及商务、招商部门及时作出市场调整,增强其产品市场预见性。通过外汇大数据分析提升非现场监测能力和预警水平,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和政策指导前瞻性。(二)提高监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外汇管理涵盖了所有涉汇主体,涉及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各类外汇交易业务,利用人工从海量外汇交易数据中筛选可疑交易线索,在及时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有效提升异常交易主体筛查的准确性。通过建立不同涉汇交易主体结构模型,并从海量外汇数据库中筛查可疑交易线索,精准监测违规主体行为,提高外汇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大数据应用,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涉汇主体、不同经济区域的外汇业务进行精准细分,制定了外汇大数据应用指标,以便准确锁定涉汇主体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全面性掌握涉外经济情况。外汇大数据应用主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范围进行汇总分析与提炼。地方政府及相关涉外经济管理部门对外汇大数据需求强烈,可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和不同需求给予有限信息共享。就基层外汇局而言,每个季度都通过跨境系统进行数据提炼分析,得出自己需要的辖区海量外汇信息,再选择性送阅相关部门与人员。同时,为确保外汇数据安全、可以对银行、企业和个人等部门外汇数据设置一定安全等级与权限,实行分级授权管理。从上表可以看出,(Ⅰ级)数据相对比较宏观,大多都是可以对外公开的汇总数据;(Ⅱ级)数据属于中观数据,是提炼加工数据,通常是根据特定需要按行业或区县等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域进行汇总分析与应用,相对Ⅰ级略高;(Ⅲ级)是微观级数据,是非常详细的元数据资料,包含有涉汇主体(银行、企业和个人)详细外汇数据信息,安全级别最高,通常是外汇管理部门必要时汇总分析,主要用于内部监管掌握。(四)便于根据数据需求进行提炼分析。基层外汇大数据适用性很强,有各种不同分析法。本文主要针对常用的贸易进出口与收付汇等方面情况作了一些简要分析,如:辖区企业进出口情况同比分析及排名、进出口国家与地区及一带一路国家金额及排名;企业收付汇情况同比分析及排名、企业对应的进出口国家收付情况及排名;进出口产品分类情况及市场占比;银行收付汇情况对比及排名、分区县进出口情况及相关对比排名、海关数据与外汇数据逐月差额对比情况及说明等。如用于异常监测或业务管理方面,只要设置一定过滤条件并可筛查分析。又如: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对贸易的影响,辖区可以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或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情况进行分析。

三、当前外汇大数据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对大数据应用认识不足。大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还包括非结构化数据。一是狭义的大数据认识是不够的。目前外汇管理各业务条线数据基本采用传统的结构化查询,以二维表结构为存储单元的数据平台,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存储与处理需求;二是人才储备不足。基层外汇管理部门人才应用方面存在重业务办理、轻分析应用的倾向。三是数据衔接问题。各业务条线数据与跨境系统获取的海量数据存在一定数据差额,未实时更新,导致部分条线数据与汇总数据不一致。(二)标准不一制约数据信息共享。规范化与标准化是大数据应用拓展的重要基础。一是代码运用不规范,导致数据共享难。总局通过代码标准化建设来完善公共代码管理,但与外部关联的关键代码(如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编码)仍不兼容,导致数据共享难。二是标准化缺失,影响数据应用成效。由于各部门系统独立开发,导致跨部门数据标准不一整合难,造成数据资源浪费。(三)数据分割降低数据运用效率。一是部门数据垄断阻碍了数据共享,降低了联合监管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率与应急处置能力。如外汇局货物贸易系统与海关数据进行关联传导,但海关公布数据要在次月底才公布,较外汇数据分析明显滞后,影响监测分析及时性,严重削弱监管效率。二是外部数据采集机制不健全。由于未健全外部信息采集机制,无法获取外部升级信息,如涉及工商、公安、法院等外部数据信息(工商注册、个人身份、违规处罚等)采集渠道不畅通。三是系统处理能力不强。目前采用的集中式运算平台和条线分析运行效率不高,运行高峰时处理能力有限。(四)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外汇数据信息主要来自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数据,按照企业和相关商业保密原则,很多外汇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对外汇数据尚未形成统一安全标准,加之外汇大数据广泛应用较晚,相关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如有的部门为防犯数据泄密风险而不进行外汇信息共享,也有的可能会把关不严导致数据外泄。

四、政策建议

外汇范文篇9

1.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

1996年11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原则及其内容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可兑换前的侧重于外汇收支范围的严格审批转为对交易真实性进行审核,外汇管理的方式由事前管理、直接审批改为事后监督、间接管理的模式。这就是说,凡是经常项目下的交易,只要单证齐全、真实可靠,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对外支付货款及运、保、佣费用。按照国际常规和改革顺序,一国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应继续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不过,中国并没有急于求成。鉴于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脱离实际,过快开放资本项目造成外汇流失、频繁发生金融危机的事实,中国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新方针,并在1997年1月14日新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进行了明确规定:“国家对经常性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管理。”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外汇资源相对稀缺的条件下,中国作出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和及时的。随即而来的亚洲金融危机证实了这一点。

2.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为中、外资企业及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汇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顺利进行。本着这一原则,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努力抓了这样几项改革:一是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进行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为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保值手段;同年10月15日,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保留一定限额经常项目外汇收入。二是增加外汇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1999年5月28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开通了国际互联网网站,内容包括全部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业务操作指南等。三是各地外汇管理部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开办了“红色通道”、“首问负责制”、“免费咨询电话”等新的服务项目,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在个人因私用汇方面,也在真实性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向便捷宽松的方向发展。1994年个人出境旅游只能换购60美元,1996年提高到1000美元,1997年再次提高到2000美元。五是于2001年初允许中国境内居民从事B股投资,为国内持有外汇的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3.完善外汇市场建设

1994年4月4日,设在上海的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运行,从此中国外汇市场由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外汇调剂市场发展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新阶段。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卫星和地面通讯网络为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覆盖全国37个分中心的外汇交易联网系统。各交易中心主体是银行,各银行的交易员每天通过网络进行结售汇头寸交易,为银行提供交易、清算服务,保证结售汇制度下外汇资金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建设,1996年12月2日,中国颁布了《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就银行间外汇市场组织机构、会员管理和交易行为等作出规定。1997年2月12日,中国又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1998年12月1日,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宣布取消外汇调剂业务,并相应关闭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全部境内机构的外汇买卖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买卖均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中,使银行间外汇市场更加统一规范,进一步发挥对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4.积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1981年,中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蛇口分行。1985年,中国允许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配合浦东开发,中国批准上海对外资银行开放,1992年,中国批准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广州等7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但总的来看,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从1996年起,中国加快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速度,1996年12月2日,中国允许设在上海浦东、符合规定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并同时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暂行管理办法》。1997年1月,中国首次批准上海的9家外资银行迁址浦东并经营人民币业务。1998年8月12日,中国又宣布允许深圳外资金融机构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1999年6月,中国批准25家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其中上海19家,深圳6家。1999年7月17日,中国批准扩大上海、深圳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范围。从地域范围上,上海扩大到江苏、浙江,深圳扩大到广东、广西和湖南;增加了外资银行人民币同业借款业务;放宽人民币同业拆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规模;允许同一家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分行之间自由调拨人民币头寸。由于中国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瑁佣繁A艘庾式鹑诨构ぷ鞯乃忱埂?/P>

5.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

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能够全面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交往状况及外汇供求状况,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外汇储备与外债规模是否适度以及汇率水平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具有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1980年,中国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1982年起正式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国际收支统计申报质量,从1996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申报制度。199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开始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原则进行编制公布。2001年开始按半年期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至此,中国基本建立和健全了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家宏观监测系统的加强和完善。

6.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法规体系

1996年底,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中国外汇管理当局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建国以来的外汇管理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1600件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对47件法规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997年1月修改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使外汇管理法规更加系统、规范,符合实际需要。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为净化外汇环境、打击不法行为、鼓励出口等作了法律上的铺垫。这些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善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为了加强资本项目管理,保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中国外汇管理当局颁布的重要政策法规有《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境内外汇帐户管理规定》、《离岸银行业务管理规定》、《经常项目外汇结汇管理办法》、《外债统计监测实施细则》等,旨在区分经常项目收支,限制游资的流入,加强对借用外债的宏观调控和及时准确掌握中国外汇外债的统计监测数据。二类是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合法外汇资金需求的法规。1998年受各种利益驱动,骗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势头愈演愈烈,扰乱了国内金融秩序。在此种情况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有关部委联合制订颁布了《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法规,狠狠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稳定了中国外汇秩序。三类是鼓励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法规。1998年5月到1999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处于低迷状态,对外筹资能力也受到影响,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从1999年初到2000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独立或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出口收汇考核办法》、《关于简化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管理的外汇通知》、《关于改善外汇担保项目下人民币贷款管理的通知》、《出口收汇核销试行办法奖惩条例》等法规,支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保证中国国际收支稳定和健康。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抵挡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从泰国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席卷马亚西亚、印尼、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沉重打击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金融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考察这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与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过早开放资本项目不无关系。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加快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放弃对资本项目的管理,造成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长驱直入,以证券资本、投资于房地产等形式,流进流出,投机造势,套汇套利。当国际形势出现动荡时,这种短期投机性资本便大量抽逃,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不景气的出口形势、大量银行呆、坏帐及居高不下的外债等不利因素,共同作祟,终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多年的经济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反观中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却牢牢地站稳了脚跟,取得了先手。这固然与中国良好的经济金融形势有关,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雨绸缪,确立了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的外汇工作方针,将国际短期投机性资本挡在国门之外,使其无隙可趁。同时,中国工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外汇储备充足、外债适中并结构合理,使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

2.提高了企业出口创汇和外商投资与个人对外交流、投资B股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采取措施,为中、外资企业和个人营造宽松的外汇环境,对扩大中、外资企业出口和个人对外交流及投资B股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中、外资企业出口方面看,由于采取了规避汇率风险的远期银行结售汇试点、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中资企业保留一定数额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增加外汇管理透明度及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大大地提高了中、外资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使近几年中国出口创汇形势基本良好,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据统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外贸出口额分别为:1827.0亿美元、1838.0亿美元、1949.0亿美元和2492.12亿美元,其中每年约有35%—45%的出口额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从外商投资方面看,近几年形势基本稳定。外商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影响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和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1997年至2000年,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452.57亿美元、454.63亿美元、403.19亿美元和427.98亿美元。从个人对外交流方面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外汇数额,使得近几年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留学、探亲成倍增长。从个人投资B股方面看,尽管中国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交易时间较短(2001年初开放),但从目前形势看,从事B股交易者十分踊跃。据证券部门?泄刈腋軧股流通市值(约60亿美元—80亿美元)估计,当前个人投入B股交易的外汇资金约达100亿美元左右。现在中国居民的外汇存款已达770亿美元,B股交易前景十分广阔。

3.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统一和国家宏观调控

近几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一了人民币市场汇率。1998年底取消各地外汇调剂中心,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到银行结售汇体系中后,彻底统一了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价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外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利用外资,同时也使中国在汇率方面比较符合国际规范。二是有效保证了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统一的中国外汇市场,外汇资金可以在不同地区和银行之间合理流动,可以及时解决在办理结售汇业务中出现的外汇头寸的不平衡。据统计,在1998年12月取消外汇调剂中心后的1999、2000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共成交600多亿美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外汇市场的彻底统一,使外汇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平抑汇价,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4.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

在中国长期的“入世”谈判中,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是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一国若想参加该组织,除了在工业、农业、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向组织内的成员国敞开大门和作出减让外,而且在金融、保险、运输、通讯等服务业方面也要向该组织的成员国开放。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包括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为了配合“人世”谈判,积极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开放,不断放宽外资银行设置的标准、地域及业务范围,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入世”谈判,使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开放的进程基本满意。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新批外资银行机构达70余家,相当于前15年引进外资银行机构总量(132家)的1/2。

5.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于1996年起建立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摒弃了依赖各行业主管部门收集信息的做法,引入了新的数据采集方法,即采用了交易主体申报制,将直接申报与间接申报、逐步申报与定期申报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了行业统计的弊端,从而保证了中国国际收支数据的质量。特别是1997年在金融机构进行国际收支申报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对外资产及损益、汇兑等四项申报内容后,使得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变得更加完善,基本包括了中国境内所发生的一切外汇收支。进一步讲,从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产品框架看,它不仅能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而且为日后编制国际投资头寸表创造了条件;它不仅能编制按部门、行业、企业属性、交易国别、币种等分类进行划分的补充表格,而且能为现有的结售汇统计、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外债统计等提供重要的核对及必要的信息。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的完善,其监测、预警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密切注视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势和爆发危机国家、地区等情况,一方面通过国际收支申报体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经常帐户收支、资本和金融帐户收支、外债情况、外汇储备变化等情况,准确地作出判断,并及时向中国政府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为政府制定预防和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服务。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网站提供的1997年和1998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最严重的这二年中,中国进出口形势基本稳定,分别获得了416。88亿美元和466.13亿美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52.57亿美元和454.63亿美元,外债余额分别为1309.6亿美元和1460.4亿美元,没有超过国际警戒线(20%),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399亿美元和145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之所以处乱不惊,应对措施得当,与新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提供的准确、真实的信息数据密切相关。它为监测、预警中国经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6.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加强资本项目管理、打击逃汇、骗汇、非法买卖外汇及鼓励出口、利用外资的一系列外汇管理法规,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外汇管理法规体系,同时也为外汇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奠定了法律基础,保证了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1998年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会同其他部委制定出台的《关于骗购外汇、非法套汇、逃汇、非法买卖外汇等违反外汇管理规定行为的行政处分暂行规定》为例,就起到了打击非法外汇资金流动、保证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巨大作用。1997年下半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变化导致市场预期转变,资本流出的动机增强,黑市上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一升再升。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出于走私、骗税等目的,想方设法骗购外汇,非法截留、转移和买卖外汇,使中国外汇收支形势变得趋紧。1998年1—7月,中国外贸顺差27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40亿美元,但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增加7亿美元,“外贸顺差外汇不顺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而用于支付走私款的骗购外汇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了非法走私活动的蔓延,干扰了国内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这种不良形势下,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一方面会同有关部委制订出台了打击骗汇、逃汇、套?愫头欠蚵敉饣愕姆ü妫环矫嬉婪ɑ嵬泄夭课越诟痘阋滴窠辛俗ㄏ罴觳椋远嘀质址ǖ钠阈形辛俗凡椋诩涔膊槌黾俦ü氐?3800多份,涉及骗汇金额高达110亿美元。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法规和措施,有效地打击了非法骗汇、逃汇、套汇及非法买卖外汇的势头,维护了中国外汇收支的稳定。1998年下半年中国外汇储备开始恢复正常增长,1999年全年增加了97亿美元,到200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655.74亿美元,从基本面上保证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三、今后改革取向

1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贸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虽然汇兑制度不直接在WTO协议之内,但加入WTO事实上会产生部分资本项目的开放,也会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在需求。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成熟的时候,一国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是难以适应的。因此,中国今后的外汇管理方针应该是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借鉴工业化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国开放资本项目应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策略,大致应当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1)在长期资本流动方面,可先放松直接投资的汇兑限制(包括外商来华投资和国内企业的对外投资),然后逐步放松对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其中股票交易的限制可以先行放宽,而带有衍生产品性质的交易应当最后解除限制。(2)在短期资本流动方面,对贸易融资可以较早地解除限制,对于短期资本交易应最后解除限制。(3)针对不同的交易主体(如自然人、企业和金融机构),考虑到自然人和企业的资本交易流量相对有限,可以先放松对他们的汇兑限制,最后解除对银行、投资基金用于贷款和投资的汇兑限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融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标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他配套改革必须加紧进行,如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建设,形成合理汇率;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发挥利率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增强中央银行监管和调控能力,维护中国金融稳定和抑制资本流动风险;加快中国工农业改革,保持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氛围等等。

2.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

中国目前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银行结汇制,即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按官方汇价全部卖给国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收汇则保留一定的限额不结汇。此种银行结汇机制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不利于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国内外汇供求关系,不利于中国企业增强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不利于中外合资企业平等竞争,也不利于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因此,中国今后进一步构建宽松外汇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方面。目前中国可以选择比例结汇的意愿结售汇制改革方式。其具体做法可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国家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个结汇比例。此比例可以依据外汇储备量的增减进行调节,结汇比例越低,则意愿结汇程度越高。第二层次,外汇银行根据国家公布的结汇比列,对国内企业的每一笔贸易、非贸易外汇收入进行按比列结汇。第三层次,批准所有企业开立现汇帐户保留现汇,帐户内外汇可以用于进口支付、临时结汇、进入外汇市场,或进行外汇远期买卖、期权交易等规避汇率风险操作。中国取消银行强制性结汇制,代之以比例结汇的意愿结汇制,可以降低中、外资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中、外企业创汇的积极性和平等竞争,同时也可以把外汇资产的储存和风险分散到千家万户,而不是由中央银行一家承担,减缓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改善外汇的供求,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理完善。当然,今后随着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逐步实现,结汇比例的不断提高,中国结汇制度将会最终过渡到意愿结汇制的形式。

3.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外汇市场

中国外汇市场经过近20年的改革和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统一的全国性的外汇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客观地看,目前中国外汇市场应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际外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在交易性质上,中国外汇市场还只是一个与现行外贸外汇体制相适应的本外币头寸转换的市场,并非具有现代市场形态的金融性外汇市场;从市场公平上看,现行外汇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供求关系扭曲的市场(这主要是指强制性的银行结汇制);从交易内容和品种上看,单一偏少。目前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港元、日元的即期交易,缺乏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其他交易品种;从市场形式上看,只是交易所形成的有形市场,而非现代无形市场形态;从对外交流上看,与国际外?亡市场基本隔离。由于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存在上述种种不足,结果导致许多负面问题,如难于形成合理、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中央银行经常被动人市干预、敞口收购溢出外汇,不利于提高中、外企业创汇积极性等等。

4.扩大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金融开放将呈现全方位态势。按照中国与WTO成员国达成的协议,在今后的5年内,中国将向外国金融业开放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在银行业方面,协议明确规定,“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办人民币业务,同时取消地区和客户限制。”因此,从外汇管理角度考虑,目前必须加快研究开放银行业的问题。这主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条件,并简化审批手续。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二章规定:外国银行在中国申办外资银行或分行,须在提交设立申请前一年末总资产不得少于2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在华最低注册资本要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另外申请手续繁琐、批复时间较长,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银行来华申办银行的积极性。为了保证中国引进外资银行工作的正常进行,中国应适当降低外国银行的资产要求,并简化申办手续,限期内批复。二是尽快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和服务对象。2001年11月13日,中国宣布在今后4年内分5批向上海、深圳等20个城市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全部放开。在服务对象上,从2002年1月1日起,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5年后允许其提供零售业务。

5.进一步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国际收支数据采集处理的电子化和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国际收支数据正在发挥对宏观经济决策的基础信息作用。展望未来,国际收支体系必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加入WTO而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将国际收支申报体系与银行和交易主体的交易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国际收支申报体系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一是加强国际收支的分析预警功能,逐步实现国际收支系统由以结售汇为主向以国际收支和结售汇相结合的模式过渡,进一步提高和发挥其预警功能作用。二是实现国际收支与汇率合理水平的分析,努力探索将国际收支信息用来做模型分析以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的新路子,促进汇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实现国际收支与相关统计间的有机联系,使各项外汇统计相互印证核对,确保经济信息的准确无误,提高中国宏观经济决策水平。四是实现国际收支信息的规范披露。国际上已对信息披露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中国应当按照国际标准,逐步规范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频率和质量及客观性,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对信息的要求,保证中国宏观决策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有可靠的信息基础。

外汇范文篇10

第一,根据WT0国民待遇原则,修改完善了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规定,统一了中,外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政策。

外汇账户管理是我国外汇管理和结售汇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我国外汇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外汇账户管理政策将逐步从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并朝着便利企业经营的方向逐步调整。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涉外经济主体不断增加和对外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形势,创造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今年10月份,我们出台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放宽开户标准,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有涉外经营权或有经常性外汇收入的境内机构,包括中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境内机构,都可向外汇局申请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保留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统一了中外资企业开户条件。第二,合并了账户种类。以前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按照功能划分,分两大类20多种账户,这些账户收支范围、限额各不相同,造成企业资金分散,使用不便,银行操作复杂。这次政策调整,将经常项目结算账户、专用账户合并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把原来由于管理需要分设的账户,改由企业根据实际经营需要主动申请开户。这样,减少了企业管理成本,方便了企业经营,提高了企业竞争力。第三,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统一的限额管理。这次政策调整,统一了中外资企业账户限额的管理: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的限额,按照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核定;捐赠、援助、国际邮政汇兑等特殊来源和指定用途的外汇账户,其限额按照上述特殊来源外汇收入的100%核定;符合规定条件,但上年度无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境内机构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外汇局可以为其核定初始限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美元。这样,境内机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在外汇局核定的外汇账户限额内,可以卖给银行,也可以保留现汇,但超出限额则必须结汇。第四,推进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保证此次外汇账户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在全国逐步启用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外汇局账户审批与银行开户电子信息的核对,外汇局可通过这个系统及时监控开户情况、账户余额以及收支明细数据及信息,增强了外汇局监管水平,为外汇账户政策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二,推广了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管理系统。调整了居民个人购汇管理政策,统一了中外资银行办理居民个人购汇业务的管理政策。

一直以来,银行办理居民个人售汇业务都是手工操作,手工统计。为防止重复购汇,外汇局一直指定中国银行独家办理居民个人售汇业务。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新形势下既不符合WTO国民待遇原则,也不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为此,我们设计开发了“境内居民个人因私购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外汇局和银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监管。

为配合该系统,指导银行业务操作,规范居民个人购汇行为,《境内居民个人购汇管理实施细则》于今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基本内容是:第一,公布了银行申办居民个人购汇业务的技术条件和业务条件,明确了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中外资银行,均可申请开办此项业务的政策,为中外资银行居民个人购汇业务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第二,规范了购汇种类,确定了旅游、探亲会亲、自费留学等16个购汇项目。居民个人16个项日内的出国(境),均可持相关的证明材料,到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购汇手续。第三,统一了购汇限额。除自费留学规定限额为2万美元、境外邮购、境外直系亲属救助和赴港澳地区标准为1000美元外,其他项目的限额均为2000美元。此外,该细则还简化了部分购汇凭证,放开了异地购汇。此次政策调整,对银行来说,统一了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的规则,规范了银行操作,为银行间公平竞争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该系统实行了电子化管理,改变了过去多年延续下来的手工操作,有利于提高外汇局监管水平和银行工作效率。对居民个人来讲,放开购汇银行限制、放开购汇地域限制、简化购汇凭证等措施,将极大地方便居民个人出国(境)购汇。

为了配合国务院《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更好地规范旅游外汇收支行为,保障出境游客合法权益,今年6月,我们下发了《关于调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购汇政策的通知》,将原来必须由旅行社代居民个人购买零用费改为可由居民个人自行购买,有利于维护出境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堵塞了个别旅行社骗购和倒卖外汇的渠道,有利于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降低旅行社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第三,填补了保险业务外汇管理空白,出台了《保险外汇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统一了中外资保险经营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政策。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将根据GATT规定,在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方面作出承诺,这必将使保险业的竞争更为激烈。而保险的外汇业务管理,一直以来是外汇管理的真空地带。为了有效管理保险外汇市场,为中外资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的竞争政策环境,今年10月我们与保监会联合下发了《保险业务外汇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了外汇局和保监会的监管职责分工,统一了中外资保险经营机构外汇市场准入和退出管理;规范了保险经营机构外汇业务范围和种类,填补了保险外汇管理的空白,全面规范了保险公司外汇业务行为,规范了保险经营机构的结售汇管理,规范了保险机构和经纪机构的外汇收支管理。上述政策的出台,必将为中国保险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第四,规范了边境贸易、包机贸易的外汇管理,促进贸易多元化健康发展。

中国疆域辽阔,与多个国家接壤。国家间、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决定了边境贸易自发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为了带动出口,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繁荣边境地区经济,规范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抑制外汇非法交易,今年10月我们下发了《关于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边境小额贸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立并完善了边境地区银行结算机制,引导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边境小额贸易纳入银行结算渠道,逐步取缔“地摊银行”;采取了灵活的核销政策,对不同的结算方式提出了相应的核销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增加结售汇网点,便于经营者办理各种结算业务。这次政策调整,进一步规范了北方边境地区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政策,有利于将长期游离于银行体系外的边境贸易结算纳入银行结算体系,改善过去“地摊银行”状况,降低经营风险,促进边境小额贸易健康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创造良好条件。

包机贸易是又一个新形势下自发形成的新的灵活贸易品种,对带动出口,抢占海外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对以俄罗斯为目的地、个体户为经营主体、包民航飞机为运输方式的包机贸易进行了深入调研,11月开始实施《关于包机贸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对包机贸易实施厂便利的出门收汇核销政策,采取疏堵并举的办法,一方面为出口提供各项便利,另一方面加大打击非法外汇交易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外币流通。通知的,将解决包机贸易中出口核销难的状况,为方便出口,推动我国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发展,开拓新的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进一步提高进出口核销监管效率,扶持出口,为企业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多年来的核销工作实践表明,进出口核销对违规企业逃套汇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随着交易主体和交易形式日益多样化,核销工作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对外经贸快速发展,使企业轻装参与国际竞争,今年8月1日起,我们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调整进出口收汇核销管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整并简化了部分核销手续。放宽了远期出口收汇备案期限,取消了部分进口付汇备案类别,调整了核销原始凭证的管理规定,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大大提高了外汇局和企业的工作效率。

今后,核销工作将会更方便、快捷。在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实施“自动核销企业”制度,从海关、税务及国际收支评定出的优秀企业中筛选出“自动核销企业”名单,这些企业不需到外汇局领核销单,不需到外汇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外汇局通过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将货物报关数据与国际收支系统采集的银行收汇数据自动撮合,总量核销。此外,我们还在开发、论证核销单自打、进出口核报系统工作,这将是核销制度在新技术支持下的又…次革命,必将对企业提供更快捷的服务,使进出口核销监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第六,提高政策透明度,加快职能转变,制定操作规程,减少行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