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内容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00:54:03

作文内容论文

作文内容论文篇1

1 题目:

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准确、简练和清晰地反映论文的研究范围和深度,以便于读者宣读,同时也便于文献检索和追踪。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正如The interplay betwee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意为“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相互影响”,可以看出题目中包含了文章讲述的主要关键词“民主”“经济”和“相互影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署名:

论文的署名,标明作者享有著作权,获得相应的荣誉和权益,而且也表示文责字符,即作者有义务对所发表的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同时为日后成为文献资料,便于检索、查阅提供必要的一句。作者署名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突出创造性工作,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作者的数目不宜过多,通常署名的作者不宜超过六人。第一作者应对论出主要的贡献,并为主要责任者。

3 文摘:

文摘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4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如果读者选用某个通用词来检索,将会把数据库中包含盖茨与的各学科文献都归总到一起,很难从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素衣通用词不适合用做关键词。

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 正文: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例文中作者在正文部分提出了Theoretical Notions, Effects of democracy on economic growth, Framework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emocracy, Regression results for democracy, Long_run forecasts of democracy五个部分,分别进行了理论分析、民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民主的回归结果和民主的长期预测五部分。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例如文中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图表和公式来详细说明文章的论证过程:

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作文内容论文篇2

影视制作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传统的电视制作课程教学基本遵循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验证训练的单一模式,内容也偏重于验证和效仿,使学生练就了一种实际模仿的能力。建构主义者认为,要判断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知识,惟一的办法是看他是否能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做到知识与能力兼顾,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宰者。[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仅仅是课本内容的讲解者,更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因此,应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设定一个电视节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找老师同学探讨等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在其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其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这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有目的地获取资源和材料,使其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努力培养高超的节目制作技能和睿智的思维调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的应用,它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影视制作的教育、教学也不能简单等同于技术教育。它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掌握制作技术只是整体教育的基础成分,对教育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造就一批能够创造性运用影视媒体,切实发挥影视媒体功用,使之在影视领域显现其特色的专门人才。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目前中西方大学影视专业学习情况。中国影视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学生学习了若干电视编辑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影视制作的人文教育和创新思维教育,对影视制作只能得其形而不能通其神。而西方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以澳大利亚为例,他们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涵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3]

近年来,教育改革和发展明显变化,为顺应这一趋势,影视技术专业应有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这一层面考察,电视制作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电视节目设计、开发与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分阶段设置

课程教学中,在充分把握教学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应力求将适应数字传播技术的知识和信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同时,再引入发展性和延伸性成分,为学生提供学习开放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具有一定成长性的影视制作理论和技能。根据这一思路,可以采取阶段化课程内容设置,将专业课教学内容分成初级阶段、核心技术阶段和自我定位阶段三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第一,节目制作初级阶段,包括影视语言、脚本编写、电视编辑艺术、电视编导的理论与实践,这是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备的电视基本理论。

第二,节目制作核心技术阶段,包括FINALCUT PROPREMIERE、AFTER EFFECTS等影视制作专业后期编辑合成软件的学习,这是作为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作文内容论文篇3

【关键词】 和谐教育; 性教育; 性描写; 文艺创作; 道德培养

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它一方面体现了文学作为人学的一种特性,在文学创作中,对于揭示人物内心复杂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对于文学作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描写的内容和对象是人类两性的性关系及性征性状,它对整个社会的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构成产生影响,对人们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情感、性格的形成产生教化作用。将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与性健康教育内容和谐构建统一起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已成为性教育的载体之一

1.1 包括性描写的文艺作品的性教育载体意义

性健康教育载体,是指能承载、传导性健康教育因素,并能为性健康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进行教化和内化的、双向互动的物质性工具和手段。以性教育载体面目出现的文艺作品,是实施性描写的文艺创作者在一定的性描写思想指导下,创作并传递的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的内容。在资讯极为发达的今天,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借助于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书刊、影视、网络等),正对人们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性教育。网络等现代传媒具有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传播迅速、形象生动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加大了与作品相伴的性描写内容的传播,在客观上扩大了与性描写内容相关的性教育作用。“广州市只有24%的青少年是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性知识,超过70%的青少年是从小说里或者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相关的性知识”[1]的情况表明,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1.2 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的性教育作用

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对受众的作用在于:一是贮存和携带了作者内在认知反应的、浓缩整理后的性教育内容。作者运用创作之手,以不同描写视角和力度,将自己对“性”的自我感悟和自白,组合在文艺作品中,以“营养”的形式传输给受众。这些性描写内容,成了受众性认知的对象,受众通过阅读或观看作品,即可获得或掌握作品中蕴藏的性教育内容。从教育的形式来说,这些包含性描写内容的文艺作品,充当了性教育教材的作用。二是促进受众产生“性认知反应”。文艺作品性描写信息的传递,重要的不在于信息传递过程,而是受众接收信息之后出现的“信息反应”。借助文艺的传播影响属性,承载于文艺创作中的性描写,可对受众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促使其身心状态发生改变。通过文艺传播的过程对受众进行性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可以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获得简约、间接的性知识。因认知能力的不同,受众对这些“简约、间接”的性知识进行处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由此获得的性教育效果也不同。

文艺创作具有明确的传播指向。为了尽可能地影响和改变受众,创作者常常要设计和动用更多、更先进的载体来扩大作品的影响(如在作品添加增强视角效果的插图、通过互联网传播、改编成影视剧等),这进一步增强了文艺性描写内容在性健康教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对构建和谐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影响

包含性描写的文艺作品对性健康教育内容和谐构建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2.1 不同的性描写力度,产生不同的性教育效果

其一,“蕴藉、含蓄”的性描写。它具有含蓄性、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点,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对性进行“蕴藉、含蓄”的表现,对性的描写是“避实就虚”,而不是“原始形态的纪录”。由于对性不作过直过露的描写,因而不会使读者“因读秽笔而产生秽想”[2]。作品为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图景对性作了描写,但对“性”作了含蓄、艺术的处理,对性生理、性心理等作了创造性的提炼加工和艺术升华。这种性描写既符合艺术创作审美原则,给人以艺术的美感,也符合社会的审美道德底线。

其二,带有浓厚自然主义色彩的性描写。这类作品从整体看,不会引起的效果,不会从整体上引起人们的淫欲之心。但作品中夹杂的色情内容、低级庸俗,有害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品中性描写是不健康的,但又不可以随意删除。为了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事件,作者选取“性”作为材料,对“性”作了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这种近于自然主义的性描写,虽然突出了人物和事件的典型性,但也极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是作品中性描写与主题无关,可以全部删除。这类作品中,在某个情节或某个部分,对性进行过分地渲染或刻意的描写,将性描写变成了游离于主题之外、近乎自然的色情实录,既无社会价值也无任何审美价值。

其三,纯自然主义的性描写。这类作品在整体上宣扬行为,以写实的手法,性地具体描写、及其心理感受;性地描述或者传授;公然宣扬色情形象;具体描写、或者其他性犯罪的手段、过程或者细节;性地具体描写同性恋的或者其他性变态行为,或者具体描写与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等等。它只是给人纯感官刺激,没有任何艺术价值或科学价值。

2.2 不同的性描写载体形式,产生不同的性教育效果

文艺作品对受众世界观、人生观、情感、性格的形成,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不同的性描写载体形式,对受众的性教育效果各不相同。

以静态载体形式出现的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文学剧本等),主要是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受众传递性思想、性事实、性观点等性教育方面的符号和信息,是作者个人的性情绪、性思想的一种寄托、省察和发泄。借助于文字的沟通技能,受众在见识作者所展现的性事实过程中,聆听了作者所陈述的性理由和观点,受到相应的性思想启迪。静态载体发挥作用受文化水平限制,因此承载其中的性教育认知,影响的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高层次人士”。

以动态载体形式出现的文艺作品(如戏剧和歌舞表演、电影电视表演、口头文学创作和传播),是将性教育内容隐含于文艺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参与者接受感官刺激,获得认知感悟,体验道德情感,从而接受教育内容,并进而养成行为方式。在以动态载体形式出现的文艺作品中,性描写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肢体语言描写方式的大量运用,它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受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认识性文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性教育效果。当这些作品中的性描写内容进一步发展到色情甚至的程度时,它对受众获得性知识、养成相应的性认知和性习惯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对性内容进行刻意描写的和口头文学传播,就是对受众性犯罪的一种教唆。因此,动感越强、互动程度越高的载体形式,越容易让受众直接获取信息并解读其意义,包含其中的性描写内容,对受众的教育影响作用也就越大。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各种网上文艺作品(如博客文学、手机群发短信等)是一种动静结合的信息载体形式。网络具有信息传播和更新速度快、传播手段兼容、传播方式交互等特性。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功能,可发送图文并茂的性教育信息,收到比书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更多、覆盖面更广的效果。特别是其随文配发的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直观性强的图片,能将阅读者从繁难的文字内涵理解中解放出来,使性描写内容变得更加深刻、鲜明、生动、具体,让读者在浓缩后的性认知世界里,进一步产生联想和深思。

2.3 不同作者的性描写对受众的影响效果不同

不同社会知名度的作者,其作品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各不相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崇拜名人、模仿名人的心理。出于对名人的信服,受众(特别是青少年)易被名人形式化、表面化的东西吸引和影响,产生盲从现象,出现因慕名人之名而读(观)名人之作品,并接受其观点的情况。因此,知名度越高的作者,其创作的包含性描写内容的文艺作品,对受众性教育影响作用也越大。

3 文艺创作中的性描写内容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

包含性描写内容的文艺作品实际上充当了一种性教育教材的作用。因此,在和谐教育理念下的性健康教育,要求文艺作品中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性描写内容,应与建立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两性关系的道德准则和义务要求相一致,与社会性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相和谐。它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创作主题选择和谐

要按照和谐性健康教育的总要求,全面审视作品所要表现的、体现其意图、宗旨、目的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和意向,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进行准确的定位,使包含性描写内容的文艺创作主题与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保持一致。一是不忘规范,将性赋予人性内容和社会伦理价值。“通过写性,使其与广泛的人性内容、社会内容、思想意义、价值观念等联系起来,深化并丰富作品的内蕴”,“通过性描写深刻地表现丰富的人性、自由的思想、新的人道主义精神、纯美的两性关系”,让性描写具有较高的审美意义。二是牢记责任,严肃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作者应遵守必要的美学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能丧失人文精神和放弃社会责任。作品中的性描写应表现“一个时代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内容和社会世相”,为社会、文化建立起必要的性道德规范,绝不能超过社会的普遍性道德心理承受水平[3]。三是情满社会,注重性健康教育和谐环境的营造。性描写应有利于净化和塑造人的灵魂,与建立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两性关系的准则道德和义务相和谐。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等性描写内容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符合人们生活的常规,符合人道。做到批判丑恶,弘扬正义,宣扬高尚精神,张扬人类的良知,不为腐化与荒淫提供冠冕堂皇的理由。

3.2 写作视角选择和谐性是一个具有颇多争议的东西,作品中的性描写,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选择一个和谐的写作视角。一是理性选择写作对象。虽然性是文艺创作回避不了的话题,但并不是不加考虑地选择性描写的对象和重点。而应在理性精神和美学观照的前提下,慎重选择性描写对象和描写重点,做到描写对象选择应是不为性而写性,描写重点不津津乐道于性细节的描写、性经验刻划和性场面渲染。二是冷静面对性信息。而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性信息,写作者要保持基本精神操守,既不因生活中性的存在而凡写就必写性,也不能盲目地选择性描写内容,更不能添油加醋,带彩着色,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叙述性信息和性感受。三是运用恰当写作方法,消解性描写的消极影响。创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反常化比喻、通感、间接描写等写作手法,为受众创设一个阅读审美心理距离,延长审美时空,“使性描写具有‘审美场’,进而增强审美,减少官能”[4]。从而尽可能减少性描写给受众带来的消极影响,做到写性但又不损害作品的思想价值。四是处理好性描写在作品中的置入位置。性描写不能游离作品主题之外成为色情内容的实录,而应当成为文艺作品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作品主题显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它必须遵循艺术整体的辩证法,在恰当的位置和恰当的时候和谐地出现,收到充实作品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效果。

3.2 描写力度和谐

对“性”的描写,有一个“度”的问题。描写度的和谐是性健康内容和谐构建的关键。它包括:一是数量度的和谐。文艺创作不是性的实录,而应具有美的升华,给人以美的享受。性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作品中对性的描写数量不能过多,不能逢文就写性,更不能为写性而写性。如果只是一味迎合个别人的口味,单纯追求感官剌激,为满足肉体欲望而让作品通篇(或绝大部分)都是露骨的性描写,这样的性描写数量度显然是不和谐的。二是质的和谐。对性的公开是一种有条件的、科学的公开。在性描写的过程中,要写得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虽然“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否定或忽视的,但文艺作品的精髓并不在于对性的描写。并不是任何创作都要有性描写为伴,而是要“使性描写在作品中闪烁审美的光芒”[5],对性作完全自然主义的描写,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从效果上将诱使受众走向性罪错。

4 加强创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是性健康教育内容和谐构建的保证

不同职业道德的作者,给受众提供的性描写内容不同,产生的性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文艺创作者除应加强常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外,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4.1 科学性认知教育性描写的过程既是作者性认知的过程,也是性道德展示的过程。创作者对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的认知态度,直接反映在性描写的作品上,影响着受众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性道德。因此,必须对创作进行科学的性认知教育,力促其具有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性道德准则,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才能实现性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文艺创作者只有接受包括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等方面的性健康教育,才会具有正确的、健康的性认知,才能以健全的性态度,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去进行性描写。

4.2 和谐创作心理构建教育要对创作者进行有关涉“性”创作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和谐创作心理素质,形成健全、正确的性描写个性和行为能力。创作者要对客观世界中的“性”具有正确心理防范意识,较强的创作心理承受能力,自尊自爱,以和谐的心理完成和谐创作。做到写作动机和初衷符合性健康教育和谐发展的规范,而不是简单立足于性描写;面对多种多样的创作素材和视角,有原则地选择性描写对象和重点;材料组织、布局谋篇、各种写作手法和修辞方法的使用等应当服务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

4.3 个体和谐发展观教育文艺创作者应当懂得:没有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只有用和谐的性描写,构建和谐的性教育内容,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才有文艺创作者自身的和谐发展。文艺创作者必须在和谐发展的理念下,规范自己的性描写内容。

总之,文艺创作中的性描写与性教育内容构建的和谐,是性健康教育成功的保证,成功的性健康教育应建立在完善的文艺创作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基础之上。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教育,才能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艺术成果。

参考文献

1 第二届全国性文化节精彩点播[N].广州:信息时报,2005-11-7.

2 张业敏.金瓶梅艺术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213.

3 周博.性描写的伦理思考和艺术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03,(2):99.

4 韦妙才.文学性描写的“遮丑”艺术[J].宜宾学院学报,2005,(8):72.

作文内容论文篇4

关键词:内容分析;概念框架;应用方法

1. 引言

内容分析是一种集定量和定性为一体的研究方法,就其定义而言,许多学者从其自身研究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DouglasWalples和BemardBerelson将内容分析定义为“试图将不够明确的描述赋予定义,籍以客观地显示给阅读人刺激的本质及其说服力”[1];KaPlan则表现出了对分类和词频处理等环节的关注,将其表述为“内容分析旨在以系统类目对文章内容予以定量性分析,系统类目的设计旨在产生适合该内容特殊假设的资料”[2];而Janis则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信号(媒介物)的分类的技巧,且这种技巧是建立在明确的规则的基础之上的。

2.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总体而言,韦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内容分析方法所具有的五大优点[3]:

1)内容分析法的操作对象,是基于人类交流的文献来直接加以操作的;2)同时对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操作;3)由历史文献所产生的文化指标,构成了可以跨越数个世纪之久的可靠资料;4)文化指标可用来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定量的评估;5)产生的是“非干扰性变量”,因而不至于使得研究对象受到干扰

这里特别提到了文化这一指标,是由于格伯纳将内容分析法用于建立文化指标,以从事他的“涵化分析(cultivationanalysis,也被称为教养分析)”,且作为传播效果方面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文化指标这一优点得到了许多传播学学者的认同。内容分析的“非干扰研究”这一优点,对于系统性的研究非结构浩繁资料而言,被广泛认可,并且这一研究特点是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尤其局限性,内容分析方法也不例外,李本乾教授就将内容分析方法的局限概括为以下两点:

1) 不能作为推断媒体传播效果的惟一依据

2) 研究结论受制于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构架

3.内容分析法的概念框架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框架可以从6个方面来概括,即文本、研究问题、情境、分析构念、推论及验证证据

3.1 文本

文本(text)是经过阅读和重构后的产物,是基于人、且因人而异的表达符号(symbolic qualities),而内容分析就是从文本开始的。一方面,分析者大多数面对的是单向传播的资料,比如,新闻记者按照自身的理解、思路和意图所攥写的报道。另一方面,内容分析者需要考虑到文本的来源,如作者、传播者,是否已经意识到分析者所要考察的内容,而对文本内容进行故意扭曲。例如,访谈者如果意识到了访谈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就会选择性地来回答问题,如此就需要分析者从访谈者自身利益的情境出发,来理解访谈者的回答。

3.2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内容分析者需要从文本中推论出来的目标。通常,对于这些问题,内容分析者在研究的初期,就会有几个无法确定的备选答案。而内容分析就是为了得到这种文本之外的“言外之意”,研究者从文本出发,推论的是文本外的特征或文本外的现象。内容分析者先确定研究问题,而后开始着手调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效率。带着问题分析文本总是更有效率;二是作为实证基础。以分类和统计为基础的一系列总结是围绕文本特性的归纳,离开了溯因推论,它们本身无法解答内容分析的研究问题。

3.3 情境

情境是分析者自己构建的关于文本的概念环境,文本只有在使用它们的情境中才具有意义。内容分析的“言外之意”一定是依托于为了解答研究问题构筑的情境之上。不同领域的内容分析者都有其情境限定的体系,此外,资料的作者、受众、其他受益人也有其情境限定的体系。在情境范围内,文本和研究问题被联系起来,对于内容分析文本情境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

1) 稳定关联性,稳定关联性将可利用的文本内容与研究问题可能的答案联系起来,不论这些关联是实证的、还是来自适用的理论、抑或仅仅为了分析目的的假设。

2) 作用条件,所有己知的对稳定关联性有影响的因素构成了作用条件,且这种影响是可预测的。

内容分析者应清楚说明其确定的情境,使学术同伴和研究结果的其他阅读者能清楚理解分析,否则,研究结果不易被理解,且不可能被其他方法验证。

3.4 分析构念

分析构念是利用分析者对情境知识,特别是解释文本和答案间关系的假设关联性和作用条件,分析构念相当于分析者制定的推论规则。分析构念将情境转化为可以计算的形式,保证分析过程是“模拟、运用”情境知识。由于分析构念将头脑中的不可见转化为可见,将抽象的知识变为可操作的构念,所以,分析构念实现了内容分析的定量,实现了情境的移植性。

3.5 推论

由分析构念形成或解释推论。推论分布在内容分析的许多环节,包括人工编码处理、分析步骤等。通常情况至少存在演绎推论、归纳推论和溯因推论这三种推论,其中,内容分析最感兴趣的是溯因推论,即从文本推论到研究的问题,综合利用统计学知识、经验、理论、甚至是直觉,内容分析者推断出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构念和可靠的分析过程保证了推论,而这些又是由关于文本的情境知识支持的。

3.6 验证证据

内容分析在原则上应该是可以验证的。它存在的理由,是因为人们关心的现象缺乏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证据,所以才需要通过内容分析来推论和验证。而就这点而言,内容分析实际上难以验证,或者说是不可行。比如,在作者已亡故的情形下,来推论作者当时的写作目的,而对这一结果的验证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之所以要求“原则上可验证”其实是为了避免研究结果不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

4.内容分析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内容分析方法还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研究工具[4],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企业生成的诸如企业的宗旨、使命、陈述、年报、内部期刊、领导演讲等文本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内容分析,探索企业的管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探索和评估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的发展。

目前,内容分析法以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企业管理研究诸多领域中,如商业政策和战略管理者认知、社会问题管理技术和创新、组织认知、管理国际化管理和组织理论、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等等,其在分析和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结论

本文对内容分析方法的定义、特点、分析的概念框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便于对内容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特别是对其在企业管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的分析,更加认识到内容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慎重的对待。(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范并思. 发展面向决策的内容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5(6)

[2]黄晓斌,成波. 论内容分析法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

作文内容论文篇5

【1】拟定学位论文题目本研究题目是否属导师课题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属哪一部分?并注明该课题名称、编号、经费来源。

论文的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3应用研究()4其他()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附参考文献):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独创及新颖之处

四、研究方案设计(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基础及条件(包括已经做过的有关研究工作,本单位或外单位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已经获得或将要获得的经费等)论文工作计划时间研究内容预期效果论文工作起止日期预计论文答辩日期开题报告论文类型

【2】开题报告写作格式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内容要求: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要求: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3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第一、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作文内容论文篇6

【1】拟定学位论文题目本研究题目是否属导师课题的一部分?如果是的话,属哪一部分?并注明该课题名称、编号、经费来源。

论文的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基础()3应用研究()4其他()

一、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附参考文献):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三、独创及新颖之处

四、研究方案设计(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基础及条件(包括已经做过的有关研究工作,本单位或外单位可供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已经获得或将要获得的经费等)论文工作计划时间研究内容预期效果论文工作起止日期预计论文答辩日期开题报告论文类型

【2】开题报告写作格式

第一步、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内容要求: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撰写方法: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第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要求:列举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撰写方法: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

第三步、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要求: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第四步、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容要求: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2考虑要素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3开题报告写作要点

第一、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作文内容论文篇7

关键词 体育科研;论文;撰写要求与格式

一、论文准备

1.确定论文论点、选择论证资料

论点就是作者的新见解与新观点,它起着统帅论文各部分的作用,也决定着论文的水平高低与质量优劣,论点应是作者从许多材料中通过加工整理,分析,概括与提炼而得出来的,因此,论文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与新颖性至关重要。真实性是指不能用虚假的材料来论证论点。典型性是指其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普通性。新颖性则是指其具有突出的时效性。

2.按照论文格式分配材料

其实,在合理分配第一手资料时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文章的大概。只是,在具体撰写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小的重新分配和再次切分。

二、撰写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述如下:

1.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可用副标题限制。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说明。

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

(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要。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

2.正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究范围及任务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 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

(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

3.辅文部分的项目内容与写作要求

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型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

(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

作文内容论文篇8

一、论文名称: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硕士毕业论文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作文内容论文篇9

【关键词】文质;形式;内容;美;善;文质说

凡是对文学和文学理论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有关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问题是文学理论中不得不讲的重要问题,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极为显眼的重要命题。如何构建和诠释这个命题往往被看成是现实主义理论和形式主义理论的表征和分野。应该说,孔子对这一问题所发表的观点和看法还是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理论的。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凡现实主义理论一定是好的,因为孔子既重视事物的内容,又从不否定表达内容所需要的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

一、文和质的统一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质实又不免虚浮,文采和质实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所应当具备的。在这段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里面,孔子围绕个体文学修养而提出了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关系密切的所谓“文”与“质”关系问题,并且把“文质彬彬”作为君子的人格内涵,关于“文”和“质”这两个概念,孔子在他的日常言谈中曾多次提到,比如:

“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

“文之以礼乐”(《论语・宪问》)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

综合归纳孔子自己的说法和解释,“文”似乎兼有文献典籍、文采以及社会文明等含义,而“质”则是指做君子所应该具备的内在的道德品质。

《论语・颜渊》篇曾记载孔子的学生子贡批驳棘子成反对为文的话,这个批驳形象而准确地阐明了文和质的具体含义以及文和质两者之间的关系。《论语・颜渊》篇说: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为文?”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犹犬羊之?”

其意思为: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可以了,还要那些文采,也就是说那些仪节、形式干什么呢?子贡说,先生您这样谈论君子,可惜您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就像质地,质地就像文采,质地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如果把虎豹和犬羊两类不同的兽皮都拔去带有文采的毛的话,那么这两类皮革就很少有区别了。

子贡的话清楚地说明就某一具体事物而言,为了解说、讨论的方便,人们常常是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来讨论的。“文”指事物的形式,“质”指事物的内容。毋庸置疑,事物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即便如此,内容也不能脱离形式,更不能代替形式。如果人们在看待问题时,只重视内容而不顾及形式,那么事物的高低优劣就难免会失去判断的标准,就像虎豹之皮和犬羊之皮一样,如果都去掉不同的皮革上带有花纹的毛,那就很容易被混淆。这个简单的回答表达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解,那就是强调“文”,也就是形式的独立价值和它对“质”,也就是内容的表达作用。所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只重视质而不重视文,要想成为具有一定修养,达到一定人格境界的君子,有质无文,有内容无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文不仅独立于质,形式独立于内容,而且它还表达着质,但是反过来也并不能因此认为,既然文是相对独立的,质也就不再重要,因为反面的过分强调也会出现问题,文胜质则史,只强调文,不强调质,人格修养就会徒具外表,虚华无实,既不能因质废文,也不能因文废质,只有文质彬彬,文质并重,尤其是文与质的有机结合,文与质的完美统一,这才是个体修养成为君子所真正需要的。

二、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文质彬彬说)

孔子的“文质彬彬说”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文学体系和文学理论命题,它包含着通常文学理论中突出强调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问题,又远远超出了有关文学内容形式统一的探讨,可以说,在孔子言说的具体语境中,这一话题直接切入的是人的存在,他把“文”(这里的文相当于文学、文艺、文化)的内容直接限定为人的生存及其发展这一儒家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从而把文学的本质理解为“个体的社会性存在,在同人类文明发展相称的形式中的完满实现”。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辞达而已矣!”孔子认为语言文辞的作用在于它充分表达人的思维内容,也就是说,形式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形式存在的根本作用在于要完美地体现内容和表达内容,所以它就不应该片面地离开内容去过分地追求形式的华美,那怎样来把握“辞达”的度呢?《周易・乾经》引述孔子的话说:“要修辞立其诚。”“诚”就是“真诚”、“真实”,修辞包括说话,写文章都要注意真实,说话、写文章要确立的,要表达的就是一个人的真实思想、真实状况很和真实态度。虽然不能说这样的看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的概念和理论要求,但至少可以说它已经能触及到现实主义的一个侧面。

孔子主张在重视内容,强调内容的前提下,也同时主张重视形式和强调形式。《礼记・哀公问》篇引述孔子的话说:“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意思是说,君子在推行礼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有了成效,在做成事之后,再雕刻祭器,描绘文采,再制作祭祀的服饰,以区别尊卑上下的不同等级,这说明孔子是明确认识到了形式的创造必须在内容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和基础上来进行。

另外,据《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一次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结果竟兴奋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何故如此呢?因为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论及《韶》、《武》这两种音乐史,曾经这样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意思是说,《韶》乐(相传是舜时音乐)内容很好,形式很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而《武》乐(相传是周武王时的音乐),只是形式美,而内容还不够好,所以说“尽美矣,未尽善也”。历来学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认为孔子对《韶》、《武》的不同评价,是因为《韶》乐表现的是尧舜禅让,而《武》乐表现的则是武王的征伐,所以说,前者尽善,而后者未尽善。

我觉得此种说法不妥,或者说,因为证据不足还不能太站得住脚,即便其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其弊端、弊病则更显得致命。首先,它只是证明两者都是“尽美”,而没有涉及到为什么称两者都是“尽美”的。所以,我们认为这种判断仍然只是对音乐的理性内容的简单认识,特别是把一个时代的政治状况和这个时代产生的著名乐曲简单对应,而没有注意到孔子十分重视音乐的感性形式,即音乐在形式表达方面的给予人的审美;其次,如果仅仅照搬旧注的理解来作为判定孔子褒贬态度的根据,那么孔子这位极端重视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儒家开山学者,在特定的情况,特定的场合,应该对《韶》、《武》二乐表现出更加分明的区别态度。但事实上又并非如此,例如,《论语・卫灵公》篇记载颜渊就治国为政请教孔子的时候,孔子就曾经旗帜鲜明地指出要“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意思是说,要用夏代的历法,要坐商代的车马,要戴周人的冠冕,音乐要用《韶》、《武》二乐。我们说,恰恰在孔子认为是从事最重要,最伟大事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提到了《武》乐的作用,并且把《韶》、《武》相提并论,这一点清楚地表明孔子是十分明确,十分理性地区分出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他不但承认艺术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而且是把形式放在极重要的位置上来考察它的意义和作用的。

三、美和善的统一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围绕对人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评价愿望,“善”这一概念的出现是很早的,而且在它出现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善”是并用的,混而不分的,即使在孔子的《论语》中,这种并用,混而不分的文字痕迹还依然保留着,比如说《论语・颜渊》篇记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论语・里仁》篇记载说:“里仁为美。”是说居住的地方有仁德才好。《论语・尧曰》篇记载说:“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是说五美指的是君子施恩惠于人而无所耗费,劳动百姓,但是百姓没有怨言,有欲望而不贪婪,骄奢矜持而不骄纵,威严而不凶猛。

除此之外,“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作为不同于认识和理解的特殊的,这种表达在《论语》中也已经出现,如《论语・雍也》篇记载说:“不有祝跎之佞,而又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意思是说,即使没有祝跎的口才,仅有宋朝的美丽,在今天是很难免于祸难的。《论语・子罕》篇记载:“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说有美玉在这里,你是把它做一个精致的匣子保存起来呢,还是找一个出高价钱买这块玉的人呢?这两个例子中,“宋朝之美”的“美”,和“有美玉于斯”的“美”,不仅都是“美丽”、“美好”的意思,而且都侧重于指陈对象的形式方面。

从以上两组例子中表现出的是“美”、“善”由相混到相分的变化,我们不仅看到了“美”与“善”的联系,同时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而后者恰恰表明孔子对区别于纯粹精神性的“善”和既具有精神性,又充满感性愉悦的“美”的重视。孔子强调美的相对独立性,强调审美给人带来的不但不脱离感性的愉悦和享受,而且充分肯定这种感性的愉悦和享受对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这样的看法实际上不但不意味着他对善,对艺术理性内容的轻视和放弃,相反,孔子始终认为美与善相比,善是更基础,更根本的东西。所以他在《论语・八佾》篇里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是说做人却不仁,那么他怎么对待礼和乐呢?在《论语・泰伯》篇他又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假如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德,只要骄纵而且吝啬,其他的方面也就不用看了,因此,我们说孔子是既重视感性形式的审美愉悦功能,又强调理性内容的根本性决定作用,既要美,又要善,二者相对独立,又缺一不可,由此,我们也就不能推导出他们追求的理想,只能是尽善又尽美。毫无疑问,有“思无邪”的内容,自有“洋洋乎盈耳”的美妙形式来表现,文质并存,而且达到“文质彬彬”的程度,这是孔子最高,也是最理想的审美境界。

四、结语

总的来看,孔子在文质问题上要求文和质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是具有极为重要的美学意义的。它对后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例如: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陆机《文赋》)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萧绎《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

以上文学理论都说明孔子在文质问题上要求文和质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后起学者对孔子文质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虽时代不同,但其基本精神确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文献】

作文内容论文篇10

论文摘 要: 本文从语文课程的言语性质出发,结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特殊性,构建了以人文精神和社会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板块课程内容,以及以听说内容、阅读内容、写作内容为主要内容的能力板块课程内容。文章力图通过对两大板块内容的构建,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岗位需要的,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程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基础,也包括培养人格、道德水平等人文素质的课程,这些课程是专业学习的前提,只有基础扎实,专业学习才有保证,才能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应对社会岗位需求,因此我们应当注重这些基础性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而言,各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处于自主状态,灵活性很大,造成某些院校的语文课程内容随意性、任意性问题严重。不分青红皂白,不论东西南北,什么都往课程内容里塞的现象十分普遍;只开展阅读教学或只开展写作教学,课程内容片面的现象十分普遍;课程内容照缺乏创新性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从言语性出发科学构建《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 

一、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言语”是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的语文课程性质大讨论中被引入语文教学领域。李海林在其《言语教学论》中提出,语文教学论要由以“语言”为主体的本体论转变为以“言语”为主体的本体论,这是语文课程言语本质观的前奏。在可见文献中,最早提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他认为语文教学课程的关键词已不是语言、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等,而是一批新生的术语概念,如言语生命、言语潜能、言语动机等。“言语”是语文课程的内容构成,也是语文课程的目的指向。[2]重庆师范大学的薛晓螺在论述语文课程目标时,全文也明确地使用了“言语”概念。[3]还有研究者直接提出“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和“语文是以言语形式为教学的本体”等观点。[4]从上述对语文课程本质的诸多观点来看,语文课程早已迎来了其言语性的时代。 

那么《大学语文》应当构建哪些以言语性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呢?叶圣陶认为:“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书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减损。”[5]这段话中的“语”和“文”,都指的是“言语”。王荣生教授则提出语文课程内容:一是构成人文素养确切所指的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定篇)及其对它们的阐释,二是包括达到语文课标所规划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目标而必需教与学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的“语文知识”。[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当包括精神与能力两大方面。从精神方面来看,高职开设的《大学语文》应该着重于学生人文精神及社会意识的培养;而从能力方面来看,高职开设的《大学语文》则应当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重,不可偏废。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 

(一)《大学语文》课程内容精神板块的构建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精神板块的构建应该着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培养,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功能。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除了关注大学生“专业成才”外,更关注其“精神成人”。一方面,课程内容在选择上首先要注意入选的言语作品应该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的个性、修养、情感、信仰等皆含其中,内容本身蕴含着德、智、美“三育”,而学生在“雕琢”言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作者的影响和熏陶,触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因此只要通过言意的转换,就能让学生增知、获能、染情、悟理,达到“人文关怀”“言语立人”的目的,使学生的道德品性和人文精神在“悄无声息”的美文学习之中,在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中潜移默化,最终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可以将多种知识领域、多种文化层面、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融入《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内容的选择不必细致,不论程度高下,只求真情实感,更不拘泥于虚伪形式的俗套,这样反能因人而异地给学生的兴趣留出余地,让学生自主地借助言语作品来品味、咀嚼社会。这样的品味与咀嚼,帮助学生铸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恢复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增强责任心。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社会适应力的人才,他们不仅应该是谦谦君子,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而且他们的思想情感能依靠他们富有感染力、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影响周围的人,使自己的事业和愿望更加顺利地取得进展和实现。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社会适应能力,语文课程不能帮助他们很好地融入社会,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是失败的教育。 

(二)《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能力板块的构建 

高职《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一个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四者不可偏废。李维鼎教授就认为听读说写之间有三个维度的交叉,这四种能力尽管都各有特点,但它们是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因此只有通过四种能力的全面提高,才能准确地把握各自的特性,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1.听说内容 

听说能力从其构成来看,有两方面的内容。听的能力,主要包括从对方的话语中捕捉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感知情感态度的能力,听出言外之意的能力,评判话语的能力,根据对方的话语了解事物、事理的能力,等等。说的能力,主要包括选用恰当的口语交际样式的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针对语境得体地表情达意的能力,把事物、事理转化成口语的能力,等等。 

以提高高职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不拘一格,只要是学生喜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都可以选入,包括单人的内心独白、两人的谈话、接打电话、指路问路、听说新闻、听说故事、听报告、听演讲、参与讨论、争论、辩论、模拟职场等多方面内容。说话水平来自积累,口语表达能力来自实训,因此在听说能力的课程内容中必定要包含训练,可以是一人说一人听,一人说多人听,两人互说,多人交谈,等等。高职《大学语文》的听说内容的选择还应当与校内的社团活动相结合,选择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相贴近的听说内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 

2.阅读内容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针对特定的目的从繁复的材料中准确、快速地筛选所需信息的能力,判断文句是否准确、严密的能力,把书面信息转化成对实体事物进行具体操作等的能力,进而获取和提高自身感悟能力和理解、判断、归纳、演绎能力。 

以提高高职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既包括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训练、古今文章的阅读训练、文化科学著作的阅读训练,又包括对不同类型文章的不同阅读目标的确定、古今文章思想的理解把握、文学作品鉴赏品评、文化科学著作的认知研究,还包括对不同类型文章的不同阅读技巧、字词句辨析、品味,篇章的感悟把握、比较鉴别、评论鉴赏,等等。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领域来选择有针对性的言语作品。随着时代的快节奏发展,《大学语文》还应当包括读屏、计算机阅读能力及从中搜集、筛选、处理所需信息等课程内容。 

3.写作内容 

写作能力主要包括正确选择交际性文种的能力,准确、严密、简括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将多种表达形式进行组合能力,把实体事物、抽象事理、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等转化为文字的能力。 

以提高高职学生写作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尽量选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就业、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内容,应主要侧重于科技论文、调查报告和公文写作这些应用文体上。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写作内容的设置应该注意两个方面,首先,写作内容一定要有系统性,课程内容不能支离破碎,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凭兴趣进行教学,而应从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工作等给学生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角度考虑,设置出适应于《大学语文》课程需要的、自成体系的、能相对全面的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内容。其次,写作内容一定要有实用性。应用文体的写作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不论写何种应用文体,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应用写作的文种要选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经常用的、必须会的文种作为教学内容,切不可让学生接受全部文种,为完成应用写作的学习任务而写作。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大学论坛,2003,(5). 

[2]潘新和.语文课程性质当是“言语性”[j].中学语文教学,2001,(5). 

[3]薛晓螺.语文课程目标概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6,(12). 

[4]李维鼎.“语文课”就是“言语课”——世纪之交话语文之三[j].湖南教育,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