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09:37:43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1

【关键词】任务引领;中职;课程目标;教学实践

一、研究背景

当前,在国家的发展下正引领着中等职业教育向质量教育模式方向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需要技术型复合人才,不仅要掌握高深的理论知识,还要精通实践应用,而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更高,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无论大型广告公司还是小型美术社都对人才的设计实操能力更为看重。为此,对于教育而言,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人才。我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3+1+2”模式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任务引领型课程目标的内涵

(一)任务引领型教学法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和导向去学习技能并建构专业知识的教学方法。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知识进行课程教学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内容。工作任务根据岗位的实际任务为基准,练习各学科知识,并按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选择和组织内容的学科课程。

(二)课程目标的制定

根据思维阶段性特点和将来就业的实际需求,坚持“以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品行为重点,以文化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的办学方向,并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地方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三、任务引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从“任务”着手,通过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引领下完成《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任务引领在《平面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中可分为六个步骤

1.提出任务。首先,选取具有成果性的任务,任务应当包含多面性的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提高点。然后,教师给出细致的任务分解,让学生明确目标。最后,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作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和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设计创新思维。

2.分析任务。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可以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并分析完成每个小任务的关键之处,将复杂的大问题变成相对简单的小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3.探索任务。在对任务分析之后,教师先不作演示,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发挥其团队精神。

4.问题与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尝试,学生的作品基本完成,在此阶段,老师首先询问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每一个难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把每一组的解决办法在班级中进行交流,选出好的或者自己容易记住的方法。如果学生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得出方法。其次对于学生没有提出的,但属于本任务的知识点的问题,则由教师提出来,并请学生来解决。

5.拓展与提高。本阶段的任务是在已经基本完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设计。

(二)任务引领型模式下的“双向、双环、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

任务引领型模式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由三级指标构成,《平面设计》课程目标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首先应当达到相应的教学水平,并且超越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因此对教师本人的艺术欣赏能力、作品的创造设计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而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在任务引领的学习模式下划分为根据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

表1平面专业“双向、双环、交互式”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2

关键词:汽车专业;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准则,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增,其应用型人才尤为缺乏,且严重困扰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专业大量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适应汽车后市场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职业能力。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方向和宗旨,本文就我校在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中运用“任务引领”课程体系的实践谈些看法。

一、“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的内涵

“任务引领型”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新技能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学习、讨论、实践、总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任务引领型”课程与“项目课程”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但“任务引领型”课程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改革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大大提高。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表明,“任务引领型”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能正确地进行专业定位,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组织好课程内容,设计好教学活动。

二、“任务引领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引领型”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引领,围绕这一任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注重企业实践和岗位特征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任务引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结果驱动

任务引导教学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所获得的成果,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通过完成典型产品或任务,注重工作过程,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

3.能力为本位

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广泛调研,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同时涵盖职业技能考核要求,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4.内容实用、够用

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以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为主线和“实用、够用、会用”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不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做学一体

打破传统理论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任务引领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在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大班型的情况改为小组式、小型化授课,更突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技能为主体,双向互动,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项目任务学习,不断进行师评、互评、自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效果明显。

三、“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要求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来组织教学活动。汽车钣金是中职汽车钣金专门化方向的专业主干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系统性、经验性。下面就汽车钣金“汽车翼子板的修理”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为例,就如何以任务为主线,以技能为突破口,紧扣岗位技能训练,谈谈笔者的体会。

1.提出任务

两辆汽车拐弯时相撞,某车的左前翼子板受到严重碰撞,部分区域出现撕裂等现象,经过定损后,来到修理厂,需要钣金修复。

2.分析任务

(1)指导学生做好实践前的准备。根据任务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和实训内容,准备好实训设备和工量具,明确实训目标和要求,强调安全操作知识,分解操作步骤,进行演示操作,合理制定工作计划。

(2)引导学生确定维修方案。根据汽车翼子板破坏面积的大小,察看其表面损坏面积大小、变形量,引导学生确定维修方案,确定需要敲平法还是挖补法,除了要考虑降低维修成本之外,还要综合考虑整体维修质量,比如切割和焊接时如何保证金属内部结构尽量不发生较大变化,以及选用何种钻孔、打磨工具。

3.尝试任务

当翼子板的某些部位损伤严重或同一部位多次焊修,再修已无法达到质量要求时,需挖补或更换处理。多在翼子板的前边缘、中间上平面加固板处,外侧边缘和后尾下部等处。其挖补操作过程如下:

(1)整形。在挖补更换之前,先对整个翼板整形、焊修,使其基本恢复原来的几何形状,以求镶补件下料的准确性。

(2)确定更换范围。更换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损坏范围的大小、焊接后便于敲平的部位和考虑保持连接螺栓孔的准确位置。

(3)下料的镶补件的制作。更换范围确定后,剪出纸样板,按纸样板留出需折边或加放的修剪余量。用1.2mm薄板下料,然后按待换处的轮廓形状加工出镶补件并修剪结合切口。

(4)依样划线、切割。将镶补件覆盖于待切除的损坏部位上,画出剪切线后,将损坏部分切除,并修整切口。

(5)施焊。将镶补件接口与翼板切口对齐,并保证焊缝两侧板平齐。切口间隙不应大于1mm,然后按30-50mm间距作定位焊点。用样板检测镶补件是否与整体形状吻合。若基本吻合,则可施焊,否则,应校正后再施焊。

(6)修整。焊接完毕,对焊缝进行锤击,消除焊接应力所造成的变形。用样板校对并作下一步全面的整体修整,最后修磨焊缝,使之与周围板面平整均匀光顺。

4.问题与思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任务分解操作实践,汽车的翼子板形状已经初步呈现,在此阶段,教师首先请学生提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每一个难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再把每一组的解决办法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进行总结。如果学生都没有办法解决的,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得出方法。其次对于学生没有提出的,但属于本任务的知识点的问题,则由教师提出来,并请学生来解决。

5.拓展与提高

“任务引领型”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确保了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分解、分析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存在的难度已大大减小,并在此基础上有效采取传统教学法和先进的设备仪器(外形修复机)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

6.总结回顾

教师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任务实施过程要进行总结,从实践前的准备――确定维修方案――组织维修过程――学习效果展示、交流和评价。采用这一办法,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法的体会

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首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学生在任务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而且能从组织实施过程中体验“理论到实践的反复过程”,熟悉从确定维修方案――维修――维修后检查的工艺流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的教师拿教参上课的教学程序。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和创新精神,真正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的以书本为中心,切实提高了实操水平,更注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营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以特有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兴趣和教学效果,不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综合演练了实践操作技能,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汤定国.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C].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08.

[2] 张启森.模块式现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20世纪德国制造业称雄世界的强力支撑,行动导向法则是德国在21世纪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拓展的一个新领域。德国“行动导向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挣脱了学科体系内容循序讲授的桎梏,而将职业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组织的参照系。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即:职业方面,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小组讨论,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三)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始终全方位地处于学习行动的优先地位,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但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精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教学中要巧妙的创设职业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银行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4

[关键词]中职 护理学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162-02

现代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护生即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较好的职业素质。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新形势下的社会竞争能力,2010年,南宁市卫生学校在2010级护理专业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笔者不断探索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职业教育中,一个教学单元中只采用一种教学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13班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训―体化教学。实施该教学模式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将南宁市卫生学校2011级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95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护理13班(46人)设为实验组,护理17班(49人)设为对照组。年龄16-18岁,均为女生。各班年龄、基础理论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使用教材与任课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1.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讲授、提问,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完成教学的形式是先授理论,后进入实训室示教、学生练习等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2.实验组采用应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即是以构建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导入,任务引领,以“情景展示―合作探究一实践运用”三段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的教学方法。以“生活护理”为例描述教学的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师通过临床案例设计学习任务。具体如下。

案例:张女士,66岁,3周前因脑出血导致左侧肢体瘫痪入院,患者神志清醒,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护士晨间护理时发现其诧部皮肤呈紫红色,有大小不等的水泡,皮下可触及硬结。

任务一:对该病人如何进行口腔护理?

任务二:如何为卧床病人进行床上洗头、床上擦浴?

任务三:请问该病人处于压疮的哪一期?如何进行护理?

任务四:如何卧床为病人进行更换床单的操作?

(2)确定学生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案例选择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病人的问题。

(3)合作学习。在课前,学生按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根据临床案例下发的任务,分组讨论,制定工作流程并做好角色分工。

(4)创设情境。创设与临床工作一样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任务。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对学生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1.理论考试和护理操作出科考试。理论考试题结合护士职业考试,由同一名教师统一命题。操作考核由5位护理教师考核,按学习情境设计的评分标准评分,取其平均分。理论成绩占60%,学习任务情境考核成绩占40%。

2.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共设计5个问题,即教学设计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是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是否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是否提高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发放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100%。所得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详见表1。结果表明,提高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二)两组学生理论与操作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与操作成绩比较详见表2。结果表明,实验组在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是以护士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案例导向、任务驱动为引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动力,通过设计医院的工作情境,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角色分工,将所有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结合起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平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模式与临床工作过程吻合,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护理职业能力是护理知识、临床技能、职业素质等的综合体现。由于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中,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医院需求存在脱节,因此,教育部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笔者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设计与临床工作环境一致的工作情景,模拟病区护长、各班次护士及患者,认真执行各班次工作职责,让学生在一个具体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学会工作、思考及做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情感,同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进行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各师各法,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整体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或真实的教学场景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在真实的实践情景中,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角色扮演,用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心理应激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目前,在各临床医院,沟通能力是护士能力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护生的沟通能力主要由工作环境、病人配合程度、临床教师态度、护生自身性格的特点决定。由于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先在教室传授理论,后到实训室示范操作,接着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练习,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上是个体的学习过程,这样很难提高沟通能力。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中,笔者始终贯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模拟医院的工作场景,使学生通过情境与角色的演练,根据病情对模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其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学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自检,学会了共同学习,加深了友谊,满足了心理需要,提高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四)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融通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为了教而教,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不同的角色情景体验,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情景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其更系统、全面地理解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和实践融通的能力。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5

生物信息学教学模式探索任务引领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医学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是生物医学、数学、信息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崭新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几乎是今后所有生物(医药)研究开发所必需的工具。

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近年,我国生物技术公司对生物信息学人员的相关需求也迅速增加,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在进行了行业调研并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后,于2006年定位和开设了生物信息学课程。该门课程经过8年多的建设后,对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及教学教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探索所形成的结论,可为即将开设或正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生物信息学的课程特点

诺贝尔奖获得者W.Gilbert1991年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传统生物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实验的,而现在,基于全部基因都将知晓,并以电子可操作的方式驻留在数据库中,新的生物学研究模式的出发点应是理论的,是一个科学家先从理论推测出发设定研究目标,然后再回到实验中去追踪或验证这些理论假设。而生物信息学研究正是从英特网上源源不断地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归类与重组,发现新线索、新现象和新规律,用以指导实验工作设计,是一条既快又省的研究路线。它对于找寻一个研究项目的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选定合适的研究出发点,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最大程度节约研究资源,使研究成果最大化。鉴于该门技术对生物科学的理论、实践要求以及对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生物信息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很大不同。

1.在课程目标定位中,提高学生对相关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力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必需使用强大的搜索功能实现数据储存、检索和分析,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必需向此倾斜。

2.该门课程学科交叉性强,所涉及的生物及计算机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更新都很快,导致其理论和实践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这使得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紧跟这些更新,不断进行调整。

3.课程教学实践性强,同时涉及生物技术专业实践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这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合理安排实践项目,发挥好这两种技术的协同作用。

二、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教学目标与其所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合理的课程目标与定位是决定课程建设成败和教学效果的基础,其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需求与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经过对该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研究发现,在生物专业课程体系下培养的本科生,其前导课程主要集中在生物领域,通常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编程等知识。对信息检索、模型建立、软件的识别及应用的能力相当薄弱。因此,本门课程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学生在本门课程中将学习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各种数据库和软件的使用。当然,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定位在能使用、会使用就行,不需要将学生掌握生物数据库构建和软件开发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应牢记高校对文化的传承的功能,要使学生了解生物信息学发展的历程。在生物信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著名学者,众所周知的震撼人心、启迪心灵的奇闻秩事,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更深刻地领会这门课程的含义。

熟练掌握生物数据库的检索和使用是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到目前为止,生物学数据库总数已达500个以上,在DNA序列方面有GenBank、EMBL和DDBJ等;在蛋白质一级结构方面有UniProt、SWISS-PROT、PIR和MIPS等;在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方面有PDB等;在蛋白质结构分类方面有SCOP和CATH等。各数据库均通过Internet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检索服务。例如,NCBI-GenBank数据库就提供Retrieve(Email),Entrez(Web集成信息检索)及Query(Email集成检索)等多种方式的检索服务。这类检索服务是生物数据库所能提供的多种服务中最基本的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也是生物专业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在教学过程中需通过设计检索任务来完成对这些数据库使用方法的学习,如通过生物数据库检索家蚕profilin基因的相关信息。

增强学生使用生物信息处理软件的能力,是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世界各地,科学家每天都要通过序列比对软件进行成千上万次的序列比对。学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生物信息处理软件,有时还有必要进行一些简单程序的设计,进而掌握发现新线索、查找新规律的工具。例如,目前,借助于生物信息手段的蛋白质预测是提供蛋白质结构及功能信息的重要方法,对这种预测方法的学习将使学生更多更快地了解蛋白质的信息,加深对生物技术科学的理解和运用。除了生物数据库和生物软件使用学习外,还要着重体现生物学文献调研和阅读、论文撰写等基本能力的训练,如EndNote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

2.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顺序的组织

生物信息学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随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方向,涵盖最前沿知识和最先进技术领域。与此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和对该门课程的需求。生物信息学选课学生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具有较为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的学生,他们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其学习重点在于提高对生物信息实验所得结果的分析解释和验证能力。另一类是生物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是为了了解生物信息学发展前沿、掌握检索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技能,对分析、处理、预测结果的验证涉及不多。无论哪种学生,都比较欠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因此,这类知识在前面部分介绍。而后面部分则随学生的类型有所改变,我们根据授课学生的分类选择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重点,尝试据此来划分教学组织的各个阶段,在每个教学节点精心设置任务(如表1所示)。

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需遵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律,其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课程内容更侧重于对生物信息学某一专业领域的引导,此时授课教师的指导更加重要,这类领域往往与开课院系专业的优势研究领域和导师研究方向相结合。

3.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涉及知识面深刻而广泛,学生独立自学的难度很大的交叉科学。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特点,这类难度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课程要特别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应尝试从任务引领入手,将生物信息学的一些重要学习内容逐步展现出来。

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教学内容侧重于任务引领,设定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接合学科发展前沿的引领任务。例如,可以从高水平杂志(Nature、Science)上根据任务引领的关键词搜索综述,根据综述总结出该任务发展脉络,提炼教学任务,将较为抽象的计算机算法、生物学基础知识融于任务中,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愿。及时将任务相关工具提供给学生,或是提前引导学生自己查询工具,使学生有完成任务的基础。

学生在每个节点都非常清晰地知道下个节点的主题,并在完成教师的任务过程中,构建局部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需在课堂上和课堂以外及时掌握学生对各个节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重点、难点解惑,提高教学效果。这样可以使选择的教学任务吸引学生、引领学科前沿,还能在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中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

4.重视切合课程设计的教材编写

生物信息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很多内容和知识节点更新很快,很多最新成果必须教师根据生物信息学发展前沿及时整理和总结,其教学内容设置着重于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教材的更新和修订周期较短,几乎每学期均需要重新修订。

2001年,教育部在[2001]4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直属高校的“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力争在3年内使外语讲授的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尤其强调了生物科学更要先行一步。现实情况也使英文自编教材的编写刻不容缓,现在,绝大部分前沿生物数据信息(最主要的核酸和蛋白质)数据库均为全英文操作界面,操作者只有熟练掌握生物信息学英文术语才能自如地使用该系统,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在英文自编教材编写时,理论部分的参考书我们精心应选定了具有非常严谨理论体系和反应了最前沿生物信息技术的《BIOINFORMATICS:Databases,Tools, and Algorithms》。编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应依据教学设计来设定来序化任务,突出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习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校采用的自编教材根据教学阶段共设置五个引领任务:

(1)Pubmed检索profilin基因研究进展;

(2)家蚕profilin基因结构分析与PCR扩增引物的设计;

(3)家蚕profilin基因同源序列的获取与进化树的构建;

(4)家蚕profilin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的模拟;

(5)家蚕profilin蛋白理化性质和功能位点的分析.

5.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首先,学会利用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本身就是生物信息学教学重点。以往普通的多媒体教室已难以提供一个交互式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如果想上好生物信息学这门课程,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将贯穿于整个生物信息学课程(从任务下发及申领、任务控制及执行、任务完成结果检验与反馈)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而我们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和学校4A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较好的实现了生物信息学交互式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任务教学内容、任务序列、工具等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登陆互联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和软件尝试完成预习任务。此处可以设置学情反馈点,教师通过网络论坛等形式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师机客户端的文件分发系统将任务教学内容、任务序列、工具等发送到学生桌面,再通过广播教学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形象的讲解任务内容以及完成方法。每位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在互联网上执行任务。教师在监控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的得到学生任务进程的反馈,对于任务中学生出现共性问题,利用网络、广播教学或演示等形式及时解决。课下,学生同样可通过学校4A网络教学平台将任务报告、作业、问题和意见等反馈给教师,教师在平台上批改任务报告后将成绩和评语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生还可以通过平台中的网络论坛进行问题讨论等。网络环境下的生物信息学任务引领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创造更为有效的师生互动信息教学环境。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想建设好生物信息学课程,我们需要设定非常清晰的教学目标,理清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结合行业发展的技术前沿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序化教学顺序;要依据建构教学理论,重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尝试从任务引领入手引领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重视切合课程设计的教材编写,理论部分引自精选英文参考书,设计教材结构应切合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合理配置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互动,为成功地实现“反转课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林,柴惠.现代教学手段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1,219(4):156-158.

[2]柴惠,赵虹,张婷.高等院校生物信息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之我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83-84.

[3]Gilbert,W.Towards a paradigm shift in biology[J].Nature,1991,(349):99.

[4]刘伟,张纪阳.“生物信息学”课程中研讨式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60-61.

[5]范丙友,贾小平,胥华伟.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3,(16):61-62.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6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动学习法理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效性强的教育形式,职业学校要围绕地区经济发展设置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和教学,成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实践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五个环节: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过程评价。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由教师提出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各有利弊,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整合课程开发,将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实施过程

在一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每个章节来进行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都在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上,缺乏对整个课程的总体把握。为了适应市场对网络专业的需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我们在教学中把握企业岗位需求,将学生需要具备的各项能力设计为一个个综合项目,每一个综合项目再细化成若干的具体实训项目,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达到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实验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对每一个具体项目,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在给定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所涉及到的知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过程,明晰思路、探寻切实可行的方法,最终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实施案例

以《网络基础》课程实施为例。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网络管理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网络工程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网络服务器管理与维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按模块形式设计学习过程,采用递进式结构模式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模块训练中使学生掌握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岗位的职业能力。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结合计算机网络管理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依据能力核心、五环支撑、理实一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18条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一目标定位进行。

依据上述课程目的及目标定位,本课程规划和设计了16个课程模块,具体包括网络入门、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连接组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用户和组管理、文件安全性管理、管理共享文件夹、打印服务器配置、组建对等网、DHCP服务器配置、配置DNS服务器、配置WEB服务器、配置FTP服务器、接入Internet。这16个课程模块涉及47个知识点、48个技能训练和8个态度养成教育。

项目一: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一:认识网络

任务二:认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任务三:认识网络连接组件

任务四:了解网络协议

项目二:网络操作系统

任务一:安装网络操作系统

任务二:认识管理用户和组

项目三:网络服务

任务一:实现文件安全性管理

任务二:实现共享文件夹管理

任务三:配置网络打印机

任务四:组建对等网

项目四:配置网络服务器

任务一:配置DHCP服务器

任务二:配置DNS服务器

任务三:配置WEB服务器

任务四:配置FTP服务器

项目五:接入互联网

任务五:接入Internet

以《网络基础》中配置网络打印机为例,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首先明确要完成配置网络打印机这个任务,必须掌握四大任务目标,即安装打印机、配置网络协议、安装与配置客户机、安全管理打印机。根据这四大任务目标,再具体明确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以及要具备这些能力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份教学进程表,以此来指导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的实现。具体如下:

任务目标:

1)安装打印机;

2)配置网络协议;

3)安装与配置客户机;

4)安全管理打印机。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安装本地打印机;

2)能正确配置网络协议,设置共享;

3)能正确安装与配置客户机;

4)能进行网络打印机安全设置;

5)熟练利用网络查询的能力;

6)学习能力。

知识结构:

1)配置网络打印机的步骤;

2)网络协议;

3)如何设置共享;

4)网络打印机安全。

教学重点:

1)配置网络打印机的步骤;

2)网络打印机安全。

教学难点:

1)安装与配置客户机;

2)进行网络打印机安全设置。

难点突破:

1)厘清思路,如何才能实现打印功能?如何才能实现网络打印机共享?如何选择网络打印机?

2)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准备工作,如打印机驱动程序的安装,网络打印机的搜索与配置。

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实施如下:

(1)模拟情景,设计任务。

教师应以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实际状况为基础,向学生创设适当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置身情境之中,这样将使得学习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

如办公室内只能有一台打印机,能不能不在本地也能实现打印功能?

这个任务来源现实,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要完成这些问题必须要联系到一些知识点:如何安装和使用本地打印机?如何实现网络打印机共享?如何安装与配置客户机?在客户机上如何选择网络打印机等等问题。

(2)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当这些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去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教学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5个同学一组。指定项目组长,引导组长思考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确定哪些事项,需要具备哪些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解决任务所必须的新的知识点,这样就形成了学习需要和动力。

(3)自主学习,突破问题。

在明确了目标任务以后,组长根据目标任务需求进行分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查询以及使用Windows帮助功能等手段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突破问题。

(4)形成共识,完成任务。

要完成上述问题必须要用到一些知识点:配置网络打印机的步骤;网络协议;如何设置共享;网络打印机安全等。这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学生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后,紧紧围绕任务展开自主性探索学习。最后,让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任务的最终解决。

为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对任务的分析中,同时也为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结合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切切实实实现网络打印机的共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一些重点和难点应做进一步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及时加以改正和调整。

(5)效果评价,归纳总结。

在评价的过程中,一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及时对学生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的教训。要肯定其好的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出和鼓励。二是,再次对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梳理,特别是要针对典型问题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作出解析,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

教师评价:主要是测试每位同学所作的网线是否合格,以及是否掌握双机互连的设置。

小组成员间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协作学习时对本组做出的贡献。

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各组派两名代表上机展示本组所做的任务,其它组给这组打分。

自我评价:要能让学生学好,首先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抓住学生注意力,再结合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循序渐进的导向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

4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的优点

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教学法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塑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并通过训练达到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5结语

改变以往遵循教材章节设计的教学思路,用大项目和细化的小任务贯穿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训练岗位工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7

关键字:项目教学;送料机构;安装;调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103-03

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各校各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应用,具体教法各有区别。我们将《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作为应用教学研究,其目的就是要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项目任务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成才提供服务。本文着重阐述《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与调试”项目教学内容。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1.“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开设的历史过程与不足。以往的机电专业既学机又学电,机和电是单列教学。一般中职学校所开设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模拟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普遍购置较少,设备可拆性差,教学时只能讲些机电设备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等抽象理论知识,然后再到实验室演示一下“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模拟操作,学生以看代学,学而不习,很难实现知能转化。因此,诸如上述教学设备不足,教学方法存在缺陷,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脱节,重理论,轻实践,与当今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种种弊端亟须改革,方能使《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满足企业生产岗位的需要。

2.通过“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展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的目的意义。为此,我校特购置三十二台南京康尼公司所产与工厂真实生产状况一致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模拟教学实验设备(见图)运用于教学。该设备把机械、微电子、电工电子、传感测试和PLC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具备了适应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条件。老师通过南京康尼公司的培训,增强机和电的综合应用能力。我们以模拟教学实验设备中的“供料模块”为主,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设置“供料机构安装与调试”项目,以这个项目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性教学,其目的意义就是使学生得到切实的训练,毕业后能为企业所用;使老师在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实践得到专业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实践,把以前所学各门课程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制定适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3.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以项目任务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内容

1.对企业“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调研分析,从而确定适合“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种岗位技能的项目任务引领的教学内容。

2.通过“供料机构安装调试”这一项目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从单纯书本学习向模拟真实情境领域学习转换,确立具有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教学方式。

四、研究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企业调研和参阅有关机电行业的技术资料、工作要求等。从企业调研和查阅的资料可知: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技术已密不可分,从以前单纯的“懂机”或“懂电”,向既“懂机”又“懂电”,特别是懂得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综合了机械、电子、气动技术、PLC控制技术知识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以确保项目教学应用研究的实施。

2.第二阶段:制定“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如何把“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和企业生产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是上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课的关键。我们将企业调研获得的工种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和有关“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制定了符合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如“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任务,每个任务又有三个活动,即:

为完成“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我们把企业中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情境引入到“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内容中,使教学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从而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任务一“安装供料模块机械”,以前要认识机械结构是在上完“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的科目后,再通过“机械设备构造”理论课程来认识,许多知识点重复且单独教学。现在通过“供料模块机械”的安装内容一个活动来构建完成对机械结构的认识。因为要完成“供料模块机械”的安装,就必须要能看懂图纸,了解机械构造和装配工艺才能正确安装。因此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不但把以前学过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得到巩固,而且学会了企业岗位所需的技能。

3.第三阶段: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在实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边做边教”,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此,在“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一体化教学中我们实施过程的特色做法为:①以实物为基础、多媒体为辅助,强化项目任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为基础(即:供料模块的全部元器件),充分利用实训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因为实物最结合实际,学生获得的印象最深。结合实物只需简单讲解,学生就可明白,事半功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供料机构安装调试”的装配调试全过程,教师首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装配调试,并且把这全过程拍摄下来,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剪切成一个个独立单元。在以实物教学的过程中,用视频播放演示,通过肢体动作,把一些难以表述的技能知识用视频形式播放,再配以讲解分析说明,直观明了。如果学生在实操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并且模仿操作。此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非常有帮助,由此可见,“听+看+说+动手做”是“做、学、教合一”的最佳教学方法。②在做中学、做中教,形成项目教学机制。学生自己制定项目任务工作计划。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两个组为一个大组,以学生为主体,根据项目任务,学生自己制定项目任务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融入一个个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完成预定的项目任务,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学会技能操作。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特点,使学生在做中学到技能。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项目任务难点。当碰到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就用启发式的提问一步步由简入深地解开学生的疑问,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掌握技能技术充满信心。学生互检、互评、互改,交流经验。当每个小组完成一个活动后,首先让各小组交叉检查、交流经验。因为学生相互检查并在互评互改中,必然要认真阅读相关专业知识,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阅读和检查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学习、思考也是一种提高。通过互评互改,学生能及时发现各自的不足,推己及人,有助于提高纠错能力。同时,从别人的习作中吸取优点,使合作探索研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充分体现。这种“做中学”中的互评互改方法,让学生过瘾地当了一会小老师,还使他们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检查评估考核。当各小组交叉检查和互评互改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考核。通过这些提问考核,让学生及时总结、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③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活动中完成“项目任务”。从培养实际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在模拟工作场景的实训室中让学生做中学,讨论项目任务、分析项目任务、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总结项目任务。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教师在下达“项目任务”后,由学生以小组为作业单位安排工作计划,教师不必干预。当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证明,自己小组的工作计划有别于其他小组时,会思考分析,从而产生竞争意识。但是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任务”如果过于简单,会使学生认为缺乏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如果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任务”难度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又会使之不知从何下手,失去学习信心,起到相反的作用。因而教师需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应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项目任务”,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竞争能力;教师全程参与学生项目任务。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全程参与,当学生碰到难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习分析归纳整理,然后加以适当点评。真正做到像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④改革考核方法。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后,整个课程体系变了,培养目标精确了,考核方法也要相应调整和改变。改革教学考核方法,是实行以项目任务为引领,贯彻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式的保证,尝试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学校,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使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理论+实操”的一体化考试。以前,对于专业课的考试,往往是理论笔试一张卷子,实操成绩最后考核。这种考核方法的弊端是理论考核往往脱离实际;实操考核不管中间过程,只看最后结果,这样,不利于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后,我们把理论考核融合在实操考核中,在进行完一个活动任务教学环节后,立即进行操作考核。让学生比速度、比质量。这样,如果学生一个活动任务没有考好,可以随时补练、补考。因为每一个项目的考核是由一个个活动任务的考核成绩相加才是最后总成绩,还可以引起他们对下一个活动任务训练的重视,力争在下一项考核中努力赶上。结合考证加分。如今各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工种资格证,学生学习完有关规定课程,且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就可以组织他们去考相应的等级资格证,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可以视为该门功课合格。其中,机电专业考的资格证书有电工初级和中级二种,为此我们采用加分方法,凡考出初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可加20分,考出中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可加30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刻苦练习的劲头,还可为他们就业增加筹码。以我们实施该项目的教学班为例,考出中级电工资格证书的学生占90%。

五、实施项目教学后,学生、老师、企业三方的收获

实施项目教学应用研究后,从收集到的学生、老师以及企业招聘反馈信息中得知:

1.学生的体会与进步。①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即学即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项目任务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许多理论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兴趣,让学生乐于去实践、去思考。②增强了合作精神,促进了竞争意识。当学生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的活动后,首先让各小组交叉检查、交流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交叉检查,还能找出各自的差距,促进竞争意识。③满足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当学生完成了某一项目工作任务后,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喜悦感,一种成功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从学生的每一项任务考核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但在技能上学会了很多,更是在后几项的考核论述中,能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依据来阐述为什么要这样来完成项目任务,做到有理有据。④强化了操作技能,锻炼了综合职业能力。最可贵的是有很多学生在教学结束时的小结中写道:老师把我们分成两人一个小组,两个小组又为一个大组,我听从组长安排,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只有团结协力才能顺利快速地完成任务。在组长的安排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今天我排线号、接线,明天我调整机械结构位置、编写PLC程序,每个工种的工作都不是固定一个人做,而是大家轮流做,有时装了拆、拆了又装,就是为了给我们学各种技能,非常有趣,特别是调试完成后,看着这些机械按我编写的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一个个动作时特别有成就感,特高兴。当我们遇到难题时相互讨论解决,解决不了时再请教老师,非常自由开心。最难的是每当任务完成后的考核提问:“为什么这样做?理由依据是什么?”“你的装配过程为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哪个更好呢?”“你的传感信号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这些问题逼着我们看书找理论依据,由此锻炼了我们学理论、用理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项目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教师的体会与收获。①增强了自我提高意识,促进了专业发展。要搞好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关键是教师,能讲又能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是进行这一专项教学的保证。项目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师自我提高的意识,促进了专业发展。②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增强了动手能力。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道路上前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学业务水平,增强了动手能力。可以说,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③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转变了教学方法。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不同于一般课堂说教。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边干边教,对教师要求很高,要上好每堂课,教师就要不断研究教学的方法来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3.企业招聘时的反馈。参与实施“供料机构安装调试”项目教学的学生,企业招聘时,表现都很积极。从已经在企业上班的学生电话采访中得知,通过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他们所掌握到的知识与能力对于他们的就业岗位工作很有帮助。比如:小杨同学在世博园物业管理公司上班,他的具体工作是智能楼宇管理和维修,当他看到诸如液压泵、管路、线路、电梯线路、智能楼宇的各种应用程序时觉得很好理解,师傅一说就马上明白,所以上手操作维护特别快,得到企业领导认可。他说:这些都得益于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真正学到了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技能。为此,我们对于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所用,使毕业学生受企业欢迎而感到欣慰。

根据“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而教学的内容只有适合企业的实际才能真正起到服务的作用”,以及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的教学理论,我们反思《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要求衔接上的问题,重新制定与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一致的项目教学内容,采用以项目任务为引领“做、学、教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这是与当今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急需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愿我们的《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中项目教学应用研究能为读者所借鉴。

参考文献:

[1]程蓉.浅谈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3,(3):99.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8

各支部、大队并局科室:

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委组织部《关于印发东胜区2015—201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东党组通字[2015]2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着力培养建设一支“以人为本、管理城市、文明执法、服务城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坚持服务大局、按需施教,分类别、多层次、重实效,全员参加的基本原则,围绕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提高依法为民办实事的能力素质为重点,全面加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完成任务的能力,实现从“管理型城管”向“服务型城管”转变,形成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提高城管执法和服务水平,进而更好的服务管理城市工作。

二、学习重点内容

(一)突出抓好思想理论武装。围绕党的精神,着力加强依法治国专题教育,重视广大干部的法治思维养成,引导干部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深入开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10个专题教育以及中央、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重大决策部署等发展战略教育。组织广大干部系统深入地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安排好科级干部的集中轮训,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干部深刻领会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以治国理政、理想信念、深化改革、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意识形态、民族工作、党的建设以及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等10个专题为重点培训内容,系统把握讲话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自觉与担当。

(三)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加强党章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干部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加强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纳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维护中央权威、执行自治区党委、市委、东胜区委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引导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28条配套规定、市委21条具体规定和区委6个一律、10个不准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做到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加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保持廉洁操守,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提高抵御腐败风险的能力。加强党史国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做到知史爱史、知史爱国、知史爱民。加强形势教育、党情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做到恪尽职守、为党分忧、为民奉献。

(四)着力加强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办法,提高依法执法能力。一是加强宪法学习,认真组织学习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条例,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行政处罚法、市容管理条例、行政强制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时效等法律法规条例,使执法队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有较大的提高。二是通过邀请法律老师授课和执法队员对法律知识的自学,对执法人员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考试。三是通过学习严抓执法人员管理,要求执法人员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按照行政权力公开清单进行依法执法、文明执法,亮证执法,较好地树立城管系统执法人员的形象。积极向商户宣传法律法规条例,使广大商户自觉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市容环境。

(五)搞好随机教育。积极组织学习上级要求学习的内容,并及时上报学习贯彻落实情况。

三、学习形式

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强化个人自学。局领导、大队领导、机关科室主任由局党总支统一组织,其它人员由各大队、科室自行组织,抓好落实。学习方法上采取“四个结合”,即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形势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

四、相关要求

1.严格执行《东胜区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办法》、《东胜区干部教育培训学风管理办法》,把参学情况、学习能力作为执法队员年度考核内容,实行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各大队要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完善各项学习监督制度,按照学习考勤、备案、考试、通报等制度抓好落实,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学习,形成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使学习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2.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课后根据学习内容撰写心得体会和观后感,每名科级领导干部每年要根据实际撰写两以上篇调研报告。

3.深入开展专题讨论。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围绕当前从严治党、依法行政和城管执法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讨论。通过讨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法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4.局领导、大队领导、局内设科室主任的学习时间统一安排。其他人员的学习时间由各大队、机关科室自行安排。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讲话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树牢和践行“四个意识”为重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和管控,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召开了支委会会议和校委会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天水市委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和落实计划,强化责任意识,严格追究问责,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领导体系

学校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主抓推进、落实、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校意识形态工作。党支部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自身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负责分管年级、处室的意识形态工作。

(三)、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把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渗透进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计划之中,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都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平时工作中践行“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党支部利用党课,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7.26”讲话精神,课后进行了分组讨论,每一位党员教师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平时工作的指导思想,不但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更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汇聚正能量,突出正面宣传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建设校园网络、电子屏、QQ工作群、楼道悬挂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利用高一级新生军训、班会课、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等教育形式,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传统美德有机结合起来、与形势教育结合起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手段,让主流意识形态在校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五)、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用先进的文化方向和高尚的意识形态引导和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教职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句口号、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上好每一节课,服务好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行动。不断提升了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和管控,发挥网络积极作用

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信息量大、吸引力强、运用方便的特点,学校始终把校园网服务与教学和网络舆论安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校园内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广大师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各班都设有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定期汇报及网络事故随时报告制度。在加强管控的同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和国内国际时政热点,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爱国、爱家、爱校、爱己正能量,抵制一些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侵蚀,使校园网络不仅成为服务于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

(七)、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强化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学校一直重视校报校刊和校园广播的创办,成立了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编委会以及校广播站,设专人负责征稿、编辑、发行和广播等工作。在学生中选取校园记者,及时发现和报道校园先进事迹和文明行为,将特色化的校园刊物和广播节目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校报校刊、广播站也担负着正确引导舆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育“四有新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不但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强化了意识形态引领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

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意识不足,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好就是尽职尽责了。

(二)、工作机制不够健全

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存在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存在着学校发展面对的种种困难,导致现有的宣传文化阵地等方面设施落后,不能充分发挥宣传、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考评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纳入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工作机制,明确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程序,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考核规范化常态化。

(二)、继续抓理论学习

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党支部学习的带动效应,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手段,抓好十一月份“党的精神专项学习月”工作。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

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教师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对党员教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执行监督,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同时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增强抓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篇10

关键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项目与任务的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12-02

引言

依据“知行合一”及“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论,教学中以项目作为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载体,以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以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学习过程,通过展示项目成果来评估学习效果,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在知识上注重系统化,在程序上先教后学,在模式上先理论后实践,在效果上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其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及创新的能力。

一、“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典型的技术项目为载体,搭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把实施技术项目作为目标任务来引领教学,在完成典型技术项目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任务型教学,即“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制定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和数控车床操作加工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是典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摆脱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完成一个具体零件的加工项目为引领,以加工零件的具体任务为主线,从项目设计到实施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到项目反思的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协作精神,整个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学效果明显。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学项目的设计

项目教学源自德国的“项目与应用培训方案”,是指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将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实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

根据企业调研,我们提炼出数控车工在企业的工作内容及所加工零件的类型,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学习项目,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将学习项目从易到难进行排序,依次为:加工台阶轴、加工锥轴、加工成形面轴、加工槽类零件、加工螺纹轴、加工复合轴、加工阶梯孔零件、加工内圆弧面零件、加工螺纹孔零件、加工复合套、加工配合件,学生通过完成系列化的学习项目从而职业能力从低到高的发展。

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习任务就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它是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学习任务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具有学习的价值和教育的意义,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取得工作成果的工作过程,能够获得直观的体验,学习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为设计每个项目的学习任务,我们通过企业调研,并邀请企业实践专家,对数控车工职业岗位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了解工作任务中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从而得出数控车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工作任务通过教学设计转化为学习任务。

例如在加工台阶轴的项目中,我们设计的学习任务是:任务一,制定加工工艺;任务二,编写加工程序;任务三,零件加工与检验;任务四,机床维护与保养。教师把每一个项目设计成一个学习任务指导书,学生以任务指导书中的学习任务为导向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这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相当于在企业中完成一个生产零件的加工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学习项目的任务指导书设计好后,如何实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原则,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因素,在教学中我们一般设计如下的实施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项目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老师必须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学习情景,除学习场景的准备外,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还必须准备各种自主学习的材料,如实训手册、学习任务单等。如在加工台阶轴的项目中,老师为学生下发学习任务单,并创设如下学习情境:创赢机械厂现接到一批加工订单,要求加工如图所示的台阶轴100件,厂内现有可用的机械加工设备为FANUC0iTC系统CKA6150的经济型数控车床1台,毛坯为¢45的长棒料,材料为45钢。你作为该厂的一名数控车床操作工,应如何完成生产任务呢?

(二)教师引导,分析项目

明确项目后,运用相关的知识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出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及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师生共同过滤出哪些知识点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需要新学的。例如在加工台阶轴的加工项目中,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工艺分析、填写刀具及工序单、编写加工程序、零件加工、质量检测等,用到的新知识有G90指令,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协作学习G90指令的编程方法。

(三)自主协作、完成项目

该环节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完成项目任务,因此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该环节只是一个引导者和帮助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要进行启发和引导,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任务的学习。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完成图样及工艺分析,并根据组员情况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包括查询数据、编制程序、校验程序、仿真加工、选择并安装刀具、找正并装夹毛坯、试切对刀、工件加工及测量、过程记录、尺寸修正等,必须做到全组每位成员均负责一个或多个任务,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负责,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要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教学中为避免学生由于任务单一而造成的综合能力不足,分工时应注意有所交叉。

(四)反馈信息、评估项目

项目评估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估,如纪律、安全意识、学习积极性、探索能力、沟通协作、创新等方面;结果评估是对学生完成的工件质量进行评估,以此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估方式包括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个人自评,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组内互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目的是认识到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及不足;组间互评,小组间对工件的质量进行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价他人;教师点评,教师将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矫正,如加工工艺的合理性、编程的注意事项、测量的准确性、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掌控、工量具的摆放等问题。因此本过程既是师生共同总结提高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剖析自我、学习他人、相互欣赏的过程。

(五)及时总结、反思项目

作为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是根据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反思整个教学,总结教学中优点与不足的过程。如老师反思任务设计是否合理、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得当,教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各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进行项目小结,通过交流明确任务完成质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制定改进的措施与方向,从而构建起任务处理的最佳路径及知识体系。

五、结束语

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教学效果明显。各教学项目均来自于企业,通过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内容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使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其中,解决了“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得怎样―应用得怎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顺利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分组,学生主动探究、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为充分发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学校要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有机加工工艺、编程及数控设备操作的综合能力;教学团队要做好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项目化教材建设;教务处要根据项目要求及时做好教学课时的安排与调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