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调查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1:17:57

地籍调查论文

地籍调查论文篇1

关键词:CASS软件 地籍 记事 调查

中图分类号:TP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228-02

地籍调查是国家为满足土地登记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和等级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表示,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地籍调查包含以下四个工作。

(1)权属调查。对宗地权属来源及其所在位置、界址、数量、用途和等级等情况调查。包括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和等级、填写地籍调查表。目前,权属调查主要采取入户逐宗调查的方式。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目前,大多数省市CORS系统已经覆盖,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可以使用CORS系统,能大大节省控制测量时间和成本。

(3)地籍勘丈。地籍勘丈的主要方法是全野外解析测量。

(4)绘制地籍图并输出调查卷宗、数据库等成果。目前,绘制地籍图的主要方法是首先利用南方CASS等软件,在CAD中绘制好地籍底图。再将外业测回的宗地线进行符号化,录入界址点、线,宗地属性后,制作宗地图,地籍调查卷宗,数据库等。

该文主要讨论的是地籍勘丈记事的内容和录入方式,通过程序全面的解决地籍勘丈记事的录入问题。

1 地籍勘丈记事

地籍勘丈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地籍勘丈一般应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地籍勘丈成果经审核批准依法登记后,具有法律效力。地籍勘丈内容如下所述。

(1)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

(2)基本地籍图绘制。

(3)面积量算。

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地籍勘丈记事内容基本相同,其一般内容为:“经实地调查,该宗地设立界标14个,其中喷涂界标5个,无标志界标9个,与工作底图上标注的界址点位置一致,无偏移。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利用RTK结合全站仪对该地块进行了全解析测量。测量结果:该宗地面积:583.25 m2。”勘丈记事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如下所述。

(1)“经实地调查”所指的是调查的方式,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均应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所以所有宗地的勘丈记事首句都应该是“经实地调查”。

(2)“该宗地设立界标14个,其中喷涂界标5个,无标志界标9个”是对界址点的描述,对于不同的宗地应该有不同的界标类型、界址点类型。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中规定,界标类型共有7种,分别为:①钢钉;②水泥桩;③石灰桩;④喷涂;⑤瓷标志;⑥无标志;⑦其他。这里的编号为对应的界标类型在数据库中的代码。

(3)“与工作底图上标注的界址点位置一致,无偏移。”这是《地籍调查规程》中对地籍勘丈的要求,应在实地勘查无误后进行测量。所以,它应该在每宗地的地籍勘丈记事中相同。

(4)“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利用RTK结合全站仪对该地块进行了全解析测量。”是在同一地籍调查项目中,采用的测量方法基本相同,这点应该在全部的宗地中相同。

(5)“测量结果:该宗地面积:583.25 m2。”是指不同的宗地应有不同的宗地面积,所以在不同的宗地中只要将面积数填写正确即可。

综上所述,在土地总登记模式下,地籍勘丈记事只要针对不同的宗地写明界标总数,不同的界标个数以及宗地总面积就可以写出完整的地籍勘丈记事。

2 南方CASS中地籍勘丈记事的获取

在南方CASS软件中,宗地的面积就是在CAD中对应的闭合界址线的面积属性。这里的界址线是CAD的Polyline实体。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选择集进行界址线的选择。

3 结论

在地籍{查工程中,特别是土地总登记模式下的地籍调查工程。地籍勘丈记事的填写一直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它没有特别的技术难度,但是由于每宗地的不同情况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才能填写完善。同时,还存在很大错误风险,在日常工作中又需要投入人员进行检查。该文通过分析一般的地籍勘丈记事的内容要点,总结出需要修改的部分,结合南方CASS软件的数据特点,利用C#编程语言编写出来了自动填写勘丈记事的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勘丈记事”填写工作的效率,又降低了出错概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S].2012

地籍调查论文篇2

关键词:地籍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土地的权属管理、利用管理和市场管理提供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基本信息以及通过土地登记工作,提供土地权属的法律凭证[1]。“地籍管理”课程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2]。

2.“地籍管理”课程特点

“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课程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课程内容丰富

“地籍管理”作为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科专业课程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目前我国地籍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机构、采用方法和具体包含的内容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知,并通过实践教学掌握土地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土地数据库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实际操作技能。

“地籍管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籍理论及历史沿革、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在上述内容中,地籍理论及发展、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四部分内容偏重于“管理”的性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三部分内容偏重于“工科”。“地籍管理”的内容多而且跨越大,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

第二 涉及相关学科广

“地籍管理”课程不仅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也很广,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点。课程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叉。它既以这些相关学科内容为基础,又是这些学科在地籍领域的应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也要求教师对涉及学科的知识熟练掌握并对前沿动态有所了解,从而在教学中以“地籍管理”课程为主线,完成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衔接,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对已经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进一步理解,而且对未学习的相关学科知识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地籍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对一些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的经典概念进行讲解和比较,同时避免与交叉学科教学内容的重复。

第三 实践性强

“地籍管理”是国土部门的具体管理内容,实际应用性很强。课程内容中的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登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践性尤为突出,在掌握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此外,目前我国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地籍信息化的方面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社会企事业单位更加倾向于具有“地籍管理”工科背景的应用性、实践性的毕业生。因此,“地籍管理”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来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的改革

(1)地籍管理课程内容与多门专业课交叉重复,需要从整个专业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针对课程内容的交叉性,需从整个教研室的角度进行集体备课,针对相同内容进行统一的梳理。例如:在《土地管理学概论》课程中主要介绍地籍及地籍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框架,在《地籍管理》中则重点讲述和培训开展各项地籍管理工作内容和方法;土地调查内容在《土地资源学》中略讲而在《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产权制度在《土地经济学》和《土地法学》中已经提及,在《地籍管理》中不再详细解释各种权利的概念和特征,而是侧重于如何确权;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一章在《地籍管理》中不讲,放在《不动产估价》中讲,但要说明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也是地籍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土地登记内容中包含有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的成果。地籍调查内容在《地籍管理》中重点放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地籍测量的细节内容则放在“测量学”课程中。遥感基础已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中讲授,《地籍管理》重点讲“土地遥感动态监测”在县级土地部门进行的实地核查工作。

(2)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教辅资料少,需要不断完善

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地籍管理(第五版)》,该教材为‘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代表了国内《地籍管理》课程教材的最新、最高水平。但由于国家对地籍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在不断地变化,教材的内容难免会落后或过时,需要对内容进行不断调整的补充。比如国家最新的政策、《土地调查条例》、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以及新执行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农村统一的确权登记工作等。要求地籍管理学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让学生对地籍管理的最新趋势有深入的了解。

(3)课程内容涉及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对教师要求较高

《地籍管理》课程涉及产权经济学理论、土地法学理论、行政管理学理论、土地测量学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等,内容与土地资源学、测量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学、土地法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交集,涵盖管理、经济、法律和“3S”技术等领域。因此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学科及行业的前沿动态,不断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补充,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地籍调查论文篇3

>> 某中医院校女大学生痛经状况调查及证型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研究 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中医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医院校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析 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 中医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精医术,诚医德”对提升中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浅析传统医德在中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浅谈中医院校学生慎独精神的培养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院校高年级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模式探索 对中医院校留学生中医思维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基于科研需求的中医院校研究生信息素养调研与分析 中医院校学生《预防医学》内容设置满意度调查 中医院校学生心理压力源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高等中医院校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中医院校实习生批判性思维的调查与对比研究 论中医经典阅读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需求调查 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需求调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何红珍 袁俊枫 陈岚")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流通数据统计分析,结合读者调查问卷,了解了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现状,获知了大学生对四大中医经典的阅读需求,提出在中医院校图书馆推广中医经典阅读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中医院校图书馆;中医经典;阅读需求;调查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14Survey of Reading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among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ExampleHe Hongzhen1, Yuan Junfeng2, Chen Lan3(1.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2.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1601, China; 3. 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545006, China)Abstract: By means of statistic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data of library and questionnaires for students in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s grasp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lassic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 reading demand for the four TCM classic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help promote classics reading in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libraries of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CM classics; reading demand; survey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校的教育目标。学习以四大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核心的众多医学典籍,是系统、全面掌握中医理论的必然要求,是掌握中医理论体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习中医理论的精髓[1]。根据山东中医学院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所录97位著名中医药学家对中医经典态度的分析,强调经典著作的学习及背诵者共计87人,约占89.7%[2]。由此可见,重视中医经典医籍教育是促进中医药人才成长,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中医院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应当在推广中医经典阅读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于第一作者:何红珍,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电话:15289644995,E-mail: 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的社会职能。笔者通过统计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称本馆)的馆藏流通数据,结合读者调查问卷,分析当前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经典书籍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1 馆藏流通数据统计与分析馆藏流通数据来源于本馆2013年度上学期(3月4日-7月15日)图书流通统计数据,笔者通过馆内的ILAS Ⅱ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读者问卷统计范围为:本校共有读者26 201人,其中本科生读者21 070人,其他读者(高职高专读者、成教读者、研究生和教职工读者)共5 131名。1.1 读者对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阅读调查表1反映的是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与其他书籍借阅之间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四大中医经典书籍借阅率不高,读者的阅读倾向还是以其他书籍为主。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等中医临床课程后,普遍认为中医经典著作的内容已经融入这些课程之中,对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失去了兴趣[3],而且中医经典书籍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文字晦涩,义理深奥,让习惯于“快餐文化”的80后、90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枯燥无味。所以,只有提高读者对学习中医经典书籍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干预和引导。1.2 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周期由表2可见,一学期内,四大中医经典书籍的借阅量呈现出由高潮逐渐走低的趋势,这与学期前段课程安排比较少,考试任务不多等因素有关。中医院校图书馆应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段最佳时机,进行多种形式地中医经典书籍阅读的推广宣传工作。 表1 四类书与其他书籍的借阅情况对比书名 本科生 其他读者 册次 人次 百分比(%)

册次 人次 百分比(%)黄帝内经 230 225 1.80 75 68 1.69难经 14 13 0.10 2 2 0.04伤寒杂病论 227 261 2.10 80 78 1.80神农本草经 35 34 0.30 30 30 0.60其他书籍 12 538 2 044 95.70 4 232 623 95.80表2 2013年上学期四类书的每月借阅量月份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合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 册次 人次3 120 70 9 6 140 57 20 8 289 1414

68 34 4 3 86 48 19 7 177 925

65 31 0 0 67 39 16 9 148 796

32 17 1 0 40 20 10 5 83 427

地籍调查论文篇4

关键词:一体化 地籍数据库 地籍管理模型

1前言

1.1地籍概述

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尽力的土地登记簿册,这是地籍最古老、最基本的含义。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地籍管理、策划那个是管理等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发展成为了多用途地籍,也可称为为现代地籍。现代地籍(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信息等,并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

1.2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的概念

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

1. 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的对象

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城镇地籍管理的对象是城镇的建成区的土地,以及独立于城镇以为的工矿企业、铁路、交通等用地,不包括城镇郊区集体所有土地、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国营农场用地等。

2. 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的内容

城镇地籍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

1) 文字型地籍资料:包括测量控制点说明数据、地名数据、各种数据字典等;

2) 人文资料:包括人口状况、教育状况、文化与公共设施等;

3) 自然资源资料:包括能源、韩静、水系、植被等;

4) 经济资料:包括工厂、市场、景荣、商业等;

5) 地籍栅格数据:包括地籍图、规划图、影像图、权源资料扫描件等;

6) 地籍矢量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界线、宗地界线、界址点、地类图斑等数据。

3. 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与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关系

上个世纪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并阐述了城乡二元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以及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城乡一体化地籍的建设就是要将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在城镇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两个系统合并,建设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地籍信息系统,充分满足地籍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是介于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一种管理模式。

1.3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城乡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只是在少数发达城市建立了自己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先前的经验,先将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再向前推进一个阶段,建立起一体化的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将原先的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到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两步走发展模式转变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到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再到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三步走战略(如图1.1),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相比之下,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管理对象主要是城市及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以权属为核心,系统需求相对简单;2)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遵循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数据共享程度高;3)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在其他主、客观条件具备时,系统可升级至城乡一体化管理系统。

2.城镇地籍数据库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可以把城镇地籍调查的资料统一管理起来,进行常规的数据查询与分析,能够准确的对城镇地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各种文字报告、表格、图形的方式进行灵活而生动的展示,便于政府各业务部门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决策。

2.1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包括人员准备、软硬件准备、管理制度建立、制定建库方案、数据源准备、数据质量检查、其他工作准备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采集与处理阶段: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界址点测量、基础地理信息采集以及数据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检查等;

第三阶段为数据入库: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权属调查表、DEM数据、正射影像数据、元数据、及其他数据的检查和入库;

第四阶段为成果汇交阶段:主要包括数字成果、表格成果、文字报告、图件成果等;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流程见图2.1:

3 系统实现

3.1系统结构设计

3.1.1逻辑结构设计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主要是指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构成及之间的相互关系。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部件由多个功能模块和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组成,其中功能模块是面向城镇地籍管理的多个操作方法,城镇地籍管理数据库是面向地籍基础数据的。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逻辑结构简化后如图3.1所示:

3.1.2物理结构设计

系统的物理结构设计实际是建立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与实际的运行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有机联系。运行环境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等。工作对象包括应用部门和操作人员。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物理结构简化后如图所示3.2:

3.2系统基本功能

3.3系统实现

3.3.1数据库连接

主要功能是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数据库有Access、SQL server、Oracle、DB2等,综合考虑数据库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等特点,SQL server、Oracle常被用来建立空间数据库。界面如图3.4.:

3.3.2数据处理

在系统总体设计时数据处理的主要功能矢量数据采集、拓扑处理、空间分析等,数据处理在城镇地籍系统的工具菜单下,如图3.5:

3.3.3调查表管理

在城镇地籍数据库中权属调查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据,因此,在管理系统中单独设计工具进行调查表数据处理,管理系统中设计地籍调查菜单。

管理系统中调查表管理如图3.6-3.10:

3.3.4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主要是对系统的管理字典、用户设置等进行管理。

4.关键技术分析

4.1空间数据关联

传统的地籍图属信息挂接是对照图形逐一进行属性数据挂接,建立图形与属性的一一对应关系。本系统设计应用批处理方式进行属性挂接、检查、入库,建立城镇地籍图形库,如图4.1。

4.2数据更新处理

历史数据的追溯技术:某一时期,在对数据库内某一地理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更新操作前,先创建一个历史数据库,自动生成备份信息元数据,用于备份更新前的数据,再创建一个临时数据库,用于存储拟变更数据。当数据发生变更,待变更完成后先保存至临时数据库,经过上级权限检查审核通过后,根据空间关系正式更新源数据库,生成现状数据库,临时数据库自动消亡。至此,历史数据库记录了每次变更的各个阶段,可以通过分析备份信息元数据重新更新变化,也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库和现状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提取变更数据,实现历史数据回溯,如图4.2。

5.结论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众多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三步走”的建设模式,为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是城镇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设计了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步骤,促使建成一个合格实用的数据库,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打好基础。

2) 空间数据相比普通数据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在分析其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的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模型。

3) 针对土地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本文应用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依照GIS的工程思想,分析了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配置等,为城乡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4) 一体化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众多新的、难以解决的新课题,本文根据系统设计与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解决了如大量地籍调查数据录入工作量大及图形矢量数据挂接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海荣.基于组件式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

[2] 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M].2007.

[3] 敦力民.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科院沈阳计算机所,2006.

[4] 何永健.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空间数据管理模型构建和实践[D].河海大学,2005.

[5] Kiril Fradkin,Yerach Doytsher.Establishing an urban digital cadastre:analytical

reconstruction of parcel 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2,(26):447-463.

[6] P.J.M van Oosterom,C.H.J Lemmen.Spatial data management on a very 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1(25):509-528.

[7] 张同信.县级地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河北国土资源,2004,(2):9-10.

[8] http://ersi.eom.en.

[9] 李小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遥感学报,2002,6(5):370-375.

[10] 李满春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36(8):144一148.

[11] OMG.UMLSemnatievesrion1.3.RationalSotfwaereopr.2000,3.

地籍调查论文篇5

关键词:举证 地籍调查 思路 变革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33-02

土地登记自我举证是土地登记申请时由土地权利人自我提交登记资料和宗地调查成果的一项制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国际惯例土地登记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土地登记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这意味着,土地登记必需的相关资料必须由申请者自我提供,从而土地登记的程序相应调整为申请权属审核注册登记核发证书。地籍调查则因为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的实行,而变为申请之前的必要过程,其成果则成为申请登记的必需要件。实践中,土地登记制度建设的滞后、地籍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普及等,对于许多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同志都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土地登记一线的老同志,对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还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影响了自我举证制度作用的正确发挥。如何更好的实施自我举证制度,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 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和土地登记制度的区别

自我举证制度是《物权法》规定的不动产登记重要制度之一,是指土地登记申请时由土地权利人自我提交登记资料和宗地调查成果。谈到自我举证制度,与之相似、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不能回避:地籍调查前置和土地登记制度。所谓地籍调查前置就是指在集体土地征收、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前,需对批准用地进行勘测定界,先行完成地籍调查工作,出具地籍调查前置成果。地籍调查前置是土地管理工作实践创新的结果,地籍调查前置后土地登记的程序就变为:地籍调查申请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或更换证书。需要注意的是,地籍调查前置,仅仅是将过去土地登记的程序中地籍调查环节的顺序进行了调整,提前至整个登记程序的最先,地籍调查仍然是土地登记程序的重要环节,而且仍然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土地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构在受托权限内,为委托人提供土地登记咨询、等业务服务,并由委托人直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经营活动。由于土地登记是法律性、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也没必要了解那么多与土地登记有关的法律、政策和技术,因此,必须委托土地登记人来完成。

通过上述分析,很明显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必然要求地籍调查前置,但地籍调查不再是包含于土地登记程序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自我举证制度的实施必然要求有成熟的土地登记制度作为支撑,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登记人员及机构来服务土地登记市场。而地籍调查前置和土地登记制度不受自我举证制度的必然影响,无论是否实施自我举证制度,都可以实行地籍调查前置和土地登记制度。

2 积极推进自我举证制度的优势

实行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土地登记效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土地登记程序,以减少政府部门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一是更加便民,体现了土地权利人的主体地位。过去土地登记的地籍调查等事务性工作只能是全部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包揽,这样一方面土地登记申请人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一对多”的供需关系使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疲于事务性工作,不能全心依法行政,降低了工作效率。自我举证制度让土地权利人成为自主维权的主角,在办理土地登记中,根据相关中介的信誉、价格等市场综合情况自主选择中介进行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人不再是被动接受政府要求登记的对象,而是主动请求政府给予合法权益保护,大大方便了土地权利人。二是优化了土地登记程序,提高了土地登记工作效率和质量。土地登记自我举证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从地籍测绘等沉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于土地登记行政工作,更有利于政企分开、依法行政,同时避免了因地籍测绘等事务性工作引起的相关土地登记诉讼、赔偿等责任,提高了土地登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地籍测量和权属调查全权委托给中介机构的可行性分析

受委托开展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在内的地籍调查工作是土地登记机构及人员的合法职能和业务。根据《关于印发〈土地登记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土地登记人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土地登记机构及人的业务范围包括七项(如图1所示):一是办理土地登记申请、指界、地籍调查、领取土地证书等;二是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等与土地登记有关的资料;三是帮助土地权利人办理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的相关手续;四是查询土地登记资料;五是查证土地产权;六是提供土地登记及地籍管理相关法律咨询;七是与土地登记业务相关的其他事项。第一项明确规定可以受委托开展地籍调查工作,而地籍调查的概念是指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土地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用于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地籍调查本身就包括了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

4 自我举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按照《土地登记办法》规定: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按照此规定,土地登记是一种自愿行为,实行自我举证,地籍调查成果应由申请人自我提供,即通过自主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办理。在执行此项规定时,实际工作中碰到很多问题,如:(1)由于土地登记机构是有偿服务的,对于贫困户等弱势群体,由于经济困难,没能力委托机构进行地籍调查,如何进行自我举证?(2)由于政府原因造成的更正登记,如果还是让申请者委托机构进行地籍调查也不妥,申请者也无法接受。(3)按照《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在征收土地前,要确认征地调查结果,即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建设项目用地的勘测定界成果上报前,须经地籍管理业务机构对有关内容进行复核。也就是说,新增建设用地,在报批前,界址已是很清晰了,已相当于进行过地籍调查。用地批准后,在土地登记时是否有必要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重复地籍调查?

4.2 对策措施

为解决自我举证制度下宗地地籍调查引发的主要问题,尽快尽好的推行土地自我举证制度,应及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措施。

4.2.1 修改《地籍调查规程》中不适合《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部分

(1)重新设计土地地籍调查表。

按《土地登记办法》,针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重新设计地籍调查表,把地籍调查员改为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获得土地登记资格的人,地籍调查结果由土地登记机构审核,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地籍调查单元宗地要考虑空间概念,修改平面地籍调查指界,需要对地表、地上、地下分别进行地籍调查指界的要制定相应的地籍调查表。

(2)改行政行为的指界规定为平等的民事行为规定。

自我举证制度下的指界系指界双方平等的民事行为,既然是举证,当然证据说明问题,不能通过下违约指界通知书强制性定界。建议定界时,充分考虑证据。建议修改认界规定如下:双方对相邻的界限达不成协议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1)指界双方有下列材料的,按提供的证据直接定界,定界后将定界结果(地籍调查表)送达给对方。①相邻指界方有土地证的,其宗地界限以已发证的界限定界;②双方若一方有用地批复和勘测定界图或能证明自已界限的用地文件,以合法的用地界线直接定界;③若申请者已办理房产证,其用地界限不超过房屋占地界限,申请者同意以房产界限为界定界的,可以直接定界;④对于法院判决的按判决书指定的范围指界。2)双方对相邻的界限均拿不出依据,可以按下列办法办理:①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对有异议的界限暂不定界,只对无争议的界限定界,将争议界限划出,在地籍调查表中注明,待双方对争议界限达成协议后,凭协议办理变更地籍调查。②若双方对界线达不成认同,又不同意将争议界限划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3)对于指界一方长期无人居住找不到户主,而造成不能指界的,应采取在宗地附近张贴公告形式通知相邻一方5天内来指界,并照片取证,若规定时间不到场指界,可以在当地居委会或村委会配合下指界,中介机构根据现状和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及当地基层组织的书面意见合理定界,然后将定界结果在报纸上公告和住户附近张贴公告,此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的规定,60日内无异议,定界结果生效,由人在地籍调查表中注明定界经过。若60日内有异议,按1)、2)两款处理。

4.2.2 实行多机构地籍调查

《土地登记办法》中规定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并没规定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办理,鉴于中介机构地籍调查不能满足所有情况的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建议地籍调查分下列情况办理:(1)对于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应由国土资源部门具有土地登记人资质的人员或国土资源部门指定中介机构免费进行地籍调查。(2)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由于地籍调查征地时前置,该项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所以在界址确认时可以由国土资源部门中有土地登记资质的人员进行界址确认,同时填制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时,直接提供成果。

《土地登记办法》和《物权法》实施不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如何进行自我举证制度下的宗地地籍调查不断进行探索、完善、规范,制定出符合新规定的《地籍调查规程》。

参考文献

地籍调查论文篇6

关键词:全站仪论文,地籍测量论文,宗地图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地籍测量的意义和作用

地籍测量是获取和表述宗地的权属、位置、形状、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的工作。地籍调查测量的成果,是土地登记所必需的基础资料,查清土地权属关系,测定宗地界址点、线及面积,登记土地准确数据,发放合格土地使用证,建立完整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地籍管理的保证。数字化地籍测量是采用数字测量技术进行的地籍测量,它在野外是全数字采集,室内是在计算机上处理,它的成果主要是各种资料的数据光盘,非常便于用计算机来管理和今后计算机在土地管理中的使用,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必备的基础。在测量同时得出的数字化地形图,也是其它各有关部门如城建、规划、邮电、水利、公路等单位进行计算机管理的一个基础图件资料。

二、测量方案的实施

以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进行的地藉测量为例阐述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2.1全站仪的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是用于图根控制测量的一种基本手段,往往采用近似平差即可。由全站仪直接测定各导线点的近似坐标值,平差计算就不用像传统的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那样,先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然后推算方位角,再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最后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可以直接按坐标平差计算,,采用坐标法进行导线近似平差,直接在已经测得导线点的坐标上进行改正,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避免了传统近似平差法的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易出错。同时可以看出传统附和导线测量需要两条已知边,作为方位角的检核条件,而直接坐标法,只需要一条已知边和一个已知点即可,使导线的布网更加灵活。

2.2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主要采取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量测角度,距离,全站仪自动记录野外采集数据每个组三人组成:一名立镜,另一名观测员,第三名绘图员进行现场点号标注及野外草图绘制。

2.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及内业成图

2.3.1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在外业测量中有些点无法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所以必须运用全站仪的一些特殊方法并借助内业手段将图成功画出,下面就结合“全国二调”测量中遇到的几种测量方法介绍如下:

(1)距离交会

假设A、B为已知控制点,P为待定点,测量了边长DAP和DBP,根据A、B点的已知坐标及边长DAP和DBP,通过计算求出P点坐标,这就是距离交会。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定点的精度,避免边长测量错误的发生,一般要求从三个已知点A、B、C分别向P点测量三段水平距离DAP、DBP、DCP,作两组距离交会。计算出P点的两组坐标,当两组坐标较差满足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2)偏心测量

假设A、B为已知点坐标分别为A(Xa,Ya)B(Xb,Yb),P点为待测点,由于棱镜无法到达P点,用全站仪中偏心测量的方法测量界址点P的坐标。运用全站仪中自带的偏心测量,在A点设站,将全站仪调到偏心测量,输入后视点B的坐标,输入CP之间的距离,并注明C点位于P点的左侧,然后照准后视B点,在C点立镜,在此情况下测得C点为P点坐标

2.3.2内业成图

对应于外业测量分组情况,内业工作配备了相应的计算机,采用CASS7.0绘图软件,可以进行图形编辑,最终生成地籍图和宗地图,并自动进行面积计算。野外采集的界址点和地物的原始数据,经传输设备发送到计算机,形成数据文件,有内业人员编辑后使之成为CASS7.0适用的数据文件,建立数据库计算界址点坐标,同时参照有关地籍调查图和外业测量时绘制的草图,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图形编辑,对宗地错,漏现象的检查及相邻图幅的接边工作,并对每个街坊内的界址点进行统一编号,经检查确认无误后,绘制成界址点及界址线等权属界址线宗地要素的组成的地籍图

(1)绘制宗地图

完成绘制地籍图后,在计算机屏幕上去掉相应的图层要素,只保留界址点。街坊划分,将同一街坊进行重新统一编号,在计算机上再定义一个个封闭的宗地,标注界址点的边长宗地号及地物类别等,形成包含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和界址点号等项内容的宗地图。

(2)检查与验收

为了确保所有地籍图的质量,除了施测过程中加强检查外,在地籍图测完后,必须对成图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首先是小组自查、互查的过程检查,然后是作业单位最终检查;一级验收:即甲方对测绘产品的一次性验收。质检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各级检查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工作,各级检查不得省略或代替,各级检查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和精度统计表。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应作为生产的工序,纳入到生产中。过程检查的时间间隔应短、批量应少,项目运行过程中质检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过程产品上交期限,及时反馈质量信息,使得后续工作规范运行。最终检查项目要齐全,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确认测绘产品作业质量合格后,方可将最终成果交甲方验收。过程检查后评定成果作业质量,单位检查后,核定成果成图质量,不合格成果返工重测,一定保证提供给用户的都是优良产品。

三、结论

地籍调查论文篇7

关键词:地籍测量 ; 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 A

1数据库系统选择、硬件与软件环境

本次地籍数据库建设软件选择中地Mapgis城镇地籍管理系统。

硬件包括:计算机、彩色绘图仪、影像扫描仪、复印机、网络交换机、A1幅面以上绘图仪、磁盘、光盘等。

软件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操作系统、MapGIS城镇地籍建库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南方CASS成图软件、ENVI软件、VIRTUOZO软件、Adobe PhotoShop软件、ArcGIS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等。

2 数据库建设步骤

2.1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对基础地理(测量控制点、行政区划、房屋等)、土地利用(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土地权属(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属性数据(地籍调查表上的宗地权属属性)的采集、编辑、处理和检查等。

由于初始地籍图底图电子数据格式为AUTOCAD平台下的文件格式,需要在MAPGIS平台下的“数据转换”模块中转换为WT、WL、WP文件格式,在数据转换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因此,要求对界址线、界址点、基本控制点以外的图层要素以数据转换后的点、线文件为依据进行整理,对界址点、基本控制点则根据外业测量形成的电子数据文件直接在MAPGIS平台下展绘而成。

2.2数据分层与地籍文件命名规则

城镇地籍要素包含基础地理要素、地籍要素、注记要素三大类。各类要素的分类、几何类型、代码、属性表名详见《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以街坊为单位对元数据分层处理,对各分层数据文件进行数据要素的完整性检查,无错漏后再进入编辑系统检查,无误后将各街坊数据拼接成为一个全图文件,并将全图文件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文件。图层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划分为控制点、房屋、权属、线状地物等图层。将各分层文件检查,使各层文件独立完整,无错漏,无冗余数据。从而形成数据建库前所需数据(房屋.WP、权属.WP、地籍调查表信息.XLS、地类图斑.WP)。

2.3数据入库和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根据MAPGIS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的具体情况,将基础地理要素、注记要素分层矢量化后,建立MAPGIS底图库,地籍要素由界址点坐标和宗地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关联属性,自动生成标准的数据结构。入库前数据必须经过检核处理,保证整个数据库的正确性。数据检核处理的原则为:严格以数据源为依据。数据检核处理的内容:空间数据的分层检查、文件命名检查、图形数据拓扑结构检查与修改、属性数据结构的检查与修改、属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的检查等。数据检查无误后,即可将图形数据入库。

图5-1 数据库建立流程图

3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

3.1质量控制制度

根据GB/T19001-2008/IS09001:2008标准,在各工程过程管理中,运行和完善本单位的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质量控制制度。本工程技术检查按照自查、互查、专查的三级检查方法进行,自查由作业组完成,互查由作业组间完成,专查分一、二级检查,一级检查由生产部门完成,二级检查由工程承担单位质检部门单独完成。

3.2质量控制方法

(1)、按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规程》等相关标准确定检查项,包括:矢量数据几何精度和拓扑检查、属性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图形和属性一致性检查、接边完整性检查等。基于上述检查项目,定制检查内容,配置相应的参数。

(2)、按照指定的内容,采用中地Mapgis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程序自动实现批量检查,再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错误及时修正,对发现的错误做好记录,并对错误及修改情况做出说明。

(3)、建立数据库检查信息的“管理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以保证其准确性、延续性和系统性,便于作业过程的成果质量控制。档案内容包括:生产任务书、生产信息统计表、三检记录表、质量抽查和成果质量检查记录表等与建库有关的所有检查记录资料。

3.3数据质量检查

(1)、对建好的数据库进行检查,依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检查数据库中的属性数据是否完整,各层的属性名称是否与国标一致,图层内有无图斑相互压盖、图形自相交、碎线、悬挂线等情况。

(2)、质检组对数据库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每一层都进行拓扑、相交、悬挂线进行的检查,并利用中的城镇地籍系统软件进行了检查。符合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并能通过质量检查软件的检查。

3.4数据库运行测试情况

通过对建立好的数据库进行特定的测试,检查所建数据库是否能正常运转.

3.5数据库检查修改

建库人员针对这些建议进行了修改,处理结果如下:

(1)、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重新生成了宗地注记,格式为“宗地号/地类号”。

(2)、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重新生成地类图斑注记,格式为“图斑编号/土地用途”;通过全测区统一重新赋值,修正了标识码为0的问题。

(3)、通过位数截取的方法,将原来的19为宗地号修正成符合要求的7位宗地号。

(4)、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上的房屋编号功能对测区内所有房屋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编号,没有隶属宗地的房屋被统一编号

(5)、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赋值,将其修正成19位。

(6)、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重新对数据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修改了重叠线的问题;通过数据库建库软件维护了属性结构错误的问题。

4数据库建设成果

数据库建设最终成果――城镇二调数据库(原格式数据,《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规定的交换格式数据,网络版数据库)。

5数据库应用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后,能在多个方面得到应用,主要包括:

5.1、能提高政府部门处理土地方面事物的能力及办事效率。包括:土地使用证的发放、国土数据的变更、规划和拍卖、土地使用信息的更新、专题图件输出。

5.2、能为城市的城建规划服务。包括旧城改造、工业园区的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无论是这些项目的决策前、项目进行中、项目完成后的数据更新,操作都很直观、容易、且准确。

5.3、能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理论依据,以保证市政府部门能落实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

5.4、能为电子政务提供精确的地理数据平台。一个完善的具有统计分析功能的地理数据平台,可以在它的上面挖掘和衍生很多有意义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2) 《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3) 《河北省城镇地籍调查技术细则》

地籍调查论文篇8

摘 要:地籍测量是地籍信息系统的前期工作, 地籍测量的好坏直接牵涉到地籍信息系统的质量, 因此对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在地籍测量中需要进行野外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产品质量检验、地籍图数据录入和建库等工作过程, 各个环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地籍信息系统的最终质量。本文从地籍测量的概念、测量内容和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入手,剖析了开展地籍测量的问题。

关键字:地形测量;地籍测量;权属调查;

一、地籍测量的概念。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二、地籍测量内容。1、根据地块权属调查结果确定地块边界后,参照表10-2设置界址点标志。2、界址点标志设置后,按照下述“二”中的测量方法进行地籍要素测量。3、测量内容:包括区划、权属、地类、地形四要素的所有面、线和点状对象,外加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

三、地籍测量的特点。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现阶段我国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的目的是国家为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借助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为地籍提供了一个大众都能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2)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无论是产权的初始登记,还是变更登记或他项权利登记,在对土地权利的审查、确认、处分过程中,地籍测量所做的工作就是利用测量技术手段对权属主提出的权利申请进行现场的勘查、验证,为土地权利的法律认定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权证明材料。

(3)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和房地产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4)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地籍测量工作从组织到实施都非常严密,它要求测绘技术人员要与地籍调查人员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作业。

四、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

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五、地籍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测量方法:原则上采用数字地面测量,即使用全站仪或其他解析型地面测量仪器,配合棱镜,实地测量测站至待测碎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同时输入待测点图式编号及其相关点的连接码,并采集待测对象的主要属性数据。

精度要求:地物(貌)点测定精度

①地物(貌)点分:地物(貌)按点位精度要求分为三类:

A、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主干街巷或支巷的拐点和巷侧建筑物的明显角点B、类地物点。又称次要地物点,主要指设站施测困难的城镇明显建筑物角点和村庄内明显建筑物角点。C、类物(貌)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貌)点,主要指无法准确定位的地物(貌)点。

②平面精度。地物(貌)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超出表1(表略)的对应规定范围。同类邻近地物(貌)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应不超出表2的对应规定范围。森林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可按表7.1规定值方宽50%。表1地物(貌)点平面点位中误差(厘米)

③高程精度。地物(貌点)高程精度按表2(表略)等高线间内插点高程中误差要求。表2 等高线间内插点的高程中误

六、关于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的比较

1.要素。地籍测量重点在权属要素(包括权属界线及与之有关地物要素),对于常规地形测量所要求的高程点、等高线、管线等地貌要素无强制要求。地形测量除不表示权属界线、地籍编号等要素外,原则上对地表的所有地物、地貌均应予以表示,可以根据比例尺及用户要求对其取舍。

2.方法。目前的全野外数字成图手段可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因对地貌、管线等要素不做要求,野外碎部采集及内业编辑成图工作量大大减少,但后续的宗地图制作、入库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因为入库而对图形的拓扑关系要求很严格,体现在地籍图编辑上就要求严格的做好点、线、面的编辑与检查。

地形测量因为为全要素测量成图,野外采集与内业编辑比较繁琐。但是地形测量到编辑成图为止,基本没什么后续工作(除非建立数据库)。因此,如果在地籍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图的成图,首先删除地籍权属界线、注记,然后进行地形要素的补测,这一步是主要工作量所在(需补测线杆、检修井、高程点、交通附属设施等等)。

3.精度。地籍图的精度优于地形图。如果先测制地形图,必须兼顾地籍图精度要求;如果先进行地籍测量,在补测成地形图,已测要素的精度完全可以保证。

地籍调查论文篇9

【关键词】外籍教师;英语写作教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加快,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加入到了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队伍中,并且成为高校英语教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于是,外教的英语教学质量及对外教的教学管理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研究调查了两名中外教师在某大学讲授英语专业第四学期写作课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写作测试,观察分析外教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试图对如何有效利用外教资源提高英语写作课质量提出更具体、实用的建议。

一、方法与步骤

某大学安排了两名中外教师分别讲授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班级的写作课程。这里用A、B来代表他们:A是30多岁的中国人,有英语专业的教学经历;B是加拿大人,50多岁,无英语专业的教学经历。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大纲的顺利执行及平行班授课不产生太大差异,向两位教师介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布置授课进度;统一成绩评估方案(学生平时习作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要求教师至少布置学生习作15篇,详细批改其中7至8篇,其余文章可略批加评语。期末结课前讨论确定了考试题型和范围,要求两位教师合作进行出题。

期末考试通过封闭批卷评定成绩,各题由A、B两名教师分别打分,取平均分。

为了验证中外教师讲授英语专业写作课的实际效果,我们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及访谈,将其结果结合成绩统计作定量及定性分析。两个班共48名学生填写了调查问卷,全部有效。问卷包括11个问题,涉及教师授课情况(上课形式、内容、批改)、学生的个人感受(批改的作用、评分公平性、最大获益项、期末考题难度、写作提高的自我感觉等)及建议。我们还对各班学生按该课程的学习成绩分层抽样,开访谈会,并将访谈内容和问卷统计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

二、结果与讨论

表1检验数据说明两名教师对平时作业的评分都较宽松,以鼓励为主,每班平时成绩明显偏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英语写作实际水平。期末考试实行匿名评阅,且取评分的均值,成绩评估比较合理,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学生在英语写作考试中发挥的水平,因此本文以下的有关分析均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以提高信度。

表1 两个班级写作成绩概况

(一)两名教师的学生成绩比较

两名教师所教各班学生写作成绩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中国教师A比较年轻且性格开朗,其上课形式和内容得分(3.49、3.29)要高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外教B(3.12、3.15),但是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又显示,学生认为批改对写作水平影响最大,而外教B批改的认真精细程度统计值(4.34)要高于中国教师A(3.59),差异显著。这种现象部分地说明教师的批改对学生的写作成绩可能产生一定影响,而他们性格差异的影响则较小。

(二)学生在外教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表2描述了问卷调查中一个多项选择的结果。在外教的课堂教学中,认为“学到了英语作文结构特点”的学生是最多的。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写议论文,这种文体的中、英文篇章结构差异较大:英文作文讲究先给主题句,然后对其解释和拓展,而学生用中文写作时习惯于先做解释,段尾总结,因此外教强调的行文结构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英语表达方式”项的选择人数排在第二位:词汇、句型的贫乏是学生写作中的明显障碍,母语的负迁移又是一个隐,外教的语言优势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帮助。一旦语言障碍减少,思维就比较容易发散开来,此时逻辑推理又可以利用汉语的正迁移,所以学生在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方面的收获相对较小。

表2 学生在外教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三)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

尽管外籍教师在语言知识和技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教学手段也较丰富,但受试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中,外教并不占明显优势。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表4)所做的检验结果显示,选择外籍教师的人数和选择中国教师的人数无显著性差异。

这项统计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各有长处和不足。外教授课的气氛比较活跃,思路较新颖,语言地道,批改细致,学生学得比较放松,但他们多数不是专业的语言教师,授课内容比较简单松散,随意性太强。中国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及其易犯的错误,讲解较细致,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沟通,有的批改也相当认真仔细,但他们多重视理论,授课较呆板、枯燥。所以学生在选择中根据自己学习写作的需要各有所好,选择结果虽有差异但不明显。

表3 学生对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经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我们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外教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外教平时对学生比较宽松,评分偏高。如果加强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抓好考试和评估环节,他们会较好地配合并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较客观地评定。(2)学生受益最大的是外教认真细致的批改。批改的精细程度最有可能关系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3)外教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强调英文作文的结构特点。(4)由于外教的个体差异及流动性,写作课程中外教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明显大于中国教师。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好外教的优势,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他们能在英语写作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注意选用对写作教学和批改有兴趣和专长的外教授课,并和他们约定教学进度、作业量、批改的大体次数及具体的考试办法。同时可以试验由外籍教师和中国教师共同教授平行的写作课,既是对双方教师的一种促进交流,也给学生以不同的选择;或者大一的英文写作由中国教师授课,打好句子和段落的基础。大二由外教授课,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篇能力。

本研究由于样本很少,填写调查问卷和写作测试评分的主观性都很强,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很难量化,因此外教批改对学生英文写作成绩的提高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做更多的个案研究和大范围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甘文.外籍教师在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海外英语,2014(16).

[2] 高凡.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3] 胡金玲.中外籍教师英语写作课教学比较――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写作课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07(08).

[4] 李欣.外籍教师与本籍教师课堂教学特点对比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4).

[5] 刘慧芳.外籍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J].双语学习,2007(07).

[6] 张晓玲.对外籍教师英语教学情况的反思[J].双语学习,2007(9).

地籍调查论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54-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的综合价值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区也对地籍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1 地籍数字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将地块作为基础、将土地权属作为核心,在国家的监管状况下用文件、数据以及图表的多种形式将土地数量、权属、质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现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衍生的一项测绘技术,是关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属物权利的一项政府活动,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法定行为。而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来完成大量涉及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一项技术。

2 地籍土地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的准备。

在对土地权属调查的全过程中,无论那个细节方面都要做到详细和具体。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安排调查人员几种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规范、相关法律等,对要依照生产计划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对各种土地权属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整理。

(2)行政区、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行政区的划分要依据相应的规定,街道的划分需要按照行政区街道的管辖范围进行规范,而街坊则比较随便,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固定的自然地物进行划分的。

(3)土地权属调查解决的问题。

调查土地权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宗地的划分、权属的规定,核心目标便是宗地。所以,调查宗地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来采取调查活动的。在进行调查之前,要分发测量、指界通知报告。当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认定,就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界址标志,这个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观,而且要具备牢固的特点。

(4)在权属调查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工作。对关于权属调查的多有资料进行多次核对,在对宗地进行整理时,需要对原权属来源证明、记发证复印件、法人证明、指界委托书、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权属调查表等各项数据进行规范的整理和分类。然后将整理的数据录入电脑当中,制成电子文档以保存。

(5)当权属调查的工作合格完成后,需要提交基本成果和数据成果两项成果材料。基本成果,包括权属证明材料、权属调查表、原宗地复印件、指界委托书等相关的技术总结。而数据成果则主要是技术总结、权属调查表以及界址调查表等调查资料。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碎部测量

3.1.1 图根测量

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可以通过PTK技术来设置图根控制网,通常情况下,在GPS网的布设过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进行观测,得出点位的相对误差,然而其误差一般是难以满足相邻界址点间的误差数在5cm的范围内。所以,在图根网的布设过程中,对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通过全站仪来布设,并将图根导线设置成为结点网,通过这样就能相当程度上杜绝相邻两条单导线之间出现误差,引起结合部界址边超限问题的出现。

3.1.2 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

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测界址点的方式来测量全站仪对房屋拐角、围墙拐点、阳台角等地物。而对其他地物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点时,通常都是把性质各异的点制作成与之对应的地物代码,以便于技术人员加深记忆。在进行实地打点测量时,通常对地物进行依次测量,这样就能让相同地物的数据经过内业转换,从而实现自动联线,进而避免过多的散点,不利于编图的进行。

3.1.3 内业数据处理

当天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将数据录入电脑。然而因为在进行采点时,使用的仪器以及型号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录入时,数据格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电脑编辑时,只有将数据装换成SCS格式、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再绘制成地籍图。此时绘成的地籍图就能将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点的顺序连成曲线,作业人员从折线出发,结合自身的记忆,就能轻易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1.4 外业调绘

在地籍图已经初编完成时,实际上小院、楼房等大部分都已经基本成型。然后将这些初编完成的地籍图印制出来,用作进行野外实地调绘。在进行实地调绘时,只要在未完成的图件上找出相关的点,进行连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应的地方上要做好数据值的标注,最后根据外业调绘的结果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2 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对野外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总结相应经验,才能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测量精度时,转站应该最先受到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连续的转站最好在3次以内。另一方面,在进行碎部测量时,立镜务必要到位。针对那些测量困难的区域,首先应该对进行测量,通过制高点向内部多打散点,再通过边长的交会与丈量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测量。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做好界址点之间和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精度检查的全面统计,然后分析界址点精度检查表。完成的三种表格可以提供给相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做精度统计。

4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4.1 街坊的划分

在作业时,需要以街坊为单位来调查地籍,并绘制对应的地籍图,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调查表。在调查某个街坊的地籍图信息时,最好由同一个工作人员来进行,在对分界线的设置方面,不要设置在围墙内部,而应该寻找宽敞的地方。

4.2 界址线的设定

在测绘地籍中,界址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设定了合理的界址线,才能促进地籍测绘效率的提高。对于初始测绘来说,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线都设置在围墙内部,引起了相当麻烦,因此需要尽量杜绝这类事情,对界址点进行精确设置。

4.3 数据文件管理

鉴于数字地籍测绘所需要的数字文件非常繁琐,左右,就要具备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在绘制作业时,要注意界址点坐标数据、权属信息数据以及地籍权属引导等文件,方便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4.4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时代在快速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更新,所以,测绘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