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9 19:56:17

标准化设计论文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

以往的毕业设计题目是教师提供,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和题目进行选择。但是,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指导教师只能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项目方向提供可选的毕业设计题目,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或有的学生根本对毕业设计题目没有要求。这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教师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以致用,电气工程系采用学生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如就业方向、考研方向、感兴趣方向等,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大的方向,再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所学知识的情况、个人能力强项所在之处,细化选题,最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确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同时,为了方便学生,允许在一段时间范围内,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更换毕业设计选题,如:工作变动、考研变动等。但对于没有任何想法和要求的学生,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在毕业设计选题的类型上,降低理论研究型题目,增加工程实践型题目。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调整,如参加工作的学生可能偏向于工程实践,而读研的学生可能倾向于理论研究型。但整体上,应该保证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有所得”。同时,不一味追求“创新”,将重点放在“工程应用”。我校作为地方性工科高校,其定位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

2严格毕业设计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破100%

通过率的“大锅饭”建立毕业设计SOP的初衷就是利用制度建设加强毕业设计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整体的质量。但如何设计并合理执行,就必须考虑结合我校、我院、我系部以及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综合考虑。首先就是学生的通过率。学生能否通过毕业设计,得到学分直接决定了学生自身能否修满学分获得双证(学位证+毕业证)。如果毕业设计不合格,就意味了无法拿到学位证,影响学生今后的考研、就业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许多学生据此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抱着“老师不会不放我过”的思想,消极应对毕业设计。而往届的毕业设计100%通过率,也从侧面“鼓励”了学生。有的指导教师面对不积极的学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指导教师有时想严格管理,却又没有统一的尺度和标准,导致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吃力不讨好”,结果是教师带毕业设计累,学生做毕业设计苦。最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好坏变成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学生能否顺利通过毕业设计,变成衡量指导教师水平高低的依据。这也造就了100%毕业设计通过率。而毕业设计SOP正是将指导教师的日常管理的“人治”,通过规范化的文字变成了“法治”,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脱离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对立,从而在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学生毕业设计是否合格,其决定权就从指导教师转移至系部全体教师,即通过标准化流程对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持续性评价,通过全方面、多角度的指标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摆脱了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成绩的“责任主体”。

3增加毕业设计环节控制,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教学模板;模板化;经验积淀;知识传承;教育标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毕业论文模板化的探索与应用范围拓展的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9-19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一、引言

高校教育质量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该问题就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21世纪以来,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证明教学模板化是一种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模板

模板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领域,分别给予了不同的解释。最常见的模板概念是浇筑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该系统由模板、支承件和紧固件组成,常用的模板有多种类型。浇混凝土成型用的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它能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准确,装拆方便,可多次使用,并且施工成本低、效率高。

模板是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淀,是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播、传承的载体。使用模板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模板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积淀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结构、内容与版式的文档,是个人与组织学习成果组织内转化或社会化转化的一种方式。模板化的含义有二:一是模板的设计、应用、总结、完善的循环过程;二是模板系统应用范围拓展的过程。

三、教学模板: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将上述模板概念引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模板。教学模板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优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的结构、内容与版式合一的文字载体。教学模板的功效:一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有效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老教师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积淀与传承的工具,是培养年轻教师的一种有效方法;四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市场营销专业常用的模板有:1、毕业论文类模板,如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等;2、课程设计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分析模板、价格调查与分析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广告策划书模板、营业推广策划书等模板;3、作业类模板,如门店调查与分析报告模板、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思考题答题模板等;4、实习类模板,如毕业实习报告模板、实习证明模板等;5、学生竞赛类模板,如创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职业生涯规划模板等;6、其他类模板,如学生学习情况记录册模板、试题模板、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模板等。

毕业论文模板是涉及内容最多,完成难度最大的模板。毕业论文模板在我国高校早已使用。目前普遍见到的毕业论文模板是结构型模板与版式型模板组成的二合一模板(可用于教师指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的论文写作)。市场开发策划书模板、商业计划书模板、营销策划书模板是由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内容要求到二级目录和具体分析与写作方法)组成的三合一模板。这样的模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市场开发策划书、商业策划书、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及写作技巧,还可以从技术层面有效地解决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抄袭现象、写作功底薄弱、选题过大过宽、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

“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模板化应该是毕业论文规范化的有效方法。毕业论文模板化的优点十分明显:1、易控制选题范围;2、便于教师的指导;3、便于毕业论文的评价;4、可预防论文的抄袭;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6、有利于解决教师不足或教师能力不足等问题。

毕业论文模板化适应于各个专业,每个专业可以设计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模板(难易系数不同)供学生选择,毕业论文模板化的关键是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的适宜性、难易程度能否实现论文写作的目的,决定于毕业论文模板的设计。毕业论文模板设计的原则应该是:1、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2、具有现实的实用性与未来的发展性;3、具有知识运用的综合性;4、具有主要方法的应用性;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毕业论文模板化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与意义:“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四、教学模板的设计

(一)教学模板的主要类型。文档模板的基本类型有三种,即结构型模板、版式型模板和内容型模板。教学模板一般是二合一或三合一模板。教学模板从内容和用途划分,可分为毕业论文类模板、课程设计类模板、作业类模板等。

教学模板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维坐标来划分。知识的广度分为课程、专业和综合。课程是指单门课程的知识;专业是指两门及两门以上的专业课程的知识;综合是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综合知识。深度分为知识的学习、应用和创新。这样,教学模板就可分为九种类型。(图1)

课程学习模板是难度最低的,难度最大的模板是综合创新型模板。毕业论文一般应采用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课程设计、综合实习、毕业实习一般应采用应用类或专业学习类或综合学习类模板;日常教学应采用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

(二)教学模板设计流程。教学模板设计的起点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用量最大的教学模板是课程学习或课程应用类模板。课程学习或应用类模板设计的流程,见图2。(图2)

1、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专业的核心能力是一切教学模板设计的依据。每个专业都应明确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依据社会需要和专业特点确定),以此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2、确定课程的核心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市场开拓能力。支撑市场开拓能力的是营销策划能力和推销能力。就市场营销学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是营销策划能力。

3、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营销战略组合(包括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二是营销目标的确定;三是营销策略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4、设计课程教学模板。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模板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学习类模板,如营销案例分析模板、广告分析模板、价格分析模板等;第二类是应用类模板,如市场调查报告模板、产品调查报告模板、价格调查报告模板、分销渠道调查报告模板、促销调查报告模板等;第三类是创新类模板,如营销策划书、推销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渠道策划书、营业推广策划书等。

5、教学模板的不断完善。在使用前要进行模板的检查和修订;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用后要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保证模板的质量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教学模板的标准结构。标准的教学模板不仅仅是一个三合一(结构型、版式型和内容型模板的组合)的结果型模板,还应包括指导模板使用的技术路线和评价标准。技术路线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模板,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评价标准可以提示学生使用模板的主要关注点,还可以指导年轻教师如何进行作业的评价。

(四)教学模板的系统化设计。这是从最终培养目标出发,设计一个最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创新型的毕业论文模板,以毕业论文模板指导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模板,形成一个密切关联、子母支持的模板系统。(图3)

市场营销专业可将营销策划书作为毕业论文模板。但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营销策划书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按营销策划书的内容进行分解,将分解的部分内容落实到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用营销策划书的内容统领毕业论文写作前的各个教学和实践环节,这样就把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事前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完成了市场的调研、分析与预测,毕业论文只需完成策划部分的内容即可。

五、从模板化到标准化的思考

教学模板化的过程是确定学生学习目标的过程,是保证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是培养年轻教师的方法和过程,是实践教学科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探讨教学标准化的内容与方法的过程。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脸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GB/T 2000.1-2002)。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标准化的明显优点是奠定基础、满足需要、保证质量、避免重复、统一协调、节约高效和快速学习。

“美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发起了‘标准化教育’的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比较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及其相匹配的教育评价系统。改革迄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学术课程的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不影响教师和学生个性、特色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适度标准化,应该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模板化是标准化教育实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结论与建议

教学模板的形成是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培养学生能力需要的交集,教师及教学团队进行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优化积淀;教学模板对学生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知识转化能力的高效方法;教学模板对年轻教师的作用是知识、经验、技能和教学模式传承的载体;教学模板对学校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持续提升的方法。

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如有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模板化能从技术层面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从毕业论文模板化到各个教学环节模板化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教学模板化;我国可以将教学模板的质量、数量和系统性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观测点。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N].2004.4.8.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知识固化 标准目录 设计模板 研究实践

分类号:G251

引用格式:向菁, 王雪梅. 航天设计型企业知识固化研究与实践[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7, 2(1): 77-81[引用日期]. http:///p/1/100/.

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的航天事业拥有60年型号研制经验,以图样、专利、标准、设计报告、论文等载体形式积累了大量型号研制、系统工程管理的成果和经验,但知识存在分散化、无法有效整合共享、大量经验类知识存在于人员头脑之中等问题。知识固化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它通过知识或经验梳理、提炼,将知识由隐性化向显性化转变,能有效促进知识的积累、转化、应用。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作为我国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单位,一直以来积极探索设计知识、经验固化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技术体系、型号研制流程与岗位要求,从“知识梳理”,逐步走向“知识固化”“知识应用”。图1展示了研究所的知识管理在各个阶段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1 三维度知识固化体系

针对研究所新型号同步研制、技术攻关难度大,发射任务密度高,企业新人员多的挑战,该所创新性提出了“岗位-专业-流程”三维度知识固化体系模型(见图2),通过编制岗位实施标准目录、设计师手册、设计模版和专家访谈等形式实现知识固化,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促进了知识管理与经验共享文化的形成,有效探索实践了知识的创造、显化、共享、应用、继承的方法。

1.1 岗位轴

建立岗位实施标准目录,通过“选” “制” “用” “控”4个环节的闭环管理流程,实现标准体系中内容在岗位上的落地;编写设计师手册,提炼不同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方法、注意事项、质量问题;编写靶场工作日志,固化靶场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并根据靶场工作流程的变化不断进行修订更新;开展岗位知识梳理规范研究及实践,固化岗位知识,指导岗位人员尤其是新人快速成长,推动人才成长。

1.2 专业轴

建立专业标准体系,明确专业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规划;开展专业知识资源梳理,构建经验禁忌、故障案例、标准规范等为代表的十大类知识的专业知识模型,固化形成专业知识资源梳理规范,推动专业技术经验固化,推动专业技术发展。

1.3 流程轴

以设计模版为载体,嵌入总体设计中的输入输出关系、接口、方法、标准等核心成果和技术秘密,将几十年的研制经验和教训,提炼形成设计文件的规范样本,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系统化共享,并通过信息化应用流程控制,确保设计模版在型号研制中得到应用;开展专业设计文件设计要素编写工作,保证设计质量;建立一套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状态管理体系及流程,并在型号方案论证阶段得以应用,探索型号研制中知识重用和创新方法的实现途径。

2 实践应用

2.1 岗位维度知识固化

2.1.1 岗位实施标准目录编制及应用

按照岗位职责规定,结合岗位工作特点和需求、标准制(修)订及标准实施的应用现状,研究所对岗位需要贯彻执行和实施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按照“掌握”和“参考”两个层次确定标准的执行要求。截至2014年,岗位实施标准目录覆盖研究所98个岗位,针对13个设计室分别编制13个分册,共涵盖4 966条专业技g标准。

对岗位实施标准目录编制及修订按年度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年初策划,各研究室编制(修订)本室岗位标准目录分册,完成室内审查;组织专家审查形成“岗位实施标准目录”。此外,为完善岗位实施标准目录闭环管理,制定了意见反馈单,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1.2 设计师手册编制及应用

为实现岗位标准实施目录在设计师队伍中的有效落地,研究所各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设计师手册编制。为规范设计师手册的编制内容,形成统一化的模版,首先在部分研究设计室的典型专业中开展了《设计师手册编写指南》的研讨及试编制工作,用于指导后续研究所各专业设计师手册的编写。

设计师手册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前言、设计工作、型号总体专业需要掌握的设计技巧、型号总体专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的技术发展方向及本专业应该关注或学习的推荐材料、本专业常用标准目录及主要内容索引、编写与修订备忘录、附录等内容。

目前研究所形成设计师手册96本,有效指导岗位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清晰设计脉络,提升设计质量。

2.1.3 靶场工作日志编制及应用

从2008年开始,研究所启动了靶场工作日志的编写工作,梳理总结靶场工作流程、岗位工作内容,提炼形成了各型号、各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岗位职责、注意事项和工作预案等。

目前研究所形成靶场工作日志51本,有效指导新人靶场工作,规范靶场操作,提升靶场工作质量。

2.1.4 岗位知识包梳理及应用

2012年,研究所选取供电测控设计岗、电气系统总体设计岗两个岗位作为知识资源梳理试点,以岗位输出物为参照,梳理了包括设计内容、设计要素等知识包,并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应用,为开拓知识资源梳理思路进行了实践探索。

2013年,研究所牵头开展某型号研制流程岗位知识资源梳理,结合型号研制流程,明确岗位界定与分类、知识资源梳理内容、知识资源梳理方法及知识资源采集工作流程,固化形成《基于型号研制流程的岗位知识资源梳理规范》,为研究院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的设计、试验和工艺岗位的知识资源梳理提供了指导。

2.2 专业维度知识固化

2.2.1 建设专业标准体系

遵循统一专业标准体系格式、合理划分标准分类、选择适用专业体系标准等原则,研究所已建立以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环境试验标准体系等为典型代表的专业标准体系,并以点带面向各设计室推广应用。

以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建设为例,在数字化工程应用标准体系表制定中,将型号数字化设计工作划分为数字化基础、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数字化管理四大方面,确定数字化协同设计、结构件三维建模、电气系统CHS制图标准、飞行仿真、攻防仿真、电磁兼容仿真等子系列。制定了三维设计和装配仿真等6份标准和以《Pro/E三维标注通用规范》为代表的9项标准,同时开展设计单元、系统仿真相关标准建设工作。2009年,8份数字化顶层标准经过应用,上升为院标。2012年,经过几年的积累,研究所形成型号数字化设计相关标准224项,涵盖涉及型号数字化设计工作的总体及分系统专业20余个。

2.2.2 专业知识资源梳理及应用

2011年,研究所在研究院率先开展知识管理专业试点,通过从专业技术体系入手,构建包括基本内容、经验禁忌、故障案例、共用模型、最新发展、最佳实践、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技成果、标准规范等10大类知识资源类型的专业知识管理元模型,总结提炼形成《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知识管理办法(试行)》,指导研究院专业知识资源梳理。

目前研究所已完成16个专业、2个岗位、2个型号近千余条知识资源梳理,并在研究院知识管理平台得以共享应用。

2.3 流程维度知识固化

2.3.1 设计模板编制及应用

设计模版用于规范文件之间接口关系,解决不同型号之间的设计文件在应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及同一型号设计文件随着研制进度不同存在差异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模版,既是标准的落地手段,也具有执行产品设计流程和经验知识积累传承的作用。

为规范设计模板编制,研究所编写了《设计模版编制指南》,规定了设计模版编制的职责以及编制原则、编制要求、审批要求,形成了设计模版编审流程。

2008年起,研究所开展建立设计模版体系探索;2009年,以研究设计室为试点,17份设计模版,形成了第一批设计模版;2011-2014年间形成4批140余项设计模版。归纳整合了现有型号编制的200余份设计模版,确定了217份设计文件需要编制设计模版,形成了设计模版体系框架。

为实现设计模版信息化应用,2014年,研究所200余份模版全部纳入AVIDM系统中,实现100%采用相关设计模版编制设计文件,将各设计文件编写时可选的格式直接推送至设计人员桌面,指导设计人员按预定步骤和要求,规范编制型号设计文件,提高设计质量与效率。

2.3.2 设计要素编制及应用

2010年起,研究所开展各专业主要设计文件的设计要素编写工作,设计要素是对各专业主要设计文件中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出现错误或者含混不清的地方进行说明和讲解,是设计人员对标检查设计文件正确性的依据。以控制系统线路综合设计任务书设计要素为例,共梳理设计要素28项,规定了仪器通电时间、可靠性要求、飞行中关键时序设计、与各电气系统接口等28项关键性内容所考虑的设计因素和外部输入、所使用的设计方法或公式。

2.3.3 技术状态管理及应用

随着型号研制形势的快速变化,型号可行性论证阶段、系统方案论证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的状态变化日趋频繁,设计和实现方法日趋多样。为提高技术状态管理效率,研究所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分层管理体制,将集中在单一层面的大量技术状态知识进行立体化,形成金字塔式的分层技术状态知识和相应的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为支撑庞大知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应用,项目组提出了一套技术状态知识快速智能推送策略。首先,提出了对实施检索的人员按角色进行划分的策略,将知识搜索集中在分层知识库的单一层面。其次,在金字塔的任一层面上,建立特征字段库和动态知识地图,实现知识检索的快速匹配、引申和联想。

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号预发展阶段方案论证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验证了该体系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型号后续论证研制过程中知识的重用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4 其它知识固化应用

为深入挖掘资深专家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2012年,研究所将固化专家经验知识作为知识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研究所组织对龙乐豪院士、刘竹生院士等研究院资深专家及部室级专家进行系列访谈,并通过编制《知识管理简报》形式,整理专家成长历程、技术攻关、科研管理、领域未来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想法,更好地固化、共享专家经验知识,实现知识的传承。

通过知识小贴士及时总结提炼和共享专业、管理知识,形成知识小贴士统一模板,规范知识小贴士的。目前,研究所已有专业技术小贴士10 000余篇。

2013年,研究所以结构设计为试点开展结构多学科设计知识社区研究与应用,构建箭体结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各设计阶段知识的梳理管理、知识推送;建立专业知识社区,便于专业人员交流与知识共享,构建知识社区模式在全院得以推广应用。

3 实践应用效果

经过近几年在知识固化方面的探索努力,岗位标准目录、设计师手册、设计模板和专家访谈已经在研究所内部型号和研究院相关设计单位产品研制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通^知识固化应用,尤其是岗位知识固化及应用,切实提高型号产品的质量和加速人员培训,新员工独立完成设计文件的周期相比之前缩短了50%,如新入职员工给出一本完整的载荷计算分析文件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为半个月;型号设计文件出错率降低了80%以上,如依据设计模版编写的设计文件在各级审批中被退回的次数由原来的多达10多次减少到3次以下。

研究所知识固化方法成功应用于型号产品设计,并在研究院内外得到推广应用。在某型号从2010-2013年研制过程中全面实施设计模版的使用,在总体设计、大型试验、飞行试验的风险管控等各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确保了项目的顺利研制。下发的设计模版已在院广泛应用于各型号设计过程,可有效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文件质量,提升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此外,研究所牵头制定《院基于专业维度分类知识管理办法(试行)》《基于型号研制流程的岗位知识资源梳理规范》等规章制度有效指导院知识资源梳理及应用,推动我院知识传承与技术基础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旭辉, 张兵, 容易, 等. 型号设计知识管理探索与应用[J]. 航天工业管理, 2012(7): 10-14.

[2] 向菁, 王英浩, 刘靖东, 等. 基于专业技术体系的知识管理研究与实践[J]. 航天工业管理, 2013(5): 34-36.

[3] 谢萱, 朱学昌. 编制设计模板 提高设计质量[J]. 航天标准化, 2011(2): 44.

[4] 赵博, 皮赞, 谢萱. 航天产品数字化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J]. 航天标准化, 2013(2): 1-5.

作者贡献说明:

向 菁:负责基于专业和岗位知识固化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雪梅:负责基于流程知识固化体系构建与实践。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Aerospace Design Enterprise

Xiang Jing Wang Xuemei

Beijing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ystems Engineering , Beijing 100076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标准化;研制过程;机通

中图分类号:V55 文献标识码:A

1 机通研制标准化的重要作用

1.1 能够提高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水平

在机通研制过程中,通过制定和采用标准、并按照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及方法去设计、制造和试验产品,可以使新产品的性能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可靠的基础上,通过贯彻质量标准,强化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完善质量保证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通过制定产品规范,规定产品的性能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包装和贮运等技术要求,可以为衡量和验证产品质量,规范产品的采购、生产和验收提供统一的依据,也是确保机通研制获得最佳秩序的有效途径。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对促进机通研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高速度和高效益,满足使用部队对武器装备性能与效能不断上涨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2 能够提高产品的“三化”水平

在机通研制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可以提高“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水平。例如,在GJB 6536-2008《飞机内部通信系统通用规范》中,规定了机通的设计、制造、检验、交货、封存、包装、运输以及贮存等环节的技术要求,GJB 441-1988《机载电子设备机箱、安装架的安装形式和基本尺寸》中,规定了机载电子设备的尺寸、安装形式等。

1.3 能够大大增强综合技术保障能力

在机通研制过程中开展标准化工作,充分继承已有的技术成果,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可以减少各种零部件的数量,节省生产加工时间,降低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简化后续装备的备件供应,缩短维护和修复时间,加快机通重新投入使用的过程,从而实现快速、准确、有效运输保障,大大提高综合保障能力。

2 机通研制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2.1 论证阶段

论证阶段的标准化是新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起点。参与标准化要求的论证,提出实施标准和保证新产品总体性能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互换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论证产品作战使用和降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效能。使标准化要求既符合作战使用要求,又有良好的可行性。

2.2 方案阶段

方案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开展标准化方案论证,明确标准化工作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和职责,确定标准化方案。编制《产品标准化大纲》,大纲是为实现战术技术指标,对研制产品标准化工作做出的总部署,是用于指导新产品全过程开展标准化目标和要求、重大标准的贯彻实施意见、标准化工作范围、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计划安排等。编制标准选用范围和标准件、原材料、元器件选用范围,提出机通的“三化”方案,开展“三化”工作。

2.3 工程研制阶段

工程研制阶段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产品标准化大纲》,验证标准化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通过工程阶段的实践,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大纲,为设计定型奠定基础。在产品初样或正样阶段开展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在开展产品样机试制时,应根据《产品标准化大纲》和有关规定编制《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工艺标准化综合要求》是规定样机试制工艺标准化要求,指导工程阶段工艺标准化工作的标准化文件,是编制工艺标准化大纲的基础。

2.4 设计定型阶段

设计定型阶段(鉴定)阶段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检查《产品标准化大纲》在产品研制中贯彻实施的情况,同时对设计定型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指导并进行监督检查。

全面检查标准及标准化要求的实施情况,为编制设计定型(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提供依据。进行设计定型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编制《设计定型(鉴定)标准化审查报告》。

2.5 生产定型阶段

生产定型阶段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工艺和工装标准化工作,并对试生产过程的工艺、工装标准化工作进行全面的审查与考核,确认其是否达到规定的目标和要求、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编制《产品工艺标准大纲》,编制工艺标准和工装标准选用范围,进行生产(工艺)定型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编制《生产定型标准化审查报告》。

3 做好标准宣贯、监督和检查工作

3.1 注重基础标准及其他标准的宣贯

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因此内容变化比较大,如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普通螺纹等方面的标准。为在设计图样和技术文件中充分贯彻新标准,标准化人员在认真学习、消化新标准的基础上,以讲课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如何贯彻好新标准以及如何解决贯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此外,在机通的研制过程中还依据《产品标准化大纲》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了与产品设计、研制、检验、包装、运输、贮存及使用等相关的以系列标准;贯彻实施涉及面宽、难度大的标准;贯彻实施组织和协调复杂的标准;影响战术技术指标实现的标准;与安全关系密切的标准;对提高机通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程度及节约费用等有重大影响的标准。

3.2 重视标准化审查

为做好这项工作,标准化人员按照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总体单位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对设计图样和技术报告进行认真的审查,检查机通研制过程中贯彻实施有关标准的情况。在审查过程中,标准化人员不仅要指出存在的问题,而且与科研人员一起研究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将标准化审查作为学习、理解标准的过程。在标准化审查中,标准化人员努力做到既热情服务又严格要求,凡不符合要求的图样不签字未经审查的设计图样不下发加工、不存档,同时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都一一做好记录。通过审查,最终达到统一和提高认识、推动标准贯彻实施的目的。

结语

总之,标准化与机通研制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机通研制工作中一项极为的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对机通研制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指导作用。标准化要始终与研制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全过程深入细致地开展采标、贯标,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机通中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才能真正体现标准化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可以推动机通产品研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5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据新华社成都15日电 四川大学15日正式出台《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对外宣布“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该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多样化”。

据介绍,《意见》是由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特点和实际,确保毕业环节的质量而制定出台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各学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基本要求和实施细则。

根据《意见》,今后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各学院要组织专家,对多样化的毕业论文(设计)制定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实施,并报教务处备案。

据了解,为保证多样化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教学要求,四川大学各学院制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将对以下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一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要求和各学院对指导教师工作的管理监督机制;二是制定各种类型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三是制定各种类型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办法。包括要求提供的附件材料,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办法等;四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程序。对毕业论文(设计)开始的时间、各阶段内容、最终完成时间、成绩评定时间和档案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6

版面语言也是一种形式语言,因为版面语言与内容密切相关,相互统一,在版式设计中,不能仅仅考虑美观、色彩等内容,更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良好的识别、选读和阅读环境、阅读生理规律等方面。书报刊设计风格是一个出版社或期刊社团队运作的综合产物,所以必须通过编辑与美术设计人员的仔细沟通,明确出版物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对读者群的研究,把握读者的阅读生理规律和阅读审美习惯,才能有效地在平面媒体中真正发挥编辑和设计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二、版式设计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

由于笔者所从事的是建筑科技类专业期刊的编辑与出版工作,下面就结合科技类专业期刊的特点,介绍关于该类出版物版式设计的一些注意要素。因为科技类专业期刊主要侧重于科学类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的介绍,本身偏重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涉及领域特定等特点,要求措辞严谨,所介绍内容和结论必须以准确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内容真实,数据准确,结论严谨,能反映国内学术水平,有创新性、探索性,立论科学、论据充分、预见准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该行业的同行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于1992年了《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其中对于科技类期刊的质量要求和评估标准的要求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在这里就不一一详细列举。需要说明的是,其中4.1条对版式设计进行了指导性的规定:期刊版式应和谐醒目,图表规范、字形考究、富于特色。版面利用率高,体例统一,倒转排少,装饰适度,清新活跃。该条是结合科技类期刊的特点所做的一个宏观的规定,具体的细节方面,就需要期刊社的编辑、版式设计及排版人员结合各自的报道方向和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策划与设计。因为科技类期刊侧重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和数据统筹等方面,同时具有要求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文理通顺、主题突出和逻辑性强等特点,而且现在来看,版式相对也固定、单一,相比较文学、新闻、艺术类出版物略显枯燥。特别是该类期刊的读者范围相对固定,也相对较窄,外专业的读者群更是很少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持科技论文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提高读者的阅读欲和关注度,这就要求在版式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科技类期刊的版面设计语言具有以下特点,分别如下:(1)动态性——时代审美标准的变化,促进设计风格的发展,包括:横竖分割结构的变化;版心尺寸的变化;等栏排文向不等栏排文的变化;从补白到刻意留白的变化;从字体选用的繁杂性向字体的简化性变化;宽栏空的流行;纸张与纸型的选用等。(2)定向性——目标读者群体和专业需要的定位功能。在目录导航功能中,通过设置不同的形式,突出报道栏目的不同,方便读者根据需要进行快速了解和定位。(3)多元性——细化的版面分类能够带来细微的语言变化,不一定要求全刊格式统一,要按照不同的内容,确定合适的表达形式,例如针对关键点可以采用同一字号,不同字体标出,以突出重要性。(4)地域性——根据期刊的发行涵盖区域和主要读者省市,研究当地阅读习惯,确定合适的审美标准进行设计。(5)结构性——版面元素的构成。按照编译手册和阅读习惯,一般科技期刊要求图文并茂,先文后图(表)。但是也要根据信息承载量和表达方式,在满足编译手册要求的前提下,微调编排顺序,以丰富结构形式,提高阅读的舒适性。(6)操作性——反映期刊制作团队合作能力和特点,各司其职。主编把握报道栏目的设置,编辑侧重论文内容的审读,排版人员按照要求做好排版设计,美工通过专业软件实现效果要求,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同时,加强沟通与协调,提高团队集体智慧的可操作能力。每本期刊都有一个固定的风格,一般不会轻易进行修改,特别是封面等设计,这是为了保持该期刊风格的长期延续性,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持特点,并且在同类期刊中拥有自己的特色能够区别于其他类似期刊;同时,科技类期刊都拥有一批长期忠实的用户,常年订阅该类期刊,阅读习惯已经养成,如果变动频率过快或者变动过大,那么将会使读者对期刊社的运营能力和内容的科技含量有所怀疑,所以,在版式设计中,整体的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在细节范围进行灵活安排,以提高读者阅读的舒适感。

三、结语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UG,三维标准库,开发

 

1 引言

在产品设计中,大量应用标准件是代表一个国家和企业设计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机械产品中,大约30 %~70 %的零件是标准件或常用件,这些零件大多数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形特征,只是尺寸规格有所不同,如果没有三围标准件库,将不得不在创建和开发过程中。对标准件进行重复建模,不但耗费了设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延长设计周期,而且增加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在现代产品设计过程中,零部件的标准化成为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有效途径。因此广泛应用标准件,即研制标准件库能够为产品设计带来便利。但许多企业使用的U G 三维软件中,没有标准件库,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三维标准件库。

2 UG的标准件库建立方法的比较研究

UG的标准件库建立方法包括关系表达式法、用户自定义特征法、电子表格法、程序设计法等,他们优缺点的比较分析如下。

关系表达式法创建容易,修改比较方便,但其装配调入的只是一个模板,完成装配后需修改其变量;并且需查标准件手册来修改变量值。

用户自定义特征法创建比较容易;可建立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定义特征变量,设置缺省值,提示输入关键值;易于恢复和编辑。缺点是须建立一个新的 Part 零件才能输入用户自定义特征。

电子表格法提供了一个用电子表格进行标准件的参数设置和局部特征处理并建立标准件库的标准模式,易于创建、形象直观,并能通过3D实体模型直接调入装配体;可使标准件具有子装配功能,是建立UG标准件库的通用方法。但调用时须改名存入,如果没改名只能存入当前目录且不能修改,型号一旦选好后,若需要换型号则必须重新装配,且由于电子表内零件只要一个参数不同,必须在电子表格参数表内输入一组参数,输入数据的工作量很大。

程序设计法的优点是使用交互调入最方便,应用层次最高。缺点是只用编程法开发标准件库,即根据所给的参数通过程序动态绘制出零件图形的参数化程序库,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特别对于几何特征复杂的标准件,而且由于计算等原因还可能得不到需要的图形。

3 基于UG标准库的开发

3.1 螺栓实例参数化建模

1、建立模块

(1)选择【文件】→【新建】选项,在弹出【新建】对话框后,选择【模型】模板,输入模型名称,单击按钮。

(2)选择【工具】→【表达式】选择项,在弹出【表达式】对话框后,填加表达式。论文参考,UG。单击按钮,退出【表达式】对话框。

(3)选择【插入】→【设计特征】→【圆柱体】选项,弹出【圆柱】对话框,输入【直径】为表达式D、高度为表达式Length,创建圆柱体。

(4)单击按钮,选择圆柱体上表面为绘图平面,进入草绘。

(5)单击【约束】按钮,选择如图3.3中两个圆,添加同心圆约束,选择大圆,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添加尺寸】选项,给大圆添加尺寸表达式:DI=Ds。

(6)在大圆内绘制六边形,添加等长约束,添加重合约束,保证所绘制的六边形等长、线首尾连接并且在大圆上。

(7)选择大圆,打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方式,选择【转换至/自参考对象】选项,将大圆变成参考对象。

(8)退出草图,单击【拉伸】按钮,选择截面,向+Z轴方向拉伸,开始距离为0,重点距离选择表达式S,获得拉伸体。

(9)选择【斜边】办牛创建倒角C=1。

(10)完成末班制作。

3.2 螺栓标准件库的生成

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工具】→【部件族】选项,弹出【部件族】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中选择表达式D、Length,添加到【选定的列】列表时,单击【编辑】按钮,在弹出的如图3.7所示的Excel电子表格中,添加途中所示的数据。

(2)在电子表格中选择【部件族】→【确定部件】选项,验证上面所创建的数据。

(3)选择电子表格中的数据,选择【部件族】→【应用值】选项,创建模型。

4 总结

本课题是在微机平台上,基于EDS公司开发的CAD/CAM/CAE软件UnigraphiesNX,运用其强大的参数化造型技术,采用电子表格的方法建立三维机械设计标准件库(以下简称标准件库)。目前库中己包含螺栓、螺母、键等标准件和一些常用件。为了提高用户调用效率,对这些标准件进行了分类,其调用界面完全采用UG本身的风格,本标准件库的设计,针对最终用户,它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包括国标规定的各种螺栓、螺母、键圈等标准件及一些常用件,用户可摆脱手册设计,手册上的数据已经录入参数化图形库的数据库中。

(2)用户除了可直接调用各种型号的标准件外,还可以输入参数对一些非标件进行驱动生成,以满足特殊的需要。

(3)参数化图形库中的零部件的位置和方向允许动态调整。

(4)图元参数化:把图元做成参数化的绘图程序,而不是做成BLOCK块。实体生成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小。

(5)界面形象直观:操作界面使用对话框,可以使用户在众多的标准件和常用件中快速准确地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零件。

5.展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CAD零件库的开放性、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和标准化己成为CAD技术广泛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同时也是CAD一零件库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论文参考,UG。论文参考,UG。

随着社会对企业产品数据共享的呼声和需求也越来越高,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尽快采用能实现产品数据共享的统一标准描述格式的零件库系统。论文参考,UG。论文参考,UG。要开发符合国际标准的、能实CAD产品数据共享的零件库系统,首先要解决零件库中各零件及其特性数据的描述方法问题。论文参考,UG。另外,随着工业自动化与集成技术的发展,企业中CAD数据急剧膨胀,如何减少CAD零件库产品数据的存储量,也是我们开发满足新形势要求的零件库系统的又一重大难题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V.Ghaskadbi.StandardpartslibraryforCAD-anoverview[J].Engineeringservicesgroupinfosystechnologieslimited.

[2]H.Loop,E.Hausele.AnindependentdescriptionofstandardandrepetitivepartsforCADsyste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1991,4(5)

[3]林政忠.Unigraphics-CAD基础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石峰,娄臻亮,张永清.基于特征和知识的注塑模CAD/CAE集成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年4月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会计电算化;国培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托各类型、各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为“双师型”教师素质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培训基地设计培训方案时,主要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简称《项目管理办法》)。

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本文依据《专业标准》,调研部级培训基地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力求了解培训方案的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优化设计培训方案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于2012年才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培训项目。在已建成的110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项目。根据公开披露的国培方案及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调查研究以8个部级培训基地的13份会计电算化专业培训方案为研究对象,培训方案时间跨度从2012年至2014年。研究将培训基地分为财经类学校、师范类学校和工科类学校等三类别。调研内容包括培训方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等三方面,其中培训内容分析依据《专业标准》,调研13份培训方案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是主流,模式内涵缺提炼

《项目管理办法》提出要“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只有3个国培基地在培训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训模式,如某财经类学校采用“课室―校园内企业―企业”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某师范类学校探索“分段培训,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某工科类学校提出“理论互动教学、实训项目驱动、实践‘师傅+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其他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块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但未能提炼基地培训模式特点。

目前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学术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改革培训模式。同济大学培训基地创造以“理实一体、双师导向、三元协同”的培训模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探索出“上岗+学习+上岗”、“走出去、请进来”等内容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提炼基地培训模式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和促进基地内涵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培训内容:重视专业知识,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职业背景知识;“专业能力”要求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能力。表1统计数据显示,三类培训基地课程设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比例偏低。

依据《专业标准》的3个基本内容的15个领域,统计国培方案的具体课程设计。

(一)“专业理论与师德”内容:“职业理解和个人修养”课程有余,缺少“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与行为”课程

“专业理论与师德”维度对教师提出四方面要求,如何看待职业、对待学生、对待教学以及对待自己。体现“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表2统计数据说明,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较多关注“职业理解和认识”和“个人修养与行为”。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的课程设计较少,特别是“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相关课程比例仅有1.03%。

“职业理解与认识”维度要求教师贯彻和遵守教育政策法规,理解职业教育工作意义和根本任务,认同中职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注重团队合作交流4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性及职业化”等。

“个人修养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坚持身体力行,善于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及举止文明礼貌等5个细化条目。三类培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有:“中国传统价值追求”“道德经与师德修养”“中职教师情绪及工作压力应对策略”等。

“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等3个细化条目。唯有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如“问题学生的正确认识与教育策略”“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维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等。如某培训学校开设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课程。

(二)“专业知识”内容:“职业背景和课程教学知识”课程丰富,缺乏“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课程

“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专业标准》从广义角度界定教师专业知识,体现了“学生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表3统计数据来看,培训学校的课程设计普遍关注“职业背景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而“教育知识”和“通识知识”的课程比例较低。

“职业背景知识”维度要求教师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关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了解所教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掌握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职责,掌握所教专业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如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分析及无纸化考证演练”课程。大部分培训学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背景课程,如“会计准则最新变化”“新税制改革”“财务会计”等。

“课程教学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所教课程在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掌握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形成的特点,掌握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统计数据显示,基地培训课程较多侧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理论学习、实训操作以及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会计电算化理论专题”“‘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中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演练(财务链和供应链)”“用友T3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法”等课程。

“教育知识”维度要求教师熟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及教育方法;了解学生不同教育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等四个细化条目。唯有了解教学对象,才能真正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分析”课程,某工科类学校开设“教学中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

“通识知识”维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和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师范类学校开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学欣赏”“重庆重点产业信息化发展动态”课程。财经类学校开设的 “计算网络技术”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三)“专业能力”内容:“教学实施和科学研究”课程充足,“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合作”课程匮乏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具备专业理论、职业实践能力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实施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的能力,体现“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表4统计数据说明,国培课程设计较多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对教师的组织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的课程设计偏少。

“教学设计”维度要求教师能科学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师范类学校开设“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中职教学计划”等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设计及项目教材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等课程。

“教学实施”维度要求教师能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学习兴趣,能运用理念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能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财经类学校开设“教学公开课比赛”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说课技巧与训练”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会计示范课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的应用”等课程。

针对学生实训实习组织松散,学生权益屡受侵害的现象,《专业标准》提出“实训实习组织”维度,明确教师须掌握组织校内外实习实训的方法,具有和实训实习单位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熟悉有关法律规章,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会计实训课教学法研讨”。

“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维度要求教师能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能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以及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班主任工作经验谈”。

“教育教学评价”维度要求教师能运用多元评价方法,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开展自我评价,及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探索”。

“沟通与合作”维度要求教师能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与家长沟通合作,与企业、社区合作互助等。如某师范类学校开设的“中职教师心性完善与高品质沟通”课程。

“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维度要求教师能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探索研究;能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如财经类学校开设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和“专业教师能力建设问题探讨”等课程。师范类学校开设的“职教教改探讨”和“中职教师科研若干问题”课程。工科类学校开设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讨”等课程。

五、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创设平等交流、互动合作、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学习形式。表5数据说明基地的培训方案体现了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适应职教师资培训需求。2014年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13份培训方案的培训形式局限于集中培训,几乎没有提及远程培训的内容及形式。

六、结语

《专业标准》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调研已实施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国培方案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主流,但缺少模式内涵提炼;培训内容侧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论与师德;培训形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培训方式,但缺少培训后期跟踪指导。培训基地需认真研读《专业标准》,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基地的培训经验为基础,以培训者培训需求为导向,优化设计培训方案,加大职教师资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指导专业能力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网络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培训形式。

参考文献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 量化考核 体系

我国从1986年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来,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有些规定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考核仍不能满足时代需要。因此,《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本人将工作中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考核方面的探索提供给大家,以期引起共鸣。

一、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法

由于“数”的概念有区分性、等级性、序列性、可算性和可比性,可更准确地反映人才,这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量化的缘由。而量化考核首要任务是科学设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不仅需科学地解决指标体系的组成及其权重系数的分配,而且要科学地解决组成该指标体系的每项考核因素的划等标准。即根据考核目的和对象设计考核内容并分解为若干考核因素,确定各考核因素的评分标准,并对各考核因素分配不同的权重,由同行专家对被考核者评价打分,加权计算,求出总分。但总分的计算方式需根据考核因素是否互补来决定,若有互补性,总分采用累加方式,称为“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累加法”,其计算见公式①或②;若不互补则需采取累积方式,称为“要素分解等级计分加权累积法”,其计算见公式③。

二、考核指标体系组成设计

考核指标体系组成设计即是确定考核因素。依据王通讯的“人才考评三态说”,按综合性、针对性和简易性“三性”原则,考核因素可从持有态、发挥态和转化态“三态”方面设计,即根据考评目的和对象不同选择合适的一组人才特征要素作为考核因素。鉴于企业工作性质不同,有将“业务能力、工作成绩、技术水平、工作态度、学历、外语水平、技术工作年限”确定为考核因素的。而我单位经多年实践,将学历、技术工作年限、外语水平作为申请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晋升人员必须满足的条件,围绕持有态、发挥态和转化态对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考核因素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据“持有态”设计“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两个“考能”指标,为准确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和指导完成科研项目、产品设计的能力,在“业务能力”方面重点设计了“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调研分析能力”、“创新决策能力”4个考核因素;在“技术水平”方面,为考核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和实际中解决问题经验积累方面情况设计了“实际工作经验”、“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2个考核因素,同时为促进申请晋升的技术人员注重答辩论文的撰写,设计了“答辩论文质量”考核因素。

其次,据“发挥态”设计“考勤”指标,即“工作态度”,反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作风、事业心等,同时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工作的主动性,做好人才传帮带,让特殊、高端技术得以传承,设计了“事业心”、“工作作风”、“主动性”和“人才培养”4个考核因素。

最后,据“转化态”设计“考绩”指标,即“工作成绩”,反映专业技术人员在科研生产中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创造出技术成果。结合“学术氛围和工程研制齐头并进”实际需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在工程研制中有所成绩,而且要追求技术前沿,积极总结经验和开拓创新思维,除了设计“工作完成情况”外还单独设立了同等地位的“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和“学术技术论文”考核因素。

三、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系数分配

考核指标体系组成确定后,各考核因素权重系数可按其不同地位和作用来确定。众所周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是指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业务能力、业绩成果的一种标志,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学术技术水平和能力,同时为突出业绩和能力,我单位将“工作成绩”、“业务能力”赋予了30%权重系数,对“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赋予了20%权重系数,并对这些考核因素下的二级考核因素分别进行了权重系数设计(见表1)。

四、考核因素打分标准设计

考核因素和权重确定后,为降低考评人员随意性和确保考评结果科学性,建立统一的打分标准至关重要。经多年实践,按“时代性、导向性、现实性、可操作性”原则,我单位对14个二级考核因素建立了等级划分的分数段和每个分数段打分标准具体内涵。

1.二级考核因素分数段设置

根据集团公司“总分76分以上才允许晋升”的要求,本单位对14个二级考核因素均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分数段设置原则定为:优(90%~100%)、良(76%~90%)、中(60%~76%)、差(0%~60%)(见表2)。

2.二级考核因素打分标准

按百分制确定14个二级考核因素分值的详细标准。

第一,“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和“学术技术论文”由主管部门组织答辩秘书据提供的证明材料按以下规定通过设计的软件计算相应得分:

——结合我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要求以及推进专利与基金申请、职工经济创新与QC小组活动开展,将这些活动成果奖列入“专业技术、技术管理成果”考核因素进行打分,并根据不同情况细化打分标准,不同项目的获奖成果累计计算,累计超过6分的按6分计算(见表3~表6)。

——考虑到单位保密性质,除了按期刊与会议、核心与非核心、国际级/省部级/集团级/地市(公司)级进行分类外,对单位归档技术报告、技术/管理标准以及成功引进现代化管理方法形成本单位特色管理理论系列文档,或国际/国家/国家军用标准,专业著作均包含其中,并按不同内容细化打分标准(见表7)。

第二,参照有关资料和单位实际确定了其他二级考核因素打分标准(见表8),由考核者直接打分:

经过两年多实践,我单位不仅选拔到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导向作用明显,职工经济创新成果项目连续翻番,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关注技术创新,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文章归档,数量和质量显著增加,有力推进了单位学术氛围营造和知识积累。总之,单位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考核细则。

参考文献:

[1]叶忠海.人才资源优化策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航干函(1986)146号附件《量化考核方法》.1986,9

[3]王通讯.宏观人才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标准化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 MatLab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4-0769-03

当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教育领域的规模在日趋壮大,21世纪是一个注重质量的时代,尤其是大学教育,高校人才的质量在培养人才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水平与质量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但是,由于社会和学校机制的影响,目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尽人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该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分析,并据此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体系。

1 以往存在的问题

以往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主要由指导老师评价,以及评阅小组交叉评阅,答辩过程中的答与辩等环节组成,最后打分。这种方式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甚至存在较大争议。这些问题,都削弱了对以后的毕业生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2 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权重

构建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模型,本模型一共分为三层,其中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组成,如表1所示。

表1符合AHP要求中的指标分层,但是,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体系中的每个层次以及每个指标所占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该文采用AHP法,将所有指标因素的相对权重进行确定,并将层次间指标进行总的排序。

2.1 递阶层次结构的构造

由表1所示,在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中,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为目标层,即表中最左侧的。方案层也是措施层,在表中最右侧。那么中间层就是准则层以及子准则层。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就形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总目标:对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审核;

准则层:五个一级指标,S1、S2、S3、S4、S5;

子准则层:16个二级指标,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P16。

2.2 比较判断矩阵构建及其一致性

当这种递阶层次结构被我们明确下来以后,每层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清晰明朗了,通常采用定性分析将上一层每个因素两两进行对比,确定每个因素相对的重要程度,这种方法容易分出好坏程度,因为这属于单一目标的决策,采用的是标度法,如表2所示。

则j与i的重要性之比=bji=1/bij\&1~9的倒数关系\&]

我们将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请专家打分赋值,由此算出每个指标的数值以及指标含义。依据AHP的原理,根据表2,构建判断矩阵U1,U2,如表3所示。

各项指标权重赋值是运用和积法来求出,将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根据表3构建矩阵U1,U1为比较判断矩阵。

U1=[1141151341413211411513535143123141]

2)第二,按列将矩阵正规化,得到U2判断矩阵。

U2=[0.0710.050.0710.1010.0430.2860.20.2860.1680.2610.0710.050.0710.1010.0430.3570.60.3570.5040.5220.2140.10.2140.1260.13]

3)将矩阵U2按行求和后,得到矩阵U3。

U3=[0.3360.2010.3362.340.784]

4)将U3正规化,得到矩阵E。

E=[0.0670.240.0670.4680.157]

5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

ES1=0.067;ES2=0.24;ES3=0.067;ES4=0.468;ES5=0.157。

2.3 单排序层次,检验一致性

通过以上构建的矩阵,就可以进行评价和分析了,但还必须通过一致性的检验,才能确定计算的结果是否科学、合理。而一致性检验就是上面计算中最大特征值。

1)计算一致性指标:

[CI=λmax-nn-1]

n——矩阵阶数。

2)相对一致性指标计算:

[CR=CIRI]

当CR

通过查表可获得RI,不同的阶矩阵RI取值不同,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其中RI与阶数有关。

判断矩阵U1,U2的一致性检验:

CR=(1/3)/1.12=0.029

通过计算CR

2.4 整体的排序以及检验一致性

所谓层次总排序,就是指在结构模型中,各层次的所有元素在总目标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整体排序,是通过每个单层的排序权数结果计算出来的,其计算公式为:

[CR=i=1maiCIii=1maiRIi]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P层:

CR=0.0385/0.7406=0.0520

参数CIi——表示单排序一致性指标;

参数RIi——则表示与单排序相对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因此,说明所赋的值是科学合理的。

2.5 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以及各指标权重分析

合成权重的计算方式:

合成权重=各二级指标分类权重*所属一级指标权重

合成权重体现的是,在该模型中二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评价系统模型中的二级指标,按照相对重要程度,比较靠前的为: EP9创新能力;EP10运用知识能力;EP6实验技能;EP13逻辑层次分明性;EP5专业知识;EP14结构合理性。合成权重分别为:0.238;0.153;0.137;0.07;0.069;0.054。此体系从客观上展现出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每一项指标权重将整个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化与系统化。

3 总结

采用 Matlab 进行分析,对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出较为合理的权重,使得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善。这相较于以往靠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价,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 Saaty T L.J.Math[J].Psychol,1977,15(3):234.

[2] 徐萌萌.基于AHP法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模型[J].教育与职业,2011(11):185-187.

[3] 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McGrawHill,Lnc.1980:287.

[4] 胡明甫.AHP层次分析法及MATLAB的应用研究[J].钢铁技术,2004(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