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22:05:26

中职音乐论文

中职音乐论文篇1

(一)要树立正确地教学理念

“苟日新,日日新”、“功夫在诗外”,在当今时代,音乐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地实践新课改,因时而变,因地制宜,不断地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改革变化的要求,积累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正确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二)要正确地把握和处理好中职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的三大关系

1.正确地把握学生现有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关系中职学生具有鲜明的群体特点,音乐课程教学要针对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在上课前要调查了解班级学生的相关情况,要掌握学生音乐知识的基础、兴趣、爱好,以及想从音乐课程中学习到的内容等等,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在这个基础上,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堂互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要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其充分展现个性及特长,让学生通过表演实践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自信心。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加对音乐课程的喜爱程度。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将音乐知识及技能有机地融入这些音乐作品中去,通过鉴赏与联系来逐渐熟悉这些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情感共鸣,达到感受和体验音乐之美的目的,使情感得到陶冶[1]。因此,中职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育规律,认真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正确地把握好大众流行和高雅引导的关系大众流行音乐具有时尚新潮,通俗易懂、简单易学且内容贴近生活,容易引起感情共鸣,颇受青少年喜欢。但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的流行音乐都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其创作目的是为了迎合当今大众的速食文化,以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其教育性和经典性却往往比较欠缺,也不太适合为中职音乐教学所大量采用。而音乐教材多是以经典作品作为教学内容,所欣赏的音乐作品往往比较传统老套。加之,中职学生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不高,相比较而言,他们会觉得音乐课堂所传授音乐知识枯燥无味。这十分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职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可以适当选择较为流行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吸引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关注,并能够把这些内容巧妙地与经典作品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特别是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发人深省,引人积极向上的、有正面意义的优秀的流行作品。教师应该从学生审美心理以及审美特征出发,根据中职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的层次等等,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大众流行和高雅引导的关系,促使音乐课程目标的实现。3.正确地把握好音乐门类贯通和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联系从目前看,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中职音乐课程内容包含较为丰富,即有中国传统的音乐,也有外国音乐,既有现代流行音乐,也有传统经典曲目,既有声乐,也有器乐和舞蹈,还涉及一些音乐基础知识的介绍,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要熟悉和了解不同作品的基本形式、风格、特点,掌握基本常识和欣赏的基本方法,感受作品的内涵,融会贯通,获得了美的感受,从而促使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注重音乐课程门类的贯通同时,教师还注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加强与音乐课程方面的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也促使音乐课程的教学的目标更好地与职业教育总目标渗透、融合。比如营销广告学专业,可以适当地结合一些案例,讲一讲音乐在营销广告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广告音乐背景的案例。再比如,旅游学专业,可以结合民歌的讲授,谈一谈相对应地方的民族特色或传奇故事,谈谈音乐在旅游中的作用。实践证明,与专业相融合的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其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音乐门类贯通,是音乐课程内部的纵向关系。而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关系,则是横向关系。在中职音乐教学,把握好这个关系,可以使教师能更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

(三)要大力提高中职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正确合理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师是一种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从当前看,教师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

1.要确立正确地品德和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德和人格本身就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地一种教育资源。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浮躁不实、急功近利的心态,也逐步影响到校园中去,这是造成重职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现象长期存在的社会原因。教师不能有随大流的心态,对教学应付了事,而从自身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形成更为良好的专业品质,积极地去地改变环境,纠正人们对音乐教学认识上的偏差,要更充分展现音乐课程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去感召学生,激励学生,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因此,教师应把加强师德修养、净化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

2.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音乐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音乐教学应是音乐艺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文化基础积累越多,知识面越广,个人的眼界就越深刻。音乐教师只有具备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才能从更高的层次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正确引导学生欣赏、表现和创造音乐[3]。

(四)要注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注重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中职音乐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生感受、体验和欣赏音乐,自觉地培养高尚情操,完善健康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就业、交往与发展基本需求的,提高中职学生的音乐素养。围绕着教学目标,中职音乐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它们之间是有层级的,又是互相关联的,中职音乐教学重点要突出更为基础的音乐感受力和奖赏力培养。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应该十分清楚地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牢牢地把握这些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和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细化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引导,发挥主导作用。

2.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在中职音乐教学中,音乐感受力是最基础的音乐能力培养,包括听辨力、记忆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觉和记忆力,要紧密结合中职学生的接受力和作品的思想艺术性来选择多样化的音乐作品,在学生的反复听、唱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更好地感受、体验和欣赏音乐。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效果。在欣赏的基础上,再逐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在欣赏教学中,要选择在题材、体裁、风格上具有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题材内容、思想情感、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深入地体会到音乐的魅力。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是在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能力培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学生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对音乐掌握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体验性强,同时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即有丰富的感性,也有深刻地理性,从音乐感受力、到鉴赏力、再到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特点,注重音乐能力培养的层次性,由浅入深,从感性的感受体验到理性的鉴赏审美,逐步深入,细化教学目标,不断地跟踪评价教学效果,即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能够按能力培养的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导学法、导思维、导创新,这些都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这样一来,也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果易于体验,能够更多地从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总之,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音乐能力的培养,积极地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性情,深入挖掘音乐中内在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我体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在音乐学习中主体作用。

二、结语

中职音乐论文篇2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持续推进,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不断为国人所认识和重视,而作为教育领域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教育逐渐成为了我国培养全面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高,2014年年初,我国教育部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2015年开始对我国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这无疑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积极举措。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始终在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在内的艺术教育中占据着最为显著的位置。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深刻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更可以深化学生对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认识。而校园音乐文化正可以完整地将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以上功能展现出来。校园音乐文化是由一个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彼此分享的各种音乐文化形态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文化以校园为展示和承载空间,其主体是学生,主要内容则表现为课内外的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

具体说来,中等职业学校推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项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以其独特优美的旋律和别具一格的歌词,能够引发听者产生独特的美的享受,能够使听者的心理产生共鸣。校园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和媒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因此,在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音乐与人之间的共鸣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在审美理念形成与审美能力提升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理念,并使之能够借助正确的审美理念与审美能力实现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与提高,从而使自身的精神文明素养能够得到持续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通过校园音乐文化这种别具一格的音乐教育形式,开展合适的音乐审美教育,倡导高雅的审美情趣,推广正确的审美理念,不仅会推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还会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当西方钢琴艺术越来越色彩纷呈地展现于国人面前之际,也是我国钢琴艺术家敏锐地捕捉钢琴艺术的审美特征,勇敢地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寻求心灵上、思想上、技法上创新钢琴演奏艺术之时。我国钢琴艺术家对钢琴演奏艺术的创新是基于民族审美意识基础上的,首先是来自于作曲家的艺术创新,他们利用个人的钢琴艺术造诣,汲取西方钢琴艺术中的经典元素,再将许多民族的元素融入自己的钢琴音乐作曲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李海英的《阳光三叠》、张义强的《春舞》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助推着中国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一切审美教育的核心都是情感教育。由于音乐是人类的情感与精神生活相结合的创造性体现,因此,任何一种具体的音乐表现形式都内在地包含有某种特殊的情感抑或某种特定的思想。通过优秀的校园音乐文化的持续熏陶,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会不断提高,学生能够日益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与意义。因此,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承受着巨大学习压力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优秀的、适宜的校园音乐文化无疑可以在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起到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的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音乐所具有的优美旋律可以给人以美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在我们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所听到的绝非仅仅是那单纯流转的旋律,事实上,我们会随着乐曲在不同章节的变化而产生对于生命本身的深刻感悟。《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慷慨激昂的乐曲便喷薄而出,突如其来的音乐风暴使人的心灵不免为之一颤,就如同人的生命被死神紧紧地扼住了咽喉一般,使人的呼吸似乎都凝固了,心跳也似乎停止了一般。在第二乐章,《命运交响曲》的旋律有所舒缓,得以让人在第一乐章所带来的震撼中暂时平静下来,可以片刻地逃离激昂的乐曲而暂时缓过一口气来,仿佛人的生命在重压之下已经走到了尽头,仿佛人的生命只剩下了最后的几口微弱的气息,仿佛一棵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已经枯萎得仅仅剩下了最后的一枝树杈和上面几片残存的树叶,带给人无尽的痛苦哀伤。而到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三和第四乐章,人的生命力的顽强性得以充分体现出来,乐曲的旋律似乎在向全世界怒吼:我绝不会屈服于命运,绝不会向命运低头,我要继续战斗下去,直至最终战胜命运。正如贝多芬在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所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具有能够充分释放人们头脑中的想象力的巨大作用,因此,它对于开发人们的智力,提高人们的创新能力无疑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著名人物中,有很多伟大的政治家与科学家都在艺术领域具有着较高水平的造诣。不完全统计,在世界上多个不同领域的一千多位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之中,至少七成以上都有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个人经历。比如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具有着很高的小提琴与钢琴演奏水平,在古典音乐方面更是有着非常高的造诣。他能发明使其名声大噪的狭义相对论,也是直接受到了来自于音乐的灵感之影响。正是因此,爱因斯坦后来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早年他所接受过的音乐教育,那么他将一事无成。而如果将艺术与物理相比较,他认为自己无疑从艺术那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他更认为从艺术那里所获得的想象力相比知识而言明显更为重要。因为,相比于有限的知识,想象力却总是无限的。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对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开拓,对于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对于人的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于人的思想境界的升华,无疑都具有着不可小觑的巨大作用。无怪乎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影响年轻人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是思维能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的发展。”

中职音乐论文篇3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音乐公共艺术课程设立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中职生的审美能力和内在修养,然而,首先,现阶段中职生教育往往运用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使得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根本没有体现出音乐艺术的艺术特点和气息,同时,在中职生的音乐公共艺术课堂中,还普遍存在着课程质量较差的现象;其次,中职生在音乐公共艺术课堂之上还存在着过于重视音乐技巧的现象,这造成了学生对音乐公共艺术课堂缺乏兴趣,仅有少部分具有音乐天分的学生才专注于这样的音乐艺术课堂。这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严重限制了音乐公共艺术课堂在中职生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资源不够充足

一方面,音乐公共艺术只是被学校作为一种辅助的课程来进行开展,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学校对于音乐公共艺术课堂的教学设施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只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从书本上了解这些音乐艺术知识;另一方面,我国的中职生教育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音乐艺术教学,因此,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低下,也使得音乐公共艺术课程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应用音乐公共艺术教育培育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管理体系

在中职生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音乐公共艺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加强管理,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音乐艺术学习条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结合音乐公共艺术与中职学生的特点,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首先,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中职生音乐公共艺术教学过程中实行网络式的管理模式,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对中职生的音乐公共艺术学习进行管理,同时,在运用网络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能够成立领导小组,安排日常音乐公共艺术课堂,同时在各个年级分配好工作任务,定期举办相关演出和培训。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加中职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结构

针对音乐公共艺术来讲,其内容相当丰富,在中职生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建立和完善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结构,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使音乐公共艺术教育能够真正在中职生课堂中发挥作用。在音乐公共艺术教育中,包含了很多种类,每一种类的教学都能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生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多多开通音乐学习和赏析项目,例如,吉他学习和通俗歌曲学习等;其次,增加校园文艺活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组织文艺节目,学生在组织和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表演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增强;最后,加强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音乐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专业联系,帮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同,这种教学方法更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

三、结语

中职音乐论文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高职;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目前学前教育教学的形势,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学前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社会普遍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儿童、课本、教学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着力点放在儿童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方面,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教学改革发展的目的,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普遍教材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要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也要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音乐素养作为人文修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侧重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进行改革,能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好地参与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去。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是培养优秀学前教育人才道路上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障碍,只有越过这道障碍,才能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水平,才能推进国家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压力较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接收的学生缺乏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幼儿师范学校接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就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压力偏大。

(二)音乐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课程包含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教学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理论方面涵盖声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音乐教学法、音乐欣赏等理论;实操方面涵盖实践技能课程、钢琴、舞蹈等。从当前课程设置情况中发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更加偏重于理论方面,对实操方面少有涉及,不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

三、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实际课程有效结合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在选择教师方面更加注重教师的音乐水准,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个人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了做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工作,应将音乐教学内容与实际的音乐课程有效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规划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方面进行循环式的教学;其二,在规划课程内容时,除了重视简单的视唱外,还要突出和引入基本的乐理知识。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课程有效结合,可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实现音乐教学的改革。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要重视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创新音乐教学方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根本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选用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法、讨论法等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并将其灵活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助力。

(三)优选音乐教材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提高其音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当优选音乐教材,保证所选的音乐教材符合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特点。

四、结语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乐器需要不断的坚持,只有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真正掌握乐器弹奏的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是一个持久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优化音乐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作者:高雅琴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柳潇.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21):286-287.

中职音乐论文篇5

关键词 高职 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情况分析

1.1 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组织落实教育教学的重要根据是明确培养目标,其也是保证高职音乐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和普通高等院校比起来,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普通高等院校是音乐家、高级理论人才、专门从事音乐教育的教育家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将符合如下要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出来:同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并具,可以承担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基层文艺工作。因此,高职院校是要将“实用型”人才培养起来,并非培养学术性和理论型的人才。可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高职音乐教育并未将自身的职业教育特点充分地考虑在内,也不能够根据市场所需的音乐人才作为基本向导,只是简单地应用同普通高等院校一样的教育模式,特色不够明显,缺少系统性和职业性,这致使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毕业生普遍没有很高的质量,这些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根本不能够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这就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限制。

1.2 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不明确

大学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素养的音乐人才,高职院校身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必然属于高等教育的范围之内。可以高职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应该根据本身特点,积极培养应用型和实践性的人才,不可以对本科教育的音乐教育模式一味地模仿。如此一来,很多人就会不明确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所在,进而导致人们误解了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就是因为没有清晰定位音乐教育专业,造成其教育出来的毕业生没有足够的职业性,最终致使在高校教育中其不能够获得应有的重视。

1.3 缺乏层次,忽视个性

(1)层次不清。通常音乐教育被分为了解基础知识、掌握理论知识、提升欣赏能力、形成综合素质这四个层次。要想完成这四个层次的教学就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少高职院校都不够重视该问题,对不同层次对应的教学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往往是在接受了前两个层次的教学之后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一层次的鉴赏和体验,进而让学生能够对作品的美感和意蕴加以领悟,获得审美上的认同感。(2)无法因材施教。高职院校通常仅仅设置音乐欣赏课程,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重视的仅仅是理论性的欣赏。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生需求根本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满足的,更不用说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学校不能够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

2 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建议

2.1 明确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办学宗旨,确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该改革其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就应该将合理的办学宗旨先建立起来,同时将对应的发展规划制定出来。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自己学校的特色所在,和自己的特色相结合对本科教育进行借鉴,将专业建设的目标设定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高职培养学生的目标所在,因此,改革高职音乐教育应该以文化市场的需要以及发展趋势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对专业音乐人才进行培养。

2.2 调整课程设置 ,培养综合素质

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对于课程设置的调整,调整课程首先应该强化有关专业知识的整合,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比如说将技能实践同音乐理论结合起来,将音乐赏析同中外音乐史结合起来等。其次,将学生未来身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所教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为人,比如说强化教育学、心理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想要将综合素质更高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出来,就应该调整课程,这为学生成为中小学教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实施多元化教育

(1)走跨学科发展道路。除了在本专业开展音乐课程外,还在其他专业也开设音乐相关课程就是所谓的跨学科发展。音乐教育凭借其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娱乐性的特点,在高校的学分选修和双学历培训两方面都具有很特别的优势。目前高等教育教学基本上都是应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不仅需要在必修课方面获得充足的学分,还应该在选修课方面获得必需的学分,这样学生才可以顺利的毕业。音乐教育在选修门类上,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开设独唱辅导、合唱队训练、键盘乐、民族器乐、电声乐等课程,用音乐教育特有的娱乐性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众多的选修课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有助于高职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

(2)开展社会音乐教育培训。高职院校学生推销自己、得到效益、走向社会的有效渠道就是社会培训。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审美水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之后,就开始进军对艺术的追求。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再能够使人们日益增长的音乐素养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学校应该抓住新时代的这个机遇,设置相应的舞蹈班、器乐培训班等,并定期举办些合唱团以及音乐普及讲座等,将教学以及后勤服务提供给社会音乐生活。如此一来,学校既可以增加收入,贡献学校的经济建设;还能够拓宽专业的发展渠道,将社会知名度提高,对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4 为学生提供个性空间

(1)开设视听练耳课程。音乐艺术也被叫做听觉艺术。听觉艺术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要凭借耳朵进行聆听。可是耳朵会听但是未必能够审美。只有经过听觉基础训练的学生才能够自发地去感受美,听觉的敏锐性也更强,进而这些受过听力训练的学生也可以对音乐的意境理解和欣赏的更到位,这样一来就可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

(2)组建兴趣小组。学校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来安排音乐学习。可以将有着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成立成兴趣小组,经常性地举行活动,对优秀的音乐作品进行练习,在必要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进行单一辅导,将学生对乐器的熟练程度提高。同时也可组建组件舞蹈队、合唱团、乐队等,开展三下乡慰问演出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高职音乐教育再21世纪的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突破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将高职院校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积极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的高职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音乐论文篇6

【关键词】培养高职学生;音乐艺术教育;音乐课;学术理论教育模式

引言

我国高职音乐艺术教育有别于本科音乐艺术教育,高职音乐艺术教育重点是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在传授高职学生艺术教育知识的同时,更加需要着重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素养的培养,比如有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的素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素养和实践素养。因此,我国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需要强调理论知识是以实践为导向,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特点、高职的职业技能特点。只有这样培养的高职学生,高职学生才能使实践等特色得到落实到实处。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材内容老旧、教学设备老旧、教学模式老旧、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和音乐活动不专业。高职教材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现在我国的的声乐教材内容非常老旧,书写不合理,大多数内容也跟不上中国现代的时展的需要,严重滞后于我们社会的需要与要求。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没有挖掘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大学连年扩招后,教学的设施严重不够,音乐的教学和其他有些课程是不一样的,需呀完善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很不合理,主要其实就是照搬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很难适应三年制的高职学生。有些音乐教育课程设计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这样给学生的感觉是可上课不上的感觉。现阶段我国高职的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对于高职培养来说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是是他们成才起飞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必须加强音乐艺术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非本专业的人员,使很多活动主办的很不专业,或者直接没有专业的音乐活动。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

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解决方式是需要马上转变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在音乐艺术实践课程必须加以重视,以学校或者班级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急需改变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于的减少理论教学环节,增加音乐艺术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考虑社会综合因素和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的特点。在三年制的高职教学中,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不能把学生当“产品”,毕业都成一样的,需要凸显他们每一个人的特性。需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音乐知识的理论素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专业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高职院系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待遇,多样化的培养青年教师。

三、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建议

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而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养成和提高的教育模式之一。高职院校需要在教会学生音乐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生活和交流,总而言之,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在的教学中需要提升实践的地位。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对于音乐艺术教育课程的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各高等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课程没有合理的体系,导致教学质量没有保障,无法发挥音乐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在未来的课程实践中,高职需要给高职院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合理定位,科学而合理的设置音乐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晓楠.高职院校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0(04)

[2]卢嘉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3]王景龙.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4]李鑫毅.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中职音乐论文篇7

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教育课程中,要将音乐教育工作做好,尤其是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职业音乐专业教育的学生在培养上与一般的音乐教育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职业教育音乐专业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初等音乐教师,初等音乐教师在需要加强对小学知识的和教育的培养,在音乐上也要适应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就是对职业教育音乐专业教学培养实践能力进行探究,为职业教育中音乐专业教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职业教育;音乐专业教学;时间能力培养

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新的要求,国家对教育是极其重视的,一定要全面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应用到职业音乐教育中,进行有理想、有文化、有创新能力的认识,这样对职业音乐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在这些方面加强音乐素养的培养,记性课程教育上的变革,本文就是对这一变革进行初步的探索,促进职业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

1明确目标,转变教学观念

明确目标是教学的关键,如果在教学的中没有目标作为支撑,那么是无法将实践教学做好的,在职业音乐专业教学的培养中,人们对学生的培养并不是要成为音乐家和舞台的表演者,俄日会初等教育的教师,这是与其他的教学中出现的主要差别,在教学中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没有将教学工作做好,就会出现教育上的问题,要针对理论性教学进行辅导,将实践性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重视弹跳唱等方面的能力,职业音乐教育应该结合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进行职业上的培养,重点掌握小学教育中的理论知识,主要学习小学音乐方面的知识,例如《嘀哩嘀哩》等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学习,加强培养的实践能力。

2结合社会的现实,培养实践能力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上也在不断的进步,尤其是在职业教学中,想要做好职业音乐专业教育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声乐教学上与小学歌唱结合在一起

职业音乐专业教学主要针对的初等音乐教师的培养,在小学歌唱上,需要掌握的是唱歌的方法,将声乐、共鸣、吐字等唱歌的基本技巧结合在一起,例如在《金孔雀轻轻跳》这一小学音乐内容的教学中们可以教导学生掌握音乐技巧,只有将音乐技巧掌握好,才能教导学生将小学音乐学好,还要中外的名曲,陶冶情操,学习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曲目,在时代特征上、民歌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这样才能将职业音乐专业教学做好,让职业音乐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

2.2钢琴教学与歌曲的伴奏结合在一起

伴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伴奏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职业培养中的一个弱项,很多的学生仅仅会极其简单的曲调,有的能够加上八度或者是三度的音程,在使用上会出现极大的错误,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弹奏中,存在着气氛不协调,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在对职业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将钢琴与歌曲伴奏结合。按照教学目标,对钢琴的教学要重视伴奏曲和基本功的学习,还要将小学教材结合在音乐教学中,主要的之间内容是小学教学。如果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起点非常低,那么在钢琴伴奏曲方面的学习就较为艰难,面对这样的学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学习的特点进行基础性教育,从简单的儿歌入手,让学生可以结成对子,这样相互之间伴唱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这种互教互学互帮的方法更贴近学生实际。

3音乐欣赏教学应以小学教材为着眼点

在音乐教学中,应当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教的学生主要为小学生这一特点,因此在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当结合小学音乐教材,在此基础上学习音乐欣赏,让学生能够逐渐把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渗透到小学教学中,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是有极大帮助的。当然,在教学时每学期侧重的教学重点应有所不同,相互交织配合,才能形成最优的音乐欣赏系统。其次,音乐欣赏课要注重精讲多听,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使学生通过音乐视听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达到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感知比较敏感、准确,培养和提高其独立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发挥音乐欣赏全方位的功能四、器乐选修课应转为必修课随着音乐教学的改革,器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之一。目前职业学院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只掌握一种键盘乐器,除此之外,即便是非常简单易学的口琴、竖笛、打击乐等也一窍不通。可见,音乐专业开设器乐必修课已势在必行。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增强识谱能力及和声感觉,使思维逐渐变得活跃、敏捷。

4加强选修课,减少理论课

(1)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尤其增加一些与小学教学相关的选修课,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修。现如今,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被教学大纲的必修课捆绑住,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涉猎别的科目。

(2)减少理论课,加强实践与操作课,如加强合唱实践与教学、指挥实践与教学、多媒体辅助技能课教学、管弦乐配器等课程。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3)开设跨学科课程,加强文化素养课。除传统的专业选修课外,应开设反映当代音乐发展新领域、新方向的跨学科的边沿科目。

5授课形式及教学方法要恰当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灌输或塑造的过程。当前,职业学院音乐专业的声乐与钢琴教学,多数学校仍在沿用音乐院校“一对一”的小课形式,并以此作为这两门主干课惟一的授课方式。须知,职业学院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初等学校的音乐师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讲台,而不是舞台。对于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提高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应把自弹自唱基本能力的训练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6结论

职业学院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既不是音乐家,也不是舞台表演者,而是初等教育的教师。因此要加强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教育音乐专业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洁.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4(24).

中职音乐论文篇8

论文摘要 音乐作为人类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门类,随着社会分工的历史发展,在社会音乐生产的过程中逐步表现出其职业的特性。音乐从职人员是音乐创造活动的主体,而音乐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的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四大环节。本文把观察对象投向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本体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媒介上来,并探求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更为深入细化地对音乐本体进行认知。

在音乐生产与流动的过程中,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把音乐推向一个又一个浪尖,音乐自身迎来了不断的挑战与变革,这不仅发生在西方音乐社会中,在中国有人同样如此。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向多层次、多结构、全方位的模式转型,社会体制的制约与变革要求社会音乐生活也要与之相适应。与此同时,音乐传播媒体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音乐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在,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音乐从职人员更需引起关注。音乐职业成为现实社会音乐生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从职人员是社会音乐生产能够得以运转的原动力之一,他们主宰并日益为各类音乐活动的开展注入源泉。同时,音乐职业在社会音乐生产四大环节(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的结构下更具体系地支持着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运行,形成了宫廷音乐职业系统、文人音乐职业系统、宗教音乐职业系统、民间音乐职业系统四大类职业结构体系。

音乐职业系统的形成从古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纵观历史不难看出,音乐职业的发展过程是伴随着媒介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更加鲜明地看到,从事不同音乐类别工作的从职人员,成为音乐面对各类传播媒介都能在社会中得以流行和传播的重要一环。同时,各类媒介又是音乐得以更为广泛传播的途径,并使音乐职业得到更加细化、明确的划分,使音乐在更多时候被附加上了“媒介”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音乐商品形成的社会文化市场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处于庞大的音乐商品群的包围之中。因此,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不容忽视的,这对于更为深刻地解析音乐职业大有裨益。

一 “音乐职业”概念的界定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将要去某个目的地,首先要在出发前搞清楚要去目的地的基本地形、方向,这样才能准确并按时到达,否则就很可能费了周折却背道而驰。同样,要把握在社会音乐生产中音乐职业与媒介之间的互动过程,首先便要先来对音乐职业的概念及包含的内容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初步的框架。音乐从职人员是音乐创作生产的主体,音乐职业是音乐社会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音乐艺术的形成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它伴随着社会大分工而出现并不断使其体系更加完善。社会音乐生产中逐步发展形成了其特有的结构——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四大环节,音乐职业在此结构下更具体系地支持着社会音乐生产的良性运行,形成了宫廷音乐职业系统、文人音乐职业系统、宗教音乐职业系统、民间音乐职业系统。

根据“职业”的含义,我们可对音乐职业的理解延伸为四个方面:首先,音乐职业与人类的音乐文化需求和职业自身结构相关,强调音乐生产的社会分工;其次,音乐职业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音乐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音乐专门家从事的音乐生产活动;第三,音乐职业与社会道德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使其得到合理的统一;第四,音乐职业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音乐从职人员获得物质生活来源,得到合理报酬,同时能够满足精神生活。

对音乐职业的研究使音乐本体和音乐专门家从事的音乐活动、社会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形式联系更为紧密。对音乐职业的认定,原则是以人在社会音乐活动中以其活动的功能与影响明显区别于非职业活动(业余活动)为标准。对于专门从事音乐生产创作活动的人来讲,根据其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音乐职业我们通常可以从两方面来界定:第一,参与到音乐相关专业组织当中,以因音乐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报酬作为生活、生存的主要或唯一来源;第二,供职于其他职业,所从事的音乐活动无劳动报酬或少报酬,而生活、生存依附其他手段,但其活动的功能与影响在音乐历史中独树一帜,这种音乐活动也应被认定为音乐职业活动。

早在原始社会中,已出现音乐职业的端倪。从奴隶社会开始,人们以音乐为职业,这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表现形式之一。从此,音乐职业开始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当代的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从职者分布在不同的生产环节,从事与音乐文化活动相关的工作。从音乐专家到职业乐手,他们全部的音乐活动过程就是他们的自身价值和功能与社会相互动的过程。

二 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逐步系统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之所以发展到了今天,音乐的职业活动是其发展的直接动力。如果没有音乐职业及从事音乐职业活动的人,音乐将永远处于人类音乐的原始形态。阿多诺认为:“音乐社会学不仅要认真探明它的社会属性及其结构,不仅需要了解音乐现象的情况,而且要完满的理解音乐本身各方面的内部特征。”因此,本文将把观察对象投向音乐社会学中音乐职业本体以及对音乐职业发展功不可没的媒介主体上来,探求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更加深入细化地认知音乐。

可以看到,在我们所正视的多种社会音乐现象中,音乐职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音乐生产的规模和程度;音乐从职人员活动的方式和质与量,直接关系到社会音乐存在的质与量;音乐从职人员的社会行为质量又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自身的艺术积累、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紧密相关。这使我们不得不反观社会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音乐生产的过程。为此,对音乐职业的研究,就是对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的主体研究,也是生产结构主体与社会多种交织形态的研究,这是一条与社会音乐生产不可脱节的关系链。音乐职业本体及其发展多层面的研究,就是对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的主体研究,也是生产结构主体与社会多种交织形态的研究。

音乐从职人员是音乐创造活动的主体。他们对音乐的创造,使音乐有可能实现对社会相应的功能作用。从社会音乐生产的结构观念出发,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这四大环节的出现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社会音乐生产结构的这一层面考察音乐职业是因为音乐职业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社会音乐生产的各个方面,即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和音乐伺服生产四大环节,并在这四大环节的支撑下分工更加明确。从根本上说来,音乐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规模、水平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音乐创作生产、音乐唱奏生产、音乐传播生产、音乐伺服生产。围绕着社会音乐生产的这四个方面,逐渐形成了职业划分明确的音乐职业类型。然而,系统的音乐职业体系分类并不是历来就存在的,在历史发展初期的原始社会,音乐形态仅具有“胚胎”型的特质,音乐生产者既是创作者,也是唱奏者和传播者,这体现出原始音乐处于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未分化的社会状态之中,音乐表演者也表现出了最原发的非职业状态,这时的音乐是不存在职业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明确,阶级社会的确立,音乐也逐渐体现出职业方面的明确划分。自从音乐职业出现一直持续到今天的几千年以来,逐渐才形成了这四类音乐生产结构一直支配并影响着音乐职业的发展的局面。总而言之,音乐职业是随着社会音乐生产结构的发展才逐渐成熟起来的。

三 音乐职业与媒介互动关系的形成

我们深知,音乐职业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音乐艺术形成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并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出现。不同的音乐职业构成,把从事音乐活动的人们规范在不同的音乐行为、不同的功能作用的范围之内,展开着不同的音乐活动。而这些活动均是以社会音乐生产的方式相互依赖和协调,并产生不同的音乐生产动力方向,进而形成种类各异的音乐。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音乐的传播发展如同其他文化发展一样经历了以下这样的进程: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媒介传播。几千年来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不断要依赖各种各样的、形式各异的媒介传达与交流。在远古时代,人类为适应自然气候、躲避野兽来袭、获取生存生产资料而自发产生了远古之声,而这些原始先民的简单旋律通过口传心授世代流传下来;在人类脱离远古社会的蒙昧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逐渐产生了记录音乐片段的方式——乐谱记录法,这样音乐就可以通过乐谱的媒介保留并相对长久的流传;与此同时,几千年来许多的音乐理论家在音乐理论方面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并以文本的形式得以流传至今天的现代人的面前,使我们能够从这些音乐理论经典当中了解并学习到古代人创造的无数音乐世界的财富;人类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音乐创作及听赏方式也更加媒介化、电子化,人类社会的音乐传播方式得到多样化的发展与变革,尤其是唱片工业的兴起,使得人与音乐的“沟通”更加直接与便捷。随后,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诞生出更多的音乐媒介方式,比如录音机/带、录像机/带、DVD、MP3……这一切发生在音乐世界的变革与进步无不与整个社会生产结构的不断变革有关,是发生在媒介层面意义上的不同形式的变化,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在音乐艺术生产中,社会的音乐活动由原始人类的蒙昧状态到现代文明的人类社会,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从广义上讲,有职业活动的方式存在于音乐领域的同时,不同的音乐媒介已经成为音乐得以流通、传播的重要条件了。横向来比较,音乐职业系统包括的宫廷音乐职业系统、文人音乐职业系统、宗教音乐职业系统、民间音乐职业系统四大类职业结构体系中,每种职业体系相对应的传播媒介不尽相同;纵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比较,经历的多次社会变革导致传播媒介发生了几次质的变化,这在前文中已提到。从狭义上讲,在现代高速信息化社会中,音乐专门人员的从职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要通过并依赖于媒介作为承载物来传达给观众,这里的媒介更多的指向记录、传播音乐的各类多媒体介质。

对于在社会音乐生产结构中音乐职业与媒介之间互动关系的现象,是一直持续并随时空发展而变化的,在现代社会媒介高速发展的同时,承载音乐创作主体的音乐职业必将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景象。本文只是从音乐职业本体及其发展过程某个发展特性所作的思考和探究。对于此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归为音乐职业的社会功能研究的一个层面,这对更为全面的认知音乐职业会有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德]格罗塞,蔡慕晖译:《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 曾遂今:《音乐社会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4]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音乐词典条目汇辑——音乐社会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中职音乐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41-01

作为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每一个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

一、采用教、学、做、听、唱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人才培养必须注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能再固守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而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构建教、学、做、听、唱五位一体的新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认知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够很好地拓展,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综合素养不够高。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让学生的知识素养、理论素养、能力技巧和综合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重新的思考和认识,不断在实践当中进行改进和创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融为一体。

二、加快建设职业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音乐教学培养的是比较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必须注重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趋势,不但要强调专业化,同时还要注重市场化的特点,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过硬的音乐演奏技能,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培养,让学生能够胜任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采取以需定教的方式,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中小学音乐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化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比如,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者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音乐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联系,把学校的专业教育于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有机统一起来,使高职音乐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音乐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未来的各种中小学音乐教育。为此在人才培养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构建高职人才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较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学有所思,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统一,为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好进行实习和实践的平台,让他们更好的更直接的去了解未来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要具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但具有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丰富的音乐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教学组织、教学管理能力。为此,高职音乐专业教学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立足于未来中小学学生的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四、重视音乐资源的开发,建立富有特色的英语学习环境

音乐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教育,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上一定要注重审美价值,把高中音乐教学的内容与美术、文学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和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努力使音乐艺术、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比如可以利用一定的空间为学生设计的音乐单元主题或情景主题,营造较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让学生受到更好的感染;还可以让音乐学院的学生与文学院的学生以及国画专业的学生加强交流,培养他们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多渠道、多方位挖掘和利用各种音乐资源,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我国当前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使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办学特色,围绕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创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中小学培养更多更好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中职音乐论文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音乐教育;解决措施;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何芳(1982~),女,硕士研究生,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教师

音乐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好语言,高职高专音乐教学应该体现出实用性,将其与社会人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高职高专全面教学改革的决定》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有重要帮助,对于学生增进身心健康,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重视高职高专音乐课程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一、当今高职高专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学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模式的选取方面比较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运用水平上,而是强调传统的音乐素养和理论的讲学,学生不能够“学以致用”,导致其兴趣投入较低。除此之外,学校对于高职高专的音乐教学不够重视,将传统音乐鉴赏课变成了“听听歌”、“唱唱曲”这种业余性较强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往的高职课程教学活动中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针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和“演唱能力”等音乐教学中的基础性知识技能进行培育,却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了“选择性忽视”。学生往往只知其旋律而不知其意境,失去了对于音乐作品深研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完成学期目标。教师应该采用“先易后难、逐层推进”的手段,对于音乐原理的教学部分,应该采用活泼激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

二、提高高职高专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的措施

1、强调“以人为本”,建立巧妙激趣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教育过于注重专业化和技能化,单纯强调了对于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兴趣的开发。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通常的音乐课程是乐理、民歌和音乐欣赏等等。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要突出专业音乐教育与非专业音乐教育的差异之外,还应该在专业音乐教育活动推行之外,针对目前大学生比较喜欢通俗音乐的特点,可以将通俗音乐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音乐教师在日常的作品鉴赏教学上要还勇于创新,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咏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演唱的过程中,抽出班级中的三人小组组成品评小组,推行“自己的歌曲自己鉴赏”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鉴赏与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演唱固定的音乐曲目。在课后专门辅导有兴趣并且音乐表现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经典曲目的练习,联合学校的其他班级的教师,作为现场指导和点评嘉宾。通过比赛的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和自我表现能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掌握基础音乐知识

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广大的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应该强调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对于高职高专的前期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工作中的音乐基础理论建设做起,逐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运用表演等活动形式,努力提高自己的音乐应用能力。对于难度教学部分,通过专业教师的示范效用,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现代音乐的推广已经成为了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开展兴趣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对于学生个人欣赏能力表达和个人音乐表现水平偏好的理解和尊重。在共鸣原理的教学活动中,开展更加巧妙的发声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发声训练中能够初步做到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保持喉咙的打开与声音位置的统一。只有让学生对于科学的发声方法有切身体会,对基础音乐表现方法有初步鉴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高度。

3、积极开展校内文化活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歌曲”演唱会,比如十月一号国庆节前夕,组织学生开展“爱我祖国,大好河山”的演唱比赛。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领取音响、话筒等教学器材,配合班级的多媒体音乐设备的场景布置,让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一旁对于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同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采用PPT文件介绍,利用音频、视频和档案材料的介绍,对于歌曲的主要背景和演唱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对于此类歌曲的表达特点和发展历程有详细的认识。对于演唱活动中发掘出来具有一定演唱天赋的学生,教师应该组织他们进行课外辅导教学活动。例如:对于《摇篮曲》(舒伯特),《渔光曲》等经典歌曲的教学演唱,能够强化学生气息控制。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继续巩固和强化基本理论知识和音乐表达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完成《问》、《牧羊姑娘》等对于共鸣腔体打开与声音位置掌控难度较高的演唱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受到音乐教育的帮助,真正掌握一定的音乐表现技能。一个民族音乐素养的高低,间接体现了这个民族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的高低。高职高专音乐领域的发展与建设,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够实现教学计划的有效推进。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对于“旋律美”和“节奏美”的追求,也是一种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能力培养工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演唱和鉴赏活动比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将教学任务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积极探索适合本院校发展的音乐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孙家钰.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探索,2011,(19):1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