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十篇

时间:2023-03-30 04:01:16

医疗技术

医疗技术篇1

院对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继续改进质量,保证医疗平安”为主题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不时加强医院医疗平安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平安、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工作汇报如下:度,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县卫生局的安排。

一、提高认识。落实目标责任

1院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通知》卫办医政发[]82号)以及省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时,认真分析了院在医疗质量工作中取得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所在重点研究了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方法、方法。

2建立“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领导组织。成立了以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院“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有序开展。各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科级“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小组,具体开展好本科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3明确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院对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对科室实行目标责任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起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全院行动一致,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10月下旬,又印发了省“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督导检查规范》100份,中层以上领导人手一份,依照督导检查规范中的八个大项,逐项落实了人员责任,细化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水平。

二、广泛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1逐级召开会议宣传发动。分别召开了院班子会、中层领导会。认真学习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医疗质量万里行”七个专项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使全体工作人员了解、掌握活动内容,并认真贯彻实施。院每月进行一次检查,由院级领导组对各科落实情况进行督导评价,下达评价结果与整改通知。

2围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主题。利用院务公开栏、电子屏、各科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平安、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培训。

院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1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惯例规范的学习。先后开展了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污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了解掌握了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惯例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护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一是院内组织了业务骨干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活动。

二是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讲座。共选派各科室医务人员50余人参加省、市级培训16次,学习医疗卫生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

三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共选派10人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14名临床一线科室的护士长到省厅轮训,推荐6人晋升副高以上职称。通过以上举措,提高了院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3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比武。以培养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术、顺序、常用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重点。进行培训,推广新知识、新技术。进入10月后,院对所有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掌握应用情况进行了理论和技能考试,此基础上,选出优胜者参加了全市卫生技术竞赛比武,获得了优秀奖,同级兄弟医院中位居前列。

四、严格自查。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只有树立这一理念,才有可能实现医院科学发展。院围绕医疗质量工作,2月份、6月份两次召开全体医、药、护、技人员参加的 医疗平安工作大会”查摆安全隐患,制订医疗平安措施;围绕卫生部印发的活动方案、省厅印发的医疗质量万里行”七个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院领导小组于8月21日,9月18日,10月16日、11月13日四次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与整改,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1加强了平安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平安生产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保证全院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平安运转。院消防通道疏通,无障碍物,标志醒目,各类消防设备齐全,捍卫科统一管理,并在各科室设有专人管理。9月14日,院制剂室院内,捍卫科组织了全院26个科室70余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消防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消防平安防范能力。

2严格落实了医疗护理核心制度。院医务科、护理部依照《省医疗机构医疗护理核心制度》卫医〔〕39号)要求。落实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平安核心制度。同时依照《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业准入、资质准入,加强监督,全院无违法执业行为。认真执行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方法》加强对医师执业的定期考核和评价。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同时,根据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实施动态管理。

3加强了临床合理用药。

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二是定期对院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公示。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三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定期召开抗菌药物应用专题分析会议,落实“双十”制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采取个人谈话、通报批评、经济奖励等严厉措施。

四是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置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五是加强了对品、、毒性药品和高危药品等特殊种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和管理,顺序。建立健全上述药品的购置、平安保管和使用制度。

4开展了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依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省卫生厅《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补充规定。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提高甲级病历率,杜绝丙级病历。

5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首先依照《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和相关技术规范、行业规范。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运送、暂存处理工作,加强了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感染事件发生。今年以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感染管理考核中均达到专业规范。

6加强急救工作。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建立“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开展了急救技能大比武,每半年一次,采用单项比武和综合比武方式进行,内容包括为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三人心肺复苏技术等。考核临床14个科室医护人员的急救操作技术。通过技能竞赛,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综合救治能力、增强我院科室间协调能力,以适应复杂情况下应急抢救工作需要。

7进一步规范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健全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工作制度。建立了输血申请与会诊制度、输血前患者同意制度、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院能为临床提供24小时供血服务,严格输血适应征,开展了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比例≥98%临床输血中。无非法采供血行为,交叉配血合格率达100%

医疗技术篇2

一、拓展服务内容,满足新的医疗需求

必须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目标市场,必须了解社会对医疗保健的欲望和需求,了解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不同收入者对医疗费用、对不同档次医疗服务的承受能力,预测医疗市场的有效需求和增长潜力,不停地寻找创新机会。例如:预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根据需求,开展小儿心脏外科,创新医疗市场,赢得病人,提高医院的效益;针对夏季气温高的实际,实行错时门诊,早门诊6:30挂号,17:00~21:00开放夜门诊,更加方便老百姓;推出低于常规收费一半以上的“50元体检套餐”,使邻近农民以及外地民工均能够受益。

二、利用高新技术和适宜技术占领医疗市场

医疗科学技术创新是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应有于医疗服务的过程,是医疗技术进步的核心。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技术进步正在对医院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使医院不断赢得竞争优势。谁最早把高新技术用于临床,谁就早占领医疗市场。既要发展领先水平的先进技术,发挥其对医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又考虑技术的适用性,重视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强调其应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技术的先进性和成本效益的统一。要将重点放在临床技术创新,要瞄准科技前沿,引进具有先进性的新技术、新设备,使诊疗手段及质量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为此,医院既要有长期规划,着眼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又要有阶段性目标,从小型技术项目入手,发挥其短平快的作用,为长期技术创新积累资金和经验。

三、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我院“硬实力”建设

(一)打造花园医院

优美环境可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我院绿化建设方面,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规划和设计好绿化方案,做到树木高矮搭配,花草四节常绿,走廊花香四溢,病房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舒适优美环境,争强医务人员的荣誉感。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二)更新仪器设备

为提高我院硬件设施,加大购买先进仪器设备,全力推进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提高诊疗水平。要加快建设中心ICU、血液透析、高压氧舱、阴道镜、腹腔镜等已经具备运行条件的科室和设备,全部开始运行。医院统一协调,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项目。

(三)加快新科室建设

调整技术骨干充实急诊科、ICU等重要部门,进一步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机构质控体系,完善制订紧急状态下护理调配方案。要加快针对高危人群多发科室的组建,积极组织专项质量管理组成员进行全程追踪督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使病人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要加强对内窥镜、口腔科、消毒供应室、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室的管理。

四、更新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缺乏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专业人才,因此,我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强化,更新医院的人才队伍素质,提高医院医护人员业务素质、优化医院人员结构和增强整体救治能力。

医疗技术篇3

技术与业务碰撞,擦出的是创新的火花。必须承认的是,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得以解决一些医卫行业最为焦点的问题。患者记录因应数字时代而改变,个人可以从几百里之外远程向医生、护士及专家咨询……信息技术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蓝图,同时也将视野带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对于医卫行业的CIO来说,旧题已去,新题又生,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但就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甚至业务模式已悄然升级。

医疗航母启程

创立于1906年的湘雅医院,于今早已走过了百年的历史,而借助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老湘雅开始有了新面孔。

穿过湘江,在橘子洲右岸的芙蓉路上,有着全亚洲面积最大的单体医疗区——湘雅医院新医疗区。挑空4层的门诊大厅就将近2000平方米,这意味着患者从挂号、候诊、就诊、检查到付费、配药,均可在同一区域完成。而全区的面积更是高达28万平方米,在这里医院每天要承接8000—10000人次的门诊量,可施行200多台手术。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个超大规模的“医疗航母”背后,展现的却是严谨、有序、高效,不见一丝管理上的混乱。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医院的信息化系统。记者了解到,目前的湘雅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涵盖了HIS系统、PACS系统、智能楼宇管理系统、智能手术室系统、临床信息系统、麻醉重症监护系统和LIS系统等十几个大板块。更为关键的是,湘雅医院把所有系统的终端都已经集中到了一个平台上,在医院运行的同时,每一个终端所产生的数据都会最终集中到这个平台上,从而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有权限的人都能够在任何一台终端上面实时看到所需要的数据。对此,湘雅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玉成表示,丰富的业务、庞大的用户数决定了湘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一个先进的技术架构之上。

整合之术

除了超大的建筑规模,湘雅医院还有着超高的营收。记者了解到,去年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湘雅三院三家总体营收超过了90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湘雅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投入上的“大手笔”。黄玉成主任介绍,到目前为止,湘雅医院已经累计在软件上投入了1100多万元,在网络投入了3000多万元,而后续还有近亿元的项目规划。

这种“大手笔”也成就了大系统,收获了大效果。

以一卡通系统为例,从门诊挂号到门诊取方,从开药到诊疗,湘雅医院实现了全程一体化。病人通过一卡通在医生工作站的刷卡器上进行划价、收费和预约,使得所有的取药和检查排队流程得到了简化。此外,门诊系统还设有分诊台,指引病人什么时间去看哪个医生。其他如护士咨询、清单打印、药房摆药系统等都对方便患者就诊起到了很强的辅助作用。除了就诊,医院每天可多达两千人的体检人数也让体检系统应运而生,这个并发的可自动生成数据的系统可让病人自助完成交费和取单过程,为广大体检者节约了时间。

湘雅医院的PACS系统目前实现了全条码化,每个病人用各自单一的条码进行预约、就诊和检查,然后出具报告。而5年前,湘雅医院就要求所有的引进设备都由网络信息科的工作人员参与,使设备必须完成与电子病历系统的无缝对接。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因此,结合过去信息化建设经验,湘雅医院信息化建设着重规划,注重信息整合,即“以广义电子病历为核心构建临床信息系统”,“以集成平台为核心构建医院信息交换平台”,“以广义的HIS为核心构建自己的数据中心”。黄玉成指出,要把所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使用病人的单一身份识别号码进行无缝对接是最重要的。一个病人只要从他的单一身份识别号码进入医院系统,那么他所产生的医疗过程都会有一个记录。这些所有的电子病历会总结到一个界面,医务人员可通过医生工作站查看,以便随时了解病人状况。而这个功能是基于消息发射的方式来实现的。电子病历平台发射检查申请消息,PACS接受申请消息后反馈消息给平台,同时平台又把消息发给其他的所有部门,各个部门也用相同的方式反馈给各个子系统。平台随机随时产生数据,医务人员也可随时抓取数据。这就意味着,建设高速、稳定、可管理的医院整体网络,是排除信息孤岛是实现医院信息交换的必要条件。

零管理的网络

湘雅医院网络支撑着内部上万信息点、数十种业务、全年百万次的门急诊量,无论是系统规模、用户数量、业务级别,还是未来面向云计算服务的运维模式都对IT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黄玉成解释,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规模不断增大,如何保障网络安全运转,提高网络整体的可用性,降低故障率;如何对网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今后的网络规划和网络投入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和依据;如何建立可管理和可度量的网络运行维护体系,实现对网络运维情况的量化考核,提高整体的网络管理服务水平;遍布全网的流量如何做到可视化,使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异常流量,并实现迅速定位问题用户。

出于上述考虑,湘雅医院在网络建设上采取了严格的招标和产品测试制度,“软硬件系统要紧密配合,保障系统切换升级顺畅高效。同时,网络基础架构要能支撑新业务的开展,保持5到10年的前瞻性”。最终H3C的解决方案中标。“H3C和湘雅医院之间是有一定渊源的”,黄玉成表示,“长沙夏季多雷雨,而当年采购的3COM网卡稳定性极强的特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与3COM整合后的H3C又在湘雅医院网络设备选型中通过各种产品质量及服务响应测试,最终成为湘雅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合作伙”。

医疗技术篇4

关键词:医学职业精神;内涵;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63-02

近年来,医学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不仅成为医学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医学的使命应该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医学技术是为生命健康服务的基础,而医务人员的品格修养、道德水准更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医学知识技能是医生执业行医的基础,而医学职业精神则是医生执业行医的灵魂。

医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取得了极大进步,但医学的飞速发展导致过度推崇医学的“技术性”,削弱了医学人文关怀的本性,以致在现实中对医德低下的指责、对天价医疗费用的抱怨以及医患矛盾纠纷的吵闹声不绝于耳,而且在医学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技术怎么运用、如何实施以及使用限度等问题,这些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医学技术自身能判断的。

回顾医学发展史,很多医学史家也是极力反对把医学划为纯粹自然科学范畴的,比如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威尔肖早在1849年就指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论断;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也说过“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使人适应他的环境”[2]。当然这些医学史家把医学性质看作为社会科学不是降低医学的技术属性,而是强调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属性,人文关怀在医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轻视了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发展其实也是丧失精神性的。

医学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靠养成,由其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性质所决定,即在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本职工作,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连续的过程,医院也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教育,发挥职业道德的自律作用。多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大都致力于以上价值观念的输入,卫生部在1988年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主要包括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廉洁奉公以及严谨求实等基本规范。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加入并推行由美国内科学委员会等多家机构联合推出的《医师宣言》这一医学职业精神。2005―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十届的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关于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医师宣言》指出: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与社会达成承诺的基础,其本质是公众对医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医师个人以及全行业的正直基础上[3]。

虽然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的前提应是患者首先信任医生有能力为其治疗疾病,但是伴随着医疗体系的现代化、医学技术的高科技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内外医疗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授David J.Rothman提到,随着医疗实践的改变,美国医学职业精神面对的新问题是群体执业和为陌生人提供医疗服务,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而医患信任问题在我国非常复杂,涉及医疗体制、政策,医院文化,医务人员职业操守、沟通能力以及解决纠纷的机制,等等诸多方面。目前,患者选择信任的医生首要考虑的是医学技术原因,大量患者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就医,同时由于患者对医学技术的局限和疾病的不确定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并对于医疗存在结果导向的评价,当结果不如意时,尤其是在巨额负债、患者死亡的情况下,便可能发生各种信任危机甚至违法暴力伤医事件。[4]相应地,医生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风险,存在防御性医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医患间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医学法律固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以法律的精神来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和患者的正当权利,同时也通过对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施以惩戒,以保证正常的医疗活动得以合法地进行。在强调医学法律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医疗卫生工作的品质,赢得患者的由衷信赖。[5]

医学伦理也是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尊重患者是其最本质和核心的要求。[6]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而不是只把患者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客体,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的意识在国内的医师群体中被逐渐强化,这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良好趋势,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只有在健全的医学伦理意识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在有序、规范、文明的秩序下更好地发展。医疗行为的对象是患者,需要处理好与各种患者的交往。正如医学史家西格里斯所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医学职业对从医人员的人道、爱心及奉献精神的要求等远胜于其他行业,而且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医生都按照这种职业精神的要求践行医学这份崇高的职业。现代医学职业精神要求医师具有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与患者交往的能力。

对于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传统医德强调伦理道德的因素,表现为更倾向于通过医务工作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及个人的仁爱之心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征,在其本职工作岗位上会有良好的行动表现。道德品质是医师外在行动表现以及对职业环境正确认知的基础。医师面对的患者,拯救的是生命,其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需要更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此外崇高的职业理想也是医师在各自岗位上不竭奋斗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医师职业精神体现出的是医疗行业对公众的承诺,在现代的医疗体系中,不能忽略个人的恻隐之心对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的影响。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应该站在社会公正的高度,考虑医疗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医学从业人员有公正的品格,并且具有社会正义感,尽量将机会和资源优先给予最迫切需要、最应得的人。[7]医学职业精神要求的不仅包含尊重关怀患者、维护患者利益,还包含把全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体的利益放在第二位。

经过多次改革,我国的医学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从传统医德确立的“医乃仁术”的仁爱原则,到人与人彼此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关爱是理想的人际关系,也是医患关系的理想愿景。但是传统医德思想不以患者自主决定为核心价值,而以对患者有利为首要目标。例如告知患者实情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不利的话,医生常被要求不告知患者实情,对患者利益的判断是以医生和家属为准,有时不能体现患者的最大利益,这是问题所在。例如在尊重患者自主性的同时,如果在患者的决定明显失当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应该如何取舍。医学职业精神虽然主张尊重患者的自主性,尊重自主性已经被很多学者奉为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时医学职业精神也要求从业医务工作者必须接受现代医学的严格训练,保证医学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在医学实践中医务工作者需要有医学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它要求整个行业置患者的利益于首位。

在医学实践中,医务工作者也需要有精神的引领,有价值的支撑以及道德的坚守,这样不仅能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很好地发挥职业素质。

现代医学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技术化和专业化的行业,无论是在技术上、伦理上还是医疗实践活动中都更趋向于高度的专业自治,这就要求所有从业人员,都要具备专业的医学职业精神。此外,在当前强调和谐医患观的时代背景下,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实施诊疗活动,精湛的临床技能需要良好的沟通意识与技巧的辅助,方能在临床医师岗位上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和状态。

参考文献:

[1]于芳,徐玉梅.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评价研究: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7):54-56.

[2]艾钢阳.医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

[3]Collier R. Professionalism:the "good doctor" discussion.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2,184(10):E517-818.

[4]David J. Rothman,David Blumenthal.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Information Age.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10,(65):236.

[5]Patenaude J;Niyonsenga T;Fafard D. Changes i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during medical school:a cohort study. CMAJ,2003,168(7):840-844.

医疗技术篇5

关键词:远程医疗;技术;社会;关系

Abstract: In the article, sh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further reveals the profou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way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Key words: telemedicine; technology; society; relations

前言

纵观人类技术史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与社会密不可分,两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整合关系。没有技术的社会是不可思议的,同样,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技术也是不可想象的,技术本身就是社会的技术。所谓“整合”,“主要是指科技和社会(包括经济等诸建制)中的一方在受到另一方作用时所作出的一系列调整自己行为以配合对方的适应性反应。”远程医疗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一方面,远程医疗技术从高科技的航天领域走向如今的寻常百姓,无不对当时和今后的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远程医疗技术除了受自身的技术逻辑规律的支配外,还受到现实社会因素对它的限制、选择甚至控制,表现出显著的社会属性。深刻认识和深入了解远程医疗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对远程医疗技术的快速、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充分了解远程医疗技术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远程医疗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远程医疗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远程医疗技术的基本情况

(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状况

狭义的远程医疗技术是指电子医务数据通过一定的通讯及计算机技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以利用异地的专家及先进的医疗技术力量来解决当地的医疗难题。这些数据包括高清晰度照片、声音、视频和病历等。而广义的远程医疗技术还包括远程咨询和远程教学等内容。远程医疗技术始于20世纪,随后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历史不长,但发展非常迅速,在传输方式、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借助现代通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短短40年,远程医疗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已经由普通的电话线发展到如今的Internet、Internet和卫星等,无论是传输速度、还是传输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其次,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了众多的诸如虚拟技术、远程手术技术以及现代医疗的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应用聚集的领域。第三,远程医疗技术从高新技术领域逐渐走向社会各界、走向普通百姓,应用领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普通生活中。它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同时社会也无时无刻不对远程医疗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远程医疗技术的两重性

远程医疗技术具有技术和社会两重属性。其技术属性表现在对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建制的影响;社会属性则表现在社会条件对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路线、速度和规模所起的影响和决定作用。

二、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一)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个体的影响

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个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们在就医模式上有了新的选择,并且就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远程医疗技术即使是边远地区的人们也有机会接受世界顶级医疗技术的服务,节省了旧医疗模式下必须花费的交通费、食宿费、误工费等。其次,疾病诊断和治疗可以在第一时间里进行,不易延误病情,减少病人痛苦。再次,通过影响文化、教育、政治等社会建制进而改变社会个体的需求、爱好、情感、信念、性格、气质等等,使社会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等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远程医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是省时、快捷、方便、节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个体的衣食住行和健康需求;同时,通过社会建制间接地影响社会个体的生理、心理、生活、工作等,从而促进社会个体实现全面发展。

转贴于 (二)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影响

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群体、组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社会群体、组织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态度等来得以实现的,这种改变促使群体和组织更新过去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导致管理创新。这其中对医务人员和医院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在医疗界,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明显地扩大了医疗学术交流的范围、加深了交流的深度,而且加速了新的医疗技术的学习和推广,使各地的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从而迅速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对医院决策层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管理不得不进一步调整不适宜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使整个医院管理制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

(三)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建制的影响

远程医疗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诸社会建制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医疗体制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费昂贵,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为“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缓解医疗配置不合理的状况,使医疗体制更趋合理、高效、更符合人们的心意。

三、社会对远程医疗技术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是远程医疗技术产生的根源

远程医疗技术的产生要追溯到20世纪的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实践。当时为了调查失重状态下宇航员的健康及生理指标,美国宇航局(NASA)在亚利桑那州建立远程医学试验台,为太空中的宇航员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技术也由此诞生。可以说人类探索太空的科学实践是远程医疗技术产生的根源。

(二)社会需求是推动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动力

远程医疗技术是产生于高科技领域,而推动它发展的则是当时的社会需求。一直以来,由于地域的限制,许多人不能得到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因此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战火纷飞的战场,人们都希望得到及时的救助和一流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技术的产生,顺应了人们的需求,这种社会需求也就成为了推动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动力。

(三)社会选择影响

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社会需求下产生了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动力,而在这种动力之下,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呈现着诸多的发展方向,此时社会选择对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目前,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方向呈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趋势:首先,各项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使远程医疗技术的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其次,应用领域不断向社区和家庭拓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再次,网络的日益发展,使全球的医疗资源通过网络形成网上“虚拟医院”,医疗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共享和利用。这些方向的呈现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四)社会心理影响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速度

新技术的应用有个社会承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心理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远程医疗技术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从了解到熟悉、从被动接受到积极推动,这一心理变化过程越短,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速度就越快。

(五)社会环境提供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可能空间

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目标是:随时、随地均可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就是说,到那时医疗服务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社会环境有多大,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可能空间就有多大,是社会环境提供了远程医疗技术发展的可能空间。

总之,远程医疗技术与社会是互动整合的。彼此因对方而改变自己,也因自己而改变对方。应该看到,一方面技术都是双面的,即远程医疗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有正面的,而且还会有负面的;另一方面,社会对远程医疗技术不仅有推动作用,而且可能有阻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推动还是阻碍,都取决于远程医疗技术与社会在经过互动整合,最终能否达到协调发展。这种互动整合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随着远程医疗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循环反复的。深刻认识远程医疗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实施有效的行动,产生有利的影响,使远程医疗技术得到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美仕,等.科学技术与社会引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洁,王进.史话远程医疗[J].软件世界,2002,(6).

[3]赵玉川,等.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19).

医疗技术篇6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41

0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医疗设备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看,它们在医疗业的发展中占据的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医疗行业大多还在采用传统的技术形式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我国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位于世界前列,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中已实现了相当了突破。可是由于技术的落后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原因,互联网技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1)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互联网技术不达标。对于目前我国互联网时代背景医疗设备管理行业下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负责人和操作主体就是指工作人员,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的能力大小决定着互联网与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的结合效果和发挥作用的大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疗设备设备也了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化,国内为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是医疗设备的竞争,更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如果只懂医疗专业却不懂互联网技术,那么我国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竞争力将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技能素质以及工作人员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着管理成本。

(2)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管理模式过于传统。除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这一方面原因,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管理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当前是信息化时代,而大部分医疗设备管理还运用传统的旧管理模式和套路,因此,这必定会在管理上造成重大纰漏,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尽早研究和制定适合自身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3)互联网技术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结合力度不够。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在管理效率和管理力度上非常低下。如今,国家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可是设备大部分都是与计算C结合来使用的,需要互联网技术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医疗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深,因而无法充分地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互联网资源,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2 互联网技术下医疗设备管理的的新型模式的建设

(1)加强互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应用。 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将严重限制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突破性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与智能是众所周知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能够起到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互联网不仅可以在医疗设备的操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还可以在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比如,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出入库甚至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都可以完全使用互联网技术[1]。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性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配合。除上述以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效率,以及延长了工作持续时间,从而保证医疗事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实现新型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是创新医疗设备管理发展模式的直接保障。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设计还保留着传统的模式和套路,传统陈旧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发展的,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作特点,充分适应时展的需要,将医疗设备管理与新的信息时代相结合,这样更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国家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医疗设备管理业一定要实现新型的管理和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与信息时代结合的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一体化管理,促进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3)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的考验,因此,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成为信息时代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医疗设备管理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工作的执行主体,不仅要其重视医疗专业的素质培养,还应当尽可能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只有他们这两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得到提高,才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从而节约工作成本。

3 结论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和行业竞争压力的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提高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和艺术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互联网管理的技术人才,创新管理模式不仅是医疗设备管理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还是促进我国城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医疗技术篇7

关键词: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管理培养;策略

医疗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民生行业,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疗行业的发展变得十分迅速。该行业对技术工程人员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在医疗体系中,技术工程人员一般主要是从事各种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但是当前在该行业中还比较缺乏这类人才,很多高校也没有大力发展该专业的教育,很多人对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的职务还存在一定的误解[1]。为了不断调动技术工程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促进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应该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他们的管理以及培养。

一、当前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的管理与培养的现状

加强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的管理与培养是医疗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当前的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带来阻碍。

(一)对医疗工程技术工作的认识不够

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一般是对一些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维修以及管理,当前由于医疗行业中对医疗工程技术工作的认识不够,导致该行业中的人才比较缺乏。有的医院在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年龄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医院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得不到相应的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不够。为了不断提高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在日常工作中还应该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但是当前很多医院由于对该部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医疗救治工作上,因此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定期培养没有积极落实。最终导致员工得不到更大的发展。

(二)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有待提升

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是影响工程技术队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当前很多医院关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比较低,与一般的医护人员相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未来的工作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保留医疗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考核是促进员工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当前很多医院中,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医院在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时还比较片面,比如只对员工的各种基本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员工的工作态度、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因此导致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评价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不利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培养的意义

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培养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医院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对各种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维护,一方面有助于医院管理体系的完善。医院的管理工作包括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比如门诊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室管理等都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对于医院的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医院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当前医疗行业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综合实力水平是当前很多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一些技术相关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助于医院的整体素质以及竞争实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2]。最后,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助于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率逐渐提高。加强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以及培训,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水平,加强对各种器械的维护,便于各种器械的使用效率的提升。

三、如何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养

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加强医疗技术工程人员的管理以及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加强人员的培训

医院的形象、工作能力水平等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精心工作,器材科是医院的后备科室,其工作能力和管理调配能力对于医院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是促进人才队伍综合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壮大,其次要加强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员的招募,不能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出现年龄结构问题。应该要加强老年、中年、青年三种年龄人才的结合,并且促进各个成员之间的协同工作,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潜能。对于一些一线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强调他们的服务意识,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使得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怀着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对于一些青年工程师,应该要多给他们一些在岗位上进行锻炼的机会,为他们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要促进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加强对一些硬件、软件的维护和应用方法的掌握,一旦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3]。对于医院的中层技术人员,不仅要积极参与各种医疗器械的维护以及管理,而且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从事研发,促进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在工作中还应该要不断加强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定期加强对员工的考核

对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是员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科学的考核与管理是对员工进行正确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过程中要对传统的考核机制进行改进,考核的内容要全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加强对其工作内容的考核,即对员工的维修工作、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考核,可以采取定期笔试以及日常工作考核两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员工对于各种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能力进行考核,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包括工作态度、道德素养等方面。还可以加强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下发调查表到其它科室,根据不同科室的反馈情况对员工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三)提高员工的待遇水平

员工的待遇水平是关系到人才队伍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水平的提升,加强员工的福利待遇体系的完善,给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以及精神保障,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语

医疗工程技术人员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维护也是医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促进每个员工能够积极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作用,最终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仕辉.重视医疗工程人员管理,提高医疗仪器使用效益[J].医疗保健器具,2005(02)12-135.

[2] 万振宽.关于医院医疗设备工程人员的素质探讨[J].医疗装备,2000(03)47-77.

医疗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

在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先进的医疗设备被应用到医疗事业中,医院医疗设备的增加,设备所占据的资产越来越大,如何能够更有效的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显得尤为关键。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统一完善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落实到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尽可能降低损失,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此外,还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部腐败现象的出现,维护医院的切身利益。由此看来,加强物联网及时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就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来看,固定资产占总额的50%以上,但是很多医院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手段,由人工电子表格记账方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工作量较大,设备利用效率低,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有效的清点和盘查。如果在医疗设备管理中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设备利用效率,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但是统计准确率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

2.1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前沿的数据输入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自动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数据采集准确性和安全性,降低劳动复杂程度。当前多数医院采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患者身份识别、血液管理、远程医疗、医用气体远程监控及抄表、医用耗材溯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声音图像识别系统和磁条技术实现信息的识别。当前较为常见的条形码和二维码同样是一种信息识别技术,可以用来表示商品编号,也可以充当身份信息,应用范围较广。

2.2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主要是利用无线电波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无线网使用频段主要是在S频段中,在该频段中,不仅可以满足信息传播需求,还可以避免对人体健康带来的损伤。无线网络由于自身的可管理性、抗干扰性和便捷性特点,成为当前广泛在医院应用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很多地区看病难的问题较为严峻,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医疗会诊,避免患者在颠簸路途中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危机患者生命安全。借助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医疗网络,实现医疗资料和信息的远程传输、查阅和分享。医院在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医疗会诊研究中,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将手指甲大小的传感器贴在患者身上,即可借助专门的设备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设备终端上,医生通过移动智能设备或计算机连接到终端后,即可实现远距离的诊断和治疗。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医生即便是与患者相隔万里,仍然可以实现适时诊断。当前较为常见的远程医疗表现在心电、血压、脉搏和血氧检测等等,这种远程诊断技术十分先进,数据传输只需要1、2秒钟,即便是整个远程诊断下来,仍然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

2.3移动计算技术

移动计算主要是集合了信息传递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伴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而衍生的一个学科。移动计算技术借助计算机或者其他智能终端设备采集数据,加工和传输,实现数据的大范围共享,信息传输更加安全。

2.4供应链系统

供应链系统主要是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全方面的数字化医学工程管理系统。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结合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个性化需求,推动医院数字化进步和发展。该系统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使信息网络系统和医院数字化建设平台协调发展。对于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应该及时、有效的监管,是维护医疗设备流通安全,降低管理成本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在医疗设备管理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的身份标识进行追踪,实时了解到医疗设备的具体运输情况和运行状态,实现信息的大范围共享。利用EDA和移动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资产定位和现场核算。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是尤为必要的,作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医疗设备管理中,为了能有效提升管理成效,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管理流程,尽可能规避资源浪费现象出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磊,曹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J].计算机时代,2011,21(7):29-31.

[2]郭磊,曹世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供应链管理[J].计算机时代,2011,8(07):29-31.

医疗技术篇9

论文关键词 医疗技术损害 举证责任分配 举证缓和制度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对于医学这门探索性学科,带来了很大的推进与改变,越来越多的医疗技术的出现,给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由于其技术本身的缺陷性,使得这些先进医疗技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在提供着一种“缺陷”服务,成为了一把双刃剑。然而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医生与病人之间一旦产生基于医疗纠纷,解决起来异常棘手。因此,对于医疗技术损害,亟需一个公平合理又有效的损害赔偿及举证责任制度,在此,作者着重通过对《侵权责任法》的理解,对我国医疗技术损害举证责任制度进行解读。

二、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概念

医疗损害纠纷相关立法在我国有近三十的历史,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最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

医疗技术损害责任,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技术上的高度注意义务,具有违背当时的医疗水平的技术过时,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损害责任 。这种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必须具备医疗技术过失的要件,例如:诊断过失损害责任、护理过失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必须以医疗过失为前提,表现在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因此如何认定诊疗行为没有达到当时的医疗水平就极为重要,成为认定医疗技术过失的关键。《侵权责任法》第54条是医疗损害责任的一般条款:“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同时,《侵权责任法》第57条和第58条也对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作了具体的规定。

三、各时期的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分配制度

在我国医疗损害纠纷立法的近三十年当中,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的规定不尽相同。其中,因为医疗侵权行为概念的表述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统一,使得对现在所谓医疗技术损害举证责任的研究变得异常困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概念,由医疗技术事故所引发的侵权行为至始至终都是存在的,相应举证责任分配制度也可体现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法律规范之中。

早在1987年1月1日生效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中,对医疗事故责任范围(包括医疗技术事故)进行严格限定并采取绝对的过错原则,使得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制度 。基于绝对的过错归责原则,医方没有提供病例的义务,因此患方完全承担诉讼中所主张请求的全部举证责任。这样一来,本来患方所掌握的证据就极其有限,可期待的唯一重要证据——病例又被利益相关者依法合法掌握,连本应最容易被证明的医方损害行为本身都不能予以确定,想通过患者自身努力获得赔偿,几乎不可能实现。在这一历史阶段,患者一方明显承担了过重的举证义务,使得患者在认定医疗事故就已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即使获得认定,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损害赔偿。

随着医患矛盾的逐步突出,各地因医疗纠纷所产生的暴力争斗时有发生,因此使得立法者开始酝酿新法律法规,用来规范医患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分配。2002年4月1日起正式事实的《证据》第4条第(八)项明文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从此,我国医疗技术损害责任进入了“举证责任倒置”时期。

举证责任倒置规定有效地缓解患者在医疗损害纠纷中的举证难问题。但在设计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时候,还存在着更重要的第三方利益——全体潜在患者,即全体人民的利益 。因为每一个人都必定会成为下一个潜在患者,会造成一定后果,一方面是在医院承担过重的赔偿责任后,采取消极的医疗行为,如采用过渡检查,消极治疗的办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下,长时期的消极医疗行为必定影响医学的进一步研究,也阻碍了医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寻求一个能够医患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的合理规定,变得尤为重要。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第54条、第57条和第58条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医疗技术损害的归责原则是一般过错原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分配规则,但同时存在过失推定的三种情形,即(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四、《侵权责任法》的进步意义

《侵权责任法》中对医疗技术损害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修改是有进步意义的,主要原因有:

1.对于适用一般过错原则的医疗损害责任,本应由受害人一方负举证责任,在不违反一般过错原则的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同时,规定了特殊情形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更为合理。2.第三方利益。从医疗机构角度考虑,如果要对每一位患者存在的潜在危险都负有证明自己本身不存在过错的义务,未免过于苛刻。针对病情如果同时存在两种治疗方法,一种高治愈率高风险,另一种效果低下风险较低,医疗机构会产生可能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负担,从而致使医疗机构在接待患者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治愈病人,而是如何在可能存在的责任分担上减少或者避免自己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患者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救助,长此以往,最终需要买单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

五、举证责任缓和规则

医疗技术篇10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就组建XX医院医疗技术合作开发事项,经xxxx(以下简称甲方)与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友好协商,本着长期平等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则,为实现xxx医院医疗技术支撑与医疗市场营运的直接联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宗旨

以实现解决广大肿瘤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填补广西xx地市医疗技术空白,创建和谐社会,服务广西人民。充分利用甲方优质的医疗技术品牌和雄厚的技术团队资源,促进乙方医院医学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医疗技术支撑与医疗市场营运直接联盟的目标,

二、甲方承诺的支持合作范围

1.甲方负责提供医院项目所需的技术专家团队支持,主导医院医疗技术业务运营,提供一流的优质医疗技术服务,创造出优质的医院品牌;

2. 甲方负责引进国家xxxxx试验区项目,建立xx筛查中心,为医院提供所在地区xx病人的分布及状况,建立病情资料库;

3.甲方负责建立xxxxx治疗研究所,研发防控重大科研项目; 4.甲方负责教学培训医院医疗后备人才,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三、乙方承诺的合作方式及条件

1.乙方负责依法取得xxxx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资格许可;

2.乙方负责购置配备医院业务开展所需的建筑设施、医疗器械等;

3.乙方负责配备医院业务开展所需的的其他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

4.乙方负责配合甲方做好开展技术业务进程中所需的其他支持。

四、权力义务

1.在本协议有效期内,甲方利用乙方提交的技术服务工作成果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归甲方所有。

2、在有效期本协议内,乙方利用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条件所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归乙方所有。

3、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甲、乙双方无权干涉对方的内部管理。

4.双方应以诚信为本,互相交流和切磋业务动作状况, 以便互相促进。

五、待遇和利益分配

1、甲方技术团队专家到院工作期间的食宿、旅差按照国家标准由乙方全额提供;

2、乙方每年从医院业务收支结余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支付技术专家的工作报酬(具体数额及分配协议另行商定)。

六、其它

1.甲、乙双方在执行本协议时发生争议,可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2.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议订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同 样具有法律效应。 3.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4.本协议经双方签章生效。

甲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定时间: 年 月 日

乙方: XX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