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17 19:35:0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篇1

一次讲课,听课人共61位,我写了以下三个命题:

甲:教育必须为经济服务。

乙:教育与经济有密切的联系。

丙:教育与经济为何是关联着的呢?

接着便问:对于以上三个命题,请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并强调,只从喜欢的角度选,只选其中一个。停顿一段时间(保证一定的思考时间)之后,就请选甲的人举手,此刻仅1人举了手;再请选乙的人举手,有19人;最后请选丙的人举手,有41人。看来61人都作了选择,无弃权的。

这是我做过的一个测验。其结果竞显示出如此大的差异,选甲的只有一人(百分之一点几),选丙的人近70%。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还曾做过多次类似的测试,结果大体相近。为何会是这样呢?

事实上,如果对丙比较了解了,自然能理解乙;若理解了乙,甲还会不清楚吗?这是从逻辑上讲,甲命题的价值最高。

从一般的感觉来说,甲给人留下的想像空间最小,而丙给人留下的空间最大。喜欢自由思考的人自然会更喜欢丙。

甲、乙、丙三个命题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甲是应然性命题,乙是实然性命题,丙是或然性命题。甲、乙都有定论,丙并无定论。然而,按一般的思维过程,定论是从无定论的问题研究那里来的,无定论命题包容性显然更大。

从或然性命题那里所直接获得的是实然性命题,其间有源流关系。

应然性命题又是从实然性命题那里来的,其间也有源与流的关系。

从学术探讨的角度看,或然性命题是入口处。入口后所获得之成果(定论)有层次之分,实然性命题处在理论层次,应然性命题处在应用层次。

为什么会有这样显著的差异呢?大体上可以这样说,一般而言,在定论与未定论之间,人们更喜欢未定论,在可思考余地的比较上,人们更喜欢余地更大的对象;在档次上,人们会尽可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简而言之,人们更喜欢奇异、喜欢自由、喜欢飞翔。

这一测验似乎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对于教学的进程有各式各样的分析,有各种各样的设计。但是一般情况下会有这样两个进程:一是由未定论向定论的过渡;二是由实然到应然的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正是引导学生完成这两类过渡;这两种过渡都意味者认识的变化、认识的进展。对于认识的变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有感性到理性、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也有我们这里提到的过程。当然还需注意的是,教学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是学生和教师多方面心理演进的过程。虽然认识过程特别值得关注。

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大体上离不开这样两种过渡,实际的教学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学生总是从或然到释然,到实然,再到应然的,用哲学的语言说就叫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说的也是同样的过程。我们根据什么设计教学呢?难道不是根据我们对过程的理解和把握来设计的吗?

设计常常进入程序,设计出一定的步骤,好的程序就有可能有好的效果。教学不能匆匆忙忙进入应然,有时候,那只是一种表面功夫,往往造成似懂非懂,不知所以然,往往堵塞了思维的充分展开。进入应然恰似水到渠成,水若未到,渠只能干等。仓促进入应然是一种不成熟的教学行为,可惜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地存在,甚至一些教学理论就有这样的毛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谁来请,学生去请,可是老师有义务帮助学生去请。这位“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喜欢,比较喜欢的东西多半是对其有兴趣的东西。这个简单的提示也告诉我们学生喜欢什么。喜欢不喜欢也是比较而言的。学生比较不喜欢劈头盖脑突然来临的断言,尤其是那种指指点点、斩钉截铁的断言。

学生比较喜欢你告诉我或你让我明白道理,至于应当根据这个道理怎么去做,最好我自己去寻求,我自己去选择。也就是说,教师告诉我实然,应然由我自己去说、去想、去找。

如果教师的教学艺术更好一些,从或然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或讨论,并且居然通过这种引导让他自己发现了实然,他会更高兴,更感兴趣,更加喜欢。

兴趣常常从新鲜感、好奇感、疑惑感那里来。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不是那样的呢?如果自己居然也能思考,能发现了,兴趣就更加强烈了。

一般人是比较喜欢异乎寻常、出其不意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切都那样习以为常,一切都板上钉钉了,还会增加多少兴趣?如果还加上教授的人板起面孔说话,那更可能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讲得好的老师帮学生请来“老师”(兴趣),讲得不好的老师还可能赶跑“老师”(兴趣)。

再说,学问,学问,就是学“问”,学问就是从学“问”开始的。为什么那么高比例的学生相对比较喜欢或然性命题呢?这也表明,学生喜欢从学“问”开始。

从定义或概念开始,从结论开始,是教学不宜采用的。这既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情意变化规律。

“问”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即使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也十分不容易。学“问”当然包括了学习“问”的技术、技巧。同样面对一种现象或一个事物,有的人仅仅技巧高人一筹就可以迅速提出一连串问题,而有的人就只是木然面对。

有一次,我请学生围绕“学会关心”这个命题提出问题,也是训练他们如何提问,亦即引导他们学“问”。等了好几分钟,竟无人提问。于是我只好就范了,自己问了:“关心需要学吗?”“不学也可以会吗?”“怎样去学会关心?”“关心些什么?”“任何关心都会有积极效果吗?”“大约要学好久才能学得像个样子?”学生多少有点兴趣了,“原来,一个‘学会关心’还有这么多问题啊”!

这个事例进一步证明学生是喜欢问、喜欢面对问题的,这与70%的学生相对喜欢或然性命题的现象是相吻合的。

学“问”本身确实还不只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还有学生敢不敢问、愿不愿问、爱不爱问的问题。过分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不愿问,过分威严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不敢问,没有相当讲究的教学艺术学生很难做到喜欢问,而没有这一切,没有学“问”,真正的学问又怎能获得?

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设问,不只是设计一系列好的、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创造优良的发问环境,让问题在此环境中繁茂生长,让学生与教师互问,乃至互疑互质。这便是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了。学生在“问”中习得学问,在“问”中获得结论,在“问”中扩大想像与思维的空间,在“问”中获得宝贵的学习兴趣(“老师”)。

人们常说的,也是常担心的结果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个“所以然”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实然,而“知其然”者之“然”常常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应然。只知道应当是这样,应当这样做,不知为什么是这样,根据什么应当这样做而不应当那样做。

一般的课程编制者会注意到实然性命题的地位,并不急着进入应用,并不急着交待应当怎样做,也可以说是不急着进入技术性问题。

教学设计并不只是一堂课的设计。从大的方面讲,还需有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从小的方面讲,则还需有一堂课中某个环节的设计,或称环节设计。由这些环节设计组成一个链条,构成整个课程的设计。又由一堂堂课的设计组成一个大链条,构成整个课程的设计。

比如说,一堂课中需讲授两个实然性命题,并有相应的应然命题,那么,对每个实然命题宜有所设计,让学生真的知其所以然。

有经验的老师大半都明白,这还不算真的,在初知实然命题而进入应然之后,悟性较好的学生会返回来再思索那个实然,这才更靠近那个所以然了。教师的更加优秀还表现为能唤起学生的悟性,善于引导学生的悟性和回归。

布鲁纳有个“螺旋式课程”概念,后来被后现代所特别看重,并被借以形成后现代的“四R”方案之一的回归性(recur)。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有意地进行回归或无意地实施了螺旋式课程,并在细节中体现出来,细节表现完美。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实质上是看重实然命题的,但他并未忽视螺旋式教学的重要性,否则,恐怕后现代主义对之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布鲁纳对结构的看重实质上是对基本原理(大都是实然性命题表现出来)的看重,因为它是最便于迁移的。迁移的主要方向之一便是转换至应然性命题。

将教学及其设计中的问题联系及此可列述为三种情况:一是长时间停留在实然而不适时去迁移(转换于应然);二是过于急促地转入而不具有多少迁移的性质了,或者说转入后很难回首实然;三是缺乏迁移或转入应然之后的必要回归,构不成螺旋。迁移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大凡有效的迁移应产生反迁移,一种特定的回归也形成特定的螺旋方式。

教学设计篇2

1.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还处于好奇的阶段。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活动、游戏及表演,所以各种教学手段应交替使用,创设情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及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适时地给以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及学习主动性。

2.教材分析:

《快乐英语》是按照儿童的生活设计的,每课都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展开,如学习用具、身体部分、水果和儿童所喜爱的动物等。目的是将学生学到的英语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学而时习之,便于记忆,便于使用。快乐英语Book 2 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编写的,侧重英语兴趣的培养。本单元Unit1以儿童所喜爱的动物为主题,围绕“What’s this?”句型展开话题。本课Lesson 4让学生在学习了“What’s this/that?”的基础上学会运用“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能够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向他人询问,或者用自己已知的东西对他人进行考验。同时本课是Unit 1 What's this in English?这一单元中的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以达到自由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听懂、会说、认读单词:pig,lion,cow。

学会并运用“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向他人询问,或者用自己已知的东西对他人进行考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呈现,猜一猜,小游戏,英语童谣,歌曲等多种互动教学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单词:pig,lion,cow。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表演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让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体验成功,培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A…”与同学间互相问答。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句型的意义,通过显示图片、小组合作、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自如流畅地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单词pig,lion,cow的发音。在课堂训练中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让学生在跟读的基础上,以分组读,高低声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来加强对单词的记忆。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 up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2. Sing a song:

T: Do you like animals? Ss: Yes.

T: Great! Let's sing a song “Lovely Animals”

3. Play a game:

T: In the song there are 3 animals. What are they?

Ss: Monkey, tiger, panda.

T: Very good.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OK? Ss: OK!

T: Guess, What’s this? Ss: panda/tiger/monkey.……

【设计意图】简单而自然的问候、轻快有趣的歌曲使学生轻松而快速的进入英语学习状态。同时运用游戏Guessing Game,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单词,活跃课堂气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ad in:

T: Look, this is a new word .So, this class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new lesson, Lesson 4.

【设计意图】利用Guessing game 引出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进而出示课题,让学生准备好进入到新的一课。

2. Look, listen and say:

(1) Learn “pig”:

T: Look at the screen, this is a pig. (板书pig)

T: Let’s listen and read. Ss: pig

T: Read it line by line. Ss: pig ……

T: Listen, What’s this? Ss: 猪叫声。

T: Right, Who can imitate. Ss: I can.

T: Let’s play. Imitate or say the word.

【设计意图】用图片简单直观的呈现单词,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记忆单词,在操练过程中加入猪的叫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全身反应法及游戏法让同学乐于学习、加深记忆。

(2) Learn “lion”:

T: There is an animal is very strong. Guess, what’s this?

Ss:tiger/lion…… T:Look, Oh, It is a lion. (板书lion)

T: Let’s listen and read. Ss: lion

T: Read it 3 men together. Ss: lion ……

T: Listen, What’s this? Ss: 狮子叫声。

T: Right, Let’s imitate,Can you? Ss: I can.

T: Let’s play a game. Look at my hand ,imitate or say the word.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让学生猜出单词,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加强了学生的记忆。在单词操练过程中运用全身反应法及游戏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记忆了单词,同时课件呈现狮子的叫声,让学生模仿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3. Practice

(1) Listen and say words:

T: Listen and say the word as quickly as you can. Ss: OK.

【设计意图】运用听动物的叫声来快速说出单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同学进一步的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加强了对单词的记忆。

(2) Listen and arrange:

T: Listen the 3 words and then arrange. Ss: OK.

【设计意图】通过听声音排序这个小环节,不仅能够练习学生的听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3) Let’s chant

T:Look at the screen,Let's chant together. Ss:OK!

What is this? It’s a pig, pig, pig, pig.

What is this? It’s a lion, lion, lion, lion.

What is this? It’s a cow, cow, cow, and cow.

【设计意图】朗朗上口的chant,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巩固这节课的单词,并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埋下伏笔。

4. Learn new sentences

(1)Learn“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T: In the chant, we know “What’s this?” What’s meaning?

Ss:这是什么?

T: Good !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 Do you know ?

T: 这个用英语怎么说?Let’s read together. Ss: ……

T: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say sentences.

Ss: What’s this in English? A…

【设计意图】在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句型,能够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并运用,有助于更扎实的掌握新知识。并且在What’s this in English?让学生自己扩展到What’s that in English?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T: I need help, who can help me? S: I can.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A book.

T: Thank you. What’s that in English? S: A pencil.

T: You’re right. Let’s do like this, practice in pairs.

……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为同学们指引方向,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自编小对话,不仅能够复习所学过的单词,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在放松的状态下轻松的掌握所学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Step 3. Consolidation

1.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dialogues:

T: Look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who can make dialogues? Ss:Ican ……

T: Good,Let's read together. ……

【设计意图】并运用课件展示图片进行拓展,让学生自编小对话,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考察了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同时还能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Learn to say:

T: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

T: Let’s practice in pairs. And then ac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跟读录音中的语音及语调,训练学生听与说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3. Sing a song:

T: Let’s sing a song. OK? Ss:OK!

T:Let’s sing and act.“What is this in English?”

【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尾声,用轻松愉快的歌曲来放松学生的心情,并让同学们在歌曲中复习了这节课的所学知识,调动了课堂氛围,完善了课堂。

Step 4.Sum up

T:Today you did a good job. Think, what have you learnt?

Ss: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A pig/lion/cow.

【设计意图】提问同学们“What have you learnt ?”,让学生自主发言,说一说这节课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Step 5.Homework

T:Look,This is homework, let’s read together.

Ss:熟读本课对话。运用本课所学内容自编小对话。

教学设计篇3

1.1案例一:“学生类设计”在此案列中,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分解学生的数据特征、学生的行为,从而对学生类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分析学生类应描述的基本变量有:introll,age;stringname,city;学生类的行为有:getdataofstudent;showdataofstudent。所以我们的类进一步设计并封装如下:classStudent{introll,age;stringname,city;publicvoidgetData(){}publicvoidshowData(){}}在类中填入相关代码并调试通过。在此案列的教学中,学生接触了类的设计、类的封装,强化了类的属性、方法、封装等概念,老师可以帮助同学消化前面所学的有关类的知识。1.2案例二:使用文件存储学生数据因为在学习C#时,学生还未学习.ADO,所以在C#的《学生管理系统》项目中,我们只能使用文件存储学生数据,文件的操作是C#教学中的难点,所以第二个教学案例我们设计成“使用文件操作学生数据”。案例的部分代码如下:StringFileName="d:\\student.txt";FileStreamfs=newFileStream(FileName,FileMode.Append,FileAccess.Write);BinaryWriterbrw=newBinaryWriter(fs);brw.Write("we");brw.Write("56");1.3案例三:在文件中访问学生数据当学生数据存储到文件”d:\student.txt后,接着我们关心的是如何访问文件中的数据,所以案例三我们设计为“在文件中访问学生数据”,同时可以让学生创建一选择菜单.案例的部分代码如下:FileName="d:\\student.txt";FileInfofinfo=newFileInfo(FileName);if(finfo.Exists)FileStreamfs=newFileStream(FileName,FileMode.Open,FileAccess.Read);BinaryReaderbrr=newBinaryReader(fs);while(brr.PeekChar()!=-1){name=brr.ReadString();age=brr.ReadToInt32();Console.WriteLine(name+"\t\t"+age);}1.4案例四:学生数据的查、改、删学生数据的基本操作是对学生数据进行查找、删除、修改和增加,其中数据的添加在案例二中已讲述,所以案例四我们设计为“在文件中查找、删除、修改学生数据”,案例的部分代码如下:if(finfo.Exists){fs=newFileStream("d:\\student.txt",FileMode.Open,FileAccess.Read);br=newBinaryReader(fs);fs1=newFileStream(tempfile,FileMode.Create,FileAccess.Write);bw=newBinaryWriter(fs1);while(br.PeekChar()!=-1){name=br.ReadString();age=br.ReadInt32();if(name!=name1){bw.Write(name);bw.Write(age);}else……

2“学生管理系统”项目实训

学生在经过四到五个相关案例的设计后,已经学会了利用文件存储学生数据、添加、删除、修改、查找学生数据,目前对他们来说完成“学生管理系统”项目已不是难事,此时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做项目需求分析,帮助他们理清项目的整体框架,项目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3总结

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平面设计;文字设计;教学;审美

一、引言

平面设计也可以称作视觉传达设计,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于上世纪中期,是以平面材料为介质,通过喷绘、印刷等方式形成图片、文字、符号来向公众表达想法和传播信息的一种视觉表现方式。当前,平面设计已经涵盖了相当多的内容,包括书籍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网页设计等。在平面设计中,图片和文字是传播信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相较于图片,文字对于抽象的内容更具表现力。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也应该抓住文字这种特性,使平面教学更加具体。

二、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的含义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即表示利用文字的规律,将文字所体现的含义转化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并在里面加入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和文字都是通过千百年的进化累计逐步形成完善的体系的,是人类社会得以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平面中的文字设计则将用于阅读的文字用视觉符号加以表现,作为现代社会信息沟通的媒介,平面设计的文字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大家所知,文字本身就具备一种艺术美,是一种艺术形式,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有其特点,通过对这些文字的字形字体进行研究,能够变化出成千上万的字体设计方案,拓展文字设计的表达层面。

三、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我国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教学过于单一,不具备多样性。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能灵活的培养学生使用各种文字变体进行设计。只是单纯要求学生运用标准字体或者一些常见常用的行书、舒体、楷体等进行设计,缺乏变化。相较于我国,西方国家平面设计开始较早,对文字设计的研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进行文字设计时,西方设计时对拉丁文、英文等各种文字的灵活利用和再创造,让文字设计变得更具美感。第二,创新模式不足。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好文字设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恩能够力,可以促进文字设计和平面设计的融合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平面设计教学依旧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一些教师只关注于让学生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描述,忽视了文字本身就可以作为艺术品的事实,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培养,势必会导致学生文字掌控力的低下和创新性的缺乏,导致很多学生只懂得用文字对艺术品进行概括介绍,无法灵活的利用文字,创新文字,将文字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第三,对汉字的开发不足。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字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古传说中提到:“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这些传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们对文字的重视和文字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演变出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字体来,这些字体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美学价值,是平面设计中绝好的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没能对汉字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在进行文字设计时习惯性只用最常见的宋体、楷体等汉字字体,但长期使用单一的字体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在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是仅次于图形设计的一项重要表达方式,如果说图形表达占据了平面设计的半壁江山的话,文字设计也几乎可以和它平分秋色了。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开展文字设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字能够十分完整的进行信息传递,文字设计可以清楚明晰的表达平面设计的内涵和主题。文字设计也具有丰富的含义,可以使平面设计的含义变得饱满。其次,在平面设计中,图形设计表达的含义有时会有一定的隐晦性和不明确性,需要受众充分理解图形设计的内涵,而文字的出现可以使表达的主题更加具象化,使图形更容易被理解。再次,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出现,可以增加视觉效果。文字底蕴丰富,是人类发展了千百年的文化结晶,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文字设计,可以提升整体的审美价值。最后,文字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一直被广泛应用,出现在各个与平面设计有关的场合里,已经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五、文字设计的类型

第一,文字的图形化设计。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就是将文字与图形相结合,图形通过视觉化的效果将设计理念及想要突出的主题表达给受众,再与文字结合,用文字简介的道出相表达的信息。通过这种结合,能够创造出与以往不同的“图形化”文字视觉语言。合理的进行文字的图形化创作的话,可以创设出非常具有审美意义的概念性字体,使文字的图形化设计独具魅力。第二,文字的形象化设计。文字本身是带有意义的,将文字所蕴含的内容添加上具体的形象,就是形象化设计。文字的形象化设计增加了其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受众印象深刻,形象化设计包括整体形象化、笔画形象化、标记形象以及添加形象。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汉字是世界文明中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它本身就具备着极强的象形意义,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发展,汉字的含义被极大的丰富,图形感和象征性也让汉字极具美感。汉字由诸多笔画组成,笔画的丰富性也使汉字可以千变万化,笔画之间、文字之间或用联结的手法,或用穿插的手法来达到新的文字设计。汉字的设计变化无穷,可以行云流水,笔锋刚硬,可以婉约娟秀,也可以粗犷豪放。汉字每个字都有其自身含义,这也使文字设计更具内涵,文字含义就是文字设计的灵魂,通过研究形意结合,使文字设计闪现出统一的、生动的美感,就是设计者要达到的形象化设计的目的。第三,文字的意象化表达。对文字进行寓意变化的设计处理我们称之为意象化设计,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无法用语言直接形容的事物通常用另一种事物来进行替代表达,例如中国的“龙”、“凤”、“祥云”这些极具符号意义形象,都是象征繁荣、华贵、强大、和谐之意的。而西方则喜欢用雄狮象征力量,用玫瑰表达爱情,黑猫和乌鸦则表示不详。文字也有相同的作用,通过对文字进行意象化的艺术处理,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人们经常通过会意文字进行表达。文字就是这样通过意象化设计进行艺术表现,这种手法也使文字本身充满美感。

六、平面设计中文字设计教学的实践应用

文字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项基础课程,长期以来都存在重技巧而轻内涵的问题。课程训练也只是进行一些宋体、楷体,或者几种美术字的训练,单纯强调技巧训练,缺少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审美,使学生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无新意可言。在实际应用中,文字设计训练应该将重心放在创意思维的拓展和视觉文字表现力上,深挖文字内涵,对文字进行图形情感化以及有个人审美的语言创造。第一,文字设计在标志设计中。标志使一种视觉图形,它同文字一样,都是由原始图腾和符号发展演变而来,是同样具有传达性和识别性的符号。我们在企业logo设计中、广告宣传海报中、产品商标设计中都能看到标志的影子,这是标志设计最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标志设计通常是将社会生活中为大众所熟悉和认可的事物,诸如图形、文字等进行形象的艺术加工后,在不改变原本事物的属性后进行的再创造,再创造的标志可以区别于一般事物,让人印象深刻。在19世纪的欧洲,标志设计大多是由繁复的图形加文字说明构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快节奏时代,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网络信息的发达让人们更愿意去看、去理解简洁明了的事物。文字标志设计就具备有这样的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利用一个改造的文字或者特殊的符号就涵盖了各种信息。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标志中都很常见,用一个变体的字来做企业的logo,例如,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lo-go就是由一个圆圈和内部一个变体的工字组成,在标志下面再缀以中国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ICBC”,设计简单明了又不失醒目。第二,文字设计在广告设计中。广告设计是将要宣传的产品内容和信息用精准的、有效的宣传手段传递给受众,文字和图形在广告设计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广告设计存在的基本元素使广告设计让人们读的同时,兼具了看的含义。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已从过去一味强调产品品牌的设计理念,转变为注重情感表达,即企业品牌的人文内涵,崇尚亲切、自然的广告风格。文字作为广告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其情感设计也十分重要。文字设计的图形化设计在广告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使广告设计能够兼具文字字形和字义的特点,做到图中有字、字中有图,丰富了受众的视觉感受,使得受众在接收广告信息的时候,能够有美的感受,提升了愉悦度。第三,文字设计在网络中的应用。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全民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网络成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介质,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时间和概率都成倍增长。因此,在网络世界中,我们也应合理的利用文字设计去打动受众,让受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共鸣。举例来说,百度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应用量和使用量十分可观,百度在自己品牌logo的文字设计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每逢有重大节日或者重大事件发生时,百度搜索的logo就会随之添加一些应景的元素,在过年的时候就添加爆竹庆贺新年,在植树节就添加树苗,有植树迎春之意。在网络中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懂得将文字设计和图形设计相结合,使文字设计以恰当的方式出现。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字是人类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创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如何将文字设计结合到现代平面教学设计中去,让文字设计教学更灵活,更具创造性,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一而.谈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71-172.

[2]余蕾.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4,13:224.

[3]朱凌雁.谈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6,24:366.

[4]李俊.试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文字设计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32.

教学设计篇5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温度的概念;

③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温度值;

③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③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温度计易错之处。

教学教具

自制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每桌3只,中等大小)、多媒体课件、开水、冷水若干。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看一看:教师播放与温度有关的图片。

教师根据图片提问:你们是否想了解冰雪是怎么形成的?衣服为什么被晒干?樟脑丸放久了为什么会变小?

教师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

二、想想做做

1.温度。

想一想①:冬天和夏天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想一想③:冷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天气预报是如何表示冷热程度的?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温度概念。教师板书:第一节温度计

2.温度计。

想一想,议一议:①如何判断两杯水温度的高低?②哪种方法更准确?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做一做:用手感觉冷、热、温水,得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想一想:③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学生回答)

师生总结:使用温度计测量较准确。

三、想想议议

1.问一问:你想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什么知识?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2.原理。教师演示自制温度计,引导学生回答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板书)

想一想,议一议:为了更准确地测量温度,温度计应怎样改装?(学生讨论回答)

3.看一看、说一说:温度计的构造。

(学生观察实物并回答)

4.想一想、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表示方法、单位、符号、读法,然后练习读数。

5.看一看、比一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三种温度计的不同,同时进行量程、分度值的教学。

6.做一做,议一议。

学生测量热水温度并上台演示,师生总结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多媒体演示)

正确方法

(1)看清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

(2)玻璃泡不能位于容器底及侧壁,必须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5)读数时眼睛要平视(以上各点均配有图片)

错误方法(图片略)。

7.做一做,议一议(体温计的使用):

学生演示游戏(两人),学生评价并说出理由同时进行体温计构造的教学。

四、教师投影与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有关图片并引导学生看课本第71页表格。

五、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课的收获,教师归纳。

六、动手动脑学物理

教学设计篇6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平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等,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讲解扩展学生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手段。案例教学法贴近实际设计,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代社会平面设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

该教学形式遵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基本教材,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重点培养其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汲取前人的经验,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

2.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

若要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中,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按各种设计作品思路的复杂程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综合的设计能力。

(1)案例的准备和选取

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十分必要,这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设置的设计案例与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不一致,或者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范围,则会加大信息的传递,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学过就忘。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设计理论,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在分析和理解案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所以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现有理论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然后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和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渐积累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从而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

(2)课堂引导与讲解

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借助软件,而软件的教学环节是一个十分注重动手能力的过程,如果过分注重软件技巧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的培养,就会本末倒置,使学生局限在软件技巧和操作方面,无法真正提高设计能力。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推广,平面设计工作正逐渐标准化、流程化,如何在流程化的框架内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平面设计作品,就要求设计师具备自身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设计本身就是创造,而这种创造来源于设计师长期积累形成的创造性思维。

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以隐含在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理论、人文知识为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灵活表现文化内涵和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达到设计作品的鲜明性、独到性。

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蝉》这首诗的意思,并能够熟读成诵。

2. 通过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体会作者高洁的志向。

3. 感受积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托物言志所表达出的高洁志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们听过吗?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对,这句话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就请大家把这句话连读两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让它带我们正式踏上今天日积月累的旅程。

二、古诗赏析

(一)初识作者

1.学生自由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小结补充。请大家关注一下唐太宗的评价。你从评价中读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诗人。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解疑。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在你不懂的、不确定的地方画上“?”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緌:读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这里,“垂緌”就代表蝉。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桐:梧桐树稀疏的枝杈。

藉:凭借。

2. 正音后再读古诗。

3. 默读思考: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习单)

我看到了:垂緌 清露 疏桐

我听到了:流响 声远

我懂得了:蝉品性高洁,令人佩服。

4. 学生汇报:

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蝉,它停留在高高的枝头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预设: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树。

预设: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露水。

教师相机点拨。

5.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代表着高贵的意象的叠加,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预设:我听到了蝉连绵不绝的叫声。

(连绵不绝、响亮)

6.联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蝉因为住的高,所以声音传的远,而并不是因为秋风的原因。

你是从哪一句想到的?()

7. 学习托物言志的描法。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句就是本诗中心所在。而其中这个“高”字,更是用意深远:

这里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们觉得,这首诗只写的是蝉吗?

作者通过蝉,想表达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个品行高洁、志趣高雅的人。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板书)

8.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并背诵。

9.汇报平时积累的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

竹石 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 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学生初读。

2.体会作者所寄托的志向。

3.再次朗读感悟。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刚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师由衷地替你们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积累,跬步会成千里,小流会成江海,让我们在这句话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教学设计篇8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English courses. Thi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concep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knowledg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use of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English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English.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ish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77-01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意义

首先提出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加涅,他指出:“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布里格斯(Leslie J. 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式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我国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何将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怎样来制定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设计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

2分析学生特征

教学设计的一切都起源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才可以设计出符合这一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标准。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1)语言知识。包括四方面:①语音。英语音素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②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③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的具体学习项目。④功能。功能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2)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项技能。(3)情感态度。它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信心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动机和丰富的感情。(4)学习策略。即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问题计划学习时间学会记笔记主动提问题互动积极与教师配合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4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即复习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歌曲游戏故事日常交流和复述课文等形式来达到此活动的目的。(2)新学习内容呈现(Presentation)。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所学的东西。(3)阅读(Reading)。学生通过阅读能明确这堂课的语言目标。①读前(Pre-reading)。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重点词汇的英文解释或同义、反义词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②读中(While-reading)。学生通读文章后,教师让学生个人或分组来归纳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中心思想。③读后(Post-reading)。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④语言知识点(Language focus)。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短语和句型。(4)小结(Summary)。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要做简练的学习小结。(5)作业(Homework)。教师应该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结合,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5设计教学评价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同步向前推进的。因为英语课堂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调控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检测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时应注意评价内容、主体、方法、工具和用语等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还是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质量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教学设计篇9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 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 1

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结构意识;线性描绘;因人示教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4-105-03

作者:朱长征,商丘师范学校美术学院讲师,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河南,商丘,476000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是设计历史的承接,是一种符合正常逻辑的历史发展。

对于设计素描来讲,基础素描的理念作为西洋绘画的入门课程,不仅仅只是为纯艺术类绘画打下基础,同样也是设计素描的基础。有一种理论认为,设计素描必须抛弃基础素描的那一套,走自己的路。但是我认为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从理念和根本上来说是承接关系,并不存在区别性,至于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设计素描作品与基础素描作品的区别,所以说基础素描应该是设计素描教学的一种必需的的前奏,应该融合于设计素描教学之中。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设计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以一种逻辑的方式分阶段进行教学并把基础素描教学融合进来?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整体观念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掌控画面,驾驭全局,并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和体积关系,真正达到设计素描学习的目的。我认为设计素描的第一个时段的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和那个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徒手描绘能力,对结构的认识、分析与表达能力。

我在设计素描教学的实践中,经常遇到两种现象:

一是学生从局部入手,失去比例,失去整体,常常是有的部分已经画完,有的部分还是白纸,结果造成画面零乱,不可收拾。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三种方法检查画面:一是用垂直线检查对象的左右关系;二是用水平线检查对象的上下关系;三是用视角暂留的方法(即视线在对象和画面快速反复看)检查各种斜线的准确程度。只有把形先画准,才可以画明暗。在画明暗时,也要使学生学会整体观察,先把亮、灰、暗三大调子区分开来,然后,在区分每个调子中的明暗差别,分别用软硬不同的铅笔去画。切忌不能死盯住局部,致使顾此失彼。

二是学生机械、被动地照抄对象,不去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一味去平涂对象,把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意识,只知是什么,不知为什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就要从透视学的原理把道理讲清楚。在处理明暗调子时,要学会瞪大眼睛找变化,眯起眼睛看整体。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从而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结构意识。

比如设计素描第二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要以明确、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线,准确地塑造所描绘的对象。当然,线性描绘不是说完全不用明暗,而是对明暗的理解与表现有所不同,线性描绘,在应用明暗时主要是增强对象的形体与空间感受,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对线的理解上也不可偏颇,线有受光线、背光线、有中锋线、侧锋线,有厚线、薄线,也有类似面集合的线。对线的感受也是相对而言的,要以多为开放的思维方式来理解。

准确地塑造形象是造型训练的基础,在对要描绘的对象进行准确塑造的基础上,线性描绘还要通过对形体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理解形象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三维立体造型的构想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的能力。作为设计师,三维的构形能力是其造物构想的基础,因此,在设计素描训练中,必须使学生加强对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会相应变化这种规律的认识,提高分析、推理和表达能力,摆脱和削减表面明暗等变化。构筑三维形体并在画面中组织整体形体关系。

在具体的绘画表现中,要求学生清晰明确的把握物体的结构,准确地掌握物象的组合形态、比例关系。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控制物体的结构与形态的空间组合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可着意形体与占位时用的辅助线有选择的留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对形体及空间关系控制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在画面中明暗、层次、主次、虚实的处理,更多地通过线条的轻重、虚实、亮暗来获得的。

二、学习方法的多元化

设计素描的学习也和其它学习一样,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可事倍功半。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五多。即:多看、多想、多练、多问、多记。

多看就是要学会多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素描作品,尤其是大师们的作品,以这些作品为楷模,对照自己的作品,从中找出不足。要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看自己的作品,远看、近看、正看、反看、换个环境看、变着角度看。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视觉上的错误,发现问题。比如在设计素描教学的第三阶段,在观察方法和构图表现上,设计素描更注重对一组物象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从而获得一个多维的综合性的形象概念,并对一组物象中某一单独的西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注重灵活的构组画面形象,逐步培养学生根据对纸面的感受进行构图、组织的能力。

多想就是学会用脑画画,多想画理,多给自己提问题,随着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其进步就显而易见了。

比如设计素描第三阶段,空间建构单元的学习,空间建构更强调对对象在大空间中的组织与空间秩序的建构。这一单元的训练时将众多复杂的对象摆置在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要求同学有秩序的组织对象并逻辑地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这就要求同学们多思考。用逻辑思维方法来完成。充分理解对象在不同的空间关系与形态组织中的不同性质变化。一个物象,当它处在不同的对象组合与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所充当的角色也完全不同。因而。在对它的理解及对它的表现上也是不同的。想象我们把一组物象摆在相对更大的空间中,这组物象在空间中的占位、空间结构、组织关系、主次关系,甚至形态本身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对物象的塑造中和对画面的组织上,都不可孤立地理解,而应这里具体分析对象间的相互关系与空间角色。

多想表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在空间建构单元的学习中,面对大空间中一组无秩序的物象,要求学生逻辑地组构并建立画面中的新秩序,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素描的手段,认识与理解空间限定 与空间构成的关系。为正确建立这种关系,在作画观察分析时,可以将空间中的物象假设有秩序的建构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内,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便于同学们理解与表达。

因此,设计素描除了训练基本造型能力,还应通过对各种形态的分解与组合,创造出无限的三维形态,这个训练并不是单纯从形态处罚的一种造型训练,而是通过认真的逻辑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之前强调的多想,用推理与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多练就是要有时间保证,尽量多画。不仅要画素描,还要画速写、慢写、默写、临摹等,只有有了量保证,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

设计素描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中,通过从具象图像逐步演变到抽象图形的路径都是一个绘画练习的过程。其实整个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多练,因此它的意义变得至关重要起来。

多问就是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问老师、问同学,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多记就是要学会培养自己形象记忆的能力。因为艺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长期坚持积累和记忆各种典型形象,可以不断激活大脑形象思维细胞。久而久之,就可以呼之欲出,落笔生辉。

三、因人示教和因材施教

设计素描学习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教师不但应及时给学生示范作画,而且还要因学生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学习的目标。

示范作画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更形象、更直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学习的每一阶段,都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如果教师示范过多,会使他们手足无措,无从下笔。教师要先强调学生自己修改,在他们反复修改仍不见效果时,教师可帮助他们修改。这时,抓住学生在每一阶段的突出问题,边示范边讲,使学生加深记忆,过目不忘;针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着重从调整阶段示范,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对于天赋不够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优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天赋好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给他们增加作画难度,并时时提醒他们,防止出现骄傲自满情绪,影响进步。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在素描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样,找准病因,再对症下药,切记不可盲目。

四、耐心与爱心

设计素描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而乏味的过程,作为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作为教师,就要有一定的爱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素描学习最能历练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恒心。因此,其中的苦可想而知。不过,一但闯过难关,那将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是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