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投资十篇

时间:2023-04-09 16:29:17

基础设施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篇1

一、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必要性

(一)社保基金存量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初余额为24428万元,年末余额为44912万元(其资金分布情况为:经办机构支出户银行存款13139万元,财政专户存款28405万元,暂付款563万元,债券投资3888万元)。从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的变化情况看,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下降趋势,并逐年在增加。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2001年度养老、失业基金决算情况》通报反映,嘉兴市本级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15.1个月,高于全省9.9个月和全市13.4个月的水平。从市本级2001年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在社会保险扩覆不开展的前提下,如果从2001年存量资金中留出15000万元作为2002年的收不抵支部分,留出投资国债和定期存款未到期部分10000万元,还有20000万元可以用于其他投资。

(二)社保基金增值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利息收入774万元,年综合利率2.23%。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全淡出前,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走势预计在

三、五年内仍将维持现有水平,目前存货款利率差在加大。

(三)政府资金经营需要拓宽投资领域。目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投资性公司向商业银行贷款并以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另一方面则将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入银行,以银行存款利率得到利息。按照现行存贷款三年期年利率进行测算,存款利率3.24%、贷款利率5.76%、差额2.52%,如按5亿元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进行测算,年基金少收入利息1250万元。

(四)依法参保意识的提高和行政推动力度的加大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近年来,省市人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制意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三个不到位的状况正在加强或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扩覆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参保企业不到位的状况,使当年社会保险基金达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使存量资金增加。这就有必要考虑社会保障的投资方向和较大限度增值的问题。

二、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对中央政府而言,选择适宜的模式入市至关重要。从允许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国家看,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途径为社会保障基金——基金公司——证券市场,即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基金公司,再通过基金公司投资于股市。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将社会保障基金拓宽投资领域,除按照规定安排好支出所需的资金和购买分配的国债以外,投资于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兜底责任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投资方向可以确定为:市本级的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出资部分,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在现行政策制度不作调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三种形式中选择:

——委托贷款项目模式。根据商业银行当前的委托贷款制度规定,资金所有者将银行存款指定对象和项目,由商业银行根据规定手续与贷款方和委托方签订三方合同,并由商业银行办理贷款和结算手续,按规定收取手续费,但不承担委托贷款资金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从社保基盘管理本身来说,其资金反映在银行存款科目中,因而不违反国家现行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制度,同时有利于基金的增值;缺点是银行不承担风险,同时要向银行支付手续费。

——直接投资项目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众多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中。选出发展潜力较大且稳定的项目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对象,由政府组织对项目的政府责任的论证。对于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责任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由市财政(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基金投资手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基金增值的同时节约了手续费;缺点是超越了国家现行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

——投资开放式基金模式。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按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资收益高于国债和储蓄、低于股票;缺点是投资风险高于国债和储蓄,同时需支付手续费,而且国家至今末规定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比较,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模式较为合适。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利息收入,同时又不违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三、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方式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领域,笔者分析是可行的。

——从政策角度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可能。(1)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政策,其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式除储蓄和购买债券外,还有以下几种:一是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交通、电力、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其回收期稍长但收益较稳定可靠,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二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内或国外股票,以获取股息收益或股票增值。三是投资于不动产及各类贷款,如抵押贷款、商业贷款、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等。(2)在我国,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规定,“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险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而在按照规定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后,剩余资金则存入银行。

综观上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和收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储蓄、政府债券、基础设施、公司债券、股票和不动产。总的来看,各国对社会保障基余的投资营运都控制得非常严格。储蓄和购买政府债券是所有国家都认可的投资方式,而对基础设施、股票、不动产和贷款等风险大的项目,有的国家是严格禁止的。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各项投资项目中是最高的,因此,不少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解开禁令。

——从投资对象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空间。“九五”期间,政府对本级范围内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形式,投入40多亿元兴建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还投入巨资兴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均将逐步到达还贷期和贷款期,而已经建成项目目前尚未具备还贷能力,需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撑,待建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启动,这些因素均给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方向。

——按投资项目分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投资收益。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项目,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增加较多的利息收入,如按照三年期存货款年利率计算,社会保障基金年利率可在目前2.52%的基础上提高到5.58%.如按3亿元资金量进行测算,年度利息收入可从存款的756万元提高到委托贷款的1674万元。

四、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确定投向。由市财政局按照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文体、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进行评估,选择提出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交市政府决策。

基础设施投资篇2

近年来,投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社保基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社保基金投资机构正在设法将投资分散到更多的投资对象中。一些能够以实物形式和货币形式为社会带来实质性受益的实体经济成为了养老基金投资的目标。其中,基础设施类投资就是一种既能保障社保基金安全和投资收益,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经济正向发展的投资渠道。根据OECD组织2007年的计算,全球养老金市场总量大致为24.6万亿美元,其中由养老基金管理的养老金资产达16.2万亿美元,其中的3%约五千亿美元可投资于基础设施类。美国的养老基金机构CalPERS在2008年实施了一项新的投资政策,将3%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于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约为72亿美元。加拿大的养老基金通过其子公司投资几十亿加元的养老金于基础设施项目。澳大利亚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可以说是全球的典范,该国的大多数养老金受托机构都通过麦格理银行进行基础设施类投资,总计超过200亿美元。

二、OECD国家社保基金投资选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OECD国家主要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股票及债券。其中墨西哥债券投资部分达98%之多,剩余2%完全投资于股票。瑞士、波兰、智利将超过90%的社保基金都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美国、英国、巴西等国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比例低于60%。而在亚洲地区,日本将81%左右的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占了50%,其余部分为债券。不难发现,投资股票和债券仍然是当前主要的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手段。那么,不同投资工具的收益率究竟如何呢?我们来比较五年期债券、股票、房地产、基础设施、私人股本的表现。根据摩根斯坦利的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期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为5.2%,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8.1%,房地产为7.0%,基础设施为9.3%,而私人股本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为10%。而这五类的年均变动率分别为4.4%、18.2%、9.5%、7.9%、30.2%。可见,债券是较为稳定的投资工具,但其低风险性也导致了其低收益率。而股票的风险仅次于私人股本,同时它的收益率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Lazard公司在2007年对基础设施、股票、固定资产等风险和收益率做了统计。得出的结论与摩根斯坦利的结论相似,基础设施不论在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上都处于“中间地带”,而在这一调查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投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都最高的私人股本投资中,也参与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可见,引入私人部门的投资,是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的可行之选。

三、社保基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的主要阻碍

(一)新兴投资手段大多数国家的社保基金仍然习惯于投资于股票以及债券等相对较成熟的投资工具,而对于基础设施这一进入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不久的新兴投资渠道,仍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这直接造成了社保基金投资机构不敢断然冒进,在风险与收益中选择规避风险。

(二)缺乏统计数据正是由于大多数国家很少涉及基础设施投资,导致了统计数据的极度缺乏。而这无疑使得投资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减缓,甚至很难得到发展。

(三)直接投资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带来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由于从投资于虚拟资产变成了向实体公司投资,势必将提高对实体公司的要求,更加强调了实体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使得市场中符合要求的公司数量大幅减少,少数表现优异的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公司将更加难以生存。

三、结语

社保基金投资基础设施不当不仅会导致社保基金的缩水,无法维持基金收支平衡,甚至也会导致市场中基础产业垄断现象的产生。而在投资过程中,更应当意识到资金的变现能力与基础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当是相对开放,即涵盖面较广,同时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将上市公司与私人公司共同纳为投资对象,建立主要投资公司和次要投资公司评级类别。对于经济效益良好的基础设施例如机场,以及正外部性强的基础设施例如医院,予以不同比例的投资额度。对于作为投资主体的政府及管理者,笔者认为有几点可行的建议:

1.鼓励社保基金进入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其他大机构投资者投资基础产业。

2.由政府发行债券,融资所得用于投资基础设施,从而由基础设施拉动基础产业的发展,继而推动社会实体经济的发展。

3.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由政府统一监管。

基础设施投资篇3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经营走进“土地融资”误区 近些年,在“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领导下,众多城市决策者将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融资工具,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不仅要征收近期土地使用费,还将土地未来收益也收入囊中,这种形式表面上看政府得益颇多,其实丧失了后续半个世纪左右土地增值的收益权。如果缺乏后续的财政支持,不补足城建资金的存量,不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必将严重影响城市建设的进度,甚至影响政府诚信。

(二)由政府投资机制引起的“并发症”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应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企业公平竞争的主导力量。但是在城市经营的模式中,地方政府常常是区域之间不正当竞争的组织者和支持者,政府没有找准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定位,出现了垄断问题、信用问题和效率问题。

(1)自然垄断性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目前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数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产品或服务多实行垄断价格或补贴价格,一方面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影响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机构庞大、弄虚作假和现象严重。

(2)政府信用降低,城市再筹资的能力减弱。现行的投融资机制高度依赖银行,公益性项目建设长期通过举债方式进行,不断重复进行从举债到建设到还贷的单向运行,不仅巨额举债还债有困难,也无法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最终导致国有建设主体资不抵债、城市建设陷于瘫痪。

(3)市场机制难以发挥,城建效率低下。政府过多干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挤压了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活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启动消费,造成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改革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使得投资主体融资功能不够完善,城建项目效率低下。

(三)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 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可得,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中政府资本始终呈逐年递增的状态,但同时增长速度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额的增长,从而造成其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总额比例逐步下降。其制约因素主要包括:(1)投资主体仍然相对单一。城市基础设施资金主要渠道是政府投资,其来源包括:国家预算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地方税收;公用事业附加费;城市基础设施有偿使用收费;土地收入以及出售资产所得收入等。虽然数值逐年上升,但其明显满足不了迅猛增势的城建资金需求。(2)民营资本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流向单一。21世纪以来国民财富的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间资本量不断增加。各大私营企业集团、外资企业有意向出资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缺少准入规则,有效投资渠道不畅,因而资本的使用率较低,抑制了企业和个人参与经营性项目公平竞争的积极性。

(四)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效率低下 由于政企不分、权责不明,使城建资产经营公司背上巨额债务包袱,不堪重负;由于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持续亏损;由于产权关系和管理体制不顺,有的城建资产经营公司只是空壳,对被投资企业的人事、财务和经营没有控制权。城市建设陷入了市场化程度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困境。

(五)城市建设相关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发改委、建设部、财政部、央行等相关部门规章和地方各级政府管理规定等构成的法律体系,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层次太低、效力有限、零散而不系统,有些文件的规定已失去了时效性,有些已明显不符合当前形势。关于投融资体制方面,对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的义务和权益,对资金来源、归集、投人、使用、管理、收益、分配等问题没有明确法律规范,这影响了社会力量、社会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而且还造成很多好的基础设施融资方式无法在我国实施。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问题解决建议

(一)盘活土地资源,实现资本运作 经营好城市土地是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筹集城建资金的有效途径。为此,一是必须加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调控,而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增强政府供应土地调控力度的有效手段;二是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实行交易市场化;三是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

(二)实行“政企分开,投、建、管分离”,提高运行效率 具体表现在:(1)转变政府角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新体制下,政府应将主要精力转向为投资者和纳税人服务,为各类投资者创造公平的投资环境,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营企业、私人经济在经营城市中的多元作用,又要突出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主导作用。即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让政府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成为引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2)提高政府信用,增强城市再筹资的能力。政府应杜绝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中,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建设、经营主体产生的一些短期行为,以保持此领域良好的运转秩序和获得最大的远期收益,体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体现市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重建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加其信用度。(3)引进竞争机制,推进城建投融资市场化。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也要实现市场化。一方面要依据公共物品及外部性理论明确项目投融资的定位;另一方面在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要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投融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三)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解决制约城建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现行体制中应注重直接融资,加快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步伐,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集、使用和偿还过程的良性循环机制。具体措施有:(1)贷款、发行债券。贷款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债券则包括重点企业、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一种新的融资制度,它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来减少或遏制搭便车现象,从而大大节约制度变迁的成本,并增加地方政府城建投入的资金来源,提升其资本形成能力。(2)采用多种方式筹资。尝试采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有偿转让经营权、特许专营权转让、广告补偿等方式筹资,以及通过招标、授权经营、政府参股等方式,引导私人部门对城市准公共物品进行供给和经营,抑制公营资本的低效率和官僚垄断所造成的寻租行为。(3)充分吸纳民间资金。通过政府给予的金融政策、动迁安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以项目招商的形式吸纳民间资金;此外,还可通过国有独资城建公司上市筹集民间资金。(4)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以及吸收境外的直接投资。就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情况看,大幅度增加利用外资特别是直接利用外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少数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对国际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具有比较丰富的基础设施领域融资经验和先进的融资方式。

(四)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在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的新路子的同时,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强对资金使用、运作的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具体表现在:一是加强财务监理。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过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对工程合同、支付凭证和工作量的审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确性,并严格审核项目用款,合理控制用款进度,减少项目资金沉淀。二是创新经营机制。依据资产关系组建行业资产经营公司,按照项目的经营偿债能力以及下属公司的层次,对项目实行分类、分层管理,逐步形成以城建投融资为主、行业资产经营公司为辅的经营机制。三是进行配套项目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设计施工总承包制以及项目设计公开招标等方式,对项目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达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效果。

(五)完善城建相关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1)政策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城建投融资领域。我国应在法律和政策上放宽对民营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在制度上为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放行。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在“十五”期间先后颁布实施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市场的开放。(2)加强建设投融资资金归集管理。制定加强相关建设系统资金使用管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保障。在实施中做到了控制工程投资、控制用款进度和加强财务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是城市基础设施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对投融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解决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城市土地资源浪费、政府信用问题、融资渠道狭窄、项目管理效率较低、法律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才能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快速、持续发展,才能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篇4

一、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必要性

(一)社保基金存量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初余额为24428万元,年末余额为44912万元(其资金分布情况为:经办机构支出户银行存款13139万元,财政专户存款28405万元,暂付款563万元,债券投资3888万元)。从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的变化情况看,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存款余额已经走出了前几年的下降趋势,并逐年在增加。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2001年度养老、失业基金决算情况》通报反映,嘉兴市本级养老保险基金支撑能力为15.1个月,高于全省9.9个月和全市13.4个月的水平。从市本级2001年社会保障基金收支情况分析,在社会保险扩覆不开展的前提下,如果从2001年存量资金中留出15000万元作为2002年的收不抵支部分,留出投资国债和定期存款未到期部分10000万元,还有20000万元可以用于其他投资。

(二)社保基金增值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根据2001年度嘉兴市本级社会保障基金决算反映,市本级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年度利息收入774万元,年综合利率2.23%。从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完全淡出前,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走势预计在三、五年内仍将维持现有水平,目前存货款利率差在加大。

(三)政府资金经营需要拓宽投资领域。目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建立投资性公司向商业银行贷款并以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另一方面则将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入银行,以银行存款利率得到利息。按照现行存贷款三年期年利率进行测算,存款利率3.24%、贷款利率5.76%、差额2.52%,如按5亿元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进行测算,年基金少收入利息1250万元。

(四)依法参保意识的提高和行政推动力度的加大有必要拓宽投资领域。近年来,省市人大、政府加大了对社会保险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法制意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缴费基数三个不到位的状况正在加强或改善。社会保险参保扩覆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参保企业不到位的状况,使当年社会保险基金达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使存量资金增加。这就有必要考虑社会保障的投资方向和较大限度增值的问题。

二、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对中央政府而言,选择适宜的模式入市至关重要。从允许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市的国家看,社会保障基金入市的途径为社会保障基金——基金公司——证券市场,即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基金公司,再通过基金公司投资于股市。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将社会保障基金拓宽投资领域,除按照规定安排好支出所需的资金和购买分配的国债以外,投资于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兜底责任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一方面,可以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速度,减缓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投资方向可以确定为:市本级的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出资部分,高等教育、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发展项目,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在现行政策制度不作调整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三种形式中选择:

——委托贷款项目模式。根据商业银行当前的委托贷款制度规定,资金所有者将银行存款指定对象和项目,由商业银行根据规定手续与贷款方和委托方签订三方合同,并由商业银行办理贷款和结算手续,按规定收取手续费,但不承担委托贷款资金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从社保基盘管理本身来说,其资金反映在银行存款科目中,因而不违反国家现行对社保基金管理的制度,同时有利于基金的增值;缺点是银行不承担风险,同时要向银行支付手续费。

——直接投资项目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众多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中。选出发展潜力较大且稳定的项目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对象,由政府组织对项目的政府责任的论证。对于必须由地方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责任的项目,可以确定为社保基金投资方向,由市财政(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办理基金投资手续。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基金增值的同时节约了手续费;缺点是超越了国家现行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

——投资开放式基金模式。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固定,基金单位可随时向投资者出售,也可按投资者要求买回的运作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投资收益高于国债和储蓄、低于股票;缺点是投资风险高于国债和储蓄,同时需支付手续费,而且国家至今末规定可以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

笔者认为,上述三种模式比较,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模式较为合适。在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利息收入,同时又不违保障基金管理制度。

三、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可行性分析 选择委托银行贷款方式拓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领域,笔者分析是可行的。

——从政策角度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可能。(1)综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政策,其基金结余的投资方式除储蓄和购买债券外,还有以下几种:一是投资于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交通、电力、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其回收期稍长但收益较稳定可靠,既有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二是投资于股票市场。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国内或国外股票,以获取股息收益或股票增值。三是投资于不动产及各类贷款,如抵押贷款、商业贷款、住房贷款、个人贷款等。(2)在我国,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通知》规定,“基金结余除根据财政和劳动保险部门商定的、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预留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而在按照规定购买国家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的国家债券后,剩余资金则存入银行。

综观上述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和收益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储蓄、政府债券、基础设施、公司债券、股票和不动产。总的来看,各国对社会保障基余的投资营运都控制得非常严格。储蓄和购买政府债券是所有国家都认可的投资方式,而对基础设施、股票、不动产和贷款等风险大的项目,有的国家是严格禁止的。不过,从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在各项投资项目中是最高的,因此,不少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股票市场解开禁令。

——从投资对象分析具有拓宽投资领域的空间。“九五”期间,政府对本级范围内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形式,投入40多亿元兴建了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十五”期间,还投入巨资兴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均将逐步到达还贷期和贷款期,而已经建成项目目前尚未具备还贷能力,需由政府财政给予支撑,待建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启动,这些因素均给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渠道的拓宽提供了方向。

——按投资项目分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高的投资收益。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政府承担最后兜底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项目,可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增加较多的利息收入,如按照三年期存货款年利率计算,社会保障基金年利率可在目前2.52%的基础上提高到5.58%.如按3亿元资金量进行测算,年度利息收入可从存款的756万元提高到委托贷款的1674万元。

四、拓宽社保基金投资领域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确定投向。由市财政局按照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会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对文体、教育、交通、建设等部门纳入“十一五”规划的项目进行评估,选择提出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交市政府决策。

基础设施投资篇5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合同由上列各方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________订立。

鉴于:

1.为了发展高新技术,调整地方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经_________政府研究决定在_________设立_________高科技工业园

2.为了加快工业园内的建设,_________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称甲方)与_________投资有限公司(称乙方)本着互惠互利、自愿有偿的原则,就合作开发_________高科技工业园,建设首期_________平方米基础设施的事宜,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合同,合同如下:

第一条 工业园总规划面积约_________平方米,东至_________,南至_________公路,北至_________公路,西至_________路。首期开发_________平方米。

第二条 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实施。

第三条 合作范围:工业园首期_________平方米土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平整土地,建设路网、排水系统,公共绿化,水、电通信的管沟等土建工程部分等。

第四条 合作形式:由乙方提供_________元启动资金,首期_________亩基础工程由乙方承包建设。建设首期基础设施,建设费在出让土地中提取,分两部分。总规划未做好前出让每平方米土地提取_________元;做好总规划后,按总规划,参照国家定额做出预算,根据工程进度,定期结算及付款。

第五条 首期_________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时间为_________年。

第六条 乙方投入_________元,一年内不计利息,第二年起,在开发过程中未付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费用,欠款部分按银行固定资产贷款计收利息。如乙方有合作项目,符合入园条件,可以地抵款,平整好的土地地价每平方米_________元。

第七条 甲方责任

7.1 取得土地使用开发权,办理土地使用有关手续;

7.2 协调地方政府及村委会关系;

7.3 监管施工质量;

7.4 编写总体规划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7.5 负责招商引资,并及时按出让土地面积兑现基础建设费给乙方;

7.6 负责乙方委托的其他事宜;

7.7 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第八条 乙方责任

8.1 负责落实启动资金到位;

8.2 组织好施工,按质、按量、按时整理好土地交付给客商使用;

8.3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九条 法律责任

基础设施投资篇6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09-0041-01

一、基础设施的含义

基础设施通常是指为发展生产、保证生活供应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创造共同条件、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共设施类,如电力、电信、自来水、卫生设施与排污、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管道煤气等;公共工程类,如公路、大坝、灌溉及排水用的渠道工程;其他交通部门,如城市和城市间铁路、城市交通、港口和水陆、机场等。基础设施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很多服务对象没有选择性,基础设施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常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其基本性质是“一个人使用不能以排斥其他人的使用为前提”,即它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具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双重作用。

二、辽宁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分析

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对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服务既会影响到经济中的供给,也会影响到经济中的需求。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且,基础设施投资给国民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本身大得多,投资的增加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投资乘数效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方面,拉动了辽宁省“八五”、“九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据测算,如果辽宁省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00,全省GDP将增加30.6%。特别是在因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而使经济增长速度一度放慢的形势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今天振兴东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为实现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支撑。但是,对比国内其他地区GDP与基础设施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基础设施投资弹性可以发现,虽然我省基础设施投资的弹性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整个东部和中部地区,可见,投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投资效率亟待提高。今后,为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此同时,必须在投资、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效果,进一步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果的建议

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多元筹资政策。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打破城市基础设施由政府单一投资、国有单位独家经营的格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综合运用城市土地资本、基础设施存量和其他经济要素,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运作市场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建立基础设施投融资新体制。由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难以吸引其他资本进入,为此,应加快政策制定,推出各项优惠措施,进行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根据国外一些国家的成熟经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建立基础设施基金等方式,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形成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导向,社会资金投入为主体,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和投资局面。

2.重视城市资源,着力引导城市经营市场化。城市发展已积累了大量的资产,如自然生成的土地资源、人力生成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资源,还有其他如政策、文化、历史、使用权、管理权、冠名权等无形资源,用好市场化手段进行市场化经营,盘活城市资源,把以城市基础设施为主的有形资产和其他相关延伸的无形资产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经营,从中获取最大效益。

基础设施投资篇7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职能;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5-0118-02

基础设施是指那些对产出水平或生产效率有直接或间接的提高作用的经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交通运输系统、发电设施、通讯设施、金融设施、教育和卫生设施,以及一个组织有序的政府和政治体制。城市基础设施又具有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以及社会效益显著的特征,具有公共物品性质,因此需要政府在整个融资活动中适当参与甚至发挥主导作用。

基础设施投融资框架是指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所采取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方式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的决策层次与结构、投资主体的运行方式、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主体与其他相关经济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调控与管理模式等问题。

经过30年的改革,中国已经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基础设施融资模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体系,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但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各种困难,存在融资功能减退、企业缺乏自主选择项目的权力以及政府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单一政府投资行为以及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投资主体单一。在基础设施资金的投资主体方面分析,政府仍是主要的投资主体,承担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尽管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已经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但由于非公有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前在投资、生产和经营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前置审批以及在参与竞争的资格、条件和机会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已形成利益集团,表面上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背地里却联合抵制。因此,从表面上看一些行业和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了,但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放开。

(2)融资渠道有待丰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渠道为主要依靠政府动员财政性资源来满足基础设施的资金需求。依据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融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则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等方式为基础设施融资。由于我国城市地方政府不能发行政府债券,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过分依赖于出让土地收益和银行贷款。

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要采取项目举债、政府担保的形式,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和投资活动的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固然有利于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投资,确保基础设施领域的优先发展,但因此造成的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投资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资金利用率较低,投资效率低下。

目前,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融资监管上的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降低了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调控和引导能力,投融资市场秩序难以保证,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此外,各级政府为获取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资金而大量负债,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公信力下降。

(3)融资环境仍有待完善。我国当前的投融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至今仍没有一部国家层面基础设施投融资法规。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地方性基础设施投融资操作规范文件。相关部门也各自出台了关于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法律规范,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层次太低,也不健全。没有相关法律,各种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形式得不到有效保障。

由于存在行政体制、市场准入、政策环境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障碍,民间资本在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初期,审批环节多、耗时长;在投资期,缺乏有效的政府服务、完善的政府规制和管制机构;在收益期,缺乏法律保护、政策难以操作、收费体制不完善等困难,甚至往往在投资阶段的既定政策,而到了收取回报的时候,政府的政策就发生了变化,由此带来的民间投资的风险损失往往得不到补偿。某些行业还存在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部门垄断的现象对民间资本进入设置人为的障碍。

2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现有问题

2.1 科学划分项目类型,重新确定投资主体

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改革之前,须将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类,并重新确定其主要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

竞争性项目由于其产业附加值高、资金周转快、投资回收率显著、经济效益决定于市场需求等特点,适合于企业和居民面向各类资金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政府应当减少甚至退出竞争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活动。

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是指具有自然垄断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而收益低具有社会效益性的项目。政府的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放在公益性项目和基础性项目上。

2.2 完善政府内部职能定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在进行政府内部职责划分时,须将财权与事权统一化,充分调动提防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原则,将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资金部分下放给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范围和责任。针对目前存在部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乏还款约束机制,建议实行借款责任制化,已有债务根据财权、事权的调整,相应制定还款计划;对新的借款融资,实行财权与事权的统一,按照“谁用钱,谁还债”的原则,明确还款责任,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2.3 多渠道引入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在竞争性项目的融资方面应广泛采用新型融资方式。对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桥梁、隧道、电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可以采用BOT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通过采用“建设―运营―移交”的形式,引入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允许投资者享有一定时期内的专营权,并享受经营收益,专营期届满后,政府无偿收回经营权。

对已完成的竞争性项目可以通过推进TOT融资方式,转让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权筹集资金。通过“转让―运营―移交”的形式,将已建成的某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污水处理设施)作价后转让给民间资本,政府以将转让的资金投入到新的项目建设,受让方在一定时期内享有专营权,期满后无偿将经营权移交给政府

对于一些投资特别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尝试ABS融资方式,进行基础设施信贷资产证券化融资。政府将基础设施有关项目进行资产重组,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和升级,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证券,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证券以完成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转让。

3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涉及巨大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督。由于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运营对政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须要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在基础设施经营方面,建立相对独立,无利益关联的监管机构,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质量和效益评估。

在引入民间资本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投融资平台,进行公开政策指导,完善政策补偿机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民间资本解决后顾之忧。

4 结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未到结束的阶段,只有逐步建立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长期以来的政府职责不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璧,朱小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2,(10):46-52.

[2]朱相平.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与政府的责任边界――基于风险控制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7):11-16.

[3]曾伟,郑汉金.中小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发展与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12,(8):111-113.

基础设施投资篇8

对于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社会资本往往闻风而逃,尤其是VC。“这个领域的投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建设周期,项目的正常运营,也需要一定比例的要素投入,如投料、维修技改等。再加上国家在价格体系和收费机制上的制约,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路径。”中国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网总裁王世汶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

不过,这种情况正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刺激内需计划的强力推进而发生着微妙的改变。以基础设施投资闻名业界的摩根士丹利基础设施基金携40亿美金大手笔进入中国环保基础投资领域,对中国本土社会资本的认知造成不小的冲击,触动最大的就是PE。

“我认为,在不稳定的经济走势下,更保险的并且可以大量投入的投资渠道,就是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因为环境基础设施都是民生的必需品,代表了一个非常稳定的现金回报,而且不容易受经济动荡的影响。不管现在股市或者房价如何,也还是需要处理污水的。”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张书铭在2009中国环境投资大会上如此表示。

“看上去”很美

谈起中国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2009中国环境投资大会”上的众多投资界人士用了一句“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作为总结。

“VC本身喜欢关注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因此对环境基础设施投资还不敢轻易介入。PE则不同,他们已经进入这个领域。”一直专注环境投资的青云创投总裁叶东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谁也不否认,中国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前景的广阔。这个领域盘子很大,需求随着中国经济这几年持续的增长也很旺盛。但由于缺少好的赢利模式,各投资机构只能围绕环境基础设施而产生的设备和服务进行投资。”王世汶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解释。

尽管近年来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与巨大的需求相比,其资金投入仍十分有限。例如,中国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长远不能赶上垃圾增长的速度,不少城市甚至没有铺设污水管网。此外,相当数量的污水与垃圾处理厂实际上没有达到环保要求。

对此,叶东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不是所有有前景的行业都会受到投资界的认可,关键是看这个行业是否有一个很好的赢利模式。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前景看起来确实不错,但因为投资这样的项目会占有大量资金,而且投资周期长、回报速度慢。这些因素都阻碍了社会资本的介入。”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社会资本经不住“诱惑”,勇敢冲进了这个领域。其中最成功的就是摩根士丹利基础设施基金,随后的还有诸如天津泰达和方德基金这类的社会资本。“投资环境基础设施一般只有10倍的利润,这与有些PE/VC动辄20倍、30倍的回报要求相去甚远,但对摩根士丹利基础设施基金这样的机构就足够了。”王世汶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投资多样化

针对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种种顾虑,社会资本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以及类似于BOT的方式开始曲线介入这个领域。BOT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利用协议保证了企业投入的保值、增值和利润,最终产权交还政府。

“这种模式有效的打消了社会资本的顾虑,也直接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涌入环境基础设施市场,于是,建立在BOT基础上的多样化投资开始出现。”王世汶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

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大致可分为三类:可经营项目、准经营项目、不可经营项目。因此,投资也相应的分为公益性、基础性和竞争性三类。其中,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是企业投资主体。因为其提供的经营收益大于投资成本,并且具有明显补偿性和回收性。

对此,张书铭表示认可:“我们已经募集了40亿美元的资金,主要投资对象为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生产企业。而投资方式主要为出资参股,单笔投资最小额度为7亿人民币。当然40亿美金在基础设施领域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我们希望以此为开始,带动好后面的项目,再去募集更多的基金来投入国内的基础设施。”

除了摩根士丹利基础设施基金外,高盛、摩根大通都选择了设立PE基金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我们认为做为参与者也许会更合适。”张书铭表示。

■观察:勇敢者的“游戏”

在谈起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的困难时,叶东分析:“环境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量存在扩张与收缩交替波动已是公认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现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是以地方管理为主。立项、计划等都集中在城市行政建设主管部门,因此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其他经营主体很难介入。”

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投资项目运转后进行的强制性收入。如投资污水处理厂后,在一定的年限内(一般是20年)向污水处理单位收取每吨多少钱的费用。“这个时候政府的价格体系与收费机制成了最重要的参考因素。由于环保基础设施服务,运营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而政府考虑更多的是社会安定,因此在价格的制定上侧重于社会福利性,这就导致了服务运营价格既不能准确反映生产成本,也不能准确反映社会需求。即便是市场需要这样做的时候。”王世汶说。

基础设施投资篇9

关键词:基础设施;负效应;投资率;人均GDP

中图分类号:F99.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064-02

引言

长期以来,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基础设施可分为经济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前者主要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后者主要涵盖卫生、医疗等方面。由于经济性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拉动作用,因而在以“GDP为纲”的时代,这方面的投资所占比例会比较高;而另一方面,社会性基础设施由于其对GDP直接的贡献比例不高,往往显得投资不足。这样就形成了当前中国的特殊景象: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民生问题却越来越令人堪忧。这种国富与民生关系的失衡,是当前各类失衡的本质体现(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

笔者试图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基础设施产业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同时分析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基础设施的投资。

一、基础设施研究文献回顾

由于基础设施的公共品性质,其投资大多由政府负担。实证研究以Aschauer(1989)的开创性文献为代表。他使用1945―198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生产率和政府支出形成资本的关系。其结果显示,生产率的提高和政府支出用于公共设施的资本高度相关,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总产出的产出弹性约为0.39。后续的一些研究尽管有认为该研究估计的产出弹性太高,但都不否认基础设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方面具代表性的有Murmell(1992)等人。

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研究也都集中于测量基础设施的产出弹性。这方面的研究以Démurger (2000)、Fan and Zhang(2004)为代表,而在中文的期刊上发表的研究由于其样本的选取及方法上都有很大缺陷,因此,笔者认为其不具有代表性。张军等(2007)从财政分权的角度解释了中国为什么具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基础设施投资率决定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第二部分要加以解释的。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与决定

选取中国大陆各省市(不含重庆)每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的基础设施指标,时间跨度为1993―2006年,记为inf。而被解释变量则为对应横截面的每年的GDP增长率,记为gdprate,和人均GDP的增长指数,记为rjgdprate。计量结果如下。其中括号内为对应的t统计值。

g dprateit=0.129-0.0618*infit

(3.017)(-5.89)

rjg dprateit=113.59-8.53*infit

(151.19)(-4.40)

从上式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前的系数都是负的,且显著性水平非常高,其P值基本为0。考虑到数据收集上的不充分,因此,我们可以预计在加入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后,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的影响仍为负。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基础设施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会使GDP的增长率每年下降0.06个百分点,人均GDP增长率会下降超过0.08个百分点,

这一研究结论和某些研究有所矛盾,尽管这些研究都是从政府支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马拴友(2000)利用中国 1979―1998 年的数据对政府消费占 GDP 比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得出的结论是,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庄子银和邹薇(2003)利用 1980―1999 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投资增长率、 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所选用的基础设施指标不同,因而得出结论也有所差异。从本文的结论,我们认为,由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而相对于私人投资政府投资的效率较低,而且挤出了部分私人投资,因而其对总体经济的影响就是负的效应。

考虑到中国各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中GDP所占的比重很高,因此,为了拉动GDP的快速增长,地方政府就有很强的投资冲动,尤其是投资于交通、能源、通信等有着非常明显经济效应的指标。按照一个经济的发展过程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前期对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需求比较大,但当这种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对教育、卫生、医疗等的需求会逐渐提高,且经济的发展也由从依靠投入向依靠效率的提升转变。这一阶段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会提高,而经济性的则会相应地降低,因此,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过程,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应该呈现一倒“U”型。我们将人均GDP的对数作为解释变量,以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作为相应的别解释变量,以二次函数进行回归得到下述结果(时间为1997-2005):

infit=7.98-1.58*log(gdp)it+0.08*[log(gdp)]it2

(3.62) (-3.16)(2.81)

F值=217.83

可以看到,上述回归结果中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这和我们的预计是相反的。这一点尽管和成熟的经济发展轨迹不相吻合,但是恰恰说明了地方政府的“GDP冲动”有着很强的动机投资于经济性基础设施,且以此来拉动GDP的快速增长。而由于中国的财政分权背景,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财政能力就越强,因而其投资于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比例就越高。

上文提到了拉高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比例的因素,但另一方面由于民众对社会性基础设施的需求又是非常强烈的,尤其是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由于中国走的是市场化的改革路线,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更多的投资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应该由政府决策,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随着市场化的推进,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会逐渐降低,总体上会倒“U”型。在这里采用樊纲等(2007)编制的1997―2005年各年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作为解释变量,以market表示,被解释变量同上,回归结果如下:

infit=0.77-0.16*log(market)it-0.075*[log(market)]it2

(6.91) (-1.93)(2.83)

F值=151.14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到,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因此,这个结果和我们的预计是一致的。从以上对GDP和市场化指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因素对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决定是呈反向作用的,因此,整体的投资率决定要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程度。理论上来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会越来越少,相应地对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会上升,很多民生问题会得到解决。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社会性基础设施有很强的外部性,因而私人投资往往会显得不足。因此,除了市场化的改革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变现行的GDP激励,使得政府从对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热情转向社会性基础设施。

三、结论

本文在回顾了基础设施产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指出在中国由于基础设施主要由政府投资拉动,而由于政府投资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挤出了一部分私人投资,造成了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整体的经济增长有着负的效应。由于地方政府的GDP激励造成了经济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居高不下,而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改革要求政府从一些经营性领域退出,抑制了投资比例的上升,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着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的变化。

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数据的收集不充分,使得模型的解释力有所欠缺。此外,由于市场化指数最早只能追溯到1997年,时间跨度比较短,所以可能忽视了基础设施影响的动态变化,这也是未来进一步应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樊纲,王小鲁,朱恒鹏.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报告: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6年度指数[G].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马拴友.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财政的最优规模[J].世界经济,2000,(11).

[3]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J]. 经济研究,2006,(10).

[4]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3).

[5] 庄子银,邹薇.公共支出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

[6] Aschauer D A.Is Public Expenditure Productiv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9,(23):177-200.

[7] Démurger S.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95-117.

基础设施投资篇10

【关键词】公共项目 外部效益 平台型期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多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涉及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水、电、气公共品服务等行业。J.E.Stiglitz和Werner Rothengatter(1997)通过研究交通运输项目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多具有经济外部性,例如运输项目的投资来源是纳税人的赋税,而一般纳税人支付的费用超过了其享有的运输项目带来的价值,使用者则支付相对其享有公共设施价值较少的费用。据此,有学者将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供给正外部效果描述为:交通运输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国防、基本社会沟通,协助国家能源开发,并可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地区间收入分配等等[1]。由于上述溢出效益的存在,传统的项目评价理论对此缺乏适合的分析方法,而根据Myers(1977)对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性质的分析[2],衍生在实物投资项目之上的或有价值可以通过实物期权的方法加以计算;而与一般竞争性投资项目不同的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往往来自项目建成后所衍生的扩散的投资增值机会,相当于为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提供一个运行效率改善、资产质量改善的增值平台,马莎・阿姆拉姆等[3]将种特殊的增值期权称为平台型期权。

通过平台型实物期权的方法,将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漏算、忽略的价值纳入其投资价值评价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科学全面认识项目的衍生价值。

一、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平台型增值期权价值

以交通建设项目为例,基础设施项目效益主要有两部分:项目提供的服务取得的直接收益(部分为项目内收益,为投资主体所有;部分转化为消费者剩余);另一部分为项目的外部效益,如因交通项目实施而带来的投资机会(例如土地增值导致的房地产投资),这种依靠交通项目的实施而带来的可能新增投资收益,是运输项目的外部效益,可以视为交通项目的平台型期权。

用实物期权方法,将因项目实施带来的增加投资机会价值纳入项目的价值评价,实质是将从公共项目的“效益计量”转化为“资产价值计量”,这一转化避免了上述复杂的外部效益追溯难题,可将平台型项目增加的投资机会价值追溯给项目的投资者――代表整个国民资产的拥有者的政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外部性评价的难题。通过这种平台型期权价值的计量,还可以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实施后的社会资产管理和管制提供依据。例如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原来不可开采的资源变得可开采,当地矿产资源开采成本的降低,实质上是提高了公路项目受益地区矿产资源的价值,即矿产资源这一国民资产的价值发生了增值。政府作为主导投资者,承担了对这一资产增值机会的费用支付(即承担主导投资),也获得了市场对这一期权的价值承认,即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价值。

因此,采用实物期权的思路评价基础设施项目的期权价值,为确定使用者支付相应费用提供了补偿追溯的依据,例如,基础设施项目的主体受益者是地方,项目的投资来源有中央政府财政支出、地方财政,以及一部分地方集资。后两种投资来源,可以视为基建项目的实物期权的权利金的一部分费用,用以分析地方应当承担部分。

二、基础设施项目实物期权价值的计量方法

Myers(1977)指出的,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价值计算中,投资项目未来净现金流折现作为标的资产的价格,投资成本作为期权的执行价格,未来项目的市场波动率做为标的资产的波动率,将以上参数直接代入金融期权的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B―S)模型则可以计算实物期权的价值。这一思路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平台型期权价值计算的难点在于: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平台型期权涉及的实物资产多是不可交易资产,当然就无法假定其价格变动服从维纳过程。因此解决该实物期权价值确定的核心问题是在标的资产价格不进行连续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获得类似B-S模型的相关参数,例如标的资产当前价和波动率等。这方面分解PDE发可以为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思路。

PDE法是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偏微分方程)的简称,建立随机PDE可以在实物期权价值的变化过程和复制的证券组合的价值变化过程相等。

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是不可交易的,因此无法直接获得B-S公式所需要的输入参数。但如果可以找出影响项目资产的收益的因素,并建立项目收益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影响因素是可交易的,则问题则转化为根据影响因素的市场价格、波动率等输入参数,以及其与公共项目价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公共项目价值所服从的随机过程性质,进而算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价值。

如果分解的因素尚不是可交易,则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分解,并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最终得到可交易资产的随机过程,通过复合函数关系求出公共项目的实物期权价值[4]。

三、主要结论

基础设施项目大多具有平台型的增值期权。平台型期权价值来源于未来的新增投资机会,新增投资机会被视为具有一定波动率的不可交易资产,在将不可交易资产通过转化为交易性资产特征后,分析B-S公式的几个输入变量的取值,以解析法求解是常用手段。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用平台型增长期权价值评价基础设施项目价值是从投资主体角度出发,计算依据是现实的指标数据,如价格、利率等,而传统的项目评价理论分别从微观主体(财务评价)和宏观主体(国民经济系统)两个不同层面和不同主体的角度对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因此采用的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等参数缺乏现实经济含义。实物期权方法基于价值资产化思路,将基础设施项目视为一项国民经济的现实资产,评价其衍生的平台价值量,而国民经济评价中,将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为内部效果和外部费用,而且对外部效益和费用的处理常用“影子价格”、“项目联合体”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着模糊边界问题[5],以货币量的形式评价项目对整个系统的经济量的增加值,具有直观和明显的现实经济含义。

参考文献

[1]林晓言.运输外部性理论在项目评价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2002(12)93-96.

[2]Myers・S・(1977),“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

[3]马莎・阿姆拉姆等.实物期权: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投资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5月13-15.

[4]徐尚友.实物期权与公共项目外部价值[J].工业技术经济 2006(10)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