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十篇

时间:2023-03-22 13:02:48

历史课件

历史课件篇1

一、 历史教学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教学,主要作用表现在:

(1)明确历史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向性,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历史教学课件的使用,能够使学生较为方便明确学习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更加难以明确,教师也难以展示,而使用课件就能使其显得便捷明确,直接明了。同时,通过课件展示历史学习目标,可以避免生搬硬套形式化,克服“假”“大”“空”的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更加贴近学生,尤其是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更易于学生理解,便于操作。

(2)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探求知识,认真思考、理解知识。历史学科是一门“遥远”的学科。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易接触性”。要搞好历史教学,就要逾越这一大障碍。图文并茂,视听兼备的历史教学课件对克服这一大障碍大有裨益,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情绪兴奋,乐观活跃的气氛中轻松掌握历史知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课件,可以使过去的变成现在的、历史的变成现实的、抽象的变成具体、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使学生看得见、听得到、多渠道多方位的把信息传递学生,刺激感官、加深印象,为历史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3)促进历史学习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觉感知到概念生产的过程,正确概念的得出、理性思考的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感知到的信息是否丰富、全面和符合实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在我们的记忆里,直观的印象是特别巩固的。甚至对于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轻易地巩固系在已经嵌入我们脑中的图画上”。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都是过去的事实,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和学生现在 所处的社会有很大的不同。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再现历史情境,很难“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的。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情境,升华历史概念,促进历史学习的思维。

二、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

(1)历史教学课件的种类。历史教学课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种类较多:如按色彩分类可分为黑白和彩色;按课件内容分类可分为目标要求类(三维教学目标,自学指导要求等)、教学内容类(教材内容、补充材料等)和习题课件等;按声色效果可分视频、音频和视听综合类等。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教学课件要因教学要求而定,但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一般是采用彩色课件、综合课件等,不同的色彩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等,加深印象等;视听综合课件也更加直观形象,再现历史情境。

(2)历史教学课件制作的原则。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不能单纯迎合学生的兴趣,要为整个历史教学服务,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注意其实用性、科学性和系统性。①实用性。在制作每一节历史课的课件前都要认真钻研学习教材,挖掘出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制作。首先完成教学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其次是突出本节课重难点课件,包括根据重难点而设计出的自学指导语言;便于学生解决重难点的问题;突出重难点的图画、图标、文字说明;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理解的补充材料等。总之,完整的历史课件要突出体现一节历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课题、目标、内容、小结、练习等等,要有其实用性。②科学性。历史教学课件的制作要认真,要符合历史实际,尽可能再现历情境,体现当时的历史风貌。课件中所涉及到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定要忠于历史,尊重历史,不能有个人的主观感情。特别是较为“现代”的动画课件在展示较为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时,一定不要“现代化”,不能闹出“穿越时空”的笑话!同时课件制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为教学服务上,即:凸显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师生互动,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③系统性。历史课件的制作在系统的展示每一节课内容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教材章节之间的衔接,尤其是现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由于其“模块型”(专门史)特点,教材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而课件的系统化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我们把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课件注意剪辑、联系,在依据教学需要系统展出,就能形成另一个“整体”,尤其是在单元复习时,这一优点就更能体现出来。从横的方面,可以反映同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联系,纵的方面可以反映一个管家或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这样,学生的知识才不是割裂的、片断的和枝节的,而是全面的、贯通的,真正能够“横穿中外、纵观古今。

(3)应该注意的问题。利用课件教学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①课件不宜过多,要注意精简。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40分钟或是45分钟,平均一个课件2分钟,应为20个左右,如果过多,别说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单纯的课件展示也没时间。每一个课件,特别是一些材料性质的课件,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察看、阅读,否则就没有必要去使用它,所以课件的数量应在精与简,并非“多多益善”。②课件不要花里胡哨。前文提到课件的实用性原则,也就是说所做课件一定要为教学服务,绝对不能走向方便教学的对立面,课件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但是花里胡哨的课件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会使学生的注意分散,不能及时跟上教学节奏,较长时间地在想“好看”的课件,会适得其反!

三、历史课件的运用

运用教学课件教学,除了要有相应于教材知识体系的课件外,必须因教学目的的需要,运用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运用。对有些教学重点难点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解决,但运用教学课件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时,可在课件上先设计问题:说《资政新篇》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发展和继续,你认为正确吗,问什么?让学生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后,再展示出二者的区别的表格,教师借助课件解释说明:由于二者的经济发展主张和实质不同,所以说此说法是不对的。这样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所以运用课件教学可以较为直观形象的传递信息,学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处于接受信息的最佳状态,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2)针对补充材料的运用。相关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更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所以补充材料性质的课件是必需的和非常重要的!在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利用《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内容的课件,能使学生更为容易的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样即突破难点,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

历史课件篇2

关键词:制作;科学实用;美国南北战争;历史课件

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个背景下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学习并制作历史课件。可是要如何制作实用历史课件却成为大多数历史教师的瓶颈。本文就结合制作《美国南北战争》课件为实例,和广大历史教师探讨制作实用历史课件的方法。

一、历史课件对教学起辅助作用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制作一个历史课件在电脑上运行,通过投影仪将课件展示给学生一堂历史课就结束了,且很多历史课件有着“粗糙、庞杂、失控”等不良特点。这看起来教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历史课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起辅助作用。

例如,《美国南北战争》这堂课中,“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这个重、难点问题是很难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但是制作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辅助教师解决这个难题。在制作课件时首先展示了“美国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厂”“美国南方种植园”的图片和反映“南北双方矛盾焦点”的漫画,其次设计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南北双方的矛盾焦点就是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顺利地突破了这个重、难点。

教师应在坚持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历史课件的辅助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还在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育理念。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就是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即使有再好的课件也不能上好一节课。所以,在制作历史课件之前必须设计一个思路清晰的教学过程。清晰的教学过程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注意分析学情。学生的知识、心理达到了怎么样的水平,在课前教师都应该心中有数,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因材施教。(2)条理要清晰,逻辑顺序不能乱,体现在课件上,“一、二、三、四”一定要有。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的脉络。(3)重、难点突出,找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要将历史课程标准作为自己制作课件的行动纲领。历史课件要体现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在制作《美国南北战争》教学课件时,我选择了“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和“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选择“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背景。而选择“南北战争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表”则是为设置悬念:初期北方在综合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仍然失利,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初期失利的原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认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在《美国南北战争》这课中有位重要的人物就是林肯。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选用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语句。然后让学生谈谈在林肯身上能学到什么精神,使学生“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三、合理收集材料,认真制作课件

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素材添加在课件当中。素材应该为教学设计而服务,要精益求精,可有可无的就坚决不取。

在选择好制作课件的素材以后,就要根据自己此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逐张地制作。每一张幻灯片的各元素先后动作顺序都要仔细考虑,要符合教学过程设计。

历史课件的幻灯片不一定要“花里胡哨”,但在版面上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1)文字与背景对比要鲜明,文字颜色不宜过多。(2)图片与文字排版要合理,左右上下间距要适中。(3)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不能过多,特别是文字内容不能扎堆。最后反复检查课件的每一个环节。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学习并制作多媒体课件,且要用心去制作科学实用的历史课件。让历史课件真正发挥功效,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刘子运.课件的制作与设计[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2.

历史课件篇3

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就是课件设计者将自己对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 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顺序、 控制方法等用课件工具描述成可以运行程序的过程。其中的教学内容就是就是要去采集制作历史课件所需要的素材。采集素材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点:

第一,文字和图画的输入

课件中大量的图文信息大部分是经过文字和图画的输入而得到的。常见的汉字输入方法有智能拼音、五笔字型、沈码等,也可采用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但手写或语音输入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较高。一般只要熟练一种输入方法就可以了。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建议多采用词组输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图片,包括地图、景观图、人物像等,故图片的制作必不可少,比如在某些书籍中找到许多合适的历史图片,若要输入则要借助扫描仪扫描或数码相机拍摄,所获图片再用Windows98自带的画笔程序或专用的制图软件如 Photoshop5.0加工,这样的图片信息会更突出。获取的图片将以文件的格式储存在硬盘上,以便制作课件时随时调用,图像文件的扩展名一般为。BMP.JPG.GIF等。

第二,影像制品的剪辑

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音像资料,有的同历史教学直接相关,若能把这些剪辑和收集过来,放置在课件中, 则会大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第三,软件的挎贝

目前,电脑多媒体光盘在市场上非常普遍,其重要的特点就是容量大、 携带方便、价格低、易于保存,在名目繁多的软件中也不乏有大量与历史课堂教学有关的媒体资料,包括文字说明、配音讲解、教学图片,以及大量生动的三维动画和背景音乐,象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史》多媒体知识光盘,它收录了近3000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大量影视资料和20多万字的信息,广泛、生动、真实地展现了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抗争崛起、励精图治的历史变迁,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优秀知识光盘,也是制作历史课件不可缺少的素材光盘,还有象武大(武汉大学)华软多媒体智能教育软件、科利华教育软件、翰林汇多媒体家庭课堂教育软件、中国大百科全书图文光盘版历史部分等,这些软件都是制作历史课件很好的素材来源,教师只要熟悉Windows98的文件操作功能, 就可以轻而义举地把所需要的相关文件挎贝至自己的课件中。

第四,现场的录制

在多媒体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需要采集自己需要或喜欢的声音和景象,这方面的素材可以使用麦克风、数码相机等器材进行实况录制。比如在分析某些史料题时,多媒体课件显示全文的同时,若能配上教师的有感情地朗读或旁白,使学生对材料题有充分地感知和理解,学生做起题目就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录制声音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麦克风插在声霸卡MIC插口上,打开Windows98录音机程序或声卡自带程序,按录音键,就可把想说的话录制成一个扩展名为。WAV格式的文件。还有在教学过程别在乡土历史教学中把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实景用数码录像机录制到课件中去,这些对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必起极大的帮助作用。

第五,上网下载

最近几年来,关于计算机网络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报道屡屡出现在各种传媒之中,1999年约有2亿多人已加入到了上网的行列。对教师来说, 上网只是时间的问题。教育面向网络,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师上网后可在各网站挎贝、下载各种所需的资料,INTERNET被人喻为世界性的超大图书馆,其中的信息应有尽有。对历史教师而言,经常去浏览一些跟历史教育联系密切的网站,下载有用信息,还是很有帮助的。如,国内著名的教育网站:中国中小教育教学网(省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省略)、北京师范大学(HTTP://)等,也可借助一些搜索引擎网站(如网易 HTTP://WWW.163. COM )去搜索同历史教育有关的其它网站信息。文件下载的一般方法是启动IE5.0,拔号上网,进入相关网址,用鼠标点击IE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再点击“另存为”,取一文件名,就可把需要的图文资料下载。

历史课件篇4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性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中发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历史知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播放功能,快捷、明了、高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知识信息,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象发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南京大屠杀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全民族抗战开始》这课的一框内容,这框内容以铁的事实、大量数据,展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的屠杀。揭露了六十年前日寇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学生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片《南京大屠杀》中“草鞋峡大屠杀”的片段截取出来组合到课件中,导课时放给学生看,凝重的背景 音乐 ,再配上这样的画面:随着一阵阵枪响,人们纷纷倒下。镜头定格,有的双眼圆睁,有的血肉模糊,死人堆里还有人挣扎……惨不忍睹的场面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更激起了他们对日寇罪行的愤恨。很快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二、拓展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合理处理感性材料,优化感知刺激,有利于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系统,为其形象思维奠定基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虽是很简单的历史常识,但仍不是形象的本身。我们运用声形兼备的课件,传授知识,不仅使学生接触抽象的语言符号,而且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形象的世界,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全面深刻。 

  

 三、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充分、最有效的传达授课者所要传输的信息,传达出授课者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及一些远离我们生活的事物本相,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四、图、文、声并茂,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 

传统的课堂以口语为主,辅以黑板挂图,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尤其是当代史,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 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历史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景,让他们沉浸在一片美的海洋中。 

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情景单一,老师授课的基本方式是讲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视野必然受到影响。听读的机会少了,读写的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能贮存大量的信息资料,能根据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快速呈现,快速反馈。学生听的看的多了,就必然有利于说和写能力的提高。 

历史课件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教学应用

一、课件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特点

1.直观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具有直观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有效生动地再现历史课本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完整有效地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读懂历史,帮助学生有效融入历史学习中。如讲世界近代史中的科技革命的过程中,可以将世界变化及人类发展的劳动变化通过图例演示出来,并在相关图例上配上相应文字解释引出相关变革及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关联性的认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从直接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性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初中学生进行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培养出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的利用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死记硬背的文科性教学理念,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技巧。举个例子:当学到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战争的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鸦片战争期间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一下1840―1842年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并且思考外国列强是如何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的。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法的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初中历史中的关键知识点留给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从而分析历史知识的关键内容和价值,让学生通过主动探讨培养自身主动学习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培养出的主动探究性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财富。

3.互补性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初中历史多媒体课件教学法可以更好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师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中走出来,将更多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学习乐趣所在,从而更容易地融入初中历史学习中。举个例子:七年下第一单元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贞观之治的影像片,还可以适当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反映唐太宗期间的影视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在多媒体程序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二、课件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利用

1.围绕学生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而应该主动吸收教师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背景及教学要求下,教师应围绕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这样培养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开拓自己的诱导性思维,并且不断培养自身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自身对历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是教师围绕学生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必要性。

2.注重演示与讲解的结合

进行电教活动时,用精辟的语言串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方式在课堂训练或单元小结时经常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如学习中国现代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可以链接十一届三中全会纪实等影视资料播放给学生听。在之前列出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是什么时间、什么事件?第二:会议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三: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学生就会避免收听过程中的盲目性,既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满腔爱国热忱。

3.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突出重点,讲解中心内容,但过多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略历史教学的本质价值,从而以旁观者的心态听课,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有效学习初中历史知识。

三、结语

实践证明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课件教学的利用是非常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还能从根本上带动学生融入初中历史学习中,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初中历史课件教学的根本价值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必须有效掌握多媒体课件技术,从而寻求最佳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让初中历史未来发展道路更宽广。

参考文献:

[1]温金香.浅析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历史课件篇6

关键词:教学理念;备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83-01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有目的、有计划的以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和学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的统一活动过程。教学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倾向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起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注重能力和方法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教学模式。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教育要成为“活的教育”,成为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当务之急。作为老师,如果还是一味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为了考试,那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今,历史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考试的层次上,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再是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应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愤怒感、自尊心,使学生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其次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新课内容、重点和教学目的是学生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升入了解事件的求知欲。

二、更新备课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特点,历史老师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其实可以参考一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二)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三)改变以往手抄式备课为电子备课,这样不但提高了备课效率,也提高了备课质量。(四)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该如何制定,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导入效果较好,一开始就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该怎样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编写哪些类型的题;在本课中,该给学生制定怎样的活动方案,等等。通过集体备课,得出本节课的施教框架,然后教师再根据个人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这样,备出来的一节课,既充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活”字。

三、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种较好的方法。 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集图像和声音于一体,模拟展示当时的历史情景。这样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由感而发,认识历史、感受历史和分析历史,从而记住历史。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②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常用的课堂活动形式,如:分组讨论、分组辩论、小组搜集资料竞赛、课堂表演及其它课堂活动形式。有时,还可以把几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使用,那样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的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就设计了一个活动内容:一场对是采用郡县制还是分封制的朝议的模拟表演。通过活动,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并作出分析、判断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历史课件篇7

一、历史课件教学应该注重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新时期历史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多媒体课件教学不能流于形式,应注重实效性。在备课时,历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采取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教材中提到的复杂抽象的很难讲清楚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课件内容应通俗易懂,这样重点、难点、才易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中学历史教材必修Ⅰ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直观展示,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在服饰、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轻松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因此,历史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时,不能把多媒体课件当成授课的专用模具,一定要注重实效性。

二、教师应该自己参与课件制作

近几年来,多媒体课件教学虽已不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历史教师也是一种考验,只有历史教师自己参与课件制作,才能把教材的精髓在课件中体现。要想参与课件制作,教师首先应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的各种辅助软件制作课件,使课件制作效果能达到寓教于乐目的。如果教师不会制作课件,甚至连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都不熟练,那就无法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比如,常有一些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种课件看似历史教师完成了课件的制作,但体现不出历史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体现不出课件的互动性、交流性和趣味性,这样的课便是"流水课",达不到课堂教学预期目的,谈何实效呢?若是干脆照搬别人的课件,这更是不可取的。因此,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和技巧,吃透新课标,熟知需要制作课件的教学内容,真正参与课件制作,当然也可以借鉴别人的课件,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把教学思想精髓体现在课件的设计中,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效率地教学。

三、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应用课件教学时,不能只强调教而忽略了学,历史教师应注重课件教学内容的主导性原则,在应用课件教学时,应对每个历史时间段内发生的重大影响历史变革事件进行串插介绍,便于学生对历史变革事件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一成不变地将学生的思路捆绑在课件设计的既定流程上,势必造成教学课件变成多媒体演示片,发挥不出来多媒体教学独有魅力的互动功能。如果用这样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看似内容丰富,但学生参与的机会却大大减少,思考的余地也不多。这实质上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最终实际效果肯定不符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因此,在对整个课堂教学课件流程设计时,应着重从学生认知性、理解性入手,选择合理的表现方式,为课件设计出最具互动性、趣味性的方案,使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效率高而被认可。在课堂教学内容多,教学压力大情况下,如何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空间,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活跃性,是任课教师燃眉之急。作为历史教师,我身有体会,学校一方面抓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任课教师教学效率。为了不影响教学质量,全面抓好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在使用课件时,应注重历史事件逻辑性、条理性,切换课件速度的快慢,应考虑学生思维水平和思维的速度,不能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去看看而已,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调动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索,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求知欲。因此,课件的设计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比如在做历史材料解析题时,答案要作成可控制的链接,不需要的时候空出,需要的时候,点一下链接就可以出来答案,供学生验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五、应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知识结构丰富化

历史课件篇8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http://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逐步把各类幻灯片、录像等溶于其中,集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于一体,使原来的多种媒体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中应用于教学,以其操作方便、切换自如、资源共享等优势在现代课程教学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效应。

一、计算机辅助软件具有的优势

具体到历史课堂教学来说,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运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有助于确保教师课堂示范的准确性

历史课堂教学经常需要演示历史地图、历史文物等来增强直观性,或者用图示法演示所讲的历史知识的结构,使学生得到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传统的教学手段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某些方面我们往往很难做出十分准确的示范,特别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班级讲述多次,有些具体内容很难保证前后一致、毫不走样。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毫不费力地做到这一点,而且对于已经形成的图示或结构图可以随意地进行重新分解,使知识的整体和局部做到轻松自如地相互切换。

2、有利于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表述十分精简,但每一课时分配的内容时间跨度大,知识涵盖面广,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需要引用一些相关史实对教材加以补充,以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拓展学生的视野。Www.133229.coM但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任务又不能单纯停留在历史过程的演示和具体史实的记忆上,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更多地要求学生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感知、历史现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讨论,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样一来,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上往往就会产生矛盾,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运用,由于其演示的速度很快,无疑会在板书、材料展示等方面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示范讲解的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地讨论和必要的练习。

3、有助于化难为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历史教学常常需要重现历史场景或历史过程,以营造氛围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对于历史场景和历史过程的重现,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都是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或借助于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介绍。由于教师表达能力、学生想象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这种重现往往缺乏直观性和生动性。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把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影音资料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再现不可能重演的场景,不仅操作方便,可随意变换、转换、切换,而且画面清晰、生动、直观,使学生能迅速进入情景中,并真切地受到历史场景的感染。

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方便培养和发展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有教师课堂演示的软件,也有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步的软件,特别是后者更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课堂检测,以往常采用口头或书面两种形式,口头表达不直观、书面表达太死板,学生常感枯燥乏味。采用计算机软件将检测内容编制成抢答题,再配以音效和动画,就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检测过程既明白无误又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参与意识。

5、有助于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传授与背记正逐步淡化。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将被完全打破。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如何实现新课标的基本目标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努力探讨的课题。但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笔者认为,在这一方面,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同样有其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其网络教学功能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为我们构建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转贴于 http://

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计算机辅助软件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http://努力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忌把“辅助教学”变为“代替教学”

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以获得更好效果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但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更不可能取代学生学习的全部活动。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甚至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就会让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功能虽然强大,但也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不能过分夸大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作用,更不能采取全方位的“电脑辅助”,以至于把所有能搬进电脑的都挤了进去,结果忽视了必要的板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必要的启发。否则学生整节课盯着屏幕听教师解说,就会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际早成了变相的“填鸭式”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教学手段先进了,教学方法却倒退了。因此,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做到教学各环节和各方面都具有启发性,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思维的形成发展。

2、要注意计算机辅助软件演示的目的性

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和使用的主要目的,在于给予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理解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同时突破学习重点,为课堂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创造条件。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这一方面处理得不够好,结果给人以过犹不及的感觉。譬如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播放音乐、在课件演示时过多使用动画和音效,其结果常常是气氛没有营造,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要注意将课件演示的示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历史课件篇9

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初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展现。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有效地强化基础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历史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弱化时空带给学生的隔阂感、陌生感,使遥远时代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地站在学生面前,纷繁模糊的历史事件也能够穿越时间的迷雾,生动、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在多种感官被同时调动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在教师的引领下,易于投入到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中。2013年10月,笔者开设了一堂历史公开课,课题为川教版九下历史教材的《中古时代的欧洲》,现以这节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感想。

一、多媒体课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应以详尽的教案为依据

尽管多媒体课件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容量也很大,但始终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了防止在制作过程中漫无目的地将有关材料进行大量堆砌,任何一课的多媒体课件,从最初的设计制作到最终的投入使用,都应以教案为依据,紧紧围绕着有利于教学这一中心目标。

例如,在《中古时代的欧洲》课件制作前,通过精心地研究教材、大量地搜集资料以及耐心、细致地筛选,笔者首先编纂出了详尽的教案,将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比作一部浩繁的史书,教材中天然的四个子目就化为史书的四则篇章,以此为主线,带领学生逐次展开对“骑士、教会、城市、拜占庭”四部分内容的学习。相应的,课件的主体也分为四个部分即“西欧・骑士篇、西欧・教会篇、西欧・城市篇、西欧・拜占庭”。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内容教授前,分别展现相应的幻灯片,有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脉络,有助于知识整体性的构建。

再如,在新课导入部分,教案设计为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欧洲的相关知识后,在师生互动中引领学生回顾罗马帝国分裂的相关史实:

师:让我们首先把时间定格在公元395年,那一年,辉煌一时的罗马帝国发生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生: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师:首都分别为什么?

生:君士坦丁堡和罗马。

师:此后,东西两个罗马沿着不同的轨迹前行,西罗马的命运如何?

生: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入侵和本国人人民起义的双重打击下灭亡。

师:此后,西欧步入了封建社会,即中世纪,也叫中古时代……

根据这段文字,笔者设计了如下两张幻灯片,上面均绘有古代罗马地图。其中东西罗马的分界线,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两座城市,以及“中古时代”字样和具体的起止年月,均在师生活动中依照相关语句经点击,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在课堂上,课件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契合,表现为师生互动的水融,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和,应给予学生以美的享受

首先,一套完整的课件,就整体布局而言,无论是模板的选择、色彩的搭配还是字体的式样都应体现和谐之美。本课四大篇章的模板式样保持一致,但是颜色有一定的区别,区别的依据在于相关内容所展现的主旨。比如,为了映衬中世纪教会的黑暗,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主色为暗灰色,因为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的运动盛行,大街小巷流动着自由之风,这部分课件的主色便设定为明丽欢快的粉色,这样,随着相关学习内容的展开,学生感受到色彩传递给他们的情绪,无形中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至于每一张单独的幻灯片,除了所选择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必须同所授内容契合外,整体的布局设计还应遵循简洁、清楚、美观的原则。所谓简洁,是指每张课件勿需太多的装饰,以防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清楚,就形式而言是指字体应该足够大,尽量不使用连笔字。选中的图画需经相应处理,以保证良好的清晰度。所谓美观,是指文字、图画等相对位置应有序、协调,彼此间的距离适宜。比如,在一张旨在展现“火刑”残酷的幻灯片中,每一组成要素都经过了反复考量被安置在了相应位置:左上角的“中古时代的欧洲教会”旨在标明本章内容在课件总体中的位置和所属的子目,促进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幻灯片上半部分节选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的一段话是对“火刑”的控诉,图片中人物正在经受火刑,“异端”二字则是被裁定的罪名;诸要素之间疏密得当,字体大小适宜,色彩以暗色调为主,昭显着教会统治的“黑暗”。在这里,幻灯片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应紧紧围绕所要表达的主题,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幻灯片的每一寸空间似乎都在说话,向学生们传递着知识、表露着情感、蕴含着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三、多媒体课件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流畅地进行操作

课件制作完毕,便要在教师的熟练操作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它独到的作用了。这组《中古时代的欧洲》课件,共包括39张幻灯片、三段视频和三段音频,在45分钟的时间里,要将它们一一展现,并且要同教学流程的各环节自然契合,水融,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历史课件篇10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件 辅助教学

1、课件制作的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指导,按照学科特点,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信息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用的CAI课件设计的指导意义,就在于不把计算机作为帮助教师灌输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作为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具体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为课堂学习制作的CAI课件就是创设出符合各类学习主题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为理解主题需要的而学生现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景;创设出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情境;创设概念情境、问题情境、过程情境、规律情境等。通过教师组织、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帮助促进同化、顺应两个认知过程的发生和完成,最终达到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2、教学模式探索

(1)情景教学模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所谓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者认识发展的过程,CAI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就构成了CAI系统的四个基本要素。情境学习论者认为,学习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都有必要置于真实的或模拟的文化环境与氛围中。一句话,学习应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建构学习者也强调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来构建学习者的知识体系。CAI凭借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功能强大的软件支持下便能轻而易举地创设出多种足以“乱真”的“情境”和“现实”来,使学生在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即使在现实情境中也不易有的感受。在情境中培养应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合作、团结的精神。

(2)引导――发现程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当代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分析及实践应用,目前在CAI教学活动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设计引导――发现程序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创建问题空间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在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从而使学生面临或发现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模式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包括这样两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强调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这种环境应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是用于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这种学习环境还提供如何获取,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的帮助。二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告诉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提出假设,引导学生验证结论。教师在设计中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3、CAI课件研制的步骤

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分析教学的需要为基础,以确立解决问题的步骤为目的,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媒体,确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以确保教学课件的教学性和科学性。教学设计主要有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多媒体信息的选择、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

⑵程序结构设计:这里主要指的是课件各部分内容的连接方式,主要基于两种考虑:一是要有利于体现教学设计,二是要有利于课件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使结构更灵活,富有弹性。

⑶图像处理:由于开发的课件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隐蔽性,涉及很多机具、设备,为充分表现该内容,利用图形、图像等相关软件绘制了大量平面立体图。并收集了大量的现场图片,经处理后优于原图像质量,该课件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达始终遵循真实的原则。同时通过图像处理所需的图像数据占用尽可能少的存储空间,有利于节省计算机硬件资源和课件的普及应用。

⑷计算机动画:由于该项多为地面以下、看不见的隐蔽工程。一些不能直接拍摄的动态过程往往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计算机技术能很好的模拟这些教学内容。计算机动画技术与视频技术相比,它不仅在教学内容的表达上有突出的优势,而且在系统中使用时也较少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

⑸屏幕的文本:屏幕呈现的文本应力求简练,意义应明确。为了克服因文字简练而可能导致教学信息表达不充分的缺点,可以适当地采用图形、动画、提纲以及声音等其它方式帮助说明。

⑹界面、菜单设计:教学课件能否得到推广和普及并获得预想的教学效果,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件的界面及是否容易使用。多媒体技术为设计和实现人机友好的界面提供了支持。一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从学生使用角度来讲,应当是无需去专门学习其操作方法,就能灵活自如地使用。

菜单是计算机系统向用户提供功能及操作选择项的一种形式。根据用户点选的菜单选择项,菜单执行用户所要求的任务。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生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对教学路径确定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答及提问都可以通过菜单选择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