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十篇

时间:2023-04-04 14:08:50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课件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技能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对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简单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高中历史课件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当前时期下,我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各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及理念应运而生。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之中,“情景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对于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基本上主要以历史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为主,而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对知识点进行强化识记以及诵读。这样的授课方式太过于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的只是口头上的传达,而并没有接受直接的影像与视觉上的接触。结果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不牢固以及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浅化。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加强高中历史的情景教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将多媒体课件与之进行有机地、科学地融合。本文就是通过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情景教学法与多媒体课件之间的有机结合的深入研究,旨在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更新观念,将多媒体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情景教学进行资源整合

当前时期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些教育技术之中,多媒体课件技术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对教学观念进行实时地更新,以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尽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最大化效果,同时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整合教学恰当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经典图片及影片资料,丰富历史教学情景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他们都喜欢看历史方面的影视剧,尤其是近期电视台上的一些热播剧,有很多学生都已经看过,也就是说看影视剧能够提起他们的兴趣。那么,将影视剧放到课堂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环境,且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与观看历史影视剧是一样有意思,通过观看历史影视剧,来对比、分析历史课本上讲解的内容与历史剧中讲解的内容的关系以及差距,然后学生结合影视剧与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观看历史影视剧,能够让历史事实生动而又逼真地加以反映,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对此可以很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之中,首先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下几部历史影视剧,如《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孙中山》、《太行山上》、《西安事变》、《大决战》、《开过大典》、《建国大业》、《秋收起义》、《》、《邓小平》等影视剧。观看完这些影视剧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影视剧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这些影视剧进行评价,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们在不断地讨论中对历史事实加以学习,并掌握真理。在讨论完这些影视剧之后,学生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认识,并总结出我国必须要走一条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通过不断地进行总结,才能够达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快乐的学习之中提升了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最高的。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应该注重加强进行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选择一些历史影视剧让学生首先进行观看及欣赏,然后组织在一起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一些结论。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将历史教学与课堂情景紧密结合

多媒体课件具有非常多的特点,其中两个最为基本的特点是: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良好的交互性。(1)丰富的表现力。对于多媒体课件而言,由于它运用了信息技术的一些优点,它不仅能够很逼真、形象地对外界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加以表达和再现,而且还可以对宏观以及微观事物加以模拟,对无形事物加以生动而又直观的表达,多复杂现象进行简约化处理等等。那么,这样就能够使得原本较为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关于三大战役的描述,那么历史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关于三大战役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源,让学生对三大战役有一个形象的、直观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宏观地了解三大战役的场面以及对中国的解放战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问题的能力。(2)良好的交互性。对于多媒体课件而言,它不仅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方面提供比较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还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措施来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方向进行科学指导,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例如,在对三次工业革命这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可以首先对三次工业革命之中所涌现出来的各项新技术以及各项新的方法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加以再现与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这些技术与方法加以理解,从而总结出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总之,将高中历史课堂情景教学与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机地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在高中历史情景教学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娜. 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高中历史课件篇3

一、“故事叙述”理念的内涵“故事叙述”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指的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历史典故或者故事,结合历史课本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们在课堂上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故事叙述中,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降低历史学习中的记忆难度,避免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混淆。“故事叙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高中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二、“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契合应试教育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很多高中历史教师以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为主,直接导致了历史课堂的枯燥。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历史课堂的变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把“故事叙述”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减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误区,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摆脱了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穿插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比如,学习唐朝历史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穿插典故、话本小说里跌宕起伏的故事等,让学生们感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记忆。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高中学生的文化涵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增加备课深度和内容,在备课过程中,精心挑选与学习主题一致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带入课堂。在课堂上通过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解或者互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典故和历史故事,教师们可以适当的带入到课堂,使历史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饱满[1]。

2.结合影视作品进行历史教学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以书本为主,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课堂上的普及,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硬件设施来进行历史教学。在课堂上播放有关的影片、纪录片等,让学生们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历史,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内容的记忆。

三、“故事叙述”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将“故事叙述”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仅改变了历史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增加了历史课堂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中,使课堂形式更加丰富。2.培养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们以书本为主的课堂讲解形式,使历史不再仅仅以宏观的文字形式存在,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历史、探究历史,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

四、“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1.尊重史实“故事叙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激发了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但作为教师也应该以真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影视作品,教师在挑选的时候都要注意其是否尊重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合理分配教学比例“故事叙述”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但教师也应该注重“故事叙述”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适度性,合理把握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率[2]。

五、结语

高中历史课件篇4

关键词:中学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规律

一、何谓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学习效率高、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师生交流较好,这也就是所谓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较高追求,也是学生渴望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可以提高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效率,并实现师生良好交流,教师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量最大,同学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较好。教师通过良好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优秀的品质。

二、影响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因素

(一)教学理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进行“填鸭式”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育模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仍然出现,课堂上学生的观点看法不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一些错误教师不能很好地包容。课堂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依旧比较严重。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死记硬背问题比较突出,有其历史学科,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意义等内容在考试中反复考,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得不让学生进行大量记忆,记忆力比较好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考试中成绩优秀。这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于急功近利,重视对知识的传递,忽视了知识的前因后果。反映出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没有清楚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造成教学单方进行,学生听课效果不好。新课改明确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方式

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造成学校在进行历史课程安排时以考试为中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以考点为中心。这就造成很多比较现实的问题不能得到反思,反而被当成一种任务被学生接受。在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时候,通过题海战术,教师千方百计出题、讲题,学生深陷题海中“无法自拔”,教师上课挺辛苦,学生上课也怨声载道。这就造成历史教学中事倍功半,学习效率低下。历史教材中有探究活动板块,这些探究活动本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在这种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和教师都忽视了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知能力难以提高。一些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对教材的深度没把握好,对一些知识点理解不够准确。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对新旧教材进行充分把握,对教学内容吃透,从课程整体出发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质量。

三、中学历史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仔细钻研教材概念内容

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应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中学历史学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基础知识,历史事件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要想学好历史,必须对历史事件进行充分理解。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理解,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对历史事件相关内容进行评估,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历史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应想尽办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教师在主动引导课堂,协调配合好学生的学习,保证探究性学习的进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中经常可以从电视新闻、互联网等处获得大量新闻事件,很多新闻事件是与历史事件相联系的,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新闻和身边的事情谈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中应开展实践性教学,转换授课模式,将课堂转换到自然环境。也可以开展学生自主讨论的历史教学专题,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应组织好、指导好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开展,落实教学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相关历史知识能被学生很好地接受。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有效引导,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了解知识的结构和理解语言的功能。

(三)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学生是历史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并运用历史知识去进行思考。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答疑解惑,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指点要点,少走弯路,探寻客观真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思考,控制好教学进度,领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专业性强,讲解起来很容易抽象理解困难。结合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根据现代教育的相关思想和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在历史课堂利用PPT等形式的多媒体,可以声、文、图并茂,对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框架进行掌握,教学时通过知识点切入,通过多媒体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生活中经常有围绕v史事件开展的专题活动,也经常有围绕历史事件的新闻信息,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实地搜集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展示和讲解,保证了历史内容与时俱进。提高了历史课堂的学习质量,也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晓玲.论中学英语“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

高中历史课件篇5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很多问题,违背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历史课堂设计的要求,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从而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将原本内容丰富具有情节的历史课堂转变为无聊的课堂。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1在教师方面

1.1.1教学不够系统化

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安排,本身比较抽象,历史事件的安排不是很集中,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应该准备好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的课件,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的专业限制和职业能力限制,某些教师不能系统地整理教材,不能清晰地历史事件脉络,导致上课时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整堂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不清不楚的状态,严重降低课堂效率。

1.1.2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某些教师虽然岁课本进行了系统的整体和设计,但是在课堂上却不运用任何适应高中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课件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本来学习压力就很大,还要面临背书的任务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忽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将历史课作为“休息课”,课堂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1.2在学生方面

1.2.1对历史没有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复杂,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来说,都有大量的知识链条需要学生掌握,但是由于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点繁多,很多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1.2.2错误认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在整个高中教学的课程安排中,学生甚至是教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数、外作为主要科目,而历史课在很多学生心里就是一个不用费太多时间学习的副科,这种心理是历史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绊脚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态。

2.对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探讨

2.1合理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

合格的高中历史老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更要具备分析教材、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比如在教学历史课程之前,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或者说一些顺口溜的方式,先让学生将课本放下,跟着教师清晰的思路走进历史知识的故事情节,大概了解后,再细化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与理解,也可以在每节课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互相研讨,实现知识的共享,互通有无。

2.2将课堂主体地位转化为学生,进行情景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违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理念。高中历史知识繁多,结构复杂,只凭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教师“一言堂”现象,抹杀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的位置归还于学生,为学生提供整体清晰的学习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朝代更换及事件时,教师讲解完应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整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某些教师会在上课之前检查课本知识背诵,有时候都会用半节课的时间检查时间,学生都怕叫到自己,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将课堂主体转化为学生后,学生并不用利用那么多的时间进行单一的课本背诵,而是每个学生都总结本节课的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说的学生自己思路清晰,听的学生也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

教师要学会利用时间,进行情景式教学,为课堂增强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具体的历史事件时,与其让他们背,还不如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排练,分组演示,自己演示过的东西往往会记忆深刻。还有一些学生幽默搞笑,可能所排练的内容也很有意思,这样学生记住这个高兴的时刻,无压力地记住历史知识。

2.3定期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标准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体系时,要逐步了解单元的特点,根据每个单元的侧重点进行课程设计,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明确阶段教学目标,清晰地分析重难点,合理地安排每个课程内容应该是使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每一节历史课都生动有趣,学生不再迷惑知识的连续性,老师不再发愁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的现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逐步击破历史知识的疑点难点,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进行专题学习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知识点分布较散,教师除了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之外,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进行专题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以不同的类别整理出不同的专题。尤其在阶段性复习和最后的复习时,专题学习可以填补系统式学习的差漏。除此之外,专题学习更方便学生展示与共享。在同一个专题中,教师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比赛,比如古代历史事件中以少胜多的是哪几个事件?虽然这几个事件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涉及的人物、地点、背景不同,但是性质一样,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采用传统的顺序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

3.结语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对高中历史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得出一系列解决方法。让高中历史更有趣,吸引学生,学生爱学,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达到。

参考文献:

[1]王俊燕.基于专题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14(64):52-53.

高中历史课件篇6

要 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高中历史课堂,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学生对于相关高中历史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1-000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这样产生的效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历史教学课堂这件事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对于教学也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使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也使得学生对于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有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显著。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引导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与高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教学模式,以计算机高科技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现阶段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能给予学生直观历史现象感受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历史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替代了以往干枯的理论讲述。以往的单纯讲解理论的高中历史教学,其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历史相关知识,让学生逐渐对高中历史失去兴趣。与此同时,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减负的问题,使得高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有所删减,学生了解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增加了难度,给教师的相关教学、学生的理解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运用电视或者电影录像等手段,将高中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历史现象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对历史现象的了解下对高中历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也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各种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突破。一般历史现象的学习中,这种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存在的意义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所在,而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归类好的历史事件要点进行展示,也就是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信息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信息产生直观的图片记忆,使得学生能够对这些相关的知识保持长久的记忆。然后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这对于加深学生相关知识的记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相关历史场景进行模拟。比如,高中历史课程中康有为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可以让学生以实际论战的形式模拟历史上的情景,加上多媒体的背景设置,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相关的场景中,对于将来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也会深入很多。在课堂教学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整理相关的资料,比如相关的声像、图片、影像,加深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的记忆。

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措施有很多,本文阐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如何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的课堂信息容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陶冶学生的历史情操,提高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理解和相关的道德修养,优化高中的历史教学。

首先,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应该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和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知识的理解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来设置出让学生感觉到悦耳舒心的情景,激发学生对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地将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提高。比如在讲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下早期的诸如地道战或者地雷战相关的影视资料,引起学生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兴趣,再加上巧妙地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活跃课堂的气氛,就能够很好地让学生参与到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当中。

其次,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高中历史课程的考试内容也变得灵活多变,这样的情况使得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一定的改革,才能够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课程得到了全面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更多有意义的问题,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材料,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带着问题来进行思考,让学生对于相关的高中历史事件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不同学生的意见都展现在所有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经验。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对于加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信息含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存在使得高中历史教学的手段得到变化,从而使得高中历史教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使得学生头脑中的高中历史知识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具体的高中历史知识框架,对于学生将来的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最后,在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也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引进高中历史课堂,让多媒体的独有的声像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和历史事件最接近的场景,再现历史中曾经的场面,增强情景的真实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在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对于加强学生相关的高中历史知识是十分有利的。

3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进行高中历史学习的最佳工具。将现代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高中历史知识的魅力,在开拓学生相关高中历史知识视野的基础上对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培养,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高中历史课件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培养

1. 加强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 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 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 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 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 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 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 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 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 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 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 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 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 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2. 导读首先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2.1 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是历史阅读的一大特征。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学 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不过,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能力。第二步的学习要求是,认识为什 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起什以作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能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这属于较高层 次的阅读能力要求。

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如何帮助学生高 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意义)四个部分。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 四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 ,记忆与表达历史事件必须牢牢抓住四要素,并采用归纳法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摒弃逐字逐句 、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包含原因、影响或性质、特点、地位等。这是人类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 而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理论基础 和分析方法。这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这方面内容的导读,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 思维方式,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方向。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历史又带有阶级 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 为武装去解析历史现象,并能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导读时,必须把阐释历史现象的钥匙交给 学生。

2.2 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历史阅读的又一特征。

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 事件的原因,B 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一类事件发展的进程就形成了历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双互相影 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认识并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是高 考要求考查的能力之一。然而由于课本编排的局限,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

所以,历史导读的又一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 向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特定地位。通过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 识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整体的,动态的、有联系的,使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 。因此,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阅读,采用结构式的记忆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 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式学习历史

在掌握历史事件记忆方法与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所谓 “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把历史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 其要注意史和论的结合,我们往往采用表解的方法,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这样的阅读方法一般适用于期末复习或高三第二轮复习) 。

采用表解辅助的层次阅读法,具有要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既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 本进程,又能突出各个阶段特点,能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实践证明,采用层次阅读法复习,大大提高学生 认识知识的准确性和学习的效率。

4. 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4.1 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 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 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4.2 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 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 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 ,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 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4.3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导读必须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 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了 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 文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 。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根据“四部分”、“四要素”,用简 炼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不简单灌输观点。而 是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 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 ,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4 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

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 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 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 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高中历史课件篇8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 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 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培养 学习能力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 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 多,远胜其他学科。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 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 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此外,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 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 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 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 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 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于 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 ,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 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二、导读首先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1.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是历史阅读的一大特征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学 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不过,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能力。第二步的学习要求是,认识为什 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起什以作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能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这属于较高层 次的阅读能力要求。

    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如何帮助学生高 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任务。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 、结果、影响(意义)四个部分。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 四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 ,记忆与表达历史事件必须牢牢抓住四要素,并采用归纳法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摒弃逐字逐句 、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包含原因、影响或性质、特点、地位等。这是人类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 而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理论基础 和分析方法。这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这方面内容的导读,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 思维方式,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方向。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因此历史又带有阶级 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 为武装去解析历史现象,并能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导读时,必须把阐释历史现象的钥匙交给 学生。

    2.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历史阅读的又一特征

    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 事件的原因,B 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一类事件发展的进程就形成了历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的 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双互相影 响。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认识并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是高 考要求考查的能力之一。然而由于课本编排的局限,学生难以在阅读中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

    所以,历史导读的又一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 向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特定地位。通过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 识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整体的,动态的、有联系的,使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 。因此,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阅读,采用结构式的记忆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三、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式学习历史

    在掌握历史事件记忆方法与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所谓 “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 把历史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的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 其要注意史和论的结合,我们往往采用表解的方法,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例如中国近代 后期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知识表解为:

    附图{图}

    (这样的阅读方法一般适用于期末复习或高三第二轮复习)

    采用表解辅助的层次阅读法,具有要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既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 本进程,又能突出各个阶段特点,能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实践证明,采用层次阅读法复习,大大提高学生 认识知识的准确性和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

    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 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 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 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2.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导读活动必 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 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反复强调和不 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例如:讲授新课内容时,应注重讲授教材中的章、节、子目的标题含意 ,讲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引导认识教材中史实与结论的关系,突出历史事件的四要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影响等。带动学生由浅入深,由 表及里地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同时,开拓思路,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这样,由于教师的反 复示范,促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特点的认识不断强化,阅读能力也就逐渐随之提高。

    3.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要使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通过大量的思维训练活动来完成。导读必须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 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了 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有:①强调历史课的预习作用。学生依照教师的预习思考题预习课文,通过预习,认识课 文内容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②发动学生设计板书标题,教师对他们设计的小标题进行评论、评比 。培养阅读概括和提炼观点的能力。③讲授完某个历史事件后,要求学生根据“四部分”、“四要素”,用简 炼的语言概述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概括能力。④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不局限于课文结论,不简单灌输观点。而 是开展课堂讨论,发动学生广开思路,根据历史的客观情况,作合情合理的分析。这样,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 时,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训练的机会。

    阅读能力训练的另一个渠道是课外的习题训练。适当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能够起巩固知识,弥补阅读缺漏 ,培养阅读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4.利用复习课培养阅读能力

    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深化认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复习课决不 是简单的重复,而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对知识进行梳理、编排。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运用结构阅读 法、层次阅读法进行复习的能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表格,理顺历史知识的 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通过动手找出知识联系,有助于深化理解课文,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高中历史课件篇9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教学机构中进行。对于初中课堂来讲,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框架和知识规律的优化,要立足于提高学生认知历史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的教学观念,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1 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的必要性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进行的,通过教学课堂来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历史教学需求。所以,必须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无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要切实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

2 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育的方法

2.1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学习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以往教学模式中强硬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远远没有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取得的效果好。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拓展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仅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贴近实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或者真实存在过的事物,历史与现实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应该注重联系实际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这样,历史教学课堂才会自然贴切,学生才能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的辩证能力,历史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会产生影响。

2.3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讲究方法。历史教学要讲求方法,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探索和研究,历史课堂教学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切实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是问题的关键。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学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2.4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所以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做到这点,首先要做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提出与老师观点不同的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老师可以用自己的观点来与学生的观点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2.5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富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对事物和历史事件自主认知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科技素养、人文素养。以往在历史教育中,都是通过老师口述和学生阅读相关教材的方法了解历史事件,这样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在现代教育的体系中,学生可以通过多样性的历史资料近距离地接触历史,了解历史。

2.6 历史课堂教学优化要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就能够播放一些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从而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

3 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

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运用辩证法,克服平铺直叙的“坦途”式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置疑(提出有待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或由学生设疑(提出有待讨论与解决的问题),乃至提出互相矛盾的“一正一反”论题,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能使学生在波澜起伏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和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暴君隋炀帝》这一富有定论性的内容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隋炀帝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暴君,在我国历史上无所作为。当教师提出:“隋炀帝在我国历史上是有贡献的”这一论点时,部分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了疑惑。这时教师可提导学生复习《开皇之治》与《隋朝大运河》有关内容,让学生去自行释疑解惑,然后得出结论:隋炀帝对人民施加暴政是由于他的阶级本性与历史局限性造成的,但他确立和完善科举制与下令开凿大运河,是为我国社会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一切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好处非浅。

4 架设历史和现实的桥梁

高中历史课件篇10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目前,我国正全面深入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即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指供给课程活动,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⑴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历史学科拥有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首先来自于家庭,家庭对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价值,家庭课程资源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属于校外的课程资源,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化资源等,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素材性资源和强大有效的条件性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十分强调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谱、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认识,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家庭课程资源的作用,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学习产生于某些特定的情境中”,⑵ 学生的历史学习不仅在学校环境、社会环境,而且还在家庭环境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下发生、进行的。学生的历史学习和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历史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都可能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历史课程与家长对其学习历史课的要求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表示喜欢学习历史课的同学中,有79.1%的家长要求孩子学好历史以“增加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只有20.9%的家长要求“考一个好的分数就行”,相反,在表示不喜欢历史课的同学中,只有38.6%的家长要求孩子学好历史以“增加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61.4%的家长要求孩子“考一个好的分数就行”,这说明家庭的期望对于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重要的影响。⑶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靠家庭的引导,家长的行为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经常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培养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爱好;多和孩子讨论一些历史话题,引导他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为孩子提供历史类书籍,带孩子到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指导孩子上网搜集历史信息,让他们在历史知识海洋中遨游,不断获取新知识;关心孩子历史学习的情况 ,鼓励他们在历史学习上的努力,提高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营造家庭历史学习的氛围,一定会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进步和发展,养成终身学习历史的习惯。同时,家庭及其成员在浓厚的历史学习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历史知识的价值与社会功能,鉴往知来,扩展视野,陶冶情操,学习继承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发展。

学生对历史课堂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据教育部1997年对北京市2107位学生的调查,在学生对“最不愿上的课”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3位;在学生对15门课程喜欢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历史课居前5位。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历史学习方面的信息刺激,家庭课程资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便利获取,极大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材料,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历史知识。学生更善于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能够在其中找到有意义的东西,有利于学习的进步和自身的提高。⑸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充满趣味性、生动性,具体化,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促进历史课程的生活化

课程发展的历史表明,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范围。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时才是有效的。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造就他们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建设必将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⑹以往的历史教学主要突出了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事和伟大人物的活动,让学生认为历史是大写的,是超然于社会生活,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生对历史学习是敬而远之,进而产生了很大的时空距离感。“历史学习与生活的关联所在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常常处于失语的尴尬境地。其实,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是人们应对环境和生活的挑战不断创造并改善条件的过程。所以历史同样存在每一件日常的生活工作事件当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关注社会生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之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外的历史教科书都将社会生活作为不可或缺的编撰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大幅度增加有关社会生活的内容,对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方面的变迁都有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分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教学活动建议就会认识到这种转变。在中国古代史学习板块中,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观察《清明上和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比较古今异同。历史上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将历史内容与现实家庭生活相比较,认识我们今天的家庭生活情境与历史传统的渊源,并从中发现其中的传承和变化,从而拉近历史知识和家庭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沉浸到历史中去,体会历史的经验,生成历史的意识。

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学习板块更关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演变和发展。如何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近现代社会生活的演变和发展,准确把握历史内在的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采用直观的“真实”,尽可能利用“化石”类资源──遗物当事人,特别是学生身边的资源,本地资源。⑺历史就存在于学生的家庭生活中,他们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家庭长辈都是历史的当事人,家庭中的不同时代的照片、图片、实物等就是历史的遗物。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家庭课程资源,让他们深入历史,与历史对话交流。例如:向健在的长辈了解他们的父母在民间初期剪辫易饰、禁缠小脚等往事;请父母、祖父母介绍改革开放前后的家庭生活状况,尤其是衣食住行方面,收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家庭生活的资料和信息。这些教学活动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增加与现代家庭生活密切关系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必要空间;把历史学习过程与认识现实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责任感,对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家庭的历史

每一个家庭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容,了解、研究家庭的历史应该成为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活动。当代历史学强调“由下而上的历史”、“面向大众的历史”,史学家开始对以往被忽略的群体、单位提出问题并加以陈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历史进入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此种趋势也反映在历史教学之中。⑻近年来,美国历史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入手来安排课程。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5-12年级)提出的历史教育目标,认为“研习历史,即探讨家庭、社区、国家、种族和世界各民族的各种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涉及真实人生,了解到希望、奋斗、成功、失败等各种情况”。⑼《新西兰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文化与历史遗产”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他们应该能够明确个人和家庭的事件; 描述家庭成员生活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事情与阶段,明确人们在社区分享的特殊事件。⑽

家庭与学生血脉相连。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了解、研究家庭的历史。家谱是家庭生生不息、代代相承的历史记录,研究家谱不仅是学生了解自己家族历史的良好机会,也能够尝试使用历史学家常用的研究工具。家谱在历史教学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资料,学生通过它了解祖先的业绩,回顾家庭走过的历程,学会从微观层面研究历史。家庭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凝结的历史画面。学生整理家庭照片,编配上说明文字,以时间为线索组成系列专题,反映不同时期的家庭生活,或以家庭各方面生活场景为主题组成系列专题,反映某一时段家庭历史的全貌,展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家庭照片资料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家庭的历史,他们也可以从中挖掘所包含的历史信息,透过家庭生活的变迁观察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培养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问题的能力。学生尝试编撰家史,先向家人了解祖先的生活事迹和曾经经历的历史,并收集丰富详实的家史资料。家史的编撰主要包括家庭血统表、祖先成就贡献简表、直系亲属简要传记、家训、家庭大事录等内容。这一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家庭的历史,从中体验家庭浓浓的亲情。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是我们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乡土、国家的历史建立更广泛的概念。学生了解、研究家庭的历史,祖先为建设乡土撒下的血汗和收获的成果,对乡土的历史有了一种更亲近的体验,并意识到作为乡土的小主人要继承祖先的事业,为乡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将家庭经历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起落浮沉与国家的历史联系起来,认识到有国才有家,家庭的命运与国家息息相关,感悟家国一体的道理,激发为家为国学习奉献的情感。

四、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

口述史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或录音和录影等现代科技设备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⑾开展口述历史调查研究活动是国外新兴的历史教学方式,在美国的历史教学中通过将口述史列入课堂,学生从中接触和增进了对不同观点和不同的个人经历的理解。此外,访谈还使学生体验到了再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略的一种更深层和复杂的情感,而正是这种情感把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时间联结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访谈帮助学生学到了重要和深远的一课:历史是由我们人民创造的。⑿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在美国以外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非常盛行,受到学生的欢迎。

我国的历史新课程改革也非常重视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历史教科书就设计了一些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这些活动与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访问老一辈人,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的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请你访问长辈,把他们在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感受记入下来,办一期墙报,等等。

开展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有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如何与谈话对象沟通的问题,所以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可以先选择家中长辈和亲戚作为谈话对象,或者求助于家长,往往会得到更适合的访谈对象。这样,由于学生和访谈对象有家庭亲缘关系,开展相关活动就比较顺利,更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向家庭成员调查访谈,会获取到丰富、生动直观的口述史资料和历史的体验。当家庭成员口述历史时,很自然地把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和个人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学生从中认识到,历史本质上是有关他们所认识的和所爱的家人的真实事件的集体记忆,更深刻地体验到历史其实就在身边。同时,通过开展口述史调查研究活动,学生与家人真心交流,分享家庭生活的经验,接触到家人深层次的情感世界,涉及到“家庭情感领域”,深受感染并产生共鸣,有利于家庭和谐氛围的形成。

五、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争取家庭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支持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师、学生,而且关系千家万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新课程改革,家长更是对新课程改革给予关心和理解,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改革并提供课程资源支持。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帮助。开发和利用家庭课程资源、让家庭为历史教学提供素材资料、物力支持、人力资源等,请家长加入到历史教学和管理当中,与学校、教师携手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礼聘家庭中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的长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讲授历史掌故、乡土人情;邀请见证过重大事件的家人,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结合教学内容口述亲身经历和感受;动员家长为学生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课题指导和经费支持;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活动中;等等。

参考文献

⑴.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

⑵.J.M.索里、C.W.特尔福德.高觉敷等译.教育心理学.教育出版社,1982. 203.

⑶.刘军.高中生对历史课程的认知状况调查分析.转引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1-312.

⑷.张静.学生历史学习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的探讨.清华历史教学,1999.(9).

⑸.刘军.历史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9.

⑹.廖哲勋、田慧生主编.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15.

⑺.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导论.

⑻.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⑼.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3.

⑽.赵亚夫等.《国外历史教育透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