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事故十篇

时间:2023-03-25 18:39:27

交通安全事故

交通安全事故篇1

城市轨道交通事故是指在运营或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违反作业操作规程,或由于技术设备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经济损失,影响正常生产作业或危及运营安全的事件。

2影响事故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安全有二层含义:①乘客运送过程中,乘客的人身、财产安全;②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人、财、物、设备、环境等要素的安全。前者是安全运送乘客的前提,后者则为乘客出行提供一个安全、创造的乘车环境,二者缺一不可。

3事故预防

3.1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首先应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降低和防止人和物体的不安全性,这就是预防的原理。

3.2运用预防原理

3.2.1偶然损失

事故后果及严重程度,都是不可预见性的、难以预防的。即便是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也不一定就会发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性损失告诫大家,无论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都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

3.2.2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尊重科学:是事故调查工作的工作准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简称为“四不放过”原则,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防范效果。(3)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准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公开,就是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3.3事故责任分析

事故责任分析,分析的是造成事故原因的责任,明确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是指对事故发生负责任的人。其中包括直接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关系的,为直接责任人。造成不安全效果的人和有不安全行为的人都可能是直接责任人。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人。一般从间接原因确定领导责任。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人。

4事故处置

4.1客伤受理

(1)值班站长应做好先期处理、适时安抚并做好事发现场的调查取证工作。(2)值班站长告知乘客可先去医院就诊,在治疗结束后到车站进行协商解决。(3)如乘客伤势较重或提出陪同去医院治疗时,值班站长应安排工作人员陪同。(4)如乘客提出要求车站垫付医疗费时,值班站长应报请区域站长同意,先行垫付,但必须留下医药费凭证。(5)如乘客无人陪同,车站应设法联系其家属,待家属到达后予以移交。

4.2客伤处理

(1)客伤处理时,值班站长如与乘客协商无异议的,且费用在一定金额内可与乘客办理有关手续予以解决。(2)客伤处理时,值班站长如与乘客协商有异议的,且乘客提出无凭据费用的,值班站长应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请求协助处理。(3)对超出车站处理范围或不能与乘客协商解决的客伤事件,应向线路管理部门运营安全部汇报后将相关材料移交线路管理部门运营安全部处理。(4)值班站长在客伤事件处理完毕时,须办理以下手续:与乘客签定事故处理协议书、领款书并留下乘客原始缴费凭证、病历、出院小结和乘客身份证复印件后,填写好客伤处理单连同车站及乘客事情经过一并上交上级分管部门。(5)在双方协议不成的情况下,经由人民法院介入处理为客伤处理的最终手段。

4.3注意事项

(1)车站在发生各类客伤事件时,值班站长应报线路管理部门生产调度,如乘客伤势较重的,车站应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2)值班站长除及时处理好发生在本站的客伤事件外,还应认真负责地接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范围内或其他车站发生的客伤事宜,除乘客自己提出,车站不得推脱处理。(3)如乘客委托他人处理客伤事宜的,值班站长应在签定事故处理协议书前要求被委托人提供委托人(伤者)及被委托人亲笔签名的《委托书》及委托人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4)车站应做好客伤事件的取证工作,人证至少要二名以上可追溯的非运营方证人。

5结语

交通安全事故篇2

    (二)实行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一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第70条第2款);二是,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行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第70条第3款)。

    (三)取消责任认定,重证据收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形成原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第73条)。

    (四)改革交通事故赔偿的救济途径。除自行协商、向保险公司索赔外,不再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前置程序,而是规定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74条)。

    (五)路外事故,有法可循。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后,也要参照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予以办理(第77条)。

交通安全事故篇3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法治社会就需要任何事情都能够有所遵循的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果没有规则约束那么一切都会乱套,各种车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行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要确保交通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进一步完善,成为驾驶员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同时,也要加强执法者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驾驶员违规操作行为,对违规的驾驶员采取惩罚制度,以起到警醒的作用[1]。

2加强环境因素的安全管理

环境因素指的是诸如浓雾、大风及雨雪等恶劣天气,这些人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在行驶中存在许多隐藏的危险,一不留神就会发生交通事故[2]。这时就需要避免环境因素对道路安全的影响。当遇到这些恶劣的天气时,气象台应该及时相关天气信息,提醒驾驶员,帮助驾驶员及时改变出行计划,避免因为天气恶劣而发生交通事故。

3加强道路因素的安全管理

根据道路上的交通情况,实时进行调控,根据情况需要,适当调整或增加路面设施,例如增加交通信号指示灯或警示牌。当遇到恶劣的雪天,地面有积雪时,可以采取在路面上撒盐或铲雪等措施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侧滑,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当遇到交通严重堵塞的情况时,交通管理者必须进行交通疏导,在道路现场维持秩序,避免进一步加重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人们出行。

4对驾驶员的要求

在目前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于驾驶员本身的安全意识薄弱或在行驶过程中违规操作而发生的。因此,要想有效的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规范驾驶员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驾驶员应该培养安全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交通法规。从思想根源上就杜绝违反交通安全的行为,以漠视交通法规为耻。同时,驾驶员应该与时俱进,学习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白生命的可贵,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而不是当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在马路上开车横冲直撞,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驾驶员应该明白,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驾驶员自己的责任,应该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肇事逃逸,违反法律法规。另外,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应该禁止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例如开车不玩手机不听音乐[3]。当需要长途驾驶时,应当适时进入服务区进行休息,而不能疲劳驾驶。其次,驾驶员应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水平。回顾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不难发现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当驾驶员在路上行驶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诸如车流量变更及道路突况的发生,这时考验着驾驶员的驾驶技能水平。能迅速而有效的避让车辆和正确规范的操作、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都是驾驶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最后,驾驶员应该有安全预防意识,能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定期检查车辆、对车辆进行保养等措施都能够很好的进行预防。

5结束语

汽车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要想有效的避免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从法律法规、环境和道路安全因素、道路基础设施以及驾驶员本身去考虑,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尤其是驾驶员本身,这是影响交通安全最重要的因素。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水平,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少人违反交通规则,将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因此,减少交通安全事故还需要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还需要社会上每个人的监督,由大家一起建设美好的和谐社会,共同创造美好的国家,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锦棠.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陈慧勤.交叉路通事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撞预警系统效果研究[D].湖南大学,2012.

交通安全事故篇4

近日,笔者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两起交通事故,竟都是由苹果引起的,从中折射出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安全生产事关重大。对不注重安全的人而言,看似小小的苹果也能带来巨大的隐患,看似偶然的事故往往蕴藏着必然的联系。

事故之一:2008年4月25日,哈尔滨道里区河梁街附近发生一起三车连撞事故,原来是肇事车辆司机边开车边吃苹果,苹果没吃完就随手放在车前挡风仪表盘上,结果途中苹果滚落,正好掉到刹车踏板下,导致刹车失灵酿成祸端,所幸仅是车辆撞损并无人员伤亡。之二:2007年1月13日,一辆从四川宜宾开往浙江温州的大型客车在行驶至湖南永顺县境内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孩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掉到了司机脚下,司机担心苹果滚到刹车板下,边开车边试图用脚踢开,因未能踢到便弯腰去捡,结果导致车子跑偏,冲出路外。一头栽进路边五六米的山沟,造成8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4人重伤。

从表面上看,两起交通事故似乎都是与苹果有关,似乎都是由苹果引起的,但谁都知道苹果本身并不会直接引发事故,造成这两起交通事故的根源在于对苹果的处置不当。其反映出来的问题,分析起来至少有以下三条:一是安全意识淡薄。两起事故的一个共同原因在于当事者的安全意识淡薄。第一起事故中的肇事车司机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边开车边吃苹果且随意搁置,最终滚下的苹果酿成了事故。第二起事故中司机用脚踢苹果及在开车时弯腰捡苹果的行为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可以说是极为危险的举动。这一行为所反映出来的是对该司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极为淡薄。二是紧急情况或潜在风险处置不当。第一起事故中的司机直到事故发生前都没有意识到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隐患视而不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应该算最大的隐患了,想必事后肇事司机追悔之余也难免发出这样的感叹。第二起事故中,司机在苹果滚落时马上意识到可能会滚到刹车板下造成刹车失灵,这是司机的基本驾驶常识,他应先将车停稳后再去捡起苹果,而不能自己一边开车一边用脚去踢这个苹果,更不能在车辆行驶的情况下直接弯腰去捡,对存在风险的不当处理是导致这场事故的重要原因。三是管理存在漏洞。经查,第二起事故中出事的大型客车挂靠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旅行社,该旅行社实际上是个空壳公司并且早在2006年就已被注销,有关管理部门应该负有失察之责。受托为该车组客、卖票的温州客运中心,早已发现该车经常不按规定进站停靠,并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漏洞。但却疏于治理,放任自流可谓是滋生这起事故的温床。

剖析事故起因是为了探寻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走出安全生产的认识误区,找到事故防范的破解之道。如何防范此类安全事故,窃以为关键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安全素养务必化“识”为“实”。两起事故告诉我们,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认识自然谈不上安全保障,但仅有安全之“识”而无安全之“实”,同样还是难以挣脱事故频发的阴影。为什么有的人说起安全来头头是道、无所不知,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手忙脚乱、漏洞百出?原因就在于有“识”无“实”,没有实实在在的安全习惯和素养,一旦险情发生往往一招不慎而酿就惨重事故。因此,我们不光要强化安全认识,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与素养,努力做到不出事故或少出事故。二是事故防范避免抓大放小。事故犹如水推沙,安全好比燕衔泥。安全从来无小事,容不得半点闪失,一点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甚至带来灭顶之灾。不要等到血淋淋的事故发生了,才想起安全事关重大,才追悔那一闪念的小疏忽。抓好每一个细节才是消灭事故隐患的真正起点,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麻痹、不随意、不懈怠,才能斩断事故黑手。才能避免事故发生。三是安全管理重在长治久安。安全生产离不开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的严格治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让市场利益挤占了安全利益,不能让放任自流取代了严格治理,不能让管理漏洞变成了事故黑洞。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不放过任何管理上的小漏洞,不给事故隐患以可乘之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教育,抓好运输安全治理,严把企业市场准入、车辆检测和驾驶资格等关口,特别是加强对挂靠客运车辆、车主和驾驶员的规范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排查安全隐患,做到长治久安。

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这两起交通事故再次为我们敲起了安全的警钟。愿祈望平安的人们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让我们共同守望平安、拥抱祥和!

交通安全事故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后,很多人在处理事故时因翻腾完整部交安法也找不到一条能套得上当事人行为违反了的法律法规而懊恼,其实交通事故中的过错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理由是:交安法第二十二条一款有所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由此不难看出,驾驶人造成事故的行为可能是因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而造成,也可能是因不按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或不文明驾驶而造成的。所以交通事故中的过错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过错行为。

    还有一种理解是: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中,过错就是违反交通安全法律的行为,否则,不能用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理由一:新法扩大了交通事故范围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所管辖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第二条)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这与“道路交通事故”相比较,有了明显变化,要件为车辆、道路、过错或意外、后果。用车辆拟人化,代替人作为主体,用过错代替当事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增加了“在道路上”和“意外”这两个要件。新法客观上扩大了交通事故的范围。由于在意外交通事故中,各方当事人均无过错,所以,各方当事人都不应该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在事故认定原则的表述中,“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就是适应这个变化的结果。

    理由二: 事故成因的要求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从这个规定来看,《交通事故认定书》应该包含“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而交通事故成因是指“事故处理部门对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检验、鉴定等所收集到的交通事故证据进行审查、研究、查明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车辆、物品、道路及环境情况、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生理精神状况、死亡人员的死亡原因、当事人的具体过错等基本事实,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事人责任的专业性论断”。这个过程就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由于《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成因”处于核心地位,所以,对于“过错”的理解应该紧紧依据“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来进行分析。由于在对交通事故进行成因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在全面审查当事各方的交通活动的过程中,遴选出交通违法行为,然后,才能进一步分析这些违法行为在发生事故中有没有作用,以及这些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所以,按照这个思路,笔者以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中的“行为”应该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中的行为,这里的过错,就应该是违法行为。

    二十二条一款不能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起草中,公安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第七条二款“遇到本条例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的“安全原则”的规定持否定态度。所以,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安全原则”的使用附加了相当的条件。对于“安全驾驶、文明驾驶”规定中附加了“按照操作规范”为前提。由于没有成文的操作规范,所以,本条不能用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类似于二十二条一款的规定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还有三十八条“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和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笔者以为,这些原则性的规定应该通过相关的具体条文体现,所以,不能用来认定驾驶人的交通事

    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安全车速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一款规定“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道路交通安全法》四十二条二款规定“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其中拖拉机、电瓶车、轮式专用机械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5公里:(一)进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窄桥时;(二)掉头、转弯、下陡坡时;(三)遇雾、雨、雪、沙尘、冰雹,能见度在50米以内时;(四)在冰雪、泥泞的道路上行驶时;(五)牵引发生故障的机动车时”。

    由以上的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的第四十五条和第四十六条,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的具体规定,所以,直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错误的。

    法的基本特征拒绝安全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法具有不同于其他上层建筑现象的基本特征:(一)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二)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三)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权力。(四)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所以,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规则)。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安全”是立法的宗旨和目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是在强调立法的宗旨和目的。为了做到安全驾驶,相关的法律条文对安全行车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所以,不能使用这样的条文来认定交通事故责任。

    当《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具体”规定的行为成为了对交通事故发生起作用的行为时,我们是否能够以此“行为”来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呢?警察是国家机器,警察在法律授权范围内活动。警察的这种行为无疑超出了法律的授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交通安全事故篇6

关键词 交通安全;安全设施;事故多发路段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60-02

1 概述

贵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网兰海高速(兰州—海口,高速编号G75)的组成部分。贵遵高速公路于2007年12月建成通车。

兰海高速公路贵遵段属于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所限,部分路段坡度达《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所规定的最大值5%,且多处曲线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400米。因此,在纵坡大于4%的下坡路段及曲线半径小于700米的小半径曲线路段较易发生交通事故。

主要是通过对兰海高速公路贵遵段进行安全设施强化设计,达到优化道路通行条件,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交通事故严重度,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的目标。

2 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兰海高速贵遵段的现场安全调研情况,并结合高速公路目前管理运营状况,对贵遵段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简述如下。

2.1 标志问题

久长停车区由于后期服务区功能增加,在原来已有标志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应服务区功能提示标志,使现有标志设置较密,致使驾乘人员不易辨识;

部分小半径曲线路段(半径小于700m)路段需增设线形诱导标志,以满足视线诱导要求;

因后期增设部分沿线设施(如K1337+500处加油站),需增设必要的预告及指示标志;

因《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于2009年进行修订,致使沿线部分标志不满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的要求,如K1295+900避险车道等标志,需重新设计更换;

部分路段由于事故多发,交警部门为减少交通事故对部分车辆重新设置限速标志,致使现有限速标志种类较多,容易产生歧义,因此需对现有限速标志进行整合,重新设置分车型分车道限速标志;

2.2 标线问题

部分路段因补修路面,未重新施划标线;

在纵坡坡度大于4%及曲线半径小于700m的的路段需增加设置标线种类(如减速标线,振动式车道边缘线等),以为驾驶员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3 事故多发路段

3.1 事故多发路段及事故类型

贵遵段事故多发路段主要集中在下行(K1283+000~K1307+000、K1271+000~K1275+000),上行(K1256+500~K1261+500)等路段内,路段特点及事故类型见表1。

3.2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现场调研,事故原因可归纳为:车辆制动失效、车辆超速、冬季路面凝冻及团雾。

1)对事故发生形态分析表明,大部分事故发生是由于车辆制动失效,尤其是重型车。重型车在连续下坡路段持续下坡行驶中,驾驶员为控制车速而频繁采用刹车制动,刹车制动时产生的大量热量被制动器吸收,引起制动器温度升高,当制动器温度过高时会出现“热衰退”现象,使得车辆制动能力下降,甚至失效,最终导致车速无法控制而引起交通事故;

2)在下坡路段,小型车辆车速较快、易超速;

3)本项目处于山岭重丘区,部分路段为纵坡坡度大于4%的下坡路段和曲线半径小于700m的小半径曲线路段(如K1283+000~K1307+000下行、K1271+000~K1275+000下行)。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5]《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 281-2007).

[6]《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

[7]《突起路标》(GB/T 24725-2009).

[8]《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02).

[9]《轮廓标》(GB/T 24970-2010).

交通安全事故篇7

2019年8月16日上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安全与守法同在,事故与违法相伴”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社区居民、志愿者、老年人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首先通过播放图片、视频讲解发生在各地的交通事故案例,倡议大家: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请勿乱穿马路,过马路走人行横道。其次针对辖区老年人和小朋友多的特点,展开了“交通标志知多少”的有奖知识竞答,许多居民表示:以前出门就看斑马线、红绿灯,根本没注意这些交通标志,原来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违反了交通法律法规。

活动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将愿意参与志愿活动的居民带到区府广场红绿灯处,让他们穿上绿色马甲,佩戴志愿者袖标切身感受文明劝导员工作。体验结束后志愿者李伯伯说:“平时有急事闯红灯没什么感觉,今天看到有些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灯,才觉得着急,生怕出现交通事故。特别是那些小朋友和老年人,反应能力慢,要是真的来不及避让可要出大麻烦,我回去一定要好好给我孙子讲讲交通安全。”

此次活动的目的旨在提示社区居民朋友出行时要带头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文明参与交通,做到文明礼让,安全行车,时时绷紧交通安全弦,并教育好身边的亲朋好友。

交通安全事故篇8

关键词:道路安全;交通管理;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D035.3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通过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研究和完善,使三者之间相互统一,相互协调,达到系统安全高效有序的运行[1]。保障系统安全是人机工程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事故成因分析可为最佳安全设计提供思路;安全设计又可为有效控制事故提供措施。事故成因分析与安全设计的目的是使人—机—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由人、车、路构成的动态系统,在此系统中,由于驾驶人、汽车、道路环境中诸因素的不良变化,导致三者匹配质量恶化,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一定时间就会酿成事故。因此,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事故成因分析和安全设计能提高道路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事故成因分析

虽然引发事故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依据人机工程学理论,可将事故的基本成因总结为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环境条件、管理四大因素的多元函数。如果将环境条件归入物的原因,则人机系统中事故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就是管理失误;基础原因一般是指社会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其比例高达70%~80%[2]。人的失误行为的发生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人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影响驾驶人的噪声、温度、湿度、照明、振动、驾驶舱环境以及道路环境等;人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驾驶人的心生理状态、知觉、反应以及驾驶人的性格、操作技能等[3]。在进行人机设计时,应努力使诱发人的失误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得到控制,并通过外部环境的设计保证人体内部系统稳定有序的运行,从而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交通过程中涉及的物质主要是指车辆,不正常的车辆状态是交通事故的诱导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制动失灵、转向失灵、轮胎损伤、燃料用尽等。虽然在事故资料统计中,由于车辆的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较少,但是车辆的不安全状态往往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失误

管理失误是指由于管理方面的缺陷和责任,造成事故的发生。虽然管理失误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原因,而且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管理失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驾驶人管理缺陷:对驾驶人缺乏合理有效的选拔、教育、培训,导致驾驶人驾驶技能参差不齐,部分驾驶人交通素质低下,给道路的运行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因素。

道路管理者养护监管不力:道路发生病害,交通安全设施损坏或设置不完善等,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加以改善,将会加大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事故救援体系不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机制不健全,救援装备落后,对交通事故的救援响应较慢,甚至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失误共同耦合形成的,当客观上出现事故隐患,主观上表现不安全行为时,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安全设计技术

安全设计技术可以划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设计技术及防止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安全设计技术,这是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在技术上的保证。交通项目的设计、设备、工艺过程是否安全,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3]:

①防止人失误的能力;②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③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④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⑤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⑥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则,目前交通安全设计方法主要从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消除和预防危险及有害因素等三个方面考虑,常用的交通安全设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危险因素控制

道路中的危险因素,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使危险最小化,是避免交通事故最有效的方法。当道路中存在危险因素时,应首先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危险;当危险因素无法消除时,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当预计到可能会发生危险,而又没有很好的防护办法时,必须使其损失最小;对于难以消除或控制的危险,在进行各种比较、分析之后,应选择转移危险的方法。

(二)能量控制

对于任何交通事故,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事故中所涉及的能量的大小与类型紧密相关,用控制能量的方法,可从根本上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能量控制技术主要从限制能量、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性大的能源、防止能量积聚、控制能量释放、延缓能量释放、开辟能量释放渠道、在能源上设置屏障、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提高防护标准等方面考虑。

(三)闭锁和锁定

闭锁和锁定是防止不相容事件发生或事件在错误的时间发生或以错误的次序发生。闭锁是指防止某事件发生或防止人、物等进入危险区域,如油罐车上的闭锁装置,可防止在车体未接地的情况下向车内加注易燃液体;锁定则是指保持某事件或状态,或避免人、物脱离安全区域。例如停车后在车轮前后放置石块等物体,防止车辆意外移动而引发事故。

(四)人的失误控制

对驾驶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驾驶人的交通素质,增强驾驶人的责任心、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并加强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教育等,减少人的失误。

(五)管理失误控制

认真改善设备的安全性、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制定操作、维护保养的标准和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加强对管理失误的控制。

参考文献:

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2.

交通安全事故篇9

一、港口码头安全生产的特点

1、安全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性。港口码头生产作业点多、线长、面广、货杂、人员分散。

2、安全生产手段的立体交叉性。港口码头生产以装卸作业为主体,实现这一过程,就注定了需要大量的人、机(机械设备、车辆)、物(货物)、具(工具、船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空间上和环境下流通,这一立体交叉的生产流通特点,就孕育着生产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通过借助安全管理的手段同步实现这一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

3、安全生产主体的差异性。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港口安全生产。港口生产以机械化、半机械化作业为主,但仍离不开人力操作,人机配合作业,体力劳动仍占较大比重、人员作业密度仍很大,这就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在体质、文化程度、安全意识与技能等方面各参差不齐。面临不同的危险环境时,危险识别、减灾灭害能力与紧急避险能力并不相同,而人的因素,却是决定事故能否形成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4、安全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港口生产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同时港口装卸作业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连续“三班倒”作业、昼夜交替,三班交接的工作制度扰乱了作业人员正常的生理和生活规律,特别是夜间作业操作环境复杂并影响作业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势必造成人员的安全意识疲劳、操作失误和应急反应迟缓。

二、做好一线员工的安全管理工作

1、抓好港口司机与装卸工人的协作关系,提倡严以律己、主动配合。在很多港口企业中,大多数港口的行车工、吊机工不是装卸工出身,在感情上与装卸工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相互之间不很熟、缺乏理解、工作中彼此埋怨、互相推诿,尤其是新进港口单位的机械手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加强港口的行车工、吊机工、装卸工等主要工种的沟通、协调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指挥手的培训,减少指挥手的失误。指挥手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对吊运的货物把关不严(是否超负荷、是否做好、是否平衡、是否垂直起吊等),不重视严密监视和连续观察,擅自离开指挥岗位,判断失误,指挥信号不清楚,特别是在协调司机与装卸工人作业中的相互安全避让方面,还不善于或未发挥其重要作用。所以,必须加强指挥手的培训,增强指挥手的责任心,加强指挥手的协调能力、应变能力。

3、提高机械手的操作技术,减少机械手的失误。机械手的失误主要在观察失误、判断失误、操作失误以及操作技术不熟练上,尤其是新行车司机,新装载驾驶员较为突出。其次,机械手的失误与体力、精力、情绪的状况密切相关,如果休息不足,疲劳作业也容易造成事故。所以,应尽力提高机械手的操作技术、观察力和判断力,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减少人的失误。

4、加强装卸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装卸工人的失误主要表现在:自身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麻痹大意、侥幸心理),对意外危害情况未能及时发现,或因判断和应变能力有限,致使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而未能避免,甚至造成伤害,它突出反映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对装卸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装卸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是港口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三、切实加强班组安全管理

1、搞好合格班组建设,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要建立并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本工种、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装卸工艺规程,要求熟悉、会讲、会用。坚持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经常分析,总结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班前会制度,详细布置具体安全操作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

2、深入开展“三不伤害”活动,努力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绝大多数是因自己失误而伤害自己,或相互配合不当而被别人伤害。若再一步查找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失误仍然出于少数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或操作技术不熟练等。实践证明,以班组为单位,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不伤害”活动是一条遏制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四、认真做好事故隐患的预防工作

安全检查的力度、深度直接影响到现场的预防能力和效果,企业首先应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消除事故隐患是避免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监控法是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改善。为此,常州交运集团有限公司青龙港装卸储运分公司积极做好在港口“检查、整改”方面做文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在港口“检查”方面:我们始终把安全检查作为发现事故隐患、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采取月度查、季度查、重大节日的重点部位重点查、明查、暗查等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本公司也发现了一些事故隐患:①在检查吊机工操作时,发现他们有的没有电笔;②港区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语不明显;③港口吊机使用年限比较长,对吊装原核准吨位有危险;④外来船户停靠码头系缆不规范,有时把缆绳系在吊机架上;⑤船户在夜间停靠码头私拉电线,形成偷电;⑥在去年国庆前检查到的有2台20吨行车上小车反功能支承梁长期使用,发现磨损、生锈、污烂等事故隐患。二是在“整改”方面做文章,安全检查的实效取决于事故隐患整改是否彻底。我们对所查的事故隐患都一一登记,落实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限制整改时间,对危及行车安全和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停班整改。如在去年国庆前查的2台20吨行车上“小车反功能支承梁”磨损、

生锈、污烂,不符合操作要求,若不及时更换,将会引起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将利用国庆长假停止作业,进行检修,消除事故隐患;我们还对港口吊机进行限吊,由于吊机是1980年建造,使用年限比较长,吊机的新度系数只有0.4,公司立即采取措施,按原吊装吨位降20%,并把新核准吨位数用搪瓷牌钉在吊机棚上,让吊机工、装卸工、驾驶员以及过往车辆、船户一目了然。另外,还对吊机工及时补发了电笔,要求他们在操作前用电笔测量一下机架上是否有漏电现象,做到安全操作;在港口驳岸旁还制作了25根带缆桩,给船户安全带缆;同时为了方便船户用电,专门为船户安装了接电箱,并在接电箱旁制作了友情提示牌“危险有电,请不要擅自接电”。在整改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责任追求制度,凡是查出的隐患,责任人在规定时间未按要求进行整改而导致发生事故的,一律追究其责任。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隐患整改工作的彻底性。通过应用“监控法”工作,我们尝到了甜头,公司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理式”的传统管理逐步过度到“超前预防、超前控制式”的管理上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五、港口装卸事故主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港口装卸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机械设备、工属具缺陷;②劳动保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③作业场所光线不足或环境恶劣;④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工艺作业不标准;⑤劳动组织不合理;⑥对作业现场缺乏检查或指导有误;⑦不懂操作技术盲目作业;⑧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⑨情绪不佳或麻痹大意等。

(二)、事故预防措施

1、预防物体打击伤害。船舱内卸货要先上后下,禁止挖井留山。库场货场堆码要整齐牢固,拆堆卸货要由上往下成台阶形,预防货物倒塌伤人;禁止向舱内、车下扔工具,垫木等物,舱内垫木、车上垫木要放到安全可靠的位置,以免被货物或车辆弹起伤人;吊机空抓斗进出必须闭合,防止粘在抓斗的货粒掉下伤人。

2、预防车辆伤害。严禁非机械司机乱动机械设备,严禁机械司机把机交给非机械司机或外来无关人员操作;严禁车辆带病作业;各种车辆未停稳前,禁止人员上下;车辆运行时,人应距车一米以外,不准正面迎立运行车辆,注意车辆运行动态,各种车辆路经道口、铁路、仓库门、货堆旁要“一慢、二看、三通过”。

3、预防起重伤害。各种起重机械必须处完好状态,严禁超负荷吊运;指挥手必须按标准手势指挥,起吊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检查钢丝绳是否符合起吊货物的重量,吊钩是否挂牢,钩头是否垂直起吊,吊臂下、吊臂旋转范围内严禁站人;装卸长大、笨重货物,两头必须系绳稳定,不准用手推移。

4、预防工属具伤害。工属具必须严格按负荷使用,严禁使用代用工具,工属具必须由专人负责收、发、保管、检查、维护;工属具应定期检查,尤其是装卸重大件和危险品的工属具;吊钩磨损或变形、网络耳朵或边绳磨损要及时更换;非常用钢丝绳必须放在室内保管,长期使用的钢丝绳如使用时间长应降低负荷或更换。

交通安全事故篇10

一是无需驾驶证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市面上会驾驶、能驾驶的老年人一般都是在购买老年代步车同时便“随提随走”,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机动车驾驶学习。由于未经过系统的驾考学习,老年代步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经常出现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埋下了安全隐患,扰乱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据腾讯网11月12日消息,在今年5月15日,82岁的熊某秋驾驶四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的一种)在抚河中路南浦路口由东往西行驶时,由于闯红灯,与陈某伟驾驶车牌号为赣AD56**的小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车受损、熊某秋受伤的交通事故。经调查,老人闯红灯过路口,是导致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承担事故全部责任;小车无过错,不承担事故责任。

二是无牌上路行驶属交通违法行为。低速电动车主要指行驶速度低、续驶里程短,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技术水平较低,用于载客或载货的三轮、四轮电动机动车,包括老年代步车等。据了解,目前市场销售的三轮、四轮电动车型的老年代步车均未列入国家工信部《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不符合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法规要求,无法在交警车管部门办理牌证,上路行驶属交通违法行为。据腾讯网8月18日消息,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2018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由低速电动车引发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增长,近三年年均分别增长23.3%和30.9%。

三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据悉,市场上多数老年代步车性能未达到相关参数标准,在操作、制动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车辆刹车、灯光等基本的安全维护都不能保障,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虽然名字叫老年代步车,但现在开这类车型的司机,绝大部分都不是老年人,而是利用现在对于老年代步车政策空白的年轻人、女人或中年人,他们所驾驶的老年代步车给交通埋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老年代步车普遍尺寸超标、无号牌违法上路行驶、驾驶人没有驾驶资格且随意行驶和停放、产品质量不合格。据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11月2日中午,东营河口一老人赵克仁在卖菜回家途中,驾驶的电动三轮车因电瓶短路在湖滨新区康宁路西侧发生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