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助剂十篇

时间:2023-03-25 21:10:35

加工助剂

加工助剂篇1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加工助剂 多媒体 案例教学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工业、人民生活、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有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1]。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是高分子专业研究的重要主题,相应助剂对提高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效率、加工性能、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助剂行业的发展,助剂品种日益繁多[2]。《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就是面向高职、高教学生开设的一门高分子专业课程,通过多年本门课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1.讲明本课程在高分子专业知识构成中的作用

合成与加工成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研究的两大主题,其中加工成型离不开高分子加工助剂相关专业知识,因为对助剂的品种和性能不了解,成型加工的工艺设计与控制难以进行[3]。助剂在配合塑炼和基本成型过程中起这样的作用:加工过程中改善聚合物的工艺性能,影响加工条件,提高加工效率;改进制品性能,提高它们的使用价值和寿命。概括起来说,助剂和聚合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聚合物的研究和生产先于助剂,但只有在具备适当助剂和加工技术的条件下,它们才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是高分子专业知识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学生应形成这样的概念: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过程的工艺设计和控制工作离不开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的相关知识。

2.本课程教材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有不同教材可供教学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老师应相应选择教材。笔者选用方海林主编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该教材面向本科生教学,通过教材学习,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中常用助剂的概况、作用机理、品种合成、性质及其应用等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具体工艺及配方学习,认识它们对材料的工艺和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由于教学过程中课程设定为32学时,老师可根据学生学习兴趣适当取舍,如第九章剂、发泡剂、着色剂、发泡剂的讲解可以适当缩减一些,而第二章增塑剂内容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

3.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3.1多媒体结合板书

信息拓展展示以多媒体为主,重点问题讲解以板书为主[4]。对于《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突出应用:(1)当涉及大量信息拓展或者多种形式的直观展示时,以多媒体为主,如各种助剂的外观图片、合成助剂的工艺流程图、同一类助剂各种典型的化学结构式展示等。(2)对于大量公式推导、文字描述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比较准确完整地反映同时节省大量授课时间。板书的引导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层层深入,更容易将一个知识点讲透。如讲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的作用机理时,通过板书讲解与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容易将难点讲透。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中研究问题,从而形成认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并借助情境与问题实现教学目标[5]。对于《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课程教学,工厂已经采用的一些助剂配方设计实例都是鲜活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量引入配方实例,通过对配方实例的分析,告诉学生各种助剂在配方中起什么作用,在配方设计时遵循什么样的设计规律,为学生将来从事配方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课后在线答疑

现在学生几乎达到人手一台电脑,学生对电脑的常用操作基本熟练,特别是一些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QQ在线聊天甚至视频对话等,笔者认为借助互联网进行学生课后答疑是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学生在课后学习,如在做课后作业时遇到问题,借助电子邮件向老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当然,这种答疑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果老师每天进行大量邮件答疑会增加教学负担,这时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法如建立QQ群,在指定时间内在线群聊进行答疑等。

4.成绩考核与评价

《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考核可以选用考试、小论文、大作业等方式进行,由于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将来运用相关知识时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用小论文考核更符合这门课的学习规律,因为写小论文本身就是学生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查阅比较多的资料,将内容很好地组织,还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及评价。布置完小论文题目后,一般会提出以下写作要求:写作紧扣论文题目、不出现偏题、有学术性;写作条理清晰,内容安排有序;写作重点突出;写作参考资料充分、全面;写作中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写作字迹清晰、工整,表达流畅,字数3000左右。批改小论文的时候按学生对以上写作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分。学生最终成绩按学校、系部要求进行,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分。

5.教学效果与评价

通过本课程学习,需要实施培养专业面宽、知识面广和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这一课程教学目标,绝大部分学生应掌握常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的作用机理、结构、特点、性能、用量,并具有初步设计聚合物材料配方的能力。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看,学习这门课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学生进入工厂后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满足岗位要求,从事聚合物配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控制等工作。

目前,新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不断被研发出来,知识更新非常快,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也有时代特征,如何上好《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这门课需要不断探索、持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周鹏.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及应用.科技创新,2015(11):69.

[2]冯嘉春,郑德,陈鸣才.我国高分子助剂研发现状及思考.透视,2007(2):33-36.

[3]向明.高分子助剂在聚合物成型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2007:799.

加工助剂篇2

关键词:水泥工艺;外加剂;品质

随着水泥工艺的进步,外加剂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有利于水泥质量的提升,在当今的建筑工程中,水泥的性能的要求也逐渐增加,所以外加剂的使用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非常有探究的意义。

一 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综合概述

1 水泥工艺外加剂的定义

水泥工艺外加剂指的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以下能够改善水泥产品性能,提高水泥质量,降低成本的一些添加物质。按照要求上掺入量一般小于百分之一,不得大于百分之五。

2 水泥外加剂重要组成部分

水泥外加剂可分为水泥生产过程中用的水泥工艺外加剂和水泥过程中用的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成熟,使用简单。已经成为组成混凝土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比较复杂,本文着重讨论。

3 水泥工艺外加剂有哪些组成部分

水泥工艺外加剂按掺加工序不同可以分为水泥粉磨用外加剂和生料用外加剂;按物理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液态类型外加剂和固态类型外加剂;按照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外加剂、有机外加剂和无机复合外加剂。

4 目前国内外水泥工艺外加剂的发展现状

国外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历史久远大约有100年左右的时间,由于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国外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最早是用作水泥缓凝剂。随着水泥工艺的飞速发展,这就对水泥的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水泥外加剂技术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国外的水泥外加剂主要作用在助磨剂和生产混凝土材料的外加剂。比如在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水泥工艺外加剂。我国的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发展比较晚,但是随着新兴技术的注入,发展比较迅速。水泥矿化剂技术、晶种技术等比较成熟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水泥生了速烧剂、水泥助磨剂等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目前正朝着绿色和高性能发展,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 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的应用

1 水泥生料外加剂

矿化剂。矿化剂的使用量一般为1.6%~2.6%;矿化剂在水泥中可以提高氧化物的化学反应的活性与效率,提高液相量,减少一系列由液相粘度形成的早强矿物,使烧成温度减低,益于硫化碳的生成。较常用的有:单矿化剂,多为碱性的金属或是碱性金属土的氟盐,硅酸盐;复合矿化剂,石膏和萤石,氧化锌等;某些矿物质或者化合物也可以作为水泥的矿化剂来使用,如:碱、钡、氧化镁等。

晶种。晶种技术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可以用做晶种的主要有熟料、炉渣和矿渣等。掺量一般在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三之间。晶种在水泥生产中主要起到有道结晶的作用,可以加速矿物的形成。

生料速烧剂。生料制备最好同时使用矿化剂和速烧剂,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组合优势。大量试验证明,使用高效的生料速烧剂可以将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可以使煤耗降低百分之十五以上。成本可以降低10元左右。

2 水泥制备系统外加剂

助磨剂。水泥助磨剂的使用作用:可以降低反应物间的键能,提高物质化学反应活性,强化二氧化硅和氧化碳间的反应能力;缩短液相产生的时间,增加液相产量,降低液相粘度,降低温度,加快硅酸盐矿物的形成;能够促使枣强产物及硫化碳的形成;能够提高矿物中有缺陷的微晶含量。

加入速烧剂后,熟料在12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之间快速烧成,窑内上火速度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底火上移加快,中间底火变浅,窑内的通风质量变高,有利于窑内熟料的冷却。这就可以让整个熟料烧成时间变少,使水泥熟料在煅烧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循环,能够提高熟料的产量,降低熟料的热耗。我国使用的助磨剂主要有以下几种:乙二醇、丙三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木质素磺酸盐等。外国实用的助磨剂有三乙酸胺、碳黑、磷酸三钙和脱糖木质磺酸钙等。在发达国家助磨剂被广泛的运用,反观我国助磨剂使用率极低。液态助磨剂剂一般在百分之零点零六左右,固态助磨剂一般在百分之一左右。成本一般在1-5元每吨之间。

缓凝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和大型混凝土工程需要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终凝时间在六到八小时以上的水泥。鉴于这种情况一般的配料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只有通过外加缓凝剂才能解决问题。

缓凝剂可以分为无极缓凝剂与有机缓凝剂。无机缓凝剂是能与钙离子生成难溶与盐的离子,如氟离子,磷酸离子等能与氢氧根离子形成难溶性氢氧化物的阳离子。这些的缓凝效果非常好,能在水泥颗粒表面产生强烈的化学结合,从而使水化显著延缓。

激发剂

激发剂可以使水泥的实物质量改善,并进一步提升水泥的活性。水泥的活性取决于熟料的矿物组成与矿相的结构,还与水泥的粉末程度,颗粒形状,混合材料的种类等有关。为了让水泥发挥更好的活性可以采用化学激发的方法。按照化学激发的形式可以分为碱激发、硫酸盐激发等多种激发方式。

通过助磨功能提高磨机产能,提高表面积从而提高水泥的强度。其增强功能主要是通过添加剂中化学物质和水泥中的硅跟铝等进行化学反应,造成水泥中氧化物晶格缺陷,提高反应活性。

3 生产特种水泥用外加剂

特种水泥的生产可以用硅酸盐水泥熟料混合特种性能外加剂粉磨制成。这能改进特种水泥的生产方式。特种水泥的外加试剂应当根据特种水泥的生产模式和产品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研究,本文就不做详细陈述。

三 结语

水泥工艺外加剂是在水泥生产中添加的,能够达到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生料制备需要用到的外加剂有矿化剂、晶种、速烧剂等。通过大量的试验证明,是用搞笑的生料速烧剂可以调高产量达15%以上,煤耗降低大约15%,能够铭心啊的改善熟料的质量降低成本。水泥的制备用的外加剂主要包裹水泥助磨剂、水泥缓凝剂和激发剂等。使用助磨剂生产水泥时,能够提高产量,在能耗相同的情况下可显著的提高比面积。使用激发剂主要作用是提高水泥的活性,从而达到改善水泥的质量和性能的目的。使用高效复合水泥添加剂能够达到助磨和增强的功能。可以大量的利用工业产生的废渣,生产绿色环保的水泥。

参考文献:

[1] 李跃宏,赵洪义等.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及应用[J].水泥工程,2011(5):12-13.

加工助剂篇3

我国是塑料助剂消耗大国而非制造强国,目前使用的高性能,高效,高附加值类塑料助剂产品基本依靠进口,国内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普遍沿袭国外成熟品种和路线进行跟踪和仿制,自主开发新型结构、高性能塑料助剂品种的综合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加入wto后,知识产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国外专利的权利要求曰趋周密、细致,覆盖范围加宽,时效延长,可合法仿制的内容和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只满足于仿制,我国的塑料添加剂水平将始终落后20~30年。

编者思考:近两年塑料助剂行业的“红海”态势是否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取得了怎样进展?

“十一五”末期,全球塑料年销售量已近2亿吨,保持了5%的年均增长率,带动了塑料助剂消费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塑料助剂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年均增速高达10%以上。助剂行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缘于树脂产量大幅上升和市场需求强劲扩张;另一方面由于原料价格大幅攀升,塑料助剂行业的利润下降。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重组、价格提升、革新产品和技术等方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国际大型塑料助剂生产企业的主要应对措施。

“十一五”期间,国内塑料助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通用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很少出现结构创新产品,生产多采用国外过期专利技术。高性能塑料助剂已经成为实现“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的瓶颈问题。根据目标应用性能进行塑料助剂结构创新设计,将是摆脱对国外先进产品依赖性的根本手段。

编者思考:提及“塑料助剂”,便会让人想到近年来国内外接二连三出台的一系列卫生、环保法律法规,只要涉及塑料制品,助剂便责无旁贷地成为制裁根源,该怎样看待这些法规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安全、卫生、环保法规的强化实施给塑料助剂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循塑料加工产业链条深入分析发现,法规压力大部分传递到塑料助剂产业。塑料制品中重金属,溴化物、邻苯二甲酸酯等可能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源头均来自塑料助剂。如果准备充分,处理得当,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可以充分地借助环保安全法规带来的机遇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近年来,我国塑料助剂产业始终坚持与塑料高性能化同步发展,即以产品应用性能为技术研发和产业投入的评价标准。随着2006~2007年欧盟rohs和weee指令的执行,2008年欧盟reach法规、2009年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国内塑料助剂产业的发展势必在注重“安全、卫生、环保”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塑料助剂的“增值增效”。

编者思考 助剂是塑料加工过程中性能提高与改善的关键,本应被业界追捧,但我国的现实情况却是行业利润始终不能与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相匹配。

我国塑料助剂产业的突出特点是品种多,规模小,尽管塑料工业链条各环节都深知塑料助剂的重要性,但单一品种或企业的产值与终端塑料制品价值相比,所占甚微。且国内规模化塑料助剂生产企业屈指可数。因此,助剂在塑料制造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体现,也一直未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外规模化的精细化学品企业,如拜耳、巴斯夫、帝斯曼,科聚亚、瓦克等公司产品品种结构丰富,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充分,在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高端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价值体现,增强高端产品系列,提升产业规模是目前塑料助剂产业缩小差距、摆脱困境的必然之路。一方面,新型、高效助剂的合成需要对助剂的结构和性能、应用做对应关系研究,从应用角度着手,对助剂的结构进行设计,并合成实现;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应用的需要、助剂类型特点、配伍性能的提升、加工环境,应用环境等方面要求对助剂进行选择,最终实现应用塑料助剂后的塑料制品的增值,增效。增值和增效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主要是考虑性能和价格间的协调关系,作为工业应用产品,不仅仅要追求其功能,同时更需要注重其价格成本对市场接受度的适应性。

展望篇——创新迫在眉睫

在10月18日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预测,下一个五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依旧紧迫。这不仅是挑战,也将给众多生产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国家鼓励技术创新向高端延伸,增加高端产品的自给率,倡导园区化、上下游化,强化“产业链”;小企业不要与大企业生产同类产品。避免恶性竞争,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精细化工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塑料助剂行业的迫切要求。

编者思考:“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塑料助剂行业如何更大程度的实现节能减排?

与国外规模化助剂企业相比,扣除低劳动力、低污染排放,低规范等成本因素,国内企业的工艺成本远高于国外,规模积聚效益更低于国外。国内助剂企业更关注如何提升产品在应用市场的附加值,较少考虑采用强化生产过程技术来降低工艺消耗成本和排放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也少有企业通过规模集约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助剂生产过程强化技术应从缩短制程、提高工艺转换效率、减少或循环利用副产物和溶剂、降低排放物总量,间歇工艺连续化,规模扩大化生产等方面入手。

近年,很多国外同行停止生产或搬迁了较多塑料助剂品种,表面上看来是中国同类产品出口量劲增导致其产品不能与我们竞争而退出,实际上是国外同行因排放治理成本极高或技术指标难以满足环保要求而停产转向中国委托加工和贴牌生产,其实质是转嫁污染。此类事例,举不胜举。因此,排放物的污染集中治理技术又成为塑料助剂生产的共性需求。

尽管我们渴望采用缩短流程、提高原子经济效率等技术手段来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和废弃物的排放,但副产物和废弃物的产生依然不可彻底避免。我们主观上并不想制造污染,危害环境,但因大多数助剂企业规模较小,品种单一,其溶剂循环套用、副产物精制回收,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技术实施成本占助剂制造成本的比例过大。难以为继。因此,助剂生产规模化是实施上述技术的前提。不计环境成本,盲目生产的小型助剂企业终将被淘汰。

编者思考:节能减排,环保法规迫使企业不得不实现产品升级,技术革新,塑料助剂产业该如何创新?

塑料助剂产业要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环境下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技术革新能力,不仅仅要创新产品,还要着眼于工艺革新、设备革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摆脱因产品低档次、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造成的竞争力低下的窘境,加强企业应对原料价格出现波动时的抗风险能力。

    (1)顺匝应安全卫生法规要求,再创新提升

欧盟rohs已明令禁用多种重金属元素和特定结构化合物,日each也已公布了数十种环境高度关注物质(svhc),与我国《食品安全法》相应的gb9685-2008国家标准也明确公布了可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添加剂品种。总之,塑料助剂的品种及应用已上升到法制规范层面。

目前,我国80%的增塑剂是邻苯二甲酸酯类,70%的热稳定剂含铅等重金属,80%的阻燃剂含卤素。因此。我国企业在安全卫生产品的更新上仍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应在充分理解上述法规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彻底从技术环节上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从容面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提高的各种技术和环保门槛,而投入巨大成本举证法规的局限性,期望法规放宽限制或更改则属被动应对。

(2)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拓宽原料范围

近十年,相继出现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多出自不可再生资源的供不应求。因此,非化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技术,如天然油脂的综合利用、生物化工产品的高效利用应尽快在助剂工业化生产中接受并实施。源自植物基原料的脂肪族一元酸、脂肪族二元酸,一元醇、二元醇的工业化产品相继问世,为助剂生产提供了新的原材料选择。

编者思考:塑料新产品层出不穷,添加剂在哪些领域更需及时配套开发?

随着塑料改性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塑料助剂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塑料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新型高效功能助剂品种赋予塑料制品新的性能和宽广的应用领域,也同时赋予产品更高的价值。

(1)生物基树脂的稳定加工与功能化

以脂肪族聚酯为典型代表的生物基合成树脂的工业化产品相继入市,与之配套的加工助剂、功能助剂技术简单平移到通用塑料助剂应用技术中可能不现实,开发生物基树脂专用助剂迫在眉睫。

加工助剂篇4

(西安文理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 要】本文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制革各种工序中的作用与功能 , 表面活性剂在皮革工业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革的品质和性能,指出了多功能皮革专用表面活性剂是皮革工业发展中的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皮革;应用

作者简介:韩敏(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实验师。

0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皮革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皮革制品品种、产量不断增加,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以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助剂需求量迅速增加,已成为皮革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皮革生产过程中,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类重要的助剂几乎应用于制革、毛皮生产的各个工序,在工艺过程中改善了其他化工材料的综合性能与应用效果;在减少污物排放,提高革制品外观及内在质量上也有明显的功效。

根据表面活性剂在制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3种类型:(1)过程助剂:辅助各种化工材料对皮或革坯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如润湿渗透、溶解分散和吸收等作用;(2)功能助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可赋予成革功能,如防腐杀菌、防水防污、改善光泽或手感等;(3)兼有两种特性的综合型表面活性剂,如既有助于分散渗透、乳液的稳定,自身又容易被皮革吸收并改善皮革的某些功能。

1表面活性剂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

1.1浸水助剂

制革及毛皮浸水应用表面活性剂的主要目的在于助软,以利生皮恢复鲜皮状态。因此应选用润湿、渗透性能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多数是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主要产品有渗透剂T、肥皂粉、拉开粉BX、洗衣粉、浸水助剂M65、DLA-1、雷米邦、渗透剂JFC、渗透剂M、扩散剂N、OP-10、AEO9等。

选择浸水用表面活性剂,主要根据原皮采用的防腐方法和原皮中天然油脂的含量。例如采用晒干和盐干方法保存的原皮,浸水时应采用润湿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而对油脂含量较高的原皮,特别是猪皮和绵羊皮,则应采用乳化能力强的表面活性剂,同时还需加渗透效果显著的JFC或渗透剂T。

1.2脱脂剂

表面活性剂脱脂又称乳化脱脂,是一种重要的脱脂方法。它同时兼有去污、增溶、洗涤等作用。过去常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钠盐与纯碱等碱性物质结合脱脂,或者用聚氧乙烯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软化、浸酸工序脱脂。现在常用几种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产品来脱脂。此类产品有BASF的EusaponS、TFL德瑞公司的Correltol SE[2-3]等。此外,BASF公司的TetrapolDAL、Bayer公司的BaymolANLiquid能将天然脂肪乳化成稳定的乳液,在随后的水洗工序中除去[1-2]。但表面活性剂脱脂的缺点是脱脂不深透。目前开发的新产品在这方面已加以改进。这方面的最新进展是结合溶剂脱脂和乳化脱脂优点的脱脂剂。李小瑞等开发的XQ2DF脱脂剂结合了溶剂型和水溶型脱脂的优点,将有机溶剂和非离子、阴离子材料进行复配,具有深层、高效的脱脂效果,并能除去纤维间质[4]。

1.3浸灰剂

浸灰是指生皮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发生充水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本身有疏松纤维、控制过度膨胀的作用,因此在浸灰工序中使用表面活性剂就是为了增强浸灰材料的渗透效果、缩短浸灰过程、抑制裸皮过度膨胀、减少生长痕缺陷、乳化天然油脂。有利于成革丰满、柔软。目前在该工序多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4浸酸助剂

浸酸是使裸皮pH值降低以利于铬鞣,通过浸酸可使胶原纤维进一步松散,以提高革的丰满性,便于削匀。在浸酸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促使生皮进一步脱脂,帮助酸液渗透和分散,缩短浸酸时间。浸酸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平平加、JFC、AEO-9等。

1.5鞣制

鞣制工序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加速鞣剂的渗透,缩短鞣制时间,有助于鞣剂在皮中均匀分布和结合,提高鞣剂的结合量和成革的丰满度。鞣制工序中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象扩散剂N,Sandoz公司的EralineF等。

1.6染色

染色是现代制革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色泽的好坏直接影响成革的外观质量,因此表面活性剂在该工序的使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染色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改善染料在皮革中的渗透与结合,使染色均匀、深透。各种新的染色方法与工艺的实施更要借助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目前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很多,既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也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达到均染、缓染、移染、增深固色等作用。通常使用的渗透剂、匀染剂为聚氧乙烯型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烷基磺酸钠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近来常用乙氧基脂肪胺硫酸盐、芳基磺酸钠盐以及几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产品。固色剂大多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是季胺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开发的产品有环氧乙烷和聚季胺加成的化合物、双氰胺衍生物等。

1.7整饰

皮革整饰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主要是利用它的润湿、渗透扩散和乳化作用,从而使整饰材料能在坯革表面更均匀和更快地分布,增大涂层的流平性和匀饰性,提高染料、颜料粒子在涂饰浆中的稳定性等。整饰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渗透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消泡剂等。

2结语

表面活性剂在制革、皮化工业上的应用,加速了制革及皮化工业的发展,对于改进生产工艺、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效。随着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适于皮革加工的品种多样、性能优异的表面活性剂将不断涌现,其在皮革工业上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Bayer公司皮化产品说明书[Z].

[2]BASF公司皮化产品说明书[Z].

[3]TFL德瑞公司皮化产品说明书[Z].

加工助剂篇5

关键词:制备工艺 铜基合成甲醇 催化剂 性能和结构

一、引言

甲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广泛应用于乙醇、甲醛、甲基叔丁基醚、医学、农药等方面,随着一碳化学的开发,甲醇工业快速的发展,对甲醇合成催化剂得出研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的适合在大型化装置中运用的甲醇合成催化剂,以便提高甲醇的产量和质量,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当前,我国工业中合成的甲醇普遍采用的是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在对这种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大多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1]。

二、不同制备工艺的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实验研究

本文中主要是运用反加共沉淀法、反加共沉淀法+助剂、并流法和并流法+助剂四种不同的制备条件,制备出具有相同组成(CuO、ZnO、Al2O3)的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控制比为n(Cu):n(Zn):n(Al)=41:14:5。

其一,样品的制备。使用反加共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样品A;在反加共沉淀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助剂聚乙二醇,制备出催化剂样品B;使用并流法制得催化剂样品C;在并流过程中加入助剂乙二醇,值得催化剂样品D。

其二,催化剂表征。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是由美国NOVA -2200e型吸附(MBET)仪进行测定的,催化剂样品经过300度的高温脱气处理,在液氮温度-196℃进行吸附。另外,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样品的形貌进行分析,扫描一万倍数。最后使用X 射线衍射仪对催化剂样品的物相进行分析,扫描范围10°-60°,工作电压为40 kV,工作的电流为30mA,并使用谢乐方程计算CuO 和 ZnO 晶粒粒径[2]。

其三,活性测试。需要使用微型固定床连接流动反应器,催化剂的装填量为2毫升,粒度为16-40目,催化剂还原在低氢中的体积比为H2:N2=5:95的气氛中,程序升温20℃・h-1就需要还原10小时,直到温度上升至230度。并将还原气体切换成原料进行活性测试。进行活性测试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反应压力为8.0 MPa,空气速度为10 000 h-1,温度为230℃,合成的气体组成体积比为 H2:CO:CO2:N2=65:14:4:17。当催化剂经过350℃的高温处理20小时后,对催化剂的热后活性进行测定。

三、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实验结果

1.铜基合成甲醇活性

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Cu 和 Zn 组分通过以适当比例同时存在在催化剂中,才能对合成甲醇起有效催化作用。催化剂的组成成分确定后,Zn 组分越分散,Cu 和 Zn 组分之间相互接触的概率就越大,组分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形成最佳的活性单元数就会越多,催化剂的活性就越高,从实验中获取的各种样品的活性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制备工艺过程对催化剂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各种催化剂样品的活性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D>A>C>B,耐热后的下降率为D>A>C>B,样品的热稳定为D>A>C>B。由此表明使用加入助剂的并流制备工艺能够制备出性能较稳定且活性更好的催化剂样品。

2.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结构表征

其一,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SEM)下的结构表征。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中Cu和Zn是合成甲醇的活性物质,Al3O3是催化剂的载体,主要为催化剂活性物质提供支架,当活性物质均匀单层附在载体表面,有效率达到最大时,催化剂的活性也会达到最大,活性物质的有效利用率就会下降。如果各组分之间已超细粒子堆积在一起,增加气体和固体的催化反应过程的内扩散效应,就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由SEM可以得出在制备的过程中采用反加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较大,加入助剂使催化剂颗粒发生聚集,不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使用并流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小且彼此堆积,加入助剂可以适当调节催化剂颗粒尺寸,能够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3]。

其二,BET测定法下的结构表征。样品A和B的孔径分布较集中,B和C的孔径分布峰形较弥散,微孔(≤3 nm)和大孔(≥10 nm)比例增加,使用后容易引起传热性能下降,影响催化剂性能和使用寿命。结合样品的制备工艺、表征和活性表明,加入的助剂可以调整催化剂孔径分布,扩大孔容,改变催化剂比表面积。

其三,X射线衍射(XRD)下的结构表征。通过XRD分析,4 种样品衍射峰的峰位和峰

形相似,但是不同的衍射峰的相对应的强度会有所不同。样品A和B中ZnO和CnO晶粒尺寸相对较大。与样品A相比,样品B的ZnO晶粒尺寸减小,而 CuO晶粒尺寸就会增加,不利于催化剂活性的增加。样品D的ZnO和CuO晶粒尺寸均减小,同时孔径分布集中在中孔范围(3- 10)nm处,催化剂表面物质以比较适中的晶粒存

在,这些晶粒彼此分散,能够促进表面活性增加,使得性能更加稳定。

四、总结

不同的制备工艺制备出来的铜基合成甲醇催化剂的性能和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当给定组成成分时,使用并流法使催化剂制备使Cu和Zn组分间形成相互均匀分散的共沉淀物料,能够有效的提高活性组分的分散程度,制定出优质的催化剂样品。在制备的过程中,加入助剂对表面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能够有效的调节催化剂颗粒的尺寸和分布情况,影响其性能。

参考文献:

[1]蔡广富.合成甲醇催化剂活性的保护及新进展[J].应用能源技术,2010,14(5):13-14.

加工助剂篇6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竞聘演讲,演讲题目是:爱岗敬业,履行职责,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药剂科主任助理。这次我竞聘药剂科主任助理有三个原因:

一是我有较好的工作业绩。我现年岁,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现任医院第四支部组织委员,受聘为主管药师。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较好工作业绩,在领导和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

二是我熟知药剂科主任助理的岗位职责。我参加工作已十几年,长期从事药剂工作,熟悉药剂科的工作职责,了解药剂业务工作,能得心应手、直接投入药剂科主任助理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处理、系统分析、理解判断、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三是我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雷厉风行、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能够做好药剂科主任助理工作,保证出色完成任务,促进药剂科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假如我这次竞聘药剂科主任助理成功,将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自身建设。我要根据药剂科主任助理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以新时期“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爱岗敬业、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药剂科主任助理。同时,摆正自己药剂科主任助理的位置,协助药剂科主任做好工作,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充分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是做好服务工作。在药剂科主任助理工作岗位上,做好服务工作是关键。我上任后,把自己看作是药剂科的普通一兵,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时间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做好服务工作上,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搞好服务,做好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做出新成绩,出现新面貌,获得科内职工与病人的满意。

三是交出满意答卷。作为一名药剂科主任助理,我要服从服务于药剂科的工作大局和整体利益,要围绕自身工作职能,认真执行医院的工作方针、规章制度与工作纪律,牢记自己庄严使命,忠实履行自己职责,加强廉政建设,做到洁身自好,认真努力工作,在药剂工作上做出新成绩、新贡献,向全院职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工助剂篇7

关键词 成膜助剂;乳胶漆;成膜温度;最佳添加量

中图分类号TQ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4-0103-02

0 引言

乳胶漆是以合成树脂乳液为基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加入颜填料和助剂,经一定工艺过程制成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成膜,能形成连续涂膜的最低温度,称为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乳胶漆的所有性能只有在获得良好的涂膜后才能体现出来,成膜效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众所周知,成膜助剂加量越大,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越低,成膜效果越好。但是考虑到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以及当今最为重要的环保因素,我们有必要对成膜助剂的最佳添加量进行研究。

1 试验方案

1.1 原材料

1.1.1 乳液

苯丙乳液(RS-998A):主要用于内外墙涂料,固含量48%,粒径0.1?m~0.2?m,MFT(最低成膜温度)20℃,生产企业上海巴德富实业有限公司;

环氧改性有机硅接枝丙烯酸乳液(ML-195):固含量45%,粒径0.08?m,MFT(最低成膜温度)26℃,Tg(玻璃化温度)30℃,生产企业上海日出化工有限公司;

硅丙乳液(LWJ-8338):主要用于中高挡真石漆,固含量48% ,MFT(最低成膜温度)32℃,Tg(玻璃化温度)30℃,生产企业江苏李文甲化工有限公司。

1.1.2 成膜助剂

齐大成膜助剂:生产企业姜堰市齐大涂料助剂有限公司;

Texanol醇酯:生产企业齐鲁伊士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2 仪器设备

高速分散机:型号GFJ-0.4,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天平:GT-P13503-S,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最低成膜温度测定仪:型号QMB,天津森日达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将成膜助剂按乳液量的1%、3%和6%分别加入到上述三种乳液中并混合均匀,用高速分散机在400r/min~600r/min的速率下机械搅拌5min。然后将其密封静置24h后,按GB/T9267-1988《乳胶漆用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规定》,测定其最低成膜温度。通过试验来分析成膜助剂的添加量对乳胶漆成膜效果的影响。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

乳胶漆的成膜物质是乳液,其成膜机理是由水分蒸发、乳胶粒变形和乳胶分子链段扩散缠绕而融合成连续膜。乳液是非均相体系,它由悬浮在水中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之间被水隔断,要形成连续的膜,必须使球形颗粒变形、乳胶分子链段扩散缠绕而融合,而乳胶粒变形和乳胶分子链段扩散缠绕都需要乳胶聚合物体系(乳胶漆中除颜填料外的所有组分混合体)中有大于2.5%的自由体积(指未被分子占据的体积,已被分子占据的体积称已占体积)。聚合物在温度达到玻璃化温度(Tg)时,自由体积达到最小值2.5%,只有温度高于Tg时,自由体积增加,高分子聚合物链段获得足够动能和必要的自由空间,进行扩散和构象调整。所以乳胶漆的成膜温度必须高于乳胶聚合物体系的Tg。

2.2 成膜助剂的作用

成膜助剂是添加到乳胶漆中帮助成膜的高沸点溶剂,它可以使Tg较高的聚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成膜。成膜助剂吸附在聚合物粒子上,因溶解作用使粒子变形更容易,加上本身Tg低,可以提供较多的自由体积,从而达到好的成膜效果。

2.3试验数据

表1是几种乳液在不同成膜助剂作用的MFT测定结果:

乳 液 MFT,℃ Texanol 醇酯 齐大成膜助剂

1% 3% 6% 1% 3% 6%

RS-998A 20 12.5 0.4 -3.6 15.0 4.8 0.5

LWJ-8338 30 19.6 5.8 0 22.5 9.1 4.6

ML-195 26 20.6 12.2 0 19.0 9.6 5.7

表1

由表1可见:对于苯丙乳液(RS-998A)来讲,当Texanol 醇酯添加量为3%时,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已经能降到0.4℃了,和齐大成膜助剂在6%的加量时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基本接近。由此可见,在添加量为3%时,以Texanol 醇酯为成膜助剂,相比齐大成膜助剂,可明显的降低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也就是说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成膜助剂,3%的添加量便能满足乳胶漆成膜要求。在环氧改性有机硅接枝丙烯酸乳液(ML-195)中,添加3%的成膜助剂时,MFT的下降值分别为24.2℃和21.9℃,而在3%~6%之间,MFT的下降值分别只有5.8℃和4.5℃。由此可见3%是添加量的关键点。

由图1-1可以看出,在乳液RS-998A中加入3%齐大成膜助剂时与其他两个乳液在6%加量时的成膜效果基本一致,能将MFT将至4.8℃。更有效的说明了只要在合适的乳液中加入合适的成膜助剂,3%绝对可以满足乳胶漆良好成膜性能的需要。

加工助剂篇8

关键词:印染助剂 发展现状 问题及建议

一、纺织印染助剂在范围上包括两个方面

1.纺织品预处理用助剂 (如浆料、油剂、精炼剂、渗透剂等)。

2.纺织品染色用助剂(如分散剂、匀染剂、固色剂、柔软剂、抗静电剂、印花糊料、粘合剂等),包括染料我们统称为纺织化学品。纺织印染助剂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帮助纺织品增加染色牢度和色泽鲜艳度,也可以赋予织物柔软、舒适的性能,更能给纺织品增加一些特殊的功能,如阻燃、防水、抗紫外线、吸附易味等。通过这些作用与功能,可以提高纺织品附加值。目前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已经有助剂生产,大部分用于洗涤剂和一般的印染助剂,品种和产量很少。直到70年代纺织印染助剂的产量也不到万吨。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纺织工业的高速发展,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产量47万吨 ,销售额约200亿元;2005年产量75万吨 ,销售额约330亿元;2007年产量90多万吨 ,销售额约400亿元。

二、产品研发及进出口情况

纺织印染助剂的研发与染料的情况大至相同,过去主要是靠剖析和仿制外国产品。近年来,在新产品、新配方的研发、基础原料的合成、基础理论的研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满足了下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替代进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近两年纺织印染助剂进出口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产品不断替代进口产品。根据中国海关统计:

2006年出口4.9万吨、2007年出口5.3万吨,同比增长9.2%。

2006年出口创汇0.8亿美元,2007年出口创汇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2006年进口8.7万吨、2007年进口8万吨,同比下降7.3%。

2006年进口用汇1.9亿美元, 2007年进口用汇2.0亿美元。同比增长4.0%。2007年我国纺织印染助剂在出口量、出口额上同比保持10%左右的增长。出口单价同比也保持3.7%的增长。出口数量增加,创汇额度同比增加,出口形势看好。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印染助剂出口将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同时进口总量将呈下降趋势。

从进出口单价分析,我们国家生产的纺织印染助剂产品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进口价格高于出口价格30%多。,这也说明国内纺织印染助剂高端产品还是需要进口,而出口产品大部分是中低端产品,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印染助剂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我国助剂行业的特点是发展快,厂家多,规模小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只有10余家,1992年约500家,1995年增至1000家左右。发展到今天,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有2000多家。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其中江苏有600多家,浙江有300余家。其余企业分布在沪、粤、鲁、冀、闽等省。助剂生产企业的快速增长和当地纺织印染业发展水平相关联,主要为当地纺织印染企业配套和服务。

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生产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很小产值在1000万左右的很多,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较少,其中合资与独资企业约8%~10%左右。多数企业只能生产低档产品,行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性产品很少。制造技术、品种开发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世界纺织印染助剂共计有近100个门类,1.5万个品种。而我国生产的纺织助剂品种只有29个门类1500个品种,其中主要品种约200个,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四、我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消费能力逐步提高,纺织印染行业对染化料纺织印染助剂的需求会不断加大,进入国际市场的数量也会不断提高,所以这个行业总体前景是没有问题的,是发展的,乐观的。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2007年我国印染布产量达到500亿米,同比增长8.3%。2008年上半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工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原材料大幅度涨价及全球经济发展回落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布生产仍然保持了一定增长。国内纺织印染业的稳定发展必将为印染助剂发展提供良好机遇。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纺织印染助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家。成为世界纺织化学品生产的大国和强国。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助剂企业家们,特别是技术工作者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五、今后我国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趋势

1.新纤维用的助剂开发

今后纺织工业会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新纤维、多种纤维交织、功能性纤维会不断出现,对纺织印染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适应新纤维、新技术及复合织物相应配套助剂,是今后助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2.环保、绿色是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国家政策和规定,以及人们对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染整行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清洁工艺等。除印染助剂和染料所要求的一般性能外,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质量指标,如要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不能含有环境激素、重金属离子及甲醛不能超过限定值等, 环保、绿色将成为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3.清洁型、节约型助剂将受到青睐

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注入了很大财力和人力。高效、节能、短流程、低温等助剂的开发将受到纺织印染企业的欢迎,也是今后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方向。

六、扩大出口

1.新纤维用的助剂开发

今后纺织工业会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新纤维、多种纤维交织、功能性纤维会不断出现,对纺织印染助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适应新纤维、新技术及复合织物相应配套助剂,是今后助剂发展的趋势之一。

2.环保、绿色是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国家政策和规定,以及人们对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染整行业大力推广环保、绿色、清洁工艺等。除印染助剂和染料所要求的一般性能外,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质量指标,如要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不能含有环境激素、重金属离子及甲醛不能超过限定值等, 环保、绿色将成为今后纺织化学品发展的主流。

3.清洁型、节约型助剂将受到青睐

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注入了很大财力和人力。高效、节能、短流程、低温等助剂的开发将受到纺织印染企业的欢迎,也是今后纺织印染助剂的发展方向。

加工助剂篇9

关键词:助剂 水蒸气蒸馏 得油率 1,8-桉叶素

桉叶油是世界十大精油之一,通常呈浅黄色。桉叶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桉叶油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樟脑香气和清凉味道;桉叶油素学名1,3,3-三甲基-2-氧杂二环[2,2,2]辛烷;桉叶油精油的疗效作用有兴奋、止痛、抗菌、抗抑郁、防腐、除臭、抑神经过敏、祛痰、利尿、退热、降血糖、杀寄生虫、治创伤,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日用品,食品添加剂,工业催化等各个领域。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设备

香樟叶采自四川理工学院黄岭校区,乙二醇、甘氨酸、柠檬酸、均为分析纯,蒸馏水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 15 型流水式高速中药粉碎机,安捷伦LC1200液相色谱仪。

2.实验原理

水蒸气蒸馏利用的道尔顿分压定律,使有机物与水经过共沸而蒸出的操作过程。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桉叶油具有以下物理性质:浅黄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刺激性药用油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比水轻,用分液漏斗静置后分层,上层为油相,下层为水相;初提物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久置或与空气接触后,变为微黄色,油相浑浊。

3.助剂的选择

选择助剂应注意:助剂应无毒、无腐蚀性、热稳定性好,能吸附低萜类化物。助剂与桉叶油发生缔合作用,含有羟基的助剂,羟基与桉叶油素分子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导热相对于不加助剂时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破坏氢键,相当于增大了桉叶油的沸点,使桉叶油不从系统中蒸馏出来或是被破坏。根据以上特点,本实验选用乙二醇、甘氨酸、柠檬酸作为助剂,这三种助剂易溶于水,提取出来的桉叶油能完全与水和助剂分离。

二、结果与分析

1.乙二醇、甘氨酸、柠檬酸对桉叶油提取的影响

由图1可知,柠檬酸作为助剂对桉叶油的提取最为有效,能达到最大的得油率和1,8-桉叶素含量,分别为5.811%和72.658%。助剂中的羟基与桉叶油素分子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导热相对于不加助剂时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破坏氢键,相当于增大了桉叶油的沸点,使桉叶油不从系统中蒸馏出来或是被破坏。

2.蒸馏时间对桉叶油提取的影响

将水与香樟叶按质量比列7:1加入反应器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使反应分别进行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2可知,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 桉叶油的提取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桉叶油是热敏性液体, 受蒸馏时间影响较大, 若蒸馏时间过短, 桉叶油提取不完全, 则提取率较低; 若蒸馏时间过长, 桉叶油在高温下长时间受热, 会被氧化及自身缩合, 也导致提取率下降。当提取时间为90min时,得油率和1,8-桉叶素含量均得到最大值,分别为3.722%、69.759%。

3.助剂加入量与物料比例对桉叶油提取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助剂与物料比例的增加,香樟叶中的得油率和1,8-桉叶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柠檬酸作为助剂对桉叶油的提取最为有效,得油率和1,8-桉叶素含量分别为5.873%和69.5966 %。随着助剂量的增加,助剂与桉叶油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强,使桉叶油中的轻组分从桉叶油中分离出来从而增加了1,8-桉叶素在桉叶油中含量。

由于篇幅有限,仅将本次实验效果最好的液相色谱分析和桉叶油中主要物质含量列于表1中。液相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波长254nm,流速1㎜/min。

由桉叶油中主要物质含量表1可知,桉叶油中1,8-桉叶素标样的保留时间为3.323min,对比可知1,8-桉叶素含量为69.5966%。

三、结论

本实验采用水蒸气提取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提取过程中无有毒物质渗入,保持了桉叶油的品质,王健英等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有31种不同组分,其中目标产物1,8-桉叶油素含量为54.73%。通过本次研究可知,以柠檬酸为助剂能较好的提高香樟叶中桉叶油的提取效率。综合考虑得油率和1,8-桉叶素的含量以及能量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选择柠檬酸为助剂,提取时间为90min,助剂与物料比例为3:10时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得油率为5.873%,1,8-桉叶素含量为69.5966%。

参考文献

[1] 林翔云.香樟开发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93~108.

[2] 杨银书,刘增加,张继军,等.复方桉叶油素缓释驱避剂的研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4,10(3):162~163.

[3] 田玉红,张祥民,黄泰松,等.桉叶油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10):139~143.

加工助剂篇10

同时,修订参照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GSFA,Codex Stan 1921995)、《加工助剂物质使用指南》(cAC/GL75-2010)、《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指南》(CAC/GL66-2008)等国际通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指南,并参考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使用标准。

新标准符合我国食品工业需求,对我国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增加了部分急需使用的加工助剂名单,删除了部分已经不再使用的物质。现将GB 2760-2011标准对比GB 2760-2007标准,修订的变化大致总结如下:

框架性变化

标准名称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称去除了“卫生”,并冠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删除了标准的英文名称。

前言中删除了本标准制定的参考标准信息,删除了标准提出、归口、解释单位,还删除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标准内容中删除了“2规范性引用文件”;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中删除了"f)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删除了附录A的“表A.2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同时对因删除表A.2所引起的条款号变化进行了相应调整。

直接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修订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的调整

删除:删除了GB 2760-2007标准的附录A中表A.1的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噻苯咪唑: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和国际、国外使用规定,删除了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的使用规定;将酪蛋白钙肽、酪蛋白磷酸肽、乳铁蛋白使用规定从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删除,已列入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中。

整合:根据磷酸及其盐类共享相同的ADI,对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焦磷酸二氢二钠、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整合集中列出:将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和卫生部公告中天然维生素E的使用规定整合为维生素E;将GB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麦芽糖醇”明确为“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将“山梨糖醇(液)”明确为“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

调整:将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抗坏血酸钠、碳酸钠、羟丙基淀粉、碳酸钙调整到GB 2760-2011标准的表A.2内;将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作为消泡剂和被膜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乳化硅油以及用于果蔬脱皮的月柱酸转移到GB2760-2011标准的表C.2内;将GB 27602007标准的“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改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并删除了列举的脂肪酸中的柠檬酸,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在GB 2760-2011标准的表A.1中单独列出。

新增:增加了2007~2010年第4号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加剂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调整

对GB 2760-2007标准的表A.1中部分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的修订:对液体饮料类别中使用的着色剂增加了“固体饮料按稀释倍数增加使用量”的备注:对果冻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在备注栏增加了“如用于果冻粉,按冲调倍数增加使用量”;对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主要在含油脂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增加了“以油脂中的含量计”的备注。

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修订:删除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并移入GB 2760-2011标准的表A.1:增加了冰乙酸(低压羰基化法)、赤藓糖醇、甲基纤维素等共8种食品添加剂;碳酸钙注明了“包括轻质和重质碳酸钙”:新增了甘油、磷脂、柠檬酸钠、乳酸钠、碳酸氢钠、微晶纤维素的功能。

食品用香料的修订

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参照《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指南》(cAC/GL66-2008),明确了香料般配制成食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少数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规定以GB 2760-2011标准的表B.1列出了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明确了以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从食品制得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或天然香味复合物,以及由食品制得的热反应食用香味料可用于配制食用香精,也可直接用于食品。

增加了“表B.1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单”:如纯乳就不得加乳香香精,若加了乳香香精,就属于调制乳。

调整了食品用香料的分类:在保留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香料名单基础上,将GB 2760-2007标准的“表B.2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天然等同香料名单“和”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人造香料名单“合并为”表B,3允许使用的食品用合成香料名单”,并在该表中重新调整了编码,以“S”开头后面接4位数。

加工助剂的修订

附录C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参照第42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讨论通过的《加工助剂物质使用指南》(CAC/GL75-2010)、澳大利亚新西兰制定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第1.3.3条(加工助剂),结合我国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情况制定。

拆分GB 2760-2007标准的1表C.1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名单(不含酶制剂)”:在调整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基础上,将表C.1拆分为“表C.1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和“表C.2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删除:共删除了34种加工助剂(其中过氧化氢、过氧乙酸已被列入食品用消毒剂原料名单)。

新增:GB 2760-2011标准中表C.1列入的加工助剂共37种,其中保留28种,新增丙烷、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二氧化硅、磷脂、硫酸钙、柠檬酸、乳酸、硅酸镁、乙酸共9种:表C.2列入的加工助剂为70种,其中保留了42种,新增共28种。

食品用酶制剂的修订

删除磷酸酯酶和磷酸酯酶A2:GB2760-2011标准的表C.3中列出食品用酶制剂52种,其中新增了单宁酶、谷氨酰胺酶、核酸酶等共9种。

“表F.1食品分类系统”的部分修订

乳及乳制品:根据新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关于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中不允许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删除了纯乳中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并对一些分类及名称进行了调整。

水果、蔬菜:删除了“04.02.02.3腌渍的蔬菜”下的4个分类:删除了“04.04.01.01豆腐类”后面括号中内容:在“04.04豆类制品”下面增加了次亚类“04.04.03其他豆制品”:将04.05.02.01中的“烘焙/炒制坚果与籽类”修改为“熟制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将05.0及05.01中的“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修改为“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对“05.02糖果”的分类调整为“胶基糖果”和“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

粮食和粮食制品:将小麦粉重新分为通用小麦粉和专用小麦粉:增加了“06.3.02.05油炸面制品”和“06.05.02.04粉圆”2个小类。

甜味料,包括蜂蜜:对糖的分类调整为1白糖及白糖制品(如白砂糖、绵白糖、冰糖、方糖等)和“其他糖和糖浆(如红糖、赤砂糖、冰片糖、原糖、糖蜜、部分转化糖、槭树糖浆等)”;将淀粉糖的举例调整得更为合理。

特殊膳食用食品:根据已颁布的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产品分类特点进行了修改,将“特殊营养用食品”中的“营养”修改为“膳食”:将13.01的“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修改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将13.01.3的“幼儿配方食品”改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增加了“13.02.01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13.02.02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2个次亚类:将13.3的“病人用特殊食品”修改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13.01中涉及品种除外)”;删除了“13.05.01孕产妇(乳母)配方食品”及“13.05.02运动营养食品(运动饮料除外)”。

对GB 2760-2011标准修订的建议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卫办监督函[2011]1978号),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开展修订工作。

重要修订内容建议

建议删除营养强化剂与胶基:删除标准中关于营养化强化剂的规定,由GB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进行规定;删除附录D胶基的使用规定,将其纳入正在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胶基通用标准》。

建议带入原则内容下增加以下内容:“3.4.2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含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

附录A的修订建议

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使用规定的修订: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在“小麦粉及其制品”中使用规定的修订。将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06.3小麦粉及其制品”修改为“06.03.02.05油炸面制品”和“06.03.02.04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使用量和残留量不变。

将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09.0水产及其制品”修改为“09.03.02腌制水产品(仅限海蜇)”,残留量为100mg/Kg(干样品,以AI计)。

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撤销所有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合成着色剂铝色淀)在膨化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在膨化食品的着色剂使用规定备注中分别增加“仅限使用赤藓红”、“仅限使用靛蓝”、“仅限使用亮蓝”、“仅限使用柠檬黄”、“仅限使用日落黄”、“仅限使用胭脂红”、“仅限使用诱惑红”。

撤销含铝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的品种,并删除其使用规定。

撤销14种食品添加剂:2012年1月,卫生部对55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公开征求意见,其中17种仍在生产使用。对卫生部拟撤销38种进行再评估,建议保留甲基纤维素、刺梧桐胶、偏酒石酸等24种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撤销其中辛基苯氧聚乙烯氧基、乙萘酚、仲丁胺、2苯基苯酚钠盐、4-苯基苯酚、不饱和脂肪酸单甘酯、甘草、薪草提取物、葫芦巴胶等14种食品添加剂品种及其使用规定。

附录A部分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修订:部分食品添加剂在部分食品类别中使用无工艺必要性建议删除,具体涉及37种添加剂50条规定;

调整13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表A.1:焦糖色(加氨生产)、焦糖色(亚硫酸铵法)、焦糖色(苛性硫酸盐)、司盘类、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甜菊糖苷、胭脂虫红;表A.2:细甜、β-胡萝卜素、β-环状糊精、L(+)-酒石酸、酒石酸、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阿斯巴甜。

增加卫生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公告的内容:增加的内容为卫生部201 0年16号公告、2010年23号公告、2012年1号公告、2012年6号公告、2012年15号公告和2013年2号公告等的内容。

附录c的修订建议

删除附录c中3种加工助剂: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和蔗糖聚丙烯醚在大豆制品生产和发酵产品生产过程中起消泡作用。由于企业有更好的替代产品,建议删除。食品分类系统的修订情况建议

参考GSFA中关于食品分类的定位,结合我国相关行业协会的食品分类,建议修改37个食品类别。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