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症十篇

时间:2023-04-04 02:18:28

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症篇1

关键词:妊娠重型肝炎诊断治疗

重型肝炎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1],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无肝硬化病史,亦可无肝性脑病发生[2]。该病特点为多数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而严重、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水电解质紊乱等。病死率高达43%-80%,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潜在可逆转[3]。在我国,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为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4]。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1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仍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5]。

1.1肝功能的评估指标[6]

1.1.1肝脏炎症和坏死指标主要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T是反映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最敏感的指标。

1.1.2淤胆指标主要是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及Y-谷氨酰胺转肽酶(Y-GT)等。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是肝细胞泌胆功能的敏感指标[7],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会出现黄疸或黄疸加重。胆道梗阻时AKP明显升高。

1.1.3肝脏合成与分泌功能的指标主要是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凝血酶原(PT)和血清胆碱脂酶(CHE)、血清总胆汁酸(TBA)。ALB的高低是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及预后判断的指标,(ALB)半衰期为2~3周,故而其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相对比较缓慢。PA和CEH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0.0d能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RBP亦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凝血酶原半衰期为2d。在反映肝细胞功能急性损伤方面,PT要早、优于ALB,在估计凝血功能方面要优于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记数,是预测肝功能不全者手术危险的良好指标。PT的延长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当PT超过正常对照4~6s时已表示严重的肝脏损害。

1.2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血液生化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8]。其特点是起病急剧,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9]:

1.2.1黄疸迅速加深,一周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或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10];

1.2.2肝进行性缩小,有肝臭气味;

1.2.3中毒性鼓肠,出现腹水,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乏力、频繁呕吐);

1.2.4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即肝性脑病表现;

1.2.5肝功能严重损害,全身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正常值延长0.5~1倍甚或更长,PTA<40%。酶胆分离,白球比值倒置。

1.2.6急性肾功能衰竭,即肝肾综合征。

1.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并发DIC的诊断要点①血小板≤50×109/L(50000/mm3);②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1倍以上;③纤维蛋白原≤1.25g/L(125mg/dl);④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或乙醇胶试验阳性。

2妊娠合并重症肝炎高病死率原因

病情复杂,末能早期识别;产科处理不当:尤其是不规范产科处理将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患者不可逆转的病情恶化,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分娩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病情急剧变化的转折点,分娩后往往出现病情短期内加重。恰当的产科处理可以减轻产后病情加重的程度,改善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

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处理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主张早期诊断、联合相关科室积极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时终止妊娠、积极防治并发症。

3.1.1基础疗法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正确记录血压、呼吸、脉搏及出入水量;予以低脂肪、低蛋白(≤20g/d,或每天<0.5g/kg)、高糖类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保证热能为6276kJ/d(1500kcal/d),并予以大量维生素。

3.1.2综合治疗

①保证足够的热量补充维生素B、C、K和辅酶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须适当限制入量避免增加心、肾负担,一般可参考24h尿量加1000ml补给。10%门冬氨酸钾镁4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缓滴。每日交替使用新冰冻血浆200~400ml和白蛋白10~20g,以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补充凝血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加强肝脏解毒功能以清除体内毒素,可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g/d静脉滴注。

②严防出血产前使用血液制品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是关键。凝血酶原复合物富含凝血因子,一次可输注400~800U,纤维蛋白原可补充3~6g/d,冷沉淀6~12U/d。产后输温鲜血600~800ml,以增加凝血因子,纠正贫血,有利防止肝细胞坏死和降低脑水肿的发生。产后加强宫缩。

③预防肾功能衰竭、防止肝肾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可继发肾功能衰竭,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避免肾血流量的减少。尿少者及时利尿,可静脉注射大剂量速尿,每次60~80mg,必要时2~4h重复1次,若仍无效,及时予以血液透析[12]。

④肝性脑病的防治降血氨:偏碱中毒时,可选用精氨酶每日10~2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偏酸中毒时,选用乙酰谷氨酰胺每日0.6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减少肠道氨和内毒素的吸收:可用培菲康或整肠生等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链球菌的制剂,抑制肠道中氨和产内毒素细菌的生长,减少氨及内毒素从肠道吸收;还可用乳果糖每日2~3次,每次10~30ml。剖宫产术前,病情允许时,术前可灌肠(生理盐水100ml、杜秘克30ml、氟哌酸1g)[4]。输注14氨基酸-800,250ml加等量10%葡萄糖每分钟不超过3ml,每日2次或支链氨基酸-3H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促进肝脏细胞增生和肝功能恢复[13]。

⑤肝刺激生长因子促肝细胞生长素(PHCF)80~10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滴注,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胎肝细胞悬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可用3~5次,能收到极好效果。此亦可称为胎肝细胞移植。

⑥人工肝辅助支持系统(ALSS)治疗[12,14]可于产后72h进行。

⑦抗病毒治疗:孕晚期HBV阳性者可予拉米夫定(LAM)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孕晚期LAM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缓解肝脏病变,而且能够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11];且LAM对胎儿是安全的。

⑧抗感染:无论有无感染征象,均应予以对肝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广谱抗生素。抗G-杆菌、厌氧菌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不宜应用经肾脏消除的药物,避免病情发展加速肝肾综合征的发生,肝功能不全者如何选择药物,具体见参考文献[15,16]。

3.2产科处理

3.2.1妊娠早期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待病情稳定后可施行人工流产术。

3.2.2妊娠中期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但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者于支持治疗后可引产,依沙吖啶引产效果优于水囊引产,对肝功能影响不大[11]。

3.2.3妊娠晚期妊娠期肝脏负担较非孕期为重,一旦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情常更凶险,选择恰当机会终止妊娠可提高抢救孕产妇的成功率。一旦确诊,应于积极综合治疗后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提高母婴成活率。

3.2.4分娩与产褥期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在防止DIC的发生,而产科处理尤为关键重要。处理要点如下:

①产前及时综合治疗,特别是足量补充凝血因子,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出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娩时必然影响子宫胎盘剥离面的止血功能,引起产后大出血,进一步消耗凝血因子,发生DIC,加重肝脏的损害,预后极差。因此在分娩前尽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是防止产时、产后大出血、DIC的关键。

②终止妊娠时机:晚期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治疗补充凝血因子,纠正低蛋白血症24~48h后行剖宫产,然而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已经不能合成主要的凝血因子,而补充的各种凝血因子将随着机体的代谢而不断消耗掉;不少情况患者入院24~48h内就分娩,所以,既要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又要在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及时剖宫产;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肝脏损害进展快,通常妊娠末终止前,其病情难以有根本的改善,因此一旦确诊,在尽快补充足量凝血因子,补充血浆、白蛋白,只要入院时产程未进入活跃期即可行剖宫;活跃期后术前准备充分者仍主张剖宫产。

③主动干预分娩: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体内蛋白合成障碍之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程中对宫缩的痛感不敏感,患者感觉腹痛时已进入活跃期,第二产程无法用力屏气,即使行产钳或儿头吸引产,仍容易发生宫缩乏力、胎盘滞留,产后大出血凶猛,很快出现DIC,抢救困难,往往第三产程还没有完成就死亡。所以多数学者主张重症肝炎尽量创造条件剖宫产。

从产科角度观察胎儿有无头盆不称,产程虽然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而行产钳助产,有利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少新生儿窒息。

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可选用硬膜外麻醉[17],当血小板≤60×109/L(60000/mm3)、凝血酶原时间大于正常值1.5倍的情况下,应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术中术后避免使用镇静药[10,12]。

3.3并发DIC之处理

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DIC的处理与非孕期时的处理相似,重点在防止DIC的发生,而产科处理尤为关键重要[18]。根据产科特点,在无产兆而发生DIC时,可用肝素,首次剂量为25mg(3125IU)加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一般在30分钟左右滴完),之后再用25mg加5%葡萄液200ml,静脉缓滴。以后再根据化验结果决定肝素的应用剂量。如已临产或在产后24小时之内发生DIC者,应以输温鲜血、冻干血浆等为主,而不宜贸然使用肝素,因为此时已有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有学者主张在输入新鲜血的同时用肝素25mg缓慢滴注,以后隔4~6h视试管法凝血时间及病情变化继续给药。应用得当,可使病情迅速逆转[19]。

4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防治

早期识别与及时转运:婚前、孕早期体检及时发现肝炎病毒携带,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做到早期识别与及时转运,对降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期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肝炎病毒感染者受孕,更应该进一步检测病毒载量,以估计是否可以继续妊娠;孕期更容易进展重症肝炎;有重症肝炎倾向的孕妇,必须在产前及时转送到有相应抢救条件并具有一定经验的医院救治。延迟转运,尤其是在分娩后才转院者,将影响救治效果,病死率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周永兴.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标准[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1-2.

[2]王宇明,陈耀凯.肝衰竭/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2,19(4):247-250.

[J].JHepatol,2004,41:152-155.

[4]李小毛.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新医学,2005,36(2):65-67.

妊娠合并症篇2

[关键词] 妊高征;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0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PIH), and to summarize the specific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Sixty - three patient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gnancy - induced hypertension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5 to April 2016,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35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2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pregnant women and perinatal outcom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5.7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1.43%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Diabet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D女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和血糖升高,其发生率较高,约有4%左右的女性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的状况,是一种妊娠期常见疾病[1-4]。该文对该院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征6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63例,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5]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已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上述病例根据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6~38岁,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孕周≥32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9~39岁,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孕周≥3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血压、血糖的日常监测和管理,密切关注胎动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症处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有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使孕妇对妊娠糖尿病和妊高症有充分的了解,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获得最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妊娠糖尿病和妊高症的严重程度,制定详尽的食谱合理控制饮食,并随着疾病的治疗进展和孕程步入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运动干预:考虑患者的特殊性,选择运动量不宜过大,如:散步、孕妇操等。科学把握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进行运动干预。产后护理干预:术后在对血压和空腹血糖值进行严密监测的同时,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喂服葡萄糖防止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1.3 ^察指标

统计两组孕妇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等并发症的病例数,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围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对围产儿Apgar评分[6]结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局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了分娩。观察组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围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8.57%,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儿Apgar评分结果为(9.12±0.33)分,高于对照组[(7.68±0.64)分]。上述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对保障母婴安全,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7]。随着产妇年龄的不断增加,特别是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人数的逐年增多,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8]。重视健康教育、规范的进行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9-10]。Yangyi等[11]学者通过对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进行研究证实了周到的心理、饮食、运动、监测护理以及终止妊娠、产后等有体系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研究组孕妇以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与该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孕妇妊娠结局,提升围产儿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超,王薇,邱莉莉,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16):3076-3080.

[2] Poomalar GK. Changing trends in manage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5, 6(2):284-295.

[3] YuJun, ZhouYong, GuiJuan,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in the Placenta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3, 33(5):725-729.

[4] 魏文珠.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探讨[J].河北医学, 2011, 17(7):898-900.

[5] 杨孜, 张为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J].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5, 50(10):206-213.

[6] Krishnan B, Babu S, Walker J, et al.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3, 4(3):51-63.

[7] 袁新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6):120-121.

[8] Colberg S R, Castorino K, Jovanovi L. Prescribing physical activity to prevent and manage gestational diabetes[J].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1, 4(6):256-262.

[9] Chu C, Gui YH, Ren YY, et al. The impacts of matern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on fetal hearts[J]. Biomedical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25(1):15-22.

[10] Hajduk J, Klupczynska A, Dereziski P, et al. A Combined Metabol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5, 16(12):30034-30045.

妊娠合并症篇3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主要是瘙痒、黄疸、肝功能异常、胆汁酸水平异常升高等[1]。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严重者可能造成胎儿产前死亡,同时对孕产妇造成威胁[2]。笔者对本院收治的42例妊娠期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症状:皮肤瘙痒40例,黄疸35例,血清甘胆酸水平增高34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6例,年龄22~33岁,平均(28.7±4.4)岁,孕期34~43周,平均孕周(37.5±3.9)周。给予针对性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20例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妊娠期有皮肤瘙痒的临床症状;总胆汁酸、甘胆酸的水平异常增高,其最高可能是正常值的10倍;肝功能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轻度升高;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血清胆血素约为2.0~19.0 μmol/L。对照组入院后对其一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血清中胆汁酸和肝功能情况,记录子宫收缩情况,加强胎儿的心电监护。观察组在对照组观察生命体征的基础上,患者左侧卧位,常规吸氧,口服熊去氧胆酸250 mg/d,3次/d,VitC+丹参静脉滴注50 ml,7 d为一个疗程,间歇7 d后再进行第二疗程,孕36周进行剖宫产术后可以再术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l+VitK1 10 mg,2次/d,静脉滴注3 d。对于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口服硝苯地平。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情况。

1.3.2 观察两组妊娠结局情况:分娩孕周、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情况 观察组22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情况 观察组分娩孕周、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是孕产妇后期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往往出现皮肤瘙痒、黏膜黄染、血清中总胆汁酸异常增高、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5-6]。其可能和患者的遗传因素、雌激素分泌密切相关[7-8]。其中遗传因素可能是ABCB11基因、F1C1基因、FXR受体和多耐药蛋白3等均可能和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9]。有资料显示,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症可能是由于患者妊娠期的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和对于雌激素敏感性增强,从而促使胆红素在胆管排除受到阻碍,进而形成肝内梗阻性黄疸,同时雌激素还会增加胆管的通透性,减少了胆汁流量,促使胆酸的排除受到阻碍,进而血胆酸异常增高[10]。增高的血胆酸会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了早产的风险性。胆酸如果潴留于皮肤深层,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的临床症状发生。胆汁酸中的牛磺酸能引起心肌收缩率降低,搏动停止,从而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羊水粪染、胎死宫内、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孕妇体内硒含量如果不足,可能影响其抗氧化能力,氧自由基的增多会引起肝细胞膜损伤,进而影响胆汁酸的排泄功能。妊娠期肝内胆汁酸增高会影响胎盘功能,促进胎盘绒毛结节增生,细胞肿胀,发生间质水肿,缩窄胎盘绒毛间隙。另外过多胆汁酸还会作用于胎盘血管,促进血管发生痉挛,患者胎盘血流可能出现减少,氧合作用明显降低,胎儿缺氧,羊水异常、胎儿呼吸窘迫、发育异常,严重者造成死胎或者新生儿窒息。熊去氧胆酸可以保护胆管细胞,抑制疏水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抑制胆汁酸诱导的凋亡,包括抑制线粒体通透性的改变,刺激肝胆管细胞的分泌,促使肝细胞微粒体增加对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使胆汁酸水平下降,减少胆汁酸对肝功能的损害,改善胎盘功能。笔者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42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22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血清胆汁酸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分娩孕周、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体重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结局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甘晓玲,刘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21-22.

[2] 贺晶,陈璐,梁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死胎的临床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5):333-337.

[3] 潘小虹,朱维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5(4):28-29.

[4] 吴星光.双胎妊娠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特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6):81-83.

[5] 胡路琴,袁惠芝,郭绮棱,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6-7.

[6] 漆洪波,邵勇,吴味辛,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分度诊断和处理的临床意义[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14-17.

[7] 张艳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896-897.

[8] 古丽那孜·穆哈提,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王冬梅,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变迁及妊娠结局的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00-4202.

[9] 王永春,余进进,王锡梅,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96-3897.

妊娠合并症篇4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LLP综合征;子痫;终止妊娠

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很多的时候都是出现在产前,它是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在临床上的表现比较多,也不固定。常见的现象是孕妇身体乏力,出现严重的呕吐现象,孕妇体质下降,右上腹出现疼痛,体重上明显增加,脉压增宽等。笔者在研究中通过对6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和治疗,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孕妇,探究了终止妊娠的时机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了方便课题的研究,笔者随机抽取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月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6例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孕周期在31~41 w,平均在37.1w,产妇的年龄在22~34岁,平均年龄是29.6岁,其中产后子痫1例。

1.2临床表现 在研究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患者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乏力,呕吐现象,右上腹出现疼痛,体重增加,脉压增宽等现象。比如就血压来说,范围是160~180/120 mmHg,尿蛋白(++)~(+++),并且均有胆红素增加、肝酶偏高和乳酸脱氢酶增加的现象。

1.3方法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诊断是非常研究的,也有一定的困难。在临床确诊上主要采用的还是实验室检查。在检查中,对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着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全部达标则是完全性,其中有任何1项或2项出现异常,未全部达到上述标准的就是部分性HELLP综合征。

2结果

2.1围产儿状况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6例患者中,采用剖宫产的有5例,实现顺产的有1例,其中有1例在产后出现HELLP综合征并出现子痫,死胎1例,还有就是出现了1例早产儿,最终结果是6例当中有5个新生儿存活,见表1。

2.2新生儿体重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6例患者中,最终结果是6例当中有5个新生儿存活,而存活的5个新生儿中患有HELLP综合征的新生儿体重较其余新生儿轻,且有无HELLP综合征的新生儿体重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2.3新生儿生长分析 在研究的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6例患者中,最终结果是6例当中有5例新生儿存活,存活的5例新生儿在生长速度上明显不同,患有HELLP综合征的新生儿与其余4例新生儿相比,明显小于其余4例,生长受到限制。

2.4产妇产后的出血状况分析 在选取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例患者中,实现顺产的1例出血量是210 mL,采用剖宫产的产妇中,有4例的出血量控制在500 mL。

2.5产妇HELLP综合征实验室指标 6例产妇中有2例具有头晕、眼花、有蛋白尿的状况,其余4例均变现正常。现将其HELLP综合征的实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在1954年就有了相关的报道,但是直到1982年才由Weinstein对本病进行正式命名和系统描述。在研究当中,笔者发现,应该强化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观察和提高重视程度,细致及时的观察血小板及肝肾功能,当孕妇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的时候以及上腹出现严重疼痛的时候要及时跟进观察或者做好试验检测,做到早诊断、早确诊和早治疗,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1]。

在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上,可以通过解痉、降压等方式进行控制,防止高血压疾病的膨胀和发展,减少血管痉挛和内皮细胞的损伤,这样的话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妊娠期高血压并发HELLP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为了减轻体内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出血量。为了控制产妇大量出血,在血小板

妊娠合并症篇5

【关键词】 晚期妊娠 尿毒症 护理

晚期妊娠合并尿毒症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而且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母儿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妊娠结局多不良。我科于2010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2例晚期妊娠合并尿毒症的孕妇,现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病例1:病案号289322 孕妇19岁,因停经33+2周,咳嗽咳痰20+天,下腹不规律痛17+小时于2010年11月13日入院。孕妇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伴双下肢水肿,小便较前明显减少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为“贫血”,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就诊于我院,在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给予血液透析、输同型浓缩红细胞、抗炎对症等治疗处理,17+小时前出现不规律腹痛伴少许阴道流血转入我科。转入产科后给予硫酸镁保胎、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处理,转科后第三天因肾功能进一步损害,经全科讨论后认为:继续妊娠可发生肾功能进一步衰竭致多器官衰竭,死亡风险极大,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在术前1天做血液透析1次以改善肾功能。于2010年11月16日在全麻下行剖宫产一女婴,APgar评分1—7分,新生儿转新生儿科监护,产妇术后继续给予抗炎、保护肝肾功能、血液透析、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第六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全力抢救恢复自主心跳及自主呼吸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后续治疗费劝说无效自动出院。

病例2:病案号291899 孕妇30岁,因停经29+6周,胎动消失2天于2010年12月1日晚入院。孕妇2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胎动消失,感心悸、胸闷不适、尿少就诊于本市一家医院,查:BP220/140,P120次/分,血生化示BUN26.5mmol/L、CREA602.8umol/L,给予降压、利尿对症治疗后心悸、胸闷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诊至我科。复查血生化示:BUN32mmol/L、CREA777.7umol/L,产科检查可扪及不规律宫缩,未闻及胎心,宫缩间歇期子宫张力大呈持续性,子宫有明显压痛,有移动性浊音,B超见宫腔底部强回声光团,大小约11×5.5cm,血肿可能。孕妇转入后12小时尿量50ml,宫底有增高,经全院会诊后考虑胎盘早剥可能性大,短时间内不能经阴道分娩行剖宫产术。

于转入后19小时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术中娩出一男死胎,见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及宫底,大部分胎盘胎膜已自行剥离,胎盘母面见大小约10×6cm2压迹面,胎盘与宫壁间见约500g凝血块及200ml暗红色血液,宫底部及部分宫体表面呈紫兰色,术后继续给予抗炎、保护肝肾功能、血液透析、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好转,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后续治疗费劝说无效自动出院。

二 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尿毒症的病程长,预后多不良,治疗需要花费很大,该2个病例家庭经济不好,加之要担心肚子里胎儿的安危,所以除了经济压力外,心理压力也很大,恐惧、焦虑的心理很明显,甚至对一些治疗出现抵触情绪。对此,我们在治疗护理之余都要给孕妇做心理疏导,引导其说出心里的感受,发泄心中的不满,舒缓心理压力,减轻焦虑情绪,配合完成治疗。

2、在用硫酸镁保胎治疗时,硫酸镁要减量使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孕妇的双膝反射是否存在、尿量不能少于25ml、呼吸不能少于16次/分,动态监测血镁浓度,以避免硫酸镁蓄积中毒。

3、血液透析后的护理:孕妇回病房后要严密观察出血、凝血状况,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肌肉注射及静脉穿刺点有无出血、阴道有无出血等[1]。

4、饮食指导:由于高蛋白摄入会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从而导致肾脏的进一步损害,同时增加体内氨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1],因此,应指导孕妇进食高热量、低脂、低盐、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肉,瘦肉等,尽量少吃豆类等植物蛋白。尿少或高血钾时,必须控制含钾高的食物,如梨、香蕉等的摄入。

5、加强胎儿宫内监护: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和胎动计数的方法,定时监测胎心,鼓励孕妇尽量取左侧卧位,给予持续低流量上氧,发现有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立即进行处理,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肌注促进胎儿肺成熟,以降低新生儿RDS的发生和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6、做好皮肤护理:该2个病例均有外阴水肿和双下肢水肿,每日用硫酸镁做外阴湿热敷,减轻外阴水肿,同时指导孕妇穿着宽松的衣服、鞋袜,增加舒适感。

7、对血压高、有宫缩、宫缩间歇期间子宫持续性张力大的孕妇要高度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在宫底处做标记,严密观察宫底高度有无升高。

8、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动态监测肾功能。

9、剖宫产术前准备:做好术前宣教,告知孕妇及家属术前及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三 讨论

1、由于妊娠本身可以加速肾功能衰竭的进程,故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者不宜妊娠,多数学者主张避孕,妊娠后宜及时做人工流产[3]。大多数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怀孕后都能听从医生的建议终止妊娠,但也有极少数有着强烈生育愿望和不知道本身有慢性疾病而怀孕的患者,如何为这部分患者提供适宜的孕期保健、适时进行干预和护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妊娠结局仍将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2、重视孕期保健:该两个病例怀孕后均未建立孕期保健卡、未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未能及时发现异常,当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时病情已不可逆转。社区医院如何发挥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作用,为社区群众和孕妇(特别是流动人口)提供健康宣教和孕期保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郑毅娜,罗尚芬,关天俊,梁盟.1例尿毒症合并中晚期妊娠患者的护理.福建医药杂志2003,25(4).215.

妊娠合并症篇6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组以排卵障碍为主的内分泌紊乱症候群,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诊断主要依据2003年鹿特丹标准,即:(1)稀发排卵或不排卵;(2)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或生化指标;(3)卵巢超声影像学成多囊样改变。满足以上两条,并除外其它引起高雄激素血症的器质性疾病,诊断即可成立。PCOS是生育年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目前报道发病率约占生育年龄女性的3%―10%,在不孕症患者中,发病率高达75%。

PCOS以长期不排卵或稀发排卵、卵巢多囊性增大、高雄激素血症为基本特征。相关的代谢失调包括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LH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升高、胰岛素抵抗等。虽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为高雄激素血症[1],而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糖、脂代谢异常,不仅可能加重相关代谢失调,而且对妇女一生的健康均有很大影响,包括短期影响及长期影响。短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高雄激素、生殖及代谢异常症候群;长期影响则包括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病风险增高。

在生育年龄的PCOS患者中,约50%表现为无排卵及不孕。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多需经促排卵或其他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后妊娠。而对于PCOS患者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对于肥胖或超重的PCOS患者,通过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及减重,降低体重指数。一线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克罗米酚(CC)促排卵,或联合使用二甲双胍。服用CC至250mg/天仍无排卵,或服用6个月仍未妊娠者,称为克罗米酚抵抗。CC抵抗或经二甲双胍治疗仍未妊娠的患者,二线药物治疗包括促性腺激素(Gn)促排卵,还可选用手术治疗,及卵巢打孔术,以助恢复规律排卵、获得妊娠。

由于PCOS患者特殊的内分泌状态,其妊娠过程亦有特殊性。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率,例如早期妊娠丢失,即自然流产(EPL)、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小于孕龄儿(SGA)等均可高于健康女性。

1 PCOS与早期妊娠丢失

据近期研究报道,排卵正常并自然妊娠的人群中,早期妊娠丢失,即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25%―30%。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夫妻/胚胎染色体异常、黄体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解剖因素、早期宫内感染等。另有学者报道[2],而PCOS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非PCOS的妊娠人群,为30%―50%。在诸多不孕症原因中,以PCOS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最高。接受相同促排卵方案或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PCOS的患者与非PCOS患者,自然流产发病率分别为25%―37%及15%―25%。在LH水平异常升高的自然流产的PCOS患者中,胚胎大多数为正常核型。

临床上常见PCOS患者妊娠后,定期复查血HCG进行性增高,但在妊娠6―8周时,出现自然流产或胚胎停育,其中一部分患者即使进行黄体支持也无法改变流产结局。该部分患者的自然流产可能与PCOS患者存在局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及免疫因素有关,而不仅仅是黄体功能不全导致的。目前认为可能与PCOS患者自然流产相关的因素还包括高黄体功能异常、LH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和/或高胰岛素血症[3]。Adali等的研究表明,PCOS患者较高的雄激素水平可能阻断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作用,而且其应用超声多普勒发现PCOS患者子宫动脉阻力增加。可能降低子宫的血液灌注,从而影响胚胎种植,并增加自然流产风险。

目前研究发现可能导致PCOS患者较高自然流产率的因素包括:

1.1 促排卵及辅助生育技术 由于生育年龄PCOS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即为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且可能合并其它造成不孕的因素,常需要接受促排卵或辅助生育技术,因此可能造成其自然流产率较高。

1.2 肥胖 肥胖是PCOS常见的共存疾病,在PCOS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其本身亦是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Metwally等[4]荟萃分析提出,BMI大于25kg/mm2的人群中,自然流产率高达25%―37%,是独立于PCOS的危险因素。因此,PCOS患者中,肥胖可能是增加自然流产风险的一个独立因素。目前认为,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女性,降低BMI能够改善其妊娠结局,鼓励其在妊娠前及妊娠期合理搭配饮食并适当锻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助降低体重,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前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妊娠结局。

由于导致PCOS患者自然流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因此临床缺乏能够降低其自然流产率的确切有效的方法。目前认为可能有助于减少PCOS患者早期妊娠丢失的措施主要包括,口服二甲双胍、减轻体重、降低LH及PAI水平,另外还包括腹腔镜卵巢打孔术。

2 PCOS与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 是指妊娠期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期最常见的代谢异常性疾病。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目前报道人群中GDM的发病率为2.88%―5.33%。而PCOS患者中,65%―70%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60%―70%超重或肥胖,均为GDM的高危因素,因此被认为是各种糖代谢紊乱的高发人群,与GIGT及GDM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PCOS患者在妊娠前即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的胰岛素血症,而妊娠后胎盘合成的胎盘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胎盘胰岛素酶以及母体的肾上腺皮质激素都具有胰岛素抵抗作用,从而进一步导致孕妇体内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更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及对胰岛素的需求,而当胰岛细胞失代偿,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时,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因此认为PCOS患者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

3 PCO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PIH),子痫前期(PE)及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并可能导致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母婴健康及围产结局,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较发达国家高,在我国发病率达9.4%,国外报道为7%―12%。

今年来,许多学者[5]注意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均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通过多个方面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国内外的多个临床研究也已证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清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且其严重程度与血清雄激素的水平呈正相关[3]。而上述高危因素在PCOS患者中均很常见,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为14%。

Palomba等[6]的研究表明,与一般人群相比,PCOS患者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更高,而且与妊娠前及早孕期的胰岛素抵抗有关,而与BMI无关。其通过超声多普勒对妊娠期PCOS患者的观察发现[7],与非PCOS人群相比,在妊娠12周时,PCOS患者子宫动脉的阻力指数明显增高,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便是由于滋养细胞侵袭及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不足,导致子宫胎盘循环的阻力增大,因此可能造成PCOS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4 PCOS与终止妊娠方式

我国研究显示PCOS分娩方式以子宫下段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达64%,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与长时间不孕治疗后妊娠,胎儿珍贵有关。而且PCOS患者多采用促排卵或IVF-ET等辅助生育技术妊娠,故临床上常见双胎、多胎,也可能是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

5 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的治疗

前文已经提到,生育年龄的PCOS患者中,约50%表现为无排卵及不孕。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多需经促排卵或其它辅助生育技术治疗助孕。根据最新PCOS诊疗共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研究证实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经规律锻炼及低卡路里饮食,减低体重,可改善月经并恢复排卵。已有研究表明,PCOS患者餐后2小时睾酮水平下降,饮食结构不同该效果可持续4―6小时,并据此认为,少食多餐可能有助于降低T水平。对于上述患者,体重减低能够降低体内胰岛素水平并增加SHBG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IGFBP-1)浓度,从而能够减少雄激素的产生及循环中游离睾酮的水平。有报道体重下降5-10%,可能恢复排卵、规律月经并显著改善生育结局。因此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PCOS患者,均应首先进行减重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体重正常或经上述治疗后无效的患者,则需借助药物或手术治疗。

对于无排卵性不孕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基本原则为降低副反应,同时保证有效性,并尽可能得到单一排卵,降低多胎妊娠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风险。目前一线促排卵药物为口服克罗米酚。克罗米酚直接通过阻断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轴的负反馈而起到促排卵的作用,起效较快,多胎妊娠的可能性约为10%。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克罗米酚后的排卵率为60-80%,妊娠率为35-40%。妊娠率远低于排卵率可能由于克罗米酚有一定的抗雌激素作用,导致宫颈粘液粘稠,影响运行,同时使子宫内膜较薄,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应用克罗米酚后仍有约10-15%的患者无排卵,即克罗米酚抵抗。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并且有助于恢复排卵,是目前应用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常用于治疗PCOS患者的胰岛素增敏剂。与克罗米酚不同,二甲双胍是通过改善代谢状态、降低循环中胰岛素水平,从而间接起到促排卵作用,因此其是逐渐起效的,所需时间较长,可能需治疗6个月方能改善排卵。对于克罗米酚抵抗的患者,二甲双胍及克罗米酚联合能够提高活产率。故目前克罗米酚仍作为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一线治疗药物,而建议二甲双胍与克罗米酚联合用于克罗米酚抵抗的患者,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亦有学者建议[8],对于无排卵性不孕的PCOS患者,需要尽快妊娠的应首先选择促排卵作用起效快的克罗米酚。而对于年轻、希望在1-2年内妊娠的患者,则可首先选择逐渐起效的二甲双胍,以降低多胎妊娠的风险,若应用6个月或以上二甲双胍后仍未恢复排卵,则仍可以选用克罗米酚,对于希望近期妊娠(6个月以上)的患者,则可考虑首先应用二甲双胍,同时结合锻炼及饮食控制,治疗2个月后,可考虑用克罗米酚,可能能够提高妊娠率、降低多胎妊娠风险,而且对于肥胖患者,能够降低其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还有学者提出[10],二甲双胍治疗的有效性是剂量依赖性的,因此用药时,应根据患者BMI不同而使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以达到满意效果。

而对于应用克罗米酚及二甲双胍无效的患者,目前的二线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及手术治疗。二线药物治疗主要为Gn,文献报道该类药物促排卵成功率高于70%,妊娠率为30-40%。而且由于PCOS患者对Gn类药物敏感性高,因此OHSS、多胎妊娠(约为10-20%),及因卵泡数量过多而导致周期取消的风险均高于其他患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对患者的情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应用Gn促排卵或IVF-ET术时,二甲双胍能够降低促排卵后发生OHSS的风险,但无证据表明其有助于提高活产率。另外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有塞唑烷二酮类药物,例如吡格列酮等,已有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表明,其可能能够改善PCOS患者对促排卵治疗的反应及IVF结局,而且显著降低获卵数,及HCG注射日的雌激素水平,因此可能降低PCOS的发病率[9]。

另一种二线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主要为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适用于无排卵性不孕、且克罗米酚抵抗;需手术评估盆腔情况以助诊断或治疗;无应用促性腺激素所需的监测条件的患者。手术的优势是降低了OHSS及多胎妊娠的风险,而且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随着微创手术方式,即腹腔镜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卵巢打孔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目前对于卵巢打孔术治疗PCOS的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对于打孔的数目、操作时间及打孔应用的功率均无统一标准。而对卵巢组织的损伤,可能造成术后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特别是打孔数目较多时,理论上其发生几率增加。已有研究证实与未行卵巢打孔术的PCOS患者相比,接受手术的患者,其卵巢储备功能下降[11]。目前最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卵巢打孔进行个体化判断,以争取在能够取得改善内分泌状态、恢复排卵等临床效果的基础上,将对卵巢组织的损伤降至最低、避免并发症发生。

目前认为克罗米酚仍是无排卵性不孕的PCOS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克罗米酚抵抗的患者,在选择LOD或Gn前,应首先选择克罗米酚及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患者若因其他因素需行腹腔镜手术,而且单独克罗米酚治疗在有限的治疗时间内未能妊娠,则可应用LOD。

总结

由于PCOS患者特殊的内分泌状态及相关的功能异常,可能与其相关的妊娠期并发症包括早期妊娠丢失、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等。但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与体重指数亦有相关性,肥胖可能是除PCOS外的独立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助减轻体重,以及二甲双胍的应用可能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但其是否能改善妊娠结局,目前尚无统一结论。而且,虽然其已被美国FDA批准为妊娠期B类药物,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随即对照研究以助明确。而且由于有生育要求的PCOS患者大多通过促排卵等助孕生殖技术获得妊娠,多胎妊娠是另外一种可能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而腹腔镜/注水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作为无排卵性不孕PCOS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法,主要有用于克罗米酚抵抗的患者,在恢复单一排卵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综上,应将PCOS患者仍是视为高危妊娠,加强妊娠期保健,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牛秀敏,于波,刘金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雄激素水平的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06):40-41.

[2]①Garrington B,Sacks G,ReganL.Recurrent miscarriage:pathophysiology and outcome.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6):591-7.

②Forest JC,Girouard J, Masse J,etal.Early occurr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after 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 Obstet Gynecol.2005.105(6):1373-80.

③Adali E,Kolusari A,Adali F,Yildizhan R,Kurdoglu M,Sahin HG.Doppler analysis of uterine Perfusion and ovarian stromal blood flow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Int J Gynaecol Obstet.2009.105(2):154-7.

[3]邹琴燕,李红.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4.(04):219-221.

[4]①Metwally M.Ong KJ,Ledger WL,Li TC.Does high body mass index increase the eisk of miscarriage after spontaneous and assisted conception?Ameat-analysis of the evidence.Fertil Steril.2008.90(3):714-26.

②Brettenthaler N,De Geyter C,Huber PR,Keller U.Effect of the insulin sensitizer pionglitazom oninsulin resistance,hyperandrogenism,and ovulatory dysfunction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C 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8):3835-40.

[5]Glueck CJ,Goldenberg N,Wang P,Loftspring M,Sherman A.Metformin during pregnancy reduces insulin,insulin resistance,insulin secretion,weight,testosterone and develop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prospecyiv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from preconception throughout pregnancy.Hum Reprod 2004.19(3):510-21.

[6]①Thatcher SS,Jackson EM.Pregnagcy outcome in infertile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ho were treated with metformin.Fertil Steril.2006.85(4):1002-9.

②Palomba S,Falbo A,Zullo F,OrioF Jr.Evidence-based and potential benefits of metforminin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review.Endocr Rev.2009.30(1):1-50.

[7]①Palomba S,Falbo A,Orio F,Zullo F.Insulin-sensitizing agents and reproductive functio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atients.G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8.20(4):364-73.

②Farquhar CM.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diathermy versus gonadotrophin therapy for women with clomiphene citrate-resistant polycystic ovariansyndrome.Curr Opin Obstet Gynecol.2005.17(4):347-53.

③柳倩茹,马文敏.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产科结局初探.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2):25-28.

④Mathur R,Alexander CJ,Yano J,Trivax B,Azziz R.Use of metformin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9(6):596-609.

[8]Hart R.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utcomes.Curr OpinObstet Gynecol.2007.19(6):529-35.

[9] Farquhar C,Lilford RJ,Marjoribanks J,Vandekerckhove P.Laparoscopic’drilling’by diathermy or laser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anovulatory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ovhrane Database Syst Rrv.2007.(3):CD001122.

[10]①Bayram N,van WM,van DVF.Recombinant FSH versus urinary gonadotrophins or recombinantFSH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sub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CD002121.

妊娠合并症篇7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重庆?404100

[摘要]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一个以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为特点的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其发病主要原因,临床上0.2%~0.5%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发展到重型肝炎,虽少见,但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母儿生命,近年来,其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作如下综述。

[

关键词 ]妊娠;重症肝炎;治疗;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b)-0194-03

[作者简介]黄琳琳(1989.8-),女,苗族,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妊娠合并肝炎方面的学习及研究。

重症肝炎是干细胞不同程度大片坏死的病理结果,肝功能能否逆转,取决于存活肝细胞数量。临床上0.2%~0.5%病毒性肝炎患者可发展到重型肝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虽然很少见,但其是一个以发病急,进展快,临床症状复杂,病死率高为特征的疾病。在不发达的非洲及亚洲国家里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孕妇中最常见,有报道[1-2]称产妇死亡率为56%~75%、围产儿病死率37%~49%。故有效的治疗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对此病仍缺乏有效的措施,仍已综合治疗为主,下面我就近年来处理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1 预防

1.1 甲肝

预防甲肝包括主动和被动免疫。其可作为一个单抗原疫苗或与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组合为联合疫苗。疫苗都含有灭活病毒且可在怀孕期间安全使用。单抗原疫苗注射两次。结合疫苗被批准用于18岁以上的人需注射3次。通常一次注射后,94%~100%的成年人达到保护水平的抗体量,而第二次注射后100%的人达到保护水平抗体量。其保护作用已被证明可持续20年[3]。

1.2 乙肝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2个产品为预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和B型肝炎疫苗。其在怀孕与母乳喂养期间使用是安全的。要拥有完整的免疫力,必须完成连续3次序贯注射(0、1、6月),然而妊娠特殊性是很难完成的,Sheffield 和 colleagues研究发现,加快这一进程(即在0、1、4月完成3次序贯注射),其血清转换率达到90%以上[4]。乙肝免疫球蛋白个体在暴露后单独使用,保护作用可维持3~6个月,其主要还是用于对乙肝疫苗的辅助作用。新生儿出生后12~24 h内联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其预防感染有效率可达95%[5]。

1.3 丙肝

丙肝没有疫苗可用于HCV阳性的妇女或其新生儿,当母体检测不到HCV DNA时,其传播概率仅为0%~3%;但有传染高风险的妇女,应定期接受预防传染的教育。因为通过性传播概率较低,一夫一妻制家庭无需改变其性行为,但应该定期检查。丙肝不是母乳喂养禁忌症。

1.4 丁肝

目前没有HDV特异疫苗。由于HDV生存需要HBV的存在,所有防治乙肝病毒的措施,都会阻止HDV。

1.5 戊肝

目前没有FDA认可的戊肝病毒疫苗,然而,HEV高效的重组疫苗已经开发出来,但广泛推广使用前针对妊娠人群的理论数据仍然缺乏。其他一般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使用未知水源,使用未知水源清洗食物,在高危国家或地区,应用大于70℃的水加热肉类20 min以上以消灭病毒。

2 综合治疗

2.1 一般处理

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消毒隔离,精神鼓励减轻心理负担,抽搐者用硫酸镁解痉、降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监测24 h出入量、每小时尿量、水电解质变化、酸碱平衡、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2.2 补充能量

以低脂低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饮食为主,给予一定量的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既补充能量,必要时还能防止及纠正低糖血症),大量维生素(维生素C4-6 g,维生素K120-30 mg),或精氨酸10~20 g/d,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50 mL/d静滴根据消化吸收功能和体重变化,适当补充蛋白质(昏迷期间避免一切蛋白质)、无机盐等。不能进食者,需行鼻饲补充足量的能量。

2.3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重症肝炎患者为免致水钠储溜,水肿,每日液体应限制在1 000~1 500 mL[6],必要时用适量利尿剂利尿,并加用降血压药物,防止肝性脑病。根据患者血清指标及时补充氯化钾、葡萄糖酸钙,改善饮食,给予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鲜桔子,多食含钙丰富的豆制品等而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需血液净化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

2.4 纠正低蛋白血症

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每日或隔日人血白蛋白输注,以补充蛋白质消耗,减轻肝脏负担。在输注的前提是需保持正常的渗透压,以期达到纠正低蛋白血症的效果。

2.5 纠正凝血功能

可以行新鲜血浆,全血,冷沉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血小板等输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防治出血、感染,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大出血时也可应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l、三七粉、云南白药,止血敏等,高度怀疑或确诊DIC者及早应用肝素可阻断DIC发展,但因肝脏对肝素灭活减少,应小剂量并控制总量。

3 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3.1 抑制免疫损伤

肾上腺皮质激素既能抑制细胞免疫,又能抑制体液免疫,具有抗炎,加速代谢,稳定细胞结构的作用,常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150 mg/d,如用5 d仍无效者应停药,同时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如感染,出血等,还可以胸隙素,9mg/次以上。

3.2 促肝细胞生长及保肝治疗

研究表明慢性重症肝炎的预后主要与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比值、血清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总胆汁酸、胆酶分离及低钠血症等密切相关[7]。促肝细胞生长、改善肝血流同时辅助肝脏解毒功能与护肝治疗可使肝功受损大大降低;。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药物有甘草酸二胺(甘利欣)、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前列腺素E1,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及抗氧化剂[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和N一乙酰半胱胺酸(NAC)]等。

4 针对病因的治疗

4.1病因治疗

既往对重症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不重视,现认为病毒在机体持续复制而诱发亢进的免疫应答是重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现认为妊娠晚期,核苷类似物与血清疫苗接种联合应用可减少母婴垂直传播[9]。现目前有数据提示安全性药物的只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妊娠期B级药品(动物实验未能证明其对胎儿的影响也没有良好的人群实验),拉米夫定被定为C级药物(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还没有人群实验证明着一点,有没有足够的和很好的控制在人类的研究,但妊娠期实用其潜在的好处大于尽管潜在的风险)。

4.2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可促胎肺成熟,主张早期应用,同时也可改善中毒症状,也能一定程度抑制免疫反应。而胸腺素α1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5 人工肝、肝移植、干细胞移植

5.1 人工肝

重症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易发生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人工肝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暂时替代肝脏的功能,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浆中的胆红素、胆酸、内毒素等,并能补充白蛋白、凝血因子等物质,有利于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改善凝血功能,肝性脑病者还可改善意识障碍[10] 。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术后可以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对孕产妇行人工肝治疗,可明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了围产儿存活率,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5.2肝移植

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重症肝炎最好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妊娠期重症肝炎肝移植成功案例报道,甚至已有孕中期进行肝移植并在晚孕成功产下健康女婴的案列报道,且连续三年观察,并未发现任何并发症[11]。但目前肝移植时机尚未得到统一,有作者[12] 认为以下情况应行肝移植:① 总胆红素重症肝炎患者>600 t~mol/L,晚期肝硬变>300 t~mol/L;②Frr大于45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 ;③Ⅱ°~ Ⅲ°肝昏迷;④ 血氨持续>100 t~mol/L;⑤ 胆碱酯酶<2 000 U/L;⑥ 出现肝肾综合征。

5.3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治疗肝脏疾病是目前全球研究的焦点。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研究依赖于啮齿类动物的肝衰竭模型。有研究表明[13],将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门静脉移植入中国小型猪肝衰竭模型,结果显示其可能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显著延长肝衰竭存活时间。但仍然缺乏基于大量人群的研究数据。

6 防治并发症

6.1 防治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仍然不明了,现主要认为有氨中毒、氨基酸代谢异常、假性神经递质形成、Y一氨基丁酸学说、内源性的苯二氮卓类增加学说,其中氨中毒学说研究最为广泛。肝性脑病预治需要几个步骤:消除诱发因素,清除毒素,合理的营养支持,肠道菌群调节和下调全身和肠源性炎症。

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预防胃肠道出血、脱水 、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败血症、利尿剂导致的脱水、腹泻或呕吐、便秘,避免神经系统抑制性药物、经颈静脉内肝门脉分流、使用镇静和麻醉药品等。

清除毒素:氮代谢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防止肝性脑病的关键步骤。氨、硫醇,酚,短中链脂肪酸都被认为与肝性脑病有关。大多数的这些有毒物质是由肠道细菌产生的。不可吸收的双糖如乳果糖和乳糖醇,能降低氨的产生和吸收,使肠道处于酸性环境,促进NH3的转化为非吸收NH4+;抗生素因其抑制肠道细菌产生氨的能力被长期作为对不吸收性双糖不耐受病人的选择,其中新霉素最常用,但因其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肾毒性和耳毒性限制只能短时间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如甲硝唑长期使用与肝硬化相关的神经毒性相关,而肠道细菌耐药风险排除了万古霉素的常规使用。而利福昔明是一种吸收较差的合成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为利福霉素衍生物,它通过阻断细菌RNA的合成而达到抗菌目的。在胃肠道高浓度而全身低浓度吸收。由于这一特性,利福昔明的安全性要优于全身性抗生素,特别是对肝病患者,使它适合长期使用,并能有效治疗及预防感性脑病[14]。对宿主有益的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的生长,,能间接减少有害细菌的生长,益生菌是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抑制肠上皮细胞谷氨酰胺酶氨的产量,调节肠道通透性和调节促炎反应。益生菌发酵,产生乳酸,乙酸,丁酸,和气体(主要是氢),由此产生的促动力作用可能会增加产氨细菌的排出。益生菌也可能通过降低菌群易位和内毒素血症、改善高动力循环提高整体肝功能,但McGee RG [15]研究表明益生菌对肝性脑病没有益处,不推荐使用。

6.2 防治肝肾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的预防基础是维护水化,早期预防或治疗脓毒症,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细菌性败血症或急性酒精性肝炎是肾功能不全发展十分危险的因素。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特别是在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16]。如果有证据证明肾功能恶化应早期干预。静脉注射白蛋白已被证明能预防肾功能不全。其可以减少肝肾综合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病率,预防与提高生存率。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68.4 mmol/L (4 mg/dL)或血清肌酐水平大于88.4 mmol/L(1 mg/dL)患者明确需要白蛋白治疗。建议的剂量是1.5 g/kg第一天和1 g/kg第三天,最多分别为150和100 g [18]。

6.3 防治产后出血及DIC

肝炎发生后,凝血因子的产生减少,其中以1I、Ⅶ、Ⅸ、X等因子为著;而第1因子(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及抗纤溶酶也可显著减少。肝细胞受损释放出大量凝血活酶样物质,终导致DIC的发生。产后出血及DIC重在预防: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如控制感染,防治休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②改善微循环障碍:扩容,解痉等及早疏通微循环;③重建凝血——抗凝血功能平衡: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斯匹林等。肝素是DIC首选的抗凝疗法。急性或暴发型DIC通常选用肝素钠10 000-30 000 u/d,一般为15 000 u/d左右。静脉滴注,每6小时不超过4 000~6 000u。根据病情可连用3~5 d;④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出血倾向十分严重的病人,可输血或补充血小板等凝血物质;⑤抗纤溶治疗,适用于继发性纤溶亢进为主的DIC晚期。一般应在已进行有效原发病治疗,抗凝治疗及补充凝血因子的基础上应用。

7 产科处理

目前早孕患者主张待病情控制后行人工流产,出现不全流产应清宫,此时子宫较小,出血一般较少,但还是需要特别注意患者凝血功能,术前做好大出血、预防DIC等抢救措施。中期妊娠患者的处理尚无统一意见,有的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有些则提出单纯终止妊娠并不能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反而分娩、手术、麻醉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衰,使母儿死亡率增加,终止妊娠方式有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水囊引产等。而前两者因为对肝功能影响较大,可能使产程延长,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剧烈而至患者情况进一步恶化等因素而使用受限,水囊引产因对肝功能无损害,经济方便,不失为一种中期妊娠的合适的选择[18]。而晚期妊娠时考虑到胎儿存活问题,终止妊娠方式选择有剖宫产及阴道分娩,其中剖宫产也是挽救孕妇生命一种治疗方式,可提高母婴生存率,对有DIC倾向或已经发展为DIC的患者应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术前积极纠正凝血功能及支持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前列腺素促宫缩,术后宫腔放置水囊及缩宫素持续静点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率及子宫切除率,改善肝功能及孕妇预后。因疾病本身原因阴道分娩可能致产后大出血、胎盘滞留、宫缩乏力等危险状态,故有的学者认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应尽量行剖宫产,目前阴道分娩仍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数据。

8 结语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贵在预防,其中又以病毒性肝炎的主动预防为主要措施,一旦发生,则以综合治疗为主,防治肝功能恶化,严防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选择恰当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在保证孕妇生命的情况下尽量胎儿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Khuroo M S, Kamili S. Aetiology,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 of sporadic acute viral hepatitis in pregnancy[J].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2003, 10(1): 61-69.

[2] Chen H, Yuan L, Tan J, et al. Severe liver disease in pregnan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2008, 101(3): 277-280.

[3] Rac M W F, Sheffield J 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Viral Hepatitis in Pregnancy[J].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4, 41(4): 573-592.

[4] Sheffield J S, Hickman A, Tang J, et al. Efficacy of an accelerated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program during pregnancy[J].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011, 117(5): 1130-1135.

[5] Mast E E, Margolis H S, Fiore A E, et al. A comprehensive immunization strategy to eliminate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MMWR, 2005, 54(16): 1-32.

[6] 王德智.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6): 325-327.

[7] 杨永红, 宁秀花. 慢性重症肝炎生化及凝血功能检测与预后的分析[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 19(6): 566-567.

[8] 李向永, 崇雨田. 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0 (1): 125-127.

[9] Vallet-Pichard A, Pol S. Hepatitis B virus treatment beyond the guidelines: special populations and consideration of treatment withdrawal[J].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2014: 1756283X14524614.

[10] Seige M, Kreymann B, Jeschke B, et al. Long term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liver failure by albumin dialysis[C]//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Elsevier, 1999, 31(1): 1371-1375.

[11] Mendizabal M, Rowe C, Pi?ero F, et al. Successfu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delayed delivery of a healthy newborn in a woman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during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J]. Annals of hepatology, 2013, 13(2): 288-292.

[12] 卢实春, 王孟龙, 夏仁品, 等.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肝移植 50 例报告[J].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 17(2): 15-19.

[13] Cao H, Yang J, Yu J,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transplanted 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reating Chinese miniature pig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J]. BMC medicine, 2012, 10(1): 56.

[14] Chacko K R, Sigal S H. Update 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J]. Hospital practice (1995), 2013, 41(3): 48-59.

[15] McGee R G, Bakens A, Wiley K, et al. Probiotic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11.

[16] McCormick P A, Donnelly C. Management of hepatorenal syndrome[J].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08, 119(1): 1-6.

[17] Salerno F, Gerbes A, Ginès P, et al.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2008, 84(998): 662-670.

妊娠合并症篇8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MODS; 多器官功能衰竭; 预防和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症(MODS)是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及休克等原发病出现24小时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出现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MODS的病发死亡率高,能达到20%-30%,而且病情凶险,患者预后较差,而妊娠合并MODS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危重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产科危重症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母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妊娠合并MODS,对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有重大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从1998年3月到2009年9月收治的302例妊娠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8年3月到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885例危重症患者中,妊娠合并MODS共302例,发病率为34.1%。其中患者年龄为17-42岁,平均26岁。

1.2 诊断标准 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的诊断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危重病学术会议重修的MODS病情分析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1.3 方法 分析本组产科危重症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的原发病因、不同的衰竭状况、不同的衰竭器官的致病率以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样本采用单因方差分析以及X2检验。

2 结果 对妊娠合并MODS原发病因以及其死亡原因进行总结及分析。如表1所示:

表1302例妊娠合并MODS患者原发病因及其死亡原因

注:“a”表示例数少于10,不计算百分数

3 讨论 妊娠合并MODS是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由于非产科因素或产科因素造成的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丧失代偿的过程。妊娠合并MODS发病的特征是由于孕妇在产前或产后出现的血液呈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各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广泛性大出血等因素所造成的。

本研究还发现,妊娠合并MODS患者的死亡还与原发病因本身密切相关。通过表1可以看出,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最高,高达58.8%,提示其病情凶险,预后很差。对于患者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在孕前、孕期做好心功能评估,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必要时应终止妊娠,预防MODS的发生。虽然异位妊娠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但应该引起注意,本组中异位妊娠引发的MODS的发病率仅为5.3%,但死亡率高达43.8%。本组中异位妊娠引起的MODS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致死率相当高,与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关。提示在临床产科工作,应该重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治,杜绝严重并发症的事故。而本组研究还发现,妊娠合并肝炎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相对都很高,分别达到11.3%和26.4%,说明其病情凶险,预后较差。保守治疗对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而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死亡率降低很明显。提示进行多学科综合救治,并以器官功能为主,对妊娠合并MODS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妊娠合并MODS治疗的越早,预后越好。在产科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的原发病引起的MODS,要通过早期的诊断,及时的发现病因,相应的制定出预防和治疗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妊娠合并症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为2007~2011年来我院就诊妊娠合并甲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与内分泌科医师协同确诊。其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12例,毒性甲状腺腺瘤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1例,桥本氏病1例。妊娠早期合并甲亢13例,妊娠中期合并甲亢5例,妊娠晚期合并甲亢1例;妊娠前有甲亢病史者8例,此8例在妊娠前均已停药5个月以上;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4例;初产妇l7例,经产妇2例;年龄23~34岁,平均28岁。

12 临床表现 本组资料中出现心慌21例,安静时心率≥100/min 14例;甲状腺肿大l7例,甲状腺局部血管杂音(+)13例;明显胃纳亢进、易饥l0例;呕吐7例;大便次数≥3/d 8例;胫前黏液性水肿4例;突眼6例;全部病例FT3、FT4中至少一项高于正常,TSH

13 诊断及分型 孕妇心率持续在100/min以上,体重增加不明显,多汗、失眠、心情烦躁,易疲劳、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甲状腺肿大、血管杂音(+)、黏液性水肿、眼睛酸胀等应高度怀疑合并甲亢,进一步检查FT3、FT4、TSH确诊。甲亢分型:按入院时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即基础代谢度(BMR) +心率,将20例患者分为三型,BMR120次/min,为重度甲亢。

14 分娩前、中、后的处理 分娩前除1例亚甲炎外,均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适量丙基硫氧嘧啶(PTU) 口服。1个月后复查甲状腺功能,18例临床症状改善,血清T 值开始下降,PTU渐减量,1例无效,于妊娠19周行手术治疗,产时及产后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及时调整PTU用量。

2 结果

因产科指征行剖宫产5例,余l4例经阴道分娩。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先兆子痫1例,胎儿窘迫4例,头盆不称1例。经阴道分娩者中1例行产钳助产,2例早产,产钳助产者因会阴切口感染裂开。分娩新生儿19例,新生儿体重1 800~3 500 g,低体重儿3例。1 min Apgar评分5分1例,6分2例,7分3例,余均l0分。新生儿甲低1例,甲亢1例,余正常。

3 讨论

妊娠合并甲亢发病机理是由于胎盘来源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TSH活性,是甲状腺增生的原因,自妊娠l2周转起甲状腺对TSH的敏感性增高,妊娠后期明显,故妊娠基础代谢率增高20%~30%[2],加之早孕反应等应激,使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或诱发甲亢的发生。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正常孕妇往往有怕热、烦躁、心悸等症状,故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必须依靠详细的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而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甲亢的主要依据。

妊娠合并甲亢的药物治疗,131I可通过胎盘,被l0周后胎儿的甲状腺所聚集,有致畸作用,故妊娠合并甲亢绝对禁用131I治疗;手术可引起流产、早产,应尽量避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中他巴唑水溶性好,与蛋白结合率低,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甲状腺的异常[3];丙基硫氧嘧啶(PTU)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即抑制碘化物形成活性碘,影响酪氨酰残基的碘化;同时抑制一碘酪氨酸偶联形成各种碘甲腺原氨酶,因而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组织得以恢复,还有在甲状腺外本品可抑制T4转变为T3,控制血清中较强的T3水平,较快控制甲亢[4],此外本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甲亢病因有一定的作用,且通过胎盘的数量只有他巴唑的1/4,故妊娠合并甲亢首选丙基硫氧化嘧啶(PTU)。PTU的常用剂量是150300 mg/d,甲亢控制后渐减量使血清FI3、FT4维持在正常高值,甚至轻度甲亢水平,同时监测TSH,使TSH>lmIU/L。因甲状腺激素不能通过胎盘,TSH可通过胎盘,使用以后,不但增加抗甲状腺药物的量,而且影响胎儿甲状腺的发育[5]。本资料中所有病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用药量,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影响。

产科处理,甲亢孕妇代谢亢进,妊娠期易发生IUGR,且甲亢孕妇易发生早产,在用药过程中甲亢病情得到控制,药物已渐减量,或已停药,无明显不适感。选择阴道分娩。阴道分娩者,严密注意产程进展,如发生胎儿俯屈困难而呈高直位时,应行剖宫术。症状稍改善仍有心慌或伴呕吐、乏力等症,可放宽剖宫术指征。婴儿出生时留脐血测定,以确定有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产后仍需服抗甲状腺药物者不宜授乳,因药物可经乳汁排出而影响新生儿甲状腺功能。

参 考 文 献

[1] 黄迪迪,秦映芬,钱家乐,蒋婵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2例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45446.

[2] 王丽君甲亢合并妊娠42例诊疗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3,5(11):851.

[3] 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62262.

妊娠合并症篇10

关键词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 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育龄女性多见,妊娠合并甲亢患病率为0.1%~0.2%[1]。甲亢和妊娠之间通过对机体代谢及免疫等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给患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为降低母儿风险,孕期密切监控、合理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通过对31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甲亢患者31例,年龄21~43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9例;孕前已确诊甲亢患者27例,病程6个月~10年不等,孕前经过治疗25例;孕期确诊妊娠合并甲亢4例。

方法:均给予丙基硫氧嘧啶(PTU)25~300mg/日,治疗期间定期产前检查并复查TT3、TT4、TSH以及血常规、肝功能等,根据临床症状及甲状腺水平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诊断标准:有高代谢症候群,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80.6mmol/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3.54mmol/L[2]。

护 理

基础护理:甲亢孕妇怕热、多汗、心悸、失眠,宜安置于安静凉爽的环境,及时更换衣裤,注意保暖,嘱孕妇休息时左侧卧位。

饮食护理:甲亢患者的高代谢需消耗体内大量营养物质,加之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物质,因此,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更要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指导患者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根据饮食习惯,可选用各种含淀粉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等,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动物肝、蛋黄及奶制品,胡萝卜、豆类食品;避免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白菜、虾、蟹、贝类等。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甲亢本身易致患者性情急躁,妊娠合并甲亢患者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安危,孕妇及家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心理负担较重,因此要建立有效的护患支持,强化健康教育,注重患者的学习、咨询,介绍甲亢知识,解释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治疗期间监测甲状腺功能、白细胞、肝功能的重要性,从而解除患者顾虑,取得家庭支持,主动配合治疗,同时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鼓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

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解释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用药知识,嘱患者按时服药,尽早将药物调整至最小有效量,不能擅自停药、漏服或超量服药;说明药物代谢规律,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强调服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的重要性。

讨 论

轻症甲亢或经过治疗的甲亢对妊娠影响不大,甲亢重者易发生早产、畸形、甲状腺危象,严重甲亢患者可伴甲亢性心脏病,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威胁母婴安全,抗甲亢药物剂量大小也影响胎儿甲状腺的发育与功能[3]。妊娠合并甲亢属高危妊娠管理。

已婚甲亢妇女,在甲亢未得到基本治愈前不宜妊娠,以免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药物治疗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提高对妊娠合并甲亢的认识,给予及时恰当的诊治、护理,有效地控制甲亢,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自理和自我监测的能力,避免感染激动等诱因,控制原发病,防止并发症发生。因此,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4]。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8-170.

2 段丽琴.妊娠甲亢与甲低的诊断和处理[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8,9(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