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机械十篇

时间:2023-03-18 08:00:52

畜牧机械

畜牧机械篇1

关键词:农机管理;畜牧机械安全;问题;对策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新时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不断加大,养殖者购置畜牧业机械的越来越多,发展高效型、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步伐,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支撑。目前,清粪、粪污固液分离、沼液沼渣抽排等机具已纳入补贴范围,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等新产品的试点也正在进行当中。畜牧业机械的投入使用,提高了畜牧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农民增收和畜牧业收入的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全操作畜牧机械,对于养殖操作者、生产商,都是至事关重要的。在畜牧机械操作使用中如果安全防护措施做不到位,潜在隐患将会导致严重的伤害、死亡事故。如何做好畜牧机械安全管理,本文进行了探析。

1当前畜牧机械生产使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对畜牧机械安全责任

管理、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之一。2004年以来,随着惠及范围不断扩大,在畜牧水产养殖领域,已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机具设备列为优先选项。由于畜牧业机械的快速普及使用,各级没有认识到畜牧机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增强防范意识,少有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去监管,落实畜牧机械安全生产责任到位。

1.2畜牧机械使用者整体

水平不高,对农机的保养维护难以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城务工成了大量农民的选择,只有年龄偏大的群体留在农村。由于知识水平较低,在农机管理中对畜牧业机械使用方面的知识知晓甚少,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安全意识不强往往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在畜牧机械使用过程中,对机械的维护保养难以到位。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天气后,很多机械零部件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很容易生锈腐蚀,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在实际操作中,对很多机械已经达到年审、报废条件没有及时进行检验,仍然在超期使用,给畜牧业机械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畜牧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建议

2.1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行业安全生产重要性管理

加强畜牧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畜牧业经济收入,还要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农机、畜牧部门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安全防范治理能力,着力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要求,督促指导畜牧机械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提供技术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2.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畜牧机械操作者的整体素质

消除畜牧机械安全使用隐患,就要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培训操作者不仅能安全使用机械,还要知晓机械的一般原理,懂得维修机械。畜牧机械特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安全部门的岗前培训、安全教育、业务考核,取得相关证书才能进行畜牧机械的使用和操作。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畜牧机械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民能够接受安全知识学习,来提升机械操作者的操作规范和素质。可以通过参与当地农业安全生产知识讲座,将国家的政策、最新法律法规、职业素质要求、技术专业技能等不断传达到位,结合实际宣传各类畜牧机械等技术技能、操作使用技能的训练和注意事项,培训法律知识以及安全意识。畜牧机械作业者自身应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合理正确的对畜牧机械进行维护、保养使用和操作,才能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更大提高,达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畜牧机械篇2

畜牧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机械装备畜牧业,以机械动力替代人力操作的过程。随着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逐渐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由收集整理

1.我国畜牧机械的发展现状及总体趋势

畜牧机械工业在农机工业中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填补了一些国内产品的空白,产品品种显著增加。但是,我国的畜牧机械化总体水平还相当低。

我国畜牧机械发展的总体趋势是:(1)由生产单一机械发展到生产多品种、多系列以及不同生产环节的生产设备和成套化设备。(2)机械制造质量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性能基本稳定,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来提高产品性能,缩小与国际先进畜牧机械的差距。(3)产品结构以中小型为主,适合于现阶段个体散养和中小规模饲养需要,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成套设备经过引进和试用,正在得到完善。(4)与动物生命科学相融合的新型机械开始起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现代化电子、液压、气动及自动控制技术在提高畜牧机械的综合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5)畜牧机械与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防疫、施药、微量元素添加、品种改良适应性等方面将结合得更为紧密。(6)畜牧机械的各项政策、法规与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畜牧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加工业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畜牧业的高效益必须源于规模化与集约化的经

营方式,其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手段和装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畜牧业的发展未予以高度重视,产业化投入严重不足,使得为畜牧业生产提供装备的企业纷纷转产,造成畜牧机械行业水平急剧下降,原来引进和仿制的一些国外先进机型也都中途夭折,导致我国畜牧机械产品结构极其不合理,几乎没有成熟产品。目前,我国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畜牧机械产业化起步较晚、产品品种不全、成套性差、产品技术水平低以及经营规模小等原因限制了畜牧机械的发展。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联合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机械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本文由收集为减少盲目投资、少走弯路,在现有基础上应加强同国外技术先进的农机制造公司进行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农机技术,结合国情及时转化生产,从而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联合发展之路,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适合我国的畜牧机械,是提高畜牧机械水平的捷径之一。

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由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重点放在粮食作物的生产上,因而忽视了畜牧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机械的发展,导致机械的科技含量低,创新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缓慢。而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畜牧机械的支持。因此加强畜牧机械技术创新和提高畜牧机械科技含量,是今后一段时期农机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研究畜牧机械新领域,推广一体化设备, 同时要加大畜牧机械工业标准和检测方法及检测力度。要重视对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保护工作,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畜牧机械篇3

一、拓荒打捆机市场

让刘贵林感到自豪的,不仅仅是呼分院各种荣誉加身。“呼分院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也做出相当的努力。”刘贵林告诉记者:“无论是清洁能源利用,还是秸秆捡拾打捆,呼分院都有相应的产品。”秸秆综合利用作为畜牧机械领域的一项重点,呼分院在成立之初就在不断进行研究。刘贵林所说秸秆捡拾打捆,是呼分院经过多年研制、改进的产品,出自其旗下控股子公司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德牧机”)。据刘贵林介绍,目前华德牧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草捆捡拾压捆机、灌木平茬机、气流式免耕播种机、切割压扁机、太阳能饲草烘干成套设备、风光互补供电设备等产品行销全国,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我院销售中心设在北京,共有专职销售与售后服务人员100余名,销售网络遍及全国,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技术服务。”刘贵林告诉《农业机械》杂志记者:“华德方捆打捆机在同类产品中占据绝对优势,几乎成为用户的首选。”刘贵林所言,也在记者拿到的一份行业数据中得到了印证。但究其原因,华德方捆打捆机为何能有今日之市场?刘贵林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刘贵林告诉记者:“华德牧机是最早在我国推广打捆机的,产品也都是最贴近用户使用的类型。”此前记者采访呼分院一位相关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他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发、试制方捆打捆机。2000年投放市场之初,十几台的销售量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主要应用在传统牧草市场。经过多年的摸索和锤炼,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的收获打捆,包括牧草、小麦秆、玉米秆、水稻杆以及棉杆和拧条等硬性秸秆,现在华德方捆打捆机年销售量已经突破2000台。“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企业生产打捆机,我们主要是和国外品牌竞争。”刘贵林说道。

二、提供贵宾服务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农机工业起步较晚,又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缓慢,农机产品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当年在开拓打捆机市场的时候,呼分院旗下华德牧机产品,能够赢得市场主动,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有专家分析,国产品牌的价格是唯一优势。对此,刘贵林有自己的看法。刘贵林认为,凭低价赢得市场,那只是一时的,甚至是一种假象;而靠质量和服务赢得市场,那才是真实的。为何这么说?刘贵林解释道:“你压缩利润去打市场,最后你产品质量上不来,不能让用户赚钱,用户最终还是会放弃你的产品。作为对比,别人产品比你好,你只能是‘首台套’销售,等于是替别人打市场了。”华德牧机在开拓打捆机市场的时候,因为本土企业固有的成本优势,和国外进口机型相比是有价格优势,但那不是畅销的根本原因。在刘贵林看来,华德牧机赢在适应性和服务方面,这也是呼分院一直提的“贵宾服务”。呼分院一位资深销售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正好印证刘贵林所说“贵宾服务”。那位资深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以玉米秸秆打捆为例,早期很多打捆机是不具有打捆玉米秸秆的能力的。当时他们在一个玉米秸秆打捆的项目上和某国际知名品牌竞争,最后某国际知名品牌被选中,但却没法完成任务,因为他们的产品打不起来玉米秸秆,他们也不接受项目方提出的改进,最终赔款了事。而呼分院根据当时情况,认真研究,推出能够打玉米秸秆的产品,最后终于拿下了那个项目。“设身处地的去解决问题是一方面。”刘贵林告诉记者:“当产品出现问题,及时周到的服务,更能体现出‘贵宾服务’的内涵。”确实,当记者看到呼分院北京销售中心办公室挂着的一面面锦旗的时候,记者能够感受到这些锦旗背后“贵宾服务”的动人故事。虽然现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上马打捆机,外资品牌向市场推出的打捆机品类也越来越多,价格和适应性也在不断调整,但呼分院旗下华德牧机产品,作为我国打捆机领域的拓荒者,并未因此失去其市场份额。就像记者从呼分院领导身上领略到的一样,这是一种精神。

作者:于帅

畜牧机械篇4

(一)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的需要畜牧业发展有两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优良的牧草和良好的草场,而这两个条件都和畜牧业技术创新有关。首先,技术创新是实现牲畜饲草良种化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牧草和饲料,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要经过第一性的饲草生产和第二性畜产品的生产两个相互联系过程。饲草是构成畜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以为了促进畜牧业顺利发展,必须提高饲草生产能力,而饲草生产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饲草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改良牧草品种,使饲草品质得到提高,产量得到增加。其次,技术创新是草场改良的需要。畜牧业以饲草为最基本的生产因素,而饲草生长以草场为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草场资源,根本就不可能有优良的饲草资源,而良好的草场资源是以技术创新为条件的。内蒙古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制约因素,那就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破坏严重,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严重,严重影响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而我们在草场改良方面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草场改良的水平,防止草场退化、沙化、盐渍化,并努力改造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场,就会极大地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二)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需要畜牧业是利用饲草繁殖饲养家畜以取得畜产品的生产部门。畜牧业生产领域劳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无不与技术创新有关。传统畜牧业不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在生产方面只注重草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因而劳动效率低,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把新技术用于生产领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工程等技术创新,为畜牧业培养出优质高产、适应自然能力和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也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遥感技术等方面创新,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我们考察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离开畜牧业技术创新,畜牧业生产水平根本不可能提高。所以,为了迅速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三)畜牧业技术创新是提高畜牧业竞争力的需要不但畜牧业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效率和水平提高以技术创新为条件,而且畜牧业竞争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技术创新。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畜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的技术水平高低,而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水平高低取决于畜产品加工部门技术创新能力,所以,畜牧业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的历史充分验证了畜牧业竞争力与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内蒙古畜牧业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与此相对应内蒙古畜牧业竞争力也比较低下,而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内蒙古涌现一批知名畜产品加工企业(如蒙牛、伊利),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迅速提高,于是,畜产品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畜产品加工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发达国家由于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强,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品种多,能够满足各种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内蒙古畜产品加工产品种类和品种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极需要提高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畜牧业竞争力。

二、落后的畜牧业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制约

内蒙古畜牧业科技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牧区经济基础及社会综合条件的限制,内蒙古畜牧业的生产技术发育程度和技术进步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畜牧业发展。具体来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手段落后因所处自然环境局限,畜牧业以放牧为主要手段。从诸种畜牧业饲养方式的投入产出效益比来看,这种方式有效地利用了自然资源,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远远低于其它生产手段。但就畜牧业自身条件看,适当的人工饲料(包括加工过的天然饲料)补给,可以大大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增加草资源的利用效益,解决草畜矛盾,加大牲畜的个体产出量。而内蒙古畜牧业主要以放牧为主,对人工饲料的补给在大部分地区只限于在牲畜无法采食到天然牧草时进行,而没有按牲畜生理育成周期补饲,这种状况近几年有所好转,青贮饲料的推广范围已占全区旗县的90%以上,牲畜补饲、青贮饲料种植技术也有较好的推广,但仍需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并将其推广和普及。由于人工饲料补给不足,牧民过多地在草场放牧,造成内蒙古草原资源逐年退化、面积日益缩小、生态恶化,草地急剧消失的严峻危机,“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地面积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

(二)机械化水平低下畜牧业机械化是以先进的畜牧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工业技术为支撑,以各种机械为手段,科学组织畜牧业生产的过程。畜牧业机械化是畜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创新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创新和生物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而以畜牧业机械为主的工程技术是实施生物、畜牧技术的直接手段。只有采用工程技术才能保证生物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和科学的畜牧措施得以实施。先进畜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要有与之配套的畜牧业机械来完成。人工草地建设、草地改良、牧草收获加工、草地灭虫灭鼠等重大畜牧业增产技术和环境建设技术应用,只有先进畜牧业机械才能大面积进行。而内蒙古牧区长期存在忽视牧业机械推广的现象,在主要牧区除了割草和剪毛的机械化程度稍高外,其它部门的机械化水平低下,甚至没有机械;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三)科技队伍力量薄弱由于内蒙古教育落后,再加上内蒙古现阶段存在城乡差距,受牧区生活条件限制,造成内蒙古目前畜牧业科研队伍力量薄弱。而更为严重的是,失学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种状况造成牧民群体中拥有的科学技术人员很少。此外,由于牧区生活条件的限制,城镇畜牧科技人员没有进入牧区的积极性,造成牧区畜牧科技人员很难增加。科技人员缺乏,很难保证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完备,目前内蒙古牧区畜牧、兽医、草原经营等服务站大都只普及到县(旗)一级,比较先进的牧区也只普及到乡(苏木)。乡级服务站的技术人员也十分短缺。大部分站由乡(苏木)长充任站长,隶属于政府部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足,设备简陋,服务条件很差,改良、检疫等技术性稍强且十分需要普及的工作也得依赖县级站。在生产和居住都呈分散状态的牧区,这种服务网络难以对生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服务,畜牧业技术推广和创新对技术人员有很强的依赖性,而目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服务较差,必然影响畜牧业发展。

(四)加工方面技术落后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除了要有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之外,还必须有畜产品加工、流通方面的技术和设施,这样才能保证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而内蒙古畜牧技术结构单一,不但畜牧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不全,而且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要求畜产品有较高的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够顺利地出售,而畜产品达到较高质量,是以先进畜产品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加工企业根本不能生产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畜产品,例如,乳品行业是内蒙古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但是与国内其它先进企业相比,机器设备比较落后,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国外乳品行业,由于其技术水平高,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生产产品,消费对象细化到不同层次、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不同习惯、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如国外酸奶、奶粉的品种都有上百个,相比之下,包括伊利在内的内蒙古乳品企业,其产品种类还十分单一,还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必将影响其竞争力,进而影响畜牧业发展。

三、推进畜牧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针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区情采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以促进内蒙古畜牧业发展。

(一)发展多种畜牧业技术手段为了改变畜牧业生产手段单一的状况,必须改变旧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制,放活科研推广机构,放活科技人员,使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面向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现有的科研机构必须由科研事业型向科技企业型、实体型和民营型转变,推进科研、推广、示范、生产一体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实体,使民营科技企业成为一支更需要的新生科技力量。鼓励高级技术人员带头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壮大科技经纪人队伍,使他们在科技与生产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也要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创办经营实体,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科技推广机构内部要深化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按需上岗,按岗聘任职称、职务。实行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的办法,使科技人员的收入与工作水平和业绩挂钩,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贡献挂钩,改变过去畜牧科技单一落后的状态,改变过去畜牧业生产方面只注重草资源使用,不注重保护的状态。为此,在畜牧业生产方面,不但要有效利用自然条件,合理放牧,而且还要增加人工饲料的补给,提高饲草料的转换率,处理好人工饲料补给和天然草场利用之间的关系,尤其要保护好天然草场,遏制草原资源退化、面积逐渐减少的趋势。

(二)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畜牧业机械化,要有新思路,采用新措施,建立新机制。为此,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畜牧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体系、监督体系、产业化服务体系等,加快畜牧机械服务社会化、市场化进程。鼓励牧区经济组织和牧民个人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发展各类专业性畜牧业服务组织和专业户、畜牧机械租赁公司、畜牧机械作业中介组织及畜牧机械使用者协会,进行畜牧业机械化、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强化苏木(乡镇)畜牧机械管理服务站在畜牧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方面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和作业安全管理职能,并逐步向畜牧机械中介组织转变,为畜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全程的机械化服务。畜牧机械推广要坚持畜牧业机械与常规技术、高新技术相结合,科学研究与成果推广相结合,配合畜牧业新技术措施的实施,加强畜牧机械科研新成果和新型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要围绕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畜牧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要建设畜牧机械实验规范基地,进行新型畜牧机械的实验规范,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牧民购买实用畜牧机械,开拓畜牧销售市场和作业市场。

(三)提高牧区居民科技文化水平畜牧业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发展过程,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的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在这一升级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最根本的动力因素。我们应努力在传统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引入科学技术,为此,必须大幅度增加牧民中科技人员的数量,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经验,要增加农牧民中科技人员数量,普遍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程度和在牧民中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大力提高牧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草原牧区基础教育,消除文盲,国家和政府采取各种支持鼓励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推动草原牧民自觉主动学习掌握和使用先进专业技术知识,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发达国家牧民那样重科技知识的现代草原牧民。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加强以盟(地区)、旗(县市区)技术推广部门为骨干,以苏木(乡)科技综合服务站为基础,以各类协会、学会为载体的农牧民自我服务为补充,专业部门与群众相结合,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要从大中专毕业生和苏木(乡)现有的干部中,选拨一批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到综合服务站。各旗县的科技和农业部门都要培育和建立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基地,形成嘎查(村)有示范户,苏木(乡)有示范嘎村(村),旗(县)有示范苏木(乡)的科技示范体系,从而为紧密型技术承包聚集更多的科技力量和提供更广大的活动舞台。牧业、林业、农业、水利、牧机、科技教育、财政、金融等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并逐步建立起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投入为指导,以牧民投入为主体,金融部门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服务体系迅速覆盖内蒙古自治区牧区。

畜牧机械篇5

镇退牧户每人每年相当于6000元实物补助;镇五托井村退牧户每人每年相当于4000元实物补助,正新村退牧户每人每年相当于2000元实物补助;南湖乡退牧户每人每年相当于5000元实物补助。

二、饲料粮补助范围

1年项目:第三批年度)第四批(年度)每年补助饲料粮825万斤,年折现资金371万元。其中:用于镇花儿园村、村、周家井村、镇正新村、南湖乡围栏管护人员等退牧户的饲草料补助297.6万元;用于全县养羊小区建设、暖棚养羊建设、良种肉羊引进和饲草料加工机械购置补助资金72.2万元。

2年项目:第二批年度)第三批(年度)每年补助饲料粮937.5万斤,年折合资金448万元。其中:用于镇花儿园村、村,镇正新村、五托井村等退牧户的饲草料补助268.4万元;用于全县养羊小区建设、暖棚养羊建设补助资金198.6万元。

3年项目:第一批年度)年补助饲料粮701.25万斤,年折合资金315万元。变现资金主要用于镇五托井村退牧户、围栏管护人员的饲料粮补助44.8万元;用于全县养羊小区建设、暖棚养羊建设良种羊、饲草料加工机械补助资金230.2万元。良种羊、饲草料加工机械向全县范围内重点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及整社推进的农牧户投放。第二批(年度)年补助饲料粮701.25万斤,年折合资金315万元。变现资金主要用于镇五托井村退牧户、围栏管护人员的饲料粮补助45.7万元;用于全县养羊小区建设、暖棚养羊建设补助资金273.6万元。

三、补助方式及办法

1根据我县牧区牲畜进食习惯,退牧户的饲草料供应主要为玉米(饲料、饲草)补助的饲料粮数量按退牧还草户实施项目注册人口数的折现金额,经县上组织统一招标后,以折现招标的实物数量,由中标企业和辖区乡镇政府负责发放。中标企业指定统一发放地点,辖区乡镇政府负责通知退牧户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领取。

2根据我县羊品种改良的需要,主要投放优良肉用种公羊。具体补助办法:今年新建的养羊小区每5户投放种公羊1只,由畜牧兽医局和财政局具体负责采购投放兑付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通知有关养羊小区、养殖户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领取。

3根据我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和养羊强县建设的需要,向全县今年新建的养羊小区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具体补助办法:今年新建的养羊小区每10户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1台,由畜牧兽医局和财政局具体负责采购投放兑付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通知有关养殖小区、养殖户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领取。

4养殖小区建设补助资金以年新建达标并验收合格的为主。具体补助办法叁照民政办发[]270号文件规定执行。由畜牧兽医局和财政局具体负责兑付工作。

四、招标方式

1饲草料采购:根据退牧还草工程饲料粮补助政策,由县退牧还草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委托,组成由纪检、监察、发改、财政、畜牧等部门参加的招标领导小组对饲料粮进行竞争性谈判方式招标,确定中标供应商。

2良种羊采购:统一组织采购,畜牧兽医局结合羊产业发实际,统一组织调引工作,向全县重点养羊小区、养羊大户、整社推进的暖棚养羊户提供良种羊。

3饲草料加工机械采购统一组织采购,畜牧兽医局、财政局结合我县饲草料利用、养殖业发展实际,采购适合我县农作物秸秆加工养羊利用的高效节能铡草粉碎揉草机械,向养殖小区、养殖农牧户投放。

4养殖小区、暖棚养殖建设补助:养殖小区、暖棚养殖建设根据县上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统一补助的六统一”要求,由各乡镇政府和养殖小区、暖棚养殖建设者在县退牧办、畜牧兽医局的监督下组织招投标(或议标)确定具体的承建商进行建设,建成后由县退牧办、畜牧兽医局、财政局、监察局等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验收达标合格后,县上统一出据验收合格证,由财政局、畜牧兽医局按标准兑付补助资金。

五、组织实施

1县退牧还草办公室根据上级下达的饲料粮补助计划和管理办法,具体负责饲料粮供应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委托中标企业承担发放、兑付业务。

2补助饲料粮招标采购原则上以玉米(或饲料)为主;种公羊原则上以肉用型为主,不得招标采购超过服役期的重点投放在养羊规模较大、管理利用措施完善的养殖小区,且无土杂种公羊的养殖户投放一只的办法投放;饲草料加工机械以适用于我县各类农作物秸秆的多功能铡草机为主,重点投放养羊规模较大、有青贮、氨化(微贮)条件、管理利用措施完善的养羊小区。

3纳入退牧还草项目的退牧户要切实做好舍饲圈养工作,改变天然放养牲畜的习惯,没有实施退牧仍有放牧现象的暂不享受补助政策。

4中标的供应企业根据县畜牧部门提供的验收合格证明,按照“组织到乡,兑付到户”要求,及时向退牧还草户兑付饲料粮。

5承担供应饲料粮任务的企业,必须在供应给农牧民的饲料粮包装上注明“退牧还草饲料粮(饲草)不准克扣或变相克扣补助粮供应数量;不准供应已发生霉变的饲草料;不准倒卖、回购供应的饲草料。

6纳入项目扶持的养羊户要切实做好良种羊、饲草料加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畜牧兽医局要建档立卡,各乡镇政府、县畜牧站、乡镇畜牧站负责对投放品的跟踪管理。因管理不利而造成直接损失的由责任人按原价赔偿,并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收回另行投放。投放的种公羊要建档立卡,并由县畜牧兽医局负责每两年在养羊户之间进行一次调换,以防近亲繁殖而影响生产性能,对拒不服从调换的将统一收回重新投放。

六、监督管理

1强化监督,专款专用。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要严格履行对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确保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实行专款专用,所有实物的兑现要纳入政务公开的内容,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对所有投放物品及使用管理要跟踪检查,严禁无效投放和乱投乱放,要建立举报制度,对违法违纪现象,严肃查处。

畜牧机械篇6

进入新世纪,垦区畜牧业进一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5.9%提高到26.1%;畜牧业增加值由10.3亿元提高到36.6亿元,6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3.5%。畜牧业在“快发展、奔小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兴垦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

垦区畜牧业的发展,得益于龙头企业强力拉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得益于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得益于持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产业化经营模式

任何时候,市场都是决定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培育产业龙头是开拓市场、培育市场的重要手段。进入“十五”以后,垦区围绕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确立了集团化运作强龙头、规模化经营壮大基地、科学化饲养提质增效,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先后建成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龙头企业。

2000年,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控股、租赁等形式完成了与垦区及省内28家乳品企业的重组联合,建成下辖41个生产厂、拥有机械化挤奶站230个、制冷式收奶站330个、年加工优质鲜奶50余万吨的垦区奶业龙头,牵动辐射了55个农(牧)场和27个市(县)的奶牛养殖业发展,每年为养牛户兑现奶款4亿多元,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完达山”位列第300位。

2003年,宝泉岭分局投资两亿多元建设了年屠宰加工能力200万头的北大荒肉业集团公司,先后建成年出栏一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小区150多个。2004年,公司又与望奎县合作建设一座年屠宰加工能力为200万头生猪的生产分厂。据了解,现在垦区年出栏生猪320万头,是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之前的4.8倍。

2005年4月,红兴隆分局投资1.9亿元建成年屠宰肉牛10万头的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引入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生产符合欧盟和美国农业部标准的牛肉产品,拉动了12个农场和周边地区肉牛养殖业发展,全分局2006年的肉牛饲养量达29.2万头。

龙头的牵动加速了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开始由传统粗放式的生产经营向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此,垦区制定实施了《奶牛小区建设标准》、《养猪场技术管理规程》、《奶牛小区管理办法》等,按照畜禽生产和防疫要求科学规划,将科学饲养、良种应用、定点防检疫等技术集成于一体,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各种专业化和综合配套服务,逐步规范养殖户生产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养殖收入。

如今,垦区已建成各类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284个、家庭牧场小区22886个。同时还建成一批千头规模奶牛、万头规模生猪的标准化养殖小区。

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

畜牧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垦区自上而下逐级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同时,按照“强化总局级、完善分局和农场级、规范管理区级动物防疫站”的建设原则,加大畜牧防疫体系建设投入。据统计,近3年垦区用于防疫体系建设投资逾亿元,超过前20年投入的总和。购进各类检验监测仪器设备5100台(套),完善了104个农(牧)场和9个分局动物防疫站建设,现在垦区已建立各级动物防疫站(所)855个。此外,垦区还实行畜牧防疫防控目标管理,确保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对奶牛、肉牛、羊进行结核和布病的集中检疫;产地检疫开展面为100%、屠宰检疫率为100%。

在实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中,垦区畜牧管理部门重点开展了畜禽饲养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畜牧实用技术推广活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绿色食品奶牛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肉牛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生猪生产技术规程》等20多项生产技术规程。同时,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畜禽全价日粮应用、疫病综合防治等五项实用技术,优质奶牛冻配率达100%,肉牛品种改良率达到78%。生猪生产中,“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三元化杂交比例达84%,畜禽良种率达90%以上。奶牛的平均单产达到5286公斤,高于黑龙江省平均单产600公斤,一些奶牛养殖小区单产达到6500公斤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形成持续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畜牧产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持续的政策支持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每亩地提取不低于两元的畜牧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支持畜牧业发展;实行鲜奶价格直接补贴政策,对完达山乳业集团公司基地的农牧场养殖户,每收购1公斤鲜奶直接补贴养牛户0.1元;对奶牛养殖户给每头成母牛3亩、育成牛两亩青贮料地,免收或减收50%以上费用;实行奶牛、生猪贷款贴息政策,对贷款外购奶牛和生猪的养殖户给予贴息;对购买挤奶机械实行价格补贴。这些政策对保护养殖户的利益和调动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夯实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垦区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企业和职工自筹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4亿元左右,使畜牧业发展的“硬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一大批彩钢板、砖混结构和“板夹泥”等不同档次的畜舍,推进了畜禽饲养舍饲化的速度,使畜舍总面积814.3万平方米。建成永久性青贮窖5320个,总容量达102万立方米,购置各类青贮收获机械达2400多台,收获能力达到40万亩,青贮收获实现了100%机械化。建设机械化挤奶站180个,奶牛户100%实现了机械榨乳。

畜牧机械篇7

1.1种植规模及布局

海西州人工草地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土地、水源、政策等诸多原因,人工草地建设速度一直较缓慢。自国家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草地建设才得到较快发展,截至目前全州种草累计保留面积为1.39×104hm2(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牧草)。种植的多年生牧草以紫花苜蓿为主,其次是披碱草、沙打旺、老芒麦等;燕麦、青稞和豌豆等一年生饲草种植面积较小,每年种植面积约为1.33×104hm2左右。其中,集中连片建植人工草地的有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州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240hm2(紫花苜蓿160hm2、沙打旺80hm2);德令哈市绿源公司、德农公司、拓鑫公司、金土地公司、晨鑫公司等农营企业通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林草间作种植紫花苜蓿2063.53hm2;德令哈市怀头他拉绒山羊协会种植紫花苜蓿26.67hm2;德令哈市河西街道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种植紫花苜蓿133.33hm2。种植区域布局呈现出农营企业人工种草相对集中连片,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情况。

1.2牧草收割、加工和销售情况

目前全州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可年产鲜草约35×104t(干草10×104t),实际每年生产草产品不足5×104t(80%为干草捆),其余多为家畜放牧利用,利用率低,优良牧草营养损失极大,十分可惜。州内只有少数农营公司、草产品开发公司开展机械收割,个别农区种草户采用人工收割,收割成本高,时间长,收割面积有限。开展牧草收割和规模化加工企业只有个别地区和少量企业。德令哈市洋嘉生态开发公司去年建成年可加工草颗粒饲料5000t的饲料加工厂,至今因缺乏原料来源,仅加工草颗粒饲料1050t;德令哈市巴音河村生猪牛羊育肥协会建成2000t的草颗粒饲料加工厂,为主动寻找加工原料来源,还购置了牧草打捆机械,试运行初期效果良好。农牧区牧草种植户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个人又无能力购置价格较高的牧草加工设备,牧草加工只停留在粗放的人工收割、打垛或简单粉碎阶段,收获的牧草主要用于接羔育幼、牛羊育肥、冬季补饲等,部分农户将人工草地的牧草以1200~1500/hm2的价格买给就近的养殖户,由养殖户负责收割、加工和利用,基本处于自产自销的初级经营状态。

2草产业发展的优势

2.1土地资源丰富

海西州土地资源丰富,全州现有耕地总面积4.73×104hm2。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年来,种植农产品品质不高,效益差。同时,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地区尚有牧草人工种植的发展空间。干旱地区人工造林因水资源紧缺成活率不高,但可以满足种植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的水分需求,对苜蓿的产业化开发十分有利。

2.2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

气候资源优越,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是海西州气候资源的最大优势。以柴达木盆地区为中心的地域,年日照时数为3096.9h,年太阳总辐射量688.3KJ/cm2,年平均气温3.7℃,个别地方如都兰县诺木洪地区温度可达4.4℃。热量充沛,较大的日温差有助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苜蓿产量、质量的提高。全州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76mm,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牧草收割后,受雨淋的机率小,可保证干草质量,降低牧草干燥加工成本,同时干燥的空气可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也可避免发生霉烂。

2.3草产业在全州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苜蓿草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是海西州草产业发展的首选品种。大多数苜蓿品种在气温0℃~55℃范围内都能正常生长,成株在较厚的积雪下可以经受-45℃的严寒,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适应性强、分布面积最大的良种牧草之一。苜蓿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土壤肥力,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而且具有保持水土、防止耕地次生盐渍化、改良土壤等生态功能。在柴达木盆地,苜蓿作为饲料作物中的先锋种,不仅可以用做饲料促进畜牧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可以通过退耕还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能带动农、牧、林、渔、工、贸等产业的发展,将对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深远的影响。

2.4苜蓿草产业是实现海西州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桥梁

苜蓿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高附加值性能,已经成为现代牧草产业的先锋,截至目前,种植已初具规模,达到0.80×104hm2,占所有牧草面积的57.6%以上。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而畜牧业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实现农牧协调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带动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草业为产业龙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和现代高效农业体系的建立。同时,发展苜蓿草业不仅是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环境再造的重要措施,也是弥补退耕还林还草后粮食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更是柴达木盆地发展特色型效益农业的重要途径。

2.5农区畜牧业发展对牧草的需求不断加大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农区畜牧业发展较快,由2006年的50万头(只)牲畜发展到2013年底的230万头(只),增长了54%,占地区存栏数的14.2%。根据农区现存栏数,牧草作为补饲(2kg/羊单位),年需牧草(干重)约70×104t,目前全州年收割加工牧草20×104t(干草)左右,因此还需50×104t,才能满足农区牲畜对牧草的需求,再加上牧区冬春季牲畜的补饲和抗灾需要,牧草产品的需求量将更大。

2.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草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在全州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对示范村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项目,要求使用全价、标准饲料,并且有一定规模的饲料种植基地,保证优质饲料的供给,需要大量的优质牧草和草产品,这为人工种草和草产品加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的推进,将成为海西州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机遇期。

3存在的问题

3.1人工草地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草量低

海西州大部分人工草地主要由草业开发项目和2002~2004年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草业开发项目种植的优良牧草交农户或农场后,由于缺乏资金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大部分已退化,单位面积产草量很低,如紫花苜蓿鲜草平均只有33000kg/h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种植的牧草,大部分种植户,特别是林草间作户,只享受国家对林地8年的补助,而对所种的牧草管理粗放、利用意识差,50%以上的牧草不利用或廉价出售,经济效益非常低,而且还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

3.2科学利用牧草意识不高,致使优良饲草营养成分较低

目前,多数种植户由于科学意识不强,只片面追求产量,而不注重最佳营养期的牧草利用,导致秋季收割牧草只有产量,而营养成分较低,粗蛋白质含量下降3%~5%。就紫花苜蓿为例,本是一种粗蛋白含量可达18%~24%的优质牧草,市场销售价格主要取决于草产品中粗蛋白含量的高低。由于海西州种植户缺乏收割机械,错过最佳收割期,粗蛋白含量仅为10%~12%,属等外品,这是今后全州草产品的出口外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3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

牧草收割、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一是海西州农区农户种草意识没有普遍形成,牧草种植分散,面积小,多数只有0.07hm2~0.33hm2,没有形成区域规模化种植,因此不便于牧草的机械化收割和打捆;二是分散的种植户由于购买不起价格较高的收割、加工机械,致使种植的牧草无法收割,而是由牛羊去任意采食,利用率很低;三是仅有的几家草产品开发公司和协会由于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牧草收割后,只是简单的晾晒、打捆和粉碎,造成牧草营养价值的极大损失。

3.4牧草商品率低

一方面以青海省农牧厅三角城种羊场为主的草产品经营企业原料缺口大,计划每年在海西收购苜蓿青干草数万吨,全州暂无力供给,德令哈市的两家加工企业的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其草颗粒加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农牧民抱怨卖草难,大量牧草积压在种植户的房前屋后。究其主要原因是种植分散、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价格居高不下,没有形成规模化种草区域,不便于牧草加工企业的订单种草、机械化收割打捆和定点收购作业。

3.5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

牧草饲喂加工转化技术滞后,种养结合程度不高,牧草转化率低。牧草虽然生物量高,但不是万能饲料,更不是全价饲料,必须讲究精粗搭配,青绿搭配,各种营养成分互相补充,均衡供应,才能发挥牧草营养价值。部分农户种啥喂啥,饲喂搭配不当,养殖效益低。还有的育肥户将牧草收割后,把干草撂在畜圈里,牲畜边吃边踏,牧草利用率仅有20%,就地转化能力低,出现丰收不增收的现象,以上因素致使种草养畜效益不明显,部分种植户对种植牧草逐渐失去信心。

4草产业发展思路及建议

4.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将全州草产业化生产划分为三个大区域,并进行优化调整,形成规模优势。①在海拔高、气候寒冷的天峻县牧业区,建立一年生燕麦草基地。②在水、土、热条件较好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和乌兰县是发展草产业化的精华地带,建立优质紫花苜蓿草生产基地。③在气候干旱、土壤盐碱较高的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建立优质苜蓿+禾本科牧草混播模式的多年生牧草生产基地,并且选择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大格勒乡地区建立优良豆科牧草苜蓿种子基地,以缓解草产业化生产中对牧草种子的需求。

4.2培育、扶持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在牧草种植面积大的德令哈市、都兰县各扶持建设一个有一定基础和经济实力的草产品加工及牛羊养殖、育肥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生产经营模式。对基地和农户的种植的牧草,特别对紫花苜蓿草基地实施科学收割、压捆和贮存等系列化服务,并且企业每年以签订单的形式收购;同时投入资金更新复壮退化的多年生牧草地。

4.3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

政策扶持发展草产业,从中央到地方要制定出优惠政策,为种草养畜协会和示范户提供牧草收割、打捆和加工机械补助;为广大牧草种植户,特别是贫困户要购买收割、打捆和粉碎机械以及优良牧草种子、化肥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种植牧草的积极性;省、州财政资助各市(县)打贮草站购置先进的收割、打捆机械,并拨付一定的运转经费,给打贮草站定任务、定指标为当地牧草种植户提供适时、无偿的收割、打捆服务。

4.4加强种草及饲喂技术培训

畜牧机械篇8

近年来,黄龙县生态旅游发展趋势空前高涨有力地推动我县各行业经济健康发展,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也给我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今春农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提出“美丽乡村,多彩黄龙”的旅游发展战略等一系列促农惠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以旅游促进多产业共进的发展势头,以此为契机,我们来探索我县畜牧业发展模式,该如何发展,给我县畜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1 坚持以消费升级带动畜牧产业升级,促进生态旅游升级

以我县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初步提出坚持以消费者升级带动我县畜牧业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规律,坚持消费者优先,以新的游客为牵引,促进新消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形成畜牧新技术,新产业,以花样多样的畜牧产品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优质、安全、环保的畜牧产品和旅游业保障等有效供给,以满足我县不同群体不断升级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不言而喻动物食品的消费必须转型升级为安全、环保的,而此类升级必须依靠畜牧业发展转型的升级,而畜牧业的发展转型又依托多专业的自然融合。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各行业呈现出多专业组合,才能顺利完成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并朝着安全、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

2 现代特色畜牧业是发展我县生态旅游的重要前提

现代特色畜牧业是在适宜生态环境下,采用标准化生产方式符合生态规律,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消费者需求规律具有鲜明地方区域特色 、营养特色等健康的动植物食品如同黄龙生态旅游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黄龙山区是贫困县,但具有发展生态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生态畜牧业可培育成为黄龙精准扶贫和快速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要调整粮耗污染型畜牧业发展结构,转变粗放的畜牧业发展方式,依靠 畜牧业发展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绿色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渴望旅游消费升级群主要在城市。这些人的生活状况是工作有保障。但生活在城里成天面临吸收的污染空气,食用的有污染的食品而黄龙山区的优点是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远离污染,食品安全健康。缺点是交通不便产业落后,收入低下,现代特色畜牧业就是优势互补,让城市游客花钱购买山区的贫困农民生产的绿色畜产品这样既能满足城市吃绿色放心健康畜产品的问题,有解决了山区贫困农民收入的问题。

3 黄龙县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应具备的条件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安全型的畜牧业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环保型畜牧业,建设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型畜牧业。黄龙生态畜牧业的转型应该是生态型畜牧业与良种业、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安全化、市场化、优质化、高效化和持续发展化有机结合。生态畜牧业要以森林生态放养,果园生态、围栏和动物循环农业养殖为主的“天然富氧运动,食草补饲防疫设施机械信息”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基本要求,有让畜禽回归自然,充分运动,才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能力才能生产健康产畜产品,逐步推广优质牧草如:菌草等青粗饲料饲喂畜禽,不仅极大节约粮食可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设施机械信息以经济实惠的原则给畜禽提供简易方便,实用的养殖设施同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物力和资源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目的。通过推广这种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县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为我县生态旅游提供的安全、健康、环保的动物产品。鼓励广大农民群众通过上山,进沟,入林发展规模化生态型绿色畜牧业,最大限度的防范疫病风险,保证动物食品的质量安全,动物食品的主要来源于草食动物,以草为主的饲养方式生产的牛羊肉、牛羊奶和生态放养猪,鸡、鸡蛋等,生态放养的中华蜂蜜。

4 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兴办家庭牧场是顺利实施生态畜牧业的技术保障

畜牧机械篇9

(一)自然环境问题突出

呼伦贝尔地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总体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水资源短缺是现代草原畜牧业的致命弱点。由于人们对草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草原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致使草原牧区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最近几年,草原上许多大的湖泊、河流和湿地相继出现断流和大面积干涸的现象。2012年,呼伦湖的湖水面积进一步缩小,湖的边缘落差达到十多米。湖水缩减后,大量的贝壳在外,到处都是鱼骨。草原上一些小的水泡、溪流也在迅速消失。前几年还有水的地方,现在只剩下干涸的土坑了。有些地方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不论是用于生产的大口径还是用于生活的小型机井出水量都大幅减少,有的甚至成了枯井。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已得不到保障。为了解决饮水问题,牧民只能选择拉水或者打深井,然而,由于水资源的短缺,有些地方总是打不出水来或者出一段时间后就不出水了。所以,如何解决缺水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是现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 草原畜牧业投入不足,抗灾能力差

草原牧区地域广袤,牧户与牧户之间相隔的距离较远,再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草原畜牧业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总体规模小,在牲畜棚圈、水利、交通、通讯等方面都出现了建设不足的现象。近些年,国家与地方政府对草原基础建设的投入有所增加,如对移动宿营车、移动棚圈、大型机械等提供补贴,但仍不能满足畜牧业的发展需求。牲畜是牧民的主要财产,然而牲畜自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面对疾病或自然灾害,牲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那么牧民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所以,较高的抵抗灾害的能力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目前,呼伦贝尔仍处于天然养蓄阶段,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再加上基础建设不足,导致牧民防灾抗灾的能力比较差。

(三)牧区教育水平差,影响劳动力素质

目前,呼伦贝尔从事草原畜牧业的牧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初中以下程度高达74%,且几乎很少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牧区的教育条件较差,草原上学校少,好多孩子为了上学不得不离开父母,到苏木或旗里去上学,而从事生产的牧民参加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教育水平直接决定劳动力的素质,从而对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四)市场化水平低

在呼伦贝尔,牧民自己的合作组织数量较少,有些地方甚至一个也没有。而大多数牧民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只等着二道贩子上门收购,对于收购价格牧民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面对较低的收购价格,牧民采取的是持畜待售的消极方法,而没有能力去积极主动的去争取一个公平的价格,这就使牧民在市场交易中处于劣势,畜产品市场发育不健全,秩序混乱,无法适应市场化的要求。另一方面,龙头企业的数量也是少之又少。近几年,政府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的一定的支持,但在呼伦贝尔,龙头企业的数量仍就相对不足,对牧户的带动作用也不稳定。企业与牧民的经济关系主要以短期交易为主,二者的市场关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

(五)科技支持不足,适用技术推广难度大

目前,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还不够,大多数牧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技术,引进的高新技术得不到广泛运用。单户经营的方式不能满足规模上的要求,使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新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良好发挥。同时,缺乏蒙汉兼通的技术推广人才也是实用技术不能广泛推行的另一因素。

二、呼伦贝尔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草地保护制度,提高草原生产力

对于草原畜牧业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近年来草地退化现象严重,草地退化是成为草原生产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为了使牧草正常生长,可以在牧草返青期和结实期休牧,合理利用当地的各种基础设施,比如:草原牧区的水利建设,牲畜的棚圈设备等,有效利用草原水资源,提高草地的利用效率,增强牧草的供应量和供给能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草原退化的治理,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二)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投入

加大对草原畜牧业的财政性投入。第一,加大对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防灾抗灾建设的投入,从而提高抗灾害能力,促进牧民收入的增加。第二,加大良种繁育上的投入。性状优良的牲畜提供的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内蒙古地区也有本地的优良畜种,且经过多年的繁育种类有所增加,但却不在良种补贴范围内,所以,应该把牲畜地方良种列入国家牲畜良种补贴范围,加快牲畜良种化进程,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地方良种的开发和利用。第三,加大草原生态补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机械补贴资金。

(三)积极发展合作组织,促进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牧民合作组织可以将牧民的生产要素组织起来,统一管理进行标准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合作组织代表的是牧民的利益,它能够将牧民联合起来,统一产品价格,改变了单个牧户在交易中被动接受价格的不利地位,使牧民在价格上有了发言权,提高了牧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牧民收入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牧户与市场的联结,加快了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四)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首先要提高牧民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使牧民意识到接受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有助于畜牧业生产的开展和收入的提高。其次,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主要包括资金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大对教育机构的建设,增加教育机构的数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教职工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教师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水平。

(五)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畜牧机械篇10

《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年4月1日起施行,为深入贯彻《办法》,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行为,促进全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畜牧兽医体制逐步健全,畜禽产量、加工能力和科技水平大幅提升,畜牧业已经成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综观我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仍存在着产业化水平不够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疫病、药残、人为添加违禁物品等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监管难度较大;基层监管体系薄弱,难以适应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等工作需要等问题,制约着畜禽养殖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充分认识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切实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推动全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加强畜禽养殖管理工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办法》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并积极与《区畜牧业振兴计划》相结合,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努力实现畜禽养殖管理工作新突破。

(一)规范畜禽养殖生产行为。一是督促畜禽养殖场(小区)建立完善生产管理、防疫制度及生产技术规范,加强规范化管理,为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达标创建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加强疫病监测和免疫工作,各畜禽养殖业户必须严格执行强制免疫计划,凡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不得随意销售。三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动物制品废弃物等饲喂畜禽。

(二)加强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备案畜禽养殖场档案的管理指导,严格按照《办法》确定的建档内容,统一制式,切实规范养殖档案。要在做好畜禽养殖备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鼓励、支持建设畜禽养殖电子档案系统,提高养殖档案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严格畜禽养殖执法监管。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将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与养殖档案建设列入日常监管范畴,不定期进行督查。二是严格落实联合执法、养殖项目检查、无公害产地认定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场(小区)规范管理,提高建档质量。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对未建立或未按规定管理养殖档案的已备案养殖场(小区)要责令限期整改;在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的,一经查实立即注销该养殖场(小区)畜禽养殖代码;符合备案标准而未申请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小区),不得发放畜禽养殖代码,不予安排相应扶持项目。

(四)做好安全监测和信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国家和省、市做好对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抽检监测工作,同时发挥当地检测中心职能,有计划地开展养殖场(小区)投入品、常规疫病、药物残留等安全监测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全面掌握当地畜禽养殖信息,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估,监测结果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各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建立并严格落实药物残留检测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三、严格落实畜禽养殖管理工作责任

各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安排支持畜牧业发展的良种补贴、贴息补助等资金,并鼓励有关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贷款、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畜禽养殖者购买优良畜禽、繁育良种、改善生产设施,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效益。已备案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要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确定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要抓紧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测体系,健全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区监测站、镇规模养殖场和农贸市场速测站。要建立健全畜禽养殖监管执法服务队伍,设立畜牧执法监管服务机构,配备通讯、交通、办公等保障工作经费;提高各级畜牧部门实验室检验化验水平,确保常规监管服务的正常开展;建立畜禽养殖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健全可追溯制度;设立公开监督服务举报电话,扩大监管服务的覆盖面。

发改部门要将畜牧业列入政府重点扶持计划,并在项目安排上向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方面倾斜。

科技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并支持科研、教学、推广、生产等单位从事畜牧业基础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研究。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财政部门要在项目安排、创新奖励、资金扶持等方面,支持畜禽养殖、良种推广、疫病防治、饲料生产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农业部门要将畜牧产业化项目纳入全区农业产业化扶持计划。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将畜禽粪污沼气化处理纳入农业发展规划,为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套沼气工程,促进生态环保养殖业发展。

贸易部门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规划,支持做好养殖区域规划,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畜牧兽医部门要将畜禽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为畜禽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设施建设、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农机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畜牧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对购买国家和省农业机械推广目录范围内畜牧机械产品的,要按照规定优先安排补贴资金,予以重点扶持。

卫生、质监部门要按照职责,为畜禽养殖者提供质量安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服务。

四、切实强化畜禽养殖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畜禽养殖监管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畜禽养殖管理的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兽医局,负责日常工作。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做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切实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