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9:28:11

畜牧产业

畜牧产业范文篇1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确定畜牧产业扶贫的路子

规划是否科学合理,路子是否选对直接影响全乡扶贫项目经济效益的发挥。因此,我们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因村选项,科学规划,确保使扶贫项目都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我乡为纯山区,山多草多,对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就确定了实施畜牧业实现脱贫的规划,把畜牧生产作为贫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重点进行规划和扶持,将项目分解落实到了每个贫困户,滚动发展,形成小规模、大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了贫困群众稳步脱贫。

二、依靠政策,加大扶持,促进畜牧产业迅速发展

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实施,我们研究制定了各项优惠扶贫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扶贫产业迅速发展。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规定对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每户提供1000元养殖资金,用于购买波尔山羊;对养殖奶牛的贫困户每户扶持2万元,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的资金困难。二是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党委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养殖的畜禽实行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统一防疫,对所有的羊全部进行登记,打耳标、编号、造册,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定期防疫,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实行“放羊还犊”工程,扩大扶持面。即把可繁育母波尔山羊扶持给贫困户,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产下的羔羊经乡验收合格后再作为扶贫羊,扶持给第二年的扶贫户,原创:滚动发展,这即扶持了贫困户,又扩大了扶持面。对于奶牛养殖,我们建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由贫困户自愿推荐饲养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贫困户与管理员、乡政府与贫困户签订奶牛养殖责任书,实行股份制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分红的形式进行集中养殖,解决了养奶牛投资大、技术要求高,饲养难度大的问题,加快了全乡畜牧业的发展步伐。2004、2005年已扶持的7个村930户的1860只羊,育成母羊4000余只,不仅使养殖户当年脱了贫,还为2006年的养殖户提供了优质母羊,每户增收1500余元。奶牛养殖合作社奶牛存栏量达到50头,使50户贫困户每户年增收达2100元。

三、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扶贫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贫困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项目的落实,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成功和失败,我们严格按照资金用途全部用于扶贫项目中去。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我们建立并完善了资金管理机制,坚持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增强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资金使用上,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所有被扶持的项目,都建立了工作台帐,实行报账制度,扶贫贫困户资金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对于无扶贫项目的贫困户和贫困村不进行扶持,对于完不成项目进度或完不好的给予少扶持、不扶持或取消扶持资格,使扶贫资金切实用在扶贫项目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畜牧产业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五大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品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种植业快速发展,粮食连续七年大丰收,2009年成为全国第一个“亩均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蔬菜面积由2006年底的148万亩发展到200万亩;林果面积发展到60多万亩;花卉苗木得到较快发展,种植面积达到6.94万亩。养殖业快速崛起。到2009年底,全市拥有限额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43家,肉、蛋、奶总产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生猪、肉牛、奶牛、家禽等主要饲养量均居全省前列,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4万亩。2009年,全市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60%,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份额超过30%。五大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我市五大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形势,种植业结构调整仅处于起步阶段,以蔬菜、林果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种、养基地及加工企业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区域品牌市场影响力小,区位交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推进五大产业振兴,对加快培植高端高质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振兴五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超前谋划,理顺思路,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抓出成效。

二、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有序调整”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率先发展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为突破口,使畜牧业和蔬菜种植业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亮点和名片,力争把建设成为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特色蔬菜基地,并积极推进果业、苗木花卉和渔业的发展。围绕重点园区、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重点”,健全完善财政、科技扶持机制,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面提升产业加工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稳定粮食产量,扩大蔬菜面积,大力发展畜牧,做大花卉苗木、林果生产,优化种植布局,改革种植模式,开发宜渔资源,努力扩大渔业规模,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五大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坚持市场引导,根据全市特色产业功能区划确定主攻方向,搞好示范带动,不断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建立畜牧、蔬菜等种养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健全政策支持服务体系;坚持科技先行,积极鼓励引导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高端定位,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现有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坚持品牌经营化战略,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开展品牌经营,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驰名商标等注册。

(三)任务目标。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一批产出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大,以五大产业综合提升为主体的高标准生产基地和园区。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区域特色的林果、苗木花卉和生态池塘渔业,培育一批质量好、影响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扶持建成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规划到2015年,五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农民通过五大产业振兴年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

三、五大产业振兴的重点

(一)畜牧业。积极与京、津、济、青等大城市对接,继续引进和培育高档次、大规模和实力强的畜牧龙头企业。加快品质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突出畜禽生产特色大县建设,形成畜牧强市建设的有力支撑。加强畜禽及其产品品牌建设,逐步实现优势产品向品牌产品过渡。强化市场兽药、饲料质量监管,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切实保障畜牧业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到2015年,建成15万头奶牛、600万头生猪、100万头肉牛、3亿只家禽生产基地,建设品质畜牧业示范区1000个,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300个,畜禽标准化规模饲养比重达85%以上,畜产品品牌优质率达80%以上,畜牧业产品质量、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超过2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二)蔬菜产业。集中发展京沪铁路线东部、京沪铁路线西部、宁津乐陵庆云“三大板块”,重点抓好温室蔬菜区、都市农业区、拱棚蔬菜区、加工出口蔬菜区、露地菜区、食用菌区“六大区域”;三大板块涵盖全市57个重点乡镇,面积275万亩,占总面积91.6%。集中建设黑马蔬菜批发市场、平原县坊子乡七彩庄园蔬菜物流园、宁津东崔蔬菜批发市场三大市场,使之成为覆盖全国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加大对瑞丰食品公司、乐陵国强亚联农业生物科技公司等十大蔬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其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外向拉动能力,促进蔬菜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份额;加大先进技术设施投入,健全销售服务网络,实现世纪风科技园等五大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以上;在规划的三大蔬菜板块内,建设德城区黄河涯镇西瓜园、乐陵国强亚联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等10处园区,每处设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同时注重加强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每年“三品一标”认证50个以上。到2015年,培育10个以上国内外知名的蔬菜品牌,把打造成名牌蔬菜集聚地。实现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00万亩,蔬菜总产1020万吨,蔬菜总产值突破16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占到农业收入增幅的30%以上,蔬菜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蔬菜产值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

(三)果业。在原有特色果品基地的基础上,快速膨胀规模,培强德城区二屯牛心柿基地、夏津县沙果果桑基地等20个特色果品基地,扩大我市特色经济林的规模和效益。重点建好黄河涯优质桃市场等10个果品市场,围绕20个特色基地在产地乡镇建设相应的果品市场。扶持建设10个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建好100个百亩以上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高效示范园。培100个百亩以上的果树大户。搞好30万亩金丝小枣的嫁接改造,推广省果科所及我市选育的金丝小枣新品种,增加经济效益。发展观光农业,培育打造城南万亩桃园等10个果品旅游采摘园区。打造出10个优质果品名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果业信息平台建设,使我市的经济林走向国内外市场。到2015年,新发展经济林面积30万亩,金丝和无核小枣品种改良10万亩,达到小枣50万亩、水果50万亩的规模,全市果品面积达到100万亩。金丝小枣优系等主要林果总产达100万吨,年产值25亿元。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种种植面积比率达60%。

(四)苗木花卉产业。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规划建设市枣树种质资源库。搞好基地建设,每县(市、区)规划建设一处或多处千亩以上规模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部分县(市、区)创建花卉苗木高科技创新园,带动本地花卉苗木产业规模发展。大力发展菊花产业,提高设施栽培在花卉苗木中的比例。注重市场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以鲜切花、园林苗木、盆栽植物、特色花卉、用材种苗等五大品类产业为重点,整合花卉苗木营销资源,建成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档花卉、鲜切花和绿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到2015年,实现全市花卉苗木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花卉苗木生产面积20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五)渔业。做大做强济德高速公路沿线“名优”高效渔业区等五处现代渔业经济区。大力推广规模养殖,规划建设30处500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其中5000亩以上8处,万亩以上3处。做强优势产业和品种,把适宜养殖的罗非鱼、黄河鲤鱼、草鱼、南美白对虾培育成我市优势品种。推广节水、节地、节能、节粮渔业。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做好做精休闲渔业。到2015年,实现渔业面积40万亩,实现鱼产量15万吨,年均增长12%,渔业总产值25亿元,年均增长18.34%。通过渔业生产,改造荒碱涝洼地、村边湾坑、废弃窑坑等宜渔“三荒”资源50万亩,形成耕地20万亩,建设农村社区水体景观,美化群众生活环境。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快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示范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质量监测、技术研发与推广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市、县财政安排资金用于五大产业种养园区创建、市场建设、品牌创建认证活动,对建成一定规模或取得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示范园区和取得名优品牌产品给予奖励。对畜牧机械、涉畜保费、畜禽良种引进与保护开发、畜舍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服务、贷款贴息、蔬菜林果等病虫害防治、花卉林果种质资源保护、优势水产品基地建设、贷款风险等项目,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给予适当补贴;三是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具补贴、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农业项目等各类项目资金向五大园区基地建设倾斜;四是根据国家、省扶持五大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相关配套性资金;五是搞好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检验检测站点建设服务,为五大产业发展提供系列化后勤保障;六是切实落实种养用地政策,保障标准化规模种养用地。

(二)强化金融支持。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机制,研究制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种养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三)突出科技创新。整合农业科研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聚集农业创新资源,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推广和服务能力。提倡产学研结合,建立技术研发基地,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种培育、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

(四)强化品牌创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及质量追溯制度。5年内全市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300个,畜产品品牌优质率达80%以上;每年新增蔬菜“三品”数量50个以上。通过以畜牧、蔬菜产业为突破口的品质品牌农业产品创建,形成在全国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特色的五大产业优质品牌基地。

(五)强化市场服务保障。各县(市、区)在相关畜牧生产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林果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基地、渔业养殖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区域性产业协会,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出台专业合作社指导方案,重点乡镇要成立不同的专业合作组织。要制定指导合作社规范运作制度,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重点搞好农资供应、技术推广、产品检测、销售服务,提高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

畜牧产业范文篇3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苏东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00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畜牧产业范文篇4

一、认清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和不利因素

(一)主要优势

1、生态环境的优越,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畜产品。*市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54%;加之远离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水质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拥有良好而安全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发展质量安全的畜产品。有人说*的牛羊“吃的是中药材,喝的是矿泉水”,相当于生产的原生态畜产品。

2、天然屏障的形成,有利于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地处秦巴山区,地貌沟壑纵横交错,农户居住分散,隔离条件相对较好,是众多平原地区乃至相当一部分丘陵地区所不具备的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良好条件。

3、草地资源的丰富,有利于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全市现有草山草坡面积710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160万吨左右,利用成本低廉的饲草饲料发展草食牲畜,能大大提高养殖业的比较效益。

4、旱粮作物比重大,有利于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旱作农业是*农业的一大显著特点。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68.88万吨,旱作面积和产量占到粮食总面积、产量的70%以上,玉米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这是我市利用旱粮大力发展优质生猪的独特优势。

(二)不利因素

1、畜产品的销售运距较远。目前*离成都、重庆、西安等大中城市相对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畜产品的生产经营成本,无形之中降低了养殖效益、加工效益和经营效益。

2、农民商品生产意识较低。长期以来,由于山区农民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禽为挣油盐钱”的思想依然存在,对畜禽良种化、生产标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制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四化”意识不强。加之,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尤其整家外出务工户数比例高达20%以上,在家留守人员多为老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影响畜牧生产发展。

3、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低。据典型调查,目前全市农村科学养畜面不到50%,生猪DLY三杂面不到30%,优质杂交牛占存栏牛的总数不到10%,与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畜禽良种化率和畜牧业标准化程度均较低,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不高。

4、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低。我市地处山区,农户居住分散,畜牧业生产经营信息闭塞,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衔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养殖业主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低。目前我市大多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落后,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产品,而且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生产业主未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存在着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加工脱节的问题。

二、确立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必须准确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点,立足我市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地丘陵为主、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市情,结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力度,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牢固树立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的意识,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统筹兼顾动物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做到规划布局科学、生产标准统一、发展规模适度、种养循环配套。

(二)优化调整发展结构。根据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当前和“十二五”前后,*市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应坚持“市场导向提高效益、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扩大规模精深加工”的调整原则和“注重提高生猪质量,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积极发展优质禽兔”的调整思路,使*山区畜牧业朝着“优质、安全、高产、高效畜牧业”方向发展。其调整重点有三:一是调整畜牧业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瘦肉率三元杂交猪和优质肉牛,积极引进推广良种禽兔,使良种畜禽在商品畜禽中的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加快发展以南江黄羊、空山黄牛为特色的草食牲畜,逐步将非猪畜牧产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三是调整畜牧业产销结构。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牧一条龙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

(三)积极打造山区品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要充分利用*地处山区、生态环境优越的良好条件,从抓“健康养殖”入手,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有效解决畜产品卫生安全问题,大力发展无公害的生态畜产品;同时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资源特点以及消费者需求,研发特色畜产品的生产制作技术、生产工艺和花色品种,形成同一畜产品的优质品牌集群,用集约的方式把产品的质量、服务等综合信息传递到消费者心目中,坚定不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提高行业竞争能力。

(四)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一是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秸秆资源。立足全市710万亩草山草坡和年产160万吨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增大节粮型畜牧业比重。二是充分利用宝贵的南江黄羊品种资源。突出抓好南江黄羊选育保种和扩繁增量,尽快建立南江黄羊基因库与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以四川北牧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南江黄羊纯繁基地乡镇和繁殖场户为网点,着力培育高繁、快长、大型和黑色四个南江黄羊主体品系,进一步提高南江黄羊品种质量,不断扩大饲养总量,真正把*建成中国最大的南江黄羊种羊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充足的旱作粮食资源。*十年九旱,发展旱作农业具有良好基础。为解决长期以来种粮效益低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开展玉米、红苕、洋芋、小麦等旱粮及其附产物的利用转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从而提高旱作粮食的转化效益。

(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基地发展规范有序、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首先,要培育好龙头企业,重点对原有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改造、优化和提高;并采取与国内知名企业合资、联营等方式,或积极引进国内外上市公司、部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大集团战略;其次,要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第三,要大力发展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的养殖场户和畜牧产业园区建设,认真实施“百千万生猪增收工程”,既为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固的原料基地,同时又促进农民增收;第四,要以“公司+协会+基地+大户”,“大户带散养农户”的运行机制为核心,积极引导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定单、股份合作、畜禽保险、两次返利等多种形式,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养殖投入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真正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目标。

(六)建立完善市场体系。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畜牧经济发展,以抓市场的理念促进畜产品流通。一是从建立一批畜产品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入手,逐步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山区特色的畜产品集散中心;二是抓好信息市场建设,定期向社会相关信息,以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发展畜牧生产;三是注重营销队伍建设,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从事畜禽产品流通,实行多渠道经营,特别要加强培养农民自己的畜产品运销组织,鼓励农民组建联合体,统一组织生产,共同面对市场;四是延伸销售触角,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畜产品销售窗口,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或者与外地大型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联合,借助外力销售我市畜产品。

三、完善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优化政策扶持。一方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已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和项目支持力度。

(二)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要在畜禽饲养环节增加科技含量。通过印发资料、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科技承包、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养殖业主的科技培训,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二是要在疫病防控环节增加科技含量。特别要尽快建立与世界贸易组织接轨的动物防疫保护体系,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确保畜产品卫生质量,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要在畜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科技含量。引导加工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建设以及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全方位改进生产工艺与加工技术,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

畜牧产业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为目标,充分发挥畜牧业在产业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依托政策、信息和专业技术等优势,着力抓好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群策群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以全市年度脱贫攻坚计划为基础,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抢抓国内畜牧业加速由南向北、由非粮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我区实际,重点发展肉牛、奶牛和蛋鸡业。全区要稳定发展生猪,积极发展肉牛,精深发展蛋鸡鸡,加快发展梅花鹿等特色产品。继续抓好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现100%,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率、全程可追溯率达到100%,有害物质抽检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放心肉”品牌基本建立,持续促进广大养殖户增收致富。

三、重点工作

(一)养殖技术扶贫

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技术扶贫为手段,组织实施技术扶贫,逐步增强贫困村、贫困人员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是设立二个方面的服务电话,包括养殖技术和惠牧政策咨询电话(3208977)、动物疫病防治咨询电话(3962765),随时随地做好政策技术等问题解读工作;二是成立畜牧专家团。统筹技术专家力量,组织具有高级畜牧兽医职称的技术专家组成服务团队,举办技术培训班,进行专家授课。并根据服务需求,随时抽调专家深入基层,针对群众反映的需求和问题,采取“点对点”直接到户指导等方式进行科技服务、答疑解惑、解决困难,把帮扶对象建成示范点,带动周边农户科学养殖;三是结合春季农资打假和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活动,发放布病防治明白纸、小反刍兽疫防治明白纸、兽药使用明白卡、瘦肉精危害等宣传资料,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养殖,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

(二)疫病防控扶贫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在全区实施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逐步控制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制,实行辖区负责制。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严格实行春秋普免,平时随时补免的方法,做到应免尽免,不留死角。为精准扶贫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养殖环境,确保所引进的畜禽少发病、不发病。

(三)产业发展扶贫

一是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抓好现有镇村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和村与野生獾驯养投资合作项目。鼓励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实施订单农业,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收益,带动贫困户脱贫,有效建立起产业精准脱贫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培育家庭牧场。产业脱贫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对条件许可的行政村,积极培育发展1户年出栏生猪100头或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或年出栏小家禽1000只以上的小型家庭牧场,带动农户养殖,以此促进增收脱贫。

三是加强行业监测信息预警。加强行业监测预警,及时研判畜牧业生产和价格变化趋势,通过中国兽医、96605畜牧兽医服务等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预警信息,指导贫困户科学调整存出栏结构,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长效机制。严格按照《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要求,提高脱贫攻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在脱贫攻坚期内,要保持扶贫政策稳定性,切实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责任,提升脱贫质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畜牧产业范文篇6

一、抓好畜牧业关键环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年内至少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0个;创建畜超对接优质畜禽基地10个;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保护,组织申报地理标志畜产品1个、无公害畜禽产品5个;创建2个畜牧旅游示范点。

2.抓好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督导4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和完善粪污综合治理设施或实行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减排工作任务。

3.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做好黑猪、黑鸭、奶山羊三个仅有地方品种的保护和产品开发。抓好现有水貂等特种毛皮动物种场管理,引导养殖场户搞好选种留种,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4.推进畜禽养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软件,加快、、和区畜禽养殖信息化建设,实现较大规模养殖场网上监管。

5.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畜牧专业合作社活动。在巩固提高现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新建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家以上。

二、提升畜牧科技水平,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6.提高地方资源保种场保种水平。认真做好德正乳业奶山羊原种场、黑鸭原种场和市黑猪保种场建设上档升级,不断提高保种水平。

7.强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赛博迪、环山2个原种猪场开展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指导种猪核心群建设,健全系谱档案管理,提高生猪良种供种水平和能力。

8.建立科技创新驱动对接平台。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驱动对接平台,创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展有关课题技术合作推广。

9.开展畜牧科技联户和健康养殖增效大讲堂活动。举办健康养殖增效行动大讲堂3-5期。科技联户200个,创建科技型畜牧企业100个,推广优势产业增产增收养殖技术。

三、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10.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开展春秋两季猪瘟、牲畜口蹄疫、高致性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集中免疫,应免畜禽强制免疫率达到100%。完成2次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开展3次畜禽养殖环境集中消毒。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演练,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反应能力。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一旦发生迅速扑灭不扩散。

11.强化动物卫生监管。对全市94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开展2次监督检查。落实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12.强化兽医医政管理。认真组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推进执业兽医注册及备案工作。加强动物诊疗管理,开展动物诊疗市场清理整顿活动,进一步规范动物诊疗行为,维护动物诊疗市场秩序。

四、严格落实监管措施,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

13.继续深化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瘦肉精”、生鲜乳、无公害畜产品、畜牧业投入品等4次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开展春秋2次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检查,2次重点畜禽产品专项执法检查。

14.加大抽样检测力度。全市共安排“瘦肉精”速检计划1000个,安排畜产品抽检计划1200个批次,样品来源覆盖畜牧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主要检测是否含有违禁兽药成份,以及抗生素、抗病毒等兽药成份残留等。

15.加强畜牧投入品监管。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全部签订质量安全承诺责任书,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产品无违禁物质添加。2家兽药生产企业按照GMP规范运行;109家兽药经营企业按照GSP规范运行,实行兽药经营单位分级管理,加大对C级企业的检查频次。加强兽药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不使用违禁药品

16.严格落实监管措施。全面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对照考核方案量化考核各市区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考核结果作为畜牧兽医工作项目安排以及评选先进单位的主要依据。全市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五、重点抓好项目落实,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17.搞好项目储备。深入研究了解上级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提前谋划,搞好项目储备,重点在地方品种、良种工程方面下功夫。

18.积极争取项目补贴。积极争取“菜篮子”、良种补贴、标准化改扩建、质量安全、疫病防控、体制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资金,争取省以上无偿资金2000万元以上。

19.严格组织项目实施。继续采用招投标制、审计报告制、档案制和定期检查的方法,确保项目按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和建设时限保质保量的完成。开展惠牧政策“回头看”活动,严格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要求,加强项目管理,推进全市畜牧业上档升级。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效能水平

20.深入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作风建设上,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增效益。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畜牧产业范文篇7

一、龙头企业的基本情况

志诚牧业责任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饲料生产起家。现在开发区建有贮藏能力1200吨的冷库一座,家禽宰杀加工生产线一条,可日宰杀活鸡8万只或活鸭3万只,饲料厂年生产能力18万吨。公司建有鸡、鸭生产基地,集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于一体,年销售收入1.8亿元。

泽民禽业责任有限公司2004年在镇建立种鸭生产基地和孵化车间,存栏种鸭3万多只,年生产樱桃谷sm3品系鸭苗800-900万只,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正在申报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奶业责任有限公司经2004年改制后发展成一家股份制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在沙河、大王建有标准化牛舍,存栏奶牛800头,带动全区农户养奶牛1500多头,年生产和加工鲜奶6500吨。

天一牧业责任有限公司经2005年改制后成为一家股份制公司,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省AA级种猪生产企业,2006年又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种猪生产性能鉴定中心。现存栏母猪550头,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年生产纯种种猪3000头,商品猪6000头。

此外,我区境内规模较大的畜牧生产加工企业还有巨大饲料公司、远丰牧业公司、怀诚禽业公司、民族畜牧养殖场等。

二、龙头企业发挥的作用显现

一是有力促进了优良品种推广和新技术应用。目前区内奶牛生产不论是企业还是养殖户都通过人工授精选用荷斯坦奶牛,优良品种率达到100%。泽民禽业的鸭苗除向周邻地区销售外,区内每年推广150万只以上。樱桃谷sm3新品系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肉鸭的瘦肉率和品质,还把料肉比从2.5:1左右降到2.2:1以下,42天出栏肉鸭活重可达到2.6公斤。通过纯种猪的推广,全区三元杂交猪的比例由前几年的30%提高到目前的45%。

由于各企业都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服务网络,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形式,基地和养殖户在饲料选配、疫病防控、畜禽管理等各个环节新技术应用率普遍提高。一些以前政府部门无力办到的事情如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动物防疫等,企业通过社会化服务得以实现。

二是明显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06年上半年国内畜禽养殖业全面大幅度下滑,规模较大的养殖企业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由于实力较为雄厚,坚持到下半年先后开始盈利,有的当年挽回损失,有的还取得了较好收益。而一些中小养殖户因抗御市场风险能力脆弱损失惨重,甚至宰杀种禽、种畜,从此一蹶不起。与各大龙头企业签定订单的农户由于有最低保护价格,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保护。据初步统计,与志诚牧业签订协议的养殖户有600多户,与奶业签订收购合同的养殖户有132户。又如今年九、十月间,肉鸭、麻鸭价格下跌,麻鸭每斤仅售3元出头,志诚牧业伺机收购、加工、贮藏后,价格迅速涨至3.6¬—3.7元/斤,龙头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平抑能力初步显现。

三是减轻了防疫压力,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随着龙头企业的壮大和规模养殖比例的提高,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相应减少。目前全区奶牛、山羊、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近100%,鸭达60%、猪为30%。养殖大户更为重视疫病防治,质量保证体系和设施、设备比较健全,疫病防控能力明显提高。奶业现已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挤奶,建立了严格的质检措施,拥有鲜奶、酸奶和奶粉4个绿色食品品牌。泽民禽业、天一牧业从种苗源头即开始实施防疫程序,有效控制了疫病发生。志诚牧业按出口标准建设加工生产线,正在办理出口质检手续。由于生产、防疫等管理制度完备,在去年和今年多种畜禽疾病发生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时,规模大的畜牧企业畜禽疾病很少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也有一定保障。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首先带动了饲料业的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据调查测算,我区现有的饲料加工和各大企业自配自产饲料每年10万多吨,是全区粮食产量的50%左右。同时,玉米秸秆、酒糟、糠皮、山芋下脚料等资源都得以充分利用。畜禽粪便也作为一种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利用。池塘养殖的用以养鱼、圈舍养殖的用以种菜,奶牛场的牛粪被种蘑菇、养鱼的争相采购。天一牧业、远丰牧业、奶业正在准备建设的大型沼气项目除满足企业自用外,还可向周边居民送气,方便群众。其次是带动了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也在逐年增加。如奶业责任有限公司每年税收就有100余万元。再者促进了劳动就业。志诚牧业、各饲料厂、养殖企业常年用工500人左右,为农村劳力就地转移提供了出路。

三、问题与建议

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龙头企业组建或改制时间不长,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有的经营机制还不够完善,短期内难以成长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大型企业。如奶业公司因规模不够大,在市场上面临卫岗、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的严峻挑战;土地无产权证,银行贷款无法办理。泽民禽业投资5000多万元的养殖基地和祖母代种鸭场因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用地,只好到江苏泗洪等地建设。准备建设的饲料厂、宰杀和羽绒厂用地仍没有着落。龙头企业虽与养殖户签订有购销合同,但多为松散型组织,利益相关度不高,合同履约率低,双方利益都难以保证。

面对我区畜牧业发展现状,今后应从产业发展、疫病控制、农产品安全、面源污染治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规划好适宜养殖区域,鼓励规模化养殖,减少零散养殖,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在全区范围内分猪、牛、羊、禽等,结合村庄、道路、水源等情况划定重点、适宜和禁止养殖区,做到科学布局,分类指导。各镇(办)畜牧业发展,要根据实际,扬长避短,有重点、有规划、有序地发展。

二是,鼓励各地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除享受上级有关扶持政策外,区、镇也应在用地、资金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条件。积极支持规模化养殖,提高饲养水平。除积极鼓励规模较大的企业申报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区级也应考虑设立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扩大扶持面,鼓励企业发展壮大。

畜牧产业范文篇8

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扎实推进全县畜牧产业化建设。现就2011年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农户万元增收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作支撑,龙头来带动,以草食牲畜和林下养殖为重点,强力实施畜禽品牌战略,继续坚持“突破牛羊,稳定生猪,壮大家禽,发展蜂业,扩大加工,强化防疫”发展思路,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出栏115万头;牛饲养量26万头,全年实现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出栏5.8万头,雪龙黑牛杂交改良1万头;山羊饲养量115万只,出栏62万只;家禽饲养量1200万只,出栏1000万只;存栏蜜蜂5.5万群,年内新增和改扩建适度规模养殖户5050户,实现畜牧产值16.8亿元。确保无规模性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全县清净无疫。

三、工作重点

(一)抓好养殖小区建设。将畜牧产业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同规划、共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项目,集中建设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年内重抓雪龙黑牛产业发展重点乡镇10个,新建各类畜禽养殖示范小区30个。围绕“牛、羊、鸡”三朵金花和“猪、鸭、蜂”三大产业,抓好县级示范点建设。

(二)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范化种畜禽场和以猪、牛、羊为重点的人工改配站(点)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置仪器设备、加强技术指导管理,提高供种能力,不断推进畜禽良种化、供种本地化进程。年内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4个,生猪供精中心1个,山羊二级扩繁场5个,种牛场1个,种鸭场1个,新建猪、牛标准化人工改配站(点)10个。

(三)抓好遗传资源保护。做好“全国山羊优势区域优势县”生猪调出大县“乌羊及麻旺鸭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雪龙黑牛产业发展“四大文章,实施品牌兴牧战略。大力提升畜产品品质,加强包装和宣传,发展一批名、特、优产品,走品牌兴牧之路。加强与市畜科院的合作,建设好畜科院武陵分院,对我县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乌羊“和”麻旺鸭“进行系统研发,加强资源保护区建设和采取胚胎移植等方式保种扩繁,建立保种场、纯繁户、生产场(户)三位一体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模式,实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强与大连雪龙产业集团的协作,大力发展雪龙黑牛产业化建设,建成优质、高端牛肉品牌。加大无公害绿色食品创建申报,完成”乌羊“麻旺鸭”地方标准的评审工作。

(四)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大对乡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畜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牛羊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良种、良法、良料、良管入手,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努力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利用重庆市畜科院专业技术优势认真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五)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重抓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实施种草养畜。大力实施种草养畜,以草定畜,加快草畜配套发展步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饲草青贮技术,降低养殖成本,建设节粮型畜牧经济。

(六)促进农户万元增收。紧紧围绕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我县丰富的林地资源,推行林禽、林羊、林牛、林蜂等林下养殖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年内实现新增林下养鸡出栏300万只,新增林下种草养羊出栏5万只、养牛出栏0.5万头,发展林下养殖。实现林下养殖户均增收300元,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禽、林畜”立体经济模式。

(七)构筑安全屏障。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首长负责制,强化动物防疫。制定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疫情预警预报工作,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制,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管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兽药和饲料等投入品的安全监控和整治,强化动物卫生执法监督,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结合各单位、部门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细化任务,认真贯彻落实。

(二)强化职能。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资立项,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畜牧产业范文篇9

1、立足乡情,科学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化认识,明确思路,统筹规划,促进了产业科学开发。我们****有耕地20.3万亩,东部土壤肥沃,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年产秸秆万吨,西部有草原3.4万亩,年产草量达到万吨,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前些年,由于受传统生产观念的束缚,农民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不到位,致使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县委提出大力实施肉羊产业开发战略以后,我们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结合实际,确定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思想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实施东西联动、均衡推进,全力推进畜牧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兴乡富民步伐的整体发展思路。我们紧紧围绕发展思路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了以肉羊、肉牛的畜牧产业规范发展、科学推进。思路和规划确定后,我们针对部分干部和农民特别是东部农民中存在的“没有草原不能养畜”的错误认识,狠抓了思想转变,通过算帐对比、外出参观、典型现身说法等措施,大力加强宣传教育,统一了干部和农民的思想,形成了发展的共识,在全乡上下营造了大搞畜牧产业开发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畜牧经济快速发展。仅去年,全乡就新增养殖户户,新增肉羊万只、肉牛万头。

2、扩张总量,规模开发。坚持实施规模推进战略,保存量,添增量,扩总量,打造了产业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加大了干部领养力度,充分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农民增加饲养总量。全乡干部饲养肉羊达到万只,肉牛头。其中饲养肉羊超百只的干部人,养牛5头以上的干部人。加大了外购力度,整合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投向肉羊、肉牛产业,迅速扩充了饲养总量。去年以来,全乡新购肉羊万只,肉牛头。加大了典型培养力度,对养殖能手、“土专家”和农村经纪人进行定向培养,塑造了过硬典型群体,引导农民发展养殖增加总量。几年来,我们共培养各类典型42个,其中养殖大户18个,引带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加大了整村整屯推进力度,对基础好的村屯进行重点扶持,壮大了饲养规模。全乡养羊专业村达到个,养牛专业村达到个。双泉村4队和9队在没有草原的情况下,全屯80户农户有70户发展肉牛养殖,肉牛存栏量达到460头,实现了人均饲养一头牛的目标,人均增收近2000元,户均存款3万元以上,成为我乡的龙头村。同时,我们还加大了母畜饲养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增加母畜存栏量,实现了依靠自繁自养增加总量。全乡可繁优质母羊达到万只,可繁优质母牛达到万头。

3、植入科技,高效开发。坚持科技先行方针,健全网络,强化服务,加快转化,增加了经济效益。我们狠抓了品种改良、技术推广、防疫灭病和服务等工作,推动了以肉羊、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高效发展。在品种改良上,我们重点抓了新品种的引进和配种站点建设,不断优化了种群结构。全乡共建设了6处配种站点,几年来改良肉牛头。引进优质母羊万只。肉羊、肉牛优良品种覆盖面分别达到%和%。在新技术推广上,我们积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大力推广普及模式化养畜技术和种草养畜等技术,推动了农户饲养方式的转变。全乡科技普及面达到%。半舍饲养羊户达到户,肉牛栓系育肥户达到户。在防疫上,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把全乡划分为19个防疫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1名防疫员和2—3名协防员,实行先防疫、后收费制度,防疫员工资由乡里统一发放,强力推进了防疫工作,确保了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在服务上,我们通过支部加协会的办法,增强了牧业生产协会对接市场、联系龙头的能力,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养殖风险,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产业范文篇10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

畜牧产业经济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则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呈现出经济高增长、产品深加工、模式创新化等特征。但目前我国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对此,通过加强对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和创新力度,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

(一)管理观念不够先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畜牧养殖经济管理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化的养殖学习培训不足。在进行畜牧养殖时,通常是根据上一辈人口口相传的指导经验结合着自身养殖经验进行畜牧养殖,由于没有按照专业知识储备进行科学养殖活动,使得劳动付出与经济收益不成正比。经过长此以往养殖下,固化了养殖人员管理理念,对畜牧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现代化技术接收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如没有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所从事的畜牧养殖与市场大相径庭,不具备着市场竞争优势,加上畜牧产品市场已经逐渐饱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不仅影响了农村畜牧产业经济发展,还制约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进。

(二)国内市场需求制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对畜牧产品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但我国畜牧产品净出口总量依旧保持稳定。目前来看,我国畜牧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在国际市场中需求量大的畜牧产品却难以走出国门。由于喂养饲料受到价格水平和资源分配的限制,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畜牧产品依旧会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难以流通至国外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三)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致使现今经济管理体制滞后,难以满足现代化畜牧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传统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制度壁垒至今尚未打破,限制了我国畜牧产业市场结构的优化,与畜牧产业经济相关的活动无法得到落实;另一方面,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漏洞,无法为畜牧产业内部利益划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无疑是制约了畜牧业经济发展潜能[1]。

(四)引进养殖品种不规范

饲养品种质量的优劣对畜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在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人员缺乏现代化养殖技能,未能快速获得最新的市场信息,再加上多种多样的引种方式致使市场流通中的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如养殖基地没有按照行业标准购买畜禽,只注重价格廉价,从而忽视了种苗质量;或者养殖人员没有提前对引种单位进行全面市场调研,没有对其信誉、市场口碑、生产情况等详细了解,进而盲目引进使得畜禽质量不可控;又或者是养殖人员缺乏辨别优质畜禽能力,引进时没有按照标准严格审核,容易出现部分禽畜患病流入养殖场,可能会引发疾病蔓延,弱化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五)防疫防控体系薄弱

农村畜牧养殖管理形式多为粗放式管理,规模较小且场地较为分散,使得疫病出现时容易造成大规模传染,防疫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由于农村养殖场中畜牧数量、品种繁多,加上当下动物疾病多为传染性疫病,一旦养殖场缺乏良好的饲养环境和防疫条件,则会极大程度上增加疫病发病率。除此之外,农村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并且部分养殖人员错误认为防疫工作费时费力、用处不大,不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开展向工作。这些因素都会加大防疫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路径思考

(一)树立正确经济管理理念,转变农民转变思想观念

在地理条件因素作用下,部分地区农民安于现状,依旧沿用传统管理方式、小农经济思想,生产的畜牧产品仅是销售给周边地区,这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对此,为了实现现代化畜牧产业发展,树立经济管理理念,强调思想观念转变是当前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的重点。对此,需要加强创新和优化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理念,以此来推动畜牧产业经济新发展。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树立正确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的创新意识,牢牢抓好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建设工作,夯实畜牧产业经济发展。同时,针对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应及时解决并记录下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问题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管理人员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农民、村干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立足于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方向,加强养殖人员创新意识,通过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加强畜牧饲养管理力度,优化经济管理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做到科学发展、科学驱动、科学创新,促进畜牧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工作应保持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高度联系,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将农村畜牧产业产品带入到城市中进行深加工,延长畜牧产业链,提高相关产品的价值。总之,在多元化发展管理机制下,有效改变了我国当前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创新驱动畜牧业经济管理理念,使其得到有效的推广[2]。

(二)积极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强化畜牧产业队伍建设

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工作方式方法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现阶段,不少农村地区畜牧产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保障畜牧产业经济管理顺利进行,并且存在着部分管理人员对该项工作认知不全面,没有重视经济管理,进而无法实现管理预期目标。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乡村畜牧产业的资金支持,利用资金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经济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为人才提供优厚的福利待遇和补贴,将人才留在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和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合理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即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定期对在岗员工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或外派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水平,重点培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将管理人员管理思想从传统理念中解放出来,学习现代化畜牧经济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才队伍考核机制,用激励机制规范管理人员行为,避免出现违法操作等行为发生,促使畜牧人才队伍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实现畜牧产业经济管理目标。

(三)发展创新畜牧经济管理,完善畜牧经济管理体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产业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全面实现经济管理深化改革,离不开创新驱动。在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中,要注重畜牧产品研发创新性,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在不断提高畜牧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发和研究新的产品,提高畜牧产品价值。针对我国畜牧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足,以创新为导向下的发展模式,不断增强我国畜牧产品品牌意识,提高市场营销理念先进性,用体现出地方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作为畜牧产品卖点,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畜牧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有助于改善我国畜牧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畜牧产业经济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依靠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畜牧经济管理模式。同时,面临着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畜牧产业经济增长不断变化,应完善畜牧产业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要从制定顶层设计方针、出台惠民政策等方式,激励养殖户实施现代化畜牧生产经营。通过建立健全畜牧产业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畜牧产业发展。

(四)严格把控引进品种质量,构建完善疫病防疫体系

为了实现畜牧产业经济得到良性发展,需要从基础的引进品种开始,并对其进行严格质量把关。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对不正规销售场所打击力度,控制住畜牧产业市场中不合规品种。针对外地引进的种苗,要采取科学严谨的检验方式,将外来品种与内地品种分开进行饲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待引进品种没有不良反应后进行混合饲养,能有效避免购入病种致使在养殖场内产生疾病蔓延,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政府可以邀请相关专家为养殖户讲解养殖注意事项,让其能够分辨出畜类禽类质量好坏,合理选择饲料品种并配比,满足牲畜家禽每日营养需求,促使其健康成长,提高养殖产品品质,推动畜牧经济管理质量。同时,由于畜禽类疾病多以传染性为主,如在同一猪栏中,一头生猪发生腹泻反应,可能会造成大范围疾病扩散,严重时不仅会损害养殖户经济收入,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养殖户意识到畜牧检疫的必要性。通过防疫部门定期检疫,保障养殖区域空气流通,做好病毒消杀工作,记录畜禽生长情况,保障畜牧产业顺利发展[3]。

(五)构建畜牧业多元化体系,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

畜牧产业经济发展提升离不开产业链的延长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对此,需要科学合理对农村畜牧产业分布布局,形成多种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让其在融合中实现资源流通和共享,大力发展循环畜牧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将畜牧产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调节畜牧养殖结构,发展草食性牲畜,如奶牛养殖业与牧草种植业结合,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生产得到良性循环,减少畜牧产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强和提升。同时,政府部门应给予大量资金来支持畜牧养殖场内建设沼气池,经过无公害处理后,对畜禽的粪便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沼气发电等,打破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壁垒,通过加强与其他产业之间合作交流,以此来提高畜牧产业经济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着力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原有畜牧养殖管理模式,优化和调整畜牧经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养殖人员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养殖环境管理和防疫工作,实现畜牧养殖现代化、科学化。促进畜牧产业得到良好发展,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晋华,彭艳.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饲料,2021(22):94-97.

[2]高岩.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22,2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