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十篇

时间:2023-03-17 18:28:59

环境监测站

环境监测站篇1

秦安县环境监测站用心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环保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监测的深度、广度、精度、代表性等要求越来越高。秦安县环境监测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的宗旨,用心做好监测,为环境管理部门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

一是下大力气做好各项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积极参加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强化对2011年开始重新修订的各行业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熟悉,在注重经验积累的同时及时更新的知识,掌握新标准新方法,有效应对各项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二是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监测,不断规范各类环境监测行为。在开展监测工作时,我们技术人员及时填写各种现场监测采样工作记录,同时,对监测人员采样、监测过程及企业主要污染防治设施、排污口等相关场景拍摄照片或视频,都作为证据留存。

三是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确保各项监测任务的完成。增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计划性,以县内重点污染源和减排项目为主,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监测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监测频次、监测因子开展监测。

四是加强对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自动站的管理,确保监测结果真实、有效。加强自动站巡检工作,发现数据异常及时联系运维单位排除故障。定期不定期对自动站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异常波动及时排查原因。

环境监测站篇2

加强先进站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保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是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环境质量分析

Abstrac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the central task of timely, accurate, complete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ay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tus and trend, in a sens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s the overall level of an important sign.Strengthening the advanced st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port timeliness, comprehensiveness, assura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to promote the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key.

Key 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qual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手段之一。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内涵也得到不断明确,现已发展成为综合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多门科学的综合性技术。2环境质量分析的重要性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为环境决策管理服务水平的标志,它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是用数据说话,它通过对监测部门取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归类整理、统计计算,以环境质量报告的形式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为环境做服务。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信息是否准确,分析的结论是否客观,将直接影响到环境决策的正误,而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监测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是分析判断环境问题最基本的前提,获取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和信息是环境监测的直接目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中心任务是及时、准确、完整的向政府部门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环境监测站综合分析水平就是其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县级环境监测站按照《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为三级站,相对一、二级站,县级环境监测站数量大,人员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监测设备相对落后,加强先进站的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提高环境质量报告的及时性、全面性,保证环境管理的科学化,是推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与发展的关键。

3 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及计量认证工作的开展,监测站的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相应有了很大提高,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县级站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现就各县区环境监测站简要分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3.1 县级站进行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仅靠监测数据,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不够全面。在环境监测中,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限制,致使监测频率低、监测点位不全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获得的监测数据不具代表性,某些监测数据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方法、技术及数据表述形式等方面的不足,造成该工作目前处于空白状态或无实际运用价值,大多数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只是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监测数据准确性不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从而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

3.2 由于受人员、技术等限制,环境质量报告还停留在就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论质量,不能与污染源监测综合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与排污状况有机地结合,对环境质量的变化不能准确解释。受服务收费等因素限制,环境监测站缺乏与其它部门的支持配合,例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中,缺乏气象部门提供的环境质量监测对应的同步气象数据,使得环境质量报告缺乏说服力。3.3 受资金技术限制,县级站的信息化建设很不平衡,计算机技术在县级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应用不广泛,不深入。县级站的监测数据收集传输手段落后,难以满足环境管理部门的时效要求,不能迅速向社会和一、二级站提供环境质量信息服务;环境质量报告的表征形式以文字报告为主,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声像报告基本没有,报告形式单调,信息量小、实效性差,失去了为环境管理、环境决策服务的意义。

4 解决方案

首先,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不能仅靠监测数据,应该提高监测站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为监测站配备必须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及必要的软件系统,将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中,灵活多样的采用多种表征形式制作环境质量报告。其次,注意人员和技术的相结合,多引进人才,同时加强综合分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组织综合分析工作人员到上级监测站及其它县级站学习、考察,学习其它站在业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特色及先进多样的表征手段和表征方法,培养符合型、全能型的综合分析人才。最后,加强协调,做好与其它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资料齐全。与相关部门联系,以全局上加强合作,为上层决策改善人居环境,服务人民更好的服务。

结束语

总之,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环境监测站篇3

【关键词】县级环境监测站 应急监测能力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和社会强度的增大,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重大突发性环境化学污染事故逐渐增多。这类事故形式多样,发生突然,难于处理,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已构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日益重视。

环境应急监测是事故应急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内容,它为事故应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保障,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应急监测,才能为事故处理决策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引起事故发生的污染物质类别、浓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发展态势等现场动态资料信息,为事故处理快速、准确决策赢得宝贵时间,为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将事故的损失减至最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环境应急能力弱,应急防护设备差。受资金和技术的影响,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系统的仪器配备远远不能够满足应急监测需要。一些落后地区的监测站应急监测设备只是配备便携式pH计、溶解氧仪等十分简易的小型仪器,应急监测设备及防护设备几乎是空白。即使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级监测站其应急监测设备的配备也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的水平,监测管的使用较普通,常规污染物的便携式仪器种类不足,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定量成分分析的色谱和质谱很少,不能满足各种环境基体多种污染物的应急监测和分析需要。

1.2监测力度不到位,缺乏高素质环境监测分析工作人员。县级监测站监测能力及技术相对落后,监测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既精通监测知识又熟悉电脑操作的综合性人才相当缺乏。日常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应急监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监测站虽然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但大都停留在文字上,缺乏实战演习和有效的组织,加上应急监测仪器配置水平较低,应急监测人员对多种现场采样分析仪器的掌握、相应方法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时应急监测经历有限也影响了他们的应急响应能力。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很难立即组织起来以第一时间赶到第一地点,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3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属于特种监测,一般的监测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应急监测的要求。在遇到突发污染事故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取舍等,这难免带有一些监测人员的主观性而不能完全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对策建议

2.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组织监测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尽量克服县级监测站工作的局限性,多了解掌握各类新信息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原理及适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应急演练,提高监测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反应,及时作出判断。要珍惜所参加的应急监测工作,多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应急监测的体系文件。根据数据库资料,参照应急监测技术规范,整理出适合于当地实际情况的应急监测指导资料,人手一份,要求站内全体人员学通弄懂。监测人员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应从多方面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等有关资料,如《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处理和处置技术》等。同时要注意收集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2.2构建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以便适应现代环境突发事件的出现。监测部门应根据县级应急处理预案与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一个高度符合需要并且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组建完成后需要确定好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一个即统一又灵活的整体,一旦出现突发性污染事故,体系能迅速响应,并且可以启动所有应急预案,全体人员接受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同时应急监测领导应与县政府、环保局、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充分建立协调关系,以便协同作战。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县级应急监测系统必须要纳入全省应急监测网络体系中,构筑一个强大的立体应急监测网络系统。

环境监测站篇4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

1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基层环境监测站都已通过计量认证,形成了独立了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但是,受到主观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给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1思想观念守旧,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基层环境监测站往往为了应付外部质量监督审核,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某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工作范畴,在外审临近时,工作人员对评审资料进行集中整理,完全将实际运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变成了纸质化与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文职工作。各级领导思想观念守旧,将关注焦点大多集中在经营效益方面,而忽略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外部评审现场也变成了内部文件资料的审核流程,评审数据以及开具的不符合项只是浮于表面的针对文件资料的完整程度进行判定,评审结果缺乏精准性,失去了现实意义[1]。

1.2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

由于基层环境监测站资金来源渠道窄,在质量管理工作方面配备的专业人员少,无法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而其中一部分管理人员都是由其他岗位临时转到质量管理工作岗位,对质量管理标准不了解、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缺少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在编制质量控制报告时,漏洞百出,而现有的工作人员也未经过专业的培训,使质量管理工作水准始终处于低位。

1.3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相脱节

随着当地污染源的逐年增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任务量也急剧上升,基层监测人员为了完成监测任务,将质量管理工作抛在脑后,使质量管理工作不能更好的为监测工作服务,二者之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内容从对水、气、声、渣的监测逐步拓展到生物、土壤等一些全新领域,但是,在基层监测站,在实验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平行样本、盲样测试、数据对比等方法,监测措施较为单一,监测结果的准确率也相对较低,质量管理工作采取的监测技术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要求。

1.4监测数据有失公允性

部分基层环境监测站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在上报监测数据时,往往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上报数据与对外公布数据完全不相符。当出现环境污染事故时,由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使得上级环保部门对真实的环境污染情况知之甚少。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作法实则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允性,对实施环境保护以及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极为不利。尤其在地方生态环境的综合考评当中,基层环境监测站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绩,各级领导擅自修改监测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严峻考验。

2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

2.1专业人才是关键,专业技能是核心

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较为复杂的技术,它涉及到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这就给环境监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监测技术,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也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同时,环境监测从业人员也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基层环境监测站应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将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统统纳入到培训内容当中,以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级监测人员应保持虚心好学的谦逊态度,不断向业内的专业人士学习,以及时获取到最新的监测技术知识,拓展视野、增长经验,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实地监测工作中,以丰富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2]。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监测人员在工作中,应根据每一个监测点、每一个监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订周密的工作计划,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2转换思想观念,增强大局意识

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共同谋划,这项工作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才能将此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精。因此,各级管理人员与监测人员必须及时转换思想观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大局观投入到实际工作当中。比如在质量体系文件的制订与修改过程中,监测站的各个部门都应参与进来,针对环境监测的具体项目、实施内容、监测数值标准、检测标准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最后形成统一意见,予以实施,这样,能够切实保障质量体系文件的真实性。尤其在编制作业指导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但要明确操作规程,而且必须对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进行全面阐述,使作业指导书能够充分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为基层监测人员提供必要的标准参照。此外,根据基层环境监测站组织架构的特点,应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责、各管其事,各级管理部门、业务职能部门与监测部门应建立有效沟通的联动机制,将质量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每一个环境监测细节部位。各级人员不得应付了事,工作不得流于形式,将环境监测站的各项实际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促进监测站的长远健康发展。

2.3完善过程监督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从文件制订到具体实施再到终端审核的全过程,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比如在进行现场环境监测时,质量监督人员应针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人员的操作流程、采集样品的时间与样品种类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等内容进行全程监督,不得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导致质量事故的工序。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点是如何做好闭环管理,即针对发现问题而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否有效,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对可能发生的监测质量事故做到心知肚明,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策略,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验证[3]。

2.4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基层环境监测站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现场监测需求。实验环节作为提供准确监测数据的重要环节,应全面考虑水、电、采光、干湿度、通风状况、噪声干扰、电磁干扰以及防腐等因素的影响,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站篇5

一、加强队伍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在站长的领导下,首先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月都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年组织两次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等知识考试,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先后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比武。其中在市站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二名,我站的梁敏同志在省站开展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目前我站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个监测项目都是两个人以上持证。

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今年站内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室,由质量负责人兼任主任,主要负责站内日常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在各业务室都设置了质控员,由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担任,主要检查本室日常监测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过程、原始记录等。从而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证。

为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报出的监测数据坚持三级审核。目前,基本形成了站长决策、业务负责人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员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圆满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站已完成:

(一)全年各季度的北湖区出境地表水监测报告,并按时上报市站,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二)污染源总量监测工作。目前共完成污染源总量监测任务32家(次),其中24小时连续监测企业3家(次)。

(三)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11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12家。

(四)在我市高考期间,积极参加高考控噪工作

(五)为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服务,共计提供了8次技术服务。

(六)做好了区域内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136个。

(七)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其它监测任务。在今年的北湖区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中对全区19家涉砷、涉镉、涉铅、涉六价铬的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162个、为我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而快速的支持。

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里,我站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除本站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外??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登记、仪器检定周期和在用仪器标志管理等工作,使在用仪器设备的合格率和完好率达到100%。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

环境监测站篇6

一、环境监测

(一)污染源监视性监测

一是完成全市3大糖业集团14户糖厂的常规污染源监视性监测,其中12户属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监测2次,云县糖厂、勐旨糖厂各监测1次,废水监测项目为:CODcr、BOD5、油、PH、色度,废气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SO2、NO2、NO、含氧量。

二是完成双江纸厂、双江西地硅厂、云县啤酒厂、云县生绿茶厂、耿马亚华酒精厂、沧源水泥厂、习谦水泥厂的污染源监视性监测。其中,双江纸厂监测2次,废水测项目为:CODcr、BOD5、SS、PH,废气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SO2、NO2、NO、含氧量;双江西地硅厂监测1次,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SO2、NO2、NO、含氧量;云县啤酒厂、云县生绿茶厂监测1次,监测项目为:COD、PH;耿马亚华酒精厂监测1次,废水监测项目为:COD、PH、NH3—N,废气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SO2、NO2、NO、含氧量;沧源水泥厂、习谦水泥厂监测1次,监测项目为:烟尘浓度、SO2、NO2、NO、含氧量。

所有污染源监测项目中,SO2达标率为100%,CODcr达标率为55%。

(二)常规性监测

1、全市地表水常规监测

完成了全市1-6份两大水系(*)7条主要河流15个断面28个项目的水质监测(按逢单月1、3、5、7、9、11月份采样监测),共报出监测数据1571个。

2、*市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环境质量监测

(1)按要求完成了1—6月份临翔区城区饮用水源水4个点位(博尚水库、中山水库、新、老水厂)30个项目的城考试水监测(每月监测一次),共报出监测数据570个。(中山水库由于正在修路,取样困难,6个月中,只取回1个月的水样)

(2)完成了临翔区城区1-6月份25周的环境空气质量连续采样监测,监测项目有PM10、SO2、NO2,共报出监测数据540个,并按时向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电视台和*报社报送了180天的环境空气质量日报。

(3)完成了临翔区城区1-6份酸雨监测工作。

(三)委托性监测

1、按委托方要求完成了全市辖区内2大电站(小湾电站施工期、大朝山电站营运期)各1次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

2、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安坑电站水质现状监测、双江纸厂扩建工程地表水现状监测、南伞糖厂35吨硫化床锅炉验收监测、南伞水泥厂熟料磨进料口、出料口粉尘监测、永德轻木林锡矿现状监测。

3、按要求完成省站委托2、3月份大朝山库区、漫湾库区水质现状监测。

(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

完成4户糖厂南伞糖厂、永甸糖厂、营盘糖厂、云县糖厂的节能减排验收监测;完成凤庆龙润茶厂竣工验收监测。

(五)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

协助市环保局污控科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

(六)完成全市土壤普查工作

4月11日—5月22日完成全市7县1区土壤普查工作,共115个点,取土壤样115个并送省站。

(七)完成省站实样考核共9个项目,分别为F、CL2、硫酸根、NO3、硒、硫化物、铅、铬、总磷、砷。

(八)其它

完成南伞糖厂、勐堆糖厂、云县糖厂水样抽查监测;整理完成1

—5月份地表水及城考水报表并上报省站,6月份的质控报表正在整理中;完成*年第一季度环境统计报表的填报;完成我站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的重编工作;完成临翔区噪达区创建技术报告编写。

环境监测站篇7

在站长的领导下,首先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月都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年组织两次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等知识考试,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先后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比武。其中在市站组织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团体第二名,我站的梁敏同志在省站开展的技术比武中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目前我站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个监测项目都是两个人以上持证。

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今年站内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室,由质量负责人兼任主任,主要负责站内日常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在各业务室都设置了质控员,由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担任,主要检查本室日常监测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过程、原始记录等。从而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证。

为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报出的监测数据坚持三级审核。目前,基本形成了站长决策、业务负责人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员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圆满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站已完成:

(一)全年各季度的Xx区出境地表水监测报告,并按时上报市站,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二)污染源总量监测工作。目前共完成污染源总量监测任务32家(次),其中24小时连续监测企业3家(次)。

(三)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11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12家。

(四)在我市高考期间,积极参加高考控噪工作

(五)为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服务,共计提供了8次技术服务。

(六)做好了区域内环境噪声监测工作,完成了基础数据136个。

(七)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其它监测任务。在今年的Xx区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中对全区19家涉砷、涉镉、涉铅、涉六价铬的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162个、为我区的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而快速的支持。

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里,我站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除本站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外??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登记、仪器检定周期和在用仪器标志管理等工作,使在用仪器设备的合格率和完好率达到100。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

环境监测站篇8

1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种类

1.1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试剂和检测样品在处理、分析过程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以及标气、载气等,泄露或者标定过程中释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酸雾、标气,泄露污染物有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机溶剂有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苯、乙腈、甲醇等,标液挥发污染物有汞蒸气、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以及实验分析样品分解产生的恶臭物质。以上物质均可引起呼吸道疾病或者刺激眼睛引起血液和神经系统损坏,按规定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均在通风橱柜中进行,但仍会不可避免地扩散到实验室环境中对实验室人员造成直接伤害。同时外排环境也会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

1.2废液实验室产生的废液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实验分析剩余样品。实验室采集的样品多为工厂、企事业单位等排放的废水以及部分环境水质样品,且根据采样规范和实际样品分析的需要采集的样品远远多于分析需要,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有些样品根本没有进行处理,分析剩余水样产生量大;②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溶液。样品分析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主要有实验药品的配置,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分析测定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废物产生。产生的废液主要有废酸碱溶液、滴定或者显色产生的废液、萃取产生的废液、含重金属废液、有机溶剂废液、酚类氰化物等。这些废液毒性较大,产生量小且分散对人体危害最大;③洗涤废液。实验分析需要不同的洗涤方式对容器或者器皿进行洗涤,这个过程产生大量的洗涤废液,主要有废酸溶液如硫酸、盐酸、铬酸等,以及大量的冲洗废水;④生物类废液。主要为分析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等使用的培养基和培养液等微生物分析废液;⑤过期试剂和标液。实验室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过期试剂和过期标液等,废液浓度大,时间周期长。

1.3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物主要有微生物培养基、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部分固体样品的分析剩余样品。这些固废成分复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2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现状

2.1排放强度小、排放数量少环境监测虽然天天都在进行实验操作,但样品分析所用试剂量较少,且部分实验并不是连续进行,污染物排放为间断排放,排放瞬时浓度高,但平均下来排放强度小,排放数量少。

2.2污染物种类多、污染物危害大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主要有废气、废液、固废等污染物,污染物种类主要是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类污染物、酸碱等腐蚀性污染物、微生物类废物以及部分刺激性气体等,污染物种类繁多,且这些污染物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及环境危害较大。

2.3污染物收集困难、污染物治理少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项目较多,污染物产生较为分散,且产生量不均匀、产生量少,不易进行收集。同时由于实验室内环境污染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污染物收集、治理基本上还未进行有效的治理。尽管实验室广泛开展标准化建设,但主要是从监测能力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着手,较少有实验室对环境污染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致使环境监测实验室污染物收集、处理等设施建设滞后、污染物治理措施较少。

3环境监测实验管理措施

3.1提高思想认识、贯彻环保理念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环保宣传、提高监测分析人员的环保意识。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试剂、样品的浪费,对实验分析认真负责,降低重复实验率。建立绿色分析,降低污染物产生量。

3.2源头控制、改进分析方法减少实验室污染物产生量,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满足实验分析的要求下,尽量减少样品采集量,分析时选用取样量少、试剂消耗量少、试剂毒性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分析测定方法。如COD测定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替代原来的重铬酸钾法,采用ICP或者ICP-MS分析重金属不仅一次分析多种物质而且相比光度法测定重金属试剂消耗量大大降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多种阴阳离子代替光度法、滴定法,采用密闭的固相萃取法或者密闭液相萃取法进行有机污染物分析不仅减少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挥发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接触时间。

3.3绿色调度、重复使用对于部分存储时间短、试剂消耗量小的试剂,有计划、有安排地分批次购买,做到不大量存储,量入为出的管理。同时各种标液、标气、试剂进行统一管理,减少标液、标气、试剂的废弃量。对于有机废液单独收集可进行必要的提纯处理,进行试剂回收使用。

3.4分类收集、专门处置对于实验室分析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类收集,如产生的废酸碱溶液进行单独储存,然后中和进行再次收集;含重金属的废液进行收集、有机废试剂进行密闭收集;各种固废均进行统一收集,收集后的各种废物送交危废处理处置中心进行统一处置。

环境监测站篇9

关键词:地理位置 项目背景 城市规划 影响 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1.1.地理位置

武陵源位于中国湖南省西北部地武陵山脉中,由张家界、天子山、索溪峪三大各具特征地风光区组成,方圆369平方公里,属张家界市管辖,地处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是湖南省西北部一个正在开发、建设,以发展旅游业为特征的新兴的旅游城市,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境内岩溶地貌发达,石英砂岩峰林峡壳地貌发育更为世界罕见。

1.2项目背景

武陵源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面积二百六十四平方公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山脉中段桑植县、慈利县交界处,隶属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环境优美,水质属于国家Ⅰ类标准水平.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武陵源作为旅游景区,自身环境是非常好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旅游人数的不断上升,武陵源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特别是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放到河流,使河流水体富营养化,变得难以处理,到目前为止武陵源景区内还没有一个监测站,所以没有一个很好的预警措施,如果发生环境变化,都不得而知。因此,建设一个环境监测站来了解景区内水质和大气的变化,有利于使其环境得到应有的保护。

2、项目建设用地选址

2.1用地选址指导思想

2.1.1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在进行项目选址时尽可能考虑朝向、风向、位置的关系,使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保持周围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上,使检测站能选择最好的位置进行建设。

2.1.2建设用地应该与国家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政策相统一

建设用地要充分体现国家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政策,合理规划,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控制用地指标,通过优化设计,使建设用地布置合理、紧凑,节约用地。建设用地应该尽量避开城市、乡镇生活区,减少拆迁工作,满足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用地选择应该尽可能避开耕地,如确实不能避开耕地,应该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的减少耕地占用,并进行占补平衡,保证农业用地。

2.2用地选址需满足的主要条件

建设用地的选择应该重视前期勘察和研究,对影响基地建设条件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论证,确保生产建设安全、环保。建设用地应该不压覆重要矿产,并经地质灾害性评价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具备作为建设用地的条件。

2.3考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2.3.1建设期:项目建设施工和装修期间的主要污染因子有:噪声、扬尘、废弃、废水、生态和固体废物等。

噪声:主要来自汽车运输、建筑机械的使用和装修过程。

扬尘:主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

废气:主要是由房屋装修产生的油漆废气。

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生产的生活污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生态:植物被破坏,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装修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2.3.2使用期: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有废水、固体废物和噪声等。

(1)废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对雨水建立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也可直接排放。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保证污水均进入污水管网。在设计时应预先充分考虑积水方案,防止一些生活污水可能接入雨水管道。

(2)固体废物: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好垃圾收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可适当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应有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袋装垃圾的收集并统一处理。

(3)噪声:做好隔离措施,控制施工的时间。

2.2.3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1)生态保护措施

a.生态保护是建设期环保措施的主要内容,固体废物均应尽可能恢复表土及表面植物被处理,以免造成水土流失。规划设计时,应有利于生态植被的恢复。

b.施工中禁止采用大爆破进行施工,以免对山体造成影响。

c.加强道路两旁和中央隔离带的绿化,多种植物和草皮等,尤其是要多栽种对污染气体有良好吸收作用的树种,如:樟树等;并考虑树种之间的优化配置.

(2)大气保护对策

a.在施工场地应采取洒水抑尘措施。

b.工程施工车辆必须使用帆布严密覆盖。

c.施工期间加强交通管理,确保道路畅通,使车辆处于正常行使状态,减少车辆低速的运行概率,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3)声环境保护

a.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尽量减少人为的噪声。

b.禁止夜间作业的场所,与些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经过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平将施工作业的时间安排预先告知村民,以取得谅解。

3、规划选址方案比选

3.1 规划选址方案一

此方案是把环境检测站建在黄龙洞景区内,位于进入黄龙洞的必经之道上,此地地势宽阔,视野明朗,无任何遮挡,又处于两山之间,对以后的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把检测站建在景区类,可做一个透明的玻璃箱子,使游客能够看清楚监测站里的东西,能够明白美好的环境也是需要人们来环保的,从而达到监测站和自然融入一体。

3.1.2方案一选址的周边环境

项目选址用地处于黄龙洞景区内,远离住宅区,已经进入景区范围,主要是做生意的店面和游客为主。

3.1.3方案一选址的自然条件

气候土壤:此地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但分配不均匀,日照充足、湿度较大,无霜期较长、季风气候显著。

全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000毫升,常年盛行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南风。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项目选址用地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高东低,岩土体工程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其中岩体工程地质环境约占全区10%;土体工程地质环境约占90%以上。影响本区工程地质的主要因素为包括软土、膨胀土、人工填土在内的特殊土体。

该选址区位条件良好,四周均有规划的城市道路联系,沿路敷设有供水、供电、电信、基础设施管线,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方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水源来自于城市供水网,监测站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管网,局部为树枝状管网,供水安全性高。水质优良,完全可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雨污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系,雨水就近通过管渠排入水体;污水经各级污水管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

供电:监测站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正在建设220kV游乐变电站,采用双回220kV供电送至本项目。

通讯:配合示范区中心区内设置的邮电支局。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配线电缆覆盖全区,电信管道与市政道路同步埋设,具备“随时响应任何地方任何用户任何通信需求”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通信、宽带互联网等各项服务。区内通讯运营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

环境监测站篇10

[关键词]发展思路 建设模式 市级环境监测站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21-1

0引言

市级环境监测站属于政府最为重要的环境监测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其发展建设水平对政府环境的监督管理能力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的目标导向逐渐发生了转变,使得市级环境监测站面临着越来越繁重的任务,其作用也日益凸现出来。因此,不断探讨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1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目前,人力资源明显不足是制约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虽然我国市级环境监测站人员在数量方面明显增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与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1]。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职工队伍不稳定、技术人员的比例偏低以及人员编制紧缺等情况。

(2)机构设置不一。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等,地方政府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机构的发展定位无法得以充分明确。当前,从我国市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单位属性不一致。另一方面,监测机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依靠稳定的经费投入,因而需要通过财政资金为其提供有力保障。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地区都还没有将环境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而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境监测经费使用等相关的配套政策,再加之其它各个方面的欠缺,因而缺乏了对如何加大环境监测业务经费投入的具体指导。

2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的有效途径

2.1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要想进一步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首先必须不断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具体而言,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对市级环境监测站相关监测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立起由市级负责、省级统筹以及国家指导的有效培训机制,并予以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充分确定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培训目标,并且制定出明确的年度计划,明确培训的实施方式和重点内容等。为充分保证培训的效果,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如跟班教学和仪器操作实际训练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还可以通过承担监测科研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骨干,使市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2]。另一方面,应该尽快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使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获得更加优厚的薪资待遇,提高他们的薪酬水平,并且,应该努力建立起按照业绩分配的合理薪酬体系,并予以不断完善,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逐渐向领军人才聚集,从而将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建设的内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

2.2建立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工作机制

要想进一步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还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工作机制。在现阶段,以地方为主的国家―地方双重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政府不断推动市级环境监测站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导致环境监测站职工人员并未掌握应该具备的技能,甚至导致出现了某些人员利用行政权力之便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干预的不良现象[3]。针对这样的情况,必须充分重视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建设,监督和促使当地政府将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运行经费以及仪器设备等实际问题及时落实到位,充分保证市级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建设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应该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不断增加对基础环境监测能力的资金投入,从而不断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市级环境监测站的资金投入。

2.3不断创新监测站机构设置模式

要想进一步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不断创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机构设置模式无疑也是有效途径之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市级环境监测站的职能进行更加明确的定位,将市级环境监测站所承担的环境监测任务作为最终的目标导向,并且严格遵循发挥集成优势和激活现有资源的基本原则,鼓励并积极引导各地政府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将市级环境监测站以往固有的机构设置模式逐渐转变为均一化的建设模式[4]。针对排污企业较少、区域面积比较小且环境监测比较轻的市区,可以由所在地市对所属监测机构建设进行统筹考虑,努力建立起区域中心站,并将职责落实到个人,对现有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编制有效的整合,各自承担相应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工作;而针对排污企业较多、区域面积比较大且环境监测比较重的市区,应该努力建立起独立的市级环境监测站,全权负责本市区内的所有环境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各地政府充分结合自身实际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

3结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市级环境监测站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一以及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等。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在当前新形势背景下,要想进一步优化市级环境监测站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则必须不断加强市级环境监测站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市级环境监测站的发展工作机制以及不断创新市级环境监测站的机构设置模式。

参考文献

[1]游大龙,沈帆,汪文鹏.欠发达地区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4,55(03):97-98.

[2]陈燕.浅谈三级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2,66(18):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