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动画片十篇

时间:2023-03-21 05:22:40

经典动画片

经典动画片篇1

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时尚语言、当红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调侃来达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青春偶像剧”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佐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为古用,其中说得最多、也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马文才。马文才一副当今高干子弟(而不是旧日纨绔子弟)的样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一副时尚做派,满嘴现代词汇——这可是那些曾经的纨绔子弟所望尘莫及的。“时髦”是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处理成了一个闪亮眩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他的自我介绍是边说边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言语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张扬。处处都充满了“养老津贴”、“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帐单我pay”、“蜡笔小新”之类的词语。与梁山伯祝英台第一次见面,他调侃了“见义勇为。这个词被私塾里的老学究训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这位大活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台,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或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在冒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退货”、“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爹地”、之类的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点无疑为动画片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其次,是《花木兰》中与木兰形影不离的小壁虎木须和已经修炼成佛了的孙悟空,它们的语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宫爆鸡丁”、“三点式”、“小白脸”、“事儿妈”、“臭流氓”、“面巾纸”、“小宝贝”、“不把他打个满脸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的也是防不胜防,惹得观众动辄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与行为来搞笑

动画片为了惹人发笑。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过目不忘吧,于是他们不惜对主人公的动作和行为做过份的夸张和渲染,笑是笑过了,但与此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无意的颠覆和破坏。比如,在动画片中,祝英台和花木兰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富传统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戏谑了个面目全非。动画片中她们,其现代做派和西方化行为在使人喷饭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台大胆而开放,路遇梁山伯前,与丫鬟坐在树下对远处过往的男人逐一品头论足,活像个“不良少女”:学堂里,老师在上面提问,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同桌梁山伯以至痴情得居然走了神:课间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对呆鹅一样的师兄一次次地,问人家有没有女朋友、说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时间凝固、雨最好永远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机假戏真做给梁山伯深情献吻……花木兰的许多做法和举动与祝英台一比,笔者以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字闺中时的木兰满院子喊着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让小狗代她负责养鸡的可笑做法、与媒婆恶作剧时木兰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女子罕见的调皮和捣蛋、军中暗恋、战胜匈奴后与皇帝拥抱、久别重逢与父亲的拥抱,甚至连木兰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国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羡慕她孙女从战场上带回来了战利品——一个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过之后,观众的心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怪异感觉,那就是: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三、借助内涵丰富的细节来搞笑

文艺作品中的细节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无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艺术精灵”。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细节堪称经典:白雪公主与小鹿、小松鼠、小鸟、小浣熊、小乌龟、小兔子等大扫除结束,她提议到楼上看看去,于是这一群小动物一呼百应。立即你争我抢地往楼梯上跑。小松鼠、小鸟、小兔子它们都抢先一步,跑在了白雪公主的前面:个头相对大一些的几只小鹿,比较有绅士风度。它们一副保镖的架势。紧紧地护卫在白雪公主的左右;小浣熊和小乌龟也在奋力奔跑,可是它们还是落在了后面。小乌龟爬得最慢,因为它刚上到第一个台阶时就滚了下去,等它缓过神来,再一次上楼时,大部分同伙已经从它的身边刷刷刷挤过去了。小浣熊见小乌龟身体笨重,又不断地摔跤,回头用目光鼓励了乌龟一下,然后自顾自追赶大队伍去了。小乌龟毫不气馁。再一次上楼梯时,它试着一边往上爬,一边用嘴巴死死地咬住楼梯的沿沿,果然,尝试还成功了。小乌龟顾不上高兴,继续哼哧、哼哧地埋头往上爬着。白雪公主她们早已进入了七个小矮人的卧室,看到有七张小床非常可爱,她建议先在这些小床上休息一会,小动物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分钟。它们便东一个西一个,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楼梯上的小乌龟终于上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它回过头朝下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颇感得意的时候。七个小矮人回家的歌声突然惊醒了卧室里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一跃而起,仓皇冲出卧室,冲往楼下,还未反应过来的小乌龟依依不舍地刚看了一眼卧室的门便被踩踏、携襄着“帮当”、“帮当”地一溜烟滚下了楼梯。上去用了何等的功夫。可往下滚却是一眨眼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哈哈大笑。同时,对这个小东西的爱怜、敬意也油然而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细节也意趣盎然。学堂里排了一出《河伯娶亲》的小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这个戏里分别扮演了未婚女子和未婚男子的角色。被献给河伯的女子——因为一色的是男扮女装,故无不扭扭捏捏、丑态百出——在一个挨一个地上台。可每一个上得台来还未来得及全面亮相,台下的起哄声便一阵响似一阵:嫌太胖了、太瘦了、太丑了,要求“退货、退货”、“换一个、换一个”。这些“女子”又羞又气地往水中跳去:“太伤自尊了,我不活了!”(完全是小品中宋丹丹的口吻,观众一笑)这时。河水居然翻滚着又把她们撂回了岸上,台下一阵呼哨声,笑闹声:“看。连河伯都不愿意要!”(一笑)正当扮演巫婆的演员不知所措、而台下的尖叫声、恐吓声也此起彼伏的时候。祝英台扮演的女子被后台的学友一把给推了出来,只见她飞一样从天而降,婀娜苗条的体态,优美娴雅的姿势,俨然一个俏丽的仙女——刹那间一头秀发如瀑,徐徐荡开,活像一个现代广告中的洗发水代言人,(一笑)但见她长裙飘飘,体态娇弱、神情——然而惯性所致。她一个大马爬就绊倒在了舞台中央,全场一片静默,所有的人都同时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过了好一会,台下才开始有人在纷纷修理自己的下巴或帮着学友往上推下巴——由于嘴巴张得太大、时间又太长,所以一部分人的下巴都回不去了!(一笑)其他的人也突然醒了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地在打问:“戏里真有这么一折吗?”这个出场的方式太独特了!”“这个祝英台他怎么比女人还女人啊?”当然,祝英台扮演的这个女子震撼了台下,也看傻了身后的梁山伯。只见梁山伯一眼不眨地盯着一副女相的祝英台,恍若梦境。缓过气来的祝英台从地上款款地爬起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了梁山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是接着剧情在演夫妻话别。观众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祝英台一个大胆的亲吻动作又搅动了一场轩然大波。哄笑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帮帮帮”、“帮帮帮”台下一时大乱,到处都是一片恶作剧的亲吻声……

四、借助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上的错位来搞笑

财大气粗的马太尉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宏论曾让不少成人发出“嗤”的一笑。这是在他目睹了祝英台宁可以死赴坟前践约也不愿嫁给豪门做马家“贵妇”的情景之后而发的一段感慨,他劝他的儿子说:“难道你还看不出英台对山伯的爱吗?那种勇气、决心、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像这样的爱是再也找不到了!”谁相信历史上这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还会后悔得这么快并说出这么感人的话来呢?毕竟。他不是我们这个开明时代善于反省的高级干部啊!所以,观众体会得更多的可能是,如此纯粹的爱情观居然从这么一个刽子手的嘴里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出荒诞剧嘛!同样,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之所以被我们中国的古人推崇、今人爱戴。是因为我们从这个女子的身上不但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孝心”,而且还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忠心”,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对她的“代父从军”却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替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以后照镜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就这样。花木兰成了一个个性解放、一心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西方女权主义者。显然,她已经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成了美国文化的产物了。《宝莲灯》里的孙悟空,也一反《西游记》里那个猴性十足、好抱打不平、爱惹是生非的形象,表面看,他的确心如止水。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俨然就是一副跳出轮回而修成正果的架势。实际上,当屡屡看到他那有点装模作样的面孔、腔调以及做派时,观众们都会忍不住会心地一笑。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来搞笑。

经典动画片篇2

    [论文摘要]“搞笑”是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他们不再像老一代的人那样说“可笑”、“好笑”,而是一概用“搞笑”这一词,“搞笑”是宽容里的轻松,是善意下的幽默,在当今所有动画片的制作中,“搞笑”也正在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潮流,就像是调味品,越是优秀的动画片越是少不了它轻灵又洒脱的身影。 

    经典动画片由于其在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及形式上的多姿多彩,因此,在影片的风格上,制作商们除了最初的对雄壮与优美、凝重与典雅等等的追求之外,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速,人们生活压力的日趋沉重。一来为了使动画片看起来更加轻松活泼,幽默诙谐,二来也可能基于一种更大的野心一即在吸引儿童的同时,试图也能像日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做法一样——潜移默化地也达到占领成人这一庞大的利润市场的目的。制作商们于是不约而同地便把不断搞笑也看成了他们努力追求的一种风格。笔者将广受成年人和孩子们喜欢的或者是新版、或者属于迪士尼大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雪公主》、《宝莲灯》、《花木兰》等一些动画片中令人捧腹的地方大致做了一下统计。发现越是经典的动画片。其搞笑的场景出现得便越是频繁,与此同时,其搞笑的手法也相应地越是不拘一格。下面笔者就将这些手法作以简要描述: 

    一、借助台词来搞笑 

    主要是通过对众多时尚语言、当红方言和名人名言的巧妙调侃来达到搞笑效果的。 

    最惹人注目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在这部以凄美爱情为主线的“现代青春偶像剧”里,把现代气息非常浓厚的时尚语言或大众流行的口头禅作为佐料——不是古为今用,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今为古用,其中说得最多、也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是丑角马文才。马文才一副当今高干子弟(而不是旧日纨绔子弟)的样子——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他一副时尚做派,满嘴现代词汇——这可是那些曾经的纨绔子弟所望尘莫及的。“时髦”是马文才第一次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影片把他处理成了一个闪亮眩目的舞台形象。旋转的灯光下,踏着动感十足的摇滚乐节拍,这位花花公子扭着潇洒的街头舞、操一口当今乐坛最流行的rap调。他的自我介绍是边说边唱的:“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言语中句句都在炫耀和张扬。处处都充满了“养老津贴”、“花花世界”、“迷倒妹妹”、“帐单我pay”、“蜡笔小新”之类的词语。与梁山伯祝英台第一次见面,他调侃了“见义勇为。这个词被私塾里的老学究训斥,他暗瞎地在喊的是:“搞定、搞定!”除了这位大活宝。《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动画片中其他的人。包括古典美女祝英台,手拿戒尺、声音苍老得都在发抖的私塾老师、或粗俗或捣蛋的私塾学友,他们的嘴里也在时不时在冒着“白马王子”、“女朋友”、“没水准”、“高血压”、“退货”、“小姐不够用了”、“太伤自尊了”、“爹地”、之类的令人哗然的新词,这一点无疑为动画片赢得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其次,是《花木兰》中与木兰形影不离的小壁虎木须和已经修炼成佛了的孙悟空,它们的语言也值得一提,什么“宫爆鸡丁”、“三点式”、“小白脸”、“事儿妈”、“臭流氓”、“面巾纸”、“小宝贝”、“不把他打个满脸桃花,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等等的也是防不胜防,惹得观众动辄捧腹大笑。 

    二、借助人物的动作与行为来搞笑 

    动画片为了惹人发笑。同时也可能是为了让观众对剧中的人物过目不忘吧,于是他们不惜对主人公的动作和行为做过份的夸张和渲染,笑是笑过了,但与此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人物原形及故事原形的有意或无意的颠覆和破坏。比如,在动画片中,祝英台和花木兰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富传统色彩的少女形象,就不幸被戏谑了个面目全非。动画片中她们,其现代做派和西方化行为在使人喷饭的同时也让人不禁目瞪口呆:祝英台大胆而开放,路遇梁山伯前,与丫鬟坐在树下对远处过往的男人逐一品头论足,活像个“不良少女”:学堂里,老师在上面提问,她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盯着同桌梁山伯以至痴情得居然走了神:课间邀梁山伯去后山游玩,对呆鹅一样的师兄一次次地挑逗,问人家有没有女朋友、说她感到好幸福、希望时间凝固、雨最好永远也不要停;借表演之机假戏真做给梁山伯深情献吻……花木兰的许多做法和举动与祝英台一比,笔者以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字闺中时的木兰满院子喊着小狗。小白!”“小白!”然后让小狗代她负责养鸡的可笑做法、与媒婆恶作剧时木兰身上所表现出的中国女子罕见的调皮和捣蛋、军中暗恋、战胜匈奴后与皇帝拥抱、久别重逢与父亲的拥抱,甚至连木兰的老祖母,她的身上也都是美国人的幽默:“下次招兵我也要去!”——言外之意是羡慕她孙女从战场上带回来了战利品——一个英俊的女婿……如此等等,笑自然是笑了,可笑过之后,观众的心里总是会留下一些挥之不去的怪异感觉,那就是:疙疙瘩瘩、别别扭扭。 

    三、借助内涵丰富的细节来搞笑 

    文艺作品中的细节往往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无不是作家们“呕心沥血培育出来的艺术精灵”。 

    《白雪公主》里有一个细节堪称经典:白雪公主与小鹿、小松鼠、小鸟、小浣熊、小乌龟、小兔子等大扫除结束,她提议到楼上看看去,于是这一群小动物一呼百应。立即你争我抢地往楼梯上跑。小松鼠、小鸟、小兔子它们都抢先一步,跑在了白雪公主的前面:个头相对大一些的几只小鹿,比较有绅士风度。它们一副保镖的架势。紧紧地护卫在白雪公主的左右;小浣熊和小乌龟也在奋力奔跑,可是它们还是落在了后面。小乌龟爬得最慢,因为它刚上到第一个台阶时就滚了下去,等它缓过神来,再一次上楼时,大部分同伙已经从它的身边刷刷刷挤过去了。小浣熊见小乌龟身体笨重,又不断地摔跤,回头用目光鼓励了乌龟一下,然后自顾自追赶大队伍去了。小乌龟毫不气馁。再一次上楼梯时,它试着一边往上爬,一边用嘴巴死死地咬住楼梯的沿沿,果然,尝试还成功了。小乌龟顾不上高兴,继续哼哧、哼哧地埋头往上爬着。白雪公主她们早已进入了七个小矮人的卧室,看到有七张小床非常可爱,她建议先在这些小床上休息一会,小动物们纷纷响应,不到一分钟。它们便东一个西一个,甜甜地进入了梦乡。楼梯上的小乌龟终于上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它回过头朝下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的成功而颇感得意的时候。七个小矮人回家的歌声突然惊醒了卧室里的那些小动物,它们一跃而起,仓皇冲出卧室,冲往楼下,还未反应过来的小乌龟依依不舍地刚看了一眼卧室的门便被踩踏、携襄着“帮当”、“帮当”地一溜烟滚下了楼梯。上去用了何等的功夫。可往下滚却是一眨眼的事情!观众看到这里无不哈哈大笑。同时,对这个小东西的爱怜、敬意也油然而生。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细节也意趣盎然。学堂里排了一出《河伯娶亲》的小戏,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这个戏里分别扮演了未婚女子和未婚男子的角色。被献给河伯的女子——因为一色的是男扮女装,故无不扭扭捏捏、丑态百出——在一个挨一个地上台。可每一个上得台来还未来得及全面亮相,台下的起哄声便一阵响似一阵:嫌太胖了、太瘦了、太丑了,要求“退货、退货”、“换一个、换一个”。这些“女子”又羞又气地往水中跳去:“太伤自尊了,我不活了!”(完全是小品中宋丹丹的口吻,观众一笑)这时。河水居然翻滚着又把她们撂回了岸上,台下一阵呼哨声,笑闹声:“看。连河伯都不愿意要!”(一笑)正当扮演巫婆的演员不知所措、而台下的尖叫声、恐吓声也此起彼伏的时候。祝英台扮演的女子被后台的学友一把给推了出来,只见她飞一样从天而降,婀娜苗条的体态,优美娴雅的姿势,俨然一个俏丽的仙女——刹那间一头秀发如瀑,徐徐荡开,活像一个现代广告中的洗发水代言人,(一笑)但见她长裙飘飘,体态娇弱、神情娇嗔——然而惯性所致。她一个大马爬就绊倒在了舞台中央,全场一片静默,所有的人都同时出现了大脑短路的现象。过了好一会,台下才开始有人在纷纷修理自己的下巴或帮着学友往上推下巴——由于嘴巴张得太大、时间又太长,所以一部分人的下巴都回不去了!(一笑)其他的人也突然醒了一样,他们七嘴八舌地在打问:“戏里真有这么一折吗?”这个出场的方式太独特了!”“这个祝英台他怎么比女人还女人啊?”当然,祝英台扮演的这个女子震撼了台下,也看傻了身后的梁山伯。只见梁山伯一眼不眨地盯着一副女相的祝英台,恍若梦境。缓过气来的祝英台从地上款款地爬起来,她落落大方地走向了梁山伯,好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是接着剧情在演夫妻话别。观众的情绪刚刚平静下来,不料。祝英台一个大胆的亲吻动作又搅动了一场轩然大波。哄笑之声不绝于耳:“我也要一个”“我也要一个!”“帮帮帮”、“帮帮帮”台下一时大乱,到处都是一片恶作剧的亲吻声…… 

    四、借助思想观念及人物性格上的错位来搞笑 

    财大气粗的马太尉有一段关于“爱情”的宏论曾让不少成人发出“嗤”的一笑。这是在他目睹了祝英台宁可以死赴坟前践约也不愿嫁给豪门做马家“贵妇”的情景之后而发的一段感慨,他劝他的儿子说:“难道你还看不出英台对山伯的爱吗?那种勇气、决心、快乐和满足的眼神,他们是那样的深爱着对方,像这样的爱是再也找不到了!”谁相信历史上这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还会后悔得这么快并说出这么感人的话来呢?毕竟。他不是我们这个开明时代善于反省的高级干部啊!所以,观众体会得更多的可能是,如此纯粹的爱情观居然从这么一个刽子手的嘴里说了出来。这简直就是一出荒诞剧嘛!同样,木兰代父从军的壮举之所以被我们中国的古人推崇、今人爱戴。是因为我们从这个女子的身上不但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孝心”,而且还能看到一种震人发馈的“忠心”,然而,好莱坞版的花木兰对她的“代父从军”却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替父从军,也许并不是为了我爹爹,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以后照镜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巾帼英雄……”就这样。花木兰成了一个个性解放、一心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西方女权主义者。显然,她已经不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成了美国文化的产物了。《宝莲灯》里的孙悟空,也一反《西游记》里那个猴性十足、好抱打不平、爱惹是生非的形象,表面看,他的确心如止水。一口一个“阿弥陀佛”,俨然就是一副跳出轮回而修成正果的架势。实际上,当屡屡看到他那有点装模作样的面孔、腔调以及做派时,观众们都会忍不住会心地一笑。 

经典动画片篇3

很多报道说孩子一旦染上了电视瘾,不但表现得懒散,其行为和思维方式甚至会逐渐脱离现实世界,在适应社会方面产生严重障碍。这让我越想越悚然,当下决定采取策略,迅速转移文文的兴趣,让他把注意力从电视节目中转移出来。

文文好静,爱看书,何不用阅读来进行引导?于是一场人机争夺战就这样悄然展开了――

由打斗动画经典动画

动画片想像力丰富,能够满足孩子好奇的心理。但是,动画片的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少缺乏艺术美感,甚至充满暴力。于是,我决定先设法把他对动画片照单全收似的收看,变为有选择地看。周末,我们陪着文文去了音像门市,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文文终于选择了《西游记》、《花木兰》、《狮子王》等国内外经典动画片。从幼儿园回来到吃晚饭期间是文文看电视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妻子忙着弄晚饭,我则陪同文文看这些经典动画片。由于经典故事本身的魅力,再加上我的讲解,渐渐地,文文开始喜欢上这些动画片了。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常常看得乐不可支。当别的孩子看变形金刚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文文却完全沉浸在我给他选择的经典动画片中,还熟知了孙悟空、花木兰、沉香、辛巴这些可爱的英雄形象。

由经典动画经典读物

初战告捷,让我信心倍增。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文文对动画片的注意力转移到书本阅读上来。

经典动画片篇4

[关键词] 动画;选材;形象;价值取向

“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从美术角度看,是一种“活动的视觉造型艺术”。同时,动画作为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扩展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迪斯尼经典动画的出现,带给了全世界儿童无尽的欢乐,给世界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我国动画在19世纪创立并迅速发展起来,而且成为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然而中国动画的发展相比影视界的大发展,不仅缺乏大作,还缺乏“大家”,缺乏应有的关注。中国动画在经历了辉煌之后,就落入低谷,令人深思。

一、我国动画的发展现状

(一)辉煌的历史与经典同在

我国动画片的历史渊源流长,有着令人骄傲的辉煌业绩。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经历了两个发展的高峰,不仅动画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

我国动画产业的先驱万氏三兄弟在1941年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它是名列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艺术片。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快速,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多。如1958年《小鲤鱼跳龙门》(获前苏联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等);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以说是当时动画的巅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为中国动画赢得“中国学派”的美誉。

在1978年到1989年的10年间,中国动画经典之作层出不穷。例如,1978年《狐狸打猎人》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美术奖;1980年《老狼请客》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1981年《猴子捞月》获加拿大第四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等等。还有《哪吒闹海》《金猴降妖》《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中国动画发展可谓是经典纷呈。

(二)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的迟缓同在

有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大约150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片市场,动画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从90年代至今,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一直呈现缓慢状态,鲜有佳作大作出现。占据中国动画市场的是大量的美国和日本动画片,国产动画片仅占动画片播出总量的15%。据估计,中国动漫市场空间将超过1 000亿人民币。但是如此巨额的空间却被日美等国的动漫占据主要部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依然缓慢。

二、我国动画创作的问题探究

(一)国产经典动画的创作出现断层现象

中国动画在经历辉煌之后,就进入了低谷时期。但在西方,动画事业的发展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如动画在日本是针对全民的,成年人也看动画,现在动画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文化。美国的迪斯尼发展到今天已有80多年历史,并一直呈现巅峰发展趋势。现代电影的奠基人爱森斯坦曾说过,美国对人类文化作出的惟一有价值的贡献就是迪斯尼的动画片。迪斯尼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动画的断层,不仅是缺乏经典剧本的出现,而且影视动画人才的匮乏,特别是有原创能力的专业人才匮乏,也是我国动画出现断层的重要原因。

(二)国产动画内容和形象方面想象力的缺乏

国产动画片在形象创造方面的想象力一直没有呈现令人惊喜的一面。和美日等国相比,落后是全方位的。

1本绫灸谌萑狈ο胂罅ΑD炅渖源蟮目醋啪醯眉,既没体现出民族特色,也没让人激动得大胆想象和创造,大人不屑看,小孩不爱看。

2鼻榻诩虻,说教意味浓。经典动画片在一定意义上是适合所有观众观看的。而大部分国内动画剧本,脱离儿童的思想世界,传统的儿童文学教育观赫然可见,说教意味浓厚。成人看着简单,儿童看着枯燥。

3毙蜗蠊于低幼化、现实化。迪斯尼经典动画之所以风靡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应源自于其动画形象的生动性和可爱性。即使是形象本身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并不妨碍这个形象得到全世界观众的认可与喜爱。而过于低幼化和现实化的形象显然缺乏吸引力。

(三)动画选材上的成人化倾向

什么样的动画题材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什么样的动画形式才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这些都需要创作者们蹲下身子,来到孩子们中间,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说: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们的心灵去体会。综观当代国产动画的内容、形象,似乎总是意义在先,然后才去匹配形象。

1贝醋魃系某扇嘶倾向主要体现在小品化、物质化和暴力倾向性方面。例如,最近收视率比较好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勉强在投入和回收上能均衡。但这部影视剧却给许多一线的教育者带来许多担忧。一是红太狼的无理强悍,对灰太狼一贯的具有暴力倾向的态度等,二是狼和羊之间也许有暂时的相安无事,聪明的羊们也许靠机智聪敏躲过一劫又一劫,但是天敌之间缺乏悲剧的发生是否是完整意义上的把欢笑带给孩子。

幽默不等于搞笑。这是我们创作动漫时应该把握的一个审美原则。如果把品的搞笑成分带入动漫的创作中,这是对培养孩子审美观的严重误导。幽默是在美感的基础上产生,缺乏真善美的基础,也就失去了作品应有的价值。

2贝醋鞯某扇嘶还体现在经典旧作翻新的成人化。如2004年上海美影厂与台湾地区耗资千万合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遭票房惨败,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成人化的形象与情节。唯美的画面设计也依然无法使它摆脱惨败的命运。还有就是《宝莲灯》的改编,不仅失去了原有形象的生动,而且更加重了成人的物欲气息。

三、我国动画创作应有的价值取向

(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典中传承和创新

中国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精深博大的美术资源,是我们继承汲取的重要源泉。我们在继承老一辈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还需与时俱进,融入现代生活的鲜活内容。我们从中可以借鉴到许多优秀的东西,但同时缺乏创新的传承最终会成为亦步亦趋的模仿,而失去动画应有的创新要求。

中国动画在开创之初,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中国特色,中国元素,在每一部经典中处处可见。《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不仅来自中国古老的故事,在绘画、着色和形象的塑造上也多姿多彩;《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画法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猴子捞月》深得中国美术之精髓;木偶戏《阿凡提的故事》、剪纸片《鹬蚌相争》等都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日本早期的动画片就深受中国的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动画开头的设计就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打开一本素雅的国画画册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让中国特色在诗情画意中传扬光大。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丰富的题材,需要我们在汲取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象和创新。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借鉴中学习和创造

中国动画应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但并不代表排斥国外优秀的经验。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日本宫崎骏的作品,美国的迪斯尼经典动画,是中国动画在借鉴中、在价值意义上最应深入学习和借鉴的范本之作。

1痹谙胂蟮某岚蛳,飞翔对人文精神的执著追求。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一生获奖无数,在全球动画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没有宫崎骏就没有日本动画界的飞跃发展。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宫崎骏的每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梦想、环保、人生、生存这些令人反思的话题,自然融合其中,水融。他的人文关怀,不仅得到了全球人的共鸣,更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同时日本著名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无疑是激发全民想象力的最有力的表现。

2痹诨缎ι中,实践对经典的创造和对人文精神的传扬。美国迪斯尼,被称为世界动画王国。在技术上,迪斯尼始终敏锐把握着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断把新技术纳入其创作进程中去;在艺术上,迪斯尼经典动画则无一例外地来自于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民间传说或者神话故事。即使是中国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也被迪斯尼搬上了银幕。在形象上,迪斯尼经典形象塑造的意义不是“高大全”,它们是智慧的精灵,它们是勇敢的冒险,它们是友好的互助,它们甚至带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是又无一例外地被全世界观众所热爱。对经典的创造,对人文精神的传扬始终是迪斯尼高扬的理念实践和不懈追求。

但学习也需要取舍。日本动画有时太过商业,粗制滥造的动画比比皆是,尤其是题材涉及不良成分过多,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我们在借鉴时一定要极力避免重蹈覆辙;欧美动画创新意识强,各种表现手法都敢于尝试,题材健康向上,我们在借鉴时还需要考虑国民思维方式的习惯问题而选取不同的表现角度。

四、动画人才理念与情感的丰盈

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需要的是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优秀团队。优秀的动画人才,首先是理念的丰盈。一个缺乏思想的人,脑子里只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缺乏理念与个性的人,在学习中只会遵循与模仿;这样的动画人充其量只是一名技术员而已。其次是情感的丰盈。心中装着世界的人,心胸才会更广阔;心中有爱的人,才能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爱的光芒。世界动画的基础是爱,是真善美,是欢笑。只有这样的动画才会给动画的未来带来光明,带来爱,带来真善美。

世纪之交,动画王国迪斯尼的霸主地位遭到了来自梦工厂动画片的强力挑战。以《怪物史莱克》所代表的恶搞、颠覆式美学,完全冲破了迪斯尼固有的创作理念。但是另一方面,宫崎骏的动画片和迪斯尼、梦工厂共分天下的格局无疑给全世界观众带来了众多的视觉盛宴和真善美的启迪,还有就是留在孩子们心中的无数美的化身和无尽的欢笑。

尽管中国动画面临着挑战与创新的困难,但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中国已有越来越多热爱动画的青少年投身到了动漫的事业中,正在为中国动画的复兴与发展汲取力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大国际动画展上开始出现了不少来自中国的当代优秀动画短片,相信中国动画总有一天会再现东方文化的神奇和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薛锋,赵可恒.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3] 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经典动画片篇5

[关键词] 早期动画 古典文学 中国艺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10

1940年的中国已经创作了动画片《大闹画室》、《纸人捣乱记》等的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在观看了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之后很受感动,他们决心拍一部高质量的动画长片,为国争光。万氏兄弟根据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片段绘制了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片在当时的孤岛上海放映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风头甚至超过了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

《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动画片,胶片长达八百余英尺,在人物造型和动作上,万氏兄弟吸取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的营养,创作出了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特点的动画片,从而成功地将中国古典小说搬上了银幕,开创了民族动画片电影的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万氏兄弟加入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出了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中国动画片历史抹上了色彩明丽的一笔,影片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外形、神的威力、人的感情的中国式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借助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完美结合。它的导演万籁鸣是一位擅长将民族风格融入动画创作的艺术家,在神话题材的动画片中,意境的创造不仅能增添神话传奇的色彩,而且能达到境能夺人的效果,《大闹天宫》汲取了唐代佛像画和敦煌壁画瑰丽鲜艳的色彩,结合以独特的电影手法为我们创造出了一片变化莫测的神话意境。在造型形式上《大闹天宫》以古雅和神奇制胜,这是美术家从古典绘画中提炼和升华的结果,是追求一种超凡出世的奇崛风格,影片从我国三代铜器,汉代画像石,六朝造像,以及民间皮影玩具等多方面汲取营养,兼收招睿融会贯通,进而创造出自己的造型法则。

《大闹天宫》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孙悟空这个深入中国民心的英雄形象,孙悟空既有猴的灵性又有神的威力和人的感情,同时,它大胆反抗权威的挑战意识也契合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中国普通民众的心声,一个经典的人物结合以中国经典的中国式表现手法是影片之所以成为中国动画片不朽之作的主要原因。

以《大闹天空》为代表的一批色彩明丽的动画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完成了对我国古典艺术的弘扬,对后来的动画片制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仅是经典小说,民间故事和谚语也成为了中国动画片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出品的影片《三个和尚》就是这样一部动画电影,我国民间有一句很难考据其出典的俗语,叫做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不过自从动画片《三个和尚》问世后,这句俗语便是家喻户晓,甚至远播海外,而三个和尚的形象也常出现于各种漫画中,当小庙里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但是当高和尚和胖和尚分别到来之后,他们为了谁去打水而争执不休,因为大家谁都不想吃亏,夜里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故事虽然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寓意,也有对人们自身惰性的鞭挞,从另一个方面也呼应了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影片在艺术处理和动画技术运用上,有独到之处,达到了传神写意,似拙实美的艺术效果,影片还把西方动画片中的漫画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并融化在在即的民族的风格中,动画片的造型上既有亦庄亦谐的幽默感,也给人以朴拙善良的美感。

同样取自于民间寓意,却运用了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抬驴》由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于1981年。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骑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这部动画片将古语中的父子改为爷孙,对他们骑驴发表意见的人则改为了代表儒家思想的秀才,代表佛家思想的老太太,以及代表劳动阶层的樵夫。故事短小精悍,其流畅自然的风格将一个简单故事的哲理深深地挖了出来,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抬驴》借鉴了我国民间杨柳青年画中的经典图案创造出了中国独有的剪纸艺术动画片。影片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片中不论是孩童、爷爷、秀才,还是老太太,打扮都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优美的音乐,灵活的动作,绚丽的色彩,让人至今难忘。

新中国动画片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一种完全属于中国艺术的元素融合进了动画制作当中,那就是水墨画,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水墨画动画是世界动画界的珍宝,《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代表作之一,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奠定了影片的美术水准。影片的开头从一幅幽静的荷塘小景淡淡推入,古琴和琵琶乐声悠扬,共同勾画出优美抒情的水墨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动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于是开始寻找妈妈,经过误认金鱼、螃蟹、小乌龟、鲶鱼为自己的妈妈的一个又一个波折,小蝌蚪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部影片打破了动画片单线平涂的模式,没有边缘线,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曾获得多个国际殊荣,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在《小蝌蚪找妈妈》问世三年后,《牧笛》问世了,如果说前作是对水墨动画的尝试,那么《牧笛》就是一次升华,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整部作品无疑就是中国水墨画的大集合,和《小蝌蚪找妈妈》的小鱼小草小动物完全不同,同样获得多个奖励的《牧笛》展现的是美妙的中国风光,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为暗线,制作者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影片的高潮从牧童削竹为笛呼唤自己走失的牛开始,他找到了一株特别的竹子,将这株竹子做成竹笛,牧童吹起了那首熟悉的曲子,伴着笛声,整个画面在不同的水墨场景中穿梭,这段影片以鸟为主题,在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中为观众展现了动态的花鸟画,也衬托出优美的笛声。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的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借出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做参考,影片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整个影片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似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最后牧童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归来,从而完成影片主题上对于艺术和自然的有机结合。

而代表中国水墨动画高远意境的另一部作品《山水情》则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影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相当和谐的结合,对于人物不占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突破和提高,摄影师打破前两部传统逐格拍摄手法,对准原幅背景进行拍摄,再与逐格拍摄的动画镜头相合成,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特色,回乡的老琴师遇见了聪颖好学的渔家少年,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与少年,独自走向山巅白云处,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古琴是四大文人雅器之首,古琴音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早在《礼记•乐记》中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便已成熟。《山水情》借用古琴作为载体来叙述师徒之间的知音情谊,无疑是成功的。水墨与古琴的结合集中体现了清淡微远的含蓄之美,在处理师徒离别的影片高潮戏时,采用画家现场作画,摄影师现场拍摄的手法,中国山水画总,最重要的笔法皴法,如批麻,卷云,金碧等等,绘制出了如点,如线,如面形神兼备的中国写意山水,再与动画镜头结合,使影片充分显示出艺术家们笔情墨意带来的层次感和节奏感,这部仅18分钟的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云气缭绕的山,烟雾朦胧的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显示出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同时,与之紧密柔和的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水墨山水画,讲求的是意境,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绘画都不具备的特征,而艺术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家个人的修养和品德,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为弘扬祖国伟大文化的画家和电影工作者们,水墨动画才能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中国的动画片才能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席位。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中国动画产业并景气,我们不得不承认迪斯尼的确走在中国前面,甚至连日本我们也无法望其项背,最早期的动画师们,他们的灵感取自于神话,传说,或者是儿童故事,相比于今天中国低迷的动画市场,的确是值得动画工作者深思和考虑的。

经典动画片篇6

一、 路漫漫:《西游记》动画电影改编之路

早在中国动画电影的萌芽时期,就有《西游记》动画电影出现。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有记载的中国第一部动画故事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就是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当时是由于美国迪斯尼动画《白雪公主》在国内上映时国人趋之若鹜、上座历久不衰,这极大地触动了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籁鸣、万古蟾兄弟。万氏兄弟决定打造我们自己的“中国公主”来匹敌“美国公主”。万氏兄弟将《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改编成了《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铁扇公主》成为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影片,标志着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曾经表示自己正是看了这部影片,才走上了动画创作道路的。

自1941年第一部《西游记》动画电影《铁扇公主》诞生,至2015年《大圣归来》火热银幕,这期间还有多部《西游记》电影诞生。1981年的《人参果》、1985年的《金猴降妖》都是根据《西游记》片段改编而来,它们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神话题材动画宝库。进入二十一世纪,《西游记》动画电影有增无减,电视动画长片《西游新传》、《金箍棒传奇》都被搬上大银幕。邢如飞导演的《西游新传》(2010)、哈磊导演的《金箍棒传奇》(2012)、《金箍棒传奇2:沙僧的逆袭》(2015)接连在院线上映。2012年,《大闹天宫》3D修复版上映,再次唤起了观众对经典的记忆。2015年,则又有了这部掀起观众对于国产动画热情的《大圣归来》。

二、 上下求索:名著经典向动画电影的转化

(一) 改编的策略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基本有两大改编策略:其一是,忠实原著,其二是,改造经典。《西游记》动画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上大致遵循这两大原则。

1. 忠实原著

不改变原著的主题精神,对原著的内容没有进行大幅度的修改,都可以称作是忠实原著。如前文提到的《铁扇公主》,影片对原著改动不大,除了一些小的情节,例如原著中前往火焰山的是孙悟空,而在影片中为了表现“团结一致”的主题改为师兄弟三人一起前往芭蕉洞。《西游记》动画电影中,木偶片《火焰山》也是改编自这三回,也是忠实于原著,只是换了表现形式。《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将美猴王出生、学艺、大闹天宫诸般浓缩化地呈现。《悟空大战二郎神》也是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只不过重点放在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武斗戏上。《齐天大圣前传》也是改编自《西游记》前七回,而重点放在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学艺上。《金猴降妖》改编自第二十七回。这三部作品也都是将文字讲述的内容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没有转变原著的故事内容。

2. 改造经典

《西游记》动画电影中也有这样一些影片,它们只是借用了《西游记》中的人物来推演一个故事,原著中的故事情节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像科幻片《丁丁战猴王》,通过一个现代的小孩儿丁丁与从动画片《大闹天宫》中走出来的美猴王比武斗艺,来宣扬科学技术力量大,内容基本与原著无关,属于对原著更大程度的改造。而像《西游新传》、《金箍棒传奇》系列则受了《大话西游》的影响,影片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设定都是对原著的颠覆性改编,影片中更多的是戏谑、娱乐的成分。到了《大圣归来》,虽然影片主题思想、故事内容都是严肃认真,并无“无厘头”搞笑,但是影片与原著关系并不大,虽不是戏谑,但是属于故事的推演。

(二) 呈现的形式

1. 民族元素的加入

早在《铁扇公主》中,中国传统的戏曲造型艺术就被引入,例如铁扇公主的造型、形体动作。中国山水画的造型风格也被吸收运用到影片的场景设置中。而到了《火焰山》,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的木偶戏被应用到动画电影制作中。《火焰山》中的小木偶基本是仿造了戏曲舞台上的造型,形象生动又有诸多恰到好处的滑稽可笑。《西游记》动画电影中最为著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大闹天宫》,创造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经典的动画形象孙悟空。他的开相是借鉴于戏曲中的脸谱和民间版画上的孙悟空脸型设计的。”《大闹天宫》中除了孙悟空的造型借鉴了戏曲、年画、民间玩具等造型艺术,玉皇大帝的造型借鉴了民间年画、木刻、石雕等,七天女则借鉴了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诸如此类的造型风格,造就了《大闹天宫》的画面呈现出极具民族特色的美。而《大闹天宫》也被认为是作为世界动画流派重要一支的――“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其后的《西游记》改编的影视作品大多沿袭这一经典的孙悟空造型,突破很少。 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受《大话西游》后现代风的影响,艺术上几乎毫无创新。

2. 学习外来技术和艺术

《西游记》动画电影除了使用民族元素来承担影像塑造之外,也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

《铁扇公主》借势迪斯尼动画《白雪公主》,在造型上又过分学习好莱坞动画,以致造就了一个米老鼠样式的孙悟空。这部动画长片点燃了国人的热情,也招致舆论批评,这就说明学习外来技术必须在保存自我风格的基础之上,否则就贻笑大方。在后来的动画制作中,早期动画人就开始探索民族风格之路,中国动画学派曾享誉世界。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来成长为中国木偶片大师的靳夕导演曾远赴捷克学习木偶片制作技术。在拍摄木偶片《火焰山》时,靳夕改善了米老鼠样式的孙悟空造型,猪八戒、铁扇公主、牛魔王的造型也更加中式。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西游记》动画电影也开始向外国学习制作自己的科幻片,于是有了《丁丁战猴王》。1995年,中国动画电影进入市场,动画电影的制作更加注重引进新技术。《齐天大圣前传》则首次使用了3D技术,观众的观影体验再次被革新。

经典动画片篇7

[关键词] 多元化音乐元素;配乐;古典音乐;爵士乐

动画片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一种视听艺术。而作为动画片的一部分——配乐,它的魅力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它是描绘场景、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是动画片节奏有力的体现,更是动画片整体风格的体现。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剧情,但配乐依旧记得。只要配乐响起,我们脑海必然浮现那一场场经典的画面情景。动画片的成功与否,配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画片《猫和老鼠》就是一部这样的好电影。

《猫和老鼠》也叫《汤姆与杰瑞》,自1939年在美国创作问世以来,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短片动画剧集。在我国不仅吸引着小朋友,也深受大朋友、老朋友的喜爱。一百四十多集的《猫和老鼠》,一集七、八分钟的简单故事,内容简单,虽总出乎意料,但却合乎情理,让观者惊叹于作者的超人智慧。《猫和老鼠》采用的是哑剧的形式,剧中几乎没有对白,完全靠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与想象的故事。但这种哑剧形式却明白直观,给观众的印象极其鲜明深刻。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成功的配乐。《猫和老鼠》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的多元化音乐元素,包括古典音乐、爵士乐、民谣以及儿歌等。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运用把主人公老鼠杰瑞的时而惊慌时而幸灾乐祸,而汤姆猫抓不到老鼠的气急败坏但却无可奈何的情感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观众在多元化音乐运用的配乐下,观看着猫和老鼠的闹剧表演,尽情享受故事的幽默与风趣。本文就《猫和老鼠》配乐所呈示的多元化音乐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古典音乐的主流展现

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展现最多的就是古典音乐,这包括交响乐、钢琴作品与歌剧等形式。很多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片段在某个情节甚至整个故事中出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如在《猫儿协奏曲》这一集中,汤姆猫在音乐厅里演奏钢琴却吵醒了躲在钢琴琴弦中睡觉的老鼠杰瑞,恼羞成怒的杰瑞和汤姆猫进行了钢琴演奏的较量,最后猫累得筋疲力尽地趴在钢琴上,而杰瑞以超常的钢琴技艺获得了大家热情的认同。猫演奏的钢琴作品就是由李斯特作曲,并以钢琴技巧难度著称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以下简称《狂2》)。这首钢琴作品作为配乐贯穿故事的前后,而且音乐的快慢进行与故事情节发展配合得如此精致,不露一丝痕迹。一开始,汤姆猫作为钢琴演奏家,身穿礼服出场,对观众鞠躬,原来嘈杂的音乐厅在指挥棒的提示下顿然安静,自恃清高甚至对观众不屑一顾的汤姆整理好自己的领结开始演奏了。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时候啊,大家都竖起耳朵聆听钢琴大师汤姆的演奏。不负众望,汤姆抬起了他的双手用力弹下去,发出了浑厚的钢琴声音,与交响乐队呼应着,这就是《狂2》的引子部分,在庄严的音乐曲调中,观众对钢琴演奏家的敬佩油然而生。引子音乐结束后,汤姆从容地拿出手帕擦拭自己的双手,又一次整理领结调整座位后带出了《狂2》的主题音乐。铿锵有力的附点节奏,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主题音乐被汤姆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在汤姆猫卖力演奏的同时,跳动的琴弦吵醒了熟睡的老鼠杰瑞。杰瑞和自己的被子、枕头都随着跳动的琴弦,有节奏地飞起来,接着一连串快速的音阶下行与上行的跑动,让杰瑞无所适从,更气的是连续的单音重发,让杰瑞不断冲击琴木,摔倒在琴弦上。接着汤姆猫演奏着优美的副部音乐,杰瑞也被美妙的琴声吸引,爬到琴身上陶醉地挥动拍子。钢琴大师怎能容忍其他人来打搅他的演奏,汤姆用手指弹开了杰瑞,利用一段快速的音阶跑动来捉弄杰瑞,可怜的杰瑞在飞跑的琴键里落魄奔跑。但杰瑞实在是太喜欢这个音乐了,它也情不自禁地拿起琴槌来敲打钢琴,这让猫很生气,他把老鼠敲晕了。这时的老鼠忍无可忍了,它决定报复汤姆猫,于是乘着汤姆弹琴的同时,突然把琴盖重重砸在汤姆的手上,汤姆的手腕顿时凝固了,只能剩下手指孤零零地在动。彼此气得发疯的猫和老鼠就在这首钢琴作品的发展部分中展开了较量。此时音乐加速,卡通动作也开始加速。汤姆的手指被杰瑞设下的捕鼠器夹住,杰瑞被汤姆一把抓起,扔到琴椅下面,杰瑞爬出来敲打琴槌与汤姆进行音乐速度的比赛。猫和老鼠在热闹的音乐声中拼死搏斗着。钢琴音乐声音和打斗的场面完全合拍。最后,在雄伟庄严的音乐结束声中猫累得精疲力竭,衣服也被撕裂了,而小小的杰瑞却胜利了,穿着礼服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在整集剧情中,没有任何一句对白,但大家都对猫和老鼠这对冤家的闹剧捧腹大笑,而这首以高难度著称的钢琴作品也因动画的出彩表现展示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除了《猫儿协奏曲》有古典音乐的展现,在绝大部分的剧集中都有出现。《会跳舞的熊》中,有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飞行猫》中有肖邦作曲的《光辉圆舞曲降E大调作品18 》;《室内溜冰场》用的则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睡美人圆舞曲》;《汤姆的艳遇》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而动情地演唱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在《汤姆猫演唱会》中,汤姆以浑厚的男中音演唱罗西尼作曲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咏叹调《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老摇椅上的汤姆》中使用的是罗西尼作曲的歌剧《威廉·泰尔序曲》;《好莱坞音乐厅》出现的是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蝙蝠序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的还有《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皇帝圆舞曲》在《猫和老鼠》中都有使用;比才的《卡门》序曲也有幸收录进《猫和老鼠》中。这些古典音乐的配乐很大程度上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郎朗说过,他对音乐的热爱来自《猫和老鼠》。这话一点都不假。一般的古典音乐是内涵深刻、严肃、发人深省、不易让人靠近的。在动画片中配上这古董般的古典音乐,就犹如老人家散发青春的活力一样,既使人高尚又使人快乐。这何乐而不为呢?小孩子捧腹大笑欣赏动画的同时又能感受体会这么多的经典古典音乐,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动画片都不可比拟的。因此,《猫和老鼠》有了古典音乐的主流配乐,自身也就成为经典动画片的代表了。

二、爵士音乐的时代体现

爵士音乐也叫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美国,并风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流行音乐。是城市流行音乐拉格泰姆(Ragtime)和乡村流行音乐布鲁斯(Blues)的融和。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作为大熔炉文化的美国,具有美国风格的爵士乐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自豪。因此爵士乐是当时美国社会非常盛行的流行音乐,也折射出20世纪初美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1939年出产的《猫和老鼠》是时代产物,是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具有浓郁的美国地域特点。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运用也是时代的体现。

在《西部牛仔》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脚踏着《得克萨斯猫》这首歌曲向美猫走去。《得克萨斯猫》就是一首爵士乐风格的男声四重唱歌曲,它那摇摆特点的节奏刚好和汤姆猫的步伐一致。汤姆嘴里叼着一根烟,一身牛仔的行头,摇摆潇洒的步伐,加上深情的爵士风格男声四重唱,把美国最具特点的西部牛仔展示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首具有鲜明美国风格的协奏曲作品,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性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个作品与众不同的色彩。这个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非常吻合猫和老鼠的嬉戏玩弄的剧情发展。单簧管、法国号和萨克斯奏起节奏很强的主题,音乐营造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氛围,这非常符合汤姆猫或者杰瑞老鼠沾沾自喜的形象。钢琴陈述后,音乐在变奏中频繁转调,大量的不和谐音展现了美国的忙碌工作生活或者是猫和老鼠无数次恶作剧的幽默片段。如《倒霉的日子》中描绘美国都市灯红酒绿的形象就是使用这段音乐。无数次猫与老鼠也是在这种爵士乐风格的配乐中追逐打闹。《蓝色狂想曲》作为配乐在动画片中出现很多次,正因为太深入人心了,甚至有人说,一听到《蓝色狂想曲》眼前都是汤姆猫满世界追杰瑞老鼠的画面。

另外还有很多带爵士乐元素的配乐在《猫和老鼠》中使用,最常见的莫过于片头那只大狮子的摇头与伸舌头了,铜管乐器的摇摆节奏一响,小朋友马上就会欢呼,美国的那只猫和老鼠来了,带着他们喜欢的爵士音乐,跳着欢快的牛仔舞。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使用,使《猫和老鼠》这部美国动画片贴上了时代的标签,让人们的记忆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三、民谣、儿歌的倾力加盟

《猫和老鼠》既然是一部动画片,主要面向群体是儿童少年,那么在它的配乐中就少不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谣和儿歌。《杰瑞与狮子》中讲到,杰瑞帮助从马戏团逃出的狮子在汤姆猫家历经艰险找到吃的东西,填饱了肚子,最后杰瑞送狮子上了可以回到非洲森林的船,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响起,他们临别前,依依不舍,流下了眼泪。简单深情的音乐,直观动情的画面触动着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珍惜朋友间的情谊不正是这一集影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吗?让小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接受着音乐传达的信息,也慢慢明白人生的哲理。我想这正是《猫和老鼠》的成功之道。《圣诞前夜》中,有享誉全世界的《铃儿响叮当》;《请安静》中,杰瑞哄皇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勃拉姆斯作曲);《皇帝的睡眠》中的法国儿歌《两只老虎》;《两只印第安小鼠》中的《十个小印第安人》,等等。充满童趣的歌曲一方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汤姆猫和杰瑞老鼠的天真快意,另一方面又可以迎合小孩子的兴趣爱好。

经典动画片篇8

动漫是融合最新电脑技术和媒体表现艺术的新时期艺术表现形式。动漫创作从一开始就与传统经典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经典题材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审美思想深刻。这些无论对于动漫还是对于其他艺术形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素材基础和表现基础。传统经典题材从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审美表现等各个方面对动漫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

一 传统经典题材人物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造型表现艺术

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动漫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在原有题材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动漫艺术表现的艺术造型。这种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在动漫创作[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 dylw.NET第一论文 网]中可以分成不同的艺术造型。从视觉类型上可以分为写实造型和拟人造型。写实造型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造型艺术表现,根据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进行尽可能贴近原来形象的造型设计。例如,国产动画片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国外动画片中的《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等都是这类造型设计。拟人造型则是根据原题材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拟人化的重新设计而完成的创作,如《狮子王》中的狮子,便是融合了原题材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动画片中狮子的形象为一身,形成独具拟人特色的新艺术形象。从艺术意味上可以分为空灵意味造型和唯美意味造型。空灵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国产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造型,这部以中国水墨画为基本技法的动画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动漫造型中前所未有的空灵意味。这部动画片也因此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唯美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等一大批现代动漫。其中的人物造型多是阳光、健壮、唯美的少男少女。唯美意味造型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将时代和青春等艺术气息融合到造型艺术表现中,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

2 动作表现艺术

在动漫创作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人物的动作表现艺术。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都可以通过动作表现艺术加以表达。由于动漫中人物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创作者可以对人物进行大胆而细腻的设计,因此,创作者通常对动漫中的主要人物赋予具有鲜明特征的动作和语言。例如,《聪明一休》中的一休每当遇到难题进行思考时都会用手指在脑袋上画圈,然后打坐冥思苦想。这个经典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一休这个人物不可抹去的记忆。而对于这个动作的提炼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创作者对于一休的身份、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和提炼,又根据动漫对于这个人物的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动作。再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喜羊羊每次思考时都会跳一段舞蹈也表达了相同的艺术创作思路。同属于动作表现艺术的还有语言,尤其是人物经常说的口头禅或者人物说话的语气特色,这些都对表达人物思想和情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蜡笔小新》中,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这些设计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以为小新在犯糊涂,观众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细节,当这个细节反复出现的时候,观众就会认可这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了,甚至可以说,观众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重复,他们一遍遍地看见熟悉的细节,这让观众和动画人物之间建立了某种默契,重复不仅不令人厌倦,反而让观众感到温馨、亲切,成为观众最爱看的部分之一。

3 性格表现艺术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性格是一个人物艺术魅力的总结与升华。动漫和电影一样是对人物性格进行表述和刻画的艺术。动漫中的人物虽然虚幻,但同样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很多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艺术。一个鲜明的人物性格有助于动漫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从动漫对于人物性格设计的表现艺术上来看,动漫中人物性格可以分为英雄型性格、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英雄型性格是动漫中最常见的性格类型,通常具有非凡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保护人们,深受儿童的喜爱。例如,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等。对于英雄的崇拜是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怀,尤其是对于孩子们。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来看,英雄型性格仍然是重要的性格类型。除了英雄型性格以外,动漫创作还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中提炼出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智慧型性格的代表形象是《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或者《曹聪称象》中的曹聪等。幽默型性格的代表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等。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是英雄型性格的补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使得动漫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且更加多彩。

二 传统经典题材故事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剧本表达艺术

剧本是动漫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创作基础,也是动漫创作进行各种艺术表达的基础。传统经典题材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故事内容。动漫创作是融合了电影和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因此,动漫创作中的剧本表达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双重艺术特征。传统经典题材中丰富的故事内容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时期的创新美学思想则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这种创作艺术是对传统的继承,这类动漫故事从剧本创作上保留了传统经典题材的历史背景、主题氛围、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等剧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艺术元素。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剧本创作是艺术二次创作的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的审美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传统经典题材故事的借鉴和引用应该在对其有着充分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使得传统的经典题材在新的艺术表现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例如,根据法国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的动漫《钟楼怪人》便是在保留原著中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观看而对故事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了对于善良的赞美这一主题。这部动漫也因此成为了迪士尼公司的又一经典作品。

2 多元化的 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

传统经典题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所以不同文化下的传统经典题材便包括了不同的叙述风格。因此,取材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创作便融合了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动漫创作中美术风格以写实为主,并且融合了幽默的叙事风格。美国的电脑技术发达,因此可以以更加细腻的写实画面表达出更加相近与现实的艺术特征,并且融合具有时代感的幽默叙事风格使得美国动漫画面细腻、唯美,叙事幽默。例如,上文所述的《钟楼怪人》原本是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但被动漫创作者融入了很多的幽默元素,从而使得这部动画片更加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也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中国动画片从美术风格上来看更多地借鉴了丰富的民族绘画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水墨画、工笔画、剪纸画、皮影等,追求的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意境美。从叙事风格上来看,中国动漫更多的是宣传惩恶扬善、去伪存真的正剧叙事风格。例如,在《西游记》中无论何种绘画风格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于驱邪扶正审美思想的宣扬。随着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的动漫也在彼此的学习和借鉴中得以融合。例如,迪士尼公司创作的《花木兰》便是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动漫经典。

三 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传统美德的弘扬

和审美思想复杂的电影不同,动漫主要受众是儿童,所以审美思想也相对简单——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要的审美思想。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丰富、复杂,但最终通过动漫表现的都是以真善美为主题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对于不同文化的动漫创作都是一致的。无论对于西方写实主义风格还是中国写意主义风格的动漫作品,世界上的真善美都是其永恒的艺术主题。例如,《海底总动员》中的两只小丑鱼以历险记的形式表达了父子之间最无私、最真挚的情感。中国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系列动画片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如果要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中寻找和概括出共性的思想,那毫无疑问便是以真善美为代表的传统美德。因此,对于这一主题的表达是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重要表现艺术。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动漫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中的差异的。例如,《海底总动员》中我们能够看到父子两人为了寻找彼此而表现出来的与危险和邪恶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了蕴藏在平淡生活之中的父子情深。

2 独特的情感关怀

如果说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表现的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统一,那么独特的情感关怀表达的则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动漫审美思想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感情怀。传统经典题材动漫创作通常取材或改编于经典文学名著、本民族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传说等,因此,在创作中自然会融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情感情怀,从而使得观众在观看动漫时能够产生具有艺术性的情感共鸣。人们在观看不同动漫作品时,也会感受到不同文化下独特的情感关怀。例如,上文所述的《花木兰》虽然故事取材于中国传说,动漫本身也融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鲜明的美国文化下的情感关怀。例如,动漫中对于花木兰拥抱皇帝、招聘相亲等情节的设计便是对于美国文化下对自由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无疑更加符合美国人的情感诉求。同样,中国创作的《狮子王》虽然翻拍自迪士尼的同名动画片,但其中也加入了中国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关怀。动漫创作首先是要迎合本地区人们审美习惯的需求,因此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动漫创作中的审美思想既有符合不同民族文化中统一的审美思想,也有其独特的情感关怀。审美思想上的统一与差异推动着动漫创作在文化融合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前进。

结语

动漫作品的成功与题材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世界文化融合思潮的发展,不同文化下的动漫作品也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例如,本文所述的中国动画片,不仅挖掘了本民族的传统经典题材,也在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了典范。本文从传统经典题材人物、故事和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动漫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晶:《当代影视动画造型特征分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期。

[2] 程瑜瑜:《走上卡通舞台的文学经典——试论迪斯尼对名著的动画改编》,《文艺评论》,2010年第1期。

[3] 程静卫:《论当代中国动漫创作与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期。

[4] 杜静芬:《浅析动画剧本创作中神话题材运用的与时俱进》,《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经典动画片篇9

    动画片《大闹天宫》是一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影片,堪称中国动画片的传世经典之作,是中国动画片民族化成熟的标志。它综合了古代绘画、庙堂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又将中国传统戏曲精湛的表演技巧融入其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使中国传统动画艺术完全达到了一个高品质的审美境界。它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将电影的叙事体系与戏曲的表演体系相融合,同时也在于它使那些不具备戏曲程式语言修养的观众能够顺利地进行欣赏。这部影片能够受到国外观众和儿童的喜爱就是最好的证明。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动画逐渐走入低谷。大量的日美动画充斥着中国动画市场,不仅占据了中国的文化市场,而且也占据了当今中国观众的心理市场,并改写了中国青少年的历史记忆:中国传统动画在世界动画发展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当前的中国动画大多是对国外动画的照抄照搬,几乎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丢掉了自身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品牌,中国动画至今仍徘徊在如何创作定位和内容表现的迷惘之中。然而,就在中国动画盲目跟风的同时,日本、韩国、美国动画却大量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灵感。日本疯狂抢注中国古典名着商标,光是《三国志》系列游戏就不下30款。美国不仅要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杨家将》《西游记》等搬上好莱坞舞台,其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创作的动画片《花木兰》,也早已成为迪斯尼公司的新一代动画经典。目前,国内动画片可以说彻底“摆脱”了戏曲的影响,几乎离开了民族化道路,只剩下了并不高明的模仿。像1999年制作的影片《宝莲灯》,虽然仍是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但在其表演特点上并没有采用程式化的戏曲表演特点,缺乏自身的艺术风格。这些都证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坚持把中国传统民族艺术融入进动画产业里,中国的动画艺术才会重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2007年4月,改编自晋剧的戏曲动画《凤台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的出现,再一次打开了中国传统动画之门,中国民族艺术再一次与动画艺术融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的“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也已启动,此次项目引起了国内外动画爱好者及戏曲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经典形象和经典故事,将会以时尚动画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中国戏曲动画的起步,必定会给动画产业带来新的思路与创新,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曾说过:“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是能让世界记住我们的‘中国脸’。戏曲动画能够使二者和谐统一,为动画的本土化提供有效的借鉴形式。”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戏曲动画并不是将戏曲生搬硬套地用动画来表现,目前市场上的戏曲动画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典型的就是荧幕上只出现一个简单戏曲角色的造型,表演单调,只是头和手的机械化的摆动,再将戏曲演员的唱段生硬地套进去。这样的动画不但没有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会错误地引导观看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能力,结果适得其反。“中国戏曲经典原创动画工程”虽然已经启动,但如何寻找适合动画表现形式的戏曲剧种和剧目,如何培养既懂戏曲艺术又懂动画制作的优秀人才,如何在保留戏曲韵味的基础上又有出色的创新表现,以及如何普及推广戏曲动画并在市场开拓中走出一条新路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④

经典动画片篇10

3D版《大闹天宫》即将上映,无疑将唤起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及对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向往。就如同中国媒体每一次评论日本足球的同时不忘加一句“当年和日本踢随便赢。”对经典作品的翻拍或重新制作并不少见,在有着ACG(动画、漫画、游戏)王国之称的日本也是如此,代表着敬意、怀念以及对榨取更多利润的渴望,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比如许多《圣斗士》的粉丝,看过新制作的《冥王篇》以后强烈要求重新制作80年代的经典旧版。不同的是,日本翻拍《圣斗士》、《高达》或者《七龙珠》并非由于题材的枯竭,而仅仅出自对经典的致敬及市场要求。

而《蓝猫》、《虹兔》之流的雷牌打出无果后再次请出《大闹天宫》,更多是法宝用尽、题材枯竭的无奈。《圣斗士》的翻拍是希望用当代技术让经典散发新的光彩,而《宝莲灯》、《摩斯比环》等仅仅带来洗钱的质疑和今不如古的悲鸣。有人会说《喜羊羊》还不错,不说这部作品离开垄断保护到国际上是否还有竞争力,也许在不久以后,在《喜羊羊》成功的土地上,我们还会看到翻拍的《九色鹿》、《天书传奇》和《黑猫警长》。

本报记者 赵妍 发自上海

如果要指出后来惨淡的中国动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刻,无疑属于上世纪60年代上映的《大闹天宫》―该片所获国际大奖无数,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并曾被誉为中国动画界的“国宝”。

1月11日,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成3D公映。“《大闹天宫》是中国动画史上最顶尖的作品,但真正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部作品的观众很少,主要是因为‘’的关系,它的上、下集分别在‘’前后播放。而现在人们能看到的老版,图像损失非常严重。”3D版两位导演陈志宏、速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谈及50年后将《大闹天宫》重新搬上银幕的缘由,“制作3D版主要是为了激活经典,用现代科技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部影片”。

除却顶尖的后期技术,该片营销团队是曾为《喜羊羊与灰太郎》做推广的“卡通先生”,而根据上影集团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上影集团对该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影片也同时拿到了上海扶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这一切势必将为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50年后“变身”3D商业大片添砖加瓦,但它能否重现当年受欢迎之盛况,则成为大量投入、顶尖技术与积极推广下的一个拭目以待的问号。

孙悟空冲出银幕

无需任何铺垫,《大闹天宫》的故事在“石猴出世”中拉开序幕,与老版片中的石头迸裂,石块向两边散落不同,3D版片中石头朝四面八方散落,让观众有一种‘冲到自己头顶上’的刺激感。而当美猴王抓着草藤,腾挪跳跃之时,几乎能“荡”到观众脸上。

“我们设计了多个具有冲击力的镜头。有些动作在2D片中是横向的,在做3D特效时转了90度,改成前后运动了,给观众一种‘冲出画面’的感觉。”据导演介绍,在长达一年的3D制作过程中,特效组就像在制作一部“全新的电影”―孙悟空脸上的纹路、小猴子滑稽的表情、水帘洞的晶莹水滴、龙宫的海底生物和泡沫,都令人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群猴场景,2D影片中的一个画面上可能有20只猴子,有大有小,有的可以看到全身,有的则跟别的猴子有部分重叠。在制作3D特效时,就要把每只猴子都单独抠出来,按照它们在原作中的体积大小、离观众的远近,来设计不同的景深。那些只露出身体一部分的猴子,就在3D里把它们补画完整。即使是配角,每只猴子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

据了解,本片合作的3D技术公司是在好莱坞拥有96年影视后期专业制作经验的特艺集团,该公司先后制作了《阿凡达》、《2012》、《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怪物史莱克》系列等影片的后期制作。

在这种新技术的渲染下,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从潜入东海寻求定海神针,到被招上天当弼马温,乃至于蟠桃会上将天宫闹得天翻地覆……整个画面的色彩非常鲜亮、造型与配乐极具东方色彩。据导演陈志宏介绍,在制作之前,团队特地到香港看了3D版《狮子王》,希望与好莱坞制作相媲美:“它的做法跟我们《大闹天宫》的做法是一样的,也是从原来的二维制作成3D,可以说,我们的制作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差。”

不过,经过前期各地媒体看片会后,大部分评论对这部经典动画制作成3D版本并不买账,有人认为“作为一部电影它几乎不及格,继续脸谱化的人物,不够流畅的情节,夸张的言语动作,唯一能打动人是怀旧感”,“3D效果对二维动画来说真的是画蛇添足”。

全明星阵容配音

上世纪60年代版的《大闹天宫》起用了以邱岳峰、毕克、尚华等主导的黄金配音阵容,这一无可复制的班底也一直为众多配音迷所津津乐道。而此次3D版《大闹天宫》请来的同样是全明星配音阵容。揣测片中角色配音是哪位明星,成为观看3D版《大闹天宫》的一大乐趣,也成为该片宣传除了3D技术外另一重点。

“孙悟空”的声音一响起,其熟悉程度立刻让人确定是19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为“孙悟空”配音的李扬。以“唐老鸭”为人所熟知的李扬可谓当今配音界的“悟空专业户”,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中国动画片里的孙悟空几乎都是我给包了”;而其他的配音演员中,陈道明的“玉皇大帝”备受赞誉:“陈道明这个玉帝最好,深藏不露,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同步到位,跟陈道明本人最贴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曾在动画片《宝莲灯》中为“孙悟空”配音的陈佩斯转行成了活泼可爱的“土地公”。陈佩斯的嗓子模仿“缺牙漏风的老人家”,惟妙惟肖。另外的配音明星分别还有“太上老君”冯小刚、“东海龙王”陈凯歌、“太白金星”张国立以及“王母”刘晓庆、“仙女”姚晨、“李天王”刘烨、“文曲星”胡歌、“哪吒”何炅、“马天君”周立波……

除了配音之外,整部影片改动最大的地方是声效和配乐。“老版的配乐比较单调,只有锣鼓声,连兵器的打击声也没有,跳到水里没有水浪声,我们在看原片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认为这是我们着重要修改的部分,所以新版本加入了一些真实的效果。”导演速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声效和配乐全部重做,并加入了大量重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