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十篇

时间:2023-03-28 17:56:16

考研辅导

考研辅导篇1

1、海文考研。

北京万学教育集团旗下海文考研是中国研究生考前培训事业的创始和领袖机构。万学教育海文考研通过十八年的科学发展,开辟了中国考研培训行业,创造了考研培训的全部辅导技术和服务模型,代表了考研培训界的先进水平。

2、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集团创建于1999年,经过十余年潜心发展,中公教育已由一家北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服务机构,发展为教育服务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成为集合面授教学培训、网校远程教育、图书教材及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产业实体。

3、启航教育。

考研辅导篇2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思考

1 引言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在一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理论的实践者、探索者,是大学生学习成才的引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同时也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承担者。已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职辅导员着力分析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当前的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富有成效地做好学生工作。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与科研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工作对象的教育及思想转化,管理和服务目标的实现。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近年来不仅为高校辅导员设立专项课题,还举办相关的论坛、一系列的培训班,这些都是战略性的举措,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战略举措。这些举措既有利于推动我们的理论研究真正成为自己实际工作的坚实基础,同时也切实地在推进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2]

2 提升高职辅导员科研实力的必要性

2.1是实现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辅导员要走“专业化” 、“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既为辅导员提供了制度保障,也指明了其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方向。“专业化”是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精专的专业性研究,就没有专业性可言,更不可能实现专家化。辅导员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必须集中精力加强学习,潜心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使学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投身科学研究,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标志。因此,高职辅导员培养自身科研能力,注重科学研究,是实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2.2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举措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对高职辅导员队伍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发挥辅导员队伍主体能动性、创造性,科学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明确要求: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工作,各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和团体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决策咨询、工作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 号令) 规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科研能力是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能力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其对学生工作规律的探索和认识,从而影响实际的工作效果。 开展科研工作,能促使高职辅导员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去思考学生工作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在不断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2.3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手资料,对此进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可以形成固化的成果,以此进一步指导实践,就能提高工作水平。学生工作蕴藏着客观规律,要正确把握学生工作的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科研领先。加强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研究,有利于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学生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特点的多样性,学生工作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面对外部环境、教育对象和自身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以经验为主导的工作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辅导员队伍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规律,将热情和经验提升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统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4]

3 制约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

3.1科研意识不足

科研意识是影响辅导员科研效果的根本因素,科研资源、科研氛围、激励制度均是为积极的、主动的科研意识所服务的。辅导员具有了积极的科研意识,就具有了科学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思想和独特的智慧,也意味着告别平庸。[5]受政策、制度导向的制约,在以往,高校中辅导员岗位常常是个人锻炼、转岗、晋职的跳板,少有教职工对辅导员工作进行生涯规划,辅导员科研意识淡薄。现如今,随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增强,一方面由于繁重的日常教育管理管理工作令“事务型”辅导员疲于奔命,辅导员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科研;另一方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重视通过经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疏于对经验的转化提升。在缺乏勤学善思的科研意识的情况下,辅导员难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过渡。

3.2氛围不够浓厚

所谓科研氛围,是指在一个集体中逐步形成的,以科研为主线的,可以被单位成员所感知和认同的气氛或环境,包括硬氛围和软氛围。硬氛围即环境氛围,如空间布局、装饰等;软氛围即人文氛围,如科研人员关系、科研管理模式、科研团队协作程度等。[6]近年来,教育部不断从政策、制度方面给予辅导员支持,但是在辅导员还未能从事务中释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时,新时期又将辅导员的科研能力要求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辅导员尚未转变观念,一些辅导员尚需提升相应素质,辅导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由于当前高职辅导员队伍呈现出年轻化,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缺乏科研意识,因此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要么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要么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其他人文社科软硬实力支撑,直接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来源少,科研项目数少,科研经费少,迫使一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具备科研能力的辅导员为争取课题,争取经费,放弃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转而向其他学科、专业靠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立项难度增大。

3.3 制度有待完善

对于辅导员而言,切实可行的制度,能激发科研行为,调动辅导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努力开展科研工作,并创造科研成果。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社会作用功能与发展定位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其科研实力有自身局限性。同时,辅导员自身科研意识尚不强烈。因此,支持、激励辅导员从事科研的制度有待完善。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借助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这一杠杆的作用,辅导员的科研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但这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久发展的源动力。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辅导员晋升到自己满意的专业技术职务后,便停止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科研探索的追求,这不利于学生工作的长远发展。

4 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4.1强化意识

辅导员应该形成正确、积极的科研意识,并不断强化。辅导员需要坚定信心,随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职称评定以及其他方面会不断得到完善,辅导员工作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辅导员要潜心于本职工作的开展,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辅导员应该清楚,工作中的许多具体问题,简单套用现成的经验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必须实事求是。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问题,想方设法予以解决,才有了实际工作的创新;在理论研究中,只有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才会有理论探索的创新。辅导员应明确自身工作定位,尽快转变“重教育管理、轻学术科研”的思想,在科学合理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下,投入时间和精力到科研中来。

4.2营造氛围

良好的科研氛围有助于激发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潜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科研氛围。首先是学校领导重视,全校教职工积极投入,同时辅导员应树立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协作,从而产生级联反应,在科研目标确立、科研任务承担、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形成共识。其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培养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通过公派外出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等形式,开阔辅导员的视野,把辅导员队伍培养成一支具有活力、开拓进取的科研力量。再次,搭建辅导员专业培训平台。学校可以逐步完善上岗培训、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平台,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将这种培训常态化。

4.3完善制度

有效的制度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催化剂,高职院校要在政策上、制度上给予支持与鼓励,不断完善辅导员开展科研的制度,保障、激励辅导员参加科研活动。学校可以在以下方面作出探索,一是将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作为评定其绩效的重要指标,与其评职称、晋升、评优相挂钩,以分调动其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出台具体措施,鼓励辅导员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对有志于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推荐其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硕士、博士,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三是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和成长需要,设立培训与考察专项经费和科研专项经费,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建立定期与市内、国内其他高校交流考察、交换学习制度。

简介:屈海龙,1985.08,男,重庆市大渡口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本科学士,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 沈壮海. 辅导员如何做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2012(28):99-102.

[3] 张艳红,李继伟,武喜涛.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高职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人教育[J].2011(9):93-94.

[4] 柏路. 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J].2012(10):78-81.

考研辅导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考核体系;考核办法

一、引言

辅导员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既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主力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最贴近大学生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不仅提出了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要求,同时明确了辅导员考核标准,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估办法的要求。如何完善辅导员考核机制,做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大重点。结合工作经验,分析探究各种辅导员考核办法利弊,对完善考核机制和办法提出初步设想。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调查

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一直在开展,但仍使有关部门感到为难:考核什么?如何考核?怎样才能达到考核的效果?如何保证考核过程中的合理性?2011年9月1日至11月30日通过实地走访、电子邮件、电话、网络搜集等方式调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56所高校“辅导员考核办法”文件,调查结果归纳分析如下:

(一)在条条框框下,辅导员出现“任务式”工作

经过此次调研,各高校辅导员考核采用的是全方位评价法,形式包括自评、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等,内容包括辅导员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虽然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发现工作上的疏忽,加强辅导员与学校、学院各部门领导的交流与沟通,但这种整齐划一的考核体系和细致的指标,将辅导员个性特质给抹杀了,许多辅导员在这些条条框框面前,只好完成这种种“任务”,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用同一指标,考核缺乏公平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80%以上的学校是用同一指标考核。目前,高校辅导员接受学校、学院的双重领导,工作也就相应包括了两块内容:一是接受学校党委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另一块则是接受院系领导,协助做好教学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工作。考核辅导员时,主要从学风建设、管理工作、党团建设这三方面进行考虑。但是由于不同辅导员的分工不同,用同一指标考核结果缺乏公平性。

(三)考核优秀指标少,效力发挥不够

从调查情况来看,辅导员考核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考核机制不够规范、不够科学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辅导员绩效考核形同虚设,一个学院辅导员考核优秀指标很少,这就会出现“轮流优秀”的结果,考核的效力发挥不够。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应把握几点原则

(一)突出特色

不同辅导员所负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强度是不一样的,根据每位辅导员工作内容进行评析打分,特别是需要学生填写的表格,须做到专人专表,根据每位辅导员工作特点,设计合理可行的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考核的相对公平性。

(二)可操作性

辅导员考核机制要注重可操作性,必须深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针对辅导员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指标,以便于指导辅导员工作及考核者的打分。

(三)量性结合

定量分析结果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科学有效的对辅导员进行一个合理评价。

(四)导向明确

考核仅是一种手段,一种促进辅导员继续努力的动力手段,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估促进辅导员各项工作的完成,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把握以上几个原则,制定个性、合理的辅导员考核体系应从以下四块入手:

1.基本素质

基本素质是作辅导员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辅导员队伍准入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

2.工作职责

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对辅导员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高校应该结合高校实际,将考核指标量性结合。

3.参评内容

可以列出一些相对、可比、定量的考核指标,如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考研情况、学生成绩情况、学生获奖情况、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学生宿舍建设情况、集体活动学生贡献情况、有无重大事件发生、所带范围获先进集体情况等。

4.一票否决制

一票否决制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基本素质不合格;严重违反学生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后果;非学生工作原因受到留职察看及其以上处分;经查实,学生满意率在60%以下等。

四、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

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方法是体现考核评价原则的载体,直接影响考核评价目标能否实现及考核评价工作的效果。

(一)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

这种方法有利于调动辅导员与组织双方积极性,特别是通过辅导员的自身总结,明确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但由于自我考核存在主观性并缺乏可比性,因此自我测评在整个测评中的比重很小,也不需要过分细化其绩效考核中的相应指标,对其进行通常意义上的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评价指标设计即可。组织考核则根据其他考核的结果,又结合个人考核的内容,进行较深刻较公正的考核,这种考核结果一般比较有见地性,在内容涉及上也会比较宽。另外,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学生对辅导员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平时考核和集中评价相结合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考核都是以学年为时间单位。但时间太长,没到考核阶段,都得开始进行各项工作的回忆,这势必会带上一定程度的主观情愫。鉴于此,我们应建立辅导员工作档案,以学期为单位,通过组织部分代表进行填写档案卡,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一个合理评定。做到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最后考核中出现变动因素。

(三)结果考核和过程测量相结合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具有不固定性,除了常规性的工作以外,还需处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并且大部分工作内容并不直接产出可量化的工作成果,但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结果考核和过程测量相结合尤为重要。过程测量主要考核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能力等方面内容,结果考核主要针对可量化的工作成果及相关量化指标的考核。基于上述思路和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考核指标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辅导员考核建议指标体系(考核周期一般以学期为单位)

结果

性指标

思想政治教育 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比例

形势政策课开课次数

形势政策课授课情况

学生党支部获奖情况

学风建设 课程考试一次通过率

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

学生上课出勤率

专业类比赛获奖学生人次

学生篇数

优秀集体类评比获奖班级个数

日常管理 卫生评比优秀宿舍个数

体育锻炼出勤率

学生校纪校规遵守情况

心理教育 辅导谈话学生人次

文体活动辅导 文体类比赛获奖学生人次

班级活动开展情况

就业(仅针对毕业班辅导员)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过程性指标

工作态度 走访学生宿舍情况

出勤情况

责任心和耐心

团队集体意识

工作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创新理解能力

抗压能力

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并不是组织者的目的,提高辅导员素质、推动辅导员工作才是考核的真正意义。所以,在今后的辅导员考核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升,促进辅导员队伍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杨善林.企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付亚和,许玉林(编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0).

[4]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5]张华.论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量化评定[J].湖南大学学报1995(2).

[6]钟严刚.绩效考核的误区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6(7).

[7]陈建波.高校辅导员工作业绩模糊评价方法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4(5).

[8]凌峰,张红君.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实施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

[9]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5).

课题: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研究》(课题编号:Y201018780)研究成果。

考研辅导篇4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考评;绩效考评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连接大学生和学校的桥梁,是最贴近大学生的教师群体, 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的主力军,因此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学习、大学生活以及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辅导员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也对大学生群体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由于大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因此现在高校都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和建设。

1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现状

辅导员工作存在着工作对象特殊、工作内容复杂、工作时间无界性和工作价值无限性等特点,并且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不同于传统人事考核,它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工程,现阶段许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和考核中仍存在着考核方法过于简单、考核过于定性化、考核指标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过程、重考核轻反馈等问题。许多高校从上至下对辅导员绩效管理缺乏科学认识,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绩效观,更没有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形成规定或文件性的制度,难以系统开展大学辅导员的绩效管理。

辅导员的绩效管理是辅导员队伍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辅导员绩效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辅导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成长,但辅导员的绩效管理特别是考核又是高校教师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很多高校在辅导员的绩效管理与考评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

2 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环节,绩效考核体系是否科学健全决定了其绩效管理水平和成效。目前,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的现象,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体现在很多方面:缺乏考核制度体系,考核随意性大,考核过程不规范,考核结果公正性不够;考核方法不科学,没有根据组织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考核方法,导致绩效考核适得其反;考核指标体系不合理,考核指标的选取不科学;考核过于定性化,如写评语、等级评定式的方法,不够客观。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绩效管理制度的灵魂,缺乏之将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

2.2 考评体系缺乏有效管理

目前多数大学在绩效管理的概念上还不够清晰,不少高校直接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而忽略了绩效管理过程的其他环节。绩效管理是组织内部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其本身就是组织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它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等五个坏节,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绩效提升,实现组织战略。部分高校只进行单纯的绩效考核,忽略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使绩效考核陷入孤立的位置,没有其他环节作支撑,考核难以达到既定目标,更难以实现绩效提升。

2.3 缺乏科学管理理念

高校由于缺乏对科学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使辅导员普遍难以形成科学的绩效观,部分辅导员对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有抵触情绪,对其过程和结果持质疑态度,认为考核会破坏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更不愿直面自身工作的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大学辅导员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收到应有的成效。

3 优化高校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的对策

3.1 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

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工作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辅导员岗位进行工作分析;根据大学辅导员岗位说明书,梳理和提炼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大学辅导员绩效考核指标库;确定辅导员绩效考核方法、周期和参与者,选取关键绩效指标,确定绩效考核标准,构建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绩效考核评分表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完善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3.2 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及时修正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辅导能帮助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实时修正绩效行为,引导其实现绩效提升,而非帮助其事后修补,这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相吻合。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应持续定期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辅导,总结其阶段性工作,指出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其工作绩效表现;对辅导员的绩效辅导应列入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日常工作内容,并作为学校和院系考核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的指标;同时,应注重绩效辅导的效率,绩效辅导不是简单的形式化表扬或批评,而是在总结优异绩效的同时,也着重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辅导员通过沟通共同商定解决问题,改善绩效的方式方法 ,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3.3 制定明确的绩效体系考评计划

根据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考核周期初始,首先应由辅导员的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和辅导员本人根据所在高校、所在院系的发展战略、办学宗旨、考核周期内(一般以学年为考核周期单位)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等,结合辅导员岗位本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共同制定其绩效计划。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宗旨是制定绩效计划的核心原则,是决定高校发展走向,全校教职员工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所有绩效计划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绩效计划的制定必须服务于发展战略与办学宗旨。其次,绩效计划必须紧密围绕所在院系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院系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是学校发展战略、工作总计划的分解,是更为明确和可操作的工作内容,院系层面的工作目标和计划继续分解,形成辅导员个体的绩效计划。

3.4 注重有效的绩效辅导体系

绩效辅导是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进行绩效沟通和指导,帮助和掌握其绩效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对个人绩效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引导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相匹配;同时收集必要的绩效信息,为绩效考核做准备。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复杂琐碎,具有不固定性,除了常规工作以外,还需处理大量临时性的工作,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并不直接产出可量化的工作成果,但其岗位工作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以上实际情况,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绩效考核应采用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主要考核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能力等方面内容,结果考核主要是针对可量化的工作成果及相关量化指标的考核。构建实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大学辅导员绩效管理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中考核指标的选取确定是重中之重。

3.5 落实考核结果的应用,进行及时的绩效反馈

考核结果如果仅停留在数据上,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提升组织和个体绩效的目标,因此对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同样非常重要。绩效反馈是将评估考核的结果通过绩效面谈、书面反馈等方式,传递给绩效个体,肯定绩效优良的部分,分析绩效不良的原因并帮助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制定下一个周期的绩效计划。在大学辅导员的管理中,考核周期结束之后,主管领导(或直接上级)根据对辅导员的考核结果,及时对辅导员进行绩效反馈,绩效反馈中应着重注意两点:(下转第131页)(上接第108页)一是紧扣考核结果,就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二是反馈须及时,一旦反馈与考核时间相隔太长,则会失去反馈的时效性,也削弱了反馈的作用。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绩效辅导和绩效反馈机制至关重要,这两个环节在现行的绩效管理活动中很容易被忽视,但它们是使绩效管理活起来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绩效考核是手段而非目的,所以考核结果不能束之高阁,更不能流于单纯的考核数据,必须使其充分发挥管理的激励和杠杆作用。绩效考核的结果不仅要应用,而且要及时应用、公平应用,应通过制度或规定的形式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这是保证考核结果公平应用的基本前提。现在高校对辅导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大多停留在一次性物质奖励或荣誉奖励的层面,实际上考核结果应与绩效工资、奖金、人事变动、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开发等多方面紧密挂钩,所以高校和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明确的考核结果应用规则,用制度规范考核结果应用,保证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考核结果须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相关制度得以应用,及时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杠杆作用,真正实现绩效管理过程效应与结果效应的并行,构建科学、有效的辅导员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郭京生,袁家海,刘博.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3.

考研辅导篇5

关键词: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工作

作者简介:赵宗更(1963-),男,河北景县人,河北工程大学副校长,研究员。(河北 邯郸 056038)周敬慧(1988-),女,河北临西人,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205-02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在实行扩招后,本科生数量迅速增长,而辅导员配备不足。因此,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在许多高校中应运而生,并且在高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工作的意义

1.解决了高等学校辅导员短缺问题,节约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高校扩招后,本科生规模增大,要求辅导员要相对增加。但由于编制有限,辅导员的增加受到限制,许多高校都面临着辅导员短缺问题。在读研究生做兼职辅导员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勤工助学机会,不需要事业单位编制,勤工助学补助也就是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勤工助学补助相对于专职辅导员的薪酬来说是比较少的。这样,高校既解决了辅导员短缺问题又节约了管理成本。

2.有利于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同志曾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管理系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辅导员的来源是重要的一环。担任过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对辅导员工作比较熟悉,能够短时间内从学习过渡到工作中,从而成为选拔专职辅导员的重要来源之一。选聘更多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有利于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3.丰富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兼职本科辅导员的研究生专业知识多、学习成绩好、道德品质高尚,能够更好地起到榜样教育的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各方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工作的发展。他们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对学生工作有许多新想法,处理问题时有许多新方法。那些被实践检验了的新想法和新方法能够充实和丰富高校学生工作的理论、实践。

4.开创了研究生教育的一个新模式

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认为:“双肩挑”辅导员制度既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有效模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模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来说,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是一个新的探索,是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模式。虽然是当下采取的应急措施,但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例如清华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让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高尚的高年级学生负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是一种应急办法,发展到现在就形成了高校辅导员制度。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研究生自身的素质

辅导员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可以锻炼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等其他方面的能力。研究生要做好兼职辅导员工作就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各门知识,结合老辅导员传授的经验,履行好工作职责。他们随时可能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违规违纪事件、意外伤害等。这些突发事件所考验和锻炼的就是研究生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研究生期间担任兼职辅导员能够使研究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补贴的发放缺乏统一标准

高校一般都是按照勤工助学补助给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发放薪酬,有的高校是勤工助学补助加上研究生担任辅导员的学院或系所给的补贴。单就勤工助学补助来说,高校跟高校之间就不同,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安徽某省属师范学校发放给每个兼职辅导员的补贴为每年每班3000元,厦门大学是每人每年约9600元,中国地质大学每人每年7500元。此外,即使是同一高校的不同学院(系)之间所发放的补贴也不相同。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所做的工作和所带学生的数量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得到的报酬却不一样,这样容易激起一部分人的心里不平衡感,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考核评价机制缺乏针对性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兼职辅导员实行的是与专职辅导员同样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个人道德素质、工作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等几方面。对专职辅导员实行这样的考评机制主要是考虑到他们是否应该被继续聘任、是否应该晋职或者是给予何种层次的奖惩,而作为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他们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暂时不用考虑升职,即使不能继续担任兼职辅导员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损失。所以,对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实行这种考评机制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在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投入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3.缺乏系统的工作培训

虽然兼职辅导员是在研究生群体中甄选的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学生,但他们毕竟没有真正做过辅导员工作。辅导员工作涉及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在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和方法。目前,许多高校很少对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进行专门的培训,通常直接让其上岗。研究生缺乏理论知识和工作技巧,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学生工作。

4.研究生不能很好地兼顾工作和学习

专职辅导员不担任教学任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给予他们指导。而研究生本身还是学生,以学习为重,首先应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大量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对研究生的协调能力是一个考验。有许多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工作做得很出色,而把学科知识丢掉了,把科研丢在一旁,更有甚者毕业论文的撰写都不能完成;与此相反的是有的人只顾科学研究,置工作于不顾。

三、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工作健康发展的策略

1.统一补贴标准,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人力资源管理学认为,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激励作用的首先就是物质奖励,即薪酬。薪酬的基本理论是公平理论。在公平理论中当“我的薪酬与付出的比值小于别人的薪酬与付出的比值时”,“我”就会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不公平感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从心理学上说,在每个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看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时间都与别人是同样多的,甚至是只多不少,不一样的薪酬容易使一部分人产生不公平感。当自己的补贴比别人少时就会表现出工作上的不积极,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因此,高校应对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至少要保证同一所高校中的补贴标准是一样的。例如:按照勤工助学补助发放或者是勤工助学补助加上各个学院自己的补贴,如果是按照后者发放,则要对各个学院的补贴作出统一规定。

2.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机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励兼职辅导员积极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为保障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对其进行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并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研究生所担任辅导员的学院和研究生导师对其进行的评价,注重衡量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并确立多元化的辅导员工作评价主体。首先,通过制定《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规范化管理制度》、《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等规章制度,确定考核标准,激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其次,注重对兼职辅导员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让他们每月上交一次工作日志和心得体会,并将工作日志和心得体会纳入研究生个人学期末的综合测评。第三,注重对其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时间、工作态度等的考核评价,成绩优秀者可以考虑选举其为“优秀兼职辅导员”,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加强对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和日常管理都有赖于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对辅导员工作只是有大概的了解,许多具体问题并不清楚,因此高校应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前培训、学生日常管理培训等,使他们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职责,掌握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首先,高等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学生工作研讨会、交流会,让兼职辅导员参与进来,充分交流各自所从事工作的心得体会和好的想法、做法,促进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其次,各院系应根据自己学科特色、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系统设计培训课程,选定学生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再次,研究生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为辅导员工作储备广博的理论知识。

4.采用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促使工作和学习的有效结合

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作为受教育者来说,他们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为了使他们能够实现学习、工作两不误,建议对他们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制度。担任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和科研需要,在每学期开学时,向相关办公室负责人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提交工作时间安排。弹性工作时间既能保证研究生的学业不被荒废,又有利于工作的进行;既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又锻炼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且有时间和精力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

总之,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工作既解决了高校辅导员短缺的问题,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节约了成本,又开创了一种新的培养人才模式,同时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高校从长远利益出发有计划地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燕杰.现阶段高校研究生兼职本科辅导员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1-12,16-17.

考研辅导篇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116-02

收稿日期:2012-02-06

作者简介:赵其波(1978-),男,济南人,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张丽红(1981-),女,山西文水人,讲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周颖(1980-),女,安徽芜湖人,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齐巧玲(1984-),女,河北晋州人,助教,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院系的每个年级都要按适当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鼓励优秀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2005年1月,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 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但现实工作中,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文件的规定,专职辅导员的需求缺口较大,而弥补这一缺口的办法之一就是选拔高素质的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

从实际情况来看,选拔的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政治素质强、工作积极性高,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优势与作用 1.工作热情高

作为佼佼者,他们凭借大学四年和研究生阶段打下的基础,已经成为一名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工作考验,他们必将拿出自己所有的热情来完成学校交给他们的任务,不辜负领导和老师对他们的厚望[1]。他们年轻,富有朝气,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毫无保留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

2.与学生接触多,容易形成朋辈教育优势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形成了他们与学生同住、同生活、同交流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间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化解学生矛盾。同时,他们与本科生的年龄接近,便于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本科阶段的经历者,他们对学生在本科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比较熟悉,可以有预见性地及早预防。研究生身份使他们容易消除和学生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情感障碍,容易建立良好的朋辈教育氛围。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为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他们都是本科阶段的优秀学生,能考取研究生,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现身说法,与学生分享这些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4.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可以将自身和他们本科阶段优秀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介绍给本科生,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他们大多担任过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学生活动能力,可以将自己策划的成熟活动方案介绍给本科生,亲手教他们组织学生活动,从而提高本科生的组织活动能力;作为研究生,其自身有科研任务,他们可以直接将自己从事的科研论文写作方法和能力用来指导本科生,从而提高本科生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总之,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工作,可以按照自身的设计要求对本科生进行培养,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促进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使走向人才市场的本科毕业生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路 1.建立科学的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选拔、淘汰机制

中央16号文明确指出:“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学生的成长成才与辅导员的能力大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高低。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德才兼备”,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选拔、淘汰机制。要按照“思想道德是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健康是保障”[4]的标准,选拔具备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具备深厚的学识和科研水平、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在注重选拔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淘汰机制。只有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才能保证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队伍的高素质。

2.大力加强兼职辅导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需要专职辅导员经过长期的摸索和经验总结。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毕竟还是学生,其社会阅历较浅,经验不足,学生色彩比较浓厚,容易冲动,加之入岗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在处理学生工作特别是各种突发事件时,无法较为有效地利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疏导、管理和思想教育。况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大学生中的80后、90后的个性化、思想新潮等问题日益凸显,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这对于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来说,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随着辅导员工作内容的不断扩张与素质教育能力要求的提高,兼职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二是加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使其了解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掌握教育引导学生的基本方法。学校应根据兼职辅导员的特点,邀请相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采取集中授课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作为案例,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正确处理好自身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关系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具有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做到学业与工作两不误。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就其身份来说还是学生,其首要的任务是完成学业。一般来说,高校对研究生毕业都有一定的科研要求,而完成这些要求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兼职辅导员在做好自身科研的同时,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搞好学生工作。这两个方面有时会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兼职辅导员必须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的“双重角色”,讲方法、找技巧、求效率,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2]。一是时间上要讲求“结点分类”,即将自身学业和兼职工作分类列出,并为其中的例行工作、重点工作确定时间点,做好计划安排。同时,辅导员工作不可避免会有突发事件发生,从而影响自身的学业进度,但通过“结点分类”,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为自身的学业留出缓冲空间,从而做到遇事不慌、处乱不惊。二是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是兼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培养锻炼好学生干部就能为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增添左膀右臂,工作也就得心应手。

考研辅导篇7

【摘 要】课外辅导班是一个应试教育下的产物,伴随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法等对宿迁城区及周边地方的辅导班进行调查,对辅导班市场进行了简要分析,简要地谈了谈对于此现状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此问题的缓解措施。

关键词 课外辅导班;中小学生;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47-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宿迁市中小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辅导班的调研思考”(项目编号:2014ysj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几年,随着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多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他们报了这样那样的辅导班,种类繁多的辅导班有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出,社会对于辅导班的追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走在路上,经常可见赶着上各种辅导班的学生。为此,笔者调查了宿迁及周边等地的数学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并就此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辅导班热的现象很普遍

环顾周边国家,在韩国,72.6%的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家庭支付的课外辅导费已占GDP的近2.3%;在台湾,81%的学生正在接受辅导。而在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到2014年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课外教育的参与者。可见,上辅导班并不是个别学生与家长的个别选择,而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会不断地成为一个千万家庭面对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在宿迁,大多数中小学生都有过课外辅导的经历,课外辅导班已越来越多地占据学生的课余时间,且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层出不穷,质量也参差不齐。有比较成规模的,如昂立,更多的是一些社会上办的小型辅导班。

二、为什么要上辅导班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与分析,我们将问卷设计成学生、家长两个部分。

1.对于学生而言,其本意是乐意提升自己,但在家长、老师的压力之下,一切就变了味。据调查,1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上出现问题,希望通过辅导班补习来解决;18.7%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成绩较好,希望保持住自己的名次;5.4%的学生则希望能再多学点东西,多方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还有14.9%的学生表示别的同学都在补课,所以自己也去参加辅导班;11.6%的人则说假期比较空闲,参加辅导班是为让生活充实一些。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其实心里并不是十分排斥上辅导班,本质上还是乐意去学习的,想通过学习进一步地充实自己。

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些参加辅导班的学生,他们表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学校里的老师并不会一一指出,并且由于上课人数众多,很少得到老师的关心,老师只关心几个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如果在辅导班就不一样了,老师会逐一解答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耐心并且细致地指出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还帮助自己改正。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在学生心中合理地上辅导班是有利于自己成绩提高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高达35.3%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或家长要求自己参加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一方面绝大数的学生本意是愿意学习的,也乐意通过辅导班再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老师或家长要求参加的。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可见,辅导班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畸形”的认知,正反两方面的态度是并行存在的。

2.对于家长而言,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上加好,受到更多的关注,但学校教育无法满足。

首先,如今的学生家长为了好大学,为了好学历,会不惜一切让自己的孩子参加辅导班,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超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家长和老师要求去上辅导班。其次,从众、攀比心理也是家长热衷于辅导班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有41.1%的家长承认自己给孩子报辅导班是出于从众心理。也就是说,家长们报辅导班仅仅是因为别人报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家的小孩也要报一个。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没有帮助,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以大班化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课外辅导班也就成为了不少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选择课外辅导班这一块,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自己期望的辅导班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这与他们所期望的上课形式相吻合,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尽可能地受到更多的关注,最好是一个人进行细致地辅导,而这些,都是现在大班化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既然学校无法满足这一愿望,那么只有在课外的辅导班中达到这一“小小的心愿”。

最后,随着社会竞争的越发残酷,知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送学生上辅导班的家长中初中文化的占27.2%,高中文化的占35%,大学文化的占22.8%。可见,拥有相对较高学历的家长送孩子上数学辅导班的相对比例就越大。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希望小孩的成绩可以更好些,以后可以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生活能比自己更好。在这部分拥有较高学历的父母中,不少受访者表示自己受到过高水平的教育,一般的中小学课程自己可以应付过来,因此,在自己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是由自己负责。还有一小部分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教师,这一部分人坦言,如今的课外辅导班市场参差不齐,自己并不放心,而又因为本人是教师,受到过专业的训练,因而由自己来还是比较放心的,一来比较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二来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调整学习计划,从而提高效率。

三、对于辅导班的选择

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Jodie Roth和Jeanne Brooks- Gunn博士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好的课外辅导组织是以学生自己为资源去开发,而不是将其作为问题去管理和改善。根据此项研究,笔者认为现阶段一个好的辅导班要具备以下要求:要能够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不断地提高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终身受益。因此,选对辅导班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在辅导班选择这一块,大多数父母并没有遵循以上法则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外辅导机构。据调查,43.3%的受访者表示是家长的朋友推荐,28.9%的受访者表示是同学或同学家长推荐,其余社区传单广告及电视广告、电台广播仅占25.1%和2.7%。可见,现代家长对于补习班的选择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只要能提高孩子成绩,那么这个辅导班就是一个好的辅导班。

对于选择数学课外辅导机构,大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其次是机构的知名度、教学环境、培训效果。辅导班的选择方式不约而合,也与数学这门课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数学是门基础性的学科,在考试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许多家长、老师都认为在考试中“得数学者得天下”,因此,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十分重视。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辅导班的口碑是好,但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当前,数学辅导班市场参差不齐,很难从“外表”去判断辅导班的好坏,在这一背景下,辅导班在老师、家长之间的口碑就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因素,从而忽略了其最本来的作用——帮助学生的发展,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

四、上辅导班的必要性

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辅导班本身并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是别人上,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掉队,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就是图个心理安慰。41%的学生表示自己参加数学课后辅导班或兴趣班后感到有较大的压力,43%的学生表示压力不大,仅仅有15.6%的学生表示没有压力,很享受。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上辅导班并不能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课外辅导班,笔者认为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一方面,课外辅导班的存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平台,也为一些学习成绩较差、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辅导,却又想提高自己成绩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可能,帮助他们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另一方面,参加辅导班占用的是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且大多数辅导班会给学生布置作业,这样,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学校里正常的教学计划,而且还有额外的作业,学习内容的重复不仅会让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重复学习已学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他们的学习兴趣,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减少创造性思维,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针对补习泛滥的解决方法

针对辅导班泛滥的情况,笔者想说的是高考就像是一个指挥棒,只要是以分数入学的法则不变,学生为了上名校,有更好的前途,唯有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在这个背景下,辅导班火热的现象就不会停止,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在不能制止这一现象的时候,就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约束这一市场。否则,一旦辅导班市场从地上转入地下,就很难再进行有效地监管。

对于学校:第一,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较少的人数可使得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关注,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佳的发展。第二,把好课堂教育的质量关,提高校内学习的效率,解决学习问题,这样,学生自然就不用参加课外辅导班,或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而不是被迫地补课。第三,针对家长、学生最关心的升学问题,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学的各种比赛和入学与评奖挂钩的做法。学校可以适当搞一些有关学习的竞赛,但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以学生成绩为标准来确定教师的奖金和工资,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良性循环。

对于家长,在为学生报辅导班的时候要充分与孩子进行交流,分析自身的学习状况,之后带着自身问题,带着个人需求,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参加假期辅导,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校和班级学习,力求家长与学生得到共鸣,这样做到有的放矢,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被迫参加课外辅导,加深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课外辅导班犹如一把双刃剑,家长应同学校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个学生利用好辅导班这一利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潜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wak·Byong- Sun.Struggle against Private Lessons in Korean Education Context[M].Paper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Pacific Circle Consortium.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1-23 Apri1.2004.

[2]孙璐.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研究述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4).

考研辅导篇8

关键词:年级组;辅导员;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2-02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其工作对象的多变性和差异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应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年级组管理模式的运行,创造性地将各项管理制度、学习风气、科研氛围等加以落实,把年级意志转变为师生自觉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参与年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整合全年级的资源,集中力量,统一调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辅导员工作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因此,以年级组为支点,大家可以专门针对本年级日常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不断发现新问题,在解决本年级内部出现的问题过程中,将经验不断上升为理论,进而创造性地开展本年级学生工作,提升本年级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而这种转化与提炼都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科研能力的支撑。良好的科研能力是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解决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工作的前瞻性研究,有利于正确把握学生工作规律,科学理性地开展学生工作。

一、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

1.科研意识淡薄。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意识是指高校辅导员是否能敏锐发现学生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的意识[1]。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大,对学生要求严格,繁重的工作牵扯了辅导员很多的精力,每天的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都被学生占有。辅导员在处理这些日常事务性工作的过程中,不善于总结,没有养成对事物性工作的知识点进行积累的习惯,没有意识到要以各类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保存起来。他们用于学习、科研的时间基本少于每天1小时,甚至还有极少数辅导员认为我们的工作不需要研究,工作开展只要凭借经验和感觉就可以做好,即便是有科研,也是出于晋升职称、职务、考核的目的,论文多是出于评职称的“应制”“功利”之作,从而限制了辅导员进行学术科研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科研氛围不足。独立学院辅导员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与学生在年龄上相差不大,虽然已走入工作岗位,但还是有着年轻人好玩、不成熟、学习自觉性不强等特征。不要说搞科研,就是一般平时的阅读和笔记,在无纸化办公时代的影响下,也逐渐趋于消失。因此在学术问题上,要么缺乏发展的主动性,要么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而且,一直以来,针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项目来源少,科研项目数少,科研经费少,致使一些有科研能力、有思政教育背景的辅导员为争取课题和经费,放弃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科研,纷纷向其他专业靠近。另外,针对辅导员在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科研课程、校内外科研实践也都很少,欠缺的科研条件导致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的科研氛围严重不足。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应是社会对学术发展提供的支撑基础和各种条件的总和[2]。

3.科研质量不高。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难度大,责任重,对时间的需求量很大,想要发展专业,专心搞科研也需要极大的精力,时间有限,工作与科研往往难以并重。失去了时间的保证,学习、科研就很难出成果。另外,很多年轻辅导员在入职之时都是其他专业,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大多数社会科学知识不够系统,难以达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也难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愿意牺牲大量业余时间来潜心钻研,基本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单一、专业底蕴的匮乏、能力的欠缺也会使得他们在从事科研工作时,选题盲目,研究分散,多为对学生工作现象的描述,东拼西凑,缺乏一定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很难出成果。

二、年级组模式对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年级组管理模式。随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教育改革的深入,年级组管理模式更能体现其组织结构的严密性、目标行动的统一性和调节控制的全局性,对培养年级组老师间的共同性教育特征和教育默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由于每个年级学生工作侧重点不同,辅导员的管理风格也会各不一样,不同的年级会形成不同的特色,为了更好地开展年级组工作,我们将注重研究年级内部老师的学习科研制度,争取在学生管理中初步形成相互学习、传帮带的作用,以科研带实践,走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年级组内辅导员为主体的特色教育科学研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不仅能使年级组内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发生由“管理型”向“专家型”的转变,年级组辅导员的教育改革研究,也使独立学院的内涵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促进了独立学院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稳步运作。

2.年级组模式对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辅导员的素质结构。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都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个过程,在指导、教育、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同时,也是自己通过各类学习和科研提高自身的过程。学习素质、工作素质、科研素质都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素质,其中学习素质是基础,工作素质是关键,科研素质是核心[4]。年级组管理模式下,针对本年级内部出现的问题,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及时总结,注重平时的积累,知识点的提炼,利用年级组内部的会议记录和案例分析与研究等,为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或方案,从实践性向科研性转变,逐步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理论与科研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辅导员创新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工作中的“变量”因子越来越丰富[5],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势必不能因循守旧,应主动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规律,加强对学生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年级组管理模式下,由于辅导员个人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分工、个人精力等原因,辅导员可结合个人兴趣,集思广益,选择本年级组内部与自己专业或者是兴趣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团队研究,培养大家学习独立分析问题、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开展科研工作,提炼具有实践意义的操作模式和工作理念。

三、年级组模式下提升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

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他们所进行的科研工作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职研究人员和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的科研工作,然而年级组的科研水平如何将深刻影响着一个年级组的综合实力。因此,基于年级组是以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为主体,集中本年级所有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在年级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组织形式这一特点,形成以年级组内辅导员为主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不仅能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而且还能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认为,独立学院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认知、实践、反思三个层面来思考。

1.认知层面。认知层面的理论学习是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的起点[6]。在年级组模式下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通过组建本年级的科研团队,形成本年级辅导员研究团队文化,这是本年级辅导员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为共同完成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这样的形式能强化本年级组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和自我认同,增强本年级组辅导员的归属感,从而形成辅导员积极主动的科研意识,以及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自觉性。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琐碎,耗时,如果辅导员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就会认为搞科研只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或者陷入到“教育科研无用论”[7]。年级组模式下,本年级辅导员以年级为单位,提出、研究、讨论共性问题,将“学习、研究、讨论、反思”与不同专业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辅导员之间随时进行研讨交流,长此以往,形成本年级学习的惯性,从而培养辅导员们的学习科研意识。

2.实践层面。实践层面是辅导员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中心,他们研究的是自己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科研工作中研究者与实践者相统一,“为实践而研究”“对实践的研究”“在实践中研究”[6]。在年级组模式下,本年级辅导员从每个人自己的工作领域来思考,提出自己所带专业的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疑惑,之后在年级组进行会诊,找出带有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学习与科研的主题,从而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课题。这样的科研,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课题,也不是单纯的学生管理问题,而是一类综合性问题,既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又能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因此,在年级组模式下,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既可以按照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学术基础和研究兴趣对辅导员的学术研究进行分类,又能全面统筹辅导员队伍科研立项、学术交流、成果展示,进而促进辅导员把工作融入相关学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

3.反思层面。辅导员科研工作的反思性是对实践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年级组模式下,辅导员的科研工作是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对自己领域的工作和实践情况进行整体性的探索和创新。这种以年级为单位的探索过程,既有对过去工作的理解的批判性反思,也有对本年级组未来工作的尝试的探索性反思;既有对个人的独立反思,也有团队合作的反思。通过批判性和探索性反思,能够从理论的高度透过繁杂的学生工作现象看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更好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在反思层面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培培.试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6).

[2]余三定.改革开放30年学术环境对学术发展的影响[J].云梦学刊,2008,(4).

[3]马福运.“双肩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刊导,2006,(12).

[4]王少丽.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河学刊,2011,(6).

[5]张俊苓.新时期高效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探索,2010,(11).

考研辅导篇9

关键词: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手机平台

中图分类号:G7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67-02

现代网络教育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展开,在网络教育模式下,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教学过程。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的限制,使学校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目前,单纯地利用互联网展开网络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因此,探索如何利用手机平台来促进自学考试助学的研究也变得十分有意义。

一、目前的网络助学具有局限性

目前,大量应用于教育方面的信息技术多数尚停留在视频制作一上传至相关网站一等待用户被动接收的流程之上。网络远程端的学习者必须坐在电脑旁通过主动点击页面,被动查看视频接收信息来进行知识的汲取。如此一来,学习者受制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身边没有电脑;有电脑却不能上网;使用笔记本电脑却因电池续航能力造成电脑不得不关机等情况的发生而造成学习的中断。

绝大多数自考学子并非只是为了混一个文凭而学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加上目前采用的各类网络运行模式的限制,很容易将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仅作为一种辅导手段来实施,造成学员时间和经济上的浪费。为避免已有的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流于形式,唯有在现有信息技术层面上不断创新与突破,采用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设计出一种主动学习的流程,让学员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索,通过信息技术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搭建一个专门的自考网络助学学习平台,信息覆盖至电脑、手机、智能掌上处理等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只要有时间和机会均可进行学习。全方位来刺激各种感官,使其学习起来信心十足,每次学习均有所收获并附加课程提醒和考核功能,激发学员的斗志。

二、使用手机平台开展自学考试助学的优势

1.普遍性

研究机构Infozzna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手机用户数于2007年11月达到33亿,为全球人口数量的一半。而据市场研究机构Mobile World的统计,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净新增手机用户数为1.68亿,使手机用户总数达到48.2亿。其分析师约翰泰索(JohnTy80e)认为全球手机用户在7月超过50亿。2010年,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就已将达到7.4亿,而习惯用手机阅读的用户将占到其中的一成多。

现代人可以不用电脑,但绝对会使用手机。麦特卡尔夫(Bob Metcalfe)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N个联结可创造出N2的效益。也即上网的人数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多。如此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再加上日趋先进与完善的手机网络,信息文化的传播与更新的发展潜力深不可测。自考助学若再顺势而为,势必如虎添翼。

2.发展性

从通信技术来看我国已于2009年进入3G技术时代,相比以前单纯的通话与短信功能,手机平台有了更为广阔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技术基础。现代信息的传递离不开网络,我国目前的手机网络通过3G技术已实现与Internet互联网的高速无缝链接。加上各类手机硬件与操作系统不断地改进,大量以前需要在电脑上才能进行的应用均可轻松在手机上完成,比如,浏览网站、收发电子邮件等。为方便人们应用手机来处理信息,各类应用软件层出不穷,几乎90%的常用电脑软件均会争相开发其对应的手机端应用程序。自考助学通过信息化技术依托手机这个平台必将有一番大作为。

3.实用性

从参加自考的人群来看,80%以上属于已有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素质和学历的提高。目前,自学考试的课程合格率大致保持在50%左右,但累计全部课程合格率的比例要小于10%,导致自考通过率偏低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自考助学者在学习时间上的严重不足。从行业角度来看,电脑的使用范围较窄,很多地方的电脑均为专门用途,不得挪为他用,故当下很多基于电脑硬件制作,依托互联网的学习形式逃不了时空的束缚。比如,在单位可能无法通过专用电脑来查看学习内容。

既然已是信息时代,书籍作为信息载体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实效性、更新速度、便捷性等因素之上。而单纯采用电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又往往受制于学习时间的安排与硬件设施的调配上。

故通过现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用手机平全可以为自考助学营造出不同于传统授课和网络教学的学习氛围。这个环境的构建完全可依赖目前已经非常发达的手机网络,从而弥补因时空限制而造成的学习盲点,可以预见若将知识传播的平台由电脑移植到手机,潜力十足。

三、使用手机平台开展自考网络助学辅导设计

1.建立专门针对手机自考资源的网站

目前,各类门户网站企业均开始抢滩手机用户市场,但对于教育行业,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自考手机网站内应具有较为丰富的自考资源,内容广泛涉及各门类的自考学科,学习的相关资料以及考试时间明细的安排等内容,可供自考生随时登录自主查询下载相关书籍和资料。但针对我国各大手机运营商现行资费的特点(普遍采用包月+限制流量的模式),目前自考手机网站可考虑主要以文字信息、知识要点为主,以便实时帮助考生进行知识点的强化复习与记忆。手机网站必将为考生带来最大的时间和空间便利性。试想一下,当你需要学习的时候,无须等待漫长的电脑开机时间,只需拿出手机,几秒钟内即可温故而知新,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从此大量的自考生不用再整合大量时间奔波于学校与单位之间,利用手机自考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性,随时可以在上班间隙或休息时段登录手机自考网进行相关知识的查询和学习。随着高速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还可实现手机视频教学等目前在电脑上方能完成的任务。

2.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机制

手机网络自带的短信息功能可定期给不能随时手机上网的自考生推送相关的自考资料,自考学习信息以及考试信息等相关信息,令考生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自考资料,并及时发现自已的不足,还可以通过信息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交流互动沟通。通过反馈,教师也能随时查看每个学生的进度,教师端也可通过电脑检查学生学习过哪些资料,各门考试成绩等信息。让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了如指掌,并能及时制定出更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表。再通过短信息或网站等方式及时告知学生,从而极大提高自考生学习的效率。

3.在线测试系统

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学生可随时使用手机以上网或短信方式访问系统进行在线测试,或针对教师发送到手机上的自考试题进行答题,查找出这一阶段学习中的利弊,再及时反馈到手机自考系统上,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很快地了解学习的进程、成果和效率。

因此,手机自考平台的建立可将自考生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做到分秒必争。其具有及时、方便、自由、时效、灵活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中,手机自考平台将因其便利性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考生所接受,最终成为最主要的一种自考助学方式。

考研辅导篇10

关键词:考研;培训机构;培训市场

一、我国考研市场现状

(一)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催生\"考研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大量扩招致使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不少学生选择了考研,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加就业的砝码。在这种形式下催生了\"考研热\"现象。

表11997-2010年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单位:万人)资料来源:《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比例统计汇总》,http//2009.11.28

(二)考研辅导班众多,考研市场成为第二大教育产业

市场不断膨胀的考研大军,推动了考研经济的发展,\"考研经济\"成了中国第二大\"考试经济\"。由于考研市场巨大的市场空间、以及低投入高回报的产业特点,使众多商家纷纷介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一百五十多家培训学校,而且每个学校至少有三四个培训班。在考研辅导项目中,费用标准也有很多。费用最高的达到了8000多元,甚至还有10万元的被冠以\"超钻卡\"、\"VIP学员\"头衔的高端培训项目。据教育界人士估算,目前每名考生的考研费用平均不低于2500元。如此算下来考研培训总费用2003年就超过20亿元,而2005年已增至约30亿元。

二、考研市场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考研市场年近30亿元的巨大收益,导致了众多人士纷纷加入。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机构违反国家法规,胡乱办班,甚至有黑恶势力参与其中,不仅严重损害广大考生和老师的利益,而且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市场经济秩序。

(一)违规经营,\"黑班\"搅乱市场

按照规定,举办考研辅导培训的机构必须有教育行政部门发给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要取得该证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办班负责人在注册地有常住户口,有副高以上职称;二是注册资金50万元;三是有500平方米的教学场所;四是有固定的师资力量。实际上,这4条规定都可以规避。户口和职称,找个高校的退休老师,私下签一个\"借名\"合同;资金不够可以通过公司来解决;找个固定场地更容易,可以假借中小学校舍;至于固定师资,找几个高校教师的资质证件复印件即可。各地这种作假的\"黑班\"有很大一部分,这也是造成辅导培训市场混乱的直接原因,给政府部门的监管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虚假宣传和承诺吸引生源

为了争夺巨大的考研市场,各地开办考研培训班的广告铺天盖地。这些广告中的虚假和不合法骗术主要有以下几中:

1、鼓吹超强师资。不少考研辅导班的广告中公然打出\"可透露内部消息\"的字样;有的广告则用\"连续×年担任国家阅卷组组长,××教授将现场面授\"等字眼吸引学生。事实上,这些宣传只是辅导班的一种招术,所谓的名师不过是普通的高校老师。

2、夸大押题率。很多考研冲刺辅导班声称\"某老师押题命中率达98%\"或者\"某某年押中90分考题\",实际上,他们的测算方法是只要有内容相关的考题都算进去,而各冲刺班每年的押题内容几乎相同,有的辅导班押的就是考试大纲的内容。夸大押题率宣传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学生,扩大生源。

3、程序违规。未经审批就的考研辅导班广告比比皆是,有的新闻媒体对此类广告根本不审查,给钱就登,甚至用专版、专题形式给办班者刊登不实报道。

4、辅导班的一些承诺往往兑现不了,将老师偷梁换柱,考试不及格向考生赔款的承诺难以兑现,盗版教材横行等,这些现象在历年的考研辅导班中重演。

5、辅导班面授成视频。不少辅导班在各种宣传广告和咨询中,说明是面授,但是开课之后往往改成视频或换掉老师。学生则无可奈何,因为根据辅导班的要求,开课之后是概不退班。

(三)考研培训人才匮乏

考研资料、考研培训构成了考研经济的两大块,相关人士认为对于专业编写资料市场和专业人才已经相对成熟,而考研培训的师资却相当匾乏。事实上,名师就那么几个,而全国各地的辅导班却成千上万。名师就去一两个地方上课,多数辅导培训班则是由名师的弟子授课,相当部分的辅导培训班是在当地的大学里面请一些老师去上课,而且还会冠以一些特别的名号。

(四)考研市场,暴力争夺加剧

考研经济的最大受益者是考研辅导班、辅导书的书商和出书者。其中考研辅导市场已成为最诱人的部分。考研培训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很多培训机构采取各种形式的手段争夺市场。因争夺地盘引发的治安事件屡有发生。其中最骇人听闻的就是为了争夺生源,河南考研市场的\"云鹏考研\"老总多次指使他人殴打迫害竞争对手,并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

以上现象表明我国目前的考研市场出现管理真空,考研经济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会扰乱考研市场健康发展。考研辅导班亟待辅导。

三、解决办法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考研热\"导致培训市场的繁荣,不该是混乱和腐败。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规范考研培训市场。

(一)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研究生招生录取考试内容和方法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这为应试辅导提供了存在的空间。由此可见,要想规范考研辅导市场,必须革新现存的研究生人学考试体制。根据某课题组专门对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统计分析结果,文理工科研究生综合能力结构要素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收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出题组成员每年也要经过考核认定,保证出题具有以上五种能力考核的特点。在考核出题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仿效美国GMAT(管理研究生入学考核),它是一种能力测试而不是知识或水平测试,注重考生的学习潜力或学习资质。同时,GMAT考核带给我们的启发还有我们的考核评分标准需要改革。首先,每做对1题,得基本分1分;做错1题,倒扣0.25分。这样可以防止考生胡乱猜题。其次,将上述原始分数按照某一公式换算成标准分。标准分最高为800分,最低为200分。这种相对计分方法使考生的成绩总呈稳定的正态分布,避免了某次应试培训考核成绩太高而另一次成绩太低的情况。最后,两个写作部分之外的七个部分中有一部分不计分,其作用是充实和补充题库,但考生并不知道哪部分不计分。这样,不单纯考书本死知识,培训的难度相应加大,从而促使其改变培训教学的范式与方法,有效避免了广告宣传对于学员的误导。但由于历史和国情的原因,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只有在长期中才能实现。

(二)政府对考研培训的规制

1、制定价格监管机制和加强税收价格

信息不对称是考研辅导市场信息不对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高达近千元一科的辅导课程定价标准,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首先为了防止偷税漏税,税收部门应加强税收管理,通过强制手段统计征收名师的个人所得税及辅导机构的盈利税,使得整个考研辅导市场运作合法化良性化;其次通过制度性的监管,使考研辅导产品价格符合物价部门相应法规标准,价格回归价值规律,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同时,缓解百万考生的经济压力。

2、制定质量审查机制,增加市场透明度

对于考研辅导类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其核心师资力量,相关部门应该审查其具体信息,包括这些教师所在院校、行政职位、技术级别及学术造诣等是否属实,同时严禁现任出题组成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对外辅导授课。强制的审查机制,可以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从而减少交易的成本。另外政府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考研辅导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由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市场信息的统计、分析、研究;或建立相关的第三方官方网站,把辅导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信息准确公开的放在网上,以减少需要该种信息的考生的信息成本等。

3、完善相应法规,成立相关部门

现在对于民办教育有《民办教育促进法》可以对其监管,但对于社会力量举办的考研辅导班这样零散的机构,却没有相关的法规依据。因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应的法规,出台一些政策及管理方法,使得考研辅导市场规范有法可依。政府还应当成立相关的部门专门处理在考研辅导市场上发生的纠纷等一系列问题,杜绝教管部门,工商部门,民政部门\"三不管\"的现象;对于考研辅导市场上出现的恶性竞争行为,该部门可以出头联手工商,公安等部门对于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不合格的办学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三)学子需进行信息搜寻,寻找适合自己的辅导班

在考研培训市场仍然比较混乱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了克服自己在交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应该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去收集关于考研辅导市场各类辅导产品及各辅导机构的信息,以提高信息的对称程度。

(四)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考研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维权通道

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考研基本知识的普及,使其具备辨别好坏的能力。此外,还应建立一系列的学生维权组织,并与相关的政府、教育监管部门实现良好的沟通,以有利于学生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考研辅导机构的品牌经营

在考研辅导课程质量优劣混杂的考研辅导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质量好的考研辅导课程有时会被挤出市场竞争行列。各优质辅导机构可以通过信号传递的方法来标明自己的办学条件优异,从而改善市场上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的状况。通常来讲,提供优质课程的辅导机构可以采用创品牌的方式向市场和考生们传递正向的信号。因此,各辅导机构办学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力求保证质量,长期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自然会得到广大考生的认可,成为名牌学校,在优劣混杂的考研辅导市场上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闫睿.考研辅导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朱仁宏.中国应试培训产业增长范式与政府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3]徐琴.我国考研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