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产业十篇

时间:2023-03-15 23:47:15

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篇1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产业的强力支撑。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新的建设模式,新的应用需求将不断催生出符合智慧城市内涵,跨领域、融合性的智慧城市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现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壮大。

在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的时期,综合运营服务需求将不断增强,智慧化服务、智慧城市产业链将应运而生。

智慧产业是基于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培育发展起来的产业,它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巨大市场需求为基础,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能耗少、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带动性产业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渗透快速发展的产业,主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现代商贸服务业等产业。

毋庸置疑,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市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去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1.16%,增幅位居全市支柱产业前列。

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一期工程、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一期电脑和数码相机项目、武汉天马4.5代TFT-LCD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武汉电子信息产业掌握了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光电器件生产基地,烽火通信、华工科技等一批企业相关技术与开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产业规模已经从2005年的302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1506.5亿元,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40%,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高技术服务业也保持在年均30%的增幅,年产值近600亿元。全市有超过800家高新技术服务企业,涵盖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各个方面。

已经形成武钢自动化为首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群;以中冶南方、华中数控为代表的工业设计自动化产业群;以中南勘测设计院为引领的工程设计产业集群;以江通动画、盛泰传媒、玛雅动漫为代表的动漫网游产业集群;以长江传媒、知音传媒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去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主营收入550.2亿元,同比增长36.1%。

武汉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通信枢纽之一的武汉,网络基础设施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国内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武汉目前已经实现了电信和广电网络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云计算行业应用平台正在积极筹建中,云计算产业基础已经显现雏形。

在带动性产业方面,武汉高端装备制造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以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仪表制造等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形成以银泰科技、力兴电源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成套装备产业也日趋形成规模。

武汉市智慧产业发展以“建立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创新型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两型社会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供重要产业支撑。

到2015年,要基本构建完成现代化智慧产业体系,形成自主创新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产业总规模要突破11500亿元,其中支撑性产业要实现产值5600亿元,带动性产业实现产值590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进行了全面完善的规划和部署,明确了在未来几年的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武汉光电子产业优势,重点支持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送网设备的研发,扩大以无光源光网络为重点的光接入设备产业规模。

到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从现在的年产值1978亿元增加到3500亿元;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发展终端数字产品、智能终端、高清数字投影机、网络电视、车辆行使状况显示系统、电子导航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把握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的3G接入网络设备、LIE接入网络设备,推进无线技术在智能家居、移动安防以及智慧交通等新领域的应用和延伸。

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化进程,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产业产值300亿元,云计算产业产值500亿元;巩固发展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保持武汉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在全国领先地位,到201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国省级城市中位居前三位,信息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智慧武汉带动性产业发展方面也进行了重点部署。大力发展武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百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力争达到18%左右。

按照规划,在未来两年武汉高端装备制造业向信息化、成套化、聚集化的产业格局转变。重点发展推广虚拟制造、可编程控制、分布式控制,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等先进加工控制技术。

到201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要突破1500亿元;结合智慧城市环保、水务领域建设规划,以生产研发为主,推进生物质能、风电、核电设备、氢能及高效节能装备等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制造。

智慧产业篇2

考虑到这一整体环境,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在经历着一个全面转型的重要机遇,以过去粗犷型模式来开发利用土地推动房产建设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因为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考虑,原有的发展模式将不再具有生存空间。因此能否寻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是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顺利跨过危机的重要任务。

个人认为,未来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应该沿着一条更加注重科技化、人性化、复合化和可延展化的智慧化道路继续前行,房地产企业将变得更加注重模式分享,并且更加善于通过不断的自我组织机制调整来进一步提升其对于未来行业市场方向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我感觉,只有做到这些,才真正有可能朝着一个“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打造“智慧化地产”。

所谓“科技化”,我的理解是,更加注重通过引入全新科技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来革命性地提高地产和房产使用价值,进而促使其商品价值的更大提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效避免“炒概念”或“为概念主义”,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自欺欺人,与真正所谓的“科技化”发展方向完全背道而驰,而结果也只有可能以泡沫的爆破而告终。

所谓“人性化”,我认为未来的房产发展将更加注重居民的个人感受,结合互联网思维,自下而上地推动居民真正自发参与到社区和周边设施的使用和商业化经营中。

所谓“复合化”,就是要通过系统性的平台化思维,来推动社区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的整体建设和综合运营服务。不要搞“信息孤岛”和孤立的“样板间”工程。

智慧产业篇3

据2011年《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排名前24位的均为发达国家,中国全球排名第39位,这与中国的世界经济地位明显不符。根本的原因在于旅游产业组织的孱弱,致使中国旅游业竞争力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究其原因,目前,我国旅游产业面临市场增长乏力、市场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旅游企业人才缺乏等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智慧旅游,是不错的选择。

依托IT技术发展智慧旅游是中国旅游业转型的重要方向。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实时旅游搜索和共同解决旅游方案为目的,贯穿旅游要素的,使旅游资源最大化利用的创新思维的综合体现的旅游模式。智慧旅游是旅游产业真正转向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征:一是融合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资源,加强旅游产业链及各种旅游组织机构的相互关系;二是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手段,实现旅游信息的充分交换、传播,从而促进旅游业各种要素关系的优化。智慧旅游的主体结构包括智慧政府、智慧文化、智慧科技、智慧企业、智慧游客五部分。

智慧政府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传统的智能政务水平难以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创建“智慧政府”。“智慧政府”首先是一种政府文化、一种理念;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讯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政府决策、服务、办公、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形成效率高、反应敏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政府。相对于旅游产业,智慧政府是秉持智慧文化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建设、规范旅游市场工作的政府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如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等的智慧化运作,与交通、公安、工商、卫生、发改委、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旅游企业进行全面管理和服务,根据智能化信息网络科学监测和处理本地区游客数量、旅游业务收入、游客投诉等情况实施智慧旅游政务。

智慧企业满足个性化需求

智慧企业是与旅游直接强相关的企业,包含旅游餐厅、旅游酒店、旅游车队、旅游景区、旅游购物店等。智慧企业是在现代信息化发展环境中具有学习和自适应能力,能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或利用建设好的智慧旅游平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实时旅游搜索和共同解决旅游方案的水平的企业运营模式;通过以上措施提高对游客需求的响应能力,灵敏地感知到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并快速做出反应,推动信息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譬如,智慧景区在景区管理和服务游客方面,利用物联网建立景区周界安防巡更系统、电子导游自动触发系统或移动式导游机(实时为顾客定位、讲解、对讲、留言、演示、查询等)、景区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等,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游客的满意度。再譬如,智慧旅行社在公司办公自动化、客户服务、产品打造、产品推荐、客户互动、市场营销等方面可以利用智慧旅游平台的属性有效地为顾客提供实时搜索服务,以满足旅游者的深度游、自由行等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平台的互动达成旅游产品的共同解决方案。传统的旅游购物是现场购买,现场购买的益处是能够亲自感受到旅游产品、有直接的感悟;不利的方面是,了解产品时间不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仓促决定、携带不便以致影响到了旅游的质量。智慧旅游的方式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和物流,让购买的旅游商品直接抵达目的地,免去旅途携带的诸多麻烦与不便。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在上下游互动的时候,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就会达到有效沟通、信息对称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升效能,从而避免失误和无谓的浪费。智慧企业是智慧旅游的重要实践者。

智慧游客检验智慧旅游

伴随着信息化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游客的信息化水平会不断提升,往往会形成游客的智慧旅游水平或要求高于社会平均提供程度的情况。游客是智慧旅游的真正的服务对象、老师和检验者。现代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让智能手机功能无限放大。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下载旅游计划、实时搜索旅游及相关信息、拍照、翻译、讲解、定位、传递旅游感受、付费、办理相关手续等等,做到“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智慧游客是具有智慧旅游意识和能力的、信息化装备精良的游客,智慧游客是智慧旅游的引擎和服务对象。

智慧科技助力发展

智慧科技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部分涵盖智慧旅游的理念和信息技术理论的不断突破与发展及可应用性;硬件部分包含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所能承载的高科技平台、技术和设备。智慧旅游技术平台的3个主要功能体现在:实时旅游搜索、个性化需求和共同解决方案。旅游实时搜索是通过移动宽带和智能设备,提供旅游信息的实时查询系统。这个系统是结合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增强现实(AR)打造的移动平台,用以帮助用户过滤大量的信息,提供用户必要的旅行信息和增加实时交互。个性化需求是依赖于云计算的一种新的方式,是为用户设置的自己额外的搜索条件,是通过制作一个模型用以衡量旅游搜索者的旅游主题及情绪体验。共同解决方案就是在个性化搜索的基础上,通过定制游(DIY)或创新游(CIY)的理念来打造能够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发展智慧科技的同时,要重视对旅游企业的一般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各环节人力资源的相关智慧旅游素质的培养。对人力资本投入的加大将会为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和专业的人才力量与技术支持,为传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带来改革的希望和成果。没有智慧科技,智慧旅游就是无根之木。智慧科技是智慧旅游的灵魂。

智慧文化是个耦合剂

智慧产业篇4

xx总理2019年4月批示:“沿海、沿江先行开发,再向内陆地区梯度推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依托长江这条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带动中上游腹地发展,促进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

国家战略在布局智慧长江黄金水道、国家领导在关注智慧长江黄金水道、省市领导在关注智慧长江黄金水道、经济学家在关注智慧长江黄金水道、社会媒体在关注智慧长江黄金水道。中国全球化在呼唤长江!一带一路在呼唤长江!内河经济发展在呼唤长江!中国转型升级在呼唤长江!中华民族振兴在呼唤长江!智慧长江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沉淀积累的再一次爆发,智慧长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轴线,智慧长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地域,全领域生产力变革。

“智慧长江产业发展联盟”的发起成立,是为长江全球性的资源合作互享平台打下基础,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智慧长江产业发展联盟”结合长江经济带对我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综合重要的影响力,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宣传长江、营销长江,团结更多商业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把联盟持续发展成为创新型商业组织,建立“智慧长江产业委员会”,更好服务于长江,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新经济的发展。今天,在扬中市政府的带领下,本着国家意识、社会责任基础原则,中国国际新经济联合会、深圳市波特控股有限公司,与各企业代表组织倡议发起成立“智慧长江产业发展联盟”!

发起单位: 发起人(签字):

智慧产业篇5

到医院看病,挂号难、排长队以及诊疗费过高等等,一直备受市民诟病。不仅患者很无奈,医院的诊疗压力也在持续上升。如何才能优化医院在诊疗环境、缓解诊疗压力呢?深圳市科创有限公司就结合物联网推出名为“海云工程”的项目,包括“健康云平台”及“海终端设备”两大块能有效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运行效率较低,患者看病难,医院诊疗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医患以及医院之间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有望在未来解决。在本次高交会中,低成本健康与医学工程就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据悉,本项目“健康云平台”目前已经在深圳的58家公立医院和638家社康中心上线,覆盖14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诊疗数据超过10亿条,2010年全年门诊量达到了7900多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诊疗压力。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是一家专业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的规划大师,它主要产品有海云工程之医患通、会诊终端、家庭健康保等海终端。公司拥有自创的多项发明专利。

公司推出的医患通(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高清摄像头、多功能接口(USB、音频接口、串口)、智能软件(能与HIS系统无缝连接、床头卡、入院需知、医院信息、满意度调查、费用清单、医院周边环境、餐饮服务、健康饮食、医后保健、游戏、视频、音乐、护理查房、远程会诊)、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RFID)。

公司推出的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是由护士站管理服务终端、医患通、走廊显示屏、网络。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医院病房整体设计方案、功能选择及根据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房需要搭配。让医院病房建设有据可依,有例可寻,给医院多方案选择。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布线结构简单、网络结构稳定、产品功耗小、维护成本低、升级方便、扩展功能丰富、自由编码、信息智能集成化高、色彩丰富,可根据医院病房情况配色,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养病的环境,让医生护士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完成更多的任务,让其效率达到最高点。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医疗信息化,服务人性化。”。质量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牌,诚信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做事的宗旨,打造高科技人才是公司的策略,实现医疗智能信息化是公司的最终目标。

解释“智慧医疗”

在政府统一决策和规划下,深圳放权很多试点医院,真正从居民需求切入,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形成了“智慧医疗”的“模式”。

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市民的智能化医疗服务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通过发展“智慧医疗”,区域内医疗资源可全面共享,病人就诊便捷、诊治精准。

方便贴心不用再排队 服务送到家

推动电子处方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一个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通过在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

告别孤岛政府引领信息创新举措

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角色不容忽视。

“政府在‘智慧医疗’中的决策和引领非常重要,‘智慧医疗’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纳入到政府的决策和战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此前,医院自发的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出于自身市场的考量,事实上,今天的“智慧医疗”已经不是某个医院孤军作战可以实现的。

在实践路径中,深圳“智慧医疗”突破信息化搜集、储存和简单应用的层面,从政府层面强力推进,打破此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困境,围绕市民的就医满意度,以“智慧医疗”带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智慧医疗是深圳的亮点,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能树起样板。

深圳模式创新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智慧医疗“深圳模式”的根本就是在政府引领下,依托本土新兴产业应用,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实现便民、利民。

在此基础上,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还将探索RFID在智慧医疗卫生中的应用,届时,病人体温单将自动生成、检验结果互认、药品智能管理,而医护人员将从传统的“三查七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于精神护理和提升病人满意度。

基于世纪互联云计算建立的区域卫生平台,深圳“智慧医疗”要把“沉睡”的健康档案激活。对于医院来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不再是繁重任务。通过“健康卡”建立“电子健康日志”,居民的健康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派驻在深圳的部分医院,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方案调整。团队专家介绍说:“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的健康服务将逐步实现。这是我们的智能化系统能否在珠三角落地‘服水土’的重要试点。”

智慧产业篇6

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养新产业。韩国在2004年3月推出“IT 839战略”,主要目标是提升韩国现有的信息科技框架,在2007年达成韩国的全方位信息社会愿景;以8大创新服务及其所需的3大基础网络、9大成长产业为主。

2006年韩国推出“u-Korea”发展战略,希望使韩国提前进入智能社会。“u-Korea”是一种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把韩国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以此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新的国家战略。

松岛新市镇号称是韩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民间造镇计划,建设商投入250亿美元,把这座濒临黄海的人工岛打造成数字化的未来城市。韩国政府想把这个面积广达607公顷的人工岛,变成东北亚的通商门户。美国土地开发与销售盖尔公司与全球第二大的钢铁制造商于2003年联手进行松岛房地产的联合开发,计划将松岛发展为亚太跨国的全球企业总部,并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与信息产业,后来NSC亦加入合作,负责1364英亩的填海造地,成本高达127亿美元。

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化开发分为两期,一期建设时间从20082013年,二期时间从20142020年,共计划投资1647亿韩元。由于涉及房地产开发,参与者除了松岛新都开发局外,主要投资方和建设方包括SK电信、LG CNS等大型企业。主要建设内容集中在U-life建设和信息产业建设两方面。

松岛新都的高科技基础设施将是未来抢先试用崭新技术的第一个平台,松岛本身也将体现名为U-life的数字生活方式。住房与办公室将内建计算机,侦测使用无线射频芯片(RFID)制作而成的智能卡,由“联合生活”系统管理这些信息。负责该系统的松岛联合生活公司,是韩国LG CNS公司与美国盖尔国际公司的合资企业。

松岛新市镇将拥有各种高科技基础设施,从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自动资源回收系统,到可以兼当电子钱包、钥匙与健保卡的智能卡系统。松岛将把医疗、商业、居住与政府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成为所谓的“U”城市。

智慧产业篇7

【关键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一)马克思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论述

19世纪中期,马克思认为,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土地与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分散的。不利于生产资料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协作,没有很好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限制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于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分两种情况实施:第一种情况是发达国家中,将先进的机械和现代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先进生产力,建立新型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完成对传统农业改造;同时,无产阶级通过国家强制力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国有化手段,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和银行等,促进旧有的农民土地私有制向现代农业集体经营发展转变。第二种情况是在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取得胜利后,首先要坚决站在农民立场上,反Ψ⒄棺时局饕迮┮担反对资本家剥削农民,但也不能为了支持农民而去保护落后的个体私有经济生产方式,不能向农民许诺永久的私有土地所有权;也要防止,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而是通过合作社的大生产方式取代旧有的农民小生产方式,让农民自身改造,走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

(二)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得上亿的农村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主要向农村内部乡镇企业转移。到了80年代末,政策上放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工农、地域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自由流动。农业劳动力持续不断地转移出去,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和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改善劳动为与土地关系失衡的状况。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近年来出现了速度加快的趋势,逐渐出现适度规模经营和小农经营共存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年仅2.6%的农村土地流转率,到2016年流转比例超过1/3,流转总面积超过4亿亩;在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农业劳动力持续非农转移、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自2004年始,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粮食扶持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用以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农生产投入,加粮农收入,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等四补贴,辅以减免农业税、免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和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粮食大县奖励等政策,这些都促进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三)信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上世纪末期,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光纤和数字通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影响各行各业,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本世纪初,中国明确信息强国路线,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传统的大批量粗放式、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被精确控制的“高产、优质、高效”现代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生产脱离传统只重视生产功能,农业生产中深加工、休闲服务功能比重逐渐加大,劳动力要素比重下降,技术要素和信息、管理要素的比重将提高。产业链、价值链更加完整,产前、产中、产后联系更加紧密,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加速,形成1+2+3=6的大农业格局,信息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两个主要矛盾

(一)生产与需求的矛盾

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难题,集中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方面,突出表现为生产的大量农产品与消费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低水平供给与高水平需求不匹配。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大路货多,精品农产品少;单一功能产品多,多种功能产品少,等等。这些结构性问题使农产品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仅影响当前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也直接影响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现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例如安徽省共有400多万公顷耕地,按农业户籍人口计算人均仅有 1.25 亩。尽管在城镇化中有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土地流转快速增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营。农业小规模经营不仅难以实现机械化,而且农业科学技术难以应用,成本居高不下,产出效率不高,规模经济效益较低。

(二)高效农业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粮食安全问题一般包含粮食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两个层面,粮食质量安全,一般指粮食无毒、无害且有营养;粮食数量安全一般指粮食产量充足,品种丰富,能满足国民食品消费需求。改革开放后,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大包干式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国家粮食数量安全基本解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质量越来越关注。

农业污染是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尤其是减少了农家肥用量,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为了过度追求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也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的土壤和水体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安徽的化肥有效利用率低于40%,农药约70%的用量残留在土壤中并最终进入水体,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消费者对食品消费正从“解决温饱”向“吃得健康”转变,对粮食消费呈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无法有效满足消费者供给,因而,需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得农业更有智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三、发展智慧农业是解决之道

(一)用信息促进产业升级

新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快捷地传给农民,信息传递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农民可以获得最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传统农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年轻的新一代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直接从互联网上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这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方面将起到桥梁作用。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快速普及。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对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信息的自动传递和自动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实现食品可追溯,解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信息还可以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根据了解的情况,再进行有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与消费的各环节以市场信息来指导,降低市场风险。相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农业更加需要信息,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传统农业在生产品种、规模方面决策方面凭主观经验决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上r业生产到消费的滞后性,从而使农业市场风险加大。而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农民生产决策方式,按照消费需求确定生产,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掌握产品定价权,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因而,信息促进农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二)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供给侧改革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同,农业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农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越来越苛刻的需求。信息在无地域限制地传递,世界扁平化的趋势下,农业结构调整要超越本区域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农产品需求,还要放眼长期的市场需求趋势,信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现代社会发展中,市场对优质、营养、享用方便的农产品有较高的需求,这决定农产品应包含着更多的服务,发展净菜、小包装、半成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使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购买了劳务,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针对环境污染,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将会增加。这都使一般生活必需食品的需求弹性提高,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驱使农产品加工业控制农产品原料质量,实行一体化经营。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从农业生产供给侧进行改革,对本地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合理分析,改变农产品供给结构,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首先,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对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要优先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特色品牌,利用规模效应,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以此形成合作联盟,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群。其次是优化种养业结构。转变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市场紧缺、有产品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最后是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适应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让农村留得住“乡愁”,提升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内涵,打造1+2+3=6的“六次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三)用智慧农业解决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根据市场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建设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智慧农业,通过市场信号,调整产业政策,准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总量平衡。同时,要做好市场预测、技术辅导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避免采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与另一些供不应求同时并存,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由过去单一的资源约束变成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考虑各种农产品的数量平衡,而且要注意农产品的质量提升,更要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解决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首先,政府从宏观上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源头治理,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过程,用市场手段,鼓励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监管机构和全程监管机制,让消费者也能积极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产品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农民素质的提高,改造传统农产品和开发新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应用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及时准确控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是智慧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上是有智慧的,如在农业生产整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按需生产,水、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精准作业。消费者对食品的偏好很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递到生产者、加工者手中,农民因而及时调整生产、加工方式,形成闭环控制,实现智慧管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4.

[2]于金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探索[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陈锡文,赵阳,陈剑波,罗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M].人民出版社, 2009.

[4]于金富.马克思恩格斯农业生产方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5]宋洪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04).

[7]韩海彬,张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08).

智慧产业篇8

在初冬的寒气袭来之际,笔者近日“顶风作案”,赴京参加首届中国智慧产业大会,并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张光照会长授予的“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称号。

论理,泱泱之国,人才济济。这“十大”的美称,怎么着也轮不上我。旅游业虽号称朝阳产业,但其市场主体的产业规模,至今十分有限。而旅游市场营销,更是远未发育成熟。但我还是“一夜暴富”,成了“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

不过,以一个“暴富者”的心态,享受一回“智慧的盛宴”,倒也别有风味。而零距离地跟国内顶尖策划高手“第一次亲密接触”,对我而言,更有挡不住的诱惑。

三天的会议,除了人民大会堂领奖的例行仪式,其余时间都关在宾馆里,认真聆听各种主题报告。也许是外面的气候日渐寒冷的缘故,跟2000年、2002年两届中国策划大会相比,主办方这次刻意低调。会场不见媒体踪影。房间电话一律切断。从早晨到晚上,主办方满满地安排了17个主题演讲。

17位演讲嘉宾,有的大名鼎鼎,也有的名不见经传。但是无一例外,演讲风格大都谦逊而平实。其间,曾有主持人隆重介绍某两位嘉宾,习惯性地称其为“大师级人物”。两人却不约而同地郑重解释:我们不是!

在一位策划界的风云人物发言之后,我请他评价一下中国策划界的现状,并对未来的策划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做一阐释。他沉吟片刻,说了一段让在场所有人难忘的话。

他说,讲句心里话,我们以前给企业做全案策划,其实就是靠的个人魅力。企业家一激动,几百万就打到帐上来了,连合同都不签。现在这个时代过去了,必须专业化,实实在在地做营销策划。市场变了,我们不跟进,就要被淘汰!

他说话的语气缓慢而低沉,态度真挚诚恳。跟我印象中的激越飞扬,判若两人。

策划精英的深刻自省,使会议气氛逐渐由冷转热。本次大会荣获 “十大咨询师”称号的王璞、彭剑锋、周永亮,以及特邀嘉宾、刚刚荣任“刀郎品牌形象特使”的品牌专家梁中国,发言时都反复强调案例实际市场效果的重要性。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号称中国咨询业领军人物的王璞,甚至把案例失败对咨询公司信誉的打击,比喻为“崩盘”。这让我们在寒冬逼近之时,对中国的策划界依然抱有期待。

大会上最受拥戴欢迎的,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位女性。她就是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的策划者、中国著名经纪人陈纪新。

陈女士演讲的题目是“国际大型文艺演出的筹划”。从策划人如何培养创造力,到怎样整合社会资源;从大型文化活动如何“借势”于政府,到怎样跟国际经纪人打交道;从如何争取演出公司和文艺团体的支持,到怎样巧妙化解黄牛票贩的杀价围攻,陈女士一路说来,无一句时髦口号,无一字专业词汇,却在云淡风清、气定神闲之间,把一个智慧女性敏锐的商业直觉和高超的操盘技巧,表达得淋漓尽致。

由于主办方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曾经连续举办过两届中国策划大会,并且,推出了一批后来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策划人,因此,本次大会自然成为观察策划业未来动向的风向标之一。依笔者的观感,大体有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一,随着“明星时代”的终结,策划界出现分流趋势。部分策划人开始主动转型,进入咨询、培训等专业领域。

这一变化,一方面固然是策划人的理论自觉,另一方面,媒体的舆论作用也不可忽视。正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对中国策划界“虚火上升”的持续批评,使策划精英们开始认识到,依靠个人的一点名气随便糊弄企业,最终会自食其果,被日益理性的市场无情抛弃。喧嚣浮躁的策划人队伍,终于开始“面壁思过”,并对未来的市场出路,进行重新定位和认真思考。

其二,随着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细分,咨询业、策划业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演变的趋势,隐然成型。

面对国外咨询公司迅速本土化的压力,面对国内咨询业“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学院派”出身的精英人士,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信誉,开始重新整合社会资源,大量吸纳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营销人加入自己的专家团队。并且,开始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咨询业的系统理论和工具方法。

应该说,从占有的资源平台来看,“学院派”精英群体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具有强大的先天优势。当这一群体逐步回归理性务实,当他们领风气之先的思想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当各种新的市场研究工具和管理方法被企业消化吸收并广泛运用,“学院派”的精英群体仍有可能成为中国智慧产业未来的先导者。

其三,由职业经理人转型进入咨询、策划、培训等专业领域的“实战派”精英群体,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面临新的考验。

近年来,一大批来自于企业营销一线的职业经理人,在广阔的市场和网络世界风起云涌,群体崛起,被誉为“营销实战派”。他们凭借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真刀真枪、多年拼杀市场的实战经验,迅速打破少数人的“话语霸权”,使人们看清了脱离市场实践的“大师理论”之苍白无力。

然而,在智慧产业未来的竞争搏杀中,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实战派”精英群体目前的优势地位,将有可能逐步弱化。

“实战派”的精英们,虽不乏历经市场洗礼的闪光思想,其中一部分人也已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实战理论,但是总体来看,“营销实战派”来自与市场实践的宝贵经验,尚欠系统的梳理和缜密的思辨,属于“散落的珍珠”,还没有串成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

与此同时,“实战派”精英群体,能否以宏观的视野和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各种新的理论工具和知识信息进行广泛吸收;能否在理论积淀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和重塑自己的品牌;能否继续以“愤发其所为天下雄”的气魄,参与未来中国智慧产业各种“游戏规则”的制定和“话语权”的争夺,也值得关注和期待。

这次大会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是“智慧产业”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

大会组委会成员、曾任人民日报驻福建首席记者的张瞭原先生告诉我,提出这一前瞻性概念,专家组经过了反复讨论和再三思量。虽然这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尚有待探讨,但是,大家还是决定将“智慧产业”的概念在此时推出。

“产业”是什么?是规模。是分工协作。是长长的产业链。是一系列衍生物。

智慧产业篇9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飞速猛涨,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中国居民旅游的热情高涨,用于旅游消费的开支日益增多。而随着旅游次数的增加,传统的旅游模式、雷同的旅游景区让旅游者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如今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日趋个性化,过去热门的团体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散客游、自助游等模式日益受到追捧,旅游者开始热衷于借助现代信息手段自己规划旅游行程,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标志着智慧旅游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热点。

景德镇作为中外闻名的瓷都,四大古镇之一,有着长达 1700 余年的制瓷历史,是国务院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城市、魅力城市,2015更是入选中国景区国际影响力20强之一。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景德镇旅游业发展迅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15年景德镇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3112.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境外旅游人数42.47万人次,增长14.9%。旅游总收入261.32亿元,增长30.1%;其中,旅游创汇1.64亿美元,增长19.9%。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8%。但是景德镇旅游业在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上还是相对滞后的,这将牵制景德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智慧旅游”是一种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而旅游服务是为了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是旅游者从离家开始到结束旅游回家过程中,为其提供的娱乐、休息、餐饮、行动等各种服务的总和。所以本文将从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出发,对景德镇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现状做出逐一分析。

一、吃

景德镇在“吃”方面颇具特色,尤其是一些小吃,比如冷粉、碱水粑,饺子粑,麻糍等,就算是在江西其他地方也是没有的。但是在饭店布局上却没有统一的规划,特色小吃店分布也较散,缺乏针对游客的特色美食街,许多外地游客找不到正宗的景德镇风味。目前景德镇旅游局已建设完成景德镇旅游网,其资讯版“食在瓷都”这一版块介绍了一些景德镇的特色菜和名点小吃,还推荐了一些代表性的饭店。但是覆盖面不大,一些在本地口碑较好的特色小餐馆没有得到推荐。除此之外,景德镇很多商家也加盟了美团,百度糯米等网站,这些网站也为游客寻找美食提供方便。但是这些网站目标群体较广,没有专门针对旅游者,比如无法帮游客规划在某个旅游线路中的饮食安排,或者是结合不同景区配套推荐一些口碑较好的美食和饭店。而且在智能功能上也有所欠缺,比如没有饭店预定功能,没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食客评论互动版块等。

另外景德镇的餐饮市场上智慧餐厅的建设也稍显滞后,所谓的“智慧餐厅”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餐饮店量身打造的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客人自主点餐系统、服务呼叫系统、后厨互动系统、前台收银系统、预定排号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等。目前我市只有几家餐饮企业配备触摸屏点菜、服务呼叫系统、前台收银系统和预定排号系统,这些智能化的功能不仅能节约经营成本,也可避免排队时间过长造成旅游食客满意度下降。虽然部分星级酒店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能实现在线预定服务。但大多数的餐饮企业仍是传统模式经营。

二、住

在“住”方面,景德镇的酒店类型多样,囊括各种档次,既有高档的星级酒店,也有经济实惠的快捷连锁酒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以农家乐、陶瓷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客栈。而在智慧酒店建设方面主要还是以星级酒店为主,智慧酒店是指酒店拥有一套完善的智能化体系,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实现酒店数字信息化服务技术。目前景德镇星级酒店基本已建设完成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取电开关,电脑网络体系,展示体系、互动体系等智能化功能,但在交互视频体系和信息查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仍较为落后。另外,星级酒店和快捷连锁酒店都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既能起到宣传和导航作用,又能实现在线预定服务,这为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而中低档次的特色客栈虽然没有专业的微信公众平台,但在如去哪儿、途牛等旅游APP上也能够实现客房预定服务。

三、行

从出入境交通来看,目前我市航空运输方面只有景德镇罗家机场,已有直飞航线六条,以及多个无缝转机航班,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较为便利;陆上运输方面,客车运输主要有3个车站,其中客运中心站班次最多,以省外长途班次为主,景德镇汽车东站和里村短途车站则以省内班线为主,而景德镇开往婺源高铁站的直达班车三个车站都有,班次也较为频密。火车运输方面景德镇较为落后,虽然皖赣线上的列车均经停景德镇站,但车次仍较少,预计2017年底通车的九景衢高铁能给我市旅游带来新机遇。

从境内交通来看,景德镇没有专门的旅游专线公交,智慧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智慧交通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目前我市公交公司推出“掌上公交”APP,免费提供景德镇公交车的线路查询及实时信息服务,为旅游者出游提供方便,但我市公交电子站牌稀少,景区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极低,城市道路传感终端安装率不高。

从智慧旅行社建设来看,目前景德镇旅游网提到的旅行社有35家,但智慧旅行社系统应用普及率比较低,仅局限于最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车辆管理调度系统、智能旅游车辆安全信息服务系统和导游通系y等几乎没有。这主要是因为智慧旅行社平台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没有意识,也没有足够能力进行智慧系统的建设。

四、游

“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景德镇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部级景区14个,其中1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6个3级景区,2个2A级景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要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智慧景区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了,智慧景区是指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工作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目前景德镇旅游网已经能实现我市大部分景区的360度全景虚拟游,但主要是图片展示,缺乏文字、视频和声音展现。部级景区内基本实现免费Wi-Fi覆盖,部分部级景区建设了专门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比如古窑・民俗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等,除了景区简介、景区指南和微博互拥劝婵椋还提供在线预订服务和文化讲堂。但在二维码的虚拟导游系统、基于游客定位的电子语音导游系统、智能门票系统、游客流量监控系统等方面的建设仍十分滞后。

五、购

景德镇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就是陶瓷,目前我市有数个规模较大的陶瓷市场,比如国贸广场、中国陶瓷城等。也有定期开市的创意集市,比如雕塑瓷厂、陶溪川等。许多陶瓷企业和陶瓷商铺借助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网店,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但是至今我市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专门宣传、销售特色旅游产品,实行统一监督和管理。再者,因为陶瓷产品重量大,容易破碎,不易于游客携带,严重影响游客购买陶瓷旅游产品的欲望和选择,使得一些价值较高的、较大型的陶瓷旅游产品难以销售。虽然部分陶瓷商铺有自己固定合作的物流公司,能提供物流服务,承诺保质保量、及时将产品送至游客指定目的地。但因为没有专门的统一的物流服务平台,往往时间耗费较长,到目的地要求客户自提,如果有纠纷也找不到投诉途径。

六、娱

智慧产业篇10

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

根据这次调整,腾讯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而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此外,腾讯将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

雷锋网了解到,针对此次内部架构大规模调整,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这是一次面对未来的进化,是腾讯迈向下一个 20 年的主动革新与升级迭代。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腾讯此次战略升级旨在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产业融合和升级,通过社交、内容、技术的战略性梳理与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好连接和内容服务,同时更深层次地推动数字产业生态的共同繁荣。

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则表示,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各行各业迎来更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在接下来的 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他还表示,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腾讯成立至今先后经历 3 次重大战略升级和架构调整,“腾讯需要时刻保持前倾,有足够的危机感和战略前瞻性才能引领进入下一个时代”。

从互联网的上半场到下半场,腾讯的使命已经从“作好连接”到“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

To C 向 To B 的战略转型

对于腾讯而言,这次调整中有两件很明显的事情,第一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第二个是广告业务线的整合。这其中,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对整个腾讯来说的意义更为重大,它表示着腾讯终于从一家 To C 的公司开始了向 To B 公司的战略转型。

当然,对于腾讯而言,做出 To B 的转型决策,并非是心血来潮。

早在 2017 年年底的员工大会上,马化腾就表示过,“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 To B 的能力”;与此同时,刘炽平也表示,“很多人说我们只有 To C 的基因,没有 To B 的基因,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可见,从那时候,腾讯其实已经对 To B 的转型有很明确的认知。实际上,从马化腾在 2018 年的动向来看,他为整个腾讯公司的 To B 活动(尤其是腾讯云相关活动)多次站台,比如说智博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等。

不过,虽然腾讯已经表现出了无比的重视,但是从目前的业务表现来看,腾讯还要花大力气。

根据腾讯在 8 月份公布的 Q2 财报,腾讯依然把云业务归纳在其他业务中。腾讯在财报中写到,“我们的其他业务收入录得同比 81% 及环比 10% 的增长,主要是由我们的支付及相关金融服务以及我们的云服务的贡献。”但是相对于支付业务的浓墨重彩来说,腾讯对云业务的贡献还是过于轻描淡写。

实际上,在上半年的数据财报中,腾讯提到云服务的收入情况时只有一句“我们的云服务收入同比翻倍”。本着寻根究底的念头,雷锋网查了一下 2017 年上半年的数据,在 2017 年上半年财报中腾讯云服务收入的数据是——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有——连同比增长数据都没有。

既然来自腾讯的直接数据没办法算出云服务的收入份额,我们可以用较为权威的调研机构数据来侧面推导。IDC 数据显示,2017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 IaaS 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分别以营收 5亿美元和营收约 1 亿美元左右分别占据 47.6% 和 9.6% 的中国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尽管如此,可以看到腾讯云与阿里云的差距之大。

从其他的对比层面,腾讯云也面临着能力不足、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前段时间,腾讯云的客户数据丢失事件引起了业界的诸多质疑;而从影响力的角度,阿里云经过数年的耕耘,已经把云栖大会办成了具备重大影响力的年度科技会议,而腾讯方面则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会议来对标。

实际上,目前整个国内的云计算环境呈现出阿里云一大独大的局面,这也是腾讯的劣势所在;甚至说,这也是腾讯开始与阿里巴巴在市值和未来想象空间上拉开距离的原因所在。

显然,腾讯决策部门也对上述状况心知肚明,这才是腾讯云计算部门被重点强调并被提升至事业群地位的原因。当然,云计算本身的基础要打好,但它与产业的结合才是其真正发挥其优势的地方。

所以,就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的成立来看,腾讯显然已经想得很清楚,云指的就是云计算基础技术能力,而智慧产业则需要通过云计算来赋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分割。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从使命上来说,与刘炽平所提的“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是最近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