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十篇

时间:2023-04-06 16:40:55

儿童绘本

儿童绘本篇1

关键词:儿童阅读;绘本;空间创设

1 儿童绘本概述

1.1 儿童绘本的定义及特征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阐述内容或单纯用图画传达寓意的书籍。其中,绘本的图并不是配合文字阐述故事情节,而是单独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表现主题,图比文字更为重要一些。

儿童绘本与其他图文结合的阅读书籍相比有自己的特征,首先,儿童绘本中图画的重要性使得绘本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绘本以多种形态、多种材料的表现方式传达阅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可以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在阅读的同时也接受了绘本带来的审美培养。其次,绘本的故事大多富有哲理。几幅精美的图,几句简单的描述,却道出了引人深思的寓意。绘本非常适合由浅至深的多次阅读,儿童先独自浏览之后,再在家长的引导启发下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最后,绘本独特的互动性为儿童增添了更多乐趣。很多绘本为了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会用立体画面、手偶等不同形式传达内容,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互动,还有益于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

1.2 儿童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儿童时期的阅读对于人一生的阅读习惯和思想形成至关重要。绘本图文结合的方式正符合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特点,图画比文字更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使儿童通过图画了解自我,认识世界。

绘本阅读对儿童有多方面的好处。首先,绘本阅读能够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发展。绘本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儿童在阅读时很容易对故事进行想象,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其次,绘本阅读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由于绘本的故事性很强,儿童在故事中找到乐趣的时候会不由地对故事提出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家长借此对其进行引导,无形中提升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绘本能够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绘本主题繁多,涉及自然、社会、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儿童本身的生活经验有限,通过阅读绘本则可以从中了解亲情与友情,教会儿童尊重他人,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护小动物,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让儿童建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儿童绘本活动方式

儿童绘本因其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所以与其他儿童读物的阅读方式有所不同,尤其是故事性的绘本。绘本阅读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多种活动方式,为儿童带来更好的阅读效果。

方式一:绘本与角色游戏扮演相结合。绘本中的故事虽简单,但往往可以引申出很多道理,而儿童在阅读的时候仅通过画面和文字并不能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将绘本与角色扮演游戏相结合,让儿童更乐于探究绘本,通过参与故事表演,体验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真正达到绘本故事的教育目的。好的故事绘本本身就是一个剧本,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重新诠释绘本,不仅能将绘本内容完整地呈现给儿童,还能为儿童带来更多地乐趣,培养儿童的语言、动作、思维等方面能力。

方式二:儿童绘本创作。儿童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绘本时常常对绘本内容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或某个角色进行重新创作,讲属于儿童自己的故事,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编故事,再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小小的绘本可以衍生出多种活动方式,将绘本阅读与儿童喜爱参与游戏的特点相结合,让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绘本内容加深了解,寓教于乐。

特殊的绘本活动方式需要相对应的空间环境才能得以展开,传统阅读空间桌椅整齐摆放式的布局已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因此,绘本阅读空间应根据儿童绘本阅读的游戏性,来设计出合适的空间环境。

3 儿童绘本阅读空间设计要素

3.1 功能性

儿童绘本阅读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空间功能的实用性,为适应儿童绘本活动的开展,空间布置应是非常灵活的,根据不同需求改变其空间属性,呈现多样化的形态。设计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特点,设置相应的专题区域,把适应本区域的各种信息资源集中置于其间,灵活配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读书活动的开展。根据绘本阅读活动,主要空间大致可分为阅读区、绘本剧场和绘本创作空间。阅读区可设计成独立空间,保证儿童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阅读区可设置半封闭的小尺寸空间和方便儿童聚集在一起阅读的开敞空间,满足儿童不同的阅读习惯。绘本剧场根据需求可分为舞台、观众席、道具制作间、更衣室、放映室五个主要区域,为儿童绘本游戏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绘本创作空间应具备制作台、书架、材料架、影音播放设备等,让儿童可以自由创作。

3.2 趣味性

绘本阅读是多感官的体验过程,儿童愉悦的阅读感受不仅在于阅读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阅读环境的影响。舒适有趣的空间环境能够让儿童渴望迅速融入其中,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儿童眼中,流动的线条、形状各异的形体、鲜艳的色彩,都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应在绘本阅读空间中增添软活动区域,如各种尺寸的柔软易压的几何体、可以攀爬的木质爬架、不同形态的坐具、可以随意涂鸦的黑板墙,为儿童营造轻松、有趣的阅读环境。阅读空间中可以运用室内雕塑将装饰性和功能性相结合,如大树形状的雕塑,在外观上是模仿自然的树木,在内部还可以创造几个树洞似的小空间吸引儿童参与,树的四周可以是像草坪一样的圆形软坐垫,儿童能在树下或树洞里里阅读、玩耍。这样丰富而又变化的空间为儿童不同的阅读行为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并且还能增进儿童间的互动,让儿童在这样的氛围中可靠、可躺、可趴,享受绘本带来的乐趣,全身心地参与到绘本活动中,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性。

3.3 审美性

儿童绘本阅读空间的设计除了要匹配绘本活动的开展,还要创造一个符合儿童审美的环境,使儿童的感知更富有感情、更自由。空间里的任何陈设,哪怕是一幅图画的悬挂或一个书架的陈设,都应具有形式美感。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决定了,醒目而富有特色的具象形象对他们更有感染力,因此空间中可以采用树洞空间、花朵座椅、藤蔓秋千等等,不仅让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会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在空间色调上应选用明快清新的颜色,单调的色彩空间无法满足孩子对外界信息的需求。通过色彩的增加可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用视觉上的变化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

总之,儿童绘本不仅仅局限在阅读和讲故事的形式上,通过游戏性的活动更能达到培育儿童综合能力的目的,而空间的重要性在于为活动提供合适的场所,让儿童在空间中放松身心,从而投入到绘本阅读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IngridBon,AndrewCranfield,KarenLatimer .儿童图书馆的空间设计[M].石鑫,李恺,等,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

[2] 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0.

[3] 柴林丽.儿童绘本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65.

[4] 松居直.我的绘本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儿童绘本篇2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原则

一、儿童绘画的本质

人类真实生命的体验在童年,童年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必备的创新素质,所以绘画创新思想的培养在儿童阶段尤为重要。在儿童的眼里,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仅充满好奇而且永远那么美丽。所以通过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使他们认识绘画融入到绘画中,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美的认识。我们通过正确的启发与引导,使孩子们在绘画的世界里展开翅膀,让画面具有生命活力。保罗•克利说艺术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经验领域的感受与。我们说的儿童绘画是指孩子们自主完成的画面,他对于整幅画面的理解是和自身成长与自我生活的经验紧密相连的。儿童绘画通过观察、思考结合眼、脑、手的协同,画出具有生活体验、表达内心情感的画面,所以也有人把儿童画称之为儿童生命图像。儿童绘画首先应保护其本性的真实,尊重个性发展,培养纯洁童心,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顺应自然成长规律。生命和情感真实的表达是儿童教育的本质,老师应通过美育活动及其绘画作品来了解儿童的性格、习惯及兴趣爱好。家长应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支持孩子,不要过多干涉儿童的思维,应让孩子在画面中尽情表现,自己细心聆听,耐心欣赏孩子画面中所表现的故事。真正了解儿童所需的一切,只有这样儿童才会充满自信。儿童绘画相对成人而言,他会更加的纯真及更富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在美育过程中,我们应更多的关爱孩子,关注其童心,孩子们才会感觉绘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才能吸引孩子去画,在绘画中使儿童找到乐趣,对其健康成长也会起到积极作用,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效果。对于孩子本身来讲,儿童天生都会有欣赏美、感受美及创造美的一些能力,对外界陌生的东西他们会充满好奇与激情,儿童对天生具有美的欣赏能力,在孩子眼中世界是灿烂美好的、五彩缤纷的。儿童脑海中呈现的所有物象,在其放松状态下他都可以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因为审美是他们的本能,感受美也是天生的。绚丽的颜色能使孩子的童年充满趣味,这是我们很多年通过实践所得出的结果。孩子们的情感及情绪会通过表情表达,也会通过其绘画作品及绘画过程表达出来,情感的体验与表达是孩子内心真实的表现,我们抓住这些特点,学会通过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情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更好的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及想象力,给孩子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想象空间,更好地关爱孩子。儿童绘画的特点突出体现在表现在造型夸张稚拙,想象大胆新奇,其绘画作品中流露出内心的真实情感及对世界的认知和想象。儿童绘画与成人绘画在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相对成人绘画儿童的表现形式更加夸张及符号化,能使我们更加明显的感受到对自由活泼,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在儿童美育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内心的真实情感,关注孩子们的童心,使孩子们的艺术潜能得到最充分的表达。儿童美术教育其实不仅和孩子学习相关,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素质培养,会对其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让绘画走进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绘画,使孩子们在绘画中享受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也是美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

二、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兴趣原则

驱使儿童进行绘画创作的动力来源于兴趣,他们在创作中表达对一些物象的兴趣。儿童创造艺术的方式多变和自发的,儿童在绘画的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己情感的表达,如过分要求技能的表达,会使儿童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愿学习绘画。儿童美术教育也并非不注重技能,只能说技能的掌握只是一小部分,而更多要考虑儿童自身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发展状况,以提高儿童的好奇心及兴趣为儿童美术教育的最初原则,使儿童对绘画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中内在需求,而不是受外界压力所驱使。待培养起其对绘画的兴趣之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方向学习,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二)愉悦性原则

目前教育大的环境整体缺乏宽容性,在其影响之下,儿童美术教育在课堂的管理上也相对过于呆板。本来用于儿童真是情感表达的科目,往往因为课堂气氛过于严肃,让孩子们感到肃然无味,兴趣锐减。教师与家长过于强调孩子学习的眼前成果,也使得儿童美术教育的功利性过强。从根源上讲,儿童美术教育是要通过绘画增强学习趣味性提升儿童对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使儿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绘画本身是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的一门学科。所以儿童美术教育要积极把握愉悦性原则。儿童美育愉悦气氛创造的前提是自由度的培养,儿童美术教育要做到管理适度的,尽量减少压制和束缚,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利于儿童创新思维发展,潜能的释放。“当学校教育过度致力于将学生从自由状态转变为控制状态时,全面限制个体的自由范围则使内含于自由之中的智慧也随之被摒弃。”

(三)创新思维原则

21世纪的教学主旋律是创新,创新思维也是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美育也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创新,在儿童美术教育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应得到鼓励与提倡。

1.给儿童创造性思维发挥创造有利环境

尊重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儿童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创造利于儿童创造性发挥的客观环境。在情感心理上给儿童创造宽松环境,儿童在任何活动中都渴望被关注,所以我们要了解孩子心理给孩子信心,让孩子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另外,我们也需要给孩子创造能够引导儿童创新活动的一些硬件设施,孩子们的想法能够借助硬件设施进行实施。

2.积极引导儿童美术创造活动

美术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时,要让创造性思维形成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们的创造过程中给予一些引导,打开儿童的思路使其思路更开阔,要让孩子自己探索答案,敢于创造。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给于启发式引导,让孩子对绘画感兴趣,并且联想大胆,作品在完成后,我们要对孩子以鼓励为主,建议的提出一定要委婉,以便更好的引导儿童。总之,新型儿童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也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发掘儿童的绘画天分,使绘画除了能培养儿童确的审美观以外也能使其心理和生理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得儿童的人格得到塑造,兴趣与创造力得到相应的培养,审美的素质与情趣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我们要为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因素,使儿童得到整体全面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最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的每一步成长,思维的每一点开阔,都会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因素,促使社会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注释:

1.苏珊•朗格称之为“基本的幻想”.见其所著《艺术问题》,第76页.

儿童绘本篇3

关键词:绘本;电子绘本;触摸体验;阅读方式;游戏;交互

儿童绘本是适合2~6岁的儿童阅读,经过设计印刷流程,由图文并茂构成故事情节的主体,具有边看边读,引发想象和思考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多点触摸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版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和崭新的局面――传统读物与数字手段的高速融合与发展,衍生出了儿童绘本数字读物类的新品种,具有互动性强、图文声并茂、传播迅速等特征,它们和传统纸质绘本读物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读者提供全面且人性化的服务。

1 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之设计联系

1.1 图画、版式、色彩的共性

从图画的艺术风格上来说,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的差别不大,均可使用纸面手绘,数码绘画等方法完成图画创作,产生丰富的视觉艺术风格。如,矢量风格,卡通风格,手绘风格,玩偶风格,拼贴风格,三维风格。从版式安排上来说,电子绘本延续了传统绘本的版面构成原则,利用图像,文字,色彩,结构等元素,对页面进行安排,图画与文字相互呼应,相互解释。从画面色彩上来说,儿童偏爱鲜艳,明快的色彩,并且喜欢描绘美好事物的图形。大面积的色彩,明亮舒适,高对比度的颜色都比较容易获得儿童的好感。传统绘本与电子绘本均比较适合活泼鲜艳、明快简洁的色调,从而引导儿童的阅读情绪。

1.2 不可缺少的画面留白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画面需要留白,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法,书籍的设计更需要留白,留出让读者想象的空间,思考的余地。儿童绘本中不论是电子互动领域或传统模式领域均多用留白,画面中的疏松与密集形成对比,给视觉以停顿和休息。图形,颜色,内容形成了画面的聚集装饰;留白,文字排版,纯色则形成了画面的疏松透气,两者共同作用,相互融合。

1.3 相似的阅读翻页过程

绘本的故事情节发展由多张图画构成,每一页画面都好似一帧电影镜头,在图画的逐张品味过程中完成故事的阅读。纸质绘本通过手翻页连接前后镜头讲述故事,电子绘本可通过互动操作模拟翻页效果来串联不同场景及其画面体现故事情节。

2 电子绘本与传统绘本之体验区别

2.1 阅读方式的区别

绘本图文结合,文字内容简短清晰,但图画内容的理解却存在着开放性。纸质绘本的主要阅读方式是成人读儿童看,儿童的阅读实质就是边听边看,成人的讲述嵌入了自己的思维,限制了儿童的想象过程和阅读速度,造成了绘本的不完全阅读。数字绘本的阅读方式找到了开放阅读的途径――儿童的自主操作自主阅读。阅读的主要方式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构建故事情节,并自主性的控制阅读速度并产生多次阅读,这样的阅读方式预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儿童做出反应,从而保护了孩子的思考过程。

2.2 感官互动参与的区别

(1)看的区别。传统绘本的阅读观看形式比较单一,以看被动的插画和文字为主,而电子绘本的互动综合设计,集看插画,看动画,看视频等多种视觉符号为一体,动静结合。综合的视觉体验符合儿童好奇心理,较之传统的单一看图方式更容易被喜欢和接受。有研究表明,这种阅读观看方式,更好地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能让其在阅读时专注投入,对于培养主动学习及创意想象有着巨大的作用。

(2)听的区别。传统绘本的阅读过程中听的感官体验主要来自于成人的引导式阅读。而电子绘本的声音元素却非常丰富,一方面来自于常见的模拟翻书声体验,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多种多样的交互式声音体验,诸如,故事旁白、背景音乐、动画音效、按钮音效等等。音画同步是电子绘本在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方面的一大特点。旁白声可以引导阅读,背景音乐可以烘托场景气氛,按钮操控音可以响应操作。

(3)触的区别。传统绘本一般是依靠读者与印刷材料的翻动接触形成阅读,没有更多的互动动作。而电子绘本的阅读则是依靠点击,拖拽,放大缩小,滑动,来控制阅读进程的。需要儿童进行主动思考来选择操作行为和判断操作方式。良好的互动设计是电子界面,人机工学,符号学等理论的综合应用,先进的触屏感应系统,使得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故事接受者,而是可以设计角色,通过手指的触摸控制角色的动作,还能利用重力感应和音频感应系统,以更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参与故事的发展。

2.3 游戏体验的区别

相对于传统被动式的阅读方式,电子绘本更适合儿童这一特殊阅读群体对于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要求。基于游蛱逖榈牡缱踊姹旧杓疲不但具有感官、行为、心理上的综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很多电子绘本在故事中设置一些恰当的互动游戏,通过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加入如拼图、涂抹、重力感应、选择等游戏形式,能够让儿童在读懂绘本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绘本的“游戏”或“场景”之中去,让每次阅读都有孩子自己的“印记”;儿童通过参与游戏和模拟角色得到快乐的体验,有效地激发起探索欲和创造欲,与作者一起在绘本故事中遨游。

3 结语

掌上媒体设备的出现让互动媒体的携带性大大提高,数字技术的潜能为电子绘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绘本的载体再不是单一的纸张材料,而是数字化的,动态的。儿童绘本的传统媒介和互动电子媒介都需要利于儿童身心成长的优秀故事创作和富有新意的画面效果,儿童的阅读收获仍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也是出版物的核心内容。同时也要研究归纳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喜好、心理等规律,将传统绘本与电子绘本的优势结合,进行优势互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传统儿童绘本资源的数字电子读物的开发变得十分必要,使绘本的阅读内容生动有趣,阅读过程更具交互性、沉浸感,能在优质的传统绘本出版内容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韩静华,马丽莉.儿童数字读物的界面设计风格探析[J].包装工程,2014,35(20):83-86.

[2] 朱琪颖.基于体验的儿童动态绘本设计研究[J].艺术百家,2012,128(5):251-252.

[3] 李诚迹韩静华.传统科普读物数字化衍生产品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研究与教育,2015(12):107-112.

儿童绘本篇4

关键词:绘本阅读;公共图书馆;意义;方法

绘本是一种特有的图书形式,其主要是由大量的图画和少量的文字组成故事,因此绘本能够有效地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为了进一步地加强绘本阅读的推广,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大对绘本阅读资源的收集,提高图书馆的绘本阅读服务质量。

一、推广绘本阅读的意义分析

(一)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处理探索的年龄段,使得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儿童是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通过绘本阅读,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而影响儿童的思维能力。由于绘本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画,使得绘本所展示出来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家长的引导下,可以大大地提高儿童知识获取的能力。

(二)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

儿童的语言能力对于儿童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加强儿童的绘本阅读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进行绘本阅读的时候,通过观察和思考绘本所展示出来的画面和故事,儿童就会自然而然地通过组织语言能力来与家长或者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儿童也能借此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使得儿童能够更加流利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

推广绘本阅读,加强儿童对绘本的阅读,还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首先,绘本可以通过将数学中的分类知识、计算知识、测量知识等等数学知识蕴含在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也在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通过加强儿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让儿童主动地寻找中故事中的数学规律,进而对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为提高儿童的数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

绘本除了可以展示相应的故事内容外,还能给儿童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为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奠定基础。首先,儿童在阅读故事的时候,其情绪会随着故事主人公的情绪变动而变动,比如主人公开心大笑的时候,儿童就会随之开心大笑,当主人公伤心难过的时候,儿童也会随着主人公而伤心难过,在随着主人公情绪变动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其次,由于大部分的绘本故事所呈现出来的情感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因此儿童能够在故事阅读的过程学习到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进而为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铺设道路。

二、公共图书馆推广绘本阅读的方法

(一)加强对优质绘本资源的收藏和展示

加强绘本阅读在儿童的推广,公共图书馆首先就要加强对优质绘本资源进行收藏该和展示,因为优质的绘本资源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进而让儿童更好地体现阅读的乐趣。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曾经说过,“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中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阅读兴趣”,因此收藏和展示优质的绘本资源对于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故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对优质绘本资源的购买,并且借助多种渠道了收集优质的绘本阅读资源,比如图书馆可以通过红泥巴网站来收集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资源。比如,在我国江苏省的江阴图书馆就专门为儿童开辟了“儿童绘本馆”,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更好质量的阅读环境,让儿童尽情地享受绘本阅读的乐趣,让儿童因此爱上阅读。

(二)为儿童的绘本阅读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

由于年龄的限制,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的阅读效果,在儿童阅读的过程中,家长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给予相应的阅读指导,从而让儿童就此爱上绘本阅读。首先,给予儿童的阅读指导应该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在儿童还没有发送求助信号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干扰儿童的阅读,一旦儿童向我们发送出求助的信号时,我们就应该避免对儿童进行说教,减少对儿童的提问、说明和解释,预留更多的思考空间给儿童,这样才能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地品味故事,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儿童的鼓励,鼓励儿童更多进行想象,鼓励他们自己猜想结局,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编创故事。通过鼓励儿童大胆地编创故事,可以让儿童在阅读过程中所学习的知识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引领儿童快乐地成长。

(三)组织开展各种绘本阅读互动活动

1、开展“亲子读书会”。通过开展“亲子读书会”可以让家长和儿童之间的交流更加地深刻,也可以提高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在亲自读书会中,可能在一开始的读书过程中,孩子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孩子对于家长的求助是越来越少,而孩子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是越来越深刻。比如,在亲子读书会上,孩子阅读了《吃书的狐狸》,通过阅读,儿童认识到了狐狸的各种行为举止,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模仿狐狸的行为,进而加深自己对于狐狸的认识,比如儿童可能会模仿狐狸的神态。开展“亲子读书会”不仅能够提高儿童对于绘本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儿童对于绘本的阅读效果,提高儿童对于绘本故事的认识。

2、开展“快乐童年”公益阅读项目。并非所有的儿童都是幸运的,部分儿童在出生的时候或者由于后天的原因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使得自己无法像正常的儿童一样进行阅读,因此针对于这部分的儿童,我们可以开展“快乐童年”的公益阅读项目。通过征集具有丰富的阅读经验的志愿者,然后让这些志愿者为儿童提供阅读辅导,比如志愿者可以为儿童阅读绘本故事,提高儿童对于绘本的阅读兴趣,加强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由于绘本阅读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得绘本阅读能够有效地激发儿童对于阅读的兴趣,因此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引领儿童快乐地成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对绘本阅读的推广工作,让更多的儿童接触到绘本阅读,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陆晓红.我国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

儿童绘本篇5

关键词:创作理念;画面感受;儿童心理

趣味首先是快乐、高兴、有兴趣,反面,是干瘪,是萧索。将有趣的、幽默的、引人入胜的视觉元素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法结合,画家在绘本的设计中丰富形式美的表现方式,达到更好的与儿童内心世界交流,建立良好的阅读兴趣,提高读图的能力,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更为主动的热爱阅读,使用“有意思的,孩子感兴趣的”的图画设计形式,构建一个生动的故事世界。而这样的一个空间的塑造完全依赖画家展示的画面效果,能否满足儿童需要的新奇、幽默和美感,是儿童绘本画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了原创绘本画家在趣味化设计中的表达。

一、新奇元素的创造力

新奇元素的创造力其实就是形式美的多样化的体现。儿童绘本的绘制过程,需要画家本身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拘泥的绘画表现手法,新奇元素的创造可以通过造型的设计和绘画表现手法的丰富性展示,其中造型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夸张感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本领,在我国儿童绘本设计的画家中之所以会欠缺这方面的能力,与我国的美术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国内画家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写实的学院派的教育理念,以空间质感及扎实的素描绘画能力作为衡量一个画家的基本要求,学习期间的基本课程也始终围绕着长期作业为主,速写的练习中被强调的形神兼备及熟练的线条技巧,虽说也有强调形式感及独特绘画魅力的变形手法,但是对于“优美感”“拙味感”“厚重感”等具有传统绘画欣赏范围内的形式美感比较偏向,有机体无机体的造型怎样塑造,使无中生有的想象从无意义到有意义,这对大多数传统画家都是一个挑战。中国画家和文学家在专业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了扎实的基础和朴实的艺术观,但是缺少了更为自由与想象的空间,所以在文学内容和绘画造型中,国产的儿童绘本都显得单调而缺乏想象力,国内的画家根据文字内容把故事交代清楚没有问题,但是在画面的延展性的设计中,用图像去表意的能力就有所欠缺了。

二、“传神论”与趣味感的表达

“传神写意”本就是中国传统美术观中最为重要的观点,眼神的刻画是十分重要的表达手段,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作品无论繁复与简练,描绘物体无论人或物,都可以从眼神动作的刻画中看出心理年龄和情绪表达,儿童的眼神时而单纯善意,时而天真滑稽,有时也会愤怒而邪恶。国内画家在刻画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时候,往往不够关照儿童的情绪和心理感受,简单的将其统一化一视同仁的对待,在刻画的眼神中我们看到的即是空洞的、幼稚的、老成而呆板的,刻画的儿童形象也是过于乖巧和少年老成缺乏生机,眼神姿态中传达不出情绪,随即故事的吸引力也就随之降低了。国产原创绘本有很多作品都给人以平淡无趣的感受,与眼神的刻画也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儿童绘本中在神态描绘时,应关注儿童世界的单纯化特点,这一特殊的群体决定了此中的“传神”应建立在“童趣化和轻松感”的基础上,神情神态都是“传神”需要关照的方面。传神的刻画不在乎绘画的简单或复杂,在绘画的表现手法上也没有特殊的形式上的界定和约定俗成的套路,它是画面中幽默感与轻松感传达的必要手段。优秀的儿童绘本画家应该拥有一双画家的手,一颗儿童的心,才能符合儿童对趣味关注的要求。

三、抽象具象中的呆与趣

谈到绘画首先说到风格,儿童偏向于什么样的绘画风格的表现取决于对具象与抽象的理解。普通的绘画观点认为,越为具象的造型越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所谓的具象既是较为写实的手法,弗里曼发现,学前儿童更喜欢小的居中的画不喜欢写实的;而阿姆斯顿得出的测试结论则是:“幻想性的绘画作品比忠实与生活的绘画作品更受欢迎。但是在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当中,写实的绘画手法更受到女孩子的喜欢,比如对美丽事物的刻画越是详尽越是能够激起阅读的兴趣,这样的测试有一定的局限性与随机性,所以可以说在这个方面至今未有一个定论,其中应多加考虑文字提供的想像空间是决定风格的必然之路,但是不论具象还是抽象的画面都有其趣味理解范围,在设计中也应有年龄层次的划分。虽然儿童对于绘画的具象和抽象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对于画家来说如何处理好真实与想像,老练与稚嫩,童趣与低幼都是在趣味化的表达中制约画面趣味化的条件。国产绘本画家不能一直将视野停留在一般趣味形式的表现上,如添加有趣的道具丰富画面或是让主人翁做逗趣的动作,添加动物与之产生有趣的互动,应该将对趣味的理解建立在情感的传递及内心刻画上。

儿童绘本篇6

一、功能性

室内环境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的行为和活动的需求,对其所在的空间进行二次设计的工作,赋予室内空间相应的使用功能是室内设计的本质。儿童绘本馆的运营模式主要为主题书店、社区图书馆或两者兼备,它是个多功能的室内空间,无论是哪种类型都应包含以下几个区域:第一,藏书区,主要是儿童选择图书的区域,这是绘本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阅览区,主要供儿童或亲子进行绘本阅读的区域。第三,活动区,主要用于开展以绘本为主题的亲子故事会、创意美工、小剧场等儿童早期教育活动。第四,前台,主要负责接待、咨询和图书借阅或收银等工作。第五,办公区,主要用于经营者办公,对于面积较小的绘本馆可能和前台合二为一。第五,通道,连接各个功能区的枢纽。绘本馆室内环境设计要合理进行各功能区域的划分。绘本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儿童的绘本阅读需求,所以绘本的存储量和阅览空间是最值得重视的问题。同时,举办以绘本为主题的各类儿童早教活动也是绘本馆的一大特色,因此活动区域的安排和划分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安全性

安全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儿童是绘本馆的主要服务对象。现代中国“4+2+1”的家庭模式让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焦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绘本馆建设过程中,设计者从基本设计到投入使用乃至日常维护,都要将场馆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绘本馆室内环境设计遵循安全性原则也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特殊性需求。儿童的身高、体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室内家具和陈设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使用不合适的家具可能对儿童的视力发育、骨骼成长等带来危害。儿童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都很强,并且身体力行地进行各项实践活动,对已知和未知的危险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识。带有尖角或摆放不稳的家具很容易对儿童造成伤害。另外,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涂料、油漆、黏合剂、地板、壁纸等材料中含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有毒物质含量较高会污染绘本馆的室内空气,危害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尽量选择绿色环保材料,减少污染,确保儿童健康地成长。

三、益智性

儿童绘本馆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推广绘本,培养儿童早期阅读,提高儿童智力和学习能力。《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中曾经提出,0至5岁是儿童智力形成的黄金阶段,而6至7岁开始进入小学阶段进行学习,这是抽象认知、智力开发的最佳阶段。人类遗传和生活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儿童早期大脑的发育。因此,在绘本馆室内环境设计时,益智性原则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粉红、浅蓝、淡黄和橘色等清新淡雅的环境中,儿童在玩耍、学习、游戏时所反映出的智力水平较高,无论是创新性思维还是应激反应都较平时要高。而在那些光线黯淡,如黑色、灰色、白色环境中,儿童则变得反应迟钝、想象狭窄、胆小怯懦。享誉世界的日本绘本大师、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得主——安野光雅,在他的绘本美术馆的墙面上特别设计了一个魔方阵,直、横、斜方4个数字加起来都会是34,每一个经过这面墙的游览者都会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想着空白的瓷砖里可以填上什么数字。小小的魔方阵让单调的墙面变得丰富起来,也给整个空间增加了益智性。良好的阅读空间能启迪儿童的智慧,而促进儿童的心智发育是绘本馆建立的根本原因。

四、趣味性

梁启超认为,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趣味丧失,生活便了无意义。趣味性是人对事物产生的愉快、有趣和被吸引的感觉。对儿童来说,他们认识世界主要依靠感性,对待事物更多依靠情感,他们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具备非凡的想象力,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好动,喜欢游戏;好奇,喜欢模仿;好客,喜欢成群。因此,趣味性是一个空间能否吸引儿童的关键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力3到5分钟,4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岁儿童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7至10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到20钟,10至12岁时约为25分钟到半个小时。而在游戏的条件下,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大大增加,2、3岁儿童注意持续时间就可以达到20分钟,5至6岁儿童可达到一个半小时。由此看来,绘本馆除了要有舒适惬意的阅读环境,还要给予儿童自由嬉戏的宽敞空间,寓教于乐。充满趣味性的空间既可以让儿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又能让他们在玩乐中获得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迫庆一郎为儿童服装品牌“marco&mari”设计的儿童会所——上海迷宫,利用巨大的圆顶和周围弯曲的墙面将服装店、舞蹈室、咖啡厅、游戏室、图书室、儿童教室等十多个功能空间进行划分,形成一个迷宫。整个迷宫被大小不一的圆拱包围,时大时小,时宽时窄,看似隔断,实际上又连为一体,极具趣味性。儿童在享受这些功能时如同进入迷宫,在这个非同一般的圆形世界里享受空间带给他们的乐趣。

五、生态性

儿童绘本篇7

关键词:儿童绘本;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J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82-2

1 儿童绘本的特点与价值

被称为“日本绘本之父”的松居直先生给绘本下过定义,他认为,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作用的一种文学形式。绘本中的图画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承担着传情、表意、叙述、审美等作用;文字则起到解释背景、交代人物、辅助表现、烘托渲染等作用。绘本是用画面来讲述文字无法详尽表现的细节和背景。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彭懿说过:“绘本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人类的审美活动从幼年就已开始,儿童的审美能力是在早期发展中多次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中逐步发展起来。绘本作为一种将绘画艺术纳入到文学表达中的艺术作品,直接将文字语言转化成为形象的画面,对儿童审美观的塑造起到直观和深刻的影响。对儿童而言,绘本就是文学生活的开始,是对艺术的感知启蒙。

2 中国儿童绘本的发展

就中国内地而言,儿童绘本出现的时间很晚,直到199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才首度引进了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画家雅诺什的10本绘本,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2002年,新蕾出版社出版《儿童文学五人谈》,首次对儿童绘本(当时称为图画书)进行了理论总结。中国少儿出版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多家专业从事儿童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全国多家出版社也有90%都出版少儿图书。就绘本而言,中国尚未形成专业的出版品牌,将“绘本”与童书简单画上等号,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进行出版运作的不在少数,由此导致绘本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非专业问题,这也是笔者认为绘本出版所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

2.1 选题策划环节上的非专业

非专业少儿出版的编辑由于缺乏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导致在划分目标读者的年龄阶段上大而笼统,一般以小学作为分界线,线下分为低幼儿童绘本、学前儿童绘本。实际上,绘本的选题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细分,才能打造出受孩子喜爱、对其发展有益的绘本。其次,编辑在策划引进绘本选题时,对市场调研不充分,将某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成人绘本引进国内,使孩子无法领悟其深层内涵。

2.2 产品出版定位的非专业

根据《中国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家长为孩子购书的动机,从高到低依次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帮助孩子认识更多汉字”、“让孩子获得放松”。不难发现,家长在选书时更多是带着一种功利追求,希望读书能促进孩子快快成长。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已经提出了“儿童本位”,即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呵护儿童,但直到现在,我们在绘本出版中还是强调“成人本位”和“教育本位”,向读者传递“从阅读中学习(learn from read)”,而非“学会阅读(learn to read)”,其实质还是注重阅读的功利性,而非绘本所应该传递的价值观。

2.3 产业链结构的非专业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近80%的优秀图画书已经引进国内,而目前我国缺乏优秀原创绘本,有70%的作品是根据已出版的图书“改编”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儿童原创绘本。而根据调查显示,70%的家长表示对于儿童书是国外引进的或是国内原创的都无所谓,内容适合是最重要的。就目前国内儿童绘本市场来看,优秀的作品数量还明显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3 国内绘本发展渐入佳境

3.1 构建少儿出版的专业意识

将少儿出版的专业化进行到底,从本体角度看,就是将市场品牌集中,专注于自身领域,将其做深做透;从受众角度看,就是要针对读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掌握其阅读需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少年儿童特点进行细分,聚集一批专业素养极高、能把握市场动态的编辑、绘本作家和创意设计大师,给足其时间和资金,允许其在选题策划、内容创意、风格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专业化水平。比如,明天出版社近年来就出版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原创绘本,其中《娃娃》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躲猫猫的大王》《一园青菜成了精》获得第一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明天出版社凭借专业意识,成为绘本出版领域的领军人物。

3.2 构建本土少儿原创作品的专业意识

从出版经营角度看,引进国外获奖的、畅销的儿童绘本,风险少、见效快,基本上拿到版权就可以保证销量。而国产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由于需要经过漫长的市场培育期,有较大的市场风险。但从长远来看,正如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文学奖获得者曹文轩所说:“虽然说在图画中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然而我们却无法指望国外的绘本能承载多少我们的民族文化含量。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忧虑。”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培育我们本土的原创儿童绘本,如文本采用中英双语,版式采用国际开本,风格强调中国特色。比如,2014年3月,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的中国展区推出了曹文轩的首部绘本――《烟》,立刻受到多家国外出版社的追捧,版权输出到韩国。同年11月,曹文轩又推出了“笨笨驴系列”绘本,讲述了一头憨态可掬的小驴子身边发生的各种趣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总编辑王军对此高度评价:“这套书智慧幽默,富有哲理。作者通过书中的主角小驴子的故事,来直面社会问题,直击教育问题,将严肃主题用图画书的形式轻松表达,不见只言片语的说教,却处处引领读者去思考、去探索,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中国原创图画书。”

3.3 构建促进发展的评奖机制

为了鼓励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国内图书界三大奖频频将目光对准这一领域。近几年的获奖作品中,原创绘本一统获奖图画书的天下,占比很高,国家对于原创作品的扶持一览无余。比如浙江少儿出版社的《中国原创绘本精品系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绘本《雨龙》获得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小猪波波飞》系列绘本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在香港举办的“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是一个国际化的华文儿童图画书奖,旨在推广优秀的华文原创绘本。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作家精心打磨绘本,慢工出细活。以第一届获奖作品绘本《安的种子》为例,为了找到古老寺院的感觉,绘者黄丽走访了全国各地的多座城市,都不太满意,最后在家乡西安城郊找到了建于唐代的兴教寺,那里保留了古老寺院该有的古朴风貌。黄丽去了很多次兴教寺,拍下不同角度、不同时令的寺院照片,回去好好研究,把有价值的资料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进行构图、创作。图画书上寺院中的摆设、小和尚的衣着、小狗以及安的形象,全部都是真实的生活存在。绘画的材料也采用了西北地区的黄土做颜料,让画面散发出艰辛、朴素又不失温暖的味道。在历时几个月拍摄的照片中,竟然每次都会有一个勤劳的和尚在劳作的身影,那真的是生活中的“安”啊!

作为一名绘者,黄丽对文字的要求也很严格。她和编辑以及文字作者进行了反复沟通,对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多次修改。绘本的语言要简洁、凝练,修饰性的词语要少,要让孩子看得懂,能用画面表现出来的就不要在语言中进行赘述。这样整本书读起来亲切自然、清晰明了,贴近孩子的心理。正是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作品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安的种子》出版8年以来一直热销,在当当网童书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儿童绘本篇8

1.从感性的好奇到理性的认知

儿童作为生活经验有限的阅读人群,阅读并理解绘本相对容易。图画将缤纷的世界呈现在他们眼前,动物、植物、颜色、材料……大到宇宙行星,小到显微镜下的细菌,满足他们认识世界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1)帮助儿童认识世界

1~3岁的儿童完全需要父母或教师的引导完成“共阅”的过程。针对这一时期儿童的绘本要求画面内容简单,色彩对比强烈。很多没有育儿经验的成人看到这样的图书会觉得无聊或者没有价值。但如果对婴幼儿早教有些了解的人,尤其是对西方开放性、引导性教育有所认识的人应该都知道,正是这种话语简洁、有所重复,故事内容简单简短,图画简洁明了的书才最适合这一时期的儿童。因为儿童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很有限,连成人都不爱总看那些文字繁多、内容晦涩的书,更何况儿童?这一时期的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家长最好能够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而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述。在阅读时,文字只是引导父母进行导读的工具,而不是给儿童看的。这时家长只要按照文字进行阅读,声音会帮助儿童对画面进行记忆。随着对同一本绘本阅读次数的增加,儿童可以将画面内容和提示性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儿童的记忆会更加清晰。这时家长可以问儿童画面中比较明显的物品在哪或某些动物的习性,如看到一些小动物的画面时,家长可以问问儿童:小猫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小鱼怎么游?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可以增加儿童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帮助儿童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中国人口出版社的《天才小孩启蒙系列丛书》为例,这套绘本由4个部分构成:《常识》《数学》《自然》《语言》。《常识》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叙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让儿童理解先后的顺序,并且认识了青蛙及其生活环境。《数学》中讲述了母鸡一家的生活,鸡妈妈下了10个蛋,10个蛋里孵出了10只不同颜色的小鸡,通过图画让儿童认识这些颜色,也通过画面中小鸡的数量来认识从0到10的数字。《自然》中通过一颗种子生长的故事,让儿童领略了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的成长。《语言》中的农场生活充满了趣味,各种小动物发出各种声音,经过几次阅读之后,儿童会很快把声音和图上的动物对应起来,并能够通过外形和颜色分辨这些动物。

(2)帮助儿童进行日常生活管理

绘本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有益的,会带来什么好处;不正确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影响是什么。当一个儿童随着时间慢慢成长,在从一个婴儿成长到具有一定沟通表达能力的儿童的过程中已经慢慢积累了一些生活常识。他认识了妈妈和爸爸;了解了这个饼干很好吃,那个积木很硬,不能吃;知道了花朵有不同的颜色;甚至知道不同的动物及分辨它们的外形,能够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等等。这个时候,儿童不但在认知能力上比婴儿时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行动上也更自由了,能通过爬行或步行在周围的环境中肆意探索,寻找任何引起他们好奇心的东西。但这种自由伴随着一定的潜在危险因素。锋利的小刀、的电源插口、不稳固的茶几,这些对成人来说非常普通的家庭用品可能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伤害。在教授儿童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有目的地通过认知引导他们的行为,如这个球可以玩,那个盒子不能拿,等等,并引导儿童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如训练便尿,餐饮、睡眠的定点,等等。在这一时期,父母需要不断纠正、提醒并控制儿童的行为来进行教授和训练。而儿童绘本中的一些故事就是针对儿童需要学习各种行为进行展示的。家长将画面展示给儿童时,首先是给他们虚拟了一种类似的情境,这将非常有利于儿童对不同知识的累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连环画出版社的《小熊宝宝绘本系列》为例,这一绘本系列共有15册,分别是《你好》《拉巴巴》《午饭》《睡觉》《大声回答“哎”》等。画面人物非常简单,内容主要是围绕小熊发生的各个故事。这些故事从儿童身边最熟悉的行为或事件选材,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具有亲和力。这些行为或事件往往是家长最头痛的,这时这些绘本就成了家长的好帮手,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儿童进行行为教育和管理,如洗澡、刷牙、整理玩具等,这些事情在绘本中都变得非常有趣。家长可以和儿童一起阅读故事,先让儿童认知一种行为,然后家长给儿童点拨,对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引导。儿童也会对照书中某个与自己行为相似的小动物。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时,他们会回想起绘本里的场景,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这时大人给予儿童鼓励和引导,就能帮助儿童很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理性的认知到感性的体验和思考

(1)帮助儿童体会情感

当儿童积累了一些对事物的认识,他们也会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认知和描述各种情感。这时绘本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情感体验,使其能够准确地辨别和描述各种情感,进而学习抒发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以河北教育出版社的《我妈妈》为例。讲述母子亲情的书籍多种多样,但《我妈妈》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确实很新颖。绘本中文字内容为: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她是一个伟大的化妆师;她是全世界最强壮的人;她还是一个奇异的园艺师,可以让任何植物生长;她是一个仙女,在我沮丧的时候她总是有办法让我开心起来;她的歌可以唱得像天使一样好;她吼起来像一头狮子;我的妈妈像蝴蝶一样漂亮,又舒适得像一个扶手沙发;她常常逗我大笑;等等。每一幅画面代表母亲的一种行为以及儿童对这种行为的认知和理解,深情地描绘了儿童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那些展现母亲行为的有趣画面配合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以有力而新颖的方式展示了母亲的日常辛劳。儿童看到这里会联想起平时自己妈妈的行为和表情,从而对母亲的理解和热爱也会更加深刻。

(2)逻辑推理和想象力的发展

儿童绘本篇9

【关键词】民间美术 实验性绘本

作家松居直说:“绘本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从民间美术中,我们可以借鉴很多东西,例如在绘本创作上从内容到视觉效果,从文字图画互动到装帧设计,都可以带给儿童新颖的阅读感受,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温暖和力量。

一、向民间美术学习的实验性创作的意义

(一)中国民间美术与儿童插画及绘本的艺术关系

从文化心理上看,首先,儿童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与民间美术思维方式非常相似。中国民间美术是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群体性艺术,其创作动机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创作,而是发自人类天性的一种艺术,不受绘画法则的限制,是最本真的生活与审美的结合,这与儿童观察周围事物的方式十分相似。儿童保留着原始的知觉,其审美活动没有现代绘画法则的制约,往往反映了生命最原始的情感追求。其次,儿童在审美时存在一定的“审美偏爱”。所谓“审美偏爱”即为个体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题材的艺术品优先注意或优先审视的审美心理倾向,这样的“审美偏爱”一方面决定着儿童对审美活动的主观选择;另一方面影响了儿童审美的过程和结果。儿童的审美偏爱表现为对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可爱、内容有故事情节的作品更加青睐。

从艺术特点上看,中国民间美术源远流长,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的洪荒年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以民间美术为载体抒发生活劳作的苦乐、对吉祥喜乐的执著追求和对生命的敬畏,散发出人类最本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间美术语言有独特的魅力――用朴实的技法描绘出充实而丰富的内心状态,用夸张的造型表达自己的愿望,用明艳的色彩抒发生命的热烈,用不拘一格的观察方式打破自然和现实的束缚,用浪漫的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渗透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流露出率真、单纯的心理。

综上所述,从儿童绘本和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方面看,创作者的“主观性”和“本真性”都十分突出。对于客观对象的审美态度均是源自人类直观的审美天性和知觉方式。在风格上,艳丽的色彩、概括夸张的造型、别致的构图、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些都不谋而合。

(二)绘本创作目标

为什么要学习和借鉴民间美术?从西方美术史可得知:在印象派之前的艺术家关心的主要是画什么,而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家则主要关心怎样画。西方美术的发展自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一直追求着科学的理性精神,印象派之前的西方艺术严格按照透视学法则塑造物体的体积、光影。许多绘本一直遵循着西方写实绘画的法则小心翼翼地塑造、理性地作画。当民间美术闯入笔者的视野,笔者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艺术表现方式所震惊,于是阅读了大量民间美术的资料,不断搜集心仪的绘本作品,并且发现自己并不是仅仅迷恋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更是因为民间即生活,民间艺术有的不仅是朴素深厚,而且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学习民间艺术,便是学习童真的憨拙、出世的淡雅、激情的恣肆、天籁的感动,这是触及笔者灵魂、影响笔者艺术观念的根本。

二、对中国民间美术特定样式的认识与理解

(一)民间美术的造型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库淑兰剪纸为例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说:“美的本质是永久不变的,但美的形式是有变化的。”民间美术造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其不仅呈现出神秘、质朴、夸张、简约的特点,而且也表现出了成熟、细腻、写实与繁复。而文中主要讨论的是造型的稚拙与成熟。《说文》中有:“拙,不巧也。”幼稚质朴为拙,老练从容为成熟。民间美术中的“成熟”是指基于传承及特殊媒材的表现技巧的成熟,而稚拙则表现于整体的艺术观念和感觉。成熟与稚拙的相交相融造就了其独特的韵味。简与繁的统一也是其重要特征,简是形式语言的统一,繁是内容的无限重复与叠加;简是语言的单纯化、个性化,繁是基于单纯化的内容的丰富。在民间美术造型中,成熟与稚拙、繁与简两个对立的审美状态会时常出现,虽然互相矛盾,但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形成美的统一体。

以库淑兰创作的《剪花娘子》(图1)为例。作品充分反映了当地人朴素的审美观――面部是杏仁般大大的眼睛,鼻子若桃,嘴巴如弯月,五官紧凑,面部圆润饱满,身材呈宝葫芦形状,丰满稳重。这一形象在库淑兰的剪纸中多次出现,俨然成为库淑兰的标志性代表。《剪花娘子》造型稚拙与成熟并存,其“剪贴画”工艺极其复杂,用多色纸拼贴成画,画面围绕主题展开,以一个大色块为基础,再装饰许多独立的小纹样,不同的动物、植物和装饰纹样组成有序的点、线、面,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和象征感,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花、鸟、鱼、虫的装饰纹样,还是剪花娘子,都是极为简练、单纯、稳定的造型,并不追求动态和情节,也不追求情节和故事,而是突出了恒定的造型符号,在每一幅作品中反复使用,无穷无尽,形成了强烈的风格。我国画论有“含巧于拙,宁拙毋巧”的说法,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虽然画面满满当当,但并不是故弄玄虚,边缘轮廓清晰简练,整体之下细节丰富。

儿童对于世界的观察方式是直观的,其没有能力对对象做分析,而只能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认知和接受,因此,儿童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们更偏爱不拘泥的、夸张变形的造型。库淑兰剪纸中蕴藏着大量值得儿童插画借鉴的元素,如不求真实的抽象和简化、夸张简练的造型,非常符合儿童对图画那种稚拙、童趣的审美特点。在儿童绘本创作中,造型是重中之重,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绘本的风格。在创作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基于客观事实的真实形态,在突出形象特征上下功夫。熊氏兄弟在2007年出了一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绘本中国”,其中《灶王爷》(图2)的形象就十分考究,夸张了灶王爷圆溜溜的大眼睛和鸡肚子一般的面颊,几根细碎的小胡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头饰精简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结合体,两个三角形尖角朝上,与下面圆圆的脸型和身子相互映衬,让人看了过目不忘。

(二)民间美术的色彩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凤翔泥塑为例

胡深是凤翔泥塑的杰出代表人物,这件作品在其众多作品中是上上之作,以下通过这件作品(图3)来分析凤翔泥塑的色彩运用。

凤翔泥塑在色彩的选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五行色为主体

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青、白、赤、黑、黄等民间传统的五行色为主体,色彩强烈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2.对比强烈的互补色运用

凤翔泥塑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红、绿、黄为主,红与绿、黄与紫互相映衬,以简练的笔法涂染,色彩明快鲜艳,讲究冷暖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视觉张力强烈。

3.素色勾勒衬托

鲜艳的互补色往往以黑线勾勒,衬素白色底。线描的黑色通过点染勾勒,形成灰色的中间调子,对明亮艳丽的色彩进行补充和调和,整合色彩,统一了各种元素,而素白衬底则受到中国书法的影响,给人以素雅醒目之感。凤翔泥塑也有仅以黑白两色配合点、绘、勾、描多种笔法而完成的作品,有大俗大雅的意味,别具一格。

4.颜色的呼应

凤翔泥塑的色彩分布看似没有规律,其实在泥塑表面的色块分布和堆叠上都十分讲究,一般以赤色或玫色为主色,搭配分散的青色、黄色,讲究色彩面积上的搭配,和谐呼应,保持视觉上的平衡。

以凤翔泥塑为代表的民间美术设色瑰丽明艳,不受物体固有色的限制,而是强调颜色的厚重饱和,色彩明快艳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传达出愉悦欢乐的主题,例如“红和黄,喜煞娘”“红配绿,看不够”“粉配黄,盛增光”等设色诀窍。儿童喜欢比较明快鲜亮的色彩,民间美术五彩缤纷的颜色不仅符合儿童天真的心理,更传达出喜乐吉祥的主题,洋溢着希望。所以儿童绘本在设色上应当对比明显,例如蔡皋所绘的作品《宝儿》(图4),主人公宝儿的上衣为红底缀绿花,内衬白色小衫,裤子是红绿相间的条纹,再搭配一双红鞋,着实简单明快,吸引观者的眼球。

(三)民间美术的构图及在绘本中的应用――以安塞农民画为例

1.平面化取物

平面化取物的构图方法即在画面中,所有的形象都存在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范围内。在农民画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脑中并没有现代的透视原理和时空观念,在创作时也不讲空间、体积、透视和比例,凭着经验大胆挥洒创造。为了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将不同空间的物体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将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简化为二维的画面,只通过思维的转换和变化连续描绘心中的天地。

这种构图方式反映了民间美术作品“求全”的心理。平面化的构图容量大,为了构图饱满且场景中的人物形象饱满、完整,都用上下表示前后,以此来保证画面元素的完整性。如安塞农民画(图5),画面上天地、河流及远处的村落、树木都在一个二维空间内有序排列,画面满满当当,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儿童绘本中,很多时候要展示大场景,这种构图方法很值得借鉴,可以完整再现出画面的各种元素,且颇有细细品读的趣味。如蔡皋所绘《宝儿》(图6),宝儿行走在大街上,长街仿佛是正俯视的角度呈现在画面上,不讲空间和体积,如完整的色块有强烈的二维平面感。宝儿和前面的老者则改变了一个视角,不是正俯视的角度,两个人物形象得到完整的表现,画面也没有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宝儿本是小孩,个子应当比较矮,可其形象仍比老者更突出,在处理画面时,作者主观性很强,重点突出,不拘一格,趣意盎然。

2.散点式构图

散点式构图即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这不同的素材又可以合理安排在每一个画面里。农民画的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和内容题材的限制,将若干形象创造性地组合起来,互相衬托、点缀、对比、呼应。古时有话:“高瞻远瞩,既可以向无限宽度延展,万里长江尽收眼底;又可以向无限高度伸长,万重高山一览无余。” 常振芳的《山头上》(图7)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人物、动物组合起来,画面疏密有序、主次分明、细节丰富,表现出祥和的劳动场景。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主观、大胆的表达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儿童的知觉能力还很不成熟,缺乏最基本的空间、透视、重叠的概念,而民间美术散点式、平面化的构图较之三维强烈的体积感和纵深感,二维水平垂直式的构图更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在谭军所绘的《家树》(图8)绘本中,有很多大场景采用了平面化构图和散点式构图,构图摒弃了西方透视学的绘画概念,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强调了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重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时空的变幻。

(四)民间美术的观念、想象力及其在绘本中的应用

1.想象力与艺术创造的关系

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即是想象力,优秀艺术作品之所以历久而弥新,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不可或缺。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想象力的基本含义是形成形象的能力,其定义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用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陆机曾经在《文赋》中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生动地形容了艺术想象力打破时空、时间的限制,肆意驰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中,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想象力可以超然物外、溢出心灵,突破客观形态的限制,驰骋于无形中。

2.民间美术的想象力与儿童绘本所要求的想象力的比较

《山海经》(图9)想象奇特,“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故事想象天马行空,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世界。又如民间故事《老鼠嫁女》(图10),描绘了老鼠热热闹闹嫁娶的场景,情节和人类并无任何区别。民间美术传承了母体文化,在认识世界的方式上有着广泛的生命意识,“对进入他们视野的全部宇宙以及其他各个部分,他们都赋予生命,使之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实体存在”,这样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便格外丰富,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他们的伙伴,花鸟鱼虫都有灵有性,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渗。

绘本同样需要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如周翔绘制的《一园青菜成了精》(图11)便充分发挥想象力,巧妙地蕴藏了青菜的特性,充满了智慧的幽默。“小葱青秆绿叶儿长得直,正像一根银杆枪;韭菜的叶片狭长而扁平,如同两刃锋。大蒜成熟后的裂瓣,辣椒的浑身红通通,茄子的紫胀圆滚”,让人读出意料之外却又不得不信服的荒诞。写到莲藕时,不是说它天性生长于湿泥里,而是成了逃跑不及的败军之将,糊里糊涂、慌不择路地钻进了烂泥坑――孩子们怎能不笑出声儿来呢?

结语

在绘本创作中,民间美术从造型、色彩、构图、想象力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民间美术和儿童绘本将世间万物拟人化,用朴素、天真、自由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表达了创作者的感情。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我们应进入孩子的世界,用直观的感受观察世界,赋予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生命和性格,这样的故事内容更能同孩子的思维方式相契合,引起共鸣。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霍兰,查尔德等.艺术的心理世界[J].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松居直.松居直关于“图画书”的语录[J].人物,2010(6).

[3]德拉克洛瓦.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载(法)德拉克洛瓦著.德拉克洛瓦论美术和美术家[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徐书城.美的符合――论绘画的形式问题[J].文艺研究,1991(1).

[5]乔十光.试谈装饰绘画的构图[J].美术,1983(6).

[6]宋耀良.艺术家生命向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8]库淑兰.剪花娘子(上下册)[M].上海:上海文章出版社,2009.

[9]文为群.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10]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马丁・萨利斯伯瑞.英国儿童读物插画完全教程[M].谢冬梅,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2]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1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儿童绘本篇10

一、从绘本中寻找生活素材,唤醒强烈的美术兴趣

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以及画面和主题的连贯性。在绘本里,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但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而是图书的生命。很多经典的儿童绘本甚至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却能带给儿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和艺术美感,强烈地吸引孩子甚至成人的注意力,从而流传至今。因为它们解放了孩子的头脑,使他们敢想;解放了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了孩子的嘴巴,使他们多说;解放了孩子的双手,使他们会画会创作。绘本的这种“解放”与“半小时课堂”理念是相通的,都是还课堂于学生,确保每节课上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因此,绘本是“半小时课堂”理念实践的最好的物质载体。

绘本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或描绘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如《我家有个坏好宝宝》;或反映妙趣横生的动物世界,如《天才大笨猫》;或抒发细腻的情感活动,如《我好害怕》;或普及科学知识,如《神奇校车》。总之,都是一些异于常理、新颖奇特而有趣的故事内容,使小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乐趣,解读无法言说的生离死别,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安东尼・布朗创作的绘本《我爸爸》,以孩子的视角、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我爸爸”的种种生活现象,充满童趣,很能引起共鸣;维吉尼亚・李・伯顿创作的绘本《小房子》,讲述站在山顶看风景的小房子眼中的四季风景和世界变化,精致的画风激发了读者对田园的向往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伯宁罕创作的绘本《外公》,通过生活细节表达外孙女与外公的亲密感情,用空沙发表现死亡这一沉重而隐喻的话题(见图一)。

(图一《外公》)是最好的老师,绘本中的各种形象就是培养小学生美术兴趣的根源所在。美术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欢绘本的教学契机,运用绘本中的美术语言,唤起学生的美术兴趣,从而将美术根植于儿童幼小的心灵,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体验、欣赏和感悟美,并在看故事、听故事、画故事中跟进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从绘本中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多样的美术技法

美术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各种类型。绘本作为其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因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水彩拓印画(如《小黑鱼》)、剪纸画(如《老鼠嫁女儿》)、手印画(如《好饿的小蛇》)、撕贴画(如《荡秋千》)、等多种表现技法。小学生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版本或内容的绘本,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的美术技巧。同时,美术老师再加以系统的介绍,使小学生形成完整的美术欣赏创作理念。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见图二),(图二《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只有非常简短的八句话,线条和色块的排列组合是该绘本最出彩的地方,线和面是造型的基本元素,构成孩子理解绘画的基本元素;狐狸身上简单重复的黑色三角形和如刺绣般的条纹以及灵活华丽的身段非常令人着迷;柔和艳丽的黄色调如温暖的阳光,桔黄、橄榄绿和朱红和谐地统一在其中,美不胜收。

具体到美术创作理论中,色调、透视、留白、构图等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美术老师可以借助绘本,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绘画知识和技巧形象化,进一步提升儿童的美术素养。例如,美术画面的色调既可以表现环境,也可以表现时间和心情,这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难题,在儿童绘本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绘本《黎明》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只是靠天光水色的微妙变化,通过色彩的渐变,就表现了黎明的全过程。而在绘本《十四只老鼠赏月》中,用色调表示月亮升起后的光线变化,如图三所示: